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和做法

2024-05-10

经验和做法(共12篇)

经验和做法 篇1

引言

山西省夏县自200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小麦高产创建县以来, 始终把开展小麦高产创建作为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安全的主抓手, 依托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平台, 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 开展技术擂台竞赛, 强化工作机能, 着力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提升服务手段, 增强服务技能。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辐射带动夏县粮食在遭受冬春连旱的情况下夺得粮食丰收。夏县连续五年被农业部和山西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

1 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竞赛活动情况

在如何调动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创高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上, 全县打破成规, 走出一条农业科技推广的新路。2008夏县两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实际, 委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的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奖优罚劣, 从而激发农技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业务技能。主要思路是“高产创建分片, 技术人员分组, 建设指标量化, 实行严格考核, 报酬以奖代补”具体采取“一任、二选、三定、四评、五奖、六赛”的操作办法。“一任”即由县小麦高产创建领导组从县业务站或项目所属乡镇的农技推广站中择优选择两名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能力的站长, 分别任命为两个万亩示范片的技术负责人, 全面负责所辖示范片技术指导员的管理, 示范村的农户培训与指导等工作。“二选”即由任命的技术负责人自主决定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选定技术指导员, 组成各自示范片的技术团队。“三定”即由每个示范片的技术负责人牵头, 自行制定工作方案, 选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四评”即由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领导组办公室制定绩效考评办法, 专家组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下田开展培训与指导, 业务素质的提升, 示范户增产增收等。“五奖”即以奖代补, 根据考核计分结果, 分别按不同档次发给技术指导员服务补贴。“六赛”即片与片、组与组、人与人之间展开竞赛。看谁定的方案好, 推广指导的效果好, 农民收到的效益高。竞赛活动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技术人员通过编印技术手册、开展集中培训, 分户指导, 播放电视专题片等方式, 对水地采取有机沃土培肥、氮肥后移施肥、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 进行综合集成推广,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测产, 墙下村万亩示范片, 平均亩产507.5kg;尉郭村万亩示范片, 平均亩产510.1kg, 超额完成万亩示范片亩产500kg的生产任务。墙下村百亩高产攻关田, 平均亩产量达到604.36kg;尉郭村98亩高产攻关田, 平均亩产603.72kg, 创全县百亩连片高产新记录。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组织, 提高认识, 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小麦高产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成效, 首先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 县农委、财政等职能部门一把手以及涉及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的“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领导组”, 加强了小麦高产创建的组织协调工作;其次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 把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专家组, 负责实施方案制定, 技术指导员的培训及考核等工作。同时从县、乡农技推广队伍中择优选聘技术指导员, 负责示范户的培训与指导, 参与主要农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为小麦高产创建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三是制定制度, 强化管理。制定了技术人员包村、包户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制等制度, 为小麦高产创建提供了规范的制度保障。

2.2 抓好样板田建设, 以点带面, 为全县小麦生产提供了技术储备

为进一步推进小麦高产创建项目成果转化和技术普及, 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全县把小麦高产创建“样板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结合小麦科技入户、测土配方等农业项目, 集中人力财力, 高标准建设和打造了两个小麦高产创建样板示范田, 平均亩产达到600kg以上。在高产样板田建设中, 全面推广了秸秆还田、增施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技术、机械深耕改土、精细整地, 以适期、适量足墒播种、播后镇压为主的小麦规范化播种, 小麦氮肥后移、防早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 小麦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技术, 小麦后期“一喷三防”,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关键技术措施。为整县推进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提供了技术储备, 奠定了技术基础。

2.3 整合项目资金, 形成综合合力, 实现设施配套良种良法全覆盖

将小麦高产创建与农业科技入户、玉米丰产方、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补贴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紧密结合, 为小麦高产创建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整合种子、栽培、土肥、植保、农机等人才技术优势, 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有效集成, 形成了“建设项目搭台, 高产创建唱戏”的良好局面, 使两个万亩示范片实现了田、林、路、井、渠、机、电“七配套”和良种良法全覆盖。具体讲就是把好“两关”:小麦播种基础关、小麦冬春管理关。实行“六个统一”: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秸秆还田、统一良种供给、统一机械化半精量播种、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实施物化补贴。

2.4 制定奖励办法,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为鼓励科技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全县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励政策:凡在国家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晋升职称, 获得省部级、厅局级和县处级奖励的集体和个人, 按级别给予资金奖励。论文按国家级奖励500元、省级200元。《细化春管措施、及早动手落实》、《因地制宜学习应用吴桥经验》、《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技术》等一大批技术信息和文章的发表, 不仅激励了技术人员, 更重要的是对全县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几年来, 县、乡农技人员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3篇;13人获得了省部级奖励, 41人获得市、县奖励;4人晋升副高职称, 10人晋升了中级职称。县、乡农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明显提升。

2.5 开展“123”活动, 扎实开展工作, 确保了高产创建取得实效

“123”活动就是要求每个技术指导员每年要在所包村组织开展1场集中大型培训;下乡开展技术指导20天以上;撰写工作总结或技术论文3篇以上。几年来, 全县先后推广了小麦、玉米、蔬菜、豆类及油料新品种16个;应用新技术23项。累计开展大型培训101场, 深入田间地头指导2 000多天, 在县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33期, 印发科技“明白纸”2万余份。如:全县示范推广的小麦良种“舜麦1718”, 2008年仅3 000亩, 2015年推广到20余万亩。良种田平均亩产达到了456.3kg。

3 几点体会

3.1 通过高产竞赛活动, 实行量化目标责任管理, 建立了考评机制以及绩效管理机制

全县在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方面开展技术擂台比赛, 将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亩产量等主要指标明确, 实行量化考核, 为目标责任管理提供了依据, 激发了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一是平均亩产达到625kg以上, 奖励技术牵头人3 000元, 每名技术指导员500元。二是平均亩产达到550kg以上, 奖励技术牵头人1 000元, 每名技术指导员300元。为此两组技术人员积极行动, 通过编印技术手册、开展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制作电视专题片等形式, 对水地田块实行有机沃土培肥、氮肥后移施肥、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 进行综合集成、打包推广, 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形成了高效务实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创造了夏县小麦生产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008年2个万亩示范片任务全部达标, 两个主要技术负责人分别得到了500元的奖励, 每位技术人员获得了300元的奖励。县、乡农技人员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5人获得了省部级奖励, 16人获得市、县奖励;2人晋升副高职称, 3人晋升了中级职称。县、乡农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明显提升。

随后的几年, 省级、部级的5个万亩示范片都全部达标。

3.2 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 搞好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基础

2010年两个万亩示范片各确定一名技术负责人, 在县乡农技推广人员中筛选28名技术指导员包村包户, 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实行“县农技推广专家—县乡镇农技推广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县农业委员会专家指导组负责全县农技推广规划、计划制定, 试验、示范和推广方案制定。县乡农技推广员负责宣传和落实;县农委与农技人员签订入户服务管理合同;农技人员再与示范户农民签订入户技术服务协议, 明确主管部门、农技人员、示范户三方在技术推广过程中的职责权利。由28名农技人员与示范户对接, 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 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 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 使科技示范户像一盏科技之灯, 照亮一片。

3.3 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 提升服务能力

在两个万亩示范片之间开展技术擂台比赛, 两组人员在工作中各负其责、多方收集小麦高产栽培资料, 在不同的生产管理阶段制定不同的详尽的工作方案。这些工作都要求有较高的农业科技知识储备, 因此全县非常重视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内容的知识更新培训, 重点做好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农业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 一是不定期自主培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 将他们作为培训支持单位,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现有农技人员定期培训, 充实、更新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知识。二是继续教育培训。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参加市、县人事、农业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三是学历提升培训。鼓励在岗人员参加函授教育, 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全县累计20多名大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农技人员, 通过参加高等院校函授教育取得本科、大专等第二学历。四是开展农技推广人员轮训活动。把星期一定为学习和培训日, 坚持不变, 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病虫防治, 试验设计与统计, 总结、论文、调查报告撰写以及农业气象等。

4 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全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以来, 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极大提高, 基层服务体系初现活力。科技示范户的建立使农技推广工作在村级找到了落脚点, 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部门间协调合作有待加强。二是基层农技队伍人员年龄、知识老化严重。鉴于人事管理方面的因素, 全县乡镇基层推广队伍已经连续10年没有新鲜血液补充。

全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一是与农资企业合作, 建立产品准入制度。在全县大力推广优质安全高效的品种、农药、化肥等农资, 改善农资市场杂乱的状况, 同时与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合作, 减少基层农技服务运行成本。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利用项目支持, 改善基层设施设备落后的状况, 锻炼农技人员的业务技能, 提升农技服务水平。三是切实发挥示范户和辐射户的带动作用。在完成示范户和辐射户的技术培训后, 全县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 示范户与辐射户的对接联系, 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 转化为生产力, 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高效运转和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对山西省夏县小麦高产创建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分析了主要做法和经验, 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做法和经验

经验和做法 篇2

中共定兴县委督查室

关于开展督查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几年来,定兴县委督查室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督查工作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以推动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更新督查理念,完善督查机制,规范督查程序,创新督查方法,真督实查、要账较真,有利促进了县委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现将我县近年来督查工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亲督实查。一是党委领导亲自抓。对于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党委“一把手”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督导检查和现场办公等,切实把握工作大局。近几年,我县在经济发展、信访稳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党委“一把手”亲自抓督查、亲自搞督查,尤其在优化环境工作中,县委书记多次进行督查调研,了解优化环境工作中存在的不落实等问题,并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此外,还多次在夜间深入到各单位暗访带班值班情况,并对脱岗、断岗等违反值班工作纪律的领导职工进行了严肃处理。由于党委“一把手”对督查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督查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班子成员协同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班子成员在抓好分管工作,确保全局工作落实同时,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实行重点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各分管领导每季度向县委常委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年终报告工作完成情况,完不成任务的负领导责任,在班子成员中切实形成了抓督查、促落实的强大合力。三是健全领导责任制。我县建立健全了党委和党委领导抓督查的责任制,对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再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切实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督查落实的责任。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督促解决,确保了全局工作的落实。其次是注重发挥督查部门职能作用,使之成为协助领导抓落实的得力助手。

二、督查部门专查。几年来,党委要对县委督查室真重视、真使用、真支持、真授权,为督查部门壮胆撑腰,使县委督查室真正成为了“小班子、硬后台”,为督查室增强了信心、树立了权威,有力促进了督查工作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督查室的“助推器”作用,多次组织开展专门督促检查,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向领导反馈真实情况,并协调解决落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收到了很好的督查效果。有点时候还从办公室其他科室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督查队伍当中,对领导关心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反复重点督查,例如在奥运安全保卫、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和稳定信访安全等重点工作,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专门督查,有力促进了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党政联合督查。一是实行党委、政府领导联合督查。党委、政府领导既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落实者,所以党委、政府领导对决策落实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就最清楚,领导联合督查既能抓点、又能带面,督查的重点就越突出,工作针对性就越强,督查力度就越大,督查效果也就越明显。二是实行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联合督查。对既涉及党委又涉及政府的全局性工作以及落实难度较大的重点、难点工作,我们积极协调政府督查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变党委督查部门的“单兵”督查为党政联查的“兵团”作战,这样既避免了各自为政和重复督查,还能形成较强督查合力,降低督查成本,缩短督查周期,提高督查实效。

四、职能部门联查。因为县级督查工作量大、面广、点多,而且有的业务性比较强,光靠督查部门自身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督查工作中,我们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牵总作用,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经常性地联系、协调和督促有关职能部门,由督查部门牵头,采用督查部门和业务部门联合督导检查的办法,对有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例如在涉及“护电、护路、护气”工作的督查活动中,我们就多次协调县供电公司、县护路办、县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督查,大大提高了督查工作实效。同时,各职能部门也切实负起责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持续不断的督查、反反复复的推动,从而形成了上下协调、左右联动、共同推动决策落实的工作格局,增强了督查工作的升级和活力。

五、注重回访复查。就是对重点问题、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回访,杀“回马枪”,搞“再督查”。我们针对工作落实的整个运行过程,实施分阶段、环环相扣的连续督查,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反馈情况和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渐次推进,逐步深入,连续使用力量,努力使重点工作落实、落实、再落实。一是暗访复查。直接进行现场查访或与当事人对话,看有关工作进展或整治情况是否和所涉单位汇报相符合。二是走访复查。深入基层职工和群众,采取走访、座谈等有效形式进行调查,倾听基层干部群众评说,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根据职工和群众的意见向涉及单位的领导提出合理建议。三是会诊复查。就是针对存在问题与有关工作涉及单位的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查找存在问题,帮助分析问题出现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办法,明确整改解决时限,促进工作落实。

六、点面结合督查。在督查中,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决策落实过程中的单项重点工作,理顺影响全局工作的共性问题,努力实现点上督查与面上核查的有机结合,以“点”上问题的解决来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面上督查。由于党委决策是对全局性工作做出的重大部署,所以我们始终从大局出发、从大处着眼,根据不同工作时期,紧紧抓住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集中力量对整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局工作情况,从总体上把握落实的全过程、从全局上谋划督查工作思路,从而取得纲举目张之效,推动面上工作开展。二是点上核查。在督查工作中,选取个别有代表性的乡镇或部门进行专门督查,看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或者针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对各单位进行专项督查。

1、抓重点。抓住对于贯彻落实党委决策中主要任务和关键性问题的督查。

2、抓热点。抓住当前一个时期党委最关心和最担心、群众反映最强烈和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督查。

3、抓难点。抓住事关全局可又推而不动、落而不实的问题。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往往事关工作全局、涉及多方利益,进行集中优势力量对这些问题进行督查,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推动整体工作开展。

七、明查暗访督查。针对某一特殊时段、某些特殊问题或者一些难度大、指标硬的工作,如果采取一般性地督查工作方法,基层往往会采取推搪造假、敷衍塞责而蒙混过关,达不到了解真实情况、推动工作开展的目的。而采取暗访督查的方式就可能有效消除这些弊端。所以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经过党委领导授权或征得党委领导同意,在正常检查的基础上和工作允许的范围内,对各乡镇、各部门不下通知、不打招呼,直接到单位、进企业、下乡村、入农户,进行明查暗访,真实、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

八、借威下卡督查。在批办督查上,我们借助党委领导权威,向有关单位下发《督查事项反馈通知卡》进行催办督查。我们充分运用《督查事项反馈通知卡》对完成督导检查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在下发《督查事项反馈通知卡》时,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亲自签发,借助县委领导权威进行督查。这样不仅能引起承办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还有利于党委督查部门准确掌握总体情况和综合反馈,这一形式非常适合于党委大事、要事和领导特别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等有关事项的督办落实。今年初,我室针对贤寓镇常乐富村村民因欠缴电费与县电力局工作人员打架伤人一事和我县原汽修厂与县工商局土地租赁纠纷问题,及时向有关乡镇和部门下发了《督查事项反馈通知卡》,并明确提出了具体办理要求和办结时限,极大促进了以上问题的及时妥善解决,做到了交必办,查必果。

九、搞好督查调研。一是在调研立意上求“高”。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要问题,及时掌握全县各项重要会议精神、重要工作部署和各项工作运行情况,抓住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督查调研,从全局上分析和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更好的贴近领导思路,把“题”选准,把工作着力点真正用到“点”上。二是在调研情况上求“真”。在督查中,做到公开调研和暗访督查相结合,尽量避免基层单位选“景点”,划“路线”,既听取工作汇报,又实地查看,还注重暗访,全面细致地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反映,真实准确的掌握各方面情况。三是在调研渠道上“求宽”。努力开辟和利用多种渠道,发挥多个部门的作用,搞好定期和不定期的座谈交流,建立多种多样的调研点和固定调研场所,联合业务主管部门经常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形成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督查调研网络,最大限度增加信息容量。

十、办好督查内刊。

1、办好《督查专报》。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情况真实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始终抱着讲实话、报实情的态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基层工作落实的真实情况,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搞虚假和浮夸。二是确保分析准确。准确把握领导的关注点,时刻按照领导意图,从领导的站位和大局的角度出发去认真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使决策主体准确了解和掌握决策的实施进度和落实效果,以便及时对症下药、完善决策,同时敦促基层单位对照自身工作实际和存在问题,认真整改,推动落实。三是确保喜忧兼报。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既报喜又报忧,努力克服回避矛盾、不敢触及和揭露问题以及私心过重、怕得罪人、对问题隐瞒不报等错误倾向,杜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更好地树立督查部门形象,推进决策落实和工作开展。

2、办好《督查通报》。一是准确选择题目。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决策落实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导交办的重点进行选题。二是透彻分析问题。充分发挥督查部门职能优势,以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地精辟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三是真实反映情况。在通报内容上力求表述客观、表达准确,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既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问题;既不主观臆断,也不凭空想象。四是加强信息反馈。督查活动结束后,我们迅速总结、归纳和整理《督查报告》,有时还经常加班加点,尽量缩短督查报告的制作周期,抓紧时间做好打印、反馈等后续工作,切实增强《督查报告》的时效性。同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督查通报》编发工作,以达到推广经验、宣传典型、解决问题、推动落实的目的。

此报告

中共..县委督查室

经验和做法 篇3

一、劳工组织的就业应急机制

长期以来,劳工组织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坚持以就业为切入点对危机进行干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增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形成完善的就业应急框架,劳工组织于1999年制定了《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以下简称:《主体计划》)。该计划旨在整合劳工组织内部和外部资源,促进危机应急参与各方实施就业干预,在应对危机负面影响的同时,为后续发展创造条件。它的重点是实施危机环境下促进就业的各种措施,如促进就业密集型重建与恢复工程、促进受灾群体的社会经济融合、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地方经济发展计划、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

(一)就业应急的协作机制

《主体计划》强调应对危机就业应急必须采取连贯、综合、协调的措施,需要不同机构、部门和员工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1.整合劳工组织内部实施就业应急的相关机构。劳工组织负责就业应急事物有三大应急机构,即区域与地方办公室、危机应急与复兴网络和技术服务处。劳工组织注意发挥技术与管理部门的作用,解决危机应急的复杂性与多部门性问题。为避免重复设置机构,《主体计划》规定,充分利用劳工组织现有的技术专业知识,突破就业部门与非就业部门的界限,整合利用技能培训、小企业发展、小额信贷、经济分析与政策制定、就业密集型投资、残疾人保护、社会对话、社会保障等机构的职能,将这些领域的专家作为《主体计划》的核心资源,确保了计划的多学科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劳工组织总部与地方办公室都参与《主体计划》的实施,每个多专业咨询工作队都设有核心部门,负责地方层面的联系与合作,确保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有效地实施并监控国家层面的就业应急项目。

2.充分利用联合国危机应急协调框架和人道主义平台。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影响危机参与各方将促进体面工作的措施应用在危机应急和恢复重建的项目中。劳工组织《主体计划》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国家、地区、国际层面对危机环境下就业、社会不公平等问题的关注,在危机应急与重建中实施就业干预措施。为此,《主体计划》的实施部门通过为其他参与危机应急重建的组织与机构提供该领域的政策咨询并直接参与危机机构间的协作活动。为实现危机就业应急知识技术的普及与充分利用,劳工组织危机应急与重建部发行了大量的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工作手册、宣传手册,并进行相关工具的开发,包括《国际劳工组织一般危机应急模块》、《危机应急需求评估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危机应急培训专员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在冲突和灾害环境中的作用》、《就业友好型危机应急宣传手册》、《受海啸影响国家的就业与民生促进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应急与重建能力建设培训》等。

(二)就业应急的评估机制

劳工组织很重视灾后评估。一方面,评估是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设计并实施灾害应急项目的第一步。评估结果决定了灾害应急领域实施的优先次序和侧重点。现有的灾后评估常常忽略灾害对民生与就业的影响,并与其他机构与部门的评估缺乏联系,不能为民生恢复干预活动提供清晰的路径。另一方面,劳工组织参与灾后评估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实施独立的评估和参与联合评估的方式,号召通过侧重就业与民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增加受灾人口与社区的收入,从而实现民生重建的目标。因此,以《危机应急快速需求评估手册》、国际劳工组织与世界粮农组织合作开发的“民生评估工具箱”等为战略指导,以内部评估工作框架和外部评估协作框架为基础,劳工组织通过参与和实施灾后就业与民生问题的评估,向政府与民众提供准确的灾后就业岗位的损失情况,为民生恢复与重建活动提供清晰的路径。其中,《危机应急快速需求评估手册》是劳工组织最重要的评估工具,也是其实施或参与其他社会组织灾害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劳工组织多次实施灾害评估和综合干预项目,尤其是在危地马拉与萨尔瓦多(中美洲),菲律宾与柬埔寨(亚洲),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与塞拉利昂(非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评估的战略、类型、方法、信息来源、组织、主题和外部机制等。

1.实施七大评估战略。劳工组织所有的评估都必须以如下的战略作指导:(1)以就业为中心。重点保护现有的工作岗位,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2)确保快速应急措施的实施。需求评估工作组必须确认灾后应急最初阶段所包含的活动,确保所选择的战略与活动能够快速实施。(3)将救助活动与发展连接。就业与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在灾害应急的各个阶段都是相关的,救济与发展的连接应当在灾害评估中充分考虑。(4)增强当地社区的能力。灾害评估需要社区的参与、规划,并以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能力为重点。(5)将弱势群体作为优先目标。在危机应急评估中,要考虑到灾害对不同的目标群体的危害不同,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并将弱势群体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6)整合项目目标。评估应将不同项目目标整合起来,如将培训与小额信贷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富有成效的就业,就业服务应当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培训相结合。(7)保护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社会保障与养老基金在灾害中往往很脆弱,劳工组织的评估应当建议保护社会保障基金与基金记录的安全。

2.评估的类型。灾害环境复杂多变,评估项目所收集的信息往往是易变的,信息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结论与建议可能很快过时。因此,最初的评估应当竭力将一系列现有的数据与分析直接有效地支持项目规划的进程,并能用后来的评估进行补充。劳工组织的灾害评估包括全面评估和针对特定部门的专门评估。快速需求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估灾害对就业、人权、社会、劳动力状况等重点问题的影响;找出受灾害影响最严重的部门、地区与群体;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与其他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脆弱群体的影响;建议劳工组织实施应急的时间、干预活动的优先次序,并准备项目建议;促进国际与地方应急项目中包含促进就业的干预措施;帮助劳工组织参与联合国呼吁程序,以便得到捐赠方的支持。

3.评估步骤和信息来源。一般来说,快速需求评估包括先期的桌面评估、实地评估两个步骤。在实施真正的快速需求评估之前,要努力收集有关受灾国家的人口、灾害发生前的局势、灾害发生的原因、危机的影响等相关信息。桌面评估使用的是二手数据。信息来源包括劳工组织的各部门、项目与工作人员;联合国机构;国际移民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受灾国家政府人口普查与其他统计局的数据;相关政府部委,如卫生部、劳动部、教育规划部;当地非政府组织、大学、研究机构和专家等。使用二手数据要注意数据的覆盖范围和收集者,在实地评估前,应该给评估工作组提供一个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等形势概况,包括其他组织提供救援的情况、可用的资源、各种政治团体的态度,以及将来可能的援助情况。桌面评估完成之后就进入了实地评估阶段。实地评估处于灾害发生后的关键时期,需要快速实施,在2-3周内完成,常用的方法包括关键人物访谈法、讨论会、专家会诊、集体与个体访谈、直接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

4.评估的组织。劳工组织的地方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总部高级管理部门、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工作组都可以申请快速需求评估,联合国与非联合国合作伙伴也可以邀请劳工组织实施灾后需求评估。无论哪种类型的评估,都需要作特定的准备(清楚的标准术语、信息来源、开展评估的资源)并确定参与评估的成员,由区域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和地区办事处等共同决定、协调实施评估。快速需求评估在组织过程中要做到:获得区域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和地区办事处的可靠承诺;提前计划与准备好评估战略与方法;保证标准术语准确反映评估战略,准确定义所有的参数与活动;熟悉专业知识、危机经验,增强工作人员完成评估任务的敏感度;确认国内项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联系方式;准备好外雇专家的合同文本;制定报告协调专员并设定报告的模式和截止日期;监控危机形势的变化并据此修改评估计划。

nlc202309040509

5.评估的主题。使用常用的框架进行信息收集,对评估工作组参与评估、设计与实施劳工组织的灾害应急措施都具有重大意义。快速需求评估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形势评估。包括危机发生的原因;受灾地区和社区;受灾人群;性别、社会文化问题;结构性破坏(如公共基础设施、排水卫生系统等);经济形势;人权与政治环境;社会与教育体系;法制与管理框架;国际援助项目;劳工组织可能的合作伙伴等。

(2)机构能力评估。劳工组织在政策、项目制定与实施中采用政府、社会合作伙伴组成的三方机制,并与其他的市民团体与组织合作。对参与各方的能力的确认与评估是设计危机应急项目的基础,危机评估工作组应掌握项目涉及的机构能力概况。主要的机构包括:劳工组织三方机制成员,包括劳动部,规划与经济事务部、公共工程部、卫生部、教育与培训部、农村或地方发展部、总统或首相办公室、全国妇女机构、就业服务提供机构、职业培训提供机构、政府应对危机的专门机构、商业资讯服务提供机构、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计划、信用组织、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等;市民社团机构与组织,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或团体、社区组织、妇女组织、青年组织、残疾人组织、学术机构和专家机构等。

(3)劳工组织项目部门的评估。劳工组织危机应急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与以下部门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职业与教育培训、商业发展服务、社区培训、劳动关系、劳动管理、劳动法、小额信贷、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就业密集投资项目、劳动技能、职业康复、劳动力市场信息、小型与微型企业等。对以上部门进行评估,旨在了解现有的项目、评估开办新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收集项目设计所需的信息。如确认社区与地方的就业需求、劳动力与商品市场存在的机会,以及这些机会的资格要求,快速需求评估需要获得如下信息:危机对求职者的影响、最富有机会的就业领域、地方市场需要的职业、中短期临时工作岗位的要求、地方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吸收的求职者等。

(4)特殊脆弱群体的评估。劳工组织应急的基本原则要求对特殊的受灾群体进行特别关注,尤其是年轻人、残疾人、妇女户主家庭、失业者、异地安置人群等。在快速需求评估中,要对特殊目标群体的需求进行评估,评估灾害对他们的影响,特别是与收入、就业、就业能力相关的指标,找出特殊群体的脆弱性以及评估他们的就业能力。

6.外部评估机制。除独立评估之外,劳工组织积极参加其他国际组织的评估活动,建立了评估的外部机制。为获得协同作用并避免重复,联合国建立了灾后需求平台,实施联合评估特派团制度,协调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对灾后损失与早期恢复需求进行评估,确认有限的干预项目、支持早期恢复向重建的过渡等。劳工组织积极参与联合国评估新框架,充分使用损失评估和需求评估这两种评估方法,通过关注就业、收入增长和其他危机造成的民生需要来发挥作用。同时,积极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灾害评估工具、实施灾害评估项目。劳工组织的评估合作伙伴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

(三)就业应急项目的制定机制

劳工组织的应急项目包括上游和下游活动。前者是指将就业与民生恢复措施融入国家与社区的重建战略与政策中;后者是指针对受灾人口的就业岗位创造的具体项目。劳工组织综合开展这两种项目,但主要任务是促使各方将体面工作融入到恢复重建项目中,具体工程项目在参与各方与投资者中可以产生示范作用,使它们在重建工程中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为促进应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劳工组织危机应急与重建部于2001年制定了《国际劳工组织一般危机应急模块》(以下简称:《应急模块》),用于指导就业应急项目的制定,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制定就业应急项目的机制。

《应急模块》主要包含四项内容:(1)危机发生的根源在制定恰当的应急战略中的重要性;(2)劳工组织的员工在危机发生前所能参与的减灾措施;(3)劳工组织的及时与中期危机应急的范围;(4)与联合国等其他救助机构在危机应急中的合作机制。《应急模块》在结构上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危机的性质与复杂性的综述,并介绍劳工组织应急的标准、准则与作用。第二部分包含四个单独的危机应急模块,即自然灾害、金融与经济危机、武装冲突、社会与政治转型①。

根据危机应急模块,劳工组织对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的救助分为三种:及时应急(前6个月);短期应急(6-9个月);中长期应急(9个月以上)。结合实践经验并与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劳工组织进一步将危机应急区分为四个阶段:(1)救援阶段(人道主义阶段),(2)恢复阶段,(3)恢复性重建阶段,(4)发展性重建阶段。每个应急阶段的范围与时间长度由每个危机的特点与影响决定,并且四个阶段可以同时发生(如,灾害突然发生后,救援与发展项目常常同时并存)。劳工组织的体面工作项目在各个阶段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但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与措施策略有很大的差异。

1.劳工组织在救援阶段的参与方式与作用。救援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人道主义援助而挽救生命(项目主要集中在提供紧急避难所、食物、水、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以快速行动保证损失最小化并恢复秩序。

在救援阶段,劳工组织的参与方式与作用是:

(1)宣传就业与民生恢复的重要作用。灾害发生后,劳工组织要在第一时间与人道主义协调专员、驻地协调专员、机构间常设委员会取得联系,为联合国工作组提供后期支持与配合,积极参与机构间常设委员会的早期恢复集群,并与当地政府、捐赠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劳工组织的上游活动。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协作,共同实施灾害评估、应急规划、资源动员与监督,争取获得民生项目的批准与供款。同时,针对就业与民生作如下宣传:在应急中优先考虑有利于就业岗位创造的规划、筹资与政策制定项目,使就业与民生议题尽早地被涵盖在应急项目之中;为避免重复建设,并使用最优的方法,劳工组织提倡采取综合的、协作的途径,在应急中使用体面工作、工作环境标准、“建造得比以前更好”原则,不仅解决工作岗位的数量问题,还要提高工作岗位的质量。

(2)提供劳动与就业信息。劳工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估机制提供劳动与就业信息,为宣传就业需求与制定就业相关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

(3)参与紧急救灾呼吁、联合呼吁程序与共同人道主义行动计划。在初级的人道主义需求(如食物、过渡安置房与水)中将就业与民生考虑进来,为“工作赚薪酬”方案、提供补助金、工具分配和紧急就业服务等短期干预提供资金支持。

2.劳工组织在早期恢复阶段努力的领域。早期恢复是指人道主义阶段就开始的恢复,寻求建立于人道主义项目并催化成可持续发展的机遇,集中在恢复民生与建设国家的能力之上。早期恢复的目标包括:

(1)通过培养受灾人口自力更生能力,帮助正在进行中的紧急救助,以满足民生重建的最关键的需要。如基础服务设施重建与提供临时的工作岗位。

(2)确保受灾人口自发的恢复行动具有可持续性,并不成为新的致险因素。通过培训、技术支持与预警系统促进受灾人口(尤其是流离失所人口)的自主努力,参与到恢复与重建的进程之中。

(3)重建、恢复与加强国家与地方的能力,对管理与指导发展阶段的人员进行能力认证与培训(或再培训),为长期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早期恢复阶段,劳工组织努力的领域有:A.制定干预战略。危机发生后,劳工组织根据当地的情况、危机的影响、评估的结果,并根据自身的相对优势与整体应急的需要,作出干预战略安排,确保应急的计划性,并与使命保持一致。B.实施快速就业项目。早期恢复阶段,劳工组织需要保持提供高水平的政策支持、支持能力建设等上游活动与实施直接就业项目等下游活动之间的平衡。劳工组织与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共同实施快速就业项目,为受重创的家庭创造快捷的就业机会。联合国项目事务厅管理项目的后勤与行政工作,劳工组织将主力集中在技术与管理上,确保项目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的顺利进行。C.将应急项目建立在当地的能力与全局性措施之上。危机应急中,外部机构常常在紧急情况下建立平行的救助架构,造成重复建设与浪费。劳工组织主张根据三方机制将应急努力建立在当地的能力之上,并培养当地解决恢复重建的能力。同时,危机发生后的早期阶段,捐助各方常常将救助目标集中在弱势群体与处于安全风险中的群体。劳工组织则不主张锁定特定的目标,而是采取更具持续性的、基于社区的项目、社区推动的经济社会恢复项目等全局性的措施,并采取专门措施以消除性别、年龄与民族等方面的歧视。

nlc202309040509

3.劳工组织在恢复性重建阶段的主要作用。恢复性重建阶段专注于恢复国家机构与社区的危机恢复能力,包括复兴经济与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劳工组织在恢复重建阶段的主要作用包括:

(1)发起地方经济恢复项目。地方经济恢复项目是帮助社区灾民重获民生和收入的方法,由当地的优势决定干预措施,包括重建工作、技能培训和经营发展等。这些项目通过刺激工作岗位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措施,用重建资金创造投资机会、促进就业。如斯里兰卡收入技术援助项目。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帮助下,斯里兰卡重建和发展局开发了收入恢复项目,支持海啸受灾群众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斯里兰卡政府“重建要建得更好”战略中“重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恢复项目致力于受海啸破坏地区的经济恢复,通过快速地跟踪、监控与协作促进民生恢复活动的开展。其中,劳工组织通过收入恢复技术援助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2)在政策形成过程中提供支持。劳工组织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介入常常牵涉到就业政策的宣传。通过提醒和信息分享活动宣传就业创造项目的筹资、政策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劳工组织与其三方成员合作,为恢复与重建框架、过渡成果框架和最终的联合国减贫文件的制定而努力。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劳工组织就中小企业、童工、就业岗位创造等议题准备项目意见书,包括参加宏观层面的会议和讨论、支持政府实施采取就业密集型方式的建议书、支持政府形成综合的应急就业战略。

4.劳工组织在发展性重建阶段的作用。发展性重建阶段常常开始于危机发生后的18-24个月,正常发展机制逐步确立。针对发展性重建阶段国家仍然具有能力低、风险高和面临严重局限性的问题,劳工组织强调从地方经济恢复向地方经济发展转移。通过整合当地公有和私有部门,提升当地的经济能力和激励使用当地资源以及创新精神,达到致力于重建和重新启动地方经济和社会运转的地方经济发展目标。

二、劳工组织就业应急的做法经验

(一)创造临时就业岗位

劳工组织在就业应急过程中实施的主要项目有:以工代赈、短期技能培训、社区承包工程等。在2004-2007年的海地绿色就业岗位项目中,劳工组织与海地政府合作创造了35.9万个工作日,工资总额达68.1万美元,并发放了35.9万张食品券。②在应对2005年10月斯坦飓风对危地马拉造成的破坏中,劳工组织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合作担负联合国危地马拉项目的一部分,与危地马拉政府与地方机构一起使用就业密集型措施恢复基础设施。6个月后,劳工组织在索洛拉省和圣马科斯省共实施了106个项目,向5000个户主提供了15万个工作日。在与各市镇当局的合作下,简单清理工作的80%的预算都花费在非熟练工人的薪资之上。③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后,开展基本社区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就业友好型即时恢复项目,为大量非技能工人提供短期的就业,预算为6000万美元。④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的短期技能培训项目中,劳工组织为当地劳工量身定做技能培训项目,减少对外地熟练工人的依赖。劳工组织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巴拉克特市实施快速就业收入支持试点项目,创造了4.5万个工作日(工作岗位包括帐篷的保洁、重要建筑物和街道的废墟清理、排水管道维修、基础服务恢复等),并为重建和恢复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自雇就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劳工组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提供小额信贷、商业服务、经营管理培训、女企业家精神培养等。2001年在印度古吉拉特地震后的10个乡村重建项目中,劳工组织以技能培训为重点,解决在重建工作中保养与维修工人技能不足的问题,扶持了企业发展。在项目中,注意妇女的管理责任和参与社区活动,因此,就业的妇女数量增加,参加妇女自雇者协会的数量也增加了。⑤2001年萨尔多瓦地震后,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受损或消失。劳工组织支持小微建筑公司和地方社区的参与,雇佣地方劳动力实施工程,同时为微型企业通过小额贷款项目使其获得金融服务的支持。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导致1.6万个工作岗位损失,5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损坏。劳工组织在阿尔及利亚的战略主要集中在两个试点项目之上,即小微企业部门的恢复和住所的重建,并在促进地方经济恢复中使用抗震技术。⑥

(三)促进个人就业与社区经济恢复

这包括紧急就业公共服务、地方能力建设和地方经济恢复等措施。在2002年莫桑比克洪灾后的紧急公共就业服务中,劳工组织实施了三个步骤:一是加强该国应对灾后就业挑战的能力;二是将促进就业、重建战略、恢复政策与项目紧密结合;三是通过地方经济恢复促进就业。在重建与恢复劳动密集型工程中创造了15万个工作日,惠及180个微型、小型建筑企业,促进了市场复兴。⑦2005年,劳工组织在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后开展了紧急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旨在增强当地紧急就业救助的能力,提供工作安置、信息等服务。同时,开展支持民生和发展地方经济项目,重点在于支持地方企业家精神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高技能、创造就业机会。⑧2005年12月上旬开始,劳工组织为危地马拉提供地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技术专家和国际经验,通过帮助社区规划自己的发展来改善地方治理、发展基础社区设施、社会发展和民生机会。劳工组织在政府能力弱小的地区,增强地方生产组织,惠及农民组织、合作社、商业发展组织、女性和男性企业家组织等,提供商业服务的能力,为它们提供机构建设、组织管理、会计、谈判等咨询。

三、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重大自然灾害不但会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也会对劳动者的就业及其家庭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紧完善我国就业应急机制势在必行。劳工组织就业应急的做法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就业应急机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研究劳工组织的就业应急机制,我们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重大突发事件中就业应急机制不可或缺

首先,就业应急机制能够在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后有效地帮助受灾地区、企业和劳动者及其家人减少损失和痛苦,并帮助劳动者重新就业,走出困境,成为灾后重建与发展的可持续力量,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由于重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而常态的就业服务体系不能满足紧急状态下就业应急的需要,也不能替代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就业应急机制。因此,有必要借鉴劳工组织的经验,专门建立突发事件就业系统,以便在受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劳动者及其家庭展开救援。再者,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劳工组织应用就业应急的机制和技术工具有效地对各国进行指导与实践,凸显了就业应急机制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抗洪救灾、抗击“非典”⑨、抗震救灾等实践中的经验也表明,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就业应急机制对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十分必要。

(二)就业应急应采取多方面、综合性政策措施

劳工组织和我国就业应急的经验表明,重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给灾区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广泛的破坏,因而会导致与就业和民生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紧迫问题。鉴于此,要取得灾后促进就业的良好效果,就需要综合制定和实施财政、税收、信贷、社会保障、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时,需要建立高层统一的指挥与协调机制,从而快速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抗击灾害;还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

(三)就业应急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和程序

红火蚁防治技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篇4

1 防控红火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1 认识到位

我市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红火蚁的普查与防控工作, 把红火蚁的普查与防控工作上升到确保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抓, 上升到政府行为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工作领导。在红火蚁的普查方面, 各级农业部门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构, 确保人员、车辆、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为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普查工作提供了便利。发生红火蚁后, 第一时间上升政府的行为, 按照省人民政府《广东省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的要求启动红火蚁防控工作预案, 成立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 市农业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 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红火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并做好辖区内红火蚁防控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红火蚁防控工作责任制, 领导小组分工合作, 明确责任, 紧密协调配合, 确保红火蚁防控工作的全面高效开展。

1.2 领导到位

自从我市发现红火蚁为害后, 广东省农业厅高度重视我市红火蚁防控灭治工作, 广东省植保总站、华南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多次亲临我市东源县、紫金县、连平县、源城区等县区红火蚁发生现场进行工作指导, 作出了针对性强、防控科学的工作部署, 为我市采取科学的红火蚁防控措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接到连平县发现红火蚁为害后, 市分管副市长亲临连平县红火蚁发生现场进行指导, 了解发生情况, 要求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负责, 认真抓好红火蚁防控工作, 并在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及时划拨专款10万元用于开展我市红火蚁防控工作。连平、东源、源城、紫金、龙川等县红火蚁发生后, 分管副县长亲自分赴现场, 调查了解红火蚁发生情况, 并划出专款用于开展红火蚁扑灭工作。如连平县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划拨10万元经费用于防控红火蚁, 东源县政府第一时间划拨5万元专款防控红火蚁, 源城区划拨4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 并把红火蚁防控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1.3 措施到位

我市各级农业部门严格按照红火蚁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 采用二阶段处理法防控, 先用触杀药剂红蚁净对蚁巢进行全面的施药, 降低蚁源基数, 再采用毒饵防治法, 选择气温在22~30℃, 地面比较干燥, 红火蚁活动觅食活跃时间段全面施用诱剂红火蚁克星等饵剂, 全面诱杀红火蚁。同时我市还结合红火蚁发生的实际情况, 对发生情况进行细分, 划分防治区域, 确保不漏蚁巢, 施药后进行全面的检查。

1.4 宣传到位

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做好红火蚁的宣传培训工作,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技术讲座等方式做好群众的宣传发放工作, 提高群众对红火蚁的认识, 营造一个人人认识红火蚁、参与红火蚁防控的良好氛围。据统计, 7年来全市共开展培训150多场次, 培训人员15000多人次, 召开市、县级红火蚁防控工作现场会20多场次, 发放防治指南10多万份, 大大地提高了群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了群众对红火蚁防治的信心, 避免了群众由于不知情所造成的不必要恐慌。

1.5 调查监测到位

采用毒饵防治法施药防治10d后, 由市、县农业局组织防控专业队员按照《红火蚁药效监测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案》对红火蚁发生区域进行防控效果调查与监测, 连续调查4~6次, 及时发现和查找施药的存在问题。对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区域, 进行查漏补缺,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红火蚁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红火蚁防控工作还没有全面上升为政府行动, 导致部门职责不清, 工作难于高效落实。二是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不够。三是红火蚁防控经费缺口大。红火蚁防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财政困难, 难于下拨更多的防控资金。四是各级植检的力量弱, 多数县区的植物检疫机构人员不足, 调查、监测工作难于全面开展。

3 意见及建议

鉴于我市红火蚁发生形势依然严峻, 新的发生点仍可能发现, 防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完成农业部、广东省农业厅关于2012年基本扑灭红火蚁为害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为加强红火蚁防控工作, 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3.1 把红火蚁防控工作真正上升到政府行动

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红火蚁监测调查、防控和及时报告、通报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红火蚁伤人防治工作;宣传部门负责引导传媒正确宣传报道红火蚁有关情况;财政部门及时安排拨付红火蚁防控应急经费;科技部门组织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经贸部门组织防控物资生产供应, 以及红火蚁对贸易和投资环境影响的应对工作;林业部门负责林地和木本植物的红火蚁调查及防控工作;园林部门做好道路绿化、公园等公共区域红火蚁防控;物业做好小区红火蚁防控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防止红火蚁的传入和传出;发展改革、建设、交通、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切实落实各部门的责任。

3.2 落实红火蚁防控责任

市政府与县政府签订红火蚁防控工作责任书, 县政府与镇政府签订红火蚁防控工作责任书。作为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县创建省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的一项重要工作抓落实。

3.3 加强各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由农业、林业等部门加强对红火蚁的调查监测, 及时将调查结果通报各单位、企业, 并引导各单位、企业开展红火蚁防控。营造一个全社会关注红火蚁、防控红火蚁的良好氛围。

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篇5

一、加强组织保障,明确工作职责

今年以来,我镇把加强环境建设工作继续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工作有人抓,成立了以镇党委曾书记为责任人、纪检组长具体牵头主抓,各职能部门、科室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直接负责的工作机制,坚持每月集中研究一次投资环境建设工作。认真深入开展治理投资环境各项工作,形成了全力以赴,上下努力,共同抓好环境建设工作的格局。特别从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角度出发,细化全年环境建设工作计划和目标,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的机关,为迤那镇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干部职工牢牢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凝聚力”的理念,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纪律要求,增强责任意识,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今年协助县环境建设办完成了各项工作。

二、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

镇政府各科室认真贯彻“加强环境建设十条禁令”,杜绝执法不严、办事不公、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以及 “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切实保证治理环境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不断简化办事程序,前瞻性地为群众服好务、办好事。实行群众监督和领导检查相结合,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一)做好“首问责任制”,实行“二次终结制”。凡单位、群众所问询的相关工作人员,属于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立即办理;前置条件不具备、手续不全的,作好解释指导;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将办事人员和所办事项及时交接给相关科室及人员,坚决不推诿扯皮或者久拖不决。

(二)及时准确公开政务信息。对政府的机构设置、人员变动、职能职责、工作动态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不定期在网上发布,方便群众查阅。

(三)严格执行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将地区、县下达的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下达给机关各科室,严格考核奖惩,年终严格兑现。

(四)设立环境工作督查办公室,加强环境治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本部门作风和行风建设,改善环境建设,建立了投诉监督机制,积极为群众搞好指导服务、排忧解难,为群众生产发展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三、以环境建设为抓手,促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的建设

(一)狠抓机关内部管理,坚持考勤制度、外出公示制度、亮牌办公制度、学习制度等,发现错误行为及时纠正,杜绝了机关干部上班打游戏等现象,转变了机关作风,提升了工作状态。

(二)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作了商务局政务公开栏,公开局班子分工、科室职责及工作目标、办事原则等,方便了服务对象。

(三)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着手建立中层干部廉政档案,规范干部从政行为,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全年来全镇干部没有违纪、违规事件发生,切实做到了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四)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搭建服务平台,切实为群众服好务。经常定期不定期深入群众进行座谈与调查,即时掌握群众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群众想办法、提建议,协调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并诚恳听取群众对环境建设的看法和建议,随时了解群众对改善环境的反馈意见,真正做到“帮忙不违规、服务不添乱”受到群众的好评。

四、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切实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

镇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地区和县委、县政府有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有关文件及条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地区、县有关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了领导班子内部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推行了定期谈话、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三项制度,增强了全局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了干部的从政行为,防止和减少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认真落实《落实《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紧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规》,以贯彻落实《规定》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构建新形势下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体系,全面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五、是领导重视,抓环境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盟委、行署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工作,把软环境建设工作列为全盟加快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专门成立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六、是深入调研,抓环境建设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盟里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优质服务进企业”活动,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当前我盟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七、是健全制度,治理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效约束机制逐步形成。通过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推行项目联办制,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八、是典型引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氛围。重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及时发现环境建设方面好的典型。通过《简报》、《督查信息》等形式,对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进行通报,为软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经验和做法 篇6

一、粮食要增产,政策是关键。安阳县委、县政府始终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强化对粮食生产的组织和领导,先后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长的粮食增产行动指挥部、防讯抗旱指挥部、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等,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在粮食生产关键时节,防灾减灾紧急关头,上级领导奔走一线,基层干部蹲守一线,农技人员驻扎一线。建立了四项机制,即目标责任制,县政府每年都与各乡镇政府签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把粮食生产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县、乡领导包组织、技术人员包服务的“双包”责任制;领导示范制,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按照目标要求,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层督导制,县领导、农业局班子成员、技术员经常深入到各乡镇的农业生产一线,督查指导粮食生产。

二、高产示范,典型带动,为粮食的均衡增产提供了可靠保证。安阳县以高产创建为抓手,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水平。采用“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技术集成、企业参与、专家领军、农技唱戏”的运作机制,创建高产平台,共安排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总面积1亿平方米,其中万亩方5个,千亩方5个,百亩方7个,十亩超高产攻关田10个,高产创建整体推进乡两个。示范区以河南农业大学国麦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由市、县农技站具体实施,安阳县及时制订了小麦高产创建栽培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对万亩示范方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栽培管理,选派高级农艺师于麦播前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涉及的村逐村记性播前培训。特别针对近年小麦生产中出现的诸如整地质量、播深、播量、病虫害防治等突出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解决,实现了农业、科研、教学、企业“横向联动”的农技推广新方式,强大的科技支撑为小麦高产提供了保证。

三、专家下乡,技术上马,科技网络的健全促进了粮食增产。强化科技支撑是该县粮食生产的一大亮点,体现在一下一上,农业专家下乡,先进应用技术上马,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打通“最后1公里”,同时抽调8名县级专家和100名技术指导员,从全县608个村遴选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每名技术指导员指导服务1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了一条“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农户”的农业技术快速转化通道。

四、认真组织百名农技人员包百村活动。该县实行农技人员包村、包户责任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因时因地指导农民。创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利用广播、电视、“农信通”、12316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服务;通过培训、咨询、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增强示范户选择吸纳先进技术,采用新品种的能力等等。专家组根据墒情、苗情、农情,及时制定《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等宣传资料7万余份,出动农业科技直通车100多次,制作技术光盘30多张,在电视台举办麦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题技术讲座10余期。

五、良种配良法,才能夺高产。该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4亿平方米,大力推广“一集成五统一”高产创建模式,将秸秆还田、科学运筹肥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从2005年的48%,提高到目前的52%,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和物质等要素投入的贡献份额。

防治犊牛病毒性腹泻的经验和做法 篇7

1 流行病史

该病除牛感染外, 羊、鹿、猪均可感染本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患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带毒量较高。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该病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在新疫区中急性病例较多, 发病率5%, 死亡率高达90%~100%, 发病牛以4月龄~16月龄居多。老疫区急性病例少, 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而隐性感染率达50%以上。冬末和春季发病率较高。潜伏期7~14天, 多数呈隐性感染。

2 病征分急性和慢性两种表现

2.1 急性病征

犊牛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达40℃~42℃, 持续4~7天, 随后下降, 有的出现第二次体温升高。随体温升高, 白细胞减少, 持续1~6天, 继而白细胞数量又会增多, 有的会发生二次减少。病畜表现精神沉郁, 厌食, 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 2~3天内可能有鼻镜和口腔黏膜表面溃烂, 舌表面上皮坏死, 流涎增多, 呼气恶臭。通常在口内损伤之后发生严重腹泻, 开始水泻, 后带有黏液和血液。有些病牛出现蹄叶炎皮肤溃烂坏死, 从而导致跛行。通常1~2周死亡, 少数病例可拖延一个月。

2.2 慢性病征

病例很少有发热症状, 体温出现轻微波动。主要表现鼻镜溃烂, 甚至连成一片, 眼常有分泌物;口腔少有糜烂, 但门齿齿龈通常发红;具有明显的跛行;腹泻出现不定。多数病例死于2~6个月内。

2.3 剖检病变

剖检尸体消瘦, 脱水;皮下组织充血, 鼻腔黏膜潮红、充血、发炎;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 尤以肠道变化最严重;真胃弥漫性出血, 水肿, 有小的溃疡;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增大为枣样;小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出血, 有的还出现溃疡;心内外膜出血;脑膜充血, 脑膜下积聚着大量水肿液。

3 防治方法

笔者认为犊牛病毒性腹泻要从预防上下功夫, 在治疗上采取“辨证施治”, “以本为主, 标本兼治”。其经验方法是:

3.1 加强防范, 切断传染途径

3.1.1 用灭活苗进行充分免疫, 初始免疫至少需要2次, 间隔30天, 以确保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3.1.2 引进牛时, 认真调查, 绝不从疫病区购牛, 并首先对新购牛进行血清中和试验, 呈阴性者, 方可进入场内。

3.1.3 公牛及其精液能传播本病, 故应加强公牛检疫, 不使用有病公牛的精液。

3.1.4 定期对全群牛进行血清学检查, 以便及时掌握本病在牛群中流行状况。如发现有少数牛抗体阳性出现时, 应将其淘汰, 以防病情扩大。

3.1.5 采取严格的隔离制度。病牛场与未感染牛一定要隔离, 对外来人员也要严格控制, 以免带入病源。

3.2 对病牛采取综合疗法

对病牛采取收敛、止泻、强心补液的综合疗法, 尽快使病牛恢复健康, 减少经济损失。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 可减少继发感染, 减少死亡。对发病牛及时隔离后, 根据症状, 可参考选择使用如下几种方法对症状治疗:

3.2.1 10%葡萄糖注射2000毫升、氨苄青霉素25支、环丙沙星适量, 黄色素注射液3盒, 用法:一次静脉注射, 连用2~3天, 每天1次。

3.2.2 林可霉素注射液 (人用) 1盒,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隔日1次。

3.2.3 中药:柴胡60克、黄芪60克、甘草40克、党参80克、半夏40克、生姜60克、大枣10枚、白头翁60克、黄连30克、茯苓60克、炒白术40克、槟榔60克、连翘60克, 用法:水煎, 候温一次灌服, 连用3剂, 每天1剂。

3.2.4 舒它林 (强效头孢) +五毒通灭+碳酸氢钠按说明静注。

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篇8

作为首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 首秦公司自建厂初期便注重工程竣工档案的收集、验收,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归档规范要求, 对工程档案进行收集、归档;为确保公司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三级管理网络, 对工程项目竣工档案的管理形成了全过程的控制。工程档案管理日益规范, 目前库藏工程档案达3万卷。以下本人将结合工作实际, 探讨工程档案收集过程中的几点经验。

一、健全完善的档案制度和档案网络体系, 是做好工程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保证

根据国家档案法规和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本公司有特色的档案管理制度, 包括:制定公司内部各单位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范围、制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明确部门、施工单位兼职档案人员, 建立公司、施工单位档案人员网络机构。

二、加强工程档案的前期管理

首秦公司的各项工程项目在开工建设前, 必须经过严格的招投标, 评定中标单位, 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后方能施工。施工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等各种条款。许多施工单位的施工合同直接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里面关于工程竣工档案的条款寥寥无几, 有些不重视档案工作的单位直接忽略这部分内容。由于施工合同具有法律效用, 因此, 综合档案室与工程部进行多次沟通, 制定了工程档案归档要求, 加到施工合同中, 对竣工档案的归档时间、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 让施工单位在合同签订时就对竣工档案引起重视。同时, 除了在施工合同中加入档案归档条款外, 在合同审批表中增设了档案部门签字确认栏, 并且建立工程项目登记台账, 记录该工程的工期、负责人、资料员及公司专业配合人等内容。工程开工时, 通知施工单位、监理的资料员到档案室进行培训, 统一竣工档案的编制规范标准, 明确各施工单位和监理的职责, 为工程建设阶段大量文件材料的归档管理打好基础。通过这些措施, 档案部门从工程项目合同洽谈期间便开始监控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 保证了竣工档案的及时归档及案卷质量。

三、工程建设期间, 档案人员必须参与到工程建设中

工程竣工档案要想达到完整、系统、准确、图物相符, 档案人员必须参与到工程建设中, 与监理单位一起, 对工程档案发挥督查、指导作用。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档案人员要参与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验收, 不仅可以了解工程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 还可以检查档案资料的形成、管理情况, 尤其可以及时掌握工程设备随机资料是否齐全, 避免了施工单位在移交竣工档案时施工文件的遗漏及后补情况。例如, 在进行单项工程验收时, 同时验收应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程度与整理质量, 对于发现资料不全或者管理不规范的, 档案人员可以进行现场指导, 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资料员整改。

四、精心组织工程档案的收集和验收

工程竣工档案验收一般采取建设单位、监理、档案部门三级验收。首秦公司工程档案验收在此基础上细化、完善, 形成了“七步”验收法, 即:

1. 按照国家对竣工资料的验收标准并结合首秦公司实际, 制发有关规定和要求。

2. 对施工单位的资料员移交竣工资料时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解释、说明, 对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竣工资料返回修改或重做, 直至达到交全和符合要求为止。对于漏交的文件材料及时进行催交, 避免了档案资料的遗失。

3. 每年组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资料员开展1~2次专业培训, 宣讲竣工资料收集范围和组卷规范, 并对基建档案收集和组卷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4. 就地组卷。

要求施工单位的资料员到档案室就地组卷, 避免竣工资料的组卷问题频繁出现, 既保证准确, 又节省时间。

5. 要求由各个作业部的技术配合人员对竣工资料验收签字。

6. 监理单位对资料进行审核签字认可。

最后移交档案室, 由档案人员检查是否符合档案规范, 对符合要求的资料接收后进行归档, 并建立三级目录以便查阅。

7. 每次结算预留款之前, 由档案人员签字、审核竣工资料是否存在问题。

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流程理顺后, 工程、技改竣工档案资料的齐全率达到99%。

五、严把工程资金结算关, 对工程档案的收集进行控制

首秦公司的做法是将资金结算表中设综合档案室一栏, 由档案室确认档案移交齐全后, 签字盖章, 财务部门在审核、办理资金结算的时候, 除了要有档案室签字盖章外, 还要检查是否有竣工档案移交单, 经过财务部门最后一层把关, 以此制约、确保竣工档案按期、按质移交。

经验和做法 篇9

一、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释义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 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性需求,

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心理疏导, 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贴近学生实际,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诉求, 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并进一步启发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3]

二、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经验做法

以我院14级机电、模具专业为例, 一直以来秉承学校校训“明德、励学、笃行、创新”为核心, 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服务。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主要从关注大学生思想成长, 关注大学生政治进步, 关注大学生道德价值观,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注重心理疏导, 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着手, 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 并赋予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重要的意义, 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一) 关注大学生思想成长

1.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张贴到学校固定教室的宣传板《晨起自勉文》、《每日规范》, 从新生入校起, 就开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礼仪、为孝、为友规范, 形成从教室、宿舍、家到校园和谐的氛围, 使学生有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

2.每周对大学生进行晨间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传达国家重大会议精神及时事政治, 并在班级中进行讨论, 使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结;建立班委监督机制, 班干部每周反映班级中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反映有情绪波动, 感情、生活出现困惑的学生情况, 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3.建立学生微信、微博、校务通、QQ群、班级固定教室展板等多种渠道, 建构合理的评价方式, 并定期发布一些利于学生成长的文章、书籍, 定期发布公告、张贴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文章, 不断鼓励学生, 将乐观、积极的方面的正能量源源不断的传递到学生中, 使学生不断受到鼓舞, 树立信心, 去追求新的目标, 如公布好人好事, 近期先进人物, 帮助学生的思想成长, 帮助学生个性化人格思想的塑造。

4.和班级导师、任课教师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 加强专业教师们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能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 帮助学生解答专业方面以外生活、工作、情感方面的困惑, 学生无后顾之忧后, 教师就能更易从专业方面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 学生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齐抓共管, 建立师生和谐融洽关系, 使学生思想上有归属感, 让学生感觉到被关怀, 被关心,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二) 关注大学生政治进步

1.从新生入校起各班建立党员发展档案 (包括入团时间、递交入党申请书时间、递交思想汇报情况、党校培训情况、团员推优时间、政审时间等) , 使大学生积极提高思想觉悟, 提高政治敏锐性,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充分发挥大学生政治先进的模范带头作用。

2.建立并落实学生党员大事记制度, 已经发展的党员, 进行每月大事汇报及好人好事情况汇报, 以促进学生党员带动其他同学的政治提高进步。

3.定期召开丰富多彩的学生党员组织生活会, 不仅能及时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 也能发现学生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如发现学生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购买相关书籍, 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 并不定期考察, 帮助学生党员提高, 更好的在班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 关注大学生道德价值观

各班都要参加敦复书院的敦复道德班的培训, 另外, 开辟固定教室传统文化园地, 弘扬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方法, 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增强道德约束力、服务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

(四)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注重心理疏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通过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课程, 心理展板, 排演心理剧、张贴心理方面文章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定期关注并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心理疏导的经验做法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身心修养的塑造, 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意识, 在社会实践的历练中完善, 树立充分的自信;逐步增强自我心理意识, 努力实践, 不断充实自我, 提高自身的素养。[4]

心理疏导也需要注意解决和关注特殊群体的学生, 如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心理上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有突发状况的学生, 并对这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5]

1.对于身体有缺陷的学生, 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 一旦有自卑心理, 通过情感法使身体有缺陷的学生感受到同学们对他们的鼓励、情感、认同,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采用建立班级“责任”机制, 既本门课程中的前几名的同学有帮助后几名同学学习的义务, 本门课程中后几名同学有给前几名的同学更好的提高本门课程学习的责任。

3.对于心理上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学生, 及时关注, 进行心理干预。如某专业学生王某, 在他填写心理健康表格时, 发现指数超标, 就及时对该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并及时关注该生, 经过和该生的多次谈话, 发现该生在入校前就有轻度抑郁症, 晚上睡不着觉, 白天无精打采。针对这种情况, 立即深入探究该生抑郁症的根源, 和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后, 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联系, 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该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解压、放松, 并根据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反馈的情况, 也和家长一起相应的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 经疏导后, 该生逐步好转。

4.对于家庭经济贫困或家庭突发状况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 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状况, 建立贫困生档案, 对于家庭特殊困难或家庭突发状况出现的经济困难, 评定助学金时优先考虑, 其他相对困难的学生, 鼓励他们自立自强, 安慰他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

(五) 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大学一年级, 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开展新生杯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系列体育运动;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活动, 周全策划, 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特点, 调动全体学生的聪明才智, 使学生放开自我, 展现自我, 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建立班级班会、班歌、班规, 班旗, 组织活动, 班旗将班级拧成一股绳, 提高班级凝聚力, 培养友谊, 利于学生沟通, 缓解刚入大学的各种不适应;为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加入社团、学生会, 积极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 班级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社团中锻炼过, 成熟很多;为帮助学生建立职业概念,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就业活动月活动, 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创业, 成立创业协会, 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开展讲座, 传授创业方式方法。

2.大学二年级, 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大赛, 如与企业共同举办UG三维设计大赛、CAD制图大赛、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大赛, 鼓励学生参加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专业大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竞争意识, 学习好专业知识。

3.大学三年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鼓励学生创业, 并及时关注学生的就业签约状态, 及时建立就业帮扶档案, 帮助就业难的学生;学生实习时, 每周定期和学生沟通, 以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毕业后, 进行就业跟踪, 对未解决就业的问题的学生进行帮扶。

总结

从总体上来看, 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仍存在着一些忽视学生的合理需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等问题。追根溯源, 既有来自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因素, 又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载体、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因此, 需加强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全面认识, 提高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 尤其是道德素养, 探索形成一个有效的队伍, 定期总结交流经验, 探索并创新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方法, 以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大学生的有效作用。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为了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势在必行, 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经验做法, 并不断探索创新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经验做法

参考文献

[1]胡树祥, 吴满意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沈壮海, 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 (2) :20-22.

[3]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D].山东大学, 2014:5-7.

[4]邱诩.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是高校教师的必备能力[J].攀登, 2008, 27 (4) :178-180.

经验和做法 篇10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般认为,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 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和团体工作技能等方面。[1]就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二、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 专业技能不足。

高职毕业生应具备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等,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实现针对特定岗位的零距离就业。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实现就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关键。部分高职毕业生, 在毕业时缺乏职业自身所必须的岗位知识和专业技能, 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 在就业中遭遇冷落就不足为奇了。

(二) 基本工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低。

一些高职毕业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与计算机能力较为欠缺, 同时, 从事实际工作需要具备的心理和思想素质等也较低。另外, 部分毕业生由于在学校时, 较少受到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职业综合素质, 很难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用人单位的考验。

(三) 求职能力较低。

求职本身就是门技术与学问。如何完成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如何准确定位, 如何把握机遇, 是否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自我推销与自我保护的能力, 都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能否迅速、准确、满意的实现就业。求职能力较低的现象在一些所谓的尖子生、优秀生身上同样突出。

(四) 社会适应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不足。

家庭的过于宠爱与传统的学院教育的弊端, 使得我们的毕业生缺乏对生活、工作环境发生巨变时的适应力。靠墨守成规、死记硬背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由于缺乏开拓创新意识, 也很难在实际工作中满足企业对创新、开拓型人才的渴望。没有鲜明特色、优势、个性的毕业生, 因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很难在茫茫人海中被企业相中和珍惜。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几点经验和做法

虽然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形成有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原因。但是, 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当勇敢地肩负起培养、训练、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责任, 不仅自觉地把这项任务融入到常规工作中, 而且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做好自身的工作。我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 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 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就业方向不明确、核心竞争力不明显、就业品质不完善、就业准备不充分等影响成功就业的因素。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 是指个人在组织环境下, 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等特征和所处的环境状况进行了解、分析, 为自己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 选择职业发展道路, 确定教育和培训计划、工作计划和发展计划, 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进行规划和确定行动方案。[2]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 了解社会, 准确定位, 制定策略, 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 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提高就业能力, 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高职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从学生入校时就开始抓, 在辅导员老师的全程跟踪指导下,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 分步、分阶段地进行, 在不断调整中逐步改进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要科学、合理地并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课程计划, 并与专业的就业指导课进行有机的衔接与融合, 同时注重和学校其他部门的互动。辅导员也要参与和主持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课程的设计与备课。学生完成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需要在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的环境中共同完成。辅导员应注意在校内校外两个场景中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总之, 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工作中, 由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有必要且极具现实意义。

(二) 巧用案例教学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案例教学法, 由于具备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案例教学法包括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 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里的案例教学法, 主要是指辅导员教师在就业指导课或思政课中对求职就业案例的讨论, 以师生互动为方式, 以案例为载体, 传授、培养、训练学生在求职就业当中应具备的知识、经验与技巧的课堂组织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在案例教学中,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材料给出具体的问题, 需要学生组织团队的力量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 悟出其中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知识和技能, 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案例教学, 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教师设计的案例, 没有标准答案, 更没有唯一答案, 可以促使学生很好地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 进行就业指导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也要体现因材施教。

辅导员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 增强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 这些因素影响着个体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 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 明白自己想做什么, 再了解自己的个性, 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 扬长避短, 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辅导员在职业指导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上, 不能主观武断和一个模子设计、一个声音教导, 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 做一对一的方案和指导, 做到因材施教。

(四) 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 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准确、客观的认知, 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必须要使学生对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有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 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和辅导员要结合社会实际, 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 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 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 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 顺利成才。另外, 还要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 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 竞争上岗”的观念, 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 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 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五) 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利用社会实践对毕业生求职择业予以正确的指导, 对使大学生成功步入社会,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当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利用好社会实践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为, 通过社会实践, 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别人,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会实践, 可以认识和了解社会, 增强社会责任感, 调整就业期望值;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岗位的实际需求, 培养职业能力。[4]既然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如此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就应当充分组织好、设计好、指导好、管理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光泽.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研究[J].高教前沿, 2009, (8) :118-119.

[2]郭开宇, 马俊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大学就业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6) :49-50.

[3]林源.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4) :131-132.

经验和做法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一、引言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随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且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用人单位表示仍旧很难招聘到真正能胜任岗位的优秀毕业。如此看来,大学生就业率低,并不是大学生真正过剩,也不是企业挑三拣四,而是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需求方面出现了脱节,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

要想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首先就要弄清就业能力的概念,从根本上讲,就业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会怎样学习[1]。同时,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发展变化的能力,是在学习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并与职业相关并嵌入个人身心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是大学生能否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综合性。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因素,同时也有来自大学生的个人因素。

(一)政府因素

大学生毕业后最终走向企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实习经验方面也是必需的,这些都是就业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大学就读期间,提前接触企业,进入企业进行工作、实习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由于我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分开,以前通过命令解决大学生实习的方式已不能奏效。由东方时空联合新浪网、智联招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实习,主要是怕影响企业自身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

(二)企业因素

企业缺乏责任意识。企业无论是国企、私企还是中外合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家、社会的各种优惠政策,在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然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往往认为解决大学生实习是政府的工作,与其无关,在招聘过程中,也往往以企业的利益为重,拒招应届生和实习生。其实,从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来讲,企业可以按照自己需求去主动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培养专门的人才,这样才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而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的战略发展。

(三)高校因素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就业能力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高校教师结构单一等问题。

1.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

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办学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跟风设置一些热门专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例如,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由于专业定位有偏颇,拼盘式教育,导致这类学生毕业后,就业惨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给学校带来不良的声誉影响。

另外,专业设置缺乏灵活性。很多学生在填报专业时并不了解,或者在学习一年后发现并不感兴趣。然而大部分学校不准学生再次调换专业,导致学生挂科、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这些学生毕业后,求职路上困难重重。

2.高校教师结构单一

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大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大多缺乏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在企业中实际运用知识的经验。在招聘过程中,很少有从企业接受一些经理人、出色的员工、工程师等。长此以往,使得高校教师结构单一,教学内容单一、组织管理呆板,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实习,难以扩大学生的视界。一个经常与企业、外界联系沟通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带给学生新鲜的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能结合实际,做到学有所用。这样的教师不仅能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结合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个人素质

大学生作为个人就业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然而有些大学生认为刚刚摆脱高考的压力,可以放松,整天浑浑噩噩,花前月下或者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这主要是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同时,许多学校尚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导致一些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由于对自己专业认识不足,加上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很难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即使高校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一部分学生缺少毅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坚持下去。

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策略

(一)政府要转变职能,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

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提供一系列经济、政策方面的支持,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一要建立校企培养人才机制。针对目前实行的专业硕士等培养方案,成为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枢纽,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二要理顺大学生就业服务市场。理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对一些企业歧视毕业生或者有性别歧视的要予以曝光、加强监督管理。

(二)企业要加强与高校联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合作。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企业要适时与高校沟通对接,发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性。首先是加强与学校的联合培养模式。良好的培养模式不仅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宣传企业文化。其次,在培养过程中,应主动与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规划、实习等方面共同商讨。最后,企业应该与学校共同制定考核学生的奖惩制度,切实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

(三)高校应改革专业设置、拓宽教师选拔渠道

高校要积极调整专业设置。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贴近就业市场,使学科结构趋向更加合理化,倡导学生进校一年后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使专业培养模式更具有人性、合理化。对教师的再培训方面也应由现在的学历深造、国内外访学向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实践转移。鼓励老师到企业兼职,增加社会工作的体验。对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和较好理论功底、教学效果良好且有志于从事教育的人士,应鼓励他们到高校授课或成为专职教师,并为其单独设计在高校发展的职业路径。

(四)学生应自觉构建提高自我能力的方案

大学生个体,一是应该积极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升就业能力。大学生应该从踏进校门,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等,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实施自己的生涯目标[3]。二是要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时刻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三是要主动去寻找能够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机会,包括沟通交流技巧、职业技能培训、应聘能力、面试技巧等,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

就业难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提高就业能力是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四方的共同责任。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也一定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我国应加快建立和完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的相关制度,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LEE HARVEY,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02):97-109.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03):91-92.

经验和做法 篇12

综采采煤工艺是我国井工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 它具有高产高效、安全、劳动强度小、工作环境好的优点。我局塘内煤矿、保群煤矿率先使用了综采采煤工艺, 使用胶带输送机运输, 综合掘进机掘进, 实现了矿井采掘运机械化、安全监控信息化、井下作业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 创造了在广西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的煤层地质条件下使用综采工艺的奇迹, 填补了我局在综采开采技术领域的空白, 使我局产量产能大幅度提升,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有效遏制了跑车、大面积冒顶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矿井位于百色煤田向斜南翼中段的中部及东部, 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薄及中厚煤层, 煤层变化大, 断层多, 顶底板松软, 多为泥岩或炭质泥岩, 属软弱岩石, 移架推进即垮落, 且巷道底板遇水极易膨胀、底鼓。

2受断层影响时综采工作面的布置及技术措施

2.1合理布置和选择综采工作面的倾斜长度、走向长度及回采工艺

2.1.1由于工作面开采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 且断层多属东西走向的正断层, 对已经探明或揭露的断层, 综采工作面走向尽可能沿着断层走向布置, 且断层保护留设煤柱要适当增加50~60米, 一般情况下留设70~80米断层保护煤柱, 以避免因断层走向偏移而影响整个工作面的布置, 增加了综采工作面开采的难度。为避免浪费煤炭资源, 断层边界所留设的煤柱以及三角煤柱再布置高档普采工作面进行回收煤炭资源。

2.1.2根据矿井井型及运输设备 (主要是刮板运输机) 的运输能力以及矿井地质条件的因素, 合理选择综采工作面的长度, 对提高综采工作面单产, 避开断层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我局的煤层厚度大都在1.3~3.0米之间, 平均厚度1.8米, 综采工作面倾斜长度取120~180米之间, 才能够发挥采煤机械化的机械效率, 并能够降低巷道的掘进率;若工作面倾斜长度过长, 设备能力不配套会适得其反, 而且工作面越长, 工作面内出现小断层小褶曲的可能性也增多, 也会使月推进度下降, 推采进度下降会导致采面老顶周期来压更加明显或压力超前, 对综采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和液压支架维护越加困难。因此根据现有的运输设备条件和地质条件, 我局的综采工作面倾斜宽度普遍选择150米的宽度, 走向长度则根据井田一翼的走向长度以及是否受大断层大构造的影响, 一般在1000~2000米较优, 以减少工作面搬家的次数, 提高工作面单产及经济效益。

2.1.3对倾斜宽度小于100米的工作面或者三角煤柱的开采, 考虑到综采工作面的频繁搬家和安装, 不利于出煤的连续性, 矿井采用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高档普采方式进行回采, 高档普采工作面对地质构造复杂的煤层地质条件适应能力更强, 工作面倾斜长度可以根据地质条件加大或者缩短, 也可以采用旋转式开采法 (有计划地使刮板输送机机头超前或者刮板输送机机尾滞后推进等) , 适应性很强, 所以在开采边角煤柱时常常采用高档普采工艺。

2.2综采工作面内遇到小断层的技术措施

往往我们在掘进准备巷道过程中并未揭露遇到小断层、小构造, 但在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会突然出现一些断层或褶曲, 保群煤矿1201综采工作面中间所揭露的断层有3条, 落差在0.8米、1.5米、2米, 断层走向长度在30米~80米不等, 而且是斜交于工作面走向, 因为岩层较软岩, 这种斜交于工作面的小断层对采煤机的切割和正常推进没有多大影响, 但对综采面的煤质管理及顶板管理非常不利。

2.2.1首先在南方这种构造复杂的矿井, 在采煤机选型时要考虑采用功率大、破岩能力强的采煤机, 我局在用的是MG375-AW型采煤机, 基本能够满足要求。

2.2.2如果断层落差较小, 小于3米的, 可以强行通过, 适当降低采高, 减少矸石采出量, 以利于煤质的管理。但采高要保持一定的高度 (1.5~1.6米, 根据液压支架的伸缩量) , 不能过低, 过低有可能会压死支架。若断层落差达到5米以上, 采用强行通过, 则采煤机配件损坏多, 维修费用高, 而且推采进度很慢, 百色矿务局东怀煤矿一综采工作面因为碰到落差达9米的断层, 利用将近3个月时间才能强行通过, 所以落差较大时 (大于5米) 应考虑另开切眼, 重新安装综采面。

2.2.3也可采用辅助爆破破岩, 以减少岩石对采煤机截齿的磨损。为了确保放炮安全, 需制定工作面过断层破岩段爆破管理制度, 在放炮后, 必须在现场进行查看, 最后确认无瞎炮或瞎炮处理好后, 方可开始采用采煤机割岩;要求现场交接班, 必须由两个班的放炮员及班组长在现场将炮眼数量、位置及放炮情况共同进行清点, 并在交接班记录上一一记录清楚。另外爆破极易损坏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屏和电磁阀。为此, 在放炮时除了在煤帮吊挂废旧皮带或钢板遮挡住飞出的矸石, 防止损坏支架。

2.3综采工作面遇到断层煤层倾角变大时支架的防倒技术措施

2.3.1防倒措施

由于井田内煤层倾角变化较大, 需附加专用防倒装置主要用于机头排头支架, 可利用斜拉式防倒装置、即将防倒千斤顶用圆环链和连接卡连接于排头第一架支架顶梁和第二支架底座之间, 在工作面中部支架间隔一定步距也设斜拉式防倒装置。

2.3.2防滑

工作面支架防滑的关键在机头排头支架, 工作面机头排头支架的防滑装置是主要防滑, 中部支架的防滑装置是辅助防滑装置。

1) 机头排头支架的防滑装置

前调千斤顶设于第一架和第二架、第二架和第三架支架底座的前部, 利用千斤顶的拉力或推力调架, 防止底座前部下滑, 后调千斤顶安设在第一架支架底座的下侧, 连接千斤顶活塞的圆环链通过转向90°的导链筒引到第三架底座后部连接底座, 收缩后调千斤顶 (第一架卸载时) , 便可将第一架支架向倾斜上方调整。

上一篇:构造下一篇:中重度慢性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