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及其化合物试卷

2024-08-14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卷(通用8篇)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卷 篇1

金属及其化合物冲刺卷

1.能用铝制容器长期盛放的是()

A.浓盐酸

B.NaOH溶液

C.食醋

D.浓硫酸 【答案】D 2.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C.D.【答案】A

3.由钠、铜、铝、铁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5 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 L 氢气(标准状况下),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钠

B.铜

C.铝

D.铁 【答案】B 4.某同学用Na2CO3和NaHCO3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两溶液的pH相等

B.实验前两溶液中离子种类完全相同

C.加入CaCl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一样多

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CO32-+Ca2+═CaCO3↓ 【答案】B 5.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钠、盐酸分离铁粉和铝粉混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如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NaOH溶液,y为盐酸

B.a→b发生的反应为:AlO2-+H++H2O=Al(OH)3↓ C.按照本流程,x和y调换后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b、c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C 6.将过氧化钠加入到氯化亚铁溶液中,最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过氧化钠将溶液漂白

B.生成红褐色沉淀 C.除溶解外无特殊现象产生

D.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B 7.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HCl、AlCl3、MgC12、NH4Cl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NaOH溶液,得到如图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的最大物质的量为2mol B.c-d段会产生标况下22.4LNH3

C.d-e段发生的反应为Al3++40H-=AlO2-+2H2O D.滴加NaOH溶液过程中,微粒反应的先后顺序是H+、Mg2+、NH4+、Al(OH)3 【答案】D 8.将1.12g铁粉加入25mL2mol/L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 1 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5 【答案】B 9.由铍和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二者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 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BeO和Be(OH)2均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 B.BeCl2是共价化合物,Na2BeO2是离子化合物

C.BeCl2水溶液呈酸性,将其蒸于并灼烧,残留物是BeCl2 D.Na2BeO2水溶液呈碱性,将其蒸干并灼烧,残留物为Na2BeO2 【答案】C 10.在检验用FeCl3溶液生产铜制印刷线路板后所得的废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用惰性电极电解该废液,阴极没有立即产生红色物质,说明废液中不含Cu2+ B.若向废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C1-C.若向废液中加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说明废液中含有Fe3+

D.若向废液中滴加KSCN 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废液中含有Fe2+ 【答案】A 11.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A.H2SO

4B.Fe(OH)

3C.Al(OH)3

D.FeCl2 【答案】C 12.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①表示向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 溶液 B.图②表示向NaAlO2 溶波中逐滴加入盐酸 C.图③表示向FeCl3溶液中加入锌粉 D.图④表示向NaOH溶液通入CO2 【答案】C 13.下列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能实现的是()

A.NaCl(aq)NaHCO3(s)

Na2CO3(s)B.S C.Al D.Mg(OH)2【答案】C SO3 H2SO4 NaAlO2(aq)MgCl2(aq)

NaAlO2(s)无水MgCl2

14.铁铝合金8.3g溶于300mL2mol/L盐酸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5.6L。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烧碱溶液,充分搅拌,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A.9g

B.16.8g

C.18.5g

D.22.5g 【答案】C 15.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生成等量的硫酸铜,三个途径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 ①=②<③ C.硫酸铜在1100℃分解的方程式为:2CuSO4D.当Y为葡萄糖时,葡萄糖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D 1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已知:4FeO42+10H2O⇌4Fe(OH)3+8OH

﹣﹣

Cu2O+SO2↑+SO3↑+O2↑

+3O2↑高铁酸钾常见制备方法之一是湿法制备:在一定条件下,Fe(NO3)3与NaClO反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FeO4在处理水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只有消毒杀菌 B.同浓度的高铁酸钾在pH=ll.50的水溶液中比中性溶液中稳定 C.湿法制备高铁酸钾,可以在酸性环境中顺利进行

D.湿法制备高铁酸钾,Fe(NO3)3与NaClO物质的量之比为3:2 【答案】B 17.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B.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D.出于简化装置的目的,F装置可拆除 【答案】C 18.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的大量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B.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C.④中现象可能是溶液中的强酸性物质造成的 D.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起催化效果 【答案】C 19.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产物,进行如下实验。Ⅰ.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完成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

(1)宓验室用亚疏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利用的是浓硫酸的___________ A.强氧化性

B.强酸性

C.脱水性

D.腐蚀性

(2)B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Ⅱ.探究燃烧的反应产物

(3)反应后取C装置中的固体粉末于烧瓶F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生成 ①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氢气,则可说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 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出现黑色沉淀,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4)取出F装置烧瓶中的混合物,经过滤、干燥得到少量固体粉末,为了探究固体粉末的成分,选择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按气体从左至右,选择所需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字母)②能证明固体粉末是硫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测定,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产物中有硫化镁、硫和氧化镁。如果m(MgO):m(MgS):m(S)=20:7:4,写出镁与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浓硫酸吸收尾气中二氧化硫,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与镁反应

Mg H2S+Cu2+=CuS↓+2H+

dcab

品红溶液褪色

5Mg+2SO24MgO+S+MgS 20.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A、B、C是三种常见的二元无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甲为常见气态非金属单质,丙为金属单质,三种单质中只有甲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甲与乙同主族、乙与丙同周期;它们的转化关系均在溶液中进行。则: ①甲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③反应A+甲→乙+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请简述B中阳离子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为常见金属单质,乙为常见固态非金属单质,且所有物质组成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则: ①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②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③将A缓慢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得溶液中的某种阴离子的物质的量随n(A)的通入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a、b两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关系为a_______b(填“>”、“=”或“<")。若溶液X为图中曲线上任意一点,则向溶液X中逐滴加入盐酸至反应完全,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最大为_________。

【答案】氯气第四周期第Ⅷ族

2Fe2++4Br-+3Cl2=2Br2+2Fe3++6Cl-用试管取少量B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呈现血红色,证明有Fe3+存在C

< 4mol 2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____。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__(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5)100 g上述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N2 33.6 L(标准状况)。

①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____;

②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____。

【答案】∶N⋮⋮N∶

Fe 离子键和共价键2NaHCO

3Na2CO3+CO2↑+H2O CO2、H2O 65% 22.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氢氧化锌可以与氨水反应生成[Zn(NH3)4]2+。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_(用化学式表达)。(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实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②硫酸铝和氨水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④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解释在实验室不适宜用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lO2-[或Al(OH)4-] Zn+2NaOH===Na2ZnO2+H2↑[或Zn+2NaOH+2H2O===Na2Zn(OH)4 + H2↑] ①③④

Al3++3NH3·H2O===Al(OH)3↓+3NH4+ 可溶性锌盐与氨水反应产生的Zn(OH)2可溶于过量氨水中生成[Zn(NH3)4]2+,氨水的用量不易控制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卷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知识, 而是同学习者接触的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张在教学活动中, 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从学习者个体出发, 以人为本, 真正把发挥学习者主体能动性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

2.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繁多, 易学难记。化学基本观念是学习该部分内容的“脚手架”;同时, 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内容是中学生形成和巩固化学基本观念的“物质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 在课程与教材中的地位

义务教育阶段:初步了解金属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知道活泼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高中必修阶段:人教版必修1模块系统介绍了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并着重介绍了钠、铁及铝化合物的内容。

(2) 核心知识的功能价值

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 从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角度来说, 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 而这些研究内容必须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载体, 同时, “元素及其化合物”为后续有关化学原理和理论的学习奠定“物质基础”, 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元素观、分类观和变化观等重要化学观念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而言,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价值。离开元素及其化合物, 化学就变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3) 知识本身特点

实际教学中, 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是被普遍认为“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的部分, 原因是这部分知识本身特点是内容繁多, 易学难记。

2.学生情况分析

(1) 知识与能力基础

通过人教版必修1模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 同学们已经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分类观和变化观;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同学们已经认识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分析理解和归纳能力, 但是主动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较差, 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惰性与畏难情绪。

(2) 学生认识障碍点及待发展点

障碍点:有规律地记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能较快地找到物质之间转化的途径。

待发展点: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化合物的性质。

(3) 教学方法

以具体元素化合物化学知识为载体, 以化学基本观念建构为主旋律, 以认识模型为教学手段, 有效促进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 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 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分析化合物的性质。

(2) 设计物质间相互转化的路线。

2.过程与方法

以化学基本观念为核心, 构建认识模型, 有规律地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有序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 感受金属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对化学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2.教学过程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评价方式应尽可能做到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强, 灵活多样。

教学反思

元素化合物属于事实性知识, 而其中蕴含的“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基本观念范畴。化学基本观念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提升, 具有超越事实知识的迁移价值。学习价值在于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事实性知识容易被忘记, 但是通过学习形成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会留在学生的头脑中,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具体的化学知识, 同时指导学生的后续学习与生活。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 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以具体元素化合物化学知识为载体, 以化学基本观念建构为主旋律, 以认识模型为教学手段, 已经超越对具体化学知识本身的学习, 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 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认识模型和建构化学基本观念巧妙结合, 对于实施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不管是在复习课中, 还是新授课, 我们都应该去尝试、去创新。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 篇3

1. 下列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与水反应,又能与氧气反应,且含金属元素的产物相同的是( )

A. 钠 B. 镁 C. 铁 D. 铝

2. 氧化铝、氧化钠、过氧化钠、氧化镁都能与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都是碱性氧化物

B. 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C. 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溶液都呈酸性

D. 氧化钠、氧化镁都不能发生铝热反应

3. 钠、镁、铝都能在下列气体中反应且都属于化合反应,产物不随条件变化的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空气 D. 氯气

4.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下列溶液至过量,开始无沉淀,最终有沉淀生成的是( )

A. 氯化镁溶液 B. NH4Al(SO4)2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D. 绿矾溶液

5. 现有钠、氧化铝和硫酸氢钠固体按一定比例混合溶于足量的水,过滤,测得滤液呈中性。则钠、氧化铝、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是( )

A. 2∶1∶2 B. 6∶1∶6

C. 3∶1∶3 D. 1∶2∶2

6. 下列反应中,有两种气体和一种沉淀产生的是( )

A. 在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钠粒

B. 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少量镁粉

C. 在NH4Fe(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

D.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铝粉

7. 将a g CO、H2、HCHO和O2的混合气体恰好完全燃烧,将其产物通入b g过氧化钠粉末(足量)中,完全反应后,测定固体质量为c g(b

A. [b-ca×100%] B. [c-ba×100%]

C. [c-a-ba×100%]D. [a+b-ca×100%]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卷 篇4

姓名学号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Fe-56Cu-64Zn-65

一、选择题(共42分)

1、(2013·试题调研)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正确的是()A.Al2O3也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制得 B.Al2O3加热分解为铝和氧气

C.Al2O3结构致密,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盐酸和NaOH溶液等

D.擦去表面氧化铝的铝条,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熔化的铝滴落下来

2、我国盛产矿盐(主要成分是NaCl,还好有SO42-等其他可溶性杂质的离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矿盐生成食盐,除去SO42-最合适的实际是Ba(NO3)2B. 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C. 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 D. 用酚酞试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纯碱溶液

34、(2013·试题调研)向含0.2 mol AlCl3的溶液中加入了一定量的1 mol/L的NaOH溶液后,生成了7.8 g的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

A.150 mLB.200 mLC.300 mLD.400 mL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6.4g铜与足量的硫加热,转移电子为0.2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C.1.0L的0.1 mol·L

1FeCl3溶液中含有的Fe3+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6、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ABCD7、20 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 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Mg和AlB.Al和Fe

C.Fe和ZnD.Zn和Cu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8、(共14分)

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列出):

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中含有同一种元素,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的电子式为:,E的化学式:;

(2)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在工业中的一个用途是

(3)②的离子方程式是;该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理由是

(4)③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的离子方程式是;

(5)向J溶液中加入D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

9.11.A、B、C、D、E五种化合物,均含有某种常见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澄清溶液,C

为难溶的白色固体,E则易溶于水,若取A溶液灼烧,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

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验证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1)请完成下表: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填试验编号)。【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

11、(2013·经典习题选萃)下图表示的反应关系中,部分产物被略去。已知2 mol白色固体粉末受热分解,恢复到室温生成白色固体A、无色液体B、无色气体C各1 mol。X、E、G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G______,D______。(2)写出G与C反应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X+E→A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C与Na2O2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卷 篇5

第一课时 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要求】 1.钠的性质及用途。

2.Na2O 和 Na2O2的性质及用途。

3.Na2CO3、NaHCO3、NaOH的性质及用途。

4.Na2O2与H2O、CO2的反应原理,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差和质量差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质地、光泽,密度比水,能 于水,熔点低。是 的良导体。

二、钠的化学性质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在下面括号中填写化学式)银白色金属钠

表面变暗

→ 出现白色固体

→ 表面变成溶液

()

()()()()()

()→

白色块状物质

白色粉末状物质()

()()

()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Na + H2O →

解释实验现象;

②Na + H2O + FeCl3 →

③Na + HCl →

④C2H5OH + Na →

三、C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 1.CO2 +2 NaOH → 2.CO2 + NaOH → 3.CO2 + Na2CO3 + H2O →

4.由CO2 和 NaOH如何制取Na2CO3?

四、Na2CO3与盐酸的反应(不用其它试剂鉴别Na2CO3与盐酸的方法)1.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化学方程式

2.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少量的盐酸 化学方程式

五、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完成化学方程式)1.Na2O2与SO2反应

2.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

3.Na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混浊

4.Na2O2投入Na2SO3溶液中,可将SO32 氧化成SO42

5.Na2O2 投入品红溶液中,因其有氧化性,所以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六、钠的冶炼

化学方程式;

七、钠的存放和取用。

【例题解析】

[例1]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2NaNO2 + 6Na = 4Na20 + N2↑。试说明为什么不采用钠在氧气中燃烧而采用此法制取Na2O的原因 解题思路:。易错点:。

[例2]2.38克CO2和H2O蒸气的混合气体通过18.58克Na2O2固体后,充分反应,得到20克固体,求混合气体中CO2和H2O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解题思路:。易错点:

。【考题再现】

1.将40ml 1.5mol/L的CuSO4溶液与30ml 3mol/L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u2+〕或〔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

A.Cu(OH)

2B.CuSO4•Cu(OH)2 C.CuSO4•2Cu(OH)2

D.CuSO4 • 3Cu(OH)思维方法:。展望高考:

2.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思维方法:。展望高考: 【针对训练】 A.基础训练

1.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BaCl2 溶液

B.K2SO4溶液

C.FeCl3溶液D.NH4NO3溶液 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后剩余少量钠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 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3.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湿抹布

C.泡沫灭火器

D.干沙

4.200℃时,11.6克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

()A.5.8

B.11.6

C.23.2

D.46.4

5.某淡黄色粉末常用作潜水员的供氧剂,在该供氧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物质的质量比为

A.1∶1

B.2∶1

C.3∶1

D.3∶2 6.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化合物,其中钠+1价。NaH与水反应放出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H 中H半径比H+的半径大

-B.NaH不论放入水中还是盐酸中都有气体产生 C.NaH中H可被还原成H2 D.NaH在水中显酸

7.将一定质量的钠投入到24.6克t℃的水中,得到t℃的NaOH饱和溶液31.2克。t℃时NaOH的溶解度是

()

-A.48 g

B.62.5g

C.23 g

D.31g 8.将2 mol Na2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经测定反应后Na2O2无剩余,则最后所得固体物质的量为

()

A.1 mol ~ 2 mol之间

B.1 mol ~ 4mol之间 C.1 mol ~ 6 mol之间

D.大于4mol B.提高训练

9.用1L 1.0mol/L NaOH 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3 2和 HCO3–的物质的量浓

-度之比约是

()

A.1∶3

B.1∶2

C.2∶3

D.3∶2 10.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高沸点

②能溶于水

③水溶液能导电

④低熔点

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11.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固体,不出现浑浊现象的是

()

A.饱和H2S溶液

B.Ca(HCO3)2稀溶液

C.Na2SO3溶液

D.饱和CaCl2溶液

12.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

①干燥 Cl2②Na2O2

③NaClO

④活性炭

SO2 A.除①外都可以

B.只有①③⑤

C.只有②④

D.全部都可以 13.鉴别K2CO3、KNO3、K2SO4、KOH和Ba(OH)2溶液,所需试剂最少()A.一种试剂

B.二种试剂

C.三种试剂

D.不用任何试剂

14.O和H2混合气体3g和足量的氧气燃烧后,在150℃时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增重的质量为

()

A.1.5g

B.3 g

C.6 g

D.无法计算

15.25 ℃ 101Kpa 下由 HCHO(g)、H2 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共6.72 g,其相对氢气的密度为14将该气体与2.24L氧气(标准状态)充分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粉末,使Na2O2粉末增重的质量为

()

A.等于6.72 g

B.小于6.72 g

C.大于6.72 g

D.无法计算

16.列物质混合以后,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或固体的是

()

A.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明矾溶液

B.少量电石和过量碳酸氢钠溶液 C.过氧化钠和少量氧化亚铁溶液

D.铜片和三氯化铁溶液

17.X、Y和Z代表三种元素,且知X与Y可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甲,Y与Z也可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的化合物乙,又知甲分子含18个电子,乙分子含38个电子,请填空:

⑴元素Y在第周期

⑵化合物甲的分子式是 ⑶化合物乙的分子式是

18.一定量的Na2CO3、NaHCO3 和Na2SO4的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L CO2(标准状态),然后加入500ml 0.100mol/L 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 ml 1.00mol/L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C.能力训练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20、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A.Na2CO3 C.NaOH Na2CO3

B.Na2O2 Na2CO3 D.Na2O2 NaOH Na2CO3

21.对于下列常见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碳酸钙是文物陶瓷的主要成分

D.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于制作馒头和面包 2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16S的结构示意图:

D.甲烷的结构式为:

D.奥赛一瞥

23、小苏打、胃舒、平达喜都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⑴小苏打片每片含0.5gNaHCO3,2片小苏打片和胃酸完全中和,被中和的H是___________mol。

⑵胃舒平每片含0.245gAl(OH)3。中和胃酸时,6片小苏打片相当于胃舒平_____片。

+⑶达喜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①取该碱式盐3.01g,加入2.0mol·L

1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2,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计算该碱式盐样品中氢氧根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g,若该碱式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试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

第二章碱金属第一课时钠及其化合物

【例题解析】

1.解析;解答本题时,若从题中化学方程式着手分析,很难直接理出头绪;但若从条件的反面去思考,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金属钠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而此法在N2环境中不会被继续氧化为Na2O2。

2.解析;气体质量和Na2O2固体质量之和为18.58+2.38 =20.96(克),而所得固体质量为20克,二者差值即为放出氧气的质量 m(O2)=20.96-20 =0.96(克)。2H2O+2 Na2O2 = 4NaOH+O2 2CO2+2 Na2O2 = 2Na2CO3+ O2 由反应可看出无论是CO2还是H2O(g)与Na2O2 反应时,均是1mol产生0.5molO2。答案∶物质的量之比为∶

0.05/0.01 = 5 【考题再现】

1.D

2.C 【针对训练】

1.C

2.D

3.D 4.C

5.A

6.AB

7.B

8.B

9.A

10A11C

12D

13A

14B B

16BC 二

H2O2

Na2O

218.Na2CO3 0.07mol NaHCO3 0.02mol

Na2SO4 0.01mol

19、D 20、A

21、C

22、D

23、⑴0.012mol。⑵3.8。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卷 篇6

人教版课标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之铁的重要化合物中的Fe2+与Fe3+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和应用Fe2+与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知识;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并且以Fe2+为例,深刻体会物质所处条件不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表现能力不同。

2.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书本知识——→实验探究——→生活回归,通过对“印刷电路板”制作过程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探讨,引导学生通过理性的分析问题,推测问题,自主设计、小组合作、动手体验,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3.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课堂以外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能真正的领悟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并且在物质化学性质的探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辨证看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探究,认识、理解Fe2+与Fe3+的性质,并能够进行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过程中对实验的设计、现象的分析以及结论的获得;培养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用品(每组5人,按10组准备):

药品:FeCl3溶液、FeSO4溶液、H2O2溶液、KSCN溶液、铜粉、铁粉、NaOH溶液、稀HCl溶液、KI溶液、淀粉溶液、KMnO4溶液、FeSO4晶体、铁钉、甲苯、稀硫酸、浓硫酸、浓硝酸

仪器:小试管(10只/组)、药匙(2把/组)、小烧杯、胶头滴管(长、短各一)、点滴板(9孔以上)、废液缸。

2.教师演示用:计算机废弃的主板一块。

3.实物投影仪、大屏幕、投影机、电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教学情境

介绍普通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提出分析时存在的问题。

倾听、思考、提出问题(令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引出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问题的欲望

指导学生探究

组织学生对不解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参与学生的讨论,提出猜测的方案,利用现有的条件制定方案

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学生通过理性的分析问题,推测问题,自主设计、小组合作、动手体验,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利用实物投影仪,组织学生对各个小组提出的方案进行集中评议,得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学生发言,展示自己的见解

巡视、实验的指导

学生利用实验探究问题

组织评价

利用实物投影仪,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过程进行评议

学生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相互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

形成结论

得出是三价铁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将铜溶解下来,并将其氧化性与金属离子的氧化性表中排序,总结与其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物质

学生参与,总结发言

继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利用课题,引出Fe2+,演示将FeSO4晶体直接溶于水,而没有得到纯净FeSO4溶液;直接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而没有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设疑,难道这样配制不可以吗?引发学生思考。

你能制出较纯净的Fe(OH)2沉淀吗?

观看、再次思考并积极讨论

再次指导学生探究

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方案的制定、方案的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问题

组织评价

利用实物投影仪,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过程进行评议

学生相互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

形成结论

得出是二价铁具有强还原性,易与氧化剂如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碱性条件下还原性更强。并得出制备氢氧化亚铁的方法

学生参与,总结发言

布置研究问题

苹果生锈原因是由于“Fe2+”转化为“Fe3+”所至吗?

学生思考讨论

将学生引领进入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

形成练习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核心突破 篇7

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 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

(1) 钠与酸溶液的反应

钠与稀硫酸、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时, 首先是钠直接跟酸反应, 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而不能认为是钠先跟水反应, 生成的NaOH再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2) 钠与碱溶液的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钠与碱溶液中的水反应。

(3)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 钠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一般分为两个过程进行分析, 首先钠与水反应生成H2和NaOH, 然后NaOH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生成难溶性弱碱和相应的钠盐。

3.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4.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例1] (2013·广东五校联考) 下列对过氧化钠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将少量Na2O2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溶液最终呈蓝色

B.1mol Na2O2与足量水完全反应, 转移2mol电子

C.充分加热等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HCO3的混合物, 剩余固体物质为Na2CO3

D.ag CO和H2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的产物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 固体质量增加ag

答案:D

误区警示:分析有关过氧化钠的问题时, 要特别注意: (1) Na2O2具有强氧化性, 能与SO2、Fe2+、S2-、I-、S32-等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Na2O2具有漂白性,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3) Na2O2具有还原性,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温馨提示: (1) 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

(2)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分析

二、镁及其重要化合物

1. 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镁的化学性质

3. 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镁

[例2] (2011·上海高考) 物质的量为0.10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 (产物不含碳酸镁) , 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

解析:本题采用极值法进行分析:

(1) 当气体不足量时, Mg与CO2和O2混合气体反应, 所得固体为Mg、C和MgO的混合物, 由于含有Mg和C, 其质量可能小于4.0g。

(2) 当气体足量时, 若气体全部为CO2, 反应后所得固体为MgO和C, 其质量为0.1mol×40g/mol+0.05mol×12g/mol=4.6g, 由于题给气体是CO2和O2混合气体, 故固体物质的质量应小于4.6g, 显然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三、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 铝的化学性质

3.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4. 可溶性铝盐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的分析

(1) 图像分析

(1) 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如图1所示) ; (2) 向盐酸酸化后的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如图2所示) ; (3) 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 直至过量 (如图3所示) ; (4) 向等物质的量混合的MgCl2、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 (如图4) 。

(2) 定量关系分析

分析上述三个离子方程式, 将Al 3+、OH-的量的关系及产物中Al元素的存在形式用数轴表示为

很明显, 生成Al (OH) 3沉淀的量n[Al (OH) 3]与n (Al 3+) 、n (OH-)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例3] (2013·安徽名校联考) 已知Ba (AlO2) 2易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Al2 (SO4) 3溶液中逐滴加入Ba (OH) 2溶液时,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 (OH) 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沉淀的物质的量:Al (OH) 3比BaSO4多

B.d—e段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C.a—d段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l (OH) 3

D.c—d段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少

答案:B

四、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 铁的化学性质

(3) 与酸溶液反应:

(2) 铁与氧化性酸反应, 不产生H2。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3. 铁的重要化合物

(1) 铁的氢氧化物

(2) 铁盐及亚铁盐的性质与转化

[例4] (2013·浙江温州模拟) 铁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 如聚合硫酸铁[Fe2 (OH) n (SO4) 3-n/2]m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混凝剂, 而高铁酸钾 (其中铁的化合价为+6) 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 某课题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上述两种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A为H2O (g) , 可以得到Fe3O4,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 若B为NaClO3与稀硫酸, 写出其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 (还原产物为Cl-) :_________。

(3) 若C为KNO3和KOH的混合物, 写出其与Fe2O3加热共融制得高铁酸钾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4) 为测定溶液Ⅰ中铁元素的总含量, 实验操作:准确量取20.00mL溶液Ⅰ于带塞锥形瓶中, 加入足量H2O2, 调节pH<3, 加热除去过量H2O2;加入过量KI充分反应后, 再用0.1000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标准溶液20.00mL。

(1) 写出滴定选用的指示剂________, 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

(2) 溶液Ⅰ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________g/L。若滴定前溶液中H2O2没有除尽, 所测定的铁元素的含量将会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5) 设计实验方案, 检验溶液Ⅰ中的Fe2+:_______。

(4) (1) 用0.10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 应用淀粉作指示剂, 达到滴定终点时,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颜色。

(2) 由题给反应得关系式:

则有n (Fe3+) =n (S2O2-3) =0.1000mol/L×20.00×10-3L=2.0×10-3 mol, 从而可知溶液Ⅰ中铁元素的含量为 (2.0×10-3 mol×56g/mol) &#247; (20.00×10-3L) =5.6g/L。若滴定前溶液中H2O2没有除尽, 可将S2O32-氧化, 消耗Na2S2O3, 溶液的体积增大, 测定的铁元素的含量偏高。

(4) (1) 淀粉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保持半分钟不恢复原来颜色 (2) 5.6偏高

(5) 取少量溶液Ⅰ于试管中, 加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颜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或几乎无色) , 则含有Fe2+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五、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1.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 铜的化学性质

3. 铜的重要化合物

[例5]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 (OH) 2CO3, 还含少量铁的氧化物和硅的氧化物。以下是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晶体的流程图:

(1) 孔雀石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浸泡孔雀石的试剂A若选用过量的稀硫酸, 则产生的气体a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固体a是_______ (填化学式) 。

(2) 使用试剂B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转化为Fe3+, 试剂B宜选用_________ (填选项序号) 。

A.酸性KMnO4溶液B.双氧水

C.浓硝酸D.氯水

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 试剂C的使用目的是调节溶液pH, 使Fe3+转化为沉淀予以分离。试剂C宜选用____________ (填选项序号) 。

A.稀硫酸B.NaOH溶液

C.氨水D.CuO

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4) 1mol NH3通过加热的Cu2 (OH) 2CO3可以产生1.5mol金属铜,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 常温下, Fe (OH) 3的Ksp=1×10-39, 若要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 (OH) 3沉淀, 使溶液中c (Fe3+) 降至1×10-3 mol/L, 必须将溶液pH调节至____________。

解析: (1) Cu2 (OH) 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孔雀石中SiO2不溶于稀硫酸, 从而推知固体a为SiO2。

(2) 四个选项中能将Fe2+转化为Fe3+, 且不引入新杂质的是双氧水, 符合除杂要求。

(3) 调节溶液pH, 可加入能与H+反应的物质, 如碱溶液、金属氧化物等, 考虑不能引入新杂质, 可选用CuO、Cu (OH) 2等。

(4) 1mol NH3可以产生1.5mol金属铜, 而生成1.5mol Cu时转移3mol电子, 故1mol NH3转移3mol电子, 设NH3对应氧化产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有[x- (-3) ]×1mol=3mol, 则x=0, 即NH3的氧化产物为N2, 由此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5) 由题意可知, Ksp=c (Fe3+) ·c3 (OH-) =1×10-39, 若溶液中c (Fe3+) =1×10-3 mol/L, 则有c (OH-) =1×10-12 mol/L, 所以溶液的pH=2。

答案: (1) 增大固体表面积, 从而增大反应速率CO2 SiO2

金属及其化合物试卷 篇8

【知识要点归纳梳理】

一、钠与酸、碱、盐反应的规律

1.钠与含-OH物质的反应

当钠与含有-OH的物质发生反应时,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OH上氢原子的活泼性,即-OH上氢原子电离的难易,越容易电离的越活泼。例如,将钠加入到下列物质中:①水;②乙醇;③乙酸,其反应的剧烈程度为③>①>②。

2.钠与碱溶液反应

钠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与水反应。

3.钠与酸溶液的反应

分两种情况考虑:(1)若酸过量,则只考虑钠与酸的反应;(2)若钠过量,则过量的钠还要与水反应,不能认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论哪种情况,都是钠先与酸反应。

4.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即金属阳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与钠直接接触,而是先与水反应,再考虑生成的碱与盐的反应。例如,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Cu(OH)2↓+Na2SO4。

温馨提示:(1)通常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但若盐为熔融状态,钠可以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例如:4Na+TiCl4高温4NaCl+Ti。(2)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反应的计算题时,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均按钠计算,使问题更简洁。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1.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漂白性

过氧化钠中O为-1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以氧化性为主。过氧化钠表现出强氧化性的反应有:

①Na2O2+SO2Na2SO4;

②与FeCl2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③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

④与氢硫酸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⑤与品红溶液反应:品红溶液褪色;

⑥与酚酞溶液反应: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同时产生气泡,等等。

提示:过氧化钠与具有还原性的盐溶液反应时,可以认为过氧化钠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和O2,然后O2与还原性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上述两方程式合并,即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氧化钠与CO2、H2O反应的重要关系

2Na2O2+2CO22Na2CO3+O2……a

2Na2O2+2H2O(g)4NaOH+O2……b

(1)物质的量或气体体积关系

无论是CO2、H2O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时,CO2或H2O与放出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如果是气态水,则气体体积比亦符合上述比值关系。

(2)反应的先后关系

当CO2和H2O同时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时,如果认为H2O先与Na2O2发生反应,则CO2就会与其产生的NaOH反应,重新生成与上述反应等量的H2O,其结果相当于H2O未参加反应。因而可以认为CO2先与Na2O2反应。

(3)固体质量变化关系

由反应a可知:若有2 mo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56 g,这恰好相当于“吸收”了2 mol CO的质量;由反应b可知,若有2 mol H2O与足量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4 g,这恰好相当于“吸收”了2 mol H2的质量。因此,若某物质的组成可变形为xCO·yH2,则其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固体增加的质量恰好为该物质的质量。例如CH4O、CH2O、C6H12O6等。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水溶性均易溶,但温度相同时碳酸钠溶解度更大溶液的

酸碱性碱性(酚酞试

液红色较深)碱性(酚酞试液

变浅红色)热稳定性不分解2NaHCO3△

Na2CO3 +CO2↑+H2O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

2NaCl+H2O+CO2↑NaHCO3+HCl

NaCl+H2O+CO2 ↑与CaCl2

溶液Na2CO3 +CaCl2

CaCO3↓+2NaCl不反应相互转化Na2CO3+CO2+H2O

2NaHCO3NaHCO3+NaOH

Na2CO3+H2O

或2NaHCO3

Na2CO3+CO2↑+H2O主要用途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及生活中的洗涤剂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四、镁、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镁和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在性质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1.相同点

(1)MgO和Al2O3都是高熔点的氧化物,它们都难溶于水。

(2)MgO和Al2O3、Mg(OH)2和Al(OH)3都能与H+反应。

(3)Mg(OH)2和Al(OH)3受热都能发生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2.不同点

MgO、Mg(OH)2都不与强碱溶液反应,而Al2O3、Al(OH)3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Al(OH)3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是因为Al(OH)3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Al3++3OH-Al(OH)3H++AlO-2+H2O

碱式电离 酸式电离

由上述电离方程式可知,Al(OH)3与酸反应时相当于三元碱,与碱反应时相当于一元酸。

五、铝的重要化合物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尤其是Al(OH)3与Al3+、AlO-2的相互转化十分复杂,可将其内容归纳为“铝三角”:

铝的各种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尽在该“铝三角”中,给记忆带来极大方便。

温馨提示:有关离子共存问题

Al3+与OH-、CO2-3、HCO-3、S2-、HS-、AlO-2等因生成沉淀或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lO-2与H+、NH+4、Al3+、Fe3+等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AlO-2与HCO-3因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Al3+和AlO-2双水解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Al3++3AlO-2+6H2O4Al(OH)3↓。

六、铝及其化合物的常见图象

1.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见图1。图中OA的长度取决于AlCl3的物质的量大小。

2.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见图2。图中OA∶AB=3∶1。

3.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见图3。图中OA∶AB=3∶1。

4.向NaAlO2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见图4。图中OA的长度取决于NaAlO2的物质的量大小。

5.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见图5。图中OA∶AC=1∶3。

6.向稀盐酸中逐滴滴入偏铝酸钠溶液,见图6。图中OA∶AB=1∶3。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高考题型归纳剖析】

题型一、考查物质的用途

例1(2014年福建)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

B.盐类都可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解析A,生石灰做干燥剂,错误;B,食盐可做调味品,其它盐类如BaCl2有毒;C,铝能与醋酸反应,不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发酵时能产生CO2,是面包发酵的原因。答案:D。

题型二、结合实验考查有关性质

例2(2015年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 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将铜粉加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1 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解析A,稀硝酸与过量Fe粉反应,无Fe3+生成,与少量Fe粉可以生成三价铁离子,错误;B,Cu与Fe3+可生成Cu2+和Fe2+不会有黑色固体生成,错误;C,铝受热后生成高熔点的氧化铝,阻碍了内部的铝融化滴落,现象错误;D,根据溶度积的应用原理,沉淀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正确。

答案:D。

题型三、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例3(2011年北京理综,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g

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

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

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解析NaHCO3受热分解而Na2CO3受热不分解,因而根据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可求出NaHCO3的质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正确;方案B最后所得b g固体为氯化钠,含有b58.5mol Na+,根据Na+守恒,可得

n(NaHCO3)+2n(Na2CO3)=b58.5 mol①

根据混合物质量可得

84 g·mol-1×n(NaHCO3)+106 g·mol-1×n(Na2CO3)=a g②

①②联立可得二者的质量,从而求得质量分数,B项正确;碱石灰的成分为NaOH、CaO,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g为CO2和H2O的总质量,无法计算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应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用碱石灰吸收方可,C项错误;方案D最后所得b g固体为BaCO3,为b197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b197mol,又知两物质的质量之和为a g,故可求得碳酸钠质量分数,D项正确。

答案:C。

题型四、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基本概念

例4(2015年江苏)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解析A,碳元素还存在C60C70等同素异形体,A错误;B,根据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层数,镁原子层数多于镁离子,镁原子半径大,B错误;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能力,Mg是还原剂,C是还原产物,故C正确;D,除去热能外,还会有光能,D错误。

答案:C。

题型五、金属的制备原理与方法

例5(2013年高考试题改编)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

a.Fe2O3 b.NaCl c.Cu2S d.Al2O3

(2)用铝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单质是工业上较常用的方法。如:

2Al+4BaO高温3Ba↑+BaO·Al2O3

常温下Al的金属性比Ba的金属性 (选填“强”“弱”)。利用上述方法可制取Ba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温时Al的活泼性大于Ba

b.高温有利于BaO分解

c.高温时BaO·Al2O3比Al2O3稳定

d.Ba的沸点比Al的低

解析(1)金属活动性表Al以前的金属属于活泼金属,一般采用电解法,故此,选b、d。

(2)该反应利用Ba的沸点低,首先挥发出来,导致平衡右移,从而制得Ba。

答案:(1)b d(2)弱;d。

上一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下一篇:党总支部工作计划(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