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一致性(通用12篇)
价值观一致性 篇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科学地概括和界定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的性质。“在新世纪新阶段, 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同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战友党;是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参政党。”这一性质的界定使民主党的价值取向必然与历史条件、社会基础、执政党意识形态、自身的社会进步和广泛的代表性的要求相吻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与各民主党派长期的共同的斗争, 同各种思潮、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争辩、较量、凝练而成的价值体系。表明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共同理想, 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价值观的继承和新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内在信仰和精神支柱, 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民主党派的性质要求有内在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一、在中国历史条件下, 政治诉求决定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中国是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古国, 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执着的伦理、价值取向。社会一以贯之的伦理等级教育和倡导, 统治者对伦理等级的强力规制和仕位利禄诱导, 曾造就了封建制度的强大和稳固, 也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的保守和僵化。当面对新崛起的资本主义, 我国封建制度的落后性立刻显现出来。新兴资本主义以其强劲的生产力为推动力, 在短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并对外实施扩张, 掠夺。中国封建社会犹如一座腐朽的大厦, 经不起经过工业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船坚炮利的攻击, 千疮百孔, 摇摇欲坠。文明古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遭受了欺压、凌辱。中国人民的苦难和屈辱, 形成了中国人民共同的政治诉求: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许多能人志士为拯救中国, 流血牺牲。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本着“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精神, 将一生投入到救国之中, 最后还激励人们“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呼应历史的趋势, 中国大地上涌现出的进步团体无不以救亡图强、复兴中华为志向, 形成了趋于一致的根本的政治诉求, 价值取向。
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历史条件下, 虽然各自所联系的群体和代表的意愿有所差别, 但在根本的政治诉求上是有共同点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原因和共同基础。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梦想, 从此站立起来的时候, 也是民主党派政治理想、政治愿望、政治主张的实现。因此, 民主党派完全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在社会意识形态上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有高度的一致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就必然地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同价值取向。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共同理想体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党派所联系的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这一社会基础决定了民主党派与广大的劳动者、建设者、爱国主义者的共同理想是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社会发展的道路应按各国的国情和人民的意愿来选择, 不应当强求一致,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从来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描述都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空想;也没有为哪个社会设置不变的、可以套用的框框。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种具体的设想越多越陷入空想。在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理想下, 各国可以、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 寻找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学习的是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但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之处。邓小平同志以改革创新精神,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让中国人民走向了富裕之路, 从而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短短30多年的建设历程, 已经创造了过去需用上百年时间才能创造的成果。中华民族正在迈向复兴之路,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全世界的华人、华侨为之自豪, 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 体现了人们新时期的共同向往和追求。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核心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以此为精神动力, 全国各族人民、各团体、党派将同心同德、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谋发展, 必将能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
三、在中华文化背景下, 民族精神确定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 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在延绵不绝的文化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救亡图存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具有勤劳、节俭, 勇敢、礼让宽恕的品德, 拥有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嫉恶如仇、天下为公、浩然正气的气节。尤其是国家意识、爱国情怀、忧国忧民、舍己为国, 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代代相传, 构成了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邓小平同志虽然历尽坎坷, 但爱国之心从未动摇, 他曾经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因为爱国, 有多少人可以忍辱负重, 不计个人得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以说, 各民主党派是由爱国人士发起成立, 各民主党派的纲领中始终贯彻爱国的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将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 凝聚在一起。无论地位有多悬殊、无论贫富有多差别、无论身处有多遥远, 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 都能走到一起来。哪怕是面对酷刑、屠刀, 都无所畏惧。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诗:“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就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体现。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复兴的精神支柱,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各民主党派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 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而诞生, 在新中国新世纪的历史条件下, 同样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召唤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主党派的诞生和发展的精神动因, 当然也是各民主党派内在的价值取向。
四、在新时代的形势下, 时代精神和荣辱观展现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 按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是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这一时代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身处于这一时代的人们, 一定要有所作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正是秉承时代精神, 引领中国人民奋勇争先, 克服种种困难, 扫除重重障碍, 改革旧体制, 清除旧弊端, 创立新体制, 探索新道路, 才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引自十七大报告) ”改革创新是我们的共识, 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民主党派在战争的困难时期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仍然与共产党并肩战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新时期的形势下, 民主党派的性质必然体现着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视野开阔了、联系广泛了, 文化的交流加速了, 各种思潮的碰撞也加剧了。难免会使一些人迷失方向、模糊是非、难辨善恶。为了分清是非、荣辱, 明辨善恶、美丑,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优秀美德, 坚定、鲜明地表明了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什么为丑、什么为美;什么为荣、什么为耻。呼应了社会的需求, 对我国新风尚的树立有深远的意义。
民主党派能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先潮, 表明了其先进性。民主党派在倡导传统美德、树立正气、纯洁社会风气、进行自我教育等方面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支持, 体现了广泛性。这一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相互统一的性质, 价值取向在道德要求上必定不能离开中国的传统美德, 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美丑善恶的共同判断。因而必定体现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核心价值。
民主党派的性质决定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关系、配合关系、监督关系、存亡与共关系。决定了民主是政治诉求、理想追求、道德要求, 民主党派的性质与经过历史凝练、人民奋斗追求、时代呼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蒋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人民日报, 2007.2.13.
[2].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读本.学习出版社, 2009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0
[4].刘建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认识与发展.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5].李瑞民.民主党派在现实政治中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分析.山东文学, 下半月2008 (6)
价值观一致性 篇2
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一、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特点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大学生都是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高智力群体。他们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大学生价值观极易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期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时常成为社会变迁的晴雨表,而大学生在社会转型中的心路历程,又常常为人们观察和认识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提供了极为独特的视角。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就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折射。
(一)主流价值观出现对社会主导思想的依从性
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通过社会思潮、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对大学生主导价值观起决定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晴雨表”,总是表现为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可以看到时代跳动的脉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激励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倡导了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和谐的关系,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型与信仰型价值观出现回升,这相应地反映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环境的依从性。
(二)讲求实际的价值选择更为青年学生所重视
市场经济体制让大学生更重视实用性,讲究经济效益,追求财富积累。进入21 世纪,大学生不再狭隘地追逐经济利益,他们也寻求自身的发展,并不忘回报、奉献社会,因为他们明白只有人和社会和谐相处,才能让自我的价值真正得到实现。
(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价值取向的弱化趋势
所谓价值取向就是个人内化了的价值观,它对个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定向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价值取向不仅注重情感,还注重认知和方向。在当代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中,自身价值取向的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越来越让人担忧,很多学生麻木地学习只不过是为了争得第一名的头衔和丰厚的奖学金,很少有人给自己制定明确的奋斗方向并坚持下去。这就会使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积淀越来越少,而且没有自己的专长和为社会需要并认可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越来越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缘故,也是大学生一味追逐硕士、博士学位,而不够注重实质发展的直接原因。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青年学生就难以成为社会良知和公平正义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他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高尚的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今天,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维系社
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与实践本质
当前我国的价值观的深层结构是以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本位的核心价值观,其表层结构是大众的价值观念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这一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意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把握了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极大的超越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与对大学生主体性和社会性的肯定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避免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这对于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在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处理好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科学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它涵盖了人类一致的、共同的最终理想,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时代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是现实理性和走向未来的价值积淀,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没有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就会缺乏现实的基础和动力,更难有效地推进和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产生和作用的发挥一定要与现实相衔接,才有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系统化,必将成为青年大学生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潜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进而作为人们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效用。
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必须构建新的核心价值观,但同时应当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历史久远的伟大民族,过去、现在和将来,其核心价值观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切断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价值传统。当然,对于历史文化血脉和价值传统,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国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衔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社会的更加开放、文化的逐渐多彩以及人们自我意识的持续增强,利益意识的不断觉醒,张扬个性需要的日益激发,青年追求生活风格的个性化、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于是,在多样化的发展机遇中,青年大学生必然表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从全社会的视角观察,个体层面上个性化必然构成群体层面上多样性的总体图景。在这里,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激励人心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作用,而且这种价值观包含着非常高尚和值得人们前赴后继为之献身的内在合理性。核心价值观必须
拥有崇高的精神因子。历史和实践证明,作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理应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而号召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华润雪花啤酒:一致性传播 篇3
传达与品牌定位一致的信息
记者雪花啤酒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如何衡量活动给品牌传播带来的效果?
侯孝海:雪花啤酒的核心诉求点是“畅享成长”,面向的消费者是20岁—35岁这一年龄段的年青人,这群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充满激情、积极进取、敢于挑战自己、懂得享受生活,但他们身上又要承受很多压力(买车、买房)。我们瞄准这群人的情感特征来策划品牌活动、传播我们的品牌内涵,倡导和鼓励消费者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事业上积极努力,敢于挑战,在生活上也要积极享受。所有的活动和广告都在围绕这个圆心转。
我们常借助社会热点事件来传播品牌,在选择事件上要参照以下几点:1.看这个事件本身的关注度高不高,是否可以引起高度的注意力;2.看是否与自身的品牌定位相吻合;3.评估其传播效益,设计出最优的投放组合。比如,今年的“雪花啤酒,勇闯天涯”,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志愿者”、“在《绝对挑战》从六名入围志愿者中招聘一位‘探索成长之旅’形象代言人”等一系列活动,众多消费者积极响应,品牌形象迅速提升。
选择与品牌战略一致的媒体
记者:由于雪花啤酒是一个全国性的啤酒品牌,而在中国,啤酒消费的区域化、细分化、季节性的特征依然很明显,电视媒体分众化的加强,以及省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的快速成长。华润雪花啤酒如何综合运用电视媒体传播自己的品牌?
侯孝海:我们结合自身的品牌定位和投放策略,对电视广告的投放分“两条线”来做:第一条线是面向全国的媒体做重点投放,参与其中的相关热点节目,在节目内容和硬广告上形成呼应,提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第二条线是投放一些区域电视台,主要是省卫视、知名城市和重点市场城市的电视台,而且在选择省电视台时主要选择旅游大省(这与其旅游营销的策略相匹配)。在广告片的投放上,全国必须统一。统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广告片在电视台、终端、渠道等要统一,传递同一个声音、图像、信息;二是电视广告传播流程上——投放策略、监控、分析评估等都要一体化,在中央台投放的数据和策略和地方台投放的当作一个整体来测算。
开展与电视广告内涵一致的促销活动
记者在投放电视广告的同时,如何把电视上宣传的活动信息落实到终端?
涂装车身色差一致性控制 篇4
1 涂装车身主要的色差问题
我公司的涂装车身色差控制手段主要是通过目视并结合X-Rite色差仪监控3个角度(25°、45°和75°)的L*、a*、b*值。金属面漆车身需检测3个角度的色差值;非金属漆的色差不受角度变化影响,只关注45°的L*、a*、b*值即可。由于白色车身订单量大,且白色车身色差较为明显。故以下问题均以白色车身为例。
1.1 车身搭界位置的色差
车身前、后门搭界处,后门与后侧围搭界处存在目视色差,后门较前门偏黄,后侧围较后门偏黄。特别是在修饰线及漆膜评审间的1 200 lux光照条件下,搭界处色差较为明显。
1.2 车身左、右翼子板配色色差
车身左、右两侧分别由左、右两台机器人进行喷涂,虽然左、右喷涂轨迹完全镜像,调用了相同的喷涂参数表且喷涂环境(温/湿度、沉降风速)基本相同,但左、右车身仍然存在色差,导致车身与保险杠配色困难。
1.3 车身与加油口盖板的色差
加油口盖板随整车同线喷涂,受不同材质影响,车身与加油口盖板之间存在目视色差,影响整车色差一致性。
2 问题分析与优化
2.1 涂料色差试验
白色涂料的色相与漆膜膜厚相关,两者的对应关系见表1。∆L*、∆a*和∆b*的含义如下。
a.+∆L*=明亮的,-∆L*=较暗的;
b.+∆a*=较红的(少绿的),-∆a*=较绿的(少红的);
c.+∆b*=较黄的(少蓝的),-∆b*=较蓝的(少黄的)。
由表1数据可见,色漆膜厚增加主要对白色涂料的b*值产生影响,即膜厚增加,色相也越来越黄;而眀度(L*值)和红绿项(a*值)随膜厚增加变化幅度不大,且没有影响到目视效果。故优化时,主要监测b*值的变化。
2.2 车身搭界位置的色差优化
测量图1所示搭界位置的膜厚,结果见表2。
由表2数据可见,后侧围膜厚比后门厚4~6μm,由于车身的曲面结构导致视觉角度的变化,因而产生了目视色差。后侧围搭界处漆厚偏厚的原因是:机器人喷涂内板边缘时,漆雾过喷到外板导致的(图2)。
为此,分别对内、外板的喷涂轨迹和喷涂参数进行以下优化。
a.缩小内板喷涂时成型空气的喷幅(表3);
b.优化外板的喷涂轨迹,减少过喷区域的喷涂量(图3)。后门喷涂轨迹从搭界部位向车头方向调整,后侧围轨迹向车尾方向调整,以减少后侧围b*值偏高位置的轨迹搭接量。
优化后,后侧围过喷影响区域色漆层膜厚平均降低4μm左右,在提升整车漆膜厚度均匀性的同时提升了漆膜颜色的均匀性,结果见表4。
以相同方式对前、后门搭界处进行处理,整车目视色差可接受。
2.3 左、右翼子板色差的调整
左、右翼子板前端与保险杠直接接触,将色差值维持在合理范围(左、右翼子板b*差异不宜超过0.2)内对颜色匹配而言非常重要。用分层膜厚仪测量左、右翼子板膜厚,差异并不明显;但受翼子板曲面结构影响,用色差仪测量左、右翼子板的色差却相差0.3以上(表5)。
为此,将左、右翼子板的喷涂参数和喷涂轨迹由左、右相同改为左、右单独设定(图4),调整时互不影响。由于素色白一遍成膜,受旋杯吐出量上限制约,在右侧翼子板前端另外增加1条轨迹,提高漆膜厚度,以提升右翼子板b*值。优化后,左、右翼子板的b*值相差0.1(表6)。
左、右翼子板各采用单独轨迹及参数后,b*值可基本维持在相同水平。消除了左、右翼子板颜色差异,降低了车身与保险杠颜色不一致的颜色匹配难度。
2.4 加油口盖板色差问题的解决
质量部整车颜色评价反馈结果显示:与车身相比,目视加油口盖板颜色偏绿,色差仪测量的a*值偏负。
加油口盖板为塑料件,无电泳层,故无法直接通过分层膜厚仪测量分层膜厚。通过贴板测试该部位色漆膜厚与车身相差不大,但中涂层膜厚比车身中涂层膜厚低较多(表7)。根据UV穿透率要求,素色白面漆的中涂膜厚需≥17μm,故车身的中涂膜厚平均为20μm。加油口盖基材为黑色,由表7油漆遮盖力性能可知,加油口盖偏绿是中涂膜厚偏薄、对基材底色遮盖不良、受基材颜色影响所致。
为此,逐步增加加油口盖位置的中涂膜厚(表8),最终确认中涂膜厚为13~16μm(加油口盖板材料为PPE,不涉及UV穿透率要求,故需保证遮盖力即可),不会影响加油口盖外观,且目视加油口盖板颜色与车身匹配的效果可以接受。
3 结束语
车身色差是决定整车色差的主要因素。为确保整车色差的一致性,应同时采取监控不同批次涂料色差、优化喷涂机器人的轨迹及参数等手段加强车身色差的监控。
参考文献
教学与目标的一致性 篇5
我们首先来搞清楚有关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活动七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信息反馈。其中学生是根本因素(教师第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向学习的最终目标前进。
二是教学与目标一致的两前提条件:
1、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2、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
2.相关标准陈述:(举例)
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
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
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
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
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1、课堂练习、课堂测验以及课后作业;
2、教学情境中师生问答和引导;
3、教师对学生表情、动作、学习状态和个性特征等情况的观察。
5.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3.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出示课件)
追问:我该设计怎样的教学,让学生去达到自己的学习结果? 设计教学活动,我们需要思考:
(1)什么样的活动(工作/经验/任务)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 例如,师生接龙,小组合作等。
(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 方法,例如节奏游戏。顺序,难点到前面,融入游戏中,简谱试唱等。
(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环节、呈示、对话、指导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预设问题,教师应该想到学生可能会如何想,如何回答,我会用什么语言或者活动,引导他们做到何种程度。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机智。
我们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和“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学活动方案,要将任务/活动/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利用“一致性”解短文改错 篇6
时态是否一致
短文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应该与上下文特定的谓语环境及该句的时间状语保持一致。动词时态考点主要涉及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其命题方式通常是在一般现在时的背景下误用一般过去时,或者反之。有时也涉及其他时态,如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等。从所涉及的动词来看,主要涉及be和have两个常用动词。例如:
1) And there were many meaningful things that are worth.... (2008年重庆卷) 一般性的介绍,应用一般现在时,将were改为are。
2) I'm glad to know that you had an interest in Chinese food. (2009年重庆卷) “对中国菜感兴趣”是对一般情况的叙述,应用一般现在时,将had改为have。
3) We choose the cheapest biscuits and ate it under a tree. We thought the biscuits were great. (2008年安徽卷) 从第一句的ate及第二句的thought可以判定choose发生在过去,应将choose改为chose。(注:it是原题下一行的错误,应改为them。)
语态是否一致
英语中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主动语态中的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而被动语态中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的。考生常犯的错误是该用过去分词时却用了动词原形或现在分词,该用主动语态的时候却用了被动语态。例如:
1) I have some records giving to me as birthday gifts. (2004年全国卷II) Records与give是被动关系,故应将giving改为given。
2) If I have the honor to be chose to work for the 29th Olympic Games,.... (2008年全国卷II) 根据句意,chose和I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应该用被动语态,故将chose改为chosen。
3) I meant to give it back to you before four in the afternoon, but I was hold up on my way back. (2009年全国卷II) “I was hold”很显然是被动语态,hold应用其过去分词形式held。
主谓是否一致
在检查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否正确的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谓语动词的单复数形式与句子的主语是否保持一致。这类错误一般考查以下四个方面:
1. 动词在人称和数上是否与主语保持了一致。例如:One day, while my friend and I was traveling through Germany,.... (2008年安徽卷) 主语是“My friend and I”,谓语要用复数形式,应将was改为were。
2. 从句或非谓语动词作主语,谓语动词要用单数。例如:
1) Starting your collection of stamps are easy became they are everywhere. (2004年浙江卷) 句子的主语不是复数名词stamps,而是动名词短语“Starting your collection of stamps”,谓语动词应用单数,应将are改为is。
2) What may surprise you are that I'm going to the U.S.A. (2006年山东卷) 主语从句作主语,谓语动词应用单数,改are为is。
3) Having fun with their friends make them happy. (2008年湖北卷) 动名词短语作主语,谓语动词应用单数,将make改为makes。
3. 在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的数应与先行词的数保持一致。例如:
John Brown is London taxi driver who love going to the Theatre. (2008年陕西卷) 定语从句关系代词who指代“John Brown”,是单数第三人称,谓语动词应用单数,将love改为loves。
4. 当一个句子有两个主语,且它们又是由“...or...”“either...or”“neither...nor”“whether...or”“not only...but also”等连接起来时,谓语动词的数应遵循就近原则。例如:
Any one can borrow books if he or she wish. (2006 年安徽卷) 从句主语用or连接,从句谓语动词wish应与最靠近它的主语she保持一致,且是一般现在时,所以应将wish改为wishes。
名词的单复数与修饰词或上下文
是否一致
主要考查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及抽象名词具体化等问题。例如:
1) There are advantage for students to work while studying at school. One of them is that they can earn money. (2005年全国卷I) 从第二句很容易就能判定,第一句中的advantage不止一个,应用复数,故将advantage改为advantages。
2) Nowadays millions of people of all age take pleasure in.... (2004年浙江卷) 根据age的修饰语all可知,这里指的是不同年龄的人,所以age改为ages。
3) I stayed there for one and a half hour and.... (2009年全国卷II) 此句中,hour的修饰语是“one and a half”,是个复数概念,hour应用复数形式hours。
指代是否一致
对于短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代词都要查一下它所指代的内容以及在句中的作用,注意其数、格、词性是否正确,前后是否一致,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关系代词以及疑问代词等。指代错误也是高考改错题中常见的错误。例如:
1) The second man pointed to his glasses and asked if the angel could cure her poor eyesight. (2009年四川卷) 根据上下文,请求天使给自己治眼的人是“the second man”,是男性,应改her为his。
2) If he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playing about in the way that he used to as a child, they will go hungry. (2006年广东卷) 根据上下文,前后都在说he,所以主句主语也应为he,改they为he。
3) And there are many meaningful thing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a lot of American families. I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hina. (2008年重庆卷) 通读全文,第二句的those显然实际想指代的是“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单数概念,故将those改为that。
平行结构是否一致
平行结构是指用一连串功能和结构相同的或相似的成分表达同一范畴或同一性质、密切关联的内容。平行结构有词之间的平行、词组之间的平行、句子或从句之间的平行等。在平行结构中常用的并列连词有and、but、or、than等。平行结构在词性、时态、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上往往要求保持一致。答题时要留心平行结构前后是否对等平行,因为这也是命题人常常设置错误的地方。例如:
1) She liked it and reads it to the class. (2003年全国卷) 此句中like和read是并列谓语,时态应统一,结合全文时态,都应用一般过去时,改reads为read。
2) They wanted one child or another to come out and played. (2006年四川卷) 这句中,come与play是并列的不定式,故将played改为play。
3) Everyone else seems very nice and warmly here. (2009年海南、宁夏卷) Warmly和nice由and连接,是并列关系,二者都作seem的表语,应用形容词形式,故将warmly改为warm。
中心词与其修饰词是否一致
此类错误通常是形容词与副词的混用,如修饰动词时误用形容词或修饰名词时误用副词,用作表语时该用形容词的却误用了名词等。例如:
1) I said, "They're cheap and they really taste well." (2008年安徽卷) 此句中,taste后面应该是形容词作表语,应改well为good。
2) The food in one area can be easy told from that in another. (2009年重庆卷) 修饰动词应用副词,故将easy改为easily。
3) l know you are particular interested in Human Rights. (2006年陕西卷) 修饰interested应用副词,将particular改为particularly。
4) I found the game excited... (2005年浙江卷) 修饰物,表示物的性质,应用exciting。
固定搭配是否一致
短文改错中涉及固定搭配的错误是常常多用、少用或误用其中的介词,有时也涉及其中的动词不定式、动名词以及冠词的错误搭配。例如:
1) Children called their friends together to spend hours, even days play games. (2005年湖北卷) “Spend time doing sth.”是固定搭配,要改play为playing。
2) I will send my friend Charlie meet you at the airport. (2006年陕西卷) “Send sb. to do sth. (派某人去干某事),”是固定搭配,应在meet前加不定式符号to。
3) ...but I couldn't explain them with English clearly. (2008年天津卷) 使用某种语言,应用介词in。
4) The angel, "I've suffered by back pain for years... (2009年四川卷) “Suffer from (遭受……的折磨)”,是固定搭配,应改by为from。
行文逻辑是否一致
这种错误隐蔽性强,且年年必考。例如:
1) The market at the corner of Friendship Street and Xinhua Road has given way to a supermarket. Besides the bookstore next to our middle school is still there. (2009年全国卷I) 第二句句意发生转折,应改Besides为But。
2) In American big cities, thousands sell tickets to watch football or basketball games. (2005年湖北卷) 看球赛要买票,故改sell为buy。
3) We were not very hungry but we only had a little money.... (2008年安徽卷) 根据句中的but,判断前后语意转折,且短文改错只能改一处,判断错误发生在前半句,应去掉not。
音乐与文学的一致性 篇7
一.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
文学作品, 特别是小说和戏剧都有一个故事情节展开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长有短, 但绝不可缺。所以, 过程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因素。音乐是时间艺术, 尽管它的时间性与日常的物理性时间不同, 但它毕竟也有一个延绵的过程。音乐总是有开始、发展和结束, 这就是音乐的过程。
音乐的过程与文学的过程各有自己的特点, 其中最本质的区别是, 文学展开的是客观世界的过程, 音乐展开的是主观世界的过程。文学作品所揭示的故事情节, 不外乎是过去已经发生的和当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 这些事件的由来和发展都体现出人与社会和自然客观世界的联系。音乐作品却无法展示出这种过程, 它所展示的一切都与人的内心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音乐所展示的是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 它所展示的主要是人的内心世界。音乐的过程固然不同于文学过程, 但它却为听众的文学性联想提供了过程的依据。正因为如此, 人们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富有过程性的文学性内容。
抒情也是文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诗歌, 正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样, 没有抒情就没有诗歌。文学的抒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和借景抒情。表达通过主观的表述来体现, 描写则通过客观的旁白来说明, 借景抒情则是主观的感情借客观的环境来加以表述, 或者在客观的环境中蕴涵着主观的感情因素。音乐的抒情既没有明显的主观表达, 也没有绝对的客观描述, 它介于两者之间。文学的事情往往有具体的对象, 它所运用的语言表达也同样清晰明了。然而音乐的抒情却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 特别是纯器乐曲, 它似乎是作曲家所有生活感受和艺术经验的集中体现。音乐的抒情难以用语言加以解释, 它与人们的心灵直接相通。然而, 一旦想象进入音乐体验的过程, 这一系列概括性的表情则将闪现出文学性的抒情内容, 这就是音乐与文学在抒情方面的联系。
二.与文学有关的音乐作品
在音乐史上有不少作品直接取决于文学作品, 特别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 这类音乐的数量相当多。比如:柏辽兹的交响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浮士德的责罚》, 李斯特的交响乐《浮士德》、《塔索》、《前奏曲》等等。这类音乐与歌剧和歌曲不同, 虽然取材于文学作品, 但他们的构思线索并不是按照文学原作的情节或思想发展过程, 而是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 以音乐发展的需要与可能性为出发点, 从文学原作中提取必要的过程和冲突作为音乐的基本线索。或从文学原作中提炼它的精神实质作为音乐构思的基础。
有些作曲家虽然在创作时没有写下文学性的依据, 但作品完成以后却补写了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 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的文学性内容。这些说明简直像小说中的描写一样动人, 它们是对音乐的说明, 但又不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然而一旦与音乐想象结合在一起, 它们就成为音乐内容的一个部分。有些音乐作品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说明, 但它的标题及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 能够比较形象化地为听众提供想象的依据。还有些作品并没有叙述性的文学内容, 但却含有某种诗意, 通过抒情暗示某个特定的主题, 特别在交响音乐当中, 这种诗意性的表现尤为明显。
大金龙通过“生产一致性审查” 篇8
记者从大金龙方面获悉, 日前, 大金龙顺利通过澳大利亚政府基于XMQ6900K车型进行的“生产一致性审查”, 此举标志着大金龙生产制造流程和品质控制体系完全符合澳大利亚客车生产法规要求, 金龙客车的品质再次获得了澳大利亚市场的认可。据介绍, 澳大利亚政府的“生产一致性审查”三年进行一次, 早在2008年大金龙就首次通过该项审查。
9月8日—9日, 来自澳大利亚车辆安全标准机构政府官员严格按照ADR (Australian Design Rule) 法规标准, 对大金龙包括研发、制造、品管、物流、采购等多个部门进行系统审查, 审查官员对大金龙质量控制系统表示满意。审查官员认为大金龙的流程及记录完整详细, 完全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其质量控制系统能保证车辆生产的一致性要求。
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的研究 篇9
协议测试是软件测试领域的一个分支, 属于黑盒测试, 它包括了三种类型的测试:一致性测试, 互操作性测试以及性能测试。
协议一致性测试是协议测试的一种, 依据某种协议对该协议的实现进行测试, 并判断该协议的实现是否与标准一致, 属于功能性测试。其主要目的是确认产品的功能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减少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错误的风险。
协议一致性测试依据的标准是某种协议, 测试对象是设备的相应协议的实现, 目的是检验实现的输出是否与标准规定的一致。协议一致性测试的两大要素一是测试执行的标准, 另外是测试对象的输出结果与期望值的对比, 以确定被测系统的实现的可靠性以及提高在与其他同类型设备互联时的成功率。
2.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方法
测试系统对被测系统的访问模型依据被测协议实现的所处的上下层次来建立的。上下层的访问和被测协议实现是通过服务访问点来连接的, 测试系统对被测协议实现的测试控制和观察的接口可以设置在服务访问点, 也可以设置在服务提供层上或其他系统接口上。一个测试系统两个测试控制和观察的接口, 分别对应于被测实现的上层和下层访问点。测试系统对应于上层访问点的部分是上测试体, 对应于下层访问点的是下测试体。
IUT (Implementation Under Test) 和上层测试体之间通过抽象服务原语言 (ASP) 来通信, IUT和下层测试体协议数据单元 (PDU) 交换数据。在实际测试中, PDU采用抽象服务原语编码基本的消息信令, 而不是直接进行交互。协议一致性测试使用了被测试系统实现所使用的层间服务原语和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控制和解析。根据不同观察点的设置位置, 可以分为本地测试和外部测试, 本地测试适用于产品的内部测试而外部测试使用于远程方的测试。协议测试多用外部测试, 加上辅助的内部测试。外部测试可分为分布式, 协调式和远程式, 每一种又可以根据测试层次分为单层的, 多层的或嵌入式的。
本地测试法是协议测试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如图1所示。在这种测试模型中, 上下测试体以及协议协调过程是在同一个系统中完成的。这种模型假设被测协议层的上下层边界都存在访问接口, 测试系统通过接口对IUT施加激励进而观察输出的响应, 从测试系统的角度来说, 这种接口也成为控制观察点PCO (Point of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
分布式测试法, 协调式测试法和远程测试法这三种模型都假设IUT的下边界不存在接口。分布式测试模型下层测试体和IUT处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 并且通过底层的服务协议来实现互连。同本地测试法不同, 分布式测试法的协调过程使用PCO交换的抽象服务原语来进行的, 上下测试体之间的同步是通过被测试系统实现的, 因此测试判决是通过下测试体作出的。
协调测试法是一种高级的抽象测试方法, 与分布式测试法相比较, 被测试IUT上边界与上测试体之间不需要有访问接口, 使用标准的测试管理协议和测试管理数据单元进行自动化的测试和管理。下测试体作为主控方, 自动对测试作出判决。上下测试体之间的通信可以基于被测试的协议, 也可以使用其他可靠的协议来传输控制数据单元, 用于高层协议的一致性测试。
远程测试法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显式地测试协调过程, 同时下测试体和IUT之间的同步依靠被测试的协议来实现, 上测试体的存在也是可以选择的。远程测试模型采用下测试模型通过其下层的服务系统与同一层次的被测系统交换数据单元。
3.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内容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分析被测实体的具体实现所采用的协议规范和特性。要根据协议的规范, 研究协议的每个特性, 结合具体的被测实现, 建立仿真测试事件集合或交互行为序列, 这个用于描绘测试任务的事件集合或交互序列直观上使用时序的信令图来表示, 在具体的编程时使用TTCN3语言来编写事件集合或交互序列的测试用例。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标准包括了3个部分:抽象测试集, 协议实现一致性说明和协议实施附加信息, 如图2所示。可执行的协议测试集合基于上诉三部分基础上生成。测试生成使用抽象测试集描述特定的协议文本, 并且要求抽象测试集也是标准的。测试实现特定测试集的执行方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抽象测试集被转变为可以在具体测试设备或平台上可执行的测试用例, 也就是测试用例的编译选项的配置和编译过程以及可执行体和动态运行配置文件的生成。测试执行是运行已经可执行化的测试执行体, 观察被测实现的外部响应最终得到测试判决。
被测试对象应该自己系统协议实现的标准说明, 以用于测试时能以此作为测试对照。测试方可以根据PICS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conformance statements) 协议实现的一致性陈述和PIXIT (Protocol Implementation Ixtra information for testing) 进行配置参数和测试用例的选择, 进而得到将要测试的用例。
测试过程的状态变化经历了稳定状态, 被测试状态, 测试体结束状态, 验证结束状态。具体转换过程如图3所示:
在测试过程开始阶段, IUT首先由前置动作过程设置成初始的测试状态, 并且由测试用例激活测试过程, 即从稳定状态进入到测试状态。测试用例在测试体中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 进入结束状态, 如果结果不一致, 就需要进一步分析结果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转入验证结束状态, 如果结果相同, 通过后置动作恢复为稳定状态, 并且等待进入下一次测试过程。
协议一致性测试的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测试生成, 其主要为某一特定的协议描述一个独立的抽象测试集合, 包括使用自然语言, 信令流图和测试编程语言。第二阶段是测试实现, 即将一组抽象测试集中的抽象测试用例转变为在实际测试设备或平台上可以执行的测试实体, 通常包括了测试用例的编译和链接以及测试环境的配置, 通常要模拟被测对象的具体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执行要素等细节。第三个阶段即是执行测试用例, 对被测对象的协议实现施加测试激励, 通过观察返回的激励响应, 测试系统对比响应协议标准说明而得出的一致性判决, 必将测试判决记录到对应的测试日志或报告中。
测试生成是一致性测试的第一个阶段, 其要求是从协议描述中抽象独立的协议实现, 该实现是用标准化的协议测试语言描述的, 并且能够对协议的多方面进行描述, 生成测试集, 如图4所示。
通常抽象测试集使用一种抽象的测试方法。因此, 标准测试集更加应该使用一种标准话的经过严格定义的并且独立于任何实现的测试表示法来描述。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了一种半形式化的测试语言TTCN (树表结合表示法) , 它具有严格的语法定义和灵活的抽象数据描述功能, 使抽象测试集描述更加标准化, 通用化和可变化。TTCN的描述具有典型的结构化层次, 在每个测试集是由称为测试用例的Test Case组成, 一个测试用例描述了一组测试步, 用来测试协议的一个需求或者一致性。每个测试用例又可以分为测试步和测试事件, 测试步包含了多个测试事件, 一个测试事件是在PCO上发生的一个交互动作, 如发送和接受动作。测试步就是由多个连续的测试事件组成。
从图上可以看出, 测试执行阶段首先是静态一致性检查, 依据协议标准的静态一致性需求对IUT进行静态检查, 而后在执行器上执行测试用例来检查IUT对动态一致性的满足程度。每个测试用例的判决结果为:通过, 失败或不确定性。最后静态一致性检查的结果和所有的测试用例执行的结果通过组合判断, 才会形成一个有关IUT的判决。只有当所有的测试都为失败时, 最终的结果才会是通过, 并且有专门的测试报告或测试日志来记录。
测试执行的机制是基于编译的测试执行, 基于编译的测试执行过程, 可执行的测试体是由许多的测试用例集编译而成的可执行文件体, 由抽象测试集到可执行体的转换是由转换器或编译器在测试之前完成的。可执行体只有在测试过程中才存在, 它顺序地读取测试事件, 编解码协议描述抽象服务原语和传输服务原语, 并将接受到经过解码的抽象服务原语与测试用例中的抽象原语模板比较, 以确定下一步要执行的测试步。
5. 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的概念以及应用过程, 分别介绍了本地测试法、协调式测试发、分布式测试法和远程式测试法四种测试模型, 最后对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的测试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庞其详, 刘云龙.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J].通信技术与发展, 1995, 34 (3)
[2]赵会群.通信软件测试技术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5 (5)
[3]ETSI.ETSI ES 201 563-1 V3.2.1-2007 Methods For Testing AndSpecification (MTS) -The 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 Version 3, Part1:TTCN-3 Core Language[S], 2007, 53.
关于身份证明一致性的认定 篇10
为了规范房屋登记行为, 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 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登记机构必须仔细审查申请人提交的资料, 而面对现在持有各式各样身份证明的申请人, 登记机构对申请人的身份也应当仔细审查, 应当确保申请人提交的身份证明的真实性、有效性且申请人系身份证明记载的民事主体。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申请人的身份可能发生改变, 登记机构在审查身份证明时又该如何操作?如果房屋所有权人原登记时采用中国居民身份证, 出售房屋申请登记时已移民国外, 持有外国护照, 如何认定身份的一致性?
一般情况下, 申请人的身份不发生改变的话, 中国境内的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 外国人士的身份证明为护照和中国政府主管机关签发的居留证件。而中国公民移民国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三条规定, 居住国内的公民因私出境, 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需提交户口簿或者其他户籍证明等相关资料;第七条规定, 居住国内的公民办妥前往国家的签证或者入境许可证件后, 应当在出境前办理户口手续。出境定居的, 须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户籍办公室注销户口。所以移民国外持有外国护照的人, 在其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有身份变更记录。在申请办理房屋登记时, 如果提交的身份证明不一致, 申请人应当提交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身份变更的证明书。
另外, 移民国外的外籍华人, 在申请办理房屋登记时如需证明其身份, 还可由其现居住地所在国使、领馆出具的身份认证书 (外文须提供中文译本) 来证明其身份的一致性。
再者,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前后不一致时, 还可以通过公证机关来公证其一致性。申请人目前持有外国护照的, 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的规定, 有关房产所有权转移的涉外和涉港澳台的法律行为, 必须办理公证证明, 然后由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屋登记等行政事宜。申请人移居国外持有外国护照, 其房地产权以原国内身份证明登记的, 在申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时, 为了证明申请人的身份, 可以提交公证机关出具的身份或身份变更的公证书。
初中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 篇11
【关键词】教学兴趣 数学思维 一致性
赞可夫认为,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这两点结合起来看,培养思维能力是以兴趣为基础的,而兴趣的提升是必须依靠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着重考虑从发挥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内在的一致性出发,提高教学效率。
一、数学兴趣提升应以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经历,每个人掌握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规律,以及对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尽相同。而数学兴趣激发是以其为基础的。如果教师过于强调数学的抽象形式和逻辑结构,而忽视学生的基础,只能挫伤其数学兴趣。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应结合学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设计富有情趣、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有较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这种以能力为基础提升兴趣的教学方式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数学兴趣提升应以促进数学思维发展为方向
提升数学兴趣要以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为方向。著名数学教学家B·A·奥加涅相认为,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现代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而将学生数学兴趣导向数学思维正体现了现代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即使在初学阶段,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要使学生产生数学思维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思维训练应以学生为本,尽可能从使学生感兴趣的、好奇的、熟悉的、能产生审美感的问题或现象出发,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比较、分析、综合,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困惑,从而形成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追求。这即是说,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上共鸣,学生才会主动内化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目前,封闭式的数学思维训练(如题海战术)一般都忽视了学生兴趣产生的主动性,尽管单纯的时间上,体现了所谓的教学效率,但其实已经偏离了数学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本质。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其极高的自由度正是数学的魅力的集中点,也正是最能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面。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类似机会,使他们能够进行“开放式”的数学思维。这种开放的、非线性的数学思维通常以“开放式数学问题”为载体,真正让学生想动脑、爱动脑,积极地融入数学,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
有一些合数分解成质数的积,等式两边的数码的和相等,如:
6036=2×2×3×503,6+0+3+6=2+2+3+5+0+3;数学爱好者史密斯发现,4937775=3×5×5×65837,4+9+3+7+7+7+5=3+5+5+6+5+8+3+7,4937775恰为史密斯家的电话号码,这个数又是已知的具有上述性质的最大的数。
在10000以内的合数有360个具有这样的性质,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它们。
这种极其具有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能显著提高问题本身的趣味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地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促进所有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兴趣与数学思维的共生、和谐发展。另外,开放性数学问题的解决也不一定完全要局限于课内进行。因为既然是在兴趣的引导下,让学生以数学思维思考、讨论和探究,那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在课堂上,有些问题尤其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单纯地讲解肯定是不好理解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调查、访问、查资料。例如,通过提出现实生活中有关测高、测距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外试着设计方案,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测高、测距。
三、数学兴趣与数学思维一致性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数学兴趣与数学思维一致性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学生坚持不懈地思考的基础之上。毕竟,数学的抽象程度是相当高的,数学理论并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以兴趣为引导,进行深入地分析论证,坚持以数学思维不断思考,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因此,必须使学生意识到任何浅尝辄止的做法是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的,是不可取的。
其次,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努力创设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境。
最后,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的一致性只能应用于数学学习环境中,这种数学学习环境本质上是一种再发现和数学化的环境,是一种实践和体验的环境,是一种合作、探索、交流、反思的环境。它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创设与优化。
【参考文献】
[1]夏小刚等. 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
一种Cache一致性优化策略 篇12
在多核系统基于目录的一致性处理中, 当处理器核访问Cache发生缺失时, Cache会通过片上互连网络与该数据块对应的目录通信, 根据目录中数据块对应的目录状态向主存或者Cache发送数据请求。从目录处理过程可以看出:目录的一致性处理过程是Cache缺失延迟中的一部分。本文将一致性处理过程中请求Cache的等待延迟称为一致性处理有效延迟, 以下简称一致性延迟。
在模拟的16核CMP系统中, 本文测试了多个基准测试程序的一致性延迟占Cache延迟的比例。Apache、Lu、Ocean、radix等基准测试程序中的一致性延迟占Cache访问延迟很大一部分。所以, 通过减少一致性延迟可以有效降低Cache的访问延迟。本文将通过优化一致性的处理过程来减少Cache的访问延迟。
二、一致性优化策略
在基于Tiled的CMP[1,2]中, 本文提出目录的临近转发的优化策略。在Cache一致性处理中, 目录可以将Cache的请求转发给存在副本数据块的任意Cache, 如图1。然而给不同的Cache发送请求, 从目录转发请求到请求者接收到数据块的延迟是不同的, 选择延迟最小的Cache去发送, 可使得一致性延迟最小。
当存在两个以上的副本时, 就存在临近转发的问题。本节在模拟的16核CMP系统中, 执行各种商业和科学计算的测试程序, 分析Cache_to_Cache的一致性处理中副本个数的分布。图2为测试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测试程序中副本个数大于1的比例非常高。因而有必要针对基于目录一致性添加相应的临近转发机制, 从而减少一致性处理延迟。
查找最近的Cache即为目录到转发目标和转发目标到请求者之间的链路段数之和中最小的目标。本文在每个目录节点处保存一个节点到节点之间链路段数的表。当目录信息中显示数据块有多个副本时, 通过该表计算出所有存在副本的目标节点到目录与目录到请求者链路段数之和, 找出最小值对应的目标节点, 目录选择该节点转发请求。
三、测试与性能分析
验证平台采用全系统模拟器Simics和GEMS工具集。主要修改了GEMS工具集中目录控制器模块。本节模拟了16核的片上多处理器, 在Solaris 10操作系统中测试了多个商业和科学计算的基准测试程序, 分析了优化策略的性能。
图3所示为目录的临近转发策略与扁平式两种情况下的执行时间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录的临近转发策略对于扁平式目录产生了有一定的性能的提升, 其中Apache、Oltp、Dss的性能提升较高。在这些测试程序中, 线程之间存在大量的数据共享, 所以存在大量的Cache_to_Cache的一致性处理, 目录临近转发策略是对Cache_to_Cache的一致性处理做出的优化, 它能选择最近的Cache转发数据请求, 从而减少了请求Cache的等待延迟。因而对于如Apache这类含有大量Cache_to_Cache的一致性处理的测试程序, 临近转发策略能很好的改善系统的性能。
四、总结
本文提出了减少Cache一致性处理延迟的一种优化策略, 目录的临近转发。目录的临近转发根据目录维持的片上节点之间的链路段数表, 来选择拥有所需数据块的最近Cache去转发请求, 从而减少目录到拥有者和拥有者到请求者的延迟。
参考文献
[1]Taylor M, Kim J, Miller J, et al.The Raw microprocessor:A computational fabric for software circuits and general-purpose programs[J].IEEE micro, 2002, 22 (2) :25-35.
【价值观一致性】推荐阅读:
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一个再思考12-19
“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09-09
生活价值≠数学价值10-12
价值观06-15
核心价值观 愿景 使命 文化 价值观 目标 校训 理念 宗旨12-19
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07-10
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08-22
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10-08
实现价值观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