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火烧云(1课时)

2024-07-20

4火烧云(1课时)(通用7篇)

4火烧云(1课时) 篇1

4火烧云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形态,积累文中的好词好佳句,背诵喜欢的好句好段。收集火烧云的精图片。

二、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收集火烧云的图片,了解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2、边读边想象火烧云的形态,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3、自学生字词。【课堂导学】

(一)体验——置境激情,导学体验

了解火烧云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早晨与傍晚的天空。有时,天空的云朵色彩缤纷,很美丽,那就是朝霞与晚霞,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霞、彩霞。有些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火烧云。

(2)播放火烧云媒体资源,让学生获得关于火烧云的感性认识。

(3)请学生介绍火烧云形成的原理,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而成,当太阳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时,会受到大气层中空气的分子阻拦,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滴也会使它们散射开来,使它们的光减弱。这七色光的波长各不一样,波长短的,比如紫色、蓝色光很容易被减弱;波长长的,比如红色、橙色光不容易散射。

中午,空气层较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其中,蓝色光反射得最多,所以呈现蓝色。

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空气层厚,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受到散射,减弱得很厉害,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因此,天空呈现红色。)

(二)探究——释疑诱情,精导探究

(1)出示生字,了解生字的预习情况。A读准生字。B理解: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恍恍惚惚:形容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2)默读读课文,思考与讨论问题。A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B给课文分段。C交流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第一段(1~2)第二段(3~6)第三段(7)

(3)学习第一段

1、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请大家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火烧云上来: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2、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学习第二段(3~6)

1、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颜色、形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先变什么,后变什么?(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

(2)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的变化:

A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作者还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 B变化多

课文写火烧云变化多,用了几个“一会儿”?一会儿这种颜色,一会儿又另一种颜色,说明火烧云的变化怎么样? C变化快

(3)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颜色,你会用什么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5)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4~6段。

2、师:第4、5、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火烧云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并且把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着重号。

3、交流,教师补充并板书 形状:马──跪、站、伸 狗──跑 狮子──蹲

4、课文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啊、狗啊、狮子啊,并且,大家看,变成狗的时候,还不止是一条狗,大狗后来还有几条小狗。说明火烧云变化的形态怎么样?(变化多)课文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多,而且变化快。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

5、火烧云的形态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形态,你会用什么词语?

6、小结 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火烧云的变化,主要是写了火烧云两方面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烧会变成马,变成狗,变成狮子,而且这些马啊、狗啊、狮子啊会跑、会跳。作者用的是动态描写。

(6)学习第三段(7)1、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2、这一段写的是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作者用自己的感受来说明火烧云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作者怎么说?(提示:作者说:一时恍恍惚惚的,觉得像这个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见,火烧云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3、师:火烧云变化那么多,作者眼睛都看累了,想揉揉眼睛呆会儿再看。但是,怎么样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提示:火烧云很美丽,美丽的东西往往是短暂的。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孩子们对火烧云的喜爱及留恋之情。)

(三)升华——感悟固情,活练升华

这篇课文写作者一次观察火烧云的经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变化的写法,特别是对事物变化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板书:

4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上来时: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变化:先变颜色,再变形状(颜色多,变化多)【课后导学】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阅读《绚丽多彩的火烧云》——杨紫嫣。

你见过火烧云吗?那真是一种变幻无穷的神秘景象。它会为你演出许多精彩的“影片”。

晚饭过后,火烧云慢悠悠地爬上了天空,给大自然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老鹰,鹰头向东,鹰尾向西。鹰是蹲着的,好像在孵蛋。过了三四秒钟,那只鹰展开了雄壮有力的翅膀,像在飞翔。这时风娃娃把鹰不知带到哪儿去了。

忽然,一只小花兔蹦蹦跳跳地来到了空中,那红白相间的“羽绒服”看了就让人着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接着又来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那位少女不停地展示着那鲜红的裙子,一摆一摆的,漂亮极了。不知什么时候,那位少女又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云,变幻无穷的云,神秘莫测的云,美不胜收的云„„看!天空中的火烧云下去了。

三、导学反思

【导学经验】这篇课文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以小孩子视角进行叙述,把火烧云上来后地面的变化、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描述得生动想象,文章中也透露着自己对火烧云的爱。教学本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导学教训】因为是阅读课文,所以讲课的时候没什么深入去讲,课上还剩一点时间,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下仿写的题目。

【问题思考】《火烧云》虽然是阅读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收获到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样的一类课文呢?需不需要多让学生更深入学习?

【建议补充】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第4课时1复式统计表练习 篇2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04--106页 信息窗2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能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会看复式统计表。

2.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和统计的意义。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善于利用统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会看复式统计表。教学难点:能绘制复式统计表并根据复式统计表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 课件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引导生回想复式统计表是一个表里统计了几个内容或几个量情况的统计表,不同于之前只统计一种量的单式统计表。2.如何绘制复式统计表?

引导生具体回顾复式统计表的绘制方法:(1)确定统计表名称,填写制表日期。(2)确定统计表的行数和列数。(3)制作表头,填写表头中各栏类别。(4)填写数据并核对。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下表是2004年8月1日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完成统计表。

先让生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统计表,后个别汇报,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方法,总结先用不同的符号把三种不同的空气质量状况的城市标出来,数一数然后完成统计表。填完后与生交流:你的家乡空气质量如何?你有什么建议?让生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四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个)你能根据下面的成绩完成统计表吗?你有什么发现?

本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让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的意义。让生独自完成,集体订正。指名分析统计表中数据,说出你的发现。(2)下面是苗苗幼儿园5~6岁儿童独立性发展得分表(满分64分)

你能将上面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吗?请你分析一下表中的数据说说5~6岁儿童在独立性发展方面的差异。

本题考察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绘制,让学生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让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分析复式统计表中数据说说5~6岁儿童在独立性发展方面的差异。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幸福街小学一、二年级教师普通话测试成绩单如下,你能求出每位教师的平均成绩并填入表中吗?(可用计算器计算)

(2)你能根据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的标准将测试成绩整理在统计表中吗?

(3)你能根据成绩统计表分析一下一、二年级教师本次测试的成绩吗? 生先读懂题意,明确普通话等级是如何划分的。然后看表格,说说两个年级分别有几位老师参加普通话测试?求出每位教师的平均成绩并填入表中,将测试成绩整理在统计表中。最后对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一个表里统计了几个内容或几个量的情况,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2.绘制复式统计表时要注意:(1)确定统计表名称,填写制表日期。(2)确定统计表的行数和列数。(3)制作表头,填写表头中各栏类别。(4)填写数据并核对。3.根据复式统计表,能对数据和类别情况有更直观清晰的分析。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练习做到了分层,有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2)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和规范答题的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使用说明:

可以根据学生程度,选择适合的题目,题量也可以适当缩减,重在方法的讲解上,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3.需要破解的问题:

4火烧云(1课时) 篇3

1.1.1《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网友收集网上“小人物”的话语,并精选100条放到自己的博客中,取名为凡人目录。“放下爱恨,一切顺其自然”“为他人尽力,即为自己尽力”“不帮助他人的人,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些凡人语录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这说明()①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②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③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④生活就是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④错误,生活与哲学的思想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答案】 C 2.哲学从来都不是哲学家的专利。在商业意识无孔不入的美国,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哲学代言人兰德的头像被印在T恤上,其哲学理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可见一斑。由此可见()A.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B.只有哲学才能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C.生活就是哲学

D.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解析】 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哲学代言人兰德的头像被印在T恤上,其哲学理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可见一斑,说明生活需要哲学智慧,经济活动离不开哲学,A说法正确;B夸大了哲学的作用,说法错误;C混淆了生活与哲学,说法错误;哲学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D说法错误。

【答案】 A 3.荣获第82届奥斯卡奖项中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的电影《拆弹部队》对战争中彰显的人性进行的哲学反思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哲学()①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②产生于人们的思维活动 ③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错误。

【答案】 C 4.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B.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哲学总是和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解析】 哲学不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产生于实践,且用于指导实践的,B错误;哲学总是和人们的实践活动相联系,C错误;A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道理,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告诉人们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故本题应选D。

【答案】 D 5.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代、立足国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上述要求符合的道理是()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世界的思考 ④人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说明了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世界的思考,故题肢③正确。根据“自觉、积极、主动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可以判断题肢④正确。题肢①②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 C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据此回答6~7题。

6.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解析】 A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的说法不对。题干中富兰克林因为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的智慧,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符合题意。C、D说法均正确,但都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7.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和工作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解析】 A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中的“任何哲学都给人”的说法太绝对,不选。C本身说法不对。题干中的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说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 D 8.乔布斯曾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这不是关于苏格拉底,这是关于你自己,以及关于你如何给你每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真善美。这反映了()①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③哲学并不神秘,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和哲学不能等同,故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故题肢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9.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辩论,“加深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这强调了哲学是()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A.指导具体科学的综合科学 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启迪人类智慧的综合科学 D.世界观人生观的学说

【解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不是综合学科,A、C观点错误;习近平主席谈到学习哲学“加深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充分说明哲学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所以B符合题意;D与题意无关。所以答案选择B。

【答案】 B 10.近年来,世界各地灾害不断,地震、海啸、冰雹、洪水、干旱„„各种自然灾害频频袭击人类。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哲学性质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解析】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哲学性质问题的理性思考”体现了哲学为我们改造世界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符合题意;A表述的是哲学的产生,与题无关;C说法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说法错误。答案选B。

【答案】 B 1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解析】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排除A;具体科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排除B;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能笼统的说哲学都是科学的,排除C。生活需要哲学源于哲学对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

【答案】 D 12.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辩论,“加深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这一评价强调了哲学是()A.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启迪人类智慧的综合科学 C.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D.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解析】 读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辩论,使自己“加深了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说明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生活,故A正确;BCD体现不出来。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读漫画,完成问题。

杞人忧天

(1)人类实践活动能不能自发地产生哲学?为什么?(2)“杞人忧天”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政治学习巩固资料

政治学习资料

【答案】(1)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自发地产生哲学,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出现。

(2)①思考与追问,能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火花。②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③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有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4.黑格尔曾形象地把哲学比喻为“庙里的神”,他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然没有形而上学(此处指哲学,笔者注)——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所以,当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物质世界“全心全意”进行富丽堂皇的装饰、再装饰,唯独不怕丧失“至圣的神”的时候,倡导哲学就是精神的“灵光”,鼓励人们树立科学的哲学信仰,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哲学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倡导树立科学的哲学信仰的必要性。

【答案】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火烧云(1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常用技巧。

(2)初步了解一些比较特殊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方法。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缺项配平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技巧。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教学过程] [引入]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些配平的技巧,学会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问题。

第一类:缺项配平问题

例1: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KMnO4+□KNO2+□()—□MnSO4+□K2SO4+□KNO3+□H2O 解析: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为锰和氮两种元素,则有

Mn+7→Mn+

2化合价降5×2

N+3→N+化合价升2×5 得:2KMnO4+5KNO2+□()—2MnSO4+□K2SO4+5KNO3+□H2O 分析上述式子或得,由于生成物中多出了SO42-和H,则反应物()内为H2SO4,且系数为3,由此推知H2O的系数为3。

所以答案为:2KMnO4+5KNO2+3H2SO4=2MnSO4+K2SO4+5KNO3+3H2O [学生练习] 配平下列两个方程式:

(1)□Mn+□S2O8+□H2O—□SO4+□MnO4+□()(2)□Zn+□H++□NO3-—□Zn2++□NH4++□()2+

2-2--第二类:待定系数法:

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子转移较难弄清的情况下,可用待定化学计量数法解决配平问题。

例1:P4O + Cl2

— POCl

3+ P2Cl5 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

将某一反应物化学计量定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以a、b、c……等字母表示,待定化学计量数的数目越少越易完成配平。

P4O + aCl

2—(4-2b)POCl

3+ b P2Cl5

第二步

根据相等条件列出等式(设待定化学计量数时已用过的条件不能再用)。可得等式:

2a = 5b +(4-2b)×3(Cl原子总数相等)4-2b=1

(O原子总数相等)

第三步

解出方程组。得a =21421432,b=

32,原化学方程式可写成:

P4O +Cl2

= POCl3

+ P2Cl5

第四步

将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改为最简单的整数比

4P4O +21Cl2

= 4POCl3

+ 6P2Cl5

[学生练习] 例2:根据反应S2Ox2-+Mn2++H2O → SO42-(6)An+Bx—Bm+Ax

2.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

Fe(OH)3+

ClO

+ OH

FeOn + Cl + H2O 4---(2)已知有3.21g氢氧化铁参加反应,共转移了5.42×10个电子,则n = _________,FeOn 中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4(3)根据(1)(2)推测FeOn能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只填序号)_______。422A.氯气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氧气

3.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Mn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溶液显紫色(Bi3+无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aBiO3+□Mn+□H。□Na+□Bi+□()+□()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

4.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aFe+bNO3-+cH+==dFe2++fFe3++gNO↑+hN2O↑+kH2O(系数均为自然数)(1)c、g、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c、d、f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f、g、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12,铁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c的取值范围是____。2+++3+参考答案

1.(1)2,16,2,2,5,8(2)3,16,6,2,4,6(3)2,5,3,10,2,1,8(4)2,10,3,2,6,8(5)2,10,16,2,5,8(6)mx,mny,ny,mnx。

2.(1)2Fe(OH)3+(5-n)ClO-

+2n OH-

4火烧云(1课时) 篇5

(理科专用)

1.在Rt△ABC中,CD、CE分别是斜边AB上的高和中线,该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与

△ABC相似?

解:△ACD、△CBD与△ABC相似,共2个.

ABBCAC52.如图,在△ABC和△DBE

中,===,若△ABC与△DBE的周长之差为DBBEDE310 cm,求△ABC的周长.

解: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等于周长比可得△ABC的周长为25 cm.3.在△ABC中,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BC,△ADE的面积是2 cm2,梯形DBCE的面积为6 cm2,求DE∶BC的值.

解:△ADE∽△ABC,利用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DE∶BC=1∶2.4.如图,在△ABC中,∠A=90°,正方形DEFG的边长是6 cm,且四个顶点都在△ABC的各边上,CE=3 cm,求BC的长.

解:∵ 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 ∠GDB=∠FEC=90°,GD=DE=EF=6 cm.∵ ∠

BDGDB+∠C=90°,∠B+∠BGD=90°,∴ ∠C=∠BGD,∴ △BGD∽△FCE,∴ =,EFEC

EF·GD即BD==12 cm,∴ BC=BD+DE+EC=21 cm.EC

EFFG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BC,FG∥AD,求+的值. BCAD

EFAFFGCFEFFGAFCFAF+CF解:由EF∥BC得=,由FG∥AD得=,所以+=+=BCACADCABCADACCACA

=1.16.如图,在△ABC中,D为BC边上中点,延长BA到E,使AE=EB,连结DE,3交AC于F.求AF∶FC值.

1解:过D点作DP∥AC(如图),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P为AB的中点,且DP=

2AC.1

1又AE

=EB,所以AE=AP,所以AF=DP=AC,所以AF∶FC=1∶3.32

7.如图,∠B=∠D,AE⊥BC,∠ACD=90,且AB=6,AC=4,AD=12.求BE的长.

解:因为AE⊥BC,所以∠AEB=∠ACD=90°.因为∠B=∠D,所以△AEB∽△ACD,ACADAB·AC6×4所以=,所以AE==2.在Rt△AEB中,BE=AB-AE=6-2=

AEABAD1242.8.如图,在△ABC中,D是AC中点,E是BD三等分点,AE的延长线交BC于F.求S△BEF

S四边形DEFC

BFBE1

解:过D点作DM∥AF交BC于M.因为DM∥AF,所以因为EF∥DM,BMBD3

S△1S△22

所以,即S△BDM=9S△BEF.又=,即S△DMC=△BDM=6S△BEF,所以S四边形DEFC

3S△BDM9S△BDM3

S△BEF1

=14S△BEF,因此.S四边形

DEFC14

9.如图,若AD是△ABC中∠A的平分线,EF是AD的中垂线且交BC的延长线与F点.求证:FD2=FC·FB.解:如图,连结FA.∵ EF是AD的中垂线,∴ AF=DF,∴ ∠2+∠3=∠4=∠1+∠B.而∠1=∠2,∴ ∠3=∠B.又∠AFB共用,∴ △FAC∽△FBA.∴ ∴ AF 2=BF·CF,即DF 2=BF·

CF.AFBF

FCAF

10.如图,在△ABC中,AB=AC,延长BC到D,使CD=BC,CE⊥BD,交AD于E,连结BE,交AC于点F.求证:AF=FC.证明:取BC的中点H,连结AH.∵ AB=AC,∴ AH⊥BC.∵ CE⊥BD,∴ AH∥EC.∵ CD=BC,∴ CD=2CH.则DE=2AE.取ED的中点M,连结CM.则ME=AE.∵ C为BD的中点,∴ CM∥BE.则F为AC的中点,即AF=

FC.11.如图,在△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D的中点,AE的延长线交BC于F.BF

(1)求

FC

(2)若△BEF的面积为S1,四边形CDEF的面积为S2,求S1∶S2的值.

解:(1)过D点作DG∥BC,交AF于G点,∵ E是BD的中点,∴ BE=DE.又∠EBF=∠EDG,∠BEF=∠DEG,∴ △BEF≌△DEG,则BF=DG,∴ BF∶FC=DG∶FC.∵ D是AC的中点,则DG∶FC=1∶2,则BF∶FC=1∶2.(2)若△BEF以BF为底,△BDC以BC为底,由(1)知BF∶BC=1∶3,又由BE∶BD

S△BEF111

=1∶2可知h1∶h2=1∶2,其中h1、h2分别为△BEF和△BDC的高,则×,S△BDC326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特点。

2、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并背诵。

【教学重点】

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教学难点】

抓好词佳句体会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的特点,想象并画出火烧云的其它形状。

【媒体选择】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入课题,整体感知

1、揭题读题。

2、整体感知:

⑴抓第二自然段读悟火烧云的“动态美”:

①课文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云叫火烧云?

②这一句中的“烧”写得十分生动,你知道好在哪里?读一读体会。

(写出火烧云在变化,写出动态美。)

板书:

动态美

③“烧”字和哪些词一起突出了动态美?

(指导读出动态美。)

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动态美的?

⑶过渡: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

二、抓词句读悟“颜色”变化特点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说说你从这一段读懂了什么?你是怎样读懂的?

2、讨论并指导朗读:

⑴抓颜色词体会变化多:

①有哪些颜色?

②把颜色词分成三类:

一生上黑板贴出三类颜色词。

③齐读表示颜色的词:

火烧云的颜色变化这么多,作者写出这么多的颜色词,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

(启发学生用颜色的词,平时要细心观察事物。)

④学习作者,说说自己见过的,能说出来的这三类颜色词。

⑤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选一两个写在书上,一生上黑板板书。

⑵再美美地读一遍,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还有什么特点。

(抓四个“一会儿”读悟变化快,体会动态美。)

3、背诵训练:

⑴由看填空题背一背,幻灯片提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天空都,还有些。

⑵指名背:

要求突出“快”、“美”。

⑶离开填空题背一背。

三、抓词句读悟“形状”变化特点

1、自由读第四到第七自然段:

想想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仿照颜色一段,用上面的填空题说一说你的理解,同桌可以讨论。

2、讨论:

⑴变化多,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写了哪些形状?)

⑵按填空题说说。

⑶用一个词归纳形状多,选一两个写下来,一生上黑板板书。

3、再自由读:

体会形状变化还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变化的词句读一读。

4、指导朗读(选一节读)评读:

要求突出火烧云变化快,读出神奇之感。

5、指导背诵,理清层次,选一节背一背:

先写出现什么动物,再写出现什么动物,再写什么样子,最后变化消失。

6、想象画画,仿照练习:

⑴画画:

画出你想象的火烧云的一种形状。

⑵对照画的画,仿照课文说说什么样子,怎样变化的?

四、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画的画写一段话。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争“蓝精灵章”下的子章:“悦耳章”、“神笔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火烧云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二、学习

这节课我们深入体会火烧云的美妙奇异。自由读课文,选出你认为写得最美妙、最喜欢的自然段。

(结合争章要求“悦耳章”。)

学生汇报:

1、第二自然段:

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烧”、“着了火”)

把句中的“烧”字换成“红”通不通?既然也通顺,为什么用“烧”,不用“红”?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目的:欣赏、加深理解。练习朗读。

(评“悦耳章”)

2、霞光一段:

先指名读,再同桌合作轮读。

(评“悦耳章”)

3、颜色一段:

写得好在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和变化得多。画出作者写颜色的词语。作者写的这些颜色的词语已经够精彩的了,可是她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

(课件出示图片)

读的层次:

指名体会读/学生互评议读(语气轻快,节奏跳跃)/齐读。

(如学生体会不到位,教师可以插入范读。)

(评“悦耳章”)

4、形状一段:

⑴马:

好在写出了云的动态,想象力丰富。以此段为例,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先写(出现了什么),再写这种事物(怎么样),然后描写它(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最后写它渐渐(消失/不见)。

学法出示,指导朗读:

出现──叙述的语气,较平稳。

什么样──一下子发现的喜悦。

变化──神秘感,时而轻,时而上扬。

不见──惋惜之情,似在寻找。

(评“悦耳章”)

⑵狗:

感觉在不断变化。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评“悦耳章”)

⑶狮子:

连气势都写出来了。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评“悦耳章”)

5、火烧云的形状就这些吗?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你能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可以有那些形状?

(出示课件云的图片)

你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学法),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动笔写一写。

学生汇报。

(评“神笔章”)

6、小结过渡:

真像作者说的那样“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可是作者又说“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不是前后盾吗?小组讨论解疑。

三、作业

你觉得学完这课你想写什么作业呢?创造性地仿写云(雪、雾、雨的片断)。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划分成几段?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火烧云上来时

1、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2、人们看到这一切,心情是怎样的呢?

3、地面上的人和动物发生了变化,天上又有什么变化呢?读句子,谈理解。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点出了“火烧云”名字的来历。句中用“烧”字,既突出火烧云颜色是红的,同时在表达上用动词,突出动态,把云写活了。

4、作者是怎样观察霞光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给学生怎样细致地观察事物。)

5、指导学生用又惊又喜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火烧云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认识到颜色和形状发生变化。

2、自读第3自然段。

①思考: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通过读课文说出颜色变化快而多。

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课文中连用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变化,瞬息万变。“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说不出来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足以说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

③“半紫半黄”中的“半”是什么意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

④你认为还会出现哪些美丽的颜色?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亲手去画。

⑤指导朗读后尝试背诵。

3、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①自学第4至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从以上几个句子可以体会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

②课文是怎样细致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③你认为还会出现什么形状呢?它是怎么变化的?又是怎么消失的?仿照课文第4、5、6自然段,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给大家听,看谁说得最精彩。

④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1、齐读、思考:什么是“恍恍惚惚”?为什么会这样?

2、火烧云下去了,人们的心情怎样?(惋惜)

3、指导朗读、背诵。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2、观察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引入新课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述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

2、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⑴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⑵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⑶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⑴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⑵佳句欣赏。

⑶指导朗读。

⑷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梳理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3、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一个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范围之大,气势之宏,颜色之艳,给人以动感。)齐读,火烧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板书:快、多)

3、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褐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4、“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用“像一样的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5、天空还有哪些颜色?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7、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与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板书:快、多)

3、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描绘的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得读给同桌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者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9、火烧云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欣赏一翻?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呢?(留恋,惋惜)指导朗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时刻描绘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图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

四、拓展运用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观潮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3、课堂总结

火烧云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8个词语。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4.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檀、喂”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什么是火烧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家

1.夕阳西下、明月高悬,大自然有多少奇丽的景象,吸引着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去描绘、去赞美。近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瑰丽的景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家萧红。

2.《火烧云》是萧红创作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4课,

共同感受这壮丽的景象。(板书课题:24火烧云)

3.同学们,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什么是火烧云?

预设2: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

学贵有疑,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作家,深度了解作品创作背景。针对课题,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进行有效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开火车轮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读音进行纠正。

3.学习生字词。

(1)学习新词

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纠正。

②理解重点词语意思。生先交流自己的理解,师再小结。

③进行词语仿写

(2)学习认字条

①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灿”,翘舌音“镇”,前鼻音“檀”,后鼻音“静猛盈彤”等。

②说说识字方法,小组交流,组长汇报。

③组词。大家的识字方法真不少!接下来我们来玩开火车组词。

④学习多音字“模”。本课认字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说话吗?

(3)学习生字表

①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先来读读它,男女PK,大声读一读。

②集体交流。同学们,认真看,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呢?

“灿骑秒猛接镇”这几个字左窄右宽。“凶威”是半包围结构。强调“威武镇”三个字。

③生在练习本上每个生字书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解决字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2.指名读。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好在哪里呢?

预设1:学生可能会找到“烧”。

预设2:对于“烧”字的妙处,学生可能体会得不太好。

教师引导:应该是“烧”字,这个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而且点明了课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火烧云上来的景象。大家再次齐读这句话。

3.再次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写了火烧云的样子,对于顺序可能会找出时间。

教师引导:大家可以从文中找一找点明顺序的语句,如“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出示课件21:

教师小结:课文以时间推移为顺序,主要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板书:傍晚时分上来下去变化)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解读题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而且在教学结束前,又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的质疑进行了解答。)

四、课后作业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24课,解决了生字词,扫清了阅读障碍。还初读课文,知道了课文以时间推移为顺序,主要写了傍晚时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变化过程。那么火烧云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大家将词语表认真书写两遍。

五、板书设计

24、火烧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感受火烧云的美丽。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进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学习第1自然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火烧云。那么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景象呢?谁

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教师小结:从景物到颜色,这段话写出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充化。

3.集体朗读

你们瞧!满天霞光,多么新奇,多么有趣!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探究特点

1.概括变化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变化极多”的?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学习。

预设1:学生能从第4自然段中的语句中说出“颜色的变化”。

预设2:学生从4——6自然段中能够概括出“形状的变化”。

教师小结:二至六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那么他们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继续探究。(板书:颜色形状)

2.探究颜色变化的特点

(1)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颜色变化的?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

预设1:学生可能会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

预设2:还有的小组可能会从四个“一会儿”感受到颜色变化很快。

(2)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

①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②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预设:第一组都是ABB式的词语,第二组是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拟,第三组则是不种颜色糅合在了一起。

③你能再仿说几个吗?

④四个“一会儿”串连起表示颜色的词语。“一会儿”说明时间怎么样?从四个“一会儿”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颜色不仅多,而且变化得非常快。

师小结:四个“一会儿”构成排比句式,说明颜色变化不仅多,还非常快。(板书:变化多快)

⑤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它吗?

预设: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光十色、绚丽多彩、色彩斑斓等等。

⑥真是一幅壮美的景象!谁想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师生边看图边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捕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找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并通过重点词句引导背诵,水到渠成。)

3.探究形状变化的特点。

(1)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令我们叹为观止。那么形状的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继续交流,哪个小组想说一说。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形状变化得多。

教师引导:火烧云的形状都有什么变化?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呢?

(2)教师引导:除了变化得多,还变化得怎么样?

预设:学生能说出变化得还快。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也是很多、很快。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找一找。(板书:变化多快)

预设: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3)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来概括吗?

预设: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

(4)我们来读一读,感受一下。指名小组分读3个自然段。

(5)梳理结构相似点,引领背诵。

同学们认真比较一下三段,你发现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教师引导:我们来梳理一下,你们看每一段都是先写出现的事物,再写形状变化,最后写消失,而且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了一起,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同学们根据根据梳理的结构、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背诵,大家先试着背一背。

小组背,展示背。

(设计意图:本课课后有两个积累任务,其中一个就是背诵三至六自然段,所以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反复品读,为学生提供辅助记诵的支架。)

(6)拓展延伸

同学们,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独特之美。你觉得它们还会有什么变化吗?发挥你的想象,按照我们梳理的结构也来说一说吧!

四、火烧云下去了

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一会儿工夫,就下去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火烧云吗?

预设1:火烧云真是变化莫测呀!

预设2:火烧云真是奇特无比!

2.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为什么作者能把火烧云写得如此逼真、如此瑰丽呢?

预设1:作者热爱自然、认真观察。

预设2:作者运用了一定的写作方法。

出示课件40:

教师引导总结: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这篇课文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的,正是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认真观察,才有了这奇特瑰丽的火烧云。(板书:无比热爱认真观察)

六、作业

我们的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请你也来认真地发现自己身边的美景,尝试着写一个片段吧!

【课后反思】

《火烧云》是近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准确用词、生动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述火烧云,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在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句,找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彤彤、金灿灿……”等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重视学生好词佳句的积累。如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及形容颜色多、形状多的词语,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而本课的另一个积累任务就是背诵三至六自然段,我将词语的积累自然融入段落中,在重点品读后,提供词语作为辅助记诵的支架。让学生既陶醉于火烧云的千变万化,同时又深切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致清洁工的一封表扬信下一篇:陈培爱广告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