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u5知识点梳理

2024-06-08

6au5知识点梳理(通用12篇)

6au5知识点梳理 篇1

《春》(七上)知识点梳理

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构:

1、盼春:①段 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

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③段 春草图。④段 春花图。⑤段 春风图。⑥段 春雨图。⑦段 迎春图。{描写具体,绘春}

3、⑧段 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

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1、简析: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

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迎春图——侧面烘托

2、考题再现

吴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3.选文描绘了春雨的什么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这段文字中,除写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请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特征:细密、轻盈(1分)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1分)

14、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房屋。(1分)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1分)

相城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12.春风本难以捉摸,朱自清笔下的春风却生动可感,读选文第一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绘,又分别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答案: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3分)2012年立达中学二模试卷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12.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试分析它们写法上的不同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答案:《雪》中描写的蜜蜂是作者丰富想象的展开,是虚写(1分),写出了雪野中冬花的香与美,突出了江南雪的美艳、生气洋溢的特点(1分); 《春》中描写的蜜蜂是实写(1分),写出了春花明艳芳香的特点,表现了春的生机勃勃,烘托热闹的气氛(1分)。

借景抒情的写法。

1、简析:四幅图画,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考题再现

高新区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眠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1.文中画线的两处都写了人的活动,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说其作用。(2分)

12.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选文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举一例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1、前者写孩子们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勃发的春草和活泼的孩子们组成一幅洋溢着新春活力的图景(1分)后者渲染春雨沐浴的温馨,展现出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1分)

12、可以选择“钻”、“静默”等词语进行赏析。

大量使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语言有表现力。简析 “嫩嫩”“绿绿”“轻悄悄”“软绵绵”这些叠词,都有“非常”“更加”的意思。“上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园子里,田野里”,“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这些对称或排比的句子,流畅整齐,富有音乐美。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字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逼真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春草的清新、可爱,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以动衬静的写法形象地描绘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读来富有美感。

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雨的多、连绵不断、细、亮、密的特点。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的情态。

⑤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虚写,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与《雪》一文中“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写法相同。

2、考题再现

常熟市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4.运用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来描绘景物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以文中画线句为例作具体分析。(2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一句中,“慢慢”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2分)答案:

14、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三个比喻不仅写出了春雨“细密”的共性特点,又分别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个性特征。(2分)

15、即便下雨,人们也不急着赶路,而是慢慢行走在雨中,“慢慢”一词烘托出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分)常熟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

13.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4.甲乙两段文字描写的对象虽然不同,但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虚实相间的写法,请你找出虚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案:13.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甲)把百花争春的“争”写活了,突出百花竞放的特点;(乙)描绘出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3分)

14、甲段:“闭了眼,树上放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用:由春花联想到果实,突出春花的香甜令人遐想,令人心醉;乙段:“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作用:联想到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4分)

6au5知识点梳理 篇2

【知识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 其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具体如下表所示。

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旅游资源由于各方面的差异, 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等特征, 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与地理成因

1.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 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 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 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2.把握观赏时机

3.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探究各种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 从审美特征到欣赏方法, 再到探究成因, 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各种景观的地理成因如下表所示。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四、旅游规划设计

1.旅游规划的概念和类型

旅游规划的概念:为满足游客需求和促进旅游地的发展而确定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订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

旅游规划的类型: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

2.旅游规划的内容

(1) 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对规划区域的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产业基础、旅游竞争状况、旅游容量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明确旅游产业地位, 旅游主题、功能, 市场与产品定位;确定旅游发展的“三战略”, 即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3) 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布局旅游要素。

(4)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对衣、食、住、行、购、娱等进行规划, 具体如下图所示。

(5) 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提出旅游区分期建设规划方案和规划实施的步骤、措施、方法, 对旅游区开发建设的政策、制度、资金、环境、安全、人才、科技等保障系统作出规划。

五、旅游及环境保护

1.旅游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活动也可能产生多种旅游环境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

2.旅游环境保护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六、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旅游线路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有:旅游资源 (旅游价值) 、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旅游成本 (费用、时间或距离) 等。设计旅游线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突出特色

旅游路线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作出的一种导向性安排, 应该突出所设计路线的主题。旅游线路所串联的旅游区、景区或景点, 既要各具特色, 又要共同烘托同一个主题。只有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 才是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

2.讲究韵律

旅游活动要有节奏感、韵律感。组织旅游活动既要使旅游者始终保持一定的兴奋度, 又要做到有张有弛。

3.“冷热”兼顾

不同季节, 不同旅游者需要不同的旅游路线。设计旅游路线要从全局出发, 做到“冷 (不太知名、旅游者较少的景点) 热 (著名、旅游者较多的景点) ”兼顾。

4.发展创新

旅游路线设计可以体现创新精神, 也可动态地反映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线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创新。

5.安全可靠

旅游路线设计, 一方面要保证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使旅游者游得开心, 玩得放心, 走得舒心;另一方面要遵守旅游区的安全保护规定, 避开军事禁区、保密设施等。因此, 旅游路线的选择, 首先要考虑旅游者出行的目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其次要根据各地区旅游景观的特色和交通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地区接待能力, 进行合理的选择。

设计旅游线路时, 要充分展现旅游地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 使游客在有限而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欣赏到不同的旅游景观, 感受到不同的旅游特色氛围。但是, 不能一味地堆砌和罗列某地的全部旅游景观, 而应做到既要景观丰富, 富于变化, 又要突出重点, 避免雷同。

【典例感悟】

例1 (2012·四川文综卷) 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 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2)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 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 睡起日斜闻竹鸡

思路分析:此组题以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

(1) 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 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 所以是断裂上升。

(2) 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 099米, 垂直温差大, 山顶气温低, 夜间气温更低, 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 晴天观日出景观较好;山顶海拔为3 099米, 属山地针叶林带, 而桃树是阔叶植被, 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所以C不对;D项所指在丝竹之乡, 该项不正确。因此选B。

答案: (1) A (2) B

例2 (2012·浙江文综卷) 专家认为, 欣赏旅游景观, 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 (1) ~ (2) 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 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1) 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评论, 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到的春天景象。

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 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B.甲、丙

C.乙、丁D.丙、丁

(2)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 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思路分析: (1) 本题描述的是陕西商洛山村风景。“菊初黄”是视觉看到的景象, 甲错;“万壑”是指“千沟万壑”的黄土沟壑, 乙对;“荞麦花开白雪香”还有“菊初黄”是秋天景象, 丙错;“村桥原树似吾乡”是视觉看到的景象, 并引发思念家乡的情感。综上, 选C。

(2) 本题考查岩石的成因类型。火山地貌由玄武岩构成, 而非花岗岩;丹霞地貌景观由红色砂岩构成, 而非流纹岩;球状风化岩石是花岗岩, 而非砂岩;岩溶地貌景观由石灰岩构成, 是可溶性沉积岩, 选C。

答案: (1) C (2) C

例3 2012年暑期, 有一学生旅游团计划乘船和火车从北京出发到杭州萧山钱塘江, 途中还要参观游览下列景点:南京中山陵、九江庐山、武汉黄鹤楼、苏州拙政园 (从苏州到杭州一段要乘船)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请根据材料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 (走近路, 不走重复线路) 。

(2) 在出行前, 他们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3) 这一学生旅游团原本打算利用“十一”黄金周出游, 但考虑到种种因素, 还是选择在暑期出游。你认为他们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思路分析:本题以各类游览景点为背景材料, 考查旅游活动的设计等。第1小题考查旅游线路的设计;第2小题考查开展旅游活动要做的准备工作;第3小题考查旅游时间的选择。

答案: (1) 从北京出发经京广线到武汉市游览黄鹤楼, 再经长江到九江市游览庐山, 再经长江到南京市游览中山陵, 再经京沪线到苏州游览拙政园, 最后经京杭大运河到杭州萧山观钱塘江潮。

(2) (1) 设计好旅游线路; (2) 选择恰当的旅行方式 (自行乘车还是随旅行团) ; (3)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了解与旅游景点有关的内容; (4) 准备好旅游时所需的物品。

(3) “十一”黄金周是我国集中休假的时期, 也是旅游的黄金期, 这导致旅游景点几乎人满为患, 从而使得旅游质量严重降低。同时, 也容易出现交通拥挤、食宿困难、物价偏高等问题。而选择暑期出游可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针对训练】

读四川省和浙江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 回答1~2题。

1.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中的两个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 夏秋季节游客人数明显多于冬春季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民族节日和风俗习惯

B.国家旅游黄金周政策

C.地形、气候和交通

D.季节性保护遗产政策

2.据统计, 浙江省旅游收入明显高于四川省。其主要原因是 ()

A.浙江旅游资源较丰富, 世界遗产及国家级风景区较多

B.浙江的交通通达性好, 周围地区经济较发达

C.四川旅游资源没有特色, 景区比较分散

D.四川的物价比浙江低, 旅游收入少

近年来, 地处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的“地下画廊”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地质学家考证, 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堪称“江北第一长洞”。洞内流水潺潺, 钟乳石奇形怪状, 石笋、石瀑布、石花等千姿百态, 琳琅满目, 地下奇景扑朔迷离……据此完成3~4题。

3.观赏此类景观应 ()

A.在秋季观赏B.在清晨观赏

C.近距离观赏D.远距离观赏

4.“地下画廊”对旅游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具有 ()

A.美学价值B.科学价值

C.经济价值D.历史文化价值

读某沿海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底图, 据此回答5~6题。

5.此处旅游景区最适宜开展的旅游活动是 ()

A.沿河漂流B.生态旅游

C.悬崖攀岩或蹦极D.乘游船观湖

6.在此旅游景区中, 下列区域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游览区B.保护区

C.服务区D.休息区

文明旅游活动既能使旅游者获取愉悦感, 又能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B.旅游活动应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C.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旅游的要求

D.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 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8.旅游者在景区内乱刻乱画会直接造成 ()

A.环境污染

B.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C.对旅游景观的破坏

D.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9.石窟艺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山崖上开凿洞穴, 并进行绘画和雕塑, 以表达膜拜或宗教虔诚。下图为三大石窟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 说出观赏石窟的主要方法。

(2) 下图中是莫高窟附近的胡杨林, 其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到此游览。要观赏至纯至美、层林尽染的金色胡杨之美和夕阳霞光, 应注意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10.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藏林芝县具有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林芝地区旅游部门先后与福州市旅游局、武夷山市旅游局签订《旅游对口支援框架协议》, 共同发起“情系林芝、走进西藏”的大型赴藏旅游活动。

材料二西藏林芝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1) 依据材料, 概述西藏林芝县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2) 简述林芝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3) 作为旅游者, 如何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夏秋季节游客多于冬春季节, 主要是因为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山区, 海拔高, 夏秋季凉爽, 对游客的吸引力强。

2.B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广, 旅游收入多。

3.C地下溶洞应近距离观赏。

4.A“地下画廊”主要是由岩溶地貌构成, 主要有美学价值。

5.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由图可知, 本区以自然景观为主, 故最适宜开展生态旅游。

6.B本旅游区以野生生物资源为主, 故保护区应占最大比重。

7.B在旅游活动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同时, 人们也要保护旅游资源。

8.C乱刻乱画是在自然景观或文物古迹上进行的, 是直接对旅游景观造成破坏。

9. (1) 选择观赏位置、抓住景观特色、以情观景。

(2) 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原因:金秋十月是观赏胡杨林的最好季节;夕阳西下时是观赏霞光的最佳时机。

10. (1) 主要沿河谷 (河流、谷地) 分布。

(2)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接待能力有限;交通通达性差;旅游景区多功能开发不够等。

(3) 主要看其是否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只有具有“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的高质量旅游资源, 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立体几何核心知识点梳理 篇3

1.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等角定理;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

3.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4.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5.(理科)空间向量共线、共面的充分必要条件,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空间向量的共线与垂直,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求立体几何中的角.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

2.能运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对于异面直线上两点的距离公式不要求记忆.

3.会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特别是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象它们的位置关系.

4.(理科)会用空间向量计算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三、考点简析

1.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

空间由点,线,面3个元素构成,立体几何主要研究线和线,点和面,线和面,面和面之间的关系.

两条直线关系包括相交,平行,异面;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关系包括线在面内,线面相交(包括斜交和垂直),线面平行;面面关系包括面面相交(包括斜交和垂直),面面平行.

2.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转化

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只要围绕着平行和垂直展开.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证明是相互依赖的,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也是相互依赖.需要对每一种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充分理解,证明过程中,需要列出相应的条件,得出结论.

3.棱柱、棱锥、棱台、球等空间几何体

高二政治知识点梳理 篇4

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形式多样,不同区域各具特色。

2.什么是文化?它分为几方面内容?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

①意识形态: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也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非意识形态: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3)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有哪些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6)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注意: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或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如何?我国又当如何应对这种国际形势?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我国的应对措施: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②提高国家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一英语知识点梳理 篇5

作不及物动词,意为“经营”,在所经营的对象前面加in,多指经营货物,公债,股票等。

dealwith常表示的意思有:

处理,解决,安排;

对待,对付,主语是人;

谈论,涉及。

deal作及物动词,表示“分发,对待”。

dealsbablow打击某人

作名词,表示“买卖,交易,协议,政策,对待”。均是可数名词。

technology和technique

technology是技术的总称,不是指一项一项的具体技术,是不可数名词。

八(下)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篇6

二、了解下列文学常识

1.《海燕》的作者是高尔基,1868年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底层》《仇敌》和散文诗《海燕》等,1927年被授予无产阶级作家的称号,1936年因肺炎逝世。

2.《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用他的稿费和积蓄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用以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3.《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公”,也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所以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昌黎先生集》为其诗文合编。

4.《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 ,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 、文学家。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青年时期与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并称“康梁”。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5.《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刘禹锡诗文俱佳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禹锡和李白也称“刘白”。著作有《刘宾客集》。《陋室铭》是他在和州做刺史的时候写的。

三、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一)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只运用在具体的句子中;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常体现在全文的构思上或突出主旨上。 (二)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一般都是具体的事物,也有很少一部分比喻中的喻体是抽象的事物;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事物,象征对象一般是某种人或某种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等。 (三)比喻强调的是二者某种性状的相似性,象征强调的是二者内涵本质的一致性。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鸟”常见的象征意义

鸳鸯:夫妻恩爱,情侣和睦亲密。

青鸟:幸福佳音的使者。

大鹏:志向高远,奋发有为,前程远大。

凤凰、孔雀:幸福和吉祥,杰出人物,美丽,重生。

鸽子:友谊,和平。

大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燕子:春天,勤劳。

杜鹃:思乡,悲苦,意志坚强者。

百灵、画眉:能言善歌,声音甜美,聪明伶俐活泼。

乌鸦:晦气,不祥,悲凉,小人,俗客庸夫。

喜鹊:喜庆,愉悦。

仙鹤:长寿,清高,杰出者,隐逸,情义,祥瑞。

八哥、鹦鹉:人云亦云者,能说会道。

鸵鸟:不敢面对困难的逃避主义者。

天鹅:纯洁,忠贞,美丽。

雄鹰:坚强勇敢,志向高远。

麻雀:庸庸碌碌者,吵闹聒噪、喋喋不休。

五、什么是“说”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物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六、什么是“铭”

电与磁知识要点梳理 篇7

一、核心——磁场的基本性质

1.磁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2.磁场的方向:磁场中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一般是不同的,规定小磁针北极在某点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感线: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感线是一条闭合的曲线,磁感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正好是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进入磁体的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指向N极;磁感线不会交叉,对于磁场中确定的点,磁场的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对于磁场中的某一点来说,磁场方向、小磁针北极的受力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是一致的。

例1 如图1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块条形磁铁,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图像是 ( )。

分析与解:本题是一道物理情境与数学图像相结合的试题,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解题的依据是:①条形磁铁的磁性特点:两极最强,中间最弱;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当小磁铁从A端移动到中间的过程中,小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排斥力由大变小,测力计示数由小变大;当小磁铁从中间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小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吸引力由小变大,测力计示数继续变大。故整个过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由小变大,应选D。

点拨:在解这类图像题时,首先要弄清图像中的横轴、纵轴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然后根据相关规律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弄清当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增大或减小时,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重点——电生磁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铁的两极。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安培定则判定。

2.电磁铁:内部插有铁心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电磁铁在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铃以及自动控制装置上均有应用。

3.电磁铁的磁性特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磁铁螺线管线圈的匝数以及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螺线管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①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其磁性的有无。②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改变其磁极的性质。③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或线圈匝数的多少来控制其磁性的强弱。

例2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能正确反映电流与磁场间关系的是 ()。

分析与解:4个选项给出了4种不同的情况。A给出的是电源的正负极和小磁针静止时的状态,可由电源的正负极判断出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再根据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应用右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然后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以及在磁体外部空间,磁感线从N极出来,进入S极这一特点,画出磁感线,并标出方向;最后根据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可以判断A是正确的。

B给出的是电流方向、磁极和磁感线。首先根据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应用右手定则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 极是否与题中给出的相符;其次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以及磁体外部空间磁感线的特点,判断题中给出的磁感线的方向是否正确。通过判断得出,B中右侧的水平磁感线方向画错了。

C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与A 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C是正确的。

D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与A、C 相同,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S 极。小磁针的N极应指向右,所以D是错误的。

点拨:本题集中反映了通电螺线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安培定则、磁感线、磁场方向等。

三、热点——学科内综合

本章知识点虽然比较零散,但可与很多知识点发生联系。比如与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力、力的性质等知识相综合的试题,在历年的中考试卷中均有体现,望能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例3如图2所示,条形磁铁置于水平面上,电磁铁与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右端固定并保持水平,当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逐渐向左移动时,条形磁铁仍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是()。

A.方向向左,逐渐增大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逐渐增大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知,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大。根据右手定则可判断出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电磁铁与条形磁铁之间的相互排斥力逐渐增大。条形磁铁在电磁铁对其向左的排斥力与水平面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两个力的作用下始终保持静止,而电磁铁对其向左的排斥力增大,根据平衡力知识可知,在此过程中,条形磁铁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右,并且随排斥力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题的答案为C。

四、难点——联系实际

根据所学内容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以致用要建立在对知识充分理解和熟练的基础上,思维灵活、善于探究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保障。

例4如图3所示,将一对磁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舌簧密封于玻璃管中,舌簧端面互叠,但留有间隙,就制成了一种磁控元件——干簧管,以实现自动控制。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线圈,将它套在干簧管上,制成一个干簧继电器,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如图4所示。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不包括( )。

A.电流的磁效应

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磁化

分析与解: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线圈产生磁场(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两个弹性舌簧在磁场中被磁化,其中上方舌簧的下端为S极,下方舌簧的上端为N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两个舌簧端面互叠部分相互吸引,使工作电路接通。当开关S断开、磁性消失时,两个舌簧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分开,工作电路断开。

由上述分析可知,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包括磁化、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答案为B。

点拨:本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考题,分析的关键在于,当开关S闭合时,通电线圈的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分析的难点在于,在线圈内部,磁感线是由S极指向N极(由下而上)的,磁感线由下方舌簧的下端进入,上端出来,所以下方舌簧的上端为N极。同理,磁感线由上方舌簧的下端进入,上端出来,上方舌簧的下端为S极。

例5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 (GMR)效应,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图5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当闭合开关S1、S2后使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铁左端为N极

B.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C.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增大

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减小

分析与解:当闭合开关S1、S2,滑片P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五、易错点——判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要使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电路闭合;②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判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例6在图6中,能够在铝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做法是( )。

A.铝框不动,磁铁上下移动

B.铝框不动,磁铁左右移动

C.磁铁不动,铝框上下移动

D.磁铁和铝框一起向右移动

分析与解:由图6可以看出,铝框所在处的磁感线方向是竖直向下(从N极指向S极)的,铝框只有垂直纸面向里向外运动或向左向右运动时,铝框的一部分导体才能切割磁感线,铝框中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当铝框向上向下运动或铝框和磁铁一起移动时,均不能切割磁感线,所以铝框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答案为B。

初中历史知识点梳理 篇8

含义: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

诸侯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篇9

2.非金属单质、金属元素高价态 的化合物、某些含氧酸及其盐一般有较强的氧化性。 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十分相似,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强。氟是氧化性 + + 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3.氧化性规律有:

①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不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如 Na

②变价 3+ 2+ 2 金属中,高价态的氧化性强于低价态的氧化性,如 Fe >Fe ,MnO4?>MnO4 ?>MnO2;③同种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往往是 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如 HNO3>HNO2,浓度越大,氧化性也越强,如浓 HNO3>稀 HNO3,浓 H2SO4>稀 H2SO4。

梳理知识 总结方法 提升能力 篇10

一、以“修改日记,激趣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 教学片断

新课伊始,出示小淘气的日记:3月18日 晴

早上,我从2平方厘米大的床上起来,就坐到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的饭桌上拿早点吃。妈妈把我耳朵一揪:“洗脸去!”于是我才去拿14平方米大的毛巾洗脸……

师:看完了这篇日记,你有什么话想对小淘气说的吗?

生:……

师:小淘气短短的一篇日记中却出现了这么多错误,看来他真得好好学数学了,你们觉得他在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该补一补呢?

生:面积单位、平面图形的面积、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课题“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

2. 教后反思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复习课,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学中先出示小淘气的日记,学生读完日记后,既感到有趣又有话可说,你一言我一语,把小淘气的日记修改好了。修改完日记后,我说道,小淘气短短的一篇日记却出现了这么多错误,看来他真得好好学数学了,你们觉得他在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该补一补呢?学生很快说出要补补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方面的数学知识,至此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这样的设计唤醒了学生所学的旧知识,同时在修改日记中又复习了面积单位,为“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在生活情境中回忆、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 教学片断

【片断1】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小淘气也有一个温馨、漂亮的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小淘气的家的图片。

师:小淘气觉得他家的这个房门有点旧了,他想重新漆上油漆,当然门上的这块正方形玻璃、门锁以及下面装饰条上的这些地方是不需要油漆的,你们能帮小淘气算算涂漆部分的面积有多大吗?

学生计算后汇报。

学生回忆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片断2】

师: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用这些计算公式呢?让我们再回到小淘气的家中去看看。在这个房间里面有哪些问题与面积计算有关呢?

生:……

师:没错,其实只要量好尺寸,这些面积都能算。

(1)房间墙上有三幅圆形装饰画。这幅装饰画的底板是一块三夹板。它是从长1.2米宽0.6米的长方形三夹板上切割下来的一个最大的圆。你能说一说这幅装饰画有多大吗?

生:……

(2)房间墙上的长方镜子用四个螺丝钉固定住。螺帽的上面是个六边形,你能计算出螺帽这个面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根据数据计算后,小组汇报交流。

2. 教后反思

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在复习课中也应该有这样的要求。本节课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同在。在“讨论交流,复习整理”环节中,小淘气家的门上综合了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让学生在帮助小淘气计算油漆的面积中不知不觉地勾起了对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回忆,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在“应用方法,立足实践”环节中,设计的题目都源自课初的生活情境,把整节课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复习课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在整理、分类、综合的过程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消除疑惑,让学生在复习中真正得到提高。

九(下)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篇11

二、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抱疾方剧:正有重病在身。方, 正、正当。剧, 严重。

遍稽群籍:翻阅查找很多书籍。稽, 查考。

深悉无疑:了解得很全面、很深入, 没有一点遗漏。

庖代:也作“代庖”, 是成语“越俎代庖”的省略, 意思是越权办事或者包办代替, 课文中指代理他人的职务。庖, 厨师。

钧裁:恭请做出决定。钧, 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辞。裁, 判断、决定。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 (在三门峡) 一样。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充, 堵塞。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疾, 痛。首, 头。

百废待举:各种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去兴办。举, 兴办。

礼贤下士: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降低自己的身份敬重和结交地位一般但有才德的人, 以使其为自己效劳。

哀兵必胜:对抗的两军力量相当, 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三、文学常识

1.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 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要求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人物、情节、场景也要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3.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尖锐突出。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

4.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台词, 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 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 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的语言要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5.《威尼斯商人 (节选) 》选自《莎士比亚全集》, 作者莎士比亚,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查理三世》《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等。

6.《江村小景》选自《田汉全集》, 作者田汉, 原名田寿昌, 湖南长沙人, 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

7.《〈陈毅市长〉选场》选自《陈毅市长》, 作者沙叶新, 当代剧作家, 代表作有《宋庆龄》《尊严》《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等。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篇12

一、记叙文概念

在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消息、通讯、童话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叙述的顺序:

⑴顺序。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⑵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

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

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

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

⑶插叙。

插叙有两种:

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3、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如《我的老师》、《羚羊木雕》,作者都是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写进故事中去的。

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两种人称各有用处。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⑴记叙文中的描写。

描写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阅读记叙文的描写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作者是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的;②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的;③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例如《小麻雀》一文,为了突出小麻雀受伤害的不幸遭遇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小麻雀的眼睛约十几处之多,使小麻雀的凄惨形象十分传神感人。

⑵记叙中的说明。说明既然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例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的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

⑶记叙中议论。记叙与议论是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且这两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交叉或糅合使用在同一篇文章中,各自发挥着它们的作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是叙议结合得较好的一例,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时应给以必要的重视;而在写作中,则应认真学习运用它。

⑷记叙中的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记叙文中的抒情要写得感人,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注意分寸,虚假的或扩大了的感情必然失真,自然也就不会感人。至于抒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把抒情渗透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或集中记叙,集中抒情,或情景交融。

5、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2)对比

(3)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手法运用得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使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借物抒情 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地平铺直叙是行文之大忌,而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

(6)托物言志

6、记叙文的中心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

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

二分析 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

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段、看重点句

① 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② 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

③ 从分析文章的首未段入手。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④ 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归纳中心思想,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有的文章有点题句,抓住了这些语句,并用适当的词语将其连线起来,就是中心思想。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下来加以综合,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7、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①“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⑵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例如: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理解“慈爱”的含义,可用近义词替换的办法。

把“多么慈爱”换成“多么可爱”不行。“可爱”表示值得爱,“慈爱”除“可爱”的意思外,强调“像慈母一样的爱”的意思,用以写老师的爱更恰当。

⑶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例如: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句子是由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语境,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准确把握表达的角度,比如主体色彩、语法修辞、语言风格等,还要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述。

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指内容表达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

8、分析记叙文的详略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9、分析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⑴过渡,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恰当、巧妙的过渡,对文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优秀文章,都极讲究过渡的艺术。记叙文的过渡,其主要作用是: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⑵照应。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10、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阅读时只有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入手,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⑵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简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⑶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⑷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写景记叙文的知识点梳理

1、概括内容:本文段写了××季节××景物(注意写的是某一季还是四季,写的是某一种景物还是几种景物)景物的特征是××

2、梳理思路:文段先写××再写××,是按××顺序来安排的。(时间、空间或是描写景物的先后顺序)

3、概括主题:文段描写了××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一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两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春》《济南的冬天》;或者是借景物含蓄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如托物言志《石榴》,象征《白杨礼赞》,借景抒情《夏》)

4、美文赏析:可以从描写内容、手法、特征、情感、感染力(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几个角度答题。

(1)好词赏析: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事物特征。

例如“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动词“钻”生动写出了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形容词“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初生的小草柔嫩翠绿的特点。

(2)修辞赏析:常见修辞为: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对比(突出事物特征)

上一篇:学校领导与团结意识下一篇:以献礼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征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