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小学作文

2024-10-16

与众不同小学作文(共12篇)

与众不同小学作文 篇1

今夜同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但我觉的今夜,这个灯火辉煌的夜晚,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今天是星期五,这天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开心,心里直想:明天不用上学了,咿呀咿呀哟!放学后我的心却又多了几份担忧,今天爸爸和妈妈会不会带我去郑州住上一个美好的夜晚,当我回到小院门口时,一辆土豪金色的越野车开了出来,只听温暖的一声:儿子走上车去郑州!我此刻心里比吃了开心果还有开心,这种感觉太美好太倍爽了!

在高速公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只见天空被淘气的小精灵们慢慢的涂上了黑颜色,有些还用那金光闪闪的黄颜色,点了无数颗细小的星星,以及那让小猴子见了就想吃的大月亮,因为它太像会闪闪发光的大香蕉了。

到达郑州后,天已被涂上了黑色,虽是夜晚但还是犹如白天一样热闹非凡,这其实是那“万达广场”在门外就可以看出人多不多,车位已满也只能停在地下车库了,外面自行车、摩托车......数不胜数,看的我眼花缭乱!在大商内,人山人海,谈笑声、讲价声、宣传声响成一片,让你见了像在菜市场一样热闹。我们在那蚂蚁堆似得电梯里等着,身上直冒汗,到了,我急忙跑出来趴在玻璃窗前,只见一楼的下面有一只光溜溜,一身乌黑发亮的海豹在毯子上面躺着呢,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我想海豹此刻心里会在想:“看看我的粉丝(豹粉)”多多了,那成龙、周杰伦算什么!哼,能有我的粉丝 哎哎别叫了,不给食物不表演,啊啊!只见有些人在两个鱼 前在那里全神贯注的看着,那样子真痴迷,半天都一个样,我还真佩服他们的耐心,海豹突然打了个盹儿,他可能在想:不可能几只小小的鱼仔能有我既好看又受欢迎,你们这些粉丝都给我回来,气死我也啦!

今天这个夜晚,天上的星星更耀眼,月亮更迷人,我躺在家中的床上,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在对千千万万个小朋友说:“做个好梦!”今夜真是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小学作文 篇2

一、叙事性作品的教学策略

叙事性作品, 顾名思义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一般地说, 这类作品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 或叙事写人, 或叙事抒情, 或叙事寓理。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 对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由此可知, 叙事性作品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读懂课文内容, 概括事件梗概, 了解表达顺序;二是获得情感体验,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三是学习表达方法, 领悟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 而不那样表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的叙事性作品主要包括童话、散文、小说、叙事性文言文、剧本等。即使它们都归入叙事性作品, 教学中也应该体现其个性。

(一) 童话教学策略

所谓童话, 是指将现实生活逻辑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按照内心愿望或幻想逻辑, 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教学童话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

童话的结构完整而规律, 情节离奇而曲折。整体把握, 有利于了解发展线索, 有利于概括主要内容, 有利于把握思想内涵, 有利于领悟叙事技巧。

2.引发想象

“幻想性”“虚拟性”是童话的核心特征。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想象。想象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 而童话的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多样训练

儿童审美经验不足, 对童话的内涵难以把握。教学中要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第三学段童话教学中除了表演、续编、配画等训练以外, 应该重在设计话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

(二) 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语言精练、文采隽永;它情思飞扬, 意境深邃;它思路开阔, 包容量大, 但又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教学散文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理清文脉

散文结构上形散而神聚。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到散文中那根巧妙勾连一大堆看似散乱材料的“红线”, 它是贯穿故事情节始终的脉络, 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体会作者情感, 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结构美。

2.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大多凝练传神, 新颖隽永, 最值得学生揣摩, 教师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揣摩把握其精髓, 咀嚼其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表现力, 带领学生沉潜于文本语言, 品读一字一词一句的生命, 感受散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 咀嚼出散文的语言美。

3.感受意境

散文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生活图景相交融在作品中的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 要读懂散文, 就要带领学生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中, 欣赏散文的意境美。

(三) 小说教学策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教学小说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分析故事情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类课文大多是长篇小说节选, 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 甚至节选内容就如一篇小小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搞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 体会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小说主题的揭示上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最常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描写, 而描写又可分成正面和侧面描写两种。正面描写 (细节描写) 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 包括那些以他人的言行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教学中须抓住人物描写, 把握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情感, 体会小说的主题。

3.分析环境描写

我们这里所谓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人的性格、思想的形成总是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制约。教学时教师须指导学生分析环境, 从中了解环境与人物、主题的密切关系。

(四) 叙事性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 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也叫古文。教学文言文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读通全文

陌生难懂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障碍, 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学时通过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 把课文读顺, 激发学习欲望, 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理解内容

让学生结合注释,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熟课文之后,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启迪思维, 感悟内涵。

3.品味语言

文言文语言凝练、形象, 言简意赅, 或饱含着作者真挚浓郁的感情, 或阐发发人深思的哲理, 凝聚了作者锤炼语言的艺术匠心。教学中, 辨析、品味关键性语言, 抓住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既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活动, 又是学习语言技巧的活动。

4.熟读成诵

小学阶段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 多积淀一些经典文言, 对良好语感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大有裨益。教学时, 反复朗读, 直至熟读成诵, 实现“读”“背”并举, 既是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五) 剧本教学策略

剧本是一种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文学体裁。剧本的主要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以台词推进戏剧动作。教学剧本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了解剧本大意

剧本是通过对话来推进情节的。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熟悉剧本情节,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矛盾冲突和剧中人物。

2.感受人物形象

剧本也是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的。教学中须循着剧情的发展, 抓住人物对话, 注意旁白语言, 分析人物语言在人物之间构成的矛盾冲突, 感受人物形象。

3.分角色演一演

儿童天生好动, 善于模仿。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剧本, 沉醉于剧中情节的丰富, 享受着剧中语言的魅力, 悲喜着剧中人物的悲喜, 从而喜欢并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

二、诗歌的教学策略

诗歌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 对诗歌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由此可知, 诗歌教学的基本策略:一是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二是体会诗人情感, 受到诗人情感的感染。三是熟读成诵。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编排的诗歌主要包括新诗和古诗。

(一) 新诗教学策略

新诗, 又称新体诗, 自由诗。首先它是诗, 因此它具备诗的一般特点, 其次是“新”, 时间上它兴起于“五四”时期, 与传统的古诗有所区别。教学新诗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读中揣其义

有些诗句的含义, 单靠讲析是可以让学生明白的, 但是, 要切身体验到某些词句的深层含义, 须反复体味、诵读才行。

2.读中悟其情

我们在诵读中要引导学生用个体生命与诗文进行心灵的交流, 在读中反复、揣摩、体会, 最后让学生通过诵读把自己与诗人心灵碰撞刹那的体验表达出来, 这样才真正把握了作品的内涵。

3.诵中熟其文

熟读成诵, 积累运用。反复地朗读、用心地朗读, 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理解, 取得“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 古诗教学策略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 倍受人们的喜爱。教学古诗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会意

理解古诗, 重在突破那些让学生感到生疏, 古今意义有别、词序颠倒和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帮助其疏通理解, 教给学生学古诗方法:扩、留、补、换、调、嚼、连。

2.入境

运用情境教学, 让学生感受意境美。在教学古诗时,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 引学生入“境”。

3.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产生移情和共鸣, 才能入境悟情。诗也重诵读。在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能再现诗的意境, 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

三、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策略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小学阶段应了解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 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由此可知, 说明性文章教学的基本策略:

1.弄清说明对象

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

2.抓住事物特点

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 教学时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句子就能了解百科知识。

3.了解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 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理性的内容形象化。了解说明方法是学习说明文的重点。

4.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言之有序”。理清了说明顺序, 才能把握作者的思路。看清了事物的特征, 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中还编排了少量的说理文, 鉴于《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没有对说理文阅读提出要求, 也限于篇幅, 这里就不谈了。

如何让小学作文变得不同 篇3

关键词:创造思维;生活作文;童心作文;创意作文

曾幾何时起,孩子们每逢作文,总是喊没东西可写;曾几何时起,在许许多多孩子眼里,作文与“头疼”画上了等号。孩子们开始害怕作文,根本没有体会到作文中的快乐。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恰恰忽视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对孩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传统的模式上突破,克服求全、守旧,迫使学生去创造性构想。只要一步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能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并且享受作文带来的乐趣。

一、关注生活,写贴近生活的作文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既是文学家的座右铭,也是学生习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可是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对于周围充满活力与魅力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每到写作文时总喊着“没东西可写”。只要留心生活,孩子则必将成为生活的宠儿,作文的宠儿。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关心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观点,沟通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认真探索生活,积少成多,充实写作素材。

1.在完成生活作业中作文

在听、说、读、做等各项基本活动中,实践最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散,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此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我给学生布置了“生活作业”,主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先指导学生练习描述自己的生活,通过反复说,集体讨论,亲自实践,于是在孩子们的笔下,《洗红领巾》、《我煎的第一个荷包蛋》、《和爸爸比穿衣》、《我是弟弟的小老师》等一篇篇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的习作诞生了,这些都是表达孩子们真情实感的作文。

2.在体验快乐游戏中作文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和学习。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互相渗透的,游戏甚至占据了孩子大多数的生活。孩子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为丰富孩子的生活,我引导孩子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编手抄报等活动,游戏中孩子的头脑里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于是我指导他们把在游戏中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孩子根据自己的亲身游戏写出的《蜗牛的触角》、《乒乓球的秘密》、《我能造纸了》、《水里的筷子》等作文,都反映了孩子大胆游戏、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而这些文章的素材,完全出于孩子自己的创造。可见当游戏活动真正融入孩子的习作中时,孩子对写作的热情会更高涨,写作过程所留下的印记也会更深刻。

二、童心、童趣,写天真烂漫的作文

我时常在想,孩子们不爱写作文,也许不光光只是没有东西可写,或许该想想我们所提供的作文内容是不是够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呢?《一件难忘的事》,《让我印象最深的人》,《这就是我》,这些不能再熟悉的题目,能够在作文中用上一大段套话却不能体现真情实感的,就恰恰是我们每次作文的内容。

其实,孩子的一篇篇作文就像是一幅幅儿童画一样,虽然没有过于华丽的辞藻,但细细品位却处处能体味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那片童真与朝气。只要作文的内容,作文的范围能给孩子以充分的童趣体验,我想对于孩子来说,作文就不应该再是让他们害怕动笔的原因了。

1.借助美术写绘画作文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美术课几乎是低段孩子最喜欢的科目。孩子们喜欢用自己的画笔记下这个美丽的世界,在那里蕴涵着他们的美丽愿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可以借助美术课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把美术和写作融合在一起,孩子们就有东西可写,也乐意去写。

那是入秋时的一节美术课,美术老师让学生以“秋的声音”为题画一幅金秋时节的美图。我忽然一想,如果让孩子们再给自己的画配上文字,那难道不是一次很好的写作契机吗?让我和美术老师意想不到的是,这次孩子们的美术作业和配上去的文字都是同样的精彩和让人心动。

学生习作:听听,秋的声音,“沙沙”,那是夏妹妹向秋哥哥告别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嘘嘘”,那是果子娃娃向树妈妈道别的歌吟。听听,秋的声音,“呼呼”,大雁拍打翅膀,那是秋天移动的眼睛。听听,秋的声音,“唰唰”,那是人们扫落叶时的歌韵。听听,秋的声音……

2.走进童话王国,写童话作文

童心、童趣,所以在孩子们眼里童话是他们的最爱,那么我们平日里的写作练习为什么不可以借助童话来下功夫呢?

有段时间,我看到有学生在想出去字或做不出题的情况下,顺手在课桌面上打草稿的坏习惯了,于是一次语文课上,我自编了一个小童话:“有这样两张课桌,一张是崭新的,课桌的主人十分爱惜它,天天早上用抹布帮它擦脸。还有一张旧课桌,它的待遇可不同了,主人嫌它又脏又旧,还拿它的脸当草稿纸使。”然后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那张新课桌,另一组扮演那张旧课桌,最后孩子们以《新旧课桌的对话》、《旧课桌的自述》、《主人请你爱护我》等为题编写了一个个童话故事。

一次,我给孩子们讲《艾丽斯漫游奇境记》的故事,当讲到“艾丽斯”看见兔子跳进兔子洞后也紧跟着跳了进去的时候,学生们纷纷迫不及待地向我提问,“艾丽斯跳进去后看了什么?”“那只兔子呢”“里面是不是又是另外一个世界?”“艾丽斯还能再回来吗?”“那个洞是不是和多拉哎梦里的时光隧道一样啊?”我看孩子们兴趣高涨,于是要求孩子把你所想到的,你所想知道的,你估计可能发生的写下来。童话中的童趣触发了孩子的情感动机,让他们的构思过程精彩不断。

与众不同的慈母小学作文 篇4

有一位母亲,是史上最“美”的,她的头发长长的,还是自来卷来着呢!并且还是乌黑光亮的,真叫人羡慕不已呀!

这位母亲不会给自己的孩子零花钱,生怕她的孩子买那种垃圾食品,只有在她的孩子说:“妈妈!该买本子啦!”或者买其他什么的时候才会给她的孩子钱。

这位母亲也很善良,一次在一个上坡处一位比较年轻的“老爷爷”推三轮车,“嘿咻。。。嘿呦”这位母亲看到后,就连忙跑去推,“嘿呦。。。。。嘿呦。。。”终于推上去了,“老爷爷连说谢谢,这位母亲连连摆手,并说:“不,不用谢!”当然,这位母亲善良的也有点夸张了,不。。。是太夸张了。每当她送她的孩子上学时,就都会说:“哎,小心点,别踩着蚂蚁了,”过一会又会说:“哎,小心点。你看你,差点都踩着小草了!”

这位母亲是信佛拜佛的,他经常帮助别人,比如说是她的孩子的画家吴学良三爷去哪了?这位母亲拿出六根香,点燃了,又念了“咒语”过了一会六根香全面向北,这位母亲说:“哎,你三爷呀!去北京了!”

这位母亲也很疼自己的孩子,每当她的孩子受伤时,这位母亲:“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虽然表面是严肃的,但这位母亲的心痛的像是被撕裂似的.。一次刮“台风”的夜晚,一个“刺”不知道怎么弄得跑到她的孩子的眼睛里了,这位母亲试了好多方法把它弄出来,都不行,甚至折磨的孩子不成样子了,这位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跑出去去离家很远的药房买眼药水。回来的时候这位母亲的头发上有很多树叶屑,并且乱糟糟的。脸已经苍白了,但回来的第一刻是为孩子滴眼药水。看到孩子满意的笑容,这位母亲笑了,笑的是多么灿烂。像是吃了蜜似的。渐渐地,风停了。这位爱光明的母亲感动了上帝,连上帝都在帮她把这个风给停了!

与众不同的一天小学作文 篇5

那是星期五,我刚来到学校,就看见刘亚威等人,他们一看见我就说:“给糖,不给糖就捣蛋。”我才想起今天是万圣节。我来到班里,发现蒋云龙站到讲台上说,“Look”,把手里的一大把糖,全扔在地上。由于我动作比较慢,我只捡了一颗。英语老师生气地说:“这是西方的节日,我们不要太重视。”英语老师刚说完,朱彦逢又撒了一把糖,这次,我捡到了一包。

晚上,在小区院里我看见了戴面具的吸血鬼、杀人鬼、小魔女和面具狮,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一见他们,我也戴上南瓜头,并在两只手上各缠了一根丝带。大家你追我赶,我们跑到三楼,找刘云琦的妈妈。张雨萌刚敲门,刘云琦的妈妈就开了,我说:“可恨的人类竟杀害我们,你们今天完了。其他人阴森地笑了笑。刘云琦的妈妈立刻关上了门,吓的大喊起来。“吸血鬼”拿来“血袋”,低着头唱着。刘云琦打开门又向我们扔了一大把糖,我捡到了一大半。接着,我们又吓了两位叔叔和我们的父母———今天收获了好多糖果,我又把糖分给更小的小朋友,真是太好玩了!

与众不同的校园小学作文450字 篇6

大家好!我是“金水区文化绿城双语小学”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充满温暖和爱的大家庭里,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提到这座学校,首先我想说的是它的建筑风格与众不同。我给我们的校园起了个很别致的名字“雷龙校园”。你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耐心听我娓娓道来吧!

记得开学第一天,骄阳似火,但我仍然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刚步入校园,一座形状与众不同的教学楼就映入我的眼帘。我彻底被它的样子吸引住了。这个庞然大物犹如一只矫健的雷龙屹立在我面前。再看看它的顶层,仿佛是雷龙的大嘴,让人觉得如果你靠近它,就会被它吃得一干二净!再看看那方方正正的旗台,仿佛是雷龙的坐骑,温和地躺在那里,随时等待主人的召唤,还有那高耸的旗杆,犹如雷龙锋利的护身武器,威武地插在那里,整体看上去非常雄伟壮观!这样与众不同的建筑让我们有十足的安全感!

渐渐地,我长大了,升入二年级。这时我注意到我们的`校园又发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变化。操场四周种植了许多参天大树。树下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绿树红花,交相辉映,美丽极了!每当炎热的夏季到来,同学们走在浓密的树荫下,特别凉爽!这样与众不同的环境,让我们感到温暖极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成为了三年级的学生。这时,每当我们步入校园,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阵清新的花香,听到的是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因为鸟儿也爱上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美丽校园,争先恐后地来这里安家。

与众不同小学作文 篇7

近年来, 小学生校外安全事故的频发, 使得小学生的安全及相关问题受到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重视。与此同时, 由于城市快速发展引发的城市内部不同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儿童放学安全问题的突出。本文着眼于对不同年级属性的小学生放学行动特征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提出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区内部城市空间环境加完善, 以期城市发展与小学空间布局协同优化。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小学生放学行为方式为研究对象, 选取二三线城市的合肥工业大学子弟小学 (工大子弟小学) , 蚌埠第一实验小学 (一实小) 、第三实验小学 (三实小) 作为代表, 以对比不同城市的不同学区小学生放学情况 ( 图1) 。

2.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了解小学生的基本概况、接送情况与放学方式、放学时耗以及不同年级小学生在不同城市空间的放学行为特征和课余方式。

3. 针对小学生放学后行为特征的调研

3.1 小学生放学后的接送方式

从三所小学的总体情况看, 低年级学生家长陪伴通学行为比例较高。随着年级增高, 家长接送的比例逐渐降低, 独自和与同学结伴回家的人数逐渐增多。总体看来, 小学生有家长接送的比例较高, 但随着年级增长会有所降低 (图2) 。

虽然家长接送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小学生的放学安全, 但往往会加剧上下学时段的交通拥堵, 并且会大大降低小学生放学后的交往活动。随着年纪的增长,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独立性和交往能力不断增强, 超过半数的中高年级学生渴望独自或与同学结伴回家。但实际上, 由于受到环境安全度、学生独立性以及学区划分等因素的影响, 家长接送的放学方式比例仍旧偏高。可见, 小学生实际喜欢的放学方式与实际回家方式并不一致。

3.2 小学生放学采用的交通方式

由于小学生个体独立性尚弱, 出行依赖性较强, 因此通常是由家长决定其通学方式。调查显示, 步行是小学生放学的主要交通方式。其次是以私家车 (24%) 、电动车 (21%) 和公交车 (18%) 为代表的机动化方式,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大多采取私家车等机动方式回家。即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以非步行的方式回家, 可见小学生放学时段形成的高峰流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虽然步行是小学生普遍采用的放学方式, 但在不同城市空间背景下, 各年级小学生采用的交通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图3, 位于蚌埠旧城区中心位置的一实小, 教学质量较高, 存在着大量跨片生, 造成了机动方式回家的人数高于三实小和工大子弟小学的现象。位于新城区的三实小, 居住区规划与学区划分较为完善, 因此步行是该校学生主要的通学方式。而相较于蚌埠市的两所小学, 工大子弟小学各年级学生步行率均较高, 说明学区划分相对合理。

3.3 小学生放学时耗

在放学回家时耗方面, 选择5-10min和10-20min分别占总人数的39% 和38%, 18% 的学生耗时在20min以上, 其中有9 人超过40min。三实小学生回家平均耗时集中在5-10min之间。而一实小和工大子弟小学学生的回家时耗基本一致, 均在10-20min之间。

3.4 小学生放学后行为方式及滞留场所

(1) 行为方式调查

调查显示, 超过30% 的小学生直接回家, 在放学途中不会有长时间的停留行为。其次是选择在自家附近玩耍后回家, 而选择一个或数个地方玩耍后再回家的学生不足总体的五分之一。呈现这一现象, 一方面是小学生目前课业较为繁重,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可供儿童停留游玩的活动空间狭窄。

图4 所示, 一实小的学生选择A到D放学方式总体呈递减趋势。其中, 43% 的学生选择直接回家不玩耍, 30% 的学生选择在自家附近玩耍后回家。相较于一实小, 三实小学生选择相对均衡。低年级学生选择A到D呈递增趋势, 而高年级学生则相反。出现这种趋势可能是由于高年级学生课业相对繁重。由此可以看出, 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2) 滞留场所调查

综上可知, 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放学途中的行为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进而, 笔者将小学生回家过程中可能出现停留行为的空间场所与年龄属性相对应, 进行比较分析 (表2) 。

从总体看, 商业摊点、住区活动设施和自家楼下是小学生放学途中停留频率较高的场所, 而环境较好的沿途公园、景观设施并不受小学生的青睐, 停车场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空间鲜有学生停留。在不同的城市空间环境下, 各年级学生停留的空间场所同样存在着差异性。位于老城区的一实小低年级学生主要集中广场、商业摊点和自家楼选项。而中、高年级放学后玩耍的小学生较少,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放学途中的某些空间稍作停留, 如自家楼下等。而居于新城区的三实小中、低年级学生集中于新建居住区活动设施、自家楼下和商业摊点。高年级的学生除了选择商业摊点和选择不玩耍之外, 剩余选项很少有人选择。相较于蚌埠两所小学, 位于省会城市, 且毗邻大学的工大子弟小学课外活动更为丰富, 且各年级的选择基本趋于一致。

4. 小学生放学行动特征优化策略

4.1 结论分析

通过对不同年级小学生放学行动特征的调查数据的逐一分析, 笔者综合小学生的放学接送情况与通学方式、放学时耗, 以及不同城市空间环境对于小学生放学后的行为特征和课余方式的影响方面得到以下结论:

(1) 年龄的增长带来了儿童独立性和活动能力的增强, 行动的方式也随之产生着变化。因而,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更倾向于独自或与同学结伴回家, 而小学生实际却是由家长接送上下学。

(2) 步行方式是就近入学学生的首选, 同时也是各年级小学生普遍采用的放学回家方式。由于家庭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量跨片生的存在, 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是以非步行方式回家。小学生接送方式的高机动化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小学绝对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而被调查大部分小学生放学回家的时耗是在10min以上, 说明一方面目前部分城市学区内居住区尚未合理的布点, 另一方面也说明对于老城区的重点小学而言学生跨学区就学现象仍然存在。

(4) 由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受到年龄、学区环境、课业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小学生放学行动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高年级小学生往往选择直接回家, 而中低年级学生则多选择在家附近玩耍后回家。学区内部的空间节点中, 商业和文化设施是小学生在放学途中停留的主要空间场所。环境设施较为优越的新建居住区, 学生们会更多选择在住区活动设施和自家楼下玩耍。

4.2 优化策略

在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小学生放学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二三线城市不同年级的小学实际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并总结不同学年属性下小学生放学方式及时耗, 不同城市建成环境对于小学生放学后的行为特征和课余活动方式的影响。提出结合儿童行为及心理、城市交通空间环境等方面对学区内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及改造建议, 以期城市发展与小学空间布局协同优化。

(1) 当前“中国式接送”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社会化的培养, 也会造成放学时段小学门前区及周边地区交通状况混乱。因此, 家长应当逐步地培养小学生独自和结伴回家的能力, 这有助于小学生之间的交往及自身的成长。针对不同学年小学生的特征, 优化其通学路径和方式。对于独立性较弱需要家长接送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倡导以步行和公共交通方式为主。鼓励中高年级小学生以步行方式为主, 提高其独立意识和交往能力。学校方面也可以配备校车,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 由于步行是学区内各年级小学生主要的回家方式, 因此需要对放学沿途的建成环境加以优化改造, 建设小学生步行友好的城市空间。学校附近的商店是吸引小学生停留的场所, 因此, 要加强商业摊点的业态安全性监管。以自家楼下为中心的住宅环境也是学生喜欢停留玩耍的场所, 因此, 住区内部环境应当多设置一些健身器材、小广场等环境设施, 尽可能地为小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就近活动场所。而学校沿途的公园、广场等景观节点除了有宜人的环境外, 也应根据儿童年龄的阶段性特征增添一些适合不同年级小学生活动的游憩场地。

(3) 对于当前学区划分不合理的现象, 学校在选址应综合考虑安全性和可达性, 结合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不同城区小学的资源配置要做到因地制宜。在进一步完善重点学校的教育设施并控制校区规模的同时, 增强新建学校的师资和教育质量, 使各类学校均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峻岭, 李建忠.武汉市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特征分析及改善建议[J].城市交通, 2007, 5 (5) :87-91.

[2].郭耀武.城市中小学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的分析与对策——以江门市区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1:74-78.

[3].叶茂盛.小学生放学后行动特征与城市空间场所的关联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3.

[4].吴新慧.流动儿童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探源——基于杭州等地的调查[J].城市问题, 2011, 12:69-74.

[5].陈慧, 周源.我国大城市老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教育布局规划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9, 12:19-21.

与众不同小学作文 篇8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价值和作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基本都是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而学生只有被迫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这样的模式,把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主体位置,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创新能力。在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只是在了解学生特点的情况下,创设出轻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进入和谐的环境中,在这种愉悦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教师和学生的素养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富有好奇心这一特点,在教师熟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在课程的设计上用心,把上课的场地巧妙地布置一下,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器材摆放在比较明显的位置,然后结合周围的环境巧设情境,让学生萌发好奇心,再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迎合现在小学生的各项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要多以孩子们比较喜欢、乐于接受的游戏、竞赛场景为主,教师可以把知识在这样的情境中灌输给学生,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要了解的知识,也可以增强体质。如果运用音乐为主题的情境,学生还会以游戏、欣赏的心理去完成平时教师要求但是也没有办法完成的项目。

二、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1.创设音乐情境

如果是在音乐情境中,教师要选择学生比较喜欢容易接受的歌曲,可以从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片中选择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进行播放,勾起学生的活泼兴趣,投入到课堂中,而在课程刚刚开始时,选择比较欢快的歌曲,让学生精神更加的振奋,如播放《欢乐颂》等。在学生进入身体疲惫的状态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精神的歌曲,让学生能够放松下来,跟随音乐舒缓心情,如《绿野仙踪》等。

2.创建问题情境

在情境教学法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就是问题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让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能提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体育知识与技巧,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仰卧起坐的时候,可以在教学之前先对这项活动的姿势等作出提问,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找到最正确、最规范的姿势,然后教师再对学生选择的姿势进行调整,让学生用最正确的姿势进行锻炼,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在欢乐的情况下做好应完成的学习内容,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3.创建游戏情境

现在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情境教学方式是游戏情境教学法,通过创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且参与性强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加入到游戏中来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就以现在比较流行的两个游戏为例。“龙的传人”是指将学生分为两队按照纵队排列,两队的人双双蹲下然后双手平举,一人仰面挺身倒在两队学生中间,学生用双手将其托起并不断移动,直到移动到最后一个人为止,然后慢慢将其落下。每个人都要亲身体验传递和被传递的感觉。还有一个游戏叫“漫游太空”就是将学生围成一个圆然后坐下,双脚都要向圆心靠拢,然后一个人站在圆心中央,双眼紧闭,然后想想自己是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的状态下往其中一方倒,这时周围的人要把他推向另外一方,使他一直在圆中不能倒地,体验在太空中的感觉。以上这两个游戏都要每个人尝试一次,根据熟练程度还可以加大游戏的难度。利用这样的小游戏,教师既可以把知识融合进去,让学生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学到应该学习的体育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游戏的选择也要看游戏的本身是否适合这个年龄的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能够接受,还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到团队协作力的重要性。

总之,情境教学以其容易被学生接受,能够在各种情境下提升學生的学习能力,并且还能与审美相结合,意境在体育教学中不可被取缔。想要把情境教学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系统的规划,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情境,发挥提问情境的最佳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娟.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2):20-22.

[2]王柱石.情境教学法在首都体育学院篮球选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校,2012(11):78-80.

与众不同的我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9

我叫井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BOY,但我也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我有三个特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大特点:做事十分拖沓

明天能做的`事,今天绝对不做,就连做作业也是,能拖到最后一天完成,绝不提前做。做事磨磨蹭蹭,非常不集中,好不容易开始认真做了,不是一会儿饿了,就是渴了,还要上厕所,一进厕所没20分钟绝不出来。

第二大特点:攒不住钱

对于省钱的概念不太会考虑,每次和同学相约出来玩,妈妈给的100元钱,能花99,决不会花98。零花钱到手就变成了玩具。

第三大特点:非常的懒

有时懒的都不愿刷牙,不愿洗脸,妈妈经常说:“再不刷牙,你就变成大黄牙了!”可我依然如旧。房间更是懒的收拾,妈妈刚为我收拾好,就恢复原来的样子。衣服扔一地,桌上全是书,床上更是没法坐人。

我因什么而与众不同小学生作文 篇10

先说被老师和父母认为是坏孩子才看的小说和漫画,它们可是我的小宝贝啊。可就是我爸妈不喜欢,总说它们会耽误我的学习,怕我误入歧途。可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策略嘛。我之前买过十几本,还是二十几本,我每次都是趁父母不在家或是在写作业的间隙看,还总是担惊受怕。不过还是露陷了,有一次我妈打扫卫生的时候,看见床底下那一厚厚的禁止书,一生气全给我扔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经过这次事件,我看出实体太危险了,就开始在网上书城上看,不但书籍五花八门,任人挑选,还特别方便。我这一看就入了迷,记得最严重的一次,居然抱着手机看到了晚上十二点。不过后来,经过时间的推移慢慢失去了当初的阅读热情。以我这个资深的小说,漫画迷的经验,它们对我来说就像方便面一样,只有吃的时候过瘾。吃完后,肚子即不舒服,又不营养,但总抵抗不住诱惑。

说完“方便面”,我们又来聊聊平常所吃的家常菜——所谓的名著。它虽然外表朴实无化,但只有吃过后才能品尝出其中独特的味道。相信不少人都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保尔柯察金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令我们深深折服。这本书我读过两次,第一次是因为父母买了一本给我,我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看完的。过了一阵子,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说保尔柯察是一个怎么样,怎么样的一个人。想想也惭愧,我当时竟然忘记了这个名字。我跑去问了她们。他们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我,回答道,你难道没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会啊!我明明看过的。我带这样的困惑又翻开了它。确实,名著就像最平凡的家常菜,只有用心品味,才会悟出里面不平凡的一面。

聊到名著,我突然联想到古文,许多人想起这两个字,就脑仁疼,古文就像陕西的白馒馒,又硬又干。它是前人留下来宝贵的文化,艰涩难懂的文字中自有古人那抹淡淡的书墨香。所以,只有通过细细的咀嚼,才能尝到其中那别样的滋味。

华而不实的方便面,朴实无我的家常菜,回味无穷的馒馒,哪种才是你的最爱,还得靠自己去体会了。

与众不同小学作文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分为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四年级为高年级的起始阶段。笔者认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数学教师就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分层教学实践了。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侧重于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对分层教学的应用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应该放在课堂上,在实际教学中熟练把握,巧妙融入,恰当运用,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并提升分层教学的方法。笔者把分层教学法分为课堂教学和设置作业两部分。

一、课堂教学分层

1.学生水平分层

裁缝讲究量体裁衣,教师要求因材施教。要想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先了解班里的各个“材”的情况,也就是把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班里的数十名学生,基本做到了了如指掌,并能在了解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对学生的分层也是视情况而定的,并不一定是分好层次就固定不变。

例如,对于结构简单的数学知识,笔者会将学生划分为两部分,较高水平和较低水平;而对于相对于复杂的数学知识,笔者则会将学生划分为较高水平、中等水平和较低水平三个部分,然后分层设置题目。在课堂提问中,按照笔者自己心中的学生水平划分,向学生提问难易问题。

2.既定目标分层

每个人在做事情之初,要首先估计自己的完成进度和达成效果,作为教师更应如此。数学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应该包含效果预设部分,预估自己使用教学手段后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笔者对自己既定目标完成与否的衡量,也是通过划分教学目的得知的。如笔者在讲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时,会首先自己在心里设定,水平较高的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慢慢掌握,但当堂起码要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位数名称和意义。这样,笔者就能知道自己的当堂教学教学,也能更好地安排下堂课的进度。

3.讲课内容分层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把知识最快速、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和接纳度,让学生最大限度、最大容量地吸取知识。因此,教师要对讲课内容做好层次安排。

如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乘法”一节的教学中,笔者会将“三位数与二位数相乘的方法”“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乘法分配率”进行详细讲解和重复训练,而对于“神奇的计算工具”的相关内容则会进行简要讲解,不必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因此笔者认为,两位数对三位数的乘法及结合律、交换律、分配率,不仅是大纲要求必须掌握、被定位是重点内容的知识点,而且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基础性技能,所以要花时间、花心思讲给学生听。

二、课后作业分层

课后作业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练习、巩固所学课堂知识,是科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个学生要认真完成,每个教师也要认真对待、花心思布置。笔者认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也要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中融入分层的方法。

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认识更大的数”,已经开始涉及“亿以内的大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亿”“千万”等大数的单位,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1)搜集报纸上、网络上有关“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和知识,并将这些数据抄写下来;(2)统计自己小区的人口数量,并和其他学生就统计结果进行网络交流;

(3)将自己的统计和国家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并没有强制学生必须每个小点都完成,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意愿,可以任选其二或者其三,自主完成。

除此之外,对平时的练习题、应用题,笔者也会划分成基础知识题型、发散思维题型和综合创新题型,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笔者认为,这种自己选择的作业,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轻松完成了基础知识的题目后,可以继而转战发散题型,完成后可以挑战综合创新题,也可以直接省去基础知识题型,直接挑战较难题型,节约时间。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完成基础题目就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不会出現题目混杂时遇到难题,常常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的教学之路是复杂而长远的,数学教师所担的重担也是艰巨而重要的。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应用与学生最契合、最相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1.

与众不同小学作文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2—6月在辖区民办小学(本文所指的民办小学全部是指民工子弟学校,全部是外来生)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在公办小学随机抽取2所学校(公办1小和公办2小,公办1小本地学生占91.58%,公办2小本地学生占14.46%),在抽中的学校三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抽取6个班级283名学生。其中民办小学91人,男生52人,占57.14%,女生39人,占42.86%;公办1小95人,男生48人,占50.53%,女生47人,占49.47%;公办2小83人,男生50人,占60.24%,女生33人,占39.76%;年龄9~10岁,平均年龄9.5岁。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3份,回收有效问卷269份,回收率为95.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运用浦东新区疾控中心设计的《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中零食和饮料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零食知识、零食相关态度、零食消费行为及饮料消费行为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生和卫生保健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后,现场由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收回的问卷由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当场质控、核对。

1.2.2 指标定义:

(1)做作业、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上网时吃零食情况:经常:10次有8次及以上;有时:10次有5~7次;偶尔:10次有1~4次;从不吃。(2)睡前半小时吃零食情况:几乎每天:每周6~7次;偶尔吃:每周1~5次;从不吃。(3)1周有几天喝甜饮料情况:很少喝:≤1天;偶尔喝:2~3天;频繁喝:≥4天。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确保调查员熟练掌握调查内容,检查每份问卷有无排版问题,有无错项、漏项等。在调查过程中有专人质控,问卷回收时在现场逐项检查有无错填、漏填和乱填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库,用R-3.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指标变量进行频数描述、χ2检验。

2 结果

2.1 零食分类

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1]进行零食分类。限量食用类:包括“巧克力”、“冰激凌”、“奶油蛋糕、面包”、“薯片、薯条”、“棒棒糖”、“炸鸡腿”、“水果蜜饯”和“可乐、汽水”等;适量食用类:包括“加糖鲜榨果汁”、“豆腐干”、“牛肉干”和“香甜核桃仁”等;健康有营养类:包括“牛奶、酸奶”、“豆浆”、“煮鸡蛋”、“原味开心果”、“新鲜水果、蔬菜”、“水煮毛豆”和“煮玉米棒”等。

2.2 不同性质小学学生零食知晓情况

零食知识题共19题。其中“限量食用”题共8题,公办1小限量食用题平均知晓率为68.68%,公办2小限量食用题平均知晓率为44.39%,民办小学限量食用题平均知晓率为37.77%,三所学校限量食用题知晓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适量食用”题共4题,公办1小适量食用题平均知晓率为63.16%,公办2小适量食用题平均知晓率为58.43%,民办小学适量食用题平均知晓率为32.97%,3所学校适量食用题知晓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有营养”题共7题,公办1小健康有营养题平均知晓率为63.61%,公办2小健康有营养题平均知晓率为73.15%,民办小学健康有营养题平均知晓率为47.10%,3所学校健康有营养题知晓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公办小学学生零食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民办小学学生。

人(%)

2.3 不同性质小学学生对零食知识的态度

3所学校学生对零食知识的态度均较积极,其中“营养知识感兴趣”、“想知道哪些零食是健康零食”、“会因某种零食不健康而不吃”和“愿意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降低体重”题目3所学校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愿意通过锻炼来控制体重”题目,3所学校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公办小学学生较民办小学学生更愿意通过锻炼来控制体重。

例(%)

2.4 不同性质小学学生零食行为

2.4.1 学生最喜欢零食报告率:

公办1小学生最喜欢零食报告率前3位依次是牛奶、酸奶占47.37%(45/95),冰激凌占30.53%(29/95),薯片、薯条占27.37%(26/95);公办2小学生最喜欢零食报告率前3位依次是牛奶、酸奶占33.73%(28/83),可乐、汽水占28.92%(24/83),冰激凌占27.71%(23/83);民办小学学生最喜欢零食报告率前3位依次是冰激凌占30.77%(28/91),可乐、汽水、牛奶和酸奶并列,占29.67%(27/91),奶油蛋糕、面包占28.57%(26/91)。公办小学学生在零食选择上较民办小学学生合理。

2.4.2 学生最常吃零食报告率:

3所学校学生最常吃零食报告情况差不多,第一位都是牛奶、酸奶(公办1小为50.53%,公办2小为43.37%,民办小学为37.36%);第二位是新鲜水果、蔬菜(公办1小为27.37%,公办2小为26.51%,民办小学为24.18%);第三位有差异,公办1小是奶油蛋糕、面包为25.26%,公办2小是豆浆、奶油蛋糕和面包并列为22.89%,民办小学是冰激凌和煮鸡蛋并列为17.58%。

2.4.3 学生选择零食依据报告率:

3所学校学生选择零食依据相同,选择零食依据第一位是口味(公办1小为73.68%,公办2小为71.08%,民办小学为50.55%),第二位是健康/有营养(公办1小为44.21%,公办2小为49.40%,民办小学为37.36%),第三位是干净卫生(公办1小为28.42%,公办2小为30.12%,民办小学为20.88%)。

2.4.4 零食购买地点:

3所学校学生购买零食地点相同,第一位是大超市(公办1小为86.32%,公办2小为77.11%,民办小学为79.12%),第二位是家附近的超市(公办1小为37.89%,公办2小为38.55%,民办小学为15.38%),第三位是家附近的便利店(公办1小为26.32%,公办2小为19.28%,民办小学为13.19%)。上海市是个大都市,川沙地区经济较发达,超市和便利店较多,购物较方便。

2.4.5 做作业、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上网时吃零食情况:

3所学校学生做作业、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上网时从不吃零食报告率均较低,公办1小为40.00%,公办2小为30.12%,民办小学为43.96%。做作业、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上网时都有吃零食的不良习惯,3所学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6 睡前半小时吃零食情况:

3所学校学生睡前半小时这段时间内从不吃零食报告率均较低,公办1小为86.32%,公办2小为75.90%,民办小学为75.82%,睡前半小时这段时间都有吃零食的不良习惯,3所学校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例(%)

2.4.7 1周喝饮料情况:

3所小学学生喝甜饮料较普遍,很少喝的形成率较低,公办1小为80.00%,公办2小为75.9%,而民办小学仅为36.26%。民办小学学生频繁喝甜饮料率较高,达15.38%。3所学校学生都存在不合理喝甜饮料情况,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公办小学学生喝甜饮料行为明显低于民办小学学生,见表5。

例(%)

3 讨论

零食在儿童青少年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中占一定的比例[10],但经常吃不健康零食会增加儿童患肥胖及代谢异常的风险,甜饮料、甜点心、油炸食品及西式快餐都是高能量、低膳食纤维的食品,这类食品摄入体内之后极易转化成脂肪堆积,造成肥胖,而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也是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11]。若选择健康有营养的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和豆及豆制品等食物作为零食,则有益于健康。儿童肥胖、腹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高三酰甘油血症及代谢综合症等发生率比经常食用“限量食用”食品低[5]。正确的零食知识是建立科学信念和态度的基础,只有建立科学的信念和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形成健康有益的行为。

本次调查发现,不管是公办小学,还是民办小学,学生零食知识掌握率均较低。“限量食用”题、“适量食用”题和“健康有营养”题3所学校比较(P均<0.001),差异有显著性。不管是“限量食用”、“适量食用”,还是“健康有营养”,公办小学学生零食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民办小学学生。建议在以后的营养知识健康教育中,应加大零食知识宣传力度,重点要抓民办小学学生健康教育。

零食知识态度情况:3所学校学生均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营养知识感兴趣”题目态度形成率高于朱淑萍等人的调查结果[12];“愿意通过锻炼来控制体重”题目,公办小学学生较民办小学学生更愿意通过锻炼来控制体重(P<0.05)。零食行为:学生最喜欢吃零食报告率,公办1小和公办2小第一位是牛奶、酸奶,在零食选择上较健康,而民办小学第1位是“冰激凌”,民办小学零食的选择不合理。而郑晶泉等人的浦东新区乡镇中小学生零食行为现况调查显示[3],小学生最喜欢吃的零食前三位为饮料、冷饮、奶及奶制品;马建红等人的普陀区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分析显示[13],小学生最喜欢吃的零食前三位依次为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和谷类适量类。3所学校学生最常吃零食报告情况差异不大。3所学校学生最常吃零食前2位均是“牛奶、酸奶”、“新鲜蔬菜和水果”,在“牛奶、酸奶”的选择上,3所学校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所学校学生在“新鲜蔬菜、水果”选择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第三位有所不同,公办1小为“奶油蛋糕、面包”,公办2小为“豆浆”和“奶油蛋糕、面包”,民办小学为“冰激凌”和“煮鸡蛋”。吃零食已成为一种习惯,有调查显示,99.82%的小学生常吃零食[14]。若能选择健康有营养的零食,对生长发育和健康还是有益的。3所学校学生做作业、看电视、使用电脑/上网时吃零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学校学生做作业、看电视和使用电脑/上网时从不吃零食的报告率均高于刘爱玲等人的报告率(29.9%)。3所学校学生睡前半小时内从不吃零食报告率均较低。有调查显示,睡觉前爱吃零食是导致儿童龋病和超重肥胖[16]危险因素之一。3所小学学生喝甜饮料较普遍,很少喝的形成率较低,民办小学学生频繁喝甜饮料率较高,高达15.38%,公办小学学生喝甜饮料行为明显少于民办小学学生。城市儿童零食消费行为10年变化分析显示[2],儿童饮料的饮用量有所上升,1998年儿童的饮料人均日饮用量平均值为(329.1±107.3)ml,2008年达到(528.8±72.9)ml。不吃早餐、喝甜饮料和吃甜食是引起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17]。

综上所述,在零食行为方面,公办小学优于民办小学,且公办小学、民办小学都存在不良的吃零食习惯。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与学校的教育有关,与学生家长的知识、行为有关。据了解,民办小学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既没有相应的设施来宣教零食营养知识,也没有专职的保健老师,学生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甚至要照顾2~3个孩子,精力不足。公办小学也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只是在午间休息时班主任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宣教材料都是老师自制的,没有统一教材。每月在全校范围内利用广播播报一次卫生知识。营养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良好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等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在以后的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学生零食营养教育,建议零食知识健康教育进入小学课堂或放在品德与社会课上,采取互动式教学、利用实物模型宣教、定期举办零食营养知识竞赛、开设零食营养知识班会及定期出营养与健康的黑板报等形式,加大零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重点要抓民办小学,同时加强老师、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尤其是农民工的零食营养知识教育。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性质学校小学生零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的零食消费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川沙地区3所小学,其中民办小学(民工子弟学校)1所,公办小学2所,在每所小学三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抽取28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质学校小学生的零食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公办1小“限量食用”题平均知晓率为68.68%,公办2小为44.39%,明显高于民办小学的37.77%,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公办1小“健康有营养”题平均知晓率为63.61%,公办2小为73.15%,明显高于民办小学的47.10%,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公办1小“适量食用”题平均知晓率为63.16%,公办2小为58.43%,明显高于民办小学的32.97%,差异有显著性(P<0.001)。做作业、看电视、使用电脑/上网时和睡前半小时内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学生都存在不合理的吃零食习惯。结论公办小学、民办小学学生零食知识掌握均不足,尤其以民办小学学生更为突出,公办小学、民办小学学生都存在不合理吃零食习惯。今后应针对不同性质学校的小学生开展零食知识教育,纠正小学生的不良零食消费习惯。

上一篇:读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心得下一篇:公司员工写的诚挚的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