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共12篇)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
《火烧云》案例分析与反思
内容摘要: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沉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上师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以谦虚的态度,探索的精神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抓文中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述。
[案例]
师:你认为火烧云哪儿最美?
生:我认为火烧云的颜色最美。
师:你能把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文。屏幕随之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它的颜色怎么美了?
(学生纷纷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解释这些颜色有多漂亮。)
生:梨黄就是像梨一样的黄色,可漂亮了!我最喜欢梨黄的颜色。
师:那半灰半百合色是什么样的颜色?
生:(皱着眉头)好像有白色,又有一些灰色,反正说不清楚。
师:这颜色挺复杂的,对吗?(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那它到底什么颜色呀?
师:说实话,老师对辩认颜色也不是很在行。不过课下我请教了专业的美术教师,请他们帮忙,把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了它本身的颜色。请看。
(屏幕显示变幻字体颜色后的上面一段话,学生尽情欣赏)
师:看完后你有什么体会?
生:火烧云的颜色真美!
生:火烧云的颜色真多呀!
师:这段文字中你从哪儿还能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
生:我从“极多”这个词体会出来的,因为“极多”“就是”“很多”的意思。
生:我是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体会出来的。
师:那好!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说不出来,没见过的颜色可能会是些什么颜色?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运用那种“葡萄灰”“半紫半黄”等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草莓红、杏黄、黄瓜绿、山楂红、半粉半紫……)
师:这么多颜色一直在天空中出现着吗?
生:不是。它们“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颜色变得特别快。
师:同学们能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真不简单!
师:这么多颜色交织在一起,真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渲染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面对如此绚丽的火烧云,你们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去读这段文字?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反思]
纵观以上教学环节,获得两点启示。
师生彼此交流自己的感受。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简单的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当学生提问到“半灰半百合色”到底是什么颜色时,教师说的很实在:说实话,老师也说不清楚。不过,我课下请教了专业的美术老师,请他们帮忙才弄懂了。这是教师在暗示难学生: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请教别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教师这种谦虚的态度,探索精神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生,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抓住空白点,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这一段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畅谈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抓住了这一特点。空白最容易激发人的想像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那就见一见,说一说。由于学生平时观察有限,教师在这里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先有感知后,再来发挥想像,学生的想像很丰富,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给神奇的火烧云又增添了几分烂漫,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露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2
一、教学环节紧凑, 贯彻“三标”
1. 在本堂课中,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分别从识字、理解课文、深化情感入手, 层层递进,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从而引出“振兴中华勿忘国耻”这一主题。最后, 学生进行了反馈目标, 从而很好地强化了课堂内容。
2. 教学中, 始终重视学生的朗读, 通过学生多方面朗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搜集资料, 学生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
3. 教学后, 很好地根据学生的达标情况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 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对甲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乙生要查缺补漏, 促使其良性循环。平衡全班的学习状况, 使全班互帮互扶, 学习达到最优化。
二、《火烧圆明园》课堂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合作学习来深入理解课文。)
1. 学习方法指导。 (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2. 分组明确要求。
●我们分为“园林艺术组”、“历史文物组”、“园林毁灭”组。
●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有什么疑问。老师经过综合学生的各个疑问, 精炼出以下几个问题。请每个组把自己组的要求齐读一遍。
园林艺术组:
●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园林布局的特点?
●“买卖街”为什么加引号?
●圆明园中都有哪些景点?
历史文物组:
●圆明园有哪些文物?
●这些文物为什么珍贵?
园林毁灭组:
●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的过去?
(设计意图) 合作学习应该是在老师的帮助下, 有目的地进行。否则, 很容易流于形式, 变成好学生的展示台, 学困生的避风港, 教师的悠闲场。
3. 合作学习比赛。
这节课我们进行合作学习比赛, 每回答对自己组内的问题, 我们给这个组奖励一个圈, 回答对别的组的问题, 我们给这个组奖励两个圈。最后看看哪个组是优胜者。
(设计意图) 学习在比赛中进行, 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成员间角色互换, 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形成组荣我荣, 组耻我耻的集体观念, 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 促进组员的共同进步。
4. 小组合作学习。
5. 汇报学习成果。
本着个体—对子—小组—学科班长—老师的顺序解决问题, 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还原给学生, 做好课堂调控工作。
三、《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一课以精练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 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 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 爱恨交织,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 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在设计教学环节上, 主要注意的方面有: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上课前, 呈现给学生图片, 再现了昔日繁华辉煌的圆明园。再配上老师的解说, 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后接着呈现的是火烧圆明园后只剩的那几根残垣断壁。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学生心里激起了无比的悲愤, 很好地铺垫了学习本课的情绪。最后提出问题:是谁毁灭的圆明园?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带着一连串问题, 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 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火烧云》教学片断及评析 篇3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云叫“火烧云”,找到这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生默读、勾画。)
生:在第2自然段的开头,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完全正确!还有谁找对了?
(学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都找对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为什么这样的云,叫它“火烧云”呢?
(学生纷纷举手。)
生:因为这种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只是把这个句子又读了一遍,刚才咱们读过了,你怎么知道它叫“火烧云”?
生:因为这句话中说,这个云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样,所以就叫它“火烧云”了。
师:你看天空的云从西边烧起来,一直烧到东边,就好像整个天空着了火。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吗?
生:因为天上的云是红彤彤的,一般燃烧着的东西会是红彤彤的,所以才会得名“火烧云”的。
师:我想,这一句话,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请你试试。
生: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读得多好!你突出了火烧云的什么?
生:颜色,红彤彤的。
师:红彤彤是火烧云的基本颜色,对吧?这是第二点,还有吗?
(板书:颜色。)
生:就是它变化很多,比如说,变化的形状很多,一会儿变成马,一会儿变成老虎,一会儿变成狮子。
师:你已经从这一句话中,想到了后面的有关内容去了,不急,待会儿我们再讨论你说的这部分内容,好吗?同学们,“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请把“一直”这个词语圈下来。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一直”呢?
(老师边读边做“一直”的手势。)
生:只有火烧得很大,它才能烧得很快,从西边一下子就烧到了东边来了。这个火烧云烧得这么红,它就像一团熊熊烈火一样,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去。
师:对呀,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你看,时间之——
生:短。
师:速度之——
生:快。
师:景色之——
生:奇(美)。
师:火烧云时间之短,速度之快,景色之奇,由“一直”这个词语可见。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叫它“火烧云”了吧,你觉得“火烧云”这个名字怎样呢?
生:这个名字很形象,让人能想象出火在天上燃烧的景象。
生:“火烧云”很生动,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
生:一般我们见到的云的名字有“白云”、“乌云”、“红云”,这里叫它“火烧云”,很特别,也很有意思。
师:是呀,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火烧云”真是太神奇,太特别了。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
生: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看,就这一句话,我们通过读读,画画,圈圈,品品,就体会到了火烧云的特点。
……
总评:卢雷老师的这个教学片断,紧紧扣住了一个重点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反复凸显了一个名字——“火烧云”,通过引导学生读读,画画,圈圈,品品,展开了一段有声有色的阅读对话。课上,卢老师着力引导学生围绕“火烧云”这个名字,品出了其中的三重味道。
一、发现的味道——什么样的云叫“火烧云”?
“火烧云”是什么样的?这是学生阅读中的第一问题,也是阅读这篇课文的兴趣点所在。而这个问题,作者已经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开头写得明明白白。卢老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个阅读兴趣点,引导学生回到文中,静静的读书,感受发现的味道——“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云叫‘火烧云’,找到这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你看,这样的教学简洁明快,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语言品味奠定基石。
二、探究的味道——为什么会叫它“火烧云”?
如果说“什么样的云叫‘火烧云’”,这是一个读书发现的问题,那么卢老师接下来提出的“为什么会叫它‘火烧云’”,则是一个颇值得咀嚼回味的探究性问题。课上,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云的形态像火在燃烧,云的颜色像火在燃烧,云变化的速度之快像火在燃烧。是的,当我们的阅读课堂上,学生一旦能潜入文本之中,每一字词的内涵,都会被开掘出来,此时的文本解读,将会变得格外饱满。而学生也正是在这样饱满的解读之中,充分经历着文本言语的探究之旅,从而品味出文本中的独特味道。
三、欣赏的味道——“火烧云”这个名字怎样?
“火烧云”这个名字在卢老师的课上,可谓是一咏三叹。“你觉得‘火烧云’这个名字怎样呢?”卢老师的这一问题设计,把学生由刚才的探究之旅中点拨出来,转向了对“火烧云”这个名字的欣赏品味之中。这时学生所发表的看法——很形象、很生动、很特别、很有意思,不是一种概念式的空泛欣赏,而是紧紧地附着在文本的具体言语之中的深刻认识。或许一开始,学生们是被“火烧云”的形态、颜色吸引着,而现在他们正在回味着“火烧云”这个贴切传神的名字呢。
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语句作一咏三叹的解读,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不可以像卢老师这样抓住重点词句、扣住有特色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品出文本中的几重味道。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领着学生,在文本言语世界中穿梭,体验发现的味道,经历探究的味道,分享欣赏的味道。若如此,则我们的阅读教学,将是有香有色、有滋有味的。
(卢雷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
《统计》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和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使学生理解单元格的含义,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解决问题照应创设的情景。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单元的含义
2.让学生体会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单元格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份统计表,统计图
六、学具准备
水彩笔
七、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接到遵义动物园园长的电话,动物园最近准备进这么几种动物(出示课件:大象、孔雀、熊猫和老虎),可是他不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哪些动物,他想请我帮忙想一想,我也不知道大家都喜欢哪种动物?哪种动物多进一些,哪种动物少进一些。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办?谁愿意帮助老师?”(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哪种动物需要多进,哪种动物需要少进?)
(二)探究解决的方法
生:我喜欢孔雀。
生2:我喜欢老虎。
生3:我喜欢熊猫。
师:你喜欢的动物是孔雀;他喜欢的是老虎;她喜欢的是熊猫,我能告诉公园的园长说,这几种动物都买行吗?
生:不行,因为一个人的爱好不能代表全体学生的爱好,我们要调查。
师:调查是个好办法,怎样进行调查?
师:调查是跳着调查还是一个一个地调查
生:一个一个地调查。
师:多调查一些人们喜欢的动物,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
[评析: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里创设了帮助动物园园长出谋划策购进动物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学生从自己的喜好和交流中认识到,自己喜欢的不一定是别人喜欢的,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别人的喜好也是尊重自己的喜好,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利用数学的具体表现。]
(1)体验统计过程
师:这个统计任务就交给你们,行吗?(行)那我们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在场的老师和同学现场统计一下,好不好?(好)
电脑出示注意事项:
1.活动之前,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如何进行合作。
2.当你走到每位老师面前,应当怎样?
3.其他组询问过的老师,就不要重复询问了。
4.每个小组统计在场的1―2位老师。
5.最后将统计的结果进行整理,填入统计表中。
6.不要忘记调查本组组员和自己。
四人小组分工进行活动,教师参与活动。
[评析:一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统计方法。这里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指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鼓励学生合作调查统计,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学生亲身经历了分工合作、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全过程,整个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2)汇报统计结果,展示统计方法
师:哪个小组谈谈你们组是怎样进行分工与合作的?并汇报统计结果。
各组代表发言。
第一组:我们分两个小组分头调查,每组调查5人。1人询问,1人在记录单上打“○”。
第二组:我们组3个人问,1个人记录,在记录单上画“正”字。……
师:这么多统计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数起来方便,又不容易统计错?
学生对各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师:只有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行吗?(不行)那怎么办?
生:算出总人数。
分组计算喜欢每种动物的总人数,汇报,教师在统计表中记录结果。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自由合作、小组交流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了本组的学习成果,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愉悦。同时,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初步体会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更加准确、直观。]
(3)感受统计图
师:我们学校2006年11月25日在全校举行了冬季体育运动比赛,这是老师根据我们班参加的各个项目的人数制成的统计表,并制作了统计图,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有涂了颜色的条形图。
生2:我看到统计图比统计表看起来更好。
师:更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统计图可以很快看出参加跳绳的人数最多,参加推球的人数最少。
师:你们想将我们今天的统计表制成统计图吗?
生:想。
[评析:感受统计图,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让学生经历体验生活中的事情,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统计图,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初步感受、认识统计图,为进一步制作统计图埋下伏笔。]
(4)制作统计图,突破教学难点
师:我们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来统计人数,还可以用什么来统计?(统计图)每个小组桌子上放着2份统计图,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份,4人合作完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小组合作涂色,教师参与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统计图?
生1:我们准备选择统计图,可是只有8格,只能把喜欢大象的人数涂完,其他怎么办呢?
生:老师可不可以一个不代表一个人,我们想代表2个人。
师:可以,你们小组商量商量。
生2:我们组是用一格表示一个人,我们发现不行的,因为喜欢孔雀的有20人。
生3:我们组是一格表示2人,但是只有8个单元格,不够。
生4:我们是一格表示5人可以。
生5:我们是一格表示3人也可以。
师:一格表示几人,你可以根据统计的具体情况决定。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通常在人数较多时,1个小方格可以表示2个人,如果人数更多时,比如要统计1000个人喜欢的小动物,1个小方格还可以表示10个人,100个人……小方格表示的人数越多,我们涂色的格子就越少,涂色的速度就越快。
[评析:学生在制作统计图时,选择了一格表示一人的统计图,但是学生在制作时发现,用一格表示一个人不行,从而引起学生的思想冲突,学生又经过讨论探究发现一个单元格表示一个人不行,要表示2――3人才可以,学生的这一表现说明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在感悟。同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统计图的权利与机会。涂色前要观察选择,涂色后观察比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数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三)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一份统计图)
师:看这份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喜欢孔雀的人数最多。
生2:我发现喜欢大象的人最少。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喜欢孔雀的比喜欢老虎的多多少人?
生2:喜欢熊猫的比大象的多多少人?
生3:喜欢熊猫的和喜欢孔雀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提的真不少,通过今天的调查统计,你想对遵义动物园的园长说点什么?
生:我想告诉动物园的园长应该多买孔雀,因为喜欢孔雀的人最多。
师:同学们提的建议非常好,老师一定会转告园长,同时代他谢谢你们!也代表他邀请你们到遵义动物园参观,是你们给他提出好的建议。
[评析: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多角度地、灵活地观察分析统计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建议。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统计知识的生活价值,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成功,感受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后反思:本课始终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主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创造性地改编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事前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调查。确定动物种类。)
1.创设问题情境,体验统计的价值。课始,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统计。如何统计?课中学生交流、实践调查,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活动小组合作研究、交流评价,场面热烈、活跃。学生在问中思,思中做,做中悟,悟中学,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学习统计知识。
3.在突破难点(一个单元格代表多个数)时,我采取学生试做一发现一个代表一人不行――小组合作探究――研究一个代表2人――再做一又不行――发现3、4、5人可以,同时学生又引起思想冲突,出现不是一个整个的情况,学生最后发现可以使用半格或多一点点来表示。整堂课是大情景首尾呼应,小情景突破难点和重点。
成功的教学导入案例与评析 篇5
刘海清
思想品德课就其内容而言,它拥有较多的是理论和抽象的概括,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有效的导入尤为重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有利学生素质的培养。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几个真实的教学导入案例:
一、歌曲导入,心旷神怡
我在讲授《少年当自强》这一课之前,分别赠送给男生、女生各一个小礼物,即男生的《男儿当自强》歌曲片段欣赏,女生的《铿锵玫瑰》歌曲片段欣赏,那高昂、激动的旋律深深振奋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在歌声中,我及时进行引导:男生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女生觉得这首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我们就能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主题,即自强。
实际效果: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后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与此同时,用音乐导入新课,对于创造心情舒畅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有较大的帮助。
二、生活导入,倍感亲切
我在讲《身边的诱惑》这一课时选取的是“手机的诱惑”来进行导入:老师的手机前天传来了中19万的好消息,这对我是个很大的诱惑,但条件是先交手续费900元,扣除个人所得税后,会把剩余的钱汇入我的个人账户里,你们觉得我该不该交这笔费用?你们听说过类似的事情吗?通过设计孩子们身边的事例导入课堂,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较自然地揭示出了“诱惑就在人们的身边,要正确看待诱惑”的主题。
实际效果:用生活导入法,能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课堂激情。
三、故事导入,简单实用
我在讲《唱响自信之歌》这一课时,先讲述了姚明的故事,他曾经听力差、反应慢、手臂短、刀削脚,几乎都是成为篮球运动员致命的弱点。但他酷爱篮球,自信自己能通过增强体能、艰苦训练获得成功,自信、努力最终让姚明成为篮球巨星。姚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更加崇拜姚明,激起要向他学习的强烈欲望。
评价:故事是孩子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孩子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使孩子通过故事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去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
四、漫画导入,回味无穷
如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这一课时,首先出示漫画“犯罪之路”,漫画的大意是:在一个标有“犯罪之路”的独木桥上,桥旁设有标示牌“禁法行”,桥上一位戴着法盲眼镜的人,正在走上“犯罪之路”的独木桥。漫画形象地说明了导致人们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淡薄,进而警示人们要认真学法,增强法制观念。教师紧接着问:那种认为“我不违法,学不学法无所谓”的观点对吗?青少年要不要学习法律知识呢?本课的学习将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
评价: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针砭时弊、扬美抑丑。运用漫画这些特点,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广大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五、视频导入,扣人心弦
在上“我们身边的规则”这一内容时,我先播放给学生观看一段公益广告片,大致情景是:一个行人边听耳机边骑车,一路上不是撞电线杆就是撞行人,在他得意忘形时,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上,导致生命垂危。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噢,我看过的这个广告,下面是„„”,学生已经达到了认同,并不时交谈着下一个镜头的内容,此时他们的注意力已被成功地吸引了。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6
贾老师的课,讲的是四年级火烧云这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火烧云美景图片,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火烧云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课,她的课上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齐读,开火车读,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读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火烧云还有没有其他的颜色?火烧云还会像什么?贾老师语言精练,语调非常有亲和力,普通话标准,基本功扎实,在她的课上,学生发言积极,表现很活跃。
裴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认字,她这节课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口令清晰,总是能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及时提醒,她也总是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亲切的语调和微笑,提高了学生们的发言的积极性。整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同学们都学的开心快乐。
《匆匆》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7
师:同学们, 很高兴见到你们, 在上课前, 我先教你们背一首小诗, 小诗有三节, 每节有四句, 我一次说一节, 说完就请你们来背诵, 你们敢接受这个考验听力、记忆力和勇气的挑战吗?
生:敢!
师:我先来说第一节:“早晨是上眼睑 (肢体语言辅助, 示意“睑”为眼皮) , 晚上是下眼睑, 两眼一眨, 就是一天。”谁想来背诵?
(一生背诵)
师:正确!你不仅有勇气, 还很聪明!谁再来背?
生:“早晨是上眼睑, 晚上是下眼睑, 两眼一闭, 就是一天。” (众笑)
师:不是“一闭”, 而是“一眨”, 眼睛闭上没关系, 只要还能再睁开就好!请你再背一次。
(生再背)
师:第二节:“正月是左脚板, 腊月是右脚板, 两脚一跨…… (学生接:就是一年) ”谁能背?
(一生背诵)
师:真不错!现在我来说第三节:“人生如此短暂, 人人都是利箭 (做射箭动作) , 在追求的箭靶上, 你射中了几环?”
(一生背诵)
师:这么难背的一节你都能一次背对, 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谁来说说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生:时间过得很快。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师: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
生:时间过得很快,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师:说得对!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小诗, 记不住的同学可以看屏幕。 (多媒体出示整首诗)
(生齐背诵)
【评析:在与学生沟通的这个环节中, 赵老师充分展示了其幽默的语言风貌、机敏的教育智慧与高超的沟通技巧。更可贵的是他把互动交流的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为下一步教学做好了情感渲染和内容铺垫。】
二、奇思巧引, 连珠妙语解题
师:这首小诗的名字叫做什么?
生:人生。
师:那“人生”的名字叫做什么?
(生茫然)
师:人生的名字叫做遥远, 遥远的名字叫做等待, 等待的名字叫做岁月, 岁月的名字叫做———匆匆。 (板书:匆匆)
【评析:交流环节与课堂教学无缝融合。】
师:这个字读什么? (板书:勿)
生:勿。
师:这个字读什么? (板书:匆)
生:匆。
师:这两个字的字形就差这么一点, 同学们写“匆”字时, 请勿匆忙, 这一长点要贯穿两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 (齐) 匆匆。
师:春去秋来, 季节是匆匆的;踏上行程, 脚步是匆匆的;斗转星移, 岁月是匆匆的。
三、限时速记, 了解作者背景
师:这次又是哪位作家以“匆匆”为题写了这篇文章呢?
生:朱自清。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 (多媒体出示朱自清的简介) , 我只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 请你们仔细阅读, 快速记忆。 (学生在钟表滴答滴答的倒计时背景中快速记忆)
师:时间到!30秒匆匆而过。谁来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内容?
生1:朱自清原名朱自华。
生:他的散文语言简练。
生3:他的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评析:倒计时的设计使学生沉浸于紧张的氛围中, 初步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片刻不停“匆匆”的特质, 紧迫感油然而生。“匆匆”二字的深意也自然而然地由书面走进了现实。】
四、初读全文, 按需识写字词
师:同学们记得又快又准!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师:你认为哪些句子不容易读顺或者是不好理解需要提醒大家一下?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涔”和“潸”都是什么偏旁?
生:“三点水”旁。
师:那说明“涔”和“潸”都和什么有关?
生:和水有关。
师:那“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意思就是———
生:头上的汗水和眼里的泪水一起向下流的样子。
师:整句话的意思就是———
生:我禁不住头上的汗和眼里的泪一起流了下来。
师:很好!还有哪句不好读?
生:“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师:什么叫“挪移”?
生:移动。
师:那么我们能说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在挪移吗?
生:不能。
师:“挪移”在这里的意思是——
生:慢慢地移动。
师:说对了!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挪”字, 怎样才能把它写得正确、美观呢?可以在方格中先试写两个。 (生写字)
师:请同学们注意书写姿势, 要做到头正、背直、脚平。
师:说说你写“挪”字时注意了什么?是怎样写美观的?
生:写这个字的时候上下不平齐, 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同样宽。
师:观察得很仔细, 请同学们按照他说的方法再写两个。 (生写字)
师:还有哪句不好读需要提醒大家?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 被初阳蒸融了。”
师:“蒸”就是———
生:蒸发。
师:“融”就是———
生:融化。
师:“蒸融”就是———
生:蒸发融化。
师:什么被蒸发融化了?
生:过去的日子, 像轻烟一样被蒸发融化了。
师:对!同学们再看这个“蒸”字, 你们先在方格里试写一下。想一想, 写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哪一笔呢?
生:应该注意“四点底”上面的那个短横, 不要落下。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在方格里再写两个“蒸”字, 同时还要注意“草字头”与“四点底”要写得同样宽。
(生写字)
【评析:从怎样把难句子读顺的指导到对生字新词的释疑, 再到对写字的训练, 学生完全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有针对性地高效学习。】
五、了解文体, 明确品悟方法
师:同学们, 我们学会了生字新词, 又读通了句子, 现在回想一下课文,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究竟在写什么“匆匆”?
生:时间的流逝是匆匆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吗?
生:散文。
师:散文,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形式松散, 但所表达的主旨却不散的文体, 这也是散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叫“形散而神不散”!
师:面对这样一篇写于90年前的抒情散文, 你们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
生:可以仔细读,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一边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边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板书:品情悟理)
师:请同学们看“品读助手” (出示“品读助手”) , 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生: (读)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 仔细读一读。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用朗读展示。
师:这里的“什么”, 既可以是你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 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你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 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给大家5分钟时间, 要求真读、真想、真思考, 不装样子。
(生读课文, 一生板书:惋惜悲伤无奈时间一去不复返珍惜时光)
(师小结板书, 略)
【评析:“品读助手”与板书的运用, 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感、梳理课文的脉络、习得写作的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感悟写法, 省时高效巧背
师:其他同学也有收获吗?
生:有!
师:那大家分享一下吧。我们尊重作者的写作顺序, 谁先和大家交流一下第1自然段?
生:“燕子去了……一去不复返呢?”燕子、杨柳、桃花都可以再次轮回, 只有时间不能。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强调了这一点。
师:你的感悟真深刻, 排比句式的确强调了这种对比。在能够再次轮回的事物中, 作者先写了……又写了……再写了…… (屏幕出示关键词) 你能根据这些提示试着把这段优美的语言背下来吗?
(生根据屏幕提示背诵第1自然段)
师:为什么你能如此迅速地背出这一自然段呢?
生:因为记住了这个排比句式。
师:看来, 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背诵, 大家学会这种背诵方法了吗?
生:学会了!
【评析: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不只关注到了这一点, 更从关注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 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对第一自然段的背诵。】
七、品词析句, 融情入境朗读
师:正所谓“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那么接下来, 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的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2自然段?
生:“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是一个比喻句, 表达出了作者因为留不住时间而感到非常伤心。
师:这句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生:把“日子”比喻成了“一滴水”。
师:那么又是多少日子和什么样的一滴水呢?
生:“八千多日子”和“针尖上的一滴水”。
师: (多媒体出示针尖上的一滴水) 这就是针尖上的一滴水, 你觉得这八千多日子留得住吗?
生:留不住!
师:如果这滴水滴在这样波涛汹涌的大海里, 还能听见声, 看见影吗? (播放一滴水滴到大海里的视频)
生:不能!
师:这个比喻形象、恰当吗?
生:形象、恰当。
(师范读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评析:总长不超过30秒的两段视频的恰当运用, 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八、连句成诗, 凸显语言运用
师:“去的尽管去了……怎样地匆匆呢?”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第3自然段?
生:“洗手的时候……双眼前过去”让我觉得无论我们做什么, 时间都会匆匆地划过。
师: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你们身上吗?你们能用这样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句话吗?也可以根据这些提示来说话。 (出示下图)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连成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来作一首小诗!
生:写字的时候, 日子从笔尖上过去, 岁月是匆匆的。
玩耍的时候, 日子从嬉笑中过去, 回音是匆匆的。
奋斗的时候, 日子从汗水中过去, 成长是匆匆的。
阅读的时候, 日子从思考中过去, 时间是匆匆的。
师:写诗难吗?
生:不难!
师:只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 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就能学好语文, 这也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重点!
【评析:运用课文的句式“______的时候, 日子从______过去, ______是匆匆的”, 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说一段完整优美的话, 再把学生自创的句子连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一种不拘一格的教育智慧。】
九、止于追问, 亲历时光匆匆
师:课文学到这里, 我们不禁会想, 面对时间的匆匆流逝, 我们能做的, 难道只是匆匆吗?只是徘徊吗?面对作者在第4、5两个自然段中一连提出的7个问题, 我们又应该怎样作答呢?这些, 只能留待我们下节课去继续探寻答案了。因为, 时光如流水啊!
师: (多媒体出示以瀑布为背景的巨大的钟表画面) 请同学们看着我的表一分钟!在公元2012年11月14日下午5点前的一分钟, 我曾和你们在一起, 因为你们, 我会记得这一分钟, 从这一刻起, 咱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 你改变不了, 因为它已经完成了, 因为时光就是这样的———匆匆!
【评析:屏幕上倾泻的瀑布伴着一分一秒从不停歇的时钟再次诠释了“时光如流水”的真意。意境之美, 妙不可言。】
【总评】
综观赵昭老师的这节课, 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更在高年级识字教学、多媒体课件运用及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突破了思维定式, 为进一步实践创新打开了思路。
1援设计巧妙, 突出实效。
(1) 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本节课赵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串联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十分巧妙。从课前以教背诵主题为“珍惜时间”的小诗《人生》自然过渡到新课;从以学生为主体的初读课文, 到顺学而导、寻难而教, 充分体现高年级识字特点的教学;从突出学生自学感悟的“品情”“悟理”, 到当堂背诵、感情朗读和综合运用, 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真是匠心独运, 省时高效。
(2) 教学意境深邃幽远。《匆匆》作为抒情散文的典范, 其语言的优美, 寓意的深远, 都是应该让学生有所体悟的。赵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这种文体的特点, 而且还创设情境, 让学生真切感受时光的流逝, 明白了惜时如金的必要。
(3) 教学方法合理高效。本节课赵老师灵活恰当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如初读课文时的以学定教, 字词教学中的讲练结合, 精读课文里的自学批注, 品情悟理后学生的自主板书等, 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2援风格鲜明, 文韵飞扬。
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备课教案教案 篇8
余桂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正音)
2.按提纲交流:
①什么是火烧云?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板书: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
(“霞光”是火烧云的一个方面)
第1自然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2-3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第4-7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五、小结
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
火烧云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待学习方法、任务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提问: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 变化异常
(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l)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
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一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总结。
①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
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是:讲读中总结方法,指导自学交流;引读领悟重点段落;推敲词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养成推敲词句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训练写话能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熟读成诵的能力。探究活动
一.傍晚,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吗?
附几篇小文仅供参考:
1.《故乡的云》
2.《黄昏的彩云》
3.《白云》
4.《观云》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9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范文一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准确地用词、生动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本课在本组中是精读课文,而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作文材料。这就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为三大段分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本节课我带领学生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体会了作者描写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和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中我抓住“多、变”的特点,根据聋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找一找等活动,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分析、对比句子的异同中,加深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句子好在哪儿,有效地为突破难点。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具体进行教学的: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先让学生 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四)、加强练习,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1、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一学生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一学生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另一学生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3、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 “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4、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一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学生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欲望不止。火烧云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很少有学生留心去观察它,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相关知识知道的较少,因此引入课外资源很有必要。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火烧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视频录象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火烧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课后可以搜集火烧云的形成原因。
不足之处:
一、复习阶段我让学生说说每个段落大意的意思,加大了难度,学生没能回答出来。这就让我感到问题的提出要有阶梯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是比较重要的。
二、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
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五、拓展延伸的教学还应该深入一些。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范文二
在《火烧云》的教学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为这一教学,我在课堂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
一、用“烧”和用“红”进行比较
我问:“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是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呢?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毛煜民说:“句中也有‘红通通’一词,用了‘红’字就重复了。”周逸伦说:“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郑甜又说:“用了‘烧’字。他跟‘着了火’相互照应。”
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我提出了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说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
我提出:“火烧云还有其他名称吗?”这一问题一出现,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抢着说:“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
这也是词语的训练,这一设计是我让学生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三、用仿“红通通”的形式讲颜色
我问学生:“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你们能试着说这些颜色吗?”同学们有的说“红通通”、“金灿灿”,也有的说 “葡萄灰”、“茄子紫”、“梨黄”,还有的说“白茫茫”、“灰蒙蒙”等,当学生说到“白茫茫”、“灰蒙蒙”两词时,我告诉学生,这两个词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不相符。
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要求具体,方式新颖。
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这一问后,陈姝颖同学答道:“五颜六色、变化莫测。”这时我继续追问:“你又能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吗?”苏周楠回答:“千姿百态、瞬间万变。”
就这样,我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这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
这些练习,学生却很感兴趣,发言兴致高,效果是很好的。我还在课文结束后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欲望不止。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范文三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先播放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烧云的视频和优美图片资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先让学生 自学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认真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重点朗读。
(三)、合作探究,读中感悟。
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教师播放悠扬音乐,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0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盈、彤、凶、庙、惚”等生字;积累描写颜色和时间变化迅速的词语;背诵喜欢的段落。
2.品读词句, 想象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感受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观察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仿照课文四、五、六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明确学习要求
1.这节课, 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萧红的一篇散文。一起读课题。
2. (出示阅读提示) 快速默读这段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绚丽色彩、多变形态)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 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作者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火烧云各种各样的颜色, 你也能补充像这样的表示颜色的词吗?
2.这么多的颜色, 又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二) 理清课文层次
1.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欣赏这五彩缤纷的火烧云吧!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描写火烧云得名原因的一句话, 把它画下来。
(1) 交流。
(2) 品词析句。如果我把这个“烧”字改成“红”字, 你再读读这两句话, 觉得用哪个词更好呢?
(3) 指导朗读。
2. 课文哪部分写的是火烧云绚丽的色彩, 哪部分写的是它多变的形态?
三、品读课文, 感受火烧云的绚丽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一) 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色彩绚丽
1.出示学习要求:任意选择描写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的一段内容, 自由品读, 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再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学生自学。
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让学生说感受。抓住四个“一会儿”体会变化之快, 变化之多。指导美读。
4.创设情境: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 写出了颜色的变化, 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 (板书:观察细致) 想亲眼看看这样的美景吗?
5.想象着这绚丽的画面, 我们一起来读一至三小节。
(二) 通过仿写感受多变的形态
1.咱们再来看看它的形态变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呢?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在介绍马的时候, 相机出示句子:
“马是跪着的, 像等人骑上它的背, 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1) 读读这两句话, 比一比, 哪个句子更形象?
(2) 第一句先写看到的, 后写自己想到的。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 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 不仅写出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 而且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板书:联想丰富)
2.抓住“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体会变化很快。
3.学习构段方式。你注意到没有, 在介绍这三种形态的时候, 作者都是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呢?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天空出现了什么—火烧云的样子—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消失)
4.火烧云变幻莫测, 想不想把这神奇的变化定格在脑子里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形态背一背。
5.学生尝试背诵。
6.指名背诵。
7.天空中的火烧云变幻莫测, 千姿百态。你瞧, (出示四幅火烧云的图片) 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幅图, 选择其中一幅图, 发挥自己的想象,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 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可以用上我们刚才补充的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语。
8.学生仿写。
9.交流, 评价。
四、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引读最后一节。
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1
涡阳县城关梁岭小学
李秋梅
教材分析:《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象的赞美。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欣赏过早晨或傍晚的云霞吗?这美丽的云霞常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所以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景色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目标:
(一)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讲火烧云的变化的?
(二)检测学生自由朗读情况。
(三)品读体会: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师:请学生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体会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生汇报:颜色变化多: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的、茄子紫
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表示时间短,还表示“变化多”)
师板书:颜色
多
快
美
2、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3、指名朗读第4~6自然段,品读体会描写形状变化的句子。师板书:形状
多
快
奇(1)引导学生联想仿写。(2)师展示自己的仿写例文。
4、小结:作者描写火烧云,主要抓住了火烧云的颜色极多和形状变化极快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
1、自由朗读,理解词语:恍恍惚惚。文章哪句话解释了“恍恍恍惚惚”这个词,生齐读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伏,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作家诗人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请同学们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其他自然景象,充分展开想象,试着把你看到的景象记录下来。附: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
多
快
美
形状
多
快
《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2
目前,我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事物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部分学生需进一步培养,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兴趣,但阅读速度较慢。通过强化训练,进行跳读、浏览,自学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平时的生字扩写、默写联系。在字词基本功掌握方面,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中所教的生字,但在拓展学习方面,各班仍存有较大的差异。同班学生之间也有较大的差异:优秀生知识面较广,而个别学生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不足。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较完整,但重点不够具体,条理性不强。
教材分析: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火烧云相关资料介绍、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火烧云
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导读:
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认真读课文:
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请学生范读带拼音的词语并教读。
⑶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要求:
⑴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火烧云的变化)
⑵全文围绕重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精读,要求:
⑴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景象。
⑵边读边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地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火烧云的颜色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可能有那些?
③火烧云的形状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火烧云的形状按( )──( )──( )三步顺序介绍的?
3.汇报展示,深入感悟:
⑴地面景物的变化、使人心情激动,读出这种感情。
⑵火烧云的颜色还可能有苹果红、橘黄……
⑶火烧云的形状按“出现什么──是什么样──变模糊了”的顺序介绍的。
四、总结延伸、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升情感:
本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地面景物的变化、自身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有顺序地向我们展现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让人感觉无比的眷恋与喜爱。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指导。
3.课后作业:
⑴在组长处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继续查阅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板书设计:
天空
(1~2)上来了 (静态)
地上
火烧云 颜色 多 快 美
(3~6) 变化 (动态)
形状 多 快 奇
(7) 下去了
检测题:
一、查字典写词语
“盈”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再查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再查___。这个字第二画的名称是___。在“喜气盈门”中,“盈”应理解为___。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红通通的( ) 金灿灿的( )
弯弯的( ) 绿油油的( )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由于本文是一篇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文章,因此,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后,回头总观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确有一些值得总结和提高的地方。
1.本文重点也引导学生找出,应乘胜直追,抓住重点进行教学,可以淡化其余部分。
2.条件允许下,可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推荐阅读:
《火烧云》教学建议10-31
《火烧云》教学设计08-17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10-09
火烧云教学设计七12-21
4《火烧云》教学设计12-29
四年级火烧云优秀教学反思09-23
四年级上册语文《火烧云》教学设计12-07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秀的教学设计11-18
火烧云美文10-05
火烧云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