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

2024-09-03

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共11篇)

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 篇1

大同小学2013年秋教学常规管理的几点

做 法 和 体 会

在我校提出的“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呼声下,以“体育不好是废品、成绩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的口号确定“以教学常规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管理”的思路,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学常规,学课标,明方向

1、开学组织教师学习学校的常规管理制度,每周业务学习课程标准,确定教学思路。

2、组织教师教师认真学习和讨论课标,明确教学方法,形成自己备课特色(简约式、批注式、电子设计式、背诵式),不千篇一律。

3、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读书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并要求教师每学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二、重过程,抓落实

1、课前做到六备,一备课标、二备教材、三备学生、四备教法、五备物、六备自己。

2、抓好单元过关

每完一单元测试,做好质量分析并和上一次进行对比,做到课课清、段段清、级级过关的要求。

3、培优补差

每次测试做好登记,对优生和学困生进行追踪调查,及时辅导,写好辅导记录,每月辅导记录不少于4次。

4、抓课堂教学

明确六条评课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灵活、组织严密、语言清晰准确生动、师生互动,然后写好课后反思。

三、看结果,重分析

1、平时不定时抽查教师完成的常规记录,每月一次大检查,并在业务学习会上通报、分析。

2、单元测试,中心学校组织的抽考,期末统一考试写出质量分析,包括年级平均分差距、前30%平均分、低分率、三科综合成绩全镇排名、分科最高分和最低分等。然后找差距,总结得失。完成补救措施。

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1、对学生开展多元化评价,举行写字、现场作文、数学速算、阳光体育竞赛等竞赛活动。每月评星定级,各班单元测试后班上进行小结表彰,学校半期、期末举行大型表彰会。

2、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学校加大对老师的激励,每期以抽考和期末统考为准,对全校任课教师不少于3000元的奖励。我觉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既能提高教学成绩,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任课教师付出后的价值体现。我校教学成绩这两年刷新历史记录,达到颠峰(上期抽考16个科目全镇前三名达到10科,第四名有4科)。

总之,在以后的常规管理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因校制定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让大同小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大同小学教导处:黄宗书

2013.11.20

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 篇2

如下所述是我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当中平凡的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供同仁参考。

一、言传身教,用楷模形象感召学生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固然,许多事情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处事态度无不影响到学生,天长日久,这种影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例如开展以“友善”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教师首先要当好学生的楷模,以良好的人格形象感召学生,于平凡的琐碎事情中向学生源源不断地传递正能量。

我曾多次承担小学新生班级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自始至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立身之本,时刻做好学生的表率,用真情召唤那些幼小的心灵。课堂上有时需要学生亲自板书,若碰到个矮的学生够不着黑板,“来,老师帮你一把。”我就抱起学生往黑板上写字。操场上有谁不小心摔倒了,我会迎上去扶起来说:“没关系,坚强些。”帮他拍掉沾在身上的尘土。冬天一到,有的学生手冻僵了,笔也握不住了,我便端来热水,好让他们暖暖手。长期的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师本身就是德育的活教材,也是德育的宝贵资源,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材都具备教育的随机性、灵活性、真实性和全面性。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育人价值的素材,信手拈来即教材,随机创设教育情境,言传身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熏陶学生。

二、从小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这就是说,从小开始就要抓紧抓好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儿童的天性。因为童年是一个人蕴藏着巨大而丰富的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期,没有良好的早期教育,就没有人生发展的基础。因此,做好初级阶段的德育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所在。学校是实施系统德育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所以从幼儿一入园开始,就要抓好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遵守的细则,就要反复督查,反复矫正,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切忌一讲了之,一蹴而就,更不可信马由缰,放任自流。

例如,我所在的甘肃省镇原县孟坝镇峁合小学自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以来,首先从抓好就餐秩序和讲究卫生开始,要求各级学生做到“两净三整齐”,就餐前后手净餐具净,去餐厅带队整齐,打饭排队整齐,回教室归队整齐。经过我们坚持齐抓共管,如今全校低、高年级学生都能自洗自管餐具,自觉遵守和维护就餐秩序。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德育工作在制订内容上要讲求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要讲求细化和固化,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参与实际活动当中获取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信念。古人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依据培养目标,把大课题梳理成寓于生活当中的小细则,让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易懂易做,要求学生操守的行为规范,就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直至成为个人习惯。

三、利用资源,拓宽育人空间

充分开发和利用现行品德课程的社会资源、生活资源、自然资源和校本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做法,仅靠一本书、一支笔和一张嘴总不能满足于儿童获取道德体验和情感教育的全面需要。教师要注重把德育载体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将教材形式从静态向动态转化,把学生活动从照本读写向亲身经历引导,随机创设育人情境,拓宽育人空间,让学生在亲历喜闻乐见、好做愿为的有益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感化。手头教材俯拾即是,例如,一次体育课上,几名小学生聚在操场墙根下,津津有味地谈论什么事,顷刻有许多同学被吸引过去,我就近一看,原来他们正在围观蚂蚁搬家。一群小蚂蚁似乎受命执行紧急搬运任务,往返匆匆,不停奔波,看不出有谁消极偷懒,那种踏实卖力的样子实在感人。我也随着同学们凑“热闹”,即席插入新的话题:“你们从蚂蚁搬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热议起来,有的说:“蚂蚁个个爱劳动。”有的说:“蚂蚁还会讲秩序。”有的说:“蚂蚁还知道帮助别人。”你一言他一语,不一而足,说得合情合理,我都予以赞赏。体育课上一个意外的小插曲竟引发学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他们从蚂蚁搬家的事例中受到如何做人的启迪。现实环境永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获取道德感受和触发审美情趣的策源地,永远是德育的大课堂。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品德教学的研究者、德育资源的开发者,贵在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在抓好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德育资源,搭建多方位育人平台,构建新的品德课程教材体系,形成个性化德育工作特色。

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 篇3

一、“问题情境”故事化

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上、下”概念时,先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相处得很好。每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瞧,今天都有谁来了?”然后边说边将小鸟贴树枝上,小松鼠贴在树杈上,小兔贴在树下。学生抢着回答,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抓住这一契机,我提出问题:谁能说说这三只小动物谁在谁上面?谁在谁下面?(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快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问题情境”生活化

数学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时,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激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例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儿童乐园活动,两名教师带40名同学,每张门票5元,带300元钱够吗?有26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5人,要租几条船?你打算怎么安排?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目的,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问题情境”多变化

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是否能把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靠平时的培养。例如:传统问题“5+6=11”的教学,可以通过改变设问的方式,变成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从1~9中找出两个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1吗?这样学生必须展开他们的思维活动,去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4+7=11,9+2=11,8+3=11……从而在思考中拓宽了学习思路。再如:一年级“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首先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境,有7只小白兔和5只小灰兔去采磨菇,问共有几只小兔子?学生列式7+5=12(只)。按照传统的做法,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实际上可以引导学生观察“7+5=12(只)”是根据小兔子的颜色来列式的。请同学们观察,还可根据什么特征来列式?通过观察、讨论,学生提出还可根据小兔穿裙子的颜色来列式。8只穿粉色裙子,4只穿蓝色裙子,共有8+4=12(只)还可以根据小兔提篮子的情境来列式:6只小兔提篮子,6只小兔没有提篮子,一共有6+6=12(只)。这样简单的求和问题,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它算式的含义,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给学生创设了思维的环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充满情境的教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应只是知识的灌输,而应是让学生体会讨论、钻研、发现之余的求知性喜悦。我们不应当忽视情境的作用,而是应该更有效地利用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向导”的我们的引领下,去探索更广阔的数学空间,进而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数学,走进“生活”。将数学与生活融洽地联系起来。

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篇4

姓名:张

单位:商城县汪桥镇一中

时间:

2012年4月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商城县汪桥镇一中

张锋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综合能力的目标,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发展以人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新课程实施的理念。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技能

转变

合作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化学实验也是化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化学最为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及要求,实验教学的有关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验教学一直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基于上述理念,结合我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我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 2

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六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增强实验现象的观察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精确的操作,清晰的实验现象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装置美、过程美和现象美。但

是,课本中的部分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这会让学生对该知识点产生质疑,很难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备好课,而且应尽可能在课前做好演示实验,改良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优化出最佳实验条件,保证实验成功,现象尽可能明显。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都安排了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初中学生。丰富多采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四)、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化学的实用性和神奇之处 化学实验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鲜活贴切的生活经验不仅能打动学生,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建立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平易的掌握该知识点,也能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与化学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一种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将书本中的知识与本地学生的生活情况紧密的联系起来。例如,在学到金属铝的性质时,可以引用学生爱喝的罐装碳酸饮料这一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易拉罐是由铝制成的,碳酸饮料呈偏酸性。如果长时间放置会发生反应,人体摄入太多含有铝元素的饮料会使智力下降,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罐装饮料应少喝这一生活常识,而且也知道了金属铝可以和酸反应这一知识点。另外,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可以告诉学生香水的制备是利

用有机物的相似相容原理,用酒精从花种中萃取出含有香味的含芳香烃类的有机物。这可以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那么多的神奇东西是利用简单的化学原理而制成。因此,课堂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还应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学习的知识,利用小实验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五)、增加学生参与实验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中学实验以老师演示实验为主,而学生实验所占的比例很少,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开设学生实验课程。虽然演示实验可以很好的给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但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更能体验实验过程,感知探究科学的乐趣,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例如,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的实验,老师会非常准确快捷的完成实验,但是安装装置时试管应向下倾斜,拆掉装置时应先移走尾部含石灰水的试管,以及加热前应预热这些易错的操作步骤学生可能因为注重观察实验结果,而忽视了这些细节。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错,并且导致不好的结果,但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一定会去寻找出错的原因。在这种动力驱使下获得的答案一定比老师告知的答案效果好很多。

(六)、引入开放性、探究性实验

使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充分应用,这才是化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高中化学中已经把“化学与技术”单独设置为一个模块,由此可见,7

在新课改背景下是非常重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该模块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教材,从知识能力方面向外延伸与拓展,介绍化学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以及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应用知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出合理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污水的处理、硫酸的制备这些实验原理在教室很难以宏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即使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因此,化学教学中可增设探究性实验课,把学生带到工厂中实地参观和调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知识要远比课堂空洞教学效果好很多,这样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与视野,使他们体验到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 8

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总之,在中学化学实验课堂上,无论是从面向社会,面向学生还是面向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大力提倡以严谨的实验精神去学习每一个知识,只有在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才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科学,也只有严谨求学的学生,才是我们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因此,我们要深刻体会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核心内容,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强化学生基本技能,更要采取有效的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希望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课堂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不懈地去大力推行实验教学,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化学课程标准》

2、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王晶.对化学教学与教材新理念的几点看法.“化学教育”,4、马建峰:化学实验教学论,科学出版社

学习《中小学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篇5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小学教学常规》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就更是如此。教学常规同时还给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如何有效把握课堂的四十分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作为语文学科,兴趣通常是一把打开通往知识大门和成功之路的钥匙。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效率。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备学生。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备课。例如我们学校的许多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薄弱,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符合学生实际,难易适度,我们要如何用方便、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正确掌握知识与技能;部分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我们又如何在语文课上借助文字的特殊魅力培养他们的兴趣。这些问题都需要我在备课之前去思考,以及今后不断地探索与总结。

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和谐、愉快、活跃的教学气氛,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针对我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特点,平时在课堂上或者课间我尽量与学生拉近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课上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朝气和热情,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上,还要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情感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

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 篇6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指导高考复习时,教师若能以教学大纲、考试 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依纲扣本,狠抓双基,构建知识 网络。

认真分析2002年以来的理综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化学试题紧依中学教学大纲,遵循考试说明,立足课本,非常重视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难题比例很小,学科间综合题很少。因此,在近年高考中,凡是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答题规范的考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基础复习阶段,务必做到抓纲务本,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做到有序储存,灵活应用,从而使双基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做到“三研”,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在每章节复习前,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章节的主干知识是什么,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研究考纲,明确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层次,是要求了解,还是要求理解掌握,还是要求达到熟练运用;研究考题,明确高考是如何考查这些主干知识的。并要将这些信息明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复习本章节时能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楚。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

化学知识碎、散、繁、多,记忆量很大,好多学生在复习时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结果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在教授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上,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 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既巩固了基础,又提高了能力。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有序地“嫁接”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链条上,进而靠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好多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感到:好多知识自己确实记下了,但到考试时却用不上。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我们“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现状造成的,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并没有把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就不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活化”。

3、纵横串联,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知识结构把它联系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在高考复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主干知识脉络清楚,做到有序储存,这是高考复习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干知识作纵向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勾勒出“单元知识网络图”,这样,通过单元复习,就可以将厚书读薄(一个单元知识仅仅是一张卡片),如学完电离平衡一章后,可引导学生得出如下图表: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引导学生依据“一表两线”来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一表”即元素周期表,它反应了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两线”中一条线是教材中单元知识主线,一般来说,对于非金属元素而言,教材是以单质为“龙头”,按照无氧酸盐--无氧酸(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的顺序来展现的,对于金属元素则是单质――氧化物――碱――盐;另一条线则是同一物质的因果线索,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保存、用途、存在等。依据“一表两线”,便可揭示元素化合物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元素族

用心

爱心

专心

知识“连线结网”,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通过研究各官能团的主要性质(断键方式及连接顺序),就能很好地把握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进而绘出有机网络图: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作横向联系,设立“小专题”,进行归纳 总结,使贯穿在不同章节的零散知识得以整理。如学完了有机化学,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置问题并对零散的相关知识作专题归纳:如中学化学中,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各有几种同分异构体?其结构简式如何?有机化合物中,哪些物质可以和银氨溶液及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常用来鉴别有机物的化学试剂一般有哪些?在中学化学中,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哪些?你能否发现水解反应有何特点?在中学化学中,哪些物质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哪些物质可以使溴水褪色?等等。

在构建知识 网络 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过示范教给学生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网,决不能轻易包办代替,把现成结论给予学生,造成消化不良。

4、教给学生记忆方法,让学生克服遗忘。一切思维是从记忆开始的。学生如果不能准确而持久地记下所复习过的双基知识,那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便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在化学复习中就一定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明确每天的记忆内容,并加强督促和检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理得清,记得牢。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给学生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让学生明白遗忘 发展 规律,增强记忆复习的自觉性。其次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发展规律,要求学生制定周密计划(近期、中期、远期),合理复习,强化记忆。务必做到:(1)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及时巩固;(2)按照遗忘规律,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对同一内容,复习时间的分配应由多到少,而复习的间隔时间分配宜由短到长),多次循环复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长久记忆;(3)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变换多种复习方法(如尝试回忆、求同求异比较、典型题练习等),提高记忆效率。让学生坚持这样做,定会收到“滚雪球”式的复习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不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对增强学生高考复习的自信心很有好处。

二、深研考题,确立专题,力求各个击破。

在基础复习完成后,就应该在深入研究近年高 考试 题的基础上,打破原教材的编排,选择教材中基础的、核心的知识内容,确立专题,目的在于深化双基,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强调和突出重点,解决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根据历年高考试题热点及化学教材体系中的重点,我认为可以确立以下专题:(1)高考热点选择题,主要包括:与NA有关的 计算 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不用试剂或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队;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热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溶液PH计算及判断;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晶体结构及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及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电化学知识;计算型选择题。(2)无机推断。(3)有机合成及推断;(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方案的选择、评价等。

专题确立后,选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所选试题要凸现教材主干知识,精选试题,防止题海战,最好能选择考纲中的题型示例及历年高考试题。训练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体验解题过程,体验双基知识的灵活应用;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尽管高考综合题高于课本,但都源于课本,消除对高考试题的恐惧感。讲评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再现;注重化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同时教师要借题发挥,多方发散,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及多题一解训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并要做好分类指导,使学生能对错题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整理。

总之,通过专题复习,要力求使学生做到“五个转化”,即从单一到综合;从分割到整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从记忆到应用;从慢速模仿到快速灵活;从纵向知识到横向方法。

三、科学 训练,注重讲评,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在模拟训练阶段,教师应在吸纳各地高考信息的基础上,兼顾各个考点,精选4~5套模拟题,进行定时训练,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主要目的。学生训练后,教师要组织好每套试卷的讲评,讲评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知识、思维、答题习惯诸方面对自己的答卷情况进行积极的反思,并在试卷上做好记录。我认为最好的讲评办法就是让学生“说题”,即对套题中的一些重点习题,教师可先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你认为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是怎样考查这些知识点的?②做这道题时你是怎样思考的?为什么要按这个思路去想?③解这道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在哪里?④你认为这道题你主要错在什么地方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陈述,让学生再度体验知识的应用,发现自己的误区,感受考题的精妙。这样的讲评,就容易使学生发现问题,为高考前的查缺补漏提供依据。另外在讲评时,教师还应有意识的介绍、表扬学生中的优秀、新颖解法,表扬一批做得较好的学生,严禁挖苦讽刺学生,从而使学生面对高考信心十足,充满期待。

用心

爱心

中专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篇7

中专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较差, 学习兴趣低下甚至厌恶, 不同程度存在厌烦学习文化课的心理。加上数学内容抽象、枯燥, 以及中专教材内容的编排不合理等因素, 中专生厌学数学的情绪更是严重, 因此中专数学难教是摆在中职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中专数学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做法。

一、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注入

近年来, 数学的教学改革大都是从认知角度入手, 强调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对情感因素缺乏应有的重视。据笔者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的调查, 百分之六、七十的中职学生对数学有厌学情绪, 甚至更多, 这与中职教师的教学缺乏情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少有情感投入, 师生关系不融洽, 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冷漠甚至抵触。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大都喜欢轻松活跃的课堂, 喜欢幽默、富有情感、因材施教的老师, 不少学生因为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上数学课。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注重情感的注入,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亲近的师生关系和师生情感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爱,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一个期待的目光, 一个鼓励的微笑, 一个肯定的点头, 一次无意的关心, 一次真心的交谈, 一次赞赏的表扬, 都能给予学生无穷的温暖和自信心。

在情感的注入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 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寓教于乐;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情感情况, 理解和尊重学生, 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在传授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同时更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以情促教, 使学生快乐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

二、使学生对中专数学有正确的认识

许多中专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 掌握好专业技能, 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他们认为数学只是一门基础课, 对今后的工作没有什么作用, 从而出现了很多“特困生”, 数学课上学生“睡倒”一大片。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要使学生对数学有正确的认识: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中职数学学习, 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更为学习专业提供服务; 数学在专业学科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内容的应用, 数学方法的应用也很广泛, 离开数学学习, 专业课的教与学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 数学与专业联系紧密。比如空间几何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坐标系平移、直线和圆的方程在《数控技术》的数控编程中的应用, 空间向量在《电工技术基础》中电流、电压计算中的应用……专业的学习离不开数学, 数学是学好专业的基础, 是学习专业的工具。

三、优化调整数学教学, 为专业学习服务

中职数学教学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及需要, 与专业课相衔接, 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 为专业学习服务是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发展的方向。但实际教学中常出现以下情况:中专数学教材过于强调数学的系统性、独立性、完整性, 教学要求没有降低, 教材内容、例题及练习与专业教学和实际应用相脱节; 中职数学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安排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不能同步……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数学教学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些情况, 在教学中我坚持做到: (1) 避免过于强调数学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中专数学应该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工具课。 (2) 授课前应主动了解专业课内容, 熟悉各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 对教学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如财经专业要用到函数、数列、统计、微积分等方面的知识, 数控、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应重点加强函数、三角、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学习, 电子专业中的图像、公式计算常用到三角函数、初等函数、向量……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专业的需要灵活选取教学内容, 切实使学生学有所用。 (3) 对专业所需数学内容的教学时间做相应的调整, 尽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做到同步。比如对于电子专业要将三角函数内容适当提前, 特别是正弦函数图像, 因为在简谐振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交流电中电流强度和时间的关系, 都要用到这种函数;再如对于机电、数控专业, 就要将立体几何内容提前学习, 通过立体几何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画图能力, 为学好专业打好基础, 更有效地服务于专业学习。 (4) 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 应用问题的选材应该贴近学生的专业和实际生活, 比如直线和平面位置举例时, 可以列举CAD制图中的实例: 模具的设计制图、FLASH动画设计、房屋的规划设计等, 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教”, 学生被动地接受, 教师是灌输者。新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是这样做的: (1)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应充分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2) 改变教学手段和采用合适的教具, 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和乏味, 比如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函数单调性时就可利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性。 (3) 学生是主体, 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 由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努力获得。比如讲等差数列时, 在学习了有关概念后, 我通过划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这样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兴趣更高, 更有成就感。 (4) 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特别是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 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

五、改变中专学生数学成绩评价方法

中专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的问题, 但是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并不差, 因此对职专学生数学成绩的评价, 不能简单地用考试成绩衡量, 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所取得的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结果的评价, 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什么, 取得了哪些进步, 具有了哪些能力, 还有什么不足, 这些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不论是何种评价, 表扬或批评, 都要把握一定的分寸, 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 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使评价符合实际, 让学生心悦诚服, 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

我把数学的成绩评价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的评价30%、基础知识的考试50%和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20%。平时成绩包括听课、笔记、回答问题及作业完成情况;基础知识的考试按传统考试的形式进行, 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 尽量降低学习要求, 避免繁琐的推理;数学知识应用的考查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主要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专业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可以根据需要查阅资料, 也可合作完成, 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使他们学以致用。事实证明, 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考查了数学应用能力, 大大改变了以往考试及格率极低的情况, 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厌学等现象, 但中职数学教师不能总抱怨学生差或数学难教, 而应该勇于面对现实, 热爱本职工作, 努力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面向全体学生, 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数学教学要与专业相结合, 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及结构, 真正为学好专业服务, 使学生学有所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中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专教师应不断吸取新知识、新理论, 与时俱进, 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的新思想,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袁华春.高职数学应重视情感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 2005 (01) .

[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赫毅.关于对职业中专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认识.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04) .

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 教学目标 项目评价

一、项目教学概述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先由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需要提出“项目”(课题),借此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对课题进行全面理解,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工具书、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出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项目教学需要分组学习、信息交流。因而,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有了改变,即由“主讲者”变为项目实施的引导者、辅助者,学生则由被动态转为主动态的项目施行者。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往往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相结合,以生产一个产品并完成生产过程中化解出来的多个子项目为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八个条件。

一是整个产品工艺流程与学生的教学计划相配套,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整理出一份详细的生产说明。

二是能在单位教学实践内同时体现某一专业或某一教学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教学过程的理实一体。

三是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线实现无缝对接,符合企业的生产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四是学生可以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接触整个流程,独立完成教学计划,学会自主安排,自我管理。

五是教学结束后的成果可以用以进行交流展示。

六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会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七是难度系数高于一般教学,能够将过去的知识点贯穿其中,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运用已学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超越性地解决一些未知的难题。

八是学习结束时,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也要参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总结,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1.设计项目并制定项目目标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以实际教学需要为基础,分解教学过程,设计相应的教学项目,并制定项目目标。项目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以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即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学习目标要真正有效,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教学的主要意图、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可以做到的程度、教师对整个教学时间表的掌控。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技能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结合教学内容完成课前准备。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有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能力,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分层、分类地引导学生围绕项目学习实施项目所需的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

3.学生收集信息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作为课题主体,应对单位教学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等多种方式查阅相关知识点。

4.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实施方案

制定项目后,笔者会根据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分组,一般4~5人一组,然后每个小组民主选派一个组长作为小组代表,负责小组人员的分工。

小组成立后,笔者会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为项目设计一个比较成熟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而后由小组长代表发言,对本小组的最终方案进行交流、总结、互评。小组完成交流后, 再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

5.实施项目

通过上述筹备,教师可指导小组根据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现场加工,完成项目任务。

6.项目实施后结果评估

项目实施后,教师要组织小组派代表展示,并要求小组间进行交叉检测和互相评价,并按照要求进行评分考核。最后,教师在对各小组进行分别点评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讲评。

三、项目教学案例分析

项目名称:CAXA制造工程师实训项目

项目主题:吹瓶模瓶底型芯三维造型、编程及加工

教学目标:具备综合运用各种造型方法的能力;应用曲面粗、半精和精加工进行生产。

学习任务:根据实物测绘出三维模型;设计刀具路径;生成NC程序;加工出工件。

1.项目任务要求

(1)三维造型:实体或曲面均可,但尺寸必须符合实物要求,形状完整,造型方法恰当。

(2)刀具路径设计:加工方法运用得当,刀具类型和大小适合零件结构特点和尺寸大小,加工参数选择合理。

(3)NC程序生成:生成NC程序前,所有刀具路径一定要经过实体模拟加工验证,确保不会产生干涉和过切现象;认真填写程序清单的内容,刀具号、刀具类型、刀具规格一定要与程序保持一致。

2.项目教学过程

(1)将学生分为每五人一组,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2)测绘和造型(一般需半天)要求每位学生都对实物进行测量,分析零件结构,小组讨论画出草图,每位学生独立尝试各种造型方法,再通过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必要的时候由教师进行适当提示和启发)。

(3)出具规范的机械图样:每位学生都要打印出规范的二维图和三维造型图。

(4)编程和虚拟仿真:在计算机上用MASTERCAM软件编制出加工程序,先由每小组讨论,决定出本组的最优化程序,进行实体加工的虚拟仿真。验证加工程序是否正确合理。

(5)进行实际加工:每位学生独立将程序传入数控铣床、进行机床检查和调试,刀具准备、毛坯装夹、对刀、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直至全部完成。教师现场监控,确保机床和学生人身安全。

(6)质量检查和总结:各组学生交叉进行加工模芯的测量,并对照评分表的各项目进行打分。教师再对每一工件进行评分,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四、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是一种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式,其重点是项目(课题)开发,而项目(课题)开发的过程就是设计教学项目(即学习情境)。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清楚表述项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和教师都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有助师生有效地评价学习效果,并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其学习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心智技能三个方面,通过项目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或技能(即知识的再现),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经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即知识的重组),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相类似的情境中解决类似的问题(即知识的迁移),最终能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即知识的应用)。

第二,项目教学是比较“活”的教学方式,因此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分小组合作的,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前,应做好时间进度规划,明确掌握各子项目完成的进度,与此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平衡速度和效率的关系,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动手实践时间和作品完成度,确保项目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师、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打破了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局面。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项目方案展示也锻炼和培养学生口头报告和答辩能力。

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 篇9

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大胆实践,把信息技术真正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做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建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积极研究教学设计。

1.1、建立先进的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广义上的课程整合是将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有机联系起来成为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简单的理解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整合的关键就是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工具。这就要求在构建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2、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积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而对课程整合的目的和实质的正确理解把握是进行整合的前提。在实践中我感到教师就应做到:①要积极进行自学和参加培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②主动吸收科学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最新发展,提高自身的学科修养;③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建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人文环境。只有这样,拥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中,对于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进行整合。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就不一样,我们的课程整合要在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重新对教材教法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不仅仅要感到教师好教,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好学,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探索研究、问题提出等,使学生始终处身于一个“问题”的环境中,激励其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自觉的求知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在“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中完成掌握既定的学习目标。最后要有完整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是否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最终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完成学科的教学目标。

2、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形式

2.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环境进行整合。网络的飞速发展,其中的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对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是智慧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利用校园的Intel网、局域网内WEB和FTP服务器的共享资源库提供的电子书籍,教育网站,电子百科全书电子论坛及各种素材等进行舍取与重组应用于课堂教学,既扩展了教学环境,又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量,使学生能开阔思路,有利于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种整合也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的能力,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实现对事物的分辨和了解。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其主导作用,在课前对所需资源、网址等要进行整理,要及时提供给学生,不到于学生在浩瀚的网络中胡碰瞎撞,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2、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加工工具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信息分析、加工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利用。如在高中生物“遗传病与优生”的一节教学时,我挑选了“先天遗传性聋哑病”为例让学生对该病的所有情况进行网上搜索,学生找到了大量的有关该病的文字介绍、图片、病例等,最后让学生用计算机内的Office Powerpoint编辑成幻灯片进行演播汇总,使来自不同学生搜集的信息得以组合,最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危害及预防措施等有了充分的认识,懂得了优生的意义,最终完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有好奇心又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提供的Word、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一种比较合理可行的整合。

2.3、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讲求整体统一与团体协作。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中,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利用信息网络环境,学生间的学习不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达到个体与群体的融合,可以的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喜爱的网络音视频即时通迅工具QQ、UC和MSN等既可实现交流的目的又可降低使用专用教学通迅平台的教学成本。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前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尽管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在教学中有所体现,但要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全面推广,要使目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课程整合在教学应用中做到人人参与,得心应手,我认为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3.1、农村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技术还不够熟练,不能完全胜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硬件操作。尽管计算机的应用近几年在农村中小学有了全面的应用推广,大多数学校有了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教室,一方面大多数教师没有计算机应用的理论和操作基础,个人自学有较大难度,学校供给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教师实践上机操作也受时间限制,另一方面,校本计算机教师培训没有强制性进行,所以教师可学可不学,没有足够的学习激情,再者由于水平层次不一,培训内容周期较长,使得在现有条件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只局限于部分教师和个别课目,有时上课还需要信息课教师进行专门操作,就谈不上课程整合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合理实施。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①教师计算机的应用应该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学校每学期应该制定详细的校本教师计算机培训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技能;②对教师开放计算机教室,并安排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辅导;③大力提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课堂教学,通过赛教、示范课等进行激励;④学校应有专门用于设备添加和改造升级的资金,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

3.2、农村中小学没有专门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研究机构,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概念意义及其作用理解不透,再加上这方面的培训机会少,认识模糊,所以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淡薄,仍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教育管理者在常规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没有更深更科学的评价,教师也懒于钻研,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先进的教学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缺乏在教师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①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使教师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充分认识在教学中的有效性;②学校成立以主管教学领导为组长的研究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加强理论研究和信息收集,并对教师进行培训;③制订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案,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活动融合到教研教改中去;④制订每学期一个教师只少上好一节信息技术与该学科整合课。

3.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结合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但是由于资金与技术等原因,学校资源匮乏,更新较慢。如中央资源库、全国大多数名校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等都是要收费,不能免费获取,校内资源库的建立,由于技术资金缺乏也难与师生共享。目前对少量购买和收集的免费资源也只能用于部分教学,大多教师还处在单打独斗,同时也只能局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低级组合,而非整合。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是:①建立校内、校际、城域教育网站间的资源共享,并能相互交流;②国家在加大教育硬件投资的同时,开放免费的共享资源库,并能及时更新;③由于教材教法的不断更新,做为一门技能,提倡教师个人进行资源收集;④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并能在本地教育网站上及时交流。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来就是一次教育思想的伟大革命,随着国家对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大量资金投入,我相信教师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应用也会有所提高,通过更进一步的实践,会迎来我们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美好的明天。

★ 聚落与环境人教版教学设计

★ 幼儿园户外活动教研活动计划

★ 节日活动体会

★ 社会实践活动体会

★ 活动体会和收获

学习杨大同教授宗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0

学习杨大同教授宗教学的心得体会

————宗教与个人价值

宗教是源于人类对于自然规律不解与自身恐惧的依托体,学习杨大同教授宗教学的心得体会。宗教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产物。在人的恐惧无法寻找精神依托时,宗教给予了他们一个虚空的慰藉。当然在一段时间里,宗教在这段时间内传递了一种非物质的精神依托,使人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但这种解脱只是暂时的,长久下去,反而会出现“异化”的幻像。

传统文化中其实也渗透着宗教的思想。当有至亲之人逝世,亲人难以接受,而实施的超度灵魂的佛教道场形式,其实更多的显现的是人的悲痛与不舍,与难以接受死亡的变相宗教行为,经过时间的轮回,这种形式反而变为了一种为众人接受的传统。有时宗教意识也只是对于自身的一种满足。

而人仅仅是依赖于精神而生存的吗?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即为精神类。如果仅仅依赖于精神世界,人类世界至今是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社会体系的,实践证明宗教也只是一段时间的产物,而真正的目的在于精神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实践与双手去进行物质创造,实现自身在此世界的价值,心得体会《学习杨大同教授宗教学的心得体会》。而宗教是完全的精神依托,是一种寄生体而已。

但为何如今还是有这样的人群去选择寺庙超度自身?寺庙就是他们最后生命的归宿吗?从短时间来看,这些人是从宗教中得到了苦难的解脱,不问世事。但这种“异化”只是对于现实的规避。在长期的时间来看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是一种“害己”的行为。在这种对于现实规避情况下个,人的价值观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实现个人价值的价值观也会随着宗教的温床慢慢消失,与之取代的是真正的精神服从,一切听从于命运的安排,这就是所谓的宿命观。一时的精神依托也只会真正变为精神的寄生体。为虚无的“精神体”服务,沉沦。

当然人是拥有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人不仅仅是为繁衍而结束一生的动物。他是通过物质而创造自身价值的特殊动物。这其中的社会属性是拥有精神传递的,教师的价值是鉴于自身的经历经验与毕生所学的扎实知识通过自己的口述进行知识传递,这种精神传递是与盲目藏于寺庙的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另一种是被自身精神束缚的迷茫。当然宗教在生活里让人有一些道德约束,这种作用也是一种依托于精神的道德约束,仅仅是个人信仰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社会,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奋斗去创造自身的价值才是实际。宗教问题必须认清宗教的本质,而不是仅仅为了自身的一种满足感。超度自身也是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价值的。

大同小学教学常规做法和体会 篇11

一、积极引导,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生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而质疑则是训练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在“自主学习”教法实践中分三个阶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1. 在每一课学习前,提前设疑,引导学生做好功课预习。

如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我向学生提了这样几道问题: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他怎样炸暗堡的?结果怎么样?产生疑虑后,学生普遍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在每一课学习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课文重点、难点。

如教学《鸬鹚》一文,在学到鸬鹚捕完鱼后,渔人拣些小鱼抛给鸬鹚吃这段内容时,我问学生:“鸬鹚为渔人捕鱼时,为什么自己不吃呢?”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都争着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3. 在学完每一课后,继续设问,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如在学完《卢沟桥的狮子》后,我以向学生提了几个问题:“卢沟桥的狮子在抗日战争中有没有被毁坏,还是完好无缺吗?现在的卢沟桥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各抒己见,意见不一,于是我建议他们有机会亲自去卢沟桥看看,回来写一个调查报告,结果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良好学习效果。

二、教会学生学习,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无疑为课堂教学指明了路子,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自主、创新地学习。在这方面,我主要教会学生四种学习方法。

1. 教会学生通过工具书等解决问题。

对于课文中要掌握的生字、多音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解决,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另外,我还让学生通过查阅一些相关辅助学习资料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教会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读得准确、流畅、有感情,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能力,更好地品味文中的好词佳句,达到对部分段落熟读成诵的目的。我给学生提供了默读、小声读、放声读等选择,让大家自由选择,以达到各自的最佳效果。

3. 教会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一般问题,我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对于自己思考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在各自小组内共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疑问;对于小组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在全班范围内讨论解决。

4. 教会学生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观察的方法,可以到生活中去,也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如在教授《鸬鹚》一课时,学生对鸬鹚为渔人捕鱼而自己不吃感到奇怪,我便让他们看录像,从而使大家明白了:原来鸬鹚的喉囊下方被渔人用绳子系住了,它想咽也咽不下去。等捕完鱼后,渔人再解开绳子喂它们吃鱼。

三、拓展练习,强化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学生有了学习方法,还应转化为一种能力。因此,教师应设计多种形式的灵活训练,促使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和延伸。

1. 将学法运用于阅读训练中。

如在学习《鸬鹚》一课后,我给学生安排了阅读练习,让他们根据课上学到的分段方法,给几篇短文分段,写出段意,并找出文中比喻句,使学生巩固、拓展学习成果。

2. 将学法运用于习作训练中。

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后,为了强化该课学习重点,特别是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我及时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看它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特点。学完课文后,我先让学生各写一篇短文或一个片断,介绍自己观察的小动物。然后,让学生在班里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进行评议。最后评选出精彩的篇章或片断。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按事物特点进行习作的技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提前设疑,适时提问,变“硬输硬灌”为“善疏善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切实教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要变“机械练习”为“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以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和延伸。

参考文献

[1]张洪良.小学语文课堂拓展练习教学改革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2009 (02) .

[2]哈德斯.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平台[J].甘肃教育, 2009 (10) .

上一篇:农业水价改革系统下一篇:大学宣传部工作计划与大学工会工作计划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