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职(共10篇)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职 篇1
乔布斯是一个创造了历史的天才人物,他不仅通过创立苹果电脑开创了现代PC业的历史,而且在重返苹果公司后,在短短间,相继推出 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创造性产品,激进并成功地颠覆了PC、音乐、电影及手机4大行业的市场格局,令其重新洗牌, 去年《财富》评乔布斯为十年最佳CEO,认为“企业家若能重塑任何一个市场,已堪称毕生成就,例如亨利·福特改革汽车生产工序等。然而能够同时改变4大现有市场,乔布斯是史无前例第一人”。
这一切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究竟以什么样的智慧在继续缔造苹果传奇?
近期,BloombergTV播出乔布斯的传记影片,国外著名苹果资讯网站CultofMac也对苹果前CEO约翰·史考利(JohnSculley)进行了独家专访。
约翰·史考利此次是离开苹果后首次公开谈论乔布斯,整个访谈都对乔布斯赋予了极高的赞赏,并且以其自身体会分享了乔布斯创造伟大产品的秘密,他称之为 “史 蒂夫·乔布斯方法论”。他坦承在自己担任苹果CEO期间,所有设计想法都是乔布斯的,“我任职期间所有苹果产品都归功于乔布斯。”
基于用户体验
25年前当我刚刚认识乔布斯时,他就遵守着相同的第一原则,我称之为“如何创造伟大产品的史蒂夫•乔布斯方法论”。那时的乔布斯总是喜欢漂亮的产品,特别 是硬件。每次来我家他都非常着迷,因为我收藏了一些特别的门锁。我曾经学习过工业设计,是工业设计将我跟乔布斯联系在 一起,而不是计算机。那时我对电脑并不了解,世界上也没几个人了解。正值个人电脑革命的开端,我们两个都对漂亮的设计充满信心。特别是乔布斯觉得,必须从 用户体验方面的制高点开始设计。
他看事物总是从用户体验的远景出发。如今大部分的产品市场营销员会到外面做消费者调查,问路人“你们需要什么”。乔布斯与他们不同,他并不相信这一套方 法。他说:“如果人们都不知道基于图形的电脑是什么,那我怎么可能去问他们想 要什么样的基于图形的电脑?没人见过这样的电脑。”他认为向人们展示一台计算器无助于令其想象未来的电脑。因为这将是一个飞跃。
史蒂夫坚持认为应从用户体验下手,而工业设计是用户印象非常重要的部分。当初他招募我加入苹果亦是因为他相信电脑最终会成为一款消费类产品,这在20世纪 80年代初是非常荒谬的想法,当时人们以为个人电脑只不过是大型电脑的缩小版。IBM也是这么看的。也有些人认为个人电脑更像一台游戏机,简单连接到的电 视的简单游戏机当时已出现。但史蒂夫想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他感觉电脑将会改变世界,将会变成他所说的“思想的自行车”,会给人们提供从未想过的惊人的功 能。这可不是游戏机,也不是大型电脑单纯地变小……
我还记得史蒂夫和我去见宝丽来公司联合创始人埃德温·兰 德时的情景,兰德博士是他的偶像之一。那时候兰德博士被宝丽来剔除出局。他在剑桥有自己的实验室。那是个愉快的下午,我们坐在大大的会议室里,会议桌空空 如也。兰德博士和史蒂夫在整个交谈过程中都一直盯着桌子中央。兰德博士说:“我可以勾画出宝丽来相机的样子。它是如此真实,就仿佛我还没做出来它就已经出 现在我面前。”然后乔布斯说:“是的,我对Macintosh也有这种感觉。”
他们两个人都有一种发现而不是发明产品的特长。他们都说产品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没人能发现它。宝丽来相机一直都存在,Macintosh也一直都在,只是何时被发现的问题。
追求极致的完美
乔布斯有对未来的大判断,同时也追求每个步骤细节的精确。他做事有条不紊,细心谨慎,尽善尽美。乔布斯方法论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总相信你作的最重要的决定并不是你要做的事情,反而是你决定不去做的事情。他是个极简主义者。
我记得乔布斯家里几乎没什么家具。就只有一幅他非常崇拜的爱因斯坦的像、一盏蒂芬尼台灯、一张床和一把椅子。他不主张拥有很多东西,一旦选择了就细心呵 护。 正如他对苹果的细心。这就是乔布斯,从用户体验入手,相信工业设计应该给人们把玩珠宝的感受,而不是那种摆弄技术产品的心情。
当Macintosh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它仅仅是一块试验电路板上的一系列零件,但乔布斯就是有能力找到他认为最聪明的人来支持他。他很有魅力,能说服 人 们与他合作,甚至还没有开发出产品就能让人们信任他。我刚认识他时Mac开发团队很小,平均年龄在22岁,当我再次看到Mac团队时他们已经发展到了 100人。
这些人之前显然从未制作过商业产品,但他们相信乔布斯以及他的远见。他能协调很多层次的工作。这 些层次之中首要的一个层次是“改变世界”;而另一个层次是实际制作精致的产品,设计软件、硬件、系统,以及周边相关配件。每一次开发,他都搜罗该领域所能 找到的最好人才,亲自招募开发小组,从不会让其他人负责招聘。
关于乔布斯还有一点,他对大型组织没什么好 感。他认为那些组织充满官僚主义,效率低下。他将自己不喜欢的组织称为“bozos(意指笨蛋)”。乔布斯有一个原则,Mac团队绝不会超过100人。因 此,如果要增加新成员,就意味着有人要退出。这是典型的乔布斯:“我无法记住超过100人以外的员工的名字,我只想与自己认得的人共事。所以如果超过了 100人,它将变成不同的组织形式,我就无法工作。我喜欢的工作方式是我可以关照到方方面面。”
我在苹果任职时,他也如此划分部门。史蒂夫可能会说:“组织可以变大,但Mac团队不行。”Macintosh团队是作为一个产品开发部门而成立的。苹果具有集中的销售部门,集中的管理、法律部门,也有集中的制造部门,但没有专门开发某样产品的实际部门。
在高科技产品领域这是事实,并不是说非要很多人才能开发出好的产品。通常来说,你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工程师在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人们可能以为应该有数百人 一 起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像是个艺术家的画室,乔布斯是艺术大师,查看并评判其他人的工作,他做的评判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否决。
我印象中无数个夜晚我们都工作到12点或凌晨1点,因为工程师都是在午饭过后才出现,然后一直工作到深夜。一位工程师会向乔布斯展示他刚刚编写的软件代码,乔布斯看了看,扔回给他,说:“还不行。”
他一直不断强迫大家提高自我期待,开发人员之所以能制作出超乎自己想象的杰作,大部分原因是乔布斯一方面用高度的魅力激励大家,让他们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 另一方面他残酷地否决大家的工作,直到他认为产品已经达到足够完美的程度。他就是这么要求Macintosh的。
史蒂夫非常有条不紊。他总在办公室摆上一块白板。他没有绘画的特长,但他却拥有非凡的品位。
这是乔布斯与其他人的区别所在,如比尔•盖茨。比尔也是个天才,但他从不对高品位感兴趣,他总是对如何抢占市场兴趣更大。乔布斯从不这样。乔布斯追求完美,他愿意抓住任何机会尝试新领域的产品,但总是从设计师的观点出发。
有很多CEO都很伟大,他们有的是神奇的财务高手,有的是机智的交易谈判者,还有些是鼓舞人心的激励者,但乔布斯则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设计者。苹果的所有一切都能透过设计来诠释。
去年,我的一个朋友在同一天到苹果和微软公司。他先进入苹果的会议室,这时苹果的设计师也走进会议室,所有的人停止交谈,因为设计师在苹果最受尊重。每个人都知道设计师可以代表史蒂夫,因为他们直接向史蒂夫汇报。只有在苹果,设计师才能直接向CEO汇报。
之后我朋友也去了微软公司。他走进微软会议室,大家都在交谈,会议开始,也没有设计师进来。所有的技术人员坐在那儿,为产品的设计提自己的想法。那简直是一场灾难。
微软雇佣了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人。外界都知道,微软对应聘者给出了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测试。但问题在于聪明和有才能并不是关键。在苹果,设计师是公司中的阶层 最高的人,由史蒂夫亲自带领,
管理资料
但在其他公司,设计师并不在最高层,被埋没在官僚主义之下。官僚主义在于:许多人只有说“不”的权利,而没有说“是”的权 利。 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经过妥协。这有悖于乔布斯的哲学:最重要的决定是你决定不去做的事,而不是你决定去做的事。这又是他的极简主义思想。
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用户体验,抑或是工业设计或系统设计,甚至细微到主板如何摆放,这些在乔布斯眼里都必须是美观的,尽管因为他不希望用户破坏内部的任何 东 西,Macintosh用户自己没办法拆开机箱看到内部。他要求的完美程度是,即使是普通顾客不可能看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设计美观。
乔布斯对设计的痴迷众所周知。他曾在苹果停车场跑来跑去,专心致志地观察所有的奔驰车。他疯狂地观察印刷的字体、颜色和格式。
苹果会倾力做好每个包装的细节——“先打开我”的设计、包装盒的设计、折叠线、纸质和印刷……它的产品就像是从时尚品牌店或最高档珠宝公司买的商品。当时 我 们要寻找一家设计公司负责一项产品的设计,我们研究了意大利的设计师,他们真的会去研究汽车的设计,观摩汽车的精度与完度、材料和颜色等等。
那个时候硅谷没人像我们这样。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硅谷这似乎是最遥远的事情。当然,这不是我的主意,虽然我的背景与此多少有点关系,但完全受到乔布斯的驱使。
我接手苹果后受到了很多批评。人们说:“他们怎么可以让一个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人掌管电脑公司?”大多数人不了解,苹果不仅是一家电脑公司,它还设计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以及企业定位。
设计就是苹果的独特之处。苹果商店的玻璃阶梯都由特制的玻璃制成。这是乔布斯典型的思考方式。他身边的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个独特的人。他制定一系列与其他 CEO完全不同的标准。他是个极简主义者,不断减负到最简单的层面——不是一味地简单,而是精简。史蒂夫是个系统设计师,他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如果你对这些事不上心,那你只能做到简单的结果。比如微软的Zune。微软发布Zune后,几乎没人过去瞧上一眼,它就这样消亡了。我确信他们(微软)是聪明的人,只是原则不同。微软总要到第三次才不会犯错。它的原则是先推向市场再说,以后慢慢改善。
乔布斯绝不会这样。他要确保一切完美才将产品推向市场。
专注于系统思考
乔布斯欣赏的公司是索尼。我们曾到日本拜访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先生,他跟乔布斯一样拥有同样的高端标准,崇尚有美感的产品。盛田昭夫先生显然也是史蒂夫偶像之一。
我记得盛田昭夫给了乔布斯和我每人一台第一代索尼Walkman随身机。我们从没见过这样的产品,因为当时没有哪款产品能与之比拟。乔布斯被这台 Walkman深深吸引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开他的那台机子,观察每一个零件,研究它是如何安装、制作和打磨的。
乔布斯对索尼的工厂也很着迷。索尼的工厂里,工人穿着颜色不同的制服——绿色、蓝色……什么颜色取决于他们的职能。这些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无可挑剔,这也给乔布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Mac工厂也是如此。虽然里面的工人没有彩色制服,但工厂的每个细节都如同我们所看到的索尼工厂那样精美。史蒂夫很希望做到索尼那样,他不想学IBM,也不想学微软,他想成为索尼。
乔布斯研究了普拉哈拉德的《数字未来》一书。日本公司都是从零件市场份额起家的,有的主导了感应器市场,有的公司控制内存市场,还有的主宰着硬盘市场。然 后 他们会利用零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慢慢才向终端产品转移。谁主控关键零件的价格谁就占有优势,但这不适合所有的数字电子产品。
今天可以看到,随着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兴起,索尼至少在过去间出现了很大问题。他们的部门已经完全形成“管道式”组织。软件部门的人不与硬件部门的员工 交流,硬件部的不与零件部门的交流,零件部不与设计部沟通。各组织部门间常常出现争论,他们都自大且墨守成规。
索尼本可以做出iPod,但他们没有,苹果做出来了。iPod是乔布斯方法论的完美例子。乔布斯一直采用终端对终端的系统。他不是设计师,但是位伟大的系 统思考者。其他公司一般只会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把其他工作外包出去。iPod的供应链像产品本身的设计那样成熟。供应链面对的挑战除了用户设 计, 还有统一的完美标准。这是完全的创新。
乔布斯从系统的角度思考设计,并且坚持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掌控。他认为,如果开放系统,就会有人为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将会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乔布斯不会推出用户体验打了折扣的产品。
乔布斯的设计方法论十分正确,即使25年前,他的首要设计理念就集中在几点:只盯住苹果的系统,从不折中妥协,只与最精美的珠宝做比较,从不与其他产品比较。所有这些标准没有人能想到。其他人只是经历了一个产品的进化过程。
乔布斯相信必须控制整个系统,由他作每一个决定。这一切都是为了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贯穿整个端对端系统,无论是电脑桌面或是iTunes,都是端对端系统的一部分。
观念创造现实
乔布斯之所以找我加入并不是因为我了解电脑,而是因为我既有设计的背景,又有产品营销经验。乔布斯和我经过几个月的互相了解后,我才进入苹果公司。史蒂夫没接触过营销,但如果他觉得一些信息很重要,他就会尽可能多地去汲取,这是典型的史蒂夫行事风格。
曾有件事他听了很入迷:我向他描述如何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让百事可乐成为消费者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种符号,从而令其销售业绩大大超过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一直以可乐本身为营销重点。而百事可乐重视喝可乐的人本身。我们让人们看到,骑自行车、滑雪橇、放风筝或滑翔,做不同的事情的人最终都会喝百事可乐。百事是第一家进行生活方式营销的公司。
彩色电视机和19英寸电视机出现后我们就开始做电视广告。我们没有找电视广告公司,因为他们都在为小屏幕的黑白电视制作广告。我们到好莱坞找了最好的电影演员,为我们拍摄60秒关于生活方式的电影。
当然,做这些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观念:百事第一。因为除非你的观念认为是第一,你才能成为第一。你必须做得像第一。乔布斯对这种现象非常着迷。我们谈论了观念如何引导现实——如果你要创造一个现实,你就要创造这种观念。史蒂夫很喜欢这种想法。
我们那时做的很多事情和我们的营销都将重点集中在何时将Mac推向市场。他创造了高水平的期待观念,使人们想去了解这款产品的功能。Mac最初还没有太多 功 能,所有的技术都用来提高用户体验。实际上有人反馈说它像一个玩具,不能做什么事情。但随着技术不断壮大,Mac最终能实现很多功能。
史蒂夫的天赋在于,他能将新的发现理解之后想方设法融合到他的设计方法之中,一切都围绕设计。我在苹果的时候,史蒂夫从未改变过他的首要原则,只是在不断 改进和完善。乔布斯曾问我:“百事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广告?”他问是不是百事挑到好的广告公司。我告诉他实情,首先必须要有一款令人兴奋的产品,这样才有机 会 做大胆的广告来呈现它。
好的广告来自好的广告客户。最有创意的广告商都想跟最佳的客户合作。如果你不懂得感谢出色的工作,不愿意冒险尝试新鲜事物,对有创意的东西不感到兴奋,那么你就不是最佳客户。
很多大公司都有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人。CEO在广告完成前都很少去了解公司的广告。在百事和苹果可不这样,我确信史蒂夫现在也不会这样。他总是固执地参与到广告、设计和其他一切方面。
另 一个能说明他有才能的例子是苹果零售店。乔布斯找到当时一位零售业高手TheGap的主管MickeyDrexler加入苹果董事,向其学习零售。结 果乔布斯不仅学会了零售,而且设计出世界上最好的零售店,我从没见过比苹果零售店更好的商店。它不仅是世界上每平方英尺收入最高的商店,也为顾客提供了超 凡的消费体验。
苹果零售店总是挤满了人。与之相比,索尼中心、诺基亚商店却总是门庭冷落。其他商店只展示商品,而在苹果商店,你可以触摸和感受商品,身边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在购物。它展示了拥有苹果产品的人们过着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
使用产品的体验并不完全在用户体验,也在于广告如何呈现产品和产品设计。乔布斯对产品的安装和外观要求也是一个传说。只有真正的设计师才会注意分割线、挡板这些微小的细节。
即使别人看不出什么问题,乔布斯也会否决自己不满意的方案。正因为他具有如此高的标准,人们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苹果是怎么做到的?苹果是如何生产出如此神奇的产品的?”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职 篇2
当然, 这是一个迟早要来到的日子。虽然乔布斯只是辞任CEO, 并没有完全的离开苹果。但是, 从这一天开始, 乔布斯的时代开始进入倒计时, 苹果的革命也将越来越逼近。用一个资深果粉的话说, 乔布斯的辞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既然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也必将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那么, 乔布斯辞职之后, 苹果会受到哪些更深层次的影响呢?我想, 消极的更大于积极。
首先, 苹果的产品会受到不良影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尽管乔布斯只是“垂帘听政”, 但他的继任者无法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发展苹果的产品。在短期内, iPhone5和iPad3的发布会不会受影响, 这些产品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 iPhone6和iPad4也不会受影响。可是, 再往后的iPhone789呢?还能继续按照乔布斯的思路前行吗?我是不敢相信。苹果公司的产品, 不可能完全按照乔布斯的意志去设计, 但乔布斯的个人意志是关键因素。只要乔布斯离开了CEO的位置, 就很难保证以后还会按照乔布斯的意志去发展产品。而且, 乔布斯也不可能完全让继任者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如果哪一天, 乔布斯去见另一个上帝了, 苹果又该怎么办呢?所以, 不管是主观也好, 客观也罢, 苹果以后的产品会有另一种风格。
其次, 苹果的追随者也会变化。对于很多喜欢苹果产品的人来说, 乔布斯是一个很关键的人。曾经听一个粉丝说过, 如果有一天, 乔布斯跟苹果没有任何关系了, 那他就不会再支持苹果的产品。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 但我认为不无道理。很多人因为苹果, 而崇拜乔布斯。最后, 可能又因为乔布斯的离去, 放弃苹果。况且, 果粉们喜欢的是乔布斯的苹果产品, 而不是继任者或者其他。当然, 这些都有待以后来验证。在乔布斯离任的短期内, 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毕竟, 马上就要上市的那些产品, 都是乔布斯在任的时候已经设计完成。但是, 未来谁也不敢保证, 新任的CEO能够像乔布斯那样受人推崇。
最后, 投资者对苹果的信心会变化。作为一家上市公司, 完全不顾投资人的感受, 我相信是很难做到。乔布斯作为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 自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苹果的市值能够超越美孚, 最终还是因为投资者的信心。一旦乔布斯完全退出了苹果, 我相信投资人的信心会受到极大打击。就在宣布辞职的消息出来后, 苹果的股价马上就跌了。在更远的未来, 或许会更加不利。因为, 苹果的灵魂是乔布斯。一家企业的灵魂走了, 那价值自然就会大幅缩水。所以, 我相信苹果会经历大的坎坷。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职 篇3
1955年,乔布斯出生在加州的硅谷。由于母亲是位未婚先孕的大学生,她决定让别人领养自己的孩子。于是出生不久的乔布斯,被一对好心的夫妻收养。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生一般。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十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见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尼克相识。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的某—天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乔布斯和沃兹常常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计算机,体积庞大且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开发,并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乔布斯的朋友都被震惊了。但他们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精明的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自制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认为这能赚钱,并给电脑命名为“苹果1号”。为筹集生产的资金,乔布斯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同时劝说沃兹贡献自己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并开始制造这种个人电脑,卖给电脑爱好者俱乐部的成员。良好的销量让乔布斯意识到商业机会来了,他和沃兹一起去找大公司,想卖掉自己的发明专利,结果没人理会他们。
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公司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为“苹果”。后来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在乔布斯养父的车库里创办的“苹果”电脑公司,第一个雇员就是乔布斯的妹妹。
刚开始时,“苹果”机的生意很清淡,毕竟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然而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1976年夏季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到了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1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是“苹果”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他们的车库工场,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有了行家里手的指导和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上,“苹果2号”样机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它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2号”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涌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
“苹果”成为了美国发展最快的电脑公司,1984年,“苹果”已成为有4000名雇员、资产超过20亿的大公司。同年,公司发布了Macintosh产品,也就是著名的苹果Hac机。然而,成功来得太快,过多的荣誉背后是强烈的危机,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同,加上蓝色巨人IBH公司也开始推出个人电脑,抢占了大片市场,使得“苹果”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失败,总经理和董事们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戏剧性的事情是,“苹果”的创建者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离开了“苹果”。
这样的出走,使乔布斯反省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也为今后重回“苹果”并拯救它做好准备。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又创办了一家名为“Next”的电脑公司,开发电脑新技术。很快,乔布斯独道的商业慧眼又开始发挥作用了——1986年,他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从“星战之父”、也是美国电影电脑特技之父卢卡斯手中买下了当时小小的、很不景气的电脑动画制作工作室,成立了皮克斯公司。从此以后,IT精英乔布斯开始成为影响娱乐行业的大鳄,好莱坞开始有他的一席之地。《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等一系列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仅展示了皮克斯无可匹敌的技术力量,更是体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想象力的鲜活动力。它的产量虽然不高,却令梦工厂、华纳等竞争对手无法望其项背,使得成功垄断世界几十年的动画大佬迪斯尼更加显得步履蹒跚。一切正如乔布斯所说,他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时代开始了。
1996年12月17日,全球各大计算机报刊几乎都在头版刊出了乔布斯重回
“苹果”的消息。此时的乔布斯,正因皮克斯成功制作第一部电脑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而名声大振,个人身价已暴涨逾10亿美元:而相形之下,“苹果”公司却已濒临绝境。乔布斯于苹果危难之中重新归来,“苹果”公司上下皆十分欢欣鼓舞。就连前CEO阿梅利奥也在迎接乔布斯的欢迎词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乔布斯重归故里,心中牵系更大梦想,他告诉“苹果”的追随者们:“我始终对‘苹果’一往情深,能再次为它的未来设计蓝图,我感到莫大荣幸。”重回“苹果”的乔布斯立刻雷厉风行地整顿苹果公司,似乎为此准备已久。在他领导下,“苹果”以不可思议的10个月时间就开发出了塑料外壳包装、极具个性化风格的iMac电脑。为了设计出独特的外形,他甚至向糖果公司的包装专家讨教。iMac电脑的出现震惊了整个电脑界,并在市场上大获青睐,沉寂已久的苹果电脑终于重放光彩。1997年,重振“苹果”的乔布斯再度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如果说,代表未来理念的iMac背负着“苹果”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么1999年推出的有着5种缤纷水果色的第二代iMac和1999年7月推出的“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则告诉人们“苹果”不愧于“标新立异,非同凡响”的赞美之词。
在乔布斯的改革之下,“苹果”终于实现盈利。乔布斯刚上任时,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一年后却奇迹般地盈利3.09亿美元。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认同了此观点。甚至连当初将乔布斯挤出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苹果’的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绝对出色。‘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2000年,“苹果”曾出现季度亏损,股价下跌。在这危急关头,乔布斯再度以他天才的创造力和商业眼光拯救了“苹果”:他决定从单一的电脑硬件厂商向数字音乐领域多元化出击,于2001年推出了个人数字影音播放器iPod,凭借这个小玩意儿,“苹果”创造了148%的营收增长…从此,iphone、ipad成为时尚潮人必备的数码“玩具”。显然,乔布斯已经是数码娱乐时代的领头人。
乔布斯戴一只2000美元保时捷的手表,因为他认为是特别经典的设计。当有人注意到并且赞赏他的手表的时候,他就会把表摘下,送给这个“有品位”的人作为礼物。几分钟后,他又会拿出一只同样的手表,因为他买了一箱,就是为了要“宝剑赠英雄”。
资源共享:苹果乔布斯的辞职信 篇4
苹果乔布斯的辞职信
To the Appl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Apple Community:
I have always said if there ever came a day when I could no longer meet my duties and expectations as Apple’s CEO, I would be the first to let you know.Unfortunately, that day has come.I hereby resign as CEO of Apple.I would like to serve, if the Board sees fit, as Chairman of the Board, director and Apple employee.As far as my successor goes, I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we execute our succession plan and name Tim Cook as CEO of Apple.I believe Apple’s brightest and most innovative days are ahead of it.And I look forward to watching and contributing to its success in a new role.I have made some of the best friends of my life at Apple, and I thank you all for the many years of being able to work alongside you.Steve
读《史蒂夫乔布斯》有感 篇5
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炽热激越的性格成就了一个传奇,一个极具创造力的商业领袖,他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使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作为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终极偶像,乔布斯独树一帜。他明白,在21世纪创造价值的最佳方式就是将创造力与技术相结合,因此,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在此融汇了源源不断的想象力与非凡的技术成果。
从大二上学期开始看这本书,本来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看看而已,但是当我看完第一章以后,我发现我可能发现宝了,我看过很多传记,但说实话,乔布斯的故事真正打动了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就业目标和学习理想。乔布斯的个人磁场打的不可思议,她的个人能力足以影响整个硅谷和电子计算机和动画产业。
从乔布斯出生的一刻起,这个世界注定不平凡起来,整个美国,整个世界注定风云变幻,1955年2月24日,伟大的史蒂夫乔布斯降世了,说他降世,一点不为过,不幸的是,乔布斯出生后没有和生生父母在一起,而是被领养了,但是万幸的是,正是由于他被领养,才有了后面的“非同凡响”乔布斯,史蒂夫的养父母对他很好,而他的父亲赋予了他一辈子的非同凡响创造力,史蒂夫父亲是一个拥有非凡动手能力的慈父,他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教导,在乔布斯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乔布斯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注重动手能力,并执着于制造完美事物的环境下。
众所周知,天才的成功都有一段非常不平凡的经历,而且是从小开始,而乔布斯则是这些人中的非常典型的一个,逃学,骂老师,不喜欢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专注,认真,执着是他从小就有的,可能是缺点,但天才不就是古怪的人吗?在我眼里,全是优点,纵然逃学,骂老师是狗屎在我们中国社会看来是多么让人不齿的事情。乔布斯从小就在参与社会实践,拿到中国,这种人不管到哪里都能找到工作,在美国也一样,他喜欢收集一些废品,然后把它们做成完美的艺术品,在很小的时候去惠普做工,接受周围科技人物的先进思想,不断做着各种和信息相关的工作,终于,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一个伟大的公司,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苹果诞生了,他和他的好友赫兹尼亚克开始了迈向全球的步伐。
在整个过程中,乔布斯慢慢长大,但是他的铁血,他的专政,他的眼泪,他的暴躁,让周围的人非常不喜欢他,排斥他,反抗他,但由于他的专政,他的眼泪,他的暴躁,他的铁血,他让所有的人服从了他,包括董事会的成员,董事会不得不向他屈服,在这种高压迫,强完美主义的专政下,在他的创造力与现实扭曲立场的影响作用下,比尔盖茨、马库拉、埃里森、甚至奥巴马屈服了,他成为了硅谷最具价值和影响力的人物,苹果公司的成败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都与它的存在有关,他一旦生病,苹果股价立马下跌,他一落马,苹果面临重组的危险,当他每次强势回归之时,苹果公司就会到达一个顶峰,一个就连微软都只能望其项背的巅峰,他的每一次发布会就像超级巨星的演唱会,无数的忠实的苹果迷向神一样望着他,而他也不会让他们
失望,他一次次打破所谓竞争对手和经济学家的预言,一次次见证奇迹,一次次迈向巅峰,是的,他成就了6个前无古人的超级神话,至此,乔布斯成为科技领域首屈一指的标志性人物,但是他的家庭却不那么幸运了,在一个就算癌症缠身的时候还一心想着公司,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的人身上,他的家庭注定会是很大缺陷的,但是他的好妻子劳伦却帮他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可以说,他的一起已经无可替代,在他死之前,他实现了他的愿望:参加了他的儿子里德的毕业典礼,至此,一代天骄离开了,世界科学界灰暗了许多,苹果消沉了许多,我们怀念的也多了许多。
《史蒂夫.乔布斯》读后感 篇6
虽然我们感觉乔布斯为人、品德真的非常欠缺,但是因为他成功了所以我们可能就认为只有这样特立独行的人才会打破规则、无拘无束从而成就事业可是看到这时我又疑问了。
“在天文学中,当两颗星体轨道交织,由于引力相互作用,就会出现双星系统。在人类历史上也有类似情形,同领域两位超级巨星之间的关系与竞争谱写出他们所属的时代之音。例如,20世纪物理学界的两位巨匠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以及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家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20 世纪 70年代末,人类步入了个人电脑时代。在其发展的头30年中,出现了两位重量级人物,他们都生于1955年,都中途辍学,精力充沛,他们演绎了个人电脑领域的“双星系统”。这就是比尔?盖茨与史C夫?乔布斯。尽管两人对技术和商业的融合都抱有相似的雄心,但是他们背景不同,个性迥异。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一名民众领袖,并担任众多著名机构的董事。他就读于当地最好的私立学校湖滨中学(Lakeside High),并从此走上技术极客的道路。但盖茨绝称不上反叛者、嬉皮士和灵性追寻者,也不是反主流文化人士。他没有做过“蓝盒子”去盗用电话线路,而是为学校编写排课程序,在这个程序的帮助下,他得以和自己心仪的女孩上同样的课程;他还为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编写了一个车辆计数程序。进入哈佛大学之后不久,盖茨决定Y学,但并非因为要跟随印度灵性导师寻求启蒙,而是为了创立自己的软件公司。与乔布斯不同,盖茨懂计算机编程;他更务实、更有原则,且拥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乔布斯则更相信直觉,更浪漫,并且在技术实用化、设计愉悦感和界面友好方面有着更高的天分。乔布斯狂热地追求完美,以致他为人非常苛刻,他的管理主要依靠自身的领袖魅力和四溢的激情。盖茨更有条理I他会频繁召开产品评估会议,并在会上精准地切入问题核心。乔布斯和盖茨都可能做出粗鲁无礼的举动,但是盖茨的无礼刻薄通常并不针对个人,更多的是出于对技术的深刻理解,而非情感上的麻木不仁。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盖茨似乎就和那些典型的极客一样,有些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倾向。乔布斯会用能灼伤人的眼神盯着对方,而盖茨有时会无法与人进行眼神接触,但他很富有人情味儿。”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同样1955出生的人,但是各方面基本都不相同,但在电子这一领域都取得了巅峰成就,我们要学习他们可是除了成功和年龄外好像没有什么共同性让我们去借鉴,反正矛盾的让我们不知所措。这说明他们取得成功和他们的为人处世肯定有关系,但是更大部分可能是时代选择这两个宠儿,社会发展这是需要电脑相关领域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更好进步,而这必须有人来做,而他们则别选中了,如果没有乔布斯与盖茨 那将会有帆布斯,李布斯或开次、老茨等。这可以看出古话:“时势造就英雄、而非英雄造就时势”,我们在学习他们的能力同时,更多是感慨他们的好运,以及把握时机的手段。
《史蒂夫.乔布斯专》读后感 篇7
乔布斯的一生短暂而精彩,他的创意改变了整个世界,他真正做到了将想象力与创造力相结合。同时,这又让我想到了苹果“非同凡想”广告语:“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其实,每次身边的朋友谈到苹果,我的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苹果图标——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我每次都在想,为什么这个图标有个缺口?为什么不用一个完整的苹果作为图标?后来,通过这本书我似乎有所明白,原来是艺术指导罗布.雅诺夫设计的图标,他设计了两个图标,一个是完整的苹果,另一个则是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第一个看上去太像樱桃了,所以乔布斯选择了第二个。
苹果图标的设计追求简约且具有表现精神,这也正是苹果公司的设计准则:至繁归于至简。这本书也让我对苹果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其特色是:极简派的设计风格,造型优美,充满趣味。
当然,该书主人公也让我印象深刻。他的性格,他的语言,他的行为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史蒂夫拥有现实扭曲力场,有他在的时候,现实都是可塑的。因为他的存在,他能让任何人相信几乎任何东西;因为他的存在,他能让别人完成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东西;因为他的存在,苹果公司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产品。
其实,我觉得现实扭曲力场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带给人信心。因为你自己完成了自己认为无法完成的事,这带给了自己很大的信心,也让自己感到特别的骄傲与自豪。
乔布斯不受世界上的规则约束,他无视规则,不遵守规则。比如:他的汽车不装牌照,将车停在残疾人车位上。读到这儿,我就越来越觉得他是个奇怪的人。或许,每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都有令人奇怪的一面吧!
史蒂夫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不喜欢失去对任何事情的控制。所以他特别讨厌兼容,他不喜欢苹果产品与其他产品兼容。他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被顾客弄的乱起八糟,面目全非,因而他要控制产品的方方面面。所以,苹果公司欲打造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
因为控制欲很强烈,所以乔布斯在医院时,他很气恼自己不能控制局面,一切的遵照医嘱;因为崇尚简约风格,所以乔布斯特备讨厌复杂、繁琐,即使在医院,医生要他戴面罩,他把面罩扯掉,嘟囔着说自己讨厌这个设计。我觉得,他希望一切,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因为过分要求,过分的挑剔,所以他家中大多数地方还是空白的。
乔布斯的性格非常奇怪。我觉得,他特别不善于合作,对人粗俗无礼。在他眼里,人要
么就是“受到过启示的”,要么就是“饭桶”;人们的工作成果要么是“最棒的”,要么就是“完全的垃圾”。所以,当工作人员设计一个新产品,或想出一个新的想法时,若这些东西不合乔布斯的意愿,他会毫不留情的说,这是一堆狗屎,一堆垃圾,你们都是一堆废物,一群白痴。这种评价让人觉得很尴尬,很难为情,简直就是无法忍受。但就是他这种难听的评价,才让他的伙伴们一次次的做出令大家喜欢,令对手羡慕的产品。
乔布斯是一个疯狂的素食主义者,他不吃肉类,只吃素食,而且只吃胡萝卜,哪怕吃到身体变色,也不罢休。甚至认为,自己的病,只要吃素食就可以痊愈。
乔布斯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狂,他富有个性,富有激情,富有能量,富有欲望。他为苹果公司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说,苹果就像他的孩子,他一手养大这个孩子,直到他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顶级公司。
在他住院的日子里,他也是时刻惦记着苹果公司的事情,他对工作的专注到达了极点。每次新产品的发布,他都要一番精彩的演讲,让听众对苹果产品产生期待,产生想买的欲望。可能,因为工作太辛苦了,压力太大了,太繁忙了,以至于忽略了自身的健康问题。毕竟,同时掌管着苹果和皮卡斯这两个公司,精力顾不过来,日积月累,身体开始出现隐患了,最终得了癌症。这也正好验证了他的那句名言:没有人能逃脱死亡,这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
史蒂夫乔布斯传优秀读后感 篇8
二、乔布斯在产品上的匠心以及“讨价还价”的功力,离不开其养父的影响――父亲的脾性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三、事业成功的因素虽然包括很多,但自信、激情、创新、开放这四个元素缺一不可。因为自信,所以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激情,才会有行动,有开拓,有度过难关的毅力;因为富有创新,才能不断挖掘需求,吸引消费者;因为开放,才能萌发出创意,才能找到对的人和对的方法(这里的“开放”更多的是指大脑而非胸怀,指不限制自己的想象,不局限于现实和教条)。
四、拥有足够的优秀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光是拥有,还要紧紧地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并懂得如何激励。
五、商业世界中,不管是企业家、管理者、设计师或者产品经理等等,所有人都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没有狂热的爱好,不会诞生出伟大的作品。同理,企业的创始人或经营者们,要真正热爱自己打下或正在打理的江山。
六、与其追随市场和大众的消费品味,不如引领市场、主动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大众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买什么,或什么才是好的,他们需要有人将好的东西展直接展现在他们面前。这也印证出并不是所有的市场调研都是靠谱的,如同亨利.福特的那句经典名言。
七、人类的很多特性并不能一概而论是好还是坏。比如挑剔,在人际关系中就很难立足,因为促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包容;但如果将挑剔应用在作品或产品的完善上,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正面的。
八、要谨防那些自带现实扭曲力场的人。这种人一般都具有某种天赋或特殊能力,但往往很难赢得尊敬,因为他们一般不太看得起别人。
九、如果你的上司或领导是一个EQ很低、很难相处、动不动就喜欢骂人的刻薄怪物,不要觉得委屈,不要恨得咬牙切齿,更不要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琢磨辞职的事儿,想想乔布斯这位损人大神吧!
史蒂夫乔布斯传优秀读后感 篇9
这是一本我觉得很吸引人、很有魅力的一部传记。同时是一本关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的书,关于他过山车一般的人生,关于他炽热强烈的个性。他对完美的狂热以及积极的追求彻底变革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数字出版。可能还有第七个产业:数字产品零售商店。对于零售连锁产业,他算不上彻底变革,但他的确对这个产业进行了重新描绘。此外,他通过开发应用程序(APP),为数字内容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依赖网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仅制造出革命性的产品,还在自己的第二次努力下成就了一家充满生命力的公司,这家公司继承了他的基因,集中了一群极富想象力的设计师和大胆创新的工程师,他们能够将他的设想发扬光大。20xx年8月,在乔布斯即将卸任苹果公司CEO之际,这个在他父母的车库中诞生的公司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
乔布斯的传奇是硅谷创新神话的典型代表:在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一家企业,并把它打造成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就创造了未来。正因如此,30年间他推出的一系列产品改变了所有产业。正如他自己所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极致的人,他不是众人尽可效仿的模范老板,也算不上人类楷模,他就像被恶魔驱使一样,可以让身边的人狂怒和绝望。但他的个性、激情与他的产品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就好像苹果的硬件和软件一样,均是整体系统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看作一个艺术家,他也确实是,所以他纵容自己具有艺术家的性情。他可以从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离开,也能涅重生的回来。因此,他的故事既有启发性,也有告诫意义,其中充满了创新、品质、领导力和价值观方面的经验。
我认为一个人追求完美和极致表现在他的专注力上,他会设定优先级,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并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从而高效地做完自己想做的事。
我看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人,如果他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他就会往前冲,而不是质疑自己。这种特质使他具有种“现实扭曲力场”,很多时候他的员工会陷入他的立场中并受他摆布。就像很多你认为你做不到的事在乔布斯强大的立场下会像有魔力一般的完成,并且会完成得非常完美。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职 篇10
沃尔特·艾萨克森是《时代》周刊总编,曾写过《基辛格传》、《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乔布斯多次主动邀请沃尔特·艾萨克森为自己写传记遭到拒绝,直到20xx年,沃尔特·艾萨克森知道乔布斯得了癌症,才开始着手准备《史蒂夫·乔布斯传》,采访了乔布斯本人、乔布斯的家人、乔布斯的同事和乔布斯的竞争对手,20xx年10月24日,乔布斯逝世当月,《史蒂夫·乔布斯传》全球同步发行。
重新定义 个人电脑、手机,改变了动画行业、音乐行业、出版行业,影响了通讯、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你从没用过苹果的产品,但你仍然从苹果的创新中受益。没有乔布斯的Mac,你今天用的windows不会那么好用,没有iPhone,没有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android不会是今天的样子,也许你还在用诺基亚。1955年,乔布斯出生即被亲生父母遗弃,受到好心养父养母的悉心照顾。1976年创立苹果公司,1980年苹果上市,25岁的乔布斯身价达到2.4亿美元。1984年推出拥有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MAC,在这之前电脑都是命令行形式的。1985年,被苹果董事会赶出公司,成立制造小型机的Next公司,被苹果公司告上法庭,一怒之下卖掉所有苹果股票。没有了苹果董事会的约束,乔布斯把他追求完美的性格在Next上发挥到了极致,商业上一败涂地。不久又购买了皮克斯公司,生产绘图软件和硬件,又是一败涂地,皮克斯有个不起眼的动画部门,一直得到乔布斯的青睐,这个动画部门后来拯救了皮克斯,也拯救了迪斯尼。创造出了《玩具总动员》等多部卖座的迪士尼动画片,在动画行业走在世界前列,20xx年以74亿美元卖给迪斯尼。苹果濒临破产,乔布斯回归苹果,砍产品线、裁员,专注于少量产品,让苹果重新聚焦于用户体验。推出iMac,让苹果扭亏为盈。20xx年推出iPod,占领美国74%MP3市场,之后推出iTunes,改变了美国音乐市场格局,20xx年推出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20xx年推出iPad,20xx年,乔布斯在人生巅峰嘎然而止。20xx年,苹果公司股价超过7000亿美元,19乔布斯回归时,苹果亏损10亿美元,股价不到30亿美元。有人说乔布斯的一生跟另外一位乔帮主——乔峰,非常相似,想想确实如此。
苛求完美,才能打动世界。任何时候,乔布斯都对产品有着苛刻的要求,并且相当固执、不惜成本。对于产品不满意的地方,乔布斯会反复让团队改进,直到满意为止,一个细节要改进几十次是很平常的事。乔布斯曾经打电话给Google高管,说iPhone上用的Google地图某个坐标放大之后,有个像素的颜色不对,影响了苹果的美观。有时候,一个产品基本完成,准备发布了,乔布斯突然觉得不对,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又会全部推倒重来。乔布斯对产品所有相关的东西都要求完美,包括包装和生产产品的工厂、产品的推广广告,即使是用户看不到的电脑内部电路板,乔布斯都会仔细检查并从美学的角度对它进行评判,力求做的漂亮。为了让体验更好或者外观更漂亮,乔布斯会不惜多花数倍的成本来实现功能和效果。
乔布斯是一个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艺术家,做一个好的产品需要超凡的审美能力。
自卑不可怕,乔布斯也有深深的自卑,从自卑到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乔布斯被亲生父母遗弃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他,让他自卑,并寻求解脱。
敢于挑战不可能,才能创造奇迹。12岁时,乔布斯想做一个计时器,找到惠普CEO的电话,直接打电话找他要相关元件,CEO跟他通了半个小时电话,最后乔布斯得到了想要的元件,并得到了惠普的一份工作。拿破仑的字典里面没有“不可能”三个字,乔布斯的字典里似乎也没有。乔布斯认为是对的事情,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没有不可能,只有立即着手去做,包括让正在打官司的竞争对手允许自己无偿使用他们的资源。这个特点是乔布斯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乔布斯和他的团队所做的产品,都是领先世界并把体验做到极致,所遇到的“不可能”可想而知。
离开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乔布斯的执行力依赖于聚焦与坚持。他会激光般地聚焦在一件事情上,而对其它事情完成无视,这个特点让他完成了伟大的产品,也让被无视的人受到伤害。挑战不可能与追求完美,总会遇到很大阻力,负责执行的人会说不可能完成,而乔布斯则坚持可以,并坚信伟大的艺术家总能按时完成作品,拒绝妥协与平庸,避免了中庸方案,一群最聪明的人一周工作90小时,甚至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创造了卓越产品。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职】推荐阅读:
评价史蒂夫乔布斯07-27
读《史蒂夫.乔布斯传》有感10-21
作文?读《史蒂夫?乔布斯》有感11-04
专访《史蒂夫?乔布斯传》原作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乔布斯07-16
史蒂夫《乔布斯传》优秀读后感06-08
乔布斯苹果辞职信10-21
小学五年级史蒂夫日记11-21
苹果CEO库克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毕业典礼上英语演讲稿12-04
史蒂文斯作品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