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共8篇)
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 篇1
五保申请材料
1、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申请审批表一式5份
2、一寸彩照5张
3、身份证复印件2张(正、反两面)
4、户口索引复印件1张(需证明是单身)
5、常住人口登记卡复印件1张
6、个人申请1份(需按手印)
7、村民主评议1份(加盖村委会公章)
8、残疾人需残疾证复印件1张
注:户籍证明可以代替身份证
五保对象核销材料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核销登记表一式3份,村委会填写,加盖村委会公章
岱岳区农村医疗救助申请材料
1、岱岳区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一式3份(民政办填写,村委会盖章)
2、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申请书1份
3、村委会证明1份(加盖村委会公章)
4、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两面)
5、户口索引复印件1张
6、常住人口登记卡复印件1张
7、《五保供养证》等证明医疗救助对象身份的证明
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复印件1份
9、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诊断证明1份和必要的病史材料
10、住院病历首页复印件
11、农村合作医疗结算清单
12、一寸照片3张
13、农村医疗救助公示表一份(加盖村委会公章)
14、医疗费用专用收据
病种范围:
1、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并定期进行血透、腹透的;
2、恶性肿瘤;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5、需救助的其他重症疾病。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表一式3份(居委会盖
章)
2、一寸彩照4张
3、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两面)
4、户口本索引表复印件1张
5、所保所有人员的常住人口登记卡复印件各1张
6、民政办调查证明1份(手写、盖章)
7、居委会证明1份(加盖居委会公章)
8、单位证明1份(加盖单位公章)
9、个人申请书1份(本人按手印、签字)
10、本人承诺书1份(只需本人按手印、签字)
11、民镇办填写询问笔录1份(询问人、被询问人签字)
12、困难家庭财产及收入状况调查核实登记表1份(调查员
签字、申请人签字,居委会盖章)
13、家庭成员收入证明和孩子的在校证明(家庭成员为农村
户口的,需成员所在村开证明材料1份,加盖公章;孩
子在上学的,需学校开据证明并加盖公章)
14、有病的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诊断证明1份和必要的病史材
料
1、岱岳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审批表一式3份(加盖村委会公章)
2、农村困难家庭财产及收入状况调查核实登记表1份
3、一寸彩照4张
4、个人申请1份(按手印)
5、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两面)
6、户口本索引表复印件1张
7、所保所有人员的常住人口登记卡复印件各1张
8、农村信用社银行存折复印件1张(一本通账号)
9、是残疾人的需残疾证复印件1张
10、个人承诺书1份(本人签字、按手印)
11、村委会承诺书1份(加盖村委会公章)
12、镇级承诺书1份(加盖政府公章、每批1份)
13、村委会农村低收入家庭收入情况公示(加盖村委会公章)
14、村委评议证明1份
农村低保变更户主的申请材料
1、新户主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两面)
2、新户主农村信用社银行存折复印件1张(一本通账号)
3、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申请审批表一式3份
优抚医疗报销程序及提供的材料
一、定点医院(县医院、镇医院)住院的由所在医疗机构给予一站式减免。
二、非定点医院住院提供材料报送乡镇民政办,由民政办汇总于每季度末上报区民政局优抚科。
1、住院发票原件
2、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结算单原件
3、住院病历首页原件或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4、身份证复印件
5、优抚证复印件
6、优抚医疗证复印件
7、新农合证/城镇职工医疗证/城镇居民医疗证复印件
住院费用报销额度
参加医疗保险后,医疗保险规定报销补偿范围报销住院医疗费用,按照规定比例报销后的剩余部分,三属、老复员军人补助35%;病退军人、参战退役人员补助15%;一至六级伤残军人100%,另外一至六级伤残军人每人每年年初发放500元门诊补助费到个人门诊补助卡;七至十级伤残军人补助35%。
申请城市大病医疗救助需提交的材料
1、个人申请书
2、身份证和户口簿(户口卡、户口索引表)复印件
3、低保证复印件
4、村(居)委会或工作单位证明
5、医疗费用收据
6、医疗诊断书和住院病历首页
7、医疗保险机构的《费用报销表》
8、保险公司赔付单
9、社会互助帮困情况证明
10、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喀什地区民政局;城乡低保;困难群众
当前,切实做好低保工作,是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在城镇涉及下岗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在农村涉及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安排好了,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党和政府的帮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就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做好低保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引发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喀什地区城乡低保及发展概况:
喀什地区辖11县1市,总面积16.2万平方公里,人口403.69万,其中农业人口311.6万,截至目前全地区共有7.6万户21.1万城市困难人群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占全区城市总人口的22%。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困难群众有16.2万户,50.45万人,占全地区农业人口的16%。
喀什地区低保于1998年在喀什市和泽普县开展试点,1999年在全区全面铺开,城市低保人数范围由1999年的7721人扩大到如今的21.1万人,年需保障金由最初的460.6万元增加到目前的5.95亿元,人均每月补助从最初的49.7元提高到目前的225元。农村低保2007年7月1日按照“低标准、广覆盖”的要求,年需保证金由最初的1.35亿元增加到目前的6.83亿元,人均每月补助标准由最初的22.3元,上涨到目前的107.3元。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就:
(一)不断加强城乡低保基础建设。
(1)完善了低保组织体系。地区、县、街办(乡镇)三级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城乡低保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全地区低保工作。地区民政局设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各县(市)民政局普遍设立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3-5名,通过与地区劳动局沟通,为各乡、街办解决了172名低保公益性岗位,初步形成了有专人负责低保工作的城乡低保工作体系,确保了城乡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培训基层低保队伍建设。喀什地区坚持推行低保属地化管理,把社区、村(居委会)作为城乡低保工作的落脚点,通过社区、村(居委会)作为城乡低保对象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依托社区、村(居委会)开展困难居民家庭状况普查,进行低保初审、动态管理等工作。
(二)不断提升低保规范管理水平
(1)加强了低保法规建设。喀什地区结合低保工作实践,不断完善各项低保政策制度,出台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先后制订了《喀什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喀什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喀什地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管理暂行办法》、《喀什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管理暂行办法》、《喀什地区低保量化考核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低保政策、制度体系,推进了城乡低保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2)规范了低保工作程序。喀什制订了地区、县(市)、街办(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四级低保工作流程,明确了各级工作职责,使低保工作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喀什地区围绕《低保量化考核标准》按照制定科学化、申报审核程序化、审批过程公开化、资金发放社会化、低保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狠抓了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严格进行家庭收入和财产调查,规范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保证困难群众随时申请,随时审核,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动态管理。喀什地区在低保工作上注重把握动态管理的两个环节:一是全面落实低保对象定期核查制度,对低保对象定期复查。二是在采取不定期的抽查和每季度一次的全面集中核查中2012年,各县(市)通过认真开展全面集中核查,共核查清理城乡低保对象70069人,占城乡低保人数的9%,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501人,农村低保对象61568人,对在核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进行严惩,初步形成了低保对象能进能出,低保标准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了“分类施保”和“应保尽保”,有效维护了喀什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贫困群众切身利益。
(三)积极开展实施了社会救助资金现金发放。
城乡低保资金都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高压线,为确保城乡低保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城乡弱势群体手中,切实加强城乡低保资金的监督管理,喀什地区在民政、财政设立了专门的账户,实施封闭运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摊派、拖欠、搭车收费现象的发生,充分保障了低保对象的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喀什地区城乡低保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在城乡低保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保障员编制、工作经费、交通工具。地、县(市)民政部门管理着全区71.5万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城乡低保对象,民政工作任务和工作量的成倍增长与各县(市)、乡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少(乡镇民政干事专职不能专用)、经费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基层民政工作严重“缺位”,尤其是2012年1月1日起,所有的民政社会救助资金全部以现金形式发放。
建议:为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能在基层真正贯彻落实,改善工作条件,解决人员编制和交通工具,保障工作经费。
(二)解决低保工作人员特殊津贴或信访津贴。低保工作人员既要面对面接触大量有传染病的特殊困难群体(如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并且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文件要求,还肩负着处理信访接待职责。喀什地区民政局低保中心仅2012年截至目前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00余人(次)。与此对应的是只有处理信访接待责任、义务,没有相应的权益和岗位津贴,导致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对有传染性的特殊困难群众存在推诿,对信访事件不积极,不重视。
建议:文件规定解决低保工作人员特殊津贴或信访岗位津贴。
参考文献:
[1]李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2]曹海兵、刘建中、陆骏骅.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江海纵横.2006
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 篇3
一、享受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的人员:
(一)退出现役的一至十级残疾军人(包括参战伤残民兵民工);
(二)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以下简称“三属”);
(三)复员军人;
(四)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五)革命“五老”人员,即建国前参加革命、建国后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评定、现享受定期生活补助费的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堡垒户、老交通员、老苏区干部(以下简称“五老人员”)。
(六)参战涉核退役人员。
二、住院补助标准。
1、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和孤老烈属、孤老复员军人补助,个人自负费用在1000元以内部分的,一至四级可免80%,五、六级可免70%;1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部分,一至四级可免95%,五、六级可免90%;超过5000元以上的部分全免。
2、七至十级残疾军人、烈属、因公牺牲军属、病故军人家属、在乡老复员军人补助35%;“五老人员”补助20%。;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涉核军队退役人员和其他享受定恤定补优抚对象补助15%。上述对象全年累计医疗补助不超过1万元。
城乡特困居民医疗实施办法计算标准
一、门诊医疗求助标准:
1、低保对象:门诊救助标准按14%,每人全年最高求助限额不超过人年保障14%,全年最高为352元。患有规定16种疾病的,封顶线按家庭成员计算并统一使用。
2、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自付在600元内全额救助,超出部分的按70%,每人全年累计不超过1200元。自付1200元内全额救助,超出部分按70%,每人全年累计不超过2000元。
3、患有规定16种疾病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经批准自付门诊超过3000的,超出部分按25%,全年累计不超过1000元。
二、住院医疗救助标准:
1、低保户:自付10000元以下(含10000元)按25%,10000元—20000元按30%,20000元以上按50%。
2、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自付3000元内全额救助,超出部分部分按70%比例,每人全年累计不超过12000元。
3、其他特殊困难人员:自付6000元(含6000元)超出部分按20%比例,每人全年累计不进退过6000元。
三、16种疾病:
1、肝硬化;
2、恶性肿瘤;
3、慢性肾病;
4、再生障碍性贫血;
5、系统性红斑狼疮;
6、组织器官移植后门诊抗排异治疗;
7、精神病;
8、慢性心功能不全;
9、中风后遗症;
10、癫痫经常性发作;
11、肾病综合症;
12、重度地中海贫血;
13、老年性痴呆症;
14、高血压病;
15、糖尿病;
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 篇4
关于我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市民政局
(8月28日)
市纪委、市农工办:
按照安纪办函〔〕13号通知要求,我局通过调研、查阅资料等方法,对我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乡低保政策概况
我市城市居民低保工作于开始试点,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我市城市居民低保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我市农村低保工作也启于19,省上给予一定资金,按照低标准、小范围、快起步的原则,先后有8个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按县、乡、村4:4:2比例筹集农村低保资金,但由于没有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机制,加之其他一些客观原因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政策的变化,乡、村按比例的资金无法落实,迫使大部分县不得不停止农村低保工作,没有停的几个县也是占用救灾救济款维持现状。为了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于逐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我市城乡低保工作发展至今经历了试点探索、典型引路;建立制度、全面推行;规范管理、应保尽保三个阶段和7次提标扩面,城乡低保政策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城乡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十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在贯彻落实十个中央1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城乡低保的惠农政策上做了大量工作:
1、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近来,我市城乡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标准稳步提高:10月1日,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120元/月・人统一提高到130元/月・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145元/月・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165元/月・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265元/月・人,从10月1日起又提高到295元/月・人,农村低保最低限定标准从1196元/年・人提高到1600元/年・人;10月1日起城市低保标准由295元/月・人提高到325/月・人,农村低保标准由1600元/年・人提高到1840元/年・人;年10月1日起全市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345元/月・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元/年・人。目前全市25033户,49274人城镇低保和112806户, 253440人农村低保群众从中受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总体上实现了应保尽保。
2、健全了组织领导,强化了政策宣传。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了基层工作人员,市民政局设立了社会救助科,县区民政局设立了低保股,各乡镇成立了民政站(所),配备了工作人员2-3人,保证了城乡低保工作的正常运转;各县区先后制定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使低保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组织实施城乡低保提供了制度保障;围绕城乡低保保障范围、申报审批程序、保障标准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采取业务培训、印发资料、召开会议、广播电视、公布咨询电话等有效形式,加强了低保政策的学习宣传。
3、规范了程序,比较合理地确定了对象。各县区结合实际,按照农村低保属地管理原则,以户为单位,统一家庭收入核算口径,核定家庭收入。在对象确定、申报和审批上,大多数县区、乡镇坚持了“一评三审三榜”的运行机制,基本完成了“户报、村评、乡(镇)审、县定”的规定程序。由于我市贫困面大,需保障的困难人口多,财政拮据配套资金少,贫困居民一次性全部纳入不现实。通过摸底调查,认真测算,本着低标准起步,小范围启动,再逐步扩大的原则,根据低、中、高山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对温饱线以下的城乡贫困居民进行分类施保、分档补差。对痴、呆、傻、残民政救济对象予以重点保障,对生存环境恶劣或因其他原因致使生活暂时难以维系的一般贫困户也纳入保障范围。在低保实施中县乡都健全了低保档案管理制度,对城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分类排队,登记造册,实行一户一档,并按照县有档案室、乡有档案柜、村有低保台账的标准完善设施、规范管理,及时掌握收入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努力探索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模式。
4、加强了监管,力保资金安全。为规范资金运作程序,各县(区)财政局、民政局联合制定了《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县乡两级建立了低保专账,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全市城镇低保和部分乡镇农村低保实现了财政一折通发放,对因年老体弱、智障、残疾的对象,乡镇委托村组党员干部及监护人、包帮人监督使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申报时无法准确核实家庭收入。目前低保家庭收入核查主要依靠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开展,并通过张榜公示等手段接受社会监督,但是现阶段居民隐性收入、隐性就业、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家庭收入情况复杂,除了带有共性的银行存款无法核实、务工收入难以核实外,低保对象的饲养收入、农作物收入的估算也难以做到绝对准确,很难准确的测算低保户家庭收入,导致部分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享受低保。
2、审批程序不够规范。尽管去年以来虽三令五申强调低保由镇办审核,县区民政局审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力量不足,审核、审批主体责任一直未能完全落实,部分地方仍依赖于村主任。
3、民政系统人员编制不足。基层民政干部少、工作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我市仅有镇办民政干部313人,其中兼职151人,平均每个乡镇1.6个民政工作人员,却承担了对近45万多人的经常救助任务,管理着每年逾8亿多的救助资金,人均服务对象达1400人,人均管理资金达26万元。其工作量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相适应,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随着社会保障和社会建设职能的不断扩大,民政工作的范围逐步拓宽,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他们既要承担民政工作的城乡低保、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老龄工作等,同时,还要承担基层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直接影响到城乡低保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4、部门之间数据未实行共享。基层低保人员信息与银行存款、房产、税务、公安、车管所等部门未实行数据共享,低保户存款、房屋、车辆状况无法掌握,管理人员仅能根据低保户提供的劳务、种植收入等简单数据核定其是否具有享受低保的资格,同时由于未与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实行数据共享,民政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低保人员死亡信息,出现了极个别的低保户已经死亡继续发放低保金的情况。
二、农村五保政策基本情况
我市是一个贫困地区,各级财政都很吃紧,但在五保供养政策执行方面,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基本得到保障。近年来,全市先后新建、改建、扩建、在建农村敬老院200所。其中:县级中心敬老院10所,区域性敬老院53所,镇敬老院137所,保留村级农村五保集中安置点127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床位达到23000张,集中供养五保对象21992人,入住率95.6%,占50633五保对象的43.4%。全市落实管理人员编制250个,现有正式工作人员259人,临时聘用人员986人。集中供养标准由最初的360元/人・年提高到现在的5200元/人・年。实现了五保集中供养工作的新跨越,得到各级党员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极大地提升了全市民政工作的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一)五保供养政策标准实施情况
1、五保供养政策制定出台情况。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民政部出台了《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令〔〕1号),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以来,随着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在政策衔接、资金落实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困难,在落实“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种情况,20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重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对现行的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供养转为财政供养,把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年11月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了《陕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20我市五保供养标准为1400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1200元/人・年);20五保供养标准由1400元/人・年提高到1640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1440元/人・年);提高至1856/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1656元/人・年);年9月21日,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做好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工作有关意见》(安政办发〔2010〕115号),将五保供养标准由1856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1656元/人・年)提高到2104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1904元/人・年);2010年11月30日,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提高全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意见》(安政办发〔2010〕171号),从2010年10月1日起,将五保供养标准由2104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1904元/人・年),提高到3200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3000元/人・年);203月6日,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提高全市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意见》(安政办发〔〕14号),从2010月1日起,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4200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400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4000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3800元/人・年);2012 年11月20日,市政府批转了《关于提高全市社会救助标准和实行电价补贴的通知》(安政办发〔2012〕147号),从2012年10月1日起,我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最低限定标准提高到5200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5000元/人・年),分散供养最低限定标准提高到4700元/人・年(其中,现金不低于4500元/人・年)。
2、五保对象医疗情况。按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扶养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三无”条件,严格审批程序并颁发《五保供养证书》。分类确定包帮责任人和监护人,加强供养金管理,确保供养金及时足额到位。每年投资300余万元将五保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疗报销后,民政兜底,全额报销,实报实销,解决了五保对象看病难等问题。
(二)、全市敬老院建设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审时度势,用足用活政策,积极推进五保供养工作,敬老院建设工作得到良性发展。一是争取闲置资产,建设敬老院。抢抓撤区并乡、撤并学校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争取闲置资产划拨,改建了一批敬老院,为敬老院建设赢得了先机,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争取了主动。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敬老院建设。充分发挥福彩公益金的撬动作用,出台了奖励办法,把敬老院建设列入年度考核,强化考核机制,加强了项目管理,建设了一批有带动作用的敬老院。三是化灾为机,加快敬老院建设。汉滨区紧紧抓住年“5・12”地震灾害之机,紫阳、岚皋等县紧紧抓住2010年“7・18”洪涝灾害之机,把五保户建房纳入灾后恢复重建之中,先后共投入救灾资金近亿元,用于敬老院建设。在工作中,苦口婆心、耐心争取,为敬老院建设争取了有利的.地盘,提高了建设水平,加快了建设步伐。汉阴、石泉、紫阳、宁陕4县借“5・12”地震重灾县之机,积极争取把县级中心敬老院建设列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修建了4个有影响力的县级中心敬老院,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四是争取民生项目,发展敬老院。全市各级民政部门紧紧抓住中、省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多方协调,争取敬老院建设项目。同时,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个项目,做出成效,为后续的项目争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赢得了先机和主动权。平利县民政局先后多次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出面汇报,先后多次赴省汇报,得到省上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支持,累计投入1200万元完成了中心敬老院高标准的建设项目,为全省、全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全市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维护经费落实情况
由于我市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无法将五保供养机构运转维护经费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予以解决。
2012年汉滨区本级财政安排251万元作为全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全年的运转维护经费和服务人员工资。敬老院年需运转维护经费:14所区域性敬老院平均每所需要40万元,需560万元;17所镇敬老院平均每所需要30万元,合计510万元;31所敬老院共需运转资金1120万元,资金缺口为869万元。
石泉县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维护经费尚未全部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现仅将聘用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其他费用尚未纳入县财政。
岚皋县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维护经费未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18所敬老院年运转维护经费最低需要66万元,22个供养点最低需运转经费30万元,此项共计需要资金96万元。以上三项共缺资金256万元。
汉阴、旬阳、白河三县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维护经费已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由于县级财政困难 ,财政安排资金有限,也难以维持运转。
(四)存在问题
我市五保供养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更好地保障五保对象的吃饭、衣被、住房、医疗、安葬等,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服务设施仍然落后。我市大部分敬老院建于二十一世纪初期,有些敬老院属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由于灾后时间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投入有限,建设规模小(大部分占地3亩以下),功能设施不全,有些达不到抗震要求标准,亟需改建和扩建。主要是对加强五保设施建设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市财政困难,全市敬老院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不畅,从而导致我市五保供养服务设施严重滞后。我市15.6%的集中供养率虽然高于全省的4.7%,但远低于全国26.7%的平均水平,可见我市的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2、敬老院管理仍然存在缺陷。目前,我市各敬老院管理人员基本都是临时工,岗位不稳定,没有专业素质,主要负责住院老人日常生活料理。全市敬老院仅有正式工作人员259人,聘用服务人员986名,其中护理员521人,医务人员36人,工勤人员323人。护理员的日常工作包括购买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还要负责供水供电、清洁卫生、做饭洗衣、病员护理、日夜值班等多项内容,护理质量可想而知。由于管理人员待遇低、人手少、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很多人都不愿意到敬老院工作。目前,虽然我们市从去年起将敬老院管理人员每人每月800元工资列入市财政预备安排,但护理员的养老、失业、医疗等三项还没有得到保障。
民政局积极做好低保核实工作 篇5
为了全面加强和规范管理城市低保工作,进一步畅通动态管理下保障对象进出渠道,确保低保资金真正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民政局对全区范围内享受低保待遇人员进行了全面审查工作,并将档案进行重新分类、规范化管理。主要做法是:
一是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联动。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低保入户核查工作,确保低保资金“应保尽保”,保障低保资金运行安全。区民政局低保办公室、各镇(街道)民政办组成联合小组入户核查,成立了低保审批评审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协调低保审批工作。
二是细化程序,认真核查,分类施保。核查工作严格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进行,从申请、受理、审批程序和入户调查表、审核表的填写都等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强化了分类施保,按档救助,按照家庭困难程度,划分三个补助档次,确保困难家庭得到相应的保障待遇。
三是强化措施,严把低保入口关。在审批工作中,实行了 “三把关”:一是严把表格发放关。对调查表、审批表的发放,由乡镇、街道民政助理领取。严禁任何个人领取,有效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的发生。二是严把审查关。对乡镇、街道上报的低保资料不完整,提供证明不齐全的,直接退回乡镇,重新上报。三是严把审批关。将全区每户每人情况一律上报审批委员会讨论,实行集体研究审批,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优亲厚友”、“以权定保”,最大限度维护了群众利益。
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 篇6
河南省确山县民政局 李松 潘河
内 容 摘 要:
本文采取理论实际的写作方法,结合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涉及广大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热点问题,联系本县实际情况,结合自2006年以来,实行农村低保的工作实践,对于实行:“4+2工作法”之前后在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并结合实行“4+2工作法”解决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具体做法,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效果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探讨,旨在探索困难群众关注的农村低保工作新思路,为政府部门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村低保工作
作者简介
李松
男 出生年月:1963年11月
单位及职务 :驻马店市确山县民政局副局长 通讯地址:确山县民政局 电话:*** 电子邮件:qsxyjr@163.com 邮编:463200
创新民政工作方法 破解农村低保难题
驻马店市确山县民政局 李松 潘河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3个乡镇,210个行政村,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73万人。根据上级安排,我县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确山县民政部门依照政策、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收到了一定的社会积极效果。但是,由于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前几年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 研 分 析
农村低保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与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具体工作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历来又是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低保工作的新思路、寻求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新途径已成为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年以来,确山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全面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做好低保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一)、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之前低保工作情况
1、救助规模偏小,未能实现应保尽保。我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尚有一部分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未能得到保障;由于受资金不足的影响,存在应保难保、该保没保的现象。
2、救助标准偏低,难以保障生活需求。自2006年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确山县农村低保人均补助标准最初为每月20元,2010年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50元,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这一标准明显偏低,难以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个别乡、村干部为平衡关系,将县政府下拨的低保指标平均分摊,没有达到上级按户保障的工作要求。
3、审批程序不公开,低保管理不规范。确山县在未实行“四议两公开”之前,农村低保只是按照村委提供的名单发放救助资金,存在方法简单、把关不严、错保漏保、只进不出、关系保、人情保、权利保等违规现象,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二)运用“四议两公开”推动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解决全县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自2010年春,县委、县政府把农村低保工作作为稳定社会大局的重点工作,在全县积极推进用“4+2”工作法,破解农村低保难题,县民政局具体负责实施。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县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农村低保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全县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相关事宜。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进行、规范运作,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四议两公 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民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县委、县政府两办还下发了《关于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对象实施意见》,对评议农村低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审批程序、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
2、精心组织,广泛宣传。一是抓好试点。县民政局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精力、抽调人员组成两个工作组,由分管副职带队,分别在普会寺乡张营村、刘店镇鲍庄村开展试点工作。工作组深入到两个试点村的32个村民组,调查摸底、宣传发动、走访了154户低保对象,拟定出低保对象初选名单,通过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张榜公示等程序确定低保对象人员,使两个试点村的低保评定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在全县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积累了工作经验。二是整体推进。在开展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县政府召开了全县13个乡镇长和分管领导、民政所长参加的动员大会,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任务。13个乡镇先后都召开了动员大会、,各村委也分别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对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三是广泛宣传。县民政局依据试点经验制作了运用“四议两公开方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纪实》的专题纪录片和“农村低保政策答记者问”专题讲座,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同时,采取发放《农村低保明白纸》,印发《农村低保工作流程表》等形式,在广大群众中广泛宣传农村低保申报条件、审批程序、公示原则。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印发《农村低保政策明白纸》10万余张,召开不同层次的动 员会100多场、次,在县电视台播放专题讲座36期,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严格程序,规范运作。经过宣传发动,炒热了群众思想,县民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乘势而上,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一是实行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的公开评议。即:户主申请、村民委员会评议初选名单实行一榜公示;低保对象名单经乡镇审核后拟报名单进行二榜公示;经县民政局审批的拟定名单进行第三次公示。二是实行“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即:村级调查初选名单时由村委主任签字;乡民政所审核后报县审批的名单由乡民政所长签字。通过规范运作、三榜公示的程序有效地杜绝了以前的低保、错保、漏保、虚假保的现象。三是规范申报程序。县民政局统一印制了《农村低保对象调查表》、《农村低保对象审批表》、《农村低保对象公示记录表》,对确定的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做到了县有档案室、乡有档案柜、村有档案盒、户有档案袋。为进一步强化管理,县民政局还筹集资金为各乡镇民政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制作软件,对农村低保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
4、加强督导,落实责任。为确保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评议农村低保工作的扎实有效,县民政局成立了四个督导小组,对13个乡镇实行分片包干,跟踪督导。在横向上,要求督导组深入到村、组、农户对拟定的低保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了解拟保对象的家庭实际情况,检查是否符合低保条件,低保户分类是否科学合理,调查入户率 要求达到100%;在纵向上,按照工作流程,对审批程序、公示结果、群众反映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予以及时纠正。县民政局在审批过程中坚持四不审批原则,即:“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不审批,不符合申报程序的不审批,材料和手续不全的不审批,群众反应强烈的不审批”;同时坚持“敞开出口、严把入口”的原则,确保农村低保对象准确无误。经过复核审定,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由原来的14807户20713人;新增2033户3607人;取消1818户3599人,现有农村低保15022户20776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4.5%,进一步完善了“户保、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农村低保工作管理制度,收到了“低保对象满意、广大群众同意、党委政府乐意”三重效果。
三、进一步做好今后低保工作的打算与建议
农村低保是一项保障民生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情况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困难群众的切身益利,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我县农村低保工作现状,为推进该项民生工程的有序运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争取上级支持,做到应保尽保。建议建立农村低保资金随社会经济增长的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扩大低保规模,提升保障水平。尤其是对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请求上级给予政策倾斜,增加保障数额,提高保障标准,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目标,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建议上级财政对经济贫困的市、县提高转移资金拨付比例,减少地方财政配套压力,确保农村低保工作落实 到位。
2、严格落实政策,强化动态管理。一是强化基层干部责任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强化工作责任心,深入困难群众家庭调查摸底,了解掌握实情,把低保评审权交给群众,把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纳入低保对象,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开、公正。二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低保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最低生活保障金是政府发给最困难群众、最弱势群体的救命钱,是社会救济而不是公共福利。各级组织应通过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教育农民,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弱化“有困难找低保”等依赖思想;引导困难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改变家庭生活、改变自己命运,不应把争“吃低保”当成待遇而以为荣耀。三是加大动态管理力度。严格实行定期审核复查制度,坚持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退,对生活条件确有好转的低保人员,及时给予降低补助标准或者取消低保;对生活条件加剧恶化的,给予提高标准;对遭遇大病大灾而致贫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围,使新出现的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使不同困难程度的人员得到相应水平的救助,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制度的效益最大化。
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 篇7
一、指导思想 2020 年,全县民政系统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暨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和省 2020 年专项治理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目标,结合省专项巡视整改“回头看”和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之要求,持续开展“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导向,完善制
度机制,深化治理措施,拓展治理内容,巩固提高治理成果,如期完成兜底保障任务,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重点任务 (一)围绕脱贫攻坚,整治农村低保兜底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坚持应保尽保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XX 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XX 省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X 民发〔20XX〕X 号)等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未脱贫人口和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监测人口以及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的逐一排查,切实把符合条件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以及返贫致贫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坚持按户施保和按人施保相结合的原则,把未脱贫户中的重度残疾人、老年人和重病患者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进行兜底保障;认真建立兜底保障对象台账,落实政策实施对账销号制度;切实落实低保救助“渐退期”政策,帮助贫困对象“扶上马送一程”,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制度体系。
(二)围绕救急救难,整治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坚持应救尽救的工作要求,深入落实省民政厅财政厅扶贫办《关于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的实施意见》(X 民发〔20XX〕X 号)精神,加强临时救助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对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加强日常走访,主动发现其生活困难,及时跟进实施临时救助。坚持应养尽养的工作要求,按照不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 1.3 倍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30%的标准分别落实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优先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料服务;强化特困供养机构兜底功能,提高敬老院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服务能力。
(三)围绕疫情防控,整治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人口兜底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坚持应兜尽兜的工作要求,落实《XX 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X 防冠指〔2020〕X 号)等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相关政策,通过与相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结合社区疫情监测开展排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城乡低保对
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受因疫情防控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城乡居民家庭生活状况,及时将因疫致贫、因疫返贫、因疫致困人口及时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等兜底救助范围,并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和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倾斜兜底保障。
(四)围绕资金监管,整治使用不规范、管理有漏洞问题。按照《民政部 财政部 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密切关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在开展面上工作指导中,重点排查资金筹集、拨付、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强化风险意识,从源头上防范社会救助资金安全隐患,切实提高资金统筹使用效益。
(五)围绕问题线索,整治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改督办不力问题。进一步畅通群众求助和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完善统一的社会救助求助热线,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求助方便。规范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投诉举报电话值守、事项办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加大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整改落实力度,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线索,既要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逐一剖析问题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实行对账销号,又要端正态度,主动作为,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通过以查处促整
改,从而提高群众满意度,用群众所得所感检验专项治理成效。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责任担当。各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上来,认真履职,主动担当,采取领导包片负责、实地入户排查、督促工作落实等方式,切实加强对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工作的措施落实,拿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抓好专项治理落实,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业务指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二)强化监督检查。县民政局实行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督战分片包干,对全县未脱贫人口的兜底保障情况每季度督查一次,采用工作情况汇报、现场抽查等方式,倒排任务、倒排时间、倒排工期,层层明确任务,传导责任,巩固成果。同时还要组织开展明察暗访,随机抽取或重点选择群众信访电话数量较多、反映问题突出、负面舆情突出的镇、村,采取“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组织力量直接深入村(社区)和居民家中,实地查看信息公开公示情况,面对面地向救助对象和群众问需问策问效。
(三)强化挂牌督战。各镇要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责任清单,明确符合条件的未脱贫人口、建档立卡的边缘人口、监测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时间表、路线图,做到一人一册或一户一册,及时全面掌握工作进度,并跟踪督促任务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紧盯目标抓落实,实行挂牌督战,做好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时限化管理。
(四)强化服务效能。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各镇要通过深化社会救助无纸化审批改革、城乡低保审批权下放乡镇、城乡低保网上自助申请改革等多种渠道提高救助服务效率,一是畅通救助申请绿色通道,推行不见面申请,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外出申请困难;二是简化救助审批程序,实行不见面网上审批,过后再补办线下环节,当月审批当月发放救助金;三是及时救助新冠肺炎患者以及受疫情防控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困难群众,急难型临时救助资金要在 2 个工作日发放到位。
(五)强化作 风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低保“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治理,抓好中央、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省扶贫成效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严肃整治低保经办服务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查处专项治
理工作中搞形式、走过场,表面整改、虚假整改、纸上整改问题,严肃查处经办服务中不担当、不作为,脸难看、事难办问题,以及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兜底保障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措施不精准问题。同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积极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党员干部、一线工作人员担当作为,对非主观故意将不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救助范围的,可免予追究相关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专治”专班制度。各镇要切实加强对民政系统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暨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落实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结合实际完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
(二)建立“专治”督导制度。县民政局实行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攻坚督战局领导到镇督促各项救助政策和工作责任,推动各镇聚焦剩余贫困人口,聚焦脱贫攻坚,整合帮扶资源、强化攻坚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专治”月报制度。各镇要按照中央和自治纪委监委统计系统标准和要求,严格执行“一月一报告”制度,每月精准及时报送专项治理情况(见附件),按月收集上报各镇查处情况。
(四)建立“专治”协同制度。各镇民政部门要加强与扶贫部门、残联部门的沟通,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巩固拓展专项治理横向、纵向一体抓,内外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督体系。全县民政系统要加强上下统筹协调,强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协调联动,确保兜底保障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县民政局及时总结各镇专项治理工作经验,推广各镇先进经验做法。
信宜市民政局低保股 篇8
信宜市民政局低保股:
我们是信宜市重点优质对象的特困低保户。根据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凡是特困低保对象,地方低保股,要及时准确足额存入每个低保对象账户,可你股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每月的低保款都拖欠一个多月时间没有准时存入低保账户,特别是2011年7月以来拖欠低保款极端严重,2011年7月份的低保款9月9日才存和低保账户,而8月份的低保款至今还未存入低保账户。根据《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2010]4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社会求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431号)的要求。标准按城市低保对象每人每月15元,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12元,从当年1月份开始,逐月落实到位。同时广东省政府同意省物价局、省民政厅、财政厅、监察厅和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的通知》。要求从2011年7月11日起至9月30日止共计发3个一次性价格上涨补贴,标准按城镇低保对象每人每月12元,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18元。你股迟至今天还未落实,这对全市低保对象切身利益的一个严重损害。请你们及时作出明确的答复,同时彻底改正拖欠全市低保对象生活补助款的不作为现象,否则,我们全市低保对象将会向上一级提出申诉。
信宜市全体低保对象2011年9月23号
【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10-17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的通知06-01
民政办年度工作总结08-15
民政办工作心得体会05-27
**镇民政办二○○六年工作计划08-30
民政工作要点10-13
社区民政工作小结05-10
民政工作汇报材料09-10
民政所工作总结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