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报告

2024-08-19

一致性报告(精选9篇)

一致性报告 篇1

0 引言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是首批被列入“CCC”强制性认证的产品, 它主要包括额定电压交流不超过1 000 V, 频率不超过1 000 Hz的成套开关设备、母线槽、配电板、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电缆分线箱、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如何更好地开展工厂检查, 提升客户增值服务, 提高认证工作有效性, 是认证机构及检查员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检查是“CCC”工厂检查的检查重点, 亦是工厂检查报告的评价重点。2013年7月1日, 新版实施规则和细则正式实施。新规则下,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QC) 对低压成套产品的一致性检查要求进行了细化。本文就新要求从工厂检查报告评价角度谈谈如何进行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一致性检查。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一致性检查的要求为CQC-C010-2013《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低压电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附件3中第8条, 一致性检查的主要依据为型式试验报告及认证标准要求。

1 标识检查

认证产品的铭牌、产品技术文件和包装箱上标明的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应符合标准要求并与认证批准的结果一致。在报告评价过程中, 往往发现检查员在检查该项内容时, 仅仅是拍一张铭牌照片对照型式试验报告上的铭牌是否一致而已, 实际上这并不全面。根据GB 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中第6条款要求, 工厂检查时还应检查认证产品相关的技术文件, 例如成套设备反映接口特性的信息及安装、操作与维护的使用说明书等, 判断是否符合产品描述或型式试验报告的要求。

在报告评价时发现, 检查员所拍的铭牌标识存在以下类似问题 (举例) , 给报告评价的过程带来麻烦:

(1) 型式试验报告中的产品名称为低压动力柜, 而铭牌上的名称是低压配电柜, 两者不一致。

(2) 型式试验报告中短时耐受电流为20 k A, 而铭牌上的短时耐受电流为30 kA, 两者不一致。

(3) 型式试验报告中防护等级为IP40, 而铭牌上的防护等级为IP30, 两者不一致。

2 产品结构检查

认证产品涉及安全和 (或) 电磁兼容性能的结构应符合标准要求并与认证批准的结果一致。新要求对产品结构检查进行了细化。产品结构检查不是检查时拍几张照片并简单说明一下“结构符合要求”就可以的, 需要检查以下内容:

(1) 现场一致性检查产品的机械机构和电气结构是否与型式试验报告样品描述一致, 电气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2) 壳体材料及板材厚度是否满足相应的机械强度要求, 壳体表面防腐蚀措施是否满足要求;成套产品的外形尺寸是否满足型式试验报告要求。

(3) 开关元器件的选择是否满足GB 7251.1-2013第8.5.3条的规定, 如主开关的类型是否与型式试验报告一致, 断路器Ui、Icw、Icu/Ics等参数是否不低于型式试验报告中成套开关设备规定的相应值;电器元器件安装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4) 母排的布置及连接方式是否合理, 是否考虑减少涡流损耗的影响, 同时能承受装置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和峰值耐受电流所产生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冲击;在穿过金属隔板之处是否采取绝缘措施;主母排、N排、PE排尺寸是否满足相应的载流量要求等。

(5) 保护接地措施是否满足GB 7251.1-2013的规定, 接地排、接地螺钉、接地过门线是否有效的连接。

(6) 固定及支撑铜排的绝缘件型号规格、最大距离是否满足型式试验报告要求。

(7) 主电路及功能单元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隔离距离等是否满足型式试验报告或产品描述报告要求。

(8) 成套设备防护等级是否满足要求, 现场查看产品是否在结构工艺上采取了必要的措施等。

报告评价时, 评价人员是按照新版实施规则检查记录中8.2条要求仔细审核认证产品结构检查的完整性。建议工厂检查前, 检查员理清检查思路, 对照以上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结构检查并按照型式试验报告要求进行指定试验, 以减少出错几率。

3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认证产品所用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与认证机构批准或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的一致, 适用时, 采购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数量应与最终产品出货数量相匹配。在报告评价过程中, 经常发现大多数检查员在检查该项内容时, 采用对型式试验报告中安全件清单复印件进行打勾, 来核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但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仍然会出错。有如下几类:

(1) 所检查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不全。按照实施细则中的第11.1条,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为主回路的元器件和材料, 包括壳体、低压断路器、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与熔断器组合开关、低压接触器、热过载继电器、交流半导体电动机控制器和起动器、转换开关电器、母排、绝缘导线、抽出式的一次接插件、电容器、电抗器、电力电子开关、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绝缘支撑件、复合开关等。然而由于多种原因, 型式试验报告的安全件清单中未能体现所有的关键件, 检查员需要在检查记录中对现场一致性检查产品的关键件进行补充描述。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发现, 检查员更多的还是只描述“三大件” (主进线开关、母排、绝缘支撑件) 。

(2) 所查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供应商名称与型式试验报告中的名称不一致。有些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供应商名称发生变化, 但工厂未按照要求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内部变更或向认证机构申请变更。针对此类情况, 检查员应开出不符合项督促工厂变更, 使试验报告中的名称与实际一致。

(3) 型式试验报告中关键元器件和材料供应商名称为简称或表述不是很清晰。遇到这种情形, 可以从工厂采购和进货检验/验证的管理中获得实际信息的供应商信息, 确认供应商是否发生变化。必要时, 检查员应开出不符合报告督促工厂办理变更, 使之符合要求。

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检查是“CCC”认证工作的的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 就一定能很好地开展实施工厂检查工作, 控制认证风险, 提高认证有效性。

一致性报告 篇2

以“团结”为主题收尾,道出了总书记对新一代领导集体及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也说明了团结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保障。

没有团结,何谈稳定?稳定是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前提。如何确保稳定,只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社会才能稳定。纵观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内乱不止、战火连连,国家蒙难、人民遭殃。内乱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些国家上下不齐心、不团结造成的。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都是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彰显了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团结,国家才能保持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没有团结,何谈发展?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不发展,国家就不会进步,共产主义事业也就无法实现。团结就是力量,只有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致性报告 篇3

美国联邦法律要求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发布联合审计报告。受其影响, 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也要求我国的上市公司同时两份报告即内控报告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指引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 同时也会减少商业欺诈风险。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 上市公司要同时披露内控报告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本文将内控报告分为肯定的内控报告和否定的内控报告。当一个企业同时披露了这两份报告而且事务所给出的均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报告, 那么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的信心是比较充足的。但是, 如果一个企业在收到标准的审计报告的同时, 却收到了否定的内控报告, 那必然会引起投资者对该上市公司的怀疑, 可是, 仅仅根据否定的内控报告来评价一个公司真的合理吗?把否定的内控报告作为上市公司的“死亡判决书”真的正确吗?

本文认为, 如果一个企业同时收到了标准的审计报告以及否定的内控报告, 并不能直接认定该企业没有投资价值。一个企业有无投资价值, 还应该从财务的角度来评价, 比如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强弱、偿债能力的高低、发展能力的好坏等。如果一个企业表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较好的发展前景, 显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二、问题提出以及解决方案

如果企业同时收到了标准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否定的内控报告, 我们应该知道, 虽然审计机构提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部分失效, 但有弥补意见、修正措施, 以保证财务报表有效, 公众是可以接受的。这时, 投资者可以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弥补意见、修正措施来验证其是否可行, 以及分析财务报表来判断该企业是否值得投资。

1.财务报表有效性的认定

我们可以通过鉴证风险、审计师的客观性及独立性来判断审计师出具的弥补意见、修正措施是否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有效。

鉴证风险指的是在鉴证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提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如果企业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表明本企业的鉴证风险很低, 也就是说在鉴证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提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很小, 同时审计师和事务所的客观性也能被公众认可。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审计师出具的弥补意见、修正措施是否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有效。

2.分析财务报表

(1) 盈利能力

所谓盈利能力分析, 是指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 判断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包括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和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稳定地获取利润的能力。

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中, 盈利能力分析是核心, 盈利能力分析能够用以了解、认识和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 预测和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活力和发展前途。

(2)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全部到期债务的能力和现金的保证程度。企业的负债按照偿还期的长短, 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利用企业资产负债表数据, 计算和分析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 来考察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和水平, 其核心问题是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是分别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 计算和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 同时结合企业的盈利能力, 来全面综合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3) 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价值的增长应当主要源自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因此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情况对于分析企业的发展能力非常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非常广泛, 但从财务状况角度, 我们通常关注企业销售的增长和企业资产规模的增长。我们可以利用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股利增长率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从而判断其发展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 投资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一个企业, 从而决定其是否值得投资。也就很清楚地看到, 企业应该及时披露这些消息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看, 有一家企业叫做上海家化, 它在公布2013 年度财务报告的同时, 也公布了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自身出具了内部控制无效的自我评价报告, 这两份报告都认定上海家化存在三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分别涉及关联交易、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用核算、财务人员培训领域。作为2014 年公布的第一份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 上海家化股票并未受此影响下跌, 反而高开高走。因此, 关于内控审计报告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其实, 被审计机构审计出来内部控制无效对企业来讲并非是坏事, 换句话说, 否定意见内控审计报告其实没那么可怕。像上面例子中的上海家化企业, 可以对新浪财经等一些比较具有权威的财经网站查询到一些财务指标来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并在权威网站、报纸、期刊等进行公布, 也可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不致于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据统计, 2014 年, 共有45 家上市公司同时被出具了非标准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 还有11 家上市公司被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和内控审计报告意见不一致, 其中有7 家上市公司的内控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 而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为带强调字段的无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虽然通过统计数据我们看到同时收到标准审计报告和否定内控报告的企业并不算太多,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 首先我国内控制度刚刚起步, 与国外发展相比相对较晚;其次很多企业并没有公布内控报告。而本文正想通过这样一个视角, 让企业明白披露内控报告即使收到否定的报告也并不可怕, 从而推进我国内控法律制度的普及。

三、结论及不足

本文主要分析了同时收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以及否定的内控报告的公司挽回投资者信心的策略, 即投资者要及时公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关于本企业鉴证风险的及审计师是否能保持自身独立性的有力证据, 以及外部权威机构作出的本公司的财务分析发展能力等的分析报告, 从而帮助那些由于看到否定的内控报告的投资者消除惶恐和怀疑的心理, 也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分析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不仅仅可以分析其财务报表, 还可以分析企业文化、员工素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 本文主要是从财务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可能不够全面。

参考文献

[1]方红星, 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8) :53-60.

[2]李万福, 林斌, 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率促进还是抑制[J].管理世界, 2011 (2) :81-99.

[3]林斌, 刘春丽, 舒伟, 周美华.上市公司为什么参加内部控制试点——基于信号理论的检验[J].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2 (2) :23-33.

[4]林斌, 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2) :45-52.

[5]田高良, 齐保垒, 李留闯.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1 (4) :134-141.

[6]陈志斌, 陆瑶2008.内控规范制定机制研究.会计研究, 4.

一致性报告 篇4

诊断不一致时的 追踪与讨论的规定与程序

在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病例中,当出现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病理报告与术后病理报告诊断不一致时,相关科室应开展追踪、讨论的程序。

一、病理科主任组织科内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病例的讨论(2周内),分析两者诊断报告不一致的原因和存在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查找原因并准确记录:

(一)术中快速冰冻切片送检标本手术医师取材是否准确;

(二)申请冰冻切片诊断的病例是否符合进行冰冻切片诊断的要求;

(三)病理取材是否规范,有无遗漏病变;

(四)病理技术员制片是否优良,有无影响切片诊断的因素;

(五)诊断中是否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

(六)有无请高级职称病理医师复诊;

(七)术中病理医师与临床手术医师是否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等。

二、明确存在的问题后,对发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提出针性的改进措施,同时针对相同科室、送检相同部位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的病例进行复查、追踪,落实改进措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三、病理科应与临床科室进行交流,讨论出现诊断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浅析弹道一致性检验判据 篇5

在目前所用的一致性弹道检验准则中, 若对两种散布密集度先沟通呢的两种武器系统进行检验, 均采用T检验方式予以裁定。但是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 这种假设很难实现, 尤其对一些新跑单的配置上, 即便是尽力将其弹道同老弹保持一致, 但是由于使用的是旧的发射平台, 新弹药无论在生产水平还是工艺上都有所提高和改进, 在射击密集度上新弹都要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也是战绩指标要去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 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必须满足相应的建设条件, 一次保证检验判据的正确, 如若不然就会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从而对决策以及设计造成影响, 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 必须对判断依据进行严格的条件限制。

从检验判别式中可以分析出, 若m=1, d0=0时, 两个式子完全一致, 所以可以将样本的均值差异检验作为弹道一致性检验的依据;对自由度进行调整以及对综合标准差进行计算时, 根据T检验方法就能够得出标准弹道的检验判据。所以, 这种判据是间接应用了配对样本的均值差异检验。但是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应用, 在建设条件的确定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在检验中, 配对样本值的差是不是能够看做为独立的随机变量, 是不是服从正态分布。

(2) 一致性检验中, 配对样本相关性是否显著。

(3) 对于检验功效, 样本容量是否会对其造成影响。

(4) 对于配对样本差值, 需要判断各组的差值能否归属为统一正态总体。

(5) 论证d0=0是否合理。

从独立样本均值的差值检验以及分组检验式检验中可以分析出, 当m=1, d0=0时, 两个式子相同, 所以, 在此基础上对一致性检验进行判断的依据可以直接应用独立样本的均值之差;当m≠1, d0=0, 如果两样本各组来自同一样本总体, 根据多组样本t检验原理, 计算综合标准差和调整相应自由度, 应用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法就可以得出弹道一致性分组检验多组情况下的检验判据。因此, 该情况下是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方法的间接应用。不论是直接应用还是间接应用, 对照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的假设条件, 进行弹道一致性分组法检验需考虑以下几点:

(1) 同一弹各组试验样本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且来自同一正态总体。

(2) 两弹对应各组样本的独立性情况。

(3) 样本容量对检验功效的影响。

(4) d0取值是否为零的论证。

2 散布对现判据的影响分析

某火炮系统配备的两种弹, 分别为 (1) 和 (2) , 某靶距Y方向上的3组弹道一致性配对试验数据 (已经过标准化) , 每组各10发, 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取置信水平α=5%, 采用国家军用标准弹道一致性检验方法对该方向上的两弹进行弹道一致性分析。

计算分析结果如下:

一方面弹道一致性检验判据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射击效果的物理意义, 故由一组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判定弹道一致性是否满足一致性是片面的, 如果三组中有一组不满足弹道一致性而判定不满足弹道一致性要求也试欠妥的;另一方面, 应当综合考察并分析引起射击准确度和密集度的组之间差异显著性原因, 或许检验不通过是由试验本身的误差因素造成的, 故通过单纯的试验计算结果比较来确定是否满足弹道一致性是不客观的。

大量检验结果表明:

(1) 在检验过程中两弹样本虽然服从正态分布, 但是其均值之差有肯能不服从;而其样本值之差不符合正态分布特点是由于方差的差异所致, 若是采用多组实验, 情况更是如此;这两种情况同检验基本假设均不符合, 不能够直接予以应用。

(2) 同一弹种在不同组的检验中由于散布所引起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因而同多组检验时的基本假设不符, 所以使用多组检验的方式有可能出现判断失误。

3 结束语

由上述论述中可以得出, 在对弹道进行一致性检验过程中, 若不考虑检验过程中散布的影响, 就有可能在非正态分布检验过程汇总出现错误判断。因此要想对弹药的弹道一致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从不同角度分析, 综合判断之后才能做出最终是否满足弹道一致性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徐明友.弹道一致性试验准则中的问题[D].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2003.

[2]吕延龙, 游宁.平均弹道一致性试验评定方法研究[D].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2.

[3]国防科工委军标出版发行部.GJB3197-98.炮弹试验方法[S].1998.

[4]王中原, 张领科.弹箭通用射表及弹道一致性检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音乐与文学的一致性 篇6

一.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

文学作品, 特别是小说和戏剧都有一个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长有短, 但绝不可缺。所以, 过程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因素。音乐是时间艺术, 尽管它的时间性与日常的物理性时间不同, 但它毕竟也有一个延绵的过程。音乐总是有开始、发展和结束, 这就是音乐的过程。

音乐的过程与文学的过程各有自己的特点, 其中最本质的区别是, 文学展开的是客观世界的过程, 音乐展开的是主观世界的过程。文学作品所揭示的故事情节, 不外乎是过去已经发生的和当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 这些事件的由来和发展都体现出人与社会和自然客观世界的联系。音乐作品却无法展示出这种过程, 它所展示的一切都与人的内心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音乐所展示的是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 它所展示的主要是人的内心世界。音乐的过程固然不同于文学过程, 但它却为听众的文学性联想提供了过程的依据。正因为如此, 人们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富有过程性的文学性内容。

抒情也是文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诗歌, 正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样, 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文学的抒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和借景抒情。表达通过主观的表述来体现, 描写则通过客观的旁白来说明, 借景抒情则是主观的感情借客观的环境来加以表述, 或者在客观的环境中蕴涵着主观的感情因素。音乐的抒情既没有明显的主观表达, 也没有绝对的客观描述, 它介于两者之间。文学的事情往往有具体的对象, 它所运用的语言表达也同样清晰明了。然而音乐的抒情却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 特别是纯器乐曲, 它似乎是作曲家所有生活感受和艺术经验的集中体现。音乐的抒情难以用语言加以解释, 它与人们的心灵直接相通。然而, 一旦想象进入音乐体验的过程, 这一系列概括性的表情则将闪现出文学性的抒情内容, 这就是音乐与文学在抒情方面的联系。

二.与文学有关的音乐作品

在音乐史上有不少作品直接取决于文学作品, 特别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 这类音乐的数量相当多。比如:柏辽兹的交响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浮士德的责罚》, 李斯特的交响乐《浮士德》、《塔索》、《前奏曲》等等。这类音乐与歌剧和歌曲不同, 虽然取材于文学作品, 但他们的构思线索并不是按照文学原作的情节或思想发展过程, 而是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 以音乐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性为出发点, 从文学原作中提取必要的过程和冲突作为音乐的基本线索。或从文学原作中提炼它的精神实质作为音乐构思的基础。

有些作曲家虽然在创作时没有写下文学性的依据, 但作品完成以后却补写了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 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的文学性内容。这些说明简直像小说中的描写一样动人, 它们是对音乐的说明, 但又不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然而一旦与音乐想象结合在一起, 它们就成为音乐内容的一个部分。有些音乐作品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说明, 但它的标题及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 能够比较形象化地为听众提供想象的依据。还有些作品并没有叙述性的文学内容, 但却含有某种诗意, 通过抒情暗示某个特定的主题, 特别在交响音乐当中, 这种诗意性的表现尤为明显。

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分析 篇7

本书首次对化学课程研究的一致性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思路,提出了体现学科特征的系统分析模型,力求探索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匹配,提出了有关化学教学改革的积极建议,是化学课程实施研究的一种新尝试。

本书涉及的数据均来自于对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以及课堂观察、习题分析的结果,从中所得的结论既是对课程现状(特别是存在问题)的具体描述,也是指导教师如何把握课程实施方向的最直接的警示和启迪。

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篇8

协议测试是软件测试领域的一个分支, 属于黑盒测试, 它包括了三种类型的测试:一致性测试, 互操作性测试以及性能测试。

协议一致性测试是协议测试的一种, 依据某种协议对该协议的实现进行测试, 并判断该协议的实现是否与标准一致, 属于功能性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认产品的功能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减少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错误的风险。

协议一致性测试依据的标准是某种协议, 测试对象是设备的相应协议的实现, 目的是检验实现的输出是否与标准规定的一致。协议一致性测试的两大要素一是测试执行的标准, 另外是测试对象的输出结果与期望值的对比, 以确定被测系统的实现的可靠性以及提高在与其他同类型设备互联时的成功率。

2.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方法

测试系统对被测系统的访问模型依据被测协议实现的所处的上下层次来建立的。上下层的访问和被测协议实现是通过服务访问点来连接的, 测试系统对被测协议实现的测试控制和观察的接口可以设置在服务访问点, 也可以设置在服务提供层上或其他系统接口上。一个测试系统两个测试控制和观察的接口, 分别对应于被测实现的上层和下层访问点。测试系统对应于上层访问点的部分是上测试体, 对应于下层访问点的是下测试体。

IUT (Implementation Under Test) 和上层测试体之间通过抽象服务原语言 (ASP) 来通信, IUT和下层测试体协议数据单元 (PDU) 交换数据。在实际测试中, PDU采用抽象服务原语编码基本的消息信令, 而不是直接进行交互。协议一致性测试使用了被测试系统实现所使用的层间服务原语和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控制和解析。根据不同观察点的设置位置, 可以分为本地测试和外部测试, 本地测试适用于产品的内部测试而外部测试使用于远程方的测试。协议测试多用外部测试, 加上辅助的内部测试。外部测试可分为分布式, 协调式和远程式, 每一种又可以根据测试层次分为单层的, 多层的或嵌入式的。

本地测试法是协议测试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如图1所示。在这种测试模型中, 上下测试体以及协议协调过程是在同一个系统中完成的。这种模型假设被测协议层的上下层边界都存在访问接口, 测试系统通过接口对IUT施加激励进而观察输出的响应, 从测试系统的角度来说, 这种接口也成为控制观察点PCO (Point of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

分布式测试法, 协调式测试法和远程测试法这三种模型都假设IUT的下边界不存在接口。分布式测试模型下层测试体和IUT处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 并且通过底层的服务协议来实现互连。同本地测试法不同, 分布式测试法的协调过程使用PCO交换的抽象服务原语来进行的, 上下测试体之间的同步是通过被测试系统实现的, 因此测试判决是通过下测试体作出的。

协调测试法是一种高级的抽象测试方法, 与分布式测试法相比较, 被测试IUT上边界与上测试体之间不需要有访问接口, 使用标准的测试管理协议和测试管理数据单元进行自动化的测试和管理。下测试体作为主控方, 自动对测试作出判决。上下测试体之间的通信可以基于被测试的协议, 也可以使用其他可靠的协议来传输控制数据单元, 用于高层协议的一致性测试。

远程测试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显式地测试协调过程, 同时下测试体和IUT之间的同步依靠被测试的协议来实现, 上测试体的存在也是可以选择的。远程测试模型采用下测试模型通过其下层的服务系统与同一层次的被测系统交换数据单元。

3.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内容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析被测实体的具体实现所采用的协议规范和特性。要根据协议的规范, 研究协议的每个特性, 结合具体的被测实现, 建立仿真测试事件集合或交互行为序列, 这个用于描绘测试任务的事件集合或交互序列直观上使用时序的信令图来表示, 在具体的编程时使用TTCN3语言来编写事件集合或交互序列的测试用例。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标准包括了3个部分:抽象测试集, 协议实现一致性说明和协议实施附加信息, 如图2所示。可执行的协议测试集合基于上诉三部分基础上生成。测试生成使用抽象测试集描述特定的协议文本, 并且要求抽象测试集也是标准的。测试实现特定测试集的执行方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抽象测试集被转变为可以在具体测试设备或平台上可执行的测试用例, 也就是测试用例的编译选项的配置和编译过程以及可执行体和动态运行配置文件的生成。测试执行是运行已经可执行化的测试执行体, 观察被测实现的外部响应最终得到测试判决。

被测试对象应该自己系统协议实现的标准说明, 以用于测试时能以此作为测试对照。测试方可以根据PIC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s) 协议实现的一致性陈述和PIXIT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Ixtra information for testing) 进行配置参数和测试用例的选择, 进而得到将要测试的用例。

测试过程的状态变化经历了稳定状态, 被测试状态, 测试体结束状态, 验证结束状态。具体转换过程如图3所示:

在测试过程开始阶段, IUT首先由前置动作过程设置成初始的测试状态, 并且由测试用例激活测试过程, 即从稳定状态进入到测试状态。测试用例在测试体中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 进入结束状态, 如果结果不一致, 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结果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转入验证结束状态, 如果结果相同, 通过后置动作恢复为稳定状态, 并且等待进入下一次测试过程。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测试生成, 其主要为某一特定的协议描述一个独立的抽象测试集合, 包括使用自然语言, 信令流图和测试编程语言。第二阶段是测试实现, 即将一组抽象测试集中的抽象测试用例转变为在实际测试设备或平台上可以执行的测试实体, 通常包括了测试用例的编译和链接以及测试环境的配置, 通常要模拟被测对象的具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执行要素等细节。第三个阶段即是执行测试用例, 对被测对象的协议实现施加测试激励, 通过观察返回的激励响应, 测试系统对比响应协议标准说明而得出的一致性判决, 必将测试判决记录到对应的测试日志或报告中。

测试生成是一致性测试的第一个阶段, 其要求是从协议描述中抽象独立的协议实现, 该实现是用标准化的协议测试语言描述的, 并且能够对协议的多方面进行描述, 生成测试集, 如图4所示。

通常抽象测试集使用一种抽象的测试方法。因此, 标准测试集更加应该使用一种标准话的经过严格定义的并且独立于任何实现的测试表示法来描述。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了一种半形式化的测试语言TTCN (树表结合表示法) , 它具有严格的语法定义和灵活的抽象数据描述功能, 使抽象测试集描述更加标准化, 通用化和可变化。TTCN的描述具有典型的结构化层次, 在每个测试集是由称为测试用例的Test Case组成, 一个测试用例描述了一组测试步, 用来测试协议的一个需求或者一致性。每个测试用例又可以分为测试步和测试事件, 测试步包含了多个测试事件, 一个测试事件是在PCO上发生的一个交互动作, 如发送和接受动作。测试步就是由多个连续的测试事件组成。

从图上可以看出, 测试执行阶段首先是静态一致性检查, 依据协议标准的静态一致性需求对IUT进行静态检查, 而后在执行器上执行测试用例来检查IUT对动态一致性的满足程度。每个测试用例的判决结果为:通过, 失败或不确定性。最后静态一致性检查的结果和所有的测试用例执行的结果通过组合判断, 才会形成一个有关IUT的判决。只有当所有的测试都为失败时, 最终的结果才会是通过, 并且有专门的测试报告或测试日志来记录。

测试执行的机制是基于编译的测试执行, 基于编译的测试执行过程, 可执行的测试体是由许多的测试用例集编译而成的可执行文件体, 由抽象测试集到可执行体的转换是由转换器或编译器在测试之前完成的。可执行体只有在测试过程中才存在, 它顺序地读取测试事件, 编解码协议描述抽象服务原语和传输服务原语, 并将接受到经过解码的抽象服务原语与测试用例中的抽象原语模板比较, 以确定下一步要执行的测试步。

5. 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的概念以及应用过程, 分别介绍了本地测试法、协调式测试发、分布式测试法和远程式测试法四种测试模型, 最后对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的测试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庞其详, 刘云龙.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J].通信技术与发展, 1995, 34 (3)

[2]赵会群.通信软件测试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5 (5)

[3]ETSI.ETSI ES 201 563-1 V3.2.1-2007 Methods For Testing AndSpecification (MTS) -The 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 Part1:TTCN-3 Core Language[S], 2007, 53.

论制度与伦理的一致性 篇9

现在我国学术界对制度伦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制度伦理化、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相统一。这三种阐释都存在着不足, 即使是试图将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合二为一的解释也存在不能尽善的地方。前两种观点分别强调“伦理”和“制度”在制度伦理中何者才是占主导性地位的, 以何者为核心建设制度伦理。制度伦理化看重制度中被伦理评价的价值, 单纯的强调伦理的评价功能难免使伦理沦为形而上学, 失去了实践依托。伦理制度化看重制度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没有制度, 面对社会现实问题伦理也无能为力。特别是在“经济人”的活动中, 主观上仅仅是追求私利却在客观上伤害了他人, 在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缝隙里损人利己, 在制度的背后需要伦理的支撑。从二元互动的角度看, 综合说也未能超脱出制度化和伦理化的范畴, 只是做出了避免偏执一方的折中选择。因此, 从伦理的视域, 对制度和伦理的同一性给予仔细的论证, 是对制度伦理构建认识的基础。然而制度与伦理的问题能够联系在一起成为制度伦理, 作为新的研究领域, 必然存在着共同的基础、目的。

1 价值基础的一致性

“公正或正义则是这些基本价值的总称或集合体, 或者说是制度的基本价值体系化的集合。自由或者平等是这种‘体系化集合’中的一项属性、一个层面或一个组成部分。”正义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将正义作为社会四主德中最重要的一种。智慧、勇敢、节制仅仅是不同社会阶层分别拥有的德行品质, 而正义却是社会各阶层各司其德时才会存在于社会中。他甚至认为, 没有了正义, 其他的美德也就是失去了最好的目的, 唯有正义是包含了所有最基本的美德。近代亚当斯密强调制度正义的价值更多的具有了伦理意义。他认为正义是对他人利益或者幸福最低限度的关心, 就是利己不损人。虽然只有正义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好的社会, 但是缺少了正义的社会将会崩溃, 所以正义应该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核心。

制度的价值是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 制度的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制度的基本价值和核心价值。制度的基本价值就是基础的, 本质的, 不因为制度的外部形式而改变的, 它体现了制度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 也代表着制度的价值取向, 在整个价值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核心价值是就其基本价值的内容进行再次的层次划分。在基本价值中, 无论是个人价值还是社会价值, 都必然存在着摩擦和冲突, 即使是性质相同的价值。这些价值冲突的过程中, 势必有占优势的价值和处于劣势的价值, 制度所包含的这些基本价值就不得不进行一次等级划分, 从而使制度内部的价值与价值之间处于一种协调的状态。正义则是这些价值的总称, 无论历史的进程发展到哪个阶段, 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 就会有制度, 就要有正义。不同的是各个时代的外部因素的不同而对制度的正义赋予不同的内涵。如果制度的不正义, 对权利义务的划分有失公正, 个人的道德对社会的意义就失去了作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关系, 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核心是正义, 制度与伦理都围绕这个基础核心发挥自身的作用调节关系。制度与伦理能够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有这个共同的基础作为出发点, 为当前的社会道德, 社会利益等问题开辟了崭新的视野。

2 目标的一致性

一般来说, 对于制度的理解, 大都从制度经济学中引用相关制度的概念, 最常被应用的有:凡勃伦将制度作为某些关系的总和, 认为制度实质上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康芒斯说:“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集体行动的种类和范围甚广, 从无组织的习俗到许多有组织的所谓‘运行中的机构’, 例如家庭、公司……以及国家。”康芒斯将制度视作一种社会性质的, 将制度的规范约束能力和实施机制合二为一。诺斯则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 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也就是说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 规范一点儿讲, 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他将制度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这些规则的执行机制。正式规则又称正式制度, 是指政府、国家或统治者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规则及契约等法律法规, 以及由这些规则构成的社会的等级结构, 包括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 再到明细的规则和个别契约等, 它们共同构成人们行为的激励和约束;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无意识形成的, 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及意识形态等因素, 在这里伦理被视为非正式的制度。罗尔斯则把制度理解为:“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 这一体系确定职务和地位及它们的权利、义务、权力、豁免等。这些规范指定某些行为类型为能允许的, 另一些为被禁止的, 并在违反出现时, 给出某些惩罚和保护措施。”在罗尔斯这里, 制度不仅仅具有约束人们行为的能力, 还拥有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惩罚的能力, 这里就蕴含着对行为的评价以及这个制度如何限定评价。制度是人类发展的结晶, 是为了规范行为、解决矛盾而诞生的。

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 伦理同样是一种人们约定而成的“集体行动控制个体”的, 只不过伦理的实现方式通过内心信念以及社会舆论来发挥作用, 制度是通过国家机器来实现。其目的也在于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管辖着每个不同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制度与伦理一样是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任何社会里的基本制度与主导伦理都是调整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并对行为进行约束。社会的基本制度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也必然决定了这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伦理道德又成为维系社会制度延续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无论两者使用的方式有多么的不同, 差距有多大, 他们所指向的目标是一致的。

摘要:制度伦理的概念和界定使制度和伦理之间的关系愈明晰化, 其中包括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制度化伦理化相统一。以探索制度伦理的可能性为切入点, 通过对制度的伦理诉求和伦理的制度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探讨制度与伦理之间的一致性, 促使人们对制度伦理重视。

关键词:制度,伦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施惠玲.制度伦理纲要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3]李仁武.制度伦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4]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5]龚天平.论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9, (3) .

[6]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 1997, (3) .

上一篇: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下一篇:学校文化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