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另一种父爱

2024-08-29

作文:另一种父爱(精选7篇)

作文:另一种父爱 篇1

中学生作文另一种父爱

从小我和娟子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经常快乐地玩耍着,另一种父爱。可是,有一天,她的父母离婚了,她爸爸去了广州。于是,小小的年龄的她显得很忧郁。在别人面前,她羞于启齿,只是在6岁生日那天,收到了爸爸寄给她的礼物时,她悄悄地告诉了我真相,我从心底特别地同情她。

上一年级时,每当看见别的小同学的爸爸牵着他们走入学校时,娟子的眼中总是露出羡慕甚至嫉妒的目光。可是她却总装出一副快乐的样子,又蹦又跳地蹦进教室,仿佛要告诉我们,她是一个独立的孩子......

课余时间,同学们常常聚在一起聊天,不免常常夸耀自己的父亲如何优秀,娟子总是躲在一旁......

后来,她的妈妈又结了婚,虽然她爸爸经常给她寄生活费,然而娟子依然显得很孤单,中学生作文《另一种父爱》。节假日常常去她的姥姥家……

9岁那年,她和我学会了网上交友,有一个叫“神夫”的叔叔常常为她排忧解难。从那以后,她的脸上又洋溢着天真的.笑容,仿佛“神夫”成了她心中的父亲……

记得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日子,厚厚的云层仿佛沉重的青石板压在山顶上,我仿佛觉得心头有一丝烦躁。就是在这天,娟子没有来上学……

夜里回到家,下起了倾盆大雨,仿佛是天下苦难人滴不完的愁苦的泪。妈妈告诉我,娟子得了肾炎。顿时,我默默地望着窗外,玻璃上,顺流而下的水珠仿佛在抓挠着我的心,我的泪也不知不觉地涌了出来……

她在广州的爸爸寄来了许多钱,准备给她做肾脏移植手术,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肾脏……

在她快要绝望时,却趁着妈妈不在时,悄悄跑去了网吧,她给“神夫”发了E-mail……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娟子站在窗前,温暖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身上,好象给她的脸上敷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她微微的笑着,还在回味着刚才主治大夫的话:“有一个自称‘神夫’的先生愿意为你捐一个肾脏,过几天做移植手术,但‘神夫’要求手术后再和你见面,你做好思想准备。”此时此刻,她看着远方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心中勾画着‘神夫’的模样,回味着人间地温暖……

手术非常成功,很快娟子就能下地了,她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去看望“神夫”……

她越接近病房,心里就越紧张,推开门的一刹那,娟子愣住了……

“爸爸,怎么会是你呀?”娟子哭喊着。

“为什么不会是我呢?”娟子的爸爸微笑着。

娟子噙着泪看着,爸爸在她的眼前显的非常高大……

作文:另一种父爱 篇2

那是我调入师范学校上的第一节课,是幼师班的一节语言课。快上课了,拿着精心的准备的教案走向教室,想着即将面对的那群大孩子,心中突然变得忐忑不安起来。好在讲台对我来说,总是叫我亢奋的地方。

铃声响了,我整理了一下思绪,迈步走上讲台。我扫视了一下,眼前色彩斑斓,是一群穿得红红绿绿像花一样美丽而充满朝气的姑娘。我向他们微笑,她们显现出与我一样的兴奋,一个个挺直的身子前倾着,一双双闪动的眸子里写满了问号,充满了渴求,我最熟悉这种眼光,明白他们现在最急切于什么。猛地,我意识到教案必须修正。

“各位同学,上午好!初次见面,我们先认识一下,好吗?”我的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我们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对我们说话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得有点嘴皮上的功夫。怎样才能提高这方面能力呢?那就要求我们必须懂得语言的艺术,讲究说话的技巧。这门课就是教授这些内容的!”我扬扬手中的教科书。“你们知道这是一门什么课吗?”我微笑着问。

“《幼儿语言教学法》,课程表上写着呢!”一位学生随口答道。

“非常正确。”我点头继续我的话语。

“我姓——”

“知道!”我的话被另一个学生打断了,“课程表上有你的名字呢!”

“为了让大家记住,我还是重复一下吧!我姓程,‘前程似锦’的程,不过,我的前程就是教书。那繁花似锦的前程属于在座的各位!”我笑着,继续简洁地介绍了我个人的一些情况。同学们以掌声回馈我的真诚,这让我兴奋。

“好,大家认识了老师,现在该轮到老师认识你们了。我们认识后再开始新课,好吗?考虑到时间的关系,希望听到最简短、最富个性的自我介绍,最好不要重复哟!”

“不,我们已认识,就不要再介绍啦!”一位女生调皮地说。

“准确地说,你们已认识了我,老师却还不认识你们呢!今天我们初次见面,老师想记住你们的聪慧、你们的睿智、你们的与众不同。”

我期待着。教室里终于有人开始窃窃私语,同学们的情绪明显在高涨。

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谁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笑着,但没有人站起来。毕竟是姑娘们,看来局面需要我来打开。

我微笑着,打开点名册:“现在,开始点名。”

“方玲!”我大声念道。

“到!”一位腼腆的小姑娘站起来了,声音小小的,怯怯的。

“汪金花!”

“在这儿呢!”她在向我招手。

“郝倩倩!”

“我很瘦,但我很温柔。”哦!一个多么机智风趣的女孩!

“童妮娜!”

“老师,您好!”真有礼貌!我暗暗赞叹。

“徐敏!”

“Yes,sir!”

“郭丹丹!”我点名速度在加快。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坐在第一排胖胖的她,耸着双肩,向我做着鬼脸。

“汪琳!”

“耶!”一个漂亮的“V”字手势,让我眼前一亮。

“方青霞!”我继续念道。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教室的角落里飘来了悦耳的歌声。

“黄蕾!”

“酸酸甜甜就是我!”

……

一个个彰显个性的发言,让教室里的掌声一次比一次更热烈,笑声一阵比一阵更热情奔放。

“范丽丽!”终于点完了,我松了一口气。

“老师,我……我……喜欢……你!”教室的最后一排站起了一位脸涨得通红通红的女生。

呵!这时,教室里简直像炸开了锅,大家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转身面向着这位同学,一个劲地鼓掌,经久不息。

这是怎么回事?望着眼前的一切,我一头雾水。

“老师,范丽丽在我们班上已经整整一年没说过一句话,今天是她第一次开口说话!”

我快步走下讲台,紧紧地拥抱着这位“金口难开”的女孩,我感觉到她在微微地颤抖。

我的眼里贮满了泪花,我好感动。那一刻,我被学生和教学带给我的幸福所重重包围。

要警惕作文中的另一种声音 篇3

请看下面一个课例:

【作文试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劝学格言。前些年,南方某地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就曾在他所教的班级内疾声大呼:“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其说法不过是对这一格言的白话翻版而已。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短文,不少于400字。

【学生作文】虚伪的中国人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劝学格言,以至现在也是妇孺皆知。它的意思只要是个认识字的中国人都明白,可是在劝别人学习的时候谁也没有说过这句话的白话文版本,因为他们认为那样说不雅,低俗。

中国人就是这样虚伪,凡事只图个“心里明白”,嘴上却不说。

但中国还是有一部分“傻人”的。前些年,南方某地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为劝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前途,竟在他所教的班級里大声疾呼:“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位老师翻译的很到位,还通俗易懂,不但直接表达了古人的意思,还激励了学生。

可就是因为这样,这位先生,不但丢了饭碗,还留下了一身骂名:什么低俗,什么玷污中国青少年心灵,玷污中国的文化……

可是他说的有错吗?如果读书不能挣大钱,不能博得美人的芳心,你还读书吗?反正我是不读了。

唉,如果那位“先生”当时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许会落个“育才有方”,“有文学修养”的美名。

虚伪的中国人。

【教师作文】穿越时空话“读书”

读书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说法不一,对此,我认为,应该扼其要旨,辩证来看。

首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劝学格言表现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美好幢憬,同时,它也反映出古代读书人的功名意识、等级观念。无数的“范进、蒲松龄”们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幽梦,茕茕孑立,孤灯寂然,形影相吊,为的就是衣锦还乡,光宗耀族,升官发财。当然,也有无数的“范仲淹、文天祥”们待蒙学初成,即传承薪火,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读书理想,很多读书人舍弃“小我”,而心系社稷百姓,于是,历史的天空便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回响,便辉映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灵光。

其次,“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这一白话版“励学篇”是一种庸俗化表现,但若因其庸俗而回避之,则是另一种虚伪。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全球化趋向越来越凸显,人们要生存,要生活。况且,我们又不是饮露食英的神仙,因此,必要的正当的物质追求是应该的。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我想,这理想的生活一定也包含物质方面的追求。但是,若因此就把读书之目的界定为“挣大钱、娶美女”,则其谬大矣。我们知道,一个人在这个世界过活,肩负着诸多责任,心里在想着自己的同时,也想到家人,想到朋友,想到国家。

综上所述,我们在强调读书功利化的时候,“且莫走向庸俗化、低俗化。毕竟,生命像一朵花一样,会开放,会帮助别人的。再者,人不单是靠吃米而活着。故曰:读书,即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尽一份责任。

据笔者统计,单是我任教的两个班级,大谈“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就有12人之多,当我以《虚伪的中国人》一文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对“读书为什么”进行理性的思考时,其间,不少同学为小作者的“真的声音”喝彩,并爆出热烈的掌声。这一现象引人思考,其原因何在呢?

第一,社会原因。有学者总结,当今社会存在着六大病态社会心理:(1)物欲化倾向:重物质,轻精神;(2)粗俗化倾向:报复原来极端政治化的倾向,向原始的、本能的方向的复归;(3)冷漠化倾向:人际关系淡漠,缺乏同情;(4)躁动化倾向:情绪化和非理性;(5)无责任化倾向:无兴趣(情绪冷淡,精神空虚、情感萎缩、厌世不振)、无所谓(虚无主义,玩世不恭),无意义(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浮夸化虚假化倾向:说假话。吹大牛,经济功利性取向。③

教育作为形而上的一种社会形态,任何时候,它都或隐或显的镂刻着时代的印记。黑格尔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已的家园中。④

第二,多元价值取向。应该说,文化转型期赋予青少年全新的价值观,个体本位、多元取向,在他们身上,体现得十分明显。青少年越来越看重现实的、功利的、物质的目标,理想主义的、纯精神性的终极目标虽然不是被绝然摒弃,但它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较之以往,大为减小。

第三,人文精神的缺失。当教育蜕变为教学,教学蜕变为训练,训练蜕变为应试,我想,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杠杆一定会移动和倾斜。

以上原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作为语文老师,若想改变,无疑于蚍蜉撼大树。若因此,就对学生在作文中发出的另一种“真的声音”听之任之,我认为是一种失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冷静思考,理性思辨,并以我们孱弱的双肩承担起语文应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①②《无声的中国》,《鲁迅全集》4卷,15页。

③沙莲香等著:《社会学家的深思——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第229-250页。

另一种爱作文 篇4

可是我不是我父母的心头肉。

自从弟弟出世那天起,我的爱就全部被夺走了。家长会为弟弟的一个笑容感动得一天都笑得合不拢嘴,却不会为我满分的成绩微微一笑。父母原先对我的承诺也全都化为乌有,对我的要求也草草搪塞过去,等空闲了才补偿我。爸爸尤其夸张,无论走到哪儿逢人就说:“我们家的磊磊好棒的,会......了”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会想,我那么小的时候,你也曾对别人这样说过我吗?说过吗?

后来从同学那得知,越是来得容易,越是完美的东西人们就越不珍惜,只有经过辛苦换来的成果人们才会永生难忘。或许是这样吧,我从小就乖巧听话自觉懂事,爸妈很少为我操心,再加上我上小学后就寄住在外婆家,父母更是轻松自在。或许正是这份自在,让他们没能享受到做父母那种满足感。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不乖,让他们为我操心,随后再变乖,父母就会再爱我了。我痴痴地想。于是我开始不满足现在的一切,喜欢发脾气,经常摔门发泄......

另一种生活作文 篇5

随着一阵开门声,妈妈走进我的房间,径直来到我身旁,凝视了我一会儿,喃喃自语道:“这孩子,什么也不少吃,怎么越来越瘦呢?”听着她的话,我虽无暇作答,心里却想:“越来越瘦?恐怕只有面前这一本本书才知道!

不知是谁泼了墨水,染黑了天幕,家家户户都熄灭了灯,可我还在奋战。小狗摇头晃尾地蹭着我的腿,我一脚踹过去,“滚!离我远点!”我不耐烦地喊起来。小狗“嗷嗷”地夹着尾巴,委屈地走了。

哎呀,不好!快十一点了,我伸了个大懒腰,强撑着总想“拥抱”的眼皮去收拾书包,“哗”一不小心,文具盒掉到了地上,哎,真倒霉!我已经无暇顾及这些散落的文具,还是睡觉去吧,这些等妈妈明天早上来收好了,我想。

第二天早上,我还在和周公下着棋,“叮铃铃……”闹钟刺耳地响起来,睁开惺松的睡眼望望闹钟,呀,不好了!要迟到了!一激灵,从床上跳起来,胡乱套上衣服,抹了把脸,早饭是来不及吃了,我一把抓起书包,飞奔去学校,路上的落叶被我风卷残云般地带了起来……终于赶到了学校,我踩着玲声走进了教室,打开书包一看,啊,文具盒……我只好厚着脸皮向同桌借了一枝笔。等待我的,是同样平凡、琐碎、繁忙的一天……

我深深打个哈欠,真累啊!老师的话仿佛变成了催眠曲,害得我眼皮直打架。上课时,我实在忍不了,就眯了一会儿。突然同桌踢了我一下,我睁开眼一看,老师正朝我走来,好险!感激地朝同桌眨了眨眼——默契的配合。

又到了晚上,我趴在桌上写作业,写了很长时间。忽然,我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我惊奇的发现我的同学和老师都在那儿,唯一不同的是,老师不再向我们施加压力,什么晚自习,双休日补课通通见鬼去吧。每天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每天晚上六个多小时的睡眠变成了八个小时,课堂上再也听不到打哈欠的.声音了。每个周末都会有很好的安排,比如说,和朋友去逛街或爬山,要么钓鱼钓虾,星期日下午我们准时迎接CCTV—2转播的NBA比赛……

“玲玲,你怎么趴在桌上睡着了?”

啊?我睁眼一看,摆在我面前的仍是一堆堆书,原来那是……一场梦!

另一种爱作文 篇6

萧林的心此时大概也像这发一样乱吧!她不知如何是好。家里父母那余怒未消的眼睛,手里细长而坚硬的藤棍,仿佛都在盯着她,让她浑身不自在。教室里老师那锐利的目光充满了训斥,同学们的嘲笑不得不使她躲得好远。唉,分数啊分数!

街心公园的静谧使她忘记了所有的不快,蓝得一尘不染的人工湖那样美丽,那样可爱,她好想在这蓝色的床上睡过去,永远不再醒来。

萧林望着远处的一点,竟愣住了。“多么好的一对母子呀!”她盯着湖对岸的白鹳,不禁说道。可,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白鹳母亲要将自己的孩子赶出巢穴!就在小白鹳失足落下大树时,它居然飞了起来。

萧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刚迈出的脚步收了回来。

像忽然明白了什么似的,她立即转身,风一样的飞出了公园……

当她再次站在人工湖前时,手中的分数跃为第一。

风仍静静吹着,但心却不再乱了。

另一种革命 篇7

“微生物’:式的革命的试验

用什么样的方式改造中国的效果最好,社会成本最低呢?对这个问题,青年卢作孚曾无数次地和友人讨论、争议。他的朋友说:“我是一颗炸弹。”卢作孚说:“炸弹力量小,不足以完全毁灭对方;你应当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力量才特别大,才使人无法抵抗。”(《卢作孚文选》)这一场争论发生在二十年代,卢作孚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时候。

一个多世纪里,以炸弹方式改造中国的故事艰苦卓绝、无数英雄出生人死;然而,用微生物方式推动中国进步的故事也是曲折坎坷、人才辈出,其间不乏殚精竭虑忘我忘家的精英人物之可圈可点的绚丽篇章,只是我们以前大多不知道。卢作孚的故事属于后一类。

卢作孚一生中进行的社会改革试验有三个。第一个是1924年到1925年在成都办的通俗教育馆;第二个是从1927年春天开始的北碚建设;第三个是1925年秋天成立的民生实业公司。其中最有成效和最有影响的是第二个和第三个。

北碚建设

嘉陵江三峡地区(因为当时的区署在这个地区的北碚乡,所以又将这里称为北碚地区),跨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共辖三十九个乡镇。峡区内山岭重叠,形势险要,交通困难,主要依靠嘉陵江水路与外界相连接。那时,四川境内军阀割据,内战不绝,此间地处四县之交,兵痞盗匪,长年啸聚峡中,沿江据险行动,致使河运梗塞,商贾难行,生产能力低下,窄小的街道肮脏而混乱,整个市场没有工厂、作坊,庙宇、烟馆和赌场却比比皆是。

1927年春天,卢作孚来到这里,担任江、巴、壁、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把中国内地的这个贫穷而混乱的乡村地区当作了他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试验平台。他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建设是破坏的前锋,建设到何处,便破坏到何处”,“造公众福,急公众难”(高子先:《卢作孚与北碚建设》),思想明确又脚踏实地地启动了这一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1932年初,著名爱国活动家杜重远来到重庆,触目是衣冠不整横行霸道的军人,鸦片烟馆和妓院,“随处有面黄饥瘦的瘾君子出现”。他看到,深受烟毒之害的轿夫;每日血汗换来的工资,多半用来吸毒,他们“衣不蔽体,食不充饥,而青脸长发,酷似城隍庙中的鬼卒”!但是,待杜重远到距离重庆市区不过几十公里的北碚,便耳目一新。他在给《生活周刊》的通信里写道,北碚不但地方基本安宁,经济建设与民众教育“虽粗具规模,均著有成效”,已建起中学、小学和民众学校,已有美丽的温泉公园、民众俱乐部、图书馆;地方医院、公共体育场、乡村电话局,三峡染织厂每月已能生产一千二百疋、袜子二百打,还有全国少有的民办科研机构西部科学院、农场、博物馆、动物园以及北川铁路(杜重远:《狱中杂记》)。这机器织布和轻便铁路以及科学院十分简朴,但当时都是四川的第一。这时,卢作孚先生到北碚工作不过5年。到了1936年,黄炎培先生到四川考察后,在《北碚之游》里写道:“北碚两字名满天下,几乎说到四川,别的地名很少知道,就知道有北碚。”那个时期,一般外省人是把军阀混战不断的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工业的黑暗落后的四川视为“魔窟”的;但四川的小小的北碚地区却以它的安宁、整洁、进步和人的精神振奋而闻名于省内外。这似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杜重远先生说,北碚“昔称野蛮之地,今变文化之乡”,正是北碚地方建设的真实写照。仅从器物层面看,北碚的进步并不是特别快。用1938年北碚的全景照片与1927年的对照,新增加的引人注目的建筑物只:有兼善中学与西部科学院两座砖楼。北碚试验的特点除了在刚起步时就因地制宜建起上述文化设施外,最大的特点在于人的训练。当时,一些有心的参观者也感到,北碚试验里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还是卢作孚先生对人的改造教育。杜重远说,北碚的“种种机关皆为卢公训练出来之二十岁左右青年所经理”,他亲自访问了这些青年,不胜敬佩。 卢作孚先生的社会改造思想的核心是人,他说:“建设的第一桩事,是把人建设起来。”他决心把嘉陵江三峡地区做成中国现代化的样板,要利用这里的资源,建起现代化的工业和农业,建起现代化的科学研究文化教育机构,建设一个清洁美丽安宁的居住环境,而这一切的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使这里的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嗜好,皆无不良习惯。”(《卢作孚文选》)尽管当时生产力低下,在开发山区和城镇建设上,北碚都注重保护性开发,在抗战时期北碚急速发展时,市镇建设也做了很好的整体规划。这一切,又与卢作孚先生在北碚开展的科学活动分不开。

“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人的教育和训练,是卢作孚先生事业的最主要内容,也是他事业的支柱。在卢作孚先生社会改造的第三个试验——民生公司里,职工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是相当全面的人的教育与训练。其中最突出的是民生精神的教育。民生精神是一种群团精神,包含—种对人的自觉自为意识的训练,决非那种仅仅为了加强一个企业集团内部的凝聚力或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团队精神。职工一考进公司,在北碚的三个月集中训练中,就开始学习参加会议。民生公司有各种会议,总公司全体参加的朝会是每周的一、三、五早上举行一个小时。各部门干部要做简明的工作报告,接受职工监督,任何职工都可以在朝会上对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朝会上常常有知名学者专家和抗日将领的讲演。杜重远、马寅初、陈独秀、冯玉祥、郭沫若、茅盾等都在民生公司来做过讲演。更有各级干部会议、各船的船员会议。 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作孚先生放弃了预定的欧洲之行,全力投身于反侵略战争的工作,提出“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亲自指挥民生公司运送出川抗日的川军部队;他改变了一向不肯做官的态度,临危受命,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第二部副部长兼农产、工矿、贸易调整委员会运输联合办事处主任。在南京失守之前,他不顾个人安危,指挥抢运撤退的人员和物资,在最后时刻才离开硝烟弥漫的血腥危城;1938年初,他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在武汉,两个月内完成了所有兵工厂和钢铁厂的撤退运输。

最为紧张的是1938年秋天,武汉已沦陷,三万多人员和九万多吨重要物资还滞留在宜昌。此时,日本侵略者已占领了战前中国经济最发达工业最集中的地区;而处于中国西部的大后方,还谈不上有现代工业,在宜昌江边炮火下堆积着的这些现代卢作孚在北碚创立的兼善中学工业的设备、材料和技术工人,便成了抗日战争中大后方军、民用工业最初的基础,是中国十分薄弱的兵器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生命!通往后方重镇的交通要津川江又快到不能行走轮船的枯水期,情况万分紧急。这时,中国内地长江边的小城宜昌狭窄的沿江码头,恰似1940年5月法国海边小城敦刻尔克的海滩,而不利的条件犹甚于敦刻尔克!卢作孚先生临危不乱,发动民生公司职工群策群力,使这些待运人员和重要物资在40天内转危为安,全部运走。若是没有民生公司经过长期训练具有高度的爱国热情不怕牺牲讲究效率又有创造性的一支职工队伍,这些物资极可能被毁于危难中的宜昌,甚至落人敌手。那么,在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的艰苦时期,中国长江上游的大后方便不可能有一批战前从来没有过的现代钢铁厂、兵工厂和纺织厂这样快地投人生产,抗日前线急需的各种武器和军需品便无所出,很可能对抗日战争的前景造成重大影响。日本侵略者后来认识到中国的这次抢运在整个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叹道:“假定昭和十三年(1938)攻占武汉作战的同时就攻占宜昌,其战略价值就大了。”(转引自李天元、杨金邦《东方的敦克尔刻大撤退》,宜昌文史资料第7辑)从这个意义上看,民生公司那时从宜昌运出的一船船物资,真要胜抵百万甲兵!

宜昌抢运的紧张程度及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其英勇悲壮也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的企业牵头并以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尽管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至今并不为多少国人知晓。这个事实生动而有力地说明,卢作孚这样的社会改革家在战前做的社会改造工作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产生了多么巨大的能量!

抗战北碚——陪都中的陪都

这时,卢作孚先生的另一个社会改革试验—叫匕碚地区在为国家民族保存国脉的同时,得到了迅速发展的机会。

有了卢作孚先生和他的同志们战前十年的经营,1937年的北碚,虽然仍处于一前现代农业社会的包围之中,但已是有一定经济基础,民众教育普及的现代市镇。1936年,北碚被四川省批准成立乡村建设试验区。抗战爆发后,内迁来到重庆的中央机关、学校和居民大批迁入北碚地区,这里被称做“陪都中的陪都”。海内名流、专家学者荟萃北碚,强敌压境之时,他们在此得到相对安宁的生活,能够继续他们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抗战时期,不少重要科学论著与文学作品是在北碚写成或出版。这是北碚地区为保存国家民族的文化血脉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卢作孚先生进行的这一社会改造试验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抗战时期,北碚的市政建设进展很快,城市功能更加齐全。此时北碚文风之盛,前所未有,民众教育更加活跃,学校教育方面,有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迁入,可以说提前实现了卢作孚先生要在北碚兴办高等教育的设想,内迁的知识分子还大大加强了兼善中学的师资力量。特别有意思的是,中国乡村建设的三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都在北碚找到了他们的知音,与卢作孚、卢子英先生有很好的交往和很深的友谊,他们在江苏、河北和山东被迫中断的乡村建设事业在北碚得到延续。

如果说,’中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化建设大都被侵略战争中断,那么,北碚地区的旨在建设现代化市镇的社会改革试验在战时不但没有中断,反而在各方面有更快的发展。抗战胜利后,北碚亦很少受到内战的侵扰。虽然当时的政府对于这个试验区,始终想要进行控制和渗透。但是,在专制力量集中而强大的重庆,北碚竟然成了一块“民主的特区”!这不能不说是又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不但需要北碚当政者有开明的民主的精神,更需要一种特殊的智慧。那一时期,卢子英先生对于中国的民主进步力量的机智的保护尤其不应该被忘记。

卢作孚的社会改革思想

1949年冬天,新旧政权更替的时候,时局险恶而复杂,卢子英先生提出“变而不乱”,他的应变能力与才华使北碚地区始终没有遭到动乱与破坏。这样成功而乎稳的政权交接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与此同时,卢作孚先生正在香港千方百计地指挥民生公司留滞在那里的轮船回到祖国大陆。第二年,他的愿望实现了,他自己也回到故乡,回到他首创的这两个试验里来。这个时候,战乱结束,人心思定,“炸弹式”的革命家和·“微生物”式的革命家已不应有分歧。从此,国家不再有被列强瓜分的担忧,土匪将绝迹,北碚不再有繁忙而紧张的“冬防”,不但北碚,不但民生公司,整个国家都有长期的统一和平与安定,是搞经济文化建设的大好时机呵。这正是卢作孚先生多年来期盼的局面。如麦克法夸尔和费正清所说,“下几个10年的历史将有世界上未曾见过的社会工程方面的规模最大的试验。”(《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然而,卢作孚先生却在1952年2月自杀身亡。正如他的至友晏阳初先生说,这不但令人为作孚先生伤心,也为国家哀痛。作孚先生去世以后,民生公司就提前开始了肃反运动,一些高级职员受到严厉的处分,有的被劳改,有的被开除公职,其中不乏有专长的经营家。最近这些年来,过去在运动中被迫害的知识分子很多都恢复了名誉,而受害的企业家还很少有提及和研究。

上一篇:下学期高中毕业老师评语下一篇:社交礼仪对个人形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