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供养工作典型材料

2024-09-12

五保供养工作典型材料(通用9篇)

五保供养工作典型材料 篇1

文章标题: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经验材料

近年来,××通过加强基础建设、落实供养经费、规范制度管理等措施,使五保供养工作走上了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集中供养率达70%,超过了省厅供养率不低于60%的标准,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五保对象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区镇(街道)敬老院基本上都创办于80年代,为提高五保供养的水平,各镇(街道)对敬老院都进行了新建和改建,××街道征地20余亩,投入资金150万元,建成住房别墅式、设施宾馆式、庭院花园式的敬老院;××街道办事处积极拓展福利事业社会办的渠道,划拨土地20亩,吸引民间资本1500万元新建了园林式的夕阳红敬老院。完善内部设施建设,给老人配备了彩电、图书、健身器材等生活、娱乐设施,为五保老人营造了安度晚年的理想家园。

二是落实五保供养经费,为五保对象保证稳定的生活费用。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将五保供养经费按标准纳入区、镇(街道)负担,人均供养标准达3000元以上,供养标准在全市处于领先,接近苏南地区水平。五保老人逢人便说:“我们也吃上了皇粮”。

三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为五保老人提供丰实的物质基础。各镇(街道)敬老院积极发展院办经济,充分利用多余土地开展种植业、养殖业,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利用政策优势创办福利企业,解决了敬老院发展资金问题,闯出一条“以院养院”的发展之路,老人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四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为五保对象奉献优质的亲情服务。建立五保对象个人档案、吸收五保老人参与院内管理、鼓励老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作、建设娱乐设施,为五保对象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完善敬老院规章制度建设,建立人员岗位职责,实行百分考核责任制;创新管理方式,实行“人定岗、岗定位、现定分、分定奖”的管理模式,将有孝心、有热心的人选上敬老院的工作岗位;提高敬老队伍素质,定期对职工进行“五爱”(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单位、爱岗位)、“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帮助职工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技能,为五保老人提供优质、舒适的亲情服务。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经验材料》来源于,欢迎阅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经验材料。

五保供养工作典型材料 篇2

一、关于五保供养服务

1. 五保供养对象的确定。

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村民, 首先应当由村民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 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 对符合条例第六条规定条件的, 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 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然后,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 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 应当书面说明理由。最后,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 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2. 国家给予五保供养对象的社会保障。

国家要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五保供养对象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提供疾病治疗,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办理丧葬事宜;对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五保供养对象, 要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的费用。

3. 五保供养的形式。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当地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 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提供照料, 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为合理配置资源, 更有效地发展五保供养服务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五保供养机构、资金、设备、设施的作用, 开展了农村敬老院整合, 新式的敬老服务中心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 服务、生活、娱乐都上了更高的档次。这是农村五保供养服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关于五保档案工作

开展五保档案工作, 要从五保对象的申请、相关部门的核查审批、办理入院手续、提供服务管理等方面入手, 在各个环节上都会形成相应的材料。但是目前, 在部分地方的五保供养工作中, 所产生的各类资料并未完全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五保工作档案,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文书档案, 但可以作为五保工作的专业档案进行整理、规范、管理、利用。为五保对象提供服务, 是和谐、文明的社会体制赋予民政部门的责任, 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加强档案工作, 做好五保供养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因此, 笔者以为, 在确定供养对象、开展供养服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等都应作为五保供养工作的档案予以归档保存, 其中主要包括个人档案、文书档案等。

1. 五保供养对象个人档案。

五保供养对象实行一户一档, 个人档案内容有个人申请书、调查审批表、申请审批表、身份证或户口复印件, 家庭情况、身体状况、体检记录等其他证明材料等。个人档案分别存档于乡镇、区县民政部门, 区县级民政局存档申请审批表一份, 乡镇民政部门存档个人档案的全部资料, 集中供养对象的个人档案备份材料存档于敬老院或敬老服务中心, 有五保供养对象的行政村保存一份分散供养对象个人档案。此外, 个人档案还可包括五保供养对象的健康医疗档案。将五保供养对象每次健康检查的结论材料建立专门的档案, 以备监测五保供养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

2. 文书档案。

有关五保供养工作的各级文件、资金拨付凭证、资金发放名册、各类资金支出台账、民主评议记录等, 应按年度装订成册存档。备案名册、文件、资料、资金台账、民主评议记录等, 均按年度装订成册分级存档。区县级民政局存档辖区内五保供养对象备案名册, 乡镇民政部门存档当地所辖五保对象备案名册;敬老院或敬老服务中心存档在院民备案名册, 行政村存档分散供养对象备案名册。五保供养工作的各类统计表册等也应按类予以分级存档。

兰考县努力做好五保供养工作 篇3

兰考县共有16个乡镇,428个行政村,79.6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69万,耕地面积95万亩。全县有敬老院15所,五保对象3020名,集中供养1256名,集中供养率42%。2008年,兰考县民政局从构建和谐兰考、促进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认真做好五保供养工作,为五保对象安度晚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五保对象是农村社会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对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县、乡(镇)政府把五保供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与民政、财政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小组,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各负其责,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及敬老院建设工作。

多方筹措资金保障

为切实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县民政局采取多钟措施,筹措供养资金。一是财政拨付。为确保五保户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县政府每年都及时把五保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该追加的及时追加。2008年,在足额拨付集中供养每人每年1500元,分散1100元的基础上,追拨资金45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敬老院五保老人的生活。使集中供养标准实际达到了每人每年1900元。二是社会捐助。2008年12月,动员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为五保“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县个人共捐15万元。三是及时解决五保户看病难问题,为每位五保老人代缴了新农合基金,老人看病费用除新农合予以补偿一部分外,其余在医疗救助金额中解决,实现了五保对象的医疗费用

100%报销。

加强管理,强化服务

一是加强对五保供养资金的管理。兰考县民政局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定期在五保对象所在的村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五保对象名单、补助标准、领取钱物情况等内容,让大家监督。二是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从6月起,新建坝头敬老院,并对仪封、闫楼、许河、张君墓4所乡镇敬老院进行扩建,共建住房201间,4280平方米;维修住房50间,1200平方米;总投入380万元,其中附属工程及配套设施投入120万元。通过新、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全县敬老院已基本实现多功能、高品位、花园式的建院目标,成为五保老人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三是强化敬老院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敬老院管理与服务水平,县乡领导不定期、不打招呼到各敬老院进行走访、检查,察看伙食管理及各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检查评比,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张君墓敬老院院长王同生,以院为家,视老人如亲人,管理有方,成绩突出,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学习焦裕禄的好公仆”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开封十大孝子”之一。

广东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 篇4

《广东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已经11月25日广东省人民的政府第十一届4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黄华华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本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

(二)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

(三)供养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 各级人民的政府应当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作为对下一级人民的政府、有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

财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受理有关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投诉和举报。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或者举报的问题,受理部门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予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或者举报人。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各级人民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维护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明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责任,制定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措施;

(二)每年公布本行政区域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变动情况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三)对下级人民的政府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民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提出并组织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发展规划;

(二)指导、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管理工作;

(三)提出本级政府年度农村五保供养资金预算计划;

(四)组织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统计汇总、档案管理和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宣传、咨询;

(五)公布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结果等情况;

(六)负责农村五保供养审批工作;

(七)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台账,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变动情况向本级人民的政府和上级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报告,并告知同级人民的政府财政部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同级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的下一年度农村五保供养资金预算计划进行审核;

(二)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

(三)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乡镇人民的政府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核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条件;

(二)提供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咨询服务;

(三)开展农村五保供养的统计和档案管理工作;

(四)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五)组织、协调、指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扶助工作。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农村五保供养申请,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核实;

(二)对农村五保供养申请人进行公示;

(三)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对农村五保供养申请人进行评议;

(四)定期对本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进行复核,将复核情况报告乡镇人民的政府;

(五)安排照料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六)协助乡镇人民的政府做好农村五保供养的其他工作。

第十二条 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并监督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卫生医疗的优惠政策。

教育部门负责制订并监督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

审计部门负责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农业、林业、渔业、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第三章 供养对象

第十三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已满16周岁但仍在接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未成年人,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第十四条 申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村民本人或者其委托的代办人填写一式三份《农村五保供养申请表》,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明、户口簿和相关证明材料,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办理的,应当签署代办人姓名。

(二)村民委员会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核实和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在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和申请人所在自然村的显著位置公告不少于7日。公告期间,村民有异议并提供证据的,应当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村民未提出重大异议或者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通过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的政府。

(三)乡镇人民的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

(四)县级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乡镇人民的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级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凭《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镇人民的政府报告,由乡镇人民的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后,终止其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并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一)已具备劳动能力的;

(二)已获得稳定的生活来源的;

(三)已有具备供养能力的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

(四)死亡并且丧葬事宜办理完毕的。

第十六条 村民申请农村五保供养待遇未得到答复,或者对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审批工作有异议的,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第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其私有财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供养内容

第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内容:

(一)供给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日常基本生活所需费用,包括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水电、服装、被褥等生活开支和门诊医疗费用、零用钱等;

(二)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住院医疗、办理丧葬等开支。

第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日常基本生活所需费用,通过制订和逐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予以保障。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县级人民的政府或者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的政府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确定,并报省人民的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第二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住房、住院医疗、办理丧葬等开支,各级人民的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予以解决。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的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住房为危房或者因灾倒塌的,原则上不再单独建房,安排入住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有关部门补助的建房资金,划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作为建房或者维修经费。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和灾后倒房重建资金应当优先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住房问题。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较多的村,可以建设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居住点。

第二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各级人民的政府应当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有国家基本医疗。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应缴纳费用,由县级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全额资助。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在县内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门诊治疗费用,按照农村合作医疗相关规定办理。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在县内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治疗费用,在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中按照规定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由县级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全额资助。

第二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享受下列医疗优惠政策:

(一)在县内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免交普通挂号费。

(二)在县内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免交住院押金,由县级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的政府提供担保,出院时再行结算。

(三)住院报销实行零起付线,计入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在县内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及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例提高10%.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公开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优惠、优先医疗服务项目。

乡镇卫生院应当定期安排医务人员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家中巡诊,每年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安排一次免费体检。

第二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负责办理;分散供养的,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村民负责办理。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丧葬费用,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对象6个月供养标准从当地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核销。

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丧葬费用,各级殡葬机构应当给予适当减免。

第五章 供养形式

第二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实行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供养形式由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自愿选择。

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实行进出自由原则,由乡镇人民的政府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签订供养服务协议,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

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亲友或者村民委员会照料,也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委托村民照料或者由其他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服务。村民委员会、受委托的供养人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三方应当签订供养服务协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落实服务责任和帮扶措施。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需要,做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规划和建设。

鼓励和支持兴建区域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第二十七条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具备条件的,由当地政府按照事业单位设立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登记和管理;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应当逐步推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的社会化。

第二十八条 政府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优先接纳生活不能自理和无住房或者住房条件较差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但患有精神病和严重传染病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应当分散供养。

第二十九条 政府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在确保农村五保供养需要和服务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以有偿服务的方式,接收其他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入住。

政府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有偿服务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应当在省人民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内,经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准后执行。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需要,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委托民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并按照其实际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人数支付相应的供养费用。

第三十一条 政府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民主管理制度,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和集中供养对象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集中供养对象代表人数不得少于管理委员会成员总数的二分之一。

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公布供养资金、管理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账目等,接受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按照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服务,不得歧视、虐待、遗弃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第三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利用已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生产资料开展农副业生产,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条件。

县级人民的政府、乡镇人民的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扶持;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六章 供养经费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应当将农村五保供养所需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实行专款专用。

省、地级以上市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在财力上给予适当支持。

第三十五条 福利彩票公益金、无明确捐赠意向的社会捐赠资金,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

第三十六条 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第三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接受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解决。

第三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民政部门核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人数,县级以上人民的政府财政部门拨付。集中供养的,按月直接拨付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按月通过银行直接发放给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第三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其他村民对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放工作有异议的,可以向民政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第七章 社会参与

第四十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个人住房,捐建建筑可以捐赠者名称或者姓名命名。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捐赠款物,用于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捐赠的款物,依法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十一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结对帮扶,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物质帮助和生活照料。

鼓励家庭认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第四十二条 志愿者组织或者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或者学生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服务。

第四十三条 鼓励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和青少年尊老敬老教育基地。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制定或者未按照规定制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审批工作的;

(三)未按照对外公布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的;

(四)虚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人数,骗取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

(五)其他侵犯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合法权益的行为的。

第四十五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挪用、截留、私分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由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发放部门责令其全部退还,并按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进行处罚。

第四十六条 对不符合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条件,骗取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由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发放部门责令其全部退还。

第四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其他村民认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审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九章 附 则

五保供养工作典型材料 篇5

“五保供养”

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江西省政府令第165号

《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已经2008年1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吴新雄

二○○八年一月十三日

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正常生活;

(二)财政供养为主;

(三)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

(四)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领导,不断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财政、发展改革、审计、统计、卫生、教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相关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审核上报和供养服务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公告、上报和日常生活照料工作。

第五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捐助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程序和审批期限,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停止其农村五保供养待遇,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一)重新获得稳定生活来源的;

(二)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且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具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三)年满16周岁,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且有劳动能力的。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停止其农村五保供养待遇,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第八条 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第九条 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从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中为其缴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需的费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费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中按规定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畴内按规定给予补助,不足部分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支出。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就医,公办医疗机构和其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其中的门诊患者免收普通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和小换药手续费,对其中的住院患者减半收取“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和三级护理费。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负责办理,分散供养的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村民负责办理。丧葬费用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2个月供养标准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核销。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其就读的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对其实行费用减免并提供相关补助;其他必要的费用,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支出,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考取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予以资助。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价格等部门拟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不低于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其中,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须先经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福利彩票公益金、无明确捐赠意向的社会捐赠资金,可以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同级民政部门审批确定的名单按月足额拨付,其中集中供养的,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通过金融机构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集中供养形式或者分散供养形式。鼓励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选择集中供养形式。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村民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按照当地农业人口和乡镇分布等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和乡镇闲置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第十七条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民政部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

第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内部民主管理制度,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对财务收支、生产经营、膳食安排等进行管理和监督。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代表人数不得少于管理委员会成员总数的二分之一。

第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生产资料开展农副业生产,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条件。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农业、渔业、畜牧兽医、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二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安全保障、环境卫生、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服务管理制度,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二十二条 民政部门应当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第二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对其合法的私有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收益归其本人所有。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的遗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保供养工作典型材料 篇6

【发布文号】桂政发[1989]61号 【发布日期】1989-04-27 【生效日期】1989-04-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暂行规定

(桂政发〔1989〕61号1989年4月27日)

为切实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保障五保户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凡户籍在我区农村,丧失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儿(未满十八周岁,下同)都享受“五保”待遇。

丧失劳动能力、有成年子女的老人,其成年子女常病或残疾无力赡养者,也列为五保对象。

第二条 第二条 五保户的确定,须由本人申请或他人代为申请,群众评议,村委会审查,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由乡(镇)人民政府发给《五保供给证》,并报县人民政府备案。

孤儿长大成人已能自食其力,其他五保对象重新获得可靠生活来源者,应停止其五保供养。

第三条 第三条 对五保户要切实做到:

(一)保吃。供给口粮和油、盐、菜、肉等副食品以及燃料、用水、零用钱;

(二)保穿。供给衣、帽、鞋、袜和被子、蚊帐等必需的生活用品、用具;

(三)保住。保证有房住,房屋要牢固安全,能避风,不漏雨;

(四)保医。患病要及时给予治疗,并派人护理,其医疗费由供养单位或承包供养人负责;住院治疗费,如供养单位或供养人支付确有困难的,卫生部门要酌情减免;

(五)保葬。五保对象去世后,由供养单位或承包供养人负责处理善后工作。

对适龄入学的五保孤儿要保教,学校免收学、杂费。

第四条 第四条 五保供给标准。不论采用哪种供养形式,五保户的生活都不能低于当地一般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具体标准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条 第五条 供养五保户所需款、物(包括吃、住、穿、用、医),由乡(镇)统筹,原则上按田亩或人口平摊到户,纳入承包合同,由粮所和信用社负责代收交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分配使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从乡(镇)企业留利中和其他收入中提取。乡(镇)要建立专门帐户,专款专用,定期公布帐目。

第六条 第六条 五保户供养的形式:

(一)集中供养。乡(镇)、村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兴办敬老院,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敬老院应贯彻“依靠集体,依靠群众,以养为主,民主管理,勤俭办院”的方针,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为敬老院开展生产劳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各种方便和条件。乡(镇)卫生院要定期为五保老人检查身体,送医送药。

(二)分散供养。把供养五保户的工作承包到其它农户,并付给承包者适当报酬(具体办法由乡、村自定)。村委会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其供给经费和物资及时兑现,妥善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

第七条 第七条 对贫困地区的五保户,集体供给后仍有困难的,当地民政部门要列入重点救济对象,给予定期救济或临时救济,对重灾区的五保户,集体供给有困难的,在发放救灾款物时,应予照顾。

第八条 第八条 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其私有财产仍属个人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五保户去世后,其财产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处理,原来属于集中供养的,其财产归供养单位所有,原来属于个人承包供养的,其财产由承包供养人接受遗赠。

第九条 第九条 对五保户要实行乡(镇)、村、组三级分管的办法,要明确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禁止歧视、刁难、虐待五保户和侵犯五保户的合法权益。对于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五保户伤亡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五保供养工作的领导。要把五保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五保供养者承诺书 篇7

我 叫,是五保户 的供养者,我承诺做到以下几方面:

1、五保供养经费原则上由五保户本人领取,确因特殊情况不能领取、管理和使用的由供养者代领,保证全部用于五保户本人生活。

2、五保户生活不能自理的,供应者保证做到悉心照料其生活起居。

3、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五保户的生活起居由供养者监护照料,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并给其提供良好的教育,费用超出供养标准的由供养者想办法解决,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

4、五保户年满16周岁的,不再接受义务教育,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供养者必须及时向民政部门提出解除五保协议申请。若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每学期必须向民政部门提供所在学校的证明,详细说明所在学校和班级名称并有班主任和校长签字加盖公章有效。不能提供证明的取消五保待遇。

5、五保户生病时由供养者协助到医疗机构就诊,并负责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料,所需医疗费用由供养者先行垫付,出院时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后,凭报销凭证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供养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拒绝给五保户治疗。

6、供养者如有虐待、遗弃五保对象现象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7、五保户死亡后,丧葬事宜由供养者和村委会办理。供养者(签字手印):

供养者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 户籍所在地址:

家庭住址: 年 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五保供养办法 篇8

20111208(颁布时间)

20120201(实施时间)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8号(文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五保供养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供养对象

第三章 供养内容

第四章 供养形式和机构

第五章 保障监督措施

第六章 罚则

第七章 附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五保供养办法》已经2011年12月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在吃、穿、住、医、葬方面对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村民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五保供养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审核上报和供养服务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公示、上报和日常生活照料工作。

辖有农村居民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履行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职责。

第四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捐赠资金和物资,兴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服务。

第二章 供养对象

第五条 具有本自治区农村户籍的老年、残疾或者未满十六周岁的村民符合下列条件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一)无劳动能力;

(二)无生活来源;

(三)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

第六条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按照下列程序申请确认:

(一)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等原因不能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者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二)村民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日内组织民主评议,评议结束后对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将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评议意见在本村范围内公告七日;无重大异议的,公告期满后五日内将申请材料、评议意见和公告情况报送乡、镇人民政府。

(三)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

(四)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和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县(市、区)民政部门可以进行复核。申请人、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七条 申请人认为本人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在民主评议、公示程序阶段未能通过的,可以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复查;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接到复查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并可以在复查期间,监督村民委员会重新进行评议、公示。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自县(市、区)民政部门作出批准决定,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之日的次月起享受。

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或者不再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在十日内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审核并报县(市、区)民政部门核准,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相关材料之日起十日内核准,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自县(市、区)民政部门核销《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的次月起停止。

第三章 供养内容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

(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四)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五)办理丧葬事宜。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住房需要进行维修、改造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维修、改造资金,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住房安全。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十六周岁或者已满十六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和学习用品。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已满十六周岁仍在接受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应当继续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教育资助。

第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自治区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自治区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个人需缴纳的保险费用由县(市、区)民政部门统一代缴。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治疗疾病,按照自治区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报销后个人负担的部分,通过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予以补助。

第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符合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应当依法予以保障,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对其个人缴纳的保险费用予以资助。

年满六十周岁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待遇。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集中供养的,丧葬事宜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负责办理;分散供养的,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丧葬费用按其一年供养费用标准执行。第十六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地区财政状况制定。

第四章 供养形式和机构

第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者在家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除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等不适宜集中供养或者本人不愿意集中供养的以外,应当实行全部集中供养。

第十八条 实行集中供养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以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签订供养服务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实行分散供养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村民委员会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村民委员会可以通过签订供养服务协议,委托村民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照料,承办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丧葬事宜,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供养服务协议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名称、住址、联系人、联系方式、供养内容、供养标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协议履行方式、期限、地点、协议解除的条件、违约责任及其他应当约定的事项。

第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是国家、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举办的集中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非营利性机构。

以政府投入为主、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具备事业单位条件的,按照事业单位登记和管理;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集体资产、个人资产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和管理。

第二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当地农业人口和乡镇分布等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和乡镇闲置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房屋等设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设计、建设,方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中有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开设清真食堂,并提供用于礼拜的场所和设施。

第二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政府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第二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治安、消防、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和服务制度,按季度公布经费、物资、伙食、生产经营账目,并接受供养人员、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三条 鼓励和扶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得收益用于保障和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水平。

新建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根据供养人数,配置相应的农副业生产用地及相关设施;现有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没有配置的,可以异地就近配置。

第二十四条 政府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在优先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签订代养协议,代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外的人员,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第五章 保障监督措施

第二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安排,自治区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予以适当补助。

第二十六条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其供养资金由县(市、区)民政、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其供养资金由县(市、区)民政、财政部门通过金融机构以“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存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个人账户。第二十七条 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乡、镇和村,应当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他人代耕或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所得收益归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所有,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 福利彩票公益金、无明确捐赠意向的社会捐赠资金、物资,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五保供养。

第二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应当专户存储,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三十条 民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定期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并通报检查、抽查结果。

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应当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第三十二条 县(市、区)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等情况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挪用和买卖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土地、房屋及其他财产。

第三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遗赠协议,将其遗产赠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私有财产有协议、遗嘱的,按照协议、遗嘱处理;没有协议、遗嘱的,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农村居民对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区)民政部门作出的审核、审批或者核销《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的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民政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

(二)不按时限受理、审核、审批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申请或者核销《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的;

(三)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不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或者对不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

(四)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发放不及时的;

(五)贪污、挪用、截留、私分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

(六)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辞退;给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私分、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

(二)虐待、侮辱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

(三)违反安全管理规定造成严重事故的;

(四)有其他侵犯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合法权益行为的。

第三十八条 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贪污、挪用、截留农村五保供养款物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由自治区民政部门监制。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来源)地方规章(类别)

Y(采用标识)

五保供养工作典型材料 篇9

一、抓争创、强基础,提升福利院档次

**市以争创全省模范福利院和合格福利院为契机,狠抓基础工作。一是完善了基础设施。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市民政局从2006年起,计划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10个镇处的农村福利院改扩建工程,采取多方筹资、重点投入、各个击破的方法,每年完成2个镇处的农村福利院的提档升级任务。两年来,当

阳市、镇(处)两级共投资300多万元已完成了庙前、坝陵、河溶、玉阳四个镇处农村福利院的改扩建工程。改(扩)建了老人住宿楼、综合楼、食堂,统一添置了老人房间生活日用品。配制安装了健身娱乐场所,增设了洗澡房,落实了改水改厕。硬化了院内路面,建起了花坛、草坪,栽上了树苗,筑起了绿化带,使生产区与生活区分设,美化了院内环境。老人生活舒适,晚年生活幸福。二是按照湖北省农村合格、模范福利院标准,认真逐条对照检查,逐条落实完善,狠抓整改,2007年底,全市11所农村福利院9所创合格,其中4所农村福利院达省模范福利院标准。三是狠抓内部管理及软件建设。先后建立了各类台帐、老人信息健康档案、完善了安全值班记录、谈心活动记录、会议记录、卫生检查记录等,做到资料齐全、档案规范。

二、抓制度、促规范,完善福利院运行机制

**市农村福利院狠抓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完善了院委会制度,由院长任主任,工作人员、院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组成院委会,院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全委会,请老人参与管理院内事务,院内大事均由院委会讨论决定。院内分设服务组、生产经营组、后勤组等,推选责任性强,有正义感、热心服务的老人为组长或监督员。二是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每月定期请财政所专业会计到院审计扎帐,生活费每月对老人进行公布,接受老人监督。三是建立和完善了院委会议事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20多项制度,并有关制度上墙。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与经济待遇挂钩,每月进行责任考评,年终实行奖惩兑现。同时,明确了五好院民标准,每月进行五好老人检查评比活动并张榜公布。

三、抓经营、谋发展,加大福利院创收力度

**市农村福利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改善院容院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狠抓经营创收,谋求发展之路。福利院平均拥有生产基地30亩,最多的庙前福利院达67亩,为院内创收奠定了基础。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市农村福利院利用生产基地充足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去年牲猪出栏达百头的福利院就有4家,仅牲猪一项年创利润30 万元。二是发展种植业。除各类蔬菜、食油自给有余外,还大力发展特种种植,引进、嫁接各种优良水果品种。2007年全市实现院办经济经营收入过50万元。

四、抓娱乐、搞活动,不断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所有福利院兴建了图书室、活动室,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每天组织老人看电视、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每周组织老人学习文件、读报,开展工作人员和五保老人结对谈心活动,规定每星期工作人员与老人谈心达2次以上,在谈心中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做好疏导工作。市民政局每年还与文体局联系,定期在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请来市文化馆、民间文艺团体到院演出和放映电影。春节期间,市、镇(处)主要领导到院陪同老人过节团年、送压岁钱,使老人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

五、抓培训、重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一是分期分批安排福利院院长到省组织的福利院长培训班学习。二是市民政局每年召开农村福利院长培训班,采取实地参观与经验介绍相结合、业务培训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全市农村福利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三是分期分批带领福利院院长到外地参观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办法以及好的经验做法。

六、抓服务、求质量,实现人性化管理

为使五保供养老人有在院如家的感觉,工作人员尽量把服务做到精细化、人性化。一是在保证老人一日三餐的前提下,尽量使饭菜多样化,荤素搭配,干稀搭配,软硬结合,面食与米饭结合。二是设置特护区,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明确专人服务护理,实行送水上门、送饭上门、送医上门。三是医疗上确保老人有病必医,农村福利院按规定均设有小诊所,小病及时在小诊所就医,对患大病和危重病人,院里请专车送到定点医院检查治疗,派专人陪护。市民政局每年给每位老人补发100元门诊费,并为其办理农村合作医疗,院方仍支付有困难的,民政部门再次给予

医疗救助。四是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市民政局每年组织安全责任小组对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定期开展排查,做到农村福利院无一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五保对象1512人,其中集中供养1200人,分散供养312 人,集中供养率达79%。集中供养实际水平达1800元/年,分散1200元/年。全市11所农村福利

上一篇:秋天的收获500字作文_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大坝项目部2009年度质量工作计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