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教育

2024-08-18

三爱教育(精选10篇)

三爱教育 篇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决定》首次将“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简称“三爱”) 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与使命, 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中小学校强化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 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

1.“三爱”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爱”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提炼与凝结。“三爱”教育并不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也不是教育专业名词的贩卖, 而是具有深厚的教育传统, 是新中国德育工作思想的凝结、继承与发展。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994年) 进一步指出:“学生的‘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情感, 文明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至此, “五爱”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部分。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号召:“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习总书记将“五爱”凝结为“三爱”, 剔除抽象难懂的“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使德育的主体内容更加明晰, 更加具有操作性与执行力。可见, “三爱”教育由来以久, 是新中国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与深化。

“三爱”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也是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 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指向的就是这样一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与素质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密切契合, 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而且也是素质教育体现的重要方式,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需要加强“三爱”教育。

“三爱”教育是社会形势的现实需要。新的历史时期, 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社会环境的变革,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普及与发展, 不良信息时刻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 一些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不屑于从事简单的劳动, 对祖国没有充足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情感日益淡薄, 这些已经演化为沉重的社会问题。因而, 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中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愈加重要, 而加强“三爱”教育正是顺应社会发展形势, 坚持立德树人, 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

2.“三爱”教育的重要内涵

爱学习。学习使人进步,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为长远的人生储备必要的知识与能力。首先, “爱学习”要求学生要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爱学习”要求学生“会学习”, 不能只是死学, 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 提倡绿色学习、高效学习。再次, “爱学习”要求学生要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 举一反三, 让丰富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

爱劳动。应试教育的重要误区是培养一批脱离实践劳动的学生, 正如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是“人上人”, 是脱离普通劳动者的教育。劳动创造财富,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因而,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精神、能力与素质, 对于学生的成长, 对于社会的发展, 对于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劳动”教育, 需要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 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劳动, 以敬畏之心对待社会上的每一位劳动者。“爱劳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在劳动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动手能力, 提高思维的灵敏度。

爱祖国。一个人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怀不仅决定着个人道德素养的高低, 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上进力, 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对祖国的拥护, 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兴亡之基。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因而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怀与民族的精神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祖国教育就是要将中华民族的精神融入到中小学生的血液之中, 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3.“三爱”教育的实施策略

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阵地优势。坚持“三爱”教育, 课堂教育是关键, 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教育优势, 将“三爱”教育的实质与内涵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 自觉地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各学科要充分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 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 深入挖掘教育资源, 牢固把握“三爱”教育的要求, 将“三爱”教育具体化、明晰化。

开展主题活动, 逐步深化渗透。中小学校要广泛组织“三爱”教育宣讲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专题教育会议, 积极落实“三爱”教育, 强化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意识。要通过文化墙、板报、校报、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 立体宣传“三爱”教育, 强化文化渲染, 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加强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三爱”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 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小天地, 步入社会大舞台, 通过亲身接触社会, 主动融入生活, 真切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 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 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幸福。强化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感, 生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爱教育 篇2

三爱三节,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

三爱三节即向全国青少年提出的号召,倡导大家“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有道德、有抱负的文明中学生,永不推卸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中国梦的.实现尽自己的一份力。”

爱学习。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们不但要学好课内知识,也要学会如何待人处事,为将来谋生存求发展打基础,所有我们应该自我激励,珍惜在校学习时光,努力学习三爱教育征文三爱教育征文。

爱劳动。我们平时在学习应该积极参加卫生劳动,保持教室,卫生区的整洁,为班级尽一份力。我们平时在家里也应该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洗衣服、拖地、煮饭等等。尽到自己的一份做儿女的责任。

爱祖国。祖国是养育我们的第二个母亲,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人那样爱护我们的祖国,应当时时刻刻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

节水,洗完手即使关闭水龙头;节电,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节粮,不挑食、剩菜打包三爱教育征文征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力所能及的事。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将它继续传承下去。

三爱教育 篇3

[关键词]“三爱”教育;高职学生;职业观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观是从业人员对职业的认识、态度和观点,比如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它贯穿着一个人从最初工作到创立事业的整个过程,潜在的影响着一个人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突出技能训练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理论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因此,以“三爱”教育为契机,开展既有针对性,又有实际效果的职业观教育意义重大。

一、高职学生职业观现状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生计还关系到他们的尊严。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观现状,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关注自身发展机遇。46.8%的学生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36.9%的学生已进入大学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可见,由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学生非常关注这一问题。同时,大学生把兴趣、薪酬作为考虑就业的第一位、第二位因素。这表明学生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面对当前“就业难”的严峻形势,44.8%的学生选择“社会经验”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但也有10%的学生选择“家庭背景”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这也看出“二代”现象的出现,使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消极,认为理想工作的获得凭借其他社会关系,而不是靠自己实际能力。

第二,倾向大中城市和比较稳定的工作。在调查中,71.1%的学生选择沈阳、大连之类的二线城市,只有4.8%选择城镇或乡村。这表明大学生仍然没有摆脱就业门槛的观念,希望留在大、中城市获得更多自身发展的机会。没有考虑到其他综合条件,毕业之后回报家乡的就更少了。68.3%的学生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表明大学生仍具有就业的门槛观念,还是倾向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仅要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第三,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不仅需要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创业的勇气,还需要具备创业的能力。调查显示,50.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自己为自己工作”,33.6%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办一个公司”,16.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发一项技术”。由此证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并不全面,思想准备并不充分。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毕业不适合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时,50.7%选择“缺少社会经验”,20.8%選择“不具备风险承担能力”,16.3%选择“缺少资金”,12.2%选择“缺少团队成员”。可见,大学生除了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打破“学历本位”的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二、“三爱”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观培育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的明确要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任务、明确了新要求。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弘扬学习光荣,形成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从《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到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崇尚学习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尤其是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并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条件,比如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学习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因此,学习还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善于思考、加工和创新。弘扬学习光荣,形成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2.弘扬劳动光荣,重视实现价值的职业评价。“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中央领导强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爱劳动”,弘扬劳动精神,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的重要意义。同时,“爱劳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理念包含的方面。

3.弘扬爱国光荣,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就是要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光辉的篇章。

三、创新“三爱”教育途径,培养高职学生正确职业观

(一)利用网络新媒体,共唱“三爱”主旋律

在如今开放的社会条件下,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第一影响源”,它以便捷性、多元性、直观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得到大学生的喜爱。因此,高职学生职业观的培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有害的影响。一方面,创建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绿色网站。用“三爱”为主导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帮助学生明确对职业的认识、态度和观点,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评价,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另一方面,创建有关的QQ群、微信群,利用现代信息理念,采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方法形成有效的网络管理组织,改革职业观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教育方式。

(二)把握课堂主渠道,加深对“三爱”的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提高理论思维和自身素养的主要渠道。理论思维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一个种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一是培养高职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哲学思考,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表现为管理劳动、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可定的评价。三是让高职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高屋建瓴的立意、环环紧扣的逻辑;结合党的最新文献的学习,使高职学生对当今世界的新形势和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对祖国的热爱。

(三)突出学风建设,升华对“三爱”的认识

学风是大学生读书与治学的风气,一所大学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灵魂,它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反映,也是办学质量的衡量尺度。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氛围不浓、目标不明确等。突出学风建设有利于升华高职学生对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认识。一是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远大理想,帮助他们做好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解决他们学习目标迷茫和缺乏的问题。二是帮助高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求学到知学再到乐学,从提高学习认知到增强学习情感,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形成勤奋、严谨的优良学风。三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树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的正确观念。

(四)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对“三爱”的情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學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活动与创新活动。它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社会实践具有现实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去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又可以运用理论分析社会上一些现象和事件的根源,看清其本质,把抽象的理论变为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二是社会实践具有学习性。在社会实践中,高职学生把老师讲授的“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选择和鉴别,再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就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通过社会实践的平台比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高职学生从个人经历、自身体验中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展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EB/OL].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429/ c172467-26920659.html,2015年4月28日.

[2]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夏金元.深入开展大学生“三爱”教育的有效途径与长效机制[J].江苏高教,2014(4).

[5]刘建军.“三爱”教育的理论透视[J].中国德育,2014(7).

[作者简介]孙若梅(1980-),辽宁锦州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坚持“三爱”教育强化立德树人 篇4

一、“三爱”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爱”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提练凝结。“三爱”教育并不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也不是教育专业名词的贩卖, 而是具有着深厚的教育传统, 是新中国德育工作思想的凝结、继承与发展。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指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学生的‘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情感, 文明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至此, “五爱”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部分。201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时号召:“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习总书记将“五爱”凝结为“三爱”, 剔除抽象难懂的“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使德育的主体内容更加明晰, 更加具有操作性与执行力。可见, “三爱”教育由来已久, 是新中国教育优良传统的内化与深入, 需要中小学校继承发展。

“三爱”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素质人才”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也是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指向的就是这样一种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与素质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密切契合。由此看来, “三爱”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素质教育体现的重要方式,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 需要加强“三爱”教育。

“三爱”教育是社会形势的现实需要。新的历史时期, 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 社会环境的变革,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普及与发展, 不良信息时刻对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冲击, 一些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不屑于从事简单的劳动, 对祖国没有充足的认同感, 中华民族的情感日益淡薄, 这已经演化为沉重的社会问题。因而,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中愈加重要, 而“三爱”教育正是顺应社会发展形势, 坚持立德树人, 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

二、“三爱”教育的重要内涵

爱学习。学习使人进步,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 为长远的人生储备必要的知识与能力。“爱学习”, 首先要求学生要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感,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 “爱学习”要求学生“会学习”, 不能只顾死学, 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 提倡绿色学习、高效学习。再次, “爱学习”要求学生要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让丰富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能力。

爱劳动。“应试教育”的重要误区是培养一批脱离实践劳动的学生, 正如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是“人上人”, 是脱离普通劳动者的教育。劳动创造财富,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因而,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精神、能力与素质, 对于学生成长, 对于社会的发展, 对于人类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劳动”教育, 需要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 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劳动, 以敬畏之心对待社会上的每一位劳动者。“爱劳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在劳动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动手能力, 提高思维的灵敏度。

爱祖国。一个人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怀不仅决定着个人道德素养的高低, 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上进力, 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对祖国的拥护, 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兴亡之基。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因而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怀与民族的精神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祖国”教育就是要将中华民族的精神融入到中小学生的血液之中, 烙印在他们的灵魂深处。

三、“三爱”教育的实施策略

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阵地优势。“三爱”教育, 课堂教育是关键, 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教育优势, 将“三爱”教育的实质与内涵融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 自觉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各学科要充分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 根据学科自身特点, 深入挖掘教育资源, 牢固把握“三爱”教育的要求, 将“三爱”教育具体化、明晰化。

开展主题活动, 逐步深化渗透。中小学校要广泛组织“三爱”教育宣讲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和专题教育会议, 积极落实“三爱”教育, 强化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意识。要通过文化墙、板报、校报、校园网站等多种形式, 立体宣传“三爱”教育, 强化文化渲染, 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三爱教育 篇5

——冷岗小学开展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总结

内容提要:

在“三爱”教育活动中,我校采用升旗仪式、校会、队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加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及道德素养,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活力,培养了热爱劳动习惯,促进了学校学风教风纪风校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股学习“三爱”热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三爱”教育活动中,我校围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这个主题,大规模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在活动中,我校紧密结合政治形势,每月确定一个中心,举行一次分主题活动,每次活动都按一定程序:教师会(或校会)、班会、实践活动、演讲或作文、主题手抄报、总结表彰。

正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教党〔2013〕25号)和《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通知》(豫教党〔2013〕45号)要求,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我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校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劳动和为人民服务教育。通过“三爱”教育,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奉献,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校广大师生投身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投身到建设美丽祖国,建设美丽校园的伟大实践中去。为了使“三爱”教育在我校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现将我校开展“三爱”教育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围绕德育主题,开展“三爱”教育活动。

在“三爱”教育活动中,我校采用升旗仪式、校会、队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加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及道德素养,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活力,培养了热爱劳动习惯,促进了学校学风教风纪风校风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股学习“三爱”热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以“三爱”教育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具体活动。

在“三爱”教育活动中,我校围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这个主题,大规模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在活动中,我校紧密结合政治形势,每月确定一个中心,举行一次分主题活动,每次活动都按一定程序:教师会(或校会)、班会、实践活动、演讲或作文、主题手抄报、总结表彰。以本学期为例,我校开展了如下活动:

二月份,以“我的压岁钱”为主题,举行演讲和作文比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祖国传统节日有所了解,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体贴家人、勤俭节约的美德。

三月份,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有“感恩母亲”活动,有植树节活动。在学雷锋活动中,我校利用“学雷锋”契机,组织“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演讲比赛,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评选“学雷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等一系列活动;在“感恩母亲”活动中,我校开展了对母亲“说一句甜甜的话”“做一件让母亲开心的事”,通过活动,家长们满意地说,孩子们变了,变得更懂事了;在植树节活动中,我校组织师生对校园花草进行修剪、除草,对校园树木进行浇水,通过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劳动能力。

四月份的主题是: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我校的活动内容有:收集先烈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在烈士墓前祭奠先烈,追忆英魂;清明节主题征文和手抄报比赛。通过活动,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纷纷立志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月份活动主题是:热爱劳动和感恩母亲。活动形式有:举办“热爱劳动和感恩母亲”主题手抄报比赛;开展爱我校园劳动活动对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对校园花草树木进行浇水、修剪;对长辈道一声甜甜的称呼,做一件令长辈开心的事;评选美德少年。通过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生更加敬亲孝亲。

六月份活动内容有:入队仪式、快乐六一节、爱惜粮食、期末冲刺。活动形式有发展一批新队员;表彰一批老队员;举行形式多样的庆六一活动;结合麦收工作进行爱惜粮食勤俭节约教育实践活动; 期末考试临近,积极做好期末冲刺动员和指导工作。

三、大力表彰鼓励先进班级、个人,提高全体学生的“三爱”意识。

在“三爱”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视对先进班级和个人的表彰工作,每次活动,都要认真总结,即使表彰涌现出的先进学生和先进班级,以此提高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师生共建先进学校的合力。仅本学期,我校已经举行表彰的内容有:最爱读书的人;优秀读书笔记;“爱我校园”师生集体劳动表现突出者;主题手抄报优胜奖;学习成绩优秀奖、进步奖;手工作品优秀奖;“快乐的植树节”作文比赛优秀奖;“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作文比赛优秀奖;书法比赛优秀奖;优秀少先队员奖。

总之,开展“三爱”教育活动以来,我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学习劲头越来越大,我校在每次考试中的成绩都非常优秀;学生的卫生习惯以及思想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我校卫生工作经常受到上级表扬,校园里几乎看不到垃圾,在运动场还能看到有学生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丢进垃圾桶里,这些现象在以前是看不到的,这些变化都足以说明此项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爱教育 篇6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国外先进化212公司的水平。三爱富近年来的业绩高成长,是其以研发促进生产的集中体现。

连续6年入选“《新财富》100最有成长性上市公司”的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00636),并非无名之辈。这个由国内唯一以有机氟材料的科研、中试生产和经营为主的研究所——上海有机氟材料研究所发起设立的中国氟化工龙头企业,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有机氟化工产品链,产品涵盖了有机氟化工的所有四大类领域: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工产品、氟利昂(CFC)、CFC替代品等的生产、销售。

目前,三爱富在国内有机氟的主要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氟聚合物市场占有率达17%;占据CFC市场的半壁江山;CFC替代品市场占有率更是遥遥领先,其中,氟聚合物中的F46、氟橡胶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50%以上,聚四氟乙烯(PTFE)的品种和质量国内领先,神舟飞船中就使用了该公司的氟橡胶产品;在氟精细化学品领域,三爱富的全氟辛酸、六氟丙酮等产品国内领先。其优势是国内其他氟化工企业难以比拟的。

以研发推动生产

氟化工属于典型的高技术行业,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作为国内研发实力最强的氟化工企业,三爱富不但拥有上海有机氟研究所近40年持续研发成果的支持,其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200旧万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国外先进化工公司的水平。应该说,三爱富近年来的业绩成长是其以研发促进生产的集中体现。目前,三爱富每年有4-5种新产品生产技术定型,这确保了公司继续领跑竞争激烈的CFC替代品市场,并推动了公司在六氟丙酮、氟橡胶、PVDF等氟精细化学品和氟聚合物领域的工业化生产。

六氟丙酮的生产,是其以研发推动生产的典型案例。六氟丙酮是三爱富在生产六氟丙烯时产生的副产品全氟异丁烯(PFIB)的下游产品。全氟异丁烯是一种剧毒液体,通常只能焚烧处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些公司和研究机构对综合利用全氟异丁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始终未有大突破。近年来,三爱富通过研发得到了全氟异丁烯生产六氟丙酮的工艺,成功地实现“变废为宝”,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而六氟丙酮作为含氟酮中最有价值的产品,在生化制药、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目前六氟丙酮国际市场售价约50万元/吨。

有机氟产品链有助于提高产品盈利能力

由于在六氟丙酮等氟精细化学品以及氟橡胶、PVDF的产业化方面已取得突破,三爱富目前已建立起国内最完整的有机氟产品链。这一产品链的最大特点是,当某些产品受到竞争者的威胁时,如PTFE和F125,公司可以灵活地通过调整上段HF或F22的物流分配来调整产品结构,保证总体盈利能力和持续成长性。

在这条产品链的基础上,公司将继续通过研发向最具价值的有机氟下游产品延伸,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其未来的高毛利产品如六氟丙酮、双酚AF、氟橡胶等都属于下游的高附加值产品,国内其他企业目前还难以实现产业化。随着未来三爱富产品链的继续延伸,这一优势将更为明显:越向下游延伸,对于研发的要求将越高,进入壁垒也越高。

三爱教育 篇7

一、高职学生职业观现状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生计还关系到他们的尊严。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 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 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 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观现状, 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 关注自身发展机遇。46.8%的学生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 36.9%的学生已进入大学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可见, 由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学生非常关注这一问题。同时, 大学生把兴趣、薪酬作为考虑就业的第一位、第二位因素。这表明学生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面对当前“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44.8%的学生选择“社会经验”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但也有10%的学生选择“家庭背景”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这也看出“二代”现象的出现, 使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消极, 认为理想工作的获得凭借其他社会关系, 而不是靠自己实际能力。

第二, 倾向大中城市和比较稳定的工作。在调查中, 71.1%的学生选择沈阳、大连之类的二线城市, 只有4.8%选择城镇或乡村。这表明大学生仍然没有摆脱就业门槛的观念, 希望留在大、中城市获得更多自身发展的机会。没有考虑到其他综合条件, 毕业之后回报家乡的就更少了。68.3%的学生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表明大学生仍具有就业的门槛观念, 还是倾向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仅要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 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 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要, 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 着眼现实、面向未来, 既不好高骛远, 也不消极被动, 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第三, 创业意识不强, 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 不仅需要充分的思想准备, 敢于创业的勇气, 还需要具备创业的能力。调查显示, 50.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自己为自己工作”, 33.6%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办一个公司”, 16.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发一项技术”。由此证明, 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并不全面, 思想准备并不充分。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毕业不适合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时, 50.7%选择“缺少社会经验”, 20.8%选择“不具备风险承担能力”, 16.3%选择“缺少资金”, 12.2%选择“缺少团队成员”。可见, 大学生除了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外, 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打破“学历本位”的观念, 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 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二、“三爱”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观培育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的明确要求,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任务、明确了新要求。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弘扬学习光荣, 形成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从《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到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 崇尚学习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尤其是今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 并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条件, 比如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学习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意思就是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 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因此, 学习还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 善于思考、加工和创新。弘扬学习光荣, 形成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也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2.弘扬劳动光荣, 重视实现价值的职业评价。“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中央领导强调,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 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爱劳动”, 弘扬劳动精神,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的重要意义。同时, “爱劳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理念包含的方面。

3.弘扬爱国光荣, 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就形成了热爱祖国, 矢志不渝;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维护统一, 反对分裂;同仇敌忾, 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 历史责任感就越强, 人生目标就越明确, 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就是要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 才能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光辉的篇章。

三、创新“三爱”教育途径, 培养高职学生正确职业观

(一) 利用网络新媒体, 共唱“三爱”主旋律

在如今开放的社会条件下, 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第一影响源”, 它以便捷性、多元性、直观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 尤其得到大学生的喜爱。因此, 高职学生职业观的培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 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抵制其消极有害的影响。一方面, 创建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绿色网站。用“三爱”为主导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帮助学生明确对职业的认识、态度和观点, 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评价, 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另一方面, 创建有关的QQ群、微信群, 利用现代信息理念, 采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方法形成有效的网络管理组织, 改革职业观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教育方式。

(二) 把握课堂主渠道, 加深对“三爱”的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提高理论思维和自身素养的主要渠道。理论思维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一个种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一是培养高职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哲学思考, 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还表现为管理劳动、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 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兢兢业业, 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可定的评价。三是让高职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高屋建瓴的立意、环环紧扣的逻辑;结合党的最新文献的学习, 使高职学生对当今世界的新形势和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 促进高职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对祖国的热爱。

(三) 突出学风建设, 升华对“三爱”的认识

学风是大学生读书与治学的风气, 一所大学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灵魂, 它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反映, 也是办学质量的衡量尺度。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 比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氛围不浓、目标不明确等。突出学风建设有利于升华高职学生对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认识。一是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远大理想, 帮助他们做好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解决他们学习目标迷茫和缺乏的问题。二是帮助高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求学到知学再到乐学, 从提高学习认知到增强学习情感, 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从而形成勤奋、严谨的优良学风。三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 也包括学会做人, 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树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的正确观念。

(四) 加强社会实践, 体验对“三爱”的情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活动与创新活动。它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社会实践具有现实性。在实践活动中, 学生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去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 又可以运用理论分析社会上一些现象和事件的根源, 看清其本质, 把抽象的理论变为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二是社会实践具有学习性。在社会实践中, 高职学生把老师讲授的“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进行选择和鉴别, 再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就指出:“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 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 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 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通过社会实践的平台比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 高职学生从个人经历、自身体验中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 展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EB/OL].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429/c172467-26920659.html, 2015年4月28日.

[2]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 1991.

[4]夏金元.深入开展大学生“三爱”教育的有效途径与长效机制[J].江苏高教, 2014 (4) .

三爱教育 篇8

一、“三爱”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德育档案建设及管理的现状

社会的进步对国民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提高我国全民道德水平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处于学生期间的公民,尤其是作为即将进入到社会的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是促进我国德育建设长足发展的有力措施。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逐渐将德育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德育测评是各校对学生德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形式,也是综合评价学生表现的重要内容。以德育测评为基础形式的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多运用记录的形式激励、约束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德育行为以及德育观念,虽然有所成效,但因更多偏重学生对各项校园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缺少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具体评价指标,并且在学生就业时也没有体现出学生德育档案对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作用,这都使学生德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显得不够完善。“三爱”教育是指对大学生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教育,是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德育教育的具体体现。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德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同时也对现阶段进行“三爱”教育的价值进行了探讨,但以“三爱”教育为视角加强大学生德育档案管理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内容。

二、“三爱”教育视角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档案管理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德育档案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思想观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社会繁荣景象出现的同时也暴露了一定的负面现象。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道德水平滑坡,不仅干扰了社会经济生活秩序,也影响了我国政治、文化和科研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支持。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动员和鼓舞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旗帜[1]40。高校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任,输出人才的德育素质影响着国家整体的道德水平,而“三爱”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所以以“三爱”教育为基点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做好学生德育档案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加强大学生德育档案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作为和谐社会的一员,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但是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及家长更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德育水平较低,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诚信的缺失,例如考试违纪,不按时缴纳学费,拖欠银行贷款,就业时违约等行为,严重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大学期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德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从而加深学生对党和国家提出的“三爱”教育的理解,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3. 加强大学生德育档案管理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需要。

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三爱”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涵。“三爱”教育内容具体又广泛,不仅融入了广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品德塑造等多个方面,还融入大学生后续择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在实现自己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极易出现由于自身社会经验的不足,造成对人生以及社会的错误认识,这就需要大学生自身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我调控能力来促进自身的社会发展。德育档案的建立可以督促学生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加强大学生德育档案管理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三爱”教育视角下加强大学生德育档案管理的建议

1. 优化档案管理内容。

学生德育档案工作作为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德育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历史要求,是使德育工作提高档次的基础性工作[2]40。为了使德育档案的建设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三爱”教育为基础对档案管理内容进行细化分类,如包括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会议记录和教育活动等内容的德育教育记录;诚信、政治素质、集体意识等内容的学生行为品德记录,院级、班级和个人等不同层次的评价考核记录等。这些档案的归档,都需要对其保存价值进行思考,如果硬性地将所有的档案都进行归档则会造成时间的浪费以及档案的资源浪费。建设管理有效的学生德育档案可以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方法和水平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2. 加强品质测量。

品质测量是做好德育档案管理的前提。在以往的大学生德育品质测量中,大多数是对于事实的具体描述,缺少对学生德育品质形成过程的记录,因此无法反映出学生品质的变化规律。所以在进行德育档案管理时可以针对“三爱”教育中的大学生学习诚信问题、政治品质、关怀友爱的意识以及集体协作能力等德育品质进行评价。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针对大学生自身的行为以及能力,进行四个级别的分类,即优秀、好、中等、不合格。特别是在进行德育档案管理中可以依据需要对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和德育变化情况,建立一个坐标,直观展现出大学生品德素质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3. 提高实用性。

德育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对大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德育档案的价值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3]111。德育档案中会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道德成长的记录凭证,能够提升学生道德成长的整体精神空间。虽然目前部分学校已将学生德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到了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测评考核管理中,但其构建和应用仍然较为局限。“三爱”教育是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密切结合的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方向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在“三爱”教育视角下加强学生的德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可为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品德素质方面的参考依据。加强德育档案在学校与社会衔接时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档案建设和管理,提高德育档案的实用性。

摘要:良好的德育品质是大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造福社会的基础。从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儿童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到2013年11月,“三爱”教育被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三爱”教育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大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德育品质,有效地进行德育档案的建设管理,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三爱教育,大学生,德育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振峰“.三爱”教育唱响学校德育主旋律[J].中国德育,2014(7).

[2]马晓峰.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兰台世界,2013(2).

三爱教育 篇9

一、从爱学习理念入手进行课堂内外有效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含义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可总书记提出的爱学习理念正是据于此的重要文化学原理。学习是一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也是我们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具体到政治课教学,我们发现需要学习内化领悟把握的基础性知识、生活性知识、指导性知识、探究性知识与技能比比皆是。思想品德政治课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硕士、博士领域均有设置,这就告诉我们,该课程的性质决定该课程设置的不可或缺性,毕竟培养人的思想、人的意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一项多么重要的奠基性灵魂塑造工程。空谈误事,实干兴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自信,传授学生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是落实爱学习理念的必要措施。时政热点课前五分钟全班学生轮流发布法,焦点问题点评法,重大时政与课堂教学有机契合及其启示法, 时政情景材料及相关图片采集放映法等是我们在政治课堂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法的灵活性、趣味性、探究性运用是培育学生爱学习、乐学习、愿学习意识和理念的重要途径。

二、从爱祖国理念入手课堂内外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理念培养教育是教育界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的永恒主题。试想一个学生连自己的生母养母———祖国母亲都不爱惜尊敬,谈何学习与为人呢? 政治课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发现与挖掘,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实际,切实做到让学生在学习接受相关知识的同时自觉激发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子,避免假大空枯燥说教式灌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周一上午国旗下轮流主题性启示性讲话教育, 政治课教学中有关学生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原则及其现实转化教育, 民族英雄人物先进典型事迹的感化教育, 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历史与现实对比教育, 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与主权完整性教育等都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重要素材。生活中爱国主义教育缺少的不是相关素材资源的简单罗列与堆积, 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捕捉爱国主义教育契机的慧眼利耳灵脑及综合领悟力。当前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核心是必须贯彻知行一致的原则,做出相应的实质性行动,积极践行与有效落实身边的小事细事,关注生活中爱国主义的点滴故事,积极集聚爱国主义的强大正能量。教育学生学会传播中国故事,发扬中国精神,坚持走中国道路,汇聚成一股巨大的中国力量。

三、从爱劳动理念入手课堂内外教学,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政治课教学中蕴含着大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创设劳动情境的教育教学素材资源。有效提高与转化相关劳动情景教学素材资源的习得明理启思导行的育人功能是增强政治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劳动系统知识的同时教育引导他们力戒不劳而获、安逸享乐的不良心理心态行为, 适时地引进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与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神实质的情景材料,启发学生对之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思考,积极创设课堂教学现场模拟动手动脑参与劳动的情境,或要求学生单一劳动或分小组劳动,比比谁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在限定的时间内开展劳动知识技能竞赛, 促使学生既学习领会课堂教学有关劳动的知识,又不断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操作技能与劳动创造意识,充分体现与落实新课程改革“一专多能”的要求,避免出现“理论知识高人,实践行动矮子”不和谐发展的现象,切实做到让学生在掌握劳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实践创新劳动,在学会动手实践创新劳动中更有效更优化地领会与内化爱劳动意识和理念。在高一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中,我们围绕马克思有关劳动的至理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均离不开各阶层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智慧汗水结晶,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劳动的极端重要性,启发学生对比分析与把握不同时代劳动内涵的发展变化,努力构建劳动、知识、人才、创新、创造五位一体的逻辑发展体系。让学生明白单纯付出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掌握实用的劳动知识技能,明确人才培养,创业创新创造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好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内在关系,在付出体力劳动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有效渗透脑力劳动知识和技能,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一幅劳动和谐生活甜美的幸福画卷。

四、从节水、节粮、节电理念入手课堂内外教学,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努力构建节约型、环保节能型与循环绿色社会。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具体国情决定了快速稳健发展的中国资源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已不再是神话,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取之有度、用之适度、用之有益、用之可持续的活生生现实。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求加快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技术改造创新内在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积极把握与抢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有效创设资源短缺枯竭与资源分类有效利用两组对比性强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上述两种做法的不同后果,启发学生彻底摒弃资源浪费的不良行为习惯,积极培养学生珍惜爱护节约利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一味地无节制挖煤造成全国好多地方地层塌陷,近则百姓生命代价无辜付出,远则地层断裂危及当地百姓的宜居环境和日常生活可适性。在学生关注地球生存生态环境危机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落实身边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如教室的日光灯节能灯定期及时关闭,电扇、宿舍的用水、用电、食堂的一日三餐等都要本着节约的心态与行为,循环地、可持续地有效使用,还可以从学生日常回收空矿泉水瓶等资源循环利用直接体验节约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节约行动中培养节约意识,在正确有效的节约意识的指导下积极示范节约行动,并身体力行地扩大宣传,让节约意识和行为在班级年段和学校中蔚然成风,使之成为良好班风校风的催化剂和助推力。

三爱教育 篇10

通过对本班情感缺失学困生的观察探索, 我认为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是点燃学生健康发展的火把。

一、母亲般的师爱, 温暖冰封的心

情感缺失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保护期”阶段, 他们期待教师具有慈母严父与知识传播者、教育者的多重身份。爱像阳光, 更是唤起交流的激应器, 是抚慰心灵的妙方。记得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这样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 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教师应同阳光的使者一样, 用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每一个学生, 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让他们无一例外地均衡地享受阳光的温暖。如春风一缕, 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 去劈波斩浪驰向希望的彼岸。“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 爱自己的学生是一种神圣。”特别是对感情缺失学困生, 我们就更加要关爱,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纪律差、成绩差而疏远他们, 要用母亲般的爱真诚地关心他们, 平日里嘘寒问暖, 让他们感受到母爱。就拿我们班的小红同学来说吧, 很小的时候父母亲离异, 只好与父亲、祖父生活, 母亲从不来看他, 家庭很困难。她的体形特别小, 整天脏兮兮的, 头发蓬乱。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玩, 她学习成绩很差, 整天一个人闷闷不乐。为了让同学们改变对她的态度, 我先把她的外观进行包装, 首先教她勤洗漱, 勤换衣服, 教她梳头, 课余教她做功课。特别注重和她的感情交流, 使她的感情缺失得到营养补充。在我的热心帮助下, 她整个人变了样, 经常主动和我交流。看到她快乐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学习, 她的学习成绩进步了。在校讯通的亲情电话中, 她把我的电话号码写进去, 把我当做最亲的人。我真正感到老师母亲般的爱, 真像一缕春风温暖孩子冰封已久的心。

二、友情般的爱, 奏响和谐交往曲

我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 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 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 讲道理, 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 愿意你为他服务, 愿意与你交朋友。你就必须坚持以诚待人, 以诚取信。才能与学生进行感情疏通, 情感交流。及时补充感情缺失的营养, 有利于健康发展。如王明同学转到我班后, 对我存有严重的戒心, 对我“敬而远之”, 我几次找他谈心, 都因他保持沉默而不果而终。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还是坚持找他谈心, 并冒雨到他家访问;在“周记”中我批示要与他交朋友;我把他调到最前排, 以提高他的学习效果;我主动为他补习语文, 并想方设法为他请数学老师“家教”, 由于他的数学成绩太差, 几位数学老师婉言谢绝了我的请求。我的“诚”意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 他开始跟我有交流了。后来我了解到该同学的父母都是事业型人士, 母亲长期在外地, 父亲又因工作太忙, 而无暇照管他的学业, 与他沟通甚少。其实, 该同学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坏”, 而是因缺少感情投资, 缺少关心和缺少指导而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 其实他的天资并不差。尤其在文艺方面还很有天分。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要辩证地看, 应该主动地多关心, 帮助他扬起成才的风帆。我真诚地和他交朋友, 和他一块唱歌、一块聊天、一块看书。我鼓励他参加校艺术节的比赛, 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果然他在比赛中一举夺得舞蹈一等奖和钢琴组一等奖。在他过十二岁生日时, 我特意买了贺卡去祝贺。他激动地说:“李老师,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争口气!”现在这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 不少老师都说他变了, “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体会到, 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与学生平等交流, 并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的。我把朋友般的感情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王小明, 使他缺失的感情世界得到补充, 他也开始与同学们真诚交流, 和谐交往。

三、严格持久的爱, 让学生一路平稳

上一篇:教材例题下一篇:安装位置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