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精选10篇)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 篇1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If anyone had told me three years ago that Iwould be spending most of my weekends camping. I would have laughed heartily.Campers, in my eyes, were people who enjoyed insects bites, ill-cooked meals,and uncomfortable sleeping bags. They had nothing in common with me.
____The friends who introduced me to campingthought that it meant to be a pioneer.
____We sleep in a tent, cooked over an open fire, and walked along distance to take the shower and use the bathroom. This brief visit withMother Nature cost me two days off from work, recovering from a bad case of sunburn and the doctor`s bill for myson`s food poisoning.
I was, nevertheless, talked into going onanother fun-filled holiday in the wilderness.
____Instead, we had a pop-upcamper with comfortable beds and an air conditioner. My nature-loving friendshad remembered to bring all the necessities of life.
____We have done a lot of it since. Recently, webought a twenty-eight-foot travel trailer complete with a bathroom and abuilt-in TV set. There is a separate bedroom, a modern kitchen with arefrigerator. The trailer even has matching carpet and curtains.
____It must be true that sooner or later, everyonefinds his or her way back to nature. I recommend that you find your way instyle.
A.This time there was no tent.
B.Things are going to be improved.
C.The trip they took me on was a rough one.
D.I was to learn a lot about camping since then, however.
E.I must say that I have certainly come to enjoy camping.
F. After the trip, my family became quiteinterested in camping.
G. There was no shade as the trees were nomore than 3 feet tall.
While high schooldoes not general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explore new aspects of life,collegesets the stage for that exploration. I myself went through this ____processand found something that has changed my ____ at college for thebetter:I discovered 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美式手语).
I never felt anurge to____any sign language before.My entire familyis hearing,and so are all my friends.The ____language were enough inall my interactions(交往).Little did I know that I would discover my ____ forASL.
The ____ began during my first week at college. Iwatched as the ASL Club ____ their translation of a song. Both the handmovements and the very ____ of communicating without speaking____me.What I saw was completely unlike anything I had experienced in the ____ .Thisnewness just left me ____more.
After that, feeling the need to ____ further, I decided to drop in on one of ASLclub`s meetings. I only learned how to ____ the alphabet that day. Yet instead of beingdiscouraged by my ____ progress,I was excited. I then made it a pointto ____ those meetings and learn all I could.
The following term, I ____ an ASL class. The professor was deaf and anytalking was ____ . I soon realized that the silence wasnot unpleasant. ____ , if there had been any talking, itwould have ____ usto learn less. Now, I appreciate the silence and the ____way of communication it opens.
41. A.searching B. planning C.natural D. formal
42. A. progress B. experience C.major D. opinion
43. A. choose B. read C. learn D. create
44. A. official B. foreign C. body D. spoken
45. A. love B. concern C. goal D. request
46. A. meeting B. trip C. story D. task
47. A. recorded B. performed C. recited D. discussed
48. A. idea B. amount C. dream D.reason
49. A. disturbed B. supported C. embarrassed D. attracted
50. A. end B. past C. course D. distance
51. A. showing B. acting C. saying D. wanting
52. A. exercise B. explore C. express D. explain
53. A. print B. write C. sign D. count
54. A. slow B. steady C. normal D. obvious
55. A. chair B. sponsor C. attend D. organize
56. A. missed B. passed C. gave up D. registered for
57. A. prohibited B. welcomed C. ignored D. repeated
58.A.Lastly B.Thus C.Instead D.However
59.A.required B.caused C.allowed D.expected
60.A.easy B.popular C.quick D.new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trend in the food service industry towardlower fat content and less salt. This trend, which was started by the medicalcommunity(医学界) ____ a method of fighting heart disease, has hadsome unintended side____(effect) such as overweight and heartdisease―the very thing the medical community was trying to fight.
Fat and salt are very important parts of adiet. They are required ____(process) the food that we eat, torecover from injury and for several other bodily functions. When fat and salt ____ (remove) from food, the food tastes as if is missing something. As ____ result, people will eat more food to try tomake up for that something missing. Even ____ (bad), the amount of fast food that people eat goesup. Fast food ____ (be) full of fat and salt; by ____ (eat) more fast food people will get more saltand fat than they need in their diet.
Having enough fat and salt in your meals willreduce the urge to snack(吃点心) between meals and will improve the taste of your food. However, be ____ (care) not to go to extremes. Like anything,it is possible to have too much of both, ____ is not good for the health.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n the summer holiday following my eighteen birthday,I took driving lessons. I still remember how hard first day was. Before gettinginto the car, I thought I had learned the instructor’s orders, so once Istarted the car, my mind goes blank, I forgot what he had said to mealtogether. The instructor kept repeating the word, “Speed up!” “Slow down!”“Turning left!” I was so much nervous that I could hardly tell which directionwas left. A few minutes late, the instructor asked me to stop the car. It was arelief and I came to a suddenly stop just in the middle on the road.
书面表达(本大题共____分。)
假定你是李华,正在教你的英国朋友Leslie学习汉语。请你写封邮件告知下次上课的计划。内容包括:
(1)时间和地点;
(2)内容:学习唐诗;
(3)课前准备:简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答案
简答题
BDA
ADAB
DCCD
DBCD
DCAFE
41-45 ABCDA
46-50 CBADB
51-55 DBCAC
56-60 DACBD
书面表达
略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 篇2
一、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那么尴尬?
在应试格局中,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是非常尴尬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 “不作为”。作文教学以考代教, 写作的量不够,指导更不够。另一个是学生“讨厌写”。 为文造情、为理拉事,无情无思、空话套话的“中国式考试化写作”的现象非常普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尴尬呢? 概括来说就是高中写作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轨。中学生明显感觉到平日的“训练作文”与实际应用的“生活作文”截然不同。因为 “训练作文”不知在什么情境下, 不知写给谁看,不知要实现什么目的,甚至不知“我是谁”。没有这些方面的准确定位,教师不知如何评价,自然不知该怎么教, 只能“无为”了。而学生不能质疑题目本身,不知道写作和真实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就努力“找事” 来证明题目里确定的所谓“最佳立意”(一个空洞的“道理”),胡拼乱凑,无病呻吟。因为那个“道理”可能学生自己也不理解,也不赞成,所以写作明显变成一种 “假写作”。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的愿景成了印在课标上的空文。
二、“书信体”作文形式有哪些好处?
2015全国卷作文题,从形式上看是“书信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 情境真实,写作目的明确———对于材料中的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个作文题目本身就是真实的,有了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学生的写作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写这篇作文时学生有“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内在需求,作文就不再指向说废话和凑字数;而是指向问题的解决,写作不再是“挤”, 而是“交流”,这才有可能培养 “公民”意识。
2.写作对象明确———“小陈、 老陈或其他相关方”。 这个作文题要求“明确收信人”,写作的对象是确定的,学生感觉是在真实世界里对真实的人说话,并且有明确的针对性,作文就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交流,学生需要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华理观、法制观。这样有助于避免滥用文采的虚假表达现象。阅卷者对作文的评价有了依据:这样对 “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说是否合适?交际目的有没有实现吗?交流的方式怎么样?这样评价对象明确,学生也可以自评: 我这样对“他”说合适吗?我的交际目的实现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当学生对阅卷“心服口服”时,他才能重视写作技巧的提高,才不会用“撞大运”的心态对待写作。
3.有助于语体确定和学生自主思辨。情境的真实、目的的明确、对象的确定,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文体的思维方式,对不同的对象必然选择不同的表述方式,学生就会考虑选择合适的语体。另外,该作文题改“要你思辨”为“我要思辨”,就改变了那种“不能质疑,你必须同意我的观点”的霸王条款式的写作,有了质疑才会有独立的思考,才会有真正的创新。这样才能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理性思辨。
三、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方向是什么?
这道作文题目反映出我们中学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主要是训练作文,侧重表达;以后我们应该走情境作文路线,侧重交际。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概括地说,表达是自己说,交际是对别人说。具体来说,“对别人说”是一种“交际写作”,是一种有了真实的生活情境、明确的写作对象和目的的写作,是一种内容、方式、 语体、结构安排都需要遵循确定的评价标准的作文,是一种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真实的语言展现真实的写作技能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让作文和生活接轨,写作不再是空对空的“恶心事”;明确的对象,让学生有表达欲望,易于激发写作兴趣。从根本上解决写作动机问题,变“要我写”为 “我要写”。这样就解决了“不想写”的问题。
2. 让写作真正有话可说,真正培养思维。当作文是“交际”形式时,必然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写作对象和对象“交流”的过程,就是内容的生成过程,我要告诉对象什么,对象有什么需要,对象是怎么想,我还要怎样说更能说服他或对他有帮助。这样就解决了“没的写”的问题。
3. 让作文不再 “假 ”“编 ” “凑”。因为有具体情境和写作对象、目的的限制,作文写得好不好就有了“公开的标准”,胡编乱凑、无病呻吟的文艺作文,为理拉事、堆砌典故的宿构作文就受了限制。这样就解决了“挤着写” 的问题。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 篇3
[关键词] 2015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试题特点;题型分析;应试策略
2015年是江西省高考英语变数颇多的一年。在临近高考半年前,省考试院传来消息,2015年我省不再自主命题,而采用全国课标卷Ⅰ卷;做了20多年的单选被取消,改为语法填空,又增加了七选五补全阅读和短文改错这两种新题型,注定今年的英语试卷万众瞩目。
一、总体特征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卷英语试题与去年相比,难度基本保持稳定,贯彻和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发展”的命题思路。
1.考点覆盖面较广,能力考查稳中求新
全卷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同时兼顾对各种微技能的考查,如考查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等。“7选5补全阅读”延伸了对阅读能力的测评范围,既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构篇能力。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既考查了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又注重了语言知识在特定的语篇和相对真实语境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2.内容贴近生活,强调应用
完型填空的选材取自于现实生活,语法填空和书面表达也非常贴近生活,反映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理解题的选篇与当代社会生活有关,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广泛,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弘扬中华文明,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
今年的试卷凸显了英语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也凸显了中学英语教学乃至中国英语教育应肩负的民族文化使命,注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性。如语法填空试题选用了介绍中国阳朔的文章作为素材,描写的阳朔美景令人赞叹,对阳朔在国际自然景观中的定位也令人自豪。这不仅很好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了中华文化自信,也更好地融入到生活场景,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题型分析
1.听力
今年听力测试20小题的考点分布如下:
今年的听力试题继续保持“材料简洁、语音清晰、语速较慢”的特点,难度与去年持平。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如:赶火车、天气、准备参加会议、课程、关收音机、旅行、餐馆点餐、工作报告、租房、伦敦茶叶贸易中心。话语流畅,大部分题目可以从对话或独白中直接获取答案,少量题目需要简单推断和概括。
2.阅读理解
今年的四篇阅读文章难易结合,题材丰富,语境真实,原汁原味。阅读总体效度较高,且有区分度。A篇属于广告阅读,沿袭全国Ⅰ卷常规,是最容易的一篇,考生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定位技巧作答。B篇为记叙文,情节简单,文中所用词均是生活常用词,但出现倒装、虚拟、夸张等写作手法,增加了文章理解的难度。C篇是对意大利著名艺术家Salvador Dali及其作品展的介绍,本篇词汇较难,长难句较多,对考生词汇和语法的要求较高。D篇借法国的新兴主题餐厅Psychology cafe的介绍,导入社会性热点话题的讨论,文章涉及高中较难语法——虚拟语气,给考生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
“七选五”的出题方式继承了往年的风格,仍是一篇说明文,“总—分”式结构,每一小段都有一个小标题。试题中没有生词,但需要考生对高中学过的词汇相当熟悉,比如victim, betray, circumstance等词。文中信号词和逻辑词给得比较充分和明显,比如“having confidence in yourself”,与选项中的“really trust yourself”是同义替换,第四自然段的“victim”与39题C选项的“victim”是原词复现。
3.完型填空
今年的完型填空题仍延续了大纲卷文章选材的体裁和题材特点——夹叙夹议。文章讲述了周末作者带孩子们去超市购物,在路上看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虽然自己生活也不富裕,但作者一家还是在超市里买了食物和一张超市礼品卡(超市充值卡)送给那个人的故事。故事最后加上个人感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帮助别人的甜头。题目设置符合“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突出词汇语境化”的命题原则。该题中只有第48、49、54等小题设计较为灵活,需要考生紧密联系上下文,进行通篇考虑,仔细推敲,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4.语法填空
体裁为说明文,介绍中国阳朔并描写其自然美景,语言朴实、自然,难度适宜。十个空中,给词题为七个。其中动词四个,两个改为非谓语形式,两个考查动词的时态。形容词改为副词一个,副词一个(即时间副词before/earlier,但大部分考生因未注意时态而误填
ago)。其余四空为:名词、代词、介词、定语从句关系代词各一个。由此可见,动词在考点中占了绝大比重。
5.短文改错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仔细程度。试题难度系数较低,词法基础是关键。今年的短文改错可以称得上是近几年新课标Ⅰ卷中最简单的一篇,考查的都是词的用法。考点分别为:动词时态、语态,冠词、连词、介词、形容词、副词、名词、情态动词和代词,而对于这些考点的出题角度,教师可编口诀让学生牢记:“动词形,名词数,还要注意形和副;代词格,细领悟;介词短语须关注;习惯用法要记住;冠词连词常光顾。”
6.书面表达
写作仍沿用多年的书信应用文,主人公仍是全国卷高考作文出现了十几年的李华,这充分体现了高考的稳定性。书信内容的整体设计严密,科学规范,情景真实可信。试题是关于主人公李华给美国朋友彼得写信约稿,邀请他写一篇介绍美国节日风俗和中学生生活的短文并刊登在校英文报“外国文化”栏目中。本篇文章是邀请信的一种形式,需要考生介绍清楚约稿的各个细节,内容要点很清晰,但是对于某些考生来说可能会在一些细节上出现问题,比如介词的选择等。试题虽然对写作范围进行了界定,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考生留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启示与思考
1.夯实基础知识
“一个不懂语法的人学不好英语,一个不懂词汇的人学不了英语。”这句话表明了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毫不为过。教师在进行高考总复习时,应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即灵活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语法和词汇),精讲精练,联想对比,总结归纳。
2.立足语境,强化语用
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立足语境、强化语用,要始终以读写能力的训练为主线。在语篇训练上,教师要狠抓阅读速度及理解正确率,重点提高对语篇语义的概括能力、对语篇内部结构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对逻辑用语的把握能力。在书面表达上,要引导学生注重词汇短语、固定句型和常见修辞知识的积累,多背诵历年高考真题范文,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过渡词、遣词造句和组合句子的能力,并重视书面表达的层次性、条理性和详略性,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且正确地写出多变的复杂句式,如定语从句、强调句等。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笔画清晰。
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篇4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家庭教育,决定人生”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家庭一员。从那一天起,家庭、父母便与我们紧密相随,我们也在那一刻开始了我们一生的学习,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便成了我们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家庭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语有:子不教父之过,说的便是孩子如果品行不好,一定与父母有关。其实,今天,当我们观看法制节目时,那些少年犯们,绝大多数走上犯罪道路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
我还依旧记得,中央电视台某次播放的“法制在线”,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少管所采访了那些少年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说:父母忙,不管他们,所以想到外面玩,就走上了这一条道路。其中有一位少年犯让我记忆最深,那位少年犯因喝酒斗殴而被拘留,他告诉记者,从前,他吸烟、喝酒,什么事都做。记者看着这样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孩,觉得十分不解,为什么这样一个男孩会做如此多的不良行为?男孩说:他的父亲与母亲离异后,把他带在身边,而父亲喝酒、吸烟成性,久而久之,他便学会了。
听着这一则消息,不免让我们震惊,在少管所中有如此之多的少年犯,他们就是因为父母的不良行为,使之走上犯罪的道路。也许有人说,他们中有绝大多数父母离异。其实父母离异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阴影,哈佛女孩刘亦婷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可是她成为了一个优秀人才,并在被哈佛大学录取。她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单身母亲,从小,她的母亲就从各方面培育刘亦婷,着重培养其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的容入社会,与人相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当今家长,是否该考虑一下教育方式,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做孩子的榜样,从各方面教育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位优秀的人?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必不可少。可以说成功,90%来源于家庭教育。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相关文章推荐:
1.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海南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完整版)
3.20山西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完整版)
4.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5.2016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6.2016年内蒙古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7.2016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8.2016年山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9.2016高考北京语文真题答案公布【文字版】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 篇5
2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单独命题:政、史、地、物、化、生)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6月8日15: 00-17: 00】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B.£9.18.C.£9.15.答案是C 1.What does John find difficult in learning German? A.Pronunciation.B.Vocabulary.C.Grammar.2.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Colleagues.B.Brother and sister.C.Teacher and student.3.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a bank.B.At a ticket office.C.On a train.4.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A restaurant.B.A street.C.A dish.5.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her interview? A.It was tough.B.It was interesting.C.It was successfu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臼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屮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听第6段材料,回答笫6、7题。6.When will Judy go to a party? A.On Monday.B.On Tuesday.C.On Wednesday.7.What will Max do next? A.Fly a kite.B.Read a magazine.C.Do his homework.听笫7段材料,回笞第8、9题。
8.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doing at first? A.Going to a concert.B.Watching a movie.C.Playing a computer game.9.What do the speakers decide to do? A.Visit Mike.B.Go boating.C.Take a walk.听第8段材料,回答笫10至12题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 篇6
提前填报高考志愿要把握好三个成绩
一、平时成绩是基础
平时成绩一般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也包括平时学校的测试成绩,我想强调的是成绩后面的位置最重要。精华学校复读班参加的是海淀的考试,期中、期末都有全区统计,考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位置是基础。
二、一模成绩是关键
说一模成绩是关键是因为一模从命题到阅卷到分数统计工作都是十分严谨的,信度、效度都比较高,历来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二模成绩是参考
一般说二模试题和一模试题是配套出台的,内容互补但难度大抵相当,(可是有些区县不再做二模成绩统计,因此一些考生找不到自己在全区的位置,因此作为参考更合适。
一模、二模成绩考生会呈现出三种状态:超常、正常、失常,在填报志愿时应当将自己成绩还原到正常状态,有了正常状态成绩也就有了正常状态位置,这对于填报高考志愿是十分有益的。
认清易混易错的专业
很多孩子的志愿是由家长来完成的。在为孩子选择专业时,家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从以往的经验看,首要的事情是不要因一字之差给孩子选错了专业。
小孙是北京林业大学园艺专业的学生。当年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他的理想是做园林设计工作。翻开厚厚的填报志愿名册,一看到“园艺专业”4个字,小孙高兴得不行了。在他看来,“园艺”应该是园林艺术的合意,就毫不犹豫地选报了园艺专业。
入学后,小孙才发现:园艺专业与园林专业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专业:园林是培养园林设计师的专业,园林设计师的工作是用植物来营造怡人的绿色空间,创造四时有景,三季有花的美好环境。园林专业需要学习建筑制图和园林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植物功底;而园艺指的是园艺作物。蔬菜、果树和观赏植物都是园艺作物,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园艺师。园艺师工作的内容是园艺作物的生产、栽培、销售。
选择专业时,很多家长容易主观臆测,按照“应该是”和“好像是”的习惯,从字面推测一个专业的含义。这种推断,往往与专业名称本来的意思南辕北辙。
小张在天津大学水利水电专业学习。在高中期间,小张擅长学习物理中的电学部分,而力学部分要薄弱一些。选择高考专业时,小张希望学习发电、送电与电学相关的专业。看到水利水电专业时,小张认为,从专业名称上看,水利水电应该是兴修水利用以发电的专业,这恰恰与自己的爱好一致。入学后,通过系里的专业讲座才知道,水利水电与土木工程是相似的专业。
很多人把土木工程理解为房屋建筑工程,这只是土木工程的一个方面。土木工程包括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方面。除了房屋建筑,还包括了道路、桥梁、工业用房屋建筑等。这些工程项目都是在陆地上进行施工的。水利水电专业也对应工程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是在水中施工的,叫做水工建筑物。人们为了满足防洪需求,获得发电、灌溉、供水、航行等方面的综合效益,需要在河流的适宜段修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用来控制和支配水流。这些建筑物就是水工建筑物。大家熟悉的水库大坝、水闸、水电站都是水工建筑物。水利水电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做水工建筑物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的工作。水利水电是针对水工建筑的工程,所以,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要系统学习力学类课程和水文类课程。如,力学基础方面的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
近几年,心理学越来越普及,很多同学打算报考心理学专业。翻开招生目录,一部分院校以“心理学”这个名称招生,更多的院校以“应用心理学”的名称招生。“我当时认为,应用心理学专业一定比心理学这个专业更实用,况且又注明非师范类,就选择了这个专业。”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采访了北师大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小王。他对我这样说。“那么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我反问他。“实际情况是课程学习上没有区别,区别在于多交一些学费。”
在高考咨询时,很多家长学生选择心理学专业的目的是做心理咨询师,打算开门诊。从这个目的出发,应用心理学这个名称更合乎这个职业逻辑。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本科期间,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相同的课程。
现在,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分三个专业方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在本科阶段,这三个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都是围绕基础心理学展开的。如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等。在完成基础心理学课程学习后,都要继续学习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最后会学习咨询心理学课程。因此在本科期间,心理学系不分方向,到了硕士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的方向。
从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热门程度看,依次是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很多学校的基础心理学招不满,而应用心理学却挤破头。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一个琢磨不透的专业。琢磨不透的原因是,从字面上无法判断这个专业的学习内容。高考选专业时,小王希望学习环境类的专业,将来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填报志愿时,小王的妈妈看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从名称来推断,这个专业不仅有环境还包括了资源。从学习范围来看,农业资源与环境应该比单纯的环境更广阔。从这个角度考虑,小王的妈妈建议孩子要学内容多的专业,因此,选择了农业资源与环境。
实际情况如何呢?实际情况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名称与专业学习内容相关性不大。农业资源一般指农业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都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农业环境是指农田、森林、草原、灌溉水、空气、光、热及施用于农田的肥料(包括化肥)、农药和农业机具等,这些都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要素。
在专业调整之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叫做“土壤化学”,简称“土化”专业或“土肥”专业,主要是搞土壤和肥料方面研究的。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毕业生可以做农艺师。农艺师可以作如下方面的工作:肥料检测和农产品品质分析、肥料研发、施肥指导等;也可以从事政府部门与肥料和环境相关的工作,比如环境检测与评价、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另外,有肥料与土壤知识的专业人员对于肥料企业的销售工作有着锦上添花的功效,所以这方面逐渐在成为本科生就业的主流职业(尤其男生),并且收入不菲。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课程基础是土壤学。我国土壤类型及其丰富,成土原因和成土母质各有千秋,所以,在读期间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营养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也是要经过亲自试验才会有深刻认识的,所以,本专业的化学试验和栽培试验等各种实验课程比较多。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 篇7
一、力求稳定
2016年因为多个省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卷语文卷考试,所以国家考试中心在设题方面沿用2015年全国语文卷Ⅰ题型。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考查核心素养和传统文化,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试卷难度控制基本合理。大题设题求稳,还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断句、文化常识、文意理解、翻译)、诗歌阅读(沿用去年唐诗,依然是名家的非名作)、默写、选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成语、病句、语句衔接、语意连贯、图文转换)、作文。
二、稳中有变
(一)设题点出现了变化:多而杂
2015年语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点设在“于文无据”“与原文不符”,而2016年语文卷却考查了学生“以偏概全”“无中生有”“与原文不符”,明显2016年语文卷在论述类设点上就多了。2015年文言文翻译只考查文言现象中的“倒装句”,但2016年文言文翻译却考查到了“通假字”和“古今异义”。2015年诗歌鉴赏题考查是“描写手法”“思想情感”“作用”等知识点,2016年则考查了“形象”“作用”“思想情感”,明显发生了变化。2015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知识点是“线索”“线索的作用”“性格特征”“内容分析”“情节作用”,而2016年则考查“题目内涵”“情节作用”“内容分析”。2015年语文卷病句考查“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到了2016年语文卷病句就考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表意不明”,两年时间把病句所有类型都考查了。
2016年高考语文卷提醒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复习语文知识点上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顾此失彼。
(二)设题灵活:提高学生能力
2016年语文卷变化最大当属作文。笔者的学生一出考场就哇哇叫,说太变态,没见过这样的考题。是没错,因为2015年考的是新材料作文,再加上福建省普教室一直强调要注意任务驱动型作文,所以笔者在复习的时候更侧重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训练。但是在训练图文转换题目的时候,很多题目要说出漫画的寓意,而2016年高考作文就是多了这一个步骤,就把学生给难倒了,还好漫画的寓意并不难,很多学生还是看出了漫画的寓意,作起文章来就不难。作文题目需要考生用自己的头脑去认真分析事理,然后妥帖地表达看法;需要调动积累,想方设法将场景描摹得详细,将道理阐发得令对方信服;需要发动情感,让文字真正有温度,从而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这种类型的写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写作。今年作文的最大功绩,就是尝试着倡导一种有真感情、真思考的真诚的写作。
图文转换题也是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进一步考查。2015年图文转换是徽标类,题目是这样:“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这种题目只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联想力,就能解决,而2016年图文转换是“构思框架”类,题目是这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不单有观察力,还得有逻辑分类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力的要求比2015年高多了。
三、要求考生文化底蕴深厚
从文言阅读第5小题开始就充分考查了学生知识储备量了。第5小题是文化常识,四个选择项分别涉及“首相”“建储”“有司”“契丹”等内容,分属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官职”“皇位传承”“称谓”“地理”,一小题四个知识点。第7小题翻译涉及一个通假字“锡”通“赐”和一个古今异义字“从容”学生头脑中要有这个知识储备,在考场上才能快速地翻译准确。而默写虽然都在《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64篇里,但都不是名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背诵能力,又因为是语境填空题,这更需要学生对每篇文章的意思要十分理解,而这理解就需要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5年语文卷成语只考查三个近义成语,学生可以根据语境快速地判断出来,而2016年语文卷考查了“举重若轻”“光怪陆离”“改换门庭”“并行不悖”“空谷足音”“奉为圭臬”6个成语,成语的数量是成倍的增长。
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想在高考中语文拿高分是很困难的一件事。2016年高考已尘埃落定,虽然有些人对高考语文卷有颇多争议,但作为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只能拿起笔,低下头,努力备课,努力研究,尽量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这才是备考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 篇8
一、试卷结构与测试内容的比较
1.地理单科卷试卷结构的统计
在全国3套地理单科卷中,上海卷卷面分值最高,满分为150分,选择题占40%,综合题占60%;海南卷卷面分值最低,满分为100分,选择题占60%,综合题占40%;而江苏卷的总分值及各部分所占比重均居中,各占50%,如表1所示。
2.地理单科卷测试内容的统计
2015年3套地理单科卷依据相关《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考查学生主干知识,涉及考点范围广,考试内容均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选修地理,图1为3套单科卷中各部分分值所占比重统计图。统计结果显示:3套单科卷中上海卷、海南卷的自然地理占分比例较高,都占53%;江苏卷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例相当。三套试卷中江苏卷的选修地理占比最大,为17%。相对而言,江苏卷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选修地理的比例差异最小,较为均衡地考查了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结构。
☆自然地理内容比较
表2统计信息表明,3套地理单科卷中江苏卷、上海卷对自然地理各大圈层及地球仪与地图、地球运动的重点知识均有考查。考点主要集中于大气、水文与水循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资源污染灾害等考点,如图2所示。值得指出的是,秉承了近几年来不断缩小的趋势,地球仪与地图、地球运动考点的比重较小。此外,海南卷的大气与水圈部分所占比重最大,这两部分加起来已超过试卷的40%,笔者认为其结构不尽合理。
总体看,自然地理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考题灵活多变;注重从新视角切入或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注重以区域空间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人文地理内容比较
从表3信息可知,人文地理的考查内容丰富多样,但依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工业、农业、城市的相关知识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分值所占比例均较大,如图3所示。这说明高考试题贯穿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这一主线,关注人类的生产活动,关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这也正是高中地理教育“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的使命所在。如海南卷中第10~12题,考查埃及兴建新首都的目的与优势条件,第18~19题让学生依据材料判断小明旅游的省份;上海卷中“某商厦屋顶农庄的影响因素和环境效益”问题;江苏卷中“‘清明上河图’中东京城的有利条件及功能”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关注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此外,人文地理试题坚持体现生本思想,坚持人文关怀:语言组织力求简洁明晰,话语表述贴近学生用语;试题设问由易到难;综合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选修地理内容比较
地理单科卷中均有选修题,其涉及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防治五个选修模块,每道考题分值都相同,均为10分。其中,海南卷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中任选一题;上海卷在环境保护和旅游地理两个模块中选做一题;江苏卷在海洋地理、城乡规划、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四个模块中任选两题作答。可见,江苏卷选修模块试题分值所占比重最高,上海卷最低,三套试卷的选修模块考点内容见表4。
按照预期,选修地理各模块的难度应大致相当,但实际命题较难调控。笔者以为,江苏卷海洋地理模块试题、海南卷自然灾害防治模块试题的难度较小;而江苏卷环境保护模块试题、上海卷旅游地理模块试题的难度相对较大。
二、命题指导思想与呈现方式的比较
1.共同取向:彰显能力立意,突出多元化设问
“坚持能力立意,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3套地理单科卷充分考虑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现状,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突出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考试评价“能力立意”导向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地理高考原有的以“知识立意”为导向的评价理念不断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变。“能力立意”是现今高考试题命题的宗旨,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在学生做题的思维过程中,一般概括为高考的四项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迁移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能力要求的层次逐级提高,但在解题中需要综合加以应用,如图4所示。
[题例](江苏卷第27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5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Ⅰ)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Ⅱ)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 ;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 。
(Ⅲ)“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Ⅳ)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Ⅴ)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
评析:本题以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规划图为命题载体和素材,考查“港口区位、气候特点成因、铁路建设区位因素、河流补给类型、区域发展的启示”等知识点,同时综合考查了四大能力要求。解答本题需从铁路分布示意图上获取瓜达尔港位置邻近海湾、海峡的显性优势,需读取中巴沿线的地形地势、地表状况等隐性信息,需读取气候资料图和分布示意图中的有效信息;要求调动知识与原理判断该区域中气候、水文、城市特征;要求探索该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这属于“探讨与论证”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解题过程中均需要进行有理有据的“描述和阐释”。
☆充分运用地理图表,突出学科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特征
全国3套单科卷依然凸显图文并茂的传统优势,彰显地图作为地理学第二语言的学科特色。每套试卷均将地理图表、图像作为重要信息载体,创设试题设问情境,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另外,图表、图像类型丰富多样,全面呈现中学地理所涉及到的各种形式,统计如表5所示。
从表5中看出,地理图表、图像是地理命题的重要载体,图表材料形式灵活、内容简炼,体现丰富的地理信息。从统计数字上看,江苏卷任何一组试题都有图表信息,更加注重考查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
在充分关注图表内容的科学性、探究性和信息量的基础上,3套单科卷命题设计着力体现地理学科地域性与综合性这两大基本特点,大量试题以区域的真实事件为情境,以区域地理事件的综合分析为归宿,突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原理与规律的综合考查,对学生的地理素养要求很高,说明地理核心素养考查是命题的灵魂。
[题例](上海卷第24~25题)(Ⅰ)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Ⅱ)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评析:该题以南美洲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及成因”的理解,思维过程大致为“通过剖面图确定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判断洋流性质、分析气候类型的成因”,其核心是在区域位置判断的基础上考查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体现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这两大性质。
☆科学规划命题思路,探索地理试题设问的逻辑性
2015年3套地理单科卷呈现出共性的命题原则,即选择题题干表述精炼准确,各项表述形式尽可能接近,正确选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错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综合题材料表述力争简洁、新颖、真实,各小题围绕一个中心构成有梯度的设问,大致呈由易到难、由限制到开放的递进式要求。尤其是综合题的命题能凸显地理学科特色的设问逻辑,紧密围绕命题的情境材料,多从五个视角进行设问:一是“where”,从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位置关系进行设问;二是“when”,从地理事象发生的时序规律进行设问;三是“what”,从地理事象的具体特征进行设问;四是“why”,从地理事象的区位条件或形成原因进行设问;五是“how”,从地理事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设问。这五大视角形成由易到难的命题逻辑,与地理学习的认知规律一脉相承。
[题例](江苏卷第2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省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图8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Ⅰ)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是
。
(Ⅱ)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
。
(Ⅲ)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Ⅳ)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评析:该题基于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展开设问。第(Ⅰ)问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体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成因类的知识考查;第(Ⅱ)、(Ⅲ)问考查工业分别对不同区域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体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问题类的分析;第(Ⅳ)问考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是对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
☆合理利用真实事件为命题情境,凸显试题的时代性与创新性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关注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是这3套地理单科卷的共同亮点与特色。试题对纯粹识记性的知识考查较少,力图通过热点事件或生活情境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如表6所示,每一套试卷中都选取了新热点,注重创设新情境。
如江苏卷第一组试题就使用“清明上河图”这幅历史名画作为背景材料;上海卷将电子商务、屋顶农庄搬上试卷;海南卷则关注埃及建都和全球变暖等热点话题。这些命题素材活泼,与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对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个性特点:稳定为主,秉承各卷成熟的命题风格
☆上海卷题组版块主题鲜明,不同题型难度要求有差异
上海卷多年来坚持围绕中心主题进行组题的命题特点。全卷包括选修题共20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围绕真实世界的地理问题而展开,如第四题组“赤潮问题”、第五题组“地震问题”、第八题组“台风问题”等;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背景如第一题组“一带一路问题”、第九题组“区域城镇化问题”、第十七题组“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重组问题”等;新技术下的产业活动和地域联系方式的改变,如第二题组“互联网+商业”、第三题组“屋顶农庄”、第十六题组“绿色之国——新西兰”等。如此鲜活的主题,对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有较大的挑战。
组成上海卷的两种题型中,选择题60分,均由单选题组成,学生答题的难度相对较低;而综合题部分体现了较高的原理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上海卷的综合题不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多从“原因、影响、措施”三大角度出题,分值较大,试题设问多采用“说明、归纳、概括、分析、推测”等行为动词,更加突出四大能力的综合要求。“说明”即把从图表材料中获取的信息说出来;“归纳、概括”则要在初步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整理语言,加以逻辑表达;“分析”需要迁移和调动知识,综合考虑,得出结论;“推测”要求学生在归纳、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和论证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答题要求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海南卷分值集中于核心考点,综合题设问思维跨度小,难度稳定
近几年海南卷一直是3套地理卷中分值少、题量少、知识点覆盖少、难度相对较低的试卷。如自然地理试题中天气与气候的比重最大,地球仪、地图和内外力作用的考点则未涉及,地球运动的考题也只占3%,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试题的难度;人文地理试题分数集中在“城市、农业、工业”主干考点上,共占37%的比例,都是学生反复复习的核心考点,所以,让学生有“试题的出现都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海南卷中多组试题都建立在区域发展的案例背景上,如西北电解铝业发展及我国电解铝业转移、北美自由贸易区及服装业发展、俄罗斯索契茶树栽培等案例,虽然这些案例不是教材中出现过的,但案例学习法却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培养的重要地理学习方式,学生自然会倍感亲切,也容易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海南卷综合题的命题有一特色,即只设计一个问题,几乎都集中在“原因”分析上,问题设问语言简洁明了,对综合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要求相对较低。如第21题“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第22题“概述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等,主要突出地理学科的核心考点,集中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与原理的理解水平。
☆江苏卷乡土气息浓郁,选修地理难度加大,试题稳中有变
2015年江苏卷题型、题量与往年保持一致,难易搭配较为合理,各知识点分值占比合理;试题素材与生活紧密关联,如“微信抢红包”、“国际慢城生活模式”、“城市地价与收益”等;试题背景与国家发展形势紧密相连,如“人均碳排放与GDP关系”、“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中巴铁路”等。这说明江苏卷的命题情境涉及面广,思维跨度较大。此外,试卷中有13分设置在以江苏省区域为载体的“城市发展”及“城市地价”问题上,乡土气息浓厚,这是江苏地理卷多年的命题传统。
与前几年江苏卷不同的是,2015年选修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有所改变,无论从素材背景还是试题设问来看,难度均有所增加。以江苏卷“30D环境保护”试题为例,该题以美国“泰勒放牧法”、“水土保持法”等法规引入,以“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原理掌握情况。此题出乎意料,因为近年来环境保护试题的主要考点集中于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而且以研究防治我国的环境问题为主要考查方向,而今年考查内容主要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上,同时区域背景选取美国,学生感到比较陌生,试题中出现的“黑风暴”、“泰勒放牧法”、“水土保持法”对学生均是新概念,试题中也未有概念解释,因此对现场学习、理解的要求很高;且试题要求回答“美国的土地保护做法对我国的启示”,思维跨度大,能力要求高,成为全卷的难题。
三、地理高考试卷分析对地理教学的导向意义
1.领会“立德树人”课改精神,强化地理核心素养培育
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培养目标中也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从2015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可看出,试题内容新颖、形式灵活、设问层次差异大,同样的考点,选用的情境素材、区域背景却截然不同。如考查工业区位原理,江苏卷选择河北省为区域背景,海南卷选西北地区为背景。尽管考查的主干内容离不开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但同样的考点可从多角度入手,如考查气候知识,江苏卷侧重差异对比,上海卷侧重类型判断,海南卷则侧重原因分析,再次突出“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考查”意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基础,坚决摈弃应试做法,将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地理教育中 “立德树人”的宗旨。如在环境保护课堂中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在海洋地理课堂中建立海洋发展意识;在自然地理教学中注重逻辑思维训练;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还可在地理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
2.研究《考试说明》,把握考试目标与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高考“获取和解读信息”、“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描述和阐释事物”、“发现和探究问题”四大能力要求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能力要求转换为学生可触摸的思维载体与可阐释的思维方式应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近几年地理试题思维含量明显增加,浅层次识记性的题目明显减少。除多方位、多角度考查考生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掌握情况外,更注重考查考生缜密的地理思维过程。考生能否全面挖掘材料中显性和隐含的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原理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分析与阐述,是做好高考试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究知识的时间,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与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利于学生感受到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这才与当今高考的指导思想相契合。
3.研究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强调真实案例的分析与应用
高考全国卷1英语作文题目及 篇9
I’m glad to hear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My favorite festival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t usually come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On that day, our family members usually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nice meal. After that, I always admire the moon and share mooncakes with my families.
I love this festival because I like eating mooncakes. They are in the shape of a full moon. They carry people’s wishes to the families they love and miss. In shor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 day of pleasure and happiness.
I hope that my letter will help you know more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Yours,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 篇10
英语各题型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听力
听力是高考试卷中的第一道大题,分值很大。听力除了本身的难度,还对个人的整体发挥有很大的影响,不少人就是因为听力没听懂,所以就乱了,以至于后面也没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听力其实就是两点。第一,听到数字时马上记录,当然高考英语没那么简单,第一个听到的数字往往是干扰选项,并不是答案,一般后面出现的数字才是答案。第二,听力有时候听不懂,问题也不是关于数字的,这时就要联想平时的训练,往往那些平时练习中的英语听力高频词汇如果出现了,那么一般就是答案。
二、阅读
阅读小编这里也给出两大类方法,一类是先看问题,猜测大意,然后带着问题阅读。第二类,先浏览文章。
对于第一类,先看问题时,一定要懂得把几个问题关联起来,猜测大意,记住问题问了什么,然后读文章,不一定要读懂,只要找出文章中自己需要的部分。
第二类,先要浏览文章,把每一段讲了什么记录下来,然后看问题,再回过头来,找出对应段落,细读,最终找出答案。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往往比阅读更难做,它不仅要求考生明白大意,而且对考生词汇量的要求也很高。选项中常常会给出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这时那个在考试大纲中经常出现的词汇,一般是答案,因为高考不是为了为难人,而是为了督促更多人努力获取知识,而那些大纲中的高频词汇,也就是重点词汇。
四、语法填空
提到语法很多人就头疼,不过英语语法没有汉语那么复杂,根据很多老师的建议,只要把汉语语法中的主谓宾语和定状补语弄清楚,那么英语语法也没有什么困难。
小编统计近三年全国卷发现,没有一个语法填空,填的是所给词汇的原型,一般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不定式、分词做状语等是高频考点。
五、短文改错
目前全国卷的短文改错是十分,一共有十处错误,但是如果考生改的超过了十处,那么以前十个为准。
短文改错考点有以下这些,语法错误、词汇变化错误、连词使用错误,这四处错误在近三年全国卷中,每年都有出现。其中连词错误,经常出现的是转折与承接的错误,也就是but与and应用错误,此外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错误也是一直都出现的。
六、作文
作文是英语考试的最后一题,也是整个高考的最后一题。作文首先要做到两点,一是书写一定要工整,二是尽可能不要有错误,要知道错误一个单词0.5分就没了。
在确保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可以应用虚拟句、从句、分词做状语,目前这三种句型是英语作文中得分较高的。
短文改错答题技巧
短文改错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我们平常的模拟考试,可以发现短文改错主要有以下十大错误:
1、形容词与副词的误用。如exciting与excited,hard与hardly,possible与possibly,here与there等,以及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
2、名词的单复数误用。如在several,many,various,different,a few,one of等之后,常用名词的复数,在every与each之后常用单数。
3、代词的误用。如you与your,it’s与its,it与they或them,one与ones,宾格(如me)与反身代词(如myself)等的误用。
4、介词的误用、缺少或多余。常见的如in与on,to与for,instead与instead of,because与because of等的误用。
5、时态的错误。看一篇文章,要有一种大局观,要上前下挂,看看上下文的时态是否一致。
6、连词的误用。如or与and的误用,and与but的误用,so与but的误用,because或since与so连用,though与but连用等。
7、第三人称单数后的动词形式。
8、一些固定结构的误用。如so...that被误用作very...that,too...to被误用very...to,as...as被误作so...as等。
9、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误用。
【2015全国卷1英语答案】推荐阅读:
全国卷高考英语模拟卷07-26
英语高考范文全国卷07-03
全国卷高考英语作文07-04
全国卷高考英语试题08-23
全国卷英语测试题06-28
2024全国二卷英语解析05-29
下半年英语写作全国卷01-23
英语全国卷2知识点测试07-02
高考:全国一、二、三卷英语作文12-27
高考全国卷英语作文题目及预测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