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的反义词

2024-10-25

甚至的反义词(精选7篇)

甚至的反义词 篇1

容易引起老外误会甚至反感的两个词组

很多学生反映在外教课上或者课间与外教沟通时候会经常产生“communication breakdown”的情况,换句话说,经常在英语交流对话中,双方会发生不知所云,甚至尴尬的局面。其实,很多学生经常用的表达是错误的,有时会引起与老外沟通交流上的困难,如果不慎,甚至会引起误会乃至反感 (honest mistake though)。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两组词,希望学生们能够避免这种误区。

1. I know

很多学生都喜欢说这个词组。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错误,只是学生们要非常注意场合。

记得有一次,有一位学生刚刚上完我的写作课,因为有一句话不明白,我又正好在给另一位学生讲解作文,这位学生就顺便抓住这个机会,想锻炼一下口语,就去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外教这句话什么意思。在外教耐心讲解完后,这位学生就回答了一句: “I know”.这位外教显然感觉受到了侮辱,马上收起了笑容,一转身做别的去了,弄得学生也非常尴尬。我看到后,连忙在一旁打圆场,向外教解释到其实这并不是学生的本意,后来外教也表示了体谅。当学生后来问我时,我解释道:你明明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来问外国人,当他非常耐心的向你解释完后,你一句“I know”, 就会让外国人认为你是在耍他,会有一种你知道还问他干什么的感觉。这种回答往往会让外国人非常反感。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经常用的说法是 “got you, cheers” 或者“understood”.

2. Judge

这是个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知道的词,表示判断的`意思。

外国人通常非常反感甚至说讨厌别人judge自己,那么这里的judge指的就是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外们说“Don’t judge me. I don’t need to hear that kind of talk. “ 意思就是说,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要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我不要这样的帮助。

比如说,一个老外花了6块钱买了个苹果,你可能会说这太贵了,你被宰了,不应该去那里买东西。这时候,老外通常的反应就是“whatever”,一种不屑一顾的口气。

再例如说,如果你跟一个外国人说你不要怎么样,应该怎么样,他们往往会有一大堆话来反驳你。其实这除了是因为大多数外国人都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莫须有的傲气,主要是因为在西方文化里面,这样的judge别人的做法是非常令人讨厌的。所以学生们要注意。

 

“甚至”的语法化过程 篇2

【关键词】词典 焦点算子 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51-01

一、“甚至”的词性及前人研究

本文主要查找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版)、《现代汉语虚词例释》、《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朱景松)五部词典,主要有两种观点,只作连词和兼作连词、副词。

笔者认为,“甚至”是用来突出信息的焦点算子,用焦点逻辑形式移位理论能够解释“甚至”位置的转移。

二、语料分析

采用CCL古代汉语语料库,考察其历时演变。本文主要列出不同朝代语料统计和宋代语料的具体分析。其他朝代也按照此方法分析。

结论:(1)东汉至六朝,“甚至”未词汇化,最主要的用法为“VP+甚至”,“甚”是形容词作谓语,“至”为动词,构成连动结构或主谓结构。但是已经出现“‘至’+宾语/语气词”。在“甚,至”&“甚。至”格式中,“至”后面为[+时间]和[+地点]。

(2)唐代其用法无变化。

3)宋代,“VP+甚至”仍占据主要位置,同时,格式“VP+甚,至+NP/VP/S & VP+甚。至+NP/VP/S”和“甚至+NP/VP/S”成为第二大用法。“甚至”的位置也可以放在后一分句的句首。说明,“甚至”已经词汇化,如袁毓林(2008)的说法,“甚至”引出语用尺度上的最低点,焦点算子功能明显,为副词。在“甚,至”&“甚。至”格式中,“至”后面为[+程度]的比例增加。

(4)元代到明代,“NP/VP/S,甚至+NP/VP/S”上升为主要用法。并且出现“甚至于”,“甚至”还可用在后一分句的句中,位置灵活,连词用法出现。在“甚,至”&“甚。至”格式中,“至”后面主要为[+时间][+程度]。

三、语法化机制

分析一个词语的语法化过程主要依据其占主导地位的用法的演变,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不同时期“甚至”最突出的部分。

1.东汉到唐代,主要用法为,“VP+甚至”。“甚至”是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序列,位于句子末尾,强调前面的动词。如:“上痛悼[甚至]”。

2.宋代,“VP+甚至”,仍然为主要用法,但是,“甚至+NP/VP/S”,“VP+甚,至+NP/VP/S & VP+甚。至+NP/VP/S”两种格式上升为第二大用法。“甚至”从句末转移到后一分句句首,或者分别位于前一分句句末和后一分句句首。

(1)“言惧之[甚,至]於股脚战栗也。”【册府元龟】

(a),此句也可以描述为“言惧之,股脚战栗甚至”(b)。

(b)是模仿宋代之前的用法造出的合法句子,为“VP+甚至”格式,句子的信息焦点为“股脚战栗”,“甚至”为运算其焦点算子的语义功能,建立一个语用量级标尺,移位至信息焦点的前面,那么信息焦点就与“甚至”前面可能成为焦点的候选成分(“惧之”)构成了一个集合,即焦点域。“甚至”后面的信息焦点“股脚战栗”表述的是焦点域中的极端情况,所以,“甚至”作为焦点算子,引进了某种语用标尺的最低点。

3.元至明,“NP/VP/S,甚至+NP/VP/S ”成为“甚至”最主要的用法,“甚至”作焦点算子适用的格式更加多样,分别形成了句子层面、VP层面和NP层面的语义量级标尺。

上述分析中,宋代是焦点算子功能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较好地解释了“甚至”在句子中的移位现象。焦点算子具有对句子进行语义运算的功能,语义功能较强,所以为副词。

4.元明时期,出现了如下例句:

“渐渐至于两相对骂,两相对打。后来[甚至]反将计氏打骂起来。” 【醒世姻缘传(上)】

根据袁毓林(2008)的分析,此句中“甚至”焦点算子功能较强,位置比较灵活。而考察清代出现的例句:

“太原郭氏、河东柳氏,此浩之亲党,尽夷其族,[甚至]僮吏亦夷五族,同修史”【廿二史劄记】

此句中,“甚至”焦点算子功能较弱,不能从分句句首移到主语之后,但是主语之前可以加“连”,“甚至”虽为副词,但进一步虚化了。

5.到清代,“甚至”可以放在几个并列的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的最后一项,表示递进关系,用作连词。如下:

“有诓嘴吃的,有拐东西的,[甚至]有設下圈套害人的,奇奇怪怪的样子多着呢。”【七侠五义(上)】

综上所述,“甚至”在东汉至唐是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序列;至宋形成了焦点算子的功能,从句末移到句首,位置转移是语法化的关键,这是由焦点算子的移位导致的;元明,“甚至”焦点算子功能明显,位置比较灵活,成为最主要的用法;清,有的“甚至”焦点算子功能较弱,不能移到主语之后,主语之前可以加“连”,“甚至”虽为副词,但进一步虚化了;有的“甚至”可以放在几个并列的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的最后一项,表示递进关系,进一步虚化为连词。本文是笔者运用焦点理论解释语法化现象的尝试。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甚至”的语法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上、下)[J].当代语言学,2003.

甚至的反义词 篇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总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课题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袁振国教授说,教育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有些方面超过经济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有很多的事情我百思不得其解”,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参加课题结题鉴定会的专家柳斌指出,某发达城市一年所收的教育附加费就多达10亿多到20亿元,可是一些领导宁愿拿这些钱去办“窗口学校”,却不愿推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造成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课题组认为,很多教育差距的缩小需要在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很多教育差距是由政策本身造成的。这些政策有些制定的时候就存在偏差,有些制定这些政策时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些政策已经不能反映社会进步的要求,有些政策经过努力创造条件可以得到明显的改进。这些,理应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这些政策中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是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形成的城乡区别对待的教育政策,或者可以称为城市偏向的教育政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偏向的教育政策,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长期目标。再比如教育财政政策、重点学校政策、学校评估政策等等,都有调整的必要。又如,民办教育政策的不健全、不到位,显然是民办教育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突出原因。

造成教育差距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怎样看待教育差距也有不同的看法。简单地消除差距,既不现实,也不尽合理;用简单拉平的方法或降低领先地区、领先人群、领先领域教育发展的速度更是不可取的。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均衡总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不仅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目标,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方法论。

首先,和谐发展的教育既是一种状态,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努力,一个过程。从状态、从目标的角度说,它既是保证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又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保持教育相互促进的动力;在教育系统内既能保持不同层次、不同教育之间的衔接和分工,又保持不同教育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的空间。从努力、从过程的角度说,它既能立足现实、兼顾公平与效益,保证教育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所有人的利益,体现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

第二,承认差距,但要将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目前缩小差距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政府着力工作的重点,就是因为目前社会差距包括经济差距、教育差距以及其他领域的差距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目前表现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差距已经临近甚至超过了差距的临界线。继续发展下去,既不公平,也没有效益。所以缩小差距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教育差距的合理范围,将教育的城乡、地区、阶层和类别差距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内,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其中,要把消除教育贫困作为公共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标。

课题组指出,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使每个适龄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85%)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2003年xx宣布要在5年内完成西部“普九”任务。基于此,我们可以把不能接受9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绝对贫困。按照国家“普九”的有关规定,对经费、师资、完成率、合格率、毕业率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采取了督导检查的措施。我们就把这些要求作为教育的贫困线。在消除教育贫困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防止“普九”反弹、有名无实、虚假数字和师资缺位的情况。

甚至的反义词 篇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走路、说话,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家庭教养和生活方式。

中国0-6岁早期教育专家徐小改认为: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父母发现他们开始变得内向、自卑起来。

这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我们做父母的。

作为父母,这几个不经意的行为可能令你的孩子产生挫败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

1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家长的高期望主要体现在,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全才”,最好琴棋书画样样通。

在这样的目标下,家长往往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发展规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逼孩子去接受。

此时,孩子成了学习的工具,生活中除了学习便没有其他乐趣可言。

如果家长不承认孩子的客观差异性和主观有限性,而是一味地苛求孩子,盲目地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必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其丧失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严重者还会产生各类心理问题,焦虑、强迫、抑郁等。

人生难免有些缺憾,家长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具备自己所欠缺的特质,从事自己曾经梦想却未能如愿的事业。

如此一来,孩子的肩上就背负着上一代的梦想,而不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孩子恰好能够如父母所愿,皆大欢喜。

但如果孩子并不想或不能成为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孩子会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以及内疚感,父母也会有失落感。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的这一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人生。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要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不要以他人或者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

2

拿孩子与他人比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乎所有父母的期望,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互相比较一下确实在所难免。

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比,这是公认的应该禁止的`教育方法。

不过,家长这样做也并非不能理解,毕竟孩子是会成长的,他终归还是得和别人比。

因为当今社会本身就充满了无数的竞争,适当的比较会增强孩子的危机意识,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天赋,有着各人不同的性格。

如果父母一心只想着攀比,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忽视自己孩子的长处,便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不足。

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再加以学习,以长补短,真诚的去赞赏别人。

孩子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他们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参照系,确定自己的位置。

这种比较也是认识自我的途径,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最后转化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如果孩子在比较中,经常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又暂时不知道怎样超越别人,那么很就容易对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聪明”的小朋友产生嫉妒的心理。

而家长的适当肯定,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

3

总数落孩子的不是

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数落或否定的孩子,长大后内心都是自卑的。

尤其是这种数落和否定,将会一直伴随着孩子,很难得以改变。

自尊心会比较脆弱敏感,心里总是自己稍有差池,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没办法理性地去看待问题,对自己说可以。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物质上可以是贫穷,但是在精神上一定要富有。

不然给了孩子吃穿,但却让他成为了一个内心自卑不幸福的人,是多么十分可悲的事。

被父母否定之后,孩子总想得到认可。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讨得父母的欢心,获取重视,只能小心翼翼地压抑自己,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少想法,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在成长的阶段,已经习惯了忽视自己的需求,成年后,也会压抑自己的需求,没有主见。

怕失败,总是小心翼翼的做事,所以不敢努力,怕努力依然失败。

4

破坏性地批评孩子

很多家长习惯了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他们总认为“不教不成人,棍捧出好人”。

因此常常是批评多于表扬。这实际是消极心态占了上风。

家长总在寻找或注意应该批评的那一面,形成了教育的误区。

破坏性批评本身就是批评者消极心态的表现,是批评者自己各种不如意的消极悄绪在孩子身上的发泄。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破坏性批评时,孩子受到的其实是双重消极影响:

他们一方面直接承受破坏性批评的伤害,另一方面,父母是在做玻坏性批评的示范,使孩子在潜移狱化中学会了这种错误的发泄方式。

让孩子背着受到伤害的“包袱“去奋斗,可想而知孩子面对的难度会有多大!

孩子的心中深深铭刻着这些受到伤害的痛苦记忆,直接导致了他们不敢面对失败、害怕挑战、害怕被拒绝。

性格上变得胆小、懦弱,没有了自信,出现了遇到困难时忧虑,找借口逃避等等消极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

缺乏对孩子的信任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是孩子唯一的社会关系。

所以,父母的信任对孩子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可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缺乏信心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即使家长声称对孩子有信心,但实际行动中却充分表现出对孩子没有信心。

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对孩子有信心,而要表现在行动上。

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因为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绩上不去,屡遭挫折,心里很压抑。

他们多么希望父母说几句鼓励的话,以减轻心里的负担。

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边一遍遍唠叨此事,即使家长的用意是好的,但招来的却是孩子对家长的反感。

而且因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进取的勇气,甚至厌学。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充满自信。

HR转型,十年甚至更久的马拉松 篇5

1990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国际纸业决定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对于Lacy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都是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他们也深刻认识到:要想使国际纸业成为全球业界领跑者,就必须对现有的HR部门进行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革。

但是Lacy和他的同事并没有预料到这场革命的工程竟然如此浩大,前后历时竟然长达十年之久。

率先将HR外包服务导入国际纸业的Lacy事后这样形容这场革命:“我们没有想到工作量竟然如此庞大。尤其是许多必须要完成的细节工作更是数量惊人。”

HR改革的领导者们都有与Lacy相同的经历。他们的经历可以证明HR转型决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着多个独立运营业务模块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专家们说,那些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HR们也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通过改革可以使商务领袖拥有更强大的后盾,员工们会有着更高的参与度,HR作为人力资本管理与支出方面的专家在企业中的地位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实际上大多数的HR经理们都意识到,HR改革带来的商业影响远远大于其他方面的成就。

来自变革者的经验

有的企业正在推进自己的HR改革进程,有的企业已经获得了他们所预期的成就,还有的企业仍在某些方面苦苦挣扎。尽管有些HR已经意识到前方的道路十分艰辛,但是没有一个HR经理会承认他们的改革是完全失败的。不过,他们都认为从这些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使企业变得更加成熟。

塔沃森HR改革咨询公司的Cynthia DeFidelto认为,企业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意识到HR改革的意义将会有多么深远。一些企业没有选择恰当的改革方案,在预期管理上也有问题,这将导致整个企业不能正确对待失败。

还有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企业往往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牺牲其他的目标。这个问题在改革初期阶段尤为突出。

一些企业的HR开始尝试商务外包,但是企业们并不认可这些服务模式的改变。对于企业来说实现部分目标比实现整体目标相对容易。企业中第一代寻找外包供应商的HR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发现很难找到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全部需要的企业。

以新泽西州的英国保诚人寿为例,这是一家专营保险与投资业务的公司,该公司自1997年开始进行HR改革。在2002年,他们成为保险行业里第一个采用HR业务外包的公司。

作为一个进行HR业务全面外包的先驱企业,它们早就认识到外包服务的供应商很难从一开始就完全地意识到企业需求,需要经过努力沟通才能够让供应商全面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只有在供应商财务状况健康的时候,才有可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就需要HR们学习如何与供应商打交道。如果不愿意这么做,那么就意味着你将面临着无穷无尽的对立与冲突,越早地面对问题就能够更快地解决问题。

保诚人寿的经验就是,定期对工作程序与企业需求进行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做出调整。比如:公司发现削减人力成本会导致服务水平的降低,就立刻做出了调整,以保持客户满意度。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不得不在一定的时间框架内完成全部的工作。国际纸业的Lacy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在四年之内完成所有的业务规范化与程序简化工作。

“不断创新”

许多HR高管都认为HR的战略规划工作并不是出现在转型工作后期,很多企业在改革初期会进行战略规划工作。

在完成了基本的技术层面的改革后,有远见的HR领导者们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寻找人才提供渠道,以及进行劳动资源深度分析上。

纽约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负责人Robin Lissak认为:HR改革通常由某一个业务模块的改变开始,而最终演变为一场持续的创新运动。

企业通常会在改革之初就提出一套全新的课题,比如:如何培养下一代的领导人、如何进入新的市场等等。HR领导者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改变现有的服务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让这些服务变得更加高效。

近年来商业领袖开始要求HR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他们并不关心HR推进的内部改革——因为这无法带来商业领域的业绩——他们希望HR们能给他们的成长型商业计划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些CEO们紧盯新兴国家的人才市场,例如:中国或者印度。同样,这些CEO们也希望他们的HR们能够在他们的企业并购与剥离工作中提供帮助。

2007年德勤事务所的报告中,根据150家年销售额在两亿美元以上的企业的调查结果阐明了这一发展趋势。虽然HR改革背后的最大动因是削减成本(84%企业认同),但促使这些变革成为现实的主要原因却是新的商业机会(50%被调查者认同)。这些调查充分证明了HR们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保持了高度敏感。

由于C级别的执行官们更多地关注商业成就,这就使HR的领导者们必须重新评估并改变他们的改革重心。HR领导者们必须将工作重点从控制成本转向商业咨询方面。

保诚人寿的HR副总裁认为保诚的战略概念是希望HR可以根据商业需要及时地调配资源,HR们必须向与商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咨询角色靠拢。变革并未结束。

甚至的反义词 篇6

A不用担心,这并非说明你的内存不足,而是它们正在被有效利用。因为Windows Vista的内存管理方式比Windows XP更先进。RAM在计算机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缓存,如果它处于空闲状态,就是摆设,没有发挥用途。可用内存很少是因为Windows Vista的SuperFetch(超级预取)技术能够跟踪最常用的应用程序并跟踪它们被使用的时间。然后它会将这些应用程序预加载到内存中以便快速访问,所以,如果你的“可用”内存很少,说明它们都在物尽其用,不用担心。

编辑点评

在Windows Vista的任务管理器中,物理内存并不等于可用内存+已缓存,并且已经使用的内存没有单独列出,并不表示内存“丢失”了一部分,因此,不要被Vista的可用内存“不足”吓到,这表示内存正被有效利用,除非因为内存不足导致性能下降。对于Vista系统而言,2GB内存已经能够满足日常应用需求了。

22宽屏标准分辨率下桌面超出边框

Q一台联想品牌机,22英寸宽屏液晶,上1680×1050分辨率,桌面会超出显示器边框,鼠标移动到边缘才会滚动过去,这是怎么回事?

A根据所述情况,显示器采用的应该是VGA接口,可以按一下显示器的“自动设置”按键,如果找不到查阅说明书便可,调节之后,每一个像素应该都能对上了。如果按这个键无效的话,只能建议重新安装一下显卡驱动,不要做任何设置,看看是否能恢复正常。如果问题依旧,建议和联想的客服联系,有可能是显示器出现故障了。

音频线的两种接法

Q我的2.0音箱后部采用接线柱设计,有两种接法:一是直接将线头插入接线孔,比较简单;另外一种接法是旋开旋钮,将线头从接线柱中部插入,再旋紧旋钮,请问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

A这两种方式对音箱表现是没有影响的,接线柱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适应不同的音频线。如果你的音频线头采用香蕉接头,就可以直接插入,如果线头是铜丝,则可以将铜丝穿过接线柱并旋紧旋钮。

更换显卡散热片要注意什么

Q我的显卡使用被动散热的方式,没有采用风扇散热,用了一段时间感觉温度有点高,所以想自己买个OC3的银蝠来换掉原来的散热片。请问如果自行更换散热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A一般来说,只要按正常条件使用,不超频,不加压,显卡自带的散热片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不必自行更换。如果你因为超频等原因需要更换散热片,要注意严格按散热片的操作说明进行,比如要将散热硅脂涂抹均匀,并可靠固定散热片。最后要提醒你,自行更换显卡散热片是有一定风险的,比如安装固定不当,导致散热片脱落等。而且自行更换了散热片,对保修肯定也是有影响的。自行改装后,保修多半会失效。

1TB硬盘识别为32MB

Q我的主板为技嘉P35-DS3L,硬盘为希捷的1TB硬盘ST31000340AS,在BIOS里识别为32MB,不能正常使用,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A最新的F8 BIOS修正了这个问题,刷新新版BIOS即可。Gigabyte的主板更新BIOS很简单:

1.将下载的BIOS解压到U盘(或硬盘FAT32分区),启动机器时按End键进入QFLASH,找到BIOS文件回车,等会儿就自动刷好了。

2.升级完BIoS之后重启机器,按DeI进BIOS设置,“Load Optimize Defaults”一次即可。

罗技摄像头问题

Q我的罗技摄像头带有麦克风功能,请问能否单独禁用麦克风功能,并保证摄像头正常工作?

A要实现这样的功能,首先需要安装QuickCam软件。然后打开“控制面板/系统/硬件标签/设备管理器标签”。接下来打开“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双击其中的Logitech Microphone,再将Device Usage更改为“Do not usethis device(disable)”后,保存设置并退出即可。

供电不足导致的硬盘复制文件失败

Q我的电脑由于资料较多,所以使用了双硬盘,同时使用一个1TB硬盘和500GB硬盘,这两块盘接在同一个4针电源口上,用了一根四针转两口SATA电源的转接线,是主板自带的。结果发现复制文件时,复制了10GB左右后,速率就下降到1OMB/s左右,之后就陆续报告I/O错误,不能读取原盘,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甚至的反义词 篇7

书中一例:不景气,工人失业,妻子争吵间说话伤人,结果丈夫酒后跳楼自杀。妻子忧急求医生:“钱我们想办法,一定要救。”手术成功,复健时工人也关心自己进展,复原遇挫还怪医护工作不力,医生只得内心暗骂他咎由自取。后期,妻子流露倦意,病房大吵:“我本可去赚钱,现在只能照顾你。”丈夫则归咎她求医生施救。最后夫妻没钱付医药费,推说当初本不该救。前恭后倨,如同充斥全书病患、家属出尔反尔的例子,认真负责的医生作者委屈极了。辛勤奉献,竟得不到病患认同,甚至常遭羞辱、被反咬一口。

为何病家会恩将仇报?因为人的价值被贫穷否定了。

当工作能力代表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时,失业也就是自尊的丧失。工人被剥夺了安分做人的生存资格,何等忧伤痛苦,难以自拔,心一横走上绝路。当这种损失变得真实起来时,暂时提高了生命的价值,使夫妻对人生恢复了一点敬意和自主控制感,但这只是陷阱里的诱饵。日常生活负担沉重,活下来代表平添巨债时,夫妻无法再如失而复得那样珍惜对方。他俩没有抗议;只顺着体制的逻辑耍赖说“我不应该活着,所以你也不该向我收钱”。

令人心碎。社会宛如工厂机器,吞噬了整村整城,将人群劳力磨尽、吐出GDP成品;排放的残渣,命比屎贱。承认医疗价格超出自己能赚取的数目,药比人贵,出言否定了自己的生存,我害怕出院后他还会再自杀的。

一本科幻小说,描述未来器官移植成风,富人移植年轻器官、得以长命百岁,穷人卖器官活命。有人专司追捕负债亡命者、强割器官抵债,不料追捕中遇袭,醒来发现靠新器官存活,亦即欠下巨债,医疗消费已擅自代他签下卖身契。科幻寓言在《拼命》一书中已成现实。经济分配牺牲多数、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医疗系统配合富人消费来开发延命产品;而穷人却用不起,代表贫富之悬殊。医生主动付出,对病患却是“先用后付款”骗术,最终价格无法成交。若无制度配套、全盘思想准备,医术再高明,也沦为放贷者趁火打劫。

另一例,九十老翁中风昏迷多年,外佣照顾,家人不相往来。消化溃疡休克急救,手术风险高,同住的儿、媳拒绝手术。族人仍决定手术,但术后插管康复,兄弟姊妹却决定藉此机会摆脱,拔管回家。不料拔管后竟不死,家属撒手不管,把老翁扔在医院,一个月后败血症死亡。

这悲剧可说是接受现实的渐进过程,没同住照护者不知照护之苦,为“尽孝”决定手术;但经历认识而转变立场,接纳死亡。当经济只拆散社区家庭、不接手帮助照护,就是判长期卧病者死刑;医生无法理解为何家属想毁了他的手术杰作,不知留人无益。双方参考架构扞格,医生觉得能医的都该活,家属对何谓活着另有想法。因医病阶级差距,医院是孤立断裂现场,医生看不到家境贫富,不知家属治疗基准随社会经济/福利水平而变动。

人命无价,并非常态,而是前人拼来;今人坐拥视为当然,实已失之。往昔贫穷年代,活着不是收获而是负担,《非典型法国》说:“18世纪时,从阿尔萨斯的都市医生到布列塔尼的乡村医生,都发现高死亡率的祸首不是饥荒和疾病。问题症结在于人一患病,就不想离床,希望早日死去。1750年,阿让松侯爵注意到,在都兰地区耕他田地的农民‘不想增产’,‘只想死’。即使在丰收时期,使不动铲或握不住针的老人,都一心想尽早死掉。‘撑太久’乃是人生在世的一大恐惧。病弱者通常遭照料者痛恶。1850年,官方在塞纳-马恩省、罗瓦雷省施行特别补助,才让穷人愿意把病重亲人留在家里,而非把他们送到空荡荡的市立晚期病人收容所等死。食物只够生者填饱肚子时,垂死者的消耗食物就令人难以忍受。在农民小说家米尔·纪尧曼笔下,1840年代那个情感较融洽的家庭里,埃米尔祖母缠绵病榻而尚未丧失听力时,家人就在她面前公开论道:‘真想知道这还要多久。’然后另一人回道:‘应不会太久,我想。’”

医生投诉病患“无法跟我一样重视生命”的道德缺陷,其实是经济问题,及经济问题下的心理问题。

上一篇: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下一篇:电子商务毕业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