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

2024-09-14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精选7篇)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 篇1

 《虞美人》(李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春花秋月何时了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国殇》(屈原)

1、读到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士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屈原《国殇》)

2、屈原《国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屈原《国殇》)

3、屈原《国殇》中,通过“凌余阵兮躐余行,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在敌军冲入楚军阵地和队伍之时,战车战马伤亡严重的危急战争形势。(屈原《国殇》)

4、屈原《国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援玉枹兮击鸣鼓”,让我们看到了楚军将帅埋轮系马、挥槌击鼓的特写镜头,将士们背水一战、殊死拼搏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屈原《国殇》)

5、屈原《国殇》中惨烈的激战场面,使得“_________________”,真所谓“惊天地泣鬼神”,战争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___”,将士壮烈牺牲、横尸遍野,这令人不禁顿生悲凄之意,深表敬悼之情。(屈原《国殇》)

6、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天神惊怒、将士尽亡来凸显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现实。(屈原《国殇》)

7、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平原忽兮路超远”与荆轲《易水歌》高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句,皆为以身许国、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屈原《国殇》)

8、屈原《国殇》中英勇的将士们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__________________ ”,并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的虽身亡而志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屈原《国殇》)

9、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将士勇武、刚毅崇高品德的高度赞扬。(屈原《国殇》)

10、每当我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脑海中会涌现出《国殇》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我们对烈士们不泯英灵的崇敬之情。(屈原《国殇》)

 《国殇》(屈原)

1、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3、左骖殪兮右刃伤

4、霾两轮兮絷四马

5、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6、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7、出不入兮往不反

8、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9、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10、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送我至剡溪。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入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

13.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湖月照我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8.我欲因之梦吴越

9.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10.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阿房宫赋》(杜牧)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6个字“,,!”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2.《阿房宫赋》是 朝(作者)写的(体裁)的典型代表。运用(手法),借写阿房宫的兴建毁灭,阐述 的道理。他与 被称为“小李杜”。3.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4.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5.《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 6.作者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7.《阿房宫赋》的文眼是:“ ”

 《阿房宫赋》(杜牧)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叫,可怜焦土。2.唐,杜牧,借古讽今,天下兴亡,李商隐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秦爱纷奢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① 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_________,________?” 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_ , ,加之以师旅,____ 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③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__ __,___ ___,__ ___。”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方也 3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5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7 夫子哂之。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0“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 篇2

一、文本解读的“抵抗性”现象

语文教学文本从来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结构,也不是一个静止、单一的意义形态。然而,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中,意识形态扭曲变形的假理解、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的不理解、教师分析代替阅读的被理解和逆反心理文本误读的反理解等等抵抗性现象普遍存在。

1. 假理解,意识形态扭曲变形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使阅读理解扭曲变形,学生没有对文本文意的本质形成一种认识,一味地接受所谓的权威所传达的知识。如《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意义被认为是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其实虚荣心是人类的共性,不为哪个阶级所独有。她的虚荣心已超越了她所在的阶级,为什么要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呢?孙犁的黄鹂被染上战争的硝烟;《荷塘月色》加上大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沁园春·长沙》里的万里红叶却成了革命火种的象征,勃勃的生机也成了人民受压迫的反喻。

这种假解读的严重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沉湎于一种宏伟而神圣的政治性话语体系,而把第一次母语习得的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系统隐藏起来,千方百计地扮演一名哪怕是蹩脚的时代代言人或年轻英雄。[2]他们看到秋风扫落叶就会想到雷锋,看到一条黄牛辛苦地劳作就会想到人民的公仆。这样的文本解读方式,是意识形态扭曲变形的话语体现。

2. 不理解,标准答案死记硬背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标准答案”一统天下,让学生从什么角度读,读出什么结论都有预先的设定。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在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细想一下,不难发现在这种表面的热闹下却有不少弊端:真正能够参与课堂活动的只是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动起来,教师也并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与理解,往往是通过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连串追问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实际上仍是以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教学目标,这其实仍是一种填鸭式的机械被动的学习。在这种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教学文本完全不理解,只有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为一句空话。

3. 被理解,教师分析代替阅读

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弊端之一是语文课堂几乎成了教师施展身手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理所当然”地成了“舞台”下的“看客”与“听客”。语文课堂话语权分配极不协调:一方面是教师的话语权无限膨胀,教师对文本做出“权威”解读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对参考书中“公共理解”的传授与阐释不容质疑;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话语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被无情剥夺了课堂话语权的学生基本处于失语或人微言轻的状态,他们的个体解读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时期生活的一篇文字,本身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怅惘。一代代教师对这篇文章的诠释让人如鲠在喉,有的说是“批判腐朽的封建礼教,和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檄文”,有的解释是“回忆童年美好生活,表达自己对三味书屋那种教学方式的厌恶和摒弃”,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

在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园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天里捕鸟的乐趣,也有离开百草园的失落和疑惑,三味书屋里新奇的追问,单调的学习和课余时偷乐的兴奋。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而这些才是此文的终极目的,那就是一个年已不惑的男人对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温暖的回忆。

4. 反理解,逆反心理文本误读

语文的开放性很强,容易产生歧义,并不存在单一、确定的解读。语文有不同的诠释,读者和文本的关系更加复杂,语文教学是一个互相作用的过程。可是往往由于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对文本的反理解。

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有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老师所始料不及的。[3]有教师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分析白骨精形象时,有学生说“不过我觉得白骨精也有好的地方,至少它很孝顺嘛。你看,它抓到了唐僧之后就派人去请自己的母亲一起来吃,这不是很有孝心的表现吗?”很明显,学生是仅凭“请母亲共享唐僧肉”这一个孤立的举动得出的结论,却没有关注到这一举动的背后是血淋淋的屠杀。[4]

二、文本解读抵抗性原因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假理解、不理解、被理解和反理解,从而产生抵抗性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形成的霸权式教学理念,灌输式教学方法,解剖式教学模式以及班级授课制等原因造成的。

1. 霸权式教学理念,学生的话语权缺失

由于“教师中心”而造成教师为语文教学中的权威定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两千多年的师道尊严,巩固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霸权地位。学生主体性丧失,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个体差异、接受状况和反映,忽视他们的认知建构和主体的发展,一厢情愿地强制性地一灌到底。学生不是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而是完全由教师越俎代庖,强行灌输。教师就是真理,教材就是金科玉律,容不得半点怀疑。权力掌握在教师手里,学生只能唯命是从。考试和分数就是这种权威的保障。学生的话语权缺失,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个性化理解被扼杀殆尽。

2. 灌输式教学方法,三维教学目标缺位

语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课文分析照本宣科,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盘托出,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意识,认为阅读就是听取教师的分析讲解,阅读只是一种知识的接受。这样,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缺位,特别是扭曲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解读《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只理解她的虚荣心而忽略了她的勤劳、诚实、坚贞品质。诸如此类的文本解读,在教师的认可下,学生对这种女性形象的认识停留在表层的、格式化的或者是范本式的理解上,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反思与批评精神。

3. 解剖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丧失

语文教育是一种能够指向人心、人情、人性的特殊的渗透。发现生活中的美,关注人们的尊严,这又促使教育者从情感的角度让学生去感悟美、体验美。语文教学的解剖式分析,脱离文本,为教而教的成分极重。对课文作“肢解式”的分析和讲解,阅读教学被分段、概括段意、归纳文章的中心等解剖式阅读所取代。如此一来就把语文教学的目标变成了知识的讲解,出现了对文本生吞活剥的错误导向。忽视了生活中的领悟与感受的环节,未能充分结合相关的生活实例去感受文本。学生与作者的感性交流完全被切断,学生失去了阅读的自由,没有思考的过程,没有独自的见解,更谈不上有创新的精神。这种“讲析性阅读”的最大弊端是扼杀了个性的张扬、忽视了思维的发散和阻隔了师生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

4. 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泯灭

班级授课制,同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甚至同一标准答案。一个班级由于学生较多,学生的知识、能力层次也必然多,而教师要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得生动形象的确很难。这样一来,对同样的授课内容,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不认真听讲。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有时候教师无意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会使他们的情绪产生波动,从而影响他们听课的效果。教学的内容对于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那么他们在听课时会由于觉得太容易而产生暂时性的骄傲心理,常常打断教师的言语,一副傲慢的神态。有的虽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但他的注意力会发生转移。这种大一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个性化阅读泯灭。

三、文本解读“抵抗性”现象的对策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抵抗性的危害不可忽视,我们必须还原生命性课堂,还原对话性课堂,还原实践性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1. 还原生命性课堂———自主学习

还原生命性的课堂,就是复归语文教学主体性。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体验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学生是阅读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我们要改变观念,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与积累。[5]解放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真正打破“教师一言堂,学生听话郎”的陈旧局面,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顺应自己的阅读期待,去读书,去解决问题,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教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去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 还原对话性课堂———视域融合

还原对话性课堂,就是复归语文教学对话性。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之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因此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对文本形成初步感知,形成与文本的张力,促成了文本新的意义的创造,最后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6]“在对话过程中,由于视界的融合、精神的际遇和理性的碰撞,双方都有输出,有吸收,有肯定,有否定,有再现,有创造,有理解,也有存疑”[7]。每一轮视界的融合的结束也意味着新一轮视界融合的开始,回环往复,实现提升学生人格、师生共进的最终教学目的。

3. 还原实践性课堂———体验探究

还原实践性课堂就是复归语文教学体验性。所谓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体验是一种学习的领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起联想和思考,从而有所认识,有所发现。体验是一种主动探求的体会,在字里行间神游遐想,移情忘怀,从而读出心得。体验是学生自己体验、自己学习、自己阅读的结果。“如水在口,冷暖自知”,绝非他人可以代替,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探索,体验语文文本,而不是最终判断这个文本。

综上所述,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文本解读“抵抗性”现象普遍存在,我们不可忽视此类问题,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民主教学思想,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的对话性。提倡多元化解读,实现语文教学生命性、实践性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屈.霍尔传播模式与接受美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6) .

[2]刘海红.对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 2009 (6) .

[3]石中英.教学认识过程中学生经验的地位和作用[J].今日教育, 2008 (3) .

[4]佚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误读”现象课堂实例[N].中国教育报, 2008-04-10.

[5]徐芳.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3 (10) .

[6]李维鼎.编一套这样的语文教材如何[J].语文学习, 2001 (10) .

谈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习语文知识和培育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教师而言,阅读教学的最终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精神的发挥,这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不停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只会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想象力等;如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理解性阅读教学将会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理解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科学的引导,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是理解理论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利用学生优势方面来加强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这也是理解性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的,因此,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工作者不断实践和探索。

一、朗读时理解性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诵读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包含极其丰富的情感,是学生对语文文字的亲身体验,通过对文章进行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同时,学生的朗读也赋予了文字新的生命力。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会首先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通过朗读认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感悟得以拓展。

二、创设情境是理解性阅读情感体验的关键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和课标的要求,而目前,创设情境是教师正在普遍应用和研究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场景,将音乐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理解性阅读的目的,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对《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播放中央乐团合唱团田浩江演唱的《黄河颂》,通过浑厚的男高音和雄壮的乐曲旋律让学生体验到黄河气势恢宏的场面,然而带领学生进行内容的学习。

三、个人体验是理解性阅读的核心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必须通过相应的体验,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置身于实践中,亲身体验更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最终获得的知识不仅是书本上的,而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梁慧琴.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浅谈.新课程学习:上,2012(5).

[2]黄新宇.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探索.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5).

中考语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篇4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 来表示。

3、《论语》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5、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6、曹操的《观沧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句子是: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运用对偶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8、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10、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1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

1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1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着重写今曰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

1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1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______ __,____ ___。

18、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0、《爱莲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 __ ____________。

21、《爱莲说》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2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

26、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27、《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28、《望岳》中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29、《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30、《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这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33、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34、《 醉翁亭记》中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这也是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3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产生这一心境的原因是

36、《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37、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38、《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诗中以,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3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4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格调高昂,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向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句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4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42、《小石潭记》中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

43、《马说》中千里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食马者的愚蠢无知的表现

4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45、杜牧的《赤壁》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4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47、苏轼《水调歌头》中阐释人生哲理的句子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

48、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这也是本文的主旨句。

49、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5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5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5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53、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54、白居易《观刈麦》表现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句子是:。

55、《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5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心不已的诗句是:。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

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57、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是。描写战斗场面的是。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58、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5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

60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6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6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文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文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63、《鱼我所欲也》: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6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65、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这两句就是佐证。66、《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67、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68、杨炯的《从军行》里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69、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70、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

7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

72、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它与李白《行路难》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73、白居易《望月有感》中借月来表达对兄弟姊妹的思念的句子。

7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妾之美我者,________;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_。”通过现身说法,婉言讽谏呈现了两个局面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75、《愚公移山》: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②移山的目的是。③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曰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海曰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香远益清,亭亭净直

21、莲,花之君子者也

2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2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3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8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8、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9、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0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4、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5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3、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6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8、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6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记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0、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71、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7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74、私我也 畏我也 欲有求于我也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 篇5

1.《荷塘月色》

1.《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2.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4.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5.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4.《诗经》两首

《诗经·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采薇》

1、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句子是(诗中用对比手法借景抒情诗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写士卒归途生活艰辛、心情低落的句子是: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4、回首往事,表现了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5直接表现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我心悲哀,莫知我哀。

6、《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两句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7、《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他们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8、《诗经·采薇》中“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9、《诗经·采薇》中“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几句写士兵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忧心如焚,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表示我的驻地没有安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

5.《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2、《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3、《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回归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7、《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8、《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9、《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0、《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1、《离骚》中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6.《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四句,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精心穿着打扮,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2、《孔雀东南飞》中“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3、《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这些诗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4、《孔雀东南飞》中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加上恰当的比喻,从手指、嘴唇、步态等方面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是: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5、尽管婆婆驱遣媳妇,但媳妇仍然谦恭、礼让,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告别婆婆是说的“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表现刘兰芝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6、《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时叮嘱小姑要侍奉好婆婆,在妇女欢聚的日子不要忘记自己的诗句是: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7、《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焦仲卿发誓不离开兰芝,不辜负兰芝的两句诗分别是:“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8、《孔雀东南飞》中写焦仲卿对刘兰芝发誓不离不负,兰芝为仲卿的真挚情意所感,盼望仲卿早点接她回家的诗句是: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9、《孔雀东南飞》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发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强。

10、《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忧愁伤感的样子。

11、《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四句,写出了刘兰芝因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随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短歌行》

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6、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7、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8、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几句写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9、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归园田居》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8.《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8.《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的句子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不觉中老年将要到来。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0.《兰亭集序》中交代了在兰亭聚会的人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各路英才,老少皆有。11.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3.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14.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9.《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0.《游褒禅山记》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险以远,则至者少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6、“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9、“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 篇6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的静景,然后写了“”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

(五)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六)黄鹤楼(崔颢)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意境相仿。

(七)使至塞上(王维)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 2.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3.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6.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7.由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

8.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

9.《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10.《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

(八)渡荆门送别(李白)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6.(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

(十)《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

(十一)《龟虽寿》(曹操)

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

2.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4.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

(十二)《赠从弟(其二)》(刘桢)

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3.《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 4.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

5.《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

6.《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

(十三)《梁甫行》(曹植)

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

4.《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5..《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

(十四)《饮酒(其五)》(陶渊明)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十五)《春望》(杜甫)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

(十六)《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5.“”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十七)赤壁

(杜牧)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

(十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十八)浣溪沙

(晏殊)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 7.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

8.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十九)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

(二十)相见欢(朱敦儒)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

(二十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语文期末复习(背诵、默写) 篇7

2.10课《<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要求:背诵十则。

3.11课《春》, 作者: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要求, 背诵全文。

4.15课《古代诗歌四首》

第1首 《观沧海》, 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第2首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第3首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第4首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戏曲家。要求:背诵并默写此四首诗。

5.27课《郭沫若诗两首》, 作者:郭沫若——现代诗人、学者。要求:背诵《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默写。

6.课外古诗词背诵。

要求:背诵并默写10首诗词。

(1) 《龟虽寿》作者,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

(3)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唐代诗人。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5) 《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唐代诗人。

(6) 《泊秦淮》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7) 《浣溪沙》作者: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8)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9) 《如梦令》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

(10) 《观书有感》作者: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二、复习题

1.按要求默写填空。

(1) 余常于土墙凹凸, , , 使与台齐。 (《童趣》)

(2) 定神细视, , , , ,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童趣》)

(3) 观之, 兴正浓, , , 盖一癞虾蟆。 (《童趣》)

(4) 《论语》中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 , 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里: , 。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 , , 。强调要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是 , , 。

(5) 雨是最寻常的, 人家层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春》)

(6) 春天像刚落地的 , 从 , 它 。

春天像 , 的, 着, 着。 (《春》)

(7) 默写15课《古代诗歌四首》。

(8) 我想那 的空中, 定然有 的街市。街市上 的一些物品, 是世上没有的 。 (《天上的街市》)

我想他们此刻, 。不信, , 是他们 在走。 (《天上的街市》)

(9) 月光淡淡, 。白云团团, , 。天河何处远远 。怕会 , 对月 (《静夜》)

(10) ①老骥伏枥, 。 , 壮心不已。 (《龟寿》)

②绿树村边合, 。

待到重阳日, 。 (《过故人庄》)

③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 (《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 ,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君问归期未有期, 。

,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⑥烟笼寒水月笼沙, 。 ,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 (《浣溪沙》)

⑧正入万山圈子里,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⑨争渡, 争渡, 。 (《如梦令》)

上一篇: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下一篇:一致性评价介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