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和交通安全教育(共11篇)
食品和交通安全教育 篇1
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教育教案
班主任:陶永芬
时间:第四周 班级:133班
内容: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
第一部分:食品安全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出示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吐等)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问题食品,预防食品中毒。
二、学生议论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重点讲述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列出平时注意的事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2)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3)不吃变质剩饭菜
(4)少吃、不吃冷饮,少吃、不吃零食
(5)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6)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7)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8)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证经 1 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三、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体会,四、总结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时刻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讲完第一部分食品安全后,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交通安全
第二部分:交通安全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教育过程:
导入:我国,每年都会出现无数起交通伤亡事故,在这些伤亡的人群中,中学生占了一定的比例。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就要有40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生命就如同生机勃勃的花季,对中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就如同在他们的花季生命中播下平安的种子。从这一点来说,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是现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交通事故带来的困扰。车祸,现在已成为人类第一杀手。一百多年来,全世界葬身于车轮之下的人数已达4000万,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人数,而且每年还在以40万人的速度递增,因此,人们称交通事故是马路上的战争。
在城市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是机动车撞着骑车人和行人,从而导致骑车人和行人死亡。因此在交通行车、行人过程中,同汽车、机动车相比较,骑自行车人、行人总是处于交通弱者的地位。学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交通事故的困扰。
所以,避免交通事故,维护交通安全,不仅仅是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每一个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乘车人都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行车、行路,确保交通安全。
例:某高校研究生谭某(男,22岁)到同学处玩,在返回本校途中,某建筑公司解放牌大货车带挂车由后面驶来,驾驶员鸣笛示意超越。由于前方道路右侧堆放大量木料占据路边,骑车人听到鸣号后未予理会,继续行驶并发生摇晃,当自行车与汽车齐头时,前轮偏转与汽车右前轮发生刮擦,骑车人倒入汽车与挂车之间,被挂车右前轮碾压头部,当场死亡。
分析:机动车在其正确行驶路线上比非机动车有“先行权”,自行车在遇前方路障需要绕行占道时,一定要主动避让机动车,那种“反正你不敢轧我”的侥幸心理和故意不让车,2 与机动车争道抢行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不良的交通习惯
1、不走人行横道,不靠路右边走。
2.、不走人行横道、天桥,随意横穿马路。
3.、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不服从交通管理。
4.、在车行道、桥梁、隧道上追逐、玩耍、打闹。
5.、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离栏。
6.、在铁路道轨上行走,玩耍。
7.、横穿铁路和钻火车。
8.、不听从铁道口管理和信号管理。
(二)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问题
1、未满12岁的儿童独自骑车。
2、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骑车,逆行骑车。
3、骑车横冲直闯、争道强行,与机动车抢道。
4、转弯不减速,不打手势。
5、在路口闯信号。
6、骑车双手离把。
7、追逐打闹,三五并行。
8、手攀机动车行驶,紧跟机动车行驶。
(三)中学生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1、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2、缺乏交通安全知识。
3、缺乏交通安全责任感。
4、存在麻痹思想。
5、存在侥幸心理。
(四)正常的行路常识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右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准追逐、猛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 地道。
(3)列队通行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二人。须紧靠车行道右边行进。
(4)列队横过行车道时,须从人行横道迅速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
(五)正常的骑自行车常识
(1)转弯前必须减速慢行,向后观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2)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车的行驶;
(3)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下车前须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车辆行驶;
(4)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5)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6)不准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7)大中城市市区不准骑自行车带人。
综上所述: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要注意食品安全,要遵守交通规则。
食品和交通安全教育 篇2
食品质量认证种类、认证机构以及管理机构
目前, 高科技的社会能够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 但是却严重忽略将其运用于保证食品安全的工作中。因此各国家便陆续发生了一系列的食品污染事件, 其中主要以禽流感、瘦肉精、苏丹红、三氯氰胺奶粉为代表。所以, 相关组织机构应该提高重视, 争取采用有效的措施控制食品安全。
QS认证
QS认证是我国食品进入市场的准入标志, 其必须要求中国内部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进行QS申请方可进行食品生产加工。QS认证不但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安全以及质量的保证, 同时也能够规范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根据规定表明, 只有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的方可被认为无公害产品。通常情况下, 无公害产品主要具有安全性、优质性、高附加值等三个显著特点。
绿色食品认证
所谓绿色产品就是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特点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无污染产品。而绿色食品的包装均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这样便能够凸显出此类产品的来源源自于绿色生态环境。此外, 绿色食品必须符合如下条件。第一, 相关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成产操作规范。第二, 相关食品的来源以及原产地必须符合绿色生态环境标准。第三, 相关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以及食品卫生标准。第四, 相关产品外包装必须使用国家所规定的绿色食品标志, 否则将视为无效。
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食品是经过具有独立认证资质的机构所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而农副产品主要类型有水产品、蜂产品、水果、粮食等。有机食品通常由有机农业经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并严格遵守不使用基因工程以及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等物质而生产得来。
HACCP认证
HACCP主要对食品生产安全加工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手段。其主要针对食品的来源、生产流程以及影响食品安全中的人为因素进行控制, 在其中建立一套监管体系对食品生产加工进行监控。
GAP认证
GAP标准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种植业以及养殖业, 为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 并支持减少农用化学品以及药品使用量等行为, 进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工人安全系数以及福利等。此项标准同时也应用于水果、蔬菜、牲畜养殖等产业。
中国食品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尽管《食品安全法》在出台之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但是长期过后, 食品安全问题又再次成为社会探讨的话题。原因便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因此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会出现漏洞, 而这些漏洞一旦出现便能以进行弥补。因此,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并加大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为了能够让食品监管体系能够顺利开展就必须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完善。第一, 明确区分食品、药品、毒品三者定义。第二, 建立食品安全认证体系。由于食品被生产的过程中会经历多个流程, 因此在每一生产环节中均可能受到污染, 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认证至关重要。第三, 采用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从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可知, 由于食品安全标准未统一化, 这就严重导致地方之间、行业之间等标准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此外, 在此基础上还存在标准不配套的现象, 这不仅存在于每个标准之间, 同时也存在于生产以及流通过程之间。于此同时, 安全标准技术含量较低, 这在我国与国外现行标准之间较为明显。这就严重导致国家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低于国际标准, 让食品安全保证无据可循。因此, 监管部门必须严格重视这一问题, 争取做到统一食品安全标准、明确安全等级的食品类别、根据现状及时出台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控制进口食品安全。第四, 建立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督机制。由于我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因此便会造成地方政府为提高地方经济与相关企业进行利益交易, 出现造假掺假等不法行为, 而造假企业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也会日益猖狂。所以, 在面对这一情形时必须引入公众能够参与其中的第三方监管机制。这不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也能够搭建起公众与各行业机构之间的沟通, 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结语
食品和交通安全教育 篇3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个北京青年,他努力工作争取加薪,开始理财,平时取消所有娱乐活动,如此这般攒钱半年,就能在北京买到一套不错的房了—加上父母给的608万。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叫小柯,是一个没有优质学历的“屌丝”青年,月薪只有两万二。他制定了一个五年买房计划,步步规划彻底执行。通过节约和奋斗,五年后,小柯攒够了200万,终于在高端社区买下了人生第一栋房子—再加上父母给的4800万。
两个故事看上去几乎一样。不同的是,第二个故事来自于台湾最大的bbs“批踢踢实业坊”,货币单位是新台币。两个“励志”故事异曲同工的背后,是同样面对着房价高企,自嘲不能“拼爹”的两岸青年。
总之,吐槽房价,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爱好。
实际上,那些在大陆被广泛关注的话题—医保、“初升高”、食品安全、社保……其实在台湾也被吐槽,只是换了个姿势。
看病不花钱也是烦恼
看病不花钱,有时候也是烦恼。
台湾的医疗保险制度曾经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大赞,在国际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瑞典。这种被称为“全民健保制度”的医疗保险是这样的:每人每个月交一点钱(最低600新台币,约合124元人民币),看病几乎免费。
据估计,看一次病的自付部分,最低是50元台币,相当于人民币10元左右。前民进党“立委”沈富雄曾经在台大医院做了某个价值100多万新台币的心导管手术,只付了新台币近2万元,其余都由健保付清。
但就是因为看病太过便宜,有的老人不爱逛公园,爱“逛医院”—在医院里见面聊天,再配点常用药回家,是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台湾《旺报》驻北京记者罗印冲给壹读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段子:有很多台湾老人喜欢在医院见面和聊家常。有一天,一个老人问另一个老人,老张今天为什么没有来医院?回答是,喔,因为老张今天生病了。
有一天,一个老人问另一个老人,老张今天为什么没有来医院?回答是,喔,因为老张今天生病了 — 部分台湾老人的生活。
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在台湾就医费用审批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但有台湾人坦言,台湾健保制度确实让奥巴马自叹不如,也让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不受欢迎的免费教育
另一项最近戳中台湾人民槽点的公共政策,是台版“初升高”不再收费。
从明年起,在台湾上高中和职高不再需要通过“基测”(类似于大陆的“中考”),也不用再交学费,换句话说,台湾把“九年基本教育”延长到了12年。
台湾家长对此怨声载道。
台湾女作家刘岱旼—也是一位家长—对壹读记者表示:“太多样化的复杂升学管道,以及感觉仓促、不够严谨的新政策,反而弄得家长一个头两个大。”12年教育制度的“免试入学”颇有削弱明星高中和私立高中的意味;而免学费则使高职学校失去自己学费低的优势,招不到学生。
甚至连许多学生也认为,“怎么能不考试呢”。
去年4月,一次对台北市、新北市和基隆市3000名国中生(初中生)的调查显示,45%的学生觉得还是目前的“基测”制度比较好,而50%的学生则认为,12年教育制度会令学生素质变差,建议暂缓实施。
食品也不安全,都去骂马英九
在吃这件事上,台湾一直被人羡慕,但当地部分民众的感受似乎不同。
以近年来媒体一连串的爆料来看,一个台湾人下班在路边买杯珍珠奶茶,里面的粉圆可能由毒淀粉制成,奶茶可能含有塑化剂;超市的泡芙则可能由过期原料制作的;到五星级饭店吃饭总安全吧?不一定。也许用了大统公司的“黑心油”。
这段时间,台湾媒体接连报道食品安全问题,让民众有了这样的“恐慌”。但也有台湾民众认为,还是相信政府,“毕竟有问题还是给发现了,政府管那么严,谁再敢乱来?”
除了各种不安全食品,老无所依也是台湾人的重要困扰。台湾的社保是“三轨制”,公务员、军人、教师等是一个系统,农民是一个系统,剩下的,就被划入了“年金保险”中。不过,“剩下的”很多人都不愿意缴纳这份年金保险,因为他们“始终觉得这个制度会破产,老了以后也没有钱拿”。而劳保基金的亏空和破产也一直在被讨论着。
有舆论认为,台湾福利制度之所以对政府财政产生巨大压力,除了老龄化等自然原因之外,主要因为选举。在台湾,每次选举政客都要“买票”—就是在选举时,用政策讨好选民赢得选票。比如台湾中南部的农民,前几年每个月有4000新台币的补贴,几次选举之后,这个数字就涨到了9000新台币。
幸好,这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有同一个应对方法:去骂“总统”。
对台湾人来说,骂马英九是一件时髦的事,一旦岛内出现任何不顺遂的事情,舆论都会习惯性地指向马英九。不论经济不景气、制度有缺陷,还是民众健康受到威胁,甚至一名罪犯的潜逃,都要骂马英九—全怪他。
公布PM2.5值,很少有人查询
当然,在和大陆人一起为医疗、社保、食品安全忧心忡忡的同时,台湾人民也有自己的一点点“优越感”。
比如,虽然台北房价高得离谱,但台湾的户籍制度很宽松,户口可以随便迁。当年蔡英文参选新北市市长时,提前半年将自己的户口迁去新北市即可。所以,并不存在有房子才能在台北落户、没有户口就不能在城市里上学之类的连锁问题。
PM2 .5带给台湾人民的困扰也不如大陆这么多—2011年台湾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31.8微克/立方米,据“中国环境检测总站”网公布的数据,2013年10月,京津冀地区的日平均PM2.5浓度为110微克/立方米。平均下来,台湾的空气质量还不错,但在台湾内部的对比中,中南部地区PM2.5问题稍严重一些。在台湾普通民众的感受中,空气质量问题的威胁不是太严重。
大陆北方地区人民饱受PM2.5困扰,台湾政府部门也顺势提供了一个供民众查询的网站,不过,真正关心这个、上网站去查询的台湾人,还不多。
板块: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 篇4
一、交通安全
1、故事引入
交通事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它就像颗威力十足的炸弹,一时大意,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弹就会爆炸,炸得家庭破碎,炸得人心悲苦。我曾在报纸上目睹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走在男孩面前的是一位活蹦乱跳的女孩,头上扎着一对粉黄的蝴蝶结,身穿一条漂亮的白纱裙,正准备过马路,绿灯停了,红灯亮了,男孩立刻停在马路边,小女孩却飞快地向前冲。说时迟,那时快,一辆汽车正像箭一样向小女孩驶来。司机来不及刹车,“嘭”的一声,小女孩躺在地上,鲜血染红了白纱裙,是那么令人眩目。她“睡着”了,永远不会醒来了„„ 她妈妈闻声赶来,看到女儿冰冷的尸体,她失声痛哭,含着眼泪说:“我的宝贝女儿啊,我只有你一个女儿。你去了,我该怎么办?你快醒来。”随后,她妈妈当场昏倒了。交通事故是那么可怕啊,一刹那间,就夺走了人的生命。
唉,一个春光灿烂的生命消失了,真令人悲痛。这悲剧是谁造成的呢?就是小女孩她自己,如果她遵守交通规则,这悲剧是不会发生的„„真可谓是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啊。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黄灯等,绿灯走。过马路不要追逐,要一看,二慢,三通过。
2、活动环节:故事中的小女孩违反了哪一个交通法规?同学们的知道哪些交通规则呢?
同学们回答后,老师总结交通法规:
(1)在马路上行走或骑车,都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走人行道,骑自行车要走非机动车道,横穿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绿灯行,红灯停,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继续通行。(2)、12岁以下的小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路。乘坐父母的自行车时,不站在后座上。(3)、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在马路上轮滑,不追车、扒车、强行拦车。(4)、乘坐公交车,一定要在车停稳之后,再上车、下车。不乘坐无牌、无营运证、超载的车辆。(5)、乘坐出租车前排座位,要系好安全带。车辆行驶中,不要将头、手、身体伸出窗外。
3、介绍交通标识:(可以以提问形势)
人行横道
注意落石
步行标识,只有行人,安全。
骑自行车时要走这条道路
禁止通行,不要靠近
禁止行人入内
4、老师总结:走规定路线,看交通指挥灯,道路上不看书、不乱跑、不攀爬、不玩耍。
二、食品安全
1、谈话导入:俗话说 “病从口入”,许多疾病都与我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关。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学生中存在的不科学饮食的现象。
2、为了使我们的健康有保障,在饮食习惯和卫生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讨论后发言:
(1)、按时进餐,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
(2)、饭前便后应洗手,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3)、保护牙齿。
(4)、不买路边摊上的食品。选购食品时,不买这些产品:没有商标、没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没有生产厂家、包装不完整。
(5)、预防食物中毒,学会辨别蘑菇,不吃不清 洁的或变质的食物如:隔餐鸡蛋和启封时
间久的牛奶。
(6)、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存放;生、熟食分开。
(7)、食用蔬菜之前先浸泡,然后洗涤干净。水果洗净削皮后食用。
(8)、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人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
(9)、尽量少去吃麦当劳等快餐食品。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那些良好的卫生习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下8条。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3)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 中 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5)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4、演一演。
每一天,在世界的不同地区,都有人因食用了不卫生的食物而生病甚至死亡,面临这种“危机”,假如你是(面对推销三无小食品小贩的学生,孩子哭闹想买不卫生小食品的家长,发现学校门口有不卫生小摊的学校老师),你打算怎么办?分四人小组选择一个进行讨论
5、小结。
食品安全教育 篇5
为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进全体师生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动员全体师生关心、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一、指导思想
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坚持“健康第一、学生为本”的思想,按照“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师生生活”的原则,以宣传教育进学校为要求,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和途径,广泛动员我校师生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强化师生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师生自我防范意识,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切实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成立领导小组
为切实做好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经我校校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东七小学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宋朝阳 副组长:林岳应
成员:林香银、王克武、曾幼冰、叶晓珊、吴小春、黄 端、张露露、林雪柔、周振中、李慧君。
三、工作措施
1.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召开教师会议,认真学习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此次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确保本次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2.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向全体师生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加强学生食品安全思想教育,以提高全体师生的认识。
3.要求各班主任认真上好一节关于食品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通过观看视频、翻阅资料、宣讲食品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的对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识。
4.通过悬挂张贴关于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标语,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5.通过大队部牵头落实,各班级认真出版一期关于食品安全教育的黑板报,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并要求月底各班通过评比,评出优秀,给予嘉奖。
四、其他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此次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2.做好材料存档工作,认真收集好本次活动开展中的图片、视频等材料,以备查阅。
3.活动过程中,如有变动,以实际情况为准。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增强好好吃早餐、多喝水和良好的烹饪时好习惯的意识。
3、认识事物中毒,了解健康标志是什么,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
4、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
1、知道如何健康饮食,了解食品安全。
2、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行为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讨论:小朋友,在你的印象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学生各抒己见)
2、是啊,过胖、过瘦、面色蜡黄„„都不能称为健康的人。看来,一个人的健康直接跟饮食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健康饮食。(板书课题:吃出你的健康来)学生齐读课题。那如何做到健康饮食呢?
二、好好吃早餐
1、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下面请听一个故事。(故事大概内容:一位小朋友每天早上总喜欢睡懒觉,怕上学迟到又没有时间吃早饭,结果才上了第一节课肚子就开始饿得受不了,更别提上课认真听讲了。)
2、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想说?
早餐对我们有多重要呢?
三、饭前饭后多补水
身体缺水时,新陈代谢大大减慢。所以,人必须及时补充水分。要使人体储备足够的水分,你应该每天喝两升水。这包括喝白开水,或在早餐时喝牛奶、下午休息时喝橙汁、晚饭时喝汤等等。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水呢?因为一天下来你会不知不觉地失去两升水的储备。其中,大约有一升水是通过排尿排出体外。另外一升水是通过汗和呼吸排出体外。
不过,即使你吃的是固体食物,你也有可能吸收了同样的水分。比如,多吃水果、蔬菜、鱼、蛋和面包,也能补充一些水分。
四、有节制地吃点零食 零食对任何人都有诱惑力,不吃零食很难做到。如果我们合理选择零食,把握好进食的时间,吃点零食对健康也有好处。有些零食含有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因此,可以适当吃一点零食。平常我们各异的零食具有不同的功能:
五、认识食物中毒的危险
1、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严重时危及生命,致死。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3、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4)尽量不吃剩饭菜。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7)不到卫生差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7)谨慎选购包装食品,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厂家厂址、电话、生产日期是否标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场准入标志(QS)
六、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大家按小组进行各轮比赛,男女各为一组。
选择题:
1、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C)
A、蔬菜和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2、哪些食物不能一起吃?(A)
A、豆腐和菠菜 B、葡萄和苹果 C、面包和牛奶 D、馒头和豆浆
抢答题:
1、发霉的花生能吃吗?(不能)
2、油炸的食物是不是可以常吃?(不是)
3、方便面是不是可以作为主食?(不是)
4、我们是不是可以天天吃快餐?(不能)
5、能空腹喝牛奶吗?(不能)
辩论题: 餐厅、饭店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餐具利弊谈 小组讨论,并派一个代表说出你们的意见和结论。答:利:卫生,不易传染各种疾病。
弊:塑料餐具不易处理,造成“白色污染”。一次性筷子浪费大量木材,长此以往,将会破坏森林,破坏生态环境。
结论:弊大于利、应停止使用。
七、总结
食品安全报道的现状和对策 篇7
加强正面报道, 实现信息的全面和横向平衡
传播学关于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认为, 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它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 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在现代社会, 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不管这种“再构成”是对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还是歪曲反映, 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判断[1]215。
综观近年来媒体关于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 负面报道、揭露性报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2001年的“南京冠生园月饼馅儿”事件到2004年的阜阳奶粉事件、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 再到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 直至2011年3月的瘦肉精事件, 这些报道一方面让消费者了解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 反映了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及其为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另一方面, 这种有取舍的选择性报道, 负面新闻的连续冲击, 使观众对消费现状产生严重的认知偏差, 这不符合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的目的。为实现信息的全面和横向平衡, 媒体报道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 加强媒体、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交流, 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模式。综观我国近几年的食品安全报道, 一般都遵循这样的传播模式:出现问题—媒体进行报道—相关部门介入并进行查处。几乎无一例外的是, 媒体都是充当“先锋”, 率先对发生安全问题的厂家或者品牌进行曝光, 报道迅速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相关职能部门在事发后匆忙介入, 调查、取证、惩处, 但是与报道引发的社会影响相比较, 总显得那么迟缓, 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公众恐慌和社会信任危机, 很难因为相关部门事后采取的补救行为而消除, 其结果是, 公众抱怨职能部门不作为, 职能部门责怪媒体“添乱”, 而媒体记者在报道食品安全的过程中, 多采用“暗访”的形式, 扮演私家“侦探”角色, 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甚至在报道后还要承担被威胁和吃官司的后果。同时, 由于记者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在对食品安全信息准确性和科学性的把握上, 很难做到准确无误, 为报道引发负面社会效应埋下了隐患。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 导致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政府职能部门、媒体和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二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未能及时地将科学的评估结果通过媒体告知消费者, 导致科学家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存在分歧。因此, 加强媒体与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是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模式的必然要求。
2011年9月各大媒体关于地沟油的报道, 体现了这种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效果, 表明我国食品安全报道模式正初步走向科学化。此次事件中, 媒体和职能部门协调联动, 报道由公安部门就地沟油的调查和查处结果开始, 通过新闻媒体, 向观众介绍案件查处的具体过程、地沟油在市场上销售的详细状况及其危害程度。尤其是对地沟油的流向和辨别地沟油的大致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众的盲目恐慌。之后有关部门协同攻关, 共同开展地沟油鉴定方法的研究的报道, 展示了政府为食品质量所进行的不懈努力, 增强了观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2011年10月发生的“思念毒水饺”事件的报道, 从北京工商局“思念三鲜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调查结果切入, 并通过对专业人士的采访阐释该病菌的危害性。可以说, 报道模式和报道内容都做到了科学化。调查中八成消费者表示不会再购买“思念水饺”的结果, 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思念食品公司在事件中不能积极应对。因此, 信息传播模式的健全和完善不是仅靠媒体就可以完成的, 它需要媒体、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 共同发挥作用。
其次, 要加大对辨别食品安全知识的报道与普及。打击假冒伪劣, 净化市场环境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消费者不仅需要知道什么不能吃, 更需要知道什么能吃、什么能放心地吃。然而当前的现实是,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认知。消费者在消费时除了查看品牌和生产日期外, 对食品的质量检测标准知之甚少, 品牌依赖似乎成为一个普遍的消费现象。一旦某个大品牌爆出安全问题, 消费者的信心就会遭受沉重打击。在瘦肉精事件中曝光的肉制品品牌双汇就是其中一例, 且在此后各种媒体尤其是网媒关于双汇质量问题的报道接连不断。多年信赖的大品牌出现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 这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此类食品时感到不知所措, 本能地从回避风险的消费理念出发, 他们必然会对安全的火腿食品也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甚至对整个肉制品行业的质量安全产生怀疑。因此, 媒体应高度重视信息对称问题, 加大对辨别食品安全知识的报道, 使消费者既可以及时获取食品安全信息, 又可以提高食品质量辨别能力, 从而减弱其品牌依赖心理。同时, 要通过有力的宣传和引导, 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 从多方面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信息和服务。
进行连续报道, 实现信息的公正和纵向平衡
传播学指出, 受众接触媒体尤其是收看新闻节目的主要动机是监测环境, 从节目中获得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 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以调整自己的行为[1]182。媒体在报道事件并引发广泛关注后, 要对事件的发展进程进行持续关注, 及时报道问题的发展变化和最终处理结果, 最大限度地消除消费者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媒体不仅是问题的揭露者, 也应该做社会的“解压阀”, 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推动者和公众恐慌的平息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食品安全报道不能以披露和爆料为目的, 事件始于媒体也应止于媒体, 媒体报道不能虎头蛇尾, 更不能不了了之。
2010年,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关于小龙虾的报道, 就是通过连续报道实现信息平衡的极好范例。2010年9月5日, 《每周质量报告》播出《小龙虾疑云》, 对南京等地的消费者食用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事件进行了报道。节目中, 专家分析认为, 导致食用者患病的原因很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生物毒素。节目播出后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尤其是“未知的生物毒素”更是使消费者对小龙虾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 南京的小龙虾市场出现价跌量少的状况。9月12日《每周质量报告》继续推出《小龙虾事件追踪》, 通报了相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情况, 就小龙虾到底还能不能吃这个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通过专家解答的方式告知消费者食源性疾病可防可控, 不必因噎废食。
需要指出的是, 媒体的连续报道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公众恐慌, 要恢复消费者对被曝光企业和品牌的信任和信心, 需要被涉及的企业正视自身问题, 严把产品质量关, 杜绝安全事件再次发生。
在瘦肉精事件的报道中, 媒体从销售“健美猪”猪肉的市场到“健美猪”的运输销售环节, 再到“健美猪”生猪喂养环节, 抽丝剥茧般地最终查出“健美猪”的真相。节目播出后, 栏目组派出多支报道队伍到节目中涉及的所有重要地区进行连续跟踪报道。同时, 其他知名栏目也都对此进行了跟踪报道和深入点评。整个频道各个栏目在当天及此后的一段时间, 都将瘦肉精作为报道内容和重点关注对象, 使节目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在此后更长时间的连续报道中, 更是从围剿瘦肉精到直击瘦肉精大案, 再到后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从报道方式和报道规模上来看, 后续报道追根溯源有始有终, 彻底挖掘事物本质。报道促使有关部门迅速介入, 采取强有力措施依法查处。这让消费者看到了政府治理食品质量问题的决心, 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社会情绪。但是媒体和政府行为并不能彻底消除消费者对于涉案肉制品品牌甚至整个肉制品行业质量安全的怀疑, 从瘦肉精事件曝光到事发后的几个月时间, 关于某品牌火腿肠的负面信息接连不断, 从火腿生蛆到火腿腐烂的报道在网媒上隔段时间就会出现。如果企业不采取积极措施, 从生产、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很难再次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扩大报道范围, 实现监督层次和监督领域的平衡
近年媒体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涉及食品消费的方方面面, 内容丰富, 影响广泛, 但在监督层次和监督领域上, 依然存在着漏洞和不平衡的现象。具体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 既要监督小企业, 又要关注大品牌大企业。目前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对象虽不乏大企业大品牌, 但总体上还是以小企业小作坊为主。中国食品协会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的食品加工制造商中, 10人以下的小作坊占70%左右, 这应该是食品安全报道将其作为监督重点的原因之一。但是从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来看, 知名大企业和民族大品牌甚至质量免检的标签也并不意味着其质量的绝对安全, 这一点从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可见一斑。大企业、民族品牌不仅牵涉人数多、涉及范围广, 而且代表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一旦出现问题, 其影响层面和引发后果的严重程度都远远超过小企业小作坊。从这个角度来讲, 媒体对大企业大品牌实行合理监督, 更符合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也有利于大企业大品牌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 既要监督国内企业和民族品牌, 又要关照到洋品牌和跨国企业的质量问题。媒体只着眼于对国内食品企业的监督和曝光, 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民众对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的信心, 催生其对洋品牌的盲目信任和追捧。目前国内奶粉行业的现状就是极好的例证。从2004年的阜阳奶粉事件到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 国人对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的信心严重受挫。此后接连不断关于“三聚氰胺奶粉复活”的报道, 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三聚氰胺牵涉的只是个别奶制品品牌, 媒体在事后也进行了连续报道对此予以解释, 甚至多次公布三聚氰胺检测结果和品牌名单, 但是在“宁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无”的消费心理影响下,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舍弃国产奶粉选择洋奶粉, 导致香港、澳门一度出现奶粉供应紧张。此后, 又有媒体关于“皮革奶”的失实报道, 更是使国产奶粉和国内整个奶制品行业雪上加霜。然而, 未被曝光的洋奶粉就是绝对安全的吗?《每周质量报告》2011年2月27日播出的《国产奶粉的危与机》报道, 2010年3月至7月, 因质量问题遭遇我国退货的洋奶粉总量超过450吨, 涉及多个品牌。事实上, 人们对洋奶粉的营养成分和质量安全状况知之甚少, 主要是依靠奶粉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来进行判断。媒体对于洋品牌和跨国企业监督的缺失, 造成信息的严重失衡, 使得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认知出现偏差。这种认知偏差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在理解和选择上的误区。
第三, 要兼顾城市和农村食品状况监督的平衡。占食品行业70%的食品作坊大都位于农村或者城乡接合部, 但是媒体监督的重点却大都放在城市。原因之一是城市居民对食品质量的关注度较高, 同时相关的监督检测措施比较到位。综合考察城市消费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会发现, 农村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问题更严重。《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显示, 农村市场时常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 无标签、标志的食品占18.40%, 假冒伪劣产品占18.00%左右, 过保质期的食品占15.60%, 注水肉、病害肉占13.2%。生肉销售大多没有保鲜措施, 生熟食品不分区域销售, 卖鲜肉的案板两三天才清洗一次仍是常见现象[2]。各种“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以及被城市市场拒之门外的食品普遍流向农村市场。更令人担忧的是, 当前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这些“味道好”且价格低廉的小食品, 非常受农民尤其是农村少年儿童的欢迎。长此以往, 必将给农村消费者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 媒体应进一步拓展思路, 加大和完善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督力度。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农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同时, 加大对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问题食品和无证生产小作坊的曝光力度, 净化农村食品市场, 保障农民食品安全, 促使城乡食品市场状况趋向平衡, 真正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由食品供应安全向食品质量安全转变期难以回避的问题, 也是在食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出来的全球性问题。媒体工作者作为“船头的瞭望者”, 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工作任重道远。媒体既不能错设议程扰乱受众认知造成社会消费恐慌, 也不能畏首畏尾放弃自己的监督职责。对此, 媒体应保持科学的认识和冷静的判断, 采取多种策略从多方面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报道, 用发展的思维和平衡的理念, 客观全面地反映当前的食品消费环境, 正确引导民众的消费行为。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食品安全报道现状的分析, 梳理食品安全报道领域存在的问题。从合理加强正面报道、科学开展连续报道和扩大监督范围与层次等方面, 探讨进一步完善当前的食品安全报道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报道,报道策略,信息传播模式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刍议如何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也是全球重大的战略性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最大限度的降低危险性,不仅是食品行业的责任,也是各国政府监管的目标。由于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体系是政府监管的基础,因此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构建和强化这一体系。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缓,问题较多,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有待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以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改革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且与国际接轨的新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成为当前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 时代迫切需要强化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建立和强化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且与国际接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
1.1 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结束了食品短缺的历史,食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仍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控,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2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迫切需要
目前影响我国食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原料性动植物源性食品中的有害污染物已成为阻碍食品出口的重要障碍;二是我国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三是企业缺乏国际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合格评定程序和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新型食品安全监控体系。
1.3 是全面履行质检部门肩负着的新职责和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
依据国务院赋予的职能,国家质检总局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负有的主要职责是:起草、审查、批准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食品质量监测、检验;食品标签和市场准入标志管理;食品进出口检验;制定和实施许可准入制度;食用动植物进出口检疫;食品出口企业质量规范认证等。
2 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法律法规缺乏完整性,造成许多问题无法可依
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法律、法规、标准是监控体系的基石。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标准化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是食品安全法规的基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是重要的补充。但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例如:《食品卫生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法律,操作性较差;《标准化法》没有充分考虑食品安全问题等。食品安全标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指标不统一,技术保障手段落后等,从而造成许多问题无法可依。
2.2 监测体系不完善,危险性分析工作举步维艰
虽然我国各部委先后启动了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如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卫生部启动了“国家污染物监测计劃”、质检总局启动了食品的常年抽检计划等,但是并没有建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缺乏全面、连续的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资料,对某些重要的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的爆发缺乏预警的科学基础,危险性评价以及食品安全危险性预测工作更是难以开展。
2.3 至今尚未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性制度
行之有效的跟踪体制和“快速预警系统”不仅是查明食品安全问题来源的有效途径,也是参与全球竞争、应对技术壁垒的需要。而我国至今尚未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可追溯性制度,成为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有效监控的瓶颈之一。
3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综合国内外实践,审视国际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从构建新型的监控体系、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可追溯性制度、加强对危险性分析的研究、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3.1 全面构建新型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
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应覆盖一个国家所有食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和市场行为,并包括进口食品。监控体系涉及整个食品链,具有整体性、预防性和教育性,包括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控制管理、监管、实验室、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等。
3.2 进一步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在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法规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中增加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的内容和条款;尽快制定至今尚属空白的法律法规,如重要食品的检验法以及食品生产、包装和贮存的良好操作规范等。
在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方面,全面清理现行食品标准,解决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问题;加快检验检疫、农兽药残留限量、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步伐;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指南和有关技术文件,提高标准水平,满足我国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食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对危险性分析的研究,完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食品安全控制政策和保护消费者措施必须建立在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除了应用于标准的制定外,危险性分析还应用于进出口食品的监督检验、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出台后的效果评价等诸多方面。国际上对化学性危害的危险性分析技术已日趋成熟,对微生物危害的危险性分析也取得不少成绩。我国应当充分利用国际数据、专业知识以及国际上一致公认的方法获得数据。
总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既能确保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也能确保进口食品符合本国要求。因此,在当前新的全球食品贸易形势下,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都有这样一种责任,即强化本国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控体系,并履行基于危险性分析的食品监控策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必将完善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稳健应对突发事件,迎接名符其实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左旦.浅析食品安全及经济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
学生:
1. 分成小组,选出发言人。
2. 搜集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资料和信息。教学设计:
1.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分小组讨论资料后的相关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和总结。
3. 学生分别在组内和班内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资料和信息。
4. 各小组同学制定适合青春期学生的营养食谱。
5. 各小组的发言人在全班宣布本小组的营养食谱。教学过程:
教师:现在许多学校中午为同学们配送营养午餐,但是一些同学少吃或不吃学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面或是汉堡包,更有部分同学到校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去吃洋快餐。这种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对同学们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几个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题。
资料:
1.汉堡包造就了美国严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国政府试图将国民脂肪摄入量从40%降至30%,却非常困难。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国青少年大举进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摄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热量,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一旦形成饮食习惯,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素质。
2.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仅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介绍,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1790年至1980年间经济的增长,归功于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消除碘、维生素A和铁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智商10至15分。
3.我国自1985年到1995年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了10年动态调查,结果显示7—18岁青少年中,男生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从2.75%升至8.65%,女生从3.38%升至7.18%;与体质密切相关的肺功能、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水平下降。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趋势更加明显。那么,肥胖是营养过剩?不是。肥胖不仅不等于营养过剩,而且是营养缺乏的主要表现。
4.对正在旺盛生长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身高是生长发育中最显而易见、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在通常情况下,身高顺利增长,说明孩子的营养良好,也没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个民族在遗传营养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男女7—18岁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国平均身高的比较结果清晰显示,中国青少年整体上身高较日本处于劣势。大体上,7—9岁比日本矮1—3厘米,10—12岁矮3—4.5厘米。青春中期后男、女出现分化,男生的劣势更明显,13—15岁矮3.5—4.5厘米,16—18岁矮2—3厘米;女生13—15岁矮1—1.5厘米;15—18岁差距为0.5—0.6厘米。
5.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钙的摄入量仅能达到需要量的一半,我国儿童因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可达40%左右。奶中维生素B2含量丰富,喝一杯可达到每天需要量的23.3%;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B1和C,且奶是碱性食品,可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奶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适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人均牛奶摄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鱼、蛋快,欧美人把牛奶当水喝。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号召天天喝牛奶。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战前平均增长了10厘米,国际上评价道“一杯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
6.营养配餐在国外十分普遍,但在国内却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什么是营养配餐呢?营养配餐: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既达到均衡膳食。简单讲,就是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谷、肉、果、菜无所不备。思考讨论题:
1.中国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青少年普遍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和日本目前在饮食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你认为当今青少年学生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什么?
5.青少年必需的营养以及合理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阐述小组意见。
教师:
1、请你对目前学生的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篇10
1、学习分辨可吃和不可吃的东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饮食安全。
环境创设
教学挂图、各种图片、实物、黄、白篮子一人一个。
重点与难点
幼儿分辨出什么是能够吃的,什么都会不能够吃的。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怎样了
1、老师用小动物手偶表演小动物将药片、玻璃球等误会做糖果吃了,或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后他、肚子很痛、表情很痛苦的样貌。
2、请幼儿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了解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二、看看:可不能够吃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可不能够吃》,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哪些东西能够吃,哪些东西不能够吃。
2、教师出示实物,哪些能够吃,哪些不能够吃。
三、游戏:火眼金睛
老师带给图片,让幼儿将能吃的和不能吃的物品进行分类。
价值分析:
第一环环节是运用情景引起兴趣,导入主题。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在图片和食物中了解能够吃和不能够吃的东西,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食品和交通安全教育 篇11
关键词:食品安全;重要性;监督;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06-1
1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爆出,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也抱以越来越谨慎的态度。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抗生素滥用到瘦肉精问题,即使政府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和防止食源性疾病上所做的努力,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
食品安全有三方面问题尤为重要:
第一,食品原材料安全控制。过去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究其源头往往是采购的原材料所含的有害物质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如何检验和消除农产品原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以及非法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生产厂商关注的首要问题。
第二,食品添加剂问题。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尚在发展阶段,一些标准仍需完善。作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如何在研发和生产中选择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进口中确保食品所含添加剂符合国内标准,都是国内食品厂商目前希望了解的问题。
第三,从整个供应链角度保障食品安全与质量。如今,控制食品安全已不仅仅停留在生产过程中,食品的物流环节(包括包装、储藏和运输等)越来越受到食品生产和零售企业的重视。只有真正实现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提高食品物流(尤其是对冷链)的管理水平,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
2 制约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因素
2.1 农产品加工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受利益驱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采取不良竞争手段,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标准,非法添加和超范围使用食用添加剂。
2.2 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不明晰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涉及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某些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容易造成各别环节监管缺失,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出现职能交叉和执法空白的问题,在发生食品安全案件时,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情况。
2.3 食品安全检验监测条件不健全不完备
从目前,县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来看,普遍存在着办公条件和检验检测设备落后的突出问题,不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有效地开展正常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业务。
2.4 食品安全监管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
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由于还没有出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地方在人员编制安排、业务经费保障等方面难于落实。
2.5 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县级以及县级以下从事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基本是混岗兼职,而且偏重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着业务不熟、技术不精、执法能力不强的问题。
3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上述问题,结合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现实要求和国家“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规划部署,我们认为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细化监管责任,完善地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制机制建设,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负责综合协调职能的机构的作用;二是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使其切实担负起法律要求的“负总责”的责任;三是强化源头管理,加强综合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研究。要加大在食品安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推进食品市场的现代化和标准化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的研究,加强科学有效的检验检测;四是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加强基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可考虑在三个层次上配备检验检测资源:快速检测,用于监管人员日常的监督抽检。专业检验检测机构,独立对食品特别是对日常监督中发现问题的食品作进一步检测,并出具检验数据和结论。风险监测和评估机构,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设置和运行;五是抓好配套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能力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监测资源和数据共享机制,尽快解决有些食品无标准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六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七是加强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对监管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也要加大惩处力度。
【食品和交通安全教育】推荐阅读:
4小学生食品和交通安全教育教案07-03
食品安全和谐社会07-02
高效节能和食品安全07-07
学校食品安全教育10-04
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简报10-10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和启示10-05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11-12
大班食品安全教育教案07-18
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07-27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知识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