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5—2006年度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招标指南

2025-04-0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山东省2005—2006年度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招标指南

山东省2005—2006年度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招标指南 篇1

山东省2005—2006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

项目招标指南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及《关于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精神,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9—2015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研究发展提纲》确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结合我省“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促进继承发展和科技创新,推进我省中医药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招标指南。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继承与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紧紧围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疑难病、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中医临床研究;不断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解决目前中医药科研及生产中存在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结合我省中医药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研究,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

二、遵循的原则

⒈ 坚持继承创新的原则。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系统总结和整理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形成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为应用和开发研究提供源泉,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⒉坚持中医药基础与临床、中医与中药协同发展的原则。将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中医药临床研究要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现象,揭示新的规律,为理论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中医药基础研究必须紧密联系临床和生产实践,成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中医药产业改造、升级的先导和支持。

⒊ 坚持多学科协作的原则。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攻关,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技术跨越。

三、招标内容 ㈠中医基础研究

1、研究目标:要以产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理论性成果为目标。

2、研究内容:对以藏象、经络、气血为核心的中医生理、病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科学内涵。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探索有代表性证候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初步形成中医证候科学评价系统。规范和完善以四诊为主的诊查方法,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个体化的中医药诊疗体系。初步探明部分疗效确切的中药和有代表性的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并探索其作用机理;初步建立适用于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的比较系统的 方法技术;初步揭示部分中药药性和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疗效和综合优势为切入点,开展防治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为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针灸疗法调整作用的现代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详见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提纲)

3、申报要求: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临床,从某一具体内容切入进行研究。课题要建立假说,研究方案要围绕假说进行科学设计。采用中医传统和现代研究方法开展工作。选择的技术指标要与研究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避免高新指标堆积。课题立题依据要充分,要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且有能够支持假说的临床依据和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方法可行,预计通过2—3年的研究可以得出比较明确的阶段结果

㈡中医临床研究

1、研究目标:要以产生新方法、新方案、新诊疗设备和新药(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有创新的新药前期研究)为主要目标

2、研究内容:在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的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加强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骨质疏松、痴呆、病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药物依赖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对中医和中西 医结合治疗有优势的疾病,总结其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案,研制相应的新药和诊疗仪器设备。以中医药防治每一种重大疾病的相对优势为切入点,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及转归的特点,总结其辨证论治规律,完善防治方案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详见中医临床研究发展提纲)

3、申报要求:研究的设计方案要体现中医特色,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并具有可操作性,采用的监测指标要切合实际,与设计方案相适应,切忌高新指标的堆积。课题要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又能初步说明临床疗效的预实验研究结果,且经过2—3年的研究可以得出比较明确的结果。鼓励对已按规定完成研究目标、具有良好前景的以往研究项目进行深化研究。

㈢中药研究:

1、研究目标:以解决目前中药科研、安全用药和生产中存在的关键、共性、基础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为目标。

2、研究内容:中药理论研究,重点开展中药基础理论、方剂配伍理论、方药药效物质基础理论研究;中药制药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注重中药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和名优中成药再开发基础研究。重点开展中药种质资源、栽培、驯化、采 收及绿色中药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特别是珍稀、濒危中药)。加强中药材质量规范化研究。注重中药材道地性基础研究。注重中药重金属、农药残限量的基础研究。开展炮制理论、工艺规范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重视中药制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成药质量标准的基础研究。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和中药研究新方法(技术)以及相关科研基础性工作。(详见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提纲)

3、申报要求:研究课题要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具有初步的实验结果等。鼓励对已按规定完成研究目标并有良好前景的以往研究项目进行深化研究。研究方案的设计应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可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不作为本次申报内容。

注:《1999—2015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提纲》及《1999—2015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提纲》请登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查询。

四、申请条件与资格

⒈ 本次招标面向全省有能力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医药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

⒉ 项目负责人只能负责一个专题项目,主要研究人员不能同时参加二个以上项目的研究工作。

⒊计划课题负责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不超 过60周岁。

⒋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单位应是具有基本科研条件的实体机构,财务独立核算,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的法人单位。联合申请者须明确牵头单位和牵头人。协作单位须签有协作合同并加盖公章,证明协作关系。

五、组织管理及申报程序

⒈ 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负责2005—2006年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招标及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2、2005—2006年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采用填报《山东省中医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课题申请书》,省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按照公正、公平、合理、择优的原则进行会审,确定计划项目的程序进行,入选项目应根据专家评议意见,对标书做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后签定合同。合同期限:2—3年,期满后根据计划要求和实际情况决定结题或续签。

3、申请人根据申报课题的类别,使用课题申报软件,认真填写相应的标书,将全文打印1份(盖章、签名)、下册打印2份分别装订成册,与软盘统一报送省中医管理局。

4、各市及中医药管理部门、厅及省直属单位进行形式审查,填写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将申报的所有课题按要求汇总,报送省中医管理局。省及厅直单位、系统外单位或社会力量的申请书可直接报山东省中医管理局审核。

5、加强计划项目的动态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扶持有苗头的重点项目,并及时向有科技专项的部委推荐立项;对不能按照计划开展研究或背离研究方向的项目将及时调整或终止课题计划。

6、重视和加强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定期进行项目进展监督与检查,严格对研究项目原始实验资料的审查,禁止实验数据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课题计划。计划课题须按预定时间完成,无特殊原因不得拖题。确需延期者,报省中医管理局审核。7、2005—2006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无名额限制。

六、资助经费

1、计划课题1万至3万元

2、无资课题只立项不资助

3、本专项所资助经费,为政府引导性资金,鼓励地方或研究单位匹配课题研究经费。有资课题,各单位经费匹配不得少于1:1;无资课题,各单位资助经费不得少于10000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党建活动主持人主持词下一篇:施工电梯安全协议书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