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

2024-05-28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共8篇)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 篇1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

教学详案

学习目标:

学会赏析诗词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继承并传承下去。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赏析诗词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都大有裨益,这也是语文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首先我们来了解语文中考中古诗词阅读常见的考点。

二、了解赏析诗词的常见考点

1理解诗意 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作品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放:

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

么?

2008年河南中考《游山西村》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感知形象 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其意境。

真题回放:

2009年河南中考《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011年黄冈中考《春望》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人物形象作简要赏析。

3、分析技巧 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巧妙构思等

进行评析。

真题回放:

2011年铜仁中考《赤壁》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赏析语言 词语的锤炼、名句的领悟等。

真题回放:

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其一)》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010年河南中考《饮酒(其五)》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008年河南中考《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007年河南中考《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由此看出,赏析语言是中考的重点及热点,所以老师就把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作为本节课的目标。

四、明确目标

学会赏析古诗词语言

五、授新课

到底该如何着手去赏析古诗词语言?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总结出了一个简单的“三步走”策略,可能不够成熟、不够完善,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第一步:定角度

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赏析呢?先看几道例题: 1、2011年怀化中考《赤壁》

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进行赏析。2、2011年河南中考《行路难》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 在何处。

3、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挑学生回答自己在做题时会从哪个角度进行赏析。由此确定赏析古诗词语言的三个角度:表达技巧、炼字、内容。

以上三道例题较容易确定赏析角度,如果遇到这样的试题你怎么办?

出示例题:2007年河南《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011年盐城《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挑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小结。

第二步:思方法

确定好角度是基础,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每个角度都有其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如何从表达技巧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009年 成都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参考答案: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有四个要点组成:表达技巧,描写内容,评价效果,作者情感。

2、再看例题

试题分析: 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妙处。(文天祥《过零丁洋》)

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心境的悲苦。渲染了悲愤艰危的气氛,为后面情绪转为激昂蓄势,表达自己愿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的赤胆忠心和民族气节。

答案有四个要点组成:表达技巧,评价效果,描写内容,作者情感。

3、由此总结方法: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4、掌握常见的诗歌的表达技巧

5、分组练习

(1)请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做点赏析。(曹操《观沧海》)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二)如何从炼字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河南2010年《饮酒(其五)》)

参考答案:“见”字是没目的地看的意思,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个要点组成:解释词意,描写内容,评价效果,作者情

感。

2、再看例题

《望岳 》一诗中的“钟”字有一字千金之誉,请说说它的好处。

参考答案:“钟”字是聚集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凸显出泰山的神奇秀丽是大自然营造而得。表现了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学生分析

答案有四部分组成:解释词意,表达技巧,描写内容,评价效

果,作者情感。

3、学生总结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4、温馨小提示:

一是重点关注动词,二是要关注形容词,三要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

熟记常用术语: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委婉、含蓄、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质朴、自然、奔放等

5、练习

2011年日照《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提示: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三)如何从内容角度进行赏析

1、先看例题及其参考答案并进行分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历来被人称道。请试着对这两句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借景抒怀,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四部分组成:(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2、再看例题

试题分析: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理解。

参考答案: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赤诚之心垂

于青史,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学生来分析

答案有两部分组成:句意+情感

3、分组练习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加以赏析。(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提示:(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提示:句意+情感

(四)小结

1、从表达技巧角度赏析

方法: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2、从炼字角度赏析

方法:词意+(技巧)+效果+内容+情感

3、从内容角度赏析 方法:句意+情感

(技巧+效果)+哲理+情感

第三步:勤练习

选定角度是基础,思量方法助你行,勤加练习更重要。方法是固定的,也不是万能的,所谓“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大家只有在不断做习题的过程中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六、练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007年河南《次北固山下》)

获嘉县照镜第一初级中学 冯娟

2012-03

古诗词赏析之赏析语言 篇2

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中描绘的情景进行想象

学生默读作品并对作品所呈现的景象进行独立的联想和想象。然后教师进行提问,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与想象。在学生叙述自己的感受时, 要求他们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具体描述, 描述出一个具体的场景, 将自己心里的感觉描述成一个画面, 或是用形象化的比喻说出自己的感觉, 而不是泛泛地抽象地概括。以此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描述力。诗人的情感隐藏在诗歌表面的意象中, 这些意象有的是自然界的景象, 有的是人世间的事象。对于以描写自然界景象为主的诗歌, 在欣赏时就要紧扣诗中所描绘景物的特点, 进行准确的还原。

比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景的名句:“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创造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对于长江景、赤壁矶, 每个人都会根据文字描述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印象和感受, 但如何把自己的联想和苏轼词中所描绘的景象统一起来昵?这时,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针对作品中景物的特征作更加具体细致的想象, 提醒他们这三句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赤壁的景色的。句中的“乱”“惊”“千堆”等形容词, 注意它们赋予了景物什么感情特征。此外还应注意诗中“穿”“拍”“卷”等动词, 这些动词又赋予了景物什么样的行为特征。仔细体会这些景物所具有的特点在阅读时所产生的心理感觉。这样, 一步步使学生的联想逐渐与诗中所呈现出来的雄奇壮阔景象接近起来, 一点点体会作品所呈现之景象与诗人内心之情感相交融的密切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准确捕捉诗中的关键词语所赋予景物的种种特征, 而且要由景物所具有的种种特征触发联想并仔细品味它们在人的心里所唤起的种种感觉以及感觉的强与弱, 然后再由自己的感觉去遇合诗人的感觉。

二.自由讨论, 启发想象

在阅读欣赏诗歌时, 探求作者的原意是第一要义。但探求的结果却并不一定是统一的。诗歌既有它立意的确定性, 又有它含义的丰富性。这主要是因为欣赏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不同的欣赏者, 因为阅历、学识、观点、兴趣等方面的不同, 欣赏时心境、处境以及对诗歌欣赏的角度的不同, 都会产生感受上的种种差异。另外, 从诗歌的艺术特点出发来看, 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这种反映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瞬间统一, 是诗人内在情感和外在物象的天然融合。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同时又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由于诗歌意象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给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因此在阅读欣赏时往往会出现意象的多义, 因此也促成了对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理解。尤其是那些情景妙合无垠、意境浑融的作品, 欣赏的空间就更为宽广。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这首诗描写了傍晚落日时分山林的幽静。诗人摄取的是大自然刹那间的一个特写镜头:一缕返照的夕阳照射在山林中的青苔上, 用以客观真实地再现山林的空静。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一种心境, 是诗人当时与环境猝然而合的空静的心境, 这种心境的表达完全是直观的、形象化的。由于诗人没有以理性的思索将这种感觉明确化, 所以也就没有为人们欣赏的思路指明一定的方向。人们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 自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丰富的、或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当然, 感受虽然不尽相同, 但是却不能完全脱离作品的整体意境, 这是由作品的内在意蕴所决定的。

三.对典型意象进行解释

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 古诗词中的一些意象具有了某种特殊的、较为固定的含义。对这些意象就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进行想象和理解, 而应融进历史文化的因素。比如, 通常诗歌中出现的“柳”这一意象, 就不仅仅是指一棵柳树, 而含有“送别”之意。这是因为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影响到诗文创作, 就使得“柳”这一名词产生了一种物质属性之外的文化意味。例如, 相传为李白所作《忆秦娥·箫声咽》词中有“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之语, 以年年如故的灞陵柳色概括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离别感伤之情。读者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文学、文化知识积累, 是不能明了这些意象中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味的, 当然也就影响到对诗歌情意的深刻理解。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之方法 篇3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古诗词的赏析方法进行说明

一、字词品味与语言风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一个“阔”字,直抒胸臆的表达了春潮把两岸变得浩渺无限,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响也更为响亮。“悬”字是高高直上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的表达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用“生”“入”字,使人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海日”“江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对偶句中,“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本诗语言风格可用朴素自然、清新飘逸、严谨细腻等来概括

二、画面欣赏与景物描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他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劲舞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这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用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

可根据此类方法赏析的还有——陶渊明《归园田居》、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中的诗句。

三、意境探求与情感体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心酸悲苦的心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正确对待死亡是以令人钦佩,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字把作者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等,均能体味出古诗词诗人的某种思想情感。

除了上述赏析方法之外,在解答中考诗词赏析题时,也可采用以下解题思路与技巧:

1、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诗句(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达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古诗之《行行重行行》审美赏析 篇4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

走啊走啊不停地朝前走, 和你就这样生生人间分离。

我们相隔已经有千万里, 各自分在天的这头和那头。

道路险阻啊多么地迢遥, 想要见面又知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依旧恋着北风, 南鸟北飞还会筑巢南枝头。

分离的时间那么地长久, 衣服宽大变得越来越消瘦。

难道是浮云遮住了太阳, 远方的游子才不想回家乡。

想你使我的心变得苍老, 又是一年眼看快要到年关。

许多的心里话不说也罢, 只愿你保重自己不受饥寒。

乱世里,别离是寻常的事,往往一别,再也难见。

我常想,东汉末年,文人们内心所承受的哀伤应该是前所未有的深重。末世的仓惶,是生命里躲不掉也逃不开的郁结,经历了千回百转的纠结和消解,他们轻轻地一声叹息,往往都滤去了所有的浮华和伤重,以最素朴的句子来诉说最深的哀伤。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有一个乱世隐现在诗句的背后,我们似乎可以想见,汉灵帝、桓帝期间,卖官鬻爵、外戚宦官交替把握朝政,那些中下层文士们,求宦无门。选举征辟的制度,让知识分子背井离乡,抛妻别子,可仕途之路早已经被严严地堵塞了,他们处于极端的苦闷彷徨中。

游学?游宦?还是流亡他乡?

要走的路很长很长,“行行重行行”,脚步应该是无比的沉重,身心也是无比的疲惫,身后,是一个妻子的无望的牵挂,她用了“生别离”几个字。这是说心里知道是永远的别离,可能此生渠会无缘。

乱世里,且不说道路迢遥,风霜冷暖,单是兵连祸结,烽烟四起,哪里会有安全可言?再加之饥寒劳顿,疾病灾难,万里之外,只能让牵挂的人,作了最坏的打算。

两个人分别有万余里,各自在天涯,道路险阻漫长,谁知道哪一天才能见到呢?谁知道哪一年才能见到?谁知道这一生,还能不能见到?

同样是乱世,晚唐的李益也有一首诗《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离乱之前,外弟还是小孩子,经历了十年的动荡,外弟长大了以后,两个人在旅途中重逢,初见而惊,心下应该有所揣测,但不敢相认,毕竟隔了长长的十年,于是相互“请教台甫”,而当对方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不免心中感伤惊动,沧海桑田,又遇旧日亲颜,而对方已经由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大人,人世几度冷暖变迁。说不完的话,可是,明天之后,又要独自走在巴陵道上,那时候,和外弟又隔几座秋山了啊?

似乎是普通的叙事,普通的相见和别离,但中间隔着离乱,隔着人世不可知的凶险,隔着迁徙流离的苦难,隔着人间沧海沉浮的世事,那一份还能够相见的悲悯和辛酸,让人忍不住唏嘘泪落。

然而,有多少乱世中的别离,隔着十年的时光还能够相见的呢?生逢乱世,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许多的事无法预料,许多的人无法挽留,男人们选择背井离乡,东飘西荡。凄伤如深秋的郊外,落了一地的枯叶,踩上去便是彻彻底底的一地碎响,无法收拾。

“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北方的马即使来了南方,却仍然会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儿即使飞往北方,仍然会筑巢在向南的树枝上,游子,即使身在万里之外,心里思念的仍然会是自己的家乡。思乡是免不了的伤。

曾经看过宋代的王禹偁的一首《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前面的几句写得虽然好,但不见得能够超过唐人,“诗必盛唐”,唐代把能够写的诗基本都写完了,到了宋代,词开始崭露头角,诗似乎不再是主角了。然而,仍然有好诗。

第一次读“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心里一紧,有时候,就是这样,本来兴致勃勃,菊花初开,郊野空阔,万壑松语,斜阳青峰,秋天的山野,色彩绚丽,棠梨的叶子嫣红如胭脂,荞麦也花开如雪,最是身心沉醉的时候,忽然,就会感到一酸,那村桥,那原树,多么像自己的家乡,于是,满山遍野的思乡,满山遍野的惆怅。

古诗词赏析 篇5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 【思想情感分类1】 •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 【思想情感分类2】 •

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

• 宫》、杜甫《兵车行》。(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3、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思想情感总结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 • 【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

分析诗歌意境型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古诗的意境 :

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清幽明净 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雄浑开阔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 淡雅闲适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深远绵邈 高远辽阔 沉郁孤愁等

分析表现技巧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表现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回答: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步骤一)。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步骤二)。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分析分析语言型 春 怨 金日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

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分析炼字型

南 浦 别 白 居 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分析关键词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形象型 解答分析:回答这种题,必须熟悉和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如: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蝉 以蝉表品行高洁。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琴瑟 ⑴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⑵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双鲤 代指书信。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柳营 指军营。怀桔指孝顺双亲。“执牛耳”指盟主。“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等。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明了形象类别(景、物、人); 第二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词主旨分析作者写这一形象的原因; 第四步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提问:作者笔下的“竹”具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品格?

小议如何赏析古诗词 篇6

一、深层感知诗人生平、经历和境遇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 他认为要理解作品, 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这才能与古人为友, 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 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推崇。古诗词往往就是诗人的一面镜子。鉴赏古典诗歌, 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 生活境遇变化, 例如, 赏析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的:何时了, 知多少, 小楼, 不堪回首, 朱颜改, 愁, 向东流等哀怨的描写, 抒发了诗人成为亡国之君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凉, 通过词中以问起, 以答结, 由问苍天到问人再到问自己, 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 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是词人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时空, 给读者形成了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使作者自然而然地穿越时空体会写词时的思想感受, 为我们理解词的内涵奠定了基调。

二、在古诗词的赏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要想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 培养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 必须要根据古诗词风格的基调, 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反复吟诵, 直到读出古诗词和谐的韵律, 悟出诗意的内涵, 产生了艺术感染力时, 才能对古诗词的绚烂之美产生艺术享受。例如,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俗话说:“三分诗, 七分读。”“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对赏析古诗词, 理解诗意, 增强审美能力至关重要。此诗描写了诗人李白将要离别之时, 没有想到汪伦及村民满怀深情地以载歌载舞的踏歌为李白践行, 使李白倍受感动, 于是脱口发出由衷的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如诗中有画, 写出桃花潭的美, 作者又用“不及”体现汪伦的情意之美, 情意之深, 这种景真意切, 率意真情, 发自肺腑, 令人感慨难忘, 给学生以由景色:桃花潭很美, 但却不及朋友之间友情之美,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欣赏古诗词要学会触类旁通

由于一些古诗词内容、情节、风格、表现手法, 有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所以我们在鉴赏一首古诗词时, 可以扩充联系与之相同或者相近的诗词, 通过比较加深理解, 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 与题材内容可以拿到一起来赏析, 例如, 学习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里月光指的是皓月当空, 月光亮, 夜静, 衬托出李白躺在床上睡不着觉, 看着月光, 聊以思乡之情;由此我们联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里诗人也写到月光, 这里的月光其实也是写静, 写出琵琶女的悲切演奏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可以说是虚实结合运用到炉火纯青, 用江中摇动的月影, 衬托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当然还有刘永的《雨霖铃》里描写月光的: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 也是他漂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 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 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 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 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 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 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 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三种月光都表达了诗人们不同的情感, 耐人寻味。

四、欣赏古诗词要学会想象和品评

欣赏古诗词要根据诗意、词义, 景物, 情感的描写, 从中学会感悟, 在诗境中学会想象, 这样才能在情感上穿越时空与诗人, 词人长生共鸣。比如《锦瑟》一诗中, 首联迷离朦胧的意境, 颔联凄婉悲怨的情感, 颈联清新明丽的画面, 尾联的丰富内蕴, 缺少了想象的参与, 是很难感悟得全面而深刻的。同时, 学习每一首诗词都要精辟的品评, 古典诗歌语言凝练、语意含蓄。语言表达上有许多特点, 诸如受字数的限制, 用字要省略;由于韵脚的约束, 不得不运用倒装:要用短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内容, 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要合仄押韵等, 只有从这些细部人手, 反复品评, 仔细赏析, 才能进而分析作品的结构层次, 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最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准确的评价。

总之, 赏析古诗词容易使人有所思考, 有所感悟, 有所联想, 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产生美丽, 产生快乐, 在欣赏中知识得到丰富, 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每一个人在古诗词蕴涵的情境美, 语言美, 情感美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激发我们对充满意蕴古诗词的由衷的热爱。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绽放最灿烂的花朵, 千姿百态, 姹紫嫣红, 芳香浓郁;古人以诗言志, 以词言情, 古诗词以其丰美的艺术琼浆滋润着读者的心灵, 给赏析者无尽的美的享受, 笔者本文就来谈谈如何在赏析古诗词中, 捕捉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 体会古诗词表现出来的山村田园之美, 羁旅愁怀, 离情别恨之情, 领悟古诗词弦外之音, 感受古诗词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赏析古诗词,感悟古诗词,品评古诗词

参考文献

从标题入手赏析古诗词 篇7

一、从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无聊,说明这个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写这首诗,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这类标题还有很多:“逢入京使”、“剑门道中遇微雨”、“江南逢李龟年”、“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二、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

这些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悯农诗”、“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我们要找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涉及对象。

三、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有两个标题,标题不同大异其趣:

标题为“闺意”。这个标题可以暗示读者此诗写的是闺中新妇的心意。首句写成婚,次句写拜见公婆。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绝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两句便接着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此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行“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又如: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标题是“酬朱庆馀”或者是“望洞庭赠张丞相”,所表现的感情便大不相同了。

四、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

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

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鹿砦”、“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揽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这类标题一般都是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未展芭蕉

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而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塑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

3.以人物为标题

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赠妓云英”、“蚕妇”、“代卖薪女赠诸妓”、“西施”、“王昭君”、“息夫人”、“贾生”、“渔翁”、“剑客”等。

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的他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这种类型的诗多为代言体,即诗人代人设词,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

五、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过故人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早发白帝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晚泊润州闻角”、“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酬乐天频梦微之”等。

这类诗歌的题目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综上,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对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古诗词赏析(范文) 篇8

1.考查重点:《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阅读”第8条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考查重点是(1)理解诗歌的语句,赏析要在对诗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2)品味诗歌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3)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风格流派等要素。(5)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与意境。

2.试题特点:

(1)基本题型由选择判断为主转向以填空和简答为主。

(2)选材浅近平易,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典故,以名家名篇古诗词曲为主,有由课内选材逐渐向课外选材的趋势。

(3)所设题项体现了由词句理解到意境品味,由表达内容到表达技巧逐层推进的特点,从外围到内核,由知识到能力。

3.典型例题解析:

例①: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03 南通市中考题)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解析:在一道题中对四首诗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了赏析。依次是拟人,对仗,比喻和反复。要选择出正确答案,必须对这四首诗都有深入的理解。可根据诗句的的表达,通过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表达的诗情,进行分析、筛选。很容易可以看出C句有误,这两句是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不要被诗中的“春风”误导。

例②: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3 无锡市中考题)秋 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1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解析:这道题将两首同一题材的诗、曲进行比较赏析。从文学常识,诗句理解,词语作用和意境品味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首诗的把握程度。“知人论诗”,结合诗人相关知识予以分析会知道,一个是一反常人“悲秋”情调的咏秋佳作,一个是元曲中悲秋的绝唱。从“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衷爱,所以D项有误。

例③: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03 河南中考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的特点。(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3)“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第(1)小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能力。要抓住体现环境特点的关键词语“幽”和“深”进行揣摩,这两个词语都含有“清净,幽静,清幽”之意,所以环境特点也在于此。第(2)小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寓情于景”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由所写景物的欢悦,可探知人物内心的愉快,由潭水的深邃亦可感受人物心境的宁静,所以欢快与空灵是此时作者内心的写照。第(3)小题考查对“反衬”写作手法的感悟与赏析。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4.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2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3 1.归田园居(晋)陶渊明

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精析:全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把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中。①句实写作者在南山脚下种豆和豆苗的生长情况。②句虚写作者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勾画出诗人夜晚归来的情形。③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映射下一句,为下面的议论作铺垫。④句发出感叹,表明自己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点明题旨。“愿”也有此意。

2.游山西村(宋)陆游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精析:全诗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①句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②句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此句蕴含着生活的哲理: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③句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④句写主观心境,有恋恋不舍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①②③句是实写山村美好淳朴的风土人情。④句是虚写。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精析:本诗为写景诗,就大河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①⑦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①句为互文句,寓情于景。②句既有实景之芙,也有虚景之壮阔。③句蕴含哲理,“生”“入”拟人手法,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④句表达思乡之切。全诗为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主要特点。

4 4.望岳(唐)杜甫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精析: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有情。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神情专注。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富有启发性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黄鹤楼(唐)崔颢

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精析:①②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而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③④句转写楼上所见所感,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④句中前后两半句互相映衬而又联成一体,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全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精析:这是一首古代酬赠诗,感情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①句写诗人的辛酸和内心的愤懑不平。②句中前句用典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典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之意。③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沉舟”、“病树”自喻不悲观,令人回味、想象。④句点明酬赠的题意对友人的关怀,与友人共慰。

7.泊秦淮(唐)杜牧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析:全诗借古讽今,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①句为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为后两句作铺垫。③句表面是批评歌女,实际是批评颓废世风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④句“犹”字意味深长。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生发忧虑之情而不能自已。

8.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②巴山夜雨涨秋池。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精析:这是一封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①句一问一答,一扬一抑,写出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②句写眼前景象,愁苦之情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③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何当”表推测,呼应“未有期”,从“未有”推测想象中的“有”。④句在现实与想象的时空徘徊不已,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9.相见欢(五代)李煜

①无言独上西楼,②月如钩。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④剪不断,⑤理还乱,⑥是离愁。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精析:①句写尽其人的孤寂,心境的萧索。渲染了凄凉的气氛。②句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点明时间是夜晚,残缺之月使人愁上添愁。③句点明是秋天俯视之景,地面之景,“寂寞”与①句中“无言”“独上”相呼应。看似写物实是写人。①②③句是上片,孤独的身影融于凄清的景色中,寂寞哀愁之情一句甚一句。④⑤⑥三句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运用了比喻。⑦句是白描。写出复杂的感受,饱含辛酸。是极沉痛的伤心语。下片四句④-⑦点破题旨,直抒离愁。

10.观书有感(宋)朱熹

①半亩方塘一鉴开,②天光云影共徘徊。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精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①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清澈。②句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芙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③④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含人要心灵澄明,就要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后来这句诗化作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①②句写景,③④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11.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精析: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的形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平静、自然朴素的生活。①句写景,②③④句写人。②句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的生活乐趣。①②句为上片,③④句为下片。下片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勤劳,中儿做辅助劳动,小儿幼小天真,调皮玩耍。

“无赖”贬义褒用,是“顽皮、淘气”之意。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精析: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①②甸写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②句写景中虚实相映,表达悲壮情怀。③④句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④句叙事。衔接①句。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精析:这首诗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与关切。①句写景抓住“杨花”“子规”两种景物。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②句

7 叙事,表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③④句抒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与同情。

14.春望(唐)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①句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②句分写,通过花和鸟写春天,鲜花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因人世的离别而惊心。③句写家信的难得与珍贵,忧国思家。④句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5.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精析:①②句写景,①句实写,②句虚写,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千寻”写其高。③④句景、情、理相结合。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16.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精析: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①句交代远渡地点和出蜀目的,写景。②③句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水中明月如镜,反衬出江水的平静。④句含蓄地抒发思乡深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7.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析:作者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望于侥幸。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后两句议论,从反面落笔.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的抑郁之情。诗人讲了一个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

8 18.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精析:这首七言绝句里,诗人通过赞美秋景,抒发了宽大豪迈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前两句对比,有乐观明快的风格。后两句是一幅豪迈高旷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19.过零丁洋(明末)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析:全诗表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首联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颔联写作者忧国伤怀之情。颈联对偶、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20.浣溪沙(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精析:全词情、景、理交融。表现出苏轼执著的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词的小序交待了作词背景。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前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写啼叫声突出了画面的静谧。下阕抒情,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映衬。上阕写景为下阕议论抒情作铺垫。

2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精析: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清新幽静之境。颔联渲染了古寺特有的幽深。“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颈联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以动衬静,对仗工整。后一句更进一步表现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尾联以有声写无声,是上联哲理、思考的延伸和深化。这首诗朴素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2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精析: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怨愤和对前途忧伤的感情,曲折地批评统治者的昏庸,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首联直接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运用对比,让人感到诗人命运的变化。颔联表白自己的心迹,有怨愤之情。颈联即景抒情,情悲且壮,有眷恋有惆怅。尾联沉痛从容,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全诗感情深厚抑郁.境界宏大开阔。

23.别云间(南明)夏完淳

①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③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④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析:全诗表明了作者誓死不屈的决心,也表现了作者依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怀。①句回忆过去,感慨今日,表明沉痛、愤懑之情。运用了“南冠”的典故。②句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③句写矛盾心情,具有深沉动人的力量,感情真切。④句表达了不停止战斗的决心,全诗直抒胸臆。

24.醉花阴(宋)李清照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精析:这首诗表达了佳节怀人之思。①句写眼前实景,也透露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可以想象女主人公愁闷终日,时间难捱。“永昼„‘销”表时间概念。②句中“又”含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情绪。上片写从早到晚,环境冷清,孤寂无聊,愁闷难捱。下片集中写黄昏后的愁绪。③句转换空间,从室内到庭院。④句“帘卷西风”四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词人既惜花。又自怜,“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全词景中有情,写景即写情。

25.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精析: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①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②句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

10 残酷。③句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④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6.无题(唐)李商隐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④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27.南园 李贺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②收取关山五十州。

③请君暂上凌烟阁,④若个书生万户侯。

精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更多流露出了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①②句设问起句,直抒胸臆,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③④句再用反问,从反面衬托诗人投笔从戎的强烈愿望,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颇含有国家之痛和身世之悲。

28.梦江南(唐)温庭筠

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②过尽千帆皆不是,③斜晖脉脉水悠悠,④肠断白蘋洲。

精析:全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①句写思妇精心打扮之后,盼望心上人的归来,次数不只一次。“独”写出孤寂落寞之感。②句思妇望眼欲穿。由希望到失望,等待之久,失望之深。③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④句“白蘋洲”用借代手法,写愁苦之情,相思之情,令人感叹、悲伤。

29.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1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精析: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①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既忧伤又轻松愉快,用“斜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承,互为映衬。②句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态.融入议论,是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不一蹶不振,相反。想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

30.饮酒(晋)陶渊明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析:这首五言古诗,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①②句写诗人居于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设置悬念.几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③④句具体描写自己的这种心境或心态,落日、飞鸟等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⑤句是全诗的总结,是点睛之笔。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心远”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全诗语言平淡。韵味隽永。

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③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精析:这是一首干谒诗,借景抒情,表达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①②句写景,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写出了水天相接、浩瀚无涯的气势。为下边的抒情作准备。①句虚写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的雄阔景象,②句实写洞庭湖的气势和声势。③④句引用古语、典故,表现自己寄希望于执政者的心情,表达诗人希望出仕的急切心情。

32.行路难(唐)李白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2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精析: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榜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①②句写酒宴时的情绪,“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③句正面写行路难。④句引吕尚和伊尹的事例,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⑤句句式短小、节奏急促,跳跃,写出诗人矛盾复杂的心理,但诗人没有气馁。⑥句写诗人坚定的信念。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

33.渔家傲(宋)范仲淹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⑤羌管悠悠霜满地。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析:全诗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①②③句为上阕,写边塞秋景的萧索。①句写秋天,点明季节,然后用“异”字统领下文,从三个方面叙述:

一、大雁南飞;

二、边声四起;

三、孤城落日。“雁去”“边声”“长烟”“孤城”渲染出西疆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④⑤⑥为下阕,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④句写将士们的报国激情。⑤句羌笛声使战士们的思念故乡无法入睡。⑥句抒发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阕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词的下阕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衷。

34.汉江临眺(唐)王维

①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②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③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④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精析:这首五言律诗,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描绘出汉江的宽广,远山的迷蒙。展现了汉江壮丽浩渺的景色。①句总写汉江的地理位置,②③句写作者极目所见,其中②句写汉江水势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

13 腾的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③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波澜好像撼动天空。②③句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物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④句表达诗人对汉江风景的赞美。诗中“接、通、浮、动、外、中”富有动感。

35.浣溪沙(宋)晏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②去年天气旧亭台。③夕阳西下几时回?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⑤似曾相识燕归来。⑥小园香径独徘徊。

精析:本词是一首感时伤怀之作,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①②③句为上片,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看似写景,实则写情。④⑤⑥句为下 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时光不停,春花凋谢,燕子归巢,人无可奈何,景与情自然结合。

上一篇:c2680材质证明下一篇:一届一次董事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