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三爱有感

2024-06-27

学三爱有感(精选15篇)

学三爱有感 篇1

学“三爱”有感

合江县先市镇中心小学校三年级五班:刘雨琦 最近,我们学校掀起了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三爱”思想的活动的热潮,这一思想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殷切期望,为我们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没知识、没文化、没技术成吗?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努力学习知识文化,下大力气地学,争朝夕地学,如饥似渴地学,持之以恒地学,这样知识才会越来越丰富,自己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自信。如今正值学习黄金期的我们,还是赶快趁自己还年轻,努力学习知识、本领才是上上之策。

知识的积累,成就的取得,除了从书本上获取以外,劳动实践这个大舞台也十分重要。高尔基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热爱劳动的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这个缤纷的世

界,没有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繁荣与发展,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富裕生活。可如今有许多和我年龄差不多的青少年,很大一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娇气,浮躁,怕吃苦,甚至滋长了很多坐享其成,好逸恶劳得不良习气。在这样的环境下,总书记倡导我们青少年要热爱劳动,让我们在劳动中去体验摔打、挫折、失败;让在劳动中去历练意志;让在劳动中去获得升化和超越.........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丰富,更完整。

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美德,爱祖国同样是。我们小学生用什么行动来爱祖国呢?也许你会说爱祖国就是要像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那样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才算爱国,那我告诉你,你的想法不正确。爱国行为不分大小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是爱国。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你肃穆的表情,响亮的歌声是爱国;你讲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爱护家园、环境也是爱国;你爱父母、家庭、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周围的人同样是爱祖国。也许你会说这些小事不值一提,我们都在做,那我们

就坚持天天做,认真做,用自己的平凡行为来爱祖国吧!

同学们,我们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希望,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让我们都仅仅牢记习总书记的叮嘱,脚踏实地,倍加努力,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成为我们青春远航的动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未来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吧!

学三爱有感 篇2

一、实施导学案的意义重大

在新课改中借助导学案, 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 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 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 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 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更有利于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的实施。

二、注意区分导学案和教案

教师的教案是面向教师的, 是老师对整节课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环节和活动的总体安排。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沟通学与教的桥梁,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包含三大块:预习案、合作案和训练案, 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 键。能达到“以问拓思 , 因问造势”的功效, 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梳理是导学案 的重点。初步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 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编写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对象是学生 , 学生是使用的主体 , 设计的思路紧紧围绕学生怎样学, 让学生在做中学。导学案不同于教学案, 它要求老师转换角度, 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等情况, 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 使之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在制订导学案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以教材为主线的灵活性原则及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性原则。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 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体现其导学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本学科的阅读法、对比法、置疑法、记忆法等, 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学习法中获得感悟和提高, 最后慢慢强化能力。也可在导学案上给予必要的前置性提示, 另一种是学生平时普遍采用的学习方法, 如:如何自主学习, 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使用导学案预习, 等等, 一般是以老师在导学案上的提示为主。

3.探究性原则。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对问题的充分探究下, 教师进行点拨提升, 让学生从设计的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问题的解决, 转化成学生能力的养成。

4.层次性原则。按学生的认识规律把难易不一的教材内容梳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知识、能力的跨度太大、太小, 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认真分析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然后进行适当的重组整合, 编写时做必要的提示, 铺设跳板, 作有关的知识回顾或知识链接, 同时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导学案的设计尽可能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 (了解) —深化 (理解) —运用 (巩固) 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

四、导学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分工, 群策群力

导学案不同于传统的自备自用的教案, 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需要大家分工合作。在制订导学案前, 要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 每个人负责一个小部分, 并集体商议每部分编写时应注意的事项。在完成各自任务后还要大家在一起讨论, 归纳总结, 验收合格才能定稿。这样合理分工、谨慎决策才能保证每一份导学案的质量。

我学写生有感 篇3

宜春市老年大学德艺双馨的刘荣庭老师,给我圆了心底这个梦,在绘画方面给了我良好的启蒙和指导,还有诸多的智慧和胆量。在刘老师的启迪和指点下,前年,我凭借“半瓶水”的学业,迫不及待地偷着外出对景写生。

日积月累,有了一批所谓写生画稿。但是,对此叫不叫写生画,心存疑窦。这时老年大学新辟了一条画廊,号召学员个人或联合举行作品展出。我苦思良久,最后鼓起“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决心拿出37幅写生作品公展于众,亮出《锦绣宜春》写生画展的主题,配上恳请赐教的序言。结果喜出望外,抛出的是砖,引来的是玉,获得了许多指教、赞誉和鼓励。

从此,我对于写生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只要天气晴朗,我就带着绘画工具和材料,蹬上自行车,走向宽阔无际的大自然中,领略充满生机的景色,沐浴温柔和煦的阳光,呼吸无浊清新的空气,激发绘画创作的灵感。边游、边看,捕捉探察景物的态势与形貌。遇到情景交融,即停车坐下,打开画夹,布局“经营”位置,确定画面中心,尔后落墨描绘。这时,心不二用,目不它视,耳不旁听,全神贯注进入绘画角色之中。

身临其境,“师法自然”,进一步增进了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使我深深感到伟大祖国比比皆是画,处处都是图,大千世界处处有吾师。这种户外写生,不仅填补了退休后的时间空白,而且使精神生活充满生机,它对怡情养性、健身益脑有着良好作用。

学环境之美有感 篇4

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1111 黄剑梅201***9312657

在参与这门课程之前,以为这门课更多的是带领我们领略环境的美。但参与之后才了解,老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唤醒我们对地球家园的保护。课程的安排独具匠心,不仅仅拘泥于课堂,更多次组织我们到户外感受大自然之美。课程流程也很创意,课前十到十五分钟的冥想是我打开眼界。原来上课可以这么走内心路线!

虽然这是一门自然科学的选修课程,但它并非完全索然无味。带给我们的是关环境的知识、视觉的冲击、真切的自然体验还有在其中的内心触动。

一,课堂教学

以知识讲授、提问互动为主,辅以纪录片、影片观赏。

从生态学的定义来看: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由这么个定义可知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现今社会一直提倡的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不能不强调的。这是一个持续的观念不应随社会、科技发展变

化,更不能为盈利而将之抛在脑后,生态环境与人息息相关。对整个人类的影响更是长久深远的,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在这唯一的地球上继续生存。

曾经河流清澈,滋养着许多的生物,祥和宁静;曾经草原碧绿,牛羊自在,与白云香吻在边际;曾经大海与蓝天一样蔚蓝,海滩渔民还可坐下看水波粼粼......这是地球母亲赐予我们最美好的礼物,然而我们却不珍惜,意味想办法如何利用这样美好创造经济利益。

然而地球现今的状况不容乐观,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这样或那样的环境问题,是地球母亲承受不了我们肆意放纵的样子,骤于老态。假如我们能够了解地球母亲她对生态的控制和把握,那么我们就能够维护好生态环境,走向可持续发展路线,即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它包括两方面的稳定:1)生物种类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2)非生物环境条件(如:空气、阳光、水、土壤等)相对稳定。

我们现在人口众多,城市高楼林立,城市当中的生物多样性已经难以奢求了。在平民窟,空气、阳光、水,这些人

类生活所必须的要素甚至难以达到标准,更被说是土地了。在农村,那土地是命根的话鲜少挂在人们嘴边了,农民的收入更不上时代的趋势,物价看张,许多农民的孩子被迫向城市转移。土地荒废,而房地产趁机而入收购土地,建筑物见缝插针,形势持续。这又怎么能不让人怀念,过去田园生活的悠闲,人往往是这样的,失去了才感到过去的美好。

过去的小学生会在作文里这样写道:进入大森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杨树。它的叶子长得葱葱笼笼,一片片桃形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哗啦哗啦”是哪传出的声音呢?哦,原来是身后的小溪啊,我走过去捧起清澈见底的溪水喝了一口,感觉沁人心脾,哟!哪来的香味,我顺着这种香味,一直往前走,哈!原来是野花在和我玩捉迷藏,红的、白的、绿的、紫的--真是姹紫嫣红。

“大画家”又在妙不可言的那幅画上,增添了色彩,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走上小山,漫山遍野长着许多小草,我本想在近处观察它们,可这地上的草长得太茂盛,不留任何空隙,所以我只能在小路上走,观察这些奇花异草。

多美呀!

森林迷人之处在我们这一代已经很难挖掘,那以后呢,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森林美好,难道只能停留在梦里、电影里、还是通话里?这是怎样的讽刺,我没能保护好自然,承

受的竟是我们未来的子孙。都说为子孙造福,这福倒成了造孽!

现在我们不还抱怨空气污染严重么?室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和日用化学品进入室内,使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增多;现代建筑物的密闭性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内;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在室内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与每一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室外,任何不属于空气成分的物质大量进入空气之后,空气污染就发生了,比如:燃烧释放出的黑烟。在城市和农村,空气里常常含有少量或微量的其它气体成分,比如:一氧化碳、氮和硫的氧化物、甲烷、臭氧、硫化氢、碳氢化物、氯氟烃及各种悬浮颗粒物。这些成分大多数对健康和环境有害。它们在空气中浓度增加,就表明空气污染加重了。

是的植被越来越稀少,植被最强大的力量吸收二氧化碳、放氧气、减少空气当众的污染物和颗粒物,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还在砍伐!智慧的人类就是这样本末倒置!就是这样良苦用心的摧毁我们自己的未来!

水资源,淡水资源,我们太稀缺。在地球的很多角落,水比金油来得珍贵!人发明很多机器来收集水,想出许多办法开发地下水。但水有源,活水来;水源断,成死滩。水有用断的,也有被污染的,污染的水进肚子或许会很快起作用,但有些它却是慢性毒药。曾看过这样的视屏,一家西北人,要每周走三四小时的山路去取水,而这些水他们明明知道有毒,却还是每周去打水。生下的孩子有先天的智力,行动问题!我难以想象自己为了生存要喝下这样的毒?可持续的生活,从何谈起?

研学旅行有感 篇5

蔡梦婷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生活又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田野和家乡。我经常坐在教室里眺望窗外,世界那么大,真想去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最好的课堂在路上,为了开拓我们的学习视野,经教育局批准,在学校领导、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学校初中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到素有“风水之城”、“春节之源”、“四大古城”之称的阆中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研学旅行。

阆中,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我们选择了道台衙门、魁星楼、红军烈士纪念园,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一、实践中认知、探寻

我们的第一站是道台衙门,阆中除了大名鼎鼎的张飞庙、贡院等蜚声天下外,道台衙门也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属于珍品极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态资源。阆中道台衙门曾是省府衙门,管理着西南各区域,是全国仅存两处道台衙门遗址,道台衙门标志着阆中曾经也“阔”过,在清初的四川及后来的川北地区具有无法取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通过对道台衙门的参观不仅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也感受了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自豪我是阆中人。

第二站我们选择了魁星楼,魁星楼又名“奎星楼”、“翰天宫”,魁星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古代人们的富贵大都只有一条路——科举求功名,中状元是当时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最高荣誉。考中状元即称“独占鳌头”、“大魁天下”,天子赐诗,礼部赴宴、身着锦袍,打马游街,故里建坊,最为风光。所以人们向神灵祈祷最大的心愿就是科举得中,不仅能光宗耀祖,而且可以享得荣华富贵。我和同学们也虔诚的参拜了大成夫子像,期许明年的高考也能一路过关斩将、金榜题名。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红军烈士纪念园,在这里举行了“缅怀先烈、十八而志”的宣誓活动。站在纪念碑下,面对英烈墙,举起右手,铮铮誓言,我早已热泪盈眶,烈士的英魂,先烈的丰功伟绩,是他们,在敌人的压迫下,挺起了胸膛,不畏枪林弹雨,冒死冲锋在战争的最前线。在内忧外患之际,是他们,果断出击,置生死于度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中华民族可以被杀戮,而不可以被屈服!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的令人敬畏,让我们钦佩不已。让我更加明确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烈士用他们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伟大,也激励了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创新、自觉服务与祖国和人民的决心。

二、别样的课堂,不同的感悟

在这次活动中,学习知识是一个方面,我感悟最深的是我们和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那份深深的情谊。平时,我们在学校学习,老师和我们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上,事无巨细:安全、劳动、学习,而且学习为多,老师见到我们不是怕我们捣乱,就是怕我们学习不好,我们和老师总有一些距离。

可走出课堂,我们和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那份深深的情谊让人感动。行进路途中老师为我们拎包,烈日下老师为我们递水、撑伞,每到一处,老师为我们照相,我们给老师照相、与老师交流、谈心、无话不说,大家所表现出来的开心是发自内心的,平时我们看见老师就躲,怕老师问作业、问学习,可到了这里,我们跟老师开玩笑、跟老师合影、缠着老师买零食......我们之间不再是老鼠和猫的关系,老师与我们,我们与同学们没有了任何间隙,是朋友之间的相互沟通。

学“家国情怀”有感 篇6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家国情怀呢?家国情怀我们可以理解以追求国家与民族利益为最高目标,将家庭与个人的荣辱得失紧密维系于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得失之中,这是中华儿女骨血里自然具备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也是炎黄子孙特有的一种优异品质。

一个个小家庭组成了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只有小家庭美满幸福,人民安居乐业,大家庭才能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那么我们中华儿女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力量,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考虑的问题。

毋庸质疑,我们要紧跟总书记的步伐,牢记“自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九个字,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仅做家国情怀的倡导者,也要做家国情怀的践行者。首先要修身,在修身方面,总书记坚持“修其心治其身”,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学习、紧抓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另外一方面也要严以修身;其次要齐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在修身的基础上齐家,重视家庭的建设、家风的建设,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好,才会有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然后治国,这方面总书记坚持夙夜在公,勤政为民,不忘初心,不负期望,“责任、担当”始终贯穿于他的治国理念中。党的干部一定要是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能够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全心全意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最后才可平天下,不求一时之利,但谋天下之计。

学三爱有感 篇7

何为担当?我体会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为接受, 就是我们在某一环境或事件中对自身角色的认可;二为承担责任, 就是我们对自身角色应履行义务所具有及表现的现实态度、素质能力、情操品质、精神境界。顺境逆境看襟度, 大事难事看担当。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而每个角色也都有其相应的责任担当。

如何担当?抚今追昔,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勇于担当的脊梁, 不乏能扛重任的楷模, 他们或为仁人志士, 或为政党社团。上古之时, 洪水泛滥, 民无所栖, 大禹受命率众治水, 历时十三载, 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疏浚河道, 平息水患。是以造福于民, 可谓担当!暴秦统治, 苛政如虎, 民不聊生,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向暴秦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是以为民请命, 可谓担当!元兵南侵, 宋臣文天祥奋起抵抗, 兵败被俘, 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却宁死不屈, 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是以舍生取义, 可谓担当!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前赴后继, 英勇奋斗, 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 抛头颅, 洒热血, 终于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以天下为公、执政为民, 可谓担当!

纵观历史, 人类社会的每一项事业、每一次进步都需要有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为了实现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战略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还需要牢牢团结和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 不懈努力。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社会公民都应当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乐于担当、善于担当, 不辜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一、培育担当骨气, 弘扬担当正气

北京革命博物馆珍藏有李大钊先生撰写的一幅名联:“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此联仅仅十字, 却道出了一个仁人志士面对道义, 面对责任, 勇于担当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人的正气何来?骨气何存?骨气和正气都来源于自身的修养培育, 来源于信仰信念。孟子云:“吾养吾浩然正气”。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一文中也深刻阐述了这个道理。信仰信念之于骨气正气就好比是钙元素之于人体, 人身体缺了钙, 就易患软骨病, 人就站不稳、立不住、走不动, 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就会缺乏精神支柱, 就没有方向指针和动力支持, 更何谈拥有铁肩, 担当道义?而人要强骨正气, 则是一个长期不懈的修养培育过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先贤, 领悟经典, 修养锤炼, 陶冶情操, 不断的改造世界观, 才能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凝聚骨气正气, 才能形成正确坚定的信仰信念。而一个人一旦具有崇高的无坚不摧的信仰信念, 他就自然拥有了骨气和正气。面对责任重托, 他就会挺身而出, 一往无前。就像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避趋之”。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每个共产党员、每个社会公民, 都应着力培养自身的骨气和正气,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勇于担当, 胸怀正气, 履职尽责, 不断传播正能量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公民。国家和社会也要大力弘扬和褒奖那些勇挑重任、敢于担当、不计名利、不避福祸, 甚至是不惧生死的正直忠贞之士, 让他们的事迹广为传颂, 让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 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人挺起脊梁、不惧风雨、踏踏实实干事、认认真真履职、堂堂正正做人, 用榜样的力量打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用榜样的力量推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二、彰显担当勇气, 升华担当智慧。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英雄造时势”。战国时期是我国从长期诸侯割据, 群雄争霸走向封建大一统格局的激荡时代。其时人才辈出、百家争鸣。各国诸侯争相纳士揽才, 侠士门客亦尽显风流, 演绎了很多勇于担当的故事。这里讲两则:一个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秦昭襄王时期, 秦强赵弱, 秦王听说赵国有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 很想据为己有, 就遣使者去赵国, 许以十五座城池换其璧。赵王惧于秦威, 不敢直接拒绝。正当他为难之时, 大臣蔺相如主动请缨, 愿带璧出使。到了秦国, 秦昭襄王只对和氏璧大加赞美, 而对交换城池之事只字不提。蔺相如看出秦王假意, 借口玉有瑕疵要指给秦王看之机骗回宝玉, 并威胁秦王说:要么用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蔺相如回到住地后立刻安排人秘密送和氏璧回赵国。秦昭襄王知道后虽震怒但因己失信在先, 又恐杀使者会遭天下人唾骂, 只得放回蔺相如, 成就了“完璧归赵”的千古美谈。另一个故事是荆轲刺秦王。战国末年, 秦始皇灭赵国之后, 大军直逼燕国。燕太子丹在国家存亡之际问计与宾客荆轲。荆轲献计:愿舍生取义入秦刺杀秦始皇, 以解国家之危。太子丹欣然采纳, 于易水送别荆轲。荆轲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心情, 携带义士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元的地图前往秦国。见到秦王后, 献上人头和地图。但当“图穷匕首见”之时, 荆轲一念之差未能当机立断刺死秦王, 而是欲仿效蔺相如挟持秦王订立盟约以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给了秦王抽剑还击之机, 功亏一篑, 人亡国破, 终成千古憾事。

两个故事的主人翁蔺相如和荆轲, 在国家危难之时都能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但因筹谋运作不同而至效果结局迥异。由此可见, 担当之人, 需要勇于承担的勇气, 更需要善于担当的智慧;担当不仅是一种精神和品质, 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不仅是舍我其谁的气魄, 更是不辱使命的作为。

三、聚集担当底气, 守护担当底线

宋人陈希夷在其著《心相篇》中曾有论述:“处大事不辞劳怨, 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 岂是心腹之寄”。并言:“开口说轻生, 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 即深交究竟平常”。意为: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 一定是国家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 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不能够重用。而那些平时把“为国牺牲、为友取义”等豪言壮语挂在嘴上的人, 在大事大节关头一定会背信弃义逃之夭夭。滥交朋友的人, 即使有所谓的“知己”, 实际上也仅仅是泛泛之交。

近读微友发来的微信上有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寺庙, 因供奉有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寺庙的主持和他的七个得意弟子知道。七个弟子都很有悟性和德行, 老主持很苦恼, 不知道应该把衣钵传给哪个弟子。一天, 那串佛珠突然不见了。老主持就问七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 只要放回原处, 我就不追究, 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七天过去了, 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主持又说:“谁承认了, 念珠就归谁。”又过了七天, 还是没有人承认。老主持很失望, 就说:“明天你们都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 如果想留下就留下来吧。”第二天, 六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轻松地走了, 只有一个弟子留了下来老主持问他:“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有拿”。老主持又问:“你没有拿为何要背负偷盗之名?”弟子回答道:“这几天我们七个相互猜疑彼此不安。只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其他的人就能得到解脱而且, 念珠虽然不在了, 佛还在啊!”老主持笑了, 从怀里取出念珠戴在这个弟子手上, 他终于找到了心仪的衣钵传人。陈希夷的论述和一串佛珠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面对责任, 不在于我们怎么说, 而在于我们怎样做;不在于怎么样把事情说清楚, 而在于怎样承担责任化解和改变困局。在处理问题时既能想着自己, 更能顾惜他人。

读《从学生那里学教书》有感 篇8

下面我就选取一些让我印象深刻、体会颇深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让学生能够体面地改过来

“正因为学生还是孩子,所以经常会犯错。有人说犯错是人的一种本能,何况是孩子。明白了这一点,当孩子犯错后,教师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允许孩子遮掩,也有义务让孩子有所遮掩。”

看到这段话,我想到了自己教学时遇到的一个案例。一次在做课堂练习时,我发现有个学生正坐在座位上摆弄着键盘上的按键。看到这种情况,我气不打一处来。平时课后检查机房时总会发现许多键盘上的按键不是不翼而飞,就是弄乱了顺序,由于上课班级多,找不到当时犯事的学生。于是心想,今天你还不被我逮个正着。我让学生停下手中的作业,强调了一番机房上课的纪律以及机房设施的保护等等。此时,大家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到了那位学生身上,而这位学生羞愧得连脖子都红了。

看到书中严老师的处理方法之后,我想该脸红的人应该是我。如果当时我可以换一种处理方法,既能让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又不至于伤害他的自尊心就好了。我觉得这样处理会更好:“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同学动手能力非常强,他可以把键盘的键全部都一一拆下。不知道他的记忆力是否跟他的动手能力一样强呢,能否把拆下的键全部正确地装回去呢?”我想讲到这里,这位学生应该已经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并且会加以改正。这样既可以起到教育的效果,又可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不至于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

当我们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不要急于批评,不要急于处理,要给他们一些反思的时间,因为学生主动改正远比教师强制干预后再被动改正来得有效。

二、让学生读到老师脸上的“风景”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学习,不仅阅读书本,也阅读老师。而教师呢,就应该是一本‘风景画,要经得起学生的阅读。”

曾经和一个小学体育老师一起聊天,路上偶遇一个学生,该老师说,这个应该是某班的学生。我不禁感叹:“你的记性真好,这么多学生你都记得住。”体育老师说:“也不是,这个学生的性格和表情很像某某班主任,应该是他班上的。”这位老师告诉我,小学里,学生的表情和举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班主任的影响,有时候一个班主任教出来的学生性格几乎差不多。很多时候,老师有怎样的表情,学生也就会有怎样的表情。尤其在小学,小学生的个性还没完全形成,很多时候都会进行模仿,模仿老师,模仿同学。教师应当经常检查自己的表情是否符合教学的情感需要,是否已经调整好了心情,能否给学生一个最佳的状态。

三、拒绝对学生的“伤心”评价

“评价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激励学生,用得不好,又会伤害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都会积极地使用评价手段,只是,有些外表似乎很漂亮、动机似乎很堂皇的评价,其实暗藏或显露着消极成分。”

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作出的是即时的、直接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有可能会犯错,这个时候,教师往往是说者无心,而学生则是听者有意。因此,教师在评价之前,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说法、做法是否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就像书中严老师所说,教师应当把自己当成学生,这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此外还应把学生当成自己,以便根据学生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价。

“教师不懂学生,他的教学也常常难以被学生看懂。”从某个角度来讲,学生也是我们教师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参考文献:

李俊仙.未来教育的根本任务[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学“家国情怀”有感 篇9

回首往昔,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令人骄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在奋斗中收获了更多自信和勇气,更加坚定、更加昂扬地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广阔道路上。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着国家繁荣发展,也创造着家庭幸福美满。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前进路上奋力奔跑,在风浪中同舟共济,跨过沟沟坎坎,越过激流险滩,干得很辛苦,收获也是沉甸甸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在攻坚克难中磨砺自己、增强本领,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走过,我们更加坚定这样的信念:只要紧紧依靠人民,只要亿万人民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过瓜分豆剖、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才更能理解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深刻道理。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感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感受中国人民从任人欺侮到自立自强的命运转折,我们深深懂得: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玉宇无尘千顷碧,银花有焰万家春。”未来,我们仍要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的征程上,会有新的发展机遇,也会有新的风险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演讲与口才有感 篇10

-----暨口才的魅力 人生路漫漫,徜徉于如此亘古而悠远的征途中,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地用奋斗去彰显自己的价值,不懈的用拼搏来释放自己的光彩。渐渐地发觉,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语言可谓是人的灵魂。抛却灵魂,再灵动的躯体也不乏木讷!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无言的交流如若无谱的音律,空乏而无味。而怎样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则需要有绝佳的口才,纵使没有演讲那么严肃,但是言谈举止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而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口才和演讲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言语同样的话句,出自不同的人之口,方法截然不同,达到的效果也是大相径庭,同样的意思,只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便可能铸就两种迥异的极端的结果。而对于我们何不扬长而避短,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呢?

学着用合适的言语,恰当的方法,来整合自己的语句,使之加之于人时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即使是提意见也能让对方欣然接受,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始终离不开言语与交流,而好的口才是让交流顺利,让自己放彩的必要条件,要锻炼成好的口才,最好的方法是抓住任何机会来实践,来练习。抛却昔日的怯场心理和羞赧。学会勇敢的迈出坚定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所言表达的淋漓尽致,使自己的言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生活中本可以去除太多的抱怨,学者用心思考,用言语来解决问题言语口才确实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尝试着让自己拥有的能力变成最优秀的,拥有言语能力便可以让它成为使自己奋发帮助自己走向辉煌的一种利器

纵观古今,受万人敬仰称颂的周总理,为众人拥戴支持的奥巴马,思想主义流传千古的列宁,无一不是有着旷古绝今令国人亲睐的演讲技能与口才。只有如此方可在外交内政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我们在追梦的路上更是不能缺少这种口才这种技能。

学三爱有感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121-02

爱是一种情感,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以下简称“三爱”)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能量。“爱祖国”是个人成长的根基,“爱学习”是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爱劳动”是学生走向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促使小学生走向生活、适应生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重要课程。小学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是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主要渠道。笔者根据小学品德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融入“三爱”教育。

一、融入“爱祖国”

学生时代是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要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要有爱国热情,才能将祖国铭记于心。小学生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学生要做到“心中有祖国,行动上爱国”,才能真正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品德与社会》中有很多关于祖国历史发展的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从“神舟5号”到“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中国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繁荣与伟大。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吴光怀的事迹、“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近题材。学生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和关注热点事件的过程中,能领会热爱祖国的深刻含义,形成热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爱国不仅是情感表达,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和社会阅历浅的特点,在教学中,笔者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告诉学生:“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你行队礼、唱国歌是爱国;你讲究卫生、对人有礼貌、爱护一草一木是爱国;你按时上学、写好汉字、读中华经典诗文是爱国;你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大自然也是爱国……当你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就是爱国。”这些虽然只是小事,却是爱国的开始,体现了爱国意识,更是爱国的实际行动。

二、融入“爱学习”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文化知识,学会了做人、做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体验活动是促使学生热爱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中涉及社会生活、历史、地理、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调查实验等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笔者注意在指导学生“怎么看”“怎么听”“怎么想”“怎么讲”“怎么做”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因此而变得勤学好问、多想多做,很自然地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责任、一种生活方式。

例如,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中“时光老人对我说”“我有一把金钥匙”“今天我进步了吗”这三个主题内容时,笔者结合教材开展教学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爱学习”。教学“时光老人对我说”的内容时,笔者开展了“如果每天多给你一分钟,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和同学们比一比你每天吃饭、睡觉、游戏、学习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列一列我的学习时间表”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懂得了珍惜时间,能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教学“我有一把金钥匙”的内容时,笔者开展了“把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收入锦囊”“你是怎样以最快的速度记住知识点的”“除了课堂和课本,你还从哪里学到了知识”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习方法是学习知识的“金钥匙”,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学“今天我进步了吗”的内容时,笔者开展了“把你的发现记下来”“我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好”“我的学习档案”等活动。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明白了“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也可以改变”的道理,能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制作学习档案。参加活动后,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融入“爱劳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离开了劳动,所有的理想和幸福都是一句空话。小学品德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能力。小学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

例如,笔者教学“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的内容时,紧紧围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方便,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们,并树立自己的劳动意识”这一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观察和访问身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过程、成果(产品)。在此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劳动才能维持人们的生活,劳动可以创造财富”的道理,明白生活离不开人们的劳动,从而感谢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笔者还通过“竞聘演讲”“今天我当家”“替妈妈做一天家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酸甜苦辣,从而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

笔者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个人做起,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从班级劳动做起,扫地、擦黑板、浇花;从家务事做起,整理房间、洗菜、煮饭;从社会实践活动做起,栽花种树、喂养禽畜、购物等。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劳动者。

教师应该将“三爱”教育融入小学品德教学,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使“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成为健康成长的正能量。

学三爱有感 篇12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养而不爱如养猪, 爱而不敬如养狗。而人, 只给吃和爱是不够的, 还需要尊敬。什么是对人的尊敬?见老板鞠躬, 给领导鼓掌, 那是对地位和权力的尊敬。对人的尊敬是信任。信任你的操守, 就不会把你当贼防;信任你的能力, 就会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你。人被信任了, 才会有责任感。而信任的唯一标志就是授权——海底捞给予火锅店的普通员工物质回报, 还给他们信任与授权, 让他们一同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信任不是说出来的, 而是做出来的。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学生来说, 很多时候他们层出不穷的出格行为正是源于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不信任,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信任中, 他便学会了自尊;如果孩子生活在怀疑中, 他便学会了自贱。在职业学校中, 很多学生由于学识上的欠缺、行为上的出格, 很难得到家长的信任, 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 真正相信学生, 信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信任也是理解和交流的基础, 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无论是企业中对员工的管理还是班级中对学生的管理, 信任和尊敬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它们会让人感到幸福, 也会让人自查自觉, 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首要的就是要尊敬和信任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被认可的感觉, 我想这是管理班级的首要秘诀。

除了信任和尊敬, 这本书中还有一种管理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那就是对待不同的被管理者要选择不同的具体管理方法。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世界上哪有什么科学管理?管理永远是具体的。什么是具体?就是管理日本人的方法, 不适合管理美国人;管理工程师的方法, 不适合管理服务员;管理农民工的方法, 不适合管理城市工。这段话让我受益匪浅, 管理确实是具体的, 使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取决于什么样的管理对象。但在管理班级时, 老师有时总是用惯用的方法去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 但是四十个学生有四十个性格,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 所以在管理班级时, 尤其是单独对待每一个学生时, 要对学生有充足的了解, 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这样效果才会事半功倍。这需要班主任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学生, 不断地与学生、家长沟通, 摸索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 再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管理方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年纪大的人, 行为多出习惯;年纪轻的人, 行为多出自于模仿和思考。海底捞招聘员工主要的一条准则就是看这名员工是否会自己思考, 所以他们才能创造出很多特殊的服务。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对学生的教育中, 作为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成为学生好的模仿对象。班主任每天都和学生打交道,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言教, 就是班主任要用正确的理论、观点说服人, 教育人;身教, 就是班主任要身体力行, 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因此, 班主任要注意道德修养, 完善自身形象, 严于律己,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既说得让学生信服, 又做得让学生佩服, 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 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另外也要教会学生自己思考, 给他们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像海底捞的员工一样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大脑去发明创造。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没有思考就没有疑问, 也没有更深的思考, 更难谈上智能的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应认真挖掘, 精心设计, 科学指导, 让学生自行探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拥有独立的思维。在一个班级中, 班主任犹如一位导师, 对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指导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更多地不是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 这样的教育才是长久的。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叛逆可能源于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强制性规范, 我想每位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判别, 都会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在对待一些行为规范不好的学生时, 我觉得应教会他们自己反思, 思考自己的行为, 得出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所以教会学生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会比约束学生的行为效果更好、更长久。

“人就像种子, 在一种土壤里会生根发芽, 换一种环境也许就长不起来。”《海底捞你学不会》中的这句话也让我感慨颇多, 作为一名老师,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学生创造能生根发芽的土壤, 班级能像海底捞一样给学生提供一种充分发展的氛围。

摘要: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 需要掌握一些管理艺术,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笔者通过阅读《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 汲取了海底捞企业管理者优秀的管理方法, 如对人足够的信任与尊敬, 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及给人予足够的空间自己思考等, 将这些管理方法运用于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 希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 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职业学校,管理方法,信任,尊敬

参考文献

读《一线表扬学》有感 篇13

(作者:焦阳)

近期读了管建刚的《一线表扬学》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表扬无处不在,表扬已经占据了我们整个生活。书中的思想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书中提到人的一生离不开温暖的光线,那就是表扬。学生需要来自老师以及家长的表扬,老师离不开领导、家长们和同事们的表扬,职员需要老板的表扬……表扬幸福的不只是被表扬的人,更是我们自己。对于教师来说善于运用表扬的艺术尤其重要。

运用表扬学培养孩子珍惜时间。

1、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的事情特别好奇,注意力也不够集中,每天写早自习作业的时候都有溜号的孩子,而且是长时间溜号,为了培养他们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我经常夸某个孩子,以他为榜样,对上交早自习作业前10个同学予以奖励,借此激励其他孩子,过了一年了,现在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不会一直溜号,看着别人进教室了,听到别人的笔袋掉地下就会去看的孩子数量也减少了很多,这都是孩子的进步。

2、此外我在各方面都会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习惯,下课后10个数把桌面收拾干净,准备下节课学习用品,下课后30个数都出教室,对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去的孩子予以高度表扬,你的动作太快了,对于不能出去的孩子继续鼓励,如果下次你要再快点,老师更喜欢你了。这样的表扬看似很平常,但是对孩子来说这样的表扬太重要了,有的孩子甚至会在心中乐开了花。

学《为人名服务》有感 篇14

学《为人名服务》有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主卧室毛泽东同志在《为人名服务》中说的话,也是古时候的大文学家司马迁的名言。当我带着悲伤的心情读完《为人民服务》的时候,这句千古名言可就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文中讲了张思德同志的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因为他是为了战友而牺牲为了百姓而殉职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毛泽东同志才号召我们向他学习,为人民服务!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啊!只有尽心尽责地为人民服务,人们才会敬仰你,如果人民提出了你的缺点,你不改正,反而变本加厉地发扬自己的缺点,那么最终你还是害了自己,因为这样人民会更讨厌你,你死后人们不会为你而悲哀,而只会为社会又少了一个渣子而感到高兴。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是为了人民服务的,也有很多人是欺压百姓贪污人民的财产的。

吴斌是一位大巴车司机,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在平凡的人,可却做出了一件不平凡的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吴斌驾驶着大巴车在高速公路飞快地行驶着。突然,前方一个黑色的铁块朝着大巴车飞速撞来,只听“轰”地一声响,铁块撞到了吴斌的腹部,顿时,吴斌的腹部出现了一条伤口,痛苦万分的吴斌忍着巨痛停下了车,疏散了乘客,而自己却离开了人世。这时多么悲哀呀!为了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相反,有的人却为了钱财而欺压百姓——台湾领导人陈水扁,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了钱财,他把一个个老百姓的生命弃之不顾,这事多么令人愤怒,多么冷人厌恶的人呀!像这种人死了,人民不会记住他、不会敬佩他!长大以后,我要当像吴斌那样的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事!六年级一班

王惠

学三爱有感 篇15

一、氛围———探究学习的基本保证

实践证明, 良好的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实用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让学生长期处于浓郁的氛围之中, 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能使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张扬个性。

1. 音乐渲染。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能开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例如, 在教学《小小运动会》时, 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让学生感受运动会开幕时那种激动人心的情景, 再出现开幕式上各种小动物飞行表演的画面, 学生的情绪异常高涨, 个个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时, 让学生根据画面中的信息, 提出各种问题,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出了一连串颇有价值的问题。可见, 用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2. 游戏参与。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活动为载体, 以发展为核心, 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话, 在活动中探究, 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就应该为学生多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例如:在教学“文具店”一课时, 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一个买东西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模拟到超市 (可准备好柜台和相应货物) 购买东西, 说说自己想买什么?应付多少钱?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的活动, 学生人人想参与, 个个有参与。学生理解、掌握的不仅仅是本节课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3. 尊重鼓励。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 是孩子们产生更大成功的愿望和获得更主动学习欲望的动力。因此,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鼓励为主, 因人而异, 因事而论, 对学生作出针对性的评价。

二、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探究学习, 最关键的在于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地经历学习的过程。合作, 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上的合作, 主要有两种: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 是我们常用的方式, 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1. 在“做”中学会学习。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此可见动手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 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 在实践中探究。例如, 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之后, 可安排一个“量一量”的小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轮流测量出文具盒、铅笔、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 并做好记录;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了抽象的概念, 体验到了1米、1厘米分别有多长;这样的活动, 学生亲身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是宝贵的, 印象是深刻的, 是任何说教都不能比拟的。

2. 在“说”中得到发展。

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源泉, 表达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流个不停。小学生活动范围较小, 实践较少,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宽学生“说”的渠道。如, 在教学“动手做 (三) ”时, 可让学生在动手拼图形的基础上对各种图形进行欣赏感受, 并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 说说拼出的图形分别像什么?再根据所提供的图形编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 由于有了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画面刺激, 学生兴趣盎然, 思维和情感就像开闸的水, 滔滔不绝。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去体验、想像、创造, 在拼搭图画、欣赏图画的过程中, 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在动口创编故事的过程中丰富了内心的情感体验, 个性得到了张扬, 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鲜活灵动的新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

总之, 探究并不只是科学家、教育家的专能, 任何人, 特别是学习者和实践工作者都具有探究的潜能, 一切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 其本质是一样的。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 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 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养成时时有发现、处处有探究的良好习惯。

摘要: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写艺术节的作文:艺术节?我来了下一篇:花店创业的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