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和基本做法

2024-07-02

建议和基本做法(通用7篇)

建议和基本做法 篇1

搞好城市建设, 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彰显人本精神和城市特色, 必须围绕城市产业加强基础设施配套, 必须同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纵观互助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可知, 近几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 还存在一些的差距和不足。现将其基本做法及建议总结如下。

1 基本做法

1.1 精心策划建设, 彰显城市特色

近年来, 互助县的城市建设工作始终紧紧围绕生态型城镇这一规划定位, 大到总体规划设计、区域布局, 小到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片区改造、单体设计, 无不在“精、特”2个字上下足了功夫。在园林绿化方面, 以增绿量、建精品、创特色为目标, 以公园景点绿化、道路绿化、单位庭院绿化为重点, 高标准、大规模推进城市园林绿化。道路绿化建设方面, 在互助县主要街道进行了彻底改造及高标准、大规模、上档次、人性化的绿化、亮化, 在重点地段还借助起伏地形实行立体绿化, 追求绿化设计自然化、道路绿化公园化, 一路一品、一街一景, 形成了多层次、多格局的绿化模式;以拆墙透绿为突破口, 抓好庭院绿化, 将庭院绿地变成了街道景点。在城镇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为确保出精品, 他们始终坚持“不干则已, 干就干精品, 创一流”的原则, 严把规划、建设、管理三关。规划上高起点, 不论区域规划还是单体建筑设计, 都进行综合评估、整体策划和多层次论证, 择优选择规划设计单位;建设上严格程序, 严格审批, 严格标准, 将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有形建设市场进行招投标, 有关部门全程监督, 优选队伍。

1.2 多管齐下, 重拳出击, 彻底根治城市顽疾

近年来, 互助县以创建和谐城管为目标, 用大整治、重手法强化城市管理, 由城管执法部门牵头, 规划、建设、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 强势出击, 开展了拆违、治乱、清脏、查黑、整容等一系列综合整治, 彻底解决了一批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一是超前工作, 清查违法建筑。按照“预防为主、超前工作”的思路, 城管执法部门对城乡结合部、城市重要部位、重点建设工程周围进行定点蹲守、定期巡查, 对违法建设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 有效杜绝了违法建设的发生。二是加大管理力度, 改进工作方法, 变“劝、喊、撵”为“收、罚、拆”, 提高上街巡查率,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市场、流动摊点等占道经营行为坚持不间断巡查清理。为巩固整治成果, 采取集中行动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对重点路段实行“四定一查”, 即定人、定时间、定路段、定责任和上街督察制度, 逐渐改变了占道经营的陋习, 形成了坐店经营的良好习惯。采取“清、涂、呼、堵、奖”等综合措施, 重点清理城市“牛皮癣”。组成清刷小组, 全天上路巡查, 对发现的小广告及时进行清刷覆盖夜间, 执法人员采取巡查、蹲点等方式, 架网抓获乱贴乱画人员。同时, 实行有奖举报制度, 对举报、抓获乱贴乱画行为人的单位和群众给予奖励。这些办法有效地震慑了乱贴乱画小广告的违法行为人, 使城市“牛皮癣”得到有效治理。三是双线包干, 全天卫生保洁。在加大投入、健全环卫设施的基础上, 面向社会聘请临时保洁工, 并实行了环境卫生双线保洁责任制。即环卫处全体干部职工、临时保洁员为一条线, 实行包路段责任制, 一人一段, 责任到人, 严格考核奖惩;对包干范围内路段的卫生保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向沿街居民和经营业户发放宣传材料, 与其签订保洁责任状, 促使其自觉杜绝乱倒污水、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在白天实施不间断保洁的基础上, 成立了环卫机动队, 配置了小型垃圾收集车, 实现了环卫保洁工作的全天化、制度化和社会化。

1.3 建章立制, 责任到位, 实现城市社会化长效管理

城管执法部门与沿街单位、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 与十几个社区、单位联合建立城管共建机制, 签订城管共建协议书, 并聘用了专职城管协管员。极大地调动了市民群众参与配合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沿街各单位、经营业户都主动承担起自家门前市容环境管理的责任。

2 建议

2.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不断拓宽城建工作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观念决定办法, 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着城建工作的成效。要对照先进认真查找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差距, 进一步解决想不想干的精神状态问题、敢不敢干的思想观念问题、会不会干的发展思路问题、能不能干的工作作风问题。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破除盲目自满、固步自封的思想, 增强危机意识;破除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 勇于创新, 敢为人先;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 充分调动各层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加大投入力度, 搞好城镇规划, 发挥好规划龙头作用

实践证明, 城镇化发展, 规划必须先行。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大规划投入力度, 不仅要修编总体规划, 而且要搞好系统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以及城市设计[1,2]。在县城, 重点要对县城规划区内道路、排污、园林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统筹规划, 使地面建筑与地下设施、平面布局与立体景观、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等协调统一, 做到分区科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

2.3 加大融资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 形成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带动, 借助“外动力”。以商贸流通、旅游观光、生态建设等投资回报率高、发展潜力大、切合我县实际的项目为抓手, 鼓励城市建设方面的招商引资活动, 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加强建设系统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 积极争取上级的城建投资项目、资金和对城镇建设扶持政策的倾斜。二是重点项目和公益项目要积极争取银行贷款。

2.4 加快重点工程进度, 将综合整治推向深入

3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已经进入攻坚阶段, 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城建项目也已进入建设高潮, 为保障整体工作进度, 清障拆迁、绿化美化、道路管线建设等工作必须压茬进行, 同步推进, 赶在其他工作前面。要督促施工单位调动一切人力物力, 轮流施工, 歇人不歇设备, 加快工程进度;各有关部门要调动一切力量, 采取过硬手段, 清除一切阻碍工程进度的不利因素, 为工程施工开好路, 确保所有重点项目、重点标段按时完工, 力争提前完工。在整治内容方面, 进一步扩大集中整治的广度和深度,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拟定部分专项整治的集中整治活动方案, 确定一批重点路段、重点部位、重点“钉子户”作为整治对象, 在近期集中力量, 开展几次联合行动, 彻底将目标区域整治到位, 并加强对整治区域的后期监控管理, 坚决杜绝反弹现象, 为今后长效管理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加快新建改造道路沿线的绿化、亮化和美化, 加强新植绿化苗木的管理养护, 确保成活率。

2.5 加强长效管理机制的健全和落实

认真抓好综合整治和城市管理工作。同时, 尽快研究制定城市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市场秩序、公交客运等方面的专项管理办法。认真研究分析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明确县级政府和部门执行城市行政管理处罚的类别和权限, 避免在处理某些违规行为时出现上级法规无法沿用、本级行政部门又没有依据的情况, 尽可能弥补政策、法规延伸方面的漏洞, 为县城实施依法管理、规范管理、长效管理提供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的依据[3,4]。

2.6 强化队伍建设

在总结前期联合执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建议在建设规划、综合执法、公安交警、卫生、工商等部门抽调部分人员, 分别组建规划建设、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等城市巡查队伍, 采取共同巡视、联合执法的方式在县城加强巡查管理, 巡查时间向工作时间两头延长, 突出一早一晚的管理空档, 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或依法处置, 照章办理。也可针对执法人员不足的实际, 面向社会聘请城市协管员, 授予其行政处罚权以外的部分管理权限, 协助进行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分段包干, 组成二线监督队伍, 在工作职责以外, 负责监督综合执法、环卫、园林、市政工作人员和联合执法队伍的工作, 并定期向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汇报。

2.7 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

在利用广播电视、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材料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 与通信运营企业搞好协调, 逐步启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的宣传手段, 扩大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宣传面。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情况下, 适当利用宣传媒介进行警示教育和处罚, 如对城市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对制假售假广告人启用“追呼”系统进行处罚等。宣传教育要突破从管理者到被管理者的单向方式, 尝试推行互动机制, 使其感受到自觉维护城市容貌秩序的责任感, 培养广大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的社会化、长效化。

参考文献

[1]王玉环, 岳广垠.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问题和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5 (6) :115-117.

[2]裴常青, 周家山.浅析山区城镇管理问题及对策[J].小城镇建设, 2002 (9) :78-79.

[3]张国镇.培育重点创新制度强化建管——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导刊, 2001 (11) :6-7.

[4]朱铁臻.现代城镇管理的原理和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探讨, 2005 (1) :5-9.

建议和基本做法 篇2

一、经验做法

(一)全县范围扎实开展双拥活动。把双拥工作纳入到我县各项事业发展中,积极探索和创新双拥工作的形式和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军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双拥活动取得新的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双拥工作领导体系。把双拥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和部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部队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纳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要点。双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办公会进行研究解决。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双拥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了重要工作有领导决策,重大问题有领导过问,重大活动有领导参加的工作格局。

2.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认真制定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经费,组织开展元旦、春节、“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县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在元旦、春节、“八一”期间对驻广部队官兵、军队离退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详细了解部队官兵的军政训练、学习工作及生活情况,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物品。全县各乡镇和民政部门在春节、“八一”期间共走访慰问烈军属、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并赠送慰问金。

3.以国防教育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为依托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防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双拥热情。春节、清明、八一期间,组织全县党员、干部、中小学前往烈士陵园瞻仰接受教育的。此外,还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狠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继续将其列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

(二)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为重点,努力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全面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政策,确保抚恤补助经费定额及时审核发放到位。认真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规定,认真发放义务兵家属落实优待金。全面落实安置政策,保障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行安置制度的改革,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的报到登记、审核工作。

(三)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把军地互办实事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军民共建活动。在县委、市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全县各部门利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深入驻蓝部队走访慰问,与官兵交心谈心,听取他们对地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基层双拥组织为依托,广泛开展为部队和优抚对象“做好事、送温暖”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拥军优属氛围。

二、意见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双拥”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既严格落实政策又要防止突破政策底线。涉及优抚对象福利待遇的政策大多比较刚性,有明确的条款限制准入,在执行的过程中即要严格按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政策全覆盖,又要坚决杜绝因人情、化解信访矛盾等原因而突破政策,倾力倾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发挥政府职能,贯彻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拥军优属工作任务。要继续完善优待抚恤自然增长机制,按照省、市规定的标准,县财政确保优抚安置资金及时到位、各项优抚安置资金及时足额下拨,确保在乡老复员军人、农村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达到规定的标准并逐年增加。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大力开展结对扶优活动,通过国家保障和社会优待,使优待面和优待标准落实率达到100%,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达到或高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认真做好部队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落实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

3.发挥部门职能,支持部队建设,提高拥军活动整体水平。发挥社会阶层职能,拓展延伸双拥工作,不断创新行业拥军,广泛开展科技智力拥军活动,创新双拥工作思路。

4.发挥社会阶层职能,拓展延伸双拥工作,不断创建行业拥军,促进双拥工作向社区延伸。在以人为本、服务军民、资源共享、军地共建的原则下,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街道、社区双拥工作所(站),作为开展街道、社区双拥活动的阵地。

5.严格奖惩制度。严格按照创建工作考核任务,加强目标管理。双拥办要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阶段性总结评比,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认真落实,加强全县“双拥合格单位”的检查考核,把各单位双拥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双拥合格单位”考核,对工作表现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全县创建工作造成影响的,在全县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要把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同目标管理奖挂钩,通过严格奖惩机制的落实,推进全县双拥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各项双拥任务圆满完成。

蚕桑科技入户的主要做法和建议 篇3

关键词 蚕桑;科技入户;做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养殖业已成为重要支柱型产业之一,在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蚕桑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地区以栽桑养蚕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经济格局有所变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为蚕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保障蚕桑业的稳定发展,我国开始实施一项惠民工程,即蚕桑科技入户工程。这是一项由各个地区市农委科技展所申报的,以推广蚕桑科学技术的重要项目。蚕桑科技入户工程,能不断创新和改进蚕桑技术,提高养蚕水平,突破传统的产业模式,以提高蚕农的收入,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主要做法

1.1 设置专门的蚕桑科技入户工程管理部门

为保障蚕桑科技入户工程的质量,必须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以指导和监督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可制定健全的领导体系,由农委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担任蚕桑科技入户管理工作的组长和副组长,以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除组织指导小组,还必须加强对蚕桑科技入户工作的有效监督,成立专业的监督小组,以对蚕桑科技入户工作实施严格的考核和审查,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并且贯彻落实,从而为蚕桑科技入户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另外,必须结合蚕桑科技入户的实际情况和其发展要求,来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促进蚕桑科技入户工作质量的提高,使其更为规范化。在实施蚕桑科技工作的过程中,可创建专业的技术指导组,以严格监察每个示范户的职责,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科技示范户。

1.2 严格选择科技示范户和指导员

在选择蚕桑科技户的时候要慎重,要遵循“公正、公开和公平”的原则,要经过市农委指导员的审核来最终确定科技户。在选择蚕桑科技指导员的时候,可由一些养蚕时间比较长,养蚕经验十分丰富的蚕农来担任技术指导,并且其需要在专家的领导下对每个村子实施联户指导,以提高蚕农养蚕的技术水平,对其展开有效的培训。示范户的种植规模都比较大,栽桑养蚕的技术都十分高明,其生产效益比较高,具有很强的带动力。

1.3 大力推广蚕桑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蚕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时,必须结合当地的蚕桑业发展状况,实施全方位的蚕桑技术推广,以使其普及于蚕桑的生产中。要制定主要推广的技术和品种,将其透过广播、农业网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介,以让蚕农明确蚕桑技术的未来发展重点和目标。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现场观摩

目前,蚕农年纪都比较大,而对蚕农的培训不再是灌输式的传授,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集中式的幻灯片播放培训。这种培训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蚕农无法有效地掌握蚕桑技术。在开展过程中,所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现场观摩活动效果不佳,次数太少难以发挥其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蚕桑技术培训的经费不足,缺少经济上的支持。

2.2 示范户未能主动地投入到培训活动中

当下,蚕桑科技示范户对参加蚕桑技术培训的兴致不高,对其缺乏主动性,难以主动投入到培训活动中,这主要是因为蚕桑科技示范户呈现老龄化,其劳动负担比较重,而培训的模式又较为落后,培训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示范户的积极性。由于蚕桑科技示范户并不重视参与培训,加大了集体培训的难度,不利于蚕桑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 加强蚕桑科技入户效果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各项制度,促进蚕桑科技入户的可持续发展

为加强蚕桑科技入户效果,必须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以更好地实施蚕桑科技入户工程。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入户检查工作制度,以加强对蚕桑科技入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通过有效的检查来发现入户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保障入户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做到奖惩分明,以激励科技指导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指导工作中。

3.2 加大对蚕桑科技入户的投入,做好考核工作

为使蚕桑科技入户工程发挥其功能性,体现出其应用价值,则必须加大对蚕桑科技入户的投入,引入更多的资金作为其发展的经济支持,为其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据此,便可多举办现场观摩活动,以提高蚕桑技术培训的有效性,促进补贴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制定健全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制度,以对蚕桑科技入户的管理者和指导员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保障蚕桑科技入户工作的质量。

4 结语

蚕桑科技入户的实施,是现代蚕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蚕茧产量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蚕桑科技入户工程,需要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组织性,引进优秀的蚕桑技术指导人员,以培养蚕桑科技的示范户,推动蚕桑业的长远发展。开展蚕桑科技入户工程,能为科技示范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加大栽桑养蚕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可有效扩大蚕桑业的生产规模,使其发展更为专业化。总而言之,蚕桑科技入户工程,受广大蚕农的喜爱和追捧,在蚕桑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建议和基本做法 篇4

兰考县非常重视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县跨乡跨境重点工程进行了实地勘测, 在《兰考县2006—2008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 又制定了《兰考县2009—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 明确了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

2009年冬, 全县清挖干、支、斗、农沟渠677条, 长1 050 km, 动土方1 120万m3, 新打机井500眼, 新建、重建、修复水利工程建筑物158座。工程完成后,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 km2, 改善灌溉面积30 km2, 新增除涝面积20 km2, 新增旱涝保收田10 km2。

2010年, 全县灌区以兰考干渠、兰东干渠、魏东干渠、杜庄河东支、黄蔡河上游及末端、四明河为重点治理河道, 治理长度约113 km, 需动土方430.81万m3, 工程投资1 292万元。其中, 兰考干渠、兰东干渠、魏东干渠为县重点引黄工程, 黄蔡河上游及末端、杜庄河东支、四明河为县重点除涝工程。全部治理工程县级财政投资195万元。

2011年, 兰考县相继完成了新三义寨引黄灌区的节水改造和续建工程的配套设施以及贺李河治理等重点工程, 开挖干渠、支渠、斗渠316条, 总长长420.8 km, 新打机井1 258眼, 新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557座, 新建供水厂3处, 完成土方562.14万m3, 改善灌溉农田面积9.8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农田面积约37 km2, 新增旱涝保收田10 km2, 改善除涝田面积10 km2, 改造中低产田10 km2, 全县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推进兰考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措施

1. 县领导率先垂范, 逐级落实责任制。

县政府成立会战指挥部, 要求县委、县政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下基层实行分包乡 (镇) 、分包水利工程标段制度。要求各乡 (镇) 长亲自抓, 水管负责人具体落实, 从组织上为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整体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2. 广泛调研, 提前筹划, 因地制宜, 及早开工。

县政府抽调工作组对全县灌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排查, 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 科学编制施工方案, 使各级政府明确当年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施工任务。

3. 严密组织, 做好宣传, 落实制度, 现场办公。

兰考县委、县政府把每年11月确定为农田水利建设宣传月, 在全县广泛宣传, 通过各种会议等形式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 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 引导群众筹资出工, 并对出工群众利用村级经费予以补助。县水利局还积极引导农民搞好田间配套设施工程, 印制“一事一议”明白信发放到各乡 (镇) 、村, 让农民知道政府严格按照程序办理“一事一议”事项办事。县委书记、县长定期和不定期到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现场办公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有效推进了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

4. 旷开源路, 多方筹资, 加大兴水资金投入。

2011年, 县、乡 (镇) 两级财政, 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540余万元, 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中去, 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施工。县政府还积极立项, 争取省、市水利建设项目资金4 279万元;先后整合县、乡 (镇) 扶贫、农业、土地等项目开发资金1 200多万元, 也投入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去。

5. 落实责任, 强化管理, 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近年来,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 主要实行了专业技术人员到施工一线分包河段制度, 组织24位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分包河段, 要求他们吃住在施工工地, 把好施工质量关口, 保证工程能发挥最大效益。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 严格落实项目施工单位法人负责制、公开招投标制、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等相关制度, 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三、推进兰考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注意事项

1. 在组织领导上, 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

要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常委任副组长的“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和“兰考县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坚持主管领导亲自抓、水利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县政府办公室要分别与水利局、财政局、农业局、国土局、发改委、科技局、扶贫办、民政局、审计局等九个相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使乡镇、村组干部明确自身职责, 自觉形成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负、目标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促使每年水利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 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由县长专门负责对所有支农申报项目逐项进行审核.避免多头申报项目和重复申报审批的问题。从上到下形成“各级政府主导、财政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财政支农项目申报、审核、审批、管理协调机制。对于涉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各项资金.把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 实行项目实施过程前后相结合的审计制度, 全面杜绝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等的现象。

3. 在全县逐级成立用水户协会, 调动农民管水用水积极性。

成立乡 (镇) 、村农民用水户协会能有效解决集体管水过程中主体“缺位”的实际问题, 还能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斗渠以下田间工程设施有人用、没人管.老化破损的老大难等问题。能全面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 从而达到农业节约用水的目的。

关于班级建设的几点做法和建议 篇5

组织和建设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因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也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几十名性格各异,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集合到一起,只有在具有较高责任感的班主任老师管理组织下,使班级有班级组织机构及较强的组织纪律性,有良好的班风才能称得上一个班集体。下面,谈谈我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建设

集体是一个以共同奋斗目标相维系而建立起来的团体。确定明确的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既是集体奋斗的方向,也是集体前进的动力。班集体有了令人鼓舞的奋斗目标,就能把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吸引团结到集体中来。因此,我在高一第一次班会上就提出了“团结友爱、奋勇拼搏、共同进步,创先进班级”的奋斗目标。这一共同目标的确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逐步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个同学都以为班级争光而自豪,为逐步形成坚强的、进步的班集体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建立班委会,培养得力的班干部

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目标的实施,实施中要进一步进行调整、控制。调整,既包括对目标实施中对偏离目标的行为的调整,以使行为不断趋近目标。也包括通过目标实施不断修订目标,使目标更具有可行性。一个班集体必须形成一个组织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有组织、有领导的教育活动。班集体的组织建设,关键是班级干部的培养,并形成班集体的核心。二十年班任工作的实践证明,班级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奋斗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怎样培养班干部?我的做法是:

1.在实践中培养

一个新的班级组织起来了,我根据学生的表现,让学生“自荐”的形式临时决定几名初中当过班干部的学生做班委。但能不能最后成为全班同学认可的干部,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在引导他们做干部的实践中锻炼。因为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和提高。全班学生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步认识他们。同时,我想班干部也是学生,班主任必须注意在实践中有意培养。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组织班级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处理好班级的日常事务,以及干部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在学生中逐步树立威信。在实践中培养是培养班干部的主要途径,干部也只有在当干部的实践中才能锻炼提高自己。

2.严格要求

班级干部同时又是一名学生,他们也在成长中,他们与班级同学同样处于相同的年龄段,具有各自不同的固有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来自不同的社会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品质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有的人不愿意当干部,有人适合的职务不同,有的愿意当干部,想借此表现自己,有的有“高人一等”的思想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我坚持既要大胆使用,放手让他们工作,更要严格要求,帮助他们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既做全班同学的表率,又做一名受同学爱戴的知心朋友。

3.民主选举

在班委会工作半年之后,由他们自己做出工作总结,组织正式的班委会选举,由全体学生对各位班干部进行公正的评价,选出自己信赖的班干部。

三、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集体中长期形成的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班级特有的一种风气。优良的班风要靠正确的舆论来支持,而优良的班风一旦建立起来,其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舆论。在创建良好班风上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1.讲道理

通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在心里树立起合格中学生的形象,同时,通过召开形式各异的主题班会,学生介绍一些伟人、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提高学生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中学生的信心,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格标准,充分发挥板报及日记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理想主义观念和责任感。

2.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感染力,容易学。于是我在学习、劳动、体育等多方面都树立起表率与榜样。这样针对性强,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人,便于模仿。

3.严格要求

培养良好的班风是长期的、艰辛的过程,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班级中发生的每件有价值的小事认真对待,严格要求,有了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变化。当然,严格要求,更多的是通过表扬好人好事,多找学生谈心,多关照学生来促使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对班内出现的不良现象不仅及时制止而且在班内展开讨论,帮助全体学生提高是非鉴别能力,防止同类事件的发生。

4.留给学生发挥自身长处的空间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既需要严格的要求,也需要理解,更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心理环境,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承认。我在工作中注意了解学生的特点、特长,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重要性。

5.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培养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三年的学习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很艰苦的,现今独生子女又多,很多孩子怕吃苦,遇到困难情绪反复极大,作为班主任仅仅靠谈心、关心加严格要求是不够的。我经常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一些先进青年的奋斗经历,教育他们要克服“娇、骄”二气,要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建议和基本做法 篇6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做法

甘肃金昌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金化集团公司) 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团结、诚信、勤奋、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金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 在五年多的时间里, 从无形到有形, 从模糊到清晰, 从不习惯到逐步被接受, 基本完成了由形似到神似的历史转变。

视觉文化提升了金化集团公司的社会形象。统一的标识、统一的标牌、统一的设计、统一的员工服装, 使金化集团公司的外在形象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独特的外在视觉识别系统, 已深入客户心理, 为社会所认同。

金化集团公司在改革发展中, 特别是在进几年来, 完成了全员定岗、定编、定责、定薪、定员, 将竞争机制引入生产、管理岗位, 营造出能者上, 庸者下的良好用人环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在金化集团公司已深入人心, 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 而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创新倾向和支持创新的态度, 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就要弘扬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文化。公司从根本上破除多年来形成的, 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旧观念, 创新管理机制, 领导机制及分配机制。重视员工个性和首创精神, 构建激励员工参与创新和提出创新建议的有效机制, 使每位职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地尝试和实践创新, 在全公司营造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公司始终坚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公司从理解员工、重视员工、培训员工、激励员工, 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力量、权力和主人翁地位出发;公司领导从广大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 制定企业相关措施, 实施文化型管理, 培养学习型员工, 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为员工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把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密切党群, 干群和企群关系。以员工“所思、所缺、所急、所难”为重点, 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使企业和员工组成“命运共同体”, 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近几年来, 金化集团公司注重抓好企业外部形象建设, 对内而言主要是筹措资金美化厂容厂貌, 加快修建职工的娱乐活动场所, 丰富员工的文体活动;栽植花木, 美化绿化厂区环境;搞好档案管理, 深刻挖掘企业历史文化;教育广大员工增强并树立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思想, 人人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 人人重视企业的效益, 人人维护企业的信誉。对外而言是不断规范企业的形象, 抓好商标管理、产品设计、产品质量, 在产品包装设计、各营销网点各个层面上注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附加值, 以期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度, 提高美誉度, 提高营销力, 利用各种媒体, 载体宣传和渗透企业全新的理念、宗旨、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意识, 逐步树立起企业的全新形象。公司领导班子从加强队伍建设, 塑造一流团队出发。一方面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 其模范作用就如一种无声的号召, 对职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 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 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领导者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和宣传倡导, 并身体力行, 表率示范, 在每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自觉实践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另一方面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公司把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任务, 使员工在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基础上, 熟知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企业目标、员工守则, 使广大员工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工会的作用, 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对员工进行理想、人生观、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近两年来, 公司工会组织的锅庄舞队, 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公司灯光球场举行锅庄舞排练等活动, 吸引了社会各界妇女近上千人加入排练, 社会各界妇女纷纷登台亮相, 公司女职工和离退休家属更是个个争先, 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大餐。公司工会从企业结构调整、方方面面都发生质的变化的实际着眼, 赋予其“感受新金化”的主题;2009年围绕和谐这一主旋律, 又赋予其“共创和谐金化”的内涵。锅庄舞舞出了公司员工的昂扬斗志, 赛出了金化员工的精神风貌, 每天清晨和傍晚, 上千人的锅庄舞排练队伍成为金化一道耀眼的风景, 提升了金化集团公司的社会地位, 使金化集团公司这一品牌效应不断被放大。

企业精神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团结、诚信、勤奋、创新”的企业精神的准确提炼高度概括, 为金化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注入了深刻的内涵, 提升了金化集团公司的文化品位, 预示着这个企业及其全体员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最好的诚信, 不断创新, 超越自我, 时刻都要有奉献意识, 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

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不能立竿见影, 一蹴而就, 需要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 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统一认识, 才能统一行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团结、诚信、勤奋、创新”的企业精神, 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而是有着渊源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历经47年的发展, 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发展所积淀出的优秀宝贵精神财富;是金化集团公司的无形资产;是在实践中被金化人普遍认同, 在新时期顺应时代的潮流, 精心提炼而成;是全体员工共同的思想和意志的反映;是员工共同的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 看起来不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 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

把企业文化融入到经营管理之中。企业文化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观, 道德规范及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精神是核心、是灵魂;岗训是规范, 是行为操守和准则。其目的都是要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搞好, 创造优秀的价值, 造福员工, 造福社会。因此, 要把看似虚的文化做实, 不能互相排斥, 要内化到员工的思想意识当中, 渗透到员工的言行举止当中, 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体现在企业的整体形象之中。让企业精神在办公、会议等各个场所举目可见, 深深地印在员工的脑海之中。

建议和基本做法 篇7

关键词:危房改造,“三最”政策,节能示范,管理制度

一、引言

自中央2008年第四季度启动贵州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09年至2012年组织实施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5年间, 中央投入逐年快速增长, 累计安排731.72亿元, 上千万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已覆盖全国各省份, 补助标准不断提高, 由2008年户均5000元, 提高到2012年户均7500元。并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既解决了贫困农户的安全住房, 又推动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既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既加强了农村规划建设管理, 又推动了农村基本安全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此阶段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绩, 与危房改造工作的制度设计和采取的主要做法密不可分。

二、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基本政策

(一) 严格限定补助对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通过实地调研、专家研讨、部门论证, 确保实现工作目标、任务、具体部署与国家财力、物力的衔接和协调, 研究确定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目的在于解决居住在危险房屋中, 通过自身能力无法改善住房条件的农村最贫困的农户。

(二) 实行分类补助标准

考虑到居住在危房中农村贫困农户的实际需求和农村危房改造具体工作操作上的可能性, 2008~2009年, 确定中央补助标准为平均每户5000元, 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补助资金。随着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 2010年, 危房改造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户平均6000元。2012年, 提高到户均7500元。

(三) 严格控制建筑面积标准

根据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 确定按照最基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标准, 翻建新建或修缮加固住房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内。通过政府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 先建一个小的、安全的框架结构农房, 今后经济条件允许可在上面加盖一层, 或将农房两侧接出去。避免面积偏大或者建设标准要求太高, 造成农民借高利贷盖房子, 使贫困农民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漩涡。

(四) 逐步扩大试点地区范围

试点范围从2008年到2010年, 有计划、有步骤地由贵州一省扩大到了覆盖西部地区全部县 (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 、中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陆地边境县、享受比照西部地区政策县和东部地区陆地边境县, 覆盖范围超过1500个县级行政区, 涉及23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1年, 扩大到中西部所有县市, 2012年, 实现了全国全覆盖。

三、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协调推进

中央将农村危房改造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进一步扩大内需、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省区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成立以省长或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督促各试点县成立农村危房改造领导机构, 将农村危房改造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围。

一是部委联合, 建立协调协作机制。2009年,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建立起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牵头, 民政、民族事务、环保、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扶贫、残联、国土资源、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二是各地成立领导机构, 落实责任制度。各省成立省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 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和统一管理。各市、县也相应的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 各职能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 明确分工, 密切配合。三是地方各部门明确分工、落实任务。中央明确地方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地方责任和部门协作。

(二) 多方筹措危房改造资金

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力度。2008年,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之初, 中央拿出2亿元在贵州开展试点, 之后逐年增加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分别从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拨付。2009年追加到40亿元,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又安排中央补助75亿元、166亿元和445.72亿元, 资金规模稳步扩大。地方省级、市县级财政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计划, 调整支出结构, 进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配套, 增加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所需资金。农村危房改造的主体是农村贫困农户,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也以农民自筹为主, 中央和地方政府补助帮扶为辅。建设方式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各地引导贫困农户充分利用自筹资金, 就地取建材, 以亲友帮建等方式, 降低建设成本, 建设最基本的安全住房。

(三) 规范补助对象审核审批程序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程序上, 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各级各部门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内容进行公开, 接受上级部门、监察部门、社会监督。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申请上, 采取公平的原则, 村集体所有农户只要符合条件均可申请,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 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 亟需改造住房的农户。严格执行公示制度,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确定以后, 在村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接受公众监督, 确保补助对象选择公正。

(四) 创新改造建设模式

各地积极按照整合资源, 规划先行, 突出重点, 厉行节约, 加强相关惠农支农政策衔接的基本原则, 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稳步推进改造的同时, 积极研究政策, 创新改造模式, 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创造出房屋置换模式、公有产权模式、与移民搬迁相结合模式、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模式。通过这些方式, 节约危房改造成本, 发挥政策叠加优势, 同步推动移民搬迁、村庄整治等工作, 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五) 严格组织实施建筑节能示范

2009年以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多次组织技术力量, 研究农村住房建筑节能技术与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工作的政策措施, 先后出台了《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要求和政策文件。组织专家技术力量深入各地实地调研, 研究适应各地实际需求的本土化抗震节能技术与做法, 如农房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农房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房屋的朝向、间距、遮阳措施、墙面绿化、增强自然通风、平面布局等节能要求;适合南方地区采用的墙体内保温做法;草泥座瓦保温屋面、坡屋面吊顶内保温和钢筋混凝土平屋面保温做法, 节能门窗选用等。

(六)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安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每年下发“关于做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规定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的要求, 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质量, 地震设防地区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与要求。为加强危房改造的规范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各地要做好农户档案与产权登记、存档、录入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上报等工作。农村危房改造试行一户一档, 规范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户档案管理工作, 包括纸质档案和信息系统建设。2011年, 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提出了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分配使用要遵循科学合理, 公正客观;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绩效评价, 规范管理等原则。建立农村危房改造逐级上报的信息报告制度。各试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组织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 并逐级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组织进行抽查。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落实“旬报”制度, 及时汇总工程进展情况并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汇报。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 着力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建立起中央抽查、省区互查、地方检查、自查的三级实地监督检查管理方式, 不定期实地检查、核查;二是中央和省、市、县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利用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三是要求各级各部门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社会监督。

(七) 加大工作宣传力度

基层组织积极动员。切实发挥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 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采取自建、援建、帮建和投工投劳等方式, 深入开展社会互助。加大宣传力度, 及时总结和推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政策。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进行专题报道、拍摄公益宣传片, 结合“电影下乡”放映、网站宣传等多种形式, 深入宣传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重大意义、基本政策、工作程序、农房安全、建房技术、建筑节能、各地好的经验做法等相关内容, 动员全社会积极支持, 营造积极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宣传报道工作中, 主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把握正面引导宣传;二是围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三最”标准重点开展宣传;三是着力宣传推广建筑节能等技术;四是宣传农村危房改造好的做法、经验。各省区、市、县及时编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 以简报、专报等形式发表, 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以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文字, 把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传达到每一个农户, 消除“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发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危房改造。

多种形式宣传建房技术知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多次在新疆、青海、广西等地举办农村危房改造技术培训班。对全国各地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参与危房改造试点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农村危房改造的主要背景、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主要政策、农村危房改造的相关要求、工作中容易遇到的突出问题, 以及试点工作进展等。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建筑工匠培训教材, 并下发到各省区, 要求各地对农村地区农村危房改造进行技术普及, 并多次举办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各地也多次组织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等, 加强对当地农村建筑工匠农房建筑技术、抗震节能等方面技术的培训。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副部长在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会上的讲话.

[2]关于2009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指导意见.

[3]关于做好2010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4]关于做好2011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5]关于做好2012年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

[6]关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建筑节能示范的实施意见.

[7]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 (试行) 》的通知.

[8]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

上一篇: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下一篇:中国古代灌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