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座反思(精选12篇)
名师讲座反思 篇1
今年暑假,借我校大力重视教师培训的机会,我和李翠芝老师有幸被学校派到上海参加“全国班主任工作高级研讨会“。倍感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深怕辜负学校领导对我的看重。于是倍感珍惜此次机会的来之不易。在会场上,认真学习专家们的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会后,认真体会专家们的精神,并且努力使之与我的工作联系起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得到升华。下面就上海之行向领导和老师们做一下汇报。
周士良老师,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德育高级教师,从教四十三年,做了四十三年的班主任。他带的班级曾荣获上海市金爱心集体、上海市红旗中队和徐汇区先进集体、雏鹰中队,任教的学生有多人荣获市、区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所任班级学生多次在国家级、市、区级比赛中获奖。由于多年来的出色工作,周老师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十佳班主任标兵”,两次被评为市园丁、一次市“金爱心教师”、三次被评为区教育系统好党员、两次被评为区园丁。我们于7月12日下午聆听了周老师做的报告。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周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从事着:一手牵着学生的今天,另一手牵着共和国明天的神圣而崇高的事业。周老师认为我们从事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利益,看似平凡的日常教学实际上与战士们为国家流血牺牲同等。有这样的思想境界,还会把某些学生看成累赘吗?还会觉得与学生打交道无趣味可言吗?还会觉得自己的教育生涯暗淡无光吗?班主任从事的是根的事业,实际上是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奠定思想和教育的基石。论官职,是世界上最小的官;论作用,则从事着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因为今天的学生,就是国家明天的建设者,根基不牢,大厦将倾。班主任老师的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业。
一个班主任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一个好的班主任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从国家从面上讲,班主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学生层面上来说,班主任则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会改变学生的命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可见,优秀老师会对学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同理,如果班主任身上具有高超的人格魅力,他也会影响学生的各方面。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后面会有无数的优秀学生。
周士良老师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词:责任
集体
爱
责任,是心灵之根。这是周老师在从事德育工作,做班主任带学生的过程中强调的首要问题。在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周老师无论严寒酷暑,坚持家访,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们展示了“责任”的深刻内涵。那是一个38度的高温天气,周老师一大早就从自己位于闵行的家骑单车,去同学们的家走访,到了天边生出晚霞的时候,几乎横穿上海才来到了学生位于浦东的家,由于一天的辛劳,再加上天气的炎热,门卫竟然把浑身湿透的周老师当成了民工。而周老师却一点也不介意,面对学生家长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孩子真不容易,每天上学这么远!”。周老师的行为也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从此,平时都是和妈妈一起打的上学生,无论刮风下雨,坚持天天都坐公交车上学。
集体,是温暖的大家庭。周士良老师认为,集体要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他坚持摘录编印很多做人的文章引导学生去看,讲解,分析,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也提高了他们的道德水准,充实了文化底蕴。在温馨的氛围中,在爱的包围下,周老师的班级凝聚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独特的班级文化,成为了温暖的大家庭。周士良老师曾教过一位叫“小范” 的女同学。她的父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双双离去。刚进校时,小范一直处于在失去父母的痛苦中,无法融入集体。于是周老师发动集体的力量,为她开了隆重的欢迎会,又组织班级同学成立“爱心”小组来关心她,帮助她以积极的心态与伙伴交流,特别是为她创造外出参加团组织活动的机会,让他从孤独的阴影中走出来。有了周老师和班集体给予的爱心阳光,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学习进步了,举止也文明了。在毕业之际,她含着热泪,怀着激动的心情演唱一曲《感谢》,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还有很多“问题”学生,也在周老师的班级里迅速融入到集体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周老师说,班主任工作是与时俱进的,现在的学生个性强,教育讲求个别化,适合全体学生的“万能药”是没有的,但爱与尊重却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最需要的
“嗨,亲爱的。”预初(2)班的黄星梦第一次见到周老师,听到了这句“肉麻”的称呼。“从来没人叫我亲爱的,感觉非常亲近。”周士良管他的学生都叫“亲爱的”,学生习惯叫他“周爸”。他认为,所有的教育模式都能归为一个字,就是“爱”。是否能教育好学生,不是取决于教师的聪明程度,而是“投入度”。他告诫我们:“把每一件普通的事情都做好,就不普通了;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好,也就不平凡了。教育就是普通又平凡的事业,但做好了,就很伟大。
一.事要用心去做,从小着手,关注细节,养成习惯,培养责任心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周老师在带班的过程中,坚持落实“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大家公认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得做好就是不容易”的理念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周老师就注重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比如,(1)要求学生擦黑板,每次必须做到四步:用黑板擦擦,用布擦,用手擦,再将粉笔槽清理干净。而且每节下课都必须达到这个要求,且不需要老师来监督,经得起考验,他就是从小事入手,从细节抓起,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2),周老师还能从学生身上细小的事抓起,把女孩子培养成淑女,把男孩子培养成绅士。绅士、淑女是在形象上说的,但实际是培养成一种文明习惯。在我们平常人的眼里,这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可周老师却把这当作了自己的份内工作在做。他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时时抓,细细抓,让中国古老的文明礼仪习惯注入学生的心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正是我们这些班主任所欠缺的。二.教育,从做人教起
感恩,体现于生活细节。懂得感恩的民族才有希望,懂得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周老师说,让学生从感恩活动中使自己感觉到是心灵净化的过程,是文化和谐,是学习的过程,是铸造精神的过程,也是责任意识强化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健全的道德心理、人格、这些看不见的素质在成年后会逐渐表现出来。因此,周老师坚持从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为了让学生在每天的午饭中学会感恩,每天中午周老师会饿着肚子边让学生吃饭边为他们讲解当天菜谱的营养,让学生认识到今天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午餐,积攒着众多人的辛劳。有一次,一个学生饭碗里还有一小块米饭没吃掉,周老师拿饭盒说:“知道吗,一粒米需要农民们顶着骄阳,挑七担水来种植,你们从小就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当我们手捧香喷喷的米饭时,我们的心中要怀着感恩啊!”
正是在这些日常生活细节的过程中融入了感恩教育,周老师班级同学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下的米饭;男生们总是让女生先行;接过考卷时向老师道谢;在家里尽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之心自然融入了学生们的日常生
活。
三.批评,入耳才有效
周士良是生物老师,授课不多,但每天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孩子们管他叫“周爸”。他说“每带一届班级,我就多出40多个孩子。
一天,两名男生课间打起架来。与一般老师训斥学生“为什么打架”不同,老周两手分别揽着两个孩子的肩膀,微笑着说:“听说你俩刚发生了肢体交流,交流当然是要传递信息,你们是在传递文明信息还是野蛮信息呢?”两个孩子一下子被逗笑了,其中一个马上举手说:“周爸我道歉,是我先动手。”周老师认为,孩子知道主动认错,就说明教育有效了,再进一步讲道理就能入耳了。
小王是个“拖拉王”,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家长都拿他没辙。周士良和他“约法三章”:“从今天起,你是领导,我是秘书,我会尽职尽责。”从那以后,周老师管小王叫“王导”,总是提醒:“王导,作业别忘带,黑板擦了吗?”小王不好意思了,在周老师的两个月的坚持下,终于改掉了坏习惯。周士良老师特别强调,养成习惯,需要老师坚持6个周,因为六个周是习惯养成的最起码的时间周期。
三、用爱感人,教人求真(如何转化极差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当听到如何转化差生时,我当时和李翠芝老师低头嘀咕了一下,以为又是在自吹自擂,如果给他一个和我们学校孙云奇这样的学生,他又会怎么办?没有想到,接着周老师就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年,有个出了名的“坏孩子”名叫华子,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与老师对着干,甚至对校长大打出手,在社会中属于混社会的类型。转到
他们学校后,没有一个班主任愿意要,正在发愁的时候,有个年轻老师说了一句:周老师不是厉害吗,那就转到周老师班级了吧。而当时周士良老师并不在场。转到周士良班级后,照样我行我素,专门找碴。同学们纷纷要求老师好好“修理”华子,把他赶出去,周老师却说:“不能这样。华子不是坏孩子,只是他现在有‘病’,需要我们关心他。病不是一两天能治好的,要给他时间,就像鸡蛋变小鸡需要温度和时间一样„„”他安排优秀学生和华子同桌,让男同学邀他打篮球,安排同学帮他送菜送饭。并且每天早上周老师骑自行车去喊华子吃早饭,晚上辅导他学习,然后一块吃晚饭,并且再把他送回家。如此过了一两个月后,发现华子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于是周老师就考虑这是为什么,终于有一天,他发现在校门口总是有一批社会混子再等华子。他认为找到华子没有转变的原因了。于是他就去找这些人谈话,要求他们不要再来接触华子了。周老师说他一一贯的亲爱的开场。没有想到,那几个混子说:你叫谁亲爱的,在叫捅死你。周老师说,我来找你谈话你为什么要痛死我。可是这些人根本不理周老师的岔。于是周老师又通过大量的社会关系,找这些孩子的原学校联系并且和派出所联系,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使华子和这些人分开。之后周老师继续他的早晚接送辅导加早晚餐的行动。渐渐的,华子被久违的关爱感动了,后来还被推选为小队长,主动为班级服务
我们于7月14日上午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家委员会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杨敏毅做的讲座《师生沟通技巧》。杨老师的讲座紧紧抓住“什么是心理和谐”和“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和干预”两条主线,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论述,牢牢把握住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牛耳,让每一个在座的教师从心灵深处受到教育和启迪。
杨老师在报告中指出:心理和谐是一种从容,是一种节奏。表现在工作、生活、交往、情绪中,舒适而不失充实,紧张而不失娴雅。心理和谐也是一种平衡、一种协调。它包括左右平衡——人际关系融洽,上下平衡——角色定位恰当,内外平衡——心行协调,前后平衡——自我发展顺达等。教师心理和谐包括六个方面。
1、情感与理智的和谐,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学会给自己一个空间,也给他人一分自由;
2、追求完美与接纳不足的和谐,不做完美主义者。学会接纳,学会宽容。对待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没有“应该”;
3、坚持与放弃的和谐,学会弯曲,学会放弃。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明智地判断你是否有能力改变的;
4、宣泄与控制的和谐,学会调适不良情绪。不良的宣泄和过度的控制会导致抑郁症和躁狂症;
5、物质与精神的和谐,教师工作乐趣在于平淡而不平庸,在平常中寻找精彩,在平和中寻找激情,在平凡中寻找价值;
6、工作与休闲的和谐,学会欣赏,学会享受,学会调适。“内外衣理论”,认真工作是追求美丽的外衣,休闲娱乐是追求舒适的属于个人的内衣。
第二:杨老师从读懂学生的心入手,重点阐述了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和干预。她说:要读懂学生的心,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懂得学生的情绪表达,准确判断学生的行为异常。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和干预,应善于寻找情绪异常的背后原因,注意关注学生问题相关的系统,以尊重、接纳和宽容的态度,真情热爱每一个学生。她说:要分清学生行为中的正常与异常,应善于寻找情绪异常背后的原因(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突发事件、创伤经历),关注与学生问题相关的系统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早年经历、有影响的人与事),应激事件的危机干预(面对客观、宣泄情绪、心理支持),及时转介心理咨询机构(家庭监护人、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市级心理治疗机构),尊重、接纳、宽容的态度(尊
重孩子独特的个性、接纳孩子优劣的全部、宽容孩子成长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做到:①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②懂得学生的表达;③判断学生的行为异常,此时教师应多问一个问什么,学生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要做到“了解——懂得——判断”是不容易的,我们不仅需要有一颗爱心,还需要心理学专业知识及咨询技能。杨敏毅老师说的几句话对我的触动挺大的:“不管是谁,都应该以鼓励为主,而不是指责”、“遇到事情总是应该冷静的进行思考,而不是冲动的否定。
杨老师首先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酒排序:
中国茅台酒、张裕红葡萄酒、家乡自酿酒、绍兴加饭酒、拿破仑XO、青岛啤酒。杨老师让我们按自己的方式把酒排个序,我们的排列都不一样,而各自都有理由。这个游戏给人的启发是:角色的多元化。每个人的思维不同,标准不同,排序也就不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相当于酒,有不同的排法,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排在前面,而教师的情绪、理念左右了对学生的排序。不同的排序可以给老师带来不同的愉悦。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应站在学生的肩膀上,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教育理念要转变:要明白“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将来不一定没出息。
最后,杨老师讲了如何对待和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早恋的烦恼困扰着一部分涉入爱河的少男少女的心,并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引导青少年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过早陷入恋爱情网。
1、孩子出现早恋,首先应检查家庭对孩子的态度。这很可能是孩子缺少家庭关爱引起的。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孤僻的心理,从而很可能导致孩子把感情的依托转到同龄异性身上形成早恋。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和
朋友、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对其精神生活不够关心才去恋爱的。中学生恋爱动机单纯,更多的是感情上的依赖和慰籍。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孩子多交朋友,使其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一些亲子沟通,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2、不要过于敏感,注意疏导
教师大多对于“男朋友”和“女朋友”高度敏感,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还对异性朋友的礼物敏感。其实也没有什么?“男朋友”和“女朋友”只不过是对于朋友当中的不同性别的人的称呼而已,干吗老是把它们同谈恋爱联系起来呢?即使他们真的像所说的“早恋”了,我想我们也不要惊慌,而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是不是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不应该什么都不想就把孩子一顿打,一顿骂,接着就是要求与对方分手。由于现在的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很强,所以你越不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越想做什么,越要做什么。家长为什么不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呢?古代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处在于“疏”,而不在“堵”。在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上,大禹治水的方法无论对家长或是学校老师都是一种深刻的启示。
疏导的方法多样,比如用暗示或提醒之类的语言加以点拨,从早恋及其负面影响入手,培养孩子树立自尊自爱的道德情操。不要直接批评孩子的错误而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提醒学生。这对于自尊心较强,有一定上进心且善解人意的学生来说,举例得当——可使之悬崖勒马。劝说孩子时语气要温和、委婉,以情动人。向孩子指出“爱”本身并无过错,但作为学生应遵守校规校纪,别让早恋影响了自己的理想前途。
名师讲座反思 篇2
1 架设名师讲座视频库的必要性
在高校里面, 大学生们对精神、对文化、对知识的追求甚至超过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学校之间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 体现在校园各种场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讲座活动。特别是“名师讲座”系列, 每一次会场都座无虚席, 还有许多同学挤在过道上听讲座。然而即便是这样还是满足不了所有同学的需求, 每次讲座结束后都有许多同学抱怨一票难求, 抱怨没能接受到名师的教导。因此, 如何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 满足更多同学对文化、对知识的热切追求, 就成了当务之急。
从校园信息传播的工具来看, 新兴的网络媒体传播已经以其高速率、高信息量、高时效性的特点淘汰了传统的校园广播媒体, 成为当今校园的主要信息传播载体。因此, 可以利用网络这个高效的平台来解决以上的需求矛盾, 具体的解决方案是架设名师讲座网络视频库。
2 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2.1 信息源的处理和存储
信息源是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 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
名师在现场讲座的整个过程就是整个信息传播过程的信息源。如何把信息源保存下来呢?在视频库方案中采用的是视频采集技术把信息源保存下来。解决的思路是把模拟视频转换成数字视频, 并按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保存下来。在实际应用中, 通过把模拟摄像机、录像机、LD视盘机、电视机输出的视频信号, 通过专用的模拟、数字转换设备, 转换为二进制数字信息, 进而把二进制数字信息保存在存储设备上。
目前, 视频文件的格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 本地影像视频:本地影像视频主要是把视频文件保存在本地机器上, 并在本地机器上播放。主要格式有:AVI格式、MPEG格式。大部分VCD、DVD采用的就是这两种格式, 优点是视频清晰, 缺点是占用空间大, 不利于在网络上传输, 不能边下载边播放。
(2) 网络影像视频:网络影像视频由于其采用压缩技术, 虽然损失部分图像质量却换取了低空间占有率, 能生成流媒体格式, 很适合在网络上进行传输, 主要格式有:RM/RMVB格式、ASF格式。特点是:可以通过网络点播, 可以边下载边播放。
基于以上两种视频的特点, 把名师讲座的现场保存为视频的基本思路是:在视频采集信息源的同时存储两种不同类型的视频, 这样才能一方面保证珍贵的视频资源能以高清晰的视频格式保存下来, 另一方面保证视频能在网络上顺畅地传输。
平均每一学期有近百场次的名师讲座, 那么每一学期就有近百部视频资料, 将这些视频资料集中起来, 可以物理的形式保存如DVD光碟保存, 也可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 最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的名师讲座视频库。
2.2 信息源的发布
信息源发布传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C/S模式, 一种是P2P模式。
在C/S (客户机/服务器) 模式中, 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 而客户机是网络的基础, 客户机依靠服务器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资源, 而服务器则存储视频资源并响应客户端的点播请求。采用这种模式, 服务器的负担较重, 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 一个视频点播服务器最多只能支持500个客户端同时在线观看视频。这样远远不能满足学院高峰时期近1000人同时在线观看视频的需求。
在P2P模式中, 每一个客户端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 也就是每一个客户端既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 端与端之间是对等的。采用这种模式, 各个客户端之间可以自行协商, 互相共享信息资源。在带宽允许的条件下在线点播的连接数可以无限扩展。为了方便资源的管理, 可以架设一台P2P中心分发服务器, 用于集中存储管理视频资源并提供视频点播连接供客户端使用。
3 名师讲座视频库构建方案
视频库系统由5部分组成:视频采集、视频制作、视频点播, 网络传输和终端计算机等。视频采集主要完成对讲座、课堂等视频节目的制作和存储。视频制作主要完成把采集得到的视频按照一定的标准制作成相应格式的视频。视频服务器主要完成对视频的发布和传输。用户通过终端计算机、网络和服务器建立连接, 点播相应的视频节目。
各部分的具体实施细节如下。
3.1 结构化布线
校园网内部网络主干采用1000M以太网交换、用户端采用100M以太网交换。部分区域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可以采用无线网络。
3.2 视频采集
使用摄像枪、DV等录制设备将讲座、课堂现场录制并保存在磁带或机载硬盘上。后期把录制的视频采集到点播服务器硬盘矩阵上, 并使用相应的编辑软件按照标准编辑制作成相应格式的视频。
3.3 视频点播服务器
选择视频服务器时, 要充分考虑服务器的并发输出能力、存储容量、资源的共享性、系统结构的开放性、系统的扩充性、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对整个系统运行的影响。视频库系统由于其业务量不是很大, 并且采用了P2P技术, 所以建议选用基于高档PC机的视频服务器。
3.4 用户终端
用户端设备采用的是计算机 (PC) 。目前, 个人计算机普及率不断提高, 学院机房的公共计算机数量也达到了近千台, 因此在现有条件下, 采用PC作为客户端是合理的。
3.5 视频点播软件
由于目前web应用的广泛拓展和不断完善成熟, 建议选用基于Web开发的视频点播软件, 以便能和Internet无缝结合。这样用户特别是在校学生使用视频库同时, 还可随时访问Internet上其他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播放控件需要能够支持P2P, 以减少服务器的负载。
4 系统的应用管理
(1) 远程管理:名师讲座视频库服务器的物理位置是在机房, 维护人员不可能时刻在机房里进行管理, 考虑采用基于web远程登录方式进行系统的配置管理。管理人员只需用IE登录管理系统即可实现管理维护。
(2) 用户管理:系统的使用者有学生、教师、管理人员、超级管理员等等, 系统应根据需求建立不同角色的用户组, 并赋予相应的权限。所有的资源都应能被独立地定义权限, 用户只能使用被批准访问的资源。
(3) 数据管理:为了达到最佳I/O性能, 系统应支持FAT、FAT32以及NTFS等格式。
(4) 行政管理:为规范系统的管理, 保证系统能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系统的效能, 需要制定一套相应的系统管理办法, 分配好有关管理部门在系统运行和管理方面的职责分工。
摘要:名师的讲座是学院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本文提出一套将名师讲座网络化的方案。首先提出关键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然后提出架设方案, 最后提出与架设方案配套的管理细节。
关键词:名师讲座,视频库,视频点播
参考文献
[1]孙学康, 石方文, 刘勇.多媒体通信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名师讲座反思 篇3
讲座采用检察官与学生互动式,主要围绕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趋势、学习法律常识的必要性、犯罪案件类型、以及如何规避违法犯罪行为对青少年的侵害四方面开展,以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向同学们讲述违法犯罪行为及不良习惯的巨大危害。在讲座中回答了分部学生的提问,该院检察官还向学校和学生赠送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书籍和资料,公布了该院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救助热线电话。
法制讲座进校园活动是固原市原州区检察院针对原州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特点重点开展的一项活动,是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方面一项重大举措。在该院组织的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中,发现在校学生案件具有以暴力性和侵财性犯罪为主,形式上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等特点。通过法制讲座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达到有效遏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发案率的目的。
听名师讲座有感 篇4
XXX 2011年11月7日,在我们学校实验室很荣幸听了全国名师张老师讲座,内容教学习惯决定学习习惯,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张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讲的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张老师的讲座中她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教学习惯的养成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经验,使人深受启发,学到了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教育方法,让我在学习之余深刻地反思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教给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老师首先提到小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包括 :阅读习惯、书写习惯、记忆习惯、思考习惯、定计划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认真的习惯、总结的习惯。我认为要求学生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做到,养成良好的这市方面的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也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 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小学名师讲座 篇5
小学名师讲座
为了帮助11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教育实践,提高自我修养,促进个人专业化发展,人文学院利用短学期举办了小学名师讲座。6月27日上午,常熟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颜红英老师在闻到楼1202教室做了一场题为“班主任那些事儿”的讲座。29日下午,同校沈春媚老师也在此和同学们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素养的问题。第一次讲座中,颜老师首先强调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学风、凝聚力,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但班主任工作很琐碎,要求老师必须认真负责、细致到位。接着,颜老师根据自身经历,针对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炼概括出了“见面礼”、“细麻绳”、“尝甜头”、“拳头产品”、“藕断丝连”、“葵花宝典”等六个班级管理的小妙招。整个讲座的内容其实就是颜老师18年教学经验的浓缩。第二次讲座中,沈老师围绕教师职业素质这一主题,首先介绍了苏州市乃至江苏省的各类教师比赛,强调了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接着又介绍了鼓励小学生的许多方法,通过生动的举例与大家分享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其后,沈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与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有关的书籍。
两次讲座的最后都是互动交流环节,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经验耐心回答了在场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多同学表示获益良多。这两次讲座深化了1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教育实践经验同样重要,为其将来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听名师讲座心得 篇6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的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杨教授分别用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原句来给我们讲解理论的批判比武器的批判优越在哪、为什么优越,甚至理论的批判的本身就是强而有力的武器。其次,还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性:1.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2.劳动者与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的类本质的异化。4.人与人的异化。第三,杨教授讲解的是教育、环境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其中,还阐述了人的本质观: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部分首先阐述的是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其次,讲解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阐述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四部分分为两个方面:关于教育的三件事和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关于教育的三件事包括智育、体育以及技术教育。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1.教育活动何以是“实践的”?何为实践活动?教育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实践活动?2.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3.教育辩证法:抓住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认识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理清教育思想的基本范畴和指明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杨教授的讲座开阔了我的视野,讲授了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在没有学习之前,觉得马克思文本中几个经典命题及其教育方法论意蕴是一个相当枯燥无味的一节讲座,里面所讲述的内容也差不多是一些很死板,一些条条框框的定义罢了。但是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学习,让我知道不能只着眼于教育学,它与其他学科都有交集,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相得益彰。所以在今后学习教育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视野放开阔,并掌握正确的思维。杨教授引用马克思的原著,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对多个问题方向的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哲学指导。
听名师讲座学习心得 篇7
对“差生”的教育与转化,是每个班主任最头痛的事情。这些“差生”不仅学习差,而且习惯也差。要改变他们的一次行为很简单,但要改变他们的习惯就很难。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有体会,这也是我当班主任以来一直困惑的问题。
当我听了《向魏书生学习》的讲座,魏书生的“改变差生习惯”方法后,感触颇深。感觉自己对“差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上做得很不够,缺少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就这一教育问题,魏书生提出了“上进于反复之间”的方法。他提出对后进生德育习惯的培养,要有冷静的态度、长期的打算,从而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切忌盲目提出过高要求。他说“面对着山,也订出移的计划,不能多移时少移,出发点是移一楸土也比不移强,力争移得快。”这不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写照吗?
曾几何时,我也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希望他们能被自己感动,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走上“正”道。事实上效果还是有的,只是没有我期望的那么好。然而,我却未能从他们的每一闪光点着手,进行更深入地引导和挖掘,以至于对他门后来的表现一再失望,甚至想到放弃。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我的期望太高了!一段时间后,当自己付出那么多,而学生的转变不大时,导致出现失望的感觉。事实上,教书育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他们能够攀登上去的台阶,这样就不会对后进生的反复惊慌失措,也不会由于后进生一次两次的进步而盲目乐观,而是始终冷静地带领他们朝着既定的教育目标 1
前进。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后进生也能上进,只不过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反复抓、抓反复。当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时,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同时要正确对待他们的后退,不灰心、不气馁,要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在反反复复中把后进生引上上进之路。
名师讲座反思 篇8
今天的讲座是我的自我参与,最震撼,触动了我的心灵讲座,她回顾了她的成长之路,她的奉献精神,创业精神,音乐产业,道路的道路。
李老师一路上,她的教育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发现自我,坚持自我,完美自我。我认为第一多数人可以做,但自尊,自我完善有时候很难做。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迷失。听后,感觉如下:
很难学习和提高
我们经常和学生谈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或者甚至活泉水。李xx老师以温柔和动人的语气告诉我们她的继续学习的过程。从市级优秀教师到最有潜力的骨干教师,到机会加入教师工作室,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现在来。
在周口训练时家乡,在冬天失去了手足,在应用荣誉的时候,外家的平衡,李说她经常认为,如果学习速度提前,不会进一步,更高,这不仅仅是 她问自己,但也希望我们。从钢笔教导这个词超过5000万字的教育文章,我们怎么能用它的精神财富和简单的话呢?
我们是普通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辛勤工作,一步一步走向现在,用??自己的双手拼出一些天地,做一些以前没有想过的事情。只有明白,留在最后可能不是最好的那些人,但它是能够坚持到最后一个。2.爱事业,永不放弃
大多数的成功,是爱和自己的事业,并可以持有它永远,永远不会放弃。李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的唯一方法是成功的可能性。同时她的环境不是特别好,手头的资源也不是特别大,但这些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像往常一样坚持,坚持,然后坚持。虽然成功不能复制,但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在老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成功的经验。坚持,容易说,做起来比较困难,但只要目标不放弃,最终会成功。
名师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名师讲座学习心得体会月日,我们有幸在小学跟教育大师零距离接触,倾听了倪和李两位大师的精彩讲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表达形容概括,是啊,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倪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诠释,教育的本质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
教者也,长善而救失者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我们要教育学生学做人,做中国人。
同时教育学生区分善恶,善就是有益于人,恶就是有益于己。
教育的主轴是长善、救失。
失是孩子的缺点,我们教师要言教明理,反求诸己,以身作则,将孩子的缺点转变成优点。
长善也需要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学弟子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下午李老师的讲座同样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并且告诉了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学习。
小学阶段我们要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学生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以鼓励为基础,因时施教,因材施教,不给孩子压力,启发孩子自己觉悟,同时注意与家长的联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协调一致共同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经过一天的上课学习,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上施下效,长善救失对我们而言是那么的重要。
名师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名师讲座学习心得体会1XX年7月18日,作为xx省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在xx师范大学学习的第一天,有幸聆听了北师大教授裴xx和xx师大教授张xx的精彩讲座。两位讲授分别讲授了《学科课程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让我们成为好老师》等主题,让我对于课程设计和教师专业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就张xx教授的讲座,我针对性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好老师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老师
张教授从开始讲座,就一直站在台下,与大家一起交流互动,让台下老师感觉到,张教授很尊重与大家的平等交流。而且,整个讲座一直在台下走来走去,一直站在那里讲到底,没喝水,没停顿,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尊重让同样是老师的我很受感动。是的,尊重学生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老师,并能用自己对职业的尊重打动学生的老师。
二、好老师是课堂上充满激情的老师
这一点不是张教授的讲座主题,但是是从其上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张教授从讲座开始就声情并茂以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与大家分享,然后声调抑扬顿挫的给大家讲述,由于讲座时间有限,教授却加快语速,详实而高效地给大家给大家讲述了很多知识。整个讲座过程张教授的语言感染力,投入而充满激情的讲座态度,显示了教授作为一名老师的个人魅力。
三、好老师是自身快乐的老师
张教授在讲座中提到,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快乐,选择了爱心,选择了责任。我深有体会,没有哪个职业有教师快乐,因为教师代表着助人、付出、奉献,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仅仅光去索取和获得别人关爱,就像水桶盛满水也会觉得沉重,而帮助别人,向别人奉献你的知识、爱心和思想,就会得到人常说的“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感!所以,选择老师就选择了拥有快乐的思想,这是这个职业给予我们的最高馈赠!
四、好老师是有知识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仅仅爱学生不够,最主要要拥有专业化能力去给学生适宜的爱。作为一名老师要拥有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张教授很详细讲述了教师所应该拥有的三类知识,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光拥有能脚学生的知识远远不够,那只能叫本体性知识,而条件性知识同样很重要,对于课程的开发建构,课程的思索正是一个老师所应该思索的,至于实践性知识,很多时候,大多老师都是有经验而总结不出来,实践性的经验如果进行归纳、反思就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思想,这也是教师应该总结提升的地方。张教授有句话说,写三年教育反思,每个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这句话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是成为专业化教师还是教书匠的关键是是否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五、好老师是热爱阅读的老师
张教授最让我敬佩的是其好学精神,人人都说读书好,但是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张教授讲述的特别详实,自身博览群书,自己电脑里有三百多个阅读心得ppt,并总结读书经验传递给大家。可见,好老师一定是热爱阅读的老师。在此,把张教授的阅读经验分享,与大家共勉,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阅读的边界就是生活的边界,选择适宜的读书导向——不要以阅读的深度代替广度,不要以阅读的广度代替深度,读书既要拓展自己的视野还要拔高自己的高度,读书要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采取丰富的读书方法——读电子书,学会看书的自序、目录、做标注、做读书ppt等。
最后,以这三句话作为学习体会的结束,教师要有职业规划,别让毫无意义的琐碎阻挡前行的脚步,始终以主角的激情与担当参与身边的事情,不断释放自己最具挑战性的释放力!
名师讲座学习心得体会2前些天,有幸到xx国际学校听了一场王教授的`精彩讲座,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
首先谈谈关注学生。
这一问题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七八岁年龄,正是爱说爱笑爱表现的小孩儿,上课时总想让老师检查自己的作业或挑自己回答等等。特别是一些调皮的男孩儿,看似顽劣不已,实则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也许是我们忽略了他。
王教授谈到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实际也是我们课改理念的一条。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关注到孩子的每一节课,关注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这是一个漫长又值得期待的过程。
我们班里有个个子低低的小女孩儿,刚接班时,我时常看到她上课愁眉苦脸的样子,下课又开开心心的。了解得知,她的学习成绩极差,数学多次得“个位数”,认识的字也不多,语文课本根本读不下来。这算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怎么办?只能是想办法激发她对学习的兴趣了。课上我有意无意到她身边的次数多了起来,数学上像计算之类的题目,她虽慢了一些也是能做对的。我寻找着一切可利用的契机来关注她,鼓励她,让她感到温暖,增强自信心,并努力缩小我们师生间心灵的距离,使她产生“向师性”。
再者,沉下心来学习基础知识也很重要。
一个班,如果每节课都热热闹闹的,活动特别多,那么这个班的成绩不会怎么好。因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机会去真正学习,注意力、记忆力全在那些“合作、交流”上了。针对这个问题,王教授讲到要严抓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每节课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小检测,做到堂堂清,天天清,这一点真的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名师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1
名师就是名师!李老师不仅在我们学校上课时新课引入新颖,他今天的讲座同样让人耳目一新。他以欣赏两首不同曲风的歌曲开始,引出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闪光点,教学方式和风格不同。接着,李老师从时代不同,教师的责任不同,教师角色转变进行了阐述,教师由最开始的教书匠到负责教学、再到现在的教育工作者的转变,说明了时代在变,教师的责任也发生了改变。
在此之前,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上课、听课和评课,今天李老师让我们听到了不一样的内容:作课、观课和议课。这不但是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态度的改变,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拿着课本就可以上课的时代了。
关于有效,李老师从三个词进行的讲解:效果、效用、效率。李老师用图片展示了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充分说明了有效的重要性。说到观课和议课,已经从教几年的我真的很惭愧:因为我最怕的就是学校开展公开课之后的议课。其实,每次观课的时候,我不知道要观什么、听什么、记什么,所以,在后面的议课环节,我更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讲课老师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又怎么提建议。
短短两个小时,并不能教会我如何观课和议课,但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短短几分钟的议课,其实是需要背后付出诸多努力的,是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分析学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核心素养和其它教育教学理论的。
名师讲座《管理学原理》心得 篇12
非常感谢涂健老师对管理学的诠释,我认为学好管理学首先就应该了解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然后再结合自己本身的工作特点加以释放,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才能完成管理的任务。
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它具有目的、人员、管理和文化等特征。组织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了解管理的职能才能让我们明确管理的实质。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与发展。这里重点强调环境,组织的管理环境一般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管理具有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也是管理的根本属性。管理的二重性就是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还具有科学性和艺术行。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创造性,这两种特性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管理学具有易学难用的特点。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管理在现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学习管理学是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未来社会更需要管理。
【名师讲座反思】推荐阅读:
名师讲座通讯稿07-18
听名师讲座的体会05-20
名师讲座第一次作业06-19
名师讲座教师发言稿08-18
赵春艳名师培训研修反思05-20
听名师课堂教学反思11-16
观魏书生讲座反思07-06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讲座反思07-09
名校造就名师 名师成就名校11-27
名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