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价值观

2024-08-01

职工价值观(精选8篇)

职工价值观 篇1

面对新时期社会思潮多元化、青年职工追求多样化的状况, 如何继续传承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的航天文化?航天四院为此作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在全院开展将国家利益与青年职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相结合的责任文化建设, 取得良好效果。

研究青年需求, 找准文化传承的切入点是责任文化建设的前提为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必须了解、掌握作为职工中主体的青年职工的心理需求。四院从2006年起在占职工总数57%的青年中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 90%的青年职工参与了各类调研活动。结果显示:青年主流渴望成才、自我意识强。但对如何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这一问题有不同想法, 甚至困惑。在认真分析青年职工心理特点基础上, 四院确定了既能体现航天事业的政治要求, 又能被新时期青年职工所认可的以“青年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共赢”的主题活动, 作为航天责任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放开讨论, 让青年职工进行自我教育是责任文化建设的基础大讨论是青年自我教育的有益形式。为提高青年传承责任文化的自觉, 四院结合新时代青年特点, 在青年职工中开展“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共赢”主题讨论。其方法是, 有引导性地学。单位领导为青年做报告, 按岗位、分层次开思想碰撞座谈会, 组织论坛, 让青年职工畅谈人生理想。在激辩中青年职工认识到:如果企业是大海, 自己就是大海中的一粒水滴;如果企业是夜空, 自己就是闪烁的星星。尽管自己渴望成为那颗最耀眼的星, 但更应该能甘于平凡, 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

正面教育, 将个人目标统一到促进企业发展是责任文化建设的目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基础上, 四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教育、鼓动功能, 通过新员工入院教育、创办院展室、建立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等形式和途径, 加强对员工航天精神和四院精神教育, 提高了职工整体素质。通过形势任务教育, 增强青年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激发创造性和积极性。宣传快速发展战略, 用共同愿景教育、激励和凝聚青年职工。抓住“航天日”等重要节日和院庆等重大庆祝活动以及重点型号飞行试验成功等大好时机开展主题教育, 增强青年职工自豪感和荣誉感。崇拜名人是青年的共同心理特征, 四院紧紧结合青年特点, 发挥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的感染作用和影响力作用开展系列树立典型活动, 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优秀青年团队杰出青年表彰庆典活动, 对激发青年投身航天的巨大热情起到助推作用。

鼓励创新, 激发青年职工创造热情和潜能是责任文化建设的动力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边际递减现象, 而来自精神的激励更持久、更强大。对青年职工最有效的鼓励莫过于建设创新文化, 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四院积极建设以“鼓励创新、不断超越”为主题的创新文化, 在全院提倡并形成勇于攀登、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营造学术民主、理性思辨的创新氛围, 形成崇尚创新、激励创新、凝聚人才的环境, 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形成了军民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搭建平台, 让青年职工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是责任文化建设的根本四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发挥老专家作用和已有各类人才带头与骨干作用, 在科研技术人员中开展科研作风建设活动, 在实践中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机会。举行技能工人论文发布会、全员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等活动, 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快车道”。开展争创金银铜牌班组活动, 全院一线职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许多青年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在完成以国庆阅兵战略任务为代表的军品科研生产、“神舟”飞船系列逃逸发动机研制、北京奥运会人工影响天气等重大活动中, 青年职工发挥了中坚作用。

职工价值观 篇2

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企业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时刻冲击着旧的运行模式,并使之不断被改变乃至被摈弃,由此而发出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波动,甚至引起职工观念上的混乱,他们不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疑虑,甚至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失去信心,归

根到底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引导企业职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认识自己,把握方向,增强信心,顺应时代发展作一探讨。

一、企业职工必须学习理论以武装自己。

当一个旧有的模式被改编的同时,首先解决的就使观念的问题。由于人们在旧的传统理论和模式的熏陶下,头脑里已形成一种固有的观念,这种观念支配着人们去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又往往是人们看不到或不愿看到所存在的问题或隐患。这种就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企业实行了几十年的“大锅饭”所带来的后果。而一旦旧的传统模式被取代之时,人们往往因观念的“顽固性”而发生抵触情绪,以至在新的机制运行初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或失误,成为人们的攻击对象。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愿意用过去事物的优点来比拟现在事物的缺点而往往去怀旧的原因。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现象。即我们在某一目的地时,往往是先依赖现在的路线,不管这条路是远还是近,是区还是直,而返回时,即使明知还有其它路可走,也要走原路,更不愿另辟捷径。

正是由于这种“本性”的作怪,是我国当前的改革导致一些职工的不理解,不接受,也是正常的现象。而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就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这种观念无疑要用新的思想理论。军事上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联系到政治上,就是在破旧立新之时,首先要有一套新的思想理论作先导,它是人们认识形式,把握方向的基础。人们只有取用新的思想理论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能逐渐地放弃和取代旧的观念。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实行对企业租赁、承包、倒闭、拍卖和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使企业职工在“主人”的认识上发生动摇,认为“主人”的地位下降了,没有了,甚至把自己视为“仆人”这种思想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为“主人”和“仆人”两者是一种辩证关系,关键取决于职工是否去爱企业,爱岗。实际上,职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心为企业着想而不报临时思想,它就是这个企业的主人,反之则是企业的仆人。

当然,即便是家庭成员,如果不为这个大家庭着想,反而给它抹黑,同样会遭到其他成员的唾弃,甚至被驱逐。在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后,我们也就明确了“监督”与“监控”的关系,即监督是一种互相作用的正常管理机制,属于一种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原则条件的权力和义务,干部监督工人,工人也可以监督干部。而监控则完全是一种不相等的失去自由的关系,即一方注定是仆人般的被动对象。

由此,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出现后,必须用新的思想理论去武装自己。在企业,学习不仅是干部的事,也是工人的事,工人只有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才能象干部一样,站的高,看得远,才不至于在新的情势下迷失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的含义。毫无疑问,我国当今的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一旦我们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邓小平理论,改革中出现的一切疑难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企业职工必须坚定信念易把握自己

自从我国进入体制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后,围绕着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便展开了持久的争论。由于这种企业改革是一种转轨式的新型改革,许多模式都要靠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这样便会经历一个不成熟的期段,在这一段里,更由于人们观念上的作怪乃至实践中的盲目而导致一些失误和偏激。如一些经营者在指导思想上,过于强调行政手段,轻视企业职工的觉悟和作用,还有的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不尊重企业职工民智管理权利,有的企业干脆就搬来资本主义企业那套经营和管理模式往中国的企业里硬套。这些现象一时间形成一定的气候,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本来是十分明确的企业的“主体”和“客体”这一关系变得模糊起来,也就是人们对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发生了怀疑和动摇。

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看,二十几年前实行的是“大锅饭”体制,职工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无忧无虑,便总感到这是一种“优越性”而引申出“职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本身就存在着一种误解。因为衡量职工是否是企业主人,关键取决于生产资料的是否所有,换句话说,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的区别在于它的内部的生产关系,在于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在内的全体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社会主义企业的生0产资料是公有制,工人作为一个阶级占有着整个企业的生产资料,因此,企业工人必定是企业的主题。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大家庭”,职工便是组成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没有这些成员便没有企业。既是成员,便有权享受家庭的利益,因此,职工无疑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和“主体”。与社会主义企业相反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变成了企业的主题,职工由于事雇用劳动者,所以他们只能是企业的客体。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明确企业里的“管理”和“管人”的关系。在企业生产运营中,无疑要形成一种运营机制,这种机制便是一种分工,有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为了

使企业按规律正常运营,就要有相应管理手段,这种管理包括各项制度和措施。它好比是一艘行驶的轮船,每个船员都要按各自的分工,遵循着各自的规范准则操作,否则便会发生问题,导致恶果。所以我们说,企业中的管理是正常的,使每个职工必须遵循和接受的,它象战场上的士兵,在敌人占领了阵地,自己面临危机之时,他便要不惜牺牲冲上去。

相反,如果作为企业的一名,他对企业漠不关心,把企业的生死存亡放到脑后,完全没有一种责任感,它便无疑要成为企业制度的被制约者,它也会处处感到这些制度是对自己订的,而成为被动者,被动者最重要失去“自由”和“利益”,即使在一个家庭里,这种不关心家庭的成员也是同样被其他成员所不容的。

由此,我们认为,企业职工在新的体制下应该在充分认识形势的基础上,坚定“主人翁”的信念,要明确承包和租赁经营只是企业经营机制改变,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既没有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也没有改变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相反,这个时期更需要企业职工去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来体现主人翁的地位和价值。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经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它民主管理制度,因此,做为一各企业职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想正确把握自己,就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事务,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企业的民主管理中,才能最终地把握好自己。

三、企业职工必须努力实践以完善自己

推行了几十年的我国企业运行体制为什么要改革?那是因为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根基下诞生的,在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企业体制运行时,并没有自己现成的模式可依,基本上是照搬和学习原苏联的一些东西。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发现了旧的模式弊端,同时也不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或者说,我国社会主义运行机制已逐渐走向成熟。这个时候,改革也势在必行了。

改革是在实践中寻求发展的一种自我完善,它是一种“推动力”,没有这种推动力,便不会有发展。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装饰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物品已经显得落后和不适用而被新的物品逐渐取代,尽管多少对旧有的东西抱有留恋之情,但哪个人又能不愿接受“破旧立新”的规律呢。

企业是这样,企业职工又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时,我们的心态可能也是复杂的。这种复杂实际上来自每个职工的修养和素质,素质是一种综合反映,包括人的内在的心理、生理和外在的精神、物质,内在的素质来自于内因的培养和修练,外在的素质来自于外因的影响和注入,素质高的职工,对事物的认识便能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当企业实行下岗分流的运行机制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图发展的一条必由之一路,他们会因之而产生一种平稳的心态,另外,他们由于各方面素质的具备,拥有承受各种事态的能力而产生一种迎接挑战的心理。反之,情况就会是另一种样子。

既然企业职工关键是素质问题,那么我们在企业生产中常常遇到的“主动”和“被动”就是一种素质不同的具体表现。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社会之所以有今天,是靠人类的劳动和创造,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社会。在企业里,这种劳动要领显得更为突出,因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丝丝相扣,既来不得马忽,更不能中断。做为企业的职工,本身就要把劳动当做自己应尽的职责,这也是一个职工的“权力”,这种权力本身是不能被剥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五十条规定:“职工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从事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工作和劳动中的主动和被动,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结果,凡主动工作者,心情必然是顺畅的,效率必然是高频的,完成任务必然是出色的,因此也必然会受到赞扬和奖励,赢得相应的回报。我国每年所表彰的劳动模范等先进生产者,就是那些“主动者”的代表。相反,他不但不会受到大家的羡慕和肯定,反而有可能被剥夺“劳动”的权力。

职工价值观 篇3

摘 要:管理心理学把人的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工作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职工分配公平感知对组织安全与经济、尊严等工作价值观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且有影响力,表明分配公平感与工作价值观有关,并对组织结构稳定有预测力。

关键词:工作价值观;收入公平感;关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083-02

工作价值观是组织行为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大致有三个研究方向(Sagie.A, Elizur.D, Koslowsky.M):一是结构研究注重工作价值观的基本组成,检验工作价值观的结构假设;二是相关研究是运用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价值观与个性、社会和组织等变量的关系;三是文化差异研究着眼于文化差异对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工作价值观的定义

工作价值观(Work Value)是个人价值系统的一部分,是一般价值观概念的特殊用法,是指个人对于工作的态度而不是对某一特定工作的态度,是经过了社会化过程逐步积累而成的(Wollack, Goodale, Wijtiong & Smith. et al.,)。Rokeach所强调的工具性价值(instrumental value)与目的性价值(terminal value)实际上也可指工作内容,如工作变化性、影响力等(Feather)。Super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要及其在工作时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Robbins(2001)认为,工作价值观引领着人们对于工作本身或某一特定工作实质意义的判断,包括经济报酬、忠诚、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形成偏好的认知或意想。国内的宁维卫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各种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心理尺度。马剑虹提出,工作价值观是员工关于工作行为、个人与组织关系等方面的价值判断体系,是一种直接影响行为的内在思想因素,这一因素属于社会文化范畴,是通过思想教育等方式实现的。陈红雷等认为工作价值观就是个人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工作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工作所抱有的信念或偏好程度。

二、工作价值观的分类

Super将工作价值观分为内在工作价值(智性激发、利他主义、美感、独立感、成就感、管理创造性)、外在工作价值(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变化性)、外在报酬(经济报酬、声望、安全感、生活方式)等三方面。Zytowski将工作价值观区分为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伴随价值。Miller(1974)将工作价值观区分为内隐性与外显性。Kalleberg将工作价值观分为内在动机、方便性、同事关系、生涯机会、资源适合性等方面。Elizur从工作带给人们的结果角度将工作价值观的范围系统化,分成两方面探讨:一是结果形态(modality of outcome),包括物质的(material)或工具的、社交关系(social)或情感的(affective)、心理的(psychological)或认知的(cognitive);二是任务绩效关系(relation to task performance),包括资源(resources)、报酬(rewards)。Macnab & Fitziemmons将工作价值观区分为权威、伙伴、创意、独立、安全、利他、环境、荣耀等八个方面。Nord, Brief, Atieh & Doherty与Vanus & McAllister都将工作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大类。Robbins将工作价值观概念分为工具性与目的性两类。在我国台湾,黄国隆在对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两地员工工作价值观的研究中,将其区分为工具性与目的性两类;而吴铁雄教授等将工作价值观分为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尊严取向、社会互动取向、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等七个方面。国内,宁维卫修订了中国版的工作价值观量表,得到了不同人群的五因素工作价值观结构。马剑虹等以中国企业职工为样本的研究认为,工作价值观由工作行为评价、组织集体观念、个人要求等三方面组成。宝贡敏等在中国东西部工作价值观的差异研究中,将工作价值观分为四个方面:工作雄心、冒险精神、自我中心感、工作环境等。

通常认为,管理者利用三种不同的手段来激励和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一是外在的经济手段,二是与工作相关的内在激励手段,三是一种以人的信念、价值观念为基础的影响力。前两种行为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传统领域,而工作价值观则是随着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提出的新课题。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对于职业选择、工作绩效、工作满意感、工作成熟性等相关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有许多研究强调了工作价值观的激励作用和对组织稳定的贡献。

三、职工收入公平感及其与工作价值观的关系

分配公平首先是经济问题,但也是一类社会心理感知的问题。人们是通过比较他们投入的回报公平比与他人的投入回报公平比来界定对公平的认知。如果个体与他人相比投入回报比被认为是公平的,则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可以假设,人对工作本身的价值判断是他行为的先导,那么,感知到分配的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这种价值取向的积极或是消极,从而进一步在他的工作行为中得到验证。

我们的一个实证分析调查了企业、事业、政府等三类单位的职工,获取了他们在工作价值观的一些维度、收入公平感方面的数据,经过SPSS12.0的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手段,得出下述主要结论。企业员工的收入公平感较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公平感较强,政府工作人员则居中,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专业技术人员较多会从知识、技能方面获得比较公正的报酬,个体所感知到的分配公平感比较强烈,这种专业技术人才在事业单位、政府单位集中度相对较高,而企业员工或受当前经济不景气状况及感受到其贡献回报率过低的实情而得出相对分配不公的判断。个体特征在收入公平感及工作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同的差异,收入公平感对组织安全与经济、尊严等工作价值观维度显著正相关且有影响力,这表明分配公平确与工作价值观有关,对组织稳定的要素有预测力。

有些方面应该引起关注。第一,婚姻与否是感知分配公平的明显特点,婚姻带来个体对于家庭的责任感,使一个人的心理感知变为多个人的感知,个体往往从全家的角度考虑问题,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去尝试理解或包容,这从逻辑上也说明存在婚姻关系的人更能够感知到分配公平感。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税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申报,在二次分配上强调了家庭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只有当个体维护了家庭的经济利益,才会对组织有更强的依附力和贡献力。所以,我国的所得税政策应向更有利于以家庭的原则去修订。第二,应该从社会养老的角度更加重视企业职工分配公平问题。相比而言,企业职工的分配公平感较弱,尤其当企业员工认为其退休后收入预期有较大幅度降低时,他的分配不公平感将增加,若此类不好的感知持续积累或变异,将不利于企业稳定和社会稳定。第三,应该关注更缺乏社会保障机制保护的农村进城务工群体,增强他们的分配公平感势在必行。我国有数千万农民工放弃本业进城务工,但收入微薄、待遇不公、保障不全,经不住任何风吹草动。提高农民收入,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除了继续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清理各种对农民的收费和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外,放开农民进城条件,直至取消任何限制条件,加快城市化进程,附加给他们必要的城市生活保障,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措施。

工作价值观实际上反映了工作者对于工作本身的一种偏好或期望,因其已基本成型,较难改变,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个体特征。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应切实考虑工作者工作价值观对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影响。具体来说是要加强对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和组织文化浸染,通过组织的财务公开、程序透明、强调工作者工作本身的价值,借以增加他们对组织核心价值的认同感,减少他们(尤其对年轻群体)对工作产生的疑虑,使他们能真正感知到自己对工作的期望与组织所提供的工作是一致的,这对于个体工作价值观的固化比较有利。当然,也应该认识到工作价值观的某些方面,如组织安全与经济、尊严与分配公平感存在相互影响,这也要靠组织来加强教育、改革机制来逐步改变个体的价值观念。此外,各级决策者要充分尊重并保护工作者的自我成长取向和自我实现取向,科学地协调资源分配,少搞形象工程,反对铺张浪费,为他们多创造个人发展的平台。这些都需要强调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提高对工作本身价值的理解程度,并给予大力支持,在政策制订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主观积极因素。

四、总结

使组织成员能够主动为组织核心目标而努力的心理基础,主要是基于态度或情感的正面导向,这是一种积极的工作价值观。人们会最大限度地理解他人报酬所得与他人工作投入程度,若这个比例与自己的相差不大,则此人会觉得公平,进而产生对工作的满意感,从而获得良好的工作价值体验,最终形成具有个性的工作价值观。此外,较低的报酬公平感会导致抱怨,并减少个人对工作的投入,消减个体不公平的感知,而过多的报酬也会使人产生不安情绪,故这两个比例差距越大,则员工越会感到不公平,进而导致对工作的不满意或不安,并影响工作态度,于组织稳定无益,长此以往会形成负向的、不利于组织的工作价值观。

就整体反应而言,当个人体会到不公平时,即会有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的情况发生,亦会产生紧张感,且随着不公平的程度而加强,这将激发个体试图排除或降低紧张的状态,以恢复平衡。公平理论强调个人主观对工作投入与所获成果之间比例的感受,开拓了工作态度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另一个思考方向,在实证上也获得较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红雷,周帆.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的进展和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J].2003,Vol.11(6):700-703.

[3]倪陈明,马剑虹.企业职工的工作价值观与组织行为关系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0,Vol.6(4):24-28.

[4]吴铁雄,李坤崇,刘佑星,欧慧敏.工作价值观量表之编制研究[M].台北: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1995.

[5][美]Dail L.Fields.工作评价-组织诊断与研究实用量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职工价值观 篇4

近年来随着铁路高铁动车事业的发展, 一批批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职工陆续入路, 走上了动车检修和运用部门, 担负起了确保动车检修质量和运用安全的重要工作, 成了动车检修运用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关精神也为一线的动车检修运用部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职工队伍建设, 培养青年职工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育青年职工的共同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党的十八大修订了《党章》, 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些年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职工, 他们有理想、有抱负, 对工作有热情, 是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在思想上还不成熟, 理念上还不稳定, 这就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用科学发展观筑牢他们的思想基础, 使他们弄懂学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使他们在工作中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才能实现小康, 才能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 还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 使他们对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历史有全面的了解, 树立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操, 加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我们还可以通过身边正、反两方面的事例, 来加深他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意义的认识。比如说近十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铁路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发展迅速, 各方面都是突飞猛进;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某些方面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 比如“7·23”事故的发生是一个警醒, 是一个背离科学发展的的反面事例。这次事故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也给国家和铁路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培育青年职工的爱国思想的过程中, 必须树立起确保安全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使他们认识到目前的岗位工作, 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相连, 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之引导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融入到共同为实现小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是作为高铁动车一线的党支部在开展职工队伍思想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励青年职工的敬业意识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将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创新精神, 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恢复国民经济,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不断取得胜利, 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些胜利充分表明了改革创新精神的伟大作用和历史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 带领党和人民再一次夺取了举世瞩目的新胜利。以胡锦涛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开放,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这些成果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既是当代最明显的时代特征, 也是我们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必须不断弘扬的时代精神。我们要引导青年职工以钱学森、吴有训、孙家栋等科学家为楷模, 以孙奇、郭明义、李东晓等先进人物为榜样, 充分认识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 激发他们学习时代楷模和先进人物的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通过制订合理的计划安排学习技术理论, 开展以老带新为主的技能实作, 搭建工作平台鼓励他们大胆工作, 使他们加快成长, 既有一定的思想觉悟, 又有较高技能水平;在岗位工作中, 脚踏实地认真工作, 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稳定、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为既具有改革创新时代精神又爱岗敬业的新一代动车人。

三、坚持以当代雷锋精神培养青年职工诚信与友善的行为规范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我们需要建设和谐文化, 培养文明风尚, 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培养青年职工诚信与友善的行为举止,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在当前开展职工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雷锋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要求, 彰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要义, 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彰显, 是时代的精神标识, 也为我们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培养青年职工诚信与友善的行为举止确立了方向。雷锋同志在其短暂的一生中, 以“螺丝钉精神”和“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的热情为我们书写了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助人为乐的真情。他以“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为我们树立了诚信的典范。在对青年职工的教育培养中, 要以雷锋精神为榜样, 使他们懂得“诚信”不仅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 也是个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 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前提。引导他们加强修养、知行统一, 具有新风正气。树立雷锋精神所倡导的“对待同志像春天一样温暖”,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友善”的传统美德, 倡导并保留一份友善之情, 使同志之间充满更多的真情, 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希望工程”、“蓝天下的挚爱”、“送温暖”等友善活动, 为社会更加和谐添份力量。

四、坚持以人为本, 凝心聚力, 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

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 这一思想既体现了我们党关心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 同时也为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的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 指明了方向。在职工队伍建设中, 我们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思想, 贯穿于我们的各项工作, 我们就能凝心聚力, 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 就能在培养青年职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实效。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学习中, 我们在班组长以上层面, 组织大家学习原中宣部张全景部长《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文章, 在引导大家认真看书学习, 加强思想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的同时, 要求牢记党的宗旨, 密切联系群众。在班组的日常工作中, 注重关心职工群众, 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把关心职工, 落实在行动上, 做职工的知心人。如在动车所进行生产布局的调整中,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 我们尽可能为职工在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更好条件, 想方设法建立了适合青年职工活动的篮球场、活动室。开办了职工食堂, 为家住外地的青年职工解决了就餐问题。通过与职工同工作, 开展谈心活动等方式, 及时了解和响应青年职工在生产、生活上的合理诉求, 对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及时地给予解决。坚持以人为本, 关心职工, 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我们的安全平稳有了进一步的保证, 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职工价值观 篇5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根本。国有企业应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变革中,党的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经济和组织基础;青年员工则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后备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创新手法做好国企青年员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新时期国企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如何把广大青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班人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应该说,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积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方法。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发现,新时期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一)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年的思想日益多样化,以往单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复存在。

应该说,社会思想的多样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国企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尊重和顺应这种趋势。但思想多样化并不是对主流思想的否定,恰恰相反,在思想多样化的背景下,社会主流思想的重要性反而更加重要。

(二)文化教育层度普遍提高。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大量的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青年人加入到国有企业,国企青年员工的受教育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这一方面为国企提供了难得的人才储备,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原来针对受教育层度偏低的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方法可能就不再适用了。

(三)对国情、社情缺乏足够的了解。青年员工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媒体往往给他们贴上“八零后”的标签。八零后青年员工出生于我国经济起飞阶段,成长阶段拥有比较好的物质条件,这是他们这代人的幸运。但优越的成长条件往往会造就“垮掉的一代”,与上一代人相比,青年员工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人生观缺乏应有的热情;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现在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个人的人生奋斗,少有人问津对社会和国家的担当。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国企青年员工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就难以顺利推进。面对新时期国企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道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当前社会思想多元化的状况下,主流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主流思想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能够为广大青年员工所认同、接受和实践的。

三、做好国企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法创新

教育引导国企青年的最终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他们所接受、所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当代国企青年成长环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的关键在于改进方式方法,尤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坚持循序渐进。国企青年青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客观过程。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国企青年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要以青年员工为本。强调被教育者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习惯于把正确的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传递、灌输到青年员工中,并常常在不自觉中

从整体事业的视角,把他们作为一个受教育的被动客体,使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与国企青年员工个体社会性的发展需求相脱离。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员工,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青年员工的主体地位。

(三)要注重实践育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很多困惑人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一旦拿到实践的广阔天地中去审视,就会令人豁然开朗。青年员工的认识水平和习惯尤其决定了他们更喜欢把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与现实的生活和实践相联系,习惯于从具体事实中升华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先进的社会思想体系,其特有的抽象性、超前性,往往会使得这些价值理念与社会现实生活,特别是青少年的生存世界存有一定的距离。而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和最佳渠道,也就是让青年员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理论和概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为提高认识、深化理解、坚定信念创造条件。

(四)要回答焦点问题。青年员工认知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就是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青年员工有兴趣并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比如,面对婚姻爱情,有的青年人提出“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这种观点到底可不可取?网络监督和网络暴力的分界线在哪儿?离开这些与青年员工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教育引导的时效性就很难提高。如果我们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回避现实问题和青年员工心中的困惑,那么无论多么正确科学的理论都会显得空洞苍白,变得没有说服力,青年员工也就自然难以接受。所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员工,就要强调贴近生活,就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青年员工的实际生活需求阐析事理,使教育引导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特别是要敢于和善于把现实道德领域中的一些新的挑战放进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之中,增强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在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发挥青年员工自主认知的功能,引导青年员工自己寻找解答。

(五)要发挥文化作用。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道德情操从来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时尚和现代传媒对青年员工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事实证明,坚持文化育人,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各种文化活动中,使青年员工思想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越来越重要的途径。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员工不能简单地使用生硬刻板的说教方式,必须把教育引导的目标、内容转化为鲜活、生动、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或文化产品,通过现代大众传媒传递给青年员工。

(六)要运用网络手段。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不仅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也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变革性事件。应该看到,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短短时间里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角角落落,也迅速成为青年员工的重要生活方式和成长环境。网络既是青年员工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学习的平台、娱乐工具,也深深影响着青年员工现实的人际交往。网络的发展也早已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重视,纷纷对网络的特

征、功能作用和怎样利用好网络这一新的载体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对青年员工的教育引导只有掌握了网络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占领至高点,掌握主动权。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员工也必须主动运用网络工具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敬斌.赵丕强.价值导向:青年认同社会核心价值之关键.商情.2008

[2]廖小平.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辩证.教学与研究.2008-8

[3] 覃世艳.邵春波.价值·价值冲突·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机制.教育前沿.2009-7

[4]侯勇.王建润.论价值哲学视野下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破”与“立”.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职工价值观 篇6

关键词: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员工思维价值意义

“员工思维”就是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所需利益,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工作报以最大的热情,调节自身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以人为本的政治教育工作。

一、 “员工思维”是实现我国民生工程的前提

“员工思维”就是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将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帮助员工在生活、工作、进步与发展方面提升空间和能力。民生工程,是我们党和国家帮助公民办实事的具体表现,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顺应民心和民意。所以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该与民生工程一脉相承,发扬和传承“员工思维”。从社会主义的性质上来看,对企业员工的要求应该在思想政治上就加强教育,才能保证企业平稳地发展,企业员工的政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关乎企业民生工程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得以实现。

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是企业自身的软实力,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上的各类经济活动和工作,都要求企业要有组织、有效率地对企业生产力进行科学正确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才能平衡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员工思维”将贯穿于整个社会生产的经营活动当中,企业的政治教育要帮助员工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树立责任意识,更新工作理念和方式,解放思想,从而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 “员工思维”是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

“员工思维”要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企业平稳发展能够带给自己的利益,只要让员工得到应有的实惠才能产生幸福感和自豪感,才能激发自身的潜力,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员工思维”是让员工从根本上树立服务的意识,解决员工在思想上存有的疑惑和不解,从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大的力量和精力。

“员工思维”的正确体现应该是以人为本,在传统的企业政治教育工作中,给员工形成的意识是“任务思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就是要告诫员工要完成任务,促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其实不然,“员工思维”是要重视员工的发展和价值,要帮助员工和企业一起共同发展,在相互促进的前提下逐渐融合在一起。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竞争精神、创新意识和争先意识,体现员工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力。“员工思维”将充分体现出员工最为主体的重要性,关注员工的能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冲破束缚使员工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生自我。

三、 “员工思维”是改善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是人,要充分注重员工的行为能力和思想动态,才能做好工作。“员工思维”要满足员工的需求,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也包括精神上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员工能够得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保障,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才能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优势。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员工做到爱岗敬业是工作的前提,企业也应该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同时加强建设员工诉求渠道,帮助员工尽快地解决自身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总体提升员工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

从实践活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得知,价值是存在于员工思维中的主体,在“员工思维”价值的关系体系中,企业既是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也是追求自身平稳发展的客体,企业与员工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员工的关心和照顾,促进互动行为。

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教育,保证员工能够更加体面的生活,更加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活着,才

能进一步为社会造福,为企业风险。“员工思维”要维护企业员工的利益,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这样才能做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治久安。企业要注意引导员工的思维走向和价值取向,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平衡员工在社会、家庭、生活和工作中的身份转换。“员工思维”的价值应该充分体现在企业运营中各类实践活动当中,应该成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员工思维”在当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付出,只有二者做到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够获得更加平稳地发展,员工也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一举两得。“员工思维”是关注员工利益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保证物质和精神奖励的均衡,才能科学合理的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其辉,杨雪.以人为本: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2]彭雪梅,潘兆东.以人为本与思想政治工作[J].大连干部学刊,2006(05).

[3]向青松.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

[4]王亚平.论以人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理论导报,2009(05).

[5]王曼尧.坚持以人为本 做好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1(10).

职工价值观 篇7

农九师小白杨中学地处新疆塔额盆地额敏县县城, 始建于1959年, 2011年学校更名为小白杨中学, 是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的校训是“铸兵团魂、献爱国心”, 旨在启迪教职工以“团结、向上、顽强、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小白杨戍边文化与从事的教书育人事业结合起来, 打造教职工共有的价值归属, 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憧憬中, 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进一步引领教职工言行自觉、自动、自发。光荣的屯垦历史, 典型的戍边人物, 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怎样更好地传承屯垦使命, 充分挖掘榜样的育人功能, 用小白杨戍边文化引领教职工前进, 让垦区后代在引领者的培育下茁壮成长, 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发展的新课题。如何用小白杨戍边文化打造教职工共有的价值归属, 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用团结的胸怀引导教职工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 要求教师群体内部、区域学校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 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 那么所谓正常的教育工作是很难想象的。”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也是调整教师之间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良好校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 只有团结协作的教师集体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集体。

每年的3月, 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强体质, 三条腿”“同心协力”“摸石头过河”等活动;6月, 开展排球、羽毛球比赛等阳光体育活动;7月, 组织30多名教师到疆外红色革命圣地,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强化团队意识;9月, 开展乒乓球、篮球比赛;元旦来临之际, 举行教职工迎新年文艺联欢会。通过以上系列活动的开展, 增强了教职工之间的感情与合作竞争力, 形成了一支团结向上的教职工队伍。

学校处在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额敏县城, 为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校际联谊, 学校与额敏县民族第二中学、额敏县民族第五小学已经连续开展了32年的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三所学校的师生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开展教学科研交流、互通一封信、同唱一支歌、兵地交朋友的手拉手活动, 搭起了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的“桥梁”, 在朝夕相处中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二、用向上的境界鼓舞教职工

1.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实施名师工程

打造一支既有教师专业水准, 又有兵团战士素养的教师队伍, 这是现实的迫切要求。为此, 学校大力开展“师徒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要求教师做到“四能”, 即能教、能讲、能写、能创新, 做好“三个注重”, 即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骨干教师的发展、注重优秀教师的帮带, 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党员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师徒同课异构课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 激励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耕必有为。例如, 张园园教师在全国“传统文化课题”授课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马爱莲教师在全国首届语文课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单友珍教师在教育部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近几年来, 学校共有22名教师荣获全国“创新杯”作文指导一等奖, 5名教师被学校评为“学科带头人”, 22名教师被学校评为“骨干教师”, 3名教师被评为“九师杰出青年”, 6名教师被评为“九师名师”, 3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 6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等等。

2. 鼓励教职工个人出成绩, 实施创先工程

学校每年都要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 妇女节表彰先进工会小组、三八红旗手、优秀工会干部、廉洁家庭、书香家庭、和谐小康家庭、工会积极分子;七·一前夕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教师节表彰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小学部工会被评为“九师模范职工小家”, 2名教职工家庭被授予“九师和谐小康家庭”。每届九年级学生的中考录取率都达到100%, 全科优秀率名列全师第一, 做到了至少五科合格率达到100%。

3. 增强学校集体荣誉感, 实施争优工程

学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推进改革创新, 全体教职工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垦系统先进教育集体”“全国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示范学校”“全国和谐校园”“全国文明单位”“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自治区五四红旗团委”“自治区少先大队先进集体”“兵团德育示范学校”“兵团绿色学校”“兵团平安单位”“农九师名校”。学校连续三年被九师党委评为事业单位唯一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连续四年被九师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连续五年被九师评为先进学校。学校是四个国家级课题的实验基地, 是新疆首批现代信息技术和兵团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三、用顽强的品质感染教职工

学校以“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那么教师在学校中的价值就有多大”的观念为支撑, 大力实施救助工程。一是帮扶学困生, 教师以耐心、恒心、细心和爱心来辅导和帮助学生,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二是挽救网络痴迷生, 一方面稽查校园周边网吧, 另一方面开设校园绿色网络通道, 让学生在规范、净化、有益的网络天地中学习。三是关心家庭离异生, 进千名学生家、知千名学生事、解千名学生难, 以知心朋友的身份, 走近学生、读懂学生、帮助学生。四是救治心理障碍生, 建立心理咨询室, 专业心理学教师疏导学生心理障碍, 大手拉小手, 使之在人格备受尊重、身心备受呵护的环境中重塑自我。五是关爱经常违纪生, 按照不歧视不放弃的原则和耐心疏导的方式, 做好违纪生的转化工作, 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因此, 高合格率、低辍学率和零刑案率是小白杨中学向垦区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被评为“兵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兵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兵团示范家长学校”和“九师‘爱心助残’募捐工作先进集体”, 是国家文明委指定的兵团唯一的一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验学校, 是首批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

四、用奉献的精神培养教职工

学校有一位普通的教师, 左耳患“鼓室胆脂瘤”, 耳朵不断往外排脓血, 疼痛难忍。医生让她住院治疗, 但她考虑到刚接手一年级新班, 正是对小学生入学养成教育的关键阶段, 于是婉言拒绝了医生的要求, 在治病的同时坚持上课。由于病情加重, 造成左耳终生失去听力。寒假期满, 还在打针吃药的她, 带着手术未痊愈的创伤又走上了三尺讲台。她就是学校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九师首届“道德模范”周秀芳老师。具有这种奉献精神的教师在小白杨中学比比皆是, 这是小白杨中学用“真爱”铸造师魂, 用“敬业奉献靠打拼, 厚德载物凭修行”培养教职工的生动体现。

职工价值观 篇8

此次竞赛是银川公交IC卡管理中心自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竞赛活动, 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中心以公司规章制度, 中心管理规定、业务操作规范为主体, 认真制定合理可行的竞赛题目和竞赛规则, 成立考评小组, 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考评工作。

竞赛题目设置分为“理论知识笔试”和“业务技能实操”两部分, 内容涵盖企业文化、星级考核和中心管理制度、计算机知识、业务操作规定等内容, 通过广泛宣传动员, 鼓励员工赛前练兵, 积极参加竞赛中, 各参赛员工在保证操作质量、提高操作速度的前提下, 认真严肃的对待每一项考核题目,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经过紧张而有序的竞赛, 中心员工宋玮佳、段燕萍分别荣获“岗位能手”和“岗位标兵”称号。

上一篇:小学字词的教学下一篇:援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