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环境

2024-09-21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环境(共12篇)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环境 篇1

尊敬的党组织:

《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容。

一、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是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的根本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在“文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指标,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自然灾害、荒漠化、生态系统退化、海洋环境问题、新型污染物、农村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事故、环境社会性群体事件等。同时,造成这些问题的来源也十分复杂:工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城乡居民生活、物流交换、国内外贸易等。加上这些活动所涉及的主体也非常多:各级决策者、生产企业、社会大众、资源开发者等。对各类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累计起来就会达到极大的数量,庞大而全面,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还涉及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这都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必将是一个系统和完整的体系。

生态文明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制定或形成的一切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规定和准则的总和,其表现形式有正式制度(原则、法律、规章、条例等)和非正式制度(伦理、道德、习俗、惯例等)。

可见,生态文明制度有“硬”和“软”两个方面,而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制度都是写在纸上的硬性规定。事实上,那些刻在人们心中、成为人的价值观念的“软性”规则,往往起到更坚定、更持久的约束人行为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强化生态伦理道德这样的制度建设是更基本、更优先的任务。

经常有人把建设生态文明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同起来,认为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就是防治污染、修复生态,只要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态文明水平就提高了。其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是在“文明”上,更多的是反映人类行为的进步。当我们投入几千亿元治理环境,环境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果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律法规标准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可以说生态文明水平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因此,制度是否系统和完整,是否具有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态文明水平的高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硬实力,先进的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的软实力。

二、制度体系建设的3个层面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须围绕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领导力、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能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等3个主要层面展开,有机结合,互为支撑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总体上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这包括综合评价、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空间规划、责任追究、管理体制等,主要是针对各级决策者的。

第二类是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有偿使用、赔偿补偿、市场交易、执法监管、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等,主要是针对全社会各类当事主体的。

第三类是建立内化的道德和自律制度,包括宣传教育、生态意识、合理消费、良好风气等,主要是针对全社会成员的。

三、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要从3个方面展开:

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领导力。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只有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导向,指挥棒的导向正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成为普遍行为。

强化法治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能力。我国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问题比较突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当前,急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进程,特别是地方人大应加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条例。按照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加强资源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和软硬条件,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司法力量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保障作用。可以预见未来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力度前所未有。

形成道德文化制度,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自觉行动能力。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对企业家进行环境知识启蒙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一定要改变人的行为和观念,要使这一代中国人成为最具有绿色意识的一代人。同时,将公民环境权明确地确立在宪法中,加大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

四、环保体制需在实践中检验

环境管理体制创新,关键是要理清不同主体的不同责任。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尝试,但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才能最好地解决问题,没有唯一标准,要因地制宜,并且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环境管理体制不顺、能力支撑不足,这是造成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环保工作涉及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环保队伍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环保监管力量与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越来越不适应。

当前,环保职能可归纳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安全三块,其中生态保护涉及到环保、发展改革、国土、林业、海洋、渔政等许多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情况,也容易造成管理盲区、产生内耗、降低管理效率。

《决定》提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我认为,环境管理体制的创新,关键是要理清不同主体的不同责任。对于负责资源开发的开发者而言,必须实现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责任,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对于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者而言,就必须切实维护好公共利益,履行好监管责任。只有职责得到澄清,才能理顺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件地推进大部制改革,逐渐减少职能交叉分散的现象。

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这对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管和执法的干扰,将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基层环保部门的人财物管理权都要受制于地方政府,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存在“污染企业反成环保部门衣食父母”的尴尬。要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需要探索包括垂直管理在内的各种体制模式。

汇报人:xiexiebang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环境 篇2

一、加强土地管理制度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耕地保护工作, 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一再强调要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耕地。1986年, 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1994年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 保护耕地的通知》 (11号文件) ;1998年, 耕地保护写进了《刑法》, 增设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和“非法转让土地罪”。

二、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实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目标, 必须强化用途管制, 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 层层落实责任

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金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耕地保护数据库, 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数据库系统的互连互通和数据的网络传输。

(二) 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

按照“耕地实行先补后占, 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的要求,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应立足于本行政辖区内补充耕地, 本行政辖区内确实难以补充耕地的, 可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安排, 在省域内进行, 但必须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同时落实好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挂钩、补充耕地储备库和台账管理等制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年度计划指标分配时, 充分考虑当地耕地后备资源状况、补充耕地潜力等因素;防止和杜绝只占不补、先占后补、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发生。

(三) 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 积极补充耕地, 确保实现耕地保护目标

按照国务院《决定》精神, 为落实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 要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力度。资金是保障, 要依法收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并严格按法定用途用于耕地开发。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标准。要以落实《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重点, 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 逐步实现项目布局从零星分散向突出重点、相对集中转变, 扩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模。

三、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 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 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

第一, 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 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 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第二, 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 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 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 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 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 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完善土地使用标准。

第三, 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 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 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规范征地拆迁管理, 加大土地督察和执法力度, 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第四, 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加快征地制度改革, 深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加强土地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摘要: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层层落实责任、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三方面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并应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环境 篇3

关键词:环保;制度;成本;企业

一、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长时间的粗放型发展使得我们在生态环境上的欠账太多。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水体污染,雾霾现象等都是我们没有将环境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虑指标。构建目前这一史上最为严格的环保制度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同时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就其进行阐述:

二、国内环保制度现状及问题

(一)环境破坏成本较低

各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将环境保护作为重点考虑指标[1]。在法律制度方面,各地没有更多严格的环境破坏处罚措施,很多企业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受到环境处罚,但还是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排污等行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排污成本远远低于受到的处罚成本。造成环境破坏成本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立法上的处罚力度不够大。例如:对建筑开工的环评要求,当出现环境问题之后,一般只有20万元的处罚权限,这一金额远远低于建筑方赶工期等建造成本。其次,民事环保赔偿的制度不完善。由于环保民事赔偿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度,需要按照民事程序进行,然而民事案例的举证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环保赔偿等。最后,基层执行力度不强。环保部门的行政强制措施只有“停止建设、生产”等,这些行政手段难以实现有效的执行,对企业的威慑力不足,不能有效约束他们的行为。

(二)环保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首先,对地方领导的考核还是以GDP为主[2]。一些地方领导更多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出现经济与环境问题矛盾的时候,可以一些领导只能关注经济。这样大大削弱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当地的环保部门的执法、管理等难以有效执行。其次,市场、公众在环保中的作用难以有效体现。市场经济中,大众对环境改善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场中已经出现很多的环保方面的技术和产品,需要我们政府进行政策等方面的引导,然而目前还是比较缺乏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公众对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环保信息的公开,听证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不够完善。很多的群众对当地环境恶化的处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认识,可能造成社会恐慌等问题。

(三)环保经济制度没有完全引领产业发展

国内的环境改善可以进行市场经济调节,环保产业的发展就需要环保经济制度的引领。然而目前的环保经济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对环保产业的引领作用不够明显。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展环保经济制度的管理。在环保方面没有相关的纳税等减免措施。环境破坏的成本核算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资源低价等理念还在生产企业中弥漫。

三、优化环保制度的经验分享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惨重的,需要付出承重的代价。这些国家也吸收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优化自己的环保法律和制度。在这一方面,这些国家有着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进行分享:

(一)严格环保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

任何国家的环保制度都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调研、论证、试行、实施等过程,这些都是需要时间。这也是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面。例如:美国的空气环保问题的管理制度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空气污染指标制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十余次的修改和调整。目前美国的空气污染管理才有了一个全面的衡量指标体系。

(二)严格的环保制度完善需要法律依据

法律是现代文明社会国家管理的重要基础。环保制度的严格执行也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解决环境污染赔偿问题上有着自己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程序。运用环保赔偿等民事手段代替行政处罚。同时提高污染企业的排污成本,使得他们出现排污后收到最为严厉的处罚,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法律制度等基础上。

(三)严格的环保制度需要有公众的监督

环境改善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他们有自觉地监督环境改善的意识。当环保部门在进行相关污染事件处理过程中,在企业进行非法排污过程中,公众有着明锐的观察力和自觉性。将他们纳入到环保制度执行的监督体系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公众监督作为环保制度执行的重要补充。他们提出了公众有对环保问题的知情权、保卫权。

四、优化国内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的建议

(一)“预防、管理、处罚”环保制度的闭环管理

要想构建国内严格的环保制度,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对环境问题的预防、管理、处罚等环节的管理。首先预防。需要构建国家的生态建设的整体目标,对经济发展与生态成本之间进行有效衡量,将环境效益作为重要的源头管理思想。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对一个环境保护底线问题进行严格执行,不允许任何高污染企业入驻。其次,管理。建立第三方专业监督的制度,借助外界专业技术和人才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引入更为专业的环境保护屏障。同时将地方环境改善最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据,是提拔干部的重要参考。最后,处罚。对排污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使得企业在排污成本上不断提升,这样可以有效构建他们进行污染物处理的意识。同时追求污染事件行为人的责任,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追究管理责任,这样大大提升对环保问题的倒逼。

(二)环保经济制度的引导

环保经济制度是实现市场经济进行环保调节的重要手段。因为企业意识到环保是一个产业之后,可以有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进入这一行业,引导社会环保技术和意识的提升。具体来说,需要构建环保的税收减免政策。针对那些降低CO2等排污企业进行税收方面的减免。构建污染权有偿使用机制。例如在城市污染处理上,引入这一理念,让排除污水的企业购买污染权,让城市污染统一处理,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处理城市污水问题。

(三)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公众参与是严格环保制度监督的有效手段[3]。进一步优化国内的公众参与环保听证、环保信息公开等制度的细节,使得一些形式大于內容的公众参与有效转变,引导媒体参与到相关环保事件的监督之中。构建完善的公众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得群众可以及时提供有效的环保线索。

结语:目前,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构建经济调节、公众参与、体制保障的环保制度,新的《环保法》被誉为国内史上最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将当地环境改善和风险作为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依据,另外还有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公众参与环保的听证等制度,我国严格的环保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参考文献

[1]李捷.浅谈对于生态创新型绿色专利法律制度的构建[A].Proceedings of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w and Economics,2015,06:153-154.

[2]孟伟,范俊韬,张远,等.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A].环境安全与生态学基准/标准国际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2013,06:167-168.

[3]唐国平,李龙会,等.环境管制、行业属性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经验证据[A].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Committee in ASC & the 1st Chinese CSEAR,2012,10:123-124.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篇4

——就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访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

本报记者 于猛

《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0日 13 版)

编者按:今年8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

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近期加强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严格执法督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日前,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06—2010年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首次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以及换届考察实绩分析的参考依据。

为什么进行这项考核,此次考核工作的主要思路和特点是什么,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

建立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是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

记者:请问为什么要建立目标责任考核这项制度,这和当前耕地保护形势之间有什么关系?

徐绍史: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带来了土地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但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是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总的来看,土地资源国情难以改变,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和两难局面,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一是耕地占用呈持续高位态势。综合分析各地“十二五”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目标,预计全国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在4000万—4500万亩,超出规划安排规模1000万亩以上。而且,“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也将导致耕地进一步减少。二是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全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由2002年的1.1亿亩减至2010年的8000万亩,除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外,大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差,补充耕地成本高、难度大。少数省份后备资源接近枯竭,对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依赖难以为继。三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还很艰巨。目前,各地正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但要真正实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的难度还很大。全面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耕地面积有增长、质量有提高、产能有增加、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还需要做大量艰苦努力的工作。

正是由于这样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立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近期就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通过落实省级政府的法定责任,建立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从“一家管、大家用”向“大家管、大家用”的根本转变。

各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要求,检查与考核已成为检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有力手段

记者:请问这项制度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近年来各级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情况怎样?

徐绍史: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耕地保护成为各级政府担当的硬任务。

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责任追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长、主席、市长是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从2006年起,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国务院对各省(区、市)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履行情况各考核一次,由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统计局组织考核。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要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因此,今年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组织、中组部参与,首次共同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从这一制度确立的过程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要求,已经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检查与考核,作为检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自20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已连续三年分别对2007、2008、2009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这项制度的建立,切实提高了各级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有力促进了各级政府耕地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提升了各地耕地保护工作的水平。

考核指标充分体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考核结果将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参考依据

记者:今年考核工作的情况和重点是什么?有哪些特色?

徐绍史:今年的考核,将按照“省级政府组织自查、五部门核查、综合评价、考核结果认定、共同上报国务院、通报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措施”的程序有序推进。在国土资源部设立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公室,专门负责考核工作组织实施、综合协调、信息上报等工作。

这次考核,紧扣《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要求,突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与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落实情况“三项硬指标”。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就认定为不合格。同时,要考核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重点突出了“四项参考指标”,即“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纳入地方人民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土地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四项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这些考核指标的设定,体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要求;体现“主体明确、责任明晰、经济激励、监督制约”共同责任机制的要求;体现了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新机制的努力方向。

对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给予表扬,在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等方面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将责令整改,限期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和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相应扣减下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整改期间暂停该省(区、市)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对其审批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按程序依纪依法处理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同时,考核结果将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以及换届考察实绩分析的参考依据。2008、2009、2010年三年检查采取的组织程序、方式方法为开展此次考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比而言,今年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增加了审计署、监察部和中央组织部三个部门,将有利于扩大考核成果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考核的权威性。同时,国土资源部依托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综合监管平台,初步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及评价预警系统”,实现考核数据的在线报送、查询、汇总分析、评价等功能,考核手段得到了完善;为正在开展的土地执法检查、土地例行督察、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等专项工作提供了考核依据,为今年的考核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耕地保护任重道远,下一步将使考核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记者:下一步如何积极推进耕地保护制度的完善,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和机制?请问这方面您有些什么新的打算?

徐绍史:总的来说,耕地保护,任重道远;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压力和潜力俱在。我们将积极应对,毫不动摇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形成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已经开始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理转变,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标准、严要求,运用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这一有效手段,落实好耕地保护目标,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小学作文 篇5

大家都知道,环保是重要的事情,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关注。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

星期天,妈妈和我一起来到市场买菜,付过钱后,菜档老板拿着塑料袋来装,我毅然拒绝了。把手中的环保袋递给他。他微笑着,还向竖起了大拇指,说:“小朋友,你做得好!”

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到早餐店吃早餐。老板给我递上一次性筷子,我拒绝了,对老板说:“一次性筷子能用,因为他们都是木材做的,用的人多了就要多砍树木了,这样森林就会被我们彻底的破坏了。随着树木的.减少,土地就会慢慢沙化,造成水土流失,酿成大灾。”老板听了,从消毒柜里拿出了常用筷子递给我。邻桌的人见了,纷纷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中午,因为我听说废电池里面的重金属含量非常大的,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搜集家里的废电池,并且上网查找废电池的收容所,打算把收集来的废电池送回家,避免我们环境受到污染。

晚饭过后,我和家人去广场散步,突然发现路上有果皮,垃圾罐,纸团等垃圾。这些垃圾招惹来了苍蝇,严重地影响了广场的环境。看到这个景象,我想到老师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能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我们才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一想到老师说的这些话,我便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把周围的垃圾收拾了一下,就倒入垃圾桶里。过往的行人看见了,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虽然我累得满头大汗了,但是我却非常高兴,因为我又为环保出了一份力。不一会儿,在我和家人的努力下,路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广场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散步回来时,我经过广场,看到干干净净的广场,心里乐滋滋的。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环境 篇6

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城乡二元体制为主要建设思想的社会经济结构,但显然,在“三农”问题不断突出的背景下,这一结构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已经不相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思想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党和政府要逐渐确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思想,尽可能的解决“三农”问题,消除二元体制的弊端,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为构建全新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3.2在《环境保护法》中增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律文件,其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但是,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定比较早,很多内容已经不再满足当前环境的形势需要,不能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因此,要想满足新时期的环保工作需求,提升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就要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修改和完善。由于现存的《环境保护法》中涉及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内容比较少,所以,在新《环境保护法》中要增设“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对农村环保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污染治理和防控等内容进行硬性规定。另外,还要尽量明确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用农民的权利来制约政府权力,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质量。

3.3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

因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在制定时可以根据农村环保问题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能够对国家环保标准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有利于解决特殊问题。以河南省为例,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河南省近十年的粮食产量都居于全国之首,不但能够满足河南省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还能对其他省份的粮食需求提供援助。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灌溉用水十分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河南省的农业灌溉用水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只有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地方水质标准,才能保证粮食产量和质量。

4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构建完整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大势所趋,不但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还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对加快农村经济建设脚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小铁.质量安全监管与市场主体现代化治理[N].南方都市报,-09-21.

[2]洪登华,戴继勇,郑玉艳,等.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的构建[J].标准科学,(04):33.

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环境 篇7

部门: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共27分每题3分)

1、根据审核活动前应评审受审核的文件,以确定文件所述的体系与()的符合性

A.ISO14001:2004标准 B.适用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C.相关方的要求 D.审核准则

2、审核员能力包括()

A.个人素质 B.个人素质和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C.通用的知识和技能 D.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E.通用的知识、技能和特定的知识、技能

3、GB/T24001-2004标准的全称是()。

A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B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C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 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D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支持技术指南

4、按照标准的要求,组织应就将其环境方针进行传达,传达的范围应包括()。A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 B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和所有的相关方

C 组织内的所有员工,以及所有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D 组织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相关方

5、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必须具有()

A、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B、完整性、可靠性和适宜性 C、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性D、以上全对

6、新法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 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

A、工艺;农用灌溉水质指标 B、产品;农用污水水质标准 C、材料;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D、材料和产品;环境保护标准

7、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A、环境保护税 B、矿产资源税 C、排污费 D、污染费

8、新环保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起,按照原处罚数额()。A、次日 按日连续处罚B、三日 按月连续处罚C、五日 按季连续处罚D、七日 按年连续处罚

9、以下描述不是环境因素的是()

A.SO2的排放

B.噪声排放

C.水质恶化

D.油的泄漏

二、多选题(共57分每题3分)

1、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A、技术;B、设备;C、材料和产品;D、工艺;

2、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损害担责的原则。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综合治理; D、公众参与;

3、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和

负责。

A、科学性; B、真实性; C、准确性; D、及时性;

4、新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中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

,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C、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质量标准协会标准;

5、新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保障,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A、生物多样性; B、自然资源; C、和谐可持续发展; D、生态安全;

6、新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中规定,和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A、国家机关; B、企业单位; C、使用财政资金; D、环保志愿者;

7、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A、转产;

B、搬迁;

C、关闭;

D、停产;

8、新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

。A、停止建设; B、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关闭; D、恢复原状;

9、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A、分类处置;B、科学分类; C、回收利用;D、综合治理;

10、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对

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 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完成;

B、低于;

C、超过;

D、未完成;

11、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A、生产;

B、销售;

C、转移;

D、使用;

12、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中规定,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

或者。

A、转产;

B、转移;

C、拆除;

D、闲置;

13、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A、分类处置;

B、科学分类; C、回收利用;

D、综合治理;

14、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A、补贴;

B、财政;

C、税收;

D、价格;

15、国家实行

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A、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B、环保公开制度; 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D、考核评价制度;

16、下列哪些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可行性研究报告

17、对于含有一类污染物污水的监测应在 采样

A.车间排放口 B.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 C.排污单位排放口 D.排污单位总排放口

18、下列 项的描述符合GB/T14001标准4.3.2条款“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要求

A.识别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 B.识别适用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C.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 D识别安全要求

19、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的清洁生产措施包括

A.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B.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C.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利用 D.改善管理

三、判断题(共16分每题2分)

()

1、所谓“清洁生产”就是指清洁的生产过程,不包括清洁的产品或服务。

()

2、新环保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3、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可以不参照法律法规执行。()

4、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必须由最高管理者制订发布。()

5、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时,必须考虑它的更新。()

6、相关方是指与组织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团体。()

7、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

医院环境保护制度 篇8

为了保护本院生活和生产环境,防治污染,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确保全面完成污染减排指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逐步实现清洁生产,特成立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并制定本制度。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李春早 副组长:朱惠如 组 员:沈治年 朱金海 朱伟东 张建伟 管珍珠 王金生

第1条 医院各单位要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院办协助后勤科编制环保培训教材,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公共场所设置有环保宣传标语、口号和禁烟标志,建立无烟诊室和无烟病房。

第2条 医院要有计划的培养和引进环保专业人才。在进行职工培训教育时,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职工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保专业技术水平。

第3条 后勤人员要对医院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计调查,并汇总上报院领导。

第4条 本院任何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破坏环境、毁坏绿色植物的行为向医院领导或后勤科举报。

第5条 本院各生产工序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努力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第6条 本院每年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及防治,新技术研发应用,持续改善医院环境状况。

第7条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同时加强节水管理,避免浪费水资源现象。

第8条 固体废弃物应积极回收利用,禁止乱排乱堆现象,杜绝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事故。

第9条 本院每年邀请环保局监测部门和区疾控中心及市疾控中心来院进行监测,持续改进,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10条 医院后勤科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对环保设施运转使用情况及污染现象进行检查、指导,并对职工提出的环境问题予以答复,对于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第11条 设置环保员,负责本单位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并定期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

第12条 医院局部基建改造,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考虑环境保护措施,并在施工作业中组织实施。及时清理施工垃圾,避免扬尘。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浅析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篇9

浅析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摘要: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环境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结合相关规定对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建议.作 者:钱峥嵘    QIAN Zheng-rong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武汉)研究生学院,武汉,430072 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30(z1) 分类号:X32 关键词:公众参与制度    缺陷    完善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篇10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封闭管理

施工前应由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编制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专项方案,包括围档墙、临时设施、场容场貌、卫生管理、环境保护、消防等。

第一条 施工进出入口必须设置大门。大门总高不低于6米,大门洞口净高不低于4.8米,总宽度不得少于6米,门头断面0.4~1.2米,门柱断0.8*0.4米。门头上方喷制公司司徽,并书写施工企业名称,下方书写:“承建松林油库改扩建工程”字样,门柱外侧书写“树精品意识 创优质工程”(“牢树精品意识 再创优质工程”、“树胜利油建品牌 建用户满意工程”、“铸精品展现公司风采 树丰碑奉献曲靖人民”),也可结合现场实际书写。大门内侧根据现场情况,门头上书写“珍惜生命 勿忘安全”,中间为国际安全标志。门柱内侧书写上下联:“精心管理质量兴企 筑造形象拓宽市场”。门头应采用外置等光式或制成灯箱式,上插彩旗装饰。

第二条 工地大门进口醒目位置设置七牌二图。(七牌: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纪律牌、工地消防管理牌、佩戴安全帽牌、十项安全技术措施牌、三清六好牌、文明施工管理牌。二图:施工平面图和现场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在适当位置设宣传栏、板报、安全标语等,并应设置现场排水网络图和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第三条 施工现场出入口要设警卫室,建立有门卫管理制度,人员出入要有登记。第四条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佩戴统一制作的上岗证。

二、施工区卫生管理 第一条 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区

为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作风,保证职工身体健康,施工区和生活区应有明确划分,设置导向牌,建立责任区,从道路交通、消防器材、材料堆放到垃圾、厕所、厨房、宿舍、火炉、吸烟等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卫生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到人(名单上墙),使文明施工、环境卫生工作保持制度化、经常化。第二条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要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场地平整,各类物品堆放整齐,道路平坦畅通,无堆放物、无散落物,做到无积水、无黑臭、无垃圾,有排水措施。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要分别定点堆放,严禁混放,并应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实行袋装或放置在带盖的容器内。(2)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

(3)施工现场零散材料和垃圾,要及时清理。

(4)办公室做到天天打扫,保持整洁卫生,窗明地净,办公用品摆放整齐。(5)冬季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取暖,所有设施须有验收手续,合格后方可使用。(6)楼内清理的垃圾,用塔吊、电梯式提升设备用容器式小车运下,严禁高空抛撒。(7)为了广大员工身体健康,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保温桶。

(8)大型工地应配医务室,由专职医生值班,一般工地应配备保健药箱和常用药品,所有工地均应配备急救器材和培训合格的急救人员。

(9)工地应设立淋浴室、卫生管理员。

(10)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需提前向环保部门申请,未经批准不得施工。(1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第三条 生活区卫生管理

(1)宿舍卫生管理规定:职工宿舍应美观、整齐、保温通风、防火,室内高度不低于2.6米,室内抹灰刷白,地面硬化,严禁在建工程兼做办公和住房,禁止职工睡通铺。每人床铺面积不得少于2平方米。每间居住人数不超过16人,并有消暑和防蚊虫叮咬措施。

(2)职工宿舍要有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室长负责制,制定一周卫生值日名单并张贴上墙,做到天天有人打扫,保持室内窗明地净。

(3)宿舍内各类物品应堆放整齐,整齐美观,不到处乱放。(4)宿舍内保持清洁卫生,垃圾倒在制定的位置及时清理。

(5)生活废水应有污水池,做到卫生区内无污水、无污物,废水不得乱倒乱流。(6)文体活动室应 配备电视机、书报、杂志等文体活动用品。第四条 办公室卫生管理规定

(1)办公室的卫生由办公室全体人员轮流值班,负责打扫,排出值班表。

(2)值班人员负责打扫卫生、打水、做好来访纪录,整理文具。文具应摆放整齐,做到窗明地净,无蝇、无鼠。

(3)冬季负责取暖炉(具)的看管,落地炉灰及时清扫,炉灰按制定地点堆放,定期清理外运,防止发生火灾。未经许可禁止使用电炉具。

三、食堂卫生管理

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定,按食堂规模的大小、入伙人数的多少,应当设有相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场所以及必要的上、下水、隔油池卫生设施,做到防尘、防蝇、与污染源(污水沟、厕所、垃圾箱等)保持30米以上的距离。食堂内外每天做到清洗打扫,保持内外环境的整洁,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食堂高度不低于2.8米,设置透气窗,墙面刷白,水泥地面,灶台贴瓷砖,照明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米。第一条 食品卫生

(1)采购运输

① 采购外地食品应向供货单位索取县以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开具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必要时刻请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复验。

② 采购食品使用的车辆、容器要清洁卫生,做到生熟分开,防蝇、防雨、防晒。③ 不得采购制售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有异味或《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2)贮存、保管

① 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冻(亚硝酸钠)等有毒有害物质,食堂要设专人管理专库存放,严禁亚硝酸盐和食盐同仓共贮,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② 贮存食品要隔墙、离地,注意做到通风、防潮、放虫、防鼠。食堂内必须设置合格的密封熟食间,有条件的应设冷藏设备。主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开存放。

③ 盛放酱酒、盐等副食调料要做到容器物见本色,加盖存放,清洁卫生。④ 禁止用铝制品、非食用性塑料制品盛放熟菜。(3)制售过程的卫生

① 制做食品的原料要新鲜卫生,做到不用、不买腐败变质的食品,各种食品要烧热煮透,避免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② 制售过程及刀、墩、案板、盆、碗及其他盛器、筐、水池子,抹布和冰箱等工具严格做到生熟分开,售饭时要工具销售。

③ 未经过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工地食堂禁止供应生吃凉拌菜,防止肠道传染疾病发生,剩饭、菜要回锅彻底加热再食用,发现变质,不得食用。④ 共用食具要洗净消毒 ⑤ 食堂应设置密闭式 水桶并及时清运。

第二条 个人卫生

(1)炊管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发帽,做到“三白”(白衣、白帽、白口罩),并保持清洁整齐,做到文明操作,不赤背,光脚,禁止随地吐痰。

(2)炊管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四勤(勤洗澡、勤洗衣、勤剪指甲、勤理发)。

第三条 炊事人员健康证

为了加强建筑工地食堂管理,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杜绝食物中毒,把住病从口入关,各工地要加强对员工食堂的治理整顿。凡在岗位上的炊管人员,必须持有所在地区卫生防疫部门办理的健康证,每年一次体检。凡患有痢疾、肝炎、伤寒、活动性结核、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制售及食品洗涤工作。

第三条 职工饮水卫生规定

施工现场应供应开水,饮水器具要卫生。夏季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凉开水或清凉饮料与供应,暑伏天可增加绿豆汤,防止中暑脱水现象发生。

四、厕所卫生管理

第一条 施工现场要按规定设置厕所,厕所大小应根据人员数量合理设置,蹲位不低于工人数的1/20,厕所门口要标明“男”“女”字样。厕所的设置要离食堂30米以外,屋顶墙壁要严密,便槽内必须铺设瓷砖。厕所要有专人管理,设置化粪池,严禁将粪便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河流沟渠中,露天粪池必须加盖。

第二条 厕所定期清扫制度:厕所做到有顶,门窗齐全并有纱,并设专人天天冲洗打扫,做到无积垢、垃圾及明显臭味,并应有洗手水源,市区工地厕所要有水冲设施保持厕所清洁卫生。

第三条 厕所灭蝇 措施:厕所按规定采取冲水或加盖措施,定期打药或撒白灰粉,消灭。第四条 施工现场应设水冲式厕所,高层建筑应随层设置临时厕所,并专人负责。

五、文明工地

文明工地是指保持施工场地整洁、卫生,施工组织科学,施工程序合理的一种施工活动。文明施工的基本条件包括:有整套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有健全的施工指挥系统和岗位责任制度,工序衔接交叉合理,交接责任明确,有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和制度,大小临时设施和各种材料、构件、半成品按平面布置堆放整齐,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排水设施得当,水电线路整齐,机具设备状况良好,使用合理,施工作业符合消防和安全要求。从以上条件可以看出,实现文明施工,不仅要做好现场的场容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做好现场材料、机械、安全、技术、保卫、消防和生活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一个工地的文明施工水平是该工地乃至所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的综合体现。第一条 对现场场容管理方面的要求

(1)工地主要入口要设置简朴规整大门,门旁必须设立明显的标牌,标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和工程负责人姓名等内容。

(2)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做到现场清洁整齐。

(3)施工现场场地平整,道路坚实畅通,有排水措施,基础、地下管道施工后腰及时回填平整,清除积土。

(4)现场施工临时水电要有专人管理,不得有长流水,长明灯。

(5)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办公、生活用品、仓库、料场、临时上下水管道以及照明、动力线路,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平面图布置、搭设或埋设。

(6)工人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丢洒在楼梯、楼板上的砂浆混凝土要及时清除。

(7)砂浆、混凝土在搅拌、运输、使用过程中,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使用地点盛放砂浆、混凝土必须有容器或垫板、如有洒、漏要及时清理。

(8)有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严禁损坏污染成品,堵塞管道。高层建筑要随层设置临时便桶,严禁在建筑物内大小便。

(9)建筑物内清除的垃圾渣土,要通过临时搭设的竖井或利用电梯井或采取其他措施稳妥下卸,严禁从门窗口向外抛掷。

(10)施工现场不准乱堆垃圾及余物。应在适当地点设置临时堆放点,并定期外运。清运渣土垃圾及流体物品,要采取遮盖防漏措施,运送途中不得遗撒。

(11)施工现场设置宣传标语和黑板报,适时更换内容,切实起到表扬先进、促进后进的作用。

(12)施工现场严禁居住家属,严禁居民、家属、小孩在施工现场穿行、玩耍。第二条 对现场机械管理方面的要求

(1)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按平面布置规划固定点存放,遵守机械安全规程,经常保持机身及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显,安全装置可靠。

(2)清洗机械排出的污水要有排放措施,不得随意流淌。

(3)在用的搅拌机、砂浆机旁必须设有沉淀池塘,不得将浆水直接排放下水道及河流等处。

(4)塔吊轨道按规定铺设整齐稳固,塔边要封闭,道渣不外溢,路基内外排水畅通,总之,要从安全防护、机械安全、用电安全、保卫消防、现场管理、料具管理、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八个方面进行定期检查。每个方面的检查都有现场状况,管理资料和职工应知三个方面的内容。

六、综合治理

第一条 工地应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第二条 现场应有不扰民措施并落实到位,外来人员应办理暂住证。

第三条 工地应建立职工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源地、健康情况、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

第四条 建立治安保卫制度,将责任分解到人,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七、文明工地评定

第一条 文明工地的规划及申报

所有在施工程,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建设部颁布的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云南省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实施细则》,接受集团公司的监督检查,并按照各自的不同条件,积极创建省、市、集团公司级文明工地。

(1)建筑面积在6000㎡(12000㎡)及以上的工程,必须申报省级(样板)文明工地;

(2)建筑面积在3000至6000㎡的工程,必须申报市级文明工地;(3)建筑面积在3000㎡以下的工程,应规划为公司级文明工地。第二条 省级文明工地标准

(1)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方针、政策、法规,安全保证体系健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齐全,取得专职安全员考核合格证书,项目经理必须取得安全考核证书。

(2)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并在施工中得到落实。

(3)安全管理资料必须齐全,填写规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能够反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4)按照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云南省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现场安全生产进行评定,得分不低于85分;按《云南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检查评定办法》对现场文明施工进行评定,得分不低于85分。省级样板文明工地以上得分均不低于90分。

(5)工程施工全过程未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

环境保护工作制度 篇11

1.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本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认真贯彻“科学管理,节约能源,防止污染,严格控制,保护环境”的方针,坚持“谁实施,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分级责任制,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3.本酒店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总经理任领导小组组长,按有关规定明确责任,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并设置专(兼)职环境保护工作岗位、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落实相关责任。4.酒店环境保护工作领导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意见,并制定具体目标;

2)组织建立酒店的环境保护工作管理体系;

3)审核酒店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制定分级责任制,直到开展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4)召开酒店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议,分析环境保护形式,提出防范要求,审核整改措施计划,检查督促落实;

5)对酒店环境保护事故的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5.酒店安保部的环境保护的主要职责:

1)制定项目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检查和监督,督促有关责任部门落实措施,防止污染,及时报告整改情况;

2)编制酒店环境保护预警和应急救援预案,并监督检查运行情况,负责持续改进;

3)配合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项目各类环境保护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及时完成隐患整改; 4)制定酒店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培训计划。

6.酒店安保部负责酒店环境保护检查。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1)酒店环境保护分级责任制落实情况;

2)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酒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3)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4)分包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情况; 5)环境保护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7.事故报告与处理

1)环境事故分为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破坏事故二类 根据1987年9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颁发《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中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根据其类型可分为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2)事故发生后,酒店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造成人员伤亡或因环境事故引起生态破坏而危及周围人员、建筑物、船机设备等安全的,酒店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必须及时以事故快报表(见附表)的形式书面报公司安全质量监督部。

3)事故发生后,酒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环境治理,防止事故影响范围扩大,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做好相关记录。

4)酒店必须组成以总经理为责任人的调查组对事故的情况进行调查,并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酒店须及时将事故调查报告、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故处理意见及事故的处理情况、整改措施一并报公司安全处备案。8.考核与处罚

1)酒店依照有关规定,实施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2)对违反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违反酒店有关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员,按照国家及酒店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3)对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迟报或给事故调查设置障碍的,将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有犯罪嫌疑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篇12

第一章

总则....................................................................................2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环境保护机构与管理职责................................................2 防治污染的管理规定........................................................4 建设项目管理规定............................................................5 环保设施管理规定............................................................6 污染事故管理....................................................................6 奖励与惩罚........................................................................7 附则....................................................................................7 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加强我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保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子孙”的工作。

第三条:搞好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以管处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生产经营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做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三统一。

第四条:全公司职工都有责任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遵守本制度,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揭发。各部门的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

第二章 环境保护机构与管理职责

第五条:全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是在生产副总经理直接领导下工作,安全环保部(简称安环部)负责日常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安环部在环境管理环保工作中主要内容是:

1、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全面落实公司环境保护规划,保证环境保护与生产经营协调发展。

2、组织审定公司环境保护规划及年度计划和措施。

3、审定公司有关环保方面的规章制度。

4、定期组织研究公司的环境状况,并检查、总结、评比各生产车间落实环保工作情况。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5、定期向上级部门和职工代表汇报和提出环境情况及防治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情况。

6、负责推动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及时解决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第七条:确定公司各类环保项目的实施。第八条:安环部的环境保护职责:

1、督促检查公司各部门(车间)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公司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2、按上级要求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根据各部门提出的环保措施,编制公司环保长远计划、年度计划,并督促实施。

3、拟定各项环保规定,保障公司污染物达标排放。

4、负责组织污染源的调查和企业环境质量评价,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

5、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做好环境监测和各类环保资料的统计上报建挡工作。

6、参加新建、扩建、改建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环境评价及评审工作,贯彻执行“三同时”的原则,并做好验收工作。

7、组织调查环境污染事故,负责追究污染事故的责任者,并提出处理意见。

8、大力推行和先进的环保管理技术和监测手段,用好环保资金。

9、负责组织按照污染排放因子综合考核指标进行严格考核管理。

10、做好环境保护的培训和环境保护技术情报的交流,推广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和污染防治技术。

11、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推动清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第九条:环保管理员的职责

1、掌握公司环境状况,及时掌握和了解新的污染源,提出治理污染的措施,制定公司的治理计划。

2、督促污染源的管理和治理工作,监督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3、配合部门解决污染问题的纠纷。

4、借用条幅、宣传栏、《索通报》等宣传媒介广泛进行环保政策的宣传。

第三章 防治污染的管理规定

第十条: 控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第十一条:认真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各生产车间每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防治工作,每年十一月份前向安环部上报下一年度的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措施。

第十二条:预防新的污染源的产生和积极治理现有污染源,要从加强管理,改革工艺,综合利用入手,严格控制生产中污染物的排放。

第十三条:加强对粉尘、烟气、废水等排放岗位的管控,对这些工作岗位各车间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或采用无害、少害的工艺,减少对职工的身体危害。

第十四条:对皮带的转折点污染要逐步整改计划,采用湿式作业、密封作业、加强管理减少落差扬尘,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

第十五条:对各种油料要加强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对环境的污染。第十六条:各部门不得使用不合格的环保设备。

第十七条:凡进入车间的职工要正确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

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对噪声严重超标的有关设备要安装消音器、隔音板或采用人、机的隔离措施。

第四章 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技改项目,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环境评价,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编写影响评价报告或报告表的审批制度;执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建成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

第二十条:凡因生产规模,主要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等有重大改变,需修改环境影响报告时,必须报原审批机关同意。

第二十一条: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在建设项目施工,试运转等过程中,有权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检查,建设单位应予以积极协助,并提供必要资料。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都必须有环保部门参加;在试运转期间,建设单位要填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发给“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产。

第二十三条: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周围环境。防止对厂容和绿化造成破坏,竣工后因适当休整在建设过程中的收到破坏的环境。在施工中应防止和减轻粉尘、噪音、震动等对公司和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公司内大修项目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中,也要遵守“三同时”的原则。

第二十五条:公司其它外协单位在公司内建设项目也要按上述规定,纳入统一管理。

第二十六条:要充分利用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综合利用利润和环保设施折旧等提留,要用于污染治理,不得挪做他用。

第五章 环保设施管理规定

第二十七条:环保设备是生产设备的组成之一。凡有环保设备的车间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第二十八条:设备部对环保设备应建立健全正常的维修、检查和考核制度。第二十九条:各车间对本部门配备的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行、维修、考核管理制度,做好原始纪录的建卡立挡。

第三十条:任何部门不得任意停用损坏和拆迁环保设施。凡停止运行必须事先征得安环部的同意。环保设备本身问题或事故停车,应及时报告生产调度,并采取应急措施,抓紧及早修复。

第六章 污染事故管理

第三十一条:由于管理不善,玩忽职守,造成污染,危害人民健康,致人伤残、死亡或对公司财产造成损失均成为污染事故。

第三十二条:污染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报告安环部,超过24小时不报者,按隐瞒事故论处。

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安环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污染事故登记卡。

第三十四条:发生污染的责任部门应积极配合公司环保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和技术鉴定,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经安环部审核后,向主管副总经理及上级环保部门写出书面事故报告,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三十五条:凡在环保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给与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1、积极治理“三废”综合利用资源作出突出成绩者。

2、在避免重大污染事故中有突出贡献者。

3、积极植树、在绿化、净化、美化环境中有显著成绩者。

4、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治理污染源和减轻污染物排放浓度贡献较大者。

5、不认真执行“三同时”原则及购买不合格环保规定的技术、设备者。

第八章 附 则

上一篇:西游降魔篇经典台词下一篇:班主任管理工作总结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