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处理(共12篇)
一致性处理 篇1
在房地产数据整合案件过程中, 经常需要上载整幢房屋信息。在通过调阅房地产电子档案的过程中, 我们有时发现, 有的楼房已经发放了许多产权证, 但是在平面图系统、分层分户系统中, 却找不着该幢房屋, 或者是平面图中有该幢房屋的记录, 而房地产电子档案却没有该房屋的信息。在后来, 经过查阅各项资料才发现这些房屋已被拆除。也就是说, 虽然该房屋拆迁之后丘权号不复存在, 但拆迁之后, 被拆迁的房屋数据没有及时告知, 拆迁档案没有及时清理, 因而造成已拆除的房屋又出现在档案之中。我们知道, 房地产电子档案应该与平面图系统、分层分户系统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 即应保持信息的一致性, 不然的话, 则会给今后的房地产档案数据整合系统的工作增添麻烦。
再就是房地产测绘资料中的单丘图的问题。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 使得有些房屋从没有上载到房地产档案数据库之中, 但也大都领取了产权证。可现在若要把它们全都录入到房地产档案数据库之中, 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原来的旧的数据库中没有这些房屋的数据, 使之我们没有办法转换到新的数据库里面, 再加上图房方面, 目前也找不到相关的资料。那么, 既没有图形资料, 也没有尺寸科参考, 却想重新把图形绘入到中心库当然很不容易的事。而依靠房地产电子档案的查勘表看起来其信息也不是很一致。
那么, 如何能够正确处理好房地产档案信息的一致性呢?
在作业中, 如果是确定房屋丘权号的正确性, 要首先查阅该房屋的档案, 查阅时, 偶尔会碰到电子档案数据的遗漏问题, 所以应该是用实物档案, 确定好该房屋坐落所对应的正确的丘权号;如果是修改房地产档案数据, 首先则应在确定该房屋丘权号之后, 及时更新中心库系统中的数据, 其中, 如果是档案的问题, 将还得需要与房地产信息中心联系, 以便于帮助更改该房屋的电子档案资料, 用以确保其电子档案数据的一致性。如果说该房屋丘权号得更改有一定的依据, 就必须有书面说明, 说明其更改的理由, 并出具《房屋丘权号更改备查表》, 将此类似的说明储存在电子档案里以及房屋分户系统中, 以便于及时查看和免除电子档案与整幢房屋的信息不一致。
如果是在数据库中遇到了房屋重权号情况, 则必须采取电子档案、底图资料、中心库相结合的方法。因为只有将档案查清楚, 才可以从中确定其相重的分户号究竟是哪一间哪一室的;而到最后, 再把中心库完整地查看一遍, 以避免发生电子档案信息不一致的现象。
要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形成配合, 且参考已发证的实物档案, 将房屋图形上载到中心库。这样, 既方便作业人员查找配图, 又使得房地产电子档案信息的一致, 使中心库的数据更加完整。如果是由于在较早测绘的房屋中, 且有着不少手工表, 由于图形复杂, 资料不全, 没有规划核准图纸, 使之无法加以配合, 至今也无法将这些手工计算的房屋上载到中心库, 那么, 也就只好采用原始的手工配图的方法了。但最终必须强调电子档案信息的一致性。
如果出现原商品房楼上楼下房屋领取了一个产权证, 现在申请分户的情况, 一定要先查阅该房屋的电子档案中原商品房买卖契约, 然后再去实地核查, 用以查清楚是各自独立的平层房屋, 还是跃层房屋。用以避免出现电子档案信息不一致情况发生。
一致性处理 篇2
回答思路:
1、遇到意见不一致,首先要自己再考虑下自己的意见有无不完善的地方,重新梳理下自己的思路。
2、作为下属,如果不是涉及原则性问题,应执行上级的意见。
3、有意见一定要沟通,但是要注意方法,心平气和、委婉地沟通。
参考回答:
示范1:与上级意见不一致时我会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站在上级的角度想想问题,如果自己的意见仍与上级不一致时,我会心平气和、委婉地和上级沟通,如果上司不同意,如果不是涉及公司重大事情和利益我会按上司的意见去执行,同时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是原则性问题会越级汇报。
电视照明(光源)一致性指数 篇3
【关键词】TLCI;人眼响应曲线;CCD响应曲线;颜色修正;TLMF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1.001
Television Lighting Consistency Index – TLCI
Original/ [USA]Mike Wood Translate/YAO Han-chun1
(1.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China,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Color Rendering Index(CRI) and Color Quality Scale(CQS) are two color rendering index for human eyes, but not suitable for TV camer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V system, the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as released a new metric: Television Lighting Consistency Index (TLCI).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cribed the principle, method and procedure of TLCI,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of TLCI test rep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 and TLCI, and introduced the Television Luminaire Matching Factor (TLMF).
【Key Words】Television Lighting Consistency Index; Response curve of the human eye; CCD Response curve; Color Correction; Television Luminaire Matching Factor
在《Protocol》杂志2010冬春季刊上,笔者已谈论过显色性度量。那些论述着眼于早些年的显色指数(CRI)和新近的色质指数(CQS),以及应用这些指数的赞成和反对意见。尽管这些度量彼此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它们是适用于人眼的两个度量指标,而没有说明在其他传感器上,诸如应用于视频,或电视摄像机中的传感器,或在胶片材料上,光源将如何呈现颜色。这一切使得电视照明指导或摄像指导的工作要困难得多。
1 为什么CRI和CQS对电视照明和摄像工作不适用?
读者可能认为,在使用视频摄像机时,一个具有适当CRI或CQS值的光源会产生很好的颜色呈现效果,其实并非一定如此。视频传感器的响应曲线非常不同于人眼的响应曲线,其光信号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被处理。此外,人眼(和人脑)是非常宽容的,并不断地调整以使颜色看上去是正确的;视频和电影摄像机没有这种作用机制,而实际上它们被设计成能精确地反映它们所看见的情景而不会改变颜色。图1显示人眼中锥体细胞的响应曲线,而图2则显示使用CCD传感器的摄像机中探测器的响应曲线。这两个图谱如此不同,以致它们不同地看待事物就不会令人感到惊奇。CCD的响应曲线与应用于标准光度和色度仪表的响应曲线非常相似——这就是这些测量仪表为什么有时给予的结果与人眼所感知的不相匹配的另一个原因。
在电视摄像机场合试图运用现有的显色性度量例如CRI的另一个问题是,所采用的一些试验色位于摄像机的色域之外,因而是不可见的。例如,用作CRI R9饱和的红色就位于电视摄像机的色域之外,因此,它不是用来检测摄像机显色性的合理颜色。
2 电视照明(光源)一致性指数
电视照明(光源)一致性指数(TLCI,Television Lighting Consistency Index)力图解决这些问题并提供一种类似适用于人类视觉的CRI和CQS的电视和视频摄像机的显色性度量指标。TLCI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启动。然而,当时普通应用的光源,除了奇特的日光灯之外,主要是宽频带光发射器,这意味着对这种度量指标的需要并不是很急迫,因而这项研究就流产了。近年来,固态光源的引进,尤其是LED光源的发展,激励了这项研究工作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LED光源得到了大量的采用,而其中许多产品的显色性并不是很好,这意味着对这种显色性度量指标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急迫。艾伦·罗伯茨(Alan Roberts),也是一名前BBC的科研工程师,已经承继了这项研制工作,经过大量的工作之后,将TLCI研发工作成功推进,它已被发布为欧洲广播联盟(EBU)的推荐标准。TLCI有可能成为(美)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的标准,笔者相信,今后全世界都会采用它。
TLCI采用类似于CRI和CQS的研究方法,即采用一个标准组的试验色样品,并在试验光源和理想辐射光源或日光下(根据色温)比较它们的外貌。对应用而言,颜色的选择是一种简单的选择;电视产业已经广泛采用如图3所示的爱色丽颜色测试图(X-Rite ColorChecker )作为摄像机阵容的标准(以前被称为Macbeth Color Test Chart,麦克白斯颜色测试图)。
nlc202309031500
在视频领域内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这张图前3行的颜色样品中也包含我们所需要的全部样品(底端一行的灰度样品与显色性测试没有关系)。第一行包含自然色,如浅肤色和深肤色、树叶色和天空色,而第二行和第三行则包含着覆盖整个色域的饱和度更高的颜色样品。在当前的应用中,这张测试图有一个奇异点:在日光色温的光源照明下,第三行末端的青色样品对于电视实际上恰好位于色域之外。因为这张测试图原先是为摄影应用而设计的,而彩色胶片通常具有更宽的色域。然而,这个出格的青色并不妨碍这张测试图进行检测工作。
为了读者能了解本文谈论的显色性问题,图4显示一张色块被劈为两半的颜色测试图,每一个色块上半部受照于天然日光,而其下半部则受照于相同色温的白光LED光源。底部一行的灰色样品看上去很正常,但是在其他的色块中可以看见极大的差异。尤其是第一个色块深肤色表现得全然不同,它呈现得比应该显现的更深暗些。
正如CRI和CQS的评价一样,TLCI的评价也没有采用实际的测试图和摄像机;而采用另一种方法,将测试图上的颜色用数学建模,其全部测试工作都由被捕获到的测试光源的光谱在软件中数字化运行。这个软件也包含标准摄像机光谱响应曲线的模型,而该模型创建于许多商业摄像机光谱响应的平均值。图5显示在被软件程式化了的有色方框中整个评价过程的方框图。
这个过程的第一步骤是计算被测试光源光谱的CCT(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相关色温),这项计算一旦完成,一个相同色温的参考光源就生成了。在CCT低于3 400 K时,其算法采用真实的普朗克黑体轨迹;CCT高于5 000 K时采用日光光源;而CCT在3 400 K与5 000 K之间,则采用中间插补的混合发光体。这种不同测试光源的应用与现实世界照明产品的应用相匹配,日光和钨丝灯(3 200 K)是应用于拍摄影像最常见CCT的光源。
产生于这个评价程序的主要结果是个单一数字,其变动范围是0~100,表示被测试光源的TLCI值。与CRI和CQS一样,一般而言,其数值越高,表示一致性越好,完美显色的光源具有最高100的TLCI值。在实际中,数值范围大致是这样设定的,TLCI值等于85或大于85的光源对于视频摄像机几乎不需要调整或很少的调整。当下降数值范围时,TLCI值为50和85之间的光源可能仍然是可用的,但是需要在视频通道设置中进行修正,以获得可接受的结果。最后,TLCI数值低于50的光源可能完全不可用,即使进行了显著的修正,特别是被应用于如肤色这样敏感的颜色时。
3 单一数字度量指标
这里CRI和CQS都使用单一数字度量指标。单一数字度量指标有显著的缺点,数字只告诉用户显色性误差的大小,但是它没有说明这个误差发生在哪里。例如,有两个光源,假如它们具有相同的CQS值——80,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看上去有相同的外貌。一个光源可能缺乏红色,而另一个光源可能缺乏蓝色。它们都获得相同的CQS值,但是它们呈现的颜色是非常不同的。TLCI在其报告中进一步采取另一步骤,除了单一TLCI度量指标之外,也提供其他有关的信息,诸如光源缺乏何种色彩,可能需要做何种修正可使其具有更有用的信息。图6显示对调整后产生3 200 K白光的RGB LED灯具所做出的完整TLCI测试报告的例子。
测试报告中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在这张测试图的左上角,可获得经计算后的该光源的CCT值,此时它的CCT值是3 324 K,而它偏离黑体辐射轨迹的距离(此值为+0.1)超出了可被接受的范围,实际的TLCI值本身同样也是不可接受的(注:小于50,不可接受;且前面+0.1的偏离,在色度坐标中是一个很大的值,一般要求小于0.05~0.07)。在这种情况下,采用TLCI值为48的光源,如果它被用来照明表演者或着色临界的服饰时,对于视频和电视而言,它可能不是很好的光源;而用于舞台布景照明,它或许是一个可以采用的光源。在这些数字的下面,是每一个色块表示的被完美参照光源照明的外围色块,和被测试光源照明的内部色块所显示的颜色测试图(Color Checher chart)。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见很多色块显示出显著的误差。在图6的右下角,可以看见参照光源的光谱(用青色线条表示)和测试光源的光谱(用黑色线条表示)。在这个实例的图谱中,RGB LED灯具的3个波峰明显可见。最后——对用户非常有用——测试图右上角的表格则显示估算的修正值,这些修正值将要被应用于视频电视通道,以使画面符合广播规范。显然,在图6显示的实例中,围绕着品红/蓝色和品红/红色区域,采取了大量的色度和亮度修正,以使颜色色度点返回到黑体辐射轨迹。
图7显示色温为5 600 K的单一白光LED的相同报告。在这种情况下,LED是由蓝泵和黄色荧光粉层组合而成,蓝光并激发黄色荧光粉而混合发光,给予人眼白光的幻觉。其光谱图显示,在青色区域有许多缺失的能量,与其背后显示的日光光谱相比,深蓝和深红区域的能量变少了。作为电视照明应用,TLCI值仅为43的灯具是边际灯具,在光谱的许多区域都需要极度修正。再一次注意到,其灰度等级的显现效果是很好的。
最后,再举一例,只为证实LED在TLCI方面做得很好:图8显示多种颜色LED光源的混合,其中包括荧光粉转换型白光LED光源,它们已经由TLCI最优化了。这时,TLCI值为97,因此,几乎不需要摄像机做任何修正。
笔者测试了很多最近的LED产品的TLCI值,TLCI从40到90的所有在市场上可得到的产品。要预测哪些产品具有良好的TLCI值,而哪些产品的TLCI不好是很困难的。就其本质而言,是因为它利用摄像机的响应而不是利用人眼的反应,这与我们察看光时所见的毫无关系。一种光源具有良好的CRI或CQS值,但TLCI值却很差,或者反之亦然,这种情况是非常可能的,在笔者的经验中屡见不鲜。确保这两个指标都表现优异的唯一光源是拥有接近黑体或真实日光的光谱的那种光源。不连续光谱、缺失光谱波长的任何光源,对人眼和摄像机将不可避免地看上去不一样。
nlc202309031500
图9显示艾伦·罗伯茨(Alan Roberts)测试的一些结果。他测量了73个光源的CRI和TLCI,并将这些CRI和TLCI值彼此对称地标绘在图上。如果有某种相关性的话,那么笔者期待能看见一条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然而相反,它们之间几乎一点儿关联也没有。例如,查看图9中的粉色带,在粉色带上的点显示相关的光源都具有约80的CRI值。能看见这些点包含着14个光源,所有光源都拥有大致相同的CRI值,然而这些光源具有的TLCI值却介于45~95的变化范围。这里强调了最关键的一点,正是笔者试图说明的:CRI和CQS,或者其他为人眼设计的任何度量指标,在谈到给电视或视频选择光源时,它们一点儿帮助也没有。同样地,TLCI值也没有表明,人眼看上去,一束光的颜色将如何呈现。
4 电视灯具匹配系数
所有这一切使得电视灯光主管或摄像主管的工作变得很困难。工作人员一直知道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审理评估灯光,替代的是必须通过监视器以及通过摄像机的眼睛去观察判断。具有极度不连续光谱的LED光源的应用恰好使这个规则显得更加重要。
TLCI又多了一个伙伴,它将有助于光源之间的匹配。如前所述,单一度量指标无助于理解两个光源如何相互比较。如果有两个TLCI值都为75的LED光源,那么,可以确信使用两者中的任一个光源都能使视频摄像机出色地工作。然而,假使想同时使用这两个光源又将会怎么样?如果摄像机针对其中一个光源被调整时,那么另一个光源看上去将表现如何?它们将需要相同的修正,或者需要不同的修正?现有一个新的度量指标作为TLCI的伙伴,即:电视灯具匹配系数-TLMF(Television Luminaire Matching Factor)。TLMF可让用户在两个不同的光源之间进行相互比较,而不是与完美的参照光源相比较,并看看它们一起使用是否能匹配得很好。当然,在虚拟软件世界中,也可以让用户在它们前面附加一张色片,然后再看看那是如何改变匹配的。如果TLCI是给制造商为电视应用而设计产品时所使用的工具,那么TLMF则是给实践工作者使用的工具,它可让用户在进入演播室之前预测不同光源真实的混合和匹配效果,而进入演播室后再改变光源常常显得太迟了。举例如下。图10显示RGB LED混合3 300 K的白光和RGBA LED混合约3 300 K的白光相比较的TLMF。RGBA本身具有相当数量的TLCI值为67,而RGB的TLCI值仅为48。就它们本身而言,两者各自都是可用的,但是,从颜色测试图看得很清楚,如果试图同时使用两者,那将会一团糟。它们之间的TLMF值仅是7,这意味着它们的相互匹配是非常糟糕的。用户最好极尽全力将摄像机排列成行,以这种光源组合方式制作优质的画面。
TLCI和TLMF是全新的度量指标,因而仍处于被采用的早期。然而,毫无疑问它们是需要的,所以笔者期望所有制造商必须将TLCI值应用于它们的产品。笔者仍然不清楚的是颜色修正值将在实践中多么有用,因为笔者怀疑:TLCI仅仅是即将发布的单一度量指标。
(原文《Television Lighting Consistency Index-TLCI》刊登于 《Protocol》杂志2013秋季刊。)
(编辑 张冠华)
浅议载荷不一致及处理方法 篇4
1.1载荷不一致成因
生产中, 玻璃在产线上从上游向下游不可逆地顺序流动, 载荷也不断流动且要和玻璃保持同步。玻璃及载荷的流动有单纯的线体上流动、机器人和其上下游EQ (equipment, 以下出现括号内解释过的均不另作说明) 之间的流动。
1.2单纯线上载荷的转移及载荷不一致的成因
这主要是靠一些sensor来控制完成的, 主要有三种:载荷sensor、减速sensor、到着sensor。如图1, 左边三个圆圈代表的三个sensor从左到右分别为到着sensor、减速sensor、载荷sensor;右边的分别为载荷sensor、减速sensor、到着sensor。正常的载荷转移过程是:玻璃以正常速度向下游流, 先经过载荷sensor, 接着是减速sensor, 此时会减速继续向前, 当到达到着sensor位置时玻璃停止流动, 同时载荷从图1中的位置1转移到了位置2。在玻璃流动过程中因报警或滚轮卡等原因导致玻璃离开了位置1载荷sensor位置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成功流到位置2的到着sensor处, 此时TP (touch panel触摸屏) 即会报警载荷不一致。
1.3机器人和其上下游EQ之间载荷的转移及载荷不一致的成因
这主要是机器人从上游取片、向下游放片, 要完成相应的取放动作载荷才会转移, 取放时主要有下位、中位、上位三个位置的动作。如取片时未到达上位或放片时未到达下位, 未完成正常取放片动作, 此时发生故障, 机器人手臂回原点后开自动即会报警。
2载荷不一致及其解决方法
2.1单纯线上玻璃流动发生的载荷不一致
最常见的是unloader口卡匣收片, 玻璃从sky-cv上未完全流进卡匣或已完全流进卡匣仍报警, 这二种情形下载荷可以确定还留在sky-cv上, 针对第一种情况采取的措施是TP上通过手动操作将玻璃倒回sky-cv上 (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赘述) , 然后开自动玻璃重新流进卡匣即可, 如仍不能完全流进卡匣即为滚轮等故障, 解决方法不述。第二种情形比较经典:玻璃完全流进卡匣却报警了。解决方法:通过TP监控画面查看玻璃所在位置的三个sensor, 肯定有未亮起的, 需对未亮sensor调整使之亮起, 同样有二种方法:一是将sensor向上调即向靠近玻璃方向调, 使之感应到玻璃亮起, 这种方法较常用;二是调整sensor设定值, sensor设定值一般为2000或1600, 我们可以查看sensor实际感应到的值, 如果差距不大可将设置值调整到实际值以下sensor即亮起, 如果差值较大则采取第一种方法。因有些是光电sensor不可调整, 所以此种方法不常用。无论哪种方法, 将未亮sensor调整亮起后, 按之前方法将玻璃退到sky-cv上重新开自动即可。Load口出片报警情况有二种, 一种是从卡匣内流到skycv上, 和上述一样未能流到到着sensor位置, 处理方法相似, 手动将玻璃退回到上游载荷所在处 (即卡匣内) , 重新开自动即可。第二种作为特例单独叙述。
2.2玻璃在机器人和其上下游EQ之间流动发生的载荷不一致
一般发生在取片或放片时。这种情况下的载荷转移是由机器人的相关动作完成与否决定的, 因此不能像上述情况一样可以直接肯定载荷是在上游的, 需要通过TP或CIM的BC (Block Control) 监控软件来查看玻璃的载荷是在上下游还是在机器人手臂上, 见图2。此种情况较复杂, 仅以取片为例, 发生报警后可能载荷还在上游, 但玻璃在机器人手臂上, 或玻璃还在上游, 但载荷在机器人手臂上。无论取片还是放片, 只需要将实际的玻璃移动到载荷所在处即可。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机器人使用teaching模式将玻璃移至其载荷所在处, 这需经过专业培训人员操作, 产线人员不可随意操作。这种方法是解决玻璃在机器人和其上下游EQ之间流动时载荷不一致的最佳处理方法。
2.3一些特例
Loader口未出片报警:卡匣下降到正常工作位置后玻璃不流出报载荷不一致, 这需要检查三个sensor, 一般都是载荷sensor不亮, 调整即可。如三个都不亮调整到二个或全亮起即可, 但载荷sensor必须亮起, 到着sensor和减速sensor亮起无效, 这种情形很少见。
Unpacker投料处的载荷不一致:此处机台不会直接报警载荷不一致。以取片为例, 一般是取玻璃机器人刚取到玻璃或刚离开A架很小距离, 机台有报警需要复位, 机器人手臂带着玻璃回原点, 开自动后机器人不动作也没有报警, 检查发现此时机器人手臂有玻璃无载荷。Teaching模式手动操作机器人将玻璃放到载荷所在的A架上再开自动即可。放片发生类似情况也一样, 将玻璃转移到载荷所在处即可。
2.4常规的载荷不一致解决思路
主要有三步: (1) 消除报警; (2) 查看载荷在哪里; (3) 将玻璃移至载荷所在处。这是解决载荷不一致的思路。根据其定义只要将载荷玻璃移到一处即可, 因载荷不好转移, 一般是将玻璃转移到载荷所在处即可。
3结束语
随着新技术、软体等的不断更新, 可能会出现更多形式的载荷不一致, 其解决方法可能不尽相同, 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其原理及解决方法, 减少设备宕机时间, 提高产线稼动率。以上均为个人见解, 仅供参考, 欢迎批评指正。
摘要:平板显示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我司目前采用2004年的第6代生产线, 产品为1800mm*1500mm的彩色滤光片。文章全部内容涉及设备均为第6代生产线搬送科负责的相关设备。针对每一枚玻璃进行虚拟化, 在设备及其相关监控软件中体现为载荷。所谓的载荷不一致即载荷 (即虚拟的玻璃) 和实际的玻璃不在一处所产生的报警。以下浅议此类关于载荷不一致及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载荷,载荷不一致,sensor
参考文献
[1]张芳, 卞曙光.平板显示产业概况[J].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 2011 (6) .
[2]田民波, 叶锋.液晶显示的历史和现状[J].TFT液晶显示原理与技术, 2010 (4) .
生产一致性自查报告 篇5
报 材 料
XXXXXX 2011年07月
/ 7 汇
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管理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关于贯彻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公司产品生产一致性及整车出厂合格证管理工作,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对全省汽车生产(改装)企业生产一致性检查的通知》中的自查要求内容逐项进行了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XXXXXX拥有轻型车事业部和专用车事业部两个厂区,轻型车事业部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70000平方米,在册职工120余名。拥有各类生产检测设备260余套,其中汽车链式平台装配线一条,涂装线一条,焊装线一条,现代化检测线一条,全厂实行ERP系统管理。
2、专用车事业部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在册职工420余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80余名。主要从事重型专用汽车生产改装,生产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5000台。
公司拥有先进的数控坐标式切割机、剪板折弯设备和焊接设备,导轨专用车床、数控卷板机、罐体焊接中心、封头切割机,纵剪分条横切机组、双机联动数控折弯机、液压闸式剪板机,总装流水线一条、喷砂——喷漆——烤漆线一条、开卷校平流水线一条以及相匹配的辅助设备和先进的检测设备达400台(套)。
/ 7
3、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以《质量手册》为指导文件,质量体系过程清晰、结构合理,程序文件充分适宜。
4、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机动车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管理的加强,为切实保障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的有效实施,我公司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工产业〔2010〕第109号),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机动车辆类(汽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CNCA-02C-023-2008),统一编制了《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TMAC-JBYZX001、TMAC-QKYZX001、TMAC-QHYZX001),并上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批准。企业依据CQC批准的《生产一致性控制计划》进行生产一致性管理工作。
5、为确保公司质量体系有效的建立、健全、运行和保持,公司任命了质量负责人,组建了质量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的质量工作,协调处理公司出现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和向顾客提供优良的服务。
二、产品生产一致性自查情况
1、XXXXXX集团现有《公告》车型30个,其中:轻型货车类5个、轻型客车旅行车类10个、自卸车类2个、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类12个、半挂车类1个。上述车型公司均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制定了《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书》,并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实施,质检部门对各个工序进行严格把控,相关质量记录完整齐全,在质检部保存5年。
2、公司由人事部定期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生产、质检等人员进
/ 7
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使其能正确理解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确保其在生产、检验过程中能够贯彻落实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文件生产、检验。公司与质量相关的人员均要求具有相关的专业资质证明,并在人事部备案,相关培训记录、考核记录等各种文件均按规定存档。
3、公司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各种生产、检验设备、量具和卡具,完全可以保障对安装专用部分及作业装置后的整车专用性能方面实施检测。
检测线每年委托河北省技术监督局进行一次检验,各种检具每半年进行一次检验,以确保各种检验设备和检具的正常使用。此外公司质检部门还制定了严格的检具日常管理规定,保证各种检测工作的性能满足相关标准及规定的要求。
如果检验设备、量具和卡具在检定时发现不符合要求,质检部门会对出现问题的时间段内所生产的产品检验结果重新评估,同时维修或更换该检测设备。
4、我公司严格按照合格证管理系统及规范的规定制作、打印、上传、记录、发放整车出厂合格证,并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保证出具符合要求的产品合格证,并立即上传。如因合格证打印系统出现故障而不能及时打印上传的,按照相关规定在48小时内上传,如48小时内合格证管理系统无法恢复使用,等故障恢复后按规定申请补传。
5、公司除保留整车信息及出厂检测原始单据外,质检部还对原始数据分类,建立电子化的整车产品信息和检测记录,其中整车信息存档期为车辆设计使用年限;产品的检测数据存档期为5年。
/ 7
6、公司对关键零部件以及涉及安全环保性能的零部件总成,由技术部根据3C要求以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检验作业指导书,并根据3C、ISO9000程序文件进行检验和验证,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节能等相关法规。
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公告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顾客的特殊要求、专用部分及作业装置和机构的功能实现,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和公告要求的客户绝不让步接受。近期为配合我省超限治理以及一致性检查工作,特别加大了对专用汽车的外廓尺寸、侧后防护等方面的检测密度,保证出厂车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公告要求。
对关键工序由技术部严格按照规定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工艺要求和控制方法、规范操作,并由质检部在实施过程中监视和测量。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全部做到持证上岗。
7、公司建立了从关键零部件总成至整车出厂的完整的产品追溯体系,从零部件进厂入库进行检验,到装配过程中控制及出厂后在售后跟踪记录,各个环节均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存档期同第五条)。
当产品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时,能够迅速查明原因,确定召回范围。当顾客需要维修备件时能够迅速确定所需备件的技术状态。
8、我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评估管理体系。供应部每季度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定,根据供方产品质量、交付业绩、外部退货等情况进行等级调整或进行更换。
质检部严格按照公司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并填写完整记录,待不合格项纠正后方可继续使用。对于供
/ 7
方提供的零部件总成服务和相应的制作过程,供应部结合质检、技术、售后等部门根据技术要求和程序文件进行检查,在确定需采购样件和制作过程符合要求后进行正式采购。供应部根据程序文件对过程进行记录并存档5年。
9、对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和评价之后退回供方或自行报废,关键零部件的合格率要100%,对于不合格的,或者不满足规定要求的关键零部件,要求退货处理,绝不让步接收。
10、我公司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包括人员能力、生产检测设备、生产工艺、工作环境、管理体系等)未发生变化,能够满足原要求。
11、我公司基本情况以及生产的产品状态与《公告》批准状态一致。
三、产品合格证自查情况:
2010年7月份至今共使用合格证267张,其中包括正常发放230张,因损毁等原因更换17张合,打印出问题作废20张。
公司制定了合格证管理程序,合格证的制作、打印、上传、发放严格按照该规定进行,并且建立了专门的产品合格证信息传递系统,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管理。
合格证在石家庄中晟安全有限公司制作,该公司有相应的资质认证,制作数量有相应的记录,合格证样式与内容均与备案的样式和公告的参数相一致。坚决杜绝传送虚假合格证、异地贴牌使用合格证和倒卖、转让合格证等行为。合格证的发放均有详细的登记记录,保证
/ 7
一车一证以及追溯性。
一般合格证打印后会立即上传,除特殊情况,如:打印系统故障、网络不通、停电等,会在系统恢复正常后第一时间打印、补传合格证。完毕后会做相应记录,发放时领取人必须填写合格证领用单并由主管副总签字后方可领取,保证一车一证,如遇特殊情况,如:打印错误、条码不清等需要更换时,在收回旧证后才予发放新证。公司不存在异地生产车辆贴牌使用合格证和倒卖、转让合格证的现象。
四、总结
经公司对生产一致性的自查,各相关部门均按照公司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企业标准执行。公司能有效控制产品从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全过程的一致性。
同时,公司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积极完善各个环节的控制,尤其是加大产品一致性和合格证管理力度,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车辆生产相关标准、规定和《公告》要求。
XXXXXX
2011年7月10日
浅谈课堂德育叙事的一致性 篇6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青少年德性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德育学的角度分析,叙事暗含基本规范,可以激发青少年的道德反省和伦理感觉;叙事注重过程体验,可以激发青少年对道德情操的向往和追求。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叙事方式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天然合理性。
关键词:课堂;德育;叙事;一致性
叙事作为一种德育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说故事”在古代德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近现代社会知识观的转型,使得德育叙事逐渐为道德灌输与说教所替代。随着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德育叙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自从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末开拓“叙事研究”以来,国内德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叙事转向”。2001年3月,万俊人在《读书》杂志撰文《重叙美德的故事》,直接论及叙事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首开“用叙事的视野考查道德教育问题”的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青少年德性的培养,从德育方式或方法上看,并不仅仅表现为义理的灌输或理性的说教,还可以采用叙事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在“过有道德的生活”中,“认识社会与道德,体验生活及道德,发展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悟的能力,进而将自己的认识、体验、感悟化在生活之中”,生成“德性品质”。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青少年德性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究叙事与德育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叙事法,诱发和唤醒青少年的道德体验,促进青少年德性品质的成长与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叙事及其过程可以培育德性
叙事的道德教育意义问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教育研究领域,但叙事学、叙事伦理学的研究已经为本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笔者认为,从德育学的角度分析,叙事及其过程具有强烈的道德教育意义。
1,叙事暗含基本规范,可以激发青少年的道德反省和伦理感觉
叙事学认为,所有的叙事都必然含有叙述者的道德价值倾向。正如美国芝加哥派修辞学批评家韦恩·布斯所指出的,“当人的行动被赋予形式,创造出一部艺术作品的时候,创造出来的形式就永远脱离不了人的意义。其中,包括每当人们行动时就暗含于其中的道德判断”。叙事不仅是对具体内容的叙述,其中还潜藏着一些行为规范引导,它通过隐喻、换喻、提喻和反讽等4种转义方式对故事中的人物、人物行动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道德评价,从而达到传递道德价值的目的;叙事也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之口、叙事者之口或叙事者,直接通过对故事中人物个体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来传递价值观。
“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描述世界的模式。不管是传记性的,还是虚构的故事,都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意义和归属。它们把我们同他人联系起来,同历史联系起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丰富的时间、空间、人物甚至对生活的建议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故事的结构给我们提供了想象、陈述和隐喻的空间,使我们在道德上产生共鸣,促进我们对他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别人讲的故事,不仅有助于我明朗自己面临的道德困境,也有助于我搞清楚自己的生存信念。在许多时候,青少年正是通过叙事理解了他人、理解了历史。故事与呈现故事的过程,架构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历史之间超越距离和时空的桥梁,促进了道德意义的生成。
2叙事注重过程体验,可以激发青少年对道德情操的向往与追求
叙事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具有明显的过程性。青少年在日常情境下向自己的同伴讲述故事、见闻或自己的“奇思妙想”,讲述的过程也是展示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必然不自觉地添加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投入自己的感情。“这一过程对讲和听双方都有道德教育意义。对讲述者来说,讲述的过程也是‘梳理自己的理解、体验和价值的过程;对听者来说,不但可以‘吸收故事本身的价值和意蕴,还可以体会讲述者的情感、价值和体验。”通过故事激起青少年体验他人曾经承受的巨大不幸。或者体验他人取得胜利的喜悦,这正是青少年在日常环境中难以经历的。故事帮助青少年体验他人的生活,唤起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对道德情操的向往与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一些叙事中所叙道德故事或事件本身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体验对主体的精神陶冶。换言之,即在此过程中,叙事中所内蕴的道理通过事件来得到证明。通过事件来使其基本道理得到表征。但如果没有道德故事或事件为依托,道理虽然能够说明白。但因缺乏具体的情境而难以深刻体验,从而影响对道理的感悟。这在那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事件为背景的叙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所叙道德故事或事件是叙述者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过程的再现,听者更容易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德育课堂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叙事
课堂教学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正是由于叙事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才使得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叙事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具有天然合理性,这种最为原始而古老的德育方式也才能跨越时空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如今,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与幸福的青少年也同样离不开故事。
1叙事的课堂,也是道德教育的课堂
先来看下面一则案例。
教师从一张历史照片导入新课,并把照片从一个场景切换到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再切换到小男孩那双大大的眼睛。
教师:(展示历史照片《受迫害的犹太人》)“这是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照片,画面中的小男孩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他为什么要高高地举起自己的双手呢?他是不是正在和小伙伴们玩游戏呢?但,他的目光否定了这一点。在他身后,有一群荷枪实弹的士兵,正在驱赶着一群毫无抵抗能力的妇女和儿童离开自己的家园。这些士兵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要驱赶这些妇女和儿童?他们要把她(他)们赶到哪里?对这些答案我们必须回到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中去寻找。”
接着教师又投放了8段史料供学生分析讨论。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饱含感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希特勒确实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但不幸的是,这种超强的个人能力被用来为一种邪恶的目的服务。在法西斯统治下,本国人民被剥夺了最起码的民主权利,并有可能随时被拖入战争机器充当炮灰。而外国的人民则面临着被奴役、被掠夺和被屠杀的悲惨命运。可见,法西斯专政在剥夺本国人民民主权利的同时,也在剥夺他国人民的生存权。这种剥夺是不分国籍、不分肤色和不分年龄的啊!”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张照片吧!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个孩子的眼睛。像他这个年龄的孩子,目光流露的本应是天真烂漫的神情,应该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但这一切都被极度的恐惧所取代了。我们不知道他的姓名,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命运,他是不是和他的600万同胞一样被毒杀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中,或者是被枪杀在纳粹的刑场上了呢?在此,我想提醒同学们:当你有可能被希特勒个人的所谓才干所倾倒的时候,当你有可能被法西斯的所谓赫赫武功所折服的时候,请想一想这个孩子的眼神吧!那是
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纳粹暴政无声的控诉。当希特勒把他自己的才干用于达到他心中的目的时,他的个人能力越强,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就越大。而他本人最终也不能逃脱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又是那双大大的眼睛。一阵静默之后,一个又一个学生自发地站了起来,他们用力发出了长时间的掌声。
这节历史课结束了。课前调查,全班有14名学生崇拜希特勒;课后再次调查,曾经崇拜希特勒的14名学生中有13名学生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想法。
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节典型的课堂德育叙事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叙事来引导学生追问生命的意义,并借助信息媒介(照片)和口头的话语来促成学生自我反思,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最终实现学生德性品质的自由生长。课堂中的叙事唤起了青少年的“在场感”,促使他们去用心“体验”事件,激发了他们作为道德主体进行自我反思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学双方也由此产生了“文化亲近感”和不由自主的“情感关涉”(学生们自发地长对间热烈鼓掌就说明了这一点)。
以叙事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无论是叙事者,还是倾听者,其内心都是平等的。参与叙事的表达者与倾听者都是自愿的、积极的。每一个参与课堂德育叙事的个体,“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横向比较。掂量着自己的道德准则与道德水平,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借鉴着他人的道德原则而修正自己内心的道德原则”。在叙事过程中,青少年之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讨论不仅使他们经历体验,而且使他们学会处理分歧,在公开的场合表达自己对有争议的观点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实现了意义的自主建构。
2自主建构道德意义的课堂,应该是叙事的课堂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的开放程度空前提高。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等社会思潮在对学校德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触网”青少年日益增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求知欲强、思想开放,面对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不再人云亦云,而是以一种批判、审视的态度多角度地来看待。他们在重新认识自然、审视社会的同时,在反思和批判中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人生,认识了自我,自主观念和独立人格也日渐成熟。受此影响,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权威和书本,而是更注重自身的需要与追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也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这就要求“消解主客二分的约束性道德教育的哲学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反思单向灌输的道德教育的实践样式,凸显其中被遮蔽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从青少年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说起,变“显性灌输”为“隐性灌输”,变“硬灌输”为“软灌输”,让他们自己去感悟。
一致性处理 篇7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需要通过调查研究,聆听顾客的声音[1]。在调查研究中,由于调查问卷产生的数据来自不同的用户、渠道,问卷的描述方式也有差异。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通常有三种形式:效用值型、次序值型和语言短语型。这些数据需要经过一致化的处理才能集结汇总,用于支持企业的营销决策。
营销决策传统的处理方法有:(1)距离测度的一致性公理化方法[2],理论较为严谨,是支持群决策的重要方法;(2)层次分析法(AHP法)[3]应用广泛,用于对群体意见或偏好信息的集结处理;(3)个体偏好序集结的一致化方法,把不同偏好信息一致化为矩阵形式再行处理。面对顾客声音表现出的不同偏好信息的处理,很多学者给予专门研究。针对次序值型、效用值型、互补判断矩阵型、互反判断矩阵型数据,樊治平等[4]将其统一转化为互反判断矩阵的形式处理;徐泽水[5]则将其转化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形式处理;陈岩等[6]利用语言判断矩阵来统一表达偏好信息,实施“量化”处理。为了集结不同顾客的模糊偏好信息,并保持其原始信息在集结后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巩在武等[7]用二元语义的语言判断矩阵形式,统一表达不同的偏好信息,实现了一致化的处理;还有一些学者将不同的偏好信息,统一表达为区间数的形式[8]再行处理。
上述方法虽然应用广泛,但都有表达顾客原始声音不准确和丢失的缺点。表现在:(1)传统一致化处理方法在处理数据时已经丢失了部分调研原始数据,在哪里丢失,缺失多少无从判断;(2)传统一致化处理方法未考虑企业知识背景,在数据转换处理时未加入企业知识和经验,调查数据的处理是“被动”和“武断”的;(3)传统一致化处理方法作为一种普遍的群决策方法没有考虑特定的使用环境。因此,在数据处理时针对性不强或缺乏针对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集结原始数据时,提出一种二维的顾客声音一致化映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原始信息在集结后的丢失。该方法能弥补了一致化数据时容易丢失原始信息的缺陷,使数据在转换时,能够在兼顾企业知识的基础上,形象直观地建立数据映射关系。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对顾客声音数据的转换是一种基于企业知识认知的非强制性转换,可以实现转换过程最大限度的数据不失真,是在特定环境下一致化处理顾客声音数据的优化方法。
1 不同形式的顾客声音数据表达与描述
为了便于对提出方法的描述,我们使用了以下假设和标记:
设顾客(k=1,2,…,m)的集合为:E={e1,e2,…,em}(m叟2),一组反映顾客声音的有限客户需求集X,记为X={q1,q2,…,qn}(n叟2),它是客户需求集合(CR)的一个子集。顾客(ek,k=1,2,…,m)表达客户需求的声音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表达形式:
(1)效用值型的顾客声音表达:ek针对客户需求集给出的一组效用值向量为(u1,u2,…,un),其中ui∈[0,1]是qi(i=1,2,…,n)的效用值排序,效用值ui越接近于1表示qi越重要。
(2)次序值型的顾客声音表达:ek针对客户需求集X给出的一组次序向量为(o(1),o(2),…,o(n),其中:o(i)是qi(i=1,2,…,n)的重要性排序,o(i)值越小表示qi在CR中越重要(即最重要的是1,而最不重要的是n)。
(3)语言短语型的顾客声音表达:ek针对客户需求集X给出模糊语言的评价值构成的向量,记为(γ1,γ2,…,γn)。其中,γi(i=1,2,…,n)是由7粒度构成的语言评语集合{非常不重要(FI),不重要(I),不太重要(JI),一般(M),比较重要(JZ),重要(Z),非常重要(FZ)}中的一个语言短语。
例如,在QR汽车公司营销决策应用中,我们对统计过的汽车安全性方面的顾客需求声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能够反映不同客户层面对安全需求的三类声音。把问题简单为3个汽车用户评价5个有关“汽车安全性”的客户需求问题,问题描述如下:q1=“刹车灵敏,噪音小”,q2=“雨雪天气的行驶安全”,q3=“紧急情况反应稳定”,q4=“刹车时的有效保护”,q5=“夜间行驶安全”。他们的偏好信息是:
·e1给出了效用值型的顾客声音:{0.8,0.5,0.4,0.7,0.3}
·e2给出了次序值型的顾客声音:{1,2,4,3,5}。
·e3给出了语言短语型的顾客声音:{FZ,JI,M,I,JZ}。
2 顾客声音数据转化的一致化映射关系
对于三种不同类型的顾客声音数据的一致化处理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尽可能不丢失原始调研数据所反映的顾客声音数据信息;(2)充分地反映顾客需求的重要性结构。基如此,将次序值型和语言短语型的顾客声音转化为效用值型的顾客声音表达形式是比较理想的做法。而采用了图形映射的方法更是直观又通俗易懂。具体转换如下:
2.1 次序值型与效用值型的顾客声音数据的转换关系
效用值与次序值之间有一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排序靠前的方案的效用值大,排序靠后的方案的效用值小。即有ui=f(i(i)),其中,f为o(i)的单调下降函数。该顾客声音数据的一致化处理如表达式(1)所示:
不失一般性,取n=5。由式(1)可得表1及图1。
2.2 语言短语型与效用值型的顾客声音数据的转换关系
由于现实决策问题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顾客在对某一产品属性的评价时,通常喜欢用模糊语言的形式,这符合常理且在调查顾客声音数据时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在对收集来的顾客声音数据进行分析时,有必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量化”处理。通过图2和图3的映射关系,可以找到一个具备这些语言短语的隶属函数的可行集。
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模糊数,本研究为了能说明问题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的三角形映射关系。若假设更复杂的形状映射关系,可能会增加计算的复杂性却对结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故不必考虑。假设某个三角模糊数si,被记为(ai,bi,ci),且每个si都与一个γi相对应。借助文献[9]的三角模糊数排序方法,该顾客声音数据的一致化处理如表达式(2)所示:
式中:系数表示顾客承担风险的态度。当0.5<α燮1时,表示顾客偏好风险;当0燮α<0.5时,表示顾客厌恶风险;当α=0.5时,表示顾客对风险的态度是中性。fM(si)和fG(si)分别由下式确定:
其中:μM和μG分别是三角模糊数(xmin,xmax,xmax)和(xmin,xmin,xmax)的隶属函数,且xmin=infΦ,xmax=supΦ,Φ=
需要指出,对于某一具体客户需求项目,当有多个客户需求时,系数α一般难以直接给出。因此,在较难由顾客给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文献[9]中给出的计算公式直接得出,即:
由式(5)得:α=0.5
由此可知,由7(κ=7)粒度构成的语言评语集来评价客户需求时,顾客对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
由式(2)~式(5)可得表2及图4。
3 讨论
本文给出的方法只是针对5个客户需求,并且是在顾客对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特定情况下的一种映射关系。可根据不同客户需求偏好的个数以及顾客风险态度调整映射转换关系。从图1和图4可知,客户需求的个数对次序值型的顾客声音数据与语言短语型的顾客声音数据的映射关系具有影响作用;而语言短语集的粒度对语言短语型的顾客声音数据与效用值型顾客声音数据的映射关系也有影响作用。因此,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若顾客是喜欢回答次序型调查方式,则选择客户需求的个数是关键;若顾客喜欢回答语言短语型的调查方式,则要考虑顾客对风险态度以及语言评语集的粒度参数。
获得顾客声音数据的调查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只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种顾客声音描述形式。对于需要转换其它形式的顾客声音时,也有其一致化的映射关系。本文给出的三种声音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在实际的转换过程中,都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本文将次序值型和语言短语型的顾客声音数据转化为效用值型的顾客声音数据,给出的映射关系为线形函数形式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对于一般的其它映射关系,可以比照上述一致化方法处理,如字型映射关系、梯形映射关系等。建立映射关系均依赖于企业的知识和优先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因此,能保证数据在转换映射过程中不失真,使得集结以后的数据仍然能够准确反映原始数据的需求特点是建立一致化映射关系的关键。
4 结论
在企业营销决策中,不同类型的客户对产品设计的某些具体属性要求是不相同的。机构在问卷调查中获得的顾客声音原始数据是最真实和全面的,经过统计后的顾客声音尽管形式不同,但在集结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丢失一些客户的原始需求。本文讨论三种常见的顾客声音数据表达形式,说明数据采集来自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渠道,代表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对这些不同的顾客声音数据的一致化处理,最后再集结为一个统一的声音最好是无任何原始信息丢失,但实际上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的丢失。
传统方法将三类顾客声音数据一致化处理,主要化为各种矩阵形式,也有区间数形式,这些方法都会导致部分原始信息的丢失,并且在一致化处理时也未考虑企业知识背景要素,是一种强制性的数据转化,丢失信息是必然的。因此,其最终的一致化结果所获得的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调查数据所蕴涵的原始需求,无法支持企业有效决策。本文针对上述缺陷,在应用环境被严格界定的基础上,考虑企业知识背景利用的情况,对调查获得的顾客声音数据进行一致化处理,给出集结映射方法。该方法在一致化处理过程中能最大限度保证调查获得的原始信息在采用时损失最小。
摘要:在顾客声音数据一致化处理过程中,原始客户需求信息容易丢失是企业营销决策难题。文中尝试用图形化形式描述顾客声音数据一致化转化过程,给出了一种面向群决策的三类不同顾客声音(效用值型的顾客声音、次序值型的顾客声音、语言短语型的顾客声音)的一致化映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考虑企业知识背景等相关要素的非强制性数据转换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在转换的过程中不丢失,对支持企业营销决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关键词:顾客声音,数据一致化,图形化映射
参考文献
[1]Liliana L Bove,Nichola L Robertson.Exploring the role ofrelationship variables in predicting customer voice to a service worker.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J].2005,12:83-97.
[2]Cook W D,Seiford L M.Priority ranking and consensusforma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 78,24(16):17 21-173.
[3]Saa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Graw-Hill,1980.
[4]樊治平、姜艳萍:《基于OWG算子的不同形式偏好信息的群决策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3(1):32-36。
[5]徐泽水:《多属性决策中四类偏好信息的一种集成途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1):117-120。
[6]陈岩、樊治平:《基于语言判断矩阵的群决策逆判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5(2):211-215。
[7]巩在武、刘思峰:《不同偏好形式判断矩阵的二元语义群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7(2):185-189。
[8]吴江、黄登仕:《多属性决策中区间数偏好信息的一致化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4):359-362。
一致性处理 篇8
传统上,多处理器系统中的存储器一致性都是通过总线侦听实现的,每个内核都与一个通用多层总线连接,能够侦听同级处理器的存储器存取流量,以调节每个高速缓冲器行的一致状态。这样,每个内核都在本地保持了L1高速缓冲器行的一致状态,并通过通用总线将状态的改变通知同级处理器。
SoC不断增加的面积和复杂性导致了多层总线基本哲学的改变,以利于采用集中流量路由的本地点对点连接。由于负载的减少和段长的缩短,这将有助于显著加速和推动现在的本地化总线段的改善。同时,也可以缓解总线争用问题,同时增加了本地化数据交换吞吐量。为了满足这一系统架构趋势,出现了OCP(开放内核协议)标准,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设计哲学。另外,IP供应商业务模式的出现催化了IP互连和设计方法的标准化,有利于在一个开放标准基础上实现设计的复用。
然而,与通过OCP互连段操控一样,本地化总线执行将整个多核集群上的处理器分拆开。一致方案不能直接基于总线侦听和依赖总线仲裁来确保存取排序,需要不同的通信方法来确保数据存取的一致性。在争用L1行数据请求排序的过程中,其他挑战也浮现出来。应对这些挑战的一种方法是给每个处理单元增加一致消息通信,如图1所示。这些消息提供了侦听型缓冲器一致的方法。
一致消息包含了O C P协议中的一个新命令。处理器系统中的成员向一个集中一致管理器发送一致消息。该管理器提供存取排序(顺序化)和消息路由,为同级成员提供侦听型存取。这些同级成员将以其单独的L1行状态进行响应,并发出一个消息响应。根据这些响应,一致管理器发起对内核间一致数据的数据移动,将存取集中在更高级别的存储器层,如L2和L3高速缓冲器。I/O一致单元还可提供一种方式逐渐采用/逐渐淘汰数据进/出一致地址空间的数据,它是一致消息交换的一部分。
除了O C P协议中的新消息类命令外,还需要具体的处理器响应一致状态请求,因此它们不只是总线处理的发动者(主控)。一致处理系统满足这一要求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提供一个O C P从端口来接收和响应一致管理器发送的消息。处理器的一致请求将利用OCP主端口。在处理集群内,内核间和一致管理器之间的一致消息交换被称为“干预”。处理器的OCP从端口接收干预,因此称为“干预端口”。
如图1所示,1004K系统的每个独立处理器都是基于我们多线程处理器架构的,可以在单标量、9级流水线范围内提供两个独立线程并处理上下文。复制的1级数据高速缓冲器标记阵列可同时用于存取C P U操作和干预查寻。一致处理系统可支持MESI型高速缓冲器行一致性。
处理系统一致管理器通过其请求单元—OCP从端口,在每个C P U和I/O一致单元的推动下,接收进入的消息并对其进行串化。串化的消息按照其地址空间和上下文,或使用“存储器接口单元”发送到更高级别的高速缓冲器层,或使用“侦听代理”发送至同级处理器和I/O一致单元。侦听代理发起O C P主处理(干预)来查寻每个处理器的一致L1高速缓冲器行状态。干预返回到消息发起者,称为自我干预,有助于发起者提供存取排序。对CPU发起的一致消息响应和数据响应是在“响应单元”内确立的,并发送到每个CPU。
一致O C P命令
在1004K CPS中使用的OCP命令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保持M E S I型高速缓冲器行状态的一致消息。它们是CPU负载/存储操作的结果,能够发起CPU和/或存储器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移动。C P S(一致处理系统)的所有同级C P U将接收由一个发起者发送的一致消息,并根据它们的高速缓冲器行一致状态做出响应。一致管理器将根据需要发起数据移动。
一致高速缓冲器操作指令用于一致地址空间内高速缓冲器行的维护。I/O流量将新的一致行带入该域,或将一致上下文从高速缓冲器行中移除。另外,还要进行存储器层的同步化操作。
第三类是非一致命令,在一致地址空间外的存储区中执行OCP主端口处理。它们代表了O C P读写命令。
一致消息
一致处理系统可能执行四个一致消息,这四个消息是由CPU负载/存储活动产生的L 1高速缓冲器行状态变化导致的。发起的CPU将这个消息以OCP主端口命令发送。系统的同级C P U接收基于该行状态变化的干预,并以其本地高速缓冲器行状态进行响应。
第一种消息类型是CohReadOwn,表示在尝试修改高速缓冲器行时发生的高速缓冲器的不命中。同级内核遇到处于“修改”状态的该行时,会强制回写到存储器子系统中,并执行本地失效。作为优化,本地遇到的行数据将被转发到请求方C P U,以降低存取延迟。请求方CPU将使该行作为“专有”行,并执行行修改指令。然后,高速缓冲器行状态将变成“修改过的”。在等待行重新填满的时候,请求方C P U将继续另一个线程的执行。
一致读取共享(CohReadShared)消息表明在读行操作过程中发生的高速缓冲器不命中。不需要行修改。遇到“已修改”状态的该行的同级内核将强制回写到存储器子系统。命中的同级行将转换到“共享”状态。命中数据将被转发到请求方内核,并以“共享”状态安装。然后执行读行操作。在等待行重新填满的时候,请求方CPU将继续另外一个线程的执行。
一致升级(CohUpgrade)消息表明遇到命中“共享”行的一个高速缓冲器行修改指令。同级内核将收到通知取消命中行。在修改指令执行完以后,“共享”行会随之升级为“修改”行。
最终,一致回写(CohWriteBack)消息表示驱逐了一个一致高速缓冲器行。一致管理器将通过干预端口发起数据移动,并将数据转发到存储器子系统。被驱逐的高速缓冲器行随后便由一个新的—可能是一致的—地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C o h R e a d O w n或CohReadShared导致了这个驱逐。
一致高速缓冲器操作指令
为了响应高速缓冲器操作,需要发起一致消息,并发送到同级内核。
·CohCopyBack—将一致高速缓冲器行回写到存储子系统。
·CohInvalidate—清除一致高速缓冲器行,而不是将其内容回写到存储子系统。
·CohWriteInvalidate—I/O一致单元在一个新的高速缓冲器行注入一致域。
·CohReadInvalidate—I/O一致单元通知系统,高速缓冲器行将离开一致域。
·CohCompletionSync—无数据的命令可以保持排序。
非一致命令
传统的OCP命令,如“读取”和“写入”命令是由整个一致处理系统支持的,以处理非一致存储器存取的数据存取。当高速缓存的、非一致地址内的命中失败,或者非高速缓存存取引发存储子系统内的读取操作时,就会发出读命令。如果响应数据是作为非一致高速缓存安装的话,那么非高速缓存数据就会直接被消耗掉。提取和负载/存储活动可导致读取处理。当高速缓存的、非一致逐出数据或非高速缓存地址范围存储被写入存储子系统时,即发出写入命令。内核的OCP主端口执行命令和数据阶段的处理。
实例—一致读取共享消息
CPU0在一致高速缓存行上遇到负载不命中,并发起cohReadShared消息(无修改意图)。一致管理器将干预消息发送到所有内核,在此内核1将响应“修改”的命中。一致管理器现在发起了一个修改行回写,将行数据从内核1中的干预端口移动到存储子系统。命中的内核1高速缓存行转移到“共享”状态(见图2)。行数据移动也会转发到内核0,在此它可在“共享”状态下安装。
结语
OCP互连有助于支持基于消息的一致方案。集中的一致管理器可以串化从单独内核发出的一致消息,并询问同级内核的一致状态。内核之间的数据转发可减少存取延迟和对更高级别的存储器层的流量。单个内核支持O C P主端口发起数据存取和O C P从端口接收来自一致管理器的询问。
摘要:随着处理性能的提升超出了单核系统的频率和功率范围,导致了多核集群的出现。MIPS科技的MIPS321004K一致处理系统(CPS)采用开放内核协议(OCP)点对点连接,可在整个集群中建立基于侦听的一致性。本文详细介绍这种通信模型的原理。
关键词:1004K,OCP,一致处理,高速缓冲器一致,多核
参考文献
[1].OCP规范2.2,2006OCP-IP协会,版权所有
[2].OCP一致扩展,第二部分:信号和解码(未发表、初稿)
浅析弹道一致性检验判据 篇9
在目前所用的一致性弹道检验准则中, 若对两种散布密集度先沟通呢的两种武器系统进行检验, 均采用T检验方式予以裁定。但是在实际的研发过程中, 这种假设很难实现, 尤其对一些新跑单的配置上, 即便是尽力将其弹道同老弹保持一致, 但是由于使用的是旧的发射平台, 新弹药无论在生产水平还是工艺上都有所提高和改进, 在射击密集度上新弹都要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也是战绩指标要去的必然结果。正因如此, 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必须满足相应的建设条件, 一次保证检验判据的正确, 如若不然就会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从而对决策以及设计造成影响, 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 必须对判断依据进行严格的条件限制。
从检验判别式中可以分析出, 若m=1, d0=0时, 两个式子完全一致, 所以可以将样本的均值差异检验作为弹道一致性检验的依据;对自由度进行调整以及对综合标准差进行计算时, 根据T检验方法就能够得出标准弹道的检验判据。所以, 这种判据是间接应用了配对样本的均值差异检验。但是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应用, 在建设条件的确定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在检验中, 配对样本值的差是不是能够看做为独立的随机变量, 是不是服从正态分布。
(2) 一致性检验中, 配对样本相关性是否显著。
(3) 对于检验功效, 样本容量是否会对其造成影响。
(4) 对于配对样本差值, 需要判断各组的差值能否归属为统一正态总体。
(5) 论证d0=0是否合理。
从独立样本均值的差值检验以及分组检验式检验中可以分析出, 当m=1, d0=0时, 两个式子相同, 所以, 在此基础上对一致性检验进行判断的依据可以直接应用独立样本的均值之差;当m≠1, d0=0, 如果两样本各组来自同一样本总体, 根据多组样本t检验原理, 计算综合标准差和调整相应自由度, 应用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法就可以得出弹道一致性分组检验多组情况下的检验判据。因此, 该情况下是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方法的间接应用。不论是直接应用还是间接应用, 对照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的假设条件, 进行弹道一致性分组法检验需考虑以下几点:
(1) 同一弹各组试验样本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且来自同一正态总体。
(2) 两弹对应各组样本的独立性情况。
(3) 样本容量对检验功效的影响。
(4) d0取值是否为零的论证。
2 散布对现判据的影响分析
某火炮系统配备的两种弹, 分别为 (1) 和 (2) , 某靶距Y方向上的3组弹道一致性配对试验数据 (已经过标准化) , 每组各10发, 试验数据如表1所示。取置信水平α=5%, 采用国家军用标准弹道一致性检验方法对该方向上的两弹进行弹道一致性分析。
计算分析结果如下:
一方面弹道一致性检验判据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射击效果的物理意义, 故由一组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判定弹道一致性是否满足一致性是片面的, 如果三组中有一组不满足弹道一致性而判定不满足弹道一致性要求也试欠妥的;另一方面, 应当综合考察并分析引起射击准确度和密集度的组之间差异显著性原因, 或许检验不通过是由试验本身的误差因素造成的, 故通过单纯的试验计算结果比较来确定是否满足弹道一致性是不客观的。
大量检验结果表明:
(1) 在检验过程中两弹样本虽然服从正态分布, 但是其均值之差有肯能不服从;而其样本值之差不符合正态分布特点是由于方差的差异所致, 若是采用多组实验, 情况更是如此;这两种情况同检验基本假设均不符合, 不能够直接予以应用。
(2) 同一弹种在不同组的检验中由于散布所引起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因而同多组检验时的基本假设不符, 所以使用多组检验的方式有可能出现判断失误。
3 结束语
由上述论述中可以得出, 在对弹道进行一致性检验过程中, 若不考虑检验过程中散布的影响, 就有可能在非正态分布检验过程汇总出现错误判断。因此要想对弹药的弹道一致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从不同角度分析, 综合判断之后才能做出最终是否满足弹道一致性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徐明友.弹道一致性试验准则中的问题[D].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2003.
[2]吕延龙, 游宁.平均弹道一致性试验评定方法研究[D].弹箭与制导学报, 2002.
[3]国防科工委军标出版发行部.GJB3197-98.炮弹试验方法[S].1998.
[4]王中原, 张领科.弹箭通用射表及弹道一致性检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音乐与文学的一致性 篇10
一.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
文学作品, 特别是小说和戏剧都有一个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长有短, 但绝不可缺。所以, 过程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因素。音乐是时间艺术, 尽管它的时间性与日常的物理性时间不同, 但它毕竟也有一个延绵的过程。音乐总是有开始、发展和结束, 这就是音乐的过程。
音乐的过程与文学的过程各有自己的特点, 其中最本质的区别是, 文学展开的是客观世界的过程, 音乐展开的是主观世界的过程。文学作品所揭示的故事情节, 不外乎是过去已经发生的和当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 这些事件的由来和发展都体现出人与社会和自然客观世界的联系。音乐作品却无法展示出这种过程, 它所展示的一切都与人的内心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音乐所展示的是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 它所展示的主要是人的内心世界。音乐的过程固然不同于文学过程, 但它却为听众的文学性联想提供了过程的依据。正因为如此, 人们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富有过程性的文学性内容。
抒情也是文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诗歌, 正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样, 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文学的抒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和借景抒情。表达通过主观的表述来体现, 描写则通过客观的旁白来说明, 借景抒情则是主观的感情借客观的环境来加以表述, 或者在客观的环境中蕴涵着主观的感情因素。音乐的抒情既没有明显的主观表达, 也没有绝对的客观描述, 它介于两者之间。文学的事情往往有具体的对象, 它所运用的语言表达也同样清晰明了。然而音乐的抒情却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 特别是纯器乐曲, 它似乎是作曲家所有生活感受和艺术经验的集中体现。音乐的抒情难以用语言加以解释, 它与人们的心灵直接相通。然而, 一旦想象进入音乐体验的过程, 这一系列概括性的表情则将闪现出文学性的抒情内容, 这就是音乐与文学在抒情方面的联系。
二.与文学有关的音乐作品
在音乐史上有不少作品直接取决于文学作品, 特别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 这类音乐的数量相当多。比如:柏辽兹的交响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浮士德的责罚》, 李斯特的交响乐《浮士德》、《塔索》、《前奏曲》等等。这类音乐与歌剧和歌曲不同, 虽然取材于文学作品, 但他们的构思线索并不是按照文学原作的情节或思想发展过程, 而是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 以音乐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性为出发点, 从文学原作中提取必要的过程和冲突作为音乐的基本线索。或从文学原作中提炼它的精神实质作为音乐构思的基础。
有些作曲家虽然在创作时没有写下文学性的依据, 但作品完成以后却补写了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 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的文学性内容。这些说明简直像小说中的描写一样动人, 它们是对音乐的说明, 但又不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然而一旦与音乐想象结合在一起, 它们就成为音乐内容的一个部分。有些音乐作品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说明, 但它的标题及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 能够比较形象化地为听众提供想象的依据。还有些作品并没有叙述性的文学内容, 但却含有某种诗意, 通过抒情暗示某个特定的主题, 特别在交响音乐当中, 这种诗意性的表现尤为明显。
一致性处理 篇11
关键词:教学;评价;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胶体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2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是教材编写、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学的重要依据[1]。然而,有研究表明[2],课改十年来,教学与教材的吻合度却仅有50%,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内容膨胀和难度拔高的现象。另一项调查也显示[3]:只有57.4%的教师在编选试题时考虑到课程标准,说明教师的标准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强化教师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意识,既有助于发挥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的积极作用,驱动课程向期望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破解当下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难题,为实现减负增效提供有效途径。
各级各类联考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其试题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也直接影响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落实程度。本文以高中化学必修1中“胶体”内容为例,通过近年安徽省部分市级联考命制的相关试题为切入点,探索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1 研究过程
1.1 分析课标和教材
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内容标准,具体以条目的形式出现,即“行为动词+学习内容”,主要明确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它陈述了期望教师教给学生什么以及在特定学科中应当获得普遍的知识与技能[4]。从课程标准要求看,可以明确胶体的认知要求仅限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最低水平“知道”,即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有关胶体的知识。对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在胶体相关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表现出一些异同,都将胶体穿插于“物质的分类”中进行介绍,以体现从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思想。
综合课程标准和几种版本教材的研究分析,可以确定必修1阶段对胶体内容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见表1)。其中,基础性要求是面对所有学生,即教学的基本要求;拓展性要求是针对学习基础较好、对化学学科学习兴趣较大的学生群体,不需要也不能体现在考试评价中。
1.2 收集相关试题
为检验各校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我省多数地市在每学期末自行组织全市的统一检测,因此,试题能够反映各地对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为保证取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次抽样对象为我省11个地市2013年和2014年自行组织命制的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共24份,从中遴选出涉及胶体知识考查的试题共16题。
1.2.1 考查胶体知识试题的题型
涉及胶体知识的16道试题都采取客观题的设计,其中15道为选择题,1道为填空题。由于胶体知识的要求层次不高,主要是考查胶体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适合发挥选择题的题型功能,多用于对考生思维要求较低的知识的考查。15道选择题中有11题采取与其他知识综合的方式出现,仅通过个别选项体现胶体相关知识。主要围绕胶体知识考查的试题只有4题,如例1。
例1 今年入冬以来,我市一度出现了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中霾的粒子直径多在1~104nm之间。有关雾霾的说法①属于胶体②属于混合物③不稳定,能很快完全沉降④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 C.②④ D.②③④
1.2.2 考查内容和认知水平的分布
考查内容和认知水平是试题命制中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维度。例2的A、B、D选项考查内容是胶体的概念和丁达尔效应等,认知水平为了解,即能正确再现有关知识,而C选项则达到理解层次。
例2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
B.都有丁达尔效应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都呈红褐色
逐一分析所考查的具体内容和认知水平,涉及具体胶体知识点的考查频次为19次,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胶体的概念和丁达尔现象,大多数试题的认知水平要求是识记层次;部分试题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胶体概念的理解;考查胶体稳定性的有1次,占5.3%;涉及渗析内容考查的有2次,占10.5%;涉及Fe(OH)3胶体实验室制备和常见胶体的试题各2次,占21%;没有出现对胶体的电泳和聚沉等内容进行考查的试题。
1.3 对部分教师的访谈
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对课程标准中胶体知识相关内容标准和评价要求的理解,笔者通过对本市范围内不同学校、不同教龄的23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多数是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访谈问题的设计主要围绕胶体的8个具体知识内容:胶体的概念、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现象)、胶体的稳定性、胶体的聚沉、胶体的电泳、渗析、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和常见的胶体。要求教师逐一对上述内容是否适宜于进行考查及其原因进行了访谈,如“您认为胶体的概念是否适合考查?以什么形式考查较合理?”、“您认为胶体的稳定性是否适合考查?考查到什么程度?理由是什么?”等,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实际可以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
1.4 课标分析、试题分析和教师访谈的比较
针对具体知识内容、认知水平,将试题抽样、教师访谈与课标进行比较,以此反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求、考试评价标准与课程标准是否一致,以及一致性差异。如通过教师访谈反映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在教学中仍将胶体的电泳和聚沉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该知识内容显然不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又如有的试题对丁达尔效应的考查达到理解层次,即需要学生能运用胶粒直径大小解释出现散射的原因,也超出课标要求。
2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抽样试题的分析和教师的访谈,针对涉及胶体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见表2),可看出在对胶体相关内容的考查中,63.1%的试题以“胶体概念和丁达尔现象”为考查内容,部分试题(约21.1%)在认知水平上超过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都认为这两个知识点是主要内容(认为适合考查的比例均达到100%)。但在其他内容和认知要求上,无论是考试评价,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课程标准要求。
2.1 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从表2对抽样试题与课程标准比较不难发现,在区域性联考或校内考试中,考试评价高于标准已经成为常态,其表现为:一是在考查内容上超出课程标准要求,如例2的C选项涉及盐的水解平衡原理,在知识内容和水平层次上超过课标要求。二是在认知水平上超越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如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只要求学生“知道”,而不要求“理解”,但从取样的试题中有些要求达到了理解层次。由于教师在考试命题中对课程标准的重视和研究不够,造成了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有待提高,如表2中有36.8%的试题考查内容涉及课程标准中未作要求的胶体的稳定性、渗析等内容。
2.2 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凭借自身所固有的理念和经验开展教学,将经验转化成了课程内容。这种经验很多来自于各类联考试题,从表2中显示的有约35%和44%的教师认为可以考查胶体的电泳、聚沉和渗析,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类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要求的内容仍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另一项调查也显示[5]:有66%的教师把各类考试试题作为备课时的重要依据;近96%的教师认为各类考试试题对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影响。长期以来,这种轻视课程标准,重视经验和考试试题的现状,导致了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不一致,形成了考试评价高于课程标准、教学又高于考试评价的恶性循环,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3 提高教学、评价和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建议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从课标到评价再到教学,学习内容与要求不断被放大的现象。究其原因,或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未予以充分的重视;或教师处于“担心考试评价中可能出现而教学中没讲到”的心理;或受某些不规范命题的影响等。如何提高教学、评价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些改变。
3.1 完善课程标准,研制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表现性标准可以界定学生对内容标准要掌握的程度或成就水平,描述的是程度和质量,它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十分好是多好”。因此,表现性标准为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尺度,从而使评价与内容标准保持更高的一致性[6]。现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相对较抽象,尽管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应的“教学要求”或“教学指导意见”,但由于缺少具体且有操作性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对“标准”的解读不尽相同,也就不利于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参考使用。如课程标准中关于“胶体”的要求仅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对此有的解读为: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知道丁达尔现象、聚沉(凝聚)等是胶体的重要特性,并能够运用胶体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7]。有的要求为: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并说明“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有的指导建议为: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并指出“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不作要求”。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研制更具体、可操作性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明确可以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是保持评价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重要途径。
3.2 加强教材研究,深刻领会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能直观反映教材编写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体现了他们的专业智慧,因此,加强教材研究能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尤其是通过对不同版本相关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找出其内容呈现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如课程标准对胶体知识内容的广度虽没有明确界定,但通过比较几种版本教材可发现,胶体的概念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等放在教材正文中,反映了对其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而电泳、聚沉等胶体的性质用科学视野、知识点击、资料卡片等方式呈现,反映了其拓展性。再比较呈现不同的内容,对照标准分析其合理性,如Fe(OH)3胶体的制备和渗析等问题,不同版本教材处理的方式不同,此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需求设计教学,不轻易作过多拓展,避免教学中出现内容膨胀和难度拔高的现象。
3.3 提高教师评价素养,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
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国家在教师专业标准中,描述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应具备的评价素养。评价专家波帕姆(Popham)指出,如果教师缺乏评价素养,就意味着专业自杀[8]。外部评价会对教师的评价活动产生示范作用,这也要求教研部门以“监测”、“调研”为名的评价必须具备良好品质,为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提供示范。为此,作为市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较大规模区域测试命题工作,应加强对相关命题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试题编制水平,在试题编制过程中充分遵循课程标准,科学选择符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考试内容,坚决摒弃超越课标要求的内容(如胶体的聚沉、电泳、渗析等),准确把握对考试内容的认知要求,努力使试题与标准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
3.4 加强测后数据分析,完善对区域学业质量测试试题的评价
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网上阅卷工作的普及,教育领域也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并利用测试后的数据在试题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命题水平和测试效度有着重要作用。在每次较大规模考试(如市级以上联考)后,及时采集相关数据,借助于韦伯模式[9]、SEC模型[10]等一致性分析工具,或从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平衡性维度,或从内容标准和认知要求维度分析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不断提高、完善对试题质量的评价水平,为促进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提供科学、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7~68.
[2]朱慕菊.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课改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1,(18):37.
[3][5]汪纪苗等.高中化学试题对教师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学,2014,(4):10~13.
[4][6]邵朝友,周明.试论内容标准、表现标准的特点及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6,(10):46.
[7]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7.
[8] Popham, W. J. Why Assessment Illiteracy Is Professional Suicide?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4,62(1):82~83.
[9]刘学智,张雷.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韦伯模式本土化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12):13~17.
化学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分析 篇12
本书首次对化学课程研究的一致性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思路,提出了体现学科特征的系统分析模型,力求探索化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和谐匹配,提出了有关化学教学改革的积极建议,是化学课程实施研究的一种新尝试。
本书涉及的数据均来自于对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以及课堂观察、习题分析的结果,从中所得的结论既是对课程现状(特别是存在问题)的具体描述,也是指导教师如何把握课程实施方向的最直接的警示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