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介绍意义

2024-09-14

一致性评价介绍意义(共5篇)

一致性评价介绍意义 篇1

高中作文表现性评价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表现性评价在许多国家受到了青 睐。美、英等西方国家十分重视表现评价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我国台湾地 区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实施的“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中,也格外重视“实作 评量”,即表现性评价方法。在我国大陆,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和中 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进行,表现性评价也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不 少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介绍。为适应国内外课程评价改革的发 展趋势,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实施,解决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在评价方式 方面的弊端,我们有必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使用表现性评价。

一、课程评价新理念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所追求 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 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 变化,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种课程理念 的实施,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建立评价内容 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和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 标准》还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功能、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提出了原则 性建议。(--)评价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 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 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作 文教学,能很好地将教学和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 师的教学的目的。回评价对象

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 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 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白评价功能

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 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不足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 和完善教学过程,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侧评价主体

评价要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

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 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 与的交互活动”。

虽然以上论述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的,但也为我们如何进行作文评价 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文评价也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不仅 仅是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是作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作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智力品质、人格修 养的责任,关系着学生的终身发展。作文评价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既 是对作文教学效果的检查,也对学生作文素养的发展起着激励、导向和发展的作 用。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顺应了新一 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的需要,它与新课程提倡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具有高度的 一致性。表现性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 将评价作为教学的反馈,强调评价的个体化与层次性等等,正切合了《标准》提 出的发展型性评价理念。因此,作文表现性评价将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并为新课程作文评价改革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作文评价新方式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过程,是个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 造性表述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 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有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应 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作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改革的步伐迈得还很艰 难。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违背作文学习的规律,尤其是作文评价体系滞后,严 重影响了作文教学前进的步伐。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价从意识到行为顽固地 滞留在传统的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上,评价与教学分离,评价主体单一,评价 方式单调,评价功能突出甄别与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在这种评 价制度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主体能动性 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一问题己经成为影响中学作文教学发展的障碍。(--)作文评价重结果轻写作过程

传统作文评价过分注重作文结果(作品)的评价而忽视作品形成过程的评

价与控制。在这种评价制度下,学生形成作品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语言 的思考过程,推理、推敲过程等无从展示,被摒弃于作文评价之外。受这种观念 的影响,集中反映教师评价结果的作文评语,也是只重论断式的结论而不重作文 形成过程和作文进步程度的描述,教师给的作文评语大多都是诸如“内容不够充 实”“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形象生动”之类的笼而统之的话,学生很难从中 感受所取得的进步,也很难获悉具体问题及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这样的评语很 难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口作文评价重写作知识与技能,轻情感态度价值观 传统作文评价过分重视对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知识积累(尤其是写作技 能方面的知识)、语言运用能力及感受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在作文中反映出的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因此,有时东拼西凑、虚情假意、词藻华艳的“好文章”能博得欣赏,而认真写、抒发真情实感但语言不够成熟的“差文章”只能受到体无完肤的无情批判,其结 果是“好学生”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优长,“差学生”无法发现和感受自己的努 力所取得的进步,自然也无从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久而久之,其导致结果是 学生对作文的厌倦和畏惧。

曰作文评价重甄别与选拔功能,轻诊断、激励和发展性作用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作文评价体系过分关注学生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 功能,对于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性功能认识不够,没有有意识地通过评价活 动激励学生的发展,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和 建设性的建议。在这种评价体系下,评价就是为了判断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 的高低,评价就是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且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总是用学生 群体中水平较高的作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来评价学生。很显然这种评价体系无 益于问题的发现与改进,无益于大多数学生作文积极性的激发,无益于学生作文 的发展。

侧作文评价主体单一

在传统作文评价体系中,教师占有无可替代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是处于 从属的被评价的对象。由于学生自我评价价值的被忽视,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丧 失。而学生一旦失去评价的主体地位,失去评价自己作品的机会,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体意识,失去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甚至出现对评价持消极应对、冷漠 排斥的情况,于是作文效率也就因学生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的丧失而大大降低。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复杂、综合和动态的过程,传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已 不能适应当今作文教学发展的新形式和新要求。在传统评价片面、单一和静态的 方式下,学生得不到合理的评价,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构建全新的评价体系,运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势在必 行。

三、表现性评价的优势

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被适时引入 我国教育界,并且日益受到重视。北师大心理学家赵德成认为:“在教学情景下,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领域都可以使用表现性测验” “相对而言,在后几个领域,表现性测验的使用就更加普遍一些”‘。在新课程 改革背景之下,将表现性评价法应用于作文评价领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客观地 评估自己的教学,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不仅可以评价学生 语文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评价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不仅能够评价 学生作文水平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且适合于评价学生作文过程中的作文态度、构 思修改策略等。具体地说,表现性评价对作文教学的积极影响表现在: 曰有助于测查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行作文评价命题形式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 作文。事实证明,不管是哪一种作文形式,都很难评价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所 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行作文评价命题形式下,由于与实际生活 相脱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内容单调空洞,情感虚假,语言乏味。这既不能 反映学生作文的真实水平,也不能考查学生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这不 能不说是当今作文教学一大瘤疾。而表现性评价的优势则在于,它强调在模拟真 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反映的是问题解决与学习的真实面貌。在作文评中,如果嵌入一个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可引发人兴趣的 场景,让学生根据或在这样一个场景中作文,将会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复杂的 认知行为,从而实现考查学生真实作文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有助于优化作文教学过程,使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日常作文教学中的评价与教学应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而表现性评价正是 将作文评价与教学整合起来的有效形式。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既是对教学情况 的检测,也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就教师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发现学 生的个性和作文特长,了解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努力和进步,发现学生有待解决的 赵德成:《表现性测验及其在中小学课堂评价中的应用》载《语文建设》2002年第n期。问题,明确学生发展的需求,以便调整教学,并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就学生而 言,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审视,自我评价,倾听意见,借 鉴学习,完善作品,主动发展。因此可以看出,表现性评定在日常的作文评价中 一方面可以整合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与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成长。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不再仅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他们也是评价的主体。作 文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参 与制定作文评价标准和评分准则,并根据评价标准和他人建议对自我进行评价和 反思,从而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产生评价的主体意识。正是由 于作文表现性评价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积极的 学习氛围和展示自我形象的舞台,使学生的学习和评价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从而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责任感,并最终促进终生学习。侧作文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反思,也就是心理学所指的元认知。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自我反省智能就是指反思能力。反思对学习者极其重 要,没有反思,学习者很难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调整,自然很难对已有的学习行为进行改进。作文表现性评价既是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更是学生根据评 价标准和他人建议对自我进行反思和改进的过程。通过反思,学生发现自己的优 势与不足,扬长补短,在优势中获得信心,从不足中看到改进的方向;通过反思,学生增强自我责任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田作文表现性评价关注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

作文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典型的发展性评价,既关注作文的结果(作品)又注重作文的过程,既反映知识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又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核查表、轶事记录等评价 工具对学生形成作品的整个过程(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运用语言的思考过 程,推理、推敲过程,情感态度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反映学生在达到目的的过 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发现遇到的困难与不足。可通过评价目标和评定量表对 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与改进。由于表现性评价关注写作的整个过程,因此 它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作文进步过程和努力程度,有利于对学生的写作行 为进行公平、公正和客观的评价。

作文表现性评价是评价学生作文素养的理想方式。它重视评价的实践性,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关注评价与教学的有机整合,有效地发挥了评价的教育功能。第三章高中作文表现性评价系统构建

一、表现性评价模式

曰美国学习、评价和学校结构中心关于评价的设计逻辑

《教育性评价》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美国学习、评价和学校结构中心(CenteronLearning,ASSessment,andSehoolStrueterCLASS)关于评价

设计的逻辑和评价应考虑的因素‘。图1列出了在评价设计逻辑中有待考虑的十 一个因素,图2显示的是在一项学习能力的评价中这些因素的相关描述。图1评价设计的逻辑 系统阐述成就目标

制定有效且合适的表现性标准 成就中隐含的准则和指标

隐含的表现种类}}隐含的不同情境}】隐含的内容 种类、情境、内容中隐含的准则和指标 { 建立资料库的指导原则:所需的适当证据 设计个别的表现性任务

【美】Grandwiggins著:《教育性评价》,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 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一110页。指导与任务相关的准则 建构评分规则

图2评价设计的逻辑:例子

目标:解决重要的、复杂的且非程式化问题的能力 标准:全国教育评价处的水平一350水平;科学一大学水平隐含的准则:有效且有效率地解决问题 种种类:研究,结结 果果展示示 情境:实验室,社区,个人生活,工作场所 内容:科学,数学

隐含的准则:完整的研究,有说服力且清晰的报告,满足顾 客/听众的需求,精确适当、科学的数学推理,适当的知识 资料库:实验室、、计划、测试、家庭作业、展品 关键任务:开展与现实生活的问题有关的科学研究 特定任务的准则:识别一些细微的组成部分 以上流程 评评分规则: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报告的说服力力 种可能程

序,评价的开发者/评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处理,而非把它视为设计的 固定模式。而且从评价的整个系统看,远不只这些步骤和因素。口)乔治王子郡公立学校的电子学习社区提供的表现性评价模式‘ 第一步:确定内容标准(或结果)和指标

1.结果和指标是什么?他们如何同学习的内容领域和情境相联系? 指标和目标有什么区别? 结果和指标如何在发展的任务中使用? 第二步:创设有意义的任务情境

在任务中能够吸引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是什么? 如何建立有意义的情境? 确定有意义情境有哪些选项? 第三步:确定结果和表现

1.为了确定任务的结果和表现应考虑哪些因素? 2.设计任务活动教师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四步:考虑任务设计的选项

1.任务会在多大程度上考虑学生的选择? 2.学生需要获得多大范围的外部资源? 3.学生完成任务的形式是单独完成还是合作完成? 4.学生向谁介绍和展示他们的表现或成果? 5.学生专心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多久? 6.将由谁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或成果? 7.评价结果如何呈现? 第五步:设计任务活动 1.任务都包括哪些活动? 2.将记录哪个活动的得分? 1.活动中的哪些指标需要评价? 第六步:定义评价标准

1.与确定的标准(或结果)和指标相关的哪些标准将用来评价学生的 表现和结果? 2.如何建立标准? 第七步:产生一个最佳答案

lhttp://www.pgeps.pg.k12.md.us/一ele/designstepsl.html 第八步:根据得分作出决策

从以上评价流程可以发现,乔治王子郡公立学校的电子学习社区提供的 表现性评价模式准确地说应该是表现性评价开发的设计流程,而非表现性评价 流程,与美国学习、评价和学校结构中心关于评价的设计逻辑一样,它侧重的 是评价的开发设计,因此并不能涵盖评价的的所有过程和所有因素。尽管如此,由于它的严密逻辑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开发设计表现性评价方面仍然有较高 的参考价值。

臼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表现性评价模式‘ 第一步:明确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 1.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评价目标;2.确立明确、简洁和可操作的评价标准;3.让每个学生熟悉并理解评价目标和标准。第二步:设置表现性任务

1.正确理解“任务”的含义及其作用;2.紧扣教育教学目标;3.体现学科特色和价值;4.个人任务与小组任务相结合;5.根据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

第三步:管理和指导评价过程,进行资料和数据收集 1.确定教师在表现性评价中的角色 ①促进者;②指导者;③管理者;④开发者。

2.合理运用多种数据和资料收集方法 ①仔细观察,及时纪录;②直接访谈,深入细致;③录音、录像,忠实还原;④项目核查表,紧密联系评价目标;⑤进行多种形式的测试,体现学生水平和成就;⑥用档案袋进行作品收集,体现过程、进步和个体差异。第四步:判断和达成评价结论

①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参考多种评价资料;httP://sjbyw.ezedu.eom.en/home/AttaehedFiles/943/1391.PPt ②同时关注过程和结果;③多维度,多层次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④鼓励学生本人参与到评价中,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⑤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第五步: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改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根据学生的表现,参照评价目标和标准,结合学生自身的因素和环境因 素,以发展的观点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作为 教师,应当从表现性评价中认识到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不断改 进教学。

该模式从实践的层面描述了表现性评价的逻辑顺序和应考虑的因素,逻 辑结构合理,内容涵盖周全,几乎触及了表现性评价系统的所有步骤和因素,而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模式。下面分别就表现性评价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步骤和因素作介绍分析。其中 涉及的案例参见本文第四章,在此就不再举它例了。

二、表现性评价目标、标准 曰表现性评价目标

明确评价目标是理解和施行表现性评价的前提,表现性评价目标的构建可 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结构

评价目标主要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以及 学生实际情况来构建。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目标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如下目 标:(l)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 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 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3)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 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 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李永裙张向众:《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价》,载《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2期。(4)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 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5)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 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 准确、鲜明、生动。

(6)写作理论类文本,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作实用类文本,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类文本的写作。

(7)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 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 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还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 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 全面考察”。尽管这是对针对整个课程的,但同样也适用于作文评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的目标涉及写作整个心理过程及写 作过程中各环节诸多因素,既有写作前观察、思考、积累的要求,也有写作中 的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还有写作后的复查、交流等写作方法和习惯方面的规定或建议。这无疑是写作评价的最重要依据。2.学生写作的心理过程

写作是以书面语言表达观念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慧技能。目前关于 写作的心理过程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是弗劳尔和海斯的写作模型。弗劳尔和海 斯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型认为:写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任务环 境、学生的长时记忆和学生的工作记忆三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若干成 分。

任务环境包括学生的写作任务,以及可供学生利用的外部资料。在表现 性评价中写作任务的设计很重要,下文将作详细介绍。

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有三类与写作有关的知识,它们是有关主题的知识、有关读者的知识、有关修辞的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知识是可以用语言直接 描述的一种陈述性知识。它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反映出来,因此对这方面的 知识储存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来完成。

弗劳尔和海斯认为,学生的工作记忆经历三个过程:计划、述写和复查。计划是述写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目标、生成和组织三个部分。这个过程大 致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作前的构思。在表现性评价中对计划过程我们主要 考查学生是否有写作前构思的习惯(可通过表现清单或核查表来实现),生成 的观念、内容以及作品的布局谋篇(可通过用评价细则对作品的评价来完成)。述写就是把把观念转化为文章。对这部分的考查主要围绕述写的熟练程度和卷 面的书写来进行(此项在高中作文评价中不作重点要求)。

复查是指将写好的文章与心中的标准作比较,进行必要的修改。它包括 两个子过程:评价和修改。复查常发生在文章完成之后,但有时也发生在写作 过程中。基于课堂教学的表现性评价既是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复查优良品质评价 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复查习惯的一项教学方法。

无疑,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正确确定作文评价 目标,但由于写作心理过程涉及的写作因素比较多而复杂,在表现性评价中,我们不可能每次评价都面面俱到,还要根据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及评价的需要 有侧重地选择几个因素确定评价目标,作重点评价,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有 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二步:清楚明确地陈述目标。在表现性评价中,评价目标既是教师评 价的标准,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因此清楚表述评价目标是至关重要 的,这决定着表现性评价是否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第三步: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意见,修订目标。在传统评价体系中,由于评价目标往往是由教育专家或教师确定,因此评价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 个秘密,但表现性评价目标是开放的,允许也需要各方面人员(包括教育专家、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共同制定修改评价目标。

一致性评价介绍意义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06~2010-0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行手术治疗的14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共154个肿块, 术前1~3 d行超声检查, 并经术后病理确诊, 年龄30~82岁, 平均 (53±12) 岁;137例单发肿块, 7例双乳有2个肿块, 1例双乳有3个肿块;肿块直径0.5~3.9 cm, 平均 (1.59±0.87) cm;72个肿块直径≤1.0 cm (小肿块组) , 82个肿块直径>1.0 cm (大肿块组) 。临床表现:自觉乳房肿块53例, 乳房疼痛不适64例, 乳头溢液12例, 乳头内陷或局部皮肤改变5例。11例因体格检查发现乳房肿块而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8~14 MHz;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9~15 MHz。仪器检查条件选择乳腺预设置, 根据患者乳腺和肿块形状等特点, 适当调整仪器的频率、焦点、增益和探头压力, 以取得最佳乳腺肿块超声影像, 当腺体组织较厚、肿块位置较深时, 适当降低检查频率或增加探头压力扫查;肿块位置浅表时, 尽可能提高探头检查频率。采用直接检查法, 患者取仰卧位, 双臂上举过头,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及腋窝。超声检查范围包括乳房内、外侧 (从腋后线到胸骨旁线) 和上、下方周边区域, 即乳腺外上、内上、外下、内下4个象限、乳头-乳晕复合区、乳腺尾叶, 共6部分及其附属淋巴结。扫查时探头直接接触皮肤, 以乳头为中心涂以足量耦合剂, 采用适当力度沿乳晕向周缘行辐射状扫查, 保证每2次扫查之间扫查平面有适当重叠, 避免扫查遗漏。

1.3 图像分析

根据美国放射学会超声BI-RADS影像词典, 选取肿块形态 (规则/不规则) 、方位 (水平/垂直) 、边缘 (光整/不光整) 、边界 (锐利/高回声晕) 、后方回声 (不衰减/衰减) 及微钙化 (非微钙化/微钙化) 作为观察指标, 由2名超声科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对154个肿块声像图进行独立评估, 对每个肿块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判读、描述和记录, 分析比较不同评估者间描述词的一致性。再将所有肿块行超声BI-RADS分类, 将上述描述词判读结果不一致者统一归入恶性征象。建立分类方法:以不规则形、垂直位生长、边缘不光整、边界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为纳入指标, 完全不符合以上指标的病灶判定为3类, 符合1项指标的病灶判定为4a类, 符合2项指标的病灶判定为4b类, 符合3项指标的病灶判定为4c类, 符合4项以上指标的病灶判定为5类。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两组肿块超声BI-RADS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 描述词评估者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 Kappa值为0~0.200表示一致性差, 0.210~0.400表示一致性弱, 0.410~0.600表示一致性中等, 0.610~0.800表示一致性好, 0.810~1.000表示一致性极好。两组肿块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描述词判读一致性

大肿块组中, 2名医师对肿块的形态、方位、边缘、边界和微钙化的判断一致性好 (Kappa=0.780、0.909、0.791、0.637、0.618, P<0.05) ;对肿块后方回声的判断一致性中等 (Kappa=0.535, P<0.05) 。小肿块组中, 2名医师对肿块的形态、方位、微钙化的判断一致性好 (Kappa=0.704、0.621、0.800, P<0.05) ;对肿块的边缘和后方回声的判断一致性中等 (Kappa=0.421、0.460, P<0.05) ;对肿块边界 (锐利/高回声晕) 的判断一致性差 (Kappa=0.386, P<0.05) 。

2.2 BI-RADS的诊断效能

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大肿块组BI-RADS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小肿块组, 其中, 两组准确度和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41、4.675, P<0.05) , 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49, P>0.05) , 见表1、2。

注:*与大肿块组比较, P<0.05

2名评估者在评估1例直径为1.0 cm的肿块BI-RADS描述词时, 一致认为该肿块形态规则、呈平行位生长、边界无高回声晕、后方回声不衰减、内部无微钙化, 但对其边缘的判断存在不同意见, 因此在进行BI-RADS分类时, 认为该肿块边缘不光整而被判定为4a类, 术后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癌伴局部微浸 (图1) 。

图1患者女, 57岁, 超声检查发现右乳外上象限10 mm×6 mm低回声区, 诊断为BI-RADS 4a类。A.声像图示肿块 (箭) 呈椭圆形, 水平位生长, 边缘不光整, 内部回声较均匀、无微钙化, 外周无高回声晕, 后方回声无变化;B.病理示导管内乳头状癌伴局部微浸 (HE, ×400)

3 讨论

超声设备的普及和超声医师技能的提高使超声成为发现乳腺病灶和鉴别其良恶性的重要影像学方法[3]。但由于对乳腺超声征象的识别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4,5], 所以对图像描述和报告不甚统一。为了规范和统一超声报告结果, 近年来部分医院引用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制订的超声BI-RADS[1]。超声BI-RADS主要由乳腺超声影像词典、报告系统和附录3个部分组成。乳腺超声影像词典对乳腺正常超声表现、肿块形态特征、肿块内或肿块外钙化和血管分布等乳腺病变征象等均有详细描述, 每一征象均配有图示说明。例如, 对于肿块占位效应BI-RADS从形态、方位、边缘、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特征、周围组织改变7个方面加以描述, 并且强调可以在两个不同切面上显示。

乳腺肿块的超声BI-RADS描述词在良、恶性肿块间有差异。椭圆形、平行方位、边缘光整代表良性特征[6,7,8,9,10,11];不规则形、垂直方位、边缘不光整 (模糊、成角、微小分叶及毛刺状) 则体现恶性进程[6,7,8,9,10,11,12]。肿块的边界特征分为边界锐利和高回声晕, 前者一般认为是良性征象[7,8,10,11], 后者则具备恶性特征[7,8,9,11]。后方回声特征复杂多样, 一般认为后方回声增强或无改变是良性征象[7,11], 后方回声衰减[7,8,9,10,11]或出现混合性改变[8]则代表恶性征象。有研究者将微钙化描述词作为可疑恶性的征象[8,9,12]。虽然超声BI-RADS提出了详尽的超声征象描述, 规定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超声措词, 但是在超声检查中不同医师对超声征象的判读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评估者在判读病灶形态、病灶位置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但在判读病灶回声类型、病灶边缘等方面一致性较差[6,7]。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肿块形态、方位、微钙化方面, 两组病例评估者的一致性较好 (Kappa=0.618~0.909) , 但在肿块边缘和边界的判读方面, 大肿块组的判读一致性 (Kappa=0.791、0.637) 高于小肿块组 (Kappa=0.421、0.386) 。两组声像图特征描述词一致性差异, 可能是因为对肿块边缘和边界的描述和判读方面的不同。

肿块边缘不光整和边界高回声晕是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征象[10,11,13]。从病理学角度分析, 边缘光整提示肿块呈膨胀性生长, 而不光整则与肿瘤细胞呈束状、簇状或柱状分布, 病变存在浸润现象有关[13]。高回声晕的病理基础是癌组织直接向周围脂肪组织浸润, 局部出现脂肪组织、癌细胞和纤维间质混杂[13,14], 或癌组织浸润引起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 构成不规则界面[14]。肿块边缘和边界的判读和描述, 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 大肿块组边缘、边界的评估者间一致性较小肿块组好, 且在进行BI-RADS分类时, 大肿块组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小肿块组, 提示声像图上肿块边缘和边界特点是一种细节性改变, 易受超声仪器分辨率、操作者经验及观察力影响, 尤其当乳腺肿块较小时, 不同观察者对乳腺小肿块边缘和边界常有不同认识和描述, 此类超声征像判读的不一致性, 对最终的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

与X线BI-RADS一样, 超声BI-RADS为乳腺病变超声报告书写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描述词, 有助于与临床医师沟通, 以及对病变判断和诊治。本研究中超声BI-RADS声像图特征判断一致性总体较好, 证明标准化的超声影像词典可以提高对乳腺病灶描述的一致性和重复性[8], 提升超声报告质量。然而, 由于超声BI-RADS描述词本身存在不足, 在描述肿块的边界特征时, 边界锐利和高回声晕均不能准确地反映所观察到的情况[6], 尤其当乳腺肿块较小时, 这些图像特征的一致性评估仍易受不同检查者主观因素影响。因此, 对声像图特征不典型或超声BI-RADS诊断困难的乳腺小肿块, 单凭超声BI-RADS仍难以满足临床诊断, 联合钼靶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 对术前确诊乳腺小肿物性质仍非常必要。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I-RADS) 描述词评估者间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154个乳腺肿块按照大小分为大肿块组 (直径>1.0 cm, 82个) 和小肿块组 (直径≤1.0 cm, 72个) , 参照超声BI-RADS影像词典, 由2名评估者采用双盲法对肿块形态、方位、边缘、边界、后方回声及微钙化进行观察、判读, 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比较各描述词评估者间的一致性及两组肿块超声BI-RADS的诊断效能。结果 2名评估者对大肿块组的形态、方位、边缘、边界和微钙化判断的一致性较好 (Kappa=0.780、0.909、0.791、0.637、0.618, P<0.05) ;后方回声判断一致性中等 (Kappa=0.535, P<0.05) , 对小肿块组的形态、方位、微钙化的判断一致性好 (Kappa=0.704、0.621、0.800, P<0.05) ;边缘和后方回声的判断一致性中等 (Kappa=0.421、0.460, P<0.05) ;边界的判断一致性差 (Kappa=0.386, P<0.05) 。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 大肿块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4%、96.4%、63.0%, 小肿块组分别为68.1%、80.0%、56.7%, 两组准确度和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BI-RADS描述病灶特征术语比较详细, 病灶大小对判断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一致性研究:实现基于标准的评价 篇3

【评议论著】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年。

【内容提要】使用美国课程实施调査模式(简称SEC)对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试题的内部结构进行一致性分析,同时从“标准驱动”的国家或地区语文课程标准与国际评价项目框架的分析中得到启示,尝试建构了我国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阅读能力表现标准,以探求语文阅读能力标准和学业评价的一致性,推动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

近年来,“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国内学界以崔允漷先生等为代表,借鉴国际上这个领域的研究,并立足本土实际不断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是语文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基于标准的语文学业评价,其基本目的是考査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应知”“应会” 哪些内容,即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掌握的程度到底如何。要实现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就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和学业评价的一致性,也就是两者匹配程度的研究。一致性是基于标准评价的核心。目前在语文学界,关于这个论题的研究凤毛麟角,鲜有涉及。本文试图通过对刘晶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一文的评议,对这方面研究作些介绍,以推动语文学科领域更多教师基于课标开展教学与评价。

一、何为“一致性”?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一文在文献综述中提到国际和国内学者关于“一致性”的研究情况,也有专章(第二章)对这个概念进行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等多方面的理论阐释。

所谓“一致”,指的是“调整一致”,英文文献里的名词形式是“alignment”,动词形式是“align”,本意是指两个或若干个事物之间的匹配。教育评价领域中的一致性研究始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评价理念的发展,人们对一致性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认为一致性的作用应该在于促进学生获得更高水平的学业成就,其核心在于:课程标准是教学与评价的依据;教学与评价是为了实施课程标准;评价的内容就是所教的内容。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实现高质量的一致性,满足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业成就。

1.实现一致性的起点——课程标准

标准是客观事物所具有何种意义的一种参照物,“标”是技术,即投射器;“准”是效益,是靶心。“标”“准”合用,具有行为和结果一致性的内涵。课程标准是课程的严谨性和考试难度的质量与卓越的基准。某一学科的课程标准规定了该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是教学与评估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不仅仅包括学习领域,即规定学生学习后“应知”和“应会”的内容,即内容标准,还应该包括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即表现标准。表现标准是课程标准的内在指标,其作用是提供一个基本的、有意义的关于内容标准与学业表现是否一致的反馈。也就是说,内容标准是指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而表现标准指学生掌握内容标准的程度和质量,它需要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成就水平进行界定。可以说,表现标准是内容标准的抽象化和具体化,是对内容标准深度的细致描述。如果说内容标准是推动标准与评价一致性的指南针,那么表现标准是丈量标准与评价一致性关系的刻度尺。

2.实现基于一致性的途径——基于标准的评价

基于标准的评价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的核心。和传统的评价相比,“基于标准的评价”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手段都有区别,这可以从评价理念和评价技术两个方面反映出来:(1)评价理念。传统的评价强调的是目标,宗旨是通过对学校实践教育目标程度的评价来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课程与教学,泰勒的“八年研究”的目标评价模式可为代表。而基于标准的评价,其价值取向从“目标”走向了“过程”,它把评价分为“为学习的评价”“对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三种类型,特别强调“作为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通过教师频繁和持续提供指导、支持、模型的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建立个人学习目标。功能上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越来越强调评价是一个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2)评价技术。基于标准的评价,要求评价与标准调整一致,技术上要做到:首先,完成试题需要的知识范围及其认知要求与内容标准的内容范围及其认知要求一致;其次,完成试题覆盖的内容领域和内容主题与内容标准的内容领域范围一致;最后,评价所包含的内容和技能的比例与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调整一致。

二、“一致性”分析模式

研制一致性分析模式是国内外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重要课题。研究者们纷纷借助技术分析来保证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对此就国外研究情况作了一些介绍。

1.一致性分析维度

最早开始进行一致性模式分析的是美国课程专家马扎诺(Marzano),他提出一致性的内容有四个方面:(1)测试的内容是所有学生在各年级需要掌握的吗?(2)所有学生都会进行标准技能的示范吗?(3)测试是被分为简单、中等、难的水平吗?(4)测试有一套完整的关于深度和广度的标尺吗?

1999年,美国著名的课程专家、威斯康星州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诺曼L.韦伯(Norman L.Webb)经过多年研究指出“一致性”就是课程期望与评价之间的契合度,并能引领整个课程系统为这个期望服务。在1999年、2002年、2005年、2007年的研究中,从最初12个标准中抽取与内容集中性相关的四个标准作为分析维度,形成了目前标准与评价一致性研究的最常用工具,称之为韦伯模式。后来又出现了巴罗斯中心研究模式、2061计划项目、成就公司模式等。虽然不同的机构或学者在分析一致性时所关注的维度存在差异,但一般而言,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一致性,即知识种类一致性、知识深度一致性、知识广度一致性和知识样本平衡一致性。

2. 一致性测量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一文简要介绍了双向细目表在一致性测量中的作用,其重点是分析美国学者安德鲁·帕特(Amiirew Porter)等人开发的课程实施调査模式(简称SEC模式)的一整套方法及程序。

SEC模式的核心内容涉及三个“一致性分析”。第一是内容一致性分析。该方法强调二维分类,分为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内容分主题内容和亚类主题内容,如英语语言艺术与阅读主题可分音素意识、注音、词汇、文本和书写特点、流畅性、理解、逻辑推理、作者加工技术、写作过程、口头和书面表达原理、写作应用、语言学习、听和看、口语和表达共14个通用领域,这14个领域又被分为163个亚类主题。第二是深度一致性分析。认知维度是深度一致性分析的重要依据。认知维度包括五个层次,以英语语言艺术和阅读为例,分为记忆,回忆,执行程序,解释和创造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根据学科特点还可分若干亚类层次。第三是平衡一致性分析。就是按二维矩阵的方式对任意两个文档(内容标准、评估、课程材料、教学实践)进行比较。研究者首先给所有文档编码,然后将每个目标或测试项目放置到定义了一个或多个亚类主题和认知需求亚类层次维度中,最后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比例平均数再进行内容分析。由此产生的矩阵比例可以用来计算一致性指数:

一致性指数=1-[∑│xi-yi│]/2

xi和yi分别代表亚类主题和亚层次所呈现的比例。该指数的值可以被认为是在两个共同的文档内容之间的比例,指数范围从0到1,1表示完美对齐(即有100%的内容共同之处)。

研究者用上述测量方法对美国州标准和共同核心州立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提出共同核心州立标准数学学科的校准度为0.22,英语语言艺术与阅读学科的校准度为0.27,并分析了两者在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存在的差异。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到,研究者提供的报告使他们更明确本学科哪些内容应该被教授,教授到什么程度,哪些认知需求和水平应该被强调,强调到程度。

三、基于一致性的国际阅读能力学业评价基本框架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一文从国际视野出发,详细介绍了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简称PISA)、国际阅读能力进展研究项目(简称PIRLS)、全美教育进展评价(简称NAEP)、美国评价联盟(简称PARCC与SBAC)四种阅读能力学业评价框架。这里特别介绍前三种。

PISA、PIRLS、NAEP三个国际阅读测评项目基本都是从这几个要素展开的:阅读的目的、阅读的情境或环境、文本类型、认知目标或过程。当然,对这几个要素的理解又以对阅读素养概念清晰、明确的理解为基础。PISA、PIRLS、NAEP三个评价项目都是在对阅读素养概念进行了条分缕析之后,再对阅读的目的、阅读的情境或环境、文本类型、认知目标或过程这几个要素展开进一步探究。现将三个“评价框架”中共性的概念框架要素及各个项目对每个要素的理解进行简单梳理,如表1所示。

用非常明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所观察或测量的内容,是可靠的评价设计和说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国际评价项目评价框架的设计要能充分反映评价的目的和方式及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表1可以看出,上述三个评价项目在阅读能力学业评价框架的设计都紧密围绕阅读素养即阅读目的展开,其中包括阅读文本、阅读认知过程、阅读情境三个维度的设计。

四、基于一致性的我国阅读能力标准及评价方案的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一致性研究》一文,大量介绍了国际上关于一致性研究以及基于一致性的国际阅读能力学业评价框架等文献。颇为难得的是,刘晶晶博士还基于国际阅读能力学业评价框架的共性要素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进行了我国阅读能力标准和评价方案的尝试性设计。

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第三学段的内容标准建构表现标准,并提供学业测查的阅读试题及学习情态考察的参考样例。她将阅读能力的表现标准的分类分为阅读与语言、阅读与文本、阅读基本技能、阅读情志四类。阅读与语言包括:(1)字与词(2)句与段(3)篇章;阅读与文本包括:(1)童话、寓言、故事(2)儿歌、儿童诗(3)诗文(4)记叙文(5)说明文(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基本技能包括:(1)朗读(2)默读(3)略读(4)标点的使用(5)字典的使用(6)电子工具的使用;阅读情志包括:(1)阅读情感(2)阅读态度(3)阅读习惯。按一致性构成要素,将表现标准分为表现水平、表现描述、呈现方式三个部分。阅读表现水平分为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鉴赏能力、阅读创造能力,即阅读的初级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表现描述是根据阅读能力分类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内容标准部分的进一步详细解释;呈现方式是指学生学习结果的展示方式,也是教学中常见的任务方式,如“阅读与文本”中,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以搜集信息。

为了实现阅读能力学业评价与标准的一致性,作者根据阅读能力框架中认知维度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欣赏能力、阅读创造能力设计出阅读能力学业评价框架,其中包括测评内容、测评方式、素材来源。除此之外,为了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态,还设计了阅读能力情态评价表,其中包括阅读情感评价、阅读态度评价、阅读习惯评价。

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个评价框架是否存在缺漏,其严谨性和科学性是否经得起检验,也不论其参考样例和各种评价表是否真正体现了阅读和阅读评价的要义,单从这项工作的创新性上来看,目前还没有哪一位研究者这样系统地梳理和解构既有课程标准,综合并建构形成阅读能力表现标准以及对应的评价方案。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对在课程标准理解上形成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在学业测评,包括命题、解题、试题评价过程中贯彻这种一致性要求,甚至引导着语文课堂教学在目标确立上形成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要求的意识。

五、小结

一致性研究对我国语文学术界而言是个前沿课题。能力发展的评价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瓶颈问题,如何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如何结合学生能力与语文阅读素养进行检测,如何深化课程与教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目前我们明显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刘晶晶博士力图解析语文阅读能力表现的内在结构,借鉴国际阅读能力的标准及评价框架,尝试建构语文阅读能力表现的分层指标体系,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她的这项研究为我们实现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探索打开了一扇窗户,更多的人将从中看到我们语文学科在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方面存在的错位,知道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从而走上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与教学之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业质量。

让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篇4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导航,它能让教师明确本节课教的目标,学生明确学的目标,以及整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心灵体验。基于这一点,要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首先要制定出精确的教学目标。

在同研之前,对我们目前的教学目标做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照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是否从学生角度描述了学生学习的达成度?现象是有的教师在目标描述时,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教的达成度。

2.教师在每一次教学设计前是否对照目标,预估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达成度?现象是教学活动与目标不对应,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例如:《代数式》一节我们制定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运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会说出数字、字母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的产生过程,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和代数式的建模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与之前相比,虽然目标还是三个方面,虽然也只是几个词语的差别,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的涵义是截然不同的。从目标上能明显的看出学生当堂要解决的问题,要体会什么样的建模思想;教师要怎样协助学生达成目标都是一目了然。有了正确的教学目标后,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设计,才能达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二、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一节课的成败。所以在提出“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之后,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一定要先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1.你选择教学内容是不是有利于落实学习目标?2.你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3.你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活动对应于落实哪个学习目标?4.你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5.你是否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进行了预设?

其实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你是否能够回答:围绕学习目标,你选择了什么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怎样组织的?设计了怎样的教学活动?落实的怎样?

我们认为,既然“生命化课堂”的首要含义即“尊重生命需要”,那么它就不应是一种模式,而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立足于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按照每堂课知识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每节课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所以,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转变学习观念,引导自主学习

“生命化课堂”的重要特征就是“生本主义”,所以课堂就应该创造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将新知识的学习与问题解决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

例如,在《代数式》这节课的概念教学环节,当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出代数式的时候,马上出示两个问题:即思考:①以上所列式子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字母表示数,请你观察这些式子都包含哪些运算?②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代数式,你能不能按代数式的特征,给出代数式的定义?

之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小组合作交流出代数式的描述性定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点明代数式的构成。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代数式概念产生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概念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会”为“会学”。

(2)贴近生活设疑,增强学习兴趣

在引入代数式的概念的时候,不是直接地给出代数式的定义,而是由学生熟悉的校园引入,欣赏图片、感受数据、列出代数式。例如在诊断测试一环节中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①学校离我家skm,我步行的速度是4km/小时,问我到校需要 时间。②我们学校有a个老师,每班有b个学生,1 共48个教学班,全校共有师生 人。③我们学校的操场长m米,宽n米,操场的面积共平方米,周长 米。④教学楼一共有6层,每层m个教室,一共 个教室。怎样列式。

这样的设计既不突兀,也不庸俗,反而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能激发学生爱校的自豪感。如果离开生活去讲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枯燥无味的代数式,必将陷入单调无趣的尴尬境地。

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那些对中学生发展具有较高价值,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并能够理解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适当地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生命化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是封闭的、保守的。“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所以,教给学生与别人交换,与大家分享,与他人合作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此,“生命化课堂”里多了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思想的共享场所。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求助于小组的其他任何一个成员。大家在讨论中就可能获得解决困难的方法,甚至更多的方法。这样,学习效率就得到了不可估量的提高。例如在“聪明才智共编式”一环节中出示这样的问题: 请从下列数字和字母中,任选几个编写代数式,试着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挑选1~2个简单的代数式,结合生活经验,试着赋予代数式实际背景,并在班内交流。

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更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学生解决难题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探讨交流中都有收获,而且思维得到了训练。在小组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还增强了自信,可谓一举多得。

三、评价标准

要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性,就必须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评价的标准。评价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促成目标达成的动力,它们是相辅相承的,所以当目标明确之后我们就要设计与其相对应的评价标准。这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一节高效的课堂必须在课前对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出相应的预设,并制定相应的评价。

例如“代数式”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第二个环节类比析误,感知问题,三个环节双向建构,探索问题,第四个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第五个环节反思小结,当堂落实。根据学习目标对前三个环节制定了如下相应的预设评价:(1)根据基础达标的完成情况评价本节课的知识梳理情况。(2)独立完成大家一起来列式的展示情况。(3)同桌互查变式练习的完成及展示情况。(4)独立完成聪明才智共编式的小组讨论及展示情况。

此外,要想让相应的预设评价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还要注意以下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首先,评价时一定要紧扣学习目标或学习活动进行,不能偏离,如果偏离了评价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效度从而失去评价功能。例如课堂表现、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品质、是否是不间断的思考等等。

其次,评价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其纠正错误,树立信心。现在部分教师对有关“激励”、“赏识”的理念多有误解,在课堂评价上不敢对学生说“不”,只要有答,就是“好”、“很好”、“非常好”。对于学习任务完成得好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给予完全肯定的评价。但有很多情况是学生做得很一般,并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部分教师往往也是用一句肯定的语言作为评价。教师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鼓励学生,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事实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是因为教师对每一种学习表现都采用同样的评价用语,学生会感到分不清好与不好,看不到赞扬性评价的价值,结果是不珍惜,或者是无动于衷。二是教师在评价中不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学生自己又没有发现自己问题的能力。不能针对自己的不足开展进一步的学习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尽量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好就要明确指出好在哪里,不好,就要明确指出不足在哪,应该如何改进。

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应该具体,在针对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其艺术性、策略性。既要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又要注意不能打击学生、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生硬,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自信程度也会下降。如学生给出了错误的回答,教师不必直接给出否定的评价。首先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习态度做出肯定,再给出相应的建议。并鼓励学生之间互评,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自己的观点,大胆的猜想要给予鼓励;对于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使用安慰性、鼓励性的语言,切忌评价单一。

2.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评价

一致性评价介绍意义 篇5

在专家(利益相关者)数量较多的群体评价中,为了尽量体现各方案(或被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而又得出群体可接受的一致性结论,提出了一种兼顾差异性与一致性的大规模群体评价方法.首先在最大限度体现方案间差异的`基础上,以差异稳定为依据进行群体意见类别划分,以保证同一意见类内不同专家之间评价结论的一致性;然后以“类影响力”为依据进行类间信息的集结,以得出一个群体可接受的一致性结论.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作 者:张发明 郭亚军 ZHANG Fa-ming GUO Ya-jun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4 刊 名: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9 30(6) 分类号:C931 关键词:群体评价   差异   意见类   稳定性   大规模  

上一篇: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下一篇:形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