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赞歌美文

2025-01-29

大学的赞歌美文(精选13篇)

大学的赞歌美文 篇1

雨的赞歌美文

雨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乐器,在大地上弹奏出各种美妙的音乐。

雨是光影的剪辑者,把光影分割成一缕缕旖旎的风景线,风姿绰约。

雨如烟如丝,斜斜的密织着天地的幕布,让整个世界朦朦胧胧。

雨稀稀疏疏的落在荷叶上,像滚动的`晶莹透亮的珍珠。

雨从天而降砸进如镜的湖面,惊扰觅食的游鱼,像顽皮的小孩。

雨像一件美丽的纱衣,随风飘扬,翩翩起舞。

春雨最是缠绵悱恻,那么欢快,那么轻盈,细密的雨丝缠绕着万物,带来勃勃生机。

夏雨最是悠然惬意,那么热情,那么奔放,豆大的雨珠冲刷着万物,冲破心中的壁垒,带来畅快淋漓的体验。

秋雨最是潇洒自如,那么灵动,那么飘逸,靡靡的烟雨让你沉思,让你感受人生恬淡自然的魅力。

冬雨最是沉重默然,那么冷静,那么怆然,冷清的雨未至雪先到,勾起因逝去的时光而惆怅难眠。

雨珠拍打着玻璃窗,密密麻麻铺成雨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诗里的美景就这么展现在我眼前。

雨摇曳在风中,一望无际,对大地含情脉脉,滋润着所有生灵。

雨沙沙的下着,洗涤着人的心灵,氤氲着心在此刻澄净。

雨一滴一滴落入我的心里,让心获得宁静,宁静的心带着回忆扑面而来,在流年的时光里我们浅笑前行。

雨的美,赞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就喜欢打着伞走在雨中,那是一种非常浪漫的感觉,风吹来的时候,雨斜斜飘入伞里,粘在衣服上带来湿润的感觉,凉凉的,很清爽,心也在此刻安静。

雨抚平我们躁动的内心,让一切慢下来,让我们有时间思考,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获得一丝安宁。聆听雨声,聆听别人的声音,几杯热茶,一些小点,三五个朋友,围坐在一起聊天,欢笑,将浮躁将喧嚣隔绝在外,只留下脉脉温情,让感情在雨的滋润下更加深厚。

时光荏苒,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回忆过往的那些雨天,雨那么美,心那么静,人那么纯真,雨给我们的人生空出那么多留白,让我们尽情挥洒。

大学的赞歌美文 篇2

○积极支扶, 推进医院工作创新

六合乡卫生院基础设施差, 基本医疗设备欠缺, 由于人力资源短缺, 人员结构不合理, 现有医疗技术人员不能满足需要, 约束了诊疗范围, 限制了诊疗能力, 长期以来在市级医院和县区医院的夹缝中生存。为扭转不利局面, 卫生院积极探索开设特色科室和优势专业, 刚刚来到六合乡的董祥英在“解百姓疾苦, 为医院分忧”的初衷下, 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及细心观察, 发现了一些细节情况:本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较高, 主要以肉食为主, 并喜食辛辣刺激食物;同时由于干农活时间较长, 经常从事腹压较大的工作, 所以, 患有痔疮、肛瘘等肛肠科疾病的百姓越来越多。这些疾病发病率高, 迁延难治, 更可怕的是大约有25%的患者最终癌变。在考察过当地疾病谱的特点后, 她向领导建议开设肛肠特色专科, 既可减缓患者的痛苦, 又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院领导在经过考察验证后采纳了她的建议, 2006年冬天派她作为医院的业务骨干, 到聊城市人民医院学习肛肠外科“以线代刀”技术。

初到聊城, 市人民医院的专家见她一个女孩子家学习肛肠外科技术, 都十分吃惊地问:“你确定学习肛肠?这可是又脏又累的活啊!”董祥英听了诚恳地说:“老师, 我不仅要学, 而且要学好!我身上可有全院的嘱托呢, 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市医院的专家被这个有责任感的姑娘感动了。董祥英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她认真学习先进的“以线带刀”肛肠治疗技术, 空余时间又学习了与肛肠治疗相关的知识, 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肛肠知识和技能。学成归来, 六合乡卫生院新设肛肠科, 并聘东营的肛肠专家每周三坐诊, 由董祥英负责肛肠外科的日常工作。通过学习与实践, 她已能对肛肠患者的病情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并能协助专家进行挂线手术操作, 采取一系列的治疗措施来为患者解除痛苦了。

肛肠科室成立伊始, 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病人的认同, 当地“十人九痔九不治”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改善, 相应的, 科室的收入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董祥英急在心里, 勤在腿上, 通过观察及走访, 她发现主要由于医院宣传力度不够、就医环境差、手术条件较为简陋、肛肠科疾病的易复发性等综合因素共同使然。针对以上情况, 董祥英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发放优惠卡、调整手术费用、改善患者就医诊疗环境等建议。随后, 在人口聚集较多的集市、市场等地, 多了小董及同事的身影, 不管太阳当头还是寒风凛冽, 不管是在陈庄集市 (属利津地) 还是在义和集市 (接近滨州地段) , 他们都前行无阻。为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享受到融技术、服务、环境于一体的超值服务, 医院出资改建装修了达到市级水平的手术室、治疗室, 并为候诊患者免费提供纯净水, 夏天为患者准备绿豆汤解暑, 冬天为患者购置暖水袋。诊室及大厅布置花卉, 一年四季如春。所有病房设有患者储物柜, 保障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财产安全。大门换为电动门。一位前来就诊的大娘走进医院, 见大门自动打开, 喜笑颜开地说:“连医院的大门都知道迎接俺, 这医院的服务太好了。”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信任。

综合措施实施以来, 肛肠外科至今已接诊患者数百人, 其中手术治疗的60余例,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手术后的患者, 董祥英都及时进行电话随访, 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并加以康复指导, 疗效及服务得到了当地及利津、东营、滨州等地患者的一致肯定。六合乡敬老院的毕大爷被痔疮折磨了大半生, 在六合乡卫生院接受手术治疗后, 痛苦被解除, 他高兴得逢人就夸:“六合卫生院好啊, 花很少的钱就把我这么多年的病给治好了, 以后再也不用受折磨了!”滨州患者盖先生也赞不绝口地说:“六合卫生院好啊, 我的痔疮在多家医院动过手术, 治了又犯反复发作, 在这里我的痛苦被彻底解除了!”在解决百姓疾苦的同时, 肛肠外科的运营推动了医院的经济效益。2007年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13.27%, 手术费卫生院治疗费收入的95%, 肛肠外科一下子激活了医疗市场。同事们说:“小董这块试金石试出金点子, 让我们收获了金果子。还是支医的大学生比我们强啊!”董祥英这个时候是最快乐的, 因为她的付出得到了肯定和赞誉。

○德医双馨, 平凡之中尽显美丽

在临床治疗中, 董祥英时刻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患者, 将亲情流露其中, 微笑着细心耐心地为他们服务, 赢得了患者们的信赖和称赞。

有一位在医院附近打工的济宁老人, 患有慢性肠炎和腰腿痛等慢性病, 数次来看病都是董祥英给针灸诊治的, 她不仅看好了病, 还细心地嘱咐平时干活应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做自我保健。这位老人病愈回家前, 给她写了一封表扬信, 并再三嘱咐她一定要将表扬信交给院长, 但董祥英却一直都没有交上去, 她说:“我的付出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这就足够了。”

在门诊上董祥英还接待过这么一位老人:孩子回家探望老人时, 带了很多瓜子, 但老人只有一颗牙, 因为吃得太多, 消化又不好, 瓜子堵塞肛肠, 导致大便三天解不下来, 痛得老人直哭。董祥英问明情况, 在对老人进行药物导便不成功的情况下采取了手动抠便, 将所堵的瓜子全部排除。老人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只有娘不嫌儿脏啊!可没有想到闺女你也这么不嫌我这个老头子脏啊!我的子女们也没你这么孝顺啊, 闺女, 我真是太感谢你了!”12月16日, 凌晨近四点的时候, 来了一家三口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病号, 董祥英在看了病号的中毒程度后, 镇定而又迅速的对患者做着处理:开窗通风, 迅速吸氧, 静脉输液……在她的紧急抢救及时处理下, 患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患者病愈后, 很是感动, 又送水果, 又送礼品, 还要请她吃饭, 但都被谢绝了, 她说:“这是我的工作, 我应该做的。”

在单位, 董祥英的人品有口皆碑, 同事们觉得跟她一起工作是一件惬意的事。她平时值班从不挑三拣四, 帮有急事的同事值班更是经常的事。2006年国庆节前夕, 为同事替班的董祥英接到电话, 母亲因为路滑摔伤了腰, 需到医院检查, 心理斗争正激烈的时候, 凑巧一个怀疑绞窄性肠梗阻的农村老汉被家人急送到医院急诊, 她二话没说报告了上级医生, 参加了抢救的工作。回到母亲床前已经是二十几个小时以后了。看着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家的女儿, 母亲含泪扶着她的头心疼得说:“儿啊, 你不回家没人怪你, 你也别把自个儿累垮了啊!”这个美丽的姑娘又是盈盈的笑意:“妈, 我干了这行就得像个样子啊。我还年轻, 多学点累不着!”

○自我改造, 努力提高政治修养

有过硬的思想才有过硬的本事, 工作以来, 董祥英非常注重主观世界的自我改造, 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 努力在一线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她时刻注意把学习和工作实际相结合, 密切联系群众, 时刻把群众疾苦挂在心上, 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加深和群众的感情, 端正对群众的态度, 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一切为着农民的健康着想, 以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为要求, 并实行微笑服务。乡里的值班书记每次夜班查巡看到她在执夜班, 都会和她谈谈心, 了解她的思想动态、工作及生活情况, 并对她说:“辛苦你了, 小董!你给我们周边百姓带来的实惠, 我们很感激啊!但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学习, 要多看点新闻, 了解国家的大好政策, 活学活用, 与时俱进啊!”她经常说:“有那么多人在关心我, 我有什么理由不把这关心传达下去, 传到百姓心间呢?关心和爱都是需要传递的!”院领导曾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这样评价她:“小董能站在集体利益的高度上, 用广阔敏锐的视角看待问题, 解决问题, 对工作有饱满的热情, 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及集体荣誉感, 这对于80后的大学生是难能可贵的。”

在六合乡卫生院工作期间, 董祥英努力把学习放在突出的位置, 并经常与村民患者交流, 及时了解他们的医疗卫生需求, 确保一些实用有效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群众手中。她谨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 在平时除复习大学专业知识外, 还大量阅读与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 并学习了《心理学》、《农村卫生建设》、《山东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与业务相关的书籍, 理论结合基层实际, 在实践里求发展、在成长中求创新。

对能参加这次“三支一扶”社会实践活动, 董祥英深感荣幸。基层服务不仅让她了解了农村生活、锻炼了实践能力, 还感受到作为一名“三支一扶”志愿者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无限光荣。

大学的赞歌美文 篇3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英美文学;策略

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范围的逐渐扩大,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传统只注重成绩、分数的落后形式逐渐被素质、能力所取代,学生的内在素质、内在涵养等等成为教育教学的根本。英美文学,是对外国文化和语言的一种承载,是对外国习俗风情的一种记载。将英美文学以知识的形式渗透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以跨文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品析能力,以西方优秀的人文智慧和时代背景熏陶和感染学生的素质修养,让学生的人文素质与道德修养因此而得到有效的培养。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

1.实现学生内在修养与素质的实质提升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现代教学的根本。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是拓展学生文化视野和知识界面的重点课程。将英美文学渗透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可以填补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中缺少的教学因素,深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文艺甘泉修养和陶冶学生的性情,让学生的内在修养和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实现学生主体对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外国的国家文化和区域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悠久的文化体系,记录着一个国家深厚的背景文化。将英美文学作品渗透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不但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外国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民俗风情、文化内涵、交际礼仪等等,让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实现学生主体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不能仅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单纯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内在素养、素质的有效培养。英美文学作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含历史文化、社会科学,还包含一定的艺术知识、伦理知识。将英美文学渗透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学形式下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层面,而要立足于学生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品鉴,让学生主体的鉴赏能力、认识能力因此而得到有效提升和实际培养。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学的主要策略

1.根据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配套的英美文学教学内容

伴随着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渐提升,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课堂的安排越来越成熟,课程教学体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仅仅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增设文学要素是无法满足学生主体的内在发展需要的,更无法从根本上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和性情的。所以,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当务之急便是对当前的英语教学课程进行重新设置,要立足于学生主体在英语水平上的不同差异,着眼于学生主体内在的差异需求,以学生的兴趣和和能力为基础对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创新,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水平差异化地制定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配套式的英美文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的支配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活动中,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英美文学的不断渗透中实现全面发展。

2.精心设计和选择英美文学教学内容

在现存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体系中,关于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也仅仅局限在文学类和史学类,教师对于这些知识的讲述也仅仅是枯燥的陈述、死板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而挫败。所以,作为大学公共英语的任课教师,要打破传统英美文学教学的局限,改变传统教师主讲英美文学知识的课堂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去探索和挖掘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本质内涵。教师还要重新规划和设计英美文学教学的内容,将不同体裁的英美文学作品巧妙地融入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的英美文学学习范围可以变得更加广阔,让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而变得宽阔。

3.科学的选择和优化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

作为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彻底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桎梏,要根据现代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地选择和优化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只依靠书本进行知识传递的落后形式,合理地选择技术手段,科学地优化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可以以多媒体视频或电子书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英美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带着任务去鉴赏和品赏英美文学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英美文学作品的高深内涵,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而得到提升,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英美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总之,将英美文学渗透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是相当富有现实性意义与实践性价值的。所以,作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要深入挖掘英美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美文学的教学中,让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得到拓展,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而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晓琳.探讨英美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戏剧之家,2015(23).

[2]门鹏锐.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牡丹,2015(24).

穷人的大学的励志美文 篇4

王教授向来是个举贤不避亲的人,这李大海是他的研究生,刻苦加上天分,年纪轻轻,已在编程界小有声誉。王教授给他的指示是:只能拿第一。

李大海哪里敢含糊,连忙动手准备参加比赛,每天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耗在电脑前。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比赛前一周,李大海在和几个同学去溜冰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左手软组织严重挫伤,双手全打上了绷带。这件事把王教授气得脸发青,他痛骂了李大海一通,又心疼地让李大海赶紧住院治疗,尽快恢复健康。

没了李大海,这比赛还得继续,王教授就集中注意力,想看看能否有别的青年才俊从中脱颖而出。

比赛这一天,王教授早早来到考场,这是个很大的机房,足足能够容纳二百多人同时上机操作。这“编程”,说得高深点,就是人和计算机交流的过程,王教授凭着多年的经验,几乎能够从人操作电脑的神态、动作,判断出一个人编程水平的高低。

比赛开始后,王教授在二百多人的考场中不断巡视着,很快,他发现了一个不错的选手,那选手编程的速度以及神态、举止都能充分证明,他比其他人的水平高出一大截。

果然,规定的时间刚过一半,这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举手示意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王教授来到那年轻人操作的电脑前,认真看了看,惊讶地发现他编程的指令准确、清晰、高效、简捷,看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李大海没能参加比赛,却冒出了这么个百里挑一的佼佼者!

王教授把这个年轻人叫到隔壁的办公室,问他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那年轻人支吾了半天才说:“老师,对不起,我没上过大学。”

王教授十分惊讶,正在这时,助手匆忙进了屋,凑到王教授耳朵边耳语了半天,从王教授的表情来看,助手告诉他的事很不一般。果然,等助手走出屋子后,王教授的脸就严肃起来了:“你要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还有个弟弟,不过今天没来参加比赛?”

年轻人点点头,接着不安地把头低了下来。

王教授的语气这才缓下来:“你叫李大江,我有个学生叫李大海,你们是不是亲兄弟?”

见王教授已经猜到了,那年轻人也没遮掩,点头称是。

王教授疑惑地问:“可你说你没上过大学,那这编程是谁教的?李大海?”

年轻人连声说“是”,接着娓娓道来,这一说,就把王教授给惊呆了。原来,弟兄俩差了一岁,当年哥哥上学晚了一年,结果两人同一年参加高考,而且都考上了大学。可他们家地处西北,缺水少地,穷得叮当响,怎么可能两人都上大学呢?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让弟弟去上学,哥哥做点牺牲。

穷人家的孩子有时是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弟弟李大海就背着一捆破被来到了学校。新学期开始后,李大海突发奇想:难道一定要坐在教室里头才叫上大学吗?难道在家里好好学习就不是上大学吗?有了这个想法,他就认真听课,笔记做得十分详细,每隔一个月,他都会坐上那趟最便宜的绿皮火车回到小山村,然后赶紧给哥哥讲课,就这样,四年大学他火车票攒了厚厚的一摞。哥哥李大江一边在家务农,一边认真听课。大二那年,李大海用奖学金给哥哥买了台二手电脑,哥哥就可以在电脑上编程了。兄弟俩就这样一路坚持,共同完成了大学学业。

听到这里,王教授感慨万分,问:“你怎么会想到来参加比赛的?”

李大江神情有些黯然,他说:“虽然我没上过大学,但我相信自己比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学得还要投入,但来到城里才发现,没有文凭,我连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有些单位电脑都舍不得让我碰,说我不懂,别给弄坏了。这次,正好有推荐工作的机会,我弟弟说无论如何也要让我来参加比赛,说不定会有个好工作的。”

王教授动情地点点头:“你虽然没有文凭,但你毕业于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大学。放心,你的工作推荐我来写,凭你的实力,没问题的。”

有了教授的许诺,李大江开心极了,连忙起身,说是要去医院看大海去,王教授站起来,主动给他开了门。

在一个安静的病房里,李大海正在焦急地等待着,突然,门开了,哥哥满脸喜色地跑了进来,李大海顿时一激灵:“是不是成功了?”

哥哥李大江激动地点点头。

李大海这才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不急不慢地说:“哼,你要是没考个第一回来,怎么对得起我这两只手?咱老家缺水,挑着水桶在冰上走,我从来没滑倒过,那天我故意去摔了一跤,才摔出一个右手骨折、左手软组织挫伤啊!”

挫折是人生最好的大学美文 篇5

孩童时代,常听父辈们在耳边不厌其烦地嘱咐“刀要石上磨,人要世上闯”、“做人要踏实”等等励志教诲,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在困难挫折面前不轻言低头,要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生活,人生要有出息。这些话随着年轮的旋转而越来越深地镶刻在我们心灵深处。今天,回头看看走过的坎坷路程,虽然没有很好地实现父辈们过去和现在的心愿,但无情的岁月和生活还是毫不手软地在我们的额头刻上了几道痕迹,我渐渐咀嚼出人生中的一些酸甜苦辣。

生活需要挫折,生活需要磨炼。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是磨炼生活的“磨刀石”,它激发人的斗志,磨砺人的意念,增长人的才干。挫折是压力,也是动力,是清醒剂,是催人奋进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的成功例子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个道理。面对上百次的实验失败,爱迪生毫不懈怠,坚持不懈,终于给人类世界带来了黑夜中的光明;贝多芬克服耳聋的重重困难,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和意志,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成一代“乐圣”;张海迪面对半身瘫痪、病魔袭击的困苦,坚持学完了几国语言……可见,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是挫折帮助他们达到了事业的.顶峰。所以,面对本身就充满挫折和艰辛的生活,要正确看待和积极面对,不能因为遇到挫折而变得非常失落甚至苦恼,要意识到挫折的宝贵,意识到挫折对真正生活的重要性。生活需要磨炼,人生因磨炼而美好。

自从“呀呀”学语起,父母便将自己的祝福给予了我们,把上学、学艺、工作等等“重担”压在我们的身上,他们其实是希望我们先苦后甜,希望我们在以后得到更好的生活。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顺利,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可是命运却偏偏爱捉弄人、折磨人,总是给人意料之外的失落、痛苦和挫折。这就是生活。这既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多少仁人志士的艰辛经历和辉煌成功也说明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人生在世,不可能只是春风得意,事事顺心,一帆风顺的人生几乎不存在;要得到成功的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生活中各类痛苦的挫折。同时,只有挫折、艰辛、快乐、成功相伴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那么,人生的道路上应如何面对挫折呢?首先要有虚怀若谷、大智若愚的思想境界,要时刻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其次要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要有跌倒再爬起的不屈不挠精神。遇到挫折时要寻找原因,总结经验,增强自信,再接再励,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直到最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大学生谈恋爱的美文 篇6

当我们进入大学之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恋爱问题”了?

我认为,到了大学,我们可以开始尝试恋爱了。

首先是我们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我们需要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可能是异性相吸吧,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样,在你郁闷的时候会有人陪在你身边,也有人分担你的快乐和痛苦。

其次是当我们读大学时,我们的年龄基本上处于19岁到21岁之间,因此我们在所处的这个交流圈里人与人的也不会出现一些代沟,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的22岁,女的20岁。也就是说当我们毕业时,也正好达到国家的法定年龄。因此,我们在大学开始相处,也不会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

最后,18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就算是成人了。成人”在现代有二种意思。其一是一个小孩长大成人,就是年成人礼龄上的成人;其二是在父母心中孩子有能力独自生活甚至可以养父母了,这是生理上的成人。18岁了,真的值得珍惜、真的值得感激、真的值得点亮、真的值得喝彩。

18岁了,成年了,该为自己负责了。

18岁了,成年了,该为自己努力了。

18岁了,成年了,该为自己规划了。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我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生命的赞歌 篇7

罗新辉是一位普通农民,他至今对自己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的经历仍记忆犹新。在以前,他虽然听说过无偿献血,但由于对血液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对献血也心存疑虑,对从身上抽血出去总感到非常恐惧。直到1999年初的一件事情,让他的观念彻底发生了变化。

那天,他的好友的妻子因为难产大出血,急需输血,生命危在旦夕,他看着好友一家人急得坐立不安,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医院将电话打到了市中心血站,血站得知情况紧急,立即派专车将病人所需的血液送到了医院。由于输血及时,好友的妻子转危为安。罗新辉经历了这件事后,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从此,他对无偿献血彻底放下了戒心,决定也用同样的方法去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这年5月31日,罗新辉毅然登上了采血车,捋起衣袖,献血400毫升。当他看到鲜红的血液缓缓地流入采血袋,心中感到无比欣喜和自豪,他知道,会有一位伤病患者将因此而获得生的希望。在這以后,他热爱上了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一经参与,坚持下来就是十年。他常说,每次献血都是一次愉快享受的过程,不仅仅是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血屋干净、整洁、温馨的献血环境,一次性采血器材,严格的消毒措施,采血护士热情礼貌的服务和耐心的宣传解释都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和安全感。

当无偿献血还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时候,机采成份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又出现了。罗新辉听到血站工作人员的宣传、解释后,又义不容辞的加入到捐献机采成分血的行列中来。尽管他家距市中心血站有15公里之遥,尽管他生活清贫,但他与血站工作人员讲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有困难就找我,只要我没特殊情况,一定会来的。”

罗新辉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株洲市一医院接诊了一位宫外孕大出血患者,生命危急,急需输血小板。当天是周末,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一连打了10多个电话联系,但都没找到合适的献血者,于是工作人员又一次想起热心肠的罗新辉。罗新辉接到电话时,正在忙着春耕,可他二话没说,放下手头农活,骑摩托车一刻不停的赶到血站机采室。采血护士见罗新辉一双赤脚满身泥水,感动不已……

读懂大学生心中的乡愁双语美文 篇8

September is an exciting month in every college freshman’s life. For many, it’s the first time they leave home to live in a new environment. But after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first few weeks, excitement gives way to a less enjoyable emotion — homesickness.

对所有大一新生来说,每年的九月都是激动人心的日子。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在一个新环境中生活。但在开学数周的喧嚣过后,激动的心情慢慢地被一丝乡愁所取代。

Homesickness manifests itself in many ways. You may miss mum’s cooking, your pets, or even your old bed. All this becomes a fond memory of the past. Homesickness can be a bitter feeling, especially when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settling into an unfamiliar environment.

乡愁的表现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你可能想念妈妈的厨艺、你的宠物、甚至是自己的旧床铺。林林总总汇集成对过去时光的美好记忆。乡愁是苦涩的,尤其当你置身陌生环境中,面临诸多挑战时。

But remember, you’re not alone. According to a recent BBC article, 70 percent of British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homesickness. In this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in which people migrate to far away places for education, work or a relationship, homesickness is a feeling shared by many adults.

但记住,你并不孤单。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报道称,70%的英国大学生饱受思乡之苦。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人们为了学业、工作或感情而远走他乡,许多成年人心中都弥漫着乡愁。

Relocating to a new place is not an easy process, particularly if you don’t speak the local language or are not familiar with local customs.

易地而居并非易事,尤其当你对当地语言与风俗一窍不通时。

Homesickness can have similar symptoms to depression, explains psychologist Caroline Schuster in an interview with the BBC. In extreme cases it can develop into a panic attack, she says, while it can also result in social withdrawal, sleep disruption, nightmares, and concentration problems.

心理学家卡洛琳·舒斯特在接受BBC采访时解释道,乡愁与抑郁症状相似。她表示,乡愁严重时可发展成恐慌症,同时也会导致逃避社交、睡眠障碍、噩梦连连以及注意力无法集中等问题。

The most famous adult to have suffered from homesickness is probably Odysseus, the hero of Homer’s epic poem, who spent 10 years on a journey trying to get home. It was the memories of his family that helped him get through those difficult times.

饱受思乡之苦的、最为著名的人物要数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人物——奥德修斯,他历时十年才与家人团聚。正是凭借与家人有关的记忆,他才得以度过重重难关。

But the term homesickness, or nostalgia, wasn’t invented until the 17th century. It was considered a disorder by a Swiss physician, who attributed soldiers’ mental and physical discomfort to their longing to return home, “nostos” in Greek, and the accompanying pain, “algos”.

然而,乡愁一词(英文homesickness,又被称为“nostalgia”)直到17世纪才得以面世。一名瑞士医生视其为一种疾病,认为士兵们的身心不适源于他们的思乡之情。Nostalgia一词来自希腊语词,nostos(返乡)以及 algos(思乡之痛)。

Back then, people saw homesickness as a dangerous and even fatal disease, says Susan Matt, author of Homesickness: An American History. Gradually, it came to be considered childish and immature, she says, ill-fitting to a culture of capitalism and imperialism that required people to travel and explore.

《乡愁:一种美国历史》一书的作者苏珊·马特表示,那时人们将乡愁视为一种危险、甚至致命的疾病。她说,后来,乡愁被认为是幼稚、不成熟的表现,是人们不适应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文化的表现。而这种症状需要他们在旅途中不断摸索克服。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have shown that nostalgia may have some benefits to our mental health.

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乡愁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

After a decade of surveys and research, Constantine Sedikides, a US social psychologist, found that nostalgia is what makes us human.

经过近十载的调查研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康斯坦丁·塞迪基德斯发现,乡愁是人性的一部分。

In an interview with The New York Times, Sedikides explains that nostalgia can counteract loneliness, boredom and anxiety. It makes people more generous toward strangers and more tolerant of outsiders. Couples feel closer and happier when they share nostalgic memories.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塞迪基德斯解释道,乡愁能够抵消孤独、厌烦以及焦虑。这使得人们在面对陌生人时更加慷慨,对外人更加宽容。分享过往的时光使得情侣间更加亲近和快乐。

Sedikides admits that nostalgia has its painful side, but the net effect is to make life seem more meaningful. When people speak wistfully of the past, they typically become more optimistic and inspired about the future. The trick is not to become obsessive about the past, but always to live life forward.

大学爱情历程美文 篇9

如果早知道是分离,注定是伤害,你还会选择与我相爱吗?

你哭着说你会,你从没有后悔与我爱过

凝视你的双眸,我说我信,只是我们今生有爱,却没有未来————题记

点起一支烟,烟雾袅袅,追忆起那些残存在脑海深处支零破碎的点滴,凑在一起,我想把我们的故事写完,一个完美的结局,注定没有伤害的奇迹。

四年前,我带着一份中学时的青涩来到了这个大学,大学对我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那时候对大学的期待很多,其中我就渴望能有一份美好的爱情。而对于这样女生很少的工科学校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女生更是少之又少,我们班也就四个女生。于是我渴望的爱情就变的很渺茫。

不过老天还是眷恋我的,大二的时候我有机会遇见了你,你在城市的北边,我在城市的南边,我每次去都要坐将近两个小时的车,虽然有点累,但还是乐此不疲。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翡翠湖畔散步,那时候我们刚恋爱不久,手都还没有牵过,于是我鼓起勇气问了你一句:“我可吧可以牵你的手啊?”我到现在还为那时的小心翼翼而感到好笑。

两年多来,我们一起走过了开心与不开心的点点滴滴,还记得那一次晚上我们走在路上,月光照在地上,就像一潭水,我们分不清前面有没有谁,哪知道真的有个水池,你就那样不小心一脚踩了下去,其实水并不是很深,可是你娇小的身体似乎就要完全沉入水中,我一把抱起你,你的衣服都湿了,你却还死要面子不会寝室去换。那个春天的晚上还是有点冷的,我就把把衣服给你穿,看到你狼狈的样子真是有心疼又好笑。

过去,我们可以为了相见忍受近两个小时的车的颠簸,我们也可以为了学习忍受一两个星期的思念,我们在一起规划着我们的未来,我们要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家,你为我洗衣做饭,我也帮你做点家务,我们还要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我设想着有你陪伴的幸福日子;我设想着有你照顾的温馨生活;我设想着有你笑声的每个角落;我设想着只属于我们俩的空间。那该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时间过的真快,两年多了,以前我们以为毕业离我们遥遥无期,而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分离,有人说:“毕业典礼就是一群人的失恋典礼”,在这个六月,充满着离别的伤感,而你也离我而去。而在这个离情的时刻,谁都无法做到潇洒。

你是否还记得,我答应过你要带你去海边,去看看大海的壮阔,站在那个最高的礁石上,感受那甜甜的海风,浅望你熟悉的脸庞,抱着你,吻着你,告诉你我有多么的爱你。

你是否还记得,我要照顾你一辈子,我要让你做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让你感受我对你浓烈的爱。

你是否还记得,你也说过你要跟我一辈子,我走到哪你就跟到哪。做我的开心果。

盛世的赞歌 篇10

梁萍的名字最早为人们关注,是因为那幅名为《锦绣富贵》的创作,艳丽的画面,精妙的描绘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收获了当年“全国中国画展”的银奖。由此,那精心描绘的,几乎排满整个墙面的片片绿叶、朵朵红花和俏丽的孔雀一起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那只活灵活现的孔雀,透着灵魂的呼吸,就这精彩的一瞬,赋予了作品生命,体现了自然与和谐。

梁萍自幼喜欢涂涂画画,早年师承于中央美术学院张世简、赵鸿月教授,深得真传,后在长期研习中渐渐创建了自己的特色。她喜绘花乌鱼虫,表现大自然中不起眼之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她的画作特点在于色彩艳丽,结构精妙,动静相宜,赏之乐趣无穷。在梁萍女士的画作中往往有灵动之感的小动物,这也体现了她绘画的布局特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比如花鸟画里有花有鸟,以鸟衬花更有生气;花猫图中,花下有小猫,一种勃勃生机跃然于纸上。她笔下的动物活泼而富有生命,在视觉上有了一个动感的起伏,令人赏心悦目。

梁萍女士现虽已年过画甲,却依然保持着朝气和活力,勤耕于砚田。情系丹青几十载的她,以一个女性的细腻和典雅,以自己的独特画风,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副赏心悦目的佳作。画作流传到祖国各地,多为院存馆藏,颇受大众及业界同行好评。其作品数次参加国内外绘画展览、比赛并获奖。如:1995年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5周年海内外大奖赛”国际展银奖;1996年获由中原书画研究院台湾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铜奖;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赛”银奖。

作品入编《第二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赛优秀作品集》、《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鉴大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中国艺术人才作品展》、《精品集》。1998年12月在中国文联公司、中国书画报社等单位主办的跨世纪艺术系列活动中,她的作品被编入《跨世纪中外翰墨艺术家万人通讯录》中,并由中央级出版社作为重点书目出版发行,2010年10月参加国际中国奥体委举办的收藏博览会(第16届)圆满成功,并获奥体委员会主席罗格签字证书,作品被副主席称为“真正的好作品”其传略资料还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可见其艺术成就之斐然。

美文眷恋大学时光 篇11

大学时光,在学校里过的很快,一个寝室的,每天早早晚晚忘记时间观念,匆匆的过着,每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副课就逃课,逃课的有去恋爱的,有去聚会的,有去急着参加比赛的`。总是各有各的事。

很快,好奇心和激情让时光匆匆溜走。找不到影子,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我们一不小心就遗失了时光。眷恋的不只是这些时光的快乐开心,同学朋友的欢乐相伴。(引子)

在闲暇之余

翻开初高中时的毕业留念册,

看着那一张张青春、热情的笑脸,

怎么能不感叹、感慨、感激呢。

变化

世界分秒改变,

我们还是一样,

只是我们除了年龄的增长,

没有别的,

只能留恋着。

原来一个不小心就能让我们从小学奔赴至大学,

当回忆起往事,

只能看着天上的浮云

呆呆感叹,

不知所措的。

一个黑夜,

一个白天,

就这么顺着时钟飞快的旋转着。

找不到一个可以静止的终点。

如今已物是人非,

谁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在年华的催促下。

再也回不去风华正茂,

当老一辈告诉我们该如何出入社会

面对现实,

我们已经准备好筹码,

随时迎接挑战。

大学生活美文段落 篇12

然而,大学生活中也难免有挫折、失败,我们不能因此而感叹“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如池!”“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诚然,我们不容易作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但我们可以坚强地去面对,“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精明,心因饱经沧桑益温厚同,”我们应该明白,人的一生要找到的东西很多,而真正能找到的却很少,重要的不在于找到了什么,而是你是否一直在寻找。“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怀着一颗爱人的心来体贴生活。两眼永远向前看,不被外物遮掩。把失意托付给过眼云烟,不要回头,因为阴影还在身后,继续往前走,始终面对阳光,望着明月的落脚处,一路高歌。

大学生活是风,清新得心醉,飘弛得惊人,它没有形状也没有边际,但我爱风的无拘无束,即使它使我迷失的航标在大海中探寻。

大学生活是雨,它没有思想也没有语言,但我爱雨的随心所欲,即使它使我无声的泪水在天空中飞翔。

大学生活如电,在平凡中爆发,在宁静中突起,像久埋心底的激情,像搏击岩石的巨浪。

大学生活有喧嚣,有凄凉,有火热,也有真诚。大学生活正是因为具有酸甜苦辣,才让人回味。

科学和民主的赞歌 篇13

今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将要重版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的八种科学幻想和探险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蓓根的五亿法郎》、《机器岛》),我感到由衷的喜悦。五十年代,这八种译本陆续出版的时候,曾经受到当时的青少年读者很大的欢迎。但后来被那个所谓的理论权威下令禁止,这几种书就此停售停印。现在,在走向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路上,这些书也一定会受到新一代青少年读者的热烈欢迎的。

儒勒·凡尔纳的书,也许不能算世界第一流的文学名著,但是,它们无疑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百多年来,风靡了全世界。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包括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星际航行技术的奠基者齐奥尔科夫斯基,都曾经生动地论述过,他们正是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的引导下,走上科学创造道路的。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是科学和艺术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是生动地描绘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何开拓新的世界的诗篇,又是科学和民主的赞歌。

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为什么能够经过整整一个世纪、仍然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受到欢迎而历久不衰呢?

首先,在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和探险小说里,包含有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又不是枯燥的、刻板的叙述,而是生动地和作品的情节交织在一起。例如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里,书中的几位主人公沿着南纬三十七度线绕地球一周,他们经历过洪水、烈火、山崩、匪徒袭击、土人包围等险峻的考验,在这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字里行间渗透了十分丰富的地理知识。在《海底两万里》中,作者不管是对于海底生物界的描绘,或者对于潜艇的构造与运动原理的叙述(要知道,这本书问世的时候,潜艇还未诞生哩!),都是十分引人入胜的。《地心游记》是一部完全假想的科学幻想小说,其中认为通过火山口可以进入地球内部,而且地球深处又有已经绝灭的史前动物生活着,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但是作者却以丰富的地层学和地质学知识把我们带进一个神奇的境界。《神秘岛》也是如此,一个气球可以携带五个人从北美洲一直飞到南太平洋,是很难令人置信的。(要知道,前不久才有人乘气球从美洲横渡大西洋到达欧洲!)但是,对于“林肯岛”的自然界,以及五个遇难的人为了征服自然所作的种种斗争,则是完全合乎科学的。《蓓根的五亿法郎》里提到德国的苏尔策教授发明了一种炮,它射出的炮弹每秒钟飞行十公里,这样的炮弹在力学上是不存在的(火药爆炸的推力使炮弹的前进速度不可能超过每秒三公里),但是这本书中关于“法兰西城”的设计和关于“钢城”的生产的描述却是完全真实的,作者十分准确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和平城市和一个战争策源地的惊心动魄的对立。在《八十天环游地球》和《气球上的五星期》中看得更清楚,关于我们这个地球的各个地区的丰富的地理知识构成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知识,在儒勒·凡尔纳的作品里,已经不是外加的东西,而是情节的有血有肉的组成部分。

其次,儒勒·凡尔纳还在自己的作品里,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无论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的法国地理学家巴加尔内,《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神秘岛》中的五个遇难人,《地心游记》中的黎登布洛克教授,《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旅行家福克和路路通,《蓓根的五亿法郎》中的马尔赛·勃鲁克曼、沙拉赛恩医生和那个念念不忘消灭世界上一切美的事物的战争狂人苏尔策,《机器岛》中的法国弦乐四重奏的四个音乐家,都写得十分有声有色。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把人物放在极其奇特的环境下活动,从而对人物性格作了多方面的、色彩浓重的刻划。例如黎登布洛克教授,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执着、顽强精神,古怪而暴躁的性格,是在深入地下探险这一特殊条件下展开的。他身上具有一切优秀的科学家的特征,我们从爱因斯坦到陈景润这许许多多科学家身上都感受到这种性格特征,但是,黎登布洛克又是十分独特的“这一个”。他生活的奇特的环境,个性化的语言,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的行动,都有助于充分展示一个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科学先驱者的形象。相比之下,尼摩船长是另一个类型的科学家典型。他博学、冷静、沉着而机智,这是因为,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是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在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同志潜入海底,继续帮助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这样,作者塑造了一个外表似乎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的隐士,实质上内心感情十分炽烈、时刻注视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家的形象。马尔赛·勃鲁克曼又是一个另一类型的科学家,在一边是建设美好的和平生活、一边是处心积虑研制武器以毁灭这种生活的斗争中,他充当了一个深入敌巢、探索敌人机密的勇士,他仗着自己的胆略、技术知识和随机应变的灵活头脑掌握了敌人的机密,又终于逃脱了敌人准备施加的迫害,最后又一次深入敌穴,探明了敌人覆亡的秘密。因此,马尔赛·勃鲁克曼的形象,是一个科学家兼战士的形象。

儒勒·凡尔纳也创造了一些形象鲜明的反面人物。《蓓根的五亿法郎》中的苏尔策教授,竟具有二十世纪法西斯战争狂人的若干特征,这是最可惊异的文学现象之一。要知道,法西斯分子的出现,是在二十世纪的德国,但是作者竟在这之前七十年就“预见”并且刻划了这个形象,我们在这个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跟希特勒的惊人的相似性。整个《蓓根的五亿法郎》的风格,就象一篇寓言。

苏尔策这个典型人物的创造,是和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的剖析分不开的,这又构成儒勒·凡尔纳作品的第三个特色: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的本质,在作品里狠狠地鞭挞了贪婪的剥削和压迫、殖民主义的罪恶、政治上的巧取豪夺和欺诈。

《机器岛》在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中是别具一格的。它写的是一个幻想的故事: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建造了一个在大洋里航行的人造岛屿。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岛上两个大资本家分裂,这个人造机器岛最后不免于覆亡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十分辛辣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表面上温文尔雅、背地里尔虞我诈的两面派嘴脸。

作者在许多作品中都大力谴责了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开始就是描写格里那凡爵士发现了格兰特船长的一份装在密封瓶子里的求救信,但是因为格兰特船长是苏格兰人,女王政府拒绝了由政府出面救援。作者十分尖锐地描写了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对立:

“求恩的人很少能走到王座面前的阶石下,因为英国人在王宫的大门上和他们在轮船的舵盘上一样,都写着:‘请乘客勿与掌舵人说话。’”

《神秘岛》和《海底两万里》中,作者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扩张罪行,并且热情地为这个被压迫和被奴役民族的代表者在大洋深处攻击英国军舰的正义行动辩护。在《神秘岛》中,作者态度鲜明地站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力主黑奴解放的北方。在《蓓根的五亿法郎》中,作者正面阐述了他的理想:象法国医生沙拉赛恩一样建立一个和平美丽的城市——法兰西城,永远消灭疾病和贫困。

应当说,儒勒·凡尔纳毕竟是一个资产阶级作家,他有阶级的局限性。他生活和创作在暴风骤雨般的十九世纪后半纪的法国,他经历了路易·波拿巴的政变和法兰西内战,他亲眼看见巴黎公社在硝烟中诞生和失败,他也经历了普法战争与由于战争失败而导致法国人民的不满和愤懑。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没有反映。他采取了另外一条创作道路。他用科学幻想和探险小说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矛盾的反感,表达自己对民主自由和科学生活的向往。在他的作品中,科学和民主是不可分的两翼。他歌颂的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境遇中绝不向命运低头的人,这些人的武器只有一个科学头脑和一双勤劳的手。他鄙视爵位和金钱。在他看来,金钱的用途如果不是用来为大多数人建立一种美好的生活,那就什么用处也没有。

儒勒·凡尔纳的创作所反映的时代离开我们已经有一百年了。他所描述的科学也已经过时。拿潜艇来说,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比起今天的核潜艇来,几乎是小孩的玩具。搜索一个失事的船长,如今也决计用不着有如格里那凡爵士那样,经历横越南美大陆、澳洲腹地以及海上的颠簸。八十天环游地球在一百年前应视为壮举,如今却已经显得十分落伍了。《气球上的五星期》所描写的非洲大陆的景象,也和今天正在觉醒的非洲大不一样了。但是,科学上的过时,并没有使他的作品有所逊色。这点,就足以说明,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虽然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但他并不是以科学知识取胜的,他的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作品中深刻的人民性,以及与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民主主义精神。

儒勒·凡尔纳的创作思想的直接渊源,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的思想和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因此,科学与民主之不可分,在儒勒·凡尔纳作品中是十分鲜明的特色。他所描述的科学,不是书斋里的科学,而是和探险、旅行、研究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因此儒勒·凡尔纳的主角们也是这样一些掌握丰富科学知识而在世界各个地方行动着的人物。他们为什么而行动?有的,是为了救援难友,有的是为了寻求知识,有的是为了与大自然作斗争。儒勒·凡尔纳的主角们的主导思想是还处在资本主义上升历史阶段中的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因此,他们代表了当时历史上的前进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斗争急切需要科学,更需要民主,这点,在阅读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中,是会获得教益的。

上一篇:对学生的表扬信下一篇:CDR绘制水彩竹子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