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精选10篇)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篇1
以人为本、为民解困
开创四方台区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
四方台区位于双鸭山市东南部,辖区面积194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下设四个街道办事处、16个社区、一个乡镇和12个行政村。几年来,四方台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精诚团结,努力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开创了我区社会救助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全方位落实以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发挥城乡低保主渠道救助作用。
四方台区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的老城区,又随着四方台矿的破产、转制,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贫困人口较多,因此,全方位做好以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工作,是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我们把健全地方救助制度和落实配套政策作为低保工作的重要保障,确保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1、完善制度,强化领导。近两年来,我们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主要完善了规章制度,区委、区政府领导对此项工作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区社会救助中心、街道社会救助事务所和社区社会救助管理站,规范管理机制。为增加低保工作透明度,成立了低保审批领导小组,由主管民政工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成员由区纪检委、监察局、政府办、民政局以及各相关部门单位成员参加,制定了每月低保例会审批制度,监察局对每月低保动态管理的公示情况进行抽查,同时制定了民政局、办事处、社区周入户制度,每名工作人员周入户不得少于2次。这样随时随地掌握困难群众生活情况,群众对民政工作满意程度有所提升。
2、严格把关。一是充分把好监督关。为充分发挥低保工作的监督作用,在社区成立了由熟悉当地情况、责任心强的社区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等人员组成的社会救助协管站,按期对申请低保的对象进行民主评议;街道办事处对低保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人口等情况实行审批前会审,并张榜公示,提高了工作透明度;民政局低保救助中心对呈报上的低保申请对象再集中会议决定审批,同时区纪检委对全程工作进行监督;在社区、办事处、民政局建立举报投诉电话,做到有举必查、无举抽查。二是严格审批关。在审批过程中,采取社区、办事处、民政局100%入户调查的方式,实地了解、掌握低保对象的生活和家庭现状,为每一户低保对象建立档案,做到有档案、档案清。实现应保尽保。对申请情况不清楚的、手续不全的、群众有异议的申请对象一律不批。并且社区、街道办事处、区民政局各级经过初审、核实、审批后责任人都要签字,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审批前后在社区、街道办事处、民政局进行两次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实现“阳光操作”,多级监督,确保了低保审批工作规范管理、规范操作。
3、强化动态管理。为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建立了低保分类管理制度和年审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将全部低保对象分成三类:一类为“三无”人员,每年复查一次;二类为家中有重病或重残的弱势群体,每三月复查一次;三类为家中有劳动能力的,随时有就业机会和临时收入的每月复查一次。我们还深入开展“访民情,解民难,满意在民政”活动,制定目标,组织干部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走访调查,了解民情,为困难群众解民困,办实事,把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受到贫困百姓家中,同时查找不符合低保救助的家庭,及时剔除。通过开展访民情活动和低保年审工作,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二、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帮扶机制建设和落实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我区以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基本生活方面:我区城乡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保及时保,低保家庭能够及时足额领取保障金,使这些家庭暂时脱离了绝对贫困状态。我区城市低保标准已从170元提高到206元;为了将资金向特困人群倾斜,对低保户中的重病、重残、60岁以上老人、独生子女户等的人员每人每月加发了10至40元补助。为了缓解物价上涨给贫困户带来的生活压力,从去年8月份开始给低保户加发了副食补贴,目前已经增加到每人每月副食补贴44元,煤、气补贴4元。目前已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低保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
农村低保全面实施:2007年我区农村低保全面建制,农村低保对象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三无”及呆傻等特殊人员享受全额救助,每人每年800元。二类是家中主要劳动力有重病重残家庭享受差额救助,每人每年600员。三类是因灾、因病、子学就学致贫及意外事故致贫家庭享受差额救助,每人每年400元。农村分散和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标准分别从年人均l200元、1500元提高到1600元、2200元。2008年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已确定为在太保镇四合村建一所农村敬老院。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面:成立了四方台区救助分站,配臵专用车辆,确定了危重病人救治及“三无人员”安臵实施属地管理的原则。2008年按政策共救助受助人员6人、其中护送1人、联系亲属认领1人、“三无”人员安臵福利机构代养4人,接收准确率和护送安全率均达100%,全年无非正常死亡和安全责任事故。
自然灾害救助情况:全年下拨救灾款物18.8万元,共发放920份灾民救助卡,救助灾民2850人。全年危房维修改造20户,全年共投入资金7万元,维修改造20户41人。
三、拓宽救助工作范围,创新救助工作模式
(一)以两保两增工作为基点,拓宽救助工作范围。按照市局创亮点树典型的工作思路,从2008年4月份开始,对低保户进行了摸底排查,对有意向的低保人员经过走访审核后,进行重点扶持25户。通过同我区的养猪大户乔风军多次联系,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他无偿地对养猪户进行养猪技术培训,现在共有8 户低保户走上了养殖行业,6 户初具规模。
(二)在“两保两增”创新工作方面。与我区住宅楼开发商李宝多次联系,由他免费为我们提供面积近100平方米的商服楼,区政府投入1000元购臵办公桌椅和联系电话,制作了服务项目图版,于去年八月成立了广源家政服务公司,免费为全区的低保户提供就业机会。创办了两保两增救助一体化家政服务超市,举办了家政服务培训班3期,近600名无业居民参加了家政服务培训,有近70名低保户通过家政超市已走上家政服务的岗位。现在仍有近百名有就业意向的低保户已在家政超市进行登记。真正实现了全区低保人员就业救助一体化,使低保由输血功能逐步变为造血功能。公司的成立将会使一部分人,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集贤办邮政社区的社区志愿者张秋静开办的爱心依托站,成立一年来,为辖区15名孤残人员免费进行看护,成为远进闻名的爱心大使,她用爱心谱写和谐的篇章。
四、健全城乡救助制度,加大专项救助力度
(一)2008年全面实施了低保对象大病救助制度。特困群体可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到区医院就诊可免收挂号费,如需住院住疗,住院床费减收10%,减免检查费5%。实施了大病救助制度,分别为城市、农村患有大病的38人进行了救助,发放救助金共计11.2万元。
(二)全面落实了低保廉租住房政策。区房产局联合为低保户中无房和租房户710户落实廉租房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三)大学生救助树典型。每年我区都要对低保家庭考入大学的子女给予最低2000--1000元的救助,同时对低保边缘家庭应届本科生、以及低保中考以及特困小学生给予200—2000元不等的救助。仅2007-2008年就筹集资金18.4万元,救助89名贫困大学生,圆贫困学子求学梦。2008年8月在四方台区振兴广场,对近几年来曾受过资助的贫困学生近70余人自发编演了一台近2个小时的回报演出,几千名居民观看了演出,得到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赞誉。
回顾过去,尽管我们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做出了点滴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着差距。“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人民政府的根基。”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经验,查找不足,救助贫困,常怀“民苦我忧、民贫我愧、民富我喜、民乐我乐”之心,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要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务实进取,为推进四方台区的社会救助工作再立新功.四方台区民政局 二00九年二月十八日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篇2
1、民政事业社会化,基础设施“由旧变新”。原福利院年久失修,环境破烂不堪,供养标准很低。我们多方筹措资金,采取争一点、省一点、捡一点、换一点、挤一点、干一点的“六点精神”,用了40万元的钱,干了80万元的事,圆了院民20年的梦。共计改造了7栋平房、5000多平方米的房盖、门窗、地面和3000多平方米的甬路、草坪,使福利院的面貌涣然一新。原殡仪馆规模小、环境差、机制死、管理弱,多年想改一直没改成。我们用经营的理念,自筹资金400万元,仅用90天就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省内一流的北华苑殡仪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后,年收益由原来的 100 万元提高到现在的200多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2、“五保”供养市场化,福利机构“由一变二”。按照省厅集中建院的要求,我们从2003年开始,利用福利院、公寓闲置床位,将6个乡镇近200名敬老院院民接进城里进行有偿转移供养,乡镇除了将每位老人的国家转移支付资金1500元划拨到福利院和公寓之外,再自筹1000元给福利院和公寓有偿供养。使每个老人供养经费达到每年2500元,这个数字在全省是比较高的。此做法,老人享福、乡镇省心、民政获益,三方高兴。受到省厅等上级领导和《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今年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编制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再建一个福利院,并腾出旧公寓,继续扩大农村敬老院院民进城集中供养。为此,今年投资700万元,在福利院北侧新建了三栋面积为6300平方米的联合福利院。竣工后,可集中供养院民400人,彻底改善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减轻乡镇负担、发展民政事业。原老年公寓房间设计不合理,无室内卫生间、无厨房,不便老人自主生活。今年,我市创新思路,采取收取休养老人房屋折旧抵押金的办法,在原公寓南侧正在建设一处3400平方米的新型公寓。既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又降低了老人入住成本,特别是新公寓设计为单元式、小户型,厨房、卫生间设施齐全,深受休养老人好评。原老年公寓腾出后,可集中供养农村敬老院院民300人,实现了农村敬老院院民全部进城集中供养,达到一举多赢的目的。
3、政策效益最大化,实体建设“由无变有”。在省厅社会事务处的指导和支持下,去年竣工的九泉山公墓,民政自筹300万元,位于龙海寺西侧,占地2万平方米,充分展示了人性化、艺术化和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是省内县级公墓的精品。牢牢抓住民政部门独家建设、管理公墓的政策,用经营的理念找准与市场对接的突破口,使九泉山墓园成了市民政系统的“聚宝盆”,为反哺民政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加大对全市社区工作的指导力度,增强示范引带作用,今年,我们又投资200万元新建一处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集管理服务、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市级社区指导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根据发展需要,把该中心定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行使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
4、常规工作超常化,业务职能“由浅变深”。2004年免征农业税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三难”问题,我们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带、指导推进等措施,探索了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的方式方法,解决了基层政权建设遇到的深层次矛盾。此做法得到了省厅基层政权处的有力指导和充分肯定,在全省、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社区工作原来只注重区划调整、资源整合和搭建机构,去年以来,我们坚持市领导包社区、部门进社区、全社会共建共享等原则,指导社区的职能不断深入,社区功能不断深化,特别是建立了多处文化活动室和读书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浓厚了社区居民的学习氛围,在全省社区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被评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
5、扶贫解困多元化,救助能力“由弱变强”。城市低保对象由2001年的1100人增长到现在的每年1.2万人,增长了11倍,且补差额度不断提升,由每人每月平均20多元,增加到60多元,省低保中心每年补助我市的低保资金达55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城镇下岗职工和弱势群体的生活难题。按照省厅加快建立城乡综合救助体系的要求,我市低保工作在全省最先向农村非农业人口进行了延伸;去年又将1.3万名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对50户残疾农民实施了每户7500元的住房救助;对5800多名五保老人落实生活补贴700多万元;今年,做为全省农村低保试点已初步确定低保对象4.5万人。前不久,省厅福利处和省社会康复医院专家专程对我市残疾儿童进行体检,已确定为8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救助。几年来,我们在救灾救济处的支持下,每年省、市、乡三级筹措的救灾扶贫资金达500多万元。救助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民政经验交流材料 篇3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485户,总人口188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212人,占总人口的11.2%,1993年成立了村老年协会。近几年来,我村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让广大老年人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由于我村地处山区,自然村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群众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不赡养老人甚至歧视、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村两委依托老年协会定期开展“一访四查”活动(即定期走访老年人家庭,查看老年人在家庭中吃、穿、住、医四个方面情况)。据统计,通过“一访四查”活动共帮助解决不赡养老人等涉老纠纷18件,及时有效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通过“一访四查”推动老年法的普法宣传教育,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
自从《老年法》颁布实施后,我村“两委”十分重视,立即组织村干学习,逐章逐条深刻领会,联系实际开展广泛社会宣传。老年协会理事们更是如获至宝,在“一访四查”中,他们每人带着一本《老年法》小册子,进村入户开展“一访四查”活动,发现老年人权益受到侵犯,就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宣传《老年法》,并对其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如高乾自然村80多岁的蒋老生夫妇,生育了5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田后老两口自己耕作二分田,但随着年老岁多渐渐失去劳动能力后,两个老人衣食无着,经常为此叫苦连天。协会会长了解后立即为其召开家庭会议,当场解决老人的责任田由五兄弟分担,每个儿子每年付给父母各200斤谷子,生活费医药费也同样分担,几年来这对老夫妇衣食无忧,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许玉兰老人75岁,三个儿子都成家另建新房,老人轮流在三个家庭生活,每人一个月,每到儿子家吃饭都要自带被席,开始儿媳对待老人还正常,以后媳妇逐渐厌恶起来,有一天大媳妇故意把全家衣服推给老人家洗,超过午餐时间,把饭兑冷水虐待老人。二媳妇、三媳妇知道后也开始仿效,平时无事生非,以不卫生等为借口排斥、歧视老人。老人有口难言,经常以泪洗脸。老年协会知道后,马上召集其儿子、儿媳开会,示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通过协商由三个儿子出钱建一间20平方米的新房子给老人住,每个儿子每月60元给老人作生活费,从此,老人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在“一访四查”和社会活动中,我村也比较注意正面典型教育,特别是每逢庆祝老年节活动,都结合表彰一批敬老好儿女、好媳妇。如村民林善生俩兄弟孝敬父亲很典型,特别是兄长林善生把老父亲接来一起生活,老人身体不好就请医生上门医治,晚上陪伴父亲过夜,照顾父亲很周到,社会上传为佳话。黄水土的母亲年满93岁,去年病故,老人生前患病卧床12年,黄水土夫妇服侍母亲从无怨言,老人三餐准时吃饭,屎尿及时清洗,保持身体清洁,房间卫生。通过宣传这些典型事迹,对青年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在全村营造了良好的敬老养老氛围。
二、通过“一访四查”推动老年人家庭赡养的全面落实
在“一访四查”中发现老年人的赡养及其他家庭问题,都采取积极的摸索和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巩固了农村家庭养老,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一是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活动,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作用。在“一访四查”活动中我村也发现一些赡养问题,特别是多子女啃老、互相推诿现象。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重视说服教育,并通过协商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用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形式定下来。如肖玉田老妇女生育四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其中两个儿子不赡养母亲,其理由是母亲处理问题不公平,村老年协会召开其家庭会议,倾听四个孩子意见,针对问题耐心说服,指出儿女赡养父母是应尽的义务,是天职。最后四个儿子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交由老年协会监督执行,现在老人生活比较如意。
二是注意落实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随着我村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已基本不愁吃和穿,物质供养已不成问题,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也不能忽视。如我们村有9户“空巢”老人,老年协会除了在“一访四查”中与他们聊天外,还教育他们外出打工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父母,尽儿女之孝心。现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子
女都给家里买了电视机、安装了电话,还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平安。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村两委重视老年协会组织建
设,村所在地有老年协会活动中心,各自然村有老年分会活动室,各项设施到位,活动项目多样,让老人们玩得开心。特别是老年学校的开办,老年人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思想觉悟,而且增强了卫生保健等知识。村领导还组织老年人体检,做到有病及时治疗,无病早预防。同时,老年协会也组织老年人开展“回春健身操”运动等等。这些都让广大老年人从精神上感到安慰,从内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给他们的温暖。
三、通过“一访四查”推动贫困老年人的救助和为老年人办实事
通过“一访四查”活动,老年协会摸清了本村老年人的基本状况,建立了老年人基本情况登记卡,建立了贫困老人动态档案,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为老年人办了许多实事好事。(1)依靠集体经济力量,全村于1998年就开始实施老年人按月固定发放生活补贴制度至今。(2)把12名贫困老年人全部列入低保对象。
(3)个别困难户如黄正平老人住的是危房,又与羊舍共墙又脏又臭,村财拨款12000元帮助他建一幢60平方米的一厅二房砖混结构房。又如林振辉老人,年轻时入赘到女方家,现在患老年痴呆症被女方赶出家门,无奈回到母亲家来,而母亲也年老无能力供养他,村里过春节时送慰问金200元,今年起将其列入五保对象。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篇4
近期,利川市民政局向我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民政救助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落实情况自查自纠的通知》文件,通报了湖北省电视台、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对钟祥市多家医院诱导当地五保老人住院,并假造病历套取医保资金和医疗救助资金的问题进行了报道,为深刻吸取教训,防治类似事件在我院发生,根据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将我院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这次专项自查自纠活动,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重点纠正和查处医疗救助政策落实中出现的违规问题,更好地维护民政救助对象的利益。
二、自查主要内容
(一)、对出入院指证的把握是否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二)、是否按规定查验身份证明等有关证件,是否存在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情况。
(三)、是否存在盗用医疗救助人员信息,虚开门诊处方等诊疗费用或伪造住院病历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四)、是否存在病人住院期间,扩大、伪造病人病情,串换诊疗项目及药品,或以虚开诊疗项目、虚假延长诊疗时间以增加诊疗费用的行为。
(五)、是否存在将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的医药项目变通记入医保基金支付的行为。
(六)、是否存在为不符合条件的参保参合人员办理特殊疾病的行为。
(七)、是否存在利用门诊特殊疾病的患者超量购药、打车开药、从中牟利的行为。
(八)、是否存在违反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分解项目收费、私立项目收费的行为。
(九)、新农合基金筹集、存储、运行是否专账管理,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贪污、截留等问题。
(十)、是否落实新农合补偿公示制度,公示是否及时、完整、规范等。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专项活动的组织领导,我院成立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承担违规套取骗取医保基金、医疗救助资金的自查自纠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追究的责任。
(二)精心组织,认真整改。按照文件和有关政策要求的主要自查内容,逐项逐步自查自纠,对问题进行整理上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监管,严肃纪律。对发现不认真执行医保基金管理使用政策,不遵守各项制度规定,以及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放任不管等问题,严肃追究责任。
四、自查结果
1、我院严格执行新农合政策,认真履行服务协议,合法合规使用新农合基金,未发现欺诈、骗取新农合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2、所有入院病人均按规定查验身份证明,不存在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情况。
3、无将新农合不予支付的医药项目变通记入新农合基金、将不符合条件的参合人员办理特殊疾病、利用门诊特殊疾病的患者超量购药、搭车开药、从中牟利等行为发生。
4、无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分解项目收费、私立项目收费等情况。
5、无违反新农合规定,造成新农合基金和医疗救助资金流失的其它行为发生。
6、无采取虚记费用、串换药品或诊疗项目、伪造证明或凭据手段骗取民政救助基金的行为发生。
7、无非诊疗需要进行过度检查治疗或重复检查治疗。
8、我院所有病人诊疗项目均按病情需要进行,按照《临床用药常规》等要求规范用药
9、无超剂量、超品种用药的、使用非病种治疗药物的、医嘱外用药
10、严格财务管理,完善各项财务制度。由专人具体负责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医院定期不定期的开展资金的自查及监管,保证了资金的正常使用及安全。
xx医院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篇5
务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新路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四个加强”,构建养老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构建了区委区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街道社区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保障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民政局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纳入全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创建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实施方案。
2、加强机构建设。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站,区养老服务站,负责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具体指导、服务审批和监控评估;街道养老服务站,负责审核“政府买单服务”的对象,招聘、管理和培训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社区养老服务站,负责协助街道服务站对困难老年家庭调查核实,实施居家养老服务。
3、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了管理、护理和志愿者服务三支队伍,区街两级服务机构选派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志担任负责人,通过招聘选拔专业管理人员,组成区、街两级服务机构的管理队伍;同时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专业养老服务护理员,经过岗前培训和考核后颁发结业证书,实行挂牌服务;由社区干部、党员楼长、居民楼长、低保人员以及其他热心老年服务的积极分子组成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目前,我区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41个,拥有养老护理员108人,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406人。四是加强经费保障。区政府自2006年以来,每年划拨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政府购买服务,对自理、介助、介护的“三无”老人,分别按每人每月100元、150元、2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对低保家庭6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按每月50元、100元、15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
二、突出“三个扶持”,搭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平台
随着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还需要整合民间资源,聚集社会力量,搭建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平台。为此,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享受优惠政策待遇的若干规定》,从资金、政策等方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拓宽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平台。
1、扶持公办机构。对辖区内已开办的社会福利机构,按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15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近几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0万元。
2、扶持民办机构。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免交办证费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费,免缴营业税和所得税;需申请贷款的,政府优先办理,银行优惠放贷,由政府承担利息;需要征地的,按当地市场价优惠50%,并免交征地税,免费发放土地证;需购买房屋的,免交办证费,免缴营业税;需要购买设备的,政府按每万元设备给予3000元补贴;需招聘员工的,劳动部门优先安排,免费培训。对已建立的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500元,用以改造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共为民办养老机构减免补助资金325万元。
3、扶持达标机构。对已达标的养老机构,按实际使用床位数,每张床位每月补助20元,用以改善服务条件,增加服务床位。2008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50万元,用于永安里老年公寓、新闸老年公寓、华新老年公寓改扩建工程,增加床位20张;截止目前,全区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达5家,660张床位,其中民办福利机构达到4家,还有1家正在筹建之中。
三、推行三项服务,创新养老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
根据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身体及生活需求情况,我们按照“分类施养、分别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1、实行政府买单的无偿服务。对“三无”老人,送往社会养老机构,实行政府买单、集中供养。全区享受这种养老服务的老人有56人。对困难家庭老人和享受低保介护或介助对象,以居家养老的方式,由社区服务站无偿提供家庭清洁、生活照料、餐饮采购、代交费用、精神慰籍、康复护理等服务,所需经费由社区养老服务站统计,街道养老服务站审核,区民政局审批,政府负责“买单”。我区共有这类老人1300人,已有151人享受政府出资购买服务。
2、实行低价有偿服务。对有一定经济来源但子女照顾不方便的老人,以居家养老的方式,由社区服务站提供低价位的有偿服务,养老服务费用按市场价位的10-30%收取。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篇6
政协委员 张海涛
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功在千秋的伟业。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在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应该多思考,多谏言,做贡献。
一、我县救助体系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灾害救助、最低生活救助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业援助等综合社会救助体系,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优抚群体给予及时救助。截至目前,全县有城市低保户4312户8230人、农村低保户7371户11882人、各类优抚对象587名、享受高龄津贴的80岁老人2218人(其中:城市288人,农村1930人)、孤儿284名、各类残疾人198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2.8万,全县供养五保户445户559人(其中:集中供养237人,分散供养322人)。主要工作和特点:
一是提高救灾救助能力。结合国家实施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和《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宁夏民政事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灾害应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危机应急反应和紧急救助能力。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完善了11个乡镇149名信息员的相关资料。旱灾、冰雹、洪涝等灾害发生后,立即实施救援,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和灾情核查,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灾情。进行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增强社区居民防救助意识,排除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规范城乡低保制度。对全县4720户8556名城市低保户进行入户核查,并重新建卡立档,清退不符合条件456户740人,降标276户296人,提标55户60人,新增城市低保户443户718人,使城市低保户达到4312户8230人,实现了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核查各乡镇申请纳入农村低保的农户730户739人,将符合条件的593户605人纳入农村低保,清查出保383户410人,使农村低保户达到7371户11882人,每人月保障标准由上年的55元提高到77元,及时为低保户发放临时物价补贴,有效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是大力推进医疗救助。及时为全县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缴纳3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52万元,发放门诊医疗救助金175.6万元。修改了《中宁县城镇医疗救助办法》和《中宁县农村医疗救助办法》,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进行住院救助的同时,对全县患有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群众,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按一定比例给予救助,低保户、五保户和高龄老人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由上年的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其他困难群众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限额由上年的3万元提高到8万元。制定了《中宁县医疗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将城乡困难群众纳入医疗救助即时结算“一站式”管理服务范围,简化医疗救助程序,方便病困群众。截至目前,共计救助城乡大病患者和低保户1682名,发放大病医疗救助金883万元,大大缓解了病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四是拓宽社会救助范围。全面落实国家抚恤政策,建立了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为全县587名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225万元,为115名现役军人家属发放优待金32.3万元,为32名城镇退役士兵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费6.53万元。认真贯彻执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全县供养五保户567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年均生活费3200元,分散供养五保老人月均生活费达到185元,并通过银行“一卡通”形式按月直接发放到五保户手中。制定孤儿救助办法,核查登记纯孤儿34名、事实无人抚养孤儿250名,及时为纯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孤儿分别发放孤儿救助津贴600元和200元。建立完善高龄津贴制度,及时按标准为2218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推进教育救助,落实“五免一补”政策,成立中宁县教育慈善发展基金会和中宁县慈善总会,举行中宁教育慈善基金会和慈善总会揭牌仪式暨募捐大会,共计捐款1300余万元,救助困难学生和优秀学生88名,发放教育救助金35 万元。制定《中宁县临时救助办法》,将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合理确定救助方式、救助金额、救助时限。自本办法实施以来,共计救助困难群众2100户3200人,发放临时救助金86万元。落实城镇廉租住房政策,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60套、经济适用房1000套、公租房1390套,累计实施廉租房实物配租867户,解决了部分城镇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司法部门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协助民政部门对弃婴、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建立了比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对照当前社会救助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面临的形势,还有许多现实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一是贫困群众的救助需求与现有社会救助制度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我县贫困人口比例较高,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山区特困户占到全县救助面的一半,且当地群众生活底子薄、自救能力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脱贫难度大、周期长、任务重,而救助资金又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临时性救助较多,发展性救助较少,致使许多困难群众没有自我发展后劲,改善民生还存在很大压力。二是社会福利基础设施薄弱,流浪、乞讨、孤寡人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安置,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医疗康复、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等有待加强。四是社会救助部门之间协作和配合、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方面有待加强等。
三、意见建议
民政救助申请 篇7
尊敬的民政相关部门领导:
您们好!
我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农村妇女,常年体弱多病。丈夫唐有业是一名下岗工人。家庭经济全靠两人务农所得。
2010年10月作为一家之主的他被查出患有肺癌中晚期。这对于本来拮据的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雪上加霜。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光住院放化疗,花费10余万,不但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负债累累。由于经济拮据,2011年下半年停止了化疗,只能在家靠服药维持。2012年2月由于天气寒冷,变化无常,本来身体极度虚弱的老伴因病情加重再次住院治疗。短短五天时间花费了近万元,这对于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2012年3月15日终因病情严重,医治无效而返。
巨额的医疗费用,沉重的债务,加上老伴的离世,我终日以泪洗面,饭吃不下,觉睡不着。在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想到了党,想到了政府,想到了民政局。为此,我特向民政局提出救助申请,望贵单位予以救助。我不胜受恩感激。此致
敬礼
民政救助申请书 篇8
金堡镇民政办:
我是镇远县金堡镇贵界村委会六组村民吴致红,女,苗族,现年19岁。家中共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我小时候生了一场重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我的左腿落下了残疾。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脚走路越来越吃力,无法正常行走。在县残联的牵线搭桥下,经父母的反复商量,他们决定借钱给我医治我的左腿。今年暑假期间我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华医院做了一次矫形手术,共住院55天,共花费了42571.6元。出院回家后调理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因为做的是骨头的手术,至今仍不能生活自理,行走还需双拐助行,在家随时需要人照顾。所以爸爸妈妈也不能出去打工挣钱。
我和哥哥两人都在上大学,每年的报名费生活费对我们家来说就像天文数字,但父母看到哥哥和我两人都有残疾(哥哥为二级伤残,我为三级伤残),一心要让我们兄妹俩上学,将来能跳出农门。我所在的村委会领导考虑到我家的实际情况,我们2014年被评为该组的低保户。
除去住院新农合报销后的费用,这次住院我个人共负担了19430.51元的高额费用,加上开学时哥哥和我的报名费又是15000多元,家里现在已经欠下了36000多元的外债。我希望金堡镇民政办能够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能给予一定的民政医疗补助金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人:吴致红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 篇9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八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
市民政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和民政部等5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民发〔2009〕10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齐抓共管,加强领导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救助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管理工作,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原则,共同做好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充实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力量,并完善工作职责。
二、明确任务,落实职责
(一)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是做好本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合理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经费,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要结合本辖区实际,规划重点救助管理区域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市民政局备案。加大对重点救助管理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的发现、处置、协调等救助管理工作力度,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要在当地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席,由当地民政部门派员值守。加强街头巡查、督查力度。指导督促街道(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好分类处置工作,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应及时通知当地卫生部门予以救治;对街头流浪未成年人,应及时通知当地公安部门予以解救保护;对流浪乞讨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通知当地公安部门依法处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应做好引导、护送工作;积极开展本辖区内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做好预防困难群众流浪、再次流浪及回归安置工作。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开放式救助点,为流浪乞讨人员、其他街头生活无着人员、特别困难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临时救助。
(二)市民政局是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指导、督查职责,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能,牵头完善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和救助措施。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席并派员值守,做好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发现、监督和派遣工作。加强街头巡查、督查工作力度,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职责。严格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应助尽助”原则,指导市救助管理站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和其他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接收、救助工作。对符合安置条件的受助人员进行安置。加强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宣传,设置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咨询热线电话和温馨提示卡。
(三)市公安局要加强对违法乞讨行为的管理工作。负责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依法查处流浪乞讨人员的各种违法行为,特别要加大对组织、教唆、胁迫、控制未成年人、残疾人乞讨营利(包括在机动车道上穿梭乞讨)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查处力度。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流浪乞讨人员,引导、护送其到市救助管理站或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求助。协助医疗机构做好街头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医疗救治工作。充分发挥市救助管理站警务室作用,协助做好安全防范和流浪乞讨人员身份鉴定、查询、查证工作。
(四)市城管局要支持市民政局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专席,运用数字化城管网络和要求城管人员与市民政局有关人员共同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机制。教育、制止、纠正流浪乞讨人员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协助市民政局设置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温馨提示卡。
(五)市卫生局要按照“先救治、后救助”原则,指导医疗机构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指导市救助管理站做好疾病预防、救治、康复等知识的培训工作。
(六)市级新闻单位要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为我市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确认个人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寻亲平台。
(七)市政府目督办要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市财政局负责市本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指导区(市)县财政合理安排流浪乞讨人员工作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九)市政府法制办要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地方立法的调研工作。依法受理有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行政复议案件。
(十)市司法局要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为涉及法律事务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十一)市教育局要配合市民政局做好流浪未成年人非正规教育、心理矫治、教育转化工作。协助市民政局做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教师的培训、专业资格考试等相关工作。
(十二)市交委要协助市救助管理站为流浪乞讨人员返回户籍所在地或所在单位提供购票和进出站服务。
(十三)市民宗局要协助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少数民族及信教群众的救助管理法规政策宣传和稳定工作。配合做好与有关地区民族、宗教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协助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少数民族语种翻译。
(十四)市残联要协助市民政局做好残疾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查证工作。支持市民政局安装无障碍设施和开展流浪残疾儿童康复、培训、安置工作。
(十五)市政府北站办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本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三、完善措施,强化保障
(一)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将巡查、督查情况及时向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通报。
(二)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与救助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等工作机制,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制度和措施。
(三)按照财政部、民政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财社〔2003〕83号)要求,未建立救助管理站的区(市)县,应在2010年12月31日前建立救助管理站,做到有编制、有经费、有场地。市民政局要在火车北站设立全天候救助咨询服务点,办公地点由市政府北站办提供。
(四)市民政局要加强与省内市(州)和外省市合作,共同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和救助对象返乡安置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外出流浪乞讨。
(五)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形成“群防群助”的服务网络。鼓励、支持和发展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规范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和评估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参与服务良性发展。
(六)全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治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民政救助申请书[修改] 篇10
尊敬的民政相关部门领导:
我叫陈丑,现年25岁,是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石桥村村1组村民。我家原有3 口人,母亲、我和弟弟。由于我和弟弟目前都没有成家,一直以来,我们家都是靠勤劳的母亲操持内外,我和弟弟陈超过早辍学、没有文化,只能常年在外靠打工勉强养活自己。
2014年3月21日,作为一家之主的母亲在参加我们1组合作劳动时不慎摔倒,导致后脑勺摔碎。这对于本来拮据的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雪上加霜。受伤后的母亲被紧急送往咸宁市人民医院救治,在医院立即进行了开颅手术,短短五天时间花费了8万余元,这对于原本拮据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经济负担。2014年3月25日终因病情严重,医治无效而返,于当天就依依不舍地抛开我们兄弟俩撒手人寰。在我几个已出嫁姐姐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又东拼西凑花了近3万元安葬了母亲。
巨额的医疗费用、沉重的债务、加上母亲的离世,我们兄弟俩终日以泪洗面、不知所措。在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石桥村1组代表全体村民送来了10600元的救助款,令我们兄弟俩感激不已。我几个已出嫁的姐姐也都过得不宽裕,已经为母亲的治疗及安葬负担了5万余元,我们也不好意思再要求她们来承担剩下近4万元的债务了。
在我们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想到了党、想到了政府、想到了民政部门。为此,我特大胆向民政部门提出救助申请。
恳请贵单位能积极予以救助,我们将不胜受恩感激。
此致
敬礼
申请人:陈超
【民政救助工作经验材料】推荐阅读:
民政救助工作汇报11-21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07-22
民政局社会救助面试08-14
民政局上半年社会救助总结12-16
(武民政[2012]205号)《武汉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09-30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12-08
民政系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10-01
民政局经验材料: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09-11
民政工作汇报材料09-10
X民政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