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共9篇)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篇1
2018年最新旅游统计基本概念和主要指标解释
1.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游客按出游地分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2.常住国:指一个人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或在这个国家(或地区)只居住了较短的时间,但在12个月内仍将返回的这个国家(或地区)。
3.常住地:指一个常住国的居民,在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所居住的城镇或在这个城镇只居住了较短的时期,但在12个月内仍将返回的这个城镇。判定一个游客是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客不是根据这个游客的国籍而是根据他的常住国或常住地而定。
4.入境游客:指报告期内来中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等游客(即入境旅游人数)。统计时,入境游客按每入境一次统计1人次。
入境游客包括入境旅游者和入境一日游游客。
5.入境旅游者:指入境游客中在中国(大陆)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
入境旅游者不包括下列人员: ①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②外国驻华使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③常驻中国(大陆)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④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中国(大陆)口岸的中转旅客;⑤边境地区往来的边民;⑥回大陆定居的港澳台同胞;⑦已在中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在中国(大陆)定居的外国侨民;⑧归国的中国(大陆)出国人员。
6.入境一日游游客:指入境游客中,未在中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入境一日游游客应包括乘坐游船、游艇、火车、汽车入境旅游,在车(船)上过夜的游客和机、车、船上乘务人员,但不包括在中国(大陆)境外(内)居住而在中国(大陆)境内(外)工作,当天往返的港澳同胞和周边国家的边民。
7.国内游客:指报告期内在中国(大陆)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中国(大陆)居民,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统计时,国内游客按每出游一次统计1人次。
8.国内旅游者:指中国(大陆)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应包括在中国(大陆)境内常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但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9.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过夜的国内游客。
10.国籍:指给游客颁发护照(或其他身份文件)的政府所在的国家。
11.外国人:指属外国国籍的人,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也计入外国人。12.港澳台同胞:指居住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中国同胞。13.职业:旅游者在本次旅游前所从事的职业。
14.出境人数(出境游客):指中国(大陆)公民因公或因私出境前往其他国家、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人数(即出境游客)。统计时,出境游客按每出境一次统计1人次。
15.出境旅游者:指中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并在境外其他国家、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旅游住宿设施至少停留一夜的游客。
16.出境一日游游客: 指中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在境外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并未在境外其他国家、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游客。
17.旅游收入:游客(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由游客或游客的代表为游客)支付的一切旅游支出就是国家(省、区、市)的旅游收入。旅游支出应包括(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在整个游程中行、游、住、食、购、娱,以及为亲友、家人购买纪念品、礼品等方面的旅游支出,不包括为商业目的购物、购买房、地、车、船等资本性或交易性的投资、馈赠亲友的现金及给公共机构的捐赠。旅游收入包括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游客在中国(大陆)境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国内旅游收入:指国内游客在国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通、参观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全部花费。
18.团体入境游客(简称“团队”):指参加旅游团(例如采用综合包价、小包价、国际会议、海洋游船、应邀来访及临时组织的旅游团等形式)来中国大陆旅游的入境旅游者及入境一日游游客。
19.单项服务: 指旅行社为散客提供的各项服务。
20.旅行社外联(组团)入境游客人数:指报告期内旅行社自组外联的入境游客人数,反映旅行社对外招徕的能力。旅行社按以下要求统计外联人数:①入境游客不论其在中国(大陆)停留时间多少、旅游线路长短,只统计一次;②旅行社只统计本社自主外联团的实到人数,非本社外联,仅由本社接受委托办理签证的人数不包括在内。
21.旅行社外联(组团)入境游客人天数: 指旅行社外联(组团)的入境游客实际停留的人夜数。
22.旅行社接待入境人数(人天数): 指由本旅行社派地陪接待的入境人数(人天数)。23.国内旅游组团人数(人天数):指报告期内旅行社招徕组织国内团队游客人数(人天数)。组团人数包括国内旅游者人数和国内一日游游客人数。
24.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人天数):指报告期内旅行社接待国内团队游客人数(人天数)。接待人数(人天数)包括本社组团本社接待和其他旅行社组团本社接待的国内游客人数(人天数)。
25.旅游住宿设施:指任何定期(或临时)为旅游者提供住宿条件的设施。旅游住宿设施包括旅游饭店、宾馆、公寓、旅店、招待所、江河及海洋游船、疗养院、度假村、假日营地、私人寓所、家庭住宅的出租客房及亲友提供的免费住宿设施等。
26.旅游住宿设施接待人数(人天数):指报告期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住宿的人数(人天数)。不论旅游者住宿的夜数多少,每接待一位旅游者,只统计一次;一个旅游者住宿几夜,相应计算几个人天数。
27.星级饭店:指设备、设施、服务符合《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过相关旅游管理部门评定,并取得星级饭店称号的饭店(含预备星级饭店)。28.客房出租率:指报告期内客房实际出租间天数除以报告期内客房核定出租间天数的百分数。其计算公式为: 客房出租率(%)=客房实际出租间天数(间天)/客房核定出租间天数(间天)*100
29.客房、公寓实际平均价格:指报告期内旅游住宿设施实际出租客房、公寓的平均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客房实际平均价格(元/间天)=客房收入(元)/客房实际出租间天数(间天)公寓实际平均价格(元/套天)=公寓收入(元)/公寓实际出租套天数(套天)
30.旅游大数据:大数据的价值从不在于“大”,而是在于其使用范围的宽广、应用的多样。它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作出预判。如今,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极富开采价值。
大数据在旅游行业主要应用于旅游市场细分、旅游营销诊断、景区动态监测、旅游舆情监测等方面。通过旅游大数据,对游客画像及旅游舆情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创新等变革。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篇2
一、标志与指标的区分方法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和数值。判定某一概念是标志还是指标,关键要看这一概念说明的对象是总体单位还是总体。如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学生是总体,该班的每一位学生如张三、李四……就是总体单位。全班学生有“平均成绩”,张三也有“平均成绩”,但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说明的是总体的特征,所以它是指标,而张三的“平均成绩”说明的是总体单位的特征,所以它是标志。相同的概念因为说明对象的不同,有的时候是指标,有的时候是标志,离开说明对象去判定一个概念是标志还是指标是不正确的。
二、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分方法
统计专门调查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普查与抽样调查相对容易理解,但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则较难理解,其主要区别在于两者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及其调查目的有差别。两者的差别如下:重点调查:选取少数几个标志值之和在总体的标志总量中占相当大比重的单位,调查目的是了解总体在数量上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选取少数几个在总体某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单位,调查目的是了解总体某类事物的特点与规律等。如:某企业有200个客户,其中5个客户的购买量占全部客户购买量的80%,为了解下月份市场对该企业产品需求量的大体情况,该企业只对这5个大客户进行询问,这种方式就是重点调查。某厂有职工3万人,评选出100名敬岗爱业的职工,为了解推广这些敬岗爱业职工的先进事迹,在这100名职工中选取3~5名职工进行采访,这种方式就是典型调查。前者着重于定量研究,后者着重于定性分析。
三、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分方法
总量指标按照反映时间状况特点,分为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总体在一段时间内实现的总量,时点指标是总体在某一时点上达到的总量。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同时间的数值能否简单相加。同一总体某一时期指标不同时间的数值可以相加,其结果越加越大;同一总体某一时点指标不同时间的数值不能相加,若相加会出现重复现象。例如,对某厂职工的基本情况加以研究,该厂全体职工构成了总体。该厂的工资总额与职工人数是反映这一总体特点的两个总量指标。该厂上个月的工资总额与本月的工资总额是可以相加的,越加越大,所以工资总额这一指标是时期指标;该厂上月的职工人数与本月的职工人数相加则会重复,因为一般而言本月职工中有许多是上月的,所以职工人数这一指标是时点指标。
四、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区分方法
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虽然都有平均的意思,但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而算术平均数是总体标志总量与单位总量之比。如张家有张先生、张太太和他们还在读小学的儿子张小华三人,张先生的月收入为2100元,张太太的月收入为900元。张先生与张太太的平均工资=(2100+900)÷2=1500(元),张家三人的平均收入=(2100+900)÷3=1000(元),张先生与张太太的平均工资为算术平均数,反映了张先生与其太太工资的一般水平,是两个标志值大与小的平均;张家三人的平均收入为强度相对数,反映了张家生活水平的高低,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之比,它不是三个标志值的平均,因为张小华是小学生,他还没有收入。
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分方法
数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外延规模的指标,随着总体外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其特点是相加而得。如企业数、工资总额、粮食产量等等就是数量指标。一个省的粮食产量比下属一个县的粮食产量要大,它是下属各县的粮食产量相加而得的结果。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指标,不随着总体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其特点通常是相除而得。如平均工资、人均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等是质量指标。某地国内生产总值今年比去年增长10%,是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再减1而得的结果。
六、静态平均数与动态平均数的区分方法
静态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如学生平均成绩、职工平均工资等是静态平均数,它们是同一时间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平均数。动态平均数是总体某一指标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数值的平均数。如某地2001~2005年的平均粮食产量是动态平均数。
七、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分方法
增加值是所有常驻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反映国民经济全貌的一个综合指标。用当年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来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生产法的角度而言,增加值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
八、新增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区分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其基本计算方法是一定时期完成的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价格。新增固定资产是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包括已经建成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的工程投资和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投资以及有关的应摊入的费用。新增长固定资产价值不仅应当包括报告期完成的投资,而且还应当包括该工程在报告期以前完成的投资和应分摊的其他费用。某项固定资产各期投资完成额之和等于该项固定资产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新增价值。如某项固定资产建筑过程中三期分别投入2 000、3000、3 000万元,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固定资产价值为8 000万元。
九、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的区分方法
统计法的渊源表现为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等形式。四种形式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的制定机构不同。它们的差别如下:统计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统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地方性统计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统计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
十、民间统计调查与涉外社会调查的区分方法
目前的统计调查除了政府组织的调查之外,还有民间调查与涉外调查。民间调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非法人单位及个人以自己的名义或接受委托进行的统计调查。涉外调查包括以下三种形式:(1)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方占主导地位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企业分支机构及外国常驻代表机构、其他国外组织驻华机构等(简称涉外机构)进行的社会调查活动;(2)国内调查机构接受境外组织、个人及涉外机构的委托、资助进行的社会调查;(3)国内调查机构与境外组织和个人以其他合作形式进行的社会调查。民间调查与涉外调查都不涉及政府,涉外调查跟涉外机构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
十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行为的区分方法
虚报统计资料就是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以少报多”。例如,某厂8月份的实际工业产值为2 000万元,结果上报为2 500万元,该厂的统计负责人和有关领导未对该数据进行核定的情况下,就同意将该统计结果报送给统计部门,致使该厂的工业总产值多报500万元,这就是虚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瞒报统计资料就是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以多报少”。例如,某企业上月份工资总额为50万元,上报时只报了30万元,使该企业工资总额少报了20万元,这种行为就是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伪造统计资料就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编造统计数据或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其最基本特征就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例如,某地2005年生产荔枝,2006年已经不再生产了,上报统计资料时仍然报送荔枝的产量资料,这就是无中生有,是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篡改统计资料就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现有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非法修改”。例如,某厂统计员按工厂的实际情况填写该厂总产值为500万元,该厂领导认为该数字太小,擅自将数字改成5 000万元,这就是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十二、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行政处分的区分方法
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行政处分是统计行政法律责任的两种形式。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统计违法行为的行为人。这里的行为人主要是组织,一般不针对个人。统计行政处分是指主管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篇3
【摘 要】故障诊断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涉及现代控制论、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电子技术、统计数学等学科。现代故障诊断技术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学科——故障诊断学。
【关键词】电路;故障;诊断
1.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特点
电力电子电路的实际运行表明,大多数故障表现为功率开关器件的损坏,即晶闸管的损坏,其中以功率开关器件的开路和直通最为常见,属于硬故障。但是,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与一般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故障诊断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别:故障信息仅存在于发生故障到停电之前的数毫秒到数十毫秒之间,因此,需要实时监视、在线诊断。
1.1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的目的
电力电子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小则造成电器产品损坏、交通阻塞、工矿企业停产,大则会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或灾难事故,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对电力电子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显得日趋重要。
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两种维修对策:(1)等设备坏了再进行维修,称为事后维修。这种办法的问题是经济损失很大。(2)定期检修设备,称为预防维修。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防性,但其缺点是如无故障,则经济损失较大。
电力电子设备由很多部分组成,包括电力电子主电路、电动机、发电机和各种应用电路。对电力电子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就是要对所有的这些电路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电力电子电路是整个电力电子设备中最关键的部分,对其的故障检测和诊断就显得尤其重要。
1.2电力电子故障诊断的作用
(1)实现早期预报,防止事故发生。
(2)预知性维修,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3)方便检修,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4)对提高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改善产品质量有指导意义。
2.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技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故障信息的检测:以一定的检测技术,获取故障发生时的所需故障信息,供故障分析,推理用;(2)故障的诊断:依据检测的故障信息,运用合适的故障诊断方法,对故障进行分析、推理,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并定位故障发生部位。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在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中也得到的广泛应用,如故障字典法、故障树、专家系统等。
2.1故障字典法
把一组典型的测量特征值和故障值以一定的表格形式存放,通过比较测量值和特征值,判断故障。先用计算机对电路正常状态和所有硬故障状态模拟,建立故障字典。然后对端口测试进行分析,以识别故障,即将选定节点上测出的电压与故障字典中电压比较,运用某些隔离算法查出对应故障。
故障字典法对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故障诊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字典法只能解决单故障诊断,多故障的组合数大,在实际中很难实现。
2.2故障树法
故障树诊断法就是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即故障树,从故障树的顶事件进行搜索从而找出故障原因的方法。故障树表达了系统内在联系,并指出元部件故障与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
故障树诊断直观、灵活、通用,但建树工作量大,繁琐易错,对诊断故障空间较小的问题比较合适。
2.3残差法
残差法是一种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即通过研究实际系统与参考模型特征输出量间的残差来进行电力电子装置主电路在线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的过程。该方法同样适用于逆变器主电路的故障诊断,参考模型法用于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具有检测量少、判据简单且与输出大小无关的特点。特别是在复杂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中该法的优势更加明显。
2.4直接检测功率器件两端电压或桥臂电流的方法
通过检测各功率器件两端的电压,或检测各桥臂电流,得到功率器件的工作方式,再与触发脉冲进行时序逻辑比较,从而判断被诊断对象是否故障,此方法需要检测每个被诊断器件的电压和电流,所需测点较多,需要专门的检测电路和逻辑电路。该方法还可以通过测量电路的输入输出来实现故障诊断。正常工作时,电路的输入输出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当超出此范围时,可认为故障已经发生。另外,还可以测量输入输出变量的变化率是否超出范围来判断是否发生故障。该方法虽然简单,但抗干扰性差。
2.5专家系统诊断的方法
专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推理能力和领域专家的丰富经验,以及系统内部因果关系和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功能,设计出的一种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解决复杂的系统故障诊断问题。专家系统对经验性的诊断知识进行形式化描述,突破个人局限广为传播,有利于存储和推广专家的经验,发挥专门人才作用,开辟了综合利用专家知识的新途径,比人类专家更可靠、灵活,不受环境影响。专家系统的知识结构中知识库与推理控制相对独立,可重写增删,可以结合其它诊断方法,构成知识结构的应用程序,拥有人机联诊功能,充分发挥了现场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能逐步积累经验日趋完善,因此是很有生命力的故障诊断法。
专家系统诊断的基本思想是:先通过实验或仿真建立起一个可靠的知识库,该知识库包含了电路的环境知识、系统知识和一个规则库,其中知识库反映了系统的因果关系,具体到故障诊断系统中就是系统变量和故障类型、故障点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通过人机接口得到实际运行中的特征变量值;将它应用到规则库进行推理,就得到了电路的基本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该方法的缺点是知识库建立困难,特别是知识库庞大时更是如此。传统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大多是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它将领域知识编成一系列产生式规则(表示形式为IF…,THEN…)。这种专家系统可以解决许多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但是由于对复杂的系统要利用大量的产生式规则(这种规则主要依赖人工编写),因而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运行很慢,很难适应实时环境的要求;另外,当遇到未见过的新故障或新信息时,如此建立的专家故障诊断系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会因推理能力弱而出现“匹配冲突”、“组合爆炸”及“无穷递归”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非不断进行规则更新,可是新规则与原有规则很有可能相互牵连,这必然导致在规则添加和删除时遇到难以处理的困难。总之,专家诊断系统存在知识获取“瓶颈”问题、难以维护、应用面窄以及诊断能力弱和不适应模糊问题等缺点。
【参考文献】
[1]周莉.论电工技术模块化教学趋势.安徽.淮南,2001,23.
[2]王素玉,刘桦.模块化教学的应用设计与实践.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市值的基本概念和举例说明 篇4
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价格可以高于面值,也可以低于面值,但股票第一次发行的价格一般不低于面值。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预期股息的多少,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股票市场是一个波动的市场,股票市场价格亦是不断波动的。
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主要有:开市价,收市价,最高价,最低价。收市价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场行情图表采用的基本数据。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市值 capitalization,market capitalization。亦作:总市值。名。不可数。美国英语。英国英语为:capitalisation。缩写为:cap。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即公司现有股份数额乘以每股市场价值。如某公司发行股票1亿股,每股的市场价值为15元,公司的总市值为15亿元。市值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品种的一个重要指标,市场上的股票根据市值规模分为大盘、中盘、小盘等。另为:estimated market cap;market cap。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篇5
(计学闰等编)
班级:土建01班 姓名:张亚琼 学号:***
《结构概念和体系》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按照我国新修订的结构设计规范编写。
本教材从最基本的结构概念出发,强调建筑形式、结构类型和受力特点之间的密切关系,重点剖析了一些典型工程,引导我们在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结构体系的总体问题。
第一章强调一些最基本的结构概念,一边把它们应用于以后各章的结构分析。同时,用最基本的力学知识和结构概念结合实例分析几个简单的结构形式,力求深入简出,通过读这本书,我能够准确地理解这些结构概念,逐步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章主要讨论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首先考虑的结构总体问题,包括总荷载的估算、房屋总体高宽比和结构抗倾覆问题以及结构总体系的构成等。第三、四章分别讨论了结构水平体系和结构竖向体系的受力特点和变形性质以及他们的共性,列举了各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了提高高层建筑抗侧移能力的措施,以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结构概念的认识和体会。第五章结合工程实例展示了国内外建筑业的最新发展以及上海浦东近年来建筑的概况。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结构设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结构方案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方案
阶段的内容为: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建筑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建筑场地的类别及建筑的高度和层数来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混合结构等等以及由这些结构来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确定了结构的形式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结构形式的特点和要求来布置结构的承重体系和受力构件。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作为建筑功能和形式因素的结构体系的基本类型及组成,了解和掌握了建筑方案中空间形式和结构性能的相互关系,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了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学会了从工程中抽象出计算简图,学会了用近似方法快速估算和比较各种设计方案,使得在房屋设计的方案阶段就能保证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基本协调。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结构概念和体系》为我深厚而又具独特见解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实例。书中阐述了结构设计方案中的基本力学概念,特别介绍了用整体概念来规划设计结构总体方案的方法;介绍了结构总体体系和各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以及简化近似的分析计算方法,让我大开眼界。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加深了各课程的横向联系,提高了专业素质;该课程覆盖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图片多,生动形象,灵活新颖,不枯燥,有说服力,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理想与感性相结合能更好地理解结构体系,印象深刻;它使枯燥的力学变成丰富多彩的建筑
世界;能让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活跃思维;调动了我的积极性,使我更加热爱我的专业,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深远的影响。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篇6
1简答运动技术概念和基本特征及分类
概念:
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参加不同体育项目的活动,需完成不同的动作,即需要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技术。合理地、正确的运动技术须符合运动规则的要求,有利于运动员的生理、心理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运动员去的好的竞技效果。
各个运动项目的各种动作,都有符合人体运动力学基本原理的标准技术及规范要求;但对每名运动员来说,又必须依据个体的生物学特点,选择和掌握具有个人特征的运动技术,才能更为有效的参与运动竞技。
基本特征:
1.运动技术的不可分割性
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
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使应变的统一性
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
分类:
运动技能可分为闭式和开式两类。
分类 闭式运动技能 开式运动技能
时序特征 严格时序性 随环境变化
动作结构 周期性 多样性
反馈信息 本体感觉 多种分析器(视觉)
论述运动技术原理
(一)生物学原理
目前一般认为,运动技术形成的生理机制,是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是以大脑皮质运动为基础。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生理学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
(二)生物力学原理
运动生物力学认为,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就是以下基本要素合理适宜匹配的结果,即身体萎缩,关节角度,身体及肢体的位移、运动时间、速度及加速度;用力大小及方向,用力的稳定性及动态力的变化速率;人体各环节的相互配合方式;增大动力利用率及减少组里的技巧。
(三)心理学原理
运动技术的心理学机制,目前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运动技术学习与形成所需要的心理能力,认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表象的形成于运用都对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社会学原理
运动技术服从于美学原理。“运动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技术美、动作美。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类项群技术训练中,对技术美的要求尤为严格。
论述运动技术结构及动作要素
(一)动作要素
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
1·身体姿势:指在动作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2·动作轨迹
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包括轨迹形状(直线、曲线、弧线等)、轨迹方向(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及各种旋转与环绕等)和轨迹幅度(长度、角度)。
3·动作时间
指完成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完成动作的总时间(完成动作所需的全部时间)和各个部分的操作时间(完成动作的某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4·动作速度
指在单位时间里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初速度、末速度、角速度和加速度等。
5·动作力量
指在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克服阻力所用力的大小,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6·动作速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
7·动作节奏
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慢等要素。
(二)技术结构
技术结构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
1·动作基本结构:
亦称技术的微观结构,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都包括若干个基本环节。如足球运动的头顶球技术由移动选位、身体的摆动、头触球、触球后的身体平衡四个环节组成。这些基本环节按特定的、一般不能改变的顺序形成动作基本结构。技术结构是指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
技术环节是指组成技术基础中的各个部分。
技术细节是指在完成动作时,在不影响技术结构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细微技术。
C语言基本概念教学方法探讨 篇7
C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利用概念和术语等基础知识, 使学生掌握利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因此, 对于没有任何编程基础的初学者来说, 理解C语言中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目前, 通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课堂练习、小测试等手段使学生掌握C语言中的基本概念[1,2,3]。但此方法由于习题的批改需要花费时间, 使得批改的结果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学生。随着结果反馈时间拖延,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随之下降, 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习题的对错失去兴趣[4,5]。
为解决此类问题, 本课题组提出了利用C语言概念学习系统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本学习系统能够自动评分, 实时反馈学生的练习结果。且此系统具备自动出题的功能, 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授课进度提取出适应实际情况的题目, 加深对C语言概念的理解。
本文介绍了C语言概念学习系统的开发原理, 同时, 将此系统引入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教学成果的调查, 验证了基于学习系统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
2 基本概念学习系统
2.1 系统设计
本系统的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 教师在本系统中可以手动输入样本程序, 也可以通过加载已有样本程序, 完成系统样本加载工作。系统分析已加载的样本程序, 提取程序中的基本概念, 将其作为选择项, 提供给教师选择测试考点。学生则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习系统分析学生提交的试卷, 实时将自动评判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 本系统可将学生的试卷保存至数据库, 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测试情况。
2.2教师使用界面
本系统的教师使用界面如图2所示, 在教师使用界面中, 教师可以通过点击打开按键打开已有的样本C语言源文件, 也可以通过将文件拖防止教师使用界面打开源文件。学习系统通过解析打开的源文件, 在源文件中出现的C语言基本概念提取出来, 并在教师使用界面中显示出来供教师选择测试考点。
2.3学生答题界面
学生通过输入学号和密码登录到学生的答题界面, 如图3所示, 在学生界面底部有可供选择的基本概念, 学生可将底部的基本概念拖放到源代码中的相应位置上, 从而完成答题。此时, 学生只能将教师所选的基本概念拖放到源代码位置, 其他教师未选择的概念, 不会对学生的拖放动作产生响应。学生将概念拖放后, 点击提交即可将答题结果存储于服务器, 同时测试的结果实时的返回给学生, 可使学生立刻了解自己的概念掌握情况。
3 概念学习系统的导入
为评价概念学习系统的有效性, 本课题组于2014年第二学期将此学习系统导入到教学课程中。此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 教师首先准备程序样本并利用概念学习系统给学生出题。学生则按照提示的网络链接地址访问学习系统, 并按照提示进行答题。如图2所示, 教师提交了图中所示的源程序, 并选择了变量、数据类型、形式参数、表达式、函数定义及子函数作为测试的考点让学生解答。测试的结果如表1所示, 学生对变量的理解相对深刻, 答题正确率为82%。相反对形式参数的理解最差, 正确率为61%。
4 结论
本文阐述了面向编程初学者的概念学习系统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 本系统可以对学生提交的试卷进行实时评分, 并将评分结果反馈给学生。为评价本学习系统的有效性, 课题组将此系统引入了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该系统使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情况, 学生也可以实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根据课后对学生的调查, 学生普遍反映该系统易用性强, 便于对C语言中基本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晓光.C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解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 29:6583-6584+6586.
[2]雍全明.C语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新余高专学报, 2005, 02:96-98.
[3]陈亮.C语言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5, 03:101-102.
[4]刘志宏, 刘舟荷, 张雯晖, 段需勤, 孔丽.项目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04:139-140.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篇8
一、社会领域立法的内涵和范围
“社会领域立法”与“社会法”、“社会立法”、“社会法立法”是几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厘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是做好社会领域立法工作的前提。
20世纪以来,西方法学家提出了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社会法。他们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通过干预经济,出现了“私法的公法化”或“法的社会化”,在经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形成了公法与私法的相互交融,从而出现了作为中间领域或“第三法域”[1]的社会法,有关社会法的立法也就称之为社会立法。《元照英美法词典》将“社会立法”定义为,“是对具有显著社会意义事项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住房、租金、保健、福利、抚恤养老金及其他社会保障等方面”[2]。《牛津法律大辞典》中对“社会立法”的解释是,“指对具有普遍社会意义方面的事项立法的总称。例如有关教育、居住、租金控制、卫生福利服务、抚恤金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3]。我国法学工具书关于“社会立法”的定义,大多受西方法学理论的影响。如《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中的“社会立法”,就是指“西方法学家对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居住、租金的控制、健康福利设施、抚恤金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4]。可见,社会立法在英美法的语境中一般是指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与社会福利方面的立法,和大陆法系国家现在流行的社会法比较接近。
在我国,社会立法的使用则相对不固定。学理界对“社会立法”概念的论述不多,没有形成代表性的观点和理论纷争;而实务界对社会立法则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 “两分法”下的社会立法。即将所有立法的内容划分为两大板:经济立法、社会立法,在这种语境下的“社会立法”是与“经济立法”相对而言的,是指经济立法以外的其他立法。这是一种广义上的社会立法。这种划分方法往往只用于地方立法机关和地方立法的数量统计。
2. “四分法”下的社会立法。即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理论,整个社会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部分,与此相对应,社会立法是指其中“社会建设”范围内的立法,即包括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这是一种中义上的社会立法。
3. “七分法”下的社会立法。即按照全国人大关于法律体系的划分,我国法律体系分为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在这七个部门法中,有关经济法的立法称之为“经济立法”,有关社会法的立法称之为“社会立法”。在这种语境下的“社会立法”与我国法律部门划分中“社会法”的立法是同义的。由于这里使用的“社会法”,是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中狭义的概念,是指“规范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关系的总和”[5],因而它是一种狭义上的社会立法。
“社会领域立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与“社会立法”有所不同,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范围。
从语义上看,“社会领域立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若干领域中的属于社会领域事项的立法。具体来讲,第一,这里的“社会领域”是指狭义的社会领域,是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相并列而不是相包含的。如果“社会领域”是广义的,涵盖了社会的全部,则没有区分“经济领域立法”、“社会领域立法”的必要。第二,“社会领域立法”既有别于西方的“社会立法”,也有别于国内多重含义的“社会立法”。仅就国内的社会立法来讲,“社会领域立法”不同于广义上的社会立法,不包含政治、文化领域的立法;也不同于狭义上的社会立法,即我国法律体系语境下的“社会法立法”;而是前述“‘四分法’下的社会立法”,即中义上的社会立法。第三,“社会领域”立法不受部门法的限制。“社会领域”立法是关于调整特定社会领域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无论是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还是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只要其中含有调整特定社会领域关系方面内容的,都应属于“社会领域立法”的范畴;而“社会法立法”从动态上看是指把社会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而进行的专门性立法活动,从静态上看是指把社会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而通过立法活动形成的各种社会法律、法规渊源。故社会领域立法是包容社会法立法的属概念,社会法立法是包容于社会领域立法的种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社会领域立法具有更为宽广的外延。它除包含社会法立法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以其他部门法形式体现的调整特定社会领域关系的内容。
从范围上看,“社会领域立法”通常比“社会立法”的范围要窄,比“社会法立法”的范围要宽,一般包括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立法。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立法”≥“社会领域立法”≥“社会法立法”。笔者认为,目前在立法机关采用“社会领域立法”这个概念有其合理性和正当性。
二、社会领域立法在当前立法工作中的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经济立法也一直是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工作的重点,这对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相对经济立法而言,社会领域的立法则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主要表现在:一是立法数量偏少,尤其是对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社会法方面的一些法律还是个空白,如社会组织法、社会保险法等还没有出台,至今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二是立法理念陈旧,现行的社会领域的许多法律法规大多是“管理型立法”[6],强调社会主体的服从性和义务性,而在权利保护方面显得不足,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需要在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和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中进一步贯彻落实;三是立法层次较低,有的规范性文件只是停留在地方政府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或行政法规的层面。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我国社会法制建设的步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实践告诉我们,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需要,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需要,是形成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和对发展观认识的深化,无论是国家立法还是地方立法,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上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在制定立法计划和部署工作措施时都把社会领域立法放在突出的位置。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的关系,对社会领域立法予以准确的定位,各级、各层次的立法机关因立法的现实情况不同、任务不同、认识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1. “着力”观。2007年3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继续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社会领域立法。”
2. “重点”观。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立法工作,重点是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立法。”由此可见,社会领域立法是政府立法工作的重点。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向省人代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2007年将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为重点,抓紧制定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的、急需的、条件成熟的法规,突出抓好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立法。”[7]
3. “并重”观。即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并重。湖北、青海、武汉等许多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工作要点和立法计划有类似的提法[8]。
4. “统筹”观。即统筹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李林等学者认为,我国社会立法与经济立法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这种状况虽有一定改变,但还存在相当差距。应当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尽快改变这种立法状况,“统筹经济立法与社会立法”[9]。
“着力”观,表明立法工作的重心在向社会领域立法“倾斜”,从而使经济领域立法和社会领域立法均衡协调发展。它的意义在于:在不放松经济领域立法的同时,突出强调“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但是,把“社会领域立法”与“经济领域立法”并提起来,要么有可能使政治领域立法和文化领域立法的地位不大明晰,要么有可能使“社会领域立法”等同于广义的“社会立法”。“重点”观,直接把“社会领域立法”作为工作重点,它对于特定的时段或者某个年度而言是明确的、可行的,但对于一个较长的时期而言是不可取的,不然就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重”观,有同等重视、同等使用力量之意,是对过去侧重、偏重经济立法的调整和修补,在短期内重视社会立法,但从长期来讲,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并重”,实际上就没有“侧重”。“统筹”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立法工作部署上的体现,它重在强调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两者统筹兼顾,解决两者不适应、不协调问题,使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一并考虑、部署和落实,而且可以因时制宜地突出某个领域立法的重点,防止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由此可见,在上述几种观点的表述中,“统筹”观是比较科学的。
三、社会领域立法的重点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规范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就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指明了方向。从社会领域立法的内涵和范围来看,当前社会领域立法的重点应当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关于保障公民权利的立法。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法律法规。包括:(1)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反歧视法、劳工权利保护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切实保障人民的劳动权、生存权和发展权;(2)制定和完善公民申诉与控告法或信访法,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加快制定户籍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保障外来人口平等就业权及其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完善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 关于发展社会事业的立法。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必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其立法主要任务和重点是:(1)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民办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保证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2)制定初级卫生保健法、医院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确立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和管理运行机制,从法律制度上促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3)制定和完善促进文化事业的法律法规,保证公益文化服务遍及城乡。
3. 关于健全社会保障的立法。围绕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以下方面立法:(1)制定社会保险法,推进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方面社会保险的规范化、法制化;(2)制定社会救助法、救灾法,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重大医疗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3)制定社会优抚法、社会福利法等,规范社会优待、伤残抚恤、死亡抚恤和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行为;(4)制定社会捐赠法、慈善事业促进法,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在此基础上,最终制定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典。
4. 关于规范社会组织的立法。适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多元化、多样化的变化,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1)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促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制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商会和行业协会方面的法律法规,如非营利性组织法(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行业组织、基金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法,使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外的各类具有公益或互益性质的社会组织,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5. 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立法。包括制定社会信用促进法、促进社会安全法、社会争议调处法等,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民间纠纷,加强安全生产,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四、社会领域立法的难点
社会领域立法与其他领域立法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涉及面广。如果说一些经济领域的立法,有时可能直接影响的只是一部分人,那么社会领域的立法往往直接影响着更广大人群。二是关系民生。经济领域的立法直接关系到经济持续发展,政治领域的立法直接关系到上层建筑和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活,而社会领域的立法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立法难度大。从实践看,社会领域立法的难度,有时远超出经济领域立法。笔者认为,当前社会领域立法的难点至少有三:
1. 社会领域立法所依赖的基础条件——社会建设实践明显滞后。当前,我国社会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和其他改革,社会领域立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仍处在发展变动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法中,要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法律的稳定性与改革的变动性的关系。要把握好这个“度”,关键在于把立法决策同改革发展稳定的决策结合起来。对于现有法律中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现实生活需要的规定要及时做出修改和完善,同时,要注意为深化改革留下空间,以应对发展的需求。
2.社会领域立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在利益主体、利益结构日趋多元化的条件下,社会领域各种社会关系和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与矛盾错综复杂,给社会领域立法带来复杂性、艰巨性。我国“城乡二元结构”[10]的客观现实,表现在立法中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身份差异”和“区别对待”[11],而解决这个问题要有一个过程。那么,在立法的制度设计中如何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也是社会立法的一大难点。因此,当前社会领域立法应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统筹兼顾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着力解决多数民众在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
3. 法律规范中的执法主体和法律责任呈多元化、复合化。这主要表现在规范社会保障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之中:往往一部法律或法规有多个执法主体和多种法律责任。这是社会领域立法中,确定执法主体的职责范围和设定法律责任边界的又一难点。
注释:
[1]参见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2]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7页。
[3]【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译本),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织翻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251页。
[4]孙国华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法理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364页。
[5]杨景宇:《我国的立法体制、法律体系和立法原则》,www.npc.gov.cn/zgrdw/common/zw.jsp?label.
[6]指“以政府权力、公民义务为本位”,“注重方便政府管理、约束管理相对人”的立法。参见王亚平:《论地方立法的定位与走向》,2004年“当代中国地方立法:回顾与展望”(武汉)研讨会论文。
[7]参见2007年2月5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丽满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载于2007年2月10日《南方日报》。
[8]参见2006年《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7年《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杨永良:《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地方立法和法律监督工作》,载于2006年3月4 日《湖北日报》;2007年2月28日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苗圩在武汉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地方立法将由“以经济立法为重点”向“经济立法和社会立法并重”转变,见2007年3月1日《长江日报》。
[9]李林:《以立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载于2005年8月5日《学习时报》。
[10]1998年,农业部政策研究中心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课题组在《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第四期)上发表了调研报告《二元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工业化、城市化》,第一次提出二元社会结构的概念。文章把城市社会作为一元,而把农村社会作为另外一元。文章认为:二元社会结构包括户籍、住宅、粮食供给、副食品供给、燃料供应、教育、医疗、就业、保险、劳动保护、婚姻、征兵等10余种制度,同时指出这些制度是判断农民和市民阶层的依据,呼吁走出二元,进而走向现代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随后,课题组成员郭书田、刘纯彬出版了《失衡的中国》一书,该书指出我国基本国情为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社会结构就是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福利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制度体系,并提出了二元结构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
[11]参见杨军、刘衡:《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缺陷及立法建议》,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篇9
关于健康服务业基本概念和产业规模的讨论
方欣叶1,吴凌放1,金春林1,2,李妍婷3,杜丽侠1,何达1(1.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040;2.上海市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1199;3.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233)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得到迅速释放,健康服务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文章探讨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产业分类的理论依据,并结合上海实际,测算了健康服务业的产业规模。
【关键词】 健康服务业;分类;产业规模
R19 A 1007-953X(2016)02-0145-04【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WU Ling-fang1,JIN Chun-lin1,2,Discussion on the general concept and scale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FANG Xin-ye1,LI Yan-ting2,DU Li-xia1,HE Da1(1.Shanghai Medical Information Center,Shanghai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200040,China;2.Shanghai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201199,China;3.Shanghai Pudong Institute for Health Development,Shanghai 200233,China).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WU Ling-fang,E-mail:wulingfang@shdrc.org ·The authors declare they have no actual or potential competing financial interests.【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level of healthcare gradually increased.People’s multi-level health needs have been released rapidly.Health care industry faces a soun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health care industry.It propos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and estimated the scale of health care industr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Shanghai.【Key words】 health care industry;classification;industry scale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发展健康服务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深化医改的现实需要,也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1]
(以下简称“《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
增加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目前,学术界对健康服务业尚未形成统一概念,主流观点认为,健康服务业是健康产业的一部分,健康产业是健康制造业和健康服务业的总和。1.1 健康产业
陈英耀等[2]提出健康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筹资机构和健康保险机构,而且包含提供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等。改善、促进与白书忠等[3]将健康产业概括为以维护、管理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提供产、学、研产品与相关健康服务的行业总称。胡琳琳、刘远立等[4]在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兹提出的保健产业的基础上,指出健康产业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是与人的整体健康相关的产业统称。他还将健康产业链分为传统、前端和后端产业,传统产业目的在于治疗疾病、改善健康,前端产业主要指与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持相关的产业,后端产业则重在实现更高层次的健康和健美。
见》”)明确了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的总体目标。1 健康服务业的相关概念 健康服务业是在经济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日益 DOI:10.13688/j.cnki.chr.2016.15262 【收稿日期】 2015-09-14;【 修回日期】 2015-11-08(1989—),女,研究助理,硕士,主要从事卫【作者简介】 方欣叶
生规划和卫生经济研究,E-mail:fangxinyee@163.com E-mail:wulingfang@shdrc.org【通信作者】 吴凌放,146http: //chr.scdc.sh.cnChinese Health Resources,March 2016,Vol 19,No.2 1.2 健康服务业
邢伟[5]认为健康服务业以提供服务为主,健康制造业则以生产产品为主,两者之和是健康产业。夏杰长等[6]提出,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服务部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服务业范畴。沈玉良、景瑞琴等[7]认为,健康产业包括和健康相关的制造业及服务业,其中制造业涉及医药、医疗器械制造等行业;服务业则包括医疗卫生、康复疗养等。
从地方政府来看,对于健康服务业的界定也基本涵盖在健康产业之中。例如,《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
规划(2010—2017)》(成办发〔2010〕23号)[8]
提出健康产业包括健康服务产业和健康制造经营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产业包括医疗服务、养生康复、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等,健康制造经营产业包括医药用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绿色食品、体育健身用品、医疗器械、中药
材、医用材料等。陈竺[9]早在第五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就指出,要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特别要注意发展面向民生、能大幅拉动内需的服务业。可见,健康服务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落脚在“服务”二字。离开健康产业领域内其他行业的支撑,健康服务将难以提供;而没有健康服务的巨大需求,健康产业领域内的其他行业也将失去发展的方向和动力[10]。近年来,健康服务业与健康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
作为国家首个关于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文件,《意见》首次明确了健康服务业的基本定义,指出了健康服务业的三大核心构成: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以及五大外延支撑: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综合来看,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核心
是医疗服务 [11]
。它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
[12]。前者具有公共属性,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后者属于市场范畴,主要面向社会和市场,要
求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13]
。2 健康服务业分类的理论依据
国家统计局印发的关于《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以下简称“《分类》”)的通知(国统字〔2014〕 18号)[14]
是目前开展健康服务业统计监测的主要依据。该《分类》以《意见》、《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卫生核算体系(2011)》中对健康服务的定义和方法为基础,明确将健康服务业分为四大部
分。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三是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四是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前三部分是核心内容,包括以维护和促进人类身体健康状况或预防健康状况恶化为主要目的的服务活动;第四部分是与健康服务相关的产业,包括相关健康产品的批发、零售和租赁服务。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肖月等[15]关于健康服务业产值预测分析的思路,提出了建议纳入健康服务业产值测算的三大组成部分(图1)。中心区主要指医疗卫生服务,外围区包括健康管理与促进以及健康保险和保障,边缘(支撑)区主要指药品、器械、保健等相关产业中属于服务业的部分。《意见》笼统地将药品、器械、保健等支撑产业纳入健康服务业范畴,没有明确区分这些产业中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部分。由于健康服务业明确属于第三产业,故在产值归类时,不建议纳入药品、器械等产品
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制造业产值,而仅包括产品批发、零售和租赁等后端产业涉及的服务业部分。
图1 健康服务业产值统计划分
对照《分类》,中心区医疗卫生服务对应的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卫生(Q83)的全部内容;外围区中健康管理与促进对应的行业分类涉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S91、S9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M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L72)、教育(P82)、新闻和出版业(R85)、社会工作(Q84)、居民服务业、体育(R88)中与健康服务相关的部分;外围区中健康保险与保障对应的是保险业(J68)和社会保障(S93)中与健康服务相关的部分;边缘(支撑)区对应的是批发业(F51)、零售业(F52)和租赁业(L71)中与健康服务相关的部分[16]
。3 健康服务业产业规模的初步测算:以上海为例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健康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其发展有利于从供给侧推动经济发展、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同时,上
(M73、(O79)
中国卫生资源2016年3月第19卷第2期http: //chr.scdc.sh.cn147 海面临着人口亚健康、老龄化、服务需求多样等现实问题,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势在必行。
根据《分类》中健康服务业的目录,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上海相关统计部门依次查得各类别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总产出(营业收入)。行业代码中标记*的分类,表示该健康服务业类别仅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部分活动,实际选定为健康服务业单位的依据是利用“健康”、“卫生”、“医”、“药”、等
为关键词进行甄别以及人工筛选。营业收入的数据来源于各企业上报的财务报表。
基于上述统计口径和操作步骤,2014年,上海市共有健康服务业相关单位16 817家,从业人员44.67万人,同比增长2.3%;总产出(营业收入)2 156.39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医疗卫生服务机构4 929家,营业收入达1 184.30亿元,同比增长12.3%;健康管理与促进机构5 514家,营业收入达341.07亿元,同比增长11.3%;健康保险和保障机构25家,营业收入达6.14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他与健康相关机构6 349家,营业收入达624.88亿元,同比增长10.0%1)。表1 2014
年上海市健康服务业产业规模分类统计 健康服务业分类
单位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家/万人/亿元
/%经比对发现,纳入健康服务业统计口径的机构数小于市场中实有机构数,因此,产业规模的测算也相应偏低。例如,《上海统计年鉴(2015)》显示,2014年,上海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 987家,从业人员20.18万人,比纳入健康服务
业产值测算的机构和人员数多了58家、0.41万人。再如,纳入统计的健康保险单位仅为3家,营业收入3.2亿元,明显少于同期保监会网站显示的50家法人保险机构和82.46亿元的健康险收入。经咨询统计相关人士,其原因在于利用行业代码J6812(健康和意外保险)搜索,查得的单位仅包括专业经营健康险的企业,而不包括人寿、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专营健康险的企业数少、且规模小,总产值也较低。大型保险公司业务广泛,健康险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公司所属的行业代码一般位于上级目录,如J681(人身保险)、J682(财产保险)等,而不在健康服务业目录之中,因此在测算产值时并没有包含这部分企业的贡献。同理,健康教育服务可能未将部分综合性高校,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的医学教育纳入。对于统计不足的行业,相关部门建议对这些领域开展实地调查,列明非健康服务目录内的、但实际涉及健康服务的企业名单,再一一查得产值情况。4 讨论
综合学术界和政策文件的观点,健康服务业内涵丰富、外延宽泛,核心是医疗服务。关于产值规模的分析,国家层面虽已出台相关政策依据,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上海为例的健康服务业产值测算显示,2014年,上海市健康服务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15%,占全市第三产业总产值的14.12%,已基本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产值结构上有明显差异。
马伟杭[17]指出,美国健康服务业产值结构主要包括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专业健康风险管理、医疗商品(含药品和药械等)、长期护理服务和临床检验的第三方外包服务。其中,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占50.00%,专业健康风险管理占11.00%,医院医疗服务占19.00%,医疗商品(含药品和药械等)占14.00%,长期护理服务占6.00%。相比之下,上海医疗卫生服务占比高约55%。可见,美国健康服务业的侧重点在于与预防和保健相关的服务,属于前端产业;而上海则重在与疾病诊治相关的医疗服务,属于传统产业。这虽与两地不 “保健”(表
148http: //chr.scdc.sh.cnChinese Health Resources,March 2016,Vol 19,No.2 同医疗服务体系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健康服务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差异。一方面,美国经验值得借鉴;另一方面,中国有博大精深的中药、中医学,养生之道源远流长,这些都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4]
。建议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特色,在预防保健上多下工夫,引导建立健康导向型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健康服务业产业结构合理化[17]
。综上,《意见》厘清了健康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松绑”了领域内各类社会主体,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基本和非基本的关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尽快完善产业规模的测算方法和依
据,摸清当前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适当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扶持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本文链接]http://doi.org/10.13688/j.cnki.chr.2016.15262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10-14)[2016-01-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14/c1001-23196616-2.html.陈英耀,吕军,Schweitzer SO.控制卫生费用还是投资于
健康——兼论健康产业模式[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4):1-3.白书忠.中国健康产业体系与健康管理学科发展[J].中 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7,1(2):67-70.胡琳琳,刘远立,李蔚东.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 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19-26.邢伟.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政策思考[J].宏观 经济管理,2014(6):29-31.[6] 夏杰长,瞿华.健康服务业发展大有作为[N].中国经济 时报,2012-04-06(07).[7]
沈玉良,景瑞琴.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推动上海健康服务业发展[J].科学发展,2011(5):81-89.[8]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成都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0— 2017)[EB/OL].(2010-04-29)[2016-02-02].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Pub/detail.action?id=30259&tn=6.[9] 陈竺.陈竺部长在第五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上的讲话[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6):321-326.[10]
白书忠,武留信,丁立,等.我国健康服务业与健康管理的创新发展[J].健康管理,2015(1):89-93.[11]
任伟.发展健康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J].宏观经济管理,2013(11):6-7.[12]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健康产业,健康发展——中欧第十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隆重举行[EB/OL](.2014-06-16)[2016-03-01].http://.[14]
国家统计局.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EB/OL].(2014-03-12)[2016-02-03].http://.[15]
肖月,赵琨,单婷婷,等.构建健康服务业产值预测分析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8):44-47.[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EB/OL].(2013-10-10)[2016-02-03].http:///tjsj/tjbz/hyflbz/.[17]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推荐阅读:
体育统计学的概念08-16
统计学中几个概念06-14
统计学的基本特点05-10
社会统计学基本公式09-07
统计学的基本问题11-23
中学教师基本信息统计09-22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10-23
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05-29
统计法基本问题要点08-29
统计方法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