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2024-09-12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精选12篇)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篇1

忠于职守,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男,汉族,**县**街道办事处出纳员,1973年10月出生,大学文化。

自2012年2月任会计至今,多年如一日,紧紧围绕“会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坚持贯彻落实《会计法》等会计法规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充分发挥财会职能作用,在强化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他非常注重会计法规及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坚持会计法规和会计业务知识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几年来,系统学习了《会计法》、《预算法》、《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参加了县财政局组织的会计法知识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等活动。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珠算等级证书和初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进一步做好街道的会计工作,服务边贸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会计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宗旨,努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街道的会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要求,是摆在经管站面前的现实课题。他们深深意识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他们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把做好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对合作社来说,从筹建开始,就主动前去了解其是否及时建账,并协助他们建好账,主动为其提供咨询等各种服务。一方面使合作社感到环境的优越,另一方面也杜绝了不按规定建账、核算带来的种种不良隐患,不知不觉的寓监督于管理之中。还定期深入合作社了解会计人员、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培训等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主动帮助及时聘用有资质的会计人员,联系会计人员培训,解答疑难问题。同时也为他们在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也可以说为街道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经济跨跃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

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不折不扣的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断规范会计核算和强化会计监督。首先,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多年来,街道内部从未发生一起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财务账目清清楚楚,会计人员清清白白,受到当地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的多次表扬。其次,加强街道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管理。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人员调整、业务培训、财务清理和健全制度,使街道及村财务面貌改变许多,全面走向正轨,成为全县财务管理的一个亮点,为维护稳定、促进会计工作法制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规,规范财经秩序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以会计法规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也就是说,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坚决彻底,不留余地。前些年,街道里搞开发,随着大量土地的出让、企业的新办,财务往来的不断增加,不正之风也有了滋生的土壤。但他们始终坚持执行会计法规制度不动摇,对于任何人,一律坚决抵制。他认为自己从事会计工作,只有会计法规制度这一杆标尺,这杆尺子绝对论断不弯,没有变通回旋余地。由于执行法律制度严格,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和制止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在街道经济发展迅猛,投资火热的几年来,没有一名干部和会计人员在经济上犯错误,前后几任领导离任审计都清清白白。能够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几年里,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是分不开的。

总之,在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强化会计管理、致力于会计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努力工作,他在基层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基层会计战线的优秀一员。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篇2

一、金融企业劳务派遣工使用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 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以减员增效名义将一部分应该核定为正式员工的岗位转为由劳务派遣工来接替, 特别是基层服务人员岗位大量地由劳务派遣工来接替。个别企业劳务派遣工甚至已成为该企业一线岗位的主要人力资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多数金融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够强。2013年7月1日,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修正案明确了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同时对“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方式进行严格限定, 规定派遣岗位必须满足“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三性”要求, 对企业内部劳务派遣工的比重也做出了“不能超过10%”的限制。多数企业将一些业务开展所必须的岗位如银行柜台人员岗位转为劳动派遣工岗位以及大量使用劳动派遣工的做法已属违法行为, 是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二是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水平较低, 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由于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 使用大量的劳动派遣工就可以让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三是金融企业其薪酬规模水平受到国资部门或者董事会的监管, 将一部分应该核定为正式职工的岗位转为由劳务派遣工来接替, 然后, 以“劳务费”的名义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支付薪酬, 会计列支时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使得正式职工人数减少但监管部门或董事会设立的薪酬规模上限不变, 从而提高正式职工的薪酬水平。

此外, 随着劳动法规的发展, 很多企业为了逃避责任, 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完全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将劳务派遣工转为“劳务外包”这个制度上的模糊地带, 以“业务外包”为名义将薪酬转化为外包费, 从而规避法律上关于“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和劳务派遣工“不得超过10%用工限制”的规定。

二、对策及建议

1. 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理念, 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

随着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 以及高管限薪规定的陆续出台, 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将一些原先服务于基层的正式工岗位如银行柜台岗位等直接转为由劳动派遣工来接替的违规行为将得到极大的遏制。但是, 法律的规范还必须由人来执行, 因此, 在当前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牢固树立“依法治企”的理念, 提高法律意识, 做到学法、懂法和守法, 切实保障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2. 规范劳务派遣工的薪酬会计核算, 促进金融企业依法加强用工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职工薪酬准则) 将职工薪酬界定为“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也就是说, 从性质上看, 凡是企业为获取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或付出的各种形式的对价, 都构成职工薪酬, 与这些服务产生的经济利益相匹配。同时, 职工薪酬准则对“职工”的含义也予以了明确, 其包括三重含义:一是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 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二是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如董事会人员、监事会成员等;三是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 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 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 如劳务用工合同人员。与人们传统对职工以及职工薪酬的理解相比而言, 职工薪酬准则多方位、多角度地规范了其内容。企业劳务派遣用工, 从其招聘、考核、录用及用工形式来看, 决定权完全在用工单位。从这一点来看, 劳务派遣人员也符合职工薪酬准则对职工的含义。纳入职工薪酬核算以后, 所有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等劳动报酬应当认定为工资薪金支出, 在“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列支。这样一来, 即使企业违反劳动规定聘用了劳务派遣工或者劳务外包, 也应该在会计核算上将此类职工薪酬纳入企业薪酬核算的范畴, 以会计法规来进行约束, 例如银行的柜台职员等同时规定, 所有纳入企业薪酬核算范围的员工均应比照企业正式员工进行管理, 实行同工同酬, 保障所有长期性职工在工资、社保、工伤及辞退方面的福利。由此, 以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制度来倒逼企业遵守劳动法规, 规范劳务用工管理。

3. 加强立法并完善相关制度, 切实保障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

由于传统就业形式单一, 劳动派遣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的事物。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相关劳动派遣制度还极不成熟, 既没有关于劳动派遣的单独立法, 已有的法律规范对其相关规定也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另外, 最新的高管限薪的细则还尚未出台。

4. 明确规定并适度放宽劳动派遣的适用范围

修订《劳动合同法》的目的在于规范企业劳务用工, 使派遣职工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实现同工同酬, 但实际上, 由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标准较难把握, 很多企业采用将一些岗位全部派遣或全部外包的方式来规避“同工同酬”的约束, 在缺乏正式职工“同工”参照的情况下, “同酬”也无从谈起。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对这三个概念明确解释限定, 采取正面列举或者反面禁止的形式加以明确。当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 越来越多的行业都采取了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宽, 我国也应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做法, 及时、适度地放宽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5. 厘清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之间的雇主责任

一般来说, 用工单位主要承担被派遣员工处于其控制过程中产生的责任, 不承担有关劳动合同订立、解除、变更、终止以及招聘等生产过程以外产生的责任。但在最低工资标准、工伤保险责任、同工同酬及用工单位因提供不达标的安全卫生生产条件而给被派遣员工权益造成损害的情形下, 两个雇主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6. 加快建立健全高管限薪制度, 规范企业收入分配秩序

从2002年国家开始推行国企高管年薪制, 到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再到2010年财政部出台的《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审核管理办法》, 我们发现, 高管限薪都有一条原则, 那就是将高管薪酬和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前述分析, 企业将正式岗位转由劳动派遣工来接替, 其结果提高了正式员工平均工资水平, 这样一来, 高管薪酬也水涨船高。企业通过这一手法使得高管限薪的规定很难落到实处。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我们期待细则能对在岗职工的定义做出明确规定, 否则, 高管限薪规定将形同虚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14[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

[2]金文.金融企业薪酬管理亟待规范——2010年度H省金融企业薪酬管理情况调研报告[J].财政监督, 2011, (24) :30-31.

[3]陆澍敏.央企限薪令[J].新民周刊, 2014, (35) :109.

严格执行仓库工作管理制度 篇3

原材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危险品库、燃料库、化学品库等;

二、仓库选址基础条件:

1、通风性和自然光线好;

2、不受潮湿、腐蚀和高温影响以及不受讯期影响;

3、跨地区周转仓库要考虑距离客户的到货地点要近,自然环境和交通运输便利,充分利用

地方优惠条件;

三、仓库管理需要控制的因素:

重点控制储存数量、周转速度、季节性物资控制、呆废物资管理;

四、仓库内部设施管理:

1、安全设施管理:物品堆放、电路安装、消防器材、防火防爆报警设施管理;

2、料位存放管理:根据物资的体积、重量、质量、价值以及收发频率确定物资存放位置方式、堆叠方式等;

3、搬运工具管理:对搬运过程使用的汽车、拖拉机、叉车、手推车和其他工具的使用、保管、维护进行管理;

4、物资位置标识管理:对物资摆放位置分区分类、定位、库房平面图、仓库档案的管理;

五、仓库应视其实际情况划分:

合格品存放区、待验品存放区、不合格品存放区以及搬运工具存放区,并制定明显标识。对搬运工具实施定置管理;

六、仓库管理人员应将仓库储存区域与物资架分布情况制定出库区平面定置图;

七、经核点后的物料,仓库管理员应视其情况存放,并办理相关手续;对于检验合格品,应分类存放于合格品存放区;对于检验不合格品,应存放于不合格品存放区内进行隔离和标识,防止不合格品误发误用,并即时处理;对于未检验的物料,应存放于待验区;对于易燃爆物品,应存放于危险品仓库内。

八、领用物资,应由领用人填写《领料单》,经本部门主管批准后,方可到仓库领料。成品发货时,必须凭审核无误的《发货单》发货;

九、物料入库或发放后,仓库管理人员应及时登记物卡。登记物卡时,要做到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并坚持日清月结,凭单记帐,不跨月记帐;

十、仓库管理员应随时掌握仓库的储备情况,有无储备不足或超储积压的现象发生,并及时报告;

十一、仓库管理员应随时搞好仓库的清洁卫生,并注意通风状况,检查物资的堆放情况和室内外的安全情况,发现隐患或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

十二、要按时上报各类呆废物资,并按规定处理;

十三、要及时将需退供方之不合格品退回;

十四、仓库管理员要定期盘点,并编制盘点报表;

十五、上下班时要做好门、窗、电、水的开关工作;

十六、要按时上报各类报表,并保存好各类凭证和相关资料;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篇4

1、特种设备行政许可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

2、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变更。特种设备停用、注销、过户、迁移、重新启用应到质监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3、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证书方可上岗操作。作业人员必须与企业办理聘任手续并到质监部门备案。

二、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1、特种设备报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各特种设备的检验日期可从检验报告、合格标志查看)。

2、特种设备报检要求。按特种设备检验规程提供相关资料。

三、安全培训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落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必须在本单位内对特种设备作业进行业务培训和安全、节能教育。做到有安全培训计划,有培训记录、有培训考核。

四、特种设相关记录

(一)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特种设备运行记录)

根据特种设备的类别分别印制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将设备的使用状态记录在案。

(二)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包括安全附件等保养记录)

根据特种设备类别分别印制特种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每次对设备维护保养做好记录。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负责,维护保养后,维护保养人员和用户应在保养单上签名,保养单至少一式二份,用户和维护保养单位各留一份存档。并且至少15日对电梯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三)特种设备检查记录

根据特种设备类别印制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包括日检、月检、年检记录),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记录在案。

(四)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印制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当特种设备出现运行故障和事故时,详细记录故障或事故出现的原因、解决方法等。

(五)定期检验整改记录

将每次定期检验主要存在问题及落实整改情况记录在案。

(六)锅炉房记录。锅炉房要设立六种记录:

1、锅炉及附属设备的运行记录;

2、交接班记录;

3、水处理设备运行及水质化验记录;

4、设备检修保养记录;

5、单位主管领导和锅炉房管理人员检查记录;

关于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的通知 篇5

运营中心各部室:

为确保正常工作秩序,增强员工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中对考勤制度的规定,现将有关内容重申如下:

所有员工上班必须进行指纹打卡,上午08:30前进行打卡签到,下午18:00后进行打卡签退。无故不打卡或未按时打卡的,均按公司考勤规定予以处罚。凡请假或因公外出不能打卡者,须提前通过OA向行政部HR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除特殊情况外,严禁先假后请。

各单位及各部门的考勤由各单位及各部门主管负责监督、核查。每月月末由行政部HR根据考勤机中的打卡记录和各种休假(外出)凭证进行月度考勤情况汇总,并由相关单位及部门领导签字确认。

考勤是本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计发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考核员工绩效表现的主要依据,全体人员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格遵守。

运营中心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篇6

河南是人口大省, 农业人口比重大。据统计, 在国家电网公司供区人口中, 河南低保 (五保) 户所占比例超过六分之一。河南省电力公司一方面与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密切沟通, 准确解读方案政策, 另一方面规范自身管理, 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 确保方案严格按照政府要求落实。

方案实施前, 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展了大规模数据核查工作, 全面进行电量复抄, 对全省居民一户一表、合表户、低保 (五保) 户情况进行梳理, 夯实居民客户管理基础;规范员工抄表行为, 提高抄表准时率和及时率, 保证居民阶梯电价执行时纠纷少、认可多;邀请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对市公司、县公司营销部门共计300余人进行培训, 确保员工准确掌握政策;组织专家编制阶梯电价业务工作手册, 指导基层人员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篇7

第二条 资金使用必须实行先请示后支付的原则。镇政 府列支的各项经费(办公用品、报刊杂志、电话费、车燃费、车辆维修费、会议费及其他费用等)均由各业务科室提出具 体开支计划,报财政所审核后提交镇长审批,未列入开支计 划、不经过镇长同意的开支不予核销。

第三条 财会人员必须依据《会计法》和财经纪律规定,履行工作职责,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协助领导 把好财会关,对不合理支出提出改进意见;有权拒绝不符合 审批程序的经费支出;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经费计划 的合理性,审核票据的真实性。

第四条 财会人员不允许不经主管领导批准擅自动用 支票和现金,在执行开支计划中,发现超标准开支、超计划 开支,必须及时报告主管领导,经领导同意后方可支付。

第五条 财会人员必须按月向主管领导如实汇报行政

经费的拨入和支出情况,并提出每月开支计划。

第六条 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帐据相符、帐 款相符、帐物相符。

第七条 完善监督机制,业务科室使用专项经费购置实 物时,由业务科室和财政所派人共同采购。严格采买购置的 经手人、验收八审核人(会计、出纳)和审批人的经办审 批制度,经手、验收、审核和审批不得替代,发现手续不齐 全的票据,财会人员有权拒付。

第八条 专项经费管理

1、差旅费。机关工作人员出差实行审批制度,出差到 市区以外必须经镇长批准。审批公出要定任务、定人数、定 时间、定费用。严格执行《吉林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差旅费开支的规定》,工作人员出差只报销住宿费、车船费,不给予补黟。机关工作人员上下班远离办公地点的,应乘座 通勤车或公共汽车。

2、电译费。严禁用办公电话办理私事和闲聊。

3、车燃维修费。车辆用油按行车里程及车况由财政所 定量管理。车辆的维修、保养由驾驶员向财政所提出意见(维 修和保养项目及费用预算),填写《车辆维修、保养申请单》,由财政所审核并报镇长同意后,到指定的专业厂家进行维 修、保养,车辆维修换件时应以旧换新核准验收。

4、招待费。来客招待实行就餐定点和通知制度,各科 室需要接待的客人必须由经办人经请示镇长确定接待标准 后安排就餐。要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招待标准。挥霍浪费公款、大吃大喝,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人 员的责任。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篇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已于2000年9月14日由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9月28日起施行。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法释〔2000〕2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

(2000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0次会议通过)

为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一、各类案件的审理、执行期限

第一条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和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审理期限可以再延长一个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上诉、刑事抗诉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审理期限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未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审理期限为二十日。

第二条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

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十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但审理选民资格案件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

审理第一审船舶碰撞、共同海损案件的期限为一年;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审理对民事判决的上诉案件,审理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审理对民事裁定的上诉案件,审理期限为三十日。

对罚款、拘留民事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审理期限为五日。

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的规定,不受上述案件审理期限的限制。

审理涉港、澳、台的民事案件的期限,参照涉外审理民事案件的规定办理。

第三条 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审理行政上诉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二审案件需要延长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

第四条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刑事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需要延长期限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裁定再审的民事、行政案件,根据再审适用的不同程序,分别执行第一审或第二审审理期限的规定。

第五条 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委托执行的案件,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办理完委托执行手续,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函件后三十日内执行完毕。未执行完毕,应当在期限届满后十五日内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没收财产刑应当即时执行。

刑事案件罚金刑,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三个月内执行完毕,至迟不超过六个月。

二、立案、结案时间及审理期限的计算

第六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状)或者执行申请书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收到自诉人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经审查认为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应当在十五日内立案。

改变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应当在收到案卷材料后的三日内立案。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第一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抗)诉材料及案卷材料后的五日内立案。

发回重审或指令再审的案件,应当在收到发回重审或指令再审裁定及案卷材料后的次日内立案。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裁定(决定)的次日立案。

第七条 立案机构应当在决定立案的三日内将案卷材料移送审判庭。

第八条 案件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期限,从决定转为普通程序次日起计算;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连续计算。

第九条 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的时间;

(三)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四)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检察院查阅案卷超过七日后的时间;

(五)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六)民事、行政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

(七)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

(八)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

(九)中止诉讼(审理)或执行至恢复诉讼(审理)或执行的期间;

(十)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提供执行担保后,执行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间;

(十一)上级人民法院通知暂缓执行的期间;

(十二)执行中拍卖、变卖被查封、扣押财产的期间。

第十条 人民法院判决书宣判、裁定书宣告或者调解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时间。如需委托宣判、送达的,委托宣判、送达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审限届满前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送达受托人民法院。受托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书后七日内送达。

人民法院判决书宣判、裁定书宣告或者调解书送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结案时间遵守以下规定:

(一)留置送达的,以裁判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日为结案时间;

(二)公告送达的,以公告刊登之日为结案时间;

(三)邮寄送达的,以交邮日期为结案时间;

(四)通过有关单位转交送达的,以送达回证上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结案时间。

三、案件延长审理期限的报批

第十一条 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自诉案件,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七日以前,向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被告人未被羁押的刑事自诉案件,需要延长审理期限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民事案件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还需延长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十三条 行政案件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十日前向高级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 对于下级人民法院申请延长办案期限的报告,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三日前作出决定,并通知提出申请延长审理期限的人民法院。

需要本院院长批准延长办案期限的,院长应当在审限届满前批准或者决定。

四、上诉、抗诉二审案件的移送期限

第十五条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第一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期限届满后三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第二审人民法院移交的上诉状后三日内将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

第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刑事二审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抗诉期届满后三日内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第十七条 当事人提出上诉的二审民事、行政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人民法院收到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

人民法院受理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民事、行政案件的移送期限,比照前款规定办理。第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时发现上诉案件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在两日内通知第一审人民法院。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第二审人民法院的通知后五日内补齐。

第十九条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上级人民法院调卷通知后,应当在五日内将全部案卷和证据移送,至迟不超过十日。

五、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将审理案件期限情况作为审判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审理期限届满前的催办制度。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案件审理期限定期通报制度。对违反诉讼法规定,超过审理期限或者违反本规定的情况进行通报。

第二十三条 审判人员故意拖延办案,或者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审判人员故意拖延移送案件材料,或者接受委托送达后,故意拖延不予送达的,参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分。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篇9

一、严格执行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出纳员岗位职责。

二、出纳员应在每日下午3时之前预结现金数额,按规定限存5000元,不得超储,发现超储,应及时存入银行,以确保资金安全。

三、每日离开办公室时,要及时锁上保险柜,确保安全。

四、出纳员管理的公司银行印鉴卡、库存现金、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收据和支票,及其他重要凭证或物件,必须放置在保险柜中保管。

五、除公司采购转帐支付事项由公司采购专员领用转帐支票同城转帐支付外,其他支付事项必须由公司出纳员亲自到银行办理,不得由他人代办。

六、必须按照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现金管理规定》中规定的现金收支范围,办理现金收付业务。

七、出纳员不准挪用现金,不准私自使用公款,不准用白条抵库存,不准坐支现金,不准借用外单位帐户套取现金,不准保存帐外公 款,不准租借或转让银行帐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签发空白支票。

八、在工作中遇到其他问题,应及时报告部门经理。

严格执行程序 规范执行行为 篇10

今年以来,莱城区法院按照上级法院的统一部署,以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为工作主线,以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为有效载体,以严格执行程序、规范执行行为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执行工作职能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执行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下大气力,努力推进执行工作规范化

一是完善执行分权机制改革。对执行局内设机构和职能进行了重新整合,执行一庭、执行二庭具体负责案件的执行实施权,执行三庭综合行使执行监督权和执行裁决权。制定执行工作流程规定,理顺庭长、局长、分管院长的权限划分,厘清庭务会、局务会、审委会的职能配置。通过裁决权与实施权分离,以及明确各项节点工作的控制管理,进一步增强了执行工作的规范度和公正性,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

二是打造“阳光执行”运行机制。根据该院年初确立的“阳光司法”要求,积极打造“阳光执行”工程。制定了《莱城区法院执行立案须知》、《执行风险告知书》、《执行干警联系卡》,并在立案窗口逐案向执行申请人发放,通过该项措施,告知申请人执行风险以及如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1

和线索,当事人通过联系卡可以随时了解案件在立案、强制措施、评估拍卖、异议审查等8个方面的执行情况。做到了执行立案公开、执行听证公开,执行裁决公开、执行措施公开和执行进度公开,从而大大提高了执行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推行案件警示督办制度。为了实现执行工作的整体联动,莱城区法院推行了案件警示督办制度:对超过三分之二执限尚未结案的,进行电话督办;超过五分之四执限尚未结案的发院长督办令,督办令由院长签发;超过执限尚未结案进行督办通报。对无正当理由,在法定期限内不能执结,或者有正当理由延长期限后,仍不能执结的,由院长安排他人执行。内两次出现该情形者,调离执行岗位。督办通报三次以上的,取消所在部门评先树优资格。今年以来,共电话督办执行案件120件次,发出院长督办令16件次,有效地实现了对执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四是强化工作调度和业务学习。建立了周例会、月调度制度。每周五召开一次例会,对疑难复杂执行案件进行集中会诊,并对新颁法律、司法解释进行集中学习;每月月底召开一次调度会,对各庭执结案件主要指标、信息录入、调研宣传、亮点工作等全面工作进行集中调度。

二、多措并举,突出抓好两项活动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莱城区法院在开展正常执行工作的同时,2

突出抓了两项活动,一是集中清理骨头案活动,二是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方法对头,活动扎实有效,效果显著。

一是集中清理了一批骨头案,提升了执行工作积极性。为提高执行工作的权威和法院公信力,莱城区法院果断选择了群众反映最强烈、当事人矛盾最激化、多次到各级上访的10件案件作为骨头案进行重点突破,采取庭长包案、一周一调度、执行局长亲自抓、分管院长靠上抓的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经过全体执行干警的共同努力,已全部执结案件完毕,既有效化解了多起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又提升了执行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是扎实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保持高压态势不动摇。根据上级法院的安排和部署,莱城区法院制定了活动方案,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并向区政法委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具体工作中,集中力量,周密部署,采取集中行动和交叉行动相结合、强制措施和思想工作相结合、开展活动和常态工作相结合等方式,多措并举,重拳出击,执结了一大批案件,效果显著。从5月23日起在莱芜电视台、莱芜日报社等主流媒体发布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第一号公告,并滚动刊发一周时间,敦促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5月25日凌晨,莱 3

城区法院联合政法委、检察院、莱芜电视台、莱芜日报社等单位进行了一次集中行动,行程涉及苗山、见马、莱城等7个乡镇办事处,当日拘传当事人9名,依法拘留2名,扣押轿车1辆,执结案件9件,交款286900元,另有一案当事人慑于反规避执行的高压态势,主动履行了义务。这次行动莱芜电视台、莱芜日报社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并在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手机报、大众网、网易网、山东新闻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反响强烈。截止6月2日,共开展大小集中行动6次,拘传21人,拘留13人,搜查 7次,执结案件30件,执行金额766100元,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创新方式,全力促进执行工作创一流

执行工作普遍存在被执行人难寻、被执行财产难找、协助执行人难求、被执行财产难动的“四难”瓶颈,针对这种状况,莱城区法院大胆实践,用足用活执行方式,努力破解规避执行问题。

一是联合打造执行威慑机制。今年以来,该院加大了对“拒执罪”的打击力度,年初与莱城区检察院、莱城区公安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人民法院执行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公、检、法三家的工作职责和办案流程,强化了公检法三家的协同配合和相互监督,较好地发挥了惩戒、威慑作用。邀请公安部门、国土部 4

门和房管部门进行座谈,并会签了关于协助法院执行的联合文件,为进一步打造联动机制和威慑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完善财产报告制度。用足用活执行措施,积极完善和运用财产报告制度。在向当事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后,及时向被执行人发出报告财产令,对拒不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被执行人依法进行惩处。

三是积极开展司法救助。该院认真贯彻司法为民宗旨要求,注重对特困案件申请人的人文关怀,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申请人及时进行司法救助。年初向5名特困申请人发放救助金共计7万余元,受到了当事人以及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是强化执行工作宣传。适时向媒体通报法院执行工作情况,积极邀请新闻记者参与重大执行专项行动,发布反规避执行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对一些重点案例和长期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老赖”坚决在媒体上进行曝光。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承诺书 篇11

为严格执行城市规划,保证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在小区(项目)楼建设过程中,我们郑重承诺:

一、建设单位将严格按照规划部门审定的规划方案建设,严格执行批准的总平面图、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色彩、建筑材料和建筑设施配套等内容。在建设过程中如需要调整或者变更规划,将按照程序上报审批。

二、施工单位将严格按照审定的施工图和规划部门放、验线位置尺寸施工,坚持按规划实施,不擅自变更施工图内容。

三、监理单位将按照职责监督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划和工程质量标准进行建设,确保建筑物建成后与批准的规划一致。

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篇12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发展之要,在于用人。如何选好人,用好人,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关系到事业兴衰,民心向背,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大局,对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体现了中央对干部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了改进完善,是做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对于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下大力气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选好人、用好人,结合自己的理解,认为可从下面“四个坚持”入手,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确保让人民放心的人掌权,让德才兼备的干部来担当重任。

一、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

《干部任用条例》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明确规定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保证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能够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通过健全的机制来保证选拔出来的人才质量,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让有德才、有能力、甘于奉献的优秀者有位子。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让干部“学有榜样”,促进干部之间“比学赶帮”的竞争氛围。加大竞争选拔干部力度,就是要使每一个符合基本条件的干部都有机会参与竞争,让能者有发展。

同时选拔必须公开透明,须改变过去封闭式、神秘化的操作方式为“在多数人中选人”和“由多数人选人”的“阳光”作业方式,把整个干部选任过程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打破了“熬官者”的梦,阻断了“跑官者”的路,封闭了“买官者”的门,扩大了选人用人民主,有利于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干部的选拔工作需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只有在选人用人制度上首先做到求真务实,才能真正选出求真务实的干部。只有选用求真务实的干部,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才有切实的保证。对于作风正派、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则要予以表彰、大胆提拔、委以重任。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使那些默默无闻干工作、兢兢业业做事情,实打实、硬碰硬抓落实的干部香起来、用起来,坚决不用那些喜欢做表面文章的人。我们不能从主观出发、从感情出发、从教条出发,那必然会导致知行脱节,事理相背,弄虚作假,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选人用人工作中,以“真”为根,以“实”为本,确保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坚持走群众路线。

我们党历来坚持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注重群众公认。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细致。选人用人工作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和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我们应把走群众路线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坚持选拔任用走群众路线的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就会形成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风气。应把走群众路线作为识人察人的首要标准,坚持用群众满意、群众拥护、群众认可去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同时,把走群众路线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方法,要做到知人善任,就要保障和扩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把干部选拔的过程变成集中群众意见的过程,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

四、坚持加强监督,严明纪律。

上一篇:民政办低保五保工作总结下一篇:加油站诚信经营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