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古诗赏析

2024-10-08

风古诗赏析(共12篇)

风古诗赏析 篇1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描写雨的古诗赏析:有美堂暴雨

2.描写长江古诗赏析:送别 李白

3.描写风的古诗

4.描写风的古诗

5.小学描写秋天的古诗

6.描写秋天的古诗精选

7.描写秋天的古诗集锦

8.描写秋天的诗句

9.描写秋天的经典古诗

10.描写秋天的精彩古诗名句

风古诗赏析 篇2

一、铺境——“便引诗情到碧霄”

《暮江吟》全诗构思妙绝之处, 在于摄取了两幅优美的自然界画面, 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 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 合起来读更显妙境。正由于它们显示了一个时空位移的运动过程, 这就暗中点出了诗人游览时间之长和兴趣之浓。从而, 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被自然景色所感染、所陶醉的审美历程。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心情和个性色彩, 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因此, 在教学中我借助音乐、绘画、引读等多种手法充分创设情境, 以调动学生的情感, 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 创造美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在教学《暮江吟》时, 教师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 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 学生从中感受残阳碧波的交辉之美, 以及月牙初悬的静夜之美, 从而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以美的氛围, 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 教师检查课前预习, 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 有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

针对前两句诗中的点睛之笔——“铺”字,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讨论, 为什么不用“照”“抹”或者“射”字?学生通过细读、比较, 体会出一个“铺”字更显得平缓, 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 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细细品味实在是妙不可言。再运用课件, 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展现给学生, 老师加上适当的旁白, 让他们充分感悟到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 形象地表现出残阳照射下, 暮江上微波粼粼、光影瞬息变化的景象:天气晴朗无风, 江水缓缓流动, 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 呈现一片醉人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 呈现出幽深的碧色。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 学生们不难体会出诗人沉醉在这迷人的江景之中, 把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再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 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收到很好的效果。为此, 我向学生提供多种背景音乐, 让他们在自由选取的背景音乐伴随下吟唱古诗。这样, 变读为唱,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在吟唱时还能开动脑筋, 配上动作, 载歌载舞, 使古诗学习更加新鲜有趣。

《升庵诗话》评此诗云:“诗有丰韵, 言残阳铺水, 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 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致入画。”这种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色, 确如《唐宋诗醇》所评此诗“写景奇丽, 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教学时, 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 教师用课件再现情境, 并用彩色粉笔在诗句上勾勒出绿色的“瑟瑟”、红色的“红”和淡黄的“月”, 直观的色彩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 感受诗中金波粼粼, 黛绿瑟瑟的光色交错的景象。

二、吟唱——“传响外别传之妙”

从艺术起源讲, 诗、歌原本一体, 所谓“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吟唱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以欣赏为主的读书方法, 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手段。朱自清说“不吟唱不知道口气”, 曾国藩说“不吟唱不知道深邃的含意”。吟唱就是给传统文化插上音乐的翅膀。吟唱古诗文不仅能为学生创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让他们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认为:“语文学科, 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 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他还说:“吟诵的时候, 对于讨论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 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吟诵课文和讨论同等重要, 二者缺一不可。学习与文学课吟诵的过程实质上是脑、口、眼、耳综合运用的学习、思考过程, 它不同于“小和尚念经”, 寻求最佳的背诗方法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画面、文字、音乐有机组合, 选用古典乐曲为古诗配曲。学生陶醉在音乐渲染烘托的氛围之中, 你方吟罢, 我吟诵;课堂里, 吟唱声此伏彼起。你看吧, 当残阳斜映, 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 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 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 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 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 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 着壁成绘, 一句一字, 皆出常境”。学生尽情地将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融入反复吟唱之中, 钦慕之情与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达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 从而汲取了古诗的精髓, 领略了其深刻的底蕴, 整个课堂成了一个释放活力、舒展灵性的教育场所。另外, 教师将现代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融合于这首诗, 让学生根据领悟到的诗意为提供的歌曲旋律填词:“秋天江面上夕阳斜着照, 江水一半绿, 一半红。新月当空照, 露珠像珍珠, 在这迷人的晚上。”这种诗、乐结合, 以学生的体验, 学生的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体验、表达”, 这种教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吟唱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并自然地完成对诗意的记忆。在课堂上伴着古琴的乐韵, 抑扬顿挫地吟唱, 吸引了现场五十多位听众的屏息倾听, 使课堂顿生古风古韵。

三、抒情——“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每读一首诗词, 就如同与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在谈心, 耳边仿佛听到他们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之处,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 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 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 就是很好的写作练笔。

因此,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爱好, 因人而异,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背诵的方式任由学生自己确定, 或自吟自诵, 或合作背诵, 或表演诵, 背诵的方法也由自己选择, 或边想象画面边吟诵, 或结合注释边理解边背诵, 把吟诵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或是声情并茂的赛诗会, 或是五彩缤纷的诗配画,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吟诵的激情。学生读得铿锵有力、韵味十足;讲得绘声绘色, 活灵活现;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可谓“百般红紫斗芳菲”。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听、说、读、画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当学生学习完古诗后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 也是陶醉。学生完全能领悟诗人那种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和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这样学习古诗, 这样吟唱古诗, 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 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而那一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 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音乐复古风赏析 篇3

【关键词】董贞 风格形成 音乐发展

古风音乐给人以宁静高远的感觉,少有流行音乐那种强烈的感情倾诉,即使有,曲中的主题仍多向人们传达积极豁达的情感,感觉似乎自己能够置身世外,褪去嘈杂喧嚣。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古风音乐的静心效果特别好,这也算是古风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古风音乐的主流风格音乐以传统的民族管弦乐器为主,“管”包括长笛、萧等,“弦”包括古琴、古筝、琵琶等,因为古琴的音乐特点,所以古曲听起来流畅宛如清朗溪流。长笛悠扬宛入云端,意境高远。相互应和交织让人感觉放松惬意,静雅脱俗。坚持以这些传统乐器为主调又是它的另一个特点。

一、董贞介绍及其初期音乐风格

2011年以来 古装电视剧的热播也促进了古风音乐的发展,直到2014年暑期档热播剧《古剑奇谭》抢占银屏许久,追剧迷的反响最能反映出古风的盛行,这部电视剧是以同名网游《古剑奇谭》改编,网游《古剑奇谭》因画面唯美,剧情丰富很是受到“古剑迷”的喜欢。更值得一提的是网游《古剑奇谭》的片尾曲是由董贞演唱的。董贞,现代古风音乐女歌手,毕业于中央传媒大学,有很强的创作才能,因为从小就喜欢音乐,大学期间主修习作词作曲和音乐后期制作,自2007年出道后音乐风格很受游戏制作公司的青睐,此后也因为音乐作品多与仙侠游戏有关,擅于创作加上实力唱功。粉丝赠称号“中国仙侠风音乐才女歌手”。

2007年以《贞爱一回》为首张专辑出道,其中的曲目多为翻唱作品,经典歌曲经过重新的编排和董贞的演绎赋予了歌曲新的生命力,细腻的感情处理使得经典歌曲有了新的风格、新的意义,音乐趋于流行,其中多为钢琴或吉他伴奏,曲调轻快。又运用了传统长笛的旋律穿插其中和古琴应和。初步的将古典传统乐器和当时的流行乐器相结合。专辑一多为流

行情歌加之董贞嗓音甜美,实力唱功,曾一度被誉为大陆的邓丽君和杨钰莹的合体,值得一提的是专辑一中的新曲伴奏大多数为自己创作,“才女”之称便始于此。

2008年董贞制作团队发行第二张非卖专辑《蜕变》,其中只有四首作品,均为原创作品,从词曲到后期制作都亲自参与,为当时长久低迷的大陆女歌手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蜕变寓意为蜕变为古风流行歌手。将古风音乐结合流行音乐的特点作为作品的主要风格。《绿蔷薇》就是其中具有流行风格的作品,大意为描写年少年人的青涩初恋,最后伤痕累累终于分开却不曾后悔这残酷的美丽,另一首《情醉》是为网络游戏《诛仙》创作并演唱的,曲中多种乐器交响自然,毫不突兀,层次分明,感情真挚,表达的主题是恋人相依相守,曲风清新轻快,音乐多为节奏明显的打击乐器,巧妙的运用了电子音响的加入更具气氛的将音乐推向了高潮,情感表达充分。最后音乐渐缓,以恋人誓言相许结束,尾声音乐缥缈悠远,留给听众无尽的遐想和满足。

二、董贞古风音乐风格的完整形成

2009年第三张专辑《返璞归贞》发行,这是董贞音乐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分界点,专辑中前几首歌曲延续以往的风格,从《回到起点》这首曲子开始,董贞的古风音乐文化魅力才算真正浮现。《回到起点》是游戏《仙剑4》的游戏插曲,由胡桃夹子作词。胡桃夹子的歌词非常适合董贞的音乐风格,胡桃夹子团队有着深厚的作词经验积淀。胡桃夹子在2002年以前是两个人,夹子是他,胡桃是他的表妹。八岁那年,他和表妹开始创作作品,虽然从未学过乐理,也都不懂乐器,但他的乐感极为出色,后来升入中学后两人分开,“胡桃夹子”就成了他一个人的专属名号。创作的歌词古朴拗口,《回到起点》便是佐证,词中讲少年由“懵懂不知摘星事”启程经历世事坎坷感叹人心难,后来又重拾信心走出迷惘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少年狂傲之态,最后成长成熟看破世事,淡然发出“下个故事回到起点”的觉悟。一番激昂言辞在古韵古香的古典乐器中由董贞叙述出来,仿佛我们能感觉到故事就在眼前。这里将古典元素渗透到乐曲的各个方面,标志着董贞的古风音乐风格在此集大成。后面的几张专辑中能看出。《雕花笼》、《金缕衣》、《相思引》,等曲风是此时音乐风格的延续。另外。本张专辑中还收录的周华健的一首《刀剑如梦》,在原歌词的基础上创作了新的音乐,赋予了新的曲风。稍慢的节奏更有利于表达情感,细腻的却又不失豪迈。

三、董贞古风音乐的新发展

古诗教学设计 《 风》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一类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从朗读中感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56班的同学都很聪明,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听得见,看不着,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同学们,它是什么?

生:风(如果猜不出来可适当提示,是大自然的事物)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留意过大自然中的风吗?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它(播放风声)

师:唐朝诗人李峤写了首关于“风”的诗。板书课题:风。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2页。

二、疏通生字

1、学生自读,不熟悉的生字画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学们想读好这首古诗,首先得过生字这一关。能:néng鼻音 能够、能力 浪:làng 边音 波浪 万:wàn 前鼻音 千万 斜:xié 意为“不正” 歪斜 老师带读,学生齐读巩固

二、朗读诗文,读中感悟诗意

1、学完生字,相信大家能更准确地朗读这首诗了,小声地读一遍。

2、刚刚大家字是读对了,可是有些同学节奏不对,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节奏感强。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这首诗的节奏画出来了,在画双斜线的地方稍作停顿,听老师朗读一遍。

3、把握节奏跟老师读一遍,老师读一句大家读一句。

4、没有老师的带领再读一遍。

5、同学们读得真好,要是这么悦耳的读书声配上音乐肯定更好听,试试吧!

三、这首诗诗题为《风》,但诗文中却找不到一个“风”字。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解落三秋叶” 师:重点理解“三秋”,一年12个月,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就是三个月,农历一二三月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三秋指秋季三个月,也就是整个秋天。“解落”在这里相当于“吹落”,联系课题,是谁吹落了秋天的树叶?(风)师:归纳句意:风吹落了秋天的树叶。“能开二月花”

师:上一句诗写的是秋天,读一读这句是写的是哪个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二月——春天。

师: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风能使春天的花儿开放。“过江千尺浪”

师:过——经过 尺:古代长度单位,一尺=33.33厘米,千尺形容很高

师:归纳句意:风经过江面掀起很高的波浪。“入竹万竿斜” 师重点讲解:入:进入;斜:歪斜、倾斜 归纳句意:风进入竹林使大片竹竿倾斜。

2、给图配诗

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风吹来时的四幅图画,下面请同学们给每幅图画配上一句诗。

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刮风时四周景物的变化,题目是“风”,全诗无一个风字,但每一句说的都是风,风可以使秋天的叶子落下,使春天的花朵开放,风可以在加江面上掀起千尺浪,可以进入竹林让竹竿歪斜。

四、熟读成诵

师:能背了吗?试试吧

1、填空背,看大屏幕。

2、老师背开头两个字,同学们接后三个字。

3、同学们跟老师配合得很好,同学之间配合得怎样呢?1至5小组的同学背开头、6至9小组的同学背后面三个字。两队人马互换一下试试。

4、接下来,难度加大,先是一句一句的背,老师背第一句,同学们背第二句。

5、一首一首的背,我班男生先背,女生根据是否准确、是否整齐、是否团结、是否有节奏、是否有感情,打分。女生背诵,男生打分。

带有风字的古诗 篇5

1、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2、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3、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李清照《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4、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5、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杨万里《三江小渡》

6、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8、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王士祯《真州绝句》

9、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10、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11、风前欲劝春光住。——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12、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杜牧《齐安郡晚秋》

13、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14、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16、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7、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18、夜阑风静縠纹平。——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9、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20、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21、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2、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李白《阳春歌》

23、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24、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25、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刘长卿《新年作》

26、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27、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李商隐《筹笔驿》

28、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陆游《朝中措·梅》

29、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30、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31、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杨基《天平山中》

32、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3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34、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5、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

36、风帘向晓寒成阵。——晏几道《木兰花·风帘向晓寒成阵》

37、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8、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39、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40、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4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42、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李商隐《流莺》

43、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陶渊明《杂诗·人生无根蒂》

4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5、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46、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47、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48、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49、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50、飞雪带春风,裴**绕空。——刘方平《春雪》

5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3、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曹雪芹《咏白海棠》

54、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55、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杜牧《紫薇花》

56、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三月七日》

57、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58、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李白《大堤曲》

59、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小议如何赏析古诗词 篇6

一、深层感知诗人生平、经历和境遇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 他认为要理解作品, 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这才能与古人为友, 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 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古诗词往往就是诗人的一面镜子。鉴赏古典诗歌, 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 生活境遇变化, 例如, 赏析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的:何时了, 知多少, 小楼, 不堪回首, 朱颜改, 愁, 向东流等哀怨的描写, 抒发了诗人成为亡国之君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凉, 通过词中以问起, 以答结, 由问苍天到问人再到问自己, 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 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是词人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时空, 给读者形成了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使作者自然而然地穿越时空体会写词时的思想感受, 为我们理解词的内涵奠定了基调。

二、在古诗词的赏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想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 培养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必须要根据古诗词风格的基调, 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反复吟诵, 直到读出古诗词和谐的韵律, 悟出诗意的内涵, 产生了艺术感染力时, 才能对古诗词的绚烂之美产生艺术享受。例如,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俗话说:“三分诗, 七分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对赏析古诗词, 理解诗意, 增强审美能力至关重要。此诗描写了诗人李白将要离别之时, 没有想到汪伦及村民满怀深情地以载歌载舞的踏歌为李白践行, 使李白倍受感动, 于是脱口发出由衷的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如诗中有画, 写出桃花潭的美, 作者又用“不及”体现汪伦的情意之美, 情意之深, 这种景真意切, 率意真情, 发自肺腑, 令人感慨难忘, 给学生以由景色:桃花潭很美, 但却不及朋友之间友情之美,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欣赏古诗词要学会触类旁通

由于一些古诗词内容、情节、风格、表现手法, 有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所以我们在鉴赏一首古诗词时, 可以扩充联系与之相同或者相近的诗词, 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 与题材内容可以拿到一起来赏析, 例如, 学习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里月光指的是皓月当空, 月光亮, 夜静, 衬托出李白躺在床上睡不着觉, 看着月光, 聊以思乡之情;由此我们联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里诗人也写到月光, 这里的月光其实也是写静, 写出琵琶女的悲切演奏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可以说是虚实结合运用到炉火纯青, 用江中摇动的月影, 衬托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当然还有刘永的《雨霖铃》里描写月光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 也是他漂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 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 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 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 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 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 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 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三种月光都表达了诗人们不同的情感, 耐人寻味。

四、欣赏古诗词要学会想象和品评

欣赏古诗词要根据诗意、词义, 景物, 情感的描写, 从中学会感悟, 在诗境中学会想象, 这样才能在情感上穿越时空与诗人, 词人长生共鸣。比如《锦瑟》一诗中, 首联迷离朦胧的意境, 颔联凄婉悲怨的情感, 颈联清新明丽的画面, 尾联的丰富内蕴, 缺少了想象的参与, 是很难感悟得全面而深刻的。同时, 学习每一首诗词都要精辟的品评, 古典诗歌语言凝练、语意含蓄。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特点, 诸如受字数的限制, 用字要省略;由于韵脚的约束, 不得不运用倒装:要用短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内容, 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要合仄押韵等, 只有从这些细部人手, 反复品评, 仔细赏析, 才能进而分析作品的结构层次, 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最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准确的评价。

总之, 赏析古诗词容易使人有所思考, 有所感悟, 有所联想, 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产生美丽, 产生快乐, 在欣赏中知识得到丰富, 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每一个人在古诗词蕴涵的情境美, 语言美, 情感美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激发我们对充满意蕴古诗词的由衷的热爱。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绽放最灿烂的花朵, 千姿百态, 姹紫嫣红, 芳香浓郁;古人以诗言志, 以词言情, 古诗词以其丰美的艺术琼浆滋润着读者的心灵, 给赏析者无尽的美的享受, 笔者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在赏析古诗词中, 捕捉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 体会古诗词表现出来的山村田园之美, 羁旅愁怀, 离情别恨之情, 领悟古诗词弦外之音, 感受古诗词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赏析古诗词,感悟古诗词,品评古诗词

参考文献

浅谈古诗赏析小技巧 篇7

一、品析题目,分类赏析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有些诗歌从题目上就可以把握诗歌的类别,由此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思想感情。所以在读题目时一定要仔细、用心去品析。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管归京》,《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从题目上就可以辨别是送别诗,诗人表达的可能是送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如《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望岳》、《钱塘湖春行》、《惠崇春江晚景》此类一般是咏景诗,这类诗多是描写景色,抒发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象《夜雨寄北》、《静夜思》、《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游子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存此寄》、《酬乐天出逢席上见赠》中“寄”“忆”“游子”标志着此类诗定是抒发作者思乡怀念亲人朋友的感情属于咏怀诗;再像《水调歌.中秋》、《元日》、《清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诗题中有节日体现,诗中是描写特定节日的风俗,反映节日特有的思想感情。还有怀古咏史类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还有的 诗从题目上就能读出写的是边塞生活:《出塞》、《凉州词》、《塞下曲》、《雁门太守行》属于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抒发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的思想感情;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二、识作者断文风

诗歌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家的不同风格。如陶渊明、孟浩然、王维、都是田园诗人的代表,诗风的恬淡生动;多描写田园风光,借景抒情,抒发隐居生活的闲适,淡泊,再如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多写忧国忧民之情;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苏轼的旷达豪迈;李清照词风的前期清新,后期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了解了诗人的诗风,就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懂象征品意象

虽然古诗是文言文写成,但仍细推敲词意,联系上下文句意,是可以能懂大概诗意,你甚至可以添枝加叶改为优美散文,进行猜测、理解诗意。这时你要能掌握诗歌中常见的象征形象:例 “鸿雁”“青鸟”象征思念;“鹧鸪”象征离愁别绪; “蝉”象征品行高洁;“柳树” 象征送别 ; “松”象征坚贞高洁,不畏严寒,不为环境所改变。“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伴;“梅”象征在逆境中傲立、高洁淡泊等等。诗意懂了,再把握思想内容那就轻而易举了。

四、借助注释

有的诗歌鉴赏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更清楚理解诗的内容,往往对诗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作注释,有的介绍作者,有的解释词语,有的介绍背景等等,这些是咱们做题绝不能忽视,也是做题的窍门。有时这不起眼的注释,就是打开诗歌思想感情之门的重要钥匙,

五、利用诗歌形式

一般来说,律诗多写景抒情类的,前两联写景,后抒情议论;而绝句,则是前两句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议论;而词多是上片叙事写景,下面多是抒情言志。这样题目考查何处,考查何内容,心里就有把握。

六、读透试题要求

有些试题不需要读懂诗意也可以把握做题,从试题要求中也许就有隐形提示,所以要多次阅读试题要求,读准读透,找出隐形条件。例;“阅读《秋词》(刘禹锡)回答: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秋的歌调都是悲凉寂寥的,而本诗中作者却不是这样的,诗中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此题就是考查考生对诗作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借助题目要求就可以答题,隐形条件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秋的歌调都是悲凉寂寥的,而本诗中作者却不是这样的”,一个“却”字道出了答案应该是与“悲凉寂寥”词意相反的词,如“乐观”“坚强”“豁达”“心胸开阔”等此类的词都可以。这样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

中国风音乐赏析 篇8

中国风音乐赏析

学院:****学院 班级:**级测控*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徐熳 首先感谢徐老师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和辛勤教诲。

我感觉音乐鉴赏是一门需要用心来学习与体会的课程。最近几年,人们常说人心不古。新一代年轻人甚至整个社会中都弥漫着一种浮躁的风气。以我的拙见,社会风气的演变来自于社会文化的变革。而西方文化井喷式的涌入,一种不“淡定”的风气就此形成。人人急功近利,然而收获的与自己内心的焦灼却成正比。音乐,尤其是中国文化那种淡然忘我、幽静恬淡境界的音乐也许是缓解内心焦躁与现实压力的一杯清茶。

可喜的是中国音乐在世纪之初有了革命式的进步,这种进步是我们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亲切自然,并且我们自己有意无意的正被这种潮流所影响。听到这种乐曲就会联想到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这些东西深深打动着我们。我们爱并喜欢着,喜欢着那一首首“搀杂”着京剧、黄梅戏,唢呐、二胡,琵琶,笛的中国风。昨天,它们似乎刚刚离我们远去;今晨一觉醒来,又仿佛赫然站立我们身边„„

带给我们这种感受的正是中国风歌曲,她的亲切与自然,是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的。因为她的取材、唱腔、她的旋律都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说到中国风,就不能不提周杰伦。这是一位出道初期争议很大,但是多年以后,人人都能感受到他带来革命性影响的艺术家。他“开创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周杰伦的出现打破了亚洲流行乐坛长年停滞不前的局面,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百度百科对他的评价。不管怎样,就中国风的定义来说——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样。曲风偏向传统的东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东方乐器,通曲音调婉转,回环,有一种传统东方的美感。周杰伦的《东风破》是现代流行乐纯粹中国风与古典中国风的分水岭!因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标准,此外还有《发如雪》,《菊花台》。其他之前产生的作品,还是一种近似中国风形态,一种探索怀旧的尝试(如,后窗,十面埋伏,双节棍,等);中国风词风注重语言的简洁,精炼及语境的意用,用一些诗词文的化用,通过汉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来以表现曲的意境,如《千里之外》、《青花瓷》等。

中国风兴起和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如:《发如雪》等歌曲曾被各国歌手翻唱、外国驻华领事馆官员曾经献唱《东风破》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周杰伦的中国风融入戏曲和民族等元素,加上娴熟运用各种乐器加以配合,也造就了他多样的音乐曲风。传统的中国风带出了古色古香的中国味道,产生含蓄、优雅、轻快、忧愁等歌曲风格,如《菊花台》、《青花瓷》等。歌词内容上,主要以弘扬中国文化为主,有中国武术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国瓷文化等,正如周杰伦在访谈中一直强调的,“我们不要崇洋媚外,我们老祖先的辛苦不能白费,我们要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周杰伦希望通过音乐传播中华文化,其中弘扬中华瓷文化的《青花瓷》最赋有韵味,在外国人看来“China“即是瓷器又代表中国,歌词中无不透入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所在。在唱腔方面,周杰伦不再像任何人一样以伴奏修饰人声,恰恰相反的以人声来修饰旋律,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弥补某些押韵的缺陷,如中国古诗般给听众以朦胧的美,像一种乐器一样融入歌曲中多样的表现出来。

而这种“返祖”式的创新,不仅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更多的是巧妙的文化心理使得中国风音乐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

以下列出周杰伦中国风的一些作品与赏析。2003.7 专辑《叶惠美》

《东风破》:中国风的分水岭!奠定了中国风的标准!

《东风破》是中国风歌曲类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首标准的中国小调歌曲,是最标准最完整的中国风歌曲

代表作,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仿佛真有首宋朝传世的词牌叫《东风破》!中国

风在周杰伦诠释下已独具特色!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的融入,复古的曲风,听来让

人容易进入唐诗宋词的世界与遐想。2005.11 专辑《十一月的萧邦》 《发如雪》

继“东风破”后再登巅峰靓作!歌中演绎中国传统色彩是短诗,继续走五音宫调路线,延续了《东风破》中式古典的哀怨婉约,RAP儿话音的加入使音乐层次更丰富

2006.9 专辑《依然范特西》 《千里之外》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是谁为尘世灰暗的色调铺上了一层面纱,让我们看不清世间的风雨?那沾满露水的风铃依旧发出响亮的碰撞声,却没有了年少时的清脆,那份炽热,都如秋风般萧瑟的逝去。

2006.9 专辑《依然范特西》 《菊花台》

凄凉婉转的意境,而感伤却不颓废的淡淡忧伤更是绝妙,一曲终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2007.11 专辑《我很忙》 《青花瓷》

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2008.10 专辑《魔杰座》 《兰亭序》

因典于书圣王羲之的名作,很细腻,曲中透露更多的是沧桑与无奈。而这些幽静恬淡的中国风歌曲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词曲作者的灵感不必再囿于现代人的感情,歌词得以免于低俗化﹑口水化。并且中国风歌曲不仅向亚洲其他国家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更使得新一代年轻人对祖国产生了文化认同与崇拜,中国风歌曲第一次被中国年轻人广泛接受,也使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这种音乐形式,在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流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其创作思路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词曲原创人在华人音乐界的地位。

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音乐的变革与进步深刻的影响着身在地球村的每一个人。而中国风的开创,定会继续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以上即我结合课上所学的切身体会。

最后再次感谢徐老师带给了我们横贯古今、纵穿中西的音乐之旅。

参考文献:

古诗词象征手法赏析例谈 篇9

古诗词也常用象征手法。有些意象由于反复使用,已经有了固定的象征义,如被人们称为“四君子”的竹、菊、梅、兰就有它固定的象征义:竹倔强向上,气节清逸;菊傲霜艳美,高洁脱俗;梅斗雪坚强,清香飘逸;兰高雅纯洁,幽香可人。鉴赏诗歌时,要特别注意把握诗人在具体语境中临时赋予事物的象征义。

如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菊花一改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而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性的动态美,作者又称它为“我花”,可见此诗中的菊花成了广大被压迫民众的象征。

像《菊花》这类托物言志的诗篇,所托之物一般具有象征义,而借景叙事抒情的诗词中,有的意象被作者赋予了象征义,这就更需要悉心品读。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此诗用清幽雅洁的环境以及迷蒙弥漫的雨景,衬托出了对朋友思念的绵长。但此诗的内蕴又不仅限于怀人,作者宿于骆氏园亭,目视晚霜,耳听秋雨,却意外的发现了“枯荷听雨”的特殊情趣,发出了“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由衷赞美!枯荷,看似衰败之物却在欣喜地聆听秋雨之歌吟,这“听雨枯荷”不正是象征了对顽强生命力的礼赞和对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挚留恋吗?

同一意象的象征义可以是多义的,即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象征义。因此需要读者联系前后诗句联系写作背景,去认真领悟仔细分辨,不可一概而论。

如2008年湖北高考题就考查了两首《临江仙》词中“夕阳红”的不同象征义。其一是宋代侯蒙的《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其二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两个“夕阳红”的意象,其象征义有何不同?前词,读写作背景,紧扣“年长无成”“后一举登第”,再品读上下阙的尾句抒情,可悟出其中的“夕阳红”是象征时来运转,大器晚成。后词,紧扣第一句,联系苏轼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考虑“青山依旧在”的对比衬托,不难悟出,其中的“夕阳红”,应是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又如,2006年湖北高考题,下面两首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这里“寓意”也可理解为象征义)其一是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其二是韩琮的《暮春泸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读前诗,紧扣诗题和第一句中的“送”字,再看第二句中的“秋”(心上有秋,愁也)和第三句中的“望”字,可悟出,“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见“参考答案”)读后诗,紧扣诗题“暮春”“送别”,再看“宫前水”前边的“古今情”(包含了人世沧桑之情、挚友离别之情等)和后边的“流尽年光”等词语,不难悟出,此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见“参考答案”)也可以说,此诗“宫前水”象征着古今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等。

象征手法常常跟拟人、比喻、对比、反衬等手法结合使用,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品读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倾向,同时细心体会这些手法的作用。

如裴潾的《裴给事宅白牡丹》:“长安富豪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注:给事,官职名;裴给事,即作者裴潾)此诗中的白牡丹是何形象?是何象征?第一、作者将它比作“玉盘”,多么精美;第二、它承接着冷露,沐浴着月光,即用月光、露珠烘托它的晶莹、冷艳;第三、作者用紫牡丹受富豪争赏宠爱与白牡丹在月夜虽无人观看却依旧开放进行对比,更突出了白牡丹虽遭冷遇却能保持冰清玉洁的本色的特征。可见本诗中的白牡丹象征着怀才不遇却能保持本色的士人形象。

再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此诗描写“幽竹”以清阴迎我归来,其象征意义耐人寻味!此诗用暮春时节鸟稀花飞之“改”,反衬幽竹“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坚贞不二始终忠诚的品性。“待我归”用拟人修辞,是说幽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亲情,胜似亲友。可见,此诗中的幽竹象征着亲情永在,象征着人生的真正知己,象征着坚贞的节操,表达了作者的清逸气节。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首诗,钱起将我的“怜”与竹的“待”相融合,创造了物我相亲的诗境,从而丰富了竹的象征内涵。

古诗词象征手法赏析例谈 篇10

古诗词也常用象征手法。有些意象由于反复使用, 已经有了固定的象征义, 如被人们称为“四君子”的竹、菊、梅、兰就有它固定的象征义:竹倔强向上, 气节清逸;菊傲霜艳美, 高洁脱俗;梅斗雪坚强, 清香飘逸;兰高雅纯洁, 幽香可人。鉴赏诗歌时, 要特别注意把握诗人在具体语境中临时赋予事物的象征义。

如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菊花一改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 而显示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性的动态美, 作者又称它为“我花”, 可见此诗中的菊花成了广大被压迫民众的象征。

像《菊花》这类托物言志的诗篇, 所托之物一般具有象征义, 而借景叙事抒情的诗词中, 有的意象被作者赋予了象征义, 这就更需要悉心品读。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此诗用清幽雅洁的环境以及迷蒙弥漫的雨景, 衬托出了对朋友思念的绵长。但此诗的内蕴又不仅限于怀人, 作者宿于骆氏园亭, 目视晚霜, 耳听秋雨, 却意外的发现了“枯荷听雨”的特殊情趣, 发出了“留得枯荷听雨声”的由衷赞美!枯荷, 看似衰败之物却在欣喜地聆听秋雨之歌吟, 这“听雨枯荷”不正是象征了对顽强生命力的礼赞和对即将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深挚留恋吗?

同一意象的象征义可以是多义的, 即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象征义。因此需要读者联系前后诗句联系写作背景, 去认真领悟仔细分辨, 不可一概而论。

如2008年湖北高考题就考查了两首《临江仙》词中“夕阳红”的不同象征义。其一是宋代侯蒙的《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 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 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 年长无成, 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 侯蒙见之大笑, 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 官至宰相) 其二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阙:“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这两个“夕阳红”的意象, 其象征义有何不同?前词, 读写作背景, 紧扣“年长无成”“后一举登第”, 再品读上下阙的尾句抒情, 可悟出其中的“夕阳红”是象征时来运转, 大器晚成。后词, 紧扣第一句, 联系苏轼词“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再考虑“青山依旧在”的对比衬托, 不难悟出, 其中的“夕阳红”, 应是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又如, 2006年湖北高考题, 下面两首诗都写到“水”, 各有什么寓意? (这里“寓意”也可理解为象征义) 其一是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其二是韩琮的《暮春泸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 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读前诗, 紧扣诗题和第一句中的“送”字, 再看第二句中的“秋” (心上有秋, 愁也) 和第三句中的“望”字, 可悟出, “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 (见“参考答案”) 读后诗, 紧扣诗题“暮春”“送别”, 再看“宫前水”前边的“古今情” (包含了人世沧桑之情、挚友离别之情等) 和后边的“流尽年光”等词语, 不难悟出, 此诗“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见“参考答案”) 也可以说, 此诗“宫前水”象征着古今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等。

象征手法常常跟拟人、比喻、对比、反衬等手法结合使用, 从而增添审美情趣。品读时, 应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倾向, 同时细心体会这些手法的作用。

如裴潾的《裴给事宅白牡丹》:“长安富豪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给事, 官职名;裴给事, 即作者裴潾) 此诗中的白牡丹是何形象?是何象征?第一、作者将它比作“玉盘”, 多么精美;第二、它承接着冷露, 沐浴着月光, 即用月光、露珠烘托它的晶莹、冷艳;第三、作者用紫牡丹受富豪争赏宠爱与白牡丹在月夜虽无人观看却依旧开放进行对比, 更突出了白牡丹虽遭冷遇却能保持冰清玉洁的本色的特征。可见本诗中的白牡丹象征着怀才不遇却能保持本色的士人形象。

谒金门风乍起古诗带拼音版 篇11

谒金门·风乍起

féng yán sì

冯延巳

fēng zhà qǐ ,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xián yǐn yuān yāng xiāng jìng lǐ ,shǒu luò hóng xìng ruǐ 。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dòu yā lán gàn dú yǐ ,bì yù sāo tóu xié zhuì 。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zhōng rì wàng jun1 jun1 bú zhì ,jǔ tóu wén què xǐ 。

探究小学生如何赏析古诗词 篇12

一、重视诵读, 读出诗意

赏析古诗词, 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朗读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通常所说的“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等, 都是强调诗歌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朗读来进行诗词教学, 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让学生边听边读、边学边思考, 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还能营造学习气氛,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佳境。常见的朗读方式有: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等。

二、注重积累, 读透作品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诗词作品, 这些诗词是进行新的诗词赏析的基础。原有的归纳积累的知识是打开新的赏析大门的钥匙。因此, 小学生一定要注重平时知识的归纳和积累。

1. 要积累一些背景知识

诗词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它必然渗透着个体的鲜明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取向, 必然带有时代的痕迹或烙印。要想准确地理解一首诗词, 就要把它放置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 放置还原到作者创作的彼时彼境中去。

2. 要积累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

古代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诗词意象之中, 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才能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象透射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 才能对诗词有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3. 要积累一些常见的典故

利用典故于自己的诗词之中, 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方法, 如果在这方面积累少了, 理解诗词, 不但会费解, 而且有时会闹笑话。诗词中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 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 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5个典故 (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 , 这些典故的运用, 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 要积累各类诗词的赏析方法和技巧

了解诗词的结构和艺术手法, 面对新的诗词会有切入的角度。

5. 要积累名言佳句

古诗词是语言中的精华, 言语简单却形象生动, 往往都是言简意赅、一字千金的, 寥寥几字却能让人心灵震撼, 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积累诗歌名句, 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而且在赏析诗词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三、留心标题, 领悟情感

标题或是诗歌的灵魂, 或是诗歌的线索, 它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体现诗人的匠心。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从标题的“送”字可看出是送别诗。送别诗往往写的是诗人送别时所见所想所感, 表达作者依依不舍之情, 或抒发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

四、把握意象, 悟出诗情

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 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 意境是诗的画面, 诗情是诗的内涵。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就是“意象”。赏析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 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所写的景与物, 但这些意象又不再是单纯的景和物了, 而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 使这些物象附着上某些特点, 这些独特的物象实际上就是作者情感的外化。如李贺的《马诗》中,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 作者所写的意象是“大漠沙”“雪”和“燕山月”“钩”, 它们体现出了边关的荒凉和空旷的意境, 表达出了作者对边关战士一身浩气的寄托。又如, 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两句诗的“舟”和“江雪”也有“孤”和“寒”的特点, 作者孤独的心情从这些物象很容易体会到。

有时从景物的色彩也可看出作者的情感基调。暧色调自然是积极的、欢快的、昂扬的感情基调, 而冷色调则就是一种悲苦的、孤寂的、冷清的基调。如王维《田园乐》中“桃红”“柳绿”这些暖色调, 就暗含作者愉快的心情。因此, 把握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特点, 就不难理解作者的情感了。

五、寻找诗眼, 理解意蕴

上一篇:篮球比赛开闭幕讲话下一篇:社区党风廉政教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