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计算

2024-06-03

正确计算(共12篇)

正确计算 篇1

摘要:资金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 正确地计算资金成本是进行科学的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的前提条件。目前的财务管理教材所介绍的资金成本计算方法存在缺陷, 没有考虑筹资费用、筹资期限、付息方式、发行价格、资金时间价值等因素对资金成本的影响。本文在正确理解资金成本含义的基础上, 根据各种不同筹资方式现金流量的特点, 以更正确地计算资金成本。

一、问题提出

例1:长城公司拟按面值发行一年期债券100万元, 年利率为8%, 筹资费率为4%, 到期付息。

按现行财务管理教材所介绍的资金成本计算方法:债券资金成本={ (100×8%) /[100× (1-4%) ]}×100%=8.33% (注:此处不考虑所得税问题, 关于所得税问题本文下面作专题讨论) 。长城公司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从绝对数来看, 应包括用资费用利息8万元和筹资费用4万元, 共12万元, 而上式计算中分子只包含用资费利息8万元, 而把筹资费4万元剔除在外, 这就使得计算得到的债券资金成本远远小于其实际的资金成本。也许有人会说, 上式分母中已考虑了筹资费用, 但这种说法有误。筹资费用对资金成本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由于筹资费用在期初一次支付, 这就直接减少了企业的可用资金数额, 企业的可用资金数额不是筹资总额, 而是筹资总额减去筹资费用后的净额;2.筹资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个部分。从以下债券筹资的现金流量示意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长城公司在期初因发行债券获得了96万元的现金收入, 而一年后的现金支出是108万元, 现金净流出量为12万元 (108-96) , 也就是长城公司支付的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的总和。现行资金成本计算方法只考虑了第一个方面的影响, 而没有考虑第二个方面的影响。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债券资金成本={[100×8%+100×4%× (1+8%) ]/[100× (1-4%) ]}×100%=12.83%。式中, 分子是按一年后的终值计算反映的资金成本绝对数 (用资费用+筹资费用) , 分母是企业的筹资净额 (可用资金数额) 。

显然, 如果长城公司按照8.33%的资金成本来进行决策, 就会作出错误的筹资决策和投资决策。

二、资金成本的构成及一般计算公式

(一) 资金成本的构成。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主要由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构成。1.用资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投资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用资费用从绝对数来看, 取决于企业的筹资规模和用资费率 (利率或股息率) ;从相对数来看, 取决于企业的筹资方式和负债的借资期限, 一般来说, 股票筹资的股息率要高于债券筹资的利率, 债券筹资的利率要高于银行借款利率, 负债的借资期限越长负债利率就越高。用资费用按期 (年、季、月) 发生, 使用一期资金就要支付一期用资费用。在计算资金成本时, 通常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来计算用资费用。银行借款年用资费用=银行借款总额×实际年利率;债券年用资费用=债券面值×债券实际年利率;股票年用资费用=普通股股数×每股股利。2.筹资费用, 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为获取资金而支付的费用。筹资费用通常在筹集资金过程中一次性发生, 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筹资费用通常在筹资时一次支付, 在时间价值上属于现值, 它直接减少了企业的可用资金数额。当筹资期限超过一年时, 应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将筹资费用在各年之间进行分摊, 以便准确地计算资金成本:年均筹资费用=筹资费用总额/ (P/A, i, n) 。

(二) 计算资金成本的一般公式。

为了便于不同筹资期限的筹资方案的比较和进行投资决策, 通常应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来计算资金成本:资金成本=[ (年均用资费用+年均筹资费用) /筹资净额]×100%。式中分子是平均每年资金成本的绝对数额, 时点是每年的年末, 故在时间序列上表现为一个普通年金。从上述计算资金成本的一般公式可知, 筹资费用、付息方式、筹资期限、资金时间价值等因素都会对资金成本的计算产生影响。

三、筹资费用对长期负债资金成本的影响

上文已经分析, 筹资费用对资金成本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1.筹资费用减少了企业的可用资金数额, 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资金成本率;2.筹资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额, 从而直接地提高了资金成本率。

例2:假定长城公司根据生产发展需要拟通过发行债券筹资1 000万元, 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1.发行一年期债券, 筹资费率为5%, 年利率为7%, 按年付息;2.发行三年期债券, 筹资费率为6%, 年利率为9%, 按年付息。试问长城公司应选择哪个筹资方案。

按现行资金成本计算方法:

一年期债券资金成本={ (1 000×7%) /[1 000× (1-5%) ]}×100%=7.37%

三年期债券资金成本={ (1 000×9%) /[1 000× (1-6%) ]}×100%=9.58%

按本文介绍的资金成本计算方法:

一年期债券资金成本={[1 000×7%+1 000×5%× (1+7%) ]/[1 000× (1-5%) ]}×100%=13%

三年期债券资金成本={[1 000×9%+1 000×6%÷ (P/A, 9%, 3) ]/[1 000× (1-6%) ]}×100%=12.10%

由于现行资金成本计算方法没有全面考虑筹资费用对资金成本的影响, 故计算得到的三年期债券资金成本远远大于一年期债券资金成本, 显然, 按此选择发行一年期债券的方案是错误的。正确的选择是发行三年期债券, 其资金成本为12.10%, 低于一年期债券的13%。

四、付息方式对长期负债资金成本的影响

(一) 对长期借款资金成本的影响。

长期借款的付息方式通常有按月付息、按季付息、按年付息三种, 在按月付息、按季付息的情况下, 应首先将借款的名义利率换算为实际利率, 再行计算资金成本。按月付息、按季付息会提高长期借款的实际利率, 故会提高长期借款的资金成本。

(二) 对长期债券资金成本的影响。

长期债券的付息方式通常有按年付息、到期一次付息两种, 在到期一次付息的情况下, 应将到期利息总额按偿债基金法在各年之间进行分摊:年均用资费用= (P×i×n) / (F/A, i, n) 。到期一次付息方式会降低长期债券的资金成本。

例3:长城公司拟按面值发行三年期债券100万元, 年利率为8%, 筹资费率为4%, 则:

1. 按年付息:

债券资金成本={[100×8%+100×4%÷ (P/A, 8%, 3) ]/[100× (1-4%) ]}×100%=9.95%

2. 到期一次付息:

{[100×8%×3÷ (F/A, 8%, 3) +100×4%÷ (P/A, 8%, 3) ]/[100× (1-4%) ]}×100%=9.32%。

五、发行价格对长期债券资金成本的影响

当折价发行债券时, 不仅直接减少了企业的筹资总额, 而且增加了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绝对额。如长城公司按95万元折价发行面值100万元的债券, 由于到期长城公司需按面值100万元偿还债券投资人本金, 故长城公司须支付5万元的折价发行成本 (终值) ;同理, 当溢价发行债券时, 不仅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总额, 而且减少了发行债券的资金成本绝对额。如长城公司按105万元溢价发行面值100万元的债券, 由于到期长城公司只需按面值100万元偿还债券投资人本金, 故长城公司获得了5万元的溢价收入 (现值) , 可用来冲减资金成本。

例4:长城公司拟发行期限三年期面值100万元的债券, 筹资费率为4%, 年利率为8%, 按年付息, 则:

1.当以95万元折价发行时:债券资金成本={[100×8%+95×4%÷ (P/A, 8%, 3) +5÷ (F/A, 8%, 3) ]/[95× (1-4%) ]}×100%=12.08%。

2.当以105万元溢价发行时:债券资金成本={[100×8%+ (105×4%-5) ÷ (P/A, 8%, 3) ]/[105× (1-4%) ]}×100%=7.63%。

六、普通股资金成本的计算

由于发行普通股所筹资金不存在到期偿还的问题, 其筹资期限从理论上讲无限长, 故其筹资费用可从筹资总额中直接扣除, 不存在分摊筹资费用的问题, 也就是说, 筹资费用不构成普通股的资金成本。与发行债券不同, 折价或溢价发行普通股形成的折价损失或溢价收入只会减少或增加企业的筹资总额, 而不构成普通股的资金成本。

例5:长城公司拟发行1 000万股普通股, 每股面值1元, 发行价格12元, 发行费率为5%, 预期每年每股股利1.5元。

普通股资金成本=1.5/[12× (1-5%) ]×100%=13.16%

七、负债资金税后资金成本问题探讨

一般观点认为, 负债利息在所得税前支付, 具有抵税作用。而在投资决策中, 需要使用税后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故负债资金成本也应使用税后资金成本。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负债利息抵税的效果体现在现金净流量的增加上, 而不是降低折现率 (资金成本) 。如果在投资决策中, 使用税后资金成本, 就会重复计算从而放大负债利息抵税的效果, 导致决策错误。

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 不同的资金来源会产生不同的现金流量, 当采用权益资金来源时:营业现金=折旧+净利;净流量=折旧+息税前利润× (1-所得税税率) 。当采用负债资金来源时:营业现金=折旧+净利+利息;净流量=折旧+ (息税前利润-利息) × (1-所得税税率) +利息=折旧+息税前利润× (1-所得税税率) +利息×所得税税率。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而言, 负债资金来源的投资方案比权益资金来源的投资方案的现金净流量多出了一个部分, 即利息抵税的部分——利息×所得税税率。

例6:假定长城公司拟对C项目进行投资, 投资总额为1 000万元, 全部是固定资产投资, 无建设期, 生产经营期为10年, 期末无残值, 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所需资金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全部用权益资金;乙方案全部用负债资金, 借款利率为10%。每年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25%。则甲、乙两个方案的营业现金净流量分别为:

营业现金净流量 (甲) =100+200× (1-25%) =250 (万元)

营业现金净流量 (乙) =100+200× (1-25%) +100×25%=275 (万元)

乙方案 (负债筹资) 比甲方案 (权益筹资) 增加营业现金净流量25万元, 这是因为负债筹资有利息抵税收入25万元 (100×25%) 。

税后资金成本人为地降低了负债的资金成本, 如果用税后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 会使企业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例7:长城公司拟以12%的年利率向银行借款1 000万元投资甲项目, 投资期3年, 所得税税率为25%, 预计每年现金净流量为410万元。不考虑筹资费用, 问甲投资项目是否可行?

一般来说, 一个投资项目, 只有当其投资报酬率高于其资金成本时, 在经济上才是合理可行的。因此, 国际上通常将资金成本视为一个投资项目必须赚得的“最低报酬率”, 是一个投资项目的“取舍率”, 是选择投资方案的重要经济标准。

1.按现行的负债资金成本计算方法:所得税后资金成本=12%× (1-25%) =9%;净现值=410× (P/A, 9%, 3) -1 000=410×2.5313-1 000=37.83 (万元) 。净现值大于0, 甲投资项目可行。

2.按所得税前负债资金成本计算:净现值=410× (P/A, 12%, 3) -1 000=410×2.4018-1 000=-15.26 (万元) 。净现值小于0, 甲投资项目不可行。

使用所得税后资金成本和所得税前资金成本决策的结果截然不同, 那么哪一种决策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还本付息计算表 (表2) 来进行验证。

根据表2, 甲投资项目三年后尚有债款21.42万元, 折成现值为:净现值=-21.42× (P/F, 12%, 3) =-21.42×0.7118=-15.25 (万元) , 与按所得税前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净现值-15.26万元一致 (0.01误差系计算过程四舍五入产生) 。故正确的方法是按所得税前资金成本进行决策。

如果投资项目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 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投资项目每年保本现金净流量来决策。甲项目每年保本现金净流量=1 000÷ (P/A, 12%, 3) =416.35 (万元) 。

由于甲项目预计每年现金净流量为410万元, 小于其每年保本现金净流量416.35万元, 故该投资项目不可行。

正确计算 篇2

首先,先界定“日工资”和“小时工资”的计算方式。同时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所发8号文《关于职工全年全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0.92天,月平均工作小时为167.4小时”,可列出下列计算公式:

日工资=月实得工资/20.92×70%;小时工资=月实得工资/167.4×70%。

其次,针对下列不同情况,分别探讨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方式。

一、正常工作日内延长工作时间。对于正常工作日内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加点工资,或者按小时工资的150%支付工资,或者按“做一小时还一小时”的方式安排补休。

二、休息日加班工作。对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的计酬方式,或者按“做一休一”调休,或者按200%支付日或小时工资。但按劳部发(95)309号文第62条规定,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企业(如商业零售业等)可不受此限,仅需将每月累计超过167.4小时(法定节假日除外)的工作视为加班,并按150%计发加班加点工资,

三、法定节假日加班工作。根据1994年12月23日国务院发布、9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全年共有10天法定节假日,具体为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初一、二、三)放假3天;劳动节(5月1、2、3日)放假3天;国庆节(10月1、2、3日)放假3天。《劳动法》第44条明确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对于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计酬金,劳动部及上海市劳动局有关文件规定中,均未表示允许用“补休”方式来替代。

四、部分公民放假日的加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劳社函(2000)18号文《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中明确规定:按照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中关于妇女节、青年节等部分公民放假的规定,在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期间,对参加社会或单位组织应祝活动和照常工作的职工,单位应支付工资报酬金,但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该节日恰逢星期六、星期日,单位安排职工加班工作,则应当支付休息日的加班工资”。

计算机病毒的正确防御对策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网络安全;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09.5

如今计算机普及程度非常广,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中都有计算机的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是所面临的计算机安全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其中计算机病毒是一项严重的威胁。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普及,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例如曾经肆虐一时的CIH病毒、“爱虫”病毒等等都带来巨大的损失。计算机病毒如果侵入没有副本的文件并进行破坏之后,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计算机病毒因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与多态性,很难被用户检测出来。在与计算机病毒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防御对策,那么就能够让系统感染病毒的几率得以降低,减少病毒所造成的损失。

1 计算机病毒危害

不同的计算机病毒所能够造成的破坏行为各不相同,具有代表性的破坏行为有以下的几种:(1)攻击系统数据区:主要包括有硬盘的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等等。通常情况下,攻击系统数据区的病毒都是恶性病毒,被破坏的文件也非常难以恢复。(2)攻击文件:主要包括有删除、改名、替换文件内容、删除部分程序代码、内容颠倒、文件变为碎片等等。(3)攻击内存:内存在计算机中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病毒攻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攻击的方式主要有占用大量内存、对内存总量进行改变、禁止分配内存等等。(4)对系统运行进行干扰:主要包括有不执行用户指令、对指令的运行进行干扰、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时钟倒转、自动重启计算机、死机等情况。(5)计算机运行速度下降:有部分病毒在激活之后,会启动其内部的时间延迟程序,在时钟中嵌入时间的循环计数,使得计算机空转,让计算机的速度明显下降。(6)对硬盘进行攻击:主要包括有攻击硬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为读操作、写盘时出现丢字节的情况等等。(7)对COMS进行攻击:部分病毒能够对CMOS区进行写入,对系统CMOS中的数据进行破坏。

2 计算机入侵途径分析

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理来看,只要是可以进行数据交换的介质都可能成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在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病毒入侵的一种最为主要的途径。计算机入侵途径主要有以下的四种:(1)利用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这些设备通常都有计算机的专用ASIC芯片与硬盘等等。虽然这种病毒较少,但是往往都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当前并没有什么较好的检测手段来对付这类病毒。(2)利用移动存储设备进行传播,例如U盘、光碟、移动硬盘等等。在移动存储设备中,U盘使用的非常广泛,而这也是计算机病毒寄生的一个重要“温床”。很多计算机都是通过U盘感染的病毒。(3)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其主要的表现就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以及数量都在快速增长,并且其危害性与破坏性都越来越强。(4)利用点对点通信系统与无线通道进行传播。当前这种传播途径还并不是非常的广泛,但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途径很可能会与网络传播途径相同成为传播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3 计算机病毒的正确防御对策

从客观上来讲,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方法并没有一种完全的方法,在这个网络非常发达的世界,各种信息被广泛流动,很难提出一种完全的应对方法,只要会进行信息共享就会存在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主要就是尽可能的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或者是在感染计算机病毒之后如何让病毒所能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3.1 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正确的认识

在开展任何一项具体的策略之前,都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机病毒所能带来的危害,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作为计算机的使用者需要对病毒的存在以及威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病毒的机理进行了解,及时了解新病毒出现的情况,并在对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时刻注意病毒出现的征兆,在这些征兆出现的时候进行正确的操作与处理,这样的基本认识是其他任何技术都不能替代的,并且也是每一个计算机的使用者都需要随时关注并掌握的。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每一个计算机的用户都是信息大家庭中的成员,对整个信息环境的清洁都承担着一份责任。如果能够防止病毒对自己计算机的感染,那么不经济是能够有效保护自身的利益,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单位、企业、同事、朋友以及亲戚等,也能够对国家与社会的利益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

3.2 合理的利用计算机硬件所提供的功能

为了能够对计算机病毒的感染进行预防,计算机硬件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措施。我们需要尽量的利用这些机制。在计算机的设置中一般都有病毒防护的选项,主要功能就是对计算机硬盘中的某些特殊区域(启动区)进行监视,如果发现存在有向这些区域进行写入信息的操作时,系统就会报警,并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信息,只有在用户确认之后才会执行该动作。有的病毒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寄生到计算机的一些特殊区域中,而上述的机制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所设计的。同时还需要设计正确的计算机启动顺序。

3.3 形成正确安全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习惯

在现在,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因此也是病毒设计者的一个重要的攻击目标。很多病毒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检测到有移动存储介质,就会立刻激活,并将自己的代码复制到移动存储介质中去。为了对这种风险进行降低。需要注意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防写入”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只是需要将移动存储介质中的东西复制出来,那么就可以一直保持禁止写入的状态,这样即使计算机中存在有病毒也不能够写入到移动存储介质中去。如果是必须要从其他的计算机中复制文件到移动存储介质中去,就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需要在自己的系统上使用之前进行检查。

3.4 警惕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

首先,需要谨慎进行网络下载活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多信息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对于这种信息交流活动就需要考虑到病毒的防御问题。同时现在人们的网络下载活动非常的频繁,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因此在下载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选择可靠、有实力的网站,因为这些网站的管理更加的完善,对所存储的信息都经过仔细的检查,很少会有病毒存在。

其次,需要对电子邮件以及各种附件进行警惕。有很多的病毒都是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是某些软件厂商系统设计中本来就存在的内在缺陷,例如微软所开发的电子邮件软件所存在的缺陷就是“美莉莎”、“爱虫”等病毒传播的基础。在另外一个方面是病毒制造者攻击重点转移的结果。这些病毒出现时搜会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如果不打开这些邮件而直接进行删除,那么并不会有任何的损失。因此对于那些来历不明的邮件,必须要进行谨慎的对待,不能随便打开其附件,如果附件是程序则应该直接删除。

总之,在计算机病毒的防御中个人的正确使用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上重视,并在实际行动中进行正确的操作,那么感染病毒的风险就会被大大的降低。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及时的对自己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并分开存放,重要在数据被破坏之后才能够及时恢复,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鲁晓睿.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3(07).

[2]彭珺,高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学工程,2011(01).

[3]侯超男.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型及其防御研究[J].华章,2013(05).

作者简介:潘陈滨,男,福建漳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于正确计算楼盖设计的方法 篇4

我们用这种设计方法举例加以说明,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假设条件:恒载q1,活载q2,试计算其内力。连续板和次梁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按弹性方法求跨中弯矩:

M2max=aq1l12+bq2l12=(aq1+bq2)l12

实际设计中采用的方法是不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情况,按满跨布置考虑。

M′2max=a(q1+q2)l12,两者之差:ΔM2max=M2max-M′2max=(b-a)q2l12

差值的百分率:(ΔM2max/M2max)×100%=[(b-a)q2l21/(aq1+bq2)l12]×100%={(b-a)/[a(q1/q2)+b]}×100%。

求支座弯矩MBmax的方法与上述类似,即:ΔMBmax/MBmax={(c-d)/[d(q1/q2)+c]}×100%。

求剪力VB左:按弹性方法:VB左=eq1l1+fq2l1,按实际方法:V′B左=e(q1+q2)l1。

两者之差:ΔVB左=VB左-V′B左=(fq2-eq2)l1。

差值的百分率:(ΔVB左/VB左)×100%=[(fq2-eq2)l1/(eq1l1+ fq2l1)]×100%={(f-e)/[e(q1/q2)+f]}×100%。

其中,a,c,e均为满跨布置时,相应的内力系数;b,d,f均为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时,相应的内力系数。

以次梁为例进行计算:假设条件:n=1,q1/q2=2,查《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有关表格可得:a=0.025,b=0.075。

跨中弯矩:(ΔM2max/M2max)×100%=[(0.075-0.025)/(0.025×2+0.075)]×100%=40%。

后一种方法的结果少算了40%,差别很大。

支座弯矩:c=-0.1,d=-0.116 7。

(ΔMBmax/MBmax)×100%=[(-0.1+0.116 7)/(-0.116 7×2-0.1)]×100%=-5%,两者相差不大。

剪力:e=-0.6,f=-0.616 7。(ΔVB左/VB左)×100%=[(-0.616 7+0.6)/(-0.6×2-0.616 7)]×100%=-0.9%。

主梁的计算与次梁类似,这里就不再详细举例。如果按折算荷载进行计算,则:

板:恒载q1′=q1+q2/2,活载q2′=q2/2;次梁:恒载q1′=q1+q2/4,活载q2′=3q2/4。将以上公式中的q1和q2分别变为q1′和q2′,则在q1=2q2的条件下,上述比值分别为:

假设q1/q2=2,则:q1′=q1+q2/4=2q2+q2/4=9q2/4;q2′=3q2/4,相应地:

ΔM2max/M2max={(0.075-0.025)/[0.025×(9/4)×(4/3)+0.075]}×100%=33.3%;

从以上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情况,因而造成了相应的内力系数值的差别。而差值的大小取决于恒载和活荷载的比值,比值越大,差值的百分率越小。反之,比值越小,则差值的百分率越大,如果按折算荷载进行计算的话,差值的百分率会相应地小一点在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按后一种方法设计的楼盖就会出现危险。

在楼盖的设计中,我们应当严格按照正确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而不能随意地进行简化,在其他的结构设计中也应该如此。

摘要:通过按弹性理论进行楼盖设计计算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楼盖设计计算应该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否则活荷载的比重越大,计算结果的差异也越大,可能使某些部位的安全度减小,指出在楼盖设计中不能简化,应按正确的方法进行设计计算。

关键词:楼盖设计,弹性分析,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编写组.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248-252.

计算机不能正确检测硬盘的解决 篇5

这种问题大多与接触不良有关,当无法检测到硬盘时,要仔细检查硬盘的指示灯是否点亮,是否听到硬盘主轴电机旋转的声音,

如果两者都没有,或者其中一个没有则故障可能是与硬盘的电源线插头接触不良有关。电源线的插头是一个由铜片卷成的4芯插头,只要其中一个芯接触不良,就会出现此类故障。特别是对于一些低劣的电源线插头来说,插拔多次就会造成插头内部铜片松动,出现接触不良现象。要解决这种故障,只需从多余的电源插头中更换一个新的电源插头即可。

如何提高低段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篇6

关键词:分析 策略 措施 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少教师都想当然地认为计算题比分析应用题要容易得多,只要对计算法则和一些定律等掌握扎实,计算就会轻而易举。他们觉得只要方法懂了,难不成还不会算。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难以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有不良的计算习惯,如部分学生在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一些学生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用口算,且不愿意动笔演算;有的学生演算不用草稿纸,而只是随便在桌子上或在作业本、试卷边缘等地方打草稿,计算出结果后也不会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等。怎样才能改变学生计算正确率过低的现状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改变低段学生计算正确率过低的策略

(一)对症下药,运用口算技巧提高计算正确率

运算能力的好差,主要从计算的准确度和计算的速度上来评价。口算是最能表现运算能力水平的。在计算正确的情况下还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重视口算的训练,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每天课前坚持2-3分钟不同形式的口算练习,并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平时还可以进行以下的专项训练:

1.加减专练、乘除专练,加减乘除混合专练,分数专练。

2.记忆性的训练,专门去记一些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要通过死记硬背,强化记忆来解决的。比如:①π的值(3.1415926)记忆到小数点后7位;②自然数10-20的平方数;③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上这些数的计算结果无论是在平时作业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都很高,熟练掌握后就能转化为学习能力,从而在日后计算时提高效率。

(二)严要求,精计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首先要自身严格要求。教师在黑板演示时决不能出现计算出错的情况,尤其是跟学生一起计算时,必须做好正确的示范,言传身教。教师如果在计算时出错,学生会想:我们老师都会不小心算错,我算错一次也没关系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产生的计算错误就成了“理所当然”,造成的后果是让学生养成了坏观念、坏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思考习惯、检验习惯、纠错习惯。

1.审题要点。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应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思考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在纸上计算)。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要引导和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耐性,不浮躁,先思考再计算,即使做简单的题也要保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即使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以后检查。

3.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概括为“一步一回头”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做一步,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否正确,得数是否准确。学生要根据相对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检验方法有重算法、逆算法、另解法、换位法、代入法等,运用多种检验方法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三)引导学生养成巧妙估算的习惯

巧妙估算一是在系统计算前首先进行估算,估计出计算结果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再进行估算,从而判断得数是否正确合理。培养学生巧妙估算的能力和习惯,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究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保持经常性,在形式上、内容上要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其次,要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规范演算草稿。计算规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保证。在计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准确、整洁。草稿演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率的重要步骤,小学生许多计算错误都是由于草稿潦草、杂乱所导致。在计算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将每页课堂作业纸从中间一分为二,计算的主要过程及其对应的草稿各占一半。对于草稿,同样要求学生书写整洁、有序。当然,能口算的要尽量口算。测验时,要求学生按平时的要求打草稿,将卷子对折,草稿与题一一对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有条有理地进行检查,不必再费时重写草稿,直接对照检查,省时省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认真的作业习惯,克服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有利于教师寻找并分析错误原因,进而帮助学生修订并调控以后的教学。

(四)以退为进,促使整体进步,获得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这是一种高目标低要求的方法。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发生错误,计算过程稍微复杂的计算题,做之前教师声明:这是同学们比较容易算错的题,但是只要大家仔细去算,认真对待就一定能算对,因为题目本身是没有难度的。难就难在同学们的粗心和厌烦心理。

在教学三年级教“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这一单元时,由于这一单元是以计算为主的,有不进位和连续进位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尤其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方法不难理解,但是连续进位的过程容易算错,漏进位少进位的现象很普遍,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很多。于是我出了一些高目标低要求的题目:

987×9876×88765×5

7788×97×47774608×7

50078×72345×540509×8

3178×766887×75067×8

这些题目是比较复杂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口算是非常容易出错的,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自己抄题,能口算的口算,觉得自己容易口算错的也可以笔算,只要计算的结果正确就可以,不要求速度,只要求正确率。我让学生自己抄题的原因是因为抄题本身也是检验学生计算是否仔细认真的一种方法。题抄错就全盘错,所以学生在一开始做题就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抄题是否正确,做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仔仔细细,直接口算的是这样,用笔算的也是这样。我发现平时计算错误率比较高的几个调皮生也在草稿纸上认真仔细地摆起了草稿,生怕自己数位对错,题目抄错,数字写错,都为一个正确的计算结果而潜心计算。当我把这些计算题批改出来的时候发现,只有个别学生做到了全对,成绩虽不理想,但是我本身的要求就定得不高,所以我并没有失败感,反之我把那些并没有全对的发还给了学生,并没有批评,而是让他们先找找自己计算错误的原因,而且很肯定地告诉他们:你们都有进步,虽然没有全对,但是这是些很繁的计算题,只要你们有一题计算正确了,说明你们就是有能力计算正确的,错的那几题,我相信你们肯定能改正过来的,能不能再算算?学生很有斗志地回答:“能。”计算错了的学生很快找到了计算错误的原因,并一一改正了过来。他们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做对的,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自己的粗心,自己的漏加、漏进位。于是,很多学生都暗暗地下决心:下次计算我一定要更仔细更认真地去算。后来经过多次这样的高目标低要求练习,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大大提高,也确信了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提高正确计算率在考试以及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要让学生亲身感触正确计算的重要性,就能让学生从根本上建立计算正确的观念,从而表现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那怎么让学生感受正确计算的重要性呢?教师可以贮备一份计算量相对比较大的试卷让学生先做,等批改出来后发还给学生,并在试卷错误处写明被扣的分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被扣分的原因和已经被扣的分数总分。让学生自己订正到正确为止。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可惜”的本不该扣的分,然后展示几份99分、98分的试卷,让大家明白没有满分的原因是因为计算错误造成的,那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啊!若不是计算错误,那100分就在试卷最醒目的地方啦!还可以让学生做应用题,几道应用题做下来,有几个题目很难的应用题,学生都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在最简单的列式计算中,同学们却出错了,导致整题被扣分,好容易才作出来的题,结果却在最后一步的计算中错了。那是多么可惜啊!这样的训练,可以刺激学生下决心改掉不良的计算习惯,养成一审二看三验四改的计算习惯。

四、结束语

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虽然新课标指出要淡化计算教学,但不等于不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口算教学基础打不好,那么到中高年级的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就会层层受阻,步步艰难,所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提高其数学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以后学习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皇甫峥嵘.新课标下加强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实验与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03).

[2] 卢凯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J].小学教学参考,2010(21).

[3]成兆亮.浅谈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0(29).

(责编 闫祥)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网络 篇7

据不完全统计, 现在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上网着迷, 成天沉迷于网络, 夜不归家, 通宵达旦, 吃睡玩都在网吧。在花费金钱的同时, 也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进而逃学旷课, 成绩下降, 更有甚者“网恋”后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见面, 结果上当受骗, 时有惨案发生。这真是玩物丧志吗?所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最起码, 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要时时刻刻教育我们的学生, 对网络上的假冒信息要提高警惕, 防止上当受骗!现在我们的政府对网络诈骗的管理和处罚力度相当大。那么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潜能与优势,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领导、教师, 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 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 加强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努力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讲解有关网络知识。从正面引导学生, 使学生能利用互联网来学习新知识, 利用互联网查询我们不懂的问题的答案。总之,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充分扩展学生的发展能力、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在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 通过德育升华常规教学, 培养学生形成合法、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如教师在讲“浏览信息”时, 让学生饱览大千世界缤纷色彩的同时, 细品人生百味, 明辨是非曲直。教师也可以积极采用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如教师在讲“设计‘网上交流’”时, 可以制作一个“心灵驿站”的网站, 开展网上讨论、网上咨询, 走进学生心灵, 为迷惘中的青少年拨开迷雾, 修正人生航向, 催发前进动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中出现学生玩游戏的现象,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由于信息技术课在目前高中并没有纳入高考, 很多学生把这课当成休闲娱乐课。学生在课堂上竞玩游戏, 那课下在网吧玩就更不用说了,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平时的调查我发现, 在网吧上网的学生大部分都在玩网络游戏, 对于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这种现象, 我认为应利用课堂上的游戏现象, 来充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中的游戏。

首先, 不应重视“游戏现象本身”, 而应重视“游戏现象带来的内在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样玩?怎样才能玩得更好?怎样才不让老师发现?”而不是“这样做是老师讨厌的学生, 不遵守纪律, 不学无术”。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科学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能力。提取游戏中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东西, 加以引导, 让学生思考游戏的制作过程, 把学生从游戏的天地带入学习的天地,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 应重视实践与思维指导。学生“亲历”的学习或者游戏结束后, 肯定会各有收获, 如打字游戏里的部分游戏, 就是把学习与游戏结合在一起, 学生在获得游戏满足感的同时, 也激发了练习指法的热情。那么这些所获是否准确无误?很难确定, 因此要加强指导, 必要时, 可进行再实践、再动手, 共同获得准确的现象和正确的数据, 从而达成“共识”, 这共识是在实践活动之后, 由学生在真正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来构建的。我们上课一般都要强调不准打游戏, 如果打游戏就要受到惩罚。也许这样做也剥夺了一部分学生发展思维锻炼能力的机会。我们可以限定玩什么样的游戏, 玩多长时间, 体验游戏世界的精彩和计算机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告诫学生网络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差别, 远离低级趣味的诱惑, 完善个人的自控能力、自主能力, 提升个人的人格和情操。

三、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 提高学生德育修养

指导他们注意网络安全。要让学生明白, 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 都需要有一套道德规范, 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转, 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 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要学会负责任地使用信息, 任何转载或转贴都应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从而做到不在网上发表反动、色情和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信息, 不能发表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不能制作、传播利用不良的信息, 不能攻击其他网站等。要让学生知道, 作“案”, 都能留下痕迹, 漏网只是暂时的。

计算机病毒的正确防御分析 篇8

1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1 计算机病毒直接对数据信息进行破坏

目前, 计算机病毒经过激活后破坏计算机的数据库, 主要是通过对硬盘进行改写, 从而对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造成巨大危害。

1.2 对磁盘引导区的破坏

引导性病毒具有很强的复制性, 并利用其强复制性破坏磁盘的引导扇区, 并对引导扇区进行更改。这样会严重危害原有引导区的数据, 并造成正常数据通道的严重破坏。

1.3 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变慢

第一方面, 计算机病毒通常需要在触发某种条件后才会爆发, 因此计算机病毒为了使自身更容易随时被激活, 通常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全程监控, 这样就会给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的负担, 从而影响其运行速度。第二方面, 非法访问需要一定的内存进行支持才能造成病毒的感染, 因此会造成运行卡慢。第三方面, CPU在运行病毒时被强制进行代码的二次解密, 这样会产生大量的CPU指令, 从而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1.4 计算机病毒会对系统兼容性造成危害

兼容性是计算机整体性能评估的一大指标。由于计算机病毒的存在, 计算机不能针对所处的不同环境做成正确的测试, 因此造成计算机兼容性变差的后果。大部分的病毒会强制性的使多个软件被动的退出, 影响使用的同时还会造成电脑死机。

1.5 抢占系统资源

目前的绝大多数病毒的存活方式是依靠在硬盘中的长期寄居。一旦感染计算机病毒会对系统内存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通常, 病毒所占系统空间与其自身的长度有关, 一旦病毒进行爆发就会对CPU的运行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而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行干扰。病毒会通过大量的自我复制来实现其自身的传播, 通过对中断点进行更改达到自我发送的目的。

1.6 计算机病毒会造成经济损失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计算机在商务上的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电子商务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而计算机病毒会对电子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可以通过对网上银行密码的盗取从而给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计算机病毒的正确防御对策

2.1 正确认识计算机病毒

在采取任何一项具体的解决策略前, 都需要对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需要随时保持冷静的思考来看待计算机病毒。作为计算机用户需要对病毒的存在和威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并对计算机感染病毒的前兆有一定的了解, 并在征兆出现后采取正确有效的操作进行处理, 这种自我意识的提高是任何一种高级技术所无法比拟的。每一个计算机用户都有责任对信息环境的安全进行维护, 若是能对自己计算机的安全进行维护, 防止其遭受病毒感染, 不仅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还有利于保障周围人的利益。

2.2 合理的对计算机硬件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应用

计算机硬件在设计过程中就很好的考虑到了防止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 因此, 我们要对这些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计算机设置中含有病毒防护的选项, 其主要功能是对进算计硬盘中的部分区域进行监控, 一旦在这些区域发现信息写入的操作时, 系统自动报警, 并显示相应的信息, 得到用户确认后再进行执行操作。部分病毒在运行过程中会将自己寄生在计算机的某些区域内, 而上述的机制就是针对以上情况所涉及的。

2.3 养成安全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的习惯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移动存储介质也成为计算机病毒设计者的重要攻击目标。有很多病毒一旦检测到移动存储设备就会马上进行激活, 将自己的代码复制到移动存储介质中。通过移动存储介质的防写入功能来降低风险。在一般情况下, 如果平时只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将其中的东西复制出来, 则可以一直保持在禁止写入的状态, 即使存在病毒, 也可以避免病毒写入移动存储介质中。如果必须要将在计算机中的文件复制到移动存储设备中, 则需在使用前对系统进行检查。

2.4 时刻警惕病毒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行为

在网上进行下载时需要谨慎小心。计算机不断发展的同时, 多数信息都是经由网络进行传播的。在进行这些信息传播的同时需要注意病毒防御问题, 由于网络下载活动的频繁, 计算机病毒有了更方便的传播途径。因此, 在下载东西时, 要选用可靠安全的网站, 这些较大网站的管理机制相对完善, 对其中存储的信息都经过了严格仔细的检查, 很少会有病毒存在。还有部分病毒会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病毒, 因此需要对电子邮件及其所带的附件保持警惕心, 在进行附件下载时要格外注意。病毒设计者一般会对这些邮件添加一个比较吸引人的标题, 如果没有对邮件进行打开直接删除, 将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因此, 对一些来历不明、来源不可靠的邮件需要谨慎的对待, 而不能随意打开, 只有自我意识提高了, 才可以减少或避免病毒的感染。

3 总结

随着信息化的加快, 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因此,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需要培养正确的使用习惯对病毒进行防御, 同时还要在使用中进行正确操作, 从而达到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同时需注意对重要的文件进行备份并分开存放。以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高阳.计算机病毒防御浅析[J].科技促进发展, 2011, (4) :30-30.

[2]杨美清.浅析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防御[J].东方文化周刊, 2014, (18) :127-127.

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 篇9

关键词:计算机 (器) ,能力,观点,观念,规律

当今世界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频繁, 作为计算机的简单化身———计算器, 凭着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单的优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变得不可缺少.

在小学数学教材 (苏教版) 第八册, 首次出现了计算器的教学.这对于我们老师来说,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美国国家研究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 “今天一个有数学本领限于计算的人, 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 因为复杂的计算, 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计算器把事情办得更好”.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也指出, “计算机 (器) 可以在小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机器来完成, 教材中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 (器) 来完成, 教材中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应该删去, 应适当增加估算、统计等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 (机) 的使用, 是完全可行的”.因此, 新课标中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 让学生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计算规律.这就告诉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有会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还要让学生具备正确使用计算器的思想.

那么, 如何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呢?

第一, 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点

因为过去的教材比较强调计算本身, 并不是很主张使用计算器.但是, 新课标告诉我们, 这样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 随着时代的发展, 如果还是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 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 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熟练程度来说, 寻找合理的解题方法, 选择合理的计算手段, 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正确使用工具会使问题简单化,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第二, 让学生建立起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观念

计算器的引入, 引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但是, 如果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 可能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学生有正确使用计算器的观念, 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 让学生体验计算器的好处.设计一个数据大的计算, 一组学生笔算和另一组用计算器计算, 通过比较两种方法, 学生自然就会发现计算器的好处———快捷、准确, 同时也为今后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其次, 给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阶段计算的方法有口算、笔算、巧算、估算、计算器算, 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 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这时候老师的指导者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拿着计算器非常兴奋, 他会觉得什么都是用计算器计算最快, 其实并不是.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比较, 从而得出较小的数可以口算, 较大的数可以估算, 需要准确数的时候可以用计算器算或巧算.例如, 在购物时需要算多少钱的时候, 遇到一些简单的数, 其实口算比用计算器还快.碰到一些复杂的数, 可以估算或者用计算器.当然, 考试需要检验学生计算能力时, 这时候就要笔算了.思想决定行为, 所以老师为学生建立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计算器非常重要.

最后, 学会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算器除了前两方面, 还要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数学可以说是一个计算学科, 它是为自然学科服务的.在数学的世界里, 如果单凭一支笔, 我想我们的科学家还没有研究出成果前, 就已经被繁重的计算累坏了.同样道理, 繁重的计算会使学生容易有挫败感, 对于学生的思维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例如, 在探索商比1大还是比1小的时候, 过去教材都是通过几条算式得出规律的, 这其实存在严重的不科学性.“样本”少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论据不足.但是, 如果“样本”多又会使我们的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计算上, 从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标中提出,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的教学应该突出的是“想”, 只要“想”对了, 通过验证就能得到规律.不应该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计算上面, 计算可以交给我们的计算器.

例如, 探索“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就乘几”乘法规律时,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先出示简单的数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完结果后, 再比较因数的变化和积的变化, 可以发现规律, 但这只是猜想.利用这个规律, 自己再出一些题, 可以涉及大一点的数, 用计算器再验证, 看看猜想是否成立.整个过程以计算器作为工具, 减少了我们计算方面的负担, 也可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 原来数学是这么有规律,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对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

计算机病毒的正确防御思路探讨 篇10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 经济发展迅速, 计算机也被人们普遍使用进入了千家万户, 虽然, 计算机的使用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但是, 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也给很多不发分子带来了机会, 开始制造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 一段可执行码, 就像生物病毒一样, 计算机病毒有他自己特有的复制能力, 计算机病毒可以非常迅速的遍布在计算机中, 而且, 在清除这些计算机病毒的时候又非常困难, 这些计算机病毒可以把自己附在各种文件上面, 随着文件的传播, 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地传播。这种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缺陷, 来对计算机内部所储存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破坏。, 我国对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也制定着各种使用方式和使用原则, 可是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在朝‘钱’看的现代社会大环境下, 很多人为了的利益投资:成本小、时间短、风险低并且迅速获得大量资金。因此通过网络的方式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制造一些计算机病毒, 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为自己提供收益。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方面, 但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也给很多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计算机病毒开始被这些不法分子利用,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主要有:隐蔽性、程序性以及传播性, 同时计算机病毒还有很强的危害性, 计算机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不会造成资源和财富的浪费, 但是可能会造成社会性的灾难。

2.1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是隐蔽性强,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很高编程小巧的程序, 这种计算机病毒通常依附在正常的计算机程序之中, 或者是隐藏在磁盘中, 然后随着这些有病毒隐藏在其中的计算机程序的使用和磁盘的使用, 使得计算机病毒进行传播。

2.2 程序性

计算机病毒还具有程序性, 计算机病毒主要是一段可执行码, 计算机病毒和其他的合法程序是相同的, 但是计算机病毒不是独立存在的, 他需要隐藏在其他的计算机程序之中, 当这个计算机程序被使用和被传播的过程中, 就实现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但是, 只要这个计算机程序没有被使用, 计算机病毒就不会被发现, 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具有程序性。

2.3 传播性

计算机病毒出了有隐蔽性、程序性还具有传播性, 由于计算机拥有隐蔽性和程序性,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隐藏在其他计算机程序中的一段有机码, 要想使的计算机病毒发挥作用就一定要实现存在计算机病毒的程序进行使用或者是传播, 这个时候计算机病毒才能发挥作用, 成功的危害使用拥有计算机病毒程序的人的合法利益。

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3.1 导致电脑运行速度变慢

计算机病毒会导致电脑的运行速度变慢, 因为计算机的病毒在运行的时候不仅要占用内存, 还会干扰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就会使的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变慢, 还会有计算机卡机计算机黑屏的危险, 这些计算机病毒能够控制计算机程序, 当这个计算机程序被启动时这些隐藏在计算机程序内的计算机病毒就会开始执行他们的任务, 破坏计算机原本的程序, 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 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3.2 侵犯他人计算机里的秘密

侵犯他人计算机里秘密行为是指以不正当手段, 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储存在计算机里的秘密, 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这种利用计算机, 在网络竞争中时常被不法人员使用, 侵犯他人商业秘密与专利、注册商标的窃取并不相同, 侵犯他人商业秘密主要是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并对权利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3.3 破坏磁盘以及电脑数据

计算机病毒会导致电脑的磁盘破坏以及电脑数据遭受损坏, 计算机病毒会使的病毒破坏电脑磁盘, 使的计算机无法启动, 计算机内所保存的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有时候计算机病毒还会向计算机系统内疯狂的发一些垃圾的邮件或者是发送一些垃圾信息, 有时候还会莫名的自动打开一些垃圾的窗口, 给计算机造成严重的后果, 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计算机的网络瘫痪。

3.4 利用计算机病毒实施不正当商业竞争行为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还有利用计算机病毒实施不正当商业竞争行为, 这种计算机病毒的运用主要是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利用计算机病毒的隐秘性来进行传播, 运用计算机病毒影响他人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实施不正当的竞争, 危害他人的利益的行为, 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是最难预防的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严重影响了有序的网络环境。

4 计算机病毒的正确防御思路

4.1 安装专业的正版杀毒软件

要想更好地预防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入侵, 就要安装专业的正版的杀毒软件, 时常的对电脑进行杀毒, 并且要随着计算机杀毒软件的更新及时的更新升级, 来更好的对电脑进行杀毒, 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系统进行损害。

4.2 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及时关闭或者是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

要想更好地预防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入侵, 就要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及时关闭或者是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 在默认的情况下, 许多的操作系统都会自动的安装一些不必要的辅助服务, 这些服务虽然对计算机病毒的发布者提供了方便, 但是对计算机的使用者没有太大的作用, 应该及时的关必以免造成对计算机的损害。

4.3 制定法律来规范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行为

在网络的环境中, 对于不正当的使用网络的行为制定法律规制, 首先要确定主体, 我国目前制定的有关正确使用网络相关法律中, 对主体的定义比较模糊, 只是着重强调了要规范网络使用者的行为, 。但是, 从这些法律的规定还应该包括与不正当使用网络行为有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于经营者的界定, 再加上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 我国对于网络使用的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 并且发展缓慢, 对于主体的界定并不明确, 这就使得一些不法网络使用者或者是商家, 在网络竞争中利用法律主体模糊这一点, 肆意的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制造计算机病毒, 严重影响了网络使用的正常的秩序, 因此, 我们应该制定明确主体的法律法规来还网络使用者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4.4 完善有关计算机病毒传播法律责任的规定

想要使得计算机病毒制造或者传播的立法在网络环境下的完善, 我们应该完善法律责任的规定, 网络的不正当使用行为在承担法律责任方面, 不同的违法情况要承担不同的相应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民事责任, 都是属于一般的民事责任, 当发生网络侵权行为时, 都是按照一般的民事责任进行处理的, 不能对违法人员起到警告的作用, 面对这种情况, 应该对违法人员违法的实际情况进行所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处理, 我国在刑事责任的处理上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 因此, 我们应该完善法律责任的规定。

5 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网络也在不断地发展, 进入了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但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被不法分子利用来对我们网络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危害,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 要想更好地预防计算机病毒对电脑的入侵, 就要在电脑的使用过程中及时关闭或者是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 安装专业的正版杀毒软件, 制定法律来规范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行为, 以及完善有关计算机病毒传播法律责任的规定。

参考文献

[1]温兴琦, 王哲.计算机病毒防御问题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4 (1) .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篇11

关键词:理解;加强练习;培养兴趣

计算教学,可谓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也获得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切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二、有效加强必要练习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关键

为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加强练习也是必要的。正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但对于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探索了一些方法。

1.明确算法,加强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口算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牢记一些常用数据。

2.注重对比训练。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相机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

3.重视错题分析。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思考、分析、交流。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是很成熟,观察的方法还需要继续完善,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方法的引入以及必要的练习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以下几点是容易造成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

1.感知不准确。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在抄写的时候容易抄错。如把“35”写成“53”,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的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漏写数字等错误。当然,除了以上一些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等。为了“对症下药”,我们觉得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从而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

(2)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就用掉了几麻袋的草稿纸。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所以,教学中尽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严格要求,抓实抓细,突出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①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②要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小数、整数四则运算中,特别要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③要培养估算的习惯。④要培养耐心、细心检验的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一丝不苟的态度,是防止计算出错的重要途径。

正确计算 篇12

一数学计算容易出错的原因

“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这是恩格斯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找出差错,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 只有清楚认识学生错误之后, 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从整个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来看, 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升, 但计算错误时常出现, 现将错误整理归纳如下:

1. 算理不明

算理不明出现错误的情况并不是很多, 主要出现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未能领悟计算的正确算理。如进行进位以及退位减法时, 学生没有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数学意义时, 就会出现不理解进位与退位的算理而计算错误。

2. 认知结构不成熟

受到认知结构的影响, 相比加法和减法, 学生对加法更熟悉, 在做减法运算时, 经常会出现以下错误: (1) 65-28=43, 错误做法:个位5减8不够, 产生困难, 就用8-5=3, 但是不影响十位, 最后得到错误答案43。 (2) 43-25=68, 错误算法:当学生在计算时对加法的表象较深, 因此在计算时, 当个位相减后, 部分学生在十位上进行加法计算。

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他们知道计算的算理, 但受到自身思维发展的影响以及盲目追求速度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在这类问题的改正过程中, 教师应当耐心与学生讲解错误的原因, 尽早让学生快速找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除此之外, () +9=11以及 () -7=17类型的题正确率不高。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二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看到加法就是把两个数相加起来, 看到减法就是把大的数减去小的数。从而会在括号中填写错误的答案:20和10。当教师指出错误时, 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实际上, 二年级的学生还缺乏自主验算的意识, 学生如果能够自己检查一下填完后的式子, 就能够发现错误进行改正了。

3. 学习习惯不佳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之后, 都能够进行相应的运算, 为什么还会出现计算错误呢?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佳: (1) 加减法混为一谈; (2) 进位退位标记不标上; (3) 进行列竖式计算时数位不对齐, 横式上的答案遗漏; (4) 书写不工整; (5) 有余数的除法做完之后不验证余数比除数小。

二培养计算正确率的方法

学生犯错误并不是无源可循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错误认真思考教学方式和方法, 引导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1. 重视计算教学, 加强计算训练

学生进行计算正确的前提是明确算理, 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本质,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学生明确算理之后, 举一两个例子内化方法, 再次遇到同样类型的计算, 就有相应的计算方法了。

熟练地计算技巧以及计算能力并非朝夕之功, 它需要每天坚持训练。

2. 培养学习兴趣, 规范计算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枯燥乏味的计算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这就需要教师的推波助澜,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赋予计算更丰富的形式, 在题型的设计上更多样化, 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助于提高计算题对学生的吸引力。

有了学习兴趣之后还要有学习方法和计算习惯, 在计算方面规范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非常有效, 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抄好题目后与原题核对, 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 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 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要把进位的标记和退位的标记标上; (3) 书写工整, 避免计算出来的数字看错进行接下来的计算; (4) 列竖式一定要注意数位对齐。

3. 引导巧妙估算, 提倡验算习惯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精确计算的能力, 也要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始接触近似数, 在进行计算之前,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算, 当计算完之后再看是否在估算的附近。最后要进行验算, 目前验算的方式有: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加法的验算, 用加法验证减法是否正确, 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 要验证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被除数是否等于除数乘商加余数等。

总之,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 分析错误原因, 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 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 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定能得到提高。

摘要: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三大基本能力之一。从学生的计算错误中找出原因并进行分析, 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明确算理, 规范书写,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估算、验算技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关键词:错误原因,明确算理,学习方法,正确率

参考文献

[1]李士锜、吴颖康主编.数学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转让定价下一篇:有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