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文化实施方案

2024-08-10

街道文化实施方案(精选8篇)

街道文化实施方案 篇1

街道社区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深入推进文化进社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繁荣发展、和谐稳定项里街道。经党工委、办事处研究,特制定社区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条线工作进社区有利时机,以人为本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促经济发展;坚持市场化原则,充分利用辖区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社区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率;坚持规范运作,健立组织队伍,健全阵地建设,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区文化工作机制,努力营造与社区发展相互促进的社区文化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街道目标:建设项里文化,实现文化活街。

社区目标:实现四有,即有文化活动场所,有文化活动设备,有文化活动队伍,有经常性文化活动。

三、活动重点

1、党建文化活动。以庆祝“七一”为契机,依托街道党校、黄河社区党委学校、项里社区党委学校、红星社区党总支学校等阵地,加强城市社区党员培训,开展城市社区党 1

员喜闻乐见的歌曲、京剧、舞蹈、健身等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党员精神文化生活。

2、廉政文化活动。依托街道廉政广场、街道办公室廉政文化等良好阵地,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充实廉政内涵,提升廉政文化品位;每半年举办一次党风廉政活动,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防范于未然。

3、婚育文化活动。巩固现有街居世代服务阵地,刷新计生一条街,完善黄河人口广场和怡景名苑、项里婚育文化广场和香榭里明珠婚育文化园硬件建设,开展滨江花园等小区婚育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春节、9.25等有利契机,开展大型婚育文化宣传活动,不断转变群众婚育观念。

4、邻里文化活动。以“邻里和睦,和谐万家”为主题,开展邻里亲、邻里情、邻里乐、邻里颂等系列活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共建家园。

5、西楚文化活动。依托项王故里,广泛搜集资料,充分挖掘楚汉深刻文化内涵;开展研讨交流、传送故事和集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开展西楚文化活动,不断传承西楚文化精华,赋予西楚文化的时代内涵。

6、养老文化活动。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充分利用永阳社区“秋之韵”文体队、项里社区老年健身队等组织,组建老年合唱团、锣鼓队、旱船队、歌舞队、模特队、书法、美术、绘画、收藏、摄影、剪纸等老年活动组织,为他们搭建起展示才华的平台;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特征,组织门球、羽毛球、柔力球、台球、太极剑、太极拳、功夫扇等体育团队,坚持日锻炼、周排练、月比赛,每逢重大节日、庆典来领,积极组织好体育活动。

7、文体娱乐活动。依托街道社区服务大厅、舞蹈室、健身室、乒乓球室和各社区居委会服务阵地,开展扑克、象棋、羽毛球、乒乓球、歌舞、书法等活动,丰富街居干部职工文化生活。

8、读书文化活动。依托街居图书室,鼓励干部职工开展自学;针对街道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社区建设、文化娱乐等工作实际,有的放矢邀请有关专家、专业工作者开展培训;利用晨会、例会等时间,加强集体学习,不断丰富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执行力。

四、主要工作

1、开展文化调查。各社区安排专人,认真搞好社区文化人才、项目、活动、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调查,精心梳理整理,及时上报街道。

2、整合文化资源。街道根据各社区文化资源、历史背景、知识内涵、发展状况、娱乐程度等情况,认真归纳编排,充分开发群众性、业余性、自发性项目,整

合专题项目,制定活动计划。积极动员辖区单位、相关部门开展联建,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3、开展文化活动。各社区按照“一个社区一个特色、一个社区一个品牌”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因人而异,充分发挥群众文化骨干作用,开展群众文化和群众体育活动;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社区群众,开展自发性文化活动,力促使各项活动常态化。并和新闻媒体合作,加强深度系列报道,打造项里文化品牌。

4、加强队伍建设。各社区根据各自爱好和兴趣,善于发现各类优秀文化人才,给其发展创空间,给其活动搭舞台;主动组织文化人士创作和编排优秀节目,依托民间力量和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专题项目;要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加强对社区文化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文化水平,不断发展壮大社区文化队伍。

5、提高文化素质。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居民学习政策、理解政策的能力,促进党的方针政策在群众的贯彻落实;要开展文化学习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提高文化艺术欣赏力。

六、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街道明确社区文化分管领导,在全街道选聘有文化特长、兴趣广泛、责任心强的同志具体

从事社区文化工作;各社区明确专人负责,发现优秀文化人才。

2、明确职责。社区文化建设列入社区居委会重要工作,各社区要加强领导,细化社区文化工作内容,明确社区文化发展特色,活动重点。街道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规划指导,主动沟通相关部门,提供社区文化服务。

3、强化激励。根据社区文化工作特点,各社区要细化措施,尊重文化工作者劳动,鼓励其创造性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街道加强考核考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激励,促进社区文化发展。

街道文化实施方案 篇2

1.1街道和城市街道景观的概念

街道有三方面的涵义:首先它是一种通道,是供人们穿越、接触、交流的途径。

其次它是两侧建筑围合形成的开放空间,它和两侧建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两侧的建筑, 很难称之为街道。

另外,它还是一种场所,街道并不是单纯的交通场所,它是人们日常多种活动的场所。道路强调的是交通性,街道强调的是生活性1。

城市街道景观是指:首先,城市街道的格局,这主要是指路网布局空间形式,中国和西方传统有不同的格局和成因。其次,每一条不同街道的具体景观形态。城市街道的格局是一种空间形态,每一条不同街道的具体景观形态则是一种立面形态。总的来说,它是城市总体形态的外在表象,是城市实体给人的直接视觉感受,是人对城市最直观的认识途径。

1.2. 文化现象的概念和原型的概念

文化现象是指文化的表象和深层结构。而文化现象的研究主要是探析深层结构的文化属性和文化意义。其中,对原型的探析是文化现象研究的主要部分。

原型是指事物最初的状态或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表象上并不一定表现出来,不过它却植根于事物之中。它可以是形态或者形态的抽象,也可以是某种共同体仪式、宗教仪式或者传统习俗等。

2. 城市街道景观的存在原型

在街道演变的历史中,中国和西方两条主线所展示的街道有着本质的不同。无论街道景观自身的空间形态结构,还是东西方不同的公共文化传统,都有很大的不同,这些都体现了不同的存在原型。纵观街道发展史,它的发展经历了产生—繁盛—衰落—重生的循环过程。

最早的步行时代,街道是城市的主要活动空间之一。在西方,尽管街道的形貌、比例、感觉的品质及象征意义,在不同时期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城市公共生活始终未变。西方的道路空间,其布局结合地形,服从建筑,呈不规则状的开放空间,尺度适合人的步行和马车等慢速交通。在古代大多数欧洲城市中,道路结合地形布置,受建筑形式和地形条件所左右,或宽或窄,或自由弯曲或转折交叉。 道路呈隐性状态,隐含在人们潜意识所遵循的规范中。它遵循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原则,通过若干个体的意向多年积累叠合而成,其特点是一般没有人为的、统一的规范驾驭,而以功能合理、适合经济地域条件为准绳。它能自发调整并满足人的需求与特定的地域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使道路空间在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渐变。另一种是受人为影响,依照某一阶段甚至个人的意愿和理想模式来设计和建造城市道路。政治和宗教常常是驾驭的主导因素,经济因素次之,法国巴黎爱丽舍田园大道等,这种道路空间形态规整、气势恢宏、尺度庞大。但对城市的生活变化发展往往反应迟缓、冷淡直至后来被重新认识。对道路空间的理解开始超越单纯的物质形态,逐步增加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

而东方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从中国城市街道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治秩序为“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家治秩序为“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然而,在内部建立了井然的秩序, 城市街道布局体现了中央皇权的至高无上,大多以中轴对称布置为主线,呈棋盘式布局,其根源来自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伦理秩序。另一方面就意味着对外部的不关心,充实城市的空间是淡薄的。唐代社会对“礼制”的运用达到了极致,直至宋代,“城市对外的水运、陆运和内部街道相结合,出现了交通枢纽点,商业也随之兴盛起来”2。随着商业街的出现,情况才有所改观。商业味很重的城市街道无疑是具有很强烈的生活性和场所感的。虽然里坊制度被打破,但城市格局由于礼制的存在而改变不大,即街道空间仍可见自相似性结构,虽然街道安宁、祥和、宜人,但内外沟通和外向性仍然没有形成。

到了现代机动车时代,街道交成了道路,它的设计适应的是机动车的需要和尺度,作为城市房间的街道开始衰落;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现代,人们开始呼吁活动空间的回归,呼吁以人为本,于是, 有生活意义的街道空间的回归又开始了。

3. 城市街道景观结构原型

城市街道景观的结构原型是指构成城市街道景观的模式。城市街道景观由界面、街道设施和人的活动构成。如果单独就其中一个构成方面来说,只能作为城市街道景观的表象而出现。但是“无论环境如何变动,无论形式如何发展, 产生形式的基础都是永恒存在的,牢固不变的”3。三者互为整体, 构成城市街道景观,这个所有街道都遵循不变的模式,是其稳定的深层结构。

构成城市街道景观的基本模式有很多,由界面、街道设施和人的活动构成组合的基本结构是恒定不变的。尽管界面、街道设施和人的活动又有各自不同、万千变化的文化模式,但就这一基本空间模式来说,一方面,遵循传统定势模式,以此来建立和保持已有的社会关系和状态;另一方面,空间遵循创造的模式,通过自身的整合,促进人们的聚集,以此激发可能的新关联。

1|街道空间的基本结构(图片来源:(日)片山和俊著陶新中译《都市空间作法笔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文化属性和文化意义

文化属性被称为、看为、视为一种文化的因素与特性。而文化意义是指某一种文化表现(现象、 要素)在精神、哲学、文学等层面上的展示。二者有交叉、交织之处,也互为补充,文化意义的外延大一些,文化属性内涵丰富一些,在某些场合,二者也可混用。以上二者均为文化现象的基本内涵。

4.1公共性——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属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公共性体现在街道的生活性和伦理性、以及象征意义中。

4.1.1. 生活性和伦理性

街道的生活性,体现在城市街道是社会生活的 “容器”,社会生活又是它的内容,两者有一定的相互依赖性。一方面,街道为社会生活提供场所;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对人们的活动起到促发、限制的作用。

街道只有在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性时才能展现其景观场景。“衡量艺术价值唯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真实地表现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这是人类所能攀登的最高阶段”4。街道的生活性体现在人把街道看作自身的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城中一些街道中的老住户的一般比例较高, 正是这些老住户的存在,使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往变的相对稳定,于是产生了一种亲切宜人的生活氛围。也就是说传统街道形成的并非仅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是人们无形的生活力量。

“每个人都会感到其时代的特征,并能以不同的方式,通过行动、言语、思想、感情等来表现其特征”6。街道的生活性,也体现在人与街道的交流之中,街道因而获得了文化意义。城市街道同样展示了交往的伦理。它包括了人与社会交往以及公共活动等多重关系。人在这里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一方面,人与外部空间本身和对空间中的社会生活进行着交流作用;另一方面,不同个体之间又相互呼唤、回应、沟通,从而各自实现自我意识。在交往(爱情、友情、交流等)的需要上,也能反映街道是形成城市公共精神的重要场所之一。街道上, 人的本性喜欢观察别人,并且互相影响。特别在大街上,陌生人之间观察是毫无顾忌的,获取的信息量也是最大的。观察的同时,每个人在为自身定位、 并且把自己与环境联系在一起。

4.1.2. 象征意义

在更高的层面上,城市街道景观文化反映城市社会生活的公共精神。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在本性上 “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他的意思是说,人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融于城邦,为城邦的公共善服务,才能真正完善人的本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公共精神的原始阐述,但他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深入研究公共精神内涵和实质的道路,即公共生活—— 公民社会。

从起源和传统来看,公共精神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个全新的概念,公众首先是现代契约社会中具有独立意识的公民。而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市民都是由礼俗关系维系起来的。从这层意义上讲,中国的传统城市与西方概念中的城市很不相同,秦晖先生评论过:“就中国没有城市公民而言,实际我们都是农民( 只不过有的是城居的农民,有的是乡居的农民)。”

4.2场所精神——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意义

场所精神( 场所感) 是一个古罗马概念,原意为地方守护神。在罗马人看来,在一个自然环境中生存,有赖于人与环境之间在灵与肉( 心智与身体) 两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关系。为此,它必须依靠守护神,以体认和确证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具有的确定的特征。城市街道正是这样一个场所。当人们置身于有一定特色的历史城市或传统街区中,总会被某种强烈的场所感所打动,这种感情来自于环境的整体性,来自于城市与生俱来的公共生活,来自具有清晰结构高识别性的街道、广场节点、建筑, 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城市街道作为人们户外活动的场所,需要产生场所精神,否则作为街道的意义是不完整的。对于生活在城市内的人来说,每天经过产生的熟悉的景象和留下的意象是他对城市的记忆,是其生活归属感的源泉。具备场所精神的街道显然是能够加强这种记忆的。对于过客,具备场所精神的街道是他对城市的意象。调查表明,场所感强的街道是游客对城市的主要意象点,代表了游客所认识的城市,在文化意义上,街道是城市意象的主要代表之一。

5.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古代城市街道形成于商业原因,而西方古代城市街道形成于政治原因。 所以东方传统街道富有生活情趣,而西方的街道更是人们公共活动的场所,以致后来公共契约的形成。 在今天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西方的传统城市公共空间和东方的传统商业街市均可以相互交融。所以城市街道景观规划和设计应注重这方面的挖掘。

(2) 城市街道是人的生活和培育城市公共精神的重要场所。这对于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这种场所感不是凭空而来,它来源于对城市街道的精心设计。在保留历史的传统,强化有特色个性的景观基础上,研究符合人类的需求, 在界面的尺度、质感、色彩、韵律等方面精心考虑, 布局符合场景的街道设施,才能创造生活场景,通过活动衍生出空间变换,形成能不断延续下去的城市街道。而在公共活动上,所有的互动是以参与者之间的不同和差异为条件的,它是公共生活的初始条件之一, 没有差异的主体间就无所谓互动,通过公共空间的配合形成我们的“市民社会”。

摘要: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现象研究,主要是根据还原的方法,突破城市街道景观纷杂的表象,找到特定街道景观文化的深层稳定结构,并在探析这些深层结构(原型)的同时,阐明城市街道景观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属性,以便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能够充分考虑其文化认同。

澳門街道的龍文化 篇3

聚龍里

聚龍里,又名苦力圍,位於夜姆斜巷(崗頂斜路)一側的一段斜坡上。顧名思義,這里的龍,就是中華兒女之意,專指當年聚集此地等待遠赴他鄉的華人苦力。“豬仔”是當時對苦力的俗稱,“被人賣豬仔”,今天仍為港澳一特色生活用語。

19世紀末,中國國力衰落,中華民族淪為國際列強的欺淩對象,澳門亦淪為國際列強混雜的據點。1851年,一名澳門人和兩名法國人開始做起令人髲指的苦力貿易生意。當時的“苦力”,據說大都來自廣東和福建,年齡在18歲以上,簽了賣身契,必須赴國外勞動8年。出發前,他們就被關在現在的天通街、沙欄仔街附近的不同建築內。因為環境惡劣,不少若力還未上船已死去,即使有命上了船的,海上死亡之神亦奪去不少苦力的性命。到1871年,澳門已有5家從事人口販賣的公司,數萬名華人苦力經澳門賣到國外或南美洲種植園從事體力勞動,他們的身世悲慘,與奴隸無異,甚至連非洲黑奴都不如。澳門因此在國際上聲譽一落千丈。數年後,澳葡政府不得不禁止了這種慘絕人寰的苦力貿易。

生活在今天的中國人可能難以想像曾經發生在澳門的不堪人道的歷史,而百多年前的聚龍里作為反映那段黑暗歲月的見證者之一,而吸引著不少遊人前來緬懷這里曾經發生的故事……

若是沿著崗頂斜路向上攀行,正好可細心體會當年來自中國內陸的苦力在這里的生活條件是如何的艱苦!由遠及近地迎面而來的是,一堵黑色的斑駁外墻、一面中式牌樓書寫著黑色大字——聚龍里,似乎在向世人講述著昔日這里的故事。當年這裡就是被販賣的苦力進出“苦力圍”的必經之門吧?一座土地公社端坐門樓一側,似是守衛著大門,或許亦曾經看遍那些囚禁在陰暗小屋中苦力的絶望……

今日的聚龍里,歲月已洗滌盡昔日罪惡的蛛絲馬跡,留下來的是散落小巷的岭南式房屋遺址和其破舊的身影,相偎著數幢現代住宅樓房,過道泊满各式電單車,門窗外晾曬著萬國彩旗般的衣物,偶爾有不知從哪裡跳出來猫咪,盤在過道晒午後的太陽,還有不知从哪一戶民宅傳出的電視聲音,處處散發著當地居民的生活氣息。

行走在這里,如同走過一段由中國近代邁向當今的時光機旅程,讓人感慨無限:這一處中國近代歷史的特殊遺址,至今仍舊是有序的生活社區,也成為居民的一片安寧小天地。徜徉其中,更是如同上了一堂活龍活現的近代澳門歷史課,從而倍加感恩和珍惜今日社會的富足生活……

聚龍舊社

若說對聚龍里有一種輕觸歷史的恐懼感及勾起後人對澳門歷史黑暗歲月的回憶的話,那麼位於營地大街關前街附近的另一小巷──聚龍舊社,卻是昔日清政府對西方列強博奕及對澳門仍然有控制權的歷史見證。

聚龍舊社,因巷內一古老土地廟──建於明朝的“聚龍公社”而得名,1869年正式命名,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了。在位置空間上,聚龍舊社距離清朝海關“澳門關部行台”的所在地——今關前街和關後街之間僅數步之遙。

關前街和關後街,澳門早期的中式古老歷史街道,今日卻因鋪設以各種波浪紋圖案的葡式石仔路,而令這里歐陸風情、中國風情各行其是,散發獨到的迷人風采,又因城市最初的肌理透徹的是傳統色彩的中式街道,特別是與關前正街相交的一道窄巷弄“聚龍公社”土地廟的保留,成為遊人尋尋覓覓中意外的惊喜。

今日,這間古老公社因依附在民宅之外墻下,其貌不揚,而不被人注意,一堵黃色的矮牆,配置一道東方式月門、一扇翠綠琉璃瓦窗花,因廟里一座樹立於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的諭碑,碑文載有:“泗勝坊乃闔澳咽喉之地,兼近海隅,舖戶民居甚密,日前延火延燒,皆由無備之故也……”記載了昔日這里的民風民情,而被澳門政府列為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物而加以保護,可惜因設有玻璃罩,而難以看請文字及感受諭碑的真實感。旁側是由街坊加設的土地公公婆婆塑像,無聲地靜立在方寸之間的一隅,見證著澳門小城的風風雨雨,見證著百年時光在凝固中消逝……

街道文化实施方案 篇4

根据市纪委等11部门《关于开展2011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及无锡市文广新局、无锡市体育局《关于开展民主评议乡(镇)、街道文化(文体)站活动的实施方案》,现新安街道文化站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建勤廉队伍、让人民满意”为主题,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按照突出主题、注重实效,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评议与创建相结合、鼓励争先共同进步的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基层文化(文体)站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效能,为创新新安、幸福新安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领导

根据新区社会事业局民主评议活动领导小组统一按排,我街道针对这次评议活动,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组织民主评议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民主评议活动的组织协调、督察指导等日常工作。并明确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评议工作。

三、评议对象

这次全区文化、体育系统民主评议活动的对象是我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

四、评议的主要内容

1.依法办事。行政和服务行为依法严格,规范文明;评议考核制度落实到位;无滥用职权、办事不公及乱收费和各种摊派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2.服务效能。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等制度;大力开展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认真实行办事公开,公开服务承诺、便民服务措施;服务群众文明礼貌、热情耐心,服务设施齐全完整。

3.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政风行风建设领导责任制和教育、监督、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责任主体;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做到纪律严明、管理有序、执行严格;内部监督机制健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到位。

4.队伍素质。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行为规范,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处理事务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加强思想教育,无吃、拿、卡、要等问题。

5.工作业绩。全面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优质高效完成目标任务,工作成效明显,工作业绩突出,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高。

五、评议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市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活动的总体部署,文化、体育系统民主评议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5月)。

新区社会事业局成立民主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新区基层站所民主评议活动实施方案和评议考核标准,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各社区文体负责人、文体专管员会议,部署各社居会对街

道文化站民主评议活动。各社区要结合实际,并有街道制定民主评议活动具体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召开动员会议,明确目标要求,通过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居民充分认识民主评议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认真地投入到评议活动中去。

(二)自我评议阶段(2011年6月-8月)。

在新区社会事业局2011年民主评议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根据民主评议活动的工作目标、评议标准开展自我评议。把评议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对照民主评议活动的内容、评议考核标准,组织开展自我评议,通过内部排查、广场评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组织走访等多种形式,就依法办事、服务效能、健全制度、队伍建设、工作业绩等情况,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排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按时序进度抓好落实整改,及时通报整改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报新区社会事业局评议办。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提出整改方案和落实期限。按月向新区社会事业局报送所自我评议进展情况。

(三)集中评议阶段(2011年9月-10月)。

集中评议实行检查评议、民主测评、暗访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评议结果占评议结果的40%,民主测评结果占评议结果的60%,暗访评议只扣分不加分。

1、检查评议。由新区社会事业局2011年民主评议活动领导小组按照评议考核标准,组织文化、体育系统评议代表采取听情况汇报、查台帐资料、看服务现场、召开座谈会等方法,对各基层站所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评议,重点检查工作部署、宣传发动,落实责任、组织推进,对照标准、排查问题,制定措施、落实整改,健全制度、长效管理等情况。

2、民主测评。新区社会事业局统一制定民主评议测评表,对社区群众发放测评表。

3、暗访评议。由新区社会事业局评议办组织实施。重点检查服务质量、服务环境、执行制度以及提高服务效能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视情节扣除相应评议分。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1月)。

1.反馈评议意见。各评议代表对各基层文化站形成书面评议材料,反馈各基层站所,并报区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完善制度机制。通过测评活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认真整改,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长效管理的制度机制,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3.总结评议工作。新区社会事业局民主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对各基层站所,评议工作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社会认可的基层站所,按照不超过基层站所总数20%的比例,推荐“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候选单位,报市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审核、公示、授牌命名。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强行业指导、推进基层管理、开展纠风工作的有效载体。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目标,做到与经济工作和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要主动加强与领导小组的沟通联系,形成合力,扎实推进民主评议活动。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单位网站等,大力宣传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的目的意义、评议考核标准,公开站所服务承诺,公布监督受理电话,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民主评议活动。各社区要张贴标语,建立宣传栏,广泛宣传民主评议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三)突出重点,以评促建。要紧紧围绕“建勤廉队伍,让人民满意”活动主题,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为抓手,认真排查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制定措施,落实整改到位。开展评议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评议对政风行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做到评建结合、以评促纠、以评促建,在推动评议活动深入开展的同时,努力促进街道文化站全面建设。

(四)加强督查,务求实效。本单位要严格落实民主评议的组织领导,切实履行督查指导作用,经常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掌握民主评议活动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民主评议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民主评议活动有序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新安街道文化站

街道文化实施方案 篇5

千人展示文化艺术节活动实施方案

主题思想

2010年是实施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实现丰台区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期,文化建设将在塑造城市形象、彰显城市品味、提升文明素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东高地街道为满足地区广大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素质,展示地区文化特色,开展“我爱我家”千人展示、社区文艺汇演系列文化活动。

(一)“我爱我家”千人展示群众文化系列活动

一、活动内容

1、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以歌颂祖国、热爱航天、创建和谐美好家园、表现航天精神为主题。参加范围:本辖区居民、在职职工、学生、部队官兵均可报名参加。

2、个人手工艺品展示:以造型独特、新颖为标准。要求:所制作的工艺品有创意、形式多样。参加范围:本辖区居民、在职职工、学生、部队官兵均可报名参加。

3、合唱大赛:以歌唱祖国、歌唱美好生活为主题内容。参加范围:本辖区居民、在职职工、学生、部队官兵均可报名参加。

二、参赛规则

1、比赛时间

(1)书法、绘画、摄影、个人手工艺等作品:社区报名及初赛时间为7月15日——8月31日

(2)书法、绘画、摄影、个人手工艺等作品:街道决赛时间为9月1日——9月15日

(3)街道歌咏决赛时间:8月27日下午2点

2、评选办法

(1)各社区的书法、绘画、摄影、个人手工艺品初赛第一名的作品于9月1日前推荐到街道参加决赛。书法、绘画、摄影、个人手工艺品等作品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2)由各社区推选出一支合唱队伍参加街道歌咏比赛,要求合唱队人员在20人以上,统一着装,准备两支参赛歌曲。歌咏比赛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

(3)以上活动对社区进行优秀组织奖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4)书法、绘画、摄影、个人手工艺品、歌曲等参赛项目,聘请专业老师进行点评并评出奖项。

3、评奖条件

(1)题目贴近主题,节目质量高,有欣赏性和观赏性。

(2)服装整齐,精神面貌好。

(3)台风好,上下场不凌乱,不出现冷场。

(4)伴奏与演出形式吻合。

(5)按要求组织好观众,观众能遵守场内纪律。

4、颁奖时间:颁奖仪式与第二届社区文艺汇演同时进行,时间初定9月中下旬。

5、颁奖地点:航天一院礼堂。

(二)第二届社区文艺汇演

一、汇演时间

2010年9月中下旬

二、活动地点

航天一院礼堂

三、活动主题

我爱我家

四、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东高地街道办事处

承办单位:10个社区

五、形式与内容

汇演节目形式不限,可采取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小品等表演形式。力求突出主题、突出特色、突出群众的参与性、广泛性、群众性。

六、活动步骤

本次汇演以社区为单位,广泛吸纳辖区各界人士及辖区内中央、市属单位、驻区部队和大中型企业参与到活动中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8月29日之前各社区组织节目创编和编排,推选2个优秀节目报到文教科。

第二阶段为选拔阶段,8月30日——8月31日,各社区推选2个优秀节目到街道办事处进行选拔,所推选的节目必须着装,准备道具。

第三阶段为演出阶段,9月中下旬正式汇演。

街道文化工作总结 篇6

20xx年,杭州市康桥街道文化体育站依照《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关于进一步推动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的通知》、《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段位制考试点的申报程序、职责和管理试行办法》、《20xx年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要点》等武术段位制标准化管理文件,有条不紊地开展武术段位制培训、考评工作。

本年度考试点完成了工作指标,充分发挥了“中国武术协会段位考试点”的基地作用,使其真正生根开花结果。下面对20xx年度工作进行汇报总结。

一、组织建设与宣传规划

20xx年,本文化体育站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工作,本着尽职尽责、弘扬中华武术、更好的服务广大武术修习者的理念,由专门的办公人员安排并做好每日工作并跟进年度计划。每一个季度都进行工作总结,并根据工作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改进、与优化。这一年的组织建设工作如下:

1、选派骨干参加省武协外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参加段位制培训;

2、组织骨干成员参加各类比赛、表演以及相关训练;

3、积极发展骨干成员,壮大组织机构,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4、加强段位制考试点的内部交流,通过训练、切磋、联谊等活动激发内部组织的活力,增进团结和友谊;

5、制定与学校、乡镇、机关进行合作的规划,并顺利执行。在杭州市文渊小学,浙江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康桥镇政府开展武术培训、段位制考试培训等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接受段位制,就近就便参加培训、组队参加考试,组织申报段位,本考点制定详细的宣传规划。在段位制推广工作中,本考试点以多样化的形式广泛开展段位制推广与普及工作:

1、吸纳不同体,进行段位培训,诸如杭州户外协会(20xx年8月-10月)等组织。提升文化体育站兼考试点的口碑。

2、在晨练、午练、晚练时,严格要求,认真教学,树立良好的标杆形象,起到形象宣传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交流和训练,让大家更理性的认识武术;

3、借助网络推广,完善博客、陈氏太极拳QQ交流的建设。在微博、博客等移动交流平台上笔耕不辍,探讨武学文化,交流心得体会,起到网络宣传作用。这一举措让更多人认识武术,不仅普及武术理论知识,更促进广大武友交流。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通过共享文件,组织大家学习《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普及段位制知识。

4、举办各类培训、比赛、考评等活动,推广武术段位制文化,起到实体宣传作用

这一年考试点不断吸收更多的有责任感、深入武术理论与实践、热衷于武术推广的武友参与工作。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为了使考试点的效率越来越高、培训质量越来越好、辐射范围越来越广而努力。相信,在新鲜血液的注入下,本考试点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二、基础训练与教程培训:

1.合理配备了骨干成员分布在不同晨练区参与日常锻炼的指导工作。

1)西湖文化广场晨练区

固定每周2、4、6、7进行培训和太极拳、剑训练与指导,风雨无阻;

组织杭州协会进行2个月的段位制套路培训。

2)康桥镇政府晨练、晚练区

固定每周7次进行太极拳训练。

3)浙江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午练区

每周2次训练与指导。

4)平安桥社区训练区

每周5次指导、培训。

5)独城社区训练区

每周5次指导、培训。

6)康桥街道初段位培训班

每个季度进行3期培训,每期8次

2.在以往的基础上建立了规范的武术训练体系,制定训练计划表,注重基本功训练:

1)以中国武术段位制套路为主;

2)以韧带拉伸、力量耐力训练、八段锦等引导功为辅;

3)教授太极浑圆桩、太极步、活胯松肩等基本功。

三、考试工作

20xx年5月17日,康桥街道首届“中国武术段位制”通级通段赛在文渊小学操场举行,一共有70多名武术爱好者参与了本次考评,其中大部分为文渊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另外还有4名初中生和4位居民也参加了考评并获得了相应的段位。这次通级通段考试考试举办的非常成功,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四、申报段位

本年度计划进行2次统一段位申报,其中上半年成功组织了1次申报段位,申报段前级人数10人,初段级5人,申报者全都获准晋段。目前正在准备12月底的第二次统一段位申报。

五、总结

拱墅区康桥街道文化体育站被设为段位制考试点的一年来,我们如期完成训练、培训、考试等活动,进展顺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积极与社区各个武术体联合:

我们联合杭州武术协会陈氏太极拳分会以及其他武术教练站,借助各个武术组织的影响力,很快推广了段位制的知识普及,让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接受并参与段位制的培训活动。更让段位制走进学校、社区、机关、乡镇政府,通过段位制引领武术“六进”工作。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武术与段位制普及推广、并组织各种活动

我们通过武术爱好者QQ、新浪博客、微博、微信与广大武友联络、交流,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增进理论知识,而且能让不同体的市民了解武术、了解段位制。为武术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严格规范训练流程

训练必须科学,符合人们的生理以及心理规律。

我们的训练分为:准备活动、韧带拉伸、力量耐力训练、基本功训练、段位制套路训练、传统套路训练等一系列训练模式。

每一次训练都循序渐进,在保证学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锻炼。

4、注重武德培养、意志力磨练

习武之人先修武德。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武术段位制,对每一个武术习练者的武德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要求每一个学员都要有严于律己,踏实做人,尊师重道,虚心求教,以礼待人,诚信负责,助人为乐,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戒骄奢淫逸。

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意志力的磨练,并培养学员的循序渐进、宁缺毋滥、精益求精的做事原则。这样训练,使得我们文化体育站的气氛融洽,训练有序,学员的成绩提升显著。

5、因材施教

每一个武术习练者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有其先天优势和劣势。所以他们的某些训练内容以及训练方式,都应灵活安排。

针对性的训练,可以帮助学员扬长补短,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进步速度。进而发挥其天赋上的优势。

6、要定期进行的集训、组织活动

组织一些游戏、对抗,可以让学员更清楚的认识自身不足,以及相互吸收各自的长处。

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聚会,可以减缓长期训练的枯燥乏味,增进师生、学员之间的感情。

7、吸纳更多的新鲜血液

若想与时俱进,必须让更多的年轻人及有志之士融入站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效率更高,发展更迅速。

这一年来,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诸如学员积极性有所起伏、不适应枯燥乏味的训练等。我们通过组织活动、交流经验等方式逐步克服了这些问题。

另外,根据《20xx年全国武术段位制工作要点》,“积极与武术馆校、俱乐部等有偿教学和锻炼机构联系,顺应非竞技运动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趋势,发挥和利用武术段位制项目的产品属性,以“以武养武”的方式促进武术段位制的持续发展。”这一点我们并没有做到位,但是我们正在研讨,并作出积极努力,希望在20xx年能够有新的进展。

街道文化实施方案 篇7

一、城市街道景观简介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主要有以人为本、意义以及绿化生态问题。文化精神的问题也就是意义的问题, 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首要设计目的;绿化生态问题, 不仅需要设计能提供给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还要考虑到动物栖息的地段;作为公共场所, 它是开放的, 是没有私人空间的, 是所有人都可以享用的, 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 主要包括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两大结构。

静态要素在城市街道景观建设中又可以分为人为、自然两个点。自然景观是每座城市独有的条件, 或山或水都能成为这座城市的景观, 而在进行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人们需要根据这些条件, 去充分开发应用, 让植被、水体、地貌以及其后等自然景观成为这座城市的标签;人为景观也就是构成街道空间的元素, 主要包括建筑、路面、街道以及道路交通等。建筑是整座城市街道景观中的主要构成元素, 是街道两边空间被建筑占领之后形成的空间状态, 一条街的建筑格局需要配合当地的自然景观进行设计, 要与周边的建筑或者景观形成韵律感和统一感。

动态要素主要是人们的活动以及车流。一座城市的街道景观建设, 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街道上人类活动形式, 人类街道上在的活动内容是街道景观设计的前提。比如街道景观设计的对象是繁华的步行商业街, 那么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就是众多的行人, 为了满足行人对街道景观的需求, 就应该街道两旁的建筑和树木等都处理好。在进行街道景观设计的时候, 必须遵循以人类活动为原则的景观设计, 负责在华丽的街道景观都会失去它出现的意义;车流在动态景观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为车流能为人类的生活、娱乐以及工作等提供很大的便利。城市中的汽车车流是时代的一种象征, 也是城市发展速度的体现。

城市街道景观不管是在理想中或者实际中对人和社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义。在任何一座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 当地的居民定会向游客讲述这座城市的兴衰繁荣, 因为这座城市承载的不仅仅是高速发展的现代生活, 还有会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历史文化或习俗。人们对街道景观的邂逅, 会获得视觉上的满足和喜悦, 然而城市街道景观不仅仅是审美价值的展现, 其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观还能激发人们对这些景观的自豪感, 这就是民风习俗形成的过程。

二、我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城市环境也随着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的改变。但是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仍然存在较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第一, 街道设备不足是当前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较为明显的问题之一。很多地方城市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很好的落实街道设备方面的措施。比如街道路灯, 很多路灯的质量也较差, 坏了之后也长时期得不到修葺;或者人行道上没有设计盲道、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没有落实红绿灯的安装等;

第二, 城市街道布局设计简单, 呈现千篇一律, 对地方城市文化特色没有进行保留和呈现的现象。使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变成一口跳不出去的井, 单调没有创新性。街道建筑的材料或者颜色、形式等都大同小异, 丧失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原则;

第三, 在城市街道设计中忽略了公共场所建设的重要性,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是在不断交流中碰撞出来的, 处处车水马龙, 而没有可以提供给人们交流休憩的公共休闲场所, 是对人文情怀发展的制约;

第四, 在城市街道建设中, 重视经济发展, 而忽视了绿化建设环节, 是造成当下很多城市街道环境脏乱差的主要原因。当前, 虽然一直倡导建设绿色文明新城市, 但是很多城市仍然没有将绿化这一块作为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重点进行, 所以很多城市的绿化系统仍然处于停滞状态。而且在城市街道设计中忽略垃圾桶的合理设置, 让街头小巷地面出现很多垃圾, 这虽然也关系到个人素质问题, 但是垃圾桶的合理摆放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案

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状态中, 对城市街道景观的建设更应该讲已有的科学合理理论落实在实践操作中, 只有实践才是研究课题的终极依托。当前我国的城市街道景观建设是有一定盲目性的, 没有健全的理论指导。下面笔者以成都城市景观设计为例, 通过在城市街道中较为常见的生活型景观设计、交通型景观设计以及商业型景观设计等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一) 城市生活型街道景观设计

城市生活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面比较全, 因为在这一类的街道上有很多的交叉路口, 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在这一类街道景观设计中应该根据当地的人流量情况, 设计底下人行道或者天桥等, 保证主路畅通和行人安全;生活型城市街道的观赏性和可读性已然从城市街道设计最初的适用性得到了升华, 城市街道景观不仅仅需要外在美, 还需要展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 能让人们产生对这个民族未来的联想。当然实实在在的方便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街道上的卫生间、垃圾箱、座椅、公交车站台、阅读区域等等的各种设备的配套。下面就以成都少城街道为例进行分析。

1. 街道形式。

成都少城街道辖区以长顺街为主干, 两旁街巷均匀对称, 状如蜈蚣。在规划上全盘模仿了秦朝国都咸阳的建制, 对秦都城文化也有所借鉴。但由于它是在早期成都少城的基础上建造的, 所以对早期成都少城的格局仍有部分保留, 将秦文化因素溶入其固有的巴蜀文化之中。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各街道与周围环境场所紧密结合, 丰富了城市街道的空间景观。成都城与咸阳内城大体一致的格局, 城内也有宫城、手工业作坊、市场和居住区。而这一片区的行人较多, 所以车速较慢, 行人对街道景观的观察时间也会较长,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从细微之处去考虑。观察者可以从周边的景观观察到少城街道向沿街建筑的连续性和人文性, 在轮廓线和建筑风格上有较大的优势, 根据人的视觉特点, 设计者的设计不仅需要彰显原有建筑的文化气息, 还要体现现代文化的活跃气氛, 以此来丰富街道景观视觉效果。

2. 街道设施。

这类街道需要考虑到交通特点, 所以需要设计一些交通减速标志, 且也要设计一些保护柱和植物箱等设施, 为行人提供方便, 在保证功能性要求的时候, 也要让这些增设物与街道之间保持统一性和美感。能很好的体现地方性和时代感。

(二) 城市交通型街道景观设计

交通型城市街道的设计难度是比较大的额, 因为在我国这类街道的需要满足汽车、自行车以及人的通行性, 且景观效果需要根据不同行进速度来进行设计。

1. 交通型街道设施, 主要是以服务自行车、行人以及汽车部分为主要设计方向。

为行人和自行车服务的设施, 不仅需要有相应的交通标志, 还需要包括导购图、导游图以及钟塔类高大建筑物;为汽车服务的部分需要有明亮的路灯、信号灯、指路牌、候车区、跨线桥、划线以及隔离装置等。我们以深圳深南大道的街道设计为例, 虽然该大道的主要功能是交通, 但是从整个街道空间上不难感受到人性化的设计。在整条街道上有很多设计巧妙的座椅, 且交通标志较为简洁, 在街道上还能看到街道书亭, 这不仅是街道上的一道景观, 最主要的是为人们创造了观赏景观的条件。街道路灯的设计也别具一格, 具有强力的现代化色彩设计, 但又能与周围的建筑遥相呼应, 整条街道的韵味行和统一性显而易见。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条街道上的盲道设计, 更是体现了街道“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理念。

2. 绿化是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老生常谈, 却也不可替代的构成元素。

对于深南大道这样一个生态景观性街道而言, 绿化是比较重视因地制宜的, 处了能对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的作用外, 还能让整条街道呈现出更强的艺术性和人文性。由于深南大道地处田面村和岗厦村, 为了能将该地域的杂乱现象进行改造, 设计者别出心裁将临街建筑高度增高, 这样一来给人的视觉能就形成连续走廊。而另一面, 为了能保证良好的生态绿地不会被高大建筑遮挡, 所以田面村的绿化设计从西北向东南循序渐低, 观赏性很强的生态绿地也就能呈现在人们眼前。深圳市本身的雨量就较为充沛, 所以对绿化品种的选择也较为自由, 有这样的优良先决条件, 从而使得深南大道的绿化能在不同季节能都看到各种不同的景观效果。此外, 在人行流线的节点处, 结合步行系统设计从而设置了大面积的开放绿化地带, 由此形成街道观赏性型的良好生态绿化景观。

(三) 商业型城市街道景观设计

1. 步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要求, 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安全性。

因为在这类街道上的人流量较多, 对于管道井盖的设计应该减少高低变化, 在高低变化大的地方要设计明显标志, 避免行人在没发现地面高低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另外地面铺装材料的选材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选择。比如成都春熙路步行商业街选择的材料就就具有表面粗糙的特性, 因为成都属于多雨地区, 粗糙铺装材料不仅有吸水作用, 还有防滑效果。安全隔离设施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步行商业街需要将机动车隔离在外, 避免侵入街道对行人造成伤害。

2. 成都春熙路是成都最热闹的步行商业街, 是中国四大商业街之一。

位于成都市中心交通较为复杂的地段, 以发掘人文历史、创建良好的公共环境特征来建设商业步行街, 这样的影响力能对都市活力有一定的激发作用, 并在某种成都上提高商业街建设优势。成都春熙路步行商业街是一条多层次的综合性街道, 在设计上采用了地下、地面和空中三位合一的网络设计, 采用车辆交通实行空间分离的形式, 根据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 实施线型和铺设等的特殊设计车道来减低车速, 形成以步行广场为主要区域的城市线状空间。如图1:

3.春熙路历史悠远, 也称“百年春熙”, 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不仅尊重前人以及历史文化遗产, 再后来的不断新建中也注重整体性和视觉性。新建的建筑强调沿街立面的分割性, 意在减小体重。建筑在高度上要求保持一比一的二左右街道空间高宽度, 并适当搭配当地文化特色建筑等, 形成视觉上的趣味性。在春熙路步行商业街上, 雕塑等公共艺术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根据整体环境, 从造型、选材以及造型灯方面, 都要强化特色空间, 并接近市民生活, 能将地方文化涵养得以诠释, 并增强街道景观空间吸引力, 塑造地方城市街道景观个性。

四、总结

城市景观街道设计是对一个城市形象的体现, 也是人与文化、历史和艺术相互交融的展现。城市的新陈代谢就如生物存在死亡和新生一般, 有着进步、更新和沉淀的过程, 在整个变化过程中, 城市街道景观涉及到生态、规划等众多问题, 是为人类提供生态和生活服务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领域还需不断的开拓创新,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乐, 偶春, 杨冰清等.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以钟祥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24) :49-51.

[2]王景生.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5) .

[3]杨华华.城市街道景观小品设计探析--以榆林市为例[J].陕西教育 (高教) , 2013, (12) :71-71, 76.

[4]陈曼芳, 魏玉香, 李力威等.城市街道景观在城市特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15, (19) :384-386

街道文化实施方案 篇8

一、研究方法

调查近年来东湖街道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对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采取主观抽样的方法,每个社区选取参与文体活动的居民8-9人,不参与文体活动的居民1-2人。通过这种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居民参与文体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组织5次座谈会,每次座谈会7-10人,通过这种方式倾听群众心声,向群众学习、请教,同时调查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基本队伍及活动的状况。

二、结果

1、受访者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73份,其中有效问卷72份,有效率为98.63%,其中男性占27.78%(20人),女性占72.22%(52人)。在年龄分布上,40岁至50岁的居民有10人,占13.89%,50岁以上有62人,占86.11%。女性多与男性的原因是女性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比男性更多。

本次调查具有受访者学历较高的特点,这与东湖街道地处望京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特别吻合。虽然本次调查群体年龄偏大,但除13位受访者(占18.05%)外,均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其中23人(占31.94%)具有大学以上学历。65.28%(47人)的受访者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占受访者中的大多数;有32%(32人)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来自低收入家庭;来自高收入家庭的仅有2人,占2.78%。调查显示,中低收入者更愿意参与到社区文体活动中。

2、群众对文体活动的需求

本次调查问卷列出了14类文体活动供居民选择,希望得出最受居民欢迎的文体活动项目。但最终的调查结果表明,除了田径类和交通类的体育项目选择居民相对较少以外,其余12个项目选择人次相差不多(见图1),可见居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是广泛、多元的。其中女性更喜爱娱乐类活动,男性更喜爱体育和读书类活动。

3、街道文体队伍的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走访,2013年东湖街道文体队伍共有41支,而今年东湖街道增加了26支文体队伍,现队伍总量已达到了67支,其中社区文体队伍62支,街道队伍5支。这62支队伍中,既有传统的国学班、书法班、刮痧班、太极拳队、手工队、京剧及戏曲队等,也有大众性质的广场舞队、合唱队、晨练队、摄影队和乒乓球队等,还有新潮的仪杖走队、电脑学习班、英语提高班等。队伍类型可谓多种多样,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以文艺和体育队伍为最多。每支队伍最少4人,最多百人,平均一支队伍30人左右,最早的队伍建立已超过5年。

可见,东湖街道的文体队伍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群众的文化的需求也比较高,虽然各队伍间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所有队伍的队员都抱有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活动当中。

4、社区文体活动的组织情况

东湖街道上半年共组织各种文化体育的活动43场,除2场主要针对假期学生外,其余41场的参与者均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其中文艺类占34.1%,包括群众性舞蹈、唱歌、艺术团体活动、联欢会和周末大舞台等;文化类占36.6%,包括读书、书法、绘画、剪纸、电影、摄影、灯谜、社区大讲堂等;体育类占22.0%,包括健步走、乒乓球和气功;其他占7.3%,主要为美食和厨艺。

从这些活动可以看出,文艺、文化活动组织的内容较丰富,而体育类活动开展的比较单一。

三、讨论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文化体育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越发突出。它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快乐幸福,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是灵魂》一文中强调:“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社区中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区域,费孝通曾对社区给出过这样的解释:“社区,它的含义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共同的、一起的、共享的,就是一群人有共同的感受,有共同关心的事情,也常常有共同的命运”。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是链接社区人群的重要桥梁,是把社区人群凝聚到一起粘附剂,对社区的文明、和谐和团结有重要的意义。中老年人群是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可以更有效地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调查显示,东湖社区女性中老年人更愿意参与社区文体活动。其原因除了与男性退休年龄较大有关外,还可能与我们组织的活动适合女性的类型较多有关,例如我们组织的体育活动类型比较单一。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的爱好十分广泛,文化体育需求是多元、多层次的。这与学校和工作单位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有明显不同。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只是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进行文化体育活动,活动的时间有限,需求较少。但社区中老年人大多数已经退休,或者事业有成,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而且,社区中老年人中祖籍、文化背景、家庭收入、社会经历和健康状况比学校和工作单位的人员更加复杂,因此其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根据本次调查,我们认为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应以小型、多元为宜,类型广泛,适合于不同的人群。因此,需要政府组织和群众自发组织相结合,加强宣传,增加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沟通,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才能开展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积极、健康、良好的社区文化的形成,维护地区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立政,陈阳波,魏爱云.习近平文化战略思想[J].人民论坛.2014.(24):14-15.

[2]左茜颖.河南省城市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家.2011.(10):15.

[3]余纯璐.对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3): 77-80.

[4]习近平.文化是灵魂[M].西部大开发.2012. (12):120.

[5]费孝通.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J].江海学刊.2002.(03):15-18+206.

上一篇:信用社稽核员资格考试试题下一篇:青海导游词如何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