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的教学反思

2024-10-09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 篇1

《火烧云》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简单,学生自己就能读懂内容,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运用前几课的教学方法学习。

新课开始,我让学生谈谈你印象当中的火烧云,用一句话来描述。学生回答完以后,请大家在书中找出描写火烧云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找的准。接下来开始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批注,你读懂什么?我在巡视过程中,看到多数学生已经能通过读书把自己读懂的内容批注在书上,而且归纳的很准确。当汇报的时候,学生举手的人多了,回答的也到位。

本文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我提示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来理清思路,从而概括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能抓住“变化极多”,“颜色多、形状多”这些关键词句,再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学生了解了火烧云的形状后,我设计了随文随堂练笔,展开想象,天空的火烧云还有哪些形状,让学生仿写。学生行动很快,内容写得好,他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把写的好拿出来展示,生读生评,效果不错。但还有的学生真的想不出来,我再出示一些图片启发他们,让他们尽量写一写。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环节紧凑, 贯彻“三标”

1. 在本堂课中,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分别从识字、理解课文、深化情感入手, 层层递进,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从而引出“振兴中华勿忘国耻”这一主题。最后, 学生进行了反馈目标, 从而很好地强化了课堂内容。

2. 教学中, 始终重视学生的朗读, 通过学生多方面朗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 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搜集资料, 学生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

3. 教学后, 很好地根据学生的达标情况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 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对甲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乙生要查缺补漏, 促使其良性循环。平衡全班的学习状况, 使全班互帮互扶, 学习达到最优化。

二、《火烧圆明园》课堂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合作学习来深入理解课文。)

1. 学习方法指导。 (出示合作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2. 分组明确要求。

●我们分为“园林艺术组”、“历史文物组”、“园林毁灭”组。

●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 说说有什么疑问。老师经过综合学生的各个疑问, 精炼出以下几个问题。请每个组把自己组的要求齐读一遍。

园林艺术组:

●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园林布局的特点?

●“买卖街”为什么加引号?

●圆明园中都有哪些景点?

历史文物组:

●圆明园有哪些文物?

●这些文物为什么珍贵?

园林毁灭组:

●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的过去?

(设计意图) 合作学习应该是在老师的帮助下, 有目的地进行。否则, 很容易流于形式, 变成好学生的展示台, 学困生的避风港, 教师的悠闲场。

3. 合作学习比赛。

这节课我们进行合作学习比赛, 每回答对自己组内的问题, 我们给这个组奖励一个圈, 回答对别的组的问题, 我们给这个组奖励两个圈。最后看看哪个组是优胜者。

(设计意图) 学习在比赛中进行, 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促进成员间角色互换, 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形成组荣我荣, 组耻我耻的集体观念, 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 促进组员的共同进步。

4. 小组合作学习。

5. 汇报学习成果。

本着个体—对子—小组—学科班长—老师的顺序解决问题, 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还原给学生, 做好课堂调控工作。

三、《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一课以精练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 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 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 爱恨交织,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已从人类社会中消失了, 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让学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在设计教学环节上, 主要注意的方面有: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上课前, 呈现给学生图片, 再现了昔日繁华辉煌的圆明园。再配上老师的解说, 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后接着呈现的是火烧圆明园后只剩的那几根残垣断壁。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学生心里激起了无比的悲愤, 很好地铺垫了学习本课的情绪。最后提出问题:是谁毁灭的圆明园?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带着一连串问题, 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 教学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火烧云》的教学设计 篇3

我上的这节课基本上是围绕这几点来进行设计、构思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景色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使他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提高。《火烧云》描写了了晚霞的美妙景色,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辅之以想象,把那些无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我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火烧云,只是在网上或电视里见过,没有真切的感受根本不能体会火烧云的美丽。怎样才能让学生有置身于火烧云中的感觉呢?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学生体会到火烧云,感受到火烧云了,才能体会作家萧红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

因为本课写的是傍晚的火烧云,所以我也以云引入课题。

师:“春暖花开,东风徐来,蔚蓝的天空中飘着的云美吗?”

生:“非常漂亮,像棉花一样白的云彩在天空中悠闲的飘着”

生:“天空中千姿百态,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一支枪。” 师:“是呀,白白的云彩在天空中千姿百态。”随机板书颜色、形状。

师:“你见过热情似火的火烧云吗?”

师:“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的赤色红霞。”出示几张火烧云的图片(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生: “简直太美了。”

生:“太让我吃惊了,还有这么美的云呀!”

生:“没想到云还会有这么多的颜色”

(随机引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

生: “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写了火烧云的形状”交流读书成果。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

生: “我喜欢颜色这一部分。”

师:“你给大家读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我是从梨黄,葡萄灰,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知道的。”

生:“我还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非常快。我是从四个一会儿和变化极多看出来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该怎样读呢?谁给大家读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一遍

师:“我们还可以想用什么方式来读呢?”

生:“接读。”

生:“齐读。”

生:“合作读。”

师: “怎么合作读,你当老师给大家分配一下吧。”

生: “老师你读第一句,男生读四个一会儿,女生读剩下的部分。” 师:“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以为这样更能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变化快。”

(小结这一部分。)

师: “火烧云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部分,一会儿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生: “我们小组通过读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非常多,变化也非常快。我们抓住了几个重点的字词,,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

生:“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知道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我们通过接读课文的方式知道了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师: “天空中出现了这么美的云彩,我们也赶快用彩纸撕一撕,让老师们看到你们心目中火烧云吧!”

生:自由发言,说所自己撕得是什么,然后自己贴到黑板上。

师:“这么多云朵,开始还是红彤彤的,像一朵娇艳的牡丹,过了一会儿,牡丹渐渐枯萎了,一眨眼不见了,你也学着我的样子用“一会儿┄┄(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说说天空中的火烧云吧”

师:以第七自然段为过渡段结束课文的学习。

师:小结“大自然的景色多么神奇呀!幽蓝的夜空中,云朵悠闲的飘着,你观察过晚上的云吗?今晚我们一起去看看,让夜晚的云在我们的笔下绽放吧!”

案例反思

这片课文是写夕阳西下的火烧云,而且是以时间为顺序描述的。语文学习是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云,我从白天的云朵导入,学习傍晚的云霞,最后以夜晚的云收笔。无形之中既教给了学生在写文章是要按一定的顺序,又让学生欣赏了一个连贯的有关云的景象。整个课堂都让学生在看云、赏云、写云,使学生好似一朵云,在云的世界里遨游,让学生感到大自然景色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开拓学生的新视野。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到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权利,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考虑根据学生的思路走,不要像以前一样,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做好学习主人的辅助工作,去引导、帮助他们。本课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让学生用五颜六色的纸创造火烧云。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随心所欲的撕,什么也不想,撕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大胆的构思、大胆的想象,把在天空中有可能出现的意义描绘出来。把五颜六色的彩纸撕成各种形状,然后把他们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创造了一次火烧云,看到黑板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火烧云,仿佛看到真的一样,从而激发他们描述火烧云的心情。開阔了他们的思维,渗透的训练了他们动手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想象,大胆构思,创造五彩的天空。

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4

贾老师的课,讲的是四年级火烧云这一课,首先让学生欣赏火烧云美景图片,学生可以说说自己对火烧云的感觉,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课,她的课上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齐读,开火车读,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读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火烧云还有没有其他的颜色?火烧云还会像什么?贾老师语言精练,语调非常有亲和力,普通话标准,基本功扎实,在她的课上,学生发言积极,表现很活跃。

裴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认字,她这节课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堂口令清晰,总是能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及时提醒,她也总是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亲切的语调和微笑,提高了学生们的发言的积极性。整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同学们都学的开心快乐。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5

另外,文章的语言自然纯朴,有一种不用雕琢的自然之美,同时,文章又注意锤字炼句,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个“烧”字,生动再现了火烧云从西向东颜色逐渐变化的过程,同时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另外,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写得逼真、传神。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找到一些火烧云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希望能通过这些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变化神奇,并参透文中隐含的人文思想。同时,课前我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读通顺课文,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火烧云,接着让他们欣赏火烧云的幻灯片并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建立大胆想象的心向和态度。这样的设计环节,轻而易举地就引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神奇”这一主要特点。

关于火烧云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接下来的教学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多。在采取不同方式读的同时结合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另外,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我还十分重视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反馈。因为词语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语,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积累词语,比如:课文中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想象得到天空中还会有什么颜色吗?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个成语来形容呢?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仅多,而且变化还快,你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吗?火烧云的形态变化极多,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个成语来概括?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时的天空吗?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既陶醉于火烧云的千变万化,同时又深切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兴趣。

再有,课文拓展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我设计问题激发学生通过言语表达丰富的想象。如:天空中的火烧云,还会出现什么形状?仿照课文的语言用一段话来描述。由此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框架,以此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确。想象交流中,学生有的说像一条龙,有的说像一只猫,也有的说像一架飞机……学生一个个争着表现,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暂且不论学生的语言是否华美,比喻是否恰当,但很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人人都在参与,人人都想表现,他们已经主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一节课的准备、实际上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更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看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每一个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并且使个性化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火烧云教学反思(最终版) 篇6

一、重视导读,在读中锤炼语言美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注意锤字炼句,有时一个字,就含不尽之意。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

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红和“烧着”了整个天空后颜色之“变”:一会儿红通通,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一会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等,还有叫不出名的颜色;之后是写火烧云形状之“变”:一匹头南尾西跪着的马只两三秒钟便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找马的尾巴,马又变模糊了,来了一条大狗,后面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都不见了。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边采取不同方式的读,边加入图片让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在瞬息万变的火烧云中能用眼睛捕捉到这一切,仅仅凭认真细致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伴随着丰富的联想。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联想必然出于一颗敏感善思的心灵。因此,我在教学这篇美妙的课文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我们感受美热爱美的思想修养

二、重知识迁移重课内外结合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篇7

那么,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已经知道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而成的。这几种颜色的光中, 红光穿过空气的本领最强, 橙、黄、绿光次之, 青、蓝、紫光最差。天上没有云的时候, 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 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 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 又数蓝色光反射得最多, 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或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太阳光射到地面上, 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照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 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 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 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 民间流传的谚语:“早烧不出门, 晚烧行千里。”意思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 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 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火烧云,天边燃起的那把“火” 篇8

如果运气好,你还可能发现在太阳落山的方向,那天边的云也被渲染成了火红的颜色,仿佛有人放了一把火在熊熊燃烧,所以这种云也被称为“火烧云”。

火烧云的红色是哪里来呢?继续做个实验看看吧。

需要准备的物品:

(和第3页做蓝天的实验材料相同)

透明玻璃缸一个,液体蜡(在超市买的液体地板蜡就可以,如果没有液体蜡的话用牛奶也可以),手电筒(非LED灯效果更好)

实验过程:

在玻璃缸中注入水,然后逐渐滴入液体蜡(或牛奶)并搅拌均匀。用手电筒从玻璃缸左边横向一照,奇迹出现了……浑浊的水变成了橙色!隔着玻璃缸看手电筒的光源处,光源变成了橙红色。

实验揭秘:

隔着玻璃缸看手电筒的光源是橙红色的,是因为青色光和蓝色光都散射掉了,穿过浑浊的液体,手电筒的光源变成了红色,只有红色系的光和橙色系的光留了下来。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是斜射到地面的,它穿过的大气层要比中午太阳直射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大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大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大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它常出现在夏季,特别是在雷雨之后的日落前后,一般出现在天空的西部。由于地面蒸发旺盛,大气中上升气流的作用较大,使火烧云的形状千变万化。

酷!看火烧云预测天气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 篇9

点燃学生写的热情

――读写结合 《火烧云》教学反思

四年级 金伟

今年我带四年级语文课,第一单元优美的自然景色吸引力老师,更吸引了学生,回顾两周的教学,我感触颇多,现结合第四课《火烧云》的教学谈谈我的教学。《火烧云》是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由于课文以时间顺序来写,突出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特点,在写形状变化时,以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来写,很有特点,于是,以这篇文章中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为仿写点,我设计了教学。

在教学颜色变化一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颜色变化多和快的句子,并圈出有关的词语。学生在交流时,都找到了“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等句子。有学生说:“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四个词语我知道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之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说明了火烧云了颜色的多。通过划句子,圈词语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快写具体的,为仿写作好铺垫。

在教学形状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又运用划句子,圈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先学“马”的一节,按照“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它的样子怎样──它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顺序,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内容,学习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发现这一节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法。另外几节由于结构相似,我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段内容的写作特点。

掌握了写作特点,就为仿写作好了铺垫。在学生清楚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之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仿写“变幻的云彩”,让他们把他们眼睛中看见的千变万化的云,通过描写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老师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写,学生写得得心应手,兴趣盎然。在交流中,同学们眼中的云果真变化莫测,颜色、形状的变化之神奇让我赞叹,而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些学生仿写了颜色和形状,有些学生对云的形状情有独钟。但是,无论是哪种仿写,学生都能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

★ 一个接一个教学反思

★ 学生征文评语怎么写

★ 大一学生评语怎么写

★ 只属于我们那不能说的秘密

★ 你只属于你自己五年级周记

★ 座右铭激励学生属于

★ 学生考试写反思范文

★ 学生的写话引起的教学反思

★ 《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反思

新编三年级火烧云教学反思 篇10

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尝试教学法”,并在教学中注意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一、尝试教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出示课题前,我先让学生们认真观察幻灯片,想想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尝试学习,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弄清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然后按作者的思路试着给课文分段。学生在了解课文大致结构后再进行尝试分段,效果较好。

3、落实要求,再读课文:

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时都突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多、快。教学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有层次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根据尝试思考题来尝试学课文,先看看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再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些特点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其特点,并自己学会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出示尝试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明确的读书目的性,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书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由于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学习进程中,学生只有遇到困难,感到有问题必须自己去解决时,才会积极地思考,才会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这也是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的。这样,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4、总结全文,指导写法:

本课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在理解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们说说,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这么逼真?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

二、落实字词训练

1、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讲到“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时,我让学生做了换词练习,看把“烧”换成“红”行不行?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经过分析,学生们知道了,用“烧”一可以避免重复,二点了题,三前后照应,四给我们一个变化的感觉。作者在写火烧云颜色变化时连用了四个“一会儿”,要让学生了解这不仅说明颜色变化多,而且变化快,从而了解了作者用词的绝妙。

2、在学完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两部分后,我还要求学生运用以前的知识分别用词语来描述,并找出最贴切的一个,使学生对火烧云的特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潍坊的城隍庙火烧 篇11

城隍庙肉火烧的馅料是猪肉、大葱、木耳、鸡蛋、海米等。将这些馅料剁匀了,再佐以茴香八角等,搅拌后就成了馅。接着把上好的小麦面揉得又细又软,还必须是死面,现和现用,不能发酵。把馅包进面皮后放进炉子里烤,要把握好火候。烤出来后,外皮酥脆嫩黄,馅儿就成了一个肉饼。烤制火烧的过程中,从馅里溢出来的水和油,在馅和皮之间形成了油汤,香而不腻。

作为一个地道的潍坊人,我的早餐常常就是这城隍庙肉火烧。用纸包上一个火烧,趁热咬一口,酥脆的皮、爽滑的馅和喷香的油汤同时滑进嘴里,烫得我直呵热气,却不舍得吐出来。喝咖啡要加伴侣,吃肉火烧也有这个讲究,“火烧伴侣”是豆腐脑。豆腐脑口感嫩滑,再辅以韭花或辣椒末儿,清香微辣,堪称美味。早晨起来坐在小巷中的火烧铺里,吃两个浓香四溢的肉火烧,喝着嫩滑可口的豆腐脑,忙碌的一天从此开始,再忙再累也让人舒坦。

现在“城隍庙肉火烧”的招牌随处可见,可是正宗的城隍庙火烧只有一家,位于潍坊市区北门大街的一条胡同中,是一家百年老店。门口的木招牌上写着:“老潍县城隍庙火烧铺”,斑驳的字迹昭示着它悠久的历史。只有在这才能吃到潍坊最正宗的城隍庙肉火烧,很多人驾车几百里来这儿,就为吃正宗的火烧。火烧铺门前,摆着小方桌、小马扎。坐在小马扎上吃火烧的客人中,说不定哪位就是身家百万的老板呢!店主王安泰七十多岁了,他是“老潍县城隍庙肉火烧”创始人王金城的后人。据说王金城年少时给人家当伙计,学会了烤火烧这个手艺,后自己“创业”。经过摸索,王金城创制了独特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使城隍庙火烧一举成名。

火烧梁体加固技术浅析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遭受火灾的次数亦在逐渐增多。火灾不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桥梁结构本身造成不同结构的破坏,损坏严重时必须加固补强才可投入运营。本文结合陕西西铜高速公路耀县高架桥火灾工程实例,介绍火烧梁体的加固补强技术,以便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1 桥梁概况

耀县高架桥上行线于1999年9月竣工通车,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超20、挂-120。

下行线于1992年12月竣工通车,设计荷载等级为汽-20级、挂-100,业主于2008年6月对下行线进行过维修加固改造。

火烧桥孔上行线所属桥联的上部结构为:4×29.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高1.6m,下部结构为82~86号独柱墩,桩基础;下行线所属桥联的上部结构为:5×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高1.4m,下部结构为79~84号独柱墩,桩基础。

2 火烧概况

一辆油罐车因雨天路滑,车辆侧翻到高架桥护栏上,导致罐体裂缝,汽油大量外泄,部分汽油沿桥梁泄水孔流到桥下河道中。同时,侧翻引发火灾,火焰迅速蹿高直接烧灼桥梁。火灾持续时间约1小时,最终经消防中队采用水淋方式扑灭。事后,高架桥上行线84~86孔,下行线81~83孔损坏严重。

3 病害梁体试验检测结果

3.1上行线85孔1、2、3号箱梁、86孔1号箱梁,下行线82孔1号箱梁严重烧伤,过火温度约为700-800度,梁体表面呈现浅黄色,伴有严重砼剥落、漏筋,混凝土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3.2上行线85#墩左侧和下行线82号墩右侧中度烧伤,烧伤部位的混凝土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上述构件均评为状态Ⅲ,中度烧灼尚未破坏,显著影响结构材料或结构性能,明显变形或开裂,对结构安全性或正常使用性产生不利影响,应采取加固或局部更换措施。

3.3根据静载试验检测结果,两试验孔均受到火灾影响,强度和刚度明显下降。其中,上行线85孔损伤较86孔更为严重。该两孔承载力已不能满足设计和正常运营要求。

3.4动载检测结果表明,上行线86孔动刚度与未过火的87孔相近,频率比分别为1.235和1.228,85孔一阶自振频率比相对较低,为1.077。下行线82孔的频率比为0.977~1.086,基本上与计算值相近。可见,火灾对动刚度造成一定的损失。

检测报告结论:该桥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进行立即加固或改建。

4 桥梁加固方案设计原则

桥梁加固设计原则:遵照原设计荷载及标准,进行相关部位结构计算,在满足交通部部颁有关规范及标准要求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

5 维修加固设计主要内容

5.1 对火烧上行线85~86孔、下行线82孔受损严重梁体梁体的修复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一:对受损严重梁体采用组合截面结构(砼+钢板)方法进行加固。

优点:直接加固梁体,施工技术要求低。

缺点:需定期涂刷防护漆,后期养护费用较高;工程造价较高;工期较长,对交通保畅不利。

方案二:对受损严重梁体采用粘贴钢板方法进行加固。

优点:直接加固梁体,施工技术要求底;工期较短,对交通保畅有利;工程造价较低。

缺点:需定期涂刷防护漆,后期养护费用较高。

5.2 对于其它一般受损梁体梁体的修复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三:对于其它一般受损梁体在梁底采用粘贴4片,每片15cm宽、8mm厚Q345扁钢带方法进行加固。

优点:施工技术要求底;工期较短,对交通保畅有利。

缺点:需定期涂刷防护漆,后期养护费用较高。

方案四:对于其它一般受损梁体在梁底采用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方法进行加固。

优点:常规养护,后期养护费用较低。

缺点:施工技术要求高;工期较长,对交通保畅不利。

5.3 梁体计算分析:

(1)刚度计算结果(表1)

(2)强度度计算结果(表2)

经预算分析,方案一总造价460万元;方案二455万元。

火烧后梁体混凝土耐久性及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检测报告结论来看,主要试验工况挠度校验系数大于1,应变校验系数也较大,说明梁体刚度降低较严重,因此,本次加固设计针对受损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加固处理方式:对于严重受损梁体,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截面加固(方案1)和粘贴钢板加固(方案2);对于一般受损梁体,采用粘贴钢带加固(方案3)和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方案4)两种加固方案进行比较,两者在施工难易程度等方面各有优劣,造价相当,都可以有效的恢复提高梁体的各项性能指标。

经计算分析,从结构受力角度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根据检测报告,对箱梁底板混凝土采用C15标号,模拟刚度的降低。对上行线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受损后梁体刚度只能达到原梁体的87%,而采用方案1、2加固后,两者基本均可恢复到原梁体刚度,方案1效果略好,但差别不大。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复核验算发现,两种方式增加的恒载效应均不大,在5%以内,但R抗力提高程度差别较大,方案1的R抗力比原设计提高24%,方案2则只有6%,显然方案1加固效果要好于方案2,结合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对于严重受损梁体推荐采用方案1进行加固,对一般受损梁体推荐采用方案3进行加固。

5.4 其它病害处理:

(1)对受损原横隔板进行修复。

(2)对其它区域污染的梁体外表面及墩柱、盖梁打磨,表面涂装。

6 加固后的荷载试验结果

6.1 梁体挠度校验系数在0.

63~0.91之间,应变校验系数在0.30~0.82之间,且挠度与应变的平均校验系数均小于1,说明该桥目前满足设计要求。

6.2 主梁变形及裂缝观测:

在各工况试验荷载作用下测试断面未发现裂缝,主梁未发生异常变形,混凝土与钢板无相对滑移。

6.3 动载试验:

实测的振动时域曲线符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振动规律,振动时域、频域曲线及阻尼比合理。实测的一阶频率大于计算值,一阶频率的校验系数为0.59,小于1,说明目前该桥的整体刚度大于理论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6.4 承载能力评估:

本次加固设计根据受损梁体病害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了组合断面和粘贴钢带两种不同的加固措施,通过加固前后结构承载能力检算表明,组合断面加固的主梁承载能力安全系数从1.15~2.00提高至1.33~2.33,粘贴钢带加固的主梁承载能力安全系数从1.16~1.99提高至1.26~2.26,未加固主梁的承载能力安全系数从1.15~1.16提高至1.19~1.24,加固后桥梁整体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7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某高架桥火烧桥孔加固技术,实践证明,该桥加固后工作性能良好,达到设计指标,施工方便,对原结构不产生新的损伤,可作为同类工程的参考。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火烧梁体加固技术。

关键词:火烧,梁体,加固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火灾后混凝土构件评定标准》(DBJ08-216-96).1996.

[2]中国建筑工程标准化协会:《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报批稿)》,2006.

火烧云反思 篇13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物的文章,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作者准确地用词、生动逼真的把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和颜色、形状变化极快这两个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火烧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本课在本组中是精读课文,而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作文材料。这就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如何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全文分为三大段分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天上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二段(第2—6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本节课我带领学生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体会了作者描写这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和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内容的设计,我基本遵循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并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体现重难点,小学生的好奇心易被激发,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寻找并归纳记字方法,分层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此外,情境学习亦是一大特色。

火烧云说课稿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说怎样教学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

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4个生字,11个生词,会写10个生字。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会概括课文。3.能流利的朗读课文。4.会根据提示给课文分层。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也是我在本课中努力实现的教学思想。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朗读教学要注意体现层次性: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说学情、学法

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写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火烧云》(板书:火烧云)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一

4.学生先学后教(检查自学情况)

5、出示自学指导二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来写火烧云的?

2、根据下列提示将课文分成三段:

(1)火烧云上来了。

(2)火烧云变化着。

(3)火烧云下去了。

(3分钟后比谁最勇敢,而且说的最好。)

学生先学后教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自学指导三: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扩词。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如何占格。

3、说出自认为难写的字,师给予指导。

4、每个字写两遍,比谁及记得牢,又写得好,还写得快。(1分钟后评比)

学生先学后教

《火烧云》教后反思 篇14

作为我的见面课,我是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要求针对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然后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同时我也搜集了大量有关火烧云的资料,比如相对应的火烧云颜色变化图片,课文中提到的三个形状变化的火烧云等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自学为主,于是我在进入课文前就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把生字词过一遍。进入课文学习,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什么?这样,文章的脉络就清晰极了。本文的重点是“火烧云变化着”这一部分。首先是颜色变化,学生能够很快的找出颜色变化的相关语句,并且能够按照课文中的颜色词,再造出更多的颜色词,配上图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很快就能够背诵本段。对于形状变化,我依然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分享给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段,从这段你读出了什么?分析完后,要求学生融入感情读,读出形状变化的速度之快,读出那种惊喜到失落的感情。在有感情的朗读基础上,出示形状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试着看图片背诵课文段落。在形状变化部分鉴赏后,设置迁移,出示几幅火烧云变化图,让学生仿写课文,说说天空又出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变化着消失的……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 篇15

1 方法原理

1.1 磁异常形成机理

煤层的顶、底板原岩中含有大量的黄铁矿及菱铁矿结核, 但含矿原岩磁性较微弱, 磁化率 (K) 值一般很小。当煤层自燃后, 煤层顶、底板的原岩受到高温烘烤, 其中的铁质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 从而形成含铁磁性矿物的烧变岩。温度降低后, 就保留较强的热剩磁[13] (图1) , 其磁化率 (K) 和剩余磁化强度 (Jr) 的常见值一般为燃烧变质前的数倍至数十倍, 从而形成了明显的磁性差异, 相应的岩层形成了具有较强磁性的烧变岩, 使烧变岩与围岩产生明显的磁性差异。

煤层的顶、底板原岩中铁质多为赤铁矿、黄铁矿、菱铁矿及褐铁矿等, 随着烧变岩的形成, 他们大部分转变为铁磁性矿物。根据铁磁性物质的热剩磁理论可知, 岩石经过燃烧变质后, 其所获得磁性的强弱, 与其相邻煤层在自燃过程中燃烧的程度及燃烧对原岩的烘烤温度的高低有关。煤层自燃时, 原岩获得的温度愈接近居里点, 在冷却还原之后, 其形成的烧变岩所保留的热剩磁就愈强;反之则愈弱。

1.2 火烧区边界的确定

按照煤层自燃发生发展过程, 可以将其大致概括为:低温氧化→自热→着火与遍燃→燃烧→降温熄火, 依此可将煤层火烧区分为五个区:未燃区、发火区、燃烧区、还原区、熄灭区[6]。

根据火烧区磁异常形成机理推测:还原区的烧变岩正处于降温阶段, 尚未降到正常温度, 所以只能得到部分热剩磁;熄灭区比还原带得到更多的热剩磁, 故推知后者的磁性要高于前者。发火与燃烧区尚未获得热剩磁。所以存在这样的磁异常特征:熄灭区磁异常最强, 从熄灭区到燃烧区磁异常逐渐减弱, 在未燃区上观测不到磁异常。煤层自燃区地表观测到的磁场特征图如图2所示。

在具体解释工作中, 将烧变岩近似等效为以煤层底板为界的斜交磁化水平薄板状磁性体 (见图2) 。在圈定火烧区范围时, 一般根据△T曲线特征, 在煤层倾斜一侧的△T极小值点可定位北侧边界, 而在另一侧的△T零点值定为南侧边界。

2 应用实例

为圈定新疆某煤田火烧区边界, 采取高精度磁法, 配合钻探验证作为勘探手段。工作区位于新疆中北部玛纳斯县, 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格尔盆地南缘, 地表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 下伏地层主要有下侏罗统三工河组 (J1s) 、中侏罗统西山窑组 (J2x) 和第四系 (Q4) , 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 (J2x) , 为一套泥炭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建造, 岩性主要为粗碎屑岩、细碎屑岩和炭质泥岩夹煤层, 它与下伏下侏罗统三工河组 (J1s) 和上覆中侏罗统头屯河组 (J2t) 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准噶尔地块, 乌鲁木齐山前拗陷西部中段, 处于三屯河-宁家河单斜构造带上, 倾角很陡, 83°-87°, 为倒转层序。区内未发现较大的断裂构造, 仅在西北部有一条北东走向的平推断裂, 南东盘北移, 水平断距2.5m-3m, 走向47°, 倾角直立。

2.1 岩石磁性特征

根据物性标本测定结果, 工作区内各类未烧岩石磁性均较弱, 磁化率 (K) 常见值一般在144π×10-6SI单位以下;因煤层自燃而形成的含铁磁性矿物的烧变岩, 磁化率 (K) 常见值的平均值为1286π×10-6SI单位, 而其剩余磁化强度 (Jr) 常见值的平均值为:1192×10-3A/M。由区域地质资料表明, 测区内无火成岩侵入, 也未发现强磁性矿床, 故本区磁异常主要是烧变岩的反映, 工作区具备了用高精度磁法圈定煤层火烧区边界的地球物理前提。

2.2 磁异常特征分析

野外采集资料经过数据整理、网格化、滤波等初步处理后, 利用Map Gis软件绘制勘探区1∶5000磁异常△T等值线平面图 (见图3) 。图3中显示工作区共有两个局部磁异常, 由西向东分别编号为C-Ⅰ、C-Ⅱ。C-Ⅰ号磁异常位于勘探区西南角靠近勘探区边界处, 异常范围较小, 整体呈近南北向椭圆状, 磁异常极大值位于22号测点/3测线, 为1534.69n T。异常北侧及东侧均可见负磁异常。C-Ⅱ号磁异常位于勘探区中部至东南部边界处, 整体呈北西向条带状, 南东端由于靠近工作区边界异常并未封闭。该异常范围大强度高, 其北西向长约1360m, 南东宽170m~330m, 异常极大值高达5757n T。异常北东侧伴生有负磁异常, 强度大, 极小值达-3776n T, 负磁异常总体呈北西向延伸。工作区其他处磁场较为平稳, 无明显异常。工作区磁异常强度的高低与煤层的燃烧程度相关, 由于煤层燃烧时其厚度、埋深、产状等不同, 与空气接触情况不同, 造成燃烧后状态各异, 所以工作区内磁异常皆为正负伴生出现。

2.3 煤田火烧区边界的圈定

在圈定工作区内火烧区边界之前, 首先选定27测线作为典型剖面进行分析, 该剖面位于测区的中部, 方向为北北东方向, 测线方位角为34°, 剖面长度为500m, 其起始点坐标分别为: (4854650.391, 434231.657) 和 (4855062.51, 434514.785) 。由剖面曲线可知 (图4) , 剖面南段0~20号测点磁异常为平稳负磁场, 起伏小, 20号测点磁异常值为-4n T, 近似为0, 由20号测点向北磁异常逐渐增大, 至42号测点处达到最大值, 为4625n T。42~48号测点之间磁异常急剧减小, 48号测点处为该剖面磁异常最小值-3562n T, 随后又有升高的趋势。

以剖面曲线形态特征为依据, 结合前述火烧区边界确定方法, 可认为该剖面所对应地表以下煤层火烧区南侧以磁异常零值点20号测点为界, 北侧以负磁异常极大值点48号测点为火烧区边界 (见图5) 。

根据以上剖面分析结果, 结合区内验证钻孔资料和ΔT磁异常剖面平面图, 分析ΔT磁异常由负向正变化的特征部位, 再充分研究测区地形地质资料, 排除干扰异常, 考虑火烧区的连续性, 以区内各磁测剖面异常特征为解释的主要依据, 在ΔT磁异常剖面平面图上先划定单条测线上火烧区边界点, 将所有测线上边界点相连成线, 以绿色虚线表示煤层未燃区与火烧区的边界线。如图5所示, 圈定两个煤层火烧区, 由西向东依次编号为1号火烧区、2号火烧区。

2.4 煤层火烧区底界深度的确定

煤层火烧区形成的磁性体类似于有限延伸的不规则磁性板状体, 其磁性板状体的底界即为火烧区的深度。本次工作利用2.5D人机交互曲线拟合反演方法, 获得火烧区磁性板状体的空间分布特点, 进而确定火烧区的底界深度。但是由于在不同部位火烧区的底界深度是不同的, 因此选择典型剖面进行分析。

在工作区选择23线进行磁异常△T曲线拟合反演, 在34号测点附近火烧区底界深度为44m, 在24号测点附近火烧区底界深度约26m, 火烧区底界深度相对较浅, 见图6。

3 结论

《火烧云》第二课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要求: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基本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一套(共计八张)。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评价。

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板书:颜色形状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板书:五彩缤纷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投影)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请同学看投影)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板书:变化万千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板书:静态动态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六、作业 :

课后,请同学们把刚才写骆驼的话整理到笔记本上,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大象和骆驼结合起来写,采用不同的方法写出不同的特点。

上一篇:机场安检开箱包检查下一篇:企业管理培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