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英语测试题

2024-06-28

全国卷英语测试题(共8篇)

全国卷英语测试题 篇1

高考全国卷英语试题评析

,考试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4套英语试卷供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使用。

纵览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可以发现,今年高考英语命题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扣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各套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高考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语言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中,所有语篇和材料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试卷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1.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二卷同一题型要求考生写封邮件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2.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全国二卷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和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多家剧院的演出信息,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3.介绍报道科学知识,引导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绍如何自制便携式太阳能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二卷的章报道了国外公司研发飞行汽车的最近进展;三卷文章介绍一个研究团队为保证老年人自信驾车从而能够独立自主生活而进行的辅助驾驶系统研发的过程。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试卷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2017年高考英语试卷质量进一步提升,试卷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考查,加强了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

1.试卷结构进一步巩固

高考英语科全国卷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既考查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能力,也考查运用相关词汇和语法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听力部分两节通过十段录音材料和二十个问题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四选一”和“七选五”两种选择题题型相结合,既考查理解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及结构的能力;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相辅相成,全面考查考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能力;写作任务情境设置紧贴生活实际,侧重考查考生使用书面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各种题型搭配科学合理,基本覆盖了考生应该掌握的必备语言知识和各语言技能包含的具体语言能力。

2.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

高考英语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语篇层次进行,今年三套全国卷分别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阅读需要从大量的书面材料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因此,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每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部分都为考生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阅读量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单词量与前几年基本持平。

三、试卷内容设计科学,试题质量不断提升

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同时对中学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因此高考须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需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继续采用“一纲多卷”形式,各套试卷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考生群体的能力水平,试卷难度控制合理,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1.命题匠心独运,试卷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7年高考英语各套试卷内容选材丰富,考查要求深入浅出,试卷公平性和科学性并举。试题命制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试题设计精心,科学规范。同时,各套试卷保证对不同考生群体的考查公平合理,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2.试卷难度控制恰当,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分析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各套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全国各套英语试卷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全国卷英语测试题 篇2

一、缺少元素化合价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某含铬[]废水用含硫亚铁铵[(NH4) 2SO4·Fe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yCrx 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 mol

(B)处理废水中的物质的量为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在FeO·FeyCrxO3中3x=y

分析:本题溯源于2009年安徽理综化学卷第27题: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其对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流程(其他省略).该流程图示明确暗示+6铬的还原产物为+3价,不会给考生带来障碍.而今年全国卷第13题没有给出任何有关重铬酸根离子还原产物价态信息,第三册《化学》彩封图中介绍“重铬酸钾(K2Cr2O7)晶体”呈橙红色,教材在常见的氧化剂中只介绍了高锰酸钾等常见氧化剂,没有介绍“重铬酸钾”,导致大部分考生无从下手,甚至部分教师也不熟悉,仅在有关重铬酸钾的训练题中出现铬的价态变化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本题缺少必要信息“还原产物中铬显+3价”.如果高考有意识将“题海”信息迁移到试卷中,对中学化学教学有负面影响,鼓励中学教与学脱离教材,游于“海题”.

二、物质转化有悖教材

例2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7题)图2示(其他略)如下.

分析:教育部考试图2中心提供答案:A为氧气,B为铁,G为氧化铁,并且第(3)小题按G为氧化铁进行计算.由于教材只介绍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与铝也能发生铝热反应,这样会导致第(3)小题书写离子方程式和计算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看,Fe3O4可以继续被氧化成氧化铁(Fe2O3),但是,教材只介绍“……,是一种黑色粉末,FeO它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就迅速被氧化成Fe3O4”,查阅资料知,铁的氧化物的分解温度及铁的燃点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知,铁在氧气中燃烧不会生成氧化铁.教材并没有介绍,四氧化三铁进一步被氧化成氧化铁.对教材研究较细的考生,可能紧扣教材,将G判断为四氧化三铁,导致第(3)小题错误!铁在湿空气作用下,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生成氧化铁(铁锈),显然不符合题目“铁(B)与氧气(A)反应”要求.从铝热反应定义看,铝热反应指熔点较高的金属氧化物与铝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金属和氧化铝的反应,如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等与铝反应等.四氧化三铁与铝发生的铝热反应仍然可以用于焊接铁轨.

综上所述,本题G为四氧化三铁更符合中学教材和教学实际.

三、描述现象错误

例3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7题)(略)

分析:第27题第(5)小题:描述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现象,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着有黑色的碳”.该答案存在3点值得商榷:(1)现象与产生现象原因混淆.生成的碳是观察反应器内壁附着黑色粉末的原因,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名称或物质的化学式”,因为实验现象是化学反应的外观表征,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试题要求描述实验现象,在本实验中,只能观察到黑色粉末,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不是碳,还需要用化学方法检验,不能根据物理性质(颜色)确定物质组成.查阅大纲版《化学》(必修加选修)第72页对教材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实验的结论是,“实验表明,镁条在二氧化碳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的碳附着”.教材这段文字是对该实验现象描述和产生现象原因进行解释,在教学中要求区别现象与原因.(2)碳元素与碳单质混淆.中学教学要求区别“碳”与“炭”.“碳”指碳元素,如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炭”指碳的单质,如活性炭、炭黑、炭粉等.大纲版《化学》(必修加选修)第101页“……,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说明教材在此处已严格区别“碳”和“炭”.(3)实验现象忽视“真实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实验现象要真实反映化学反应过程,本小题答案没有很好地表征化学反应过程.本实验过程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浓白烟”,触摸瓶壁明显感觉到“烫”,冷却后才能观察到白色粉末.为了导向中学教学,尊重教材,尊重实验事实,本小题答案应为“镁条剧烈燃烧,产生浓白烟,反应器内壁有白色粉末、还附着黑色粉末”.

四、答案不符合原理

例4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30题)(略)

分析:第30题第(5)小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

笔者认为第④种有机物不符合题意.其理由一:查阅资料,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烃有如下规律:(1)烷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2)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分两种情况:①碳碳双键上含碳氢键,氧化产物是羧基,例如:

②碳碳双键上不含碳氢键,氧化产物为酮.例如:

(3)芳香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侧链上不含α-H的芳香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侧链上含—CH3、—CH2R、—CHR2、—CH=CHR等都能被氧化成羧基.理由二:2005年全国高考天津理综卷第27题给出信息:理由三:查阅《高考复习讲义》[化学课标专用,杜志建主编,天星教育出版(2011年3月修订版)]第215页“烯烃和炔烃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如果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过量,烯烃、炔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会完全断裂,生成羧酸、二氧化碳或酮,…,

综上所述,第④种A的同分异构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过程为

不能得到对苯二甲酸().所以,本题(5)的答案应为4种,其中,第⑤种A的同分异构体含有环丙烷基,中学不作要求.

五、物理量与单位错位

例5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13)选项(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给出答案中认为(C)项正确.显然,(C)项混淆了“电子数”与“电子的物质的量”,电子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有关,单位是“个”,而“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毫摩尔(m mol),二者不能混淆.笔者认为(C)选项应修订为“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nx mol”或“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6.02×1023”或“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全国卷英语测试题 篇3

(编者注:真题详见本期随刊赠卷;听力真题评析部分详见本期《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听力题评析》一文。)

单项填空

总体而言,今年的单项填空题难度与去年持平,考点有所偏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题目相对简单,核心考点必现。

今年的单项填空题考点分布科学,整体难度不高,众多考生反映对自己的答题情况较满意。总体上来说,除了第23题、第34题和第35题的选项设置了较强的干扰项之外,其他题目都比较简单,具体语法点分布详见下表(注:第22题同时包含了状语从句和倒装句考点,下表中进行了重复统计)。

纵观近十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单项填空题,四大必考语法点为:时态和语态(13.8%)、非谓语动词(10.7%)、三大从句(15.7%)和交际用语(9.4%)。2011年延续了这一风格,时态和语态(第23题、第24题和第29题)、非谓语动词(第27题)、从句类(第31题定语从句和第22题状语从句)和交际用语(第21题和第35题)这四大语法点仍然是核心考点。

2. 考点重复明显,历年真题是宝库。

笔者对1950~2010年的高考英语真题进行研究发现,历年真题对于考生们来说就是宝贵的题库。经过对照,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单项填空的各题几乎都能在历年真题中找到“身影”,限于篇幅,此处仅举两例。

例1:Tryshe might, Sue couldn't get the door open. (2011年全国卷I第22题)

A. if B. when

C. sinceD. as

例2:______, Carolina couldn't get the door open. (2005年广东卷第23题)

A. Try as she mightB. As she might try

C. She might as tryD. Might she as try

【分析】我们发现,例1的题干与例2的A选项大同小异,如果考生很熟悉全国各地的历年真题,稍加回忆就能轻松解答。这两题的正确答案分别为D和A。

例3:Only when he reached the tea-house it was the same place he'd been in last year.(2011年全国卷I第28题)

A. he realizedB. he did realize

C. realized heD. did he realize

例4:Only when I left my parents for Italy _______ how much I loved them. (2008年重庆卷第26题)

A. I realizedB. I had realized

C. had I realized D. did I realize

【分析】这两道题都是考查“only + when从句+主句”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主句要部分倒装,因此这两道题的正确答案均为D。

3. 突现考点新宠,全面掌握语法。

今年全国卷I的单项填空题出现了创新点,即倒装句成为考点新宠,一共考了两道题(第22题和第28题),这种现象实属罕见,可谓全国卷I单项填空题十年以来头一遭。在过去的十年中,全国卷I单项填空一共只考查了三道有关倒装句的题(2003年1道、2004年1道、2009年1道)。再者,今年的时态题和语态题难度较大,比如第29题考查了过去完成进行时,而这种时态在过去十年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这些都暗示了一种趋势:考生不能仅仅重视所谓的高频考点和重点考点,而应全面掌握大纲中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吴俊姬)

完形填空

和去年一样,今年完形填空题的文章仍然是记叙文,但叙事方式不同于往年的。文章总词数为229个,符合考试大纲200~250词的范围。在空格间隔设置方面,文章最大设空间距为19个词,最小设空距为5个词,平均设空距为8.89个词,符合“最小间距不少于3个词,平均间距不超过11个词”的要求,设空间距合理。就难度而言,属于中等偏上,但考生普遍反映很难。这主要是由于文章采用插叙的叙事方式,令考生很不适应,思路不容易清晰。另外,本篇文章首段首句设空,这似乎违反了“完形填空文章原则上首段首句不设空”的原则,不过由于空格设置在后半句,而且下文三次出现关于自然科学的提示词汇(science 2次,scientific 1次),所以基本上对考生解题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文章讲述了一位女士20年前上科学课的经历,题材还是考生较熟悉的,考生如果能融入文中场景的话,解题难度应该会小一些。选项设置上,还是以实词为主,其考点分布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完形填空的词汇考查还是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动词和名词为重。出乎意料的是副词、介词和连词这几类考点今年都没有出现,语法题也降到只有两道题。考生应把握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实词的掌握和辨析。

完形填空的题目设置之间都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考生做题时一定要把握文章逻辑,步步为营。下面摘选一个片段进行分析。

The professor 37 the lecture hall, placed upon his desk a large jar filled with dried beans (豆), and invited the students to 38 how many beans the jar contained. After 39 shouts of wildly wrong guesses the professor smiled a thin, dry smile, announced the40 answer, and went on saying, "You have just 41 an important lesson about science. That is: Never 42 your own senses."

37. A. searched forB. looked at

C. got throughD. marched into

38. A. countB. guess

C. reportD. watch

39. A. warningB. giving

C. turning awayD. listening to

40. A. readyB. possible C. correctD. difficult

41. A. learnedB. prepared

C. taughtD. taken

42. A. loseB. trust

C. sharpenD. show

【分析】这段话描述的是教授的一系列动作,其内部逻辑便是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考生应把握这个逻辑顺序进行推敲。很显然,教授首先是走进(marched into)演讲厅(第37题选D),接着把一个装满干豆的罐子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猜测(guess)罐子里有多少豆子(第38题选B,这从第39空后面的wrong guesses可以得到提示,明显遵循词汇复现原则)。在听了(listening to)学生一阵狂呼乱喊的错误猜测之后(第39题选D),教授干笑一声宣布了正确(correct)答案(第40题选C),接着说:“你们刚刚学了(learned)有关科学的很重要的一课(第41题选A, learn a lesson是固定搭配,表示‘吸取教训’,跟后面的句子呼应),那就是永远不要相信(trust)你自己的感觉(第42题选B)”。

完形填空文章行文严谨,逻辑结构清晰,考生解题时一定要有大局观念,仔细掌握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衔接,联系上下文。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记忆和积累单词和固定搭配,这样才能整体上提高英语综合能力,轻松应对完形填空。

(吴俊姬)

阅读理解

今年阅读理解部分总体难度比较稳定,接下来笔者将逐篇对该部分题型进行分析。

A篇为记叙文,扫读文章标题及四个问题即可大体猜测文章谈论的内容是送奶工给幼年时期的“我”留下的深刻回忆。四道题目全部考查细节推断,而且定位的句子全部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非常容易定位。第56题可根据“coin changer”定位至原文第一段的最后两句话,注意“I couldn't take my eyes off the coin changer”,说明送奶工给“我”钱是为了“to satisfy his curiosity (满足其好奇心)”,正确答案为C。第57题考查C和D选项的辨析,C是“被当成了家庭成员”,D是“得到了家人的充分信任”,两者在文中都提到了,但根据“more than convenience”和“a close relationship”可知D更为全面,所以正确答案为D。第58、59两题的答案分别定位在最后两段前两句,难点可能都在对词组的理解上。第58题正确答案为B,“drive out of the market (赶出市场)”对应原文“making it difficult to compete”;第59题正确答案为A,“good old days (过去的美好时光)”对应原文“childhood memories”。

【总结】A篇延续了高考记叙文的考查方法,和谐、有爱,重细节、巧推断。

B篇介绍了广告的发展史,文章难度较第一篇有所上升。但文后的考题非常容易,前三题为细节题,考生直接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出处即可。特别是第61题,考查了全国卷I从2006年以来就不曾再考的“猜代词”,考生要小心其中的陷阱,不要盲目代入选项去读,而应理解选项的意思,代入文中看是否符合语境,正确答案为A。第63题是典型的title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第一段的开头。另外,从选项也可以看出,B、C、D的内容在文中都有提到,但都只是某一个方面,而A选项涵盖了三个选项的内容,更为全面,故为正确答案。

【总结】B篇为典型的人文社科文章,讲述广告的历史,抓主题句、找关键词,轻松搞定。

C篇文章也是社科文,内容围绕“高个子的外出就餐及住宿的要求”展开,题目都是细节题,考生若顺藤摸瓜,相信不难找到正确答案。第64题答案可定位至原文第二段首句,正确答案为C。第65题考查人物观点,而且设置了巨大无比的“坑”,此人前面的话语陈列了各种数据,但答案其实就在段尾最后一句“Seven-foot would work fine”,正确答案为B。第66题可定位至第五段最后一句“... to make tall customers go elsewhere”,也就是说“顾客可能会变少”,正确答案为A。第67题定位至最后一段:“6'6'' beds are now put in as standard ...”,故正确答案为B。

【总结】同样的人文社科文章,同样的细节题,精准定位,其实不难。

D篇文章的大致内容为美国人为应对物价上涨,在自家后院“自产自销”。第68题考查特定环境下的单词意思,resident意为“居民”,前文是“chicken house”,鸡窝的居民当然是chickens啦,故正确答案为A。第69题考查win-win situation,即“双赢局面”,参考段落结尾处主妇说的物价上升、顺便减肥,正好对应B选项的“spend less and lose weight”,故正确答案为B。第70题考查段落首句,为何gardening在美国如此流行?源于经济衰落、物价上涨,正确答案为D。最后一道是title题,文中主要讲的是gardening,而且是为了应对物价上涨,而不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故正确答案为B。

【总结】经济、田园双双登场,整体、细节不容忽视。

E篇是典型的应用文,包含四则广告,但难度不高。第72题可以算作送分题,考生只需了解FM和radio station属于同一范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A。第73题通过题干关键词Enterprise Shopping Center定位至原文第二则广告,对比三个选项一一进行排除,得到正确答案D。第75题继续送分,根据题干关键词Palmlace Limited定位至最后一则广告,考生看到teaching和training的时候不要冲动地选择D,因为D强调的是music programme,但广告原文其实是招聘一名有电脑编程能力的人,即 one having good computer knowledge,正确答案为C。第74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阅读整篇文章的内容,应放在最后解决。根据题干关键词recent school graduates定位至第三则广告末句:“This position is equally suitable for a school leaver ...”,而This指代前文的Accountants Assistant,正确答案为C。

【总结】应用文,除了细节还是细节。

虽然很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在微博上感慨一片,但仔细分析题目,我们发现其实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并未上升,考点与近十年的考点设置基本一致,单词难度也差不多持平,只是要求考生更加细致。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不仅要注重解题速度和效率,也要细致有加,提高准确率。

(黄宇)

短文改错

总体而言,今年的改错题难度平稳,材料内容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谈论的都是跟考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改错点一般来说都是考生在写作中经常犯的错误,其考点分布见下表:

纵观2001~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短文改错的考点分布,详见下表:

从左侧两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全国卷I短文改错考点分布与之前十年的考点分布保持高度一致。历年改错高频考点有时态和语态、名词单复数、代词指代、逻辑连词与固定搭配等等,尤其与动词相关的考点更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精心研究历年真题,熟悉高频考点极其固定的考查套路,比如以下四条。

1. 看到名词考虑单复数。考生在解答改错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如第76题中One of my unforgettable memory考查的就是名词的单复数问题,one of意为“……之一”,表范围,所以它后面所接的名词应用复数,memory应改为memories。

2. 看到代词考虑其指代内容。一看到代词,考生就应考虑其指人还是指物,指代的是单数还是复数,只要确定其指代的内容就可以判定代词使用是否正确以及如何改正。如第83题,文中说“Nang is a specially (应改为special) kind of cake in Xinjiang. I like them very much.”很明显后面这句话中的代词them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Nang”这种食物,且前文使用的是单数形式:“Nang is a ...”故代词也应使用单数,应将them改为it。

3. 看到连词考虑逻辑关系。短文改错中,and、but和or这三个连词是连词的核心考点,如第84题,“I study at different colleges or we can only see each other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很明显,or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顺接关系,应将or改为and。

4. 看到动词考虑时态和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等等。今年的改错文章讲述的是作者难以忘怀的校园生活记忆,是对过去事情的描述,因此文章的主体时态应该是一般过去时。把握了这个大前提之后,解答第78题就轻而易举了:“I hold my lunch-box in my hand when I was going to school.”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后面是一般过去时,而主句部分却是一般现在时,应把hold改为held。

(吴俊姬)

书面表达

和前几年相比,今年书面表达部分的命题思路及总体难度变化不大,考查形式仍为应用文(书信),是提纲类作文,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今年的写作题目具有三大特点:

1. 目的性。题中所给信息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即遇到困难后向学校辅导中心求助并书面预约,考查了考生选择文体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当向某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寻求帮助并预约时,应用正式文体,语言应较委婉,以体现自己对对方的尊重。

2. 限定性。该题目在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之后,又进一步限定了考生的表达思路以及写作范围。与往年写作试题类似,今年的题目首先给出了写作的背景情况,即“你是李华,正在一所英国学校学习暑期课程,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得到学校辅导中心的帮助”。这一部分的信息决定了考生在写作的开头部分需要对这一情况进行简要介绍。而题目给出的四个要点则进一步限定了考生的写作范围。很明显,这四点信息即为整篇作文的要点。根据笔者参加高考阅卷的经验来看,若考生在写作时漏掉题目中的某一要点信息将会直接导致扣分,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务必全面覆盖所有的要点。

3. 开放性。虽然试题明确了考生的写作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写作内容,但是该试题仍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考生留出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如求助内容以及约定时间等,考生可在这两个要点上进行自由发挥。求助内容可以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语言障碍、与学校师生的沟通交流障碍、生活中的困难(如奖学金或助学金申请)等、文化差异(如不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等等。约定时间则更加灵活,可以选择周末或自己的课外时间,也可以征询对方的意见。

总的来说,对于书信形式的英语作文,考生并不陌生,因此本次作文难度不算大。而且试题中已经给出了开头和结尾,考生不必担心书信格式的问题,可以直接按照材料提示的有关内容进入主题,恰当运用短语、句型以及衔接用语,清楚、连贯地完成题目的任务要求,就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以下范文供大家参考:

Dear Sir/Madam,

I am Li Hua, a Chinese student taking summer courses in your university. (要点1:本人简介) I'm writing to ask for help. I came here last month and found my courses interesting. Now I have some difficulties with note-taking and have no idea of how to use the library. (要点2:求助内容) I was told the Learning Centre provides help for students and I'm anxious to get help from you. I have no class on Tuesday mornings. (要点3:约定时间) I am wondering whether that time is convenient for you. Please contact me. My email address is lihua@1236.com and my phone number is 12345678. (要点4:联系方式)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Li Hua

(白青苗)

作者简介:

吴俊姬,南宁新东方学校中学部教研负责人,2010年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曾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访问交流,有多年考试类英语执教经验。

黄宇,南宁新东方学校优能中学部主管,金融学硕士,有多年考试类课程执教经验,授课风趣幽默,让学生谈笑间收获知识、提高分数。

全国卷1英语高考试题及答案 篇4

If anyone had told me three years ago that Iwould be spending most of my weekends camping. I would have laughed heartily.Campers, in my eyes, were people who enjoyed insects bites, ill-cooked meals,and uncomfortable sleeping bags. They had nothing in common with me.

____The friends who introduced me to campingthought that it meant to be a pioneer.

____We sleep in a tent, cooked over an open fire, and walked along distance to take the shower and use the bathroom. This brief visit withMother Nature cost me two days off from work, recovering from a bad case of sunburn and the doctor`s bill for myson`s food poisoning.

I was, nevertheless, talked into going onanother fun-filled holiday in the wilderness.

____Instead, we had a pop-upcamper with comfortable beds and an air conditioner. My nature-loving friendshad remembered to bring all the necessities of life.

____We have done a lot of it since. Recently, webought a twenty-eight-foot travel trailer complete with a bathroom and abuilt-in TV set. There is a separate bedroom, a modern kitchen with arefrigerator. The trailer even has matching carpet and curtains.

____It must be true that sooner or later, everyonefinds his or her way back to nature. I recommend that you find your way instyle.

A.This time there was no tent.

B.Things are going to be improved.

C.The trip they took me on was a rough one.

D.I was to learn a lot about camping since then, however.

E.I must say that I have certainly come to enjoy camping.

F. After the trip, my family became quiteinterested in camping.

G. There was no shade as the trees were nomore than 3 feet tall.

While high schooldoes not general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lore new aspects of life,collegesets the stage for that exploration. I myself went through this ____processand found something that has changed my ____ at college for thebetter:I discovered 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美式手语).

I never felt anurge to____any sign language before.My entire familyis hearing,and so are all my friends.The ____language were enough inall my interactions(交往).Little did I know that I would discover my ____ forASL.

The ____ began during my first week at college. Iwatched as the ASL Club ____ their translation of a song. Both the handmovements and the very ____ of communicating without speaking____me.What I saw was completely unlike anything I had experienced in the ____ .Thisnewness just left me ____more.

After that, feeling the need to ____ further, I decided to drop in on one of ASLclub`s meetings. I only learned how to ____ the alphabet that day. Yet instead of beingdiscouraged by my ____ progress,I was excited. I then made it a pointto ____ those meetings and learn all I could.

The following term, I ____ an ASL class. The professor was deaf and anytalking was ____ . I soon realized that the silence wasnot unpleasant. ____ , if there had been any talking, itwould have ____ usto learn less. Now, I appreciate the silence and the ____way of communication it opens.

41. A.searching B. planning C.natural D. formal

42. A. progress B. experience C.major D. opinion

43. A. choose B. read C. learn D. create

44. A. official B. foreign C. body D. spoken

45. A. love B. concern C. goal D. request

46. A. meeting B. trip C. story D. task

47. A. recorded B. performed C. recited D. discussed

48. A. idea B. amount C. dream D.reason

49. A. disturbed B. supported C. embarrassed D. attracted

50. A. end B. past C. course D. distance

51. A. showing B. acting C. saying D. wanting

52. A. exercise B. explore C. express D. explain

53. A. print B. write C. sign D. count

54. A. slow B. steady C. normal D. obvious

55. A. chair B. sponsor C. attend D. organize

56. A. missed B. passed C. gave up D. registered for

57. A. prohibited B. welcomed C. ignored D. repeated

58.A.Lastly B.Thus C.Instead D.However

59.A.required B.caused C.allowed D.expected

60.A.easy B.popular C.quick D.new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trend in the food service industry towardlower fat content and less salt. This trend, which was started by the medicalcommunity(医学界) ____ a method of fighting heart disease, has hadsome unintended side____(effect) such as overweight and heartdisease―the very thing the medical community was trying to fight.

Fat and salt are very important parts of adiet. They are required ____(process) the food that we eat, torecover from injury and for several other bodily functions. When fat and salt ____ (remove) from food, the food tastes as if is missing something. As ____ result, people will eat more food to try tomake up for that something missing. Even ____ (bad), the amount of fast food that people eat goesup. Fast food ____ (be) full of fat and salt; by ____ (eat) more fast food people will get more saltand fat than they need in their diet.

Having enough fat and salt in your meals willreduce the urge to snack(吃点心) between meals and will improve the taste of your food. However, be ____ (care) not to go to extremes. Like anything,it is possible to have too much of both, ____ is not good for the health.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n the summer holiday following my eighteen birthday,I took driving lessons. I still remember how hard first day was. Before gettinginto the car, I thought I had learned the instructor’s orders, so once Istarted the car, my mind goes blank, I forgot what he had said to mealtogether. The instructor kept repeating the word, “Speed up!” “Slow down!”“Turning left!” I was so much nervous that I could hardly tell which directionwas left. A few minutes late, the instructor asked me to stop the car. It was arelief and I came to a suddenly stop just in the middle on the road.

书面表达(本大题共____分。)

假定你是李华,正在教你的英国朋友Leslie学习汉语。请你写封邮件告知下次上课的计划。内容包括:

(1)时间和地点;

(2)内容:学习唐诗;

(3)课前准备: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答案

简答题

BDA

ADAB

DCCD

DBCD

DCAFE

41-45 ABCDA

46-50 CBADB

51-55 DBCAC

56-60 DACBD

书面表达

全国卷英语测试题 篇5

1.What time is it now?

A.9:10

B.9:50

C.10:00 2.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eather?

A.It’s nice

B.It’s warm

C.It’s cold 3.What will the man do?

A.Attend a meeting

B.Give a lecture

C.Leave his office 4.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urse?

A.Too hard

B.Worth taking

C.Very easy 5.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

A.Speak louder.B.Apologize to her.C.Turn off the radio.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How long did Michael stay in China?

A.Five days.B.One week.C.Two weeks.7.Where did Michael go last year?

A.Russia.B.Norway.C.India.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et food does Sally like?

A.Cook dinner.B.Fish.C.Eggs.9.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A.Cook dinner.B.Go shopping.C.Order dishes.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10.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hospital.B.In the office.C.At home.11.When is the report due ?

A.Thursday.B.Friday.C.Next Monday.12.What does George suggest Stephanie do with the report?

A.Improve it.B.Hand it in later.C.Leave it with him.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Salesperson and customer.B.Homeowner and cleaner.C.Husband and wife.14.What kind of apartment do the speakers prefer?

A.One with two bedrooms.B.One without furniture.C.One near a market.15.How much rent should one pay for the one-bedroom apartment?

A.$350

B.$400

C.$415 16.Where is the apartment the speakers would like to see?

A.On Lake Street

B.On Market

C.On South Street.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What percentage of the world’s tea exports go to Britain?

A.Almost 15%

B.About 30%

C.Over 40% 18.Why do tea taster taste tea with miik?

A.Most British people drink tea that way.B.Tea tastes much better with milk.C.Tea with milk is healthy.19.Who suggests a price for each tea?

A.Tea tasters.B.Tea esporters.C.Tea companies.20.What is the speaker talking about?

A.The life of tea tasters.B.Afternoon tea in Britain.Centre

语文高考试题全国卷 篇6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 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凸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稚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全国卷英语测试题 篇7

一、试题结构及各部分分值分布

今年理综题结构与2012年新课程宁夏卷基本一致, 总体结构上保持了新课标卷的稳定性。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的选择题将单选和多选分开, 降低了学生答题的难度。

从分值分布可以看出, 不考虑选考内容, 与去年全国大纲卷和新课标宁夏卷相比, 力学部分和电磁学部分所占比例介于二者之间, 选做题和实验题内容和分值都与2012年宁夏卷一致。

二、试题评析

1. 选择题

第14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和图像的结合。第15题为物体在斜面上受静摩擦力静止的临界条件问题。第16题为电磁感应中的力和运动问题, 同时考查运动图像, 属于力电综合的基础内容。第17题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问题, 考查基本原理及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第19题为电磁学物理学史的题目。第20题为卫星的变轨和能量问题。这几题均属基本内容, 较易。18题为电场中带电小球的平衡问题, 由于涉及场的叠加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有一定的数学运算量, 属于中等难度。2012年本题也是一道关于场的叠加问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不很理想, 反映出三角函数运算能力的欠缺, 这也是历年学生的主要失分点, 属中等难度。

第21题为圆周运动中汽车转弯问题, 虽是最后一道选择题, , 但由于所考查知识点是圆周运动的基本问题, 教材中对该部分也有专门的章节, 故大多数学生能答出, 属于中等难度。

2. 实验题

第22题是一道力学实验题, 实验目的是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 实验方法运用了转化法, 数据处理和分析上用到了图像法。实验虽然不难, 但在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上有创新, 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非常全面, 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第23题是电学实验题, 以电表的改装为背景, 考查了电路实物图的链接, 欧姆表的原理, 改装中串并联电阻的计算等。虽然在考试说明中没有把电表的改装列为必考实验, 也没有以前大纲中对该实验的要求, 但新课标将电表改装的原理作为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应用的实例, 这道实验题也是基于这一基本理念设计的, 所以并不属于超出考试说明的范畴。

3. 计算题

第24题是电场中电荷做圆周运动的问题, 涉及电场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点, 需要学生通过解三个方程的方程组得出结论。题目本身物理情景清晰, 过程明确, 要求学生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并列出方程, 最终准确解出结果。本题是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题, 难度中等。

第25题作为压轴题没有出现大家猜测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而是出成了力和运动的综合题, 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并解读v—t图像, 正确分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特别是两个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情况, 更是本题的关键点。如果学生能安下心来, 中上等的学生是可以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的, 如果采用的方法恰当 (如图像法) , 本题的运算量也不大, 故虽是难题, 但与前几年的最后一题相比难度还是相对较小的。

4. 选做题

3-3的题第一题是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基本内容, 都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较易。第二题是两部分气体的等温变化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气体状态变化的处理方法, 会解两部分气体的方程, 属于中等难度

3-4的第一题是弹簧振子的能量和周期问题, 较易。第二题和预测一样是几何光学的题目, 涉及折射和全反射, 难度中等。

3-5的第一题是原子核的结合能问题, 这是以前原子部分教学中的薄弱点, 相当一部分高中老师对原子的结合能理解都不是很到位, 有些学校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采取的是自学, 而学生要向自己搞清楚结合能是怎么回事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所以该题成为原本不难的难题, 很多学生失分。第二题是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 涉及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和能量分析, 由于涉及三个物体和多个过程, 学生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 本题属于中等稍难。

总体上选作部分3-3和3-4难度相当, 3-5难度稍大。

全国卷英语测试题 篇8

评析中涉及的观点不少属于笔者个人的认识,愿与广大师生及语文界同仁交流。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答案]A

[评析]考查字音的目的是正确认读汉字,以词语为载体考查认读,是命题的一贯作法。该题涉及16个词语,其中,双音合成词8个,成语8个,都是常用词语,认读目的在于应用,认读汉字应当在积累和应用词语的过程中进行。

A组加点的四个字形异音同,其中,“炽”“饬”“叱”容易错读;B组中的“唆”不大容易与“夙”“肃”“溯”读音混同,这个选项设计比较粗糙;C组从两个角度设计错读,一是声调,“憩”“迄”读qì(四声),“戚”读qī(一声),二是生字错读,“忾”容易错读为qì,这个选项设计有一定难度;D组中“溘”应读kè容易错读为hé或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答案]B

[评析]汉字形音义一体,正确书写汉字的前提是理解字义,牢记字形。字的使用离不开词语,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理解字义,牢记字形,是字词教学的正途。命题坚持以词语为载体考查汉字书写,思路是十分正确的。一道题涉及16个词语,包括双音合成词4个,成语8个,谚语4个,引导考生扩大词语积累范围,增大词语积累数量,导向作用是积极的。

考点的设计部位很讲究,都设在词语容易写错的字上,而写错的原因都是不理解词语的意义。A组“有志者事竟成”中“竟”是“终于”的意思,与“竞争”无关;C组“毛骨耸然”错写,原因是不理解“毛骨悚然”的“悚”是害怕的样子,“毛骨悚然”与“耸立”“危言耸听”风马牛不相及;D组“天随人愿”讲不通,是生造词语,形容事情恰如所愿,可以用“天遂人愿”,也可以用“天从人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 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 能力。

A.毕竟 沿用 鉴赏

B.毕竟 采用 鉴别

C.究竟 沿用 鉴别

D.究竟 采用 鉴赏

[答案]B

[评析] 近义词语辨析,指的是能够辨析为了表达某个意思,所提供的一组近义词语中使用哪个词语更恰当。句子的语意、语气是辨析词语使用正误优劣的根据。

①句在列举了有人对日本汽车和对德国汽车的不同感受之后,归纳道“但这……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这里的归纳,有说到底不过是个人感受的意思,没有弄清楚到底是怎样的感受的意思,因此用“毕竟”恰当;②句中“辉瑞”和“罗氏”并非原来就用“这一技术”,因此谈不到“沿用”,而是放弃原技术,改而“采用”“这一技术”;③句中,“盲目模仿”只能说明缺少“鉴别”能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答案]A

[评析]成语使用正误辨析,考点基本设在成语的基本义上,理解成语的意思,就能够辨析使用正误,不理解成语的意思,就无从下手辨析,这个命题思路是正确的,有利于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积累成语。“忍无可忍”是想忍而无法忍的意思,A句中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被毒打,情况应当是“无法忍受”“不堪忍受”的意思,用“忍无可忍”显然与句子的意思不协调,因此是错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答案]C

[评析]标点符号服务于语言表达,其使用规则就是标点符号正确应用于语言表达的规则,因此,只有在语言表达中,辨析标点使用正误这项考查才有意义。单纯从掌握概念性知识的角度考查标点符号使用规则是毫无意义的。

A句中,“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三项任务”是总说(概括),“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是分说(具体),二者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三项任务”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此外,这句话是直接引用,“表示”后逗号应改为冒号;B句中,“健康秩序、健康生活”并非书刊名,不应当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之间的顿号也可以去掉;D句不是疑问句,句末不应该用问号,应改为句号。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答案]C

[评析]语意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造成语意不明确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都与词语使用不当有关,都与表达前思考欠周密因而言不及义有关。

A句没能把这样的意思表达清楚:松下公司的这个产品厚度是14厘米,可是给人的视觉感受是比实际厚度稍薄,索尼公司的产品就没有这个效果;B句中“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否定什么呢?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其实,从句意看,说成“经济学家对美国政府的诚意表示怀疑”,意思就表达清楚了;D句中“亲戚”所指不明,限定一下:“小莉家的亲戚”,语意就明确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

目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是用来产生神经细胞,以修复受损伤的神经系统。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实验室用病毒感染老鼠的脊髓神经,使之瘫痪,然后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注射到瘫痪老鼠的脊髓中。三个月后经过治疗的老鼠能蹒跚走路,而未经治疗的老鼠依然故我。解剖结果显示,这些来自人类胚胎的干细胞已经布满了老鼠的脊髓,并具有成熟的神经细胞的特征。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胚胎干细胞分化的组织是否会在人体内无限度地增殖,甚至形成肿瘤,科学家必须小心提防,以免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而分离干细胞必须“杀死”胚胎,这是否属于谋杀,也正在成为媒体和饭桌上争吵不休的话题。

阅读文本是自然科学类文章《人体干细胞》,介绍了有关人体干细胞的知识和开展研究的情况。全文5段。

第1段介绍人类胚胎干细胞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第2段介绍成人身上的干细胞及其作用;第3段介绍目前用胚胎干细胞产生神经细胞的研究情况;第4段介绍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的研究情况;第5段介绍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技术上和社会伦理方面的问题。

7.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答案]B

[评析]从备选答案看,这道题对应的阅读区间是第一段,定向筛选的语句首先是“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那么,“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指什么?“囊胚中”明确了部位,A项错就错在弄错了部位,“囊胚外表……”怎么会有人类胚胎干细胞呢?此外要明确,“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才是胚胎干细胞,文中说:“内细胞群在……时开始分化”,可见,内细胞群就是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即人类胚胎干细胞;C项中“发育成胎盘”的是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D项错把人类胚胎干细胞与成人身上的干细胞混为一谈了。

8.文中生物学家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下列不属于生物学家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成年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

B.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

C.成年干细胞并不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

D.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到三四百代。

[答案] A

[评析] 这道题对应的阅读区间是第二段,试题从观点与材料关系的角度让考生判定文本中有关材料的归属。“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一个“更”字已经清楚表明了这个判断来自比较,即成年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研究价值的比较。B、C、D三项谈的都是比较,A项谈的是成年干细胞所在部位,与研究价值无关。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都属于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B.成年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方向是确定的,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

C.所谓“细胞治疗的时代”,主要是指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时代。

D.利用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以治疗糖尿病,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答案]B

[评析]这道题对应的阅读区间是第二段和第四段。A项是对文中“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的正确提要;B项“成年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其分化方向则是不确定的”在文中没有根据;C项是对第二段有关内容要点的正确概括,关键信息是“细胞治疗……”中的“细胞”是指“胚胎干细胞”;D项是对第四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B.从人的胚胎组织分离出来的干细胞可以培养成为其他动物的多种组织细胞。

C.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度增殖的危险,所以目前还没有条件在人体上进行移植。

D.胚胎干细胞研究在医学上有令人鼓舞的前景,但在社会伦理上却遇到了很大麻烦。

[答案]A

[评析]这道题对应的阅读范围是全文。A项把在小鼠身上的实验说成在人身上实验成功,这不是推断,是臆断;B项的推断来自“……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可见,胚胎干细胞可以培养成为其他动物的多种组织细胞,推断是合乎事理的;C项和D项都是对第五段内容的正确概括和引申,谈不到推断。

(未完待续)

赵大鹏,语文特级教师,北京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语文教研室主任。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近40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语文教学风格。善于科学地指导语文高考总复习训练,多次在电台、电视台介绍高考总复习训练的经验。曾参加国家教委组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受国家教委职成司和国家语委的委托,主持了全国职高八五规划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

上一篇:明星成功背后的辛酸励志故事下一篇:杨澜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