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2024-07-22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共11篇)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篇1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改革深入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民政工作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大力支持和正确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围绕区委提出的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的要求,出台工作要点,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机制,开展作风大整顿,加强机关建设,努力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争先创优,为全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系统规划,促进民政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建立社会救助站,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二是全面开展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构建覆盖全民的分层救助框架;三是扩大救助范围,做好制度衔接,拓宽救助领域;四是加快福利院提档升级,改变落后面貌;五是启动“消坯行动”,建立农村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六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减灾救灾工作;七是大力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保持优抚对象思想稳定;八是强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高民政服务水平;九是健全各级残联组织,加强残障金征收,为残疾人办实事;十是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尽力为老年人服务。

二、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我局将工作安排与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一次“关注民生、为民服务”的主题调研实践活动。局全员下乡对农村低保户进行核查登记,通过召集村民代表、村两委班子及各乡镇民政办人员对以上对象户进行评议,张榜公布,认定全区农村低保对象,为需要帮助的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反映突出问题。通过调研和全员下乡服务民生,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整合城乡低保,努力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目前,低保工作存在城乡分割问题,即仅以保障对象的户口性质划分为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导致标准相差悬殊、“同命不同价”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城市低保线为230元/月,城镇为200元/月,农村为100元/月。也存在低保一定管几年,没有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问题,导致保障不准。农村低保建立后一直没有大的清查调整,动态管理不落实。还存在农村低保资金短缺、保障面窄、保障标准偏低,导致保障不足的问题。

一是打破已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老的政策框框,不囿于条例限制,变以户籍界定城乡居民为以常住地和是否承包农村土地来界定。即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并常住,没有承包地的困难家庭人员可按城镇标准申请低保。二是按生活费指数和承包地保障水平科学确定城市、集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逐步缩小城乡保障差距,最终达到同等保障程度,缩小城乡保障差距,迈出坚实的步伐。三是打破资金藩篱,实现城乡低保资金融合,统一管理使用。四是适当增加区级财政投入,大力争取省市支持做大低保资金蛋糕。

(二)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未超过低保标准两倍的家庭。通俗说是边缘户或夹心层。以往,既不能享受低保系列政策,又难以抵御生活风险,难以解决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困难。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能掌握困难家庭的分布情况,与低保工作相衔接、补充、转化,也是解决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困难而开展临时救济、助学救济、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的基础。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后,将社会上的各个家庭可区别为一般户、低收入户、低保户,利于构建覆盖全民的分层分类救助框架,改变救助工作随意性。对于低保户,可享受低保金、临时生活救助、教育救助、无门槛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大额补助。对于低收入户,可享受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临时生活救助,低门槛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小额补助。对于一般户,只能享受因大灾、因大病导致的临时生活救助,高门槛大病救助。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筹集资金、扶持200户以上住危房的农村困难群众兴建住房。

(三)加快福利院改造升级步伐,满足“三孤”人员供养的需要

福利院是民政工作的窗口,孤老、孤儿、孤残是最需要救助的社会困难群体。我们通过乡镇党委、政府协商沟通,并争取市局支持,采取分步实施,逐个解决的办法改造乡镇福利院,建设高标准模范福利院,产生示范效应后带动全区。同时,争取市局支持小型建设项目资金,解决落后福利院的基本生活设施。同时,灵活解决福利院供养资金,保障日常运转和维护,加强福利院管理,在软件上下功夫,努力摘掉福利院的落后帽子,以实际工作为我区“两个率先”出力。

(四)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认真落实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服务“四城联创”活动,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

(五)加大救灾、减灾工作力度,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救灾救济是民政传统职能,工作核心是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按省厅要求,我局通过调研,目前正在拟订和完善乡镇、村(居)委会的救灾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工作规程,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拟建一支深入到村组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备灾工作,规范救灾储备管理,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日按要求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群众减灾意识。完善城乡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应急机制建设,细化救灾应急预案,建立乡镇街道办事处灾情速报网络,明确灾情速报职责;制定自然灾害救助规程,规范灾害救助申报审批程序,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拨付及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档案,按救灾卡发放救济款物,确保因灾倒房当年恢复。

加强殡葬管理服务工作。搬迁兴建市殡仪馆,实行“一条龙”服务。稳步推进殡葬改革,规范殡仪服务市场,加强殡葬行业管理,提高殡仪服务水平。

(六)实施消坯工程,保障群众住有所居。

三、落实政策,拥军优属保稳定促和谐

根据提标文件按时发放优抚对象补发优抚金。对全区部分低保特困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和福利院、地方驻军单位进行慰问。召开优抚座谈会,收集了伤残军人规范的医疗票据,发放重点对象医药费补助。同时,开展《优抚对象医疗费管理办法》调研,为出台正式文件打好基础。

四、强化管理,发挥基层政权和民间组织作用

1、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积极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积极督促各乡镇开展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同时加强了村(居)委会的制度建设,档案建设,会同其他部门发挥村两委班子的积极主动性。

2、大力开展殡葬改革宣传,维护社会稳定。开展了全区殡葬改革宣传,宣传文明祭扫,移风易俗,全区清明节祭扫期间社会稳定平安。

3、加强边界管理,协调边界权属矛盾,维护了边界社会稳定。

4、对民间组织进行年审,依法对全区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进行了年审清理整顿,加强管理。

五、争取项目,拓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困难群体。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做好残疾人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我区现有各类残疾人近12000人。目前,我区残疾人事业存在组织落实不够、服务设施缺乏、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够等问题。为了加快设施建设,我局争取国家项目补助,筹资建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站,争取建成集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就业培训介绍、宣传文体训练于一体的服务设施,建成残疾人之家。

六、作风整顿,加强机关队伍建设

1、积极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把手”主抓及分管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认真开展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项清理,积极整改,领导班子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积极组织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专项活动,落实了述职述廉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了机关制度建设和学习活动,转变了工作作风。我局还结合工作实际,将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与区纪委开展的“杀五风”专项活动结合起来,规范办事行为,进一步强化机关制度建设,打造节约型机关,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全面清理和修订各类制度和办法,针对民政工作的发展需要,对局现有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健全了岗责体系,规范了工作标准。二是在全局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机关是我家、勤俭节约办事的思想,从小处着手,开源节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自身做好节约的同时,教育家人节约资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滴油。严格执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最低标准,提倡使用节能照明产品和环保节能家用电器。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能够通过网络传输和发布的*要通过网络,每一张纸两面使用。加强车辆管理,杜绝公车私驾行为。三是积极开展民政帮困活动。对挂点村--段店上湖村和蒲团乡瓜圻村开展了“三送三促”活动帮助解决春耕备耕、义务植树、优质稻基地种子经费等实际困难。积极参加区政府组织的义务植树和市、区组织征文、知识竞赛及下发的调查问卷等活动,不断提升我区民政干部形象。

2、积极向区委办、区政府办及省市报送了民政信息27篇,在##政府网上发表了文章4篇,在省厅网上发表了6篇。超额完成了区下达的数量。

3、目标管理机构健全。每工作岗位和局长及分管的副局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及时准确报送了目标完成情况。

4、按要求认真完成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无“三乱”行为,建立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干部教育,完成规定任务。开展了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月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民政业务技能;结合实际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了“消灭土坯房”等系统调查,达到预期效果;召开了广泛征求意见座谈会、局支部履职讲评会和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邀请到了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乡镇分管民政领导及民政助理员和福利院院长代表,局机关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和在职干部代表,优抚对象和服务对象代表,同时特邀区财政局社保股股长胡剑荣、区检查指导组三组长胡俊及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整改措施。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高校,社会工作,民政工作,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强调构建以平等、协商和参与等特点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面对一系列全新的形势和任务,推动社会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在社会工作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高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是构建新型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主体,而且还为构建新型关系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构建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新型关系,也成为了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总体来说,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方面:

1. 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区别。

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概念上有区别。民政工作是指以国家行政力量作为基础和支撑,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集中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他人的活动,是帮助他人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二是在学科划分上来说,民政工作从属于公共管理学,而社会工作从属于社会学。三是在所属范畴和领域方面,民政工作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而社会工作则从属于社会基础。四是从总体目标来说,民政工作强调化解社会矛盾,为政府和群众分忧解难,而社会工作更多强调的是自助助人和以人为本。五是从性质及内容来说,民政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贯彻执行政府重要方针策略,并实施管理控制与公共服务。而社会工作则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强调实践特征,突出帮助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

2. 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联系。

一是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功能上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以解决矛盾和问题作为基础,某些方面还可以形成互补。二是两者都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民政工作侧重宏观层面,而社会工作侧重微观层面。三是在工作内容来看,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都包含事后补救等内容,但是社会工作兼有事前防范内容。四是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方面,两者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维护社会公众的权益。

二、新形势下构建新型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有效提高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在新型社会治理结构之中,“政府—高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高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高校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同时高校的社会工作相关专业也将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推动当地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献计献策,从而更加有利于发展高校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 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发展方向。

当前,地方高校已经进入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改革也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要求。诚然,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要为社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势必要遵循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要求。通过构建新型的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将会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3. 有效提高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

民政工作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民政工作的方式、目标、措施等也需要加以相应调整。通过构建新型的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关系,政府民政工作水平将得到长足的进步,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实现地方民政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现阶段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构建的过程中,集中存在着下列几方面的主要问题:

1.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当前,很多开设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地方高校,在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部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学内容陈旧,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社会工作专业都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对专业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最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就业渠道相对单一。

2.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地方民政工作联系不紧密。

在构建新型的高校社会工作与地方民政工作关系的过程中,应当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联系机制。但是,在现阶段很多地方高校教学和民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大量存在着“两条线”发展现象。地方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既没有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也没有机会进入到当地民政部门就业和实习,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3. 民政工作发展得不到高校的有力支持。

正如前文所述,为了适应社会治理结构转变的要求,民政工作必须要进行合理改革,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的民政工作改革都没有得到当地高校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全方位的,包括理论支持、智力支持、人才支持等。由于高校与民政部门并没有建立有机而紧密的联系,高校对于民政工作发展和改革的支持便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新型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构建高校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之间的新型关系,主要应当采取如下对策:

1. 大力推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

地方高校要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根据社会治理结构调整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体制改革方向、任务、目标、措施和要求。根据社会治理机构调整的趋势培养更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民政工作者。

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要根据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侧重加强对学生社会治理理论、治理方法和现代民政工作方法等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在巩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的方法、目标及要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工作及民政工作发展需要的实践型专业人才。

2. 密切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要在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民政部门之间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一方面,选派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到民政部门进行实习,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提高民政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在制定重大政策等过程中可以充分征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工作沟通和交流,为建立新型的关系打好基础。

3. 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智力优势。

地方高校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人才基础和经验,可以为地方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地方民政部门可以选派一些优秀的业务骨干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进修,接受最新理论的培养,树立现代化的社会工作理念。

参考文献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社会工作;中国特色;关联民政工作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我国农民工问题、老龄化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等矛盾尖锐,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造成一些列社会问题,不要说是什么和谐社会,就是基本的社会稳定都不好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吸纳多种不同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化服务,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关系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疾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民政工作则是各级民政部门及其主管的服务机构。他的职责是党和政府赋予的,运用行政手段和服务方法,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服务。民政部门发挥着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特殊群体的职能,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根据二者的定义表明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密切的关联:

1.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有着相同性。从二者的使命来看,两者是相同的。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来提供服务的。民政工作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发展权的永恒工作。所以,不管是在民政工作中还是在社会工作中,都应该体会人的需要。

2.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社会工作遵循“和平”“关爱”等业务,更强调服务对象是相互平等的,使被服务的人能够坚强独立。从理念来看,民政工作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从对待人主体看,民政部门还有大量其他社会事务,如婚姻登记、社会管理职能。

3.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本质是相同的,二者密切相联系。社会工作它本身就是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事业。而民政工作发展,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切的社会秩序建立及其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对民众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在现代社会,使用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领域很广,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到青少年服务、医疗服务、家庭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涉及到的部门不少,目前还没有一个领域像民政工作领域那样广地需要社会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核心专业支撑,在教育、卫生等多方面领域也需要社会工作,起到的作用不是主力,而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不但需要大量社会工作者,而且是把社会工作作为核心工作来做,社会工作在民政业务和民政范围领域起着制定政策、组织实施等核心和基础作用。

二、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对处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的民政工作如何更好的处理社会工作重要性,必须做到:一是使民政工作的内容进一步充实。在已有民政业务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会大大丰富扩展原来的业务工作。如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工作,可以使我们把服务从服务群体的本身的生理需求发展到关注服务群体的心理,让我们在金钱物质救助为主的救济行使中跳出来更多的关注灾害对灾民心理和物质的伤害,更好的为灾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民政业务工作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理念方法的重要性。民政工作是检验各种社会制度优越的基础工作。把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引入到既有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业务中去,不断的改进民政工作为人服务观念,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三是对民政工作的服务群体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认识到社会工作是民政工作的主题和中心,在具体服务中起着主导、策划、组织、协调和推动实施的作用,这就需要组织所有民政服务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方法的培训,让民政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更好的用理论指导实践。

三、积极做好社会工作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民政工作的内容也常有变化。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吸纳多种不同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会化服务,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做到:一是积极做好社会工作,对促进中国特色民政工作的业务拓展有更好的动力。进入到社会工作后,可以使我们用社会工作的眼光去观察当前社会的需求,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更好的多元化服务。当前我国农民工问题、老龄化人问题、单亲家庭问题等矛盾尖锐,如果处理不好,一定会造成一些列社会问题,不要说是什么和谐社会,就是基本的社会稳定都不好说。必须用长久的社会工作的眼光看,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前提下,中国特色民政工作必须进一步持续的拓展各方面服务领域,为所有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服务。对于老龄化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留守子女问题等棘手问题,努力能把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成为主要的社会工作机构,努力开展可以针对大部分家庭需要的有规模的社会工作。二是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民办非营利专业社会服务机构。经济在不断发展着,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新的需求,更使当前的人们对专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民政工作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当我们面临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和药物污染这些负外在性,我们能体会到社会工作的管理性太差,为了更好的收拾残局,需要由国家和民政力量来提供帮助。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的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缩小社会发展不平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怀;社会转型期民政行业高职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伍晓斌;和谐社会视角下构筑弱势群体支持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3]陈小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转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作者简介:孙海燕(1972-12-),女,汉,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科员,社会工作师中级,大本,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方案 篇4

一、党建引领政治先行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作为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的重点,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完善党领导社会组织制度”为目标要求,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做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2.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深入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与党建工作“三同步”,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嵌入社会组织章程,将未按规定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依法纳入活动异常名录,通过信用惩戒倒逼社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加强省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建设,总结“功能性”党组织建设经验,研究制定《省社会组织“功能性”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加大已建社会组织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力度,实施“互联网+社会组织党建”,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由“有形”向“有效”转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3.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要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 20xx 年新年贺词中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民政部决策部署,坚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把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摆在社会组织工作突出位置。省、市联动,组织 100 家左右社会组织到贫困村开展“百社进百村”活动。持续组织开展扶贫“皖北行”和“走进大别山”活动。通过示范引领,推动全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努力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智力帮扶以及结对帮扶上取得新成效。加强工作宣传,营造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带动更多社会组织投入脱贫攻坚事业。

4.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动员和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组织自觉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扎实做好本行业、本领域的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工作,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积极参与行业治理和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推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按照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结合自身特长,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引导广大社会组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持续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 5.坚持“双重管理”体制不动摇。严把登记关口,牢牢坚持“双重管理”体制不动摇,发挥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压紧压实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管理责任。严格把握直接登记的范围,不能随意扩大化;要加强对发起人、负责人的资格审查,强化发起人责任,加强发起人、负责人管理;要统筹考虑申请登记的组织是否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符合社会组织价值定位,避免“沾边就登”,力争将风险和隐患降到最低。

6.全面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任务。会同发改委等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任务,做好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工作。总结脱钩改革工作经验,切实做好脱钩行业协会商会的“五分离、五规范”,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健全综合监管机制,落实各部门监管责任,积极推动行业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激发行业协会商会活力,帮助行业协会商会尽快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

四、强化社会组织日常管理 7.开展社会组织年检、评估及审计工作。开展 20xx 检查和年报公示工作,分类完善年检报告书,督促整改年检发现的问题。组织第三方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进一步规范评估流程,提升评估结果运用。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审计,及时根据审计结果督促社会组织完成整改。做好社会组织年检结果、抽查审计结果与活动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相关行政处罚的衔接。

8.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持续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主动降低各类涉企收费,加强涉企收费行为日常监管,对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规范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为企业减税降费减负,优化营商环境。

9.加强社会团体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社团建设,开展非军队主管社会团体有关涉军事项专项整治,做好社会组织涉外活动的指导与服务。落实国家宗教局、民政部《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办理法人登记事项的通知》要求,适时启动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登记工作。

10.规范社会服务机构管理。深化推进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自查自纠工作,完成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自查自纠和问题初步整改。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非营利性民办医院、民办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及托育机构的管理。配合推进民办学校分类改革,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配合开展非国有博物馆登记备案检查工作,推进非国有博物馆规范管理。

五、严格社会组织执法监督 11.严格行政执法工作。加强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工作沟通,压实监管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机制作用,形成部门监管合力。加大对登记管理机关行政执法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行政处罚“全覆盖”,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12.持续加强信用监管。建立社会组织信用监督制度,推进社会组织领域信

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社会组织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开展社会组织信用信息记录管理工作,做好社会组织投诉举报接收办理工作,推进投诉举报工作“互联网+”建设。

13.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会同公安等部门,做到省、市、县三级联动,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防范化解非法社会组织活动风险隐患。

14.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观念,紧抓“健康有序发展”这个中心和重心,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风险意识。落实社会组织政治行为规范,把好政治关,配合宣传部门强化对社会组织意识形态风险的管理。引导社会组织严格恪守政治行为“十严禁”“六必须”,落实重大风险防范主体责任。重点要加强对发起人、负责人的资格审查,确保社会组织登记数量与登记管理机关自身监管能力相符合。持续加强对社会服务机构安全问题的重视,积极与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等部门联动,织密织牢社会服务机构安全防控网络。

六、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15.引导社会组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制度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机制,完善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加强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建设,推动社会组织成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

16.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加大督查力度,积极推动各地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的落地落实工作,搭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设计,扩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参与度。进一步培育发展高质量的社区社会组织,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17.打造品牌社会组织。以推进社会组织“三级梯队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具有代表性和一定规模的品牌社会组织。举办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能力建设培训班等。探索开展品牌社会组织计划,分类别、分领域选取

一批具有代表性和行业领军性质的社会组织,打造社会组织品牌。挖掘一批社会组织领军人才,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

七、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18.加强“互联网+”建设。继续推进全省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做好与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的衔接。落实《“互联网+社会组织”行动方案》,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共用共享。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篇5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我市“三城联创”工作的检查验收。这些,都对我们的救助管理服务工作是一个挑战和考验。在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站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救助管理服务

和其他各项工作任务。2008年我站共接待各类求助人员7500人次,实施救助 6900 人次。为维护宜昌社会稳定,共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赢得了政府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救助管理工作的赞誉。2008年,我站被民政部通报表扬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举办期间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4月被中共伍家岗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2006-2007“文明单位”,伍家岗区“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单位”。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解决好我们工作中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在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后,我们认识和感受到,要想做好救助管理服务工作,必须要争取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做到六个加强。

一是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作与联动,解决好救助与救治工作的推诿扯皮问题。在城市中的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如何救助,是我们救助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大工作难题。我们在与卫生部门多次交流与沟通后,双方达成了共识,救助站与“120”指挥中心签订了流浪乞讨人员院前救治工作协议书。凡在站内突发的危重病人和在城区发病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治工作,协议中明确规定了救治站点、救治措施、救治效果和经救治流浪乞讨病人病情稳定后处理的办法等。这样较好的解决了长期以来流浪乞讨病人的救助与救治工作的难题,二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配合,维护好救助管理工作正常秩序。“跑站骗票”“强讨恶要”是我们救助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处理不好即引发矛盾,甚至引起新的社会问题。我们工作人员对这些人先是反复宣讲政策,进行教育管理,但还是有少数人无理取闹,影响我站正常工作秩序。针对“跑站” 严重的情况,我们积极协调公安等部门,共同惩治恶意"跑站”,对态度恶劣、影响极坏的,联动“110”坚决给予了有力的打击。我们与“110”联动,与辖区派出所签定治安综合治理协议,开展专项打击“跑站”行动后,在职业“跑站”者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过去强讨恶要的少数东北“跑跑”再也很少到宜昌来了,使我站救助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三是加强与城管部门的联动配合,做好城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我市“三城联创”工作的检查验收,这些,都对我们的救助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根据“自愿求助,无偿救助,来去自由”的工作原则,我们对正在街上流浪乞讨的人员只能是劝导,引导,而不能强制收救。我们通过加强与城管部门的联动配合,城管在街上收容救助站负责接收处理。各自分工负责,较好的解决了我市城区主要街道流浪乞讨人员多而影响市容的问题。

四是加强与社区互动,逐步建立完善救助网点。在深入调查、完善街头巡回流动救助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兄弟站的经验,将救助工作向社区延伸,与社区签定救助咨询点共建承诺,充分挖掘社区居委会现有资源,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发动,争取群众对救助工作的支持,开展救助工作进社区的试点工作,共建立社区救助劝返网点9个,形成了以救助管理站为中心,社区参与配合的新型救助模式。

五是加强与对口站的互助,确保送的出,走的了。近年来,对大量增加的求助人员和救助经费的不足,我们积极采取与对口站、邻近站互动互助的方式,一是改由一票终点救助为接力棒式救助;二是主动与流出地联系,互通信息,同时要求流出地来人接;三是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让生活无着的人员自愿返乡;四是对无理取闹以跑站为职业的求助人员下达不予救助通知书,形成了该救应救快速救助,可救可不救灵活救助,以跑站为业限制救助的模式。仅万洲、襄樊两地为我站节约资金十万元以上。

六是加强与新闻媒体联动,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知名度和透明度。

要想做好救助管理工作,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知名度和透明度,还必须加强舆论宣传。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动,较好的宣传了救助管理工作的的法规法律和有关方针、政策,在与三峡日报、三峡晚报、楚天都市报、三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联动中,通过这些媒体多次报道救助管理服务工作。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仅使老百姓加深了对救助工作的了解,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救助服务工作的艰辛,同时也得到市政府及市领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对救助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新闻媒体介入救助管理工作,提高了救助管理工作知名度,对救助管理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篇6

----X开展贫困残疾人救助工作

发 言 材 料

(XX年X月X日)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关爱、帮扶残疾人,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X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残疾人这一困难弱势群体,坚持把对特困残疾人群体的救助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实施,通过先后对全区特困残疾人开展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八项救助帮扶工程,帮助特困残疾人增强了生活的信心,保障了基本的生活权益。

一、大力实施低保救助工程,确保基本生活有保障。近年来,我局坚持以人性化服务作为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困难问题的突破口,积极构建长效关爱残疾人机制,建立了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机制,本着“提标扩面,突出重点”的原则,采取普惠与优待相结合、救助与扶持相结合的模式,在残疾人生活救助、医疗保障、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方面,逐步实现由“普惠”型向“特惠”型过渡。将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家庭,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尤其对“三无”(无劳动 1 能力、无固定经济收入、无法定赡养人)残疾人、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患重病大病的残疾人,适当上调低保补助标准,保障残疾人享受生活、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政策,保障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活。随着物价水平的涨幅,我区也在逐年增长城乡低保标准,并建立了物价上涨动态补助机制。每月给享保家庭发放燃气补助、临时生活补助。截至目前,我区城市残疾低保对象XX人,月享受生活保障金XX万余元;农村残疾低保对象XX人,年享受低保金X万余元。

二、大力实施重残救助工程,提高康复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局每年都要集中人力开展入户调查,以“残疾人能做什么、残疾人需要什么、能为残疾人做什么”为工作理念,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为困难残疾人家庭开展人性化服务,让贫困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重点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做到特事特办,特殊照顾,政策落实。辖区特等伤残军人黄沂现患病住院治疗,我局多次到医院慰问看望,并多方协调,及时为黄沂现报销医疗费近X万元,还出资XX元为他购买了一辆特制轮椅,将他纳入了城市低保。XXX办事处低保户XXX,现年X岁,一级视力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丈夫XXX级肢体残疾,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家中有X个孩子,因夫妻均是残疾人,无经济收入,无住房,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我局将该家庭纳入了城市低保,并为他们解决了廉租住房。夫妻俩时常说“别看我们 2 都是残疾人,但是我们现在居住不愁,衣食无忧,已经走出物质生活的困境。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对我们残疾人关爱的结果。我特别要感谢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我的改变都是通过他们的帮助一步步实现的。”

三、大力实施临时救助工程,提高生活救助水平。X财政从XX年起,每年安排XX万元资金用于临时专项救助,针对包括残疾对象在内的低保特困户、低保边缘对象因患重大疾病和发生突发性重大灾害造成家庭陷入困境时实施临时救助。近X年来,累计救助残疾困难家庭X余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X余万元。仅今年第一季度,已发放临时救助资金XXX元。同时,每年春节、开斋节等重要节日,我局将贫困残疾人慰问作为重点工作,为残疾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安心过好节日。

四、实施医疗救助工程,解决“看病难”问题。根据政策规定,我局对包括残疾对象在内的低保对象实行门诊补助、参保救助和住院费用报销救助,已为XX名城市重度残疾人代缴参保金XX元,累计报销住院医疗费X万余元;为XX名农村残疾人代缴参合金XX元,累计报销住院医疗费X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困难残疾人“看病难”的问题。

五、大力实施住房救助工程,改善残疾人住房。加大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力度,优先向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实物配租,适当提高符合廉租住房和保障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租赁补贴标准。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残疾低保家庭住房补贴X万余元,为低保残 3 疾家庭解决廉租住房X套。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我局结合新农村整体推进工作,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将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列入救助的重点范围,按照“争取上级补助一点、部门帮扶解决一点、社会捐献帮助一点、亲戚朋友支持一点、危改个人出资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近X万元,为X户农村残疾人危房户新建了住房,解决了残疾人住房难问题。

六、大力实施教育救助工程,确保不因贫辍学。在保障残疾人家庭基本生活的同时,积极开展残疾人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工作。每年新学期开学,我局为残疾人家庭子女出具家庭困难证明,以便校方给予减免学杂费,减轻家庭生活负担。三年来,累计出具家庭困难证明XX余份。对考入高等学府享保的残疾人家庭子女,我局积极从市民政局争取资金,每人发放XX元的教育救助金。同时,近X年来,X政府每年筹措资金10余万元,对当年考入国民教育系列本科院校的学生实施教育救助,按照省内XX元、省外XX元的救助标准集中发放教育救助资金,确保了每一名特困残疾家庭的子女都能顺利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学习。

七、大力实施孤残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目前,全区孤残儿童及贫困家庭儿童XX人,X以上儿童享受了城镇低保或农村低保,保证了儿童的基本生活。自XX年“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和“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及“爱心助医”项目实施以来,我局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孤残儿童”的宗 4 旨,全面开展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服务工作。据统计,XX年以来先后为XX名孤残儿童做了免费康复治疗,其中:“先心病”患儿XX人,唇腭裂患儿X人,疝气患儿X人,其他病患儿X人。免除手术费用约X万元,为残疾儿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八、大力实施残疾人就业工程,保障平等就业权利。我区现仅有一家福利企业——XXX开发公司。根据举办福利企业的规定,该企业应安置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目前,已集中安置残疾职工X名。为了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改善残疾职工生活待遇,我局与该企业进行了结对帮扶,定期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生活状况,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帮助企业健全各项制度。每年,我局还协调国税部门对该企业进行年检,确保了残疾人的就业。为了确保企业残疾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我局先后给困难残疾职工发放面粉XX斤。

总之,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建立健全了生活、医疗、康复、教育、救助等为一体的救助保障体系,逐年从多方面加大对特困残疾人的救助力度,有效地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促进了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关于民政救助制度的探究 篇7

新时期,我国在进行国家治理和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积极构建了社会福利体系,该体系当中包含重要的社会保障,其中一项基本的内容就是民政救助。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促使家庭贫困者享有最低的生活保障。现阶段,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这一制度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民政救助制度体系还不够规范和统一、救助资金和对象不够充足以及救助标准过低等。现阶段,为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文明程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以上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2 现阶段我国民政救助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2.1 民政救助制度体系不够统一规范

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当中,针对民政救助的内容是零散出现的,民政救助制度体系具有明显的不统一性。同时,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在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都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设立的,这种状况导致救助措施一部分会同国家法规产生冲突等。然而,从国外先进的民政救助措施来看,只有统一而规范的民政救助制度体系才能够促使这项政策在日常实施过程中真正发挥自身价值。现阶段,我国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存在资金利用率较低和社会公平无法实现的现状。

2.2 救助资金和对象不足

在我国法治规定状况下,那些满足救助条件的公民都可以成为国家政策救济对象。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来源及赡养人的公民救助占多数,同时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专门针对城市无生活保障的公民的救济措施,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等。国家在实施救助过程中,应用什么样的手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没有明确规定。同时,我国GDP增长同国家投入的救济资金不成正比,地方政府在实施救济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经济生长能力,导致各地救济费用不等现象。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现阶段用于民政救助的资金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很多应当受到救助的对象丧失得到救助的能力。

2.3 过低的救助标准

现阶段,国际上在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是以当地的最低生活标准为尺度的,政府在充分考查公民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对其实施补助,促使其能够达到当地最低生活标准。世界各国在确定最低保障人群的过程中,是根据不同标准来进行的,如国际贫困标准法和市场菜篮法等,而恩格尔系数法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家庭的食品支出状况进行充分的考察,从而对其生活水平进行测定。我国在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评定标准为国家的财政负担,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客观因素的严重限制,不够科学。

3 重构民政救助制度

3.1 积极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救助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的进步促使我国企业积极优化了产业结构,人们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同时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我国将在一段时间内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民政救助制度的构建、提高民政救助力度势在必行。在构建民政救助制度的过程中,我国应充分意识到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过大规模的民政救助是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也是无法真实落实的。因此民政救助同我国经济发展水泊相适应才是现阶段最为科学的制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使国家财政负担得以减轻,同时还能够促使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得以整体提升。

3.2 实施公平与效率统一原则

在加强民政救助立法的过程中,要想促使其得以充分的实践,应充分意识到公平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需啊哟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因此结果是否公平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一旦结果不够公平,将导致新矛盾的产生。因此,在构建民政救助政策的过程中,应注重促使公平性在财富出让者和接受者之间得以体现,同时及时提升救助效率,防止低效率救助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浪费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在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公平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受到同等的重视,单纯强调任何一方都无法有效实现民政救助的真正意义。

3.3 提高救助标准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实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如果根据发达国家标准来进行会导致我国政府承受过大负担,影响经济的长期建设。同时这样一来还不利于民政救助过程中真正实现公平性。但是,我国经济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因此在实施民政救助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经济上升状况适当提升救助标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不断提升救助标准的过程中,国家和公民应意识到,贫困应当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来实现,即相关公民虽然可以享有这一权利,但并不是始终处于该状态下的。

4 结论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篇8

2012年12月4日,财政部、民政部下拨第一批中央冬春救灾资金54.4亿元,同时要求各地统筹考虑受灾群众过冬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按照分类救助、保障重点的原则,抓紧完善救助工作方案,根据“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要求,按照不低于中央的补助标准,对冬春期间受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等困难给予补助,尽早把中央冬春救灾资金和地方各级安排的救灾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户、发放到人。

今年以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多灾并发、重灾连发、致灾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城镇受灾重,贫困地区受灾比例高,灾贫叠加效应明显,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尤其在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困难较为突出。

为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9月21日,民政部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今冬明春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对冬春救助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民政部派出工作组分赴湖南、四川、甘肃、宁夏四省(自治区)开展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困难状况调研。11月30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要求各地抓紧完善本地冬春救助方案,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做好冬春救助经费保障工作,及时足额拨付冬春救助资金,全力推进民房恢复重建,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冬春期间生活安排工作。

据介绍,下一步,民政部将按照《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要求,建立定期通报制度,适时向地方派出督查工作组,督促指导各地按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大地方各级财政投入,规范冬春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及时足额发放到受灾困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篇9

一、政府主导

我县社会化救助对象以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残疾

人户和特殊优抚对象困难户为主体。家底薄,自救能力差是共同特征。单靠民政一家之力,是难以很好解决他们吃饭、穿衣、住房和治病的问题的。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政策、下发文件、组织办公,把与民政工作直接相关的部门组织起来,把与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相关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救助资金集中起来,统一安排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极大缓解了救助工作压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去年的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和特困群众住房维修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把恢复重建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各项工作任务。成立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领导小组,县委书记陈亮亲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督办检查专班。明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是恢复重建的第一责任人,充分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在社会化救助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二、资源整合一是部门抱成团。在救助工作中,**广泛实行县乡机关部门联动、单位对口、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办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在去年雪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中,县政府对倒损民房恢复重建采取“四统一包”的救助措施,即:统一重建政策、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办事程序、统一资金拨付、落实“包保”责任制,并纳入了县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灾害一发生,就由民政局、财政局、扶贫办、残联等部门组成专班,和农村工作队员一起到乡镇到村,核实倒塌民房情况,落实恢复重建措施,指导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各乡镇迅速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一把手负总责,组织和带领干部群众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同时,多次召开乡镇党委会和办公会,对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在灾害救助工作开展时,又由民政、城建、国土资源、扶贫、残联等部门共同制定灾毁房屋重建规划,并实行灾毁房屋重建销号制。对因灾倒房户、危房户和需转移安置户采取“包保”措施,各级各部门出台了恢复重建优惠政策,对受灾农户新建房屋选址、建材供应和办理相关手续提供及时、优惠、便捷的服务,减免土地、建房用材等手续费用。全县确定了帮扶单位包点、县乡干部包户的包保方案及具体措施。与此同时,还要求材料供应商保证质量,优质优价按时供应;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节约材料、缩短工期、压缩成本,减轻受灾对象负担;当地村组邻居免费投工献料,互相支持,共同完成施工任务。因此,保证了雪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二是资金打成捆。为了保证彻底解决救助对象的困难,解决民政资金不足、投入不够的现实问题,县政府针对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政出多头的现象,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既使党的亲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又避免分配不公,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在群众生活安排和困难群众节日慰问工作中,由相关部门负责调查摸底,分门别类提出对困难党员、低保对象、残疾对象等救助方案,通过联席会议确定对象、标准和发放办法。在医疗救助工作中,民政、民族宗教、卫生、劳动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在灾民倒房重建和危房改造上,除民政按政策落实外,对符合移民搬迁和残疾人危房改造对象的,可同时享受相关政策。如在去年的冰冻灾害房屋恢复重建中,除民政按户平4000元补助外,对易地重建户还落实了人平2000元的搬迁补助;对残疾特困户另给予了每户5000元的补助,极大地发挥了资金捆绑效应。

三是物资归拢堆。为了改变以往捐赠物资由捐赠部门对口发放到联系村所带来的不合理现象,**在发动部门力量大力支持的同时,坚持各部门救灾救助物资由民政部门根据受灾情况和需求统一安排使用的原则,更加优化了救助物资的投向,提高了救助物资的使用效率。近几年,**在救助物资筹集分配和使用上,都是县直机关和部门将筹集的物资统一上交民政部门,民政制定分配方案、审核发放对象、确定发放办法,再由各部门与当地乡村一起对口发放到受助对象,既提高了各单位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提高了民政部门在救助工作中的可控性,同时也提高了救助物资使用的针对性和平衡性。如在去年的汶川地震灾区捐助工作中,县直各单位积极行动,快速反应,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灾区所需救助物资的筹集运送工作。在冬季开展的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行动中,各单位也是积极筹措钱物,按方案和审核对象及时发放到位。

三、监控到位

为了抓好民政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工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组织下,建立了民政救助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

后监控制度。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民政、财政、检察院、反贪局、纪委、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联合组建了民政救灾款物使用监督中心,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参与中心工作,保证了民政救助物资使用监控的及时到位。

二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民政部门坚持把各项救助方案从制定报批至发放结束全过程都置于社会和监督

中心的监督之下,从方案制定报批开始,坚持工作会议请监督中心参加,文件向监督中心抄送,审批结果向监督中心交底,落实过程由监督中心随机抽查,落实结果向监督中心及时反馈,经验向社会全面推广,问题由监督中心及时督改。

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计划 篇10

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目标管理

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使我局各科室切实负起民政治安综合治理的政治责任,推动民政系统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根据《元江县2009内部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关于在全县开展新一轮平安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成立创建“平安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民政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下属单位、各科负责人为本部门第一责任人。为此,局创建“平安民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与各科室负责人就有关民政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签定责任书,内容如下:

一、责任期限

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

二、科室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

1、动员和组织本科室干部职工共同维护机关治安秩序、网络信息安全和政治稳定,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2、科室全年无发生刑事、治安、失泄密等事故。

3、科室应对自身存在的各类隐患进行整改,自身没有整改能力的,应及时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报告率为100%。

4、科室所属人员,应力争做到无违法犯罪(指受治安拘留以上)现象。

5、及时调解、疏导本科室应对民政工作对象、职工内部发生的民事纠纷,化解内部矛盾,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三、各部门的安全稳定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1、科室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所属科室的安全工作,对查出的不安定因素要按“三定”(定措施、定责任人、定时间)的要求进行整改,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安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确定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报告。

2、科室责任人应对所属人员加强对现金、票证、贵重物品、重要物资、机密资料、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

3、科室责任人应负责对本科室人员进行道德、纪律和法律教育,使他们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鼓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和自觉维护局机关稳定的行为。密切掌握本科室人员的思想动态,认真及时处理好各种内部矛盾,把不安定因素和问题解决在基层。“管好自己人,看好自家门,办好自己的事”,维护好机关的安全和稳定。

4、科室责任人的责任范围按日常工作分工的管辖范围划分,做到各负其责。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由民政创建“平安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各科室责任人各自保存一份。安全责任人因工作变动,由继任人继续履行责任书的职责并承担责任。本责任书每年一签,有效期一年。

甲方:元江县民政局(代表签字)

浅谈如何做好财政局档案管理工作 篇11

【关键词】档案管理;方法

我国的经济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中,在当今社会的改革状态下,我国可以看到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起到的作用。财政局是我国经济的发展重要的环节,所以要得到重视。但是,档案管理的工作方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为了能让财政局事业的不断发展,要对财政局的管理加强,让经济不断地上升。档案管理在工作中的内容是很零散的,没有固定的工作内容,也比较的复杂。整体的操作步骤很具有专业性,所以对员工的整体要求是很严格的。在把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要有自己先进的理念不断地去改善,能达到很好的状态。也保障了财政局能得到很好的运行。所以,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得到帮助。

一、明确责任,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在财政局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方面的约束。在档案室的管理中,在对设备的要求上就有一定的要求,希望可以提高设备选择现代的办公设备进行工作。要符合我国当代的发展,要紧跟社会的脚步,设备也是一样的。如果设备比较陈旧等愿意,可能在工作中资料不能完整的录入,在办公中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会导致工作进度的快慢。所以要选择现金的设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办公的效率。还有要做好管理制度来管理人员的行为,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员工各尽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合力明确能加快事业的发展。档案的管理一定要按照单位的制度进行,把档案借阅到有关部门时要开明确的记录档案的途径,以便日后能够收回。管理档案要做到档案分类明确,能合理,有条不紊地进行。要保证档案不被破坏损坏等,填写的内容一定要真实记录,不能弄虚作假。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培养员工有先进的理念意识,要有很好的服务精神,在符合单位的情况下,能够提出有效的方法来发展事业。让档案管理能够进行有效的发展。

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强化业务培训和拓展财政局档案管理人员是负责档案收集、整理、保存、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工作人员,是最直接接触档案的基层服务人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坚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实施办法》,不断增强道德和法制观念,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规范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态度。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待档案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由于档案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保密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不得未经允许私自拆封或者外借档案,对财政局各类文件档案等做好保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在对待客人的时候要做到有礼貌,提供良好的服务意识。态度要和蔼可亲,要做到彬彬有礼的行为。要认真的配合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宣讲等活动的进行,要让所有人都有档案方面的重视。财政局要在一定的时间里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培养或者是在别的地方进行学习。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去了解现代社会的设备,并能很好的运用。可以利用一些合理的资源做好适当的开展活动,这样有利用所有员工能够很好的工作,达到理想的水平。

三、创新思维方式和思路

增加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新时期,财政局必须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彻底改变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应该把档案管理工作看作是财政系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档案管理形成机制并且发挥积极作用,才能够使财政局整体工作更上一层楼,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只有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坚持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要创新思维方式,将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首先,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客观、公正的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加强监管与考核,将财政局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专家到局里、到科室进行培训讲座,提高科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进步。领导具有带头作用,领导的决策和价值观都会直接影响到下级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态度,因此财政局领导要从基础做起,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机关管理的年度计划中,参与年度绩效考核。其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将档案管理工作当成终身奋斗的目标,贯彻落实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指示和意见。

四、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档案管理更加多元化

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档案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打破传统封闭的工作模式,创新服务理念,最大程度的发挥档案的整体功能,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积极探索,寻求档案管理新模式。财政局要组织全员参与,调动全员参与档案管理的积极性,给全体工作人员提供参与档案管理的机会,改变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单一、落后的局面。其实,档案管理工作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要与其他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领导重视,更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从而形成浓郁的档案管理氛围。另外,要重视对档案规章制度的宣传,让全体工作人员心中都树立起档案意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全面性。

五、结语

在我国经济的改革下,通过上述内容的合理讲解可以看出管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在财务局力,要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培养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的知识和理念,让员工有先进的意识和社会观,对工作中要有正确的观念。遵守单位制度,要身在其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专业的知识来不断地充实自己,财务局要对管理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能够合理的解决,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宏霞.如何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6(01).

[2]王鹏飞.企业档案管理与创新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05).

上一篇:《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下一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