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知青有关的诗歌:献给知青的赞歌

2024-05-14

与知青有关的诗歌:献给知青的赞歌(共3篇)

与知青有关的诗歌:献给知青的赞歌 篇1

感慨知青年代!

感慨知青岁月!

你们是六十年代人民的功臣!

你们是六十年代祖国的脊梁!

你们是六十年代城市文明的传承者!

你们是六十年代广阔天地的先锋兵!

同为五十年代的农村人,

我是你们献身偏远的见证者。

我为你们由衷骄傲!

我为你们高唱赞歌!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你们用年轻的豪言壮语;

你们用年轻的豪情壮志;

你们用对党的忠诚刻写了一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史记!

你们用年轻的责任和勇敢谱写了一曲:

热爱领袖,热爱生活的时代赞歌!

痛别父母赴边偏,

热血豪情斗地天。

泪洒寒辛同日月,

家难国业任当担。

四十年前:

你们毅然挥手父母的明珠掌上,

奔赴艰苦农村,用娇嫩的双手挥镐抡锤。

你们奋勇告离繁华的霓虹灯下,

前往风雪边疆,用柔嫩的双肩挑起大任。

血泡与泪花陪伴着酷暑,

思念与无助依偎着严寒。

艰险中,危难时,洪水里,饥荒前……

你们不信天命,你们不信邪恶。

你们不怕苦,你们不怕死。

你们以无畏的气概,

迎对一天复一天。

邢燕子,候隽,

张勇,金训华……

你们用坚强经受住了人民的考验,

你们用顽强经受住了艰苦的磨练。

你们是人民的英雄!

你们是祖国的丰碑!

你们功不可没,

我鉴历史为你们刻下知青这光辉的一页!

本文作于4月23日

作者:张广森,笔名松涧,网名松风吟月

公众号:西南当代作家杂志

与知青有关的诗歌:献给知青的赞歌 篇2

插队年代, 多数日子也正是国内极左思潮泛滥的时期。当年一些流行而且荒谬的做法, 现在想起来, 实在好笑。还有一些抓现行反革命的恐怖往事, 不妨举上几例:

时值大搞“三忠于” (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的年代, 到处是红海洋:“红太阳”画像、红色标语、红色的“忠”字等。门上有“忠”字、柱子上有“忠”字、箩筐上有“忠”字、扁担上有“忠”字、锄头柄上也有“忠”字……买毛主席著作要说“请宝书”, 而不能说“买宝书”;买毛主席像要说“请宝像”, 而不能说“买宝像”, 如同现在不少地方买佛像, 不能说买, 而要说“请”;规定家家户户要做宝书台, 把一套毛主席四卷本著作用红线捆着, 放在毛主席的石膏像前。日长天久, 上面积满了不少灰尘。你说这宝书是用来学习的呢, 还是用来专门“供奉”的呢?有的人家还用木头做成了“菩萨窟”一样的宝书台, 甚至吊在梁上, 就差“晨昏三叩首, 早晚一炉香” (旧时佛像、菩萨像、祖宗挂像图前的对联) 。打电话之前, 有的地方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先要喊一声“毛主席万岁”再说“喂, 你是某某某吗”之类的话。又不是喊毛主席接电话, 也不是无线电呼叫, 不知为什么先要喊一声“毛主席万岁”!

用现在的话说, 它就是现在屡打不绝的“传销”的惯用伎俩, 用“洗脑”的方式大搞个人崇拜。此时风靡一时的以揭露己任的知青小说也就应运而生。在此类小说中, 作者大多把上山下乡视为是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 作品中描写的大多数是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是与丑恶、欺骗、苦难、悲惨共存。以一代热血青年被欺骗、蒙昧愚弄而愤愤不平。对“文革”时期的极左路线进行了强烈的否定, 充满了他们的伤感情绪。这样的小说如《伤痕》《在小河的那边》《一个冬天的童话》。由此我们认为, 就大多数知青的“伤痕小说”而言, 它们所反映和揭示的生活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实生活, 它过于偏重于知青生活受苦受难受骗和被压抑被扭曲的一面, 而忽略了生活的另一面。但也有些知青小说跳出了这些旧框子, 作家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是这样的杰作, 终于将这些不能忘却的记忆写出来。正如他所言, 刻意想写插队的生活, 编排了一些情节, 反到弄巧成拙, 被人怀疑他是否插过队。“倒是每每说起那些散碎的往事, 所有的人都听得入神、感动;说到最后, 大家都默然, 分明都在沉思”。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写了陕北的古风。那里保留着2000多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承袭着勤劳质朴的品德, 人们没有过多地奢望和要求, 心里熬煎得受不住了, 就放开嗓门唱一段。用他们的话说“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陕北的民歌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 什么时候才唱得红红火火、快快活活的呢?这是让读者深思的问题。破老汉不是那种混混沌沌、只知干活吃饭困觉的老式农民, 他怀念当年红军到陕北的日子, 晓得现今上头的事“都是那号婆姨闹的”!他将所想所思, 所烦所恼还有所爱所恋, 都变成了一曲曲《信天游》, 时不时的就哼上一两句, 人也就变得快活一些儿。十年过去, 留小儿——这黄土高原的新一代, 能攒够了盘缠上北京, 还给爷爷买了一把新二胡。日子好过了, 破老汉还是成天价瞎唱, 大概这调调要一直唱到老吧?它已变成了破老汉思想的代言者了。读罢全篇, 仍觉耳边回荡着破老汉唱出的民歌, 那调儿是深沉的、厚重的, 有一份悲哀也有一份雄浑。那里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 就像小说里写到的老黑牛一样, 为了让卧在身下熟睡的小牛犊睡得更香甜, 在劳累了一天之后, 仍然挣扎着喘着粗气站立着。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脊梁。

无独有偶, 据最近刊于呼伦贝尔日报网的为胡万军所写的《我的知青岁月》一文也对知青岁月充满难以忘却的深情的回味:“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选举时, 我知道了政治局领导当中有几位是‘知青’, 有下乡的经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 第一个感觉是振奋, 热血沸腾, 仿佛又回到了如火如荼的岁月。第二感觉是自豪, 我们‘知青’没有愧对历史和人民。在那一段时间里, 下乡的往事常常浮现在眼前。虽然时隔46年了, 但记忆还是那样的清晰。”他说的一点也没有错。据我们了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年就是一名知青, 他就是在安徽凤阳地里劳动时收到了被北京大学录取的通知。

知青与知青父亲的“风流往事” 篇3

1968年12月,毛泽东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知青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这些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从一二十岁变成了五六十岁,成了我们《晚晴》的读者群体。他们从那个特殊的年代走来,在特殊的艰苦环境中追求着特殊的理想与奉献,因此,他们的爱情和婚姻自然也与“特殊”二字分不开。那么,他们真实的感情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是否像一些文艺作品及影视剧中描述的那样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在那个年代,他们是幸还是不幸的?回首往昔,历史给这一代人出了一道难解的命题,在解答这个命题时,他们有汗的辛酸,泪的苦涩,有难以掩饰的幸福,也有苦不堪言的悔恨……不论怎样,艰苦岁月里的爱宛若那深邃广袤的大海,拍打礁石时溅起的水花足以浸湿你干涸的眼眶。

妻子怀孕后不久,母亲便搬到我的新居照顾她,陪同母亲一起过来的,还有父亲。

那天,保险丝烧断了,整栋楼都停电了,一家人围着蜡烛说话。记得小时候,我听母亲说过,父亲有一个情人,借着这个气氛,我就问起父亲这件事。谁知,父亲不但没有责备我,反而当着母亲的面,乐呵呵地向我说起他的“风流往事”。

父亲的故事发生在他22岁的时候。那时,父亲在公社做饭,每天挣两个工分。父亲读过高中,由于家庭出身是“地主”,所以当时工农兵保送大学自然没有他的份儿。父亲在食堂干活,干的是最差的活:洗菜、淘米。那时干活不像现在这么轻松,整个公社有好几千人,全靠父亲的一双手,所以那个时候,父亲的双手永远都起着白色的皴皮。

后来,公社来了一位上海的女知青,也是高中毕业的。那位女知青被分到食堂,专门负责给社员打菜,一来二去,父亲就和她熟悉了。

故事说到这,我和妻子都竖起耳朵很小心地听下去,坐在一旁的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一直乐呵呵的。

父亲说,那时自己的饭量大,每天的饭菜都不够,那个女知青对他可真好,竟然把自己的饭菜划一半到父亲的瓷缸里。开始的时候,父亲还觉得有点别扭,后来也就接受了。

再后来,每人的饭菜定量越来越少了,最后都不够了。这个时侯,那个女知青竟然想到多排号,通过谎报数字的方式,每天多打一份饭菜给父亲。因为女知青是负责这一块的,所以也能蒙混过关,可是不多久便被发现了。发现这个秘密的人,是公社第一生产大队队长的儿子,这小子暗恋女知青已久,全公社都知道,而且这小子对父亲一直有成见,趁这个机会,他想好好教训父亲一顿。于是,父亲就被拉出去批斗了。

批斗会上,上海女知青主动站出来说:“这饭是我给他的,他自己不知道。”

台下的人起哄:“你为什么给他?你凭什么给他?你们是什么关系?”

女知青脸红了,一声不吭。

台下的人正准备把父亲拉出去游行,这个时候,她勇敢地拦住了,当着1000多人的面,对着喇叭说了一句——“我喜欢他!他不知道这事!”

父亲说,当时他耳朵“轰”的一声巨响,甚至都不知道台下社员的反应了。父亲说:“当时听到这话,我很激动,很感动。我就想,这个女知青真是个好人,要是她真肯嫁给我,我一定都好好照顾她,疼她一辈子。”

因为这个女知青是从上海过来的,通过上面的关系,最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而父亲,真的开始和她大胆地约会,大胆地相爱了。

后来呢,你和这个情人还联系吗?我和妻子都睁大眼睛,想知道后来故事发展到哪一步。

父亲看着我笑了笑,缓慢地说:“后来,这个情人就成了你妈,生下了你这小子。”说到这里,父亲呵呵大笑。

父亲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爱妻其实是最好的情人,如果你真正懂得爱情。”

说到这,母亲的双眼早已通红。

编后语

受时代背景的影响,男女知青在下乡劳作时历经坎坷、相互扶持建立的感情是牢固的,结成的婚姻是美满的。相比较而言,知青对知青的结合是幸福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至今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收获了真真切切的爱情、和和美美的婚姻。

上一篇:乡村驻村干部工作总结范例下一篇:林语堂谈英语学习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