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共12篇)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篇1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设计人:郭仪言 审核人:王晓燕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借助工具书,读准文中字词。
1、给下列加黑体字注音:
嗜 学 弗之怠 加冠 叱 咄 俟 负箧 曳 屣 皲裂 媵 人 容臭 烨 然
缊 袍廪 稍
裘 葛 之遗 冻馁 谒 以为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3)媵人持汤...沃灌()(4)尝趋百里()(5)或遇其叱咄()(6)卒...获有所闻()(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腰白玉之环()..3.重点词句翻译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无从致书以观。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难点:①对比手法。② 背诵课文
【学法指导】 文章思路清晰,自学时,诵读全文,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
1.介绍作者(自读课文注释①。)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
【课内探究】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6.概括各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17.写作本文的用意是什么?(3分)(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劝董郡南不要北去,但又不便明说。
(5)、写借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与《马说》相比,体裁和语言有什么异同?(4(6)、写抄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7)、写还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分)
答:两篇短文的内容都是议论性的,但体裁不一,《马说》是议论文,跟现代的杂文大致相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是赠别文章,重在叙述。(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马说》语言奇巧而言辩,文气畅达而波澜回转。《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0)、写衣食简陋的句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恳切而意味深长,言外传意,委婉含蓄。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完成《讲练册》
三、思考探究、结构脉络: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课外延伸】
阅读《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完成15~14题。(15分)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15.解释下列句中黑体的字。(4分)
①知其必有合也()
②风俗与化移易()③ 而观于其市()
④ 为我谢曰()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2、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嗜学
”与“
家贫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①段叙述了作者早年艰难求学的经历,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篇2
1.按拼音填写汉字, 将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按要求填空。
(1) 本文小结作者学习生涯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作者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 主要有哪两方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讨与思考
6.你怎样看待作者的学习态度和尊师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墨池记
曾巩
临川之城东, 有地隐然而高, 以临于溪, 曰新城。新城之上,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 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 此为其故迹, 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而尝极东方, 出沧海,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 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 晚乃善, 则其所能,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 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 恐其不章也,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 岂爱人之善, 虽一能不以废, 而因以及乎其迹耶?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耶?夫人之有一能, 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 曾巩记。
拓展练习
7.按拼音填写汉字, 并将加点字注音。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9.选出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4一项。 ()
A.本文记事为次, 说4理4为4主;记叙是手段, 说理是目的。但记叙与议论浑然一体, 而不是先记叙而后议论。
B.记, 是古代一种文体。它既可记人、记事, 又可议论、抒情。
C.本文通过记墨池, 指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
D.本文是强调人们应当像王羲之那样刻苦学习, 而没有要求人们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比较分析
10.此文与《送东阳马生序》的写作目的是否相同?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内容到形式谈一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之窗
穿壁引光与佣作读书
葛洪
匡衡字稚圭,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 而不求偿。主人怪, 问衡, 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衡能说《诗》,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 匡鼎来。匡说《诗》, 解人颐。”鼎, 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 闻者皆解颐欢笑。
(《西京杂记》卷二)
参考答案:
1.既加冠, 吒咄 (duT) , 俟其欣悦, 烨然负箧 (qiF) 曳屣, 皲裂, 媵人。
2. (1) 致:得到。 (2) 走:跑, 稍:略微。 (3) 患:担心, 硕:大。 (4) 衾:被子。 (5) 被, 同“披”, 腰:腰佩, 腰用作动词。 (6) :旧絮, 敝:破。
3. (1) “勤且艰”。 (2) 对比手法。
4.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5.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同时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 读来更觉亲切。
6.略。
7.洼然, 强以仕, 徜徉 (yWng) 。
8.A。
9.D。
10.其写作目的是相同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墨池记》的主旨也是勉励生员 (学生) 专心致志, 努力上进。
《送东阳马生序》的文本价值探寻 篇3
一、寻找文眼
阅读文言文要筛除作者有意遮盖在文章表面的“浮云”,而要透过作品的语言,披沙拣金,寻找“文眼”,努力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文眼”者,文章之窗也。打开了文眼,文章的结构布局、作者的苦心经营,便一览无余。在教学中,多数教师立足于“嗜学”,以“嗜学”作为教学主线,但这又很难全面概括文章内容,无法有提纲挈领的效果。《送东阳马生序》的两段文字存在并行的叙述结构,即边叙写求学之艰,边描写求学之勤,宋濂求学的勤勉与艰苦贯穿文章的始末,水乳相融,以此达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目的。而文末的“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恰是本文一气呵成的总结句,此中的“勤”与“艰”犹如渔网的总绳,一拉则纲举目张。抓住这二字展开教学,组织教学活动,课堂的教学思路一目了然。所谓教得清晰,学生也学得明白。因为文章分别呈现的是作者的求学之艰难和勤奋:无书之艰、无师之艰、生活之艰,借书、抄书、还书、寻师、叩问先达,从师。教学中,抓住了“勤”与“艰”,便遵循了文本特质,简化了教学环节,突出了教学内容,所谓“寻常二字,尽得风流”是也。
二、评点副词
副词在表情达意上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若能抓住极具表现力的副词,组织教学内容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体会宋濂的勤奋好学上,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细微的副词进入,体会其言外之意,细微中的精神世界。“录毕,走送之。”一个“毕”字,我们可以读出作者送书时的焦急、紧张的心理以及对新书、新知识渴求的心理。“益慕圣贤之道。”一个“益”,我们可以读出宋濂加冠成年后对圣贤学说的仰慕之情以及对知识文化的追求之心。“色愈恭,礼愈至。”两个“愈”,我们也可以读出作者求知若渴,生怕先达不教诲自己而学不到知识的恳切的态度。“则又请焉。”一个“又”字,我们又可以读出作者对学习的不倦、不厌、不满的求学态度,等等。
三、赏析写法
抓住文本的写法进行教学,在品评文章的艺术特色之中,感悟写法的魅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欣赏和评价的素养。
本文可鉴可赏可圈可点的写法,不一而足。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的余地较为广阔,其中以细节化描写和对比描写两种写法最为引人注目。如作者表现自己求学艰苦时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抄书的辛苦自然明朗。然而,作者写作目的并不止于此,因为他还意犹未尽地补写了一句特写,“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一处细节化描写的目的何在?教学中我们就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法的探究,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无这一处特写,其表达效果差异何在?作者显然不是仅仅想告诉马生他是通过抄书来求学,即使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也不放弃,也不懈怠。细节化描写意在表明自己无论何时都坚持抄书读书,表现其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读书毅力,没有这一句,宋濂的苦学、嗜学的精神则无法凸显,也无法感人至深。对比描写在文中又是一种值得评价鉴赏的写法。文中宋濂自己与同舍生在穿戴与吃食方面进行比较,宋濂在严冬大雪纷飞的时节,屣行深山巨谷中,拖着破鞋子行走直至足肤皲裂,四肢僵硬;在吃食上,宋濂每天只能吃两顿,且“无鲜肥滋味之享”。相比于同舍生优越的生活条件,宋濂的生活可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通过对比描写,可以让学生评价,对比写法的目的是衬托宋濂的生活之苦和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
四、还原空白
文言文的特点之一在于言简义丰。极为简约的语言背后隐藏着大量的语言空白,阅读时需要去想象和还原,丰厚文本的内容,读出文言的趣味和意味。
文中最引人寻味的一处语言空白莫过于描写同舍生的文字。“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舍生穿戴几近奢华,“被”“戴”“腰”“佩”“备”序列动词的连用,突出强调了这点,正如宋濂所说“烨然若神人”。作者对同舍生穿戴的描绘极尽笔墨,而他们每天吃几顿,吃什么却只字未提。然而文章却写到了作者的吃,“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阅读教学中,我们基于这一语言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还原,具体描述同舍生每天可能吃的食物,从中去体会宋濂的生活之艰、求学之苦,感受宋濂“冒风雪受饥馁以求名师,叙以往述己志为勖后人”的殷切劝勉之情。
五、体悟内涵
宋濂为什么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孜孜不倦,勤奋苦读,乐以忘忧?不止是其嗜学,更是其发现了且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正如作者在文末所言“以中有足乐者”,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读书足以让作者内心得到快乐和满足,这才是宋濂能够苦学乐学的根本原因。教学要走向深刻,触摸文本时这句话切不可肤浅地淌过,而宜深入挖掘,深耕细作,进行细读品悟,这是引导学生以言悟文、循文探思最好的契机。
宋濂觉得读书的快乐在哪里呢?文本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溯到文本中去,进行理解和阐发,进行整合和提炼,从而归纳出宋濂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能够博览群书的阅读快乐,能够追慕圣贤的快乐,能够得到释疑的快乐,能够获取知识的快乐,有内心满足的快乐,有内心充实的快乐……这些快乐最为重要的是能让宋濂的精神得到愉悦,因为心灵的快乐最为重要,它是一个生命体健康成长,最后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仅仅满足于文本本身还不足以引发更为深刻的阅读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尤其读古代经典作品,有“谋生”和“谋心”之效,前者可以“学以致用”,后者能“心有所安”。阅读经典,要抱以古为今用的态度,让经典的作品滋润当下每一个日渐枯竭的心灵,故而作为每一个阅读者都有必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内心“足乐”。我们可以在宋濂的求学经历中,寻觅到我们每一个人内心足以快乐的源泉,引发学生思考以阅读来充实自己的内心,追慕圣贤之道,淡化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诸如此类。
上述五个方面的教学,从语言的感悟还原作者的感知,以此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通过走进作者的心灵进而发现挖掘自己的心灵图景,发挥教学内容的最大价值。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稿 篇4
课题《送东阳马生序》执笔教师:李素叶时间:2013年3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宋濂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文体常识;积累文言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
3、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法指导:
此文篇幅比较长,所以必须反复阅读课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领会其现实意义。
一、回顾旧知识
1、注音:
嗜()逾()布衾()皲裂()媵人()容臭()负箧()缊袍()绮绣()
2、解词释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录毕,走()送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同舍生皆被()绮绣。
二、了解新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至正二十
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为总裁官,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他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朝廷上祭祀、诏谕、封赐等文章,大多由他执笔。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寓言体散文集《燕书》与《龙门子凝道记》在当时也有较大影响
序:作为一种专门的文章体裁,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后讨论)
1、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2、哪些句子写了:得书之难-----------------,结果是----------------。
3、哪些句子写了从师之艰------------------,结果是-----------------。
4、哪些句子写了求学之苦-----------------,预想结果是-----------------。
四、拓展延伸
1、说出一些刻苦学习的故事。
2、说出一些刻苦学习取得成绩的诗句或名言。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吃苦耐劳没条件创造条件读书,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拥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能不好好学习吗?套用某位诗人的话: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挥鞭从此起程,去赶赴那美好的锦绣前程。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布置作业
送东阳马生序 篇5
2009北京中考备战《送东阳马生序》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2、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片赠序。
3、重点字词解释: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喜欢,爱好.(2)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3)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4)弗之怠:怠,懈怠,不放松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5)走送之:走,跑。(6)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9)执经叩问:叩问,求教。叩,问.。(10)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11)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15)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16)礼愈至:至,周到。(17)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18)俟其欣悦:俟等待,等。(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20)穷冬:严冬。(21)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22)至舍:舍,学舍,书舍。(23)僵劲:僵硬.。(24)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25)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26)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27)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2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29)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30)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31)右备容臭:容臭,香袋。(32)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33)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34)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二、中考体验: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新坐标教育预测2009北京中考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2分)A、既加冠 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3、翻译下面句子。(2分)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① ② ③
5、本文与《黄生借书说》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两文某些观点仍有其共同之处,请概述。(3分)答案:
1、①跑(赶快)②等待 ③浸泡 ④气味 香气(2分)
2、A(2分)
3、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②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题1分。第①题“辞、色”的翻译应注意互文义,即“降辞”“降色”;第②题要注意“以”字,“口体之善”的翻译)
4、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求教(3分)
5、都表达了鼓励晚辈勤奋学习,勿虚度年华的观点。(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2、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新坐标教育预测2009北京中考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5、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答案:
1、(2分)C
2、(2分)D
3、(6分)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尝、趋各0.5分,句意2分)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其、略无各0.5分,句意2分)
4、(2分)嗜学 家贫(顺序可换)
5、(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三)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B 叩:请教)(2分)A.录毕,走送之 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A)(2分)
A或遇其叱咄 或王命急宣 B故余虽愚,卒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有所闻驱如故
C盖余之勤且艰若 年且九十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我住在客金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或主人每天只提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等分点:“逆旅”1分;“日”或“再”1分;语意连冠1分)
4.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分)
答: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言之有理即可。符合文意,观点明确1分,联系实际且表述清楚即可。
(四)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2)录毕,走送之(3)媵人持汤沃灌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新坐标教育预测2009北京中考
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答案:
1、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走:跑③汤:热水
2、(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3、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4、(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5、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1—5题。(15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 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 右备容臭 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2分)答案:1.(2分)B 2.(2分)A 3.(6分。每句3分)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其中“至”、“支”各占0.5分,句意2分)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其中“盖”、“此”各占0.5分,句意2分)4.(3分)B 5.(2分)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篇6
一、解题
序,是一种_______,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本文属于_____________。
二、作者简介
宋濂,字_______,号_________,谥________,浙江浦江人,___________,著名______家,被推为“___________”。生平著作很多,收藏在。本文选自
三、给下列加点的词注拼音
嗜学()硕师()叱咤()()俟其欣悦()负箧()曳().......
屣()皲裂()媵人()以衾拥覆()皆被绮绣()()......
容臭()烨然若神人()缊袍敝衣()...
四、解释加点的字词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
假()借于()藏书之()家
4、手自笔()录()
5、计日以()......
还
6、天大()寒
7、砚()冰坚
8、手指不可屈()伸()
9、弗().....
之怠()
10、走()送之()
11、不敢稍()逾()约()......
1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3、余因得()遍观群书
14、既()加冠.......()
15、益()慕圣贤之道()
16、又患()无硕()师
17、尝().....
趋()百里外
1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9、先达()......
德()隆望()尊20、门人弟子填()其室
21、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23、援()疑质()理
24、俯身倾耳以()请
25、或().....
遇其叱咄()
26、色()愈()恭
27、礼愈至()
28、不敢出一言以复......
()
29、俟()其欣悦3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1、负箧()曳()屣()
32、穷冬()烈风
33、大雪深数()尺
34、足肤......
皲裂()而不知35至舍()
36、四支()僵劲不能动
37、媵人......
()持汤()沃灌()
38、以衾()拥覆
39、久而乃()和40、寓()......
逆旅()40、主人日()再()食()
41、无鲜()肥()滋味.......
之享
42、同舍生皆被()绮绣()
43、戴朱缨()宝饰之帽
44、腰()...
白玉之环
45、右备容臭()
46、烨然()若神人
47、余则缊袍敝衣()处.....
其间
48、略无()慕艳()意
49、以()中有足()乐者50、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五、古今异义
1、录毕,走送之走古义:今义:
2、媵人持汤握灌汤古义:今义: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今义:
4、右备容臭臭古义:今义:
六、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
2、余则袍缊敝衣...
3、手自笔录
4、主人再食..
七、一词多义:
1、以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俯身倾耳以请
以是人多以书加余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与朱元思书
3、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
4、其俟其欣悦门人弟子填其事
5、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肢僵硬不能动
6、若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八、重点语句翻译: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至舍,四肢僵硬不能动
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九、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2、本文写同舍生的优越条件有何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译文 篇7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约定的日期按时送还。天气特别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写完毕,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侍候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回复;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用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我的勤奋以及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要旨,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天性喜欢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从文章中稍微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报定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马说》
世上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马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与朱元思书》
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和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篇8
1.道德目标: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
②认识目标: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教学时间】 ( 第二 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
(三)自学
阅读“自学提示”
自学内容(一)深入课文,理解内容……
自学方法…1、…诵读全文(切实做到:眼到,心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思考问题。
(1).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找出原文。
(2).在学习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都是怎样解决的,都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① ② ③
(4)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内容(二)赏析本文的对比手法
自学方法…1、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2、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送东阳马生序》准译(范文) 篇9
送东阳马生序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读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对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隆冬季节,猛烈的寒风刮着,积雪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佩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总复习—《送东阳马生序》 篇10
一、常识积累
1.宋濂:明代著名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 “明初诗文三大家” 2.序:赠序,临别赠言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性散文
二、文言知识㈠通假字
1.支:通“肢”肢体2.被:通“披”穿 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腰:腰佩 2.名词作状语 手自笔.录:用笔 ㈢一词多义
1. 其 ①他、她、它、他们:
或遇其斥咄(他)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它)②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卜者知其旨意(他们的)其妻献疑曰(他的)③这、那其必曰(那)
其岸势犬牙差互(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其西南诸峰(那)
④加强推测、反问、希望、命令语气其真无马也邪(反问)其如土石何(反问)其许寡人(希望)其真不知马(推测)其恕乎(推测)
2.道 ①道路:道不通/伐竹取道
②学说:益慕圣贤之道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④施行仁政:得道者多助 ⑤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2.以 ①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
出一言以复
②因为以中有足乐者③用以衾拥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㈣同义词连用
假借:借叩问:问 崩殂:死亡兹若:这
曾益:增加 ㈥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弗之怠
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常前置
三、课文分析 1.主要内容,主旨
本文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主旨)。(困难——态度)
2.“余幼时即嗜学”总领全文,点出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勤奋刻苦。
3.作者在求学时遇到哪些困难? ⑴家贫无书——假借
手自笔录 走送之
⑵无师解惑——路途之遥
(表现求师的迫切,坚决)
师之严厉
(反衬作者求师的诚恳恭敬)⑶生活之苦——旅途艰苦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 緼袍敝衣
4.作者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⑴勤奋刻苦:手自笔录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⑵守信: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⑴勤奋刻苦
⑵行百里外,登门求教 ⑶虚心好学,态度诚恳恭敬
6.作者着力渲染从师求学时的生活之苦有何目的?
⑴与同舍生对比,突出自己的寒酸 ⑵表现自己“以中有足乐”,以读书为乐 ⑶以此鼓励马生勤奋好学
四、积累拓展1.组成语 ①益:增加延年益寿
更加 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老当益壮 ②患:担心 患得患失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③至:到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宾至如归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纷至沓来
④汤:热水赴汤蹈火 固若金汤 扬汤止沸 ⑤若:好像 置若罔闻 呆若木鸡
固若金汤
⑥敝:破旧敝帚自珍 视如敝屣
2.有关刻苦勤奋的成语故事
①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②悬梁刺股:(孙敬、苏秦)
③凿壁借光:(匡衡)
④韦编三绝:(孔子)
3.有关刻苦勤奋的名句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③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4.如何理解“余则辒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羡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两句话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苦乐观?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篇11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ān)粥不充⑤,日昃(zè)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2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腰白玉之环 ( )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⑶媵人持汤沃灌( ) ⑷感泣辞母 ( )
2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范仲淹二岁而孤
B.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去之南都
C.①以衾拥覆 ②辄以水沃面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②其如土石何(选自《愚公移山》)
23.翻译句子(2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
译文:
2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① ,乙文范仲淹是:②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③ 、 (要求填写两个)。(4分)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笔记 篇12
年轻时的宋濂为了求学向老师请教,表情恭顺,礼节周到,即使被老师训斥也还是立侍左右,哪怕自己天资不够好,他也不放弃学习,一遍又一遍,直到学懂它。后来,当宋濂外出求学的时候,在雪地里行走,等到达的时候,早已冻得足肤皲裂。他不羡慕别人有良好的出身,有优厚的待遇,反而知足于学习之乐,每天刻苦读书。最后靠着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明初伟大的文学家。
而后文中写到的太学生不是与现在的我们一模一样吗?我们也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优厚的待遇,有良好的教育,每天穿暖,吃饱,喝足,坐在温馨的教室里。我们身处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却不知道珍惜每一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一点也不重视学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了事,忙于应付,老师的劝告怎么也听不进去,考试的时候总想着多抄几个答案,总是一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学习的态度,一点也不为自己的未来着想。而文中的宋濂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反而更加努力学习,现在的我们却如此的颓废,这样做对得起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对得起我们自己吗?
【24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推荐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答案08-29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06-15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理解题及答案11-08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阅读训练附带答案12-11
《送东阳马生序》《邴原泣学》比较阅读答案09-09
八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及教案05-17
第一册送东阳马生序译文初中一年级09-09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10-23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参考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