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通用9篇)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 篇1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
在工作中,其实很多老师都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孤独症其实就是自闭症,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在学习完《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之后,我才明白孤独症和自闭症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孤独症是一种先天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目前认为孤独症由于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于具有孤独症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所导致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不愿与人接触,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诊断主要依据上述典型临床症状。由于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孤独症的治疗目前仍属世界难题,国内目前多采用中西药物治疗以及行为训练。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1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社交故事是一套教导孤独症儿童认识社交情景的训练方法。孤独症儿童对人物和事情有其独特的理解、感受和表达方法。孤独症儿童强于视觉空间,对文字、图像感兴趣,交流时需考虑孩子的观点。社交故事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在什么情况会出现这件事情,我该怎么做,会有什么结果;第二部分是具体怎么做,列出来所有可以做的、适当的、期望的行为;第三部分是强化(奖励),这是最关键的。强化(奖励)可以帮助孩子塑造、建立适当的行为。
编写社交故事的素材来源主要是孤独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每一名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我们在编写社交故事时要根据他们具体的症状表现来进行。比如,有的儿童很难遵守社会规则,有的则在与人沟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等。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儿童不同的需求去编写、设计不同的故事,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干预训练。
在社交故事编写好之后,我们们就可以拿来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了。干预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向儿童呈现、讲解社交故事、示范和演练正确的行为或语言。而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儿童,在这一阶段,指导的策略同样有所差别。例如,对于有着独立阅读能力、识字量比较大的儿童,可以在辅助他们阅读社交故事时可采取文字配插画的方式进行。相反,对于无识字能力和无语言能力的儿童,多媒体PPT、视频演示的方式或许更加适合辅助他们阅读社交故事。
在阅读社交故事后,我们们就可以辅助孤独症儿童进行社交故事的情景模拟练习了,即在模拟的现实情景中进行社交技能的练习,以强化目标行为。同样的,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儿童,在这一阶段,指导的策略同样有所差别。
通过对社交故事的基本了解,作为一名不是特教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精心培育每一位孩子,还要从生活上更加关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真心不容易;还要能够教育和治疗孤独症孩子,就是更加不容易了。但是,我们和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播种我们的爱心,让孤独症儿童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共同成长,让你们尽快的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大家庭,去体验你们本该体验到的快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 篇2
【摘要】
以“导学稿”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长期以来只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格局;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会自主学习的局面。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体。从我自身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出发,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 导学稿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正文】
我们学校位于偏远的乡村,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怎么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就摆在我们老师眼前了,要求他们有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感兴趣,参与教学活动。在我县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我校把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我校的教学中。
这一教学模式,符合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宗旨意在学习过程的“先学后教”,它是以学生的自主预习为前提展开的教学。如果学生的自主预习主动性差,此教学方式就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基础年级加强学 1 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呢?
经过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有很多体会,为了理解和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现将其总结如下。1.做好思想观念的变革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在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时,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一定要相信每学生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现实教学中,开始教学热衷于满堂灌,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2.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中,充满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无疑是关键。教与学的顺序安排上,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基础。课的开始,教师用
一、两分钟教明白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然后让学生用10分钟左右自学。自学什么?这是关键,我是让他们带着我的导 学稿去看书,在地理教学中我就找了一些随堂训练试题,这些试题难度不大,不是纯粹的“做题”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堂去自学教材,去理解这堂课所讲的内容,带着问题去看书,这就是学生参与,这就体现“学生的学”。教师接下来的讲解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灵活进行。这似乎是在不自觉中暗含了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在十分钟自学和练习题发现不懂的地方。这样,学生听讲由以往的“教师要我听”变成“我自己要听”,听讲指导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听课效果质的飞跃。教与学的时间安排上,变以往的“教为主、学为辅”为“学为主、教为辅”。这一教学模式要求中明确提出教师一节课的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其余时间必须全部用在学生的自学、研讨和评讲作业上。
从时间分配上确保了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变以往简单、机械地将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逐一讲解为只讲学生自学后仍不能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指向上,变以往很含糊的所谓“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具体的面向在课堂上自学出现问题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这样做的优势是:学生不再有教师“周到细致”的“服务”作依靠,失去了拖着自己走的纤绳,他们只能横下心来依靠自己,在自我尝试、独立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作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调动起来了。
3、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1)首先必须分小组 分组时不能随意的按照座位或成绩将学生分开,要尽可能的做到每组中既有学习好的学生、有也差的学生,既要有大胆发言的学生、又要有上课时不敢说话的学生等等,这样分组讨论时它们就会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2)要选一个有能力、会组织的小组长,并且不断地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快速适应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3)每次上课要有相关的记录
对学生个人和小组整体表现情况做适当的记录,并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奖励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切不可重物质,长期以往,学生的内驱力离开物质奖励就会逐渐消失。奖励的方式很多,如口头表扬、掌声祝贺等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要让教师们闭关自守,不学习外界的先进教育理念,这样会使得老师变得孤漏寡闻。教学相长,教师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深造才能使教学变得更合理学生学习。
总的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很实用,关键老师要把握课堂知识,学会组织课堂,发挥一根线的作用把所有学生和知识联系起来。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 篇3
罗文
尊敬的专家,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已经三年了,从踏上讲台那一刻逐渐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是光荣的、神圣的。
但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孩子,那时的我总是束手无策。终于在国家的关怀下,让我有了能够继续学习的机会。
这次继续教育选课,我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了《随班就读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进行学习。学完后,我受益匪浅。在专家的讲课中,很多内容都贴近我的教学实际,对我的教学起到相当大的帮助。
在专家的讲课中,我明白了根据“教育公平”的理念,所有的儿童都应享受同等的教育。但是,因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有很多不同,而且智力障碍儿童群体内部的差异又非常大。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处于多方位、多层次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体系中。
在专家的讲课中,我知道了融合教育的特点是渐进的,每个人都受益,每个人都进步的,是关怀、接 纳、付诸行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其课程与教学必须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融合的理念须引导 教学,须整个学校都能接受融合的理念,融合不是只要安置就好,每个学生的需求都应被顾及。
在专家的讲课中,我明白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我经常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中花费心思,因为我做到这对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也可对学生起到无声的教育作用。每个学期开学,我都会与孩子们一起布置我们的教室。增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 篇4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探索之“先学后导”教学方式
北仑区白峰镇中心小学
陈希
摘 要:小学美术新课程中提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找到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常规教学的教学方式呢?这正是我一直在探索的。
关键词:欣赏
先学后导
引言
也许您的孩子长大不是画家,但是他能判断什么是美; 也许您的孩子画得没有别人好,但是他发现、评述事物的美; 也许您的孩子不热衷于绘画,但是他具有自己独到的审美观;
这是一种美术学习能力的体现,这是一种综合美术素养的体现,这种能力不是靠灌输,不是靠模仿,不是靠培训,而是靠教师的引导,让它们从小就能主动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需找美,学会欣赏美的方法,树立自己的审美观,这就是我认为小学美术欣赏课应该达到的教学任务,也是我一直关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原因。以下是我运用“先学后导”教学方式在欣赏课教学探索中的一种尝试。
一、思考背景:
小学美术教育一直倡导在教学中不要偏于技能的教学,应教授学生一种美术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一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材的编写上,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是重头戏,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所占的比例要相对少些,这是符合小学美术学习的整体特性的,但是往往在教学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但是欣赏课却依然还是以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在多媒体和实物道具的帮助下能让欣赏课更加生动,但是课后学生只是过了眼瘾,实际上欣赏的方法没有学会,对于课程欣赏的内容也只是了解皮囊。
传统的方式多为“ 导游式”,也就是由教师像导游一样带领学生去欣赏教师选好的内容,老师的教学就如导游的解说词一样(大同小异)。这样的教学方法实用、保险,但是却不符合学生的心声,课后印象单薄。在从教的2年半时间里,我上过各个
年级的欣赏课,发现3年级和6年级孩子的欣赏能力是相同的,甚至于低段的孩子更加有自己欣赏观点,更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欣赏的兴趣也比高年级更多点,但是欣赏的能力基本是相同的,那么这几年的欣赏课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他们记住了作品这能代表他们学会欣赏了吗?因此,小学欣赏课应该找到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欣赏,潜移默化地掌握发现美评论美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审美观,那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创新迫在眉睫。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现状
2.1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重要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许多美术教育者都发现“欣赏”是一个人美术素养的基本技能,在小学美术课程标中也明确提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2.2 欣赏课“被冷落”的原因
欣赏课不受教学关注,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2.21 在各类上课比赛中欣赏课“出镜低”:
在小学美术优质课等教学比赛中,欣赏课属于“冷门”,因为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比较难创新,课堂气氛没有其他课型活跃,展示效果没有其他课型多样,因此欣赏课长期居于“后宫”,教师很少会花心思在欣赏课上。2.22 欣赏课教学准备“成本高”:
因为小学美术欣赏课主要是通过看、摸、说来增加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而课程中涉及的内容资料需要提前准备(多媒体和实物),一些实物甚至很难收集到,如泥塑、民间玩具、皮影等等,这些课缺少了实质的物质感受,光看是达不到欣赏效果的。2.23 欣赏课教学“效果少”
课堂效果可以分为课堂中学生的反应与课末的成果展示。欣赏课相比较与其他类型的课,课堂教学环节和最后的展示都比较简单、单调,特别的小学欣赏课,要让欣赏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显枯燥,就更需要在环节上精心设计出效果。但因为欣赏课的属性,这方面一直是大家感到困惑的地方,也因此欣赏课的效果不如其他课型来得吸引学生。老师自然对欣赏课望而生畏了。
正因为小学美术欣赏课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现阶段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着诸多
为题,通过了解大致如下:
2.3小学欣赏课存在的问题
⑴ 小学生的欣赏水平普遍停滞在三、四年级阶段,进入高年级后停滞不前; ⑵ 欣赏课教师通常以讲授为主,学生成为“听众”,灌输式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法; ⑶ 欣赏课的手段过于单一,多媒体的视频资料和图片成为了欣赏的主要形式,学生只有“看”的份;
⑷ 欣赏课教学中对于作品的欣赏太过于统一,缺少学生个性,学生只是盲目接受教师对于事物欣赏的评价,没有产生欣赏上的共鸣,欣赏只限于“表面”功夫。⑸ 欣赏课教师更多的只关注尖子生,大多数的学生一节课下来基本处于迷茫状,可见欣赏课的教学缺乏学生普遍参与知识探索。
⑹ 欣赏的教学成果被忽略,对于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很多欣赏课都没有对其进行反馈,欣赏课如过眼云烟般一看而过。
这些现状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发现以及对个别学校进行了解后得出的。并且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于常规教学之中的,公开课、竞赛课除外。因为在公开课和竞赛课中教师会不惜成本,考虑周全,重视课堂教学成果。但是,这样的欣赏课毕竟是少的,对于常态课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找到一种简单、适合学生的欣赏课教学方法,才能初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先学后导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3.1 何为“先学后导”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要求转变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先学后导”概念正是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性”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
“先学后导”的教学过程是从“学”(学生自主学习)到“导”(教师有效指导)再到“学”(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这样一个无限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导”,就是要摆脱以往“导游式”的欣赏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重教材、学生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点,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搜索能力”、“解决能力”,形成生生
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互动,激发学生自我内在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发展。
3.2 “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几种方式
3.21 激发兴趣,“先学“必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疑依于趣。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因。是比我们这个教师还要重要的“老师”。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如此,学生探究新知、掌握新知识就犹如有源之水,水到渠成了。
例如在小学民间艺术欣赏课《皮影》和《民间玩具》一课中,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是由距离感的,现代化的玩具和电影动画让这些“老玩意”显得有些落寞,如果莫名地把这些“老玩具”冠以美的称号,学生就缺少了自己的认知与审美,认识也只能停留于表面。为了让学生能摆脱时间历史的分叉,能主动去追寻民间艺术的魅力,只有激发兴趣。在这两节区级公开课上,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实物法”——现场表演皮影和卖民间玩具。这些实物花费了教师很多心血,为的就是让欣赏课的欣赏更加直接,更加具有感染力,拉近了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如皮影的现场表演,能让学生全方位地看到皮影艺术,让学生对这堂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想主动这个皮影是怎么玩的,怎么做的,怎么表演的。如此一来,“先学”的前提条件就具备了,接下来不是让学生学了,而是学生自己要去学了。
这正是利用情感认知的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产生为达到目的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俗话说:施教之术,贵在引导。教师只要能正确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就能使它们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的三者统一。3.22 课中“自学”,因人而异
可见,激发兴趣是“先学“的必要前提,没有兴趣,学生是不能自己主动的去学习的,但正并不是“先学”的全部。“先学”除了学生自己主动想学,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先“自学”。
这种“自学”不是在课前,而是在课堂中,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许你会担心时间不够、不会学、学得不到位„„这些担心我在准备《皮影》一课时都想到过了,但是我还是决定让他们先“自学”。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环节需要的是“原生态”,不是老师事先准备好问题,也不是事先找好几段材料,针对材料去写。在《皮影》一课中,我给每组的学生分发了实物可以动的真的皮影和一张空白的求知卡,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要求他们在8分钟内通过讨论、思考,记录下自己想要知道的皮影知识,甚至也可以写下自己已掌握的皮影知识。事实证明,我的尝试成功了,学生们因为有了之前的兴趣,在后面的思考和讨论中都十分认真,劲头十足,并且想到的问题非常多,各种知识点都包含进去了,需要的就是教师接下来的“导“了。
与此同时,我还在六年级文化遗产系列欣赏课中进行了实践。比如在《探访自然的奇观——世界自然遗产》的教学中,我就在课堂中先不告诉学生什么是自然遗产,也不发书,而是利用一段视频播放了几个自然遗产和自然奇观,然后让学生在“空白的”基础上,评选哪几个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并说出原因。在学生的自学中,自然遗产的概念和欣赏点自然就揭示出来了,我只负责在一旁引导和辅助下。同时在这系列课中我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点,从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分析对象,从自己的审美观来评述对象,这样同样一个世界遗产在孩子们眼中绽放出了不同的光彩,也让更多的知识点无形之中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心中有了自己的“世界遗产”,因为那是自己“搜寻”而来,自己“评选”出来的。
可见,“先学”并不像老师想的那样“无法控制”,也不像学生想的那样“难以入手”,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号的“环境”,再在一旁关注着、引导着他们,放手让他们学比我们教学得更加有滋味、有个性。而这里的“后导”,主要就体现在教师对于知识的定位和小洁,配以板书能够帮学生理清思路,这样的“导”已经足以。3.23 “ 导”之无形,“结”之有形
其实,“先学后导”教学方式除了在“先学”上不一样,“后导”的方式也是很有讲究的:
1、引导时量性
引导得时机是很重要的;正如我在《皮影》一课中,在学生“先学“之后,我急于要把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于是在学生还未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这里时我就把知识点贴在黑板上,由于我担心时间不够,自顾自地把几个知识点讲了一遍,结果,学生从分散到整合缺少了一个思维过程,使得他们开始混淆,不知道我在针对自己哪个疑惑在讲解。其实时间是够的,我原先准备的知识点也是和学生基本吻合的,差就差在没有抓住时机,太着急,同时没有把总结的几点很好地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这样的引导自然要大打折扣。
引导也要适度,有时候学生只是需要你轻轻的推他一把,而不是把结果告诉他,这样学生就慢慢习惯了“思考一半”;引导必须要随时调整,因为学生的思维是跳跃的,他不会跟随固定的模式而改变,有时候它们需要“直白”的引导,有时候它们需要“肯定”的引导,这样我们的引导才能真正和“先学”联系起来。
2、引导多样性
引导可以是一句话的提醒,一个眼神的暗示,一个手势的指示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反映来改变引导的方式。比如,在课堂中,低段的孩子需要你语言上的引导比较多,因为对于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它们还需要引导;又如高年级的孩子,在欣赏的时候需要的是勇气,这个时候你的眼神鼓励他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还有一种引导就是思维上的引导,那就是教师在各个环节设计的“小结”和“总结”,一般我们可以通过板书进行,这种引导要求“写精简”,“说精彩”,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反映,对教材有精准、独到的理解,才能用准确、生动的小结,画龙点睛,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种有形的总结也是“后导”的重要形式。
四、总结
也许“先学后导”教学方式不是所有的的小学欣赏课都适合,但这种教学方式却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以学生的“先学”探索为基础,以“自学”交流为依托,以训练为主线,以评价为机制,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把“负担”变为“享受”,使小学美术欣赏课成为孩子培养审美眼光,学会欣赏、评述的沃土。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方式的探索对于我来说也才刚刚起步,这条慢慢的欣赏道路,我会一边走一边欣赏,和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 韩立福著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 贺卫东 建构主义理论给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全球教育展望
励志故事之读后感 篇5
这本书中讲述了各种名人成名之前背后的故事以及他们之所以会成名的道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我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到最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这个道理以及这句的重要性,读后感《励志故事之读后感》。
在这本书里,我也已学到了不少。它告诉了我要勤奋刻苦,为人处事要良好。
举得起放得下的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的叫负重。可惜,大多数人的爱情,都是负重的。
毛概学后感 篇6
这两学期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我们从根本上对它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
伟大领袖毛泽东以毕生精力钻研马克思主义,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他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势下,学习毛泽东思想,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其科学体系上讲,不是独立于马列主义基本体系之外的,而是从属于马列主义思想范畴的,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有助于我们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革命和建设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马列主义要正确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学习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另外,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毛泽东思想已写进党纲,载入宪法,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党和政府制定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同时,它又提供了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方法和原则。深入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党和政府所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自觉地拥护并贯彻执行之。
处于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前途远大,任重而道远,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为了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青年人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那么,要如何才能使我们深刻领会和切实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呢?
要坚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掌握和运用它的体系,不能断章取义,从只言片语来理解。要特别注意毛泽东思想的具体观点的特指对象及其产生的特殊条件,决不能生搬硬套,把它当作千古不变的教条。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提供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学习毛泽东思想,主要的是要学习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还必须区别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以及正确对待他晚年所犯的错误。毛泽东思想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智慧和才能,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要坚持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同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密切相联的。毛泽东的重要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必须把学习理论与了解历史结合起来,把学习毛泽东的重要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与阅读教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从而真正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
从这两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获益良多。学习毛泽东思想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我们应坚定不移的学习它,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一以贯之,向党靠拢。
土木工程学院0905
任课老师:王稳良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 篇7
这本书是尚燕彬和张红梅着的,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一样绚丽多彩。
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争斗;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纯真爱情的讴歌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势力的憎恨等丰富细腻的感情。
走进神化传说的世界,我们还会认识许多可爱的人物:用生命创造世界的盘古和女娲;为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农氏、大禹、羿;为理想奋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鲤鱼;为人民发展立下大功的燧人氏、仓颌、嫘祖、孔子……
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出于对神话传说故事的热爱,于是我也尝试着写了神话故事《梦神》,我非常喜欢这篇神话故事,常把它拿来读。以后我要争取写出好多故事来,和朋友们一起读!
民族舞蹈学后感 篇8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民族舞蹈基础的这门课,对于我这个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我对舞蹈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因为选课的时候没得选了才选这门课的。到了第三周开始这门课的时候,心里不禁有了一丝的紧张:我对舞蹈一点都不了解,到时候会不会因为而净出洋相?到了上课的地方我才知道我的紧张是多余的——选这门课的大部分同学也跟我一样,什么都不会。后来老师也说了,这门课之所以叫民族舞蹈基础,是因为这门课是面向所有零基础的学生的,之前没学过的同学也可以学这门课。往后的几周里,我和其他同学就跟着老师从零开始学起了。
第一节课老师叫我们上把杆压腿。之前都没压过腿的我这下子有好受的了,仅仅压下去了一点点。老师说能压到那就压到那,有点疼就行了,以后我们的韧带会慢慢地拉开。老师不要求大家做得很标准,只要尽力就行了。
压完腿之后,就开始了最基本的舞蹈组合。看着老师优美的动作,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舞蹈这么优美的,然后就有了要学习的动力了。但是,我因为一点基础都没有,一个简单的动作学几遍才会,有些动作甚至一节课下来也没有学会,感觉的有点丢脸了。但是老师并不在乎这些,老师要的是学习的态度,基础差一点没关系,认真学了总会有收获。老师还找了几位有舞蹈基础的同学给各个小组的同学做领队,一个一个动作地教我们,让没有基础的同学能跟得上学习的进度。而我们组的同学是基础最差的,学的也最慢,动作也千奇百怪,虽然笑料不断,但大家仍然很尽心地学。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蒙古舞组合,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关于蒙古舞的特点。我们知道,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蒙古族是一个骑马民族。骑着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是蒙古民族形成了特有的草原文化风格。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老师教我们的蒙古舞姿主要是压腕。这个动作和鹰击长空的姿势很相似。同时也体现出了鹰对蒙古族人民的影响之深。这些动作轻快欢乐,表现出蒙古族豪迈刚劲有力的特点。因为这个特点,我们学起蒙古舞蹈来比较容易上手,学得也快。
学了蒙古舞之后,我们又开始学习傣族舞。傣族人民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由于天气湿热,又生活在“宁静的田园”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所以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都为2/4拍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美。老师教我们的傣族舞蹈小组合动作比较平稳优美。老师说,傣族舞动作简单,缓慢,但这并不表示容易学。动作慢,要跟着节拍把动作做到位,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些小组合中,我们做的动作做得最多的就是模仿孔雀头了,倒是挺像兰花指的。由于这个组合是刚刚开始学的,现在也不是更熟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舞蹈有了初步的了解,学起新的舞蹈动作来也没有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困难了。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也强调过神态的重要性。但对我来说,因为有些动作还没记住,还得想一下,所以自然就顾不上神态了。当然,这方面我还得好好改进改进。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 篇9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位名人成材故事之毛姆篇》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愈曾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前不久,我读了一本名叫《100位名人成材故事》的书,在这本书中,令我十分感动的一篇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毛姆,它让我明白许多道理。
毛姆于1874年生于法国巴黎。毛姆自幼喜爱戏剧,在他七岁生日时父母给了他二十法郎。高兴地说:我现在有钱了!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去看一次演员莎拉伯恩哈特的演出。
这个心愿竟使他一生与戏剧结下不解之缘。小毛姆八岁时,母亲死于肺病;十岁时,父亲又去世了。从此,毛姆由伯父收养并带到英国。
毛姆十五岁时就开始写作,非常想当一名作家。但是他并不敢对伯父讲想当一名作家的心愿,只是说想当一名医生。一八九七年他取得了医生的资格。就在这年他的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发表了并获得了成功。此后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一边行医、一边创作而成的。
毛姆才思敏捷,写作很快。他曾对侄子罗宾说:我只与生人交谈一小时,就能把这个人的经历写成一篇生动的小说。
罗宾问他:那怎么可能呢?
毛姆说:这是一种本领。这种本领领得益于我早年的医生基本功的训练。
毛姆一生热爱写作,他一共发表了三十多部戏剧,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二十事部长篇小说,十五本作家笔记,有八十多篇小说被拍成电影、电视。他的书供销售千万册,他的稿费和版税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涌来。
有一天黄昏,他对老秘书和侄子说:一个作家,仅仅懂些写作的技巧,这还原远不够。一个作家,不仅仅只是坐在桌子前才算创作。他应当把自己所感觉到的每一件物,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他一天到晚无时无刻不在写作、思考、读书、交谈、旅行......那要费多少时间呀?老秘书惊讶地问。
恐怕要花费一个人毕生的精力和时间。毛姆深沉地说。
【《孤独症教学之社交故事》学后感】推荐阅读:
双语美文之孤独人生10-06
生命中不能忽视之孤独10-25
励志故事:要么孤独,要么庸俗11-20
初一期末考试作文之从此我不再孤独11-10
《百年孤独》读后感初中10-24
百年孤独读后感学生07-19
群体性孤独读后感09-25
《百年孤独》读后感1700字05-21
《百年孤独》读后感1500字09-13
《百年孤独》读后感精选500字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