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价值观

2024-06-10

正确价值观(精选12篇)

正确价值观 篇1

在教育这个庞大的体系中, 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极为重要, 它可以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也可以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 重回正确的人生发展轨道。

一、教师的引导性评价, 应成为学生价值观的风向标

在小学生的眼里, 老师是最具权威的人。老师对一件事情的看法, 往往左右着全班学生的看法。因此, 老师的看法是否正确, 是否具有激励性, 对学生而言极为重要。

1.有时需要“当头棒喝”。班里有一个学生小伟, 长得人高马大, 体育非常棒, 但有时也会欺负小同学。而在他身边, 常围着一群他的“粉丝”, 在班里很有点“老大”的范儿。对这样一名学生该怎么办?如果不加以引导, 他可能会把欺负小同学当成无所谓的小事而成“常态”, 久而久之, 就沾上了“痞气”。怎样让他约束自己的“一身蛮力”呢?

一次, 同学随便和他开个玩笑, 他一甩胳膊, 把人家摔了个屁股蹲儿。于是, 利用班会课的机会, 我严厉地批评了小伟欺负同学的行为, 指出这种行为很不文明, 这样的野蛮行为和我们新的时代不相容, 和同学之间应有的和谐气氛不相容。并让大家讨论这种行为发展下去会怎样, 如果学他的样子会怎么样?因为有老师的“风向标”在前,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列举了小伟平时的错误行为, 有的真诚地表示规劝, 有的说只要小伟注意克制自己的行为, 还是我们的好朋友……一番讨论让小伟低下了头, 此后的一段时间, 我惊喜地发现小伟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克制, 行为举止文明多了。我想是那次“当头棒喝”起到了作用。

2.及时“跷起大拇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还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一次课间, 我发现小伟正用力抱起一大桶纯净水, 吃力地装到班级饮水机上。我立即郑重其事地在全班表扬他:小伟同学用他的力气为我们做了好事, 他的力气用对了地方, 今天他是个真正的“英雄好汉”!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悄悄观察, 这位班级“大力士”终于自信地抬起了头……期末评选“三好学生”时, 小伟因为学习进步并经常帮助同学而高票当选。

学生行为偏离正常轨道时需要教师“当头棒喝”, 同样, 闪现光华时也需要教师适时“跷起大拇指”。这就像是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力量, 牵引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学生相互评价, 让正确价值观引导班级舆论导向

“以人为镜, 可知得失”。每个人都可以把别人当成镜子, 看清自己的模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用班级舆论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取长补短”———表扬式互评。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在班会课上,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说说想向谁学习, 他有什么优点。我还曾经结合写表扬信的活动, 让高年级学生开展这种表扬式互评。学生在观察他人的基础上, 指出别人所具有的良好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找出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2.“治病救人”———建议性互评。除了表扬式互评, 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提建议,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 真诚地帮朋友指出问题, 指引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帮同学制定发展目标, 并时常加以督促。这样的建议性互评有时比班主任的教育效果还好。

三、学生自我评价, 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定势

小学生因为年龄问题, 很少能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 这就需要自我评价和教师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自我认识会渐渐清晰, 并逐步做到自省、自律、自强, 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1.认识自己的行为。学生只有先认清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问题, 才能调整和改进。一位低年级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最近我的学习习惯好吗”这样的讨论, 让学生从“专心听讲”、“认真作业”等方面来评价自己的学习习惯。学生自评时, 老师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再进行适当评判。通过自评,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习惯上的问题, 扬长避短。

2.让学生学会自律。学生有了初步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律, 通过自我约束来改进行为,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位学生可能知道经常打游戏浪费时间, 也影响学习, 但就是管不住自己。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加以引导, 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和他进行一次谈心:最近玩过游戏吗?在你想玩游戏时可以换哪些活动, 既有兴致, 又有意义?你通过克制自己不玩游戏, 最近有了哪些收获?悉心的谈话既可以了解学生最近的动态, 也可以让学生获得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行为后的成功和喜悦, 让学生真正懂得自律。

3.形成价值观定势。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这时需要老师的不断激发和巩固, 将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定势。高年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日记和作文, 阶段性地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学会反思, 学会总结, 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有清醒的认识。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往往相互支撑, 相互补充, 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价值观 篇2

树立正确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 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时不能只考虑他的影响力、成就、激情、毅力、理想、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等因素而应当首先看他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如果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他在其他方面越是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他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他的价值观是扭曲的 邪恶的,那么,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越深,他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说在一个人的成就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而诚信是最为重要人人都应具备的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在求全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自身价值观的流露。尽管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不同头脑中的价值观却可能大相径庭。而人们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生命感悟以及生活际遇无不受到各自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人生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和生活选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试想如果泰斯没有将参透“天上的奥妙”放在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上他就不可能投入地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哲学不可能成为在一代代后人的教科书中占据显赫一章的哲学之父。所以我们的价值观就像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它在不知不觉中就决定了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既然人生价值观对人的一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它引领我们的人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航行。当然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而最主要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的价值观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给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前进献上点微薄之力并且能帮助别人能给别人的人生带来些许的快乐和方便能做到这点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与满足。经常从自己的身边看到许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我的心都会有些疼痛与难受。我们想改变这些不合理似乎又很无力。我想现在我最主要的应是从自身做起首先充实自己改变自己再为其它人造福。而不是用满心抱怨来消磨自己的意志。我认为我的这种价值观是正确的我会向着它前进而且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我的人生从此不再迷航。这样的价值观也定使我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人们的生活和教育经历互不相同因此价值观有多种多样。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它强调生活的方式与生活的目标牵涉到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有人认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有人以追求真理为目标有人则侧重物质享受„„不管我们曾经确定怎样的价值观从现在起我们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适合于自己的价值观让它引领我们的人生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生活的准则——人生观和价值观 生活准则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都会告诉人类我们需要责任。生活的准则是什么呢他会在哪里呢„„也许他就在你的”那里”——心。在你每天的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准则”可是你又是否真正的去完成过呢或许就同我一样常常会“背叛”这种准则„„今天与往常相同只要老师说我们可以放学了我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般的理好书包随即冲出教室。因为我“明白”我现在就只是要回家然后做作业“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走在马路上的我却不知学校里还有我没做完的工作我的肩上还有未完成的“使命”。在学习上有自己的见解说明的就是做事有主见体现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敢于承担责任不推诿说的也是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敢于面对现实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说明的也是遇事有主见了。生活里有苦难也有责任。是呀人生就是苦难家庭就是港湾人为了生活过得更好只能在生活中寻找幸福的方向不管是否有阳光出现命运有了波折就得勇敢面对在顺利中祈求平安在幸福中感恩天赐想让生活风平浪静就得时时负起责任一点一点不放过有了责任感日子才会在风雨过后重见阳光在责任感中寻找力量获得重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责任。所以担负起肩上的责任并为之奉献始终不渝——这就是我生活的准则。

树立正确的研究生就业价值观 篇3

关键词:就业价值观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都倍受关注,据调查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是选择签协议到企业当中,少数人选择其他途径。包括有出国、升学、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以及待就业。这也可以反映出当今学生们的一种择业观的问题。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毕业选择就业的时候都存在一种误区。

首先是较为单一性的就业观念。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人们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经济利益观等生活状态也随之不断发生着转变。当今的毕业生,无论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往往都是有目的性在找工作,有目标是好,但是在找寻工作过程中往往被所谓的功利性所左右,在近几年尤为突出。他们仍然选择一些高待遇,福利好,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择优。他们太注重外在的东西,往往忽略了工作本身的价值,并没有清晰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把太多利益性的东西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标杆,希望鱼和熊掌都可兼得,只图眼前的一片好趋势。

其次是择业认识地片面性。一些硕士研究生盲目地追随社会上热门职业,热衷选择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职业,其实这是对社会的看法存在较多的主观性。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评价往往过高,不能从实际角度去剖析和审视自己,这是对自己的轻视,缺乏科学公正的认知态度。这些学生自己的性格不能很好的认识,同时在自己的择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还有部分学生对社会的就业现状关心甚少,对影响就业的因素很少去了解。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元化和需求量很大的社会,不要禁锢在片面的知识海洋中,应学会从不同方面去了解这个社会。

最后是在选择工作时没有长远的计划,只图眼前的利益,缺乏职业规划。这一类人群只图短期的效益,没有长期的职业规划,这是对公司单位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对今后的择业没有什么益处,用人单位单凭这点,也不愿意录用这样短期的员工,因为这样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损失。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觉得不单是学生自身的因素,还与学校培养单位教育管理有关:

(1)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高校都倾向于专业课的传授,必修课要比选修课要多, 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的学习受到限制。很多研究生都反应在学校学校的课程都很单一。

(2)很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往往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知识和实践缺乏统一,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近几年各大高校授课形式稍有改观,通过布置学习书目和指定任务,让学生每人以讲课的方式讲给大家,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使课堂不再是单一性的课堂。

(3)高等院校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指导没有系统性。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研究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的课程,但是部分还是走形式,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对研究生就业技巧训练方面不够全面,这样就缺失了就业指导的意义。 虽然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与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就业观,以此来进行就业指导,提出建议,这样就业率会比单纯的指定的效率会更大。

毕业生面对就业的时候,一开始都会很迷茫,束手无措。这时候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前辈给与指导和教育,这样才会少走些弯路。给与相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要想真正的解决研究生就业的问题,要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找到自身真正需求的东西,培养单位就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其进行一个正确恰当的就业引导,以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一个标准。

(一)深化改革,积极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杜绝学生就业的盲目性。根据学科特点制定未来几年社会对于各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学科建设。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学生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查,针对实际问题做一个系统的就业信息网站,,提供一个第一手掌握资料的途径,还可以为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培养单位增强社会竞争意识,以社会的角度培养人才。培养单位应该做到及时掌握社会单位的需求,在掌握第一资料的同时要及时的转达给学生,在中间要起到一个及时传递消息的这样一个角色。

(三)培养单位应该借助导师的知识力量与资源去引导自己的学生,是他们构建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硕士研究生对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的科学准确的认识。培养单位要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找到适合的就业优势。使尚处在迷茫阶段的学生能够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克服短期和职业偏向性问题。另外,高校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的创新性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

(四)硕士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对于毕业硕士研究生来讲,可谓机遇与挑战共存。面对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就业压力,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转变择业观念。作为新世纪的研究生们,要拿出对学业上的那种勇敢拼劲,应该建立一种应该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想法逻辑,而不是满脑想着社会地位等因素。其次要科学地评价自己,找准自己所在的位置,依据自身特长选择职业, 成为自己择业中的主宰者。

(五)硕士研究生应树立独立的竞争,提高自身素素养。现如今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并不占优势,要想在众多优秀者脱颖而出,就必须有竞争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来提升在同龄中的竞争素养。

年轻的大学生追逐梦想,同时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凡事积极乐观,不要采取极端。认清形势,认知自我,审时度势,给自己定位,结合自身的情况给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跟本科生毕业相比较,思想定位更应该成熟一些,而且价值观更要清新明确。端正自己的择业观,理性的看待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择业。坚信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

浅议如何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篇4

一、新闻价值观的属性

陆定一同志1943年曾经为新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是不是都应写成新闻呢?不是。那么, 哪些新近发生的事实值得报道呢?这有一个新闻标准问题, 换句话说, 就是用什么度量一个事物的新闻价值。这个问题很难简单回答。社会制度不同, 新闻标准不同;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 新闻标准不同;在一个国家里, 现在的标准和过去的标准不同, 全局的和局部的标准也不同。早期新闻的原始标准是“沟通情况, 传播信息”, 现在新闻的作用远远超过于此, 但有一点未曾改变, 即新闻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新闻工作始终不能游离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之外。以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标本美国为例, 19世纪上半叶是美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新闻一方面要反映商业、政治情况, 另一方面满足底层大众的需求, 报道重点是个人隐私生活, 犯罪和丑闻;19世纪下半叶,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繁荣阶段, 新闻界提出既迎合读者趣味爱好, 又标榜新闻的指导和教育作用, 针对读者爱好, 有人提出了“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的“经典定义”。进入20世纪, 随着资本主义的颓废, 30年代, 有人提出, 新闻价值的基础是三个“W”, 即妇女、金钱和坏事 (性、钱和犯罪) ;70年代, 美国经历了三个危机——越南战争、水门事件、政治经济社会政策的失败, 人们失去了对领导人的信任, 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这时他们的新闻尺度成了“我安全吗”。从以上事实中不难看出, 新闻价值观对新闻报道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它是新闻报道的思想和灵魂。

二、新闻价值观的时代性

十月革命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党性和人民性成为新闻的根本指导原则, 新闻的作用就成为宣传作用、沟通作用和教育作用。通俗地讲, 当代资本主义新闻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区别表现于:前者把迎合读者口味放在第一位, 而后者把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最高纲领服务作为最高的新闻价值观。

就我们党领导的新闻事业而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由于宣传的任务不同, 报道的内容不同, 新闻价值观自然也不同。例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上, 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为最高新闻价值观;在“十年动乱”期间, 新闻舆论工具把持在“四人帮”手里, 那时的新闻价值观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无产阶级专政”为新闻报道的最高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党进行了有效的拨乱反正, 新闻价值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得到了很大的修正, 把为改革开放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放在第一位。时代的发展变化决定了新闻价值观的发展变化, 同时, 新闻价值观又决定着不同时代新闻报道的发展与走向。

三、新闻价值观的实用性

我国《企业法》明确规定,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其两大基本职能, 这就为企业的新闻宣传指明了方向。随着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新闻报道日益具体细致。新闻价值观更倾向于经济建设实际, 更倾向于人民的生活小事, 实用性特点更加突出。

新闻报道的重点, 在具体实用的新闻价值观指导下, 作品更具有生活实用价值。就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而言, 在于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原则前提下又要显出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工作服务。

在对待新闻宣传的出发点上, 有种片面的观点, 即片面地理解“喉舌”、“宣传”的含义, 把新闻宣传简单地理解为“好人好事录+指标”, 不考虑受众心理, 不探究新闻价值的基本实用功能, 高高在上, 自上而下, 不懂得新闻的“宣传”意义。其实新闻价值观的实用性决定新闻必须有以下特点:更接近受众, 操作性、服务性更强, 全方位、立体化, 关注全社会所有人的衣食住行, 等等。新闻事实就来自我们社会生活中, 要在心理上、距离上接近受众, 接近生活。

因此, 我们的新闻可以全面地、多层次地报道整个社会的具体事实, 形成立体的、丰富鲜明的形象。除了“信息就是服务”这个观点外, 在新闻制作处理上要突出为受众着想也是我们新闻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因为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直接关系着受众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就是这些看起来琐碎、具体的小事, 其实质正反映了新时代新闻价值观的重要性。

总之, 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我们的新闻报道才能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才能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才能发挥媒体舆论的更大作用。

摘要:新闻价值观对新闻报道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是新闻报道的思想和灵魂。因此, 要做好新闻工作就必须坚持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 篇5

清末著名的维新志士梁启超写过一篇《少年中国说》,文中写到“故今日中国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对青年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担任的责任说的十分透彻。

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重建认知结构, 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我们当前正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掌握必要的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建造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认识水平,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自身核心价值观构建;做到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第二,牢固树立回报社会、服务祖国人民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为励志国强、创建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第三,强化个人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不但要认真地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当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形成允公允能、勤学善思,奋发进取、乐观坚毅、忠实执着的良好风貌。

最后,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科学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按照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努力,最终将会促使我们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奥巴马,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是美国白人。他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1996年首次当选伊利诺州参议员,2004年当选国会参议员,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获过一个文学学士、一个法学博士学位。学成后在美国芝加哥城市社区从当义工,替穷人打官司。奥巴马的传奇经历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主要靠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够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二是不能被眼前的名利所诱惑,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干自己想干的事,干对社会有益的事,不能整天沉浸在幻想中或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中;三是当时机成熟时,就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政治上坚定党的领导,高度认同改革开放成果,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青年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对党和国家的现行制度充满信心。

(二)要做到认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努力培养较强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青年在思想政治状况上保持稳定进取和健康向上的总体态势。积极学习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人生的价值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能正确认识目前现有的“贫富差距现象”,我国完全能够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促使民主、道德和法制意识也逐步增强,(三)要做到既具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在开放中走向世界,随着我国的国际化和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正义感。

奥运会后“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变好了”,对“一些西方国家大造反华舆论,抹黑中国、丑化中国、妖魔化中国的”行为“很反感,要坚决反击”;能正视中国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西方思潮给当代青年思想带来的负面冲击,积极反对 “西方思潮对国民产生的最大负面影响”—— “享乐主义成风”、“个人主义盛行”。

(四)要做到思想上活跃、文化上多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上,积极追求丰富多彩、张扬的生活方式

不仅仅要求经济社会层面的高度发达,更取决于城区文化和精神层面的繁荣。,涪陵青年还对各种外来文化有着兼容并包的开放姿态。青年在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互联网”等媒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也接触到了“西方社会思潮”。青年文化在积极频繁的交流过程中,实现了对多元文化的积极包容和文化交流的互动状态。

正确价值观 篇6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师;正确职业价值观;对策

高职体育教师作为社会生活的一分子,其主要的职责是通过教学来传播体育精神、体育文化,并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更好地投入社会建设服务。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能够使高职体育教师保持积极的教学态度投入教学工作中。

一、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意义

1.高职体育教师的正确职业价值观是其职业的内在要求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高职体育教师能够明确高职体育教育工作的意义,才能制订好自己在本职工作中的发展目标,确定在本职工作中的奋斗方向,同时决定着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工作态度,使其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高职體育教学工作中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增强工作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指导高职体育教师进行正确的职业活动,使高职体育教师认同这个职业能够较好地满足自身的需要,明确高职体育教育工作的意义,保持严谨乐观、积极向上的职业态

度,深刻理解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与职业理想,不断追求本职工作的成就,使其职业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在工作中获得更加愉悦的工作体验,使工作满意度得到加强。

3.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能够减少职业活动中的盲目性与困惑,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热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

去,从而在职业能力上得到更大地提高,更好地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影响高职体育教师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1.性别因素

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教师这个职业被大众认定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在性别角度上来看更适合女性的选择,使女性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较高,对职业的认同程度也比较高,这就导致女性教师更重视自身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2.社会地位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提高,社会对其的期望值也逐渐增大,这就是社会对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结果。在这种影响下,广大高职体育教师积极完成社会的期望,逐步把社会价值观渗透到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中。

3.受教育程度因素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自己的职业需求也就越高,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拥有比较大的抱负,希望在本职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4.年龄因素

有研究表明,年轻教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从理想的角度看待本职工作,更重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而年龄大的教师受到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视本身的经济报酬,职业价值观也就更现实。

此外,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还受到所在地域、家庭、职称、职业兴趣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三、高职体育教师正确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对策

1.提高高职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其自身的学习与成长

高职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充分理解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以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补充新鲜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使自己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规划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坚定职业信念,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岗位中去,促进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2.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要正确引导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要重视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必要性。在扩大投入和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环境及教师待遇的同时,还要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使之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并为高职体育教师提供发展的条件与机遇,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对应的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展现自我,从而促进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3.社会要重视高职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

高职体育教师是社会成员之一,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现代社会要不断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吸引更多的人选择这个职业;提高其职业荣誉感和价值感,促进高职体育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工作中去;加强政策导向,满足高职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利于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促进其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既影响高职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又影响高职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高职体育教师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浅析,探究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和对策,从而提高高职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认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凤琴.教师职业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胥兴春.教师工作价值观及其影响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

(作者单位 辽宁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正确价值观 篇7

一、什么是“剧课堂”

所谓“剧课堂”,是一种即兴式、体验式的戏剧活动,学生根据呈现的问题,即兴编演戏剧作品片段,并在表演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正,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预设的,有的是课堂生成的,有的是在同伴互动中发生的,最终在戏剧作品完整的呈现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本文所指的戏剧活动依托于校园环境,植根于校园土壤,我们称其为“校园戏剧活动”,它是以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创作、表演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活动。校园戏剧活动融合于学校的诸多活动中,如校园戏剧节活动、戏剧社团活动、戏剧游戏活动等。而“剧课堂”是在戏剧与德育活动整合下形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活动,更多的是在表演的过程中感悟道德认知、内化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观念,是一种创新的德育活动形式。

二、“剧课堂”实施三部曲

任何事只有自己亲历,才能体会其中的内涵。小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直观体验,只有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与实践中,才能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在问题诊断中寻找教育点

众所周知,戏剧作品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剧课堂”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收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使教育具有源头活水。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或者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展开讨论,确定问题的热点,为“剧课堂”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例如集体荣誉、岗位职责、讲究卫生、宽容理解、诚信待人等都是我们实践的主题。

比如在一二年级,我比较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设计了一个“5A好习惯养成计划”——作业习惯好、珍惜时间好、友善交往好、文明用餐好、讲究卫生好,引导学生对比自我,并通过调查表、玩游戏、做采访等方式查找问题所在。有时,我会用一个夸张的表情引导学生找寻问题,如看到学生乱扔餐巾纸,我皱紧眉头唉声叹气:“你们猜猜,罗老师为什么这样苦恼?”七嘴八舌的猜测声此起彼伏,我的眼神在地上的餐巾纸上游移,大家很快就会发现“罪魁祸首”,班级卫生状况就成为关注的问题。针对午餐过后餐盘堆放凌乱,剩菜剩饭撒得桶里桶外到处都是的现象,课堂上我便用照片的方式再现这些画面,同时又拍摄了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餐盘箱整理的视频镜头,两者一做对比,学生立刻在“责任”的话题中找到了午餐管理的症结。班上学生集体排斥一个叫天天的调皮孩子,大家在编演《我想有个朋友》的戏剧作品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友谊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诞生的,没有歧视,没有孤立。又如,小品《图书管理员的困惑》讲述的是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带着学生走进了“敬业”的视角;《帮还是不帮》让大家审视了友情的真谛,同时关注了“诚信”的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透过问题表象挖掘到教育的主题,这是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班主任要像一个灵敏的探测器,时时抓住道德的细节,处处抓住行为的盲点,使它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值观教育的鲜活事例,丰富“剧课堂”的源头,拓宽学生反思自我、明辨是非的空间。

2. 在戏剧表演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果说,前期的问题诊断是一种道德意识的唤醒,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剧课堂”活动便是一种激烈的价值观碰撞。正如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言:“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剧课堂”就是在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情感,是他们编演作品的主阵地。

此时,班主任只需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不断引导学生在即兴互动的戏剧表演中感受、感悟,进而解决各种问题。如针对班级里满地都是餐巾纸的问题,《餐巾纸历险记》的“剧课堂”拉开了帷幕,学生扮演餐巾纸的角色,通过创作表演,想象它们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想象餐巾纸是从一个总是乱扔纸屑的男孩手中掉落下来的;有的学生想象是一个喷嚏把桌上的餐巾纸“刮”到地板上的,遗憾的是一只又一只的脚从它身边经过却浑然不知;有的学生想象是某个同学想把餐巾纸扔进垃圾桶,结果没注意扔在了垃圾桶外边……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表演得也极为生动形象。这样的故事内容其实还是来源于学生自己,是他们基于彼此的观察而习得的“剧本素材”。通过表演讨论,他们必然明白地上的餐巾纸来源于不文明的“卫生习惯”,醒悟到“爱班如爱家的责任意识”缺失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学生设计的每一个戏剧小品,其实就是在还原自己的学习生活,而“剧课堂”的表演形式,将师生的目光和思想聚焦到了某一个问题点,生动的表演讲述的是学生自己的故事,找寻的是他们自己的影子。

3. 在矛盾冲突中辨析价值观

“剧课堂”活动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修正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在矛盾冲突中不断生成新问题,进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一种戏剧作品的完善,也是一种德育活动的完善,更是一种在价值观辨析中的自我完善。因此,“剧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而是一种慢慢“修复”的积累。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剧课堂”活动的戏剧作品不是由教师主观设定的,它更多的是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呼唤,学生在即兴互动中会产生一个又一个教育点。如,在《我想有个朋友》的戏剧表演中,当同学们在感受到天天的孤独后,尝试用不一样的方式接受他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有个经常被天天欺负的同学在表演中拒绝原谅他,这个意外让当事人天天颇为尴尬,教室里也一下子静了下来。此时,我这个导演立刻作出反应,引导学生调整“剧本”:“小豪拒绝原谅天天,这个意外该如何解决呢?请大家抓住小豪和天天之间的矛盾点揣摩一下当事人的心理。故事的结局可以不一样。”就这样,作品被重新调整、重新演绎,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有的以天天袒露内心,向被他欺负过的同伴道歉赢得原谅而告终;有的以倒叙的方式让小豪看到天天的闪光点,打动小豪而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有的则将镜头瞄准了小豪,批评他不够宽容,意在使小豪明白同学间的相处之道……不同的故事尾声给了学生不一样的思考,但大家最终在原谅与被原谅的价值辨析中明白友情的可贵,体会了“友善”传递的正能量。同样,在《餐巾纸历险记》的表演中,故事演绎到餐巾纸即将被扔进垃圾桶的那一刻,有一个学生口袋中的一张使用过的纸巾突然掉落到地板上,这时,一旁的另一个学生立刻化作“纸巾”,将故事引向了新的戏剧冲突。学生在表演中不断地辨析价值观,除了关注“讲究卫生”的各种道德习惯养成外,他们还关注到诚信、节能环保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每一次“剧课堂”活动,学生除了设计许多戏剧冲突,还会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生成戏剧冲突,使原本单一的戏剧作品变得立体丰满。就是在这样反复辨析的调整中,学生自己被自己引导、自己被自己说服、自己被自己教育,在同伴的影响下,及时修改剧本,及时融入新主题,及时化解新矛盾……总之,这样的表演活动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教育的实效也远远优于一般的道德课堂。

三、剧课堂的教育功能和效果

“剧课堂”是师生、生生间形成思想共鸣的主阵地,这种轻松而快乐的教育方式,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内驱力,呈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和教育性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表演是稚嫩的,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通过这一活动将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藏于心、践于行,不断使自己成为身心合一的“道德体”。

1. 于细微之处见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剧课堂”的戏剧表演活动让每个学生关注到了生活的细微之处,并在这种微小的行为表现中真实地表达自我、体现自我的价值取向,学生的情感是完全真实地表现出来的,是内心的一种渴望与需求,而同伴间的互动表演更是让同学们看到别人身上曾经被自己忽视的那些优秀品质。

2. 于细节之中见真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而,戏剧表演活动是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借助这个载体,学生抓住了一个又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节亮点——说话的细节、讲卫生的细节、与人相处的细节等,最终将这些道德上的细节变成人生的真理融汇于心。当学生将一个个细节不断积累,渐渐地由量变引发质变,就形成了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直接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3. 于实干之中见真效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剧课堂”中的各种精彩表演,其实相当于学生在微社会中进行实战演练,形成的道德意识直接支配自己的行为表现,离开“剧课堂”的故事情境之后,大部分学生依然能按照曾经的演绎回归真实的学习生活。《餐巾纸历险记》的“剧课堂”活动之后,我们班级地板上的纸巾少了,主动捡起掉落在地上的废纸杂物的人多了,这种自主的行为意识,就是最有成效的教育成果。

正确价值观 篇8

我曾问过一些学生,有的说:“上学没劲。”有的说:“上大学花钱多,毕业后找工作还特难。”有的说:“上课我就头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形不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

那么学生所追求的是什么呢?如果找不到做事的价值,体味不到收获的欣喜,那学生还有什么动力可言?难道老师们没去激发学生的动力吗?答案为否。那么问题出现在何处?我认为,老师们主要是从表面上,给学生讲了很多大道理,但口号太多,空洞无味,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久而久之便听腻了,结果老师劳力伤神, 却效果不佳,而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太少了,比如每一节课学生的闪光点你抓到了吗,你及时做出评价了吗。你的一个眼神,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动力的起点,但我们没有做好。正如人们说的, 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精神。

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必须在细节方面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节课的价值,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动力。每次只给出一个小目标, 让他们不断地实现每个小目标,不断地享受成功的快乐,逐步树立信心,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大目标会水到渠成。

怎样让学生体味价值,感受快乐,实现目标呢?我认为做好评价,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首先,实行个性评价。例如,劳动好的可以总结其在历次劳动中的突出表现,并给与奖励;学习好的可以让其多参加知识竞赛,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爱好发明创造的,把实验室利用好,做学生的锻炼平台;有写作天赋的鼓励他多在图书室博览群书,争取发表自己的文章。如此,每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快乐。

其次,过程性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不以成败论英雄,更重要的是关注其考虑问题的过程,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分析,条条大路通罗马,捕捉其闪光点。学生一定有可取之处,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不要求全责备。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适时激励有利于学生找到灵感,点石成金。

第三,正面与反面性评价相结合。以正面性评价为主,它有利于激发其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当中要把爱融于语言之间,糟糕透了也好,精彩极了也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体会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有一定位置的,正是这种宽严相济的爱载着自己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味价值,感受成长的快乐。

正确价值观 篇9

大学英语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必修课, 基本上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一或两个学年的大学英语课程, 每周约四个课时。英语学习所取得的效果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外语, 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文化, 新的价值体系, 其中某些价值体系是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差异的。大学生正是处于树立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 冲突的价值体系, 他们会独立的思考, 但也时常感到困惑, 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师的引导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英语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思想的影响

从目前各种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来看, 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比较丰富, 涵盖了科普, 经济, 体育, 衣食住行, 风土人情, 名人轶事, 励志故事等各个方面, 教材的风格也越来越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大学生通过学习英语, 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逐渐增多, 并且也非常喜欢国外的文化, 比如喜欢听欧美音乐, 喜欢吃肯德基, 必胜客等西餐, 喜欢看好莱坞大片等等。越来越多的学生也热衷于庆祝洋节日, 比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 而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 中秋节则并不热心, 多是家里的长辈来安排。目前, 大学生中已经有了一定比例的基督教徒, 而且他们不但相信基督教, 有时候还会在校园内外进行传教, 这一点不容忽视。

除了上述显性的文化, 还有一些隐性文化对同学们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中西方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我们一般传统的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念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主义, 突出个人自由, 推崇个人权利, 强调自我, 追求个人享受, 而中国的传统观念则是强调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当个人利益跟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 个人要为整体利益而牺牲自己, 那么当学生笼统的接触到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的时候, 就会感到困惑。究竟哪一种价值观是对的?中西方的价值观念的区分真的这么绝对吗?美国人虽然追求个人主义, 但是也有很多美国人喜欢助人为乐, 经常会做志愿者去做义工。很多的基督徒宣扬仁爱, 把所有的教徒看成是兄弟姐妹, 乐善好施。中国虽然强调集体主义, 但也不是一味的要求牺牲自己, 奉献集体, 同时还主张尊重和满足个人的需要, 鼓励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任课教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 跟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沟通, 做到既能传道, 又能授业解惑。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则更应该在学生接触中西方文化的矛盾的时候, 给予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方式

现在随着对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视, 教学当中口语及文化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随着教学设备的改进, 比如投影仪, 多媒体等工具的使用, 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在大学英语课堂当中, 不仅可以通过教师讲解, 而且可以通过原版的英美英语的录音以及视频来接触英语以及英语背后所隐藏的西方文化。每个高校也基本上都聘请了外教给学生上口语课, 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中西方语言文化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要从选择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方面入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教学任务及教学活动的安排也基本上围绕教材来展开, 教材的内容直接决定了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当前的青年学生已经对外国的文化产生了比较高的热情, 而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却缺乏基本的了解, 因此, 我们在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 首先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完全侧重于对外国文化的介绍而忽略了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导入。另外, 在选择大学英语课文的时候, 也可以侧重于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与中国不同的文化现象或者一些以有争议的价值观为题材的内容, 以便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 慢慢形成辩证的科学的价值观。

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作用。学生在成长及英语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外国的文化, 初步形成了一些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但是这些初步的认识比较笼统, 甚至只是一些表面或者片面的看法, 并不能真正全面、深刻、细致地了解国外文化。因此,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 要对学生的价值观给予科学的指导, 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对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有着全面深刻的了解, 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才能够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

再次, 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说教已经显得十分枯燥, 不再适合当今时代的大学生, 因此, 在英语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 通过讲故事, 辩论赛、小组讨论、模拟表演等形式, 使学生对不同的中西方文化进行反思, 慢慢的对这些思想进行总结, 形成自己辨证的人生观。

3 结语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优缺点, 对待中西方的文化, 我们不能简单赞成或者否定一方, 而是应该理性的科学的分析, 吸取各种文化中的精华。大学英语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外国文化的窗口, 也应该同时成为我们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阵地,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 在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下, 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丽芳.论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文化的碰撞[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9 (1) :12~14.

[2]汪小曼.中西价值观念比较研究中的几个疑点[J].湖北大学学报, 2007, 34 (4) :31~34.

[3]王志国.论中西传统价值观比较的四种视角[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45~48.

正确价值观 篇10

一、医学生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 医学生传承雷锋精神是社会的深切呼唤。

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 很难确定其具体性质。医疗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过程, 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医疗又是一个医生和患者的相互交际的过程。近些年来, 我国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例数不断上升, 几起恶劣的对医生的人身攻击的案件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的医务工作者往往都不缺乏专业知识, 但他们却常常忽略了医生与患者相互接触相互交际的过程, 导致医疗行业人文关怀匮乏, 无可否认这也就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我们整个医疗行业而言我们深切地需要雷锋的精神, 这是社会对当前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的深切的呼唤。

(二) 医学生传承雷锋精神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不仅成为了整个医疗行业最直接面对的问题, 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 更对当前刚刚一脚踏入医疗行业的医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的医学生, 承担着祖国将来医疗行业救死扶伤的重任, 但同时接受了来自各方面的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广泛压力与各种引导, 他们虽然一只脚已经迈入医学的殿堂, 但是对于将来的发展却是一片迷茫, 受当前社会的影响, 很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情绪, 最终导致恶劣的后果:一是看到当前行业高收入, 高福利的前景, 受拜金主义的影响, 片面地追求高收入, 单纯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最终可能连作为医生的基本准则都会丧失。二是看到当前我国医生的人格尊严难以得到尊重, 甚至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部分医学生从心灵深处改变对医学的憧憬和向往, 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了信心。这些不正确的引导可能给今后的医疗行业带来一种恶性的循环, 更将对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其恶劣的影响, 更可能对当下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传承雷锋精神对当代医学生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医学生传承雷锋精神的重点内容

什么是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雷锋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的理性升华, 它已经超越了雷锋的个人行为和具体事迹, 内涵十分丰富、意蕴十分深刻。因此, 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将雷锋精神与自身从事职业相结合, 对于传承雷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 热爱群众, 深入群众。

雷锋无论做什么, 总是把火一样的激情倾注其中, 无论走到哪里, 总是能将春天般的温暖带给群众。这是因为雷锋与群众有着深入的接触, 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 行业对医疗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导致了现在的医学生求学的时间越来越长, 不断地补充专业知识, 最终医疗工作者学历高, 工资高, 待遇高, 处于象牙塔的尖端, 特别是由于专业知识丰富而产生的优越感使之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同时由于医疗工作者往往更倾向于对专业的追求, 而忽视了人文的关怀, 与患者产生严重的隔阂, 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相互的不理解, 进一步导致了矛盾的生成。因此, 医学生更应该关注群众, 深入群众, 融入群众, 这样才能缩小与群众的距离。

(二) 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

“工作上向最高水平看齐, 生活上向最低水平看齐。”在许多人眼里, 也许都认为雷锋就是一个傻子, 丝毫不为自身考虑, 不求回报无止境地付出。然而这也正深刻体现出他高度的共产主义精神。医学生在追求高学历, 高技能的同时, 要正确地认识自身, 正确地认识当前社会的各种负面的消息。同时更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物质文明的冲击下不致迷失。传承雷锋精神, 以服务群众为目标, 以劳动为光荣, 甘愿做一颗立足于普通岗位的螺丝钉, 干一行爱一行, 自强不息, 通过艰苦奋斗来实现自身价值。雷锋离开已经半个世纪了, 但他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我们永远也发掘不完, 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传承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今的医疗行业, 传承雷锋精神更是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的一剂强心针, 而传承雷锋精神, 树立当代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源头上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途径。

摘要:在当下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精神文明却相对缺乏的时代, 医疗行业面临来自于医患关系的极大挑战。面对高度的物质冲击, 当代医学生如何走出困惑?怎样实现自身价值?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医学生

参考文献

[1].吴潜涛.雷锋精神是对公民道德的高度自觉[N].新华月报, 2012, 5 (上)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 篇11

一、目前中职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职生,一般是指初中毕业后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年龄在15一18岁之间。即将成年,是其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过度追求自我扩张

目前,中职生个性化增强,偶像崇拜的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生要追求自我扩张,实现自我和表现自我,追求自己内心世界中存在的“本我”。一般情况下,中职生是首次比较远距离离家求学,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的倾向,渴望摆脱对家庭的依赖,欲以独立人格出现。在中职生即将走向成年的这个节点上,其内心尚未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精神寄托上具有一定的情感空白。但是,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急切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例如歌星、影星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中职生的理想自我,也是中职生心目中的未来。但是由于其生理迅速发展,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生活经验有限。缺乏批判思维能力,这种选择大多是随机的,盲目的,肤浅的,对偶像的崇拜也难以把握尺度,以致过度迷恋,形成过度追求自我扩张的结果。

(二)人生态度比较消极

首先,大多数中职生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日常表现欠佳,从小学到初中长期承受老师、家长的过多指责和同学们的歧视,内心比较敏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其次。中职生中也不乏中考发挥失常的学生,因为中考失利,又由于家长的决定或者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等其他客观原因,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对于这样的选择,其心中不情愿,以致对日后的发展灰心失望,在学校期间得过且过,而不是振奋精神,重整旗鼓。再次,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尤其是对中职教育,一些中职生也认为自己与升入高中的同龄人比较,未来发展比较渺茫。因此,其人生态度比较消极。

(三)学习缺乏动力

首先,一部分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没有兴趣,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渐渐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其次,也有部分中职生对就读中职学校并不不情愿,家长的选择让他们有“迫于无奈”的感觉,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都困难的局面。再次,媒体上一些不靠努力学习而迅速成名走红的人物的出现,使得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知识对一个人的发展不一定有重要影响,或根本不重要。这种对知识价值的漠视和对学习的片面认识,也造成了中职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局面。

(四)自我监控能力较低

中职生自我监控能力是其学习独立性的重要表现,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管,这些都影响着其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而在对中职生的走访调查中可以发现,只有少数中职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大多数的中职生基本不制订学习计划,而只是被动的跟随教师授课的节奏,甚至有的不知道现在所学日后有何用途,敷衍了事,跟不上教师授课的步伐,这表明中职生在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较低。

二、关于中职生奠基人生方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自我

强调个性化的这种自我表现,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生仍处于青少年时期,其价值观尚未定型,模仿力非常强,批判思维的能力却比较弱,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迷失人生方向。过分追求自我扩张,忽视社会规范的要求和社会秩序的维持,使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难以协调一致。正确认识自我,就要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优劣势,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以后“自己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最合适”等等。要积极促进自我品德结构的完善,具备与主流社会相应的价值观,尤其是在偶像崇拜中,多多发掘偶像的敬业、吃苦耐劳、为社会公益奉献等积极的方面,理性崇拜,而不是以偶像的奢华表象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盲目或者不够理性的去追求纯粹虚无的东西。不仅如此,中职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理性的批判能力。

(二)初步自我定位

首先,明确的理想和志向是成才的基本前提,进入中职学校后,中职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考虑、有所预期,给自己进行初步定位。例如。有的中职生计划毕业后直接就业,在校期间,给自己的合理定位就是要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借助实习等机会积攒经验,日常注意搜集就业方面的相关信息等。有的中职生计划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平时就要专心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并及时向老师、学长或者其他长辈了解升学途径以及所需的其他相关信息。其次,初步定位也要合理,要实际。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优劣势,按照自己的这些特点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既不高估自己,又不妄自菲薄,从实际出发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三)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在校中职生要有危机意识,对未来发展要有前瞻性。在中职学校就读期间,要专心应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进一步强化对综合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学习能力。这是中职生日后人生发展中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中职生所学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是比较倾向实际操作方面的,这点就是中职生的优势。但是,不能否认,现在社会更注重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中职生在工作以后竞争能力不够,突出表现为收入和职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提高不够明显,即使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五年甚至十年,其获得提升空间也是比较小的。因此,中职生在校期间就应该着眼于培养个人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要学透学精,又不要仅仅局限在自己专业内的学习,而对专业之外的知识毫无涉猎,同时,还要做到“德才兼备”,学会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不断自我反思

正确价值观 篇12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包括原生态的延安精神, 也包括后继的共产党人不断发扬光大的延安精神。原生态延安精神是指党在延安13年斗争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原创精神风貌, 其内容主要包括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的张思德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的劳模精神, 自力更生的南泥湾精神等。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血汗乃至生命凝结成的不朽丰碑, 不仅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3月来陕西调研时, 将这些原生态的延安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大方面的内容。

(一)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是就理想信念的层面而言的, 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和规定性。如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烈真挚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等。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科学理性层面而言的, 这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而且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作态度。要做到实事求是, 就必须将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和贯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原则相结合, 凡事要深入调查研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在伦理价值层面而言的, 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早在延安时期就已响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 并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要求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在实践意志层面而言的, 这是延安精神的本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中国共产党要立足于延安困难重重。党的领导人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把杂草丛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在物资匮乏、硝烟弥漫的环境下, 根据地军民非但没有被饿垮打倒, 反而使当时的延安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价值属性的总体认识、评定和把握, 是确立人生目标、选择行为方式的依据。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这一群体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和评价, 对理想目标的选择确立所持的基本观点。这种观点会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 影响着他们。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和历史使命, 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好的。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完善, 再加上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外来糟粕文化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 进而呈现出很多不良倾向。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需要延安精神的指引。

三、弘扬延安精神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定的政治方向。每个人的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如毛泽东所说过的, 一个人学问再多, 方向不对, 也等于无用。弘扬延安精神, 首先要求当代大学生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要求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 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 正确辨别社会现象中的是非、美丑、善恶, 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一致的人生目标。

(二) 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也是每个人的行动指南。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的, 当代大学生要想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在职业的选择上就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延安精神, 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道路, 引领当代大学生不断地解放思想, 打破一味追求安逸、稳定的工作而患得患失的状态;客观分析所处的时代特征, 从本国国情和自身条件出发,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相结合。

(三) 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是延安精神的核心, 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观念。道德是关于如何对待是非、善恶、荣辱、利害的基本观点, 是关系到如何做人和做一个怎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大学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正确道德观的确立需要延安精神的指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要求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 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同时, 还要不断完善自我, 注重道德修养。

(四) 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国家的发展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但终能被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所攻克。个人的成长成才也是如此。新时期的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首选, 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为自己的事业创造条件, 而非依靠家庭、学校和政府, 面对困难要具备为达到目的竭尽全力的精神状态。

在校园中对大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 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激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努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使他们真正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焱, 田海舰.延安精神大学生读本[M].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3 (11)

[2]郑正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6)

上一篇: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控制下一篇:试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