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之大同世界

2024-07-19

社交网络之大同世界(共7篇)

社交网络之大同世界 篇1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 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些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便捷社交平台的媒体的统称。无论通过网站还是手机, 社交媒体都能在人与人之间快速传递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的平台彼此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现阶段, 人们常用的社交媒体工具和平台有:SNS社区、论坛、博客、即时通讯、视频等。近年来, 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 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 它已深入渗透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 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快速崛起

众所周知, 中国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着互联网。最新数据显示, 2011年上半年, 中国网民人数已达477, 000, 000, 超过三分之一 (35.6%) 的中国人口总数。

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渗透为社交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各具特色的社交网站让人眼花缭乱。据调查显示, 中国排名前五的网站是:百度, QQ, 淘宝, 新浪和优酷, 他们的产品已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形成了良好的用户粘性, 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数字化与信息化, 它们用互联网特有的营销方式推动着产业结构的革新, 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 社交媒体的崛起正推动着人类向一个新的时代奋进。

SNS社区

社交网络 (SNS) 是近两年来快速兴起的社交媒体平台, 国外的Facebook, Twitter, 中国排名前五的社交网络:QQ空间, 腾讯朋友, 人人网, 新浪微博和开心网, 这些社交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 从草根阶层到白领人士, 从学生社区到企业、政府官方网站。大批网民自发贡献、提取、创造新闻咨询, 通过日益成熟的设备与网络平台, 将各种咨询通过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社交网络进行传播。随着通信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社交媒体正在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

社交网络对个人而言是一项“服务”, 一项用以跟老朋友保持联系, 交流感情的服务;一项拓展关系网, 结交新朋友的服务, 这些服务带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泛社交时代”。社交网络也是一种媒体, 因为在这个网络平台上, 无数的信息被网络中的节点 (人) 过滤并传播着, 有价值的消息会被迅速传遍全球, 无价值的信息则会被人们遗忘或者只能得到小范围的传播。而这个新兴崛起的传播平台, 它不仅会带来新型的媒体消费模式, 甚至会带来市场营销沟通方式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

今天, 你微博了吗?

2010年对于众多网民来讲更是微博年, “今天你微博了吗”?“织围脖”仿佛在一夜之间风靡整个网络世界。140字之内, 电脑、手机、i Pad多平台浏览发布, 简短公开, 一键转发, 实时传达, 与传统博客相比, 微博发布更便利、传播更迅速, 一呼百应, 不仅更激发网民的发言欲望, 共享的庞大社会网络又使得这种互动有更为庞大的影响力。

由于微博兼具IM (Instant Messaging) 的个体性、即时性, 博客空间的个人信息发布和分享性、社区论坛的话题讨论性, 以及SNS社区的人际关系纽带性, 这使其更像一个天然的口碑传播平台。与博客、SNS相比而言, 微博实现了将私人圈群的社交与公共领域的新闻议题的有机融合, 对新闻传播方式与突发事件报道产生着强大的冲击力, 这既是微博的魅力, 也是微博革命性的意义所在。

微博, 得人心

微博的follow功能使得微博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关注对象, 并成为其“粉丝”, 借以了解被关注者最新发布的信息, 对方既可以是身边人, 也可以是名人, 也可以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 由此实现对现实社交关系的延伸和扩展。千千万万的粉丝, 随时登录更新, 微博症候群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而官方对微博的重视更标志着其正式进入社会的主流。

微博更聚焦于信息的交流, 更强调关注关系以及信息完全公开;

用户可关注任何人, 无须对方同意, 信息完全公开;

发言更简短, 更强调关注关系, 传播性更强;

实名认证策略让真正的公众人物浮出水面;

覆盖一切话题的实时网络;

草根性色彩更浓, 跨平台能力更强。

在微博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新浪可以说是行业的领头羊和佼佼者, 新浪微博在推出开始就非常重视多媒体内容的引入, 支持图片微博, 之后又联合优酷、酷6、土豆等视频网站推出视频微博。图片、视频与微博客集成, 更加利于用户表达自我。据调查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 新浪微博占据国内微博用户总量的57%, 以及国内微博活动总量的87%。

微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 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如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 如果有微博在场, 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出来, 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 有的时候甚至超过所有媒体。也许至今也没有人能预言, 这样一个层层叠加的复杂网络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变革?但是, 今天, 你微博了吗?

“两面派”的社交媒体

2011年8月, 英国发生的持续多日的骚乱, 除了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外, 社交媒体在骚乱中扮演的推波助澜的角色也成为众矢之的。两名“Facebook”用户因在伦敦骚乱中, 通过网络呼吁民众参加暴力劫掠, 分别被判处4年监禁, 至此, 对社交媒体是否加强监管的话题在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引起广泛讨论。

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倡导“网络自由”, 但是各种骚乱事件不得不让社会各界重新审视庞大的社交网络背后隐藏的危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把握自由与监管之间的平衡, 显得越发重要。专家称, 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靠互联网行业的自律和相关法规的完善健全,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 正确地利用公众的舆论监督来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

骚乱事件暴露了社交媒体的两面性, 它就像一把双刃剑, 既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公众舆论对专职部门、道德与法律的监督, 但同时也方便了有害情报和暴力场面的散布, 间接帮助了非法组织的聚集。怎么样才能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让社交媒体成为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 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手, 这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国外的网络监管方式

许多国家的互联网企业多在政府的引导下, 建立起行业自律组织, 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受理公众投诉等方式, 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信息安全和保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英国, “网络监看基金会”最具世界声誉。1996年, 该组织与互联网服务商协会共同发表了一份名为《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 (又称《3R安全规则》) , 以此作为行业自律的基础。亚洲国家中, 日本的行业强调行业自律与法治相结合, 制定了《网络事业者伦理准则》等行业规范。

美国也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除了近日旧金山市地铁系统短暂切断手机信号外, 美国纽约市警察局近日还专门成立一个部门, 负责追查在社交网站上公布犯罪计划或炫耀犯罪事实的人。此外, 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探索通过立法手段对社交媒体进行规范和管理。

网络监管靠大家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既要保证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 用它的积极的正面的力量来带动社会的进步, 同时要在网络监管中防微杜渐, 约束与防范破坏行为的发生。“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日益兴起是民意的反映, 社交媒体让信息自由交流多了一个新渠道, 从而使民众的监督作用加强。采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的前提是不能牺牲人民自由交流信息的权利。因此对社交媒体的监管不能因噎废食, 社交媒体若能得到合理利用, 对社会稳定和人心所向会起到极大的良性作用。

因此, 除了国家、政府要不断完善对网络监管的法规制度, 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网民的责任心, 发挥民众的积极力量, 利用社交媒体传播积极正面的信息, 提升网民的个人素质, 让大家能自觉自律的维护互联网的和平发展, 用舆论的监督来维持社会的和谐进步。

未来, 你hold住了吗?

过去的5年中, 社交媒体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从一个只是落户网页浏览器的虚拟社区发展成如今高达数十亿美元资产的行业, 而且这种迅猛发展势头还在继续, 并迅速扩张至移动设备等载体, 促使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 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身份和社交圈。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壮大, 全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将能够连接起来, 并等着我们的加入, 最终引发的社交媒体产生的巨大变化不仅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会带动更多的新兴产业的出现, 经济发展、社会文化都将面临重大的改革。

随着各种行业规范的建立、庞大而有力的舆论监督、网民个人素质与责任心的不断提高, 社交网络监管的难题也在被逐步的发现和解决, 这也预示着日益完善成熟的社交媒体必将会迎来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可见, 社交媒体的崛起和逐渐主流化, 已经推动这个巨大的新兴媒体市场日渐显山露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 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社交媒体形式出现, 从而推动社交媒体持续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2169907.htm

http://web2.iresearch.cn/59/20110819/147631.shtml

http://news.cnblogs.com/n/73619/

社交网络之大同世界 篇2

文章描述:社交网络设计将成为每个交互设计师专业技能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做好了,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人类关系的基础知识。如果你的用户需求以强关系为主,你应该设计一些与以暂时性关系为主十分不同的东西,

理解强关系、弱关系、暂时性关系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在线社交

文章描述:社交网络设计将成为每个交互设计师专业技能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做好了,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人类关系的基础知识。如果你的用户需求以强关系为主,你应该设计一些与以暂时性关系为主十分不同的东西。理解强关系、弱关系、暂时性关系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在线社交

传统社交网络之殇 篇3

或许很多人会问,社交网络发展得这么好,怎么会有危机?你没看见Facebook那庞大而恐怖的市值么?的确,作为全球社交网络的龙头老大,Facebook确实是风光无限。不过,你知道这个传统社交网络巨人现在面临怎么样的危机么?

早在2013年上半年,Facebook就已经露出衰落的迹象。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有28%的Facebook用户表示,Facebook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已经不如一年前;34%的用户表示在Facebook停留的时间已经缩短。此前的报告也指出,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Facebook 的用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13年5月18日,时值Facebook上市一周年,传媒大亨默多克公开发表推文表示:“Facebook小心!用户平均停留时间严重下滑,这是多年前糟糕的 Myspace 出现的第一个真正的坏信号。”

2013年底,美国市场调查机构皮尤发布最新报告,称Facebook正在出现老龄化趋势,在美国退休的老年人中,每两人中就有一个是Facebook的粉丝,而年轻人的比例已从去年的86%下降到84%。年轻人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共用一个平台,这也导致Facebook的渗透率继续下滑。同时,这种下滑也得到了Facebook高管的证实。

这种下滑到底意味着什么?投资银行Evercore的分析师肯·塞纳(Ken Sena)住分析中指出:由于付费主力群体的年轻人逐渐逃离,导致用户在Facebook网站上花费的时间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2%,这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其生存空间。

其实,这些数据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Facebook用户粘度正在逐渐下滑。年轻用户的逐渐减少,正是互联网服务衰落的前兆。不止是Facebook,这样的情况在国内也在持续发生着。

人人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前几年火的那叫一个一塌糊涂。在它赴美国上市之初,就被称为中国的Facebook,投资者给人人的估值甚至是Facebook在私有市场交易价格的2倍以上。然而,自2011年上市至今,人人网的股价已经下跌五分之四。其月活跃用户数也从高峰时期的上亿下滑到了现在的5 000万上下。同时,2013年人人网还关闭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开心农场》游戏服务器,一款曾经过亿用户的社交网络附属游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无独有偶,有媒体爆出风头一时无两的新浪微博的活跃度距离高峰时期已经下滑了超过30%,降至2011年初的水平,唱衰新浪微博的声音也不绝于耳。难道,社交网络真的已经开始步入衰落期?

传统社交网络发展的十字路口

是什么让曾经大赚特赚,投资商不计成本砸钱的传统社交网络一夜之间就露出的衰败的先兆?

或许,移动互联网就是所有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音符。据APP内分享服务提供商ShareSDK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社交平台在APP内分享量占比TOP10中,最高的是《微信》好友,占25.51%;其次是新浪微博,占23.29%;《微信》朋友圈排名第三,占分享量的19.47%。

仅从这样一个简单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些许端倪: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更倾向于在手机上分享和查看信息。这一点,也可以从人们对人人网失败的分析中得到印证。麦格理银行(Macquarie)分析师Jiong Shao说:“人人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社交网络的领导者,其衰落的原因在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不再需要一个PC端的社交网。”

在移动互联时代,放眼望去,公交车上、地铁里、餐厅里……,都是拿着手机玩《微信》的,或者玩其他手机移动产品的人。那些曾经在互联网时代喧嚣而热闹的SNS和社区似乎渐渐的被人们遗忘,也慢慢淡出投资人和互联网创业者的视线。

在PC互联网时代,社区网站一直是可以快速搭建并且迅速聚集人气的互联网产品形态,也一直占据着互联网的半壁江山。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是另一番景象,社区产品很少看到,有的也仅仅是个别PC社区在移动互联网的保守延伸。确实,国人远离桌面的速度比欧洲和美国更快,国内的手机制造商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拉低了入门级智能手机的价格。而结果就是中国的桌面互联网流量每年下降15%,而智能手机数量却每年增长20%。人人公司称,人人网5 000万左右的活跃用户中,有80%会部分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登录,这部分流量很难变现。

除了国内的人人网,霸主Facebook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调查显示,虽然它的用户总量还在增长,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平台登录Facebook。同时,前文提到的那些离开Facebook的年轻人,也更多的转向了Twitter以及流行的WhatsApp、Snapchat和Instagram等移动聊天和照片分享工具。

以上种种都可以看出,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社交网络迎来了发展中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

移动互联或许会杀死传统社交网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都期待更便捷、更迅速、更简单和更省钱的联系方式。就像现在用惯了《微信》的人就不喜欢发短信一样,说一句话几秒钟就可以传递信息,为什么还要花费几分钟将信息转变为文字再发出?而且《微信》也有收发文字和图片的功能,这已经让手机短信和彩信望尘莫及。现在的智能手机用户,可以过着没有电脑的生活,但是绝对不可能过没有手机的生活,假如将手机遗忘在家一天,那这一天必然魂不守舍。

而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传统社交网络推出的延伸型APP总是不愠不火,即使背靠着庞大而坚挺的用户数量也依然如此。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黏性!”一位做了多年互联网社区产品的资深业内人士,《姐的那点事儿》的产品负责人魏天星这样感叹:“其实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社交产品,都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社交产品有个很大的优势是前期可以制造新鲜感和充分调动用户的好奇心理,好玩!所以可以快速膨胀。但互联网社区产品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新鲜感过后,这种关系就难以为继,因为关系是一个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不是目的,没有人会纯粹为了强化关系而维护关系,这种动力难以持续。为什么创业者热衷于社交产品,而鲜有人顾及社区产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区产品是个慢热型的产品形态,需要不断地运营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社区文化。它不像社交产品,通过用户关系,形成病毒式传播,可以快速的火爆。当然,这样也更容易引起资本的关注。”endprint

这也许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怪圈,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和成本。直接切入社区似乎很难在短期内快速聚集用户,完成第一步的蜕变,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没有第一步,后来的也就无从谈起。但是这样的产品也总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黏性。工具性产品虽然可以快速带来用户,但也会面临着用户快速流失以及同质化产品的威胁。缺乏黏性,就会成为新的烦恼。

而且,和PC互联网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信息才是用户在移动端社交的主要方式。手机是社交的一种工具,智能机更是如此。它在无数的应用中集成了文本信息、声音、视频和图片信息,满足用户的需要,而这些服务都不需要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

用户在自己的主页上可实现随时随地和任何人交流任何内容,这对用户来说吸引力十足,也加速了诸如iMessage、WhatsApp、《微信》、Kakao Talk及其他小型竞争者的发展。毕竟,世界上智能机用户中有四分之三都在使用这样的软件。作为和Google、Facebook一样,最初在互联网端发展的传统社交网络提供商来说,往移动端转移有相当大的挑战。类似的挑战还来自于媒体分享类应用,当用户涌向Vine、Snapchat和以前的Instagram等应用时,传统社交网络想要继续成为不断壮大的智能机用户群中的主要平台提供商也是很有挑战的。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怪圈,直接做社区很难,已经成熟的传统社区产品转化为移动社区似乎更难。难归难,如果不改变,传统社交网络离死亡或许就不远了。

在移动互联大潮中勇敢转身

传统社交网络要怎么才能在移动互联的大潮中勇敢转身,焕发第二春呢?或许这些例子可以让我们看到点什么。

2013年8月,专注于已婚女性社区的《辣妈帮》A轮融资百万美元。同期,专注于女性健康工具的《大姨吗》融资数百万美元。两家同为女性用户服务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同期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估值数千万美元,不能不说是一个奇妙的巧合。据悉,《辣妈帮》从一开始就是专注于女性的垂直手机社区,团队之前在PC互联网并没有类似的产品经历。也就是说,它是直接从移动互联网切入,并且在一年内迅速成长的社区产品。而《大姨吗》则是一款计算女性月经期的经期助手产品,但吸引投资人的显然是它的另一面:一个初具规模的女性健康交流社区。

或许,社区产品虽然没有社交产品那么引爆眼球,但这种小而美的垂直社区却往往更有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强话题、弱关系类型的产品,以话题为中心。相反,传统社交网络是强关系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和发展轨迹。话题永远不会消亡,但关系却会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通过手机交流将成为一种新的方式,但交流的方式中,社区依然是最可以沉淀,最有价值的。

其实,不少传统社交网络提供商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艰难转身。从2012年起,不少提供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移动互联产品。2012年6月,Facebook宣布他们正在开发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平台广告服务产品,该产品将允许公司向用户即时地显示周围商铺信息等针对性广告内容。“怎么强调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都不过分,尤其对于社会化网络应用而言。”开心网CEO程炳皓这样说道。2012年初,开心网相继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将原无线事业部门的人员全部充实到产品线,并实现对主流智能手机平台的全线支持。2012年5月,腾讯历史上的第二次进行架构重组。马化腾在多种场合强调,腾讯十分看好移动互联网的前景,并在积极地进行布局和尝试。

本文中多次提到的人人网也在2013年开始艰难的转身,向移动互联网靠拢并转型为SMS(社交通讯服务)。2013年1月,人人网正式对外宣布成立独立的无线业务事业部,专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和运营。董事长陈一舟此前曾表示,人人公司的战略和投资重心将持续向移动网络转移,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创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力争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先机。同年8月,陈一舟以内部邮件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邮件中明确表示,人人网要由SNS向SMS转型,从页面端转向移动端。

社交网络犯罪特点之浅见 篇4

Internet的出现, 细细想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以数字为载体的广域网络发展至今不过30年不到, 但是网络格局已经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了数次变革, 而社交网络所代表的变革, 距离现在的时间说远不远, 说近不近, 因此, 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而这种载体呈现出的一个新问题就是网络个体与现实个体的联系更加紧密, 有的更加是社会人身份的翻版。从ICQ一直发展到今天的FACEBOOK、YOUTUBE以及微博, 在带来便捷的生活和交往的同时, 这些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也从来没有消失过, 可以这样说, 社交网络在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的同时, 也改变了违法与犯罪这种异化的社会生活的格局, 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守法者会成为网络世界的犯罪人, 而受害者收到侵害的风险, 也随着社会关系在虚拟世界的增长而水涨船高。因此, 有必要对社交网络上的犯罪行为进行规制。

1 虚拟世界与现实损害——社交网络犯罪的最主要特点

恐怕稍有常识的人在探讨网络犯罪时的第一反应, 就会从主体的角度去分离实际的犯罪人和网络世界的虚拟个体。认为虚拟个体的行为并不能代表实存主体的实际情况。因此、从权利义务对等的理论出发, 认为无论是取证、追诉还是责任规制, 社交网络上的数字与字母并不能代表一个法律上存在的人。因此, 探讨社交网络犯罪行为, 就必须从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说起。

1.1 虚拟个体——网络世界的基本概念

当代中国, 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把自己的真名实姓作为自己的网络IP名称。这是维护个人安全的社会生活本能。因此, 编造的姓名和背景、不同于日常的生活方式, 也就成为了社交网络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因此, 如果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出现了犯罪行为, 现行的法律无法将网络上的个体作为追诉的对象。而这也造成了一种认识, 即在社交网络上虚拟的个体的行为只承担在虚拟世界的后果, 而与客户端之后的那个实际的人没有关系。这样的认识也催生了在社交网络上肆意妄为的社会现象。但是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 虚拟的个体, 即使与现实的主体存在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 也不能否认和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但是否能说虚拟个体就是实际个体呢?我们可以从民法理论对于法人概念的产生的逻辑过程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民法理论认为法人的资格是为法律所确认的一种法律人格。而在这个概念的产生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词将自然人与其紧紧相连, 即意愿和目的。也就是说, 自然人的意愿和目的决定了法人能够是唯一的, 也可以享有权利和义务。对于虚拟的个体也是如此, 自然人或法人建立虚拟的个体, 是基于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 而个体在社交网络的行为, 也是代表实际个体的基本意愿而产生的。因此, 虚拟的个体并不能独立与实际的人的存在而独立于社交网络之中存在, 因此所有与之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 也必须由实际的个体享有或承担。

1.2 实际损害——犯罪违法性与危害性本质

如上所言, 假设虚拟的个体是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 那么在虚拟平台上的犯罪将不会损害到自然人或法人的实际法益。但事实并非如此, 以社交网络上经常出现的诈骗案为例, 受害人所受到的伤害, 不仅与实际诈骗案一样, 财产利益被侵犯。而且由于在虚拟世界对于个体依然依存于社会, 犯罪同时会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一点在虚拟和现实同时存在。因此, 犯罪的损害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增加。

而社交网络的另一个特点进一步增加了犯罪的实际损害, 即虚拟个体和实际个体的高度结合。以时下较为流行的FACEBOOK和TWITTER为例, 用户使用的名称被要求和自己的实际姓名一致, 而使用者在网络上的社会关系, 也是建立在个人信息的基础之上发展出的一系列社会关系, 比如家人、朋友、同学和同事等等。因此, 在这一点上来看, 针对社交网络的犯罪所形成的实际损害更加直接, 因此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更加明显。

2 新型社交网络犯罪的现实

网络犯罪, 如果一概而论的话, 那么所有的犯罪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进而被归类为网络犯罪。比如偷盗用户在电子银行之中的金钱和偷盗用户在银行中存储的现金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 笔者选取了在社交网络上较有代表性的几类犯罪作为探讨的对象, 希望借此寻找这一领域犯罪的共性特点。

2.1 人身型犯罪

从最早的公告板论坛 (BBS) 出现, 一些并不光彩的事件就出现在网络上。比如臭名昭著的自杀辅导论坛, 最早出现在欧洲, 之后蔓延全世界, 造成了无数悲剧。而在社交网络出现后, 这样的犯罪行为更加便利也更加危险, 因为不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的受众和对象, 而在社交网络上也更容易找到所谓“志同道合”之人。而由于对虚拟世界的依赖等大众心理问题的出现, 邪教、极端行为, 甚至恐怖主义等犯罪活动, 都借社交网络的平台扩大了其影响, 宣扬其理论, 秘密会社组织也得到了新的温床, 不仅对社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害, 而且也对公共安全形成巨大威胁。

2.2 财产型犯罪

犯罪的最主要类别, 而且是演变最快的类别, 就是侵财犯罪。而在犯罪的总数上, 侵财犯罪也当之无愧的成为最大数量的犯罪种类。社交网络, 因其便捷的特点和广泛的用户群, 成为了财产性犯罪的一片新大陆。除了一般意义的对用户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之外, 在最近, 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型财产犯罪。比如以代购等为名义实施的走私、诈骗活动。以及在社交平台上, 利用虚拟货币进行的非法集资。以及通过社交网络构建地下金融链所实施的以直销、传销为名的“庞氏骗局”。而这类侵财犯罪的一个特点就是蔓延速度极快, 数额较大。而且, 此类犯罪, 可以轻易动摇本就不稳固的虚拟社会的信任体系, 造成一系列的衍生问题。

2.3 轻罪与违法行为

社交网络世界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轻罪数量和一般违法行为的数量井喷式增长。因为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不同认知之间, 一些在现实社会摄于法律权威和行为责任的人会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构建另一个自己, 而这个自己会轻易的触及社会规则的底线, 因此, 造成了在社交网络平台上, 侵犯一般民事权利的轻罪行为极易发生且很难被追诉。比如常见的法律上规定的一些自诉案件和其他轻罪, 以及类似于性骚扰和言语暴力之类的介于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行为, 有些在实际生活之中并不会发生, 但是会在社交平台上, 给受害者带来持续的严重的困扰。

3 预防与治理

探讨犯罪问题, 作为法学研究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而目的其实是在探讨的基础上寻找防治的对策, 正如医生研究疾病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健康一样, 对于社交网络平台的犯罪行为的探讨, 目的就是通过原因的梳理来净化这个虚拟的社会环境。

3.1 应扩展部分犯罪主体的范畴

社交网络的犯罪问题, 其严重性就突出表现在主体基础的扩大上, 与传统的犯罪主体相比, 侦查工作的难度更大, 因为一些主体的存在本身难以认定, 比如境外租用服务器的行为就会使单位犯罪的数量呈几何式增长且难以追究。而虚拟的社会身份, 也会造成一些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遇到问题的人选择到社交平台上发泄情绪、恣意妄为。

面对这样的问题, 在对犯罪主体的认识上, 需要修正一般的观念和传统的思维习惯。比如性骚扰犯罪, 一般认为是男性对女性所施行的行为, 而在社交网络上, 这个主体就不限定为男性。另一个例子是侮辱诽谤罪, 现实世界中的此罪可能是具体的个体或与事件有关联的人, 而在网络平台上, 这个主体可能因为意见的迅速传播而扩大成为一个天文数字, 因而造成的损害也会随之增长到难以估量的程度。面对这样的情况, 就需要将一些传统的犯罪理论进行调整, 并且与之相配套的处罚方式也可以随之更新, 以适应网络社会的实际需求。

3.2 建立全新的社会成员分类方式

对于社会成员的分类, 是施行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 现实世界的群体划分, 更多的是通过一些较为普适的, 概括的方式进行。比如财产状况, 受教育状况, 国籍户籍等等。但是通过对于社交网络犯罪的探讨我们不难看出, 社交网络对于社会成员的划分不同于任何一种已经存在的方式。

比如在FACEBOOK上, 很多人就是通过对于某一个明星的追捧而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群体, 他们非常容易形成共同的意愿以及施行共同的行为。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发生在2011年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通过微博平台形成合意并组织实施的劫车行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认定方式, 我们都无法通过传统的社会成员划分机制对于这样的行为的社会群体进行区分, 因此, 应对社交网络上的出现的犯罪行为的治理, 应当首先从了解社交网络对于成员的划分和共同群体的认定标准开始。

3.3 针对网络问题的法律解释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的问题, 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会认为法律在规制网络世界的进程之中始终是滞后的。但是法律的诞生从来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滞后不代表不去规制, 因此, 社交网络和虚拟社会关系的高速发展更需要法律规范与之相适应。

笔者认为, 社会的规制, 必然要通过法律的方式进行, 但是一个新问题的出现, 不能一概而论的就去立一个新法去规范, 更为稳妥和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 进一步发挥现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原因是作为网络虚拟的世界, 首先无法割断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独立成为一个法域。另外, 完全能够在虚拟世界施行的法律从立法技术上也难以解决。因此, 通过对于现有法律的系统解释, 赋予社交网络上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以对应的现实概念。有助于建立一个规范治理下的, 良性运行的社交网络。

综上所述, 出现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犯罪违法行为不仅是一个网络世界的问题, 也是一个现实的法律问题, 更是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而问题的实质, 是如何在虚拟的社会关系之中运用现实的法律制度实现规则治理, 进而达到打击犯罪、维护社交网络的正常秩序。这个愿景的实现, 不仅需要法律运行体制的推陈出新, 同时, 也需要网络世界的每一个公民遵守法律。

摘要:社交网络, 作为最近十年网络的最主要发展领域, 改变了传统因特网的格局, 也改变了网络生活的习惯和面貌。而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犯罪也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而具备了新的形式。形成了一批社会危害性普遍的新型社交网络犯罪。本文旨在对社交网络的犯罪行为进行探讨, 通过分类的方法确定社交网络犯罪的独特之处, 即全新的社群划分。进而为防治犯罪做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社交网络,新型犯罪,成员共性

参考文献

[1]张明楷著.《刑法学》 (第四版) [M].法律出版社.2011年7月.

[2]李亚芳.校园网络安全现状及解决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熊意超.《打击网络犯罪面临的困境及立法对策》.载于《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1期.

[4]刘英泽, 张玉霞, 王雪梅.《我国网络犯罪立法问题探究》.载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

[5]邹萍, 史恒, 吴艳军.《完善网络犯罪立法》.载于《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4月号 (总第367期) .

博客社交网络书签 篇5

博客:扩大你的社交网络书签

社交网络成为一个越来越流行的方式建立一个在线社交社区,音频博客和视频博客,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和专业观众的互动方式。为专业用户,已实现了社会书签服务供应商的重要性的博客书签,将书签的博客在搜索引擎优化(SEO)的概念作为一个新的和令人兴奋的工具。

社会书签是互联网用户存储,组织,搜索和管理书签的网页,可能是他们感兴趣的,使用元数据的方法。一个社会书签服务给出了该系统的权威和信誉在市场上的一环,可能会打开垃圾邮件发送者,以及与各大搜索引擎的可信度。将音频博客和视频博客,也许是更近的除了博客书签,反映了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在网络上的流行网站如YouTube。

共享的在线书签和书签的博客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996年推出的itList,其中包括公共和私人的社交书签服务条款。在随后的几年中,博客书签竞争力,与数以营利为目的进入市场的公司在dot-com热潮的背面。,尤其是泡沫破灭后,大部分公司消失了-社交书签服务条款只是没有足够的利润,在这一点上。

这些博客书签公司的大多数也失败了,因为他们建议使用传统的基于浏览器的系统文件夹,而不是更多的BOT标签。作为思想的改变,新公司成为一个更全面的博客书签的使用方法,鼓励的音频博客和视频博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文本页面。

2003年,的del。icio。us率先标记和创造的短语“社会化书签”。一年后,del。icio。us加入FURL和的SimPy中和提出的相关建议系统双击或拖。由于技术先进,大牌球星加盟的市场,与IBM的LotusConnections在2007年进入了战斗。书签的博客开始捕捉到的SEO开发人员和顾问的另一种方式提高曝光有价值的网站更广泛的受众的兴趣。

博客书签的优点

一个社会书签服务有以下几个优点,比传统的自动化的资源位置和分类软件,如搜索引擎蜘蛛。基于标记的分类,互联网上的资源(如音频博客和视频博客)是由人类,而不是自动化系统。一个人研究会明白的资源,只是其算法的内容,而不是内容。博客书签的基础上多少倍,它已经被标记书签的用户也可以享有的资源。人类的研究也有优势-他们的好运气,可能只是偶然发现还没有被发现或网络蜘蛛索引的博客或资源。对于用户的社交书签服务,它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方式来访问收集了大量的音频博客和视频博客,否则可能不被保存为书签,或为用户整理图书馆的书签,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积累。

博客书签的缺点

搜索数据方面,的博客书签和社会化书签服务的规定有其缺点。博客书签适用于基于标签的系统,因此没有标准的关键字来定义的搜索参数,没有标准的结构,这样的标签(例如,单数与复数,大小写等),是的的可能性mistagging由于拼写错误或不一致的地方,例如,美国和英国的拼写差异和其他潜在的问题,在搜索参数规格的主机。然而,博客书签的最大的问题是黑帽技术,垃圾邮件发送者的可能性。书签的博客是那些人把它看作是一个机会,一个特定的舞台上泛滥的页面的标签多次攻击。

意味着,作为一个社会网络的兴起,互联网虚拟社会的互动,娱乐和业务,已经成为一个跨国界的消遣。尤其是视频博客中给予更多的信任,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运动画面更是让这样的格言。音频博客开辟了一个社交网络,还包括视障,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社会书签服务设施。

一旦用户在社交书签服务,它们可以存储列表中的网络资源,包括视频博客,音频博客,他们发现个人相关和有用的。编译该用户的列表,然后提供给其他用户的社交书签服务,使书签的博客一个自我维持的有机体。与相关利益的其他用户可以添加自己的博客或网站的兴趣,该书签,然后将其由最初的用户。因此,它的增长。书签的博客可以按类别分类,主题,http:///////

特定的标签,甚至采用随机标准。

这种全面的系统越来越受欢迎,在更多的业务为导向的网站,如Workology。Workology是一个社会书签服务,但经营作为一个社会网络社区的专业人士。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提交博客,音频博客(并希望在后一阶段的视频博客)都可以访问一组专业人士(例如,电影工作者和作家)。然后连接这些用户可以通过彼此,本集团内建立的博客书签标记。会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与其他Workology用户联系,并建立直接链接,最终导致事业和工作的机会。

书签,博客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社交网络方面-不仅是因为不断扩大的社交圈,但在促进商业机会,以及。视频博客可以作为一种廉价的替代电视广告,同样的道理,音频博客不到一个商业电台广告花费大量。由于该系统是专为有相同或相似的利益,面对的是那些最有可能是在你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感兴趣的市场,您的视频博客,音频博客的用户。书签的博客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搜索引擎替代,它可以用来将更加人性化的角度,以增加搜索结果。提交的论文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像del。icio。us的网站还没有准备好,严重影响了搜索结果,还是有办法,它可以被用来改善结果,特别是考虑到视频博客,音频博客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SEO专家认为,博客作为一种有效的SEO工具使用书签的好处,可能会看到这个系统的普及将大大增加,特别是一些企业用户。书签的博客是一个快速简便的方法,不仅能增加你的潜在市场,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个人资料,将书面,视频博客,并在相关情况下,音频博客。

社交网络之大同世界 篇6

与十多年前的BBS、网络聊天室,以及后来发展出来的论坛、社区相比,3G时代的网络社交已经将主场从电脑转移到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络社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不具门槛,并深入渗透到当下生活中。等车、等电梯时,起床、茶歇后,吃饭、睡觉前,以及其他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我们都可以用手机刷新自己的社交网络,查看朋友们发的内容,或者发发自己的状态。甚至,有时,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社交网络,吃饭前要用手机拍美食发朋友圈,吃饭时还要低下头来回复朋友们对刚才发的照片的点评,而以前吃饭时的闲聊变成了社交网络上的互相「勾搭」。社交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似乎不是我们在营造自己的社交网络,而是社交网络在牵着我们走,使我们按照那种套路呈现自己的形象。

可是,难道那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网络社交?一个需要永远在线的社交网络?自己的生活被不断提示你去关注的网络社交工具打扰?而要真正做到不被网络社交工具「异化」,一方面需要了解网络社交的发展史,另一方面还得清楚如何适度地运用网络社交。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盈利之道 篇7

于是,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以下的画面: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人们, 游走在国内、国外的城市乡村, 一边欣赏着自然美景、历史古迹、人文景观, 一边浏览着网页新闻、聊着视频电话、发着语音信息;人们时不时地抽空刷会儿微博、上会儿微信, 还不忘和朋友圈中的好友们分享着此时此刻在路上的心灵随想, 抓拍到的美丽图片, 亦或搞笑娱乐的精彩视频;人们在街头巷尾休闲小憩、和朋友品咖啡聊天之时, 或乘坐高铁、地铁、等候飞机、办事排队之时, 也会拿出手机或平板电脑登录移动社交平台, 查看好友推荐的商品和服务、对比商品的价格和评价、和朋友微信或QQ聊天、挖掘潜在的商业机会、下载相关的商业资讯、亦或查看美食点评、获取优惠信息、抢红包赠券、秒杀心仪的商品等。

有专家预计, 2015年中国的移动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36.5亿元, 应用移动商务的网民将超过3.52亿人。

本文对移动社交的盈利之道进行分析,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盈利在于能否创新出既独具眼光、服务大众、又无法被模仿抄袭, 志在行业第一的移动社交网络服务 (MSNS) 。MSNS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移动社交媒体的精准广告盈利、移动社交游戏盈利、移动社交用户体验盈利、构建移动社交平台生态圈盈利等。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

社交网络SN (Social Network) , 是随着E-mail、BBS、博客、微博等Internet应用而自然发展起来的反应社会交往群体的一种形态, 其本质是提供一个在人群中分享兴趣、爱好、状态和活动等信息的在线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社交网络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方式、效率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智能手机、车载移动终端等多种移动设备的普及, 以及传感网技术的应用, 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访问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主流。移动社交网络MSN (Mobile Social Network) 的特点有: (1) 研究社会群体在某方面的活动规律, 通过对移动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并聚类。如, 通过对人们出行数据和出租车移动轨迹的挖掘, 可以为出租车司机更快地找到乘客提供帮助。 (2) 人们利用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来进行E-mail、BBS、微博等移动社交应用服务活动。

移动社交网络带来大量崭新的研究和应用机会。例如, 位置服务、出租车异常轨迹识别与检测、出租车最优载客寻找策略等。人们利用车载GPS、手机、公共交通卡等移动终端提供的行为轨迹信息, 可以对一些事件进行预测, 或对基础设施等方案作出合理性评估, 针对移动社交网络数据的管理与挖掘, 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MSNS (mobile social network service) 是指用户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移动终端等为载体, 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 按流量计费, 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服务。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通讯业务, 但包含分享和交流信息资源服务, 语音、视频等网络电话服务, 即时信息网络传送服务, 商品买卖、品牌推广、渠道拓展、广告营销、搜索引擎等众多服务, 即用户从传统的PC端互联网页社交平台转移到手机客户端移动互联网APP平台, 享受多样化、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移动社交网络服务, 企业则通过移动互联网APP平台来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

与传统的PC端社交相比, 移动社交具有人机交互、实时场景等特点, 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地创造并分享内容, 让网络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个人的现实生活。

在美国, Facebook于2010年和亚马逊、ebay等合作, 通过浏览式店面即跳转到商户页面下单购买, 直销式店面即通过Facebook页面直接下单购买, 粉丝店面即组织互动活动发放优惠券供消费者购买等三种主要方式展开电子商务交易活动。2011年Facebook开始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 2012年花费10亿美元收购在线照片共享服务商Instagram定位移动平台。2013年, Instagram推出15秒短视频分享功能和消息功能Direct, Instagram通过在用户信息流中植入赞助商广告来巩固盈利。

在中国, 人人网的“人人逛街、美丽说、花瓣网、蘑菇街”等的手机版;手机淘宝网推出“淘女郎”;手机凡客推出“凡客达人”;2013年10月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社交产品“来往”, 同时让“淘女郎”入驻“来往”等都是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典型移动社交网络服务。2013年5月阿里巴巴公司用5.86亿美元入主新浪微博18%的股份, 加快了移动社交网络服务和电子商务的应用融合。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盈利之道

(一) 移动社交媒体的精准广告盈利

基于用户诉求的移动社交媒体可以利用环境知觉 (ambient awareness) 和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等手机、网络应用技术, 策划用户参与活动, 利用SNS用户乐于分享的特点瞄准游戏、零售和音乐等特定行业垂直市场, 根据不同用户群体、不同用户诉求推出精准广告来盈利。

比如, 增强现实技术是将虚拟世界的数字内容 (声音、视频等) 叠加到物理世界的真实影像上, 通过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等特点, 结合有形用户界面技术从而形成全新的用户体验, 投放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的针对性广告能让用户们感觉像操作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物体那样操作虚拟物体, 人们通过移动终端与三维码感觉到立体化的商品。这时, 人们感受的不是广告效果而是自己的真实体会, 这样会促进销售进而增加盈利。

(二) 移动社交游戏盈利

移动社交游戏的盈利主要有下载前付费、IAP (应用内付费) 和IGA (内置广告) 三种方式, 三种不同盈利方式的价值也不同。下载前付费价值最低, 盈利也最少, 因为人们都热衷免费游戏, 在没有尝到游戏乐趣前较少愿意付费。IAP价值较高, 可以管控盗版, 打击黑卡, 很多从传统网游转移来的用户习惯IAP, 这可以保障ARPU (每用户平均收入) 、游戏粘度和延长游戏生命周期。

移动社交游戏的盈利之道, 必须先立足于游戏开发者。游戏开发者需致力开发游戏中用于盈利的虚拟商品、应用道具等。新生的APP开发前就需想好盈利模式, 展开市场调研, 深入了解自己的产品和用户习惯, 合理设置收费点, 然后使用各种平台借用流量, 比如桔子平台, 可以赠送给游戏开发者免费推广用的桔子, 分享用户给游戏开发者, 或将开发的游戏放到联通、电信、移动、索爱、机峰等市场中, 帮助游戏开发者提升知名度和扩大用户群。

IGA发展势头较热, 因游戏在安卓平台可以免费下载, 与苹果I0S平台付费下载不同, 开发者通过游戏内的道具收费盈利较少, 要靠内置广告获得较大盈利。在中国, Android盈利状况糟, 移动社交游戏开发者需要利用两大主流推广和盈利渠道——应用商店和移动广告, 并且要广泛重视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

目前国内有十几家应用商店 (包括运营商、终端厂商和独立第三方) 和近十家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商, 游戏开发者选择哪个商店, 选择哪个广告平台对今后能否盈利十分重要。所以, 游戏开发者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时需考虑三方面因素:

(1) 是否直达用户手机的渠道, 是否拥有较大的用户基数, 用户快速成长趋势如何等;

(2) 是否能够快速响应游戏开发者所需要的反馈信息, 如用户信息、终端信息、厂商信息等;

(3) 游戏开发者是否有真实的收入, 支付方式是否方便且值得信任, 广告等收益方式是否合理。

2013年是移动游戏行业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爆发的一年, 移动社交游戏又是用户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移动社交网络服务, 其利润率较高, 移动社交游戏增进了用户间的交流分享, 好友间的相互推荐会带来游戏用户的增长, 从而增加盈利。

(三) 移动社交用户体验盈利

移动社交网站设计用户感兴趣的互动内容, 利用用户分享, 引导用户从线上到线下展开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体验活动, 也能带来盈利。如, 在移动社交网站上销售帽子的店铺可以设计帽子试戴体验活动, 用户可以利用手机摄像头, 通过三维图像识别技术试戴该品牌的帽子, 并在手机网页上实时显示该店铺线上、线下的营销信息, 方便用户直接线上购买或转去线下商铺购买从而增加销售盈利。

已经参加体验活动的用户又可以通过好友间的交流分享, 并通过基于地理位置的“新消息”方式推荐更多的人来参加服务体验。移动社交网站给予推荐用户适当的返利, 让推荐者分享成功交易量的利润等, 以此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

赶集网手机版——赶集生活最新推出基于CTB模式的懒人找房APP应用和赶集招标服务, 它充分体现了基于地理位置的互动营销效果, 通过精准定位消费者需求, 将线上的技术和线下的服务完美结合, 既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高品质的服务商家, 降低找房成本, 也为提供优质服务的商家更精准地选择用户, 降低商家品牌推广成本。用户花少量的钱得到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本地生活服务体验, 同时赶集网帮助商家提升了口碑, 它通过收取服务费用、分享成功交易利润来实现盈利。

(四) 构建移动社交平台生态圈盈利

移动社交网络服务利用消费市场中的网络效应可以构建移动社交平台生态圈, 增加利益相关性群体间的交流分享, 通过基本的免费服务带动增值收费服务, 从而实现盈利。不仅利益相关性群体间能实现共赢, 作为渠道、媒介、中间人身份的移动社交平台也获益匪浅, 实现1+1>2。移动社交平台生态圈中的每一个个体、群体, 若能共享利润, 势必会促进平台生态圈的良性发展。

如照片分享服务商Instagram, 在被Facebook收购之前已经在与巴宝莉 (Burberry) 等品牌洽淡合作, 试想在Instagram为用户分享的服饰单品照片旁增了“现在购买”或“点击查看附近的巴宝莉专卖店”等按钮, 那些感兴趣的用户很可能会点击浏览, 从而提升巴宝莉的品牌推广力度进而增加销售盈利。

移动社交网站对使用基本服务的用户免费, 对享受增值服务的用户收取一定费用, 收费会员比普通用户享有更多特权。如手机版世纪佳缘, 普通用户交付一定的费用可以成为高级会员, 可以享受更多的特别服务 (如, 可以赠送意中人付费礼物, 参加与意中人的线下约会, 享有专业红娘的一对一服务等) 。又如天际网APP手机应用, 针对收费会员可以提供高端商务服务, 帮助收费会员建立可信的、通过有效身份认证的人际关系网络, 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帮助收费会员有效管理和拓展他们的人际关系网, 保证更大几率地搜索到重要的人脉资源, 招聘到合适的职业精英等。

移动社交网站基于用户诉求进行品牌招商, 使商家虚拟店面进驻到社交网站中, 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用户群的生活需求, 又增强社交网站的服务功能, 然后通过收取租金, 分享交易利润等实现双方盈利;移动社交网站也可以通过提供虚拟增值服务, 与第三方运营商 (如电信、联通等) 利润分成, 或和金融机构合作收取手机银行服务、电子支付等功能的服务费或利润分成;移动社交网站还可以通过开放平台, 允许第三方开发的应用软件通过多个API接口接入到移动社交网站中, 将获取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这种利润分成既满足网站需求, 又给开发者带来一定的收入。

2014年1月, 新浪与支付宝联手推出了新浪微博支付, 可以通过网页版和手机客户端进行。这项创新服务是将微博与支付宝账号打通, 无论微博平台的在线交易还是线下商家的日常消费都可以用微博客户端直接付款, 这种社交加支付的“超级支付”使用户微博购物时不再登陆支付宝或网银等其他支付工具。而且新浪微博与支付宝也将互通二维码, 以后用户无论是使用微博客户端还是支付宝钱包客户端, 都可以扫描双方发布的“可支付二维码”, 这样线下的商家就可以直接在微博或线下店面发布带有商品的二维码, 用户使用新浪微博或支付宝钱包可以随时随地扫码支付, 这一创新服务举措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目前有超过40万的商家开通了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主要依靠广告和应用增值分成盈利, 支付宝主要依靠用户规模、合作金融机构数量收取转账服务费和理财利润分成等盈利, 如此强强联手使双方都获得了巨大的盈利增长。

上一篇:终期评估下一篇: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