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做法(通用5篇)
正确做法 篇1
摘要:触电事故是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一, 本文指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通病, 提出用电的正确设置和防护方法, 以推动用电安全。
关键词:临时用电,三级配电,二级漏电
触电事故是施工现场“五大伤害”之一, 本文指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存在的安全通病, 提出用电的正确设置和防护方法, 以推动用电安全。
1 用电管理存在问题
工地未配备专业电工, 而是让略懂些用电知识的人员去从事电工作业。无操作证的电工未按规范设置用电线路和保护措施, 造成事故隐患。
正确做法: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 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操作属于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由于对操作者本人及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 因此需经过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在取得操作证后方准其独立作业。电工作业时应正确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 应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的内容有:
1) 现场勘测。2) 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3) 进行负荷计算。4) 选择变压器。5) 设计配电系统:设计配电线路, 选择导线或电缆;设计配电装置, 选择电器;设计接地装置;绘制用电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6) 设计防雷装置。7) 确定防护措施。8) 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 三级配电系统
存在问题:配电系统未按“总配电箱 (或配电柜) -分配电箱-开关箱”形成三级配电。一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共用一个开关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之间距离超标, 用电设备与其控制的开关箱距离过远。
正确做法:施工用电系统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 即在总配电箱或配电柜以下设分配电箱, 分配电箱以下设置开关箱, 最后从开关箱接线到用电设备。总配电箱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 分配电箱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 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 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施工现场应按“一机一箱一闸一漏”设置, 即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 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 (含插座) , 每个开关箱里必须设置有一个闸刀开关和一个漏电保护器。
3 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存在问题:用电系统设置少于二级的漏电保护。漏电保护器参数不匹配或动作失灵。漏电保护器安装于靠近电源一侧。
正确做法:二级漏电保护系统是指用电系统至少应设置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和开关箱漏电保护二级保护, 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二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 形成分级分段保护;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靠近负荷的一侧, 即用电线路先经过闸刀电源开关, 再到漏电保护器, 不能反装;漏电保护器应满足以下要求: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m 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s, 使用于潮湿场所的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15m 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s;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 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 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 As.;漏电保护器应动作灵敏, 不得出现不动作或者误动作的现象。
4 保护接零
存在问题:保护零线引出不符合规范, 重复接地点不足。无采用专门色标的电线作保护零线, 线径过小。保护零线无随所有线路自始至终, 无与用电设备外壳相连, 起不到保护作用。正确做法:施工现场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 (总配电箱) 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 单独敷设, 不作他用;在TN接零保护系统中, 通过总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之间不得再做电气连接;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外, 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 每一处重复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保护零线应采用绿黄双色线, 任何情况下均不得用绿黄双色线作负荷线;三相四线制架空线路的保护零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 单相线路的保护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 用电线路中的保护零线最小截面为5mm2, 配电装置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
5 电箱设置
存在问题:电箱内无隔离开关或设置不规范。使用木制电箱, 电箱无标记。电线从电箱箱体侧面、上顶面、后面或箱门进出。电器安装于木板上。电箱安装位置不合理。正确做法:配电箱、开关箱应采用冷轧钢板或阻燃绝缘材料制作, 钢板厚度应为1.2~2.0mm, 其中开关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 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 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配电箱、开关箱外形结构应能防雨、防尘。配电箱和开关箱应进行编号, 并标明其名称、用途, 配电箱内多路配电应作出标记。隔离开关应采用分断时具有可见分断点, 能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隔离电器, 不能用空气开关或者漏电保护器作隔离开关, 不得使用石板开关。电线应从电箱箱体的下底面进出, 电箱进出线口处应作套管保护。电箱内电器安装板应用金属板或非木质阻燃绝缘电器安装板板, 若用金属板, 则金属板应与箱体作电气连接。电箱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端正、牢固, 固定式电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 移动式电箱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配电箱、开关箱前方不得堆放妨碍影响操作、维修的物料, 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 电箱安装位置应为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 不受振动、撞击。
6 线路敷设存在问题
用电架空线路架设在脚手架上, 或穿越脚手架引入在建工程。采用竹竿或者钢管作为电线杆。架空线路和灯具架设高度过低。电线、电缆沿地面明设。电线外皮老化、破损, 绝缘性差。采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根线代替五芯电缆, 两种线路绝缘程度、机械程度、抗腐蚀能力以及载流量不匹配, 引发事故。
正确做法:施工现场用电线路的敷设应架空或埋地敷设。架空线路严禁沿脚手架、树木或其他设施敷设。架空线路应沿电杆、支架或墙壁敷设, 并采用绝缘子固定, 绑扎线必须采用绝缘线。室外架空电线最大弧垂与施工现场地面最小距离4m, 与机动车道最小距离6m, 与建筑物 (含外脚手架) 最小距离1m。室内配线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电缆沿墙壁敷设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m。电杆不得采用竹竿, 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或木杆。木杆梢径不应小于140mm。电缆线路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在建工程, 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上楼层不得与外脚手架相连, 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 电缆垂直敷设也可穿套管沿外墙敷设, 固定点每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0.7m, 经过道路等易受损伤场所应加设套管。接零保护系统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电线及电缆应保持外皮完好, 绝缘良好。
正确做法 篇2
做法一
1.牛肉洗干净后切薄片,用适量的盐、生抽、老抽、蚝油、花生油腌制几分钟。
2.青椒洗干净后切片;小辣椒切成小圆圈;香葱只取葱白部分洗干净后切约3厘米长;蒜头一瓣拍扁;姜去皮切片备用。
3.大火热锅,倒入适量的油,7成热倒入小辣椒、蒜片、姜片爆香,倒入腌制好的牛肉快速滑炒至变色后捞起待用。
4.继续加少许的油倒入青椒翻炒几下至稍稍变软,倒入牛肉、葱再继续迅速爆炒约1分钟,加入盐调味,最后用生粉勾芡即可。
做法二
1、牛肉洗干净,切成小丁;青椒切小丁,姜片切成片。
2、牛肉和生粉、料酒适量、盐适量一起拌匀腌制10分钟左右。
3、将姜和蒜放在热锅里面炒香味,然后放入牛肉,炒到牛肉变色。
4、加入适量的蚝油以及青椒,快速炒熟即可出锅。
青椒介绍
青椒为植物界,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茄科。和红色辣椒统称为辣椒。果实为浆果。别名很多,大椒、灯笼椒、柿子椒都是它的名字,因能结甜味浆果,又叫甜椒、菜椒。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特点是果实较大,辣味较淡甚至根本不辣,作蔬菜食用而不作为调味料。由于它翠绿鲜艳,新培育出来的品种还有红、黄、紫等多种颜色,因此不但能自成一菜,还被广泛用于配菜。青椒由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来,经长期栽培驯化和人工选择,使果实发生体积增大,果肉变厚,辣味消失和心皮及子房腔数增多等性状变化。中国于100多年前引入,现全国各地普遍栽培,青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青椒的营养价值
青椒果肉厚而脆嫩,维生素C含量丰富。青果含水分93、9%左右、碳水化合物约3、8%,维生素C;红熟果含维生素C最高可达460毫克。可凉拌、炒食、煮食、作馅、腌渍和加工制罐,制蜜饯。
辣椒味辛、性热,入心、脾经。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的功效。主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脾胃虚寒,伤风感冒等症。
扩展资料:
青椒的食用功效:
1、解热、镇痛:辣椒辛温,能够通过发汗而降低体温,并缓解肌肉疼痛,因此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2、防癌: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它可阻止有关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终止细胞组织的癌变过程,降低癌症细胞的发生率。
3、增加食欲、帮且消化:辣椒强烈的香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正确做法 篇3
关键词: 课堂实验教学 生物光学显微镜使用 不规范操作 正确做法
正确使用生物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微观世界的细胞、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认识、辨别。规范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保护显微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1]。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使用显微镜时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甚至错误做法,现结合其他一些文献[2]-[5],总结如下并加以纠正。
1.取送显微镜时,一只手提着显微镜镜臂。正确的做法是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显微镜“长明灯”,基本从上课到结束显微镜光源一直处于亮灯状态。正确的做法是在实验中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显微镜光源无需预热,使用前开启,停用3分钟,即可关闭光源,以延长光源灯泡的使用寿命,节约电能。
3.转换物镜头时借助物镜镜头转动镜头转换器。正确的做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捏着转换器的旋转盘转换物镜,以防损坏物镜头的机械精度。转换放大倍数时先降低载物台,转换镜头,再重新调节显微镜寻找视野物象。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换物镜头,稍微调节细螺旋即可找到物象,因为精密的显微镜具有较好齐焦精度,即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头,其焦点大致在一个水平面上。
4.用手指擦拭透镜。正确的做法是用擦镜纸朝一个方向擦拭,不让手指触到透镜,以防划伤玻璃镜头。
5.调焦时过多使用细螺旋。正确的做法是先用粗调节螺旋找到大致的焦点范围,看到模糊的物象,再用细调节螺旋调节出清晰的物像。细调节螺旋的机械装置更精密,经常使用,加速磨损,造成“滑丝”。大范围地调节载物台高度使用细调节螺旋时,好比从北京到上海,人家坐动车,你还在骑自行车。人家车票固然贵些,但你骑坏一辆车,而且效率低。
6.未注意镜头与玻片间距离压碎载玻片。正确的做法是遵循载物台高度调节“先上后下”的原则,避免当载物台上升到一定程度,载玻片与镜头“亲密接触”,甚至超过了物镜头的弹性范围,最先“受伤”的只能是载玻片。对于珍贵的标本片,损坏带来的损失可能非常大,因此尤其要重视这一点。
7.与人交流镜下内容时改变显微镜方向或挪动显微镜。正确的做法是显微镜不动,人围绕显微镜动,因为显微镜移动后可能需要重新对焦。显微镜的目镜头可以转动方向,但只能正面朝向自己或转动180度后的另一面,且要拧紧固定螺丝,以防脱落摔坏。
8.表述镜下内容时,视野不变,按钟表面定位于某个位置。正确的做法是把镜下目标调至视野中央,即在圆心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不同观察者指向目标一致,而且在更换放大倍数观察时,目标不便(需要显微镜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9.油镜头用油过多,涂层一大片而且很厚。正确的做法是加香柏油适当即可,油镜头浸入其中,随视野移动,有黏滞性的香柏油被镜头带动。既可节约用油,又便于观察完毕后擦拭。
10.光线强度不当。光线过暗或过于强烈,均不利于观察。低倍镜观察时,正确的做法是适当降低视野亮度,不至于长时间造成眼疲劳,而且视野亮度过高,物象的层次感不强。使用油镜观察时,因有镜头井口率较小,应抬高聚光器,开打光栅,提高亮度。
11.降低视野亮度时直接调低底座光源强度。正确的做法是可以要缩小光圈和下调聚光镜的方法降低视野亮度,直接调低底座光源强度会使白色光源变得昏黄失去“自然光”属性。
12.香柏油污染非油镜头。正确的做法是按“先低倍后高倍”的原则,用了油镜头不应该再转回非油镜头。
13.非油镜头用二甲苯擦拭。正确的做法是非油镜头只能用乙醚乙醇清洁液擦拭。由于不同镜头的材质不同,二甲苯会损坏非油镜头。即使油镜头,也应减少二甲苯的使用。清洁液最好使用乙醚乙醇混合液,尽量避免使用二甲苯,注意安全性。
14.擦拭油镜头大把使用擦镜纸。正确的做法是用一两张小块擦镜纸黏附在香柏油上,滴加数滴清洁液,沿玻片表面拖动,再反过来压在玻片上拖走擦镜纸即可。如不清洁,可重复操作。
15.视野不清洁总找物镜头的原因。正确的做法是先判断污染源再清洁。物镜、目镜和载玻片都有可能造成视野不清:(1)移动载玻片、异物不动,说明污物不在载玻片上,反之则是标本片不清洁;(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后,仍可观察到,说明污物不在物镜上,只存在于目镜上;(3)如果转动目镜头,污物也随之转动,则说明在目镜头上。
16.实验完毕后直接将显微镜断电走人甚至电源未关。正确的做法是关闭电源,拔下插头,绕起电源线,检查镜头是否清洁,呈“八”字叉开,载物台降至最低,让显微镜“休息“,盖好防尘罩。
参考文献:
[1]方安宁,严家来.显微镜使用中节约教学资源的体会[J].考试周刊,2008,18:219-220.
[2]王芳.生物显微镜常见故障的排除及维护保养[J].实验室科学,2007,2:171-172.
[3]翦卫星.高职院校教学用显微镜集约化管理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72-73.
[4]程静华,李平,容哲.形态实验教学中显微镜存在的问题及处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0):121-122.
[5]曾顺良.学生在显微镜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9,5:118-119.
正确做法 篇4
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飞速发展,在建筑外观和功能布局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医院的内部结构、运营管理以及机电设施方面,却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医疗设备的接地问题上尤为突出。而且在已经安装好医疗设备的场所,如机房或病房等处,常出现使用者擅自将设备的三线插座、插头改为二线插座、插头,将专用接地端子闲置、或不连接地线等违规的现象。
医疗设备的接地做法混乱,并非偶然现象,它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首先,医疗设备的种类繁多,并不断更新换代,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对各种设备的接地要求的了解主要依赖于设备产品说明或供应商技术人员的介绍。而设备的供货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医疗设备的技术资料往往比较缺乏或不准确,建设期间仍未得到相对准确的设计及安装要求,因此接地问题也常常被忽视。其次,医疗设备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医疗设备的接地问题有时重视不够,没有预留预埋足够的接地条件,使工程建设先天不足,导致接地做法不标准、不正确,甚至应接地的设备未接地等问题。
设计中,如果接地做法不当,会导致以下的不良后果:
1)患者受到医疗设备的电击
医疗设备对人体的电击分为“宏电击”和“微电击”。宏电击:当电源与人体接触时,人体相当于一个等效电阻,形成回路,将有一定量的电流流经人体。此时人体受到的电击称为“宏电击”。
当电源相线(俗称火线)包覆的绝缘物被破坏或被击穿而使相线碰触设备的机壳,使机壳带电。若机壳未与地线相连,人体接触该外壳时会遭到宏电击,见图1。
宏电击造成危险的电流强度大于10mA或远大于10mA,大多是由设备或供电线路的绝缘损坏等原因造成的。避免宏电击发生的措施之一,是通过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来及时切断故障电路,以保障人身安全。
微电击则是由于插入人体内部的电子医疗器械产生的泄露电流及病人所处的非等电位环境。微电击的安全极限一般是10μA。因此,凡是直接用于有可能通过心脏电流的医用电子仪器,其漏电流不能超过10μA,否则可能造成危险。微电击电压很低,电流可能很微小,但是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状态虚弱或者治疗的部位特殊,造成危险的电流强度只是强电击的千分之几或更小,因此微电击很容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为免遭微电击的发生,首先是将病人与所有接地物体和所有电源绝缘;二是将病人所能接触到的包含各种医疗器械在内的导电部分表面都保持同一电位(即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能有效地避免微电击的伤害。总之,良好的接地系统是免遭微电击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2)医用电子仪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因漏电而损毁
医用电子仪器系统中的接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安全接地,也称为保护接地;另一类是工作接地,即为信号电压设立基准电位。当这两类的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时,会导致人身受伤害或仪器无法正常使用,还可能使电子元器件被击穿而损毁。
如CT机:由于CT的所有附属设备都是采用网络连接,不同设备的网口之间如果出现电位差,就会造成网络接口的损坏,并且威胁到主机的电路板。同理,B超、X线机的情况也如此。
在工程设计期间,为避免出现医疗设备接地不当的问题,设计者可按不同的医疗场所、不同医疗器械对接地的不同要求,为其预留好相应的接地条件,这样能为医疗器械安装阶段实施正确的接地做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
1)不同的医疗场所
医疗场所按使用接触部件的部位及场所,分为0、1、2三类。
(1)2类场所:接触部件用于诸如心内诊疗术、手术室以及断电将危及生命的重要治疗的医疗场所。
二类场所对接地的要求最为严格。以手术室为例,根据《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洁净手术室内均应设置安全保护接地系统和等电位联结系统,所有医疗仪器均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其中,心脏外科手术室必须设置有隔离功能的接地系统,即设置隔离变压器,并采用局部医用IT系统供电。手术室内设计等电位端子箱,将手术室电源箱的PE线、建筑物钢筋以及手术台、水管、氧气管、其他医疗机械等的外露金属部分与等电位端子箱可靠连接,连接示意见图2。
(2)1类场所:接触部件接触躯体外部的场所(如门诊治疗室、婴儿室)以及接触部件侵入躯体的任何部分的场所(如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但不含2类场所。
此类场所内宜预留专用接地端子箱,将房间内所有插座的PE线以及外露金属部件做等电位连接。并在端子箱内预留出足够的接地端子以备房间内多种医疗器械接地使用。
(3)0类场所:为不使用接触部件的医疗场所,如按摩室、诊室、护士站等。
此类场所内不设置固定大型的电子医疗设备,常用移动式医疗器械,配电系统采用TN-S接地型式,设备外壳接配电系统的PE线,无需设专用的接地端子。
2)不同的医疗器械
根据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
(1)接触或进入人体的器械
(a)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短期使用;长期使用。
(b)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器械部位接触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治疗过程,一般在手术室内完成,器械接地可直接采用手术室专用的接地端子。其他短期使用的接触皮肤和腔道的器械,可根据使用场所类别,采用相应的接地保护措施。
(2)非接触人体器械
非接触人体的带有金属外壳的医疗器械,一般不需要在房间内预留专用接地端子箱,采用TN-S系统保护即可。但大型设备如CT、B超、X线机等贵重机器,在其控制室内设置专门的接地端子箱以满足设备的工作接地要求及保护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3)多台仪器接地
多台设备并用时,不当的接地方式有三种,见图3、图4。
(a)分别单独接地:如果各台仪器接地电阻不同及泄漏电流不同,在患者身上会通过电流,见图3(a)、图4;
(b)共用一条接地线:如果有大电流接地,且接地公共线太长,将会产生微电击,见图3(b);
(c)两种方法并用:将会产生上述两种危害,见图3(c);
正确接地方式是:采用一点接地,见图5:
只有这种方式的接地做法,才能够保证患者在同时使用多台仪器设备治疗时,不会因仪器间的电位差而被电击,保证治疗或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场所内的接地问题关系到医患人员及精密医疗设备的安全,是医院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有了完备的接地条件,医疗设备才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文为笔者一些浅见,希望能为设计领域的同行们提供几点参考,如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摘要:本文就目前医疗设备接地做法混乱的现状,阐述其带来的危害。经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对比,提出了一些典型场所和常用设备的适当、可行的接地做法,以保证医患人员及贵重仪器的安全。
关键词:医疗设备,电击,等电位联接,工作接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简历的正确与错误做法 篇5
时代改变了,简历的风格也改变了。如果你有很强的实力,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你的简历没有任何优势的话,你可能就需要装饰装饰你的简历了。
1、正确的做法:在你的简历顶部放上一段专业概要,简历上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有卖点了。
错误的做法:在简历顶部放一段目标宣言,没有什么比目标宣言更土了。
Jack Williams是亚特兰大Staffing Technologies公司的国际销售和招聘副总裁,他建议说:“马上删除掉。雇主不会关心一位候选人想要做什么。他们关心的是该候选人能否按照他们的需求去做。”
2、正确的做法:能够轻易吸引人注意的简历
MyWire是一个综合媒体网站,其人力资源副总Mike Earley说:“我没时间去看每一份简历,然后找出其中的重点部分。它们需要马上跳入我的眼帘。” Earley说好的简历都是非常有条理地列出要点,而不是一段一段,并且空出很多空白的地方看起来很干净、有视觉冲击效果。
错误的做法:不起眼的简历,一大段文字还不分段,招聘人员要慢慢去看。很可能他们不会浪费这个时间。
3、好正确的做法:为你应聘的每个职位定制简历。
错误的做法:一刀切的方法,每个职位发送的简历都是一样。这种是家庭计算机还没有普及时候的做法,因为那时候改简历确实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4、正确的做法:如果真的很有必要的话,两三页的简历是可以的。
错误的做法:在你非常需要两三页简历说明的时候压缩成一页。
Williams说:“所谓的一页简历是一种错误。没有哪位有五年工作经验的.人才能够将他们的经验用一页纸清楚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