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法

2024-07-29

教学做法(精选12篇)

教学做法 篇1

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一直是高考考核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函数具有抽象性、复合性、复杂性等特点,也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弱项知识. 数学函数作为连接函数与方程的桥梁,是整个数学教学的核心. 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函数知识,实现函数知识的学以致用. 对此,在本文中我将从这些年的高中函数教学出发, 从数学思想、数学实践、数学理解这三个角度,简要谈谈对函数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高中函数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其中涉及比较归纳法、推理演义法、综合推断法等众多方法. 在进行函数知识的教学中,通过数学方法的渗透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更加权威的解释. 但是,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切忌为了数学方法教学而教学.

分析本题属于高中数学分段函数,需要学生对函数图形以及函数形式具有全面的认识. 我认为,在本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换元的思想,从而达到简化求解过程的效果. 首先,我们利用分段函数的知识,利用描点法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函数图形. 然后,我们可以换元,设f( a) = t,则f( t) ≤2. 结合分段函数的图形,得到t≥ - 2,即是f( a) ≥ - 2,再次结合函数图像,我们可以得到a≥21/2. 如此一来,原本复杂的复合函数问题就被我们转换成了看图说话的读图题. 通过将复合函数分解和还原,再结合函数图形的相关知识,该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认为,数学知识的教学与数学方法的教学必须是合成一体的,这两者密不可分. 通过在函数问题中渗透数学方法教学,学生对数学函数的求解过程和应用原理都会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函数教学中注重应用教学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也最终回归于生活,在进行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对函数知识的应用教学. 通过生活式函数实例,学生们可以对函数知识得到更加生动形象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提高高中数学函数课堂的趣味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函数章节的导入背景就是实例应用环节下的函数问题,通过一个个实例,学生们对函数知识的应用和理解都会步入一个更加完善的层次.

例( 2014年陕西卷高考题) 如右图,某飞行器在4千米高空飞行,从着陆点A的水平距离10千米处开始降落,已知降落轨迹为某三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则该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

分析该题属于函数知识实际应用题,需要学生们利用函数知识,结合函数图像进行求解. 该题将原本的函数图形蕴含在飞行器飞行轨迹之中,赋予函数知识应用情境. 如此一来,该题由原本纯粹的函数知识点考查变成了函数实例应用题,增加了题目的趣味性. 首先,由三次函数图像的已知条件入手,我们设出函数表达式y = ax3+ bx2+ cx + d. 从所给图像我们可以得到: 函数图像经过点( 0,0) ,于是可得d = 0; 由于该函数图像属于奇函数,于是可得b = 0,此时原函数表达式就变成了y = ax3+ cx. 此时,我们将点 ( 5, - 2) 代入可得 - 125a - 5c = 2. 同时,由隐含条件: 轨迹线在点( - 5,2) 处的切线平行于x轴,于是得到75a + c = 0,与上式联立,我们便可以求出a,c的值,函数方程式也可以求出. 我认为,要想教好高中函数,教师必须突出函数知识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达到改善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函数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三、函数教学中强化学生理解

迎合考试不是高中函数教学的根本目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关键. 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教师切忌为学生制定习题模板,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阻碍学生的理解. 无论是函数概念的引入、三类函数模型的教学,还是函数应用题的讲解,教师都必须以强化学生理解为目的. 我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发现,要想学生实现对函数知识的充分理解,教师必须综合各类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思维的活跃性.

例已知函数y =| logax2- 2x - 8| ,试求其单调区间.

分析在高中函数教学中,单调区间的求解通常可以采用求导的方法,但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单调区间的理解,教师不妨将其求解步骤化,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函数单调性. 对于本题,我们首先采用换元的方法,令t = |x2- 2x - 8| ,当t = 0时,x = - 2或4,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该绝对值函数的图像,即是变形后的抛物线形式. 从该绝对值函数的图形中我们可以知道: 对称轴为x = 1,图像与坐标轴交点横坐标为x = - 2和x = 4,变形后的图形是由原抛物线将x∈( - 2,4) 之间的部分翻折至坐标轴上方所得. 此时,原函数变为y = logat和t =| x2- 2x - 8| . 此时,我们需要利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分别考虑0 < a < 1和a > 1这两种情况. 于是,我们可以求得该复合函数的单调增区间 为 ( - 2,1],( 4, + ∞ ) ,单调减区间为 ( - ∞ ,- 2) ,[1,4]. 如此一来,原本求单调区间的求导法就被转换成如上的分步求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求解原理. 在其他高中函数的相关性质求解中,教师可以同样如此,将奇偶性转换成对称性,将周期性转换成反复性,利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实施函数教学.

总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函数的重要性,其次就是不断突破创新,敢于尝试更为灵活、高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函数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必须理清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从函数的概念、形式、应用等多角度出发,从根本上实现高中函数的高效教学.

教学做法 篇2

一、制度个性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管理好一所学校,一定要制定出一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而这些制度,只有合适自己学校特点才切实可行。也就是说,要把制度个性化。我校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相应制定了合适蓼花特点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巡课制度》、《考勤制度》、《奖教奖学制度》、《教师外出听课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等。为了充分落实这些制度,把教师的考勤、常规工作、班主任工作与学年的考核挂钩;今年年初我校取消了各种节日补助,改成常规检查奖和工作量补助,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班主任倾斜。学校定期举行隆重的嘉奖仪式,面向家长,面向社会,对教学优秀的教师、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得才兼备的学生进行嘉奖。这一举措,极大限度地激起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热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步学校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外助化

作为一位农村小学的校长,要想进步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但要对学校的教学资源公道利用,还要对学校外围进行透彻的了解:这所学校所辖的村委会是不是对学校各方面大力支持;村里的大部份家长风气怎样,对孩子的学习是不是关心到位;村民对学校有甚么看法;有哪些爱校人士值得我们今后往联系、往争取。究竟,外围的环境不受我们的管理,不受我们制约,得靠我们往努力、往发掘,我们假如主动与他们沟通,就能够争取到他们的帮教帮扶。目前来我校帮教的有九江长虹小学,帮扶的有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九山河水阳光有限公司等。2008年,我镇蓼花村小学、幸福村小学、流星村小学,因学生数减少,成班率低,开设英语课程后,又缺少英语方面的教师,加上这几所学校危房比例大,与中心小学又是邻校,我们走访了大量村民,邀请了县人大代表、村委会干部、村小组组长等职员,屡次考察调研,为了进步整体教学质量,公道利用教学资源,采取了教学网点布局调剂,撤并了蓼花、幸福、流星三所小学,在这三处只设一、二年级教学班,高年级的学生全部并进中心小学,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检验,这一举措深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赞同。

三、学校家庭化

我从书上曾看到:西安有一名名校的校长为教师把煤气罐从一楼扛到了五楼;某校长将借到的资金送到重病教师的病床前„„你说,这些教师能不认真工作吗?作为校长,应时刻关注每位教师、每一个家庭的情况,给教师以暖和,让每位教师感觉到校长就是他们的家人,感觉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感觉到学校不但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地方。假如能这样,何愁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不高。

四、工作模范化

本人平常总以为,要管理好教师,首先要管好自已,其次要管好身边的中层干部,再能管理好教师。要请教师做到的事,自已必须先做到;要请教师不能做的事,自已果断不能做,校长一定不能弄特权。当校长以来,一年四季,我坚持天天首屈一指的早到学校,配合当天的值日师生,共同抓好学校的早读、卫生等工作,同时也了解教师到校情况及各班早读情况,及时正确了解当天信息,固然是苦了点,但看到老师们在教室辅导学生早读的身影,听到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诵书声,心里总存欣慰。我每次外出开会或办事,总不在外顽耍,办完事后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学校,哪怕自己往南昌看病抓药,宁可早上4点起床赶坐往南昌的第一辆班车,下午也要赶到学校上班。

五、管理规范化

我校实行的是规范化的管理。一方面,从校长到中层干部,从中层干部到处、组,从处、组到教师,一层管着一层;另外一方面,不断加大对村小的管理力度,通过各种举措和多种渠道调动村小校长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事我们实行同一管理,但有些事却不能统得过死,比如学校经费实行村小核算、教学奖实行同一管理,由于权与责并存,让他们熟悉到工作的价值,从而尽心尽力地把村小管理好,切实进步了村小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得这么快,就得益于村小管理规范,得益于村小校长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六、课堂高效化

教学质量的进步,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进步。我校要请教师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堂课,具体做法是:第一,把工夫下在课前预备上。这样就必须要请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第二,把气力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量做到优良高效。第三,把补困工作加在课后。教师决不放弃每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第四,加强进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平时的常规检查(每个月一次)、随堂听课外,还要请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和授后总结,组织中青年教师展开优良课展现活动。

七、办学理念“三大”化

要进步教学质量,必须具有“三大”。所谓“三大”,就是“大楼、大师、大爱”。“大楼”,就是建教学大楼,改善办学条件;“大师”,就是培养一大批大师级教学骨干。为了培养年轻教师,我们采取走出往请进来的办法,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培训活动,同时与九江市长虹小学手拉手,使我校青年教师在教艺上有较大进步,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大爱”,就是要责备体教师用爱心浇铸每位学生。

八、任课年段循环化

在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方法陈腐,特别显得突出。为了把好年段关,我校把一到六年级分成三段,即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实行学科小循环,在教学安排上尽可能用教师之长,做到人尽其才。

九、考试诚信化

语文阅读教学几点做法 篇3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就是引路人,作用就是帮助者,那么如何引路,如何助读,就是策略和方法的问题。要让学生健康地、正确地、积极向上地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他们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符合时代的旋律。

要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自主发展的目标,还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语文阅读学习操作流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借鉴了自主学习理论和互动性阅读的科研成果,拟定了“整体感知——激情诵读——体情悟理——审评认定——自由鉴赏——拓展迁移”这样一个基本流程。具体操作如下:

一、整体感知

所谓的整体感知是指:先快速浏览文本的题目,开头结尾和重要语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在这一阶段的常规目标是因文本不同而不同的。文艺性作品要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事件,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社科类作品,要知道作者亮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了哪些事例或道理来证明的。科技文要知道作者教给了我们什么知识,这种知识有什么用处。让学生把感知到的这些内容口述出来,做到简明扼要,语言通顺,表达得体。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敏捷性的发展,同时锻炼学生的速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以后经常用得着的素质。

二、激情诵读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文本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诵读文本。例如,我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诵读前,引导学生说:“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我们知道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那么,我们最可爱的人对敌人,对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又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能在诵读中用你的抑扬顿挫的语调体现出来吗?”学生们受到了感染,个个欲试,气氛活跃。当学生感悟出来的语调有不够恰切的地方,就由其他学生点评,或老师点一下,都能准确地把握。

三、体情悟理

这里所说的体情悟理是指通过诵读活动,让文本中的情理同学生的情理相互作用,从而有个性化地解读文本。一般地认为,文艺性作品是表情的,社科类作品是说理的。其实,无论什么作品都是情理并存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在抒发对志愿军战士无限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理。《“友邦”惊诧论》在驳斥敌人谬论的同时,不也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吗?

四、审评认定

我们阅读的文本,有些是以前撰写的,那里面的某些观点,某些道理,某些情感难免滞后于现实社会的发展,对青少年来说,就要有一个审视评价的过程。哪些需要修正,哪些需要继承,哪些需要摒弃,哪些需要发扬光大,要让我们的学生们自己来认定,做出选择,从而发展他们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当然这种评价认定要让他经过充分的讨论,让他们用社会进步这把尺子来衡量。

五、自由鉴赏

人们学习语文,阅读文本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挖掘作品的人文因素,还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为传递我们的思想服务。选入课本的推荐给学生读的,自然都是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文学典范性的文章。反复阅读作品后,学生应能知道文章好在什么地方,通过讨论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记在脑中,成为一种知识技能的储备,自己作文时拿出来应用,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使语文学科真正地起到它的工具性作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还有个方法问题,一般说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看文章表现主题方面有什么特色;二看材料运用和选择,三看结构布局;四看表达技巧;五看语言运用及特色;六看文章题目。不要每篇文章都面面俱到,拣其最具特色的一两点鉴赏即可。

六、拓展迁移

以上五个环节都是就学习借鉴的角度而言的,学思想,学做人,学方法。学是为了用,拓展迁移就用学到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它带有演练的性质,是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拓展迁移就是联系,一是要把与文本思想内容有关联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进行评判,进行考证。二是从方法的角度,把多个文本联起来,探索归纳规律,形成技能,用作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既学到了方法也陶冶情操,经过多次的不同层次的演练、归纳、类化和再创造,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六个环节,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相辅相承。一节课中可综合应用几种形式,也可进行某个单项的训练,次序也不是固定的,灵活机动才能发挥出较好的效益。

提高教学质量的点滴做法 篇4

一、狠抓班风——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良好学风是取得优质教学成绩的保障, 好的班风是好的学风的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形成良好的班风, 必须制订相应的班规班纪, 新集体成立之时就是建立班规班纪之际。在民主集中的原则下, 全面系统地、有针对地制定有实效性的制度, 做到有规可依。通过了班规之后就是认真学习, 做到生生胸中有数, 有规必依, 深入落实, 赏罚分明, 违纪必究。

为了保证规章制度实施的实效性和持久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 对全班学生进行量化考评, 做到抓反复、反复抓。教师要对班级制度的遵守和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监督和及时点评, 每周一小结, 每月一汇总。对班级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及时进行公开表扬, 对偏离行为规范的行为, 开展对事不对人的评价讨论, 利用班会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正面教育, 对于极个别的违纪严重的谈心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训练、巩固和强化, 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风正了, 学风才会浓。学生在良好的班风氛围中, 全心投入学习, 教学质量在无形之中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树立良好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个正常的班集体, 相对而言, 一般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优等生往往因品学兼优而备受教师的精心呵护;后进生调皮捣乱惹事生非, 也就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而中等生因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处于一般水平, 比较安静, 且较少惹麻烦, 容易被教师疏忽, 因而成为教学的盲点, 而他们恰恰是教学的临界生。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取“抓中间, 激两头”的教学策略。教师关注中等生, 激励中等生突破学习困难, 帮助他们体验成功, 无形中就会使优等生自主生发紧迫感, 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自然而然, 优等生就会自觉努力。教师应大力激励进步的学生, 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 让差等生也能感受到中等生经过努力已经成为或者将要成为优等生的状况。后进生在心理上萌生学习努力的希望, 改变之前那种自暴自弃的态度, 使他们认识到:只要肯努力, 谁都能进步。教师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班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好风气, 浓厚的学风就会不由自主地形成。

三、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充分利用40分钟, 让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轻松学会知识,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一理想境地,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深入钻研课标的基础上, 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 对一节课从内容、目标、重难点、问题设计、板书设计、教具准备、作业布置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 并要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学生, 适应学生。俗话说:“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一个好教老师, 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听众讲授同一个主题内容。学生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 是以他们受益多少为主要指标, 而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调动, 有了兴趣, 上课才有“卖点”。一旦学生失去兴趣和得不到东西, 就会选择放弃, 所以, 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 完成课上任务——精心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把力量放在课内, 尽可能让每堂课都做到优质高效。

教师要在上课前再次熟悉教材、审视教案, 并做好相应的修改, 准备好需要的教学媒体, 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 安排合理恰当的教学内容, 设计优化的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 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容量、密度和节奏, 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让教学活动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必须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要吝啬奖励, 应以鼓励为主, 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 激发学习的激情, 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 反馈效果——分层布置作业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作业的布置要精挑细选, 对于作业的难度要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是应该全体学生会的, 哪些是尖子生应该会的……教师要根据作业的难度, 分层布置。对于尖子生, 教师可以让他们少做一些基本题, 多做一些挑战思维发展的题, 这样, 尖子生的思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学困生, 教师可以让他们从基础知识入手, 先做一些简单的题, 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学困生的自信, 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打好基础, 然后慢慢提高难度, 使他们的知识通过时间的延续、困难的分层, 最终达到进步;对于中等生, 也要找一些适合他们的题, 使其不断得到进步。在实施分层作业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分类和知识难易的程度, 最终达到基础知识牢固掌握, 有难度知识通过认真思考中等生和优等生会做的目的。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作业批改, 并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特别是对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

4. 课后完善——耐心辅导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时时进步。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而且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 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只要他们有所进步, 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优等生“小老师”的作用, 让好同学帮助差同学, 因为他们属于同一年龄段, 认知水平和语言习惯更加相近, 有时“小老师”的讲解会比教师的讲解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所以, 教师要积极调动“小老师”的积极性,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语文教学的点滴做法 篇5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过去我们实行疲劳战、题海战,学生的成绩确实提高了,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却降低了,灵活性不足,一个个成了书呆子,从小就戴上了眼镜,貌似小博士,但是内心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面对铺天盖地的新理念,广大教师要沉着总代表结合自找教学环境,自己的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本人所阐述的只是自己或者与同行一些做法而已。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本人就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树立大语文观摆脱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列举 一些做法。

关键词:自学、好奇心、创新、语言积累。

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豁上、拼上、靠上、流血、流汗”等字眼不时响在耳边教师之间题海战、疲劳战,以至于不少学生不能忍受精神上的压力,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反思这些年的教学经历,有时与同事半开玩笑的说:“我们在兢兢业业的摧残学生。”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者作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幼儿园的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小朋友是什么,有的说是小鸟的眼镜;有的说是一滴水;有的说是小朋友的眼泪„„小朋友的回答积极踊跃。而到了大学的课堂上,问学生这是什么,齐声回答是点,而问有没有其它的答案时学生们感到非常诧异,没有一个回答其它的。这就是说小朋友经历了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育,孩子的那种灵气哪里去了?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孩子的思维却被我们抹杀了。还听过这样一件事,大作家王蒙给他的孙子做的语文试卷还没有考及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从这些故事 我们深思我们的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

2008年是山东教育振兴的一年,真正的素质教育开始了,首先把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了,今年的寒假省政府要求不得早于正月15开学,应试教育已经走到尽头,山东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一系列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以前也提素质教育,现在好谈素质教育,很多问题都很迷惘,学生的活动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不够用,甚至有的教师新授课程不能正常完成,于是又牢骚满腹,矛盾又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又能把我们语文课上好,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本人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及树立大语文观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要作一个懒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多教师对学生总是放心不下,唯恐学生不会,于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唯恐学生不按自己的路子走,学生没有丝毫的自由,一节课下来教师费了不少口舌,搞的口干舌燥。其实语文是一门特别适合自主学习的课程,因为语文是母语人们在孩提时已经无师自通地的学会了口头语言,有了口头语言打底子,学习书面语言就自学有道了,另外语文课程的编排螺旋式,一篇新课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熟词和已学过的句式和标点,内容又是来自于生活,这就为学生的自学开了方便之门

自学可以从解题入文,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所以解读课文要以审题切入,而初读课文之后再回顾题目含义更会相得益彰,有豁然开朗之感,如此由题入文,又读文审题,使语文教学中解题入文这个环节,有让学生充分自学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布置学生解题:读前先猜一猜从题目不看

课文应当写哪些内容(如天都峰在哪里,有什么特点,谁在爬天都峰,为什么用爬而不是用登?)学生猜想之后回答,在读后再看看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效果要比教师的讲好。识字教学也可采用自学的方式。汉语基本上是以汉字为中心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汉字的不同排列组合,由字生词,组词为句,联句成段,串段为篇。因此,识字学词是语文教学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一环,在小学阶段更应当得到重视。在识字学词的范畴里,几乎生字教师学生熟识的笔画、偏旁、部件的组合,在学生掌握了拼音、字形分析和查字典之后,就自学识字的条件,教师只是从旁点拨。这样使学生和识字能力获得真正的发展。

自学设计提问,学须有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为此语文教师问题十分重视提问设计,讲究提问的艺术。于是提问似乎也就成了教师的专利。其实,本着设疑而问的原则,提问也应当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自己发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或者互助解决。一些教师由于胆子不够大,总认为学生年龄较小,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不如自己提问省劲,浪费的时间较多。我开始在学生中实施自学法时是五年级开始的,刚开始时学生不敢提问题,恐怕自己的问题提的不好,于是我便引导学生不管多么简单的问题都可以,并且只要提出的就写在黑板上,记得有一次学生曾写满了黑板,时间长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后来,我逐步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看看哪些问题更有价值、有意义,非常简单的一看便知的问题也没有提出来的必要,渐渐地学生提问的水平比较高了,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大约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设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后来我又二、三年级 做过同样的训练,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让你感到吃惊。当遇到学生经过讨论后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这时教师再出面解决。这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的轻松,学生学习的又能比较扎实。所以说,教师在课堂上不须在勤劳,否则教师都包办了,学生还干什么?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强烈的好奇心是启发创新、培养创新精神的宝贵.历史是许多成就卓著的人之所以获得成功,除了他们的智商比较高以外,还有另外一些特点:好奇、自信、主动,喜欢不受约束地独立思考。而这一切的形成需要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在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强烈的好奇心、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心态是进行创造活动重要的前提。

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一世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因素启发学生。如教学《捞铁牛》《乌鸦喝水》等课文前,让学生动手自制实验用具课堂上进行模仿实验,师生共同操作,使学生从中领悟,使其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得到满足。有的教师比较爱面子,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时,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冠以随便说话、扰乱课堂秩序为由,大声的喝斥,批评。尤其是有听课的时候,班里非常的安静,说明教师组织教学非常得法。久而久之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而不敢问,心里的话不敢表达。所以学生在上课时不敢回答问题,于是老师又埋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高涨。我在听课时有一位教师处理的就比较好。他在讲《太阳》一课时,学生可能接触到的知识比较多一些,提出太阳的“黑子”是什么,当时这位老师也不能准确的解释。因此这位教师在遇到这个问题后说:“这位同学很善于学习,知道很多的知识,大家要向他学习,回家后从书上或者在上网查一下什么是“黑子”,明天上课时告诉大家,看哪位同学说的好一些。”这位教师就处理的很巧妙,没有对这个学生进行批评,而是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并且侧面的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这样就提高了学生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批

评学生,以后他还敢提问吗?

三、树立大语文观,在各种活动中积累和运用

课改,的确是一场革命。它要革除过去的陈习陋俗,打破传统的做法,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学生被动的“让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以新的途径,新的方式和方法来上好语文课。要正确处理好课内和课外,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扎扎实实上好40分钟的课内课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上好课程表以外的课外课;认真组织上好实践活动课。

指导学生上好课外课在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语文教学不能只限在课堂上,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上好课堂以外的语文课。在这方面,主要可以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1、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学习,阅读名著,查阅收集资料,学习有关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例如,我们要求学生注意与身边、周围人的交流,语言是否得体;每天收听“新闻”,向同学讲一则“消息”;收集民情俗语,民间故事;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投身参与;帮人写应用文(如海报、广告、对联、通知、感谢信、慰问信、诉状等)„„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为社会、为生活服务。

认真组织上好实践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我们不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组织竞赛。通过活动、竞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在竞赛中提高能力。例如,为了提高识字能力,我们开展了写字比赛,举办了硬笔书法展览;为了纠正错别字,让学生深入大街小巷,门市商店调查、收集、改正标语、广告、招牌中的错别字;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我们举办了“散文诗词朗诵会”;为了提高写作能力,组织学生调查峰峰的人文景观,传说故事,撰写文章,开展“范文征集”活动;为提高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开展了每天讲一则“新闻或成语故事”的活动;为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组织了语文知识抢答赛,自办“语文知识手抄小报”„„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实施办法,公平的评价标准,精神物质方面的激励政策。每次活动,人人参与,积极准备,查阅收集资料,学习有关知识,训练有关技能。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与人合作、探究,共享语文资源,多方面提高了语文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不要认为40分钟的课堂才是上课,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个大课堂,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受到熏陶。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不存在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语文教育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地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践,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就能卓有成效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为了体现新理念就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而要因时、因地、因人、因教材而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的形式,摆脱困境。

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做法 篇6

一、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好奇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实验中的奇幻现象,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源泉”,能激发他们努力探索化学奥秘的强烈欲望。因而,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例如:刚开始上第一节化学课时,我没有泛泛地讲,而是采用视频导入,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化学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呈现出来,让学生参观了“烧不坏的手绢”“雨落花开绿叶出”“两无色液体相混变红”等趣味实验。同学们急切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此现象?自己能否操作?从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强化演示实验,启迪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我常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进行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维加工。

例如:在教授“分子的性质”时,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把品红放到装有水的烧杯里,让学生观察,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在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通过观察认识到分子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枯燥无味的说教,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我便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不仅保证学生的安全,而且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三、参与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五组实验,让学生分成五个组,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后再进行设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然后独立进行实验。同一实验习题选用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让学生分别实践,并相互交流,比较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不仅使他们牢固的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的制法,而且也使他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四、倡导家庭小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创造能力

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小实验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

例如:在探究铁生锈的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便让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在家里完成。到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对照,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还可以改变实验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情境教学的做法与体会 篇7

关键词:课堂,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是达成三维课程目标体系的主阵地, 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引出和培育学生积极的体验,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就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过程

1. 联系生活创设引入情境

展示垃圾图片, 如今的住宅、小区环境优美, 假如垃圾三天没人清理, 住宅、小区的环境会怎样呢?同样, 人体内的垃圾 (废物) 也会危害健康, 人体内有哪些“垃圾”呢?如何清理呢?

2. 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导学情境

多媒体展示四种废物及排出途径: (1) 人体细胞能产生哪些废物? (2) 这些废物以什么形式通过什么排出体外的? (3) 你怎么证明呼吸可以排出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

3. 利用图片、模型、实物创设直观情境

展示新鲜的猪肾脏、14-14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 (1) 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 你能准确指出各种器官在自己身体上的位置吗? (3) 各种器官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4. 运用自制教具, 创设活动、游戏情境

(1) 用信封装上课前制作肾单位的拼图, 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准。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的形状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与毛细血管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结合拼图说一说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2) 你能用双手配合做一个简易肾单位模型吗?稍后教师演示:以手类比活动左手并拢半握拳, 右手食、中、无名指完全弯曲, 放于左手中, 右手拇指、小指伸直。可清晰地演示入球小动脉粗 (右拇指) , 出球小动脉细 (右小指) , 肾小囊 (左手) 包裹着肾小球 (右手食、中、无名指) , 肾小管 (左前臂) 。

5. 运用尿液化验单创设悬疑情境

教师课前对本市通用的尿液化验单,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处理, 展示给学生。从化验单上, 你能看出此人病变的部位吗?对肾小球、肾小管的功能进行运用, 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6. 与数学结合, 创设认知冲突情境

体重75千克的正常人, 一昼夜可形成约150升原尿, 150升原尿重约150千克, 比他的体重还重, 这是怎么回事?在这个情境中促进学生对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循环的体会、理解。

7. 结合自身创设关爱情境

尿液颜色与饮水量有什么关系?饮水量相同时, 夏天与冬天的尿液量为什么不同呢?为了少去厕所, 某同学每天几乎不饮水, 你会给他什么建议呢?由于这些情境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 引起了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讨论、交流。

8. 结合实例创设情境

课堂结束前, 图片段展示:一个因车祸的人, 不得不摘除肾脏。在等待换肾期间, 怎样才能挽救他的生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同时拨动学生的情思之弦, 激发他们的感情, 收到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

二、几点体会

1. 教师要明确教学情境的内涵, 更好地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 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 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 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2. 创设情境, 要利于学生的发展

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知识的建构与应用。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地把握学习内容;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 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利于增加课堂的亲和力, 使学生置身于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3. 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情境教学能不断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让学生始终处在和谐、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学习。因此, 只要有学习活动进行, 就应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 它应当是多维度、全方位的, 要贯穿课堂的始终。

4. 创设情境注重“三有”,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 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的冲突。例如, 在树林里进行晨练, 从空气质量上看, 这有益于身体健康吗?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说说你的依据。有了疑问, 才能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 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有奇。抓住中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的特点,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学习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姚明身材高大而潘长江身材矮小, 是不是姚明身上的细胞比潘长江身上的大呢?有的人下到地窖或无意掉进地窖后, 着魔似的全身无力, 瘫软在地, 甚至死亡, 地窖杀人是怎么回事?

有趣。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创设小游戏、小制作情境,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愉悦地学习。如拼图游戏、制作简易生态瓶等家庭小实验。

5. 教师要积累、挖掘生活素材, 为创设情境打下基础

教师要经常积累生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素材, 如生态农业、运动前后的呼吸变化、花盆下面的孔、浇水施肥、做菜腌渍黄瓜、环境污染、用冰箱储藏水果蔬菜、白菜心变绿了、食物腐败变质、衣物长霉、发面、包扎伤口、长时间思考问题脸部变红发热等。具有了丰富的素材, 教师才能灵活地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是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手段之一, 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启发剂”, 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把知识与具体真实的情境联系起来, 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 激发思维、引发兴趣, 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充满了人性化、生活化的课堂中也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参考文献

[1]徐安文.生物学课堂教学情境及其创设[J].生物学教学, 2008 (3) .

多元识字教学的新做法 篇8

(1) 通过词句的基本训练, 把识字跟阅读紧密联系,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大, 学生识字多, 但写日记、作文时常常出现句子不通, 条理紊乱, 用词不当的毛病。其主要原因, 是低年级没有做好词和句的训练。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 并不意味着单纯地识字而识字, 识字是为了尽早阅读, 为读写打基础。所以, 我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生字时, 尽量让学生去扩词、说句子。对课后词语、古诗、优美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儿歌、短文, 要求学生背记, 目的是让学生从很早开始就进行积累, 丰富文化底蕴, 受到美的陶冶。对《自读阅读》, 也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所识的字, 加强词句训练。这样,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扩大学生阅读量, 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2)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说明读书很重要, 读多了, 课文的字词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规范化的语言也能逐渐吸收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因而,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就要重视读书能力的培养。 (1) 朗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 最重要的训练是朗读和默读训练。朗读训练是默读训练的基础, 在低年级应偏重于朗读训练。我要求学生朗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不读错字, 不丢字, 不添字, 不重复字句, 把每一个字看清楚, 读响亮, 注意词儿连续, 按句子的结构读出一定的停顿和轻重快慢, 不读破句, 养成正确朗读的好习惯, 为中年级朗读打好基础。在一年级教汉字时,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学习课文开始要求词儿连续, 读通句子, 按标点读出句子的语气, 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培养有感情朗读能力, 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 读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来。 (2) 默读训练。《新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提出学习默读, 默读要以朗读为基础, 需要眼到和心到。我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 加强进行轻声的“默读”训练。这时, 学生在阅读时, 还不能做到不出声音的读, 有时发出轻微的声音, 嘴唇不断掀动。这个阶段是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从朗读过渡到默读的一座桥梁。学生的默读习惯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的, 如要求学生阅读时“不出声”, 在阅读时, 我走近他们身边一二分钟, 如果发现读出声的学生阅读时眼球运动异常, 就及时加以指导, 使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词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9

一、掌握语音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

48个音素掌握不牢,很难掌握每个单词的正确发音。所以教会学生发音,让他们尝试自己读,对记单词非常有帮助。利用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去掌握单词的拼写也是非常有效的。如,在学习shame时,很容易联想到same、name、game、blame等具有相同发音规则的词。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尽快认读新词,又可以复习旧词。

二、介绍新词汇

①利用实物。如:Look,this isa watch.(指着手表)②利用图片。教师课前制作好图片,这样上课节省不少时间还可以保存和反复使用。而学生自己做卡片,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③利用动作或表情。如:headache——I have a headache.Because I have a bad cold.教师用手捂着头,做头痛的样子并指导学生一起模仿。这样可以促进全班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容易引起学习兴趣。④用句子介绍词汇。如:教lazy时,可以说:All of you study hard,but Xiao Ming doesn't study hard.He is very lazy.He gets up late and does nothing all day.这样学生既练习了句子,又准确地领会了单词lazy的意思及其怎样运用。

三、操练和使用新词汇

①重复认读。在学完新单词后,让学生反复跟读。如,跟录音机读,跟教师读,跟优秀的学生读。每天跟读单词10分钟成为一种习惯。②听写练习。记忆单词必须落实到笔头,听说读写要交替进行。让上、中、下三种程度的同学到黑板上听写,其余同学在座位上听写,然后让同学们纠正。③使用新词汇。在操练新词时,把其放在句子中学习要比单纯的识读单词好得多,如:学习market,教师连续提问Do you often go to the market?Do you live near a market?When does your mother go to the market?这样可以克服教学中孤立教词汇,边学习边遗忘的缺陷。同时还能使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词汇的复习

①归纳法。把一些前缀、后缀一样的词归纳在一起。②阅读复习单词。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理解学过词汇的各种意义,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有些单词是一词多义的,在阅读当中学生还能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进而拓展知识面。③单词竞赛。这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方法,但词汇的范围不要太大,如一整本书,学生往往会嫌太多而不愿复习,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把范围定在两三个单元,学生复习起来会容易一些,效果也更好。竞赛后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赛前给学生制定目标,如果学生达到了目标,可以免写一次作业,或者把他们的照片贴到表扬栏。

歌唱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10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利用生动而富有情感的演唱示范,启发学生以正确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效的歌曲处理,提升歌唱表现力。比较法的运用频率是非常高的,既运用方便又能给学生以非常直接的感受。这里所运用的演唱示范可以是精美的视频、音频资料,也可以是教师的亲身示范表演。比较法适用的范围较广,主要根据视听资料以及教师歌唱专长的具体情况而定,但视听资料或教师示范必须是充满美感的、富有感染力的。

二、迁移法

迁移法是指通过对与音乐相关艺术的研究,合理借鉴与运用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与歌唱之间的共通点,启发学生提高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

朗诵迁移法是指通过朗诵歌词,合理借鉴、运用朗诵与歌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共通点,启发学生提高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在初中艺术课堂的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诵歌词相对于演唱歌词往往更容易把握住歌词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内涵。因此,通过充满感情的朗诵,将情感体验合理地运用到歌唱之中是学生进行歌曲处理、提高歌唱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画面迁移法是指通过欣赏、分析与歌曲表现内容、情感相近的优秀画作或图片,启发学生将对画面的理解、感受迁移到歌曲演唱之中,从而提高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适用画面迁移法的教材歌曲有《尼罗河畔的歌声》《天堂》等。

三、强化法

强化法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旋律、节奏与歌曲特定形象之间的能力,通过富有情感的局部强化练习提高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强化法可分为旋律强化法和节奏强化法。通常旋律性强的歌曲善于抒发感情,较适用于旋律强化法;节奏性强的歌曲善于表现形象,较适用于节奏强化法。相对来说,强化法专业性较强,运用不当的话往往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枯燥,教师应当在对歌曲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以比较活泼、有趣的活动练习来启发学生,并从多方面加以灵活指导。

旋律强化法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旋律与歌曲特定形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富有情感的局部旋律强化练习,提高学生歌曲艺术处理能力和歌曲演唱表现力。

节奏强化法是指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节奏与歌曲特定形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富有情感的局部节奏强化练习,提高学生歌曲艺术处理能力,提高歌曲演唱表现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歌曲处理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比较法、迁移法还是强化法,都是可以相互交替、穿插使用的。教师要结合歌曲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专长条件等进行灵活调节,选择适合、有效的方法来启发和指导学生。

作文启蒙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11

关键词:词汇;阅读;看图;兴趣;信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但学生还是最愁写作文,许多学生把作文练习视为畏途,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写作文呢?我觉得必须重视作文的启蒙教学。

一、丰富学生词汇,夯实写作基础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让学生单纯学字,枯燥、乏味,学生又记不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作文教学打好基础,除了让学生会认会读之外,鼓励学生给生字组词,有些常用的字能多组就多组,有些词能组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词。这时学生的兴致比较高,我便因势利导,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培养阅读能力,铺垫写作之路

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读书的提高与延伸,没有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一篇篇神奇的童话、迷人的儿童生活故事和有趣的科学幻想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之,他们的记忆力强,对读过的书能倒背如流,让他们多读书,既能满足他们的读书欲望,又能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语文教材在编写时特别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这些文章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很强,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他们很喜欢阅读。我便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文章。首先,让他们多读,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通读课文,熟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内容。其次,对课文进行仿写。茅盾先生说过:“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高尔基也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最后,阅读一些类似的课外读物,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也为写好作文做了铺垫。

三、指导看图说话,打开写作之门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非常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画面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要一幅画一贴出来,学生就议论纷纷,说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我真不忍心打断他们的观察和议论,既然爱看就看个够,爱说就尽情地说。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过去后,才指导学生看图说话。首先告诉学生看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根据画面说连贯、通顺的话。其次让学生继续观察图画,观察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最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补充进去,写一篇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文章。

四、激发观察兴趣,积累写作素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大自然中的一切很感兴趣,喜欢花、草、树木,喜欢鱼、虫、鸟兽。我就带领他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冬天和学生一起堆雪人、滑雪、打雪仗。春天来了,我们又一起踏青、赏花、沐浴春光,寻找春的消息,享受春的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今年春天,我带领学生在校园游玩,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寻找春天,学生不但找到了春天,而且写出了题为《春天》的短文。文章层次清楚,内容比较具体,感情充沛,写出了春天景色美、人们的心情更美,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之后,我又以“春天”为主题,在全班举行演讲比赛。学生拿着自己的习作,上台演讲,兴致浓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给作文高分数,培养写作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都希望自己的作业是全班最好的、分数是最高的。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每次都给学生作文较高的分数,让他们喜欢写作文,进而下工夫写好作文。每当我把作文本发下去之后,学生看着评语和分数,满脸笑容。他们已经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结果,写作劲头更大了。即使有些学生作文语句不优美,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我也不斥责、放弃他们,而是耐心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当他们作文中有闪光点时,哪怕是一个好词好句,及时表扬,让他们的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和肯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相信“我也能行”,激发写作兴趣和灵感。实践证明,给作文高分数,学生对写作会越写越有劲,越来越自信,作文会越写越好。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员教学竞赛的做法与思考 篇12

1 基本情况

此次教学竞赛从准备到结束, 前后历时2个多月, 期间共有15名高级职称 (4名教授、11名副教授) 、24名中级职称、7名初级职称教员参加, 参赛教员46名, 几乎囊括我校目前在职教员。因此, 这次教学竞赛无论是领导重视程度, 还是教员参与范围, 都是前所未有的。

1.1 竞赛组织

教学竞赛分5个步骤实施。第一步, 教员全面准备, 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第二步, 教员上报课程教学计划, 机关制定教学竞赛标准、准备竞赛场地、组织参赛教员随机抽选竞赛内容和竞赛顺序;第三步, 安排部分本校教员和第四军医大学专家、教授进行精品课程示范教学;第四步, 实施教学竞赛;第五步, 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进行集中讲评和成果转化。

1.2 评判标准

采取统一标准、区别对待、适当回避、集中意见、独立评分的方法进行评判。一是竞赛前机关组织评委熟悉评分标准, 并提出教员统一采用我校现行的“课堂理论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分;二是根据参赛教员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评分起点和评分区间, 规定高级职称教员评分起点为8分、评分区间为8~9分, 中级职称教员评分起点为7分、评分区间为7~8.5分, 初级职称教员评分起点为7分、评分区间为7~8分;三是实行固定评委与机动评委评分相结合的办法, 评委不参与其所属教研室参赛人员的评分;四是每天集中竞赛结果、统一评委认识, 引导评委客观、公正、独立评分, 以保证教学竞赛的质量。

1.3 竞赛结果

46名参赛教员, 平均成绩8.425分。15名高级职称教员最高分9.364分, 最低分8.333分, 平均8.894分, 其中5人竞赛成绩较好;24名中级职称教员最高分8.614分, 最低分7.679分, 平均8.218分, 其中7人竞赛成绩较好;7名初级职称教员最高分8.440分, 最低分7.603分, 平均8.128分, 其中2人竞赛成绩较好。此次教学竞赛客观地反映了教员平时的教学水平, 基本达到了检验教员平时教学情况和教学评估期间课堂教学准备认真程度的目的。

2 主要特点

此次教学竞赛期间, 尽管教学评估准备任务十分繁重, 但广大教员能顾全大局、克服困难, 较好地处理各种矛盾, 扎实、有效地落实好这项工作, 确保教学竞赛任务圆满完成。

2.1 思想重视, 组织严密

竞赛前, 按照学校领导要求, 机关科学筹划、严密组织,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编写教学竞赛手册, 明确教学竞赛的指导思想、参赛人员、参赛内容及标准要求;教研室认真组织教员学习竞赛标准, 明确任务分工,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试讲活动。竞赛期间, 校领导和训练处领导全程参与, 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全体教员态度端正、认识明确、专心听讲, 配合机关开展活动, 表现出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好学、上进精神。

2.2 准备充分, 效果明显

从竞赛过程和结果来看, 绝大多数参赛教员态度端正, 竞争意识较强, 成绩较理想。与以往竞赛相比, 此次竞赛由机关根据教研室上报的课程教学计划, 随机抽签确定竞赛内容, 这无疑加大了教员准备的难度。参赛教员克服重重困难, 全面准备。竞赛前2天抽签确定参赛内容后, 教员又以严肃认真、勇争第一的态度认真制作教学课件,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确保了教学竞赛的质量。

2.3 评委认真, 客观公正

这次竞赛先后有第四军医大学3名教授、校内12名教授担任评委。竞赛前, 组织评委认真研读“课堂理论教学评价标准”, 对评价标准中所占分值较高的基础性、学术性、思想性、启发性、充实性、有效性6个指标, 逐一进行研究和统一, 做到深理解、严把关。竞赛中, 评委履职尽责、严谨务实, 认真记录参赛教员存在的问题, 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 共填写评比表328份。尤其是担任高级职称教员竞赛的3名外请专家, 与校内评委共同研究评价标准, 讨论教学竞赛的每个细节, 并对高级职称教员教学竞赛进行集中点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就如何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建设、搞好课堂教学设计、锤炼教学基本功、合理运用教学媒体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2.4 谋划细致, 保障有力

在训练处机关的统一组织、协调下, 各级机关积极、主动配合, 按照标准要求, 周密细致安排, 精心准备实施, 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训练处机关作为竞赛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承办者, 机关全员、全程参加, 克服了人手少、战线长、任务重、协调保障难度大的困难, 制订了详细的教学竞赛保障计划, 认真准备教学竞赛器材、场地, 调试设备, 收集、安装教员竞赛课件, 确保了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措施

及时纠正教学竞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做好教学竞赛的成果转化工作, 总结、推广教学竞赛中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做好教学竞赛信息反馈

针对教学竞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教研室, 与教员面对面交换意见;组织获奖教员介绍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经验, 通过典型示范、个案讲解的方式,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课堂教学评价小组, 负责对本教研室新教员、课堂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员进行教学质量把关。

3.2 搞好成果转化, 促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授课整体驾驭方面, 每位教员都有一些值得其他教员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教研室要搞好成果转化, 将成果尽快引入课堂, 促使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

3.3 结合专业实际, 进行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有法, 学无定法, 法贵在活。要针对这次教学竞赛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现状,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 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和教员特长, 进一步加强教学方法研究, 确保各学科教员能够恰当选择和合理运用多种模式组织教学。

3.4 注重对外交流,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通过教学竞赛发现, 教员课堂教学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 但离总部的标准、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员的学术视野不开阔, 教育观念滞后, 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针对这一情况, 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每年多争取教员外出进修学习的名额, 多请外校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和技术指导。

3.5 严格奖惩制度, 调动教员钻研教学的积极性

上一篇:情绪智力培养下一篇:新定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