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

2024-09-14

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精选4篇)

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 篇1

八下课内古诗词鉴赏测试题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 高昂乐观。

2.颔联分别运用了向秀作《思旧赋》、和王质烂柯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亲旧逝去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对被贬时间之长,世事变迁之大的无奈和怅惘之情的思想感情。

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4.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的理解。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惆怅但达观的胸怀,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豁达襟怀,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两句还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前四句),又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豁达襟怀(后四句)。

6.诗中表达作者长年被贬,政治失意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再写一句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借赤壁之战历史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中“东风”一语双关,既指赤壁之战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又指建功立业的各种因素。

3.首句借古物“折戟”起兴,意在对前朝人物和历史生发感慨。

4.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含义,并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倘若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胜败易位,历史重改,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供曹操享受了。意在说明要先建树一番事业,得有一定的机遇条件,如果田间不具备,既使英雄也一样无用武之地,委婉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用两位美女命运的改变来映射历史的重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句不直接叙述政治上的后果,而是一两位美女命运的改变反应赤壁之战对东吴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6.请写出关于周瑜的三个历史故事。周瑜打黄盖;蒋干盗书;火烧赤壁等

(三)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 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中两件大事的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运用比喻抒写国家和个人悲惨际遇的句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巧用地名表现惶恐孤苦心境的句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国之痛和语义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3、颔联作者用“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风飘絮”比喻国事衰微,表现了自己的忧国伤怀,悲痛的心情;“雨打萍” 比喻个人际遇如无根浮萍漂泊水上,无所依附,表现了诗人凄苦的心情。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试对其进行赏析。这两句诗中“惶恐”“ 零丁”一语双关,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含义在暗示自己的艰难处境,表现了过去的惶恐忧虑和眼前的孤苦伶仃,感情与地名自然相对,真可谓“绝唱”。

5、试理解尾联的含义,并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6、列举历史上两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写出两句舍生取义的古诗文名句。

精忠报国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夏完淳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6.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远隔千里,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只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既是对弟弟苏辙(子由)的怀念之情,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五)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聚”“ 怒”两字的妙处。潼关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前傍黄河,后依华山,地势险要。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之多,而且化静为动,赋予群峰以生命和意志,生动表现了群峰聚集的动态;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一个“怒”字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的气势。

2.“望西都,意踯蹰”,作者为何“意踯蹰”?

“意踯蹰”本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百姓饥馑所产生的内心的起伏和苦闷。

3.“伤心秦汉经行处”,作者“伤心”什么?

表面上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实际上是抚今思昔,为百姓无穷无尽的苦而伤心。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数个王朝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百姓之苦依然如故。诗句表现了作者深切的忧民情怀以及对统 治者的鞭笞和怨愤。

(六)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心灵超脱尘世。诗眼的作用。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世外,洁身自好,远离世俗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场景。黄昏时分,诗人在东篱下俯身采摘菊花,自赏自得之际,偶然一抬头,苍翠巍峨的南山秀色映入眼帘。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改为“望”字好不好?为什么?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是无意识的瞥见;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是有意识的注视。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一个“见”字,在诗人一俯一仰、有意无意之间,精确地表现了他悠闲恬静的心境。

5.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美景。并品析其中的深层寓意。日暮的霭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返”来表达自己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情怀。

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的意愿和陶然自得的思想感情。

7.表现诗人陶然于田园生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七)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表现朋友一片盛情送别的句子是: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 用一连串动作表现自己怀才不遇,被排挤的苦闷抑郁,激荡起伏的心情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运用典故表示给自己增强自信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用一连串动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被排挤的苦闷抑郁之情。

3.“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什么? “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本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吕尚九十遇文王、伊尹梦到自己乘舟绕日不久被重用;用两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自己增加自信,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被朝廷重新起用,做出一番事业。

5.请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进行赏析?并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了诗人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旷达乐观的品格。

(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试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 上三重茅”一句中“怒号”和“卷”的用词之妙。“怒号”一词声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人格化,赋予了秋风人的情感,“卷”字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肆虐无情,表现诗人孤立无助的悲苦心情。

2.第一段主要描写了秋风肆虐,风雨坏屋的情形,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面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我们分明看到一个衣衫单薄,柱着拐杖的干瘦老人伫立在风中,眼巴巴地望着狂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层卷走,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了一地,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3.“南村群童”为何“抱茅而去生活更加贫困。

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场景。一会儿风停了,乌云浓黑得像墨一样,秋日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了下来。这句诗渲染了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

5.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和迫切要求改变黑暗现实的思想感情。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无私忘我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7.杜甫的这种情怀与(范仲淹)的 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相似。

(九)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离京时无限愁闷的心情。

2.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奉献全部的力量。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不 畏挫折、不甘沉沦的倔强和献身精神,也表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

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 篇2

青春这一串绿色的风铃

叮叮地呼唤我们的心

――走出混沌

――走出无忧无虑

青春这一片淡紫的轻云

飘飘地招引我们的心

――走出混沌

――走出无忧无虑

青春你要把我们带到哪里

青春你这里究竟有多少秘密

我们期待的脚步啊

一步一步走进你走进你

不管你苦涩不管你甜蜜

1.指出第一节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1)修辞: 作用:

(2)修辞: 作用:

(3)修辞: 作用:

2.请你谈谈诗句中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感情?

青春这一串绿色的风铃/叮叮地呼唤我们的心/――走出混沌/――走出无忧无虑

3.请你谈谈对诗句“一步一步走进你走进你/不管你苦涩不管你甜蜜”的理解。

理解:

4.这两节诗的主要思想内容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修辞:(1)比喻,“绿色的风铃”比喻青春时期心灵的`萌动,“淡紫的轻云”比喻青春时期淡淡的忧愁;作用:生动有趣地表现出青春时期淡淡的迷惘与忧愁。(2)拟人,写青春 “飘飘地招引我们的心”,“走出混沌”、“走出无忧无虑”;作用: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3)反复,两个“走出”间隔反复。 作用:强调了“走出”的过程。

八上课外古诗赏析 篇3

《长歌行》为乐府题。属相和歌的平调曲。晋崔豹《古今注》说:“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这是对诗题比较可取的理解。东汉后期,经今文学急剧衰落,谶纬迷信也愈益暴露出其荒诞、虚妄的本质,由此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开始重新认识人的本来价值。许多人生问题,成为人们探讨的题目。人们认识到人生的短促,服食求仙的梦幻,千百次地破灭了。在当时的诗文中屡见对于人生短促的感叹。在如何对待人生的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及时为乐,一种是奋发努力,有所建树。一前一种态度,以乐府诗《西门行》为代表。而后一种态度就可以《长歌行》为代表。

歌辞一开头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青青的园中葵,茎叶上洒满晶莹的露珠,迎着朝阳闪闪烁烁,显出蓬蓬勃勃的生机。诗人从眼前的园葵想到万物,当此阳春之时,正是一派兴旺的景象。这景象令人自然联想到人的青春年华。青春和生命是美好的,但却是短促的,一去永不复返。歌辞的主旨在此。所以接下说:“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诗的主体由客观转到主观,语势随之陡转。“常恐”是怵怵惕惕的心情,这两个字,既是加强青春可宝贵及稍纵即逝的意念,又无疑是向人提出问题:既然如此,应当怎样度过有限的宝贵年华,才算得有意义呢?此处下“常恐”二字,直如响鼓重槌,千多霹雳,令人闻之而惊。于是发出深深的感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哲人孔子曾感叹流光如逝水,深以自省。这里说时光不停地流逝,借用惊涛奔湍之势,而更见警策,峻急。时不待人,正如同东流的逝水,不容人稍许踌躇,更不容人徘徊反顾。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百年来,这不朽的格言鞭策着多少立志有所作为的人为事业献身!

本篇采用的是感悟兴怀的表现手法。这类手法,在汉末以思索人生问题为主题的诗作中是常用的。如古诗《青青陵上柏》、《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等,都是用的这类手法。[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晞:晒干。阳春:生长茂盛。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徒:白白地。[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野望》

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孤独的感受和与世俗不合的落寞情怀。

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而诗人又是孤身一人,难免有孤独飘零、无所凭依之感。以下写“望”中所见,所有的树木都枯黄凋落,一座座山峦变得毫无生气,在夕阳的余晖 2 覆照下,其枯索程度更是一览无余。暮色愈浓,只见放牧者和打猎者都陆续回家了,原野更显得空旷而萧瑟。诗人四顾之下,周围空无一人,自己似乎与世间隔绝了,于是不禁吟唱起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时的采薇之歌,聊作心灵的慰藉吧!以“无相识”响应首联的“欲何依”,益增孤独之感。

这首诗出现于唐代初年,很值得注意。首先,它是一首完全合乎格律规范的五言律诗,在唐初律诗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极有价值。其次,它的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在情与景的交互作用中构成完整的意境,在唐初雕绘满眼的宫廷诗风中尤为独特。将这首诗与以后的山水诗相比较,对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创作实有重要影响。[注释]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薄暮:傍晚。②徙倚(xíyǐ):徘徊,来回地走。

③落晖(huī):落日。④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⑤禽:鸟兽,指猎物。⑥采薇(wēi):薇是一种植物。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作周的臣子,在首阳山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解说]

诗人曾经在隋朝和唐朝作官,后来隐居还乡。这首诗是在隐居时写的。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内心空落落的,只见景色萧条,放牧和打猎的人们各自返回,虽然互不相识,但各得其乐。看到这些,诗人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 3 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注释]

① 木落:树叶飘零。②襄水:即襄河,在湖北襄阳西北。

③迷津: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喻找不到出路。【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解说]秋风起,树叶飘落,大雁南飞,诗人在长江之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想象远处云彩之下也许就是襄水边的家乡。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他乘船返乡的念头。但江水漫漫,到哪里去找渡口呢?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返乡的愿望一时还难以实现。

[赏析] 此诗也是孟浩然漫游途中所作。“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两句缘鲍照“木落江渡寒”,树叶飘零,北雁南飞,江上早寒,一片落寞秋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的最后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长歌行 汉乐府[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 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赋:借物抒情。比:比喻。兴:叙物到抒情再回到事物。)野望【评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早寒江上有怀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 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是诗人孟浩然游历长安时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的一首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其中前半部分写景,描写洞庭湖周围的景色,写出了水天相接、浩瀚无涯的气势。这景是为下边的抒情做准备的,目的是引出下文的“欲济”“羡鱼”的比喻,委婉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丞相引荐的愿望。作者的表达确实很委婉: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面对浩渺无涯、波涛震荡的洞庭湖,抒发出“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的慨叹,表达虽不露痕迹,但希望援引之心却昭然可见。“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说明自己虽然是在野之身,但并不是初衷,还是愿意出来做官的,只是没有找到适当的门路而已。最后两句作者巧妙引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写出自己欲“钓”不能、白白地羡慕他人钓鱼的心情,表现自己寄希望于执政者的心情。这首诗从大处落墨,把洞庭湖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美;又由洞庭湖之景,借用古代的典故,写出自己的感慨和渴望,含而不露却又用意分明 [黄鹤楼]赏析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 7 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 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送友人》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是一工对,“青”“白”是颜色对,“山”“水”是同类对,“横”“绕”一动一静为反对,“北”“东”为方位对;“郭”“城”为同类对。其中“城”与“郭”互文见义。此联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交待了送别时的大场景,而且山静水动又是诗人与友人生活情景的象征:一静一动,我留君去,一北一东,自然的引起下联。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之说,此联即情景交融的佳句。

颔联是应该用对仗的。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佛教将“爱别离”视为人生八苦之一,是深谙人性的;今人犹视出远门为畏途,何况交通不便、信息难通的古人呢?

故古有“离愁别苦?之语。离别之苦是双方的,但诗人在此最为关心的是朋友前途的一路风霜,“孤蓬万里征”一句有不尽的关切殷情。俗云“在家千日好,出外当时难”,更何况此行是。“万里”长征呢!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无限的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不舍不忍的离愁别苦是沉重的,但又是应该排解掉的,否则太累。接下来颈联则感情平缓,止住了伤痛。离别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让我们铭记此断肠时刻,牢记住对方,慢慢的将一种相思化作两地闲愁吧。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从语 法修辞角度看,此联是名词语,四个名词短语之间不用谓语连接,其间留有空隙,可由读者去填充创造。

浮云既有飘忽不定的特点,也有相对静止的特点,当无风之时,云的凝重常让人看不出其动态,杜甫有“云在意俱迟”诗句即是此景。故出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如此理解又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尾联潇洒自然,余味无穷。再见了,朋友!挥手之余,友人身影渐渐远去,不可复识,但那可亲的友人坐骑似谙人性,仍从看不到的远处萧萧长鸣,娓娓辞别而又报导平安的信息,将离别的场景及情绪变得很长!很长!

秋词的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

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鲁山山行

这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

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句则是专写动态景物。所以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

浣溪沙 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10 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 赏析 ]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 11 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 篇4

周恩艳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240题

14、诗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名句是:。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5、古诗中的一些诗句被后人赋予了新意,本诗中被赋予“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

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新意的千古名句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是。

16、这首诗中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表达的感情。

2、诗中“。”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

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 的哲理。(即含义)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理? 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18、从这首诗的题目看,本诗是作者为酬答 的赠诗而作,说说依据。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诗中哪一句能够说明这一点? 含义。

19、结合全诗,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说表达的意思,反

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20、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

21、本诗形式是 言 诗。题目中“酬”的意思是,是作此诗答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谢白居易在扬州酒宴上写的一首《 》的。

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

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赤壁》 诗句,作简要品析。

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10、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

2、诗中表达作者对赤壁之战胜负的看法的句子是:。达出自己 之情。

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

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到句子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其哲理是什么? 是。

4、诗中用。两句别出心裁地把孙刘联军

12、诗的颔联中借用“①闻笛赋”“②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的胜利形象化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想感情?

5、诗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 限的酸。

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抒发了 之情。生的生疏、惆怅之情。

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什么? 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它突出特点是什么? 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10、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11、这首诗与三国故事有关,“东风”指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2、结尾两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了解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情? 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14、本诗中“折戟”“二乔不曾被捉”这样的“小物”“小事”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B.《过零丁洋》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15、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C.《别云间》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 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16、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简述理由。

10、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

17、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简要分析。

11、诗中巧妙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溶入两处地名,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

三、《过零丁洋》 境况危险的句子是:。

1、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

12、“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雨打萍”比喻:。是:。

1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2、诗中表达自己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是:。

14、品读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表明作者以死明志决心的千古名句是:。A.诗的题目“过零丁洋”,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文天祥的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B.颔联运用比喻和对偶,写国势的危急和诗人身世的坎坷。是龚自珍笔下的 , 的奉献精神.C.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诗人的。D.这首诗融叙事、说明、描写于一体,纵论古今,慷慨激昂,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说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气节。

6、从语言形象性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诗:

15、用你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常常被人引用、赞赏。请选一角度,谈谈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其中的原因。

8、诗中第二联,在写作上运用对偶、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

17、诗中以“风飘絮”“ 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和 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比喻国家命运惨淡,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危在旦夕。以“雨打萍”比喻。

18、诗的颔联通过 和 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修辞手

9、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法)写出了 ;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

过零丁洋

别云间(夏完淳)写了诗人 的心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19、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简要赏析)20、分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以联的巧妙之处。

7、词中表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美句是:,21、请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2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名句

23、一二句是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

和 是:,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9、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酒”的古诗句也很常见。苏轼中秋夜举杯

24、文天祥拒绝降元,在生死关头,他唱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邀月,浅唱:,;可谓万般惆怅;弃疾酒酣梦忆,高的壮歌,请对这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作点赏析。歌:,真是雄豪壮美;范仲淹思家忧国,低吟:,感慨发白泪垂。

25、诗中的“辛苦”“ 浮沉”写出了诗人 的身世,“寥落”写出

10、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了诗人复兴之路上的 之情。句。,?

2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诗句表达的11、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名句的理解。情感和形式上加以赏析。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

2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句中,前后两个“惶恐”与“零丁”的1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意思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1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28、中国历史上像文天祥这样“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请举一位

1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并简述其事迹。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29、本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比较,在抒情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各不 相同,本诗侧重,《己亥杂诗》侧重。(每处只填2字)

16、词的上阙抒写了词人的迷茫和矛盾。“我欲乘风归去”抒写了,“又30、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诗人那样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 的英雄气概。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富有哲理,请谈谈你的认识。的开阔胸襟。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 要分析。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A.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

2、词中表达出普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3、这首诗的小序使我们了解到什么?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4、词的下阙,从 的自然变化,联系 的世事迁移,抒发了词人对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的感慨 20、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5、表现作者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舍不得,热爱人间生活的语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 B.词的上阕刻画出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1、有人就此词上阕内容写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下联:

2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23、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了思念亲人思想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4、词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25、词的上片意写,下片写。词中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26、全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简要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8、月常常入诗。诗人词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选出对此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是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和灾难。张养浩在诗中写到的“,;

,”就是这种历史的真实写照。

3、解释“表里”、“踌躇”的意思。;

4、本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该如何理解其含义?

5、全曲起笔概述潼关的雄伟、险要,其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 ”、“ ”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则概括了。

7、诗词往往着一字而尽得风流。请说说你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的理解。

8、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聚”和“怒”运用 的修辞,写出了潼关地区山峰、黄河 的地理形势。点名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议论铺垫。

10、“踌躇”和“伤心”写了作者的心情,作者“踌躇”的是。

1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点出了此曲的主旨,请你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12、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13、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 兴”,百姓也苦呢?结合内容谈谈看法。

六、《饮酒》(结庐在人境)

1、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2、诗中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3、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两句诗是:。

4、诗中展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句子是:,.5、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诗句是。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南山奶粉”的广告巧妙套用诗中佳句是:。

22、说说你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理解。

7、诗中 几个字暗写官场的污浊。

8、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23、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

9、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怎样的心情?“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看”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

24、“心远地自偏”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简要赏析 说说为什么?(或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2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的是:

1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

26、“心远地自偏”中“心远”的对象是什么?作者的用意指什么?诗句说明了什是指。么道理?

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7、诗中“心远”的意思是,在诗中的作用是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

28、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认为它不好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 他一起回家。

29、这首诗的语言与《归园田居》一样具有 的特点。

12、诗人归隐之后,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30、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欣赏,反映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13、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诗中蕴藏的几幅画面。

31、《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在《行路难》诗中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景。一个是“既饮”

14、作者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15、诗中无一字写酒,无一笔画饮,为何题目为“饮酒”?说说其原因。

16、诗中问答妙趣盎然,形象生动,与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同样运用了设

32、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问的句子是:。

3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

17、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惑,保持高洁的情操,也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生哲理? 正如诗人在诗中所说 ?。

18、结合诗人的理想,谈谈你对诗中“真意”的理解。

七、《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19、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

1、表现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

2、诗中借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是:。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表现作者远大志向,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

4、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抱负远大、执着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21、让我们走近诗人,去体验:,的淡泊与和谐;让

5、诗中用典故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

6、诗中诗人展望未来,信心倍增的句子是:。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的坚毅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

7、诗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到精神的寄托。是:。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8、诗中展示作者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的诗句是:,26、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7、诗中“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9、诗中用宗悫(què)这一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诗句 是 ,.28、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

10、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具有挂起风帆、直渡大海的的理解。精神,让我们用诗中 ,29、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诗句,请分析其 两句共勉。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11、面对金融风暴,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危机,具有诗中,3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的信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3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12、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引用了姜尚、伊尹两人的故事,这

32、赵朴初先生为“冰心馆”题词借用诗中名句,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样写的作用是 是:。

14、诗的前四句写了诗人 的情绪。诗中表现表现诗人坚信自己总会

33、诗中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有大展宏图的一天的句子是:。

34、诗中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似的两句

15、诗中以连续动作写出作者内心苦闷与感情变化的诗句是:。是:。

16、诗中化用前人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且反映作者内心极度郁闷和

35、诗中表现诗人内心痛苦与忧愤的诗句是:。感情激荡起伏的句子是:。

36、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慨万端,感情一波三折,既有

17、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又有,还有。回复跌宕,让人感叹,18、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7、请从语言表达和情感两方面,对“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作简单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品赏。

38、有评论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散”和“弄”两个动词用得精妙,请你大

19、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与失败,如同诗中所胆发表见解,说出你的认识。说:。

20、诗人在诗中写山川的险阻以此来比喻世路艰难的诗句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豪情,请是:。你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两句,抒写自己的豪迈之情。

21、“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22、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而不能食?

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1、身处逆境还关心社会,表现博大的胸襟诗句是:。

2、清代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该诗中也有表达类似

24、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情怀的句子是:。

3、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25、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4、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一反 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6、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诗人在诗中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

5、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添了无限春意的诗句是,;杜甫在《春望》中运用夸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 并渲染出特定的 的氛围;二张,表达了对家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龚自珍在《己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亥杂诗》中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诗句

6、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是。

7、诗中抒发诗人当时政治思想的句子是:。

7、诗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8、试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怒”字。

8、表现目送友人远去的两句是:

9、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

9、诗中诗人将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一个接一个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句诗是:。试在诗中找出描写风卷茅屋的动词,并挑选其中一个加以分析。

10、诗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10、结合全诗,谈谈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的理解。

11、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1、透过本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 杖,仰天长叹:“呜呼!,!”

12、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

12、本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

13、岑参用利,歌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塞北之雪。谢太傅之“兄女”则曰“白

13、读第1段,你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有着怎样的心情?哪些动词写出了秋风的威猛? 雪纷纷”若“ ”。(《咏雪》)

14、本诗中有描写、叙事、抒情的诗句,各找一个例子。

14、诗人以春花喻冬雪,构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其名句是:。

15、诗中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强烈渴望的句子是:。

15、冬日清晨,凭栏而立,看雪落枝头,婀娜多姿,你禁不住会轻轻吟诵诗人有所

16、“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杜甫的哪感慨的名句:。首诗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写出诗名。

16、诗中与东晋才女谢道蕴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的“未。若柳絮因凤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17、诗歌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用现代观念,结合本诗评价杜

17、古人写雪,手法不一。诗中 句和刘义庆《世 甫的思想。说新语·咏雪》中的 句,比喻精妙;而张岱《湖

18、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这首诗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心亭看雪》中的 句,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

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1、这是一首七言诗,诗歌的前十句重在,后八句则主要写。

2、诗中写出边塞风狂雪早点句子是。

19、当你读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句时,脑海中显现出一幅怎

3、诗中写边塞苦寒生活,侧面衬托大雪寒威达句子是。样的画面?请写出来。

4、从视角角度来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得诗句是。

5、诗中写军营中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20、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马龙县大庄中学

周恩艳

2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6在诗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中,诗人用“白日斜”烘托了。

22、请找出本诗的“诗眼”:(限二字)

23、诗人东方虬在《春雪》中有诗句“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以花喻雪,本诗中诗句“。”与其匠心略同。后人称东方虬的诗句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句三分。请具体分析此诗句的妙处。

24、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试举例说说此诗是怎样表现这个“奇”字的?

25、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表现依依不舍惜别之情的句子,如诗中。李白《送友人》诗中。

十一、《己亥杂诗》

1、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2、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作者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3、老一辈常用来自喻为落花,仍有甘愿牺牲自己,关心青年人成长,培植新生力量的高贵品质,正如诗中所说的:“。”

4、诗中借花抒怀的两句诗是:。

5、诗中将浩荡的离愁升华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的诗句是:。

6、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7、诗中以物抒情,表现诗人虽然辞官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8、这首诗写了诗人哪三种心境?

9、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的“吟鞭”指。

10、“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 比喻。“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想继续为 效力的思想感情。

11、从表达方式,诗的前两句、,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慨;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认为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3、诗的前两句是如何写离愁的?

14、请对诗的后两句作赏析。

上一篇:赴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