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做法

2024-10-26

建筑做法(精选10篇)

建筑做法 篇1

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 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目前, 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 然而, 在不同的保温方法施工过程中, 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通过对上述三种保温方法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

1 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就是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 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 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 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近年来, 在工程上也经常的被采用。然而, 外墙内保温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

外墙内保温的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 (热) 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由于内保温保护的位置仅仅在建筑的内墙及梁内侧, 内墙及板对应的外墙部分得不到保温材料的保护, 因此, 在此部分形成冷 (热) 桥, 冬天室内的墙体温度与室内墙角 (保温墙体与不保温板交角处) 温度差约在10℃左右, 与室内的温度差可达到15℃以上, 一旦室内的湿度条件适合, 在此处即可形成结露现象。而结露水的浸渍或冻融极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开裂。

另外, 在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建筑中, 室内温度随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幅度通常不大 (约10℃左右) , 这种温度变化引起建筑物内墙和楼板的线性变形和体积变化也不大。但是, 外墙和屋面受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热的作用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 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隔热体系的速度快, 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气温时, 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隔热体系, 这种反复形变使内保温隔热体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上, 在这种形变应力反复作用下不仅是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也易造成内保温隔热体系的空鼓开裂。

2 内外混合保温

内外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 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作内保温, 从而对建筑保温的施工方法。

从施工操作上看, 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 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 (热) 桥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 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然而, 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外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温度变化相对较小, 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 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 室外温度波动较大, 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 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 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 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 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 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

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 比作内保温的危害更大。

3 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 使建筑达到保温的施工方法。由于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 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 温度变形减小, 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 (热) 桥, 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因此从有利于结构稳定性方面来说, 外保温隔热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应首选外保温隔热。

然而, 由于外保温隔热体系被置于外墙外侧, 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 因此对外墙外保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来说, 置于保温层之上的抗裂防护层只有3~20m m, 且保温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阻, 因此在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 外保温抗裂保护层温度变化速度比无保温情况下主体外倾温度变化速度提高8~30倍。因此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对外保温体系的抗裂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4 外墙保温的一般做法

以上为外墙保温在设计、施工等过程中的不当, 而造成施工工质量的问题, 那么, 如何才能使建筑保温做到既满足保温要求, 又满足建筑施工质量要求呢?

首先, 由于内保温和混合保温设计存在缺陷, 且无法解决, 故不应采用。由于外保温使建筑结构处于保温层的保护中, 使建筑结构所处温度环境稳定, 有利于建筑结构的保护, 增强耐久性。另外, 外保温将建筑在外面包裹, 保温的面积大, 更有利于保温节能。关于外保温存在墙体开裂的问题, 可以通过在外保温材料及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改进, 使之达到规定的施工质量。具体方法如下:

4.1 建筑的外保温应该是整个建筑全部的外保温。

上面我们曾讲过, 由于不完全外保温使得建筑的女儿墙、雨篷等构件出现裂缝, 因此, 为避免裂缝的产生, 我们应该对建筑进行全面的保温, 包括女儿墙、雨篷等构件, 具体作法可参照华北标88JZ13。

外墙外保温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保温材料与外装饰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 我们预防裂缝的原理是:通过减小建筑结构外保温材料同外装饰找平砂浆、外饰面等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 是材料之间产生逐层渐变, 柔性释放应力, 以起到预防裂缝的作用。

4.2 保温材料的选择:

(1) 现施工的建筑中, 保温材料的使用以挤密苯板、聚苯板、聚苯颗粒保温材料为主。挤密苯板具有密度大、导热系数小等优点, 它的导热系数为0.029W (m.K) , 而抗裂砂浆的导热系数为0.93W (m.K) , 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32倍, 而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0.042W (m.K) , 同抗裂砂浆相差22倍, 因此挤密苯板与聚苯板相比, 抗裂能力弱于聚苯板。一聚苯颗粒为主要原料的保温隔热材料由胶粉料和胶粉聚苯颗粒做成, 胶粉材料作为聚苯颗粒的粘结材料一般采用熟石灰粉—粉煤灰—硅粉—水泥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胶凝体系, 该类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为0.06W (m.K) , 与抗裂砂浆相比相差16倍。该种材料与挤密苯板和聚苯板相比, 导热系数要小得多, 因而能够缓解热量在抗裂层的积聚, 使体系受温度骤然变化产生的热负荷和应力得到较快释放, 提高抗裂的耐久性。

(2) 增强网的选择:玻纤网格布作为抗裂保护层软赔进的关键增强材料在外墙外保温技术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 一方面它能有效的增加保护层的拉伸强度, 另一方面由于能有效分散应力, 将原本可以产生的宽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 从而形成抗裂作用。由于保温层的外保护开裂砂浆为碱性, 玻纤网格布的长期耐碱性对抗裂缝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从耐久性上分析, 高耐碱纤维网格布要比无碱网格布和中碱网格布的耐久性好得多, 至少能够满足25年的使用要求, 因此, 在增强网的选择上, 建议使用高耐碱的网格布。

(3) 保护层材料的选择:由于水泥砂浆的强度高、收缩大、柔韧性变形不够, 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面, 耐候性差, 而引起开裂。为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 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 抗裂砂浆的压折比小于3。如外饰面为面砖, 在水泥抗裂砂浆中也可以加入钢丝网片光, 钢丝网片孔距不宜过小, 也不宜过大, 面砖的短边应至少覆盖在两个以上网孔上, 钢丝网应采用防腐好的热镀锌钢丝网。

(4) 无空腔构造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在采用聚苯板作外保温的设计中, 保温层主要承受的是重力和风压, 由于聚苯板强度的限制, 使保温层开裂, 甚至脱落。为了提高保温板的强度, 应尽可能提高粘结面积, 采用无空腔, 以满足抗风压破坏的要求。

5 结论

建筑外墙保温是近年来新兴的施工方法, 由于内保温、混合保温等方法在设计中的缺陷, 建议采用外保温, 并按照逐层渐变, 柔性释放应力的原则, 选择材料及施工方法, 以达到保温、抗裂的目的。由于外墙保温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组成的各相关层协同作用不仅要求柔性渐变, 而且应有一定的相容性、协同性, 形成一个复合整体。因此, 外墙保温体系应由乙烯材料供应商经质量体系认证和系统材料及体系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后成套供应, 以保证体系材料的匹配性及抗裂技术路线的实施, 并有利于明确外墙保温体系供应商对外保温工程质量负责。

摘要:通过对三种保温方法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做法,利弊

建筑做法 篇2

本人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已经多年,虽没有很深的造诣,但基本掌握了一点技巧,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的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首先要通读招标文件中有关对技术标书部分的要求,对一些基本数据和参数做到心中有数。

二、到拟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周边的地形、方向、位置,并且记录准确的数据,为技术标中得平面布置做好准备。

三、根据施工建筑面积和拟定项目管理人员确定工期、投入的劳动力、机械设备的大致数量。

四、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把章节拟定。具体做法是;把招标文件中要求的每一项必做的项目分析做为“章”,把详细的说明、做法做为“节”,节的下面可以再次分为“项”。

五、如果把第四项的做法比喻成技术标的“骨架”,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贴肉”,所谓的贴肉就是把每一章节的详细做法、想法、分析按照实际的做法用文字和图标表示出来。

六、整体技术标做完后,再编制目录,然后和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标打分表一一比照,看是否有漏项之处。

青海地区传统建筑屋面做法之探究 篇3

关键词:气候特点;构造做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201-3

1 概述青海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千米,南北宽800多千米,总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全省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坂峰6860米)和最低点(民和下川口村约1650米)海拔相差5210米。青海省地貌以山地为主,兼有平地和丘陵。

气候特点。青海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8℃之间,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南部高海拔地区无绝对无霜期。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渐增。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mm,植被稀少,以荒漠为主。而西南部降水量可达近500mm,地表水量丰富,森林密布。青海省气象灾害在北部以干旱、沙尘暴和夏季短时暴雨为主。东部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以春旱、夏涝、冰雹和霜冻为主。在南部以霜冻、雪灾为主。

民族宗教。青海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同时青海是一个多宗教的省份。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宗教在青海省都有传播,其中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信教群众中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几个世居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

2 青海地区传统建筑屋面的形式与构造做法

青海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特点,加上多元化的民族聚居、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它特有的带有浓郁地域性的建筑形态;建筑是文化的载体,青海地区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传统的大部分公共建筑以宗教(寺庙)教筑为主,红白、黄、黑色 为主色调,木构架为主要承重结构,夯土墙(墙上有收分)为围护结构,屋顶以坡屋面居多;宗教建筑是青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青海地区另外两种传统的建筑形式是当地传统民居(庄郭院)和古堡;传统民居以高大厚重的夯土墙围成独立的院落,多为四合、三合或两面建房,入口为东南向,每家的平屋顶相互连通,上下交通用自家木梯连接。(“青海好,青海的屋顶能赛跑”,有青海当地的歌谣为证);古堡,古时为战事防御性的屯兵之所;传统民居和古堡基本为平屋面;宗教建筑多以坡屋面居多(局部平屋面);平屋面面层为当地黄土,找坡7%-8%;坡屋面一般以歇山居多,也有庑殿、硬山等形式;坡屋面分为瓦瓦屋面和金顶屋面。

2.1 平屋面

平顶屋面的构造一般分三层做法:第一层是承重层,依据房屋等级的不同在椽子上铺设不同的材料(以等级高低依次为小木条、木板、修整过的树枝);第二层黄土层掺灰草泥背(每层50厚,共3层),分层夯实,找坡;第三层为面层,30厚细黄土,人工踩实夯打。

2.2 坡屋面(以歇山为例)

藏式歇山屋面同内地汉式歇山建筑

的屋面相差不大。但与汉式不同的是:藏式建筑的歇山屋面是在首先做好的平顶层基础上再搭配好歇山屋架,然后铺设望板。

2.2.1 瓦瓦坡屋面

藏式坡屋面的材料(从下到上)主要是木构架;椽子;30厚望板;1.5厚护板灰,压实收光;分三次上50厚灰泥背,找好坡面曲线;层层赶光压实,晾干 ;再分二次上青灰背,分层赶光压实,晾干;分中定垅号,坡中瓦瓦、捉节夹垄,勾抿严实;勾头帽钉钉牢。

传统的藏式歇山顶面层材料等级最高的是镏金铜皮。后来慢慢演变为金色钛金板了;钛金板无论是材质、颜色、价格和工艺上都与传统的镏金铜皮有很大的差距。青海地区目前现存镏金铜皮屋面已经很少见,都被钛金板所替代。传统的镏金铜皮屋面做法:

藏式歇山金顶平面位置与主殿上下对应。先在屋顶地面上铺一道与金顶平面吻合的地梁,上面架设立柱、枋、斗拱、梁架;梁架形式没有固定统一的做法,较为简单;屋顶自重较轻,梁架尺寸较小;构架为木梁柱,构成金顶的基座;基座或柱上承斗拱,出挑飞檐;斗拱做法地域性强,后尾为仿木,一般不装饰加工;构架形成歇山顶,上面铺设镏金铜皮。耐久性、防水性强,装饰效果好。

3 青海地区传统建筑屋面的现状分析

CHCC设计团队从2013年起,历时三年,从青海海东自治州到黄南自治州、再从海南自治州到果洛州。足迹踏遍青海的(东、南、西)大部分区域,对150多个文物单体(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其中包括50多个宗教建筑、4个古堡和100多个传统民居进行了仔细地现场勘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了相应的修缮、保护方案、施工图以及施工后期服务,目前工作仍在延续。

这150多个单体建筑是青海地区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覆盖范围广,建筑形式多样,建筑年代从最早的旦斗寺(10世纪中叶)到清代的拉加寺。

这些建筑历经几百年甚至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历经沧桑。尽管其间经过数次修缮,可现如今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尤其屋面漏雨造成的残损更为突出。CHCC团队经过对这100多个单体的实地勘查,对这些传统古建筑屋面现状做法作了如下梳理。

3.1 平屋面

平顶黄土屋面无防水层,漏雨严重;黄泥为该地区屋面主要使用材料,不同于西藏地区使用的阿嘎土作为屋面的材料,实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黄泥本身结构松散,易于风化,加之风雨侵蚀,日晒、冻融等因素,导致屋面黄泥层风化、疏松开裂,加之排水不畅,致使屋面渗漏,造成室内椽子、望板等木构件糟朽。进而加剧建筑本体残损。

3.2 坡屋面

①瓦瓦坡屋面。筒瓦屋面捉节夹垄灰松动,无防水层;排水口堵塞,排水不畅;屋面漏雨严重。②钛金板坡屋面。钛金板坡屋屋面,为近年维修时翻建;屋面面层构造做法简易,缺少防水层;屋面排水组织简陋,漏雨较为严重。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屋面,排水不畅,无防水层,屋面构造材料及做法不合理等因素(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是造成屋面漏雨的主要原因。而雨水对建筑的伤害是导致建筑本身残损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如何做好建筑的排水、防水尤为重要,尤其是建筑屋面的防、排水。

4 对青海地区传统建筑屋面构造做法的探寻

对于建筑的不同部位,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屋面而言:以排为主,以防为辅,防、排结合。屋面排水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水;屋面防水因建筑物的性质、重要性、使用功能要求按不同的等级设防,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气候环境、施工工艺条件选用不同的防水材料或施工工艺,屋面防水材料一般选用柔性卷材或涂膜防水。

青海地区气候严寒,昼夜温差大,风沙较多,雨季相对集中。依据屋面的防、排水设计原则及其构造原理,结合青海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传统习惯,对于不同的屋面现分别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4.1 平屋面

①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以外排为主,适当内排)保证雨水顺畅;合理布置雨水口;合适的排水坡度(青海地区一般7%-8%)。②防水:柔性防水卷材(双组份玻纤网或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2 坡屋面

①排水:无组织排水,依据自身结构坡度排到平屋面或地面。②防水:柔性防水卷材(双组份玻纤网或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面层防水(瓦或钛金板)。

针对目前青海地区传统古建筑屋面漏水严重之现状,需要调整更为合理、行之有效的屋面做法方案,解决目前屋面漏雨严重现象势在必行。首先必须改进以前简陋、无序的排水措施;同时原有屋面做法上增加柔性防水层;而防水材料的选用和屋面合理的构造做法无疑成了本方案核心问题(特别是平屋面)。

选用防水材料之一:双组份玻纤网防水卷材(青海当地专家推荐),玻璃纤维网是新型增强材料,由石英砂经1000多度熔化经过复杂工艺拉丝出来,该材料耐腐蚀性强,强度高,柔软方便施工。对于黄土平屋面而言:增强黄土的抗裂性,同时兼具一定的防水性能(工程实例:黄南自治州隆务寺密宗学院、果洛州拉加寺、海东自治州文都寺等)。

选用防水材料之二: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可以在-25℃至+10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疲劳性,以及高达1500%的伸长率和较强的耐穿刺能力、耐撕裂冷冽。适合于寒冷地区,以及变形和振动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水工程(工程实例:海东自治州夏琼寺、海南自治州赛宗寺等)。

上述两种防水材料本身的性能各有优点:双组份玻纤网耐腐蚀性强,抗裂性好;SBS改性沥青防水性能优越,耐高、低温,耐穿刺;对于青海地区,这两种防水材料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到底选哪种更合适?

对于木构架黄土平屋面:这两种材料在屋面构造上有两种方式:①木望板做基层处理,防水卷材与望板固定,再是找坡、灰土泥背等传统做法。这种做法虽然较好地解决了防水本身的问题,却降低屋面木构架的透气性,当室、内外出现温差较大、室内湿度较大时在室内形成冷凝水;对木构架有不利影响(目前存在争议)。②在望板上铺一层卵石、黄泥层,上铺硬化层(水泥砂浆),并找平,铺防水卷材,找坡,灰土泥背等传统做法。这种做法不但解决的防水问题,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屋面透气问题。缺点增加了屋面荷载。无论是哪种防水材料,在理论上,就上述构造做法而言,各有利弊。但实际究竟哪种防水材料防水性能更好,只能让时间去验证(CHCC设计团队将持续关注)。

对于木构架坡屋面:由于自身坡度问题,雨水相对不易滞留,把面层缝隙处理好(面层本身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保证雨水能顺利排出,由于没有大面积的雨水滞留;因而屋面防水,就成了不是十分必要的,且较为辅助的措施。如果一定增加防水卷材构造层,其实这两种防水卷材在木构架坡屋面构造上的优劣并无太大区别;就青海气候角度考虑: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适应温度范围广、耐穿刺等优越性能,较之双组份玻纤网会相对适合。但这两种卷材防水构造,对木构架屋面透气性的影响始终存在。

5 总结与展望

在建筑工程中,屋面漏雨问题是公认的世界难题。没有绝对的、万无一失的防水设施,更何况防水材料本身有使用年限的要求;加之各种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的破坏,以及受当时技术、施工工艺等条件的限制;即使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建筑出现各种不同的残损实属正常。如何有效地解决建筑中出现的各种残损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文物建筑的保护,笔者深感任重而道远!

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每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缩影。今天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只要本着对建筑的持续关注、对人文情怀的持续关注,不断探索和勇于尝试,相信一定会找到更加适合青海地区传统屋面的防水技术措施,也相信饱经沧桑的青海地区传统建筑,定会散发它永恒、独特的魅力!

参 考 文 献

[1] 徐宗威.西藏传统建筑导则[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做法 篇4

1 防水施工中细部节点做法

防水问题一直以来都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且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措施进行根治, 成为了困扰施工设计人员的最大难题。但究其根本原因, 防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还是在于在防水细节部位没有做好, 继而导致渗漏现象。为此, 必须要加大对防水细节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对防水细节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

1.1 外墙外保温在外窗的收口部位

当前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人们更加重视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在施工的过程中, 外墙外保温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外保温在外窗收口位置比较容易出现渗水和漏水的问题, 雨水会上演着保温收口的位置直接渗到空气层当中, 这样也就使得室内的环境受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对其控制。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在外窗的周围建一个凸出的窗框, 凸出的厚度也就是保温层自身的厚度。这种方式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外窗收口的位置加了一个环箍, 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此损坏而出现的渗漏问题, 保证了其可靠性。

1.2 卫生间门口部位

卫生间的防水施工时建筑施工过程中人们一直都很关注的一个工作, 由于其经常要处在潮湿和有水的环境当中, 尤其是码头的底部和地漏等位置尤其要重视防渗的质量。但是对于卫生间门框渗漏的情况, 人们的重视程度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 应该加强细节施工, 在对门框部位进行安装的时候, 一定要在靠近门框底部的位置适当的增设固定点, 这个时候就可以保证门窗和墙体之间连接的紧密型。门框和墙体间的缝隙也要用砂浆进行彻底的填充, 在填充的过程中还要加入适量的建筑胶, 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证防水的质量和效果。

1.3 预埋件与套管的留置部位

现在的建筑各种管线都埋置在地下, 由地下室外墙穿入建筑物后接入室内, 于是地下室外墙上的预埋件与套管的留置数量也随之增多, 由于这些部位处于地下室, 特别是对于水位较高的地区, 非常容易产生渗漏。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采取下述方法来控制:

1.3.1 在混凝土结构当中的穿地下室外墙的管道应该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实际的情况使用恰当的防水套管,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止水环进行仔细的焊接, 在预埋套管加焊止水环的过程中, 选用钢管作为施工中的套管, 其在长度上和墙体的厚度上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同时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具有撑头的功能, 可以很好的保证模板之间的稳定性, 止水环在套管上要保证焊接的质量和水平, 支模的过程中在预埋管和套管中还要安装对拉螺栓, 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模板自身的稳定性。在拆模施工结束之后, 还要将螺栓全部抽出, 套管和套管之间还要采用改性沥青对其进行封堵, 如果套管的两端有垫木, 就应该在拆模的时候也将垫木拆除, 此外还要将垫木拆除过程中出现的凹坑进行填实处理。

1.3.2 强化对止水环焊缝的检查。

如果焊接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满焊, 就应该采用敲击的方式对焊缝进行严格的检查, 同时对不合格的工件要进行补焊处理, 之后才能在工程中加以应用, 止水施工中的穿墙螺栓最好采用的是止水螺栓, 同时螺栓端头的位置还要设置小木块, 如果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 就可以将木块拿掉, 之后对木块留下的凹痕进行填实处理。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细部节点做法

2.1 节点区的钢筋绑扎

梁柱节点的钢筋绑扎时主要应注意两点:即箍筋的间距大小和纵筋的锚固。在实际的施工中, 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箍筋。具体的施工流程:绑扎框架梁以下柱箍安装柱模浇灌柱砼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箍筋绑扎框架梁钢筋梁面处加节点箍筋一道安装节点区模板安装框架梁侧模及楼板底模。这样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绑扎框架梁钢筋使用的操作架, 这时可以用工具式脚手架来解决。如果楼板底模是用钢管做顶撑, 也可以先搭顶撑架, 利用它来做绑扎梁钢筋的操作架。

2.2 节点区的模板安装

梁柱节点支模一般都比较麻烦, 工效底。施工实践中最常见的是采用现场临时散装的做法, 容易出现尺寸偏差过大、拼缝不严密、表面平整度及接驳垂直度较差等通病, 要拆除再重装往往十分麻烦, 不便于进行节点内的杂物清理和节点箍筋的调整处理。结合节点箍筋的绑扎顺序, 在装梁底模、穿梁底筋再绑扎节点箍筋后才安装节点模板, 可以采取框架梁宽度范围以外的节点模板采用工具式定制模板的改进做法。采用工具式定制节点模板体系, 节点模板一般可以周转使用10次左右, 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提前制作, 又可节省现场作业时间, 加快进度。

2.3 节点区的砼浇灌

框架梁柱节点作为梁的支座本身属于柱的一部分, 所以节点砼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先浇高标号砼后浇低标号砼, 即先浇节点区砼后浇节点区以外的梁板砼。应注意的是:节点区砼与梁板砼应连续浇筑, 不得将高低强度等级砼交界处留成施工缝或出现冷缝。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制中, 要合理确定配合比, 并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在搅拌中应控制搅拌时间, 做好浇筑过程的振捣工作, 最后要加强混凝土养护, 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3 结论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细部节点施工对整个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都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对细部节点的施工质量予以高度的重视, 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予以控制,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摘要:当前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建筑的施工数量和施工规模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工程细部节点做法施工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 因为这对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细部节点施工基本上在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施工中每个部分都有其自身的要求, 所以施工中必须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细部节点做法施工工艺, 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细部节点,防水施工,钢筋连接

参考文献

[1]李涛.商品住宅厨房及卫生间防水施工质量控制[J].安装, 2015 (03) .

[2]张媛, 温欣.CDIO理论在《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及质检》课程的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5 (01) .

建筑做法 篇5

土建完工清场 目的: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材料堆放有序,避免各工序由于垃圾没有及时清理而造成交叉污染及安全隐患,树立安全文明施工形象,达到公司、区域、集团要求。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佛山万科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3 编制说明

本标准做法原则上要求所有在建及新建项目均按此做法执行。

4、工完场清标准做法

4.1模板制作及安装的工完场清

A1:模板原材料分类堆放整齐,保持场地整洁。【标准做法】

【错误做法】模板原材料没有分类堆放整齐。

A2:模板加工当天完工后,当天将废料垃圾打包清运到工地定点垃圾收集点,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模板加工场地杂乱无章,材料垃圾堆放混乱,禁止使用小圆盘锯,当天完工后废料垃圾没有清理干净。

3:安装模板当天完工后,当天将安装模板时产生的废料垃圾打包清运到工地定点垃圾收集点;

【错误做法】安装模板完工当天废料垃圾没有清理。

A4:;安装模板当天完工后,当天将安装模板时产生的废料垃圾打包清运到工地定点垃圾收集点

【错误做法】模板完工当天,模板废料及木糠没有清理,同时施工过程中废料木糠没有集中堆放。

A5:梁底模板安装完成后用吸尘器对木糠灰尘进行清理,或用清水把梁底模板木糠灰尘清洗干净。

【错误做法】梁底模板安装完成后当天没有把梁底木糠、废料、灰尘进行清理干净。

A6:模板拆除当天完工后,当天把材料集中堆放,保持外架整洁。

【错误做法】模板拆除当天完工后,没有把外架上的材料集中堆放。

A7:模板拆除当天完工后,当天必须把材料分类集中堆放,保持室内及外架整洁。

【错误做法】模板拆除当天完工后,模板材料应分类室内堆放整齐,不得靠在外架上。

A8:模板拆除后当天将材料转运到固定的堆放场地分类集中堆放,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模板拆除后,当天没有将材料转运到固定的堆放场地分类集中堆放。

4.2钢筋制作及安装的工完场清

A9:钢筋原材料及半成品分类堆放整齐,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钢筋原材料及半成品没有分类堆放整齐,场地堆放混乱。

A10:钢筋加工当天完工后,当天把废料垃圾清理干净,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钢筋加工完工后,没有清理废料垃圾。

A11:钢筋安装当天完工后,当天把安装钢筋时产生的废料垃圾打包清运到工地定点垃圾收集点。

【错误做法】钢筋安装当天完工后,安装钢筋时产生的废料垃圾未及时清理。

A12:钢筋焊接当天完工后,当天把钢筋焊接时产生的废料垃圾打包清运到工地定点垃圾收集点。

【错误做法】钢筋焊接当天完工后,当天没有把钢筋焊接时产生的废料垃圾清理干净。

A13:墙柱钢筋安装完后,当天要用扫把将墙柱根部废渣垃圾清扫干净,再用清水将墙柱根部的废渣灰尘清洗干净。

【错误做法】墙柱钢筋安装完后,当天没有将墙柱根部废渣垃圾清理干净。

4.3浇筑砼的工完场清

A14:浇筑砼完工后,当天及时把散落在地面的砼清理干净,保持地面整洁。

【错误做法】浇筑砼完工后,当天没有将散落在地面的砼清理干净,及堵塞排水道,造成场地积水。

A15:浇筑砼完工后,当天把浇筑砼时渗漏、溢出、散落在外架上的砼清理干净,同时把受污染的安全网清理干净。

【错误做法】浇筑砼完工后,当天没有把浇筑砼时渗漏、溢出、散落在外架上的砼清理干净,受污染的安全网也没有及时清理干净,砼凝固后清理非常困难。

A16:浇筑砼完工后,当天把浇筑砼时渗漏、溢出、散落在楼板上的砼清理及冲洗干净,保持施工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浇筑砼完工后,没有及时把浇筑砼时渗漏、溢出、散落在楼板上的砼清理干净,砼凝固后清理非常困难。

A17:浇筑砼完工后,当天把浇筑砼时使用的施工机具清理干净,把施工机具放回仓库。

【错误做法】浇筑砼完工后,没有把浇筑砼时使用的施工机具清理干净及放回仓库。

4.4砌体砌筑的工完场清

A18:砌体堆场当天搬运完工后,把碎砖废料清理干净到废料堆场,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砌体堆场当天搬运完工后,没有把碎砖废料清理干净。

A19:砌块集中加工当天完工后,当天把场地废料垃圾清理干净,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砌块集中加工当天完工后,没有及时把场地废料垃圾清理干净。

A20:砌筑当天完工后,当天清理干净现场废料垃圾,楼板控制线清晰可见,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砌筑当天完工后,没有及时清理现场废料垃圾。

4.5砌筑及抹灰工程砂浆集中加工

A21:砂子堆放到定点砂子堆场处,设置矮墙挡隔,防止砂子跟其它材料交叉污染。

【错误做法】砂子随意堆放,容易跟其它材料或垃圾交叉污染。

A22: 专用水泥仓库存放水泥,下垫防止水泥回潮,保持仓库整洁。

【错误做法】水泥随意堆放,防潮措施差。

A23:砌筑及抹灰施工的砂浆集中加工当天完工后,及时清理场地,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砌筑及抹灰施工的砂浆集中加工当天完工后,没有及时清理场地。

4.6抹灰工程的工完场清

A23:抹灰施工过程中采用砂浆料斗及在抹灰工作面下面铺垫铁皮,防止砂浆污染楼面。

【错误做法】抹灰施工过程中没有采用砂浆料斗及在抹灰工作面下面铺垫铁片。

A24:抹灰当天完工后,当天清理及冲洗干净落地灰,清理干净现场废料垃圾,原楼板控制线清晰可见,保持场地整洁。

【错误做法】抹灰当天完工后,没有及时清理现场废料垃圾。

4.7管理动作

A25:总包单位在各工序班组交底时,同时明确各工序班组专人负责工完场清,设置安全文明、成品保护专职小组,当天完工当天完成工完场清工作。

建筑做法 篇6

近几年愈发觉得所谓的桥梁美学在现实的利用上,已经背离了它自己存在应当表现的价值。胡乱的装潢,混乱的灯光,应付的造型,加上谄谀的概念,一座好好的作为通行、跨越的桥梁,酿成了怪样子。现阶段,在国内乱想要做桥梁景不雅或桥梁建筑设计,最常见的做法有三种。

第一,装潢挂板。第二,灯光明化。第三,构造造型。

二、从设计方面的若干题目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办法

(一)具体细节的设计方面

设计职员没有联合桥梁地点地域的资料现实供给情形。在乡镇,优质的砂石子资料一般未几,假如设计高强度混凝土(如预应力空心梁混凝土设计为C50),将可能给施工造成很年夜艰苦。是以,在乡镇地域,桥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为C40为妥。而在市区,预应力空心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为C40或C50均可,因市区一般都有商品混凝土基地,砂石资料供给质量有保障。

设计职员对乡镇地域洪水位懂得不详,经常导致设计时桩基系梁地位较低,施工艰苦,造成系梁构造质量不易包管。监理单元应当和谐设计单元,恰当进步系梁标高。

结构设计存在破绽。典范题目是伸缩缝处仅设通俗橡胶支座。应改为橡胶运动支座,不然在汽车荷载感化下伸缩缝处易拉裂,通俗橡胶支座变形,极年夜地影响构造平安和经久性。监理职员应实时发明题目,建议业重要求设计单元进行支座变革。

桥面没有设计整体钢筋网,没有斟酌汽车超载题目。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广泛,汽车超载营运,会对桥梁构造持久的应用机能和经久性发生晦气的影响,是以除了交管部分要增强治理外,设计时也须要对超载带来的成果进行研讨、剖析。

伸缩缝处空心梁预埋数目不足,监理及施工单元必需事先做好复查工作。桩基主筋维护层与建筑制图纷歧致,施工及监理单元必需十分留意这一题目,不然桩基主盘维护层难以到达设计

请求。

(二)构造的经久性设计题目

桥梁在建造和应用进程中,必定会受到情况、有害化学物资的腐蚀,并要蒙受车辆、风、地动、疲惫、超载、报酬身分等外来感化,同时桥梁所采取资料的自身机能也会不竭退化,从而导致构造各部门分歧水平的毁伤和劣化。

须要指出的是,良多这类题目与没有进行公道的经久平安性设计有关,这也促使人们从头熟悉桥梁的经久性题目。大批的病害实例也证实,除了施工和资料方面的原因,影响构造经久性的基本身分是来自结构设计上的缺点。在年夜跨度桥梁范畴,国内乱从上世纪80年月以来,建造了大批的斜拉桥。固然迄今为止呈现倾圮或严重侵害的例子很少,但已经有多座桥梁由于拉索的经久性题目而不得不提前换索,既影响了应用,又带来了经济丧失。

国内乱从上世纪90年月开端器重了对构造经久平安性的研讨,也取得了不少结果。而这些研讨年夜多是从资料和统计剖析的角度进行的,对若何从构造和设计的角度来改良桥梁经久平安性却很少有人研讨。并且,持久以来,人们一向着重于构造盘算方式的研讨,却疏忽了对总体结构和细节处置方面的存眷。是以,须要尽力将经久平安性的研讨从定性剖析向定量剖析成长。

(三)构造的疲惫毁伤题目

桥梁构造所蒙受的车辆荷载和风荷载都是动荷载,会在构造内乱发生轮回变更的应力,不单会引起构造的否动,还会引起构造的累积疲惫毁伤。

因为桥梁所采取的资料并非是平均和持续的,现实上存在很多渺小的缺点,在轮回荷载感化下,这些微缺点会逐渐成长、归并形成毁伤,并慢慢在资料中形成宏不雅裂纹。假如宏不雅裂纹得不到有用把持,极有可能会引起资料、构造的脆性断裂。早期疲惫毁伤往往不易被检测到,但其带来的成果往往是灾害性的。

疲惫毁伤曩昔一向被以为是钢桥设计中的焦点题目,由钢构造疲惫引起的钢材开裂案例较多,亦有不少因疲惫断裂引起桥梁垮塌的例子。近20年来,疲惫毁伤的研讨已进进混凝土构造,但对于应用期受腐化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动态机能和疲惫机能的研讨还需增强。

对疲惫毁伤的研讨不该仅对全部构造而言,还应当器重某些要害部位的局部疲惫掉效题目。

(四)桥梁的超载题目

桥梁超载重要有三种情形:其一是早期建筑的老桥超龄负载运营;其二是桥梁通行的现实车流量跨越设计流量;另一种是车辆违规超载。前两种发生的原因重要是设计荷载的变更和交通量的增添,后者是车辆应用者违法超载营运,后两种超载现象在我国公路运输中较为广泛。

平安性不足是桥梁构造设计急切须要解决的题目。我们应当积极鉴戒国外胜利的经验和做法,要从桥梁结构、构造系统和设计理念的角度做好经久平安性的设计研讨工作。

建筑做法 篇7

在外墙保温工作中, 影响保温的因素是非常多的, 比较常见的是聚苯板、挤密苯板等。这些材料具备各自的应用性能, 比如挤密苯板, 这种板材具备良好的密度性, 其导热系数比较小, 比较适合一定场合的外墙保温工作, 又如聚苯颗粒材料, 这种材料主要由胶粉料及其胶粉聚苯颗粒构成, 其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抗裂砂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好的进行抗裂层的积聚能量环节, 进行裂成耐久性的提升是必要的, 从而适应材料的温度变化。

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应用中, 进行玻纤网格布的应用也是必要的, 这是种关键增强材料, 有利于提升外墙外保温技术效益, 从而更好的进行保护层的拉伸强度控制, 更有效的进行分散应力的控制, 从而保证其良好的抗裂作用。在实际工作中, 也要意识到保温层的外保护开裂砂浆的性质, 在抗裂缝分析中, 玻纤网格布的耐碱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 高耐碱纤维网格布更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性, 更容易满足外墙保温的工作需要。

在实践工程中, 需要意识到水泥砂浆的自身强度问题, 其收缩性比较大, 并且不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变形性, 需要直接进行保温层的作用, 并且耐候性比较差, 非常容易导致开裂情况出现。为了进行这种问题的解决, 需要进行专门性的抗裂砂浆, 进行增强网的合理铺设, 在砂浆内部进行一定量的纤维加入, 更好的进行水泥抗裂砂浆工作, 进行面砖的工作控制, 保证耐腐性良好的热镀锌钢丝网的应用。

2 外墙保温体系的健全

在外墙保温工作中, 进行外墙苯板的应用是必要的, 这就需要进行良好的保温材料的应用, 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整体保温性能的提升, 这就需要进行施工方法的探讨, 针对建筑外墙的垂直度要求进行分析, 保证对当下施工进度的满足。在外墙施工中, 也要注意到内外混合保温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体现在外保温施工过程中, 通过对外保温的应用, 保证墙体的整体温度性。

在混合保温研究中, 我们也要意识到混合保温对于建筑结构的危害性。这种外保温形式, 影响了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保温性。一般来说, 只有墙体处于一定的稳定场内, 其内部的温差变形应力才会比较小, 这就需要认识到内保温做法部位的优势及其弊端, 更好的实现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保温作用。在内保温形式中, 需要意识到室外环境因素对于建筑结构墙体的影响。如果室外温度的波动比较大, 并且墙体处于不太稳定的温度场, 其温差变形依旧是比较大的。

在外墙外保温形式中, 我们需要意识到保温隔热系统的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该系统置于外墙外侧, 让建筑物达到日常保温的要求。通过对保温隔热体系的外墙外侧置入, 更好的进行主体结构的温差作用控制, 从而更好的实现温度变形的控制, 有利于进行结构墙体的保护, 可以进行冷热桥的阻断, 保证结构寿命的延长, 更有利于提升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对这个方面的分析, 可以得知外保温隔热的具体作用。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进行外保温隔热方式的选择, 这种方式对于外墙外保温体系的要求比较高, 并且保温材料具备较大的热阻性。在一定的热量情况下, 需要控制好外保温抗裂保护层的温度, 更好的提升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及其耐候性。

在墙体保温中, 需要意识到外保温隔热的应用形式, 这种形式通常需要进行墙体外侧的固定, 在保温板上进行面砂浆的涂抹, 再来用增强网进行抹面砂浆的铺压, 这种状况下产生的裂缝情况也是比较多的。在这种体系中, 聚苯板的保温层比较窄小, 其膨胀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也比较低, 但是其抗裂砂浆的导热系数是比较高的, 需要辩证分析这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差异。从而更好的进行聚苯板保温隔热层的热阻控制, 保证保护层的热量控制。这需要考虑到温差变化及其季节室外气候变化, 更好的进行柔韧性合网格布的应用, 保证其整体耐久性的提升。这也需要考虑到聚苯板的整体温度情况, 更好的进行不可逆热收缩变形的分析。

在高温干燥地区, 这种形式的保温隔热通常是比较常见的, 这需要进行钢丝网架的聚苯板的应用, 确保其整体主体保温隔热性。在钢丝网架聚苯板的应用过程中, 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预设, 将其固定在基层墙体上, 再进行不穿透聚苯板的方式进行基层墙体固定, 这也需要进行一定尺寸的砂浆应用形式, 比如针对其面层进行砂浆找平。

在约束力影响下, 体积收缩的拉应力会产生差异, 如果这种拉应力超出水泥砂浆的整体抗拉能力, 就会产生裂缝。配筋不合理也会产生裂缝。在水泥砂浆工作中, 钢丝网架的作用需要配合单面配筋的形式, 需要将其靠近保温隔热层。在一定的外向力影响下, 该配筋方式影响了外墙饰面的应力分散情况, 这里需要了解到抗裂作用。需要掌握外保温情况下的裂缝情况。在外墙保温中, 需要注意到墙体的墙面整体保温, 做好外阳台等的保温工作, 避免出现裂缝。

在构造设计层面上, 做好无网聚苯板外保温外面粘贴面砖的工作是必要的, 这也需要从受力状况进行分析, 针对一般的外保温聚苯板需要进行点粘法的应用。在抗风压性工作上, 需要针对聚苯板的外保温体系性质进行工作, 进行抗风压的分析及其问题预防。在防火方面, 需要考虑到该体系的空气层, 这种空气层比较容易出现火灾的蔓延。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在高温辐射下很快收缩、熔结, 在明火状态下燃烧, 即在火灾发生时, 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将很快被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说, 在聚苯板外保温体系面层粘贴面砖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火灾状态下聚苯板在受热后严重变形, 使面砖层脱落, 引起面砖层整体脱落造成人员伤害。

由于使用材料及其施工方式的差异, 不提供的外墙保温形式需要适合于不同的环境。这就需要针对其所涉及的建筑造价、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混合保温形式、内保温形式等应用, 遵循相关的原则, 进行合适的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更好的提升其保温性及其抗裂性。这就需要进行外墙保温体系的辩证分析, 需要了解到外墙保温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组成的各相关层协同作用不仅要求柔性渐变, 而且应有一定的相容性、协同性, 形成一个复合整体。因此, 外墙保温体系应由乙烯材料供应商经质量体系认证和系统材料及体系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后供应, 以保证体系材料的匹配性及抗裂技术的实施, 并有利于明确外墙保温体系供应商对外保温工程质量负责。

3 结束语

在北方地区建筑外墙保温工作中, 需要意识到建筑外墙保温的具体步骤及其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惠忠, 周明.绝热材料生产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7.

[2]郭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住宅中的作用[J].建筑技术开发, 2009.

对口单招建筑技能训练的几点做法 篇8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是技能训练成功的前提

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口高考目前在中职学校还是一个重要的品牌,它是关系到学校招生生源好与差、多与少,也是学校做大做强的关键。其次,各班班主任也非常重视,它是关系成绩整体提高的关键。为此,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技能训练过程中,加强与技能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技能训练做好坚强的后盾。再次,技能老师高度重视。因为学生技能考试通过了,才能参加一个月后笔试考试;而且文化和专业理论成绩总分高分数段学生,技能考试成绩也要高分数通过。学生也高度重视,这关系到学生能否有资格参加最后文化理论考试;往往技能考得好,对后期复习冲刺的动力更大更强。学生家长也非常重视,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主动到校观摩学生技能训练,对师生训练起了推动作用。

二、技能指导老师能力培养,是技能训练成功的基础

技能指导老师自身能力过硬,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是技能训练成功的基础。培养技能老师能力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技能师资培养与储备。技能指导教师,应杜绝“君子动口不动手”现象,应该是技能操作标兵,只有实践经验丰富,才能培养出优秀学生,才能取得优秀成绩。我校培养技能教师方式有:首先,通过学校技能节活动,聘请行业操作能手、技术专家指导,所有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按对口高考技能项目,进行技能比武,实实在在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教师。第二,利用暑假时间,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行业协会进行技能理论实践操作培训。第三,通过每年一次的县、市、省级技能大赛集训和锤炼,成长一大批经验丰富技能指导教师。

(2)研读技能大纲,制定科学训练方案。每年技能训练之前,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训练项目为中心,组织本组专业教师,一起研读技能考试大纲,分析工艺过程,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细读评分细则,得分要点,把握得分重点,攻克技能难点,研究考试时分值取舍。其次,请上一年技能训练教师进行总结,总结得失和存在问题,集体研讨改进措施。在以上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技能训练指导性方案。

三、科学安排合理训练,是技能训练成功的关键

(1)确定技能的训练计划。首先,确定技能训练总时间。根据历年训练经验,对口技能训练一般需要25天~30天。分为三个训练阶段:第一阶段安排在暑假前,时间一周;第二阶段安排在寒假前,时间一周;第三阶段安排在技能考试前,10天~15天。当然还要根据各专业不同和训练情况做些微调。其次,制订各阶段计划。根据技能项目工艺过程,制订明确的训练内容,确定技能训练目标和要求。

(2)明确各个阶段训练要求。第一阶段一周,要达到“会”,所谓“会”就是要工艺过程清晰,操作规范,动作要领准确到位。第二阶段一周,要达到:“熟”和“稳”,所谓“熟”就是规范熟、过程熟、操作熟,在训练过程中达到得心应手;所谓“稳”就是每一项技能,在一天多次训练过程中基本无差错,训练成绩相对稳定。第三个阶段10天~15天,要达到“快”和“控”。所谓“快”就是提高速度,因为建筑三项技能均为100分,只有提前完成得到加分,才能得满分。所以,考试要求40分钟完成,平时训练要考虑考试时环境和心理紧张等因素,要求学生30分钟内完成。所谓“控”就是能根据不同的仪器、不同工具、不同的操作台、不同材料、不同环境,能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做出合格的成果。如建筑测量考试的水准仪、经纬仪有不同型号、不同厂家,钢筋工拌盘、拌子等工具考试也是考点自制的,这些对钢筋的加工精度影响较大;再如测量场地有泥地、水泥地、草地且高差较大等因素,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大。

(3)技能训练模式。任何一项技能,依据其工艺过程,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元。如建筑测量中经纬仪测量,可以分解为:三角支架的架设→仪器的开箱→经纬仪的安装→对中整平→照准→读数→数据记录→计算→经纬仪装箱→支架收回摆放等基本单元。每一个基本单元训练模式是:首先是老师演示。要求动作规范、准确、协调、高效易学。其实教师操作都是多年经验的沉淀,动作干净利索,准确到位,没有多余动作,充分显示出高效。如测量数据记录:注意0→9阿拉伯数字书写规范要求,字体大小,数字之间间隙,数据修改方法等,这样才能保证记录清晰美观,阅读不易出错。其次是学生操作。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老师不能采取放羊式训练模式,要一定去认真巡视,及时纠正,逐一过关,不要让错误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再改就难了。

(4)练习与测试融为一起。在训练第二、第三阶段,测试就是练习,练习必测试。每次练习每个人都有练习的时间、成绩、存在问题记录,测试形式有自测、小组测试、老师测试,老师每天每项必须测试一次。测试标准高于考试要求,严格评分,让大家不断找差距,在练习中提高,在测试中进步。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成功发挥自身实力的保证

考试心理适度紧张是正常的,但过度紧张会影响到学生成绩正常发挥,甚至出现严重的问题,就不正常了。而这,在技能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为了避免这一现象产生,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前请心理指导老师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平时练习就是考试,考试就是练习,培养了学生抗压心理;考前连续5天的测试,无差错结果,增强学生自信心,心里踏实稳定,消除了紧张情趣;考前认真组织学生熟悉考试场地、考试环境,减轻心理紧张感;考前充分准备,准备多个应急处理方案,稳定学生心理情趣;历年技能考试成绩优异,考试时监考老师对我校学生有良好评价,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建筑做法 篇9

国际工程中建筑物防雷接地的设计依据为项目所在地适用的国外规范,BS或IEC为常用设计依据。BS现行规范BS EN 62305-2006,与IEC 62305等同。GB 50057—2010为我国现行标准,已于2011年10月1日实施。

GB 50057—2010主要参照IEC防雷标准修订,防雷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以及防雷击电磁脉冲。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外部防雷就是防直击雷,不包括防止外部防雷装置受到直接雷击时向其他物体的反击;内部防雷包括防闪电感应、防反击以及防闪电电涌侵入和防生命危险,防雷击电磁脉冲是对建筑物内系统(包括线路和设备)防雷电流引发的电磁效应,它包含防经导体传导的闪电电涌和防辐射脉冲电磁场效应。

本文结合BS EN 62305-2006和GB 50057—2010,介绍了两本规范中防雷装置做法,简述两本规范有关防雷分级、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内部防雷以及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有关规范内容。

1 防雷分级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在条文中又补充“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作为前提条件。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均按使用性质决定,即爆炸可能性很大、后果极其严重者,因此,民用建筑物均非第一类。规范第3.0.2条中,第2款无附加条件,即0区或20区均为第一类;第1、3款有附加条件,即“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如不符合这一条件,则为第二类。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规范第3.0.3条中,第1、2、3、4款均以“重要性”这一个条件确定。第5、6、7款均为“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参见第3.0.2条第1、3款),因还有一定的爆炸危险,因此防雷措施有附加要求。第8款为露天钢罐,无需另外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第9、10款按重要性和预计雷击次数两个条件组合而定。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规范第3.0.4条第1款只涉及一个条件。第2、3款按重要性和预计雷击次数两个条件组合而定。第4款按雷暴日数和构筑物高度两个条件组合而定,最高级别为第三类。应特别注意第3.0.4条第2、3、4款的条件均有下限,也就说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之下,还有非防雷建筑物。

国际工程中,防雷接地采用BS EN 62305-2006,规范全称为《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包括BS EN 62305-1:2006,BS EN 62305-2:2006,BS EN 62305-3:2006,BS EN62305-4:2006。本规范由英国标准学会(BSI)出版发行,等同于IEC 62305,替代BS6651:1999。

BS EN 62305-1:2006根据社会价值风险评估来确定被保护对象是否需要设置防雷接地系统,按照BS EN 62305-2:2006的步骤进行评定。风险评定时,应考虑如下几个风险因素。

R1:致人死亡的风险;

R2:公共设施损失的风险;

R3:文化遗产损失的风险;

R4:经济损失的风险。

若风险评估结果R大于容许值RT,即:

R>RT

则该保护对象需要采取相应防雷措施,将评价结果R降低至容许值RT以下。

对于建筑物来讲,进行防雷的评定以及防护措施的选择,都应按照BS EN 62305-1:2006来执行。主要应用下列步骤:

(1)确认被保护的建筑物及其特征。

(2)确认建筑物的各种类型的损失及相应的风险(R1~R4)。

(3)对各种类型损失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

(4)通过风险值R1、R2和R3与可承受风险RT进行比较,对防护需求进行评估。

(5)根据风险值R4完成防护措施前后的经济评估。

BS EN 62305-1:2006根据雷击电流的参数将防雷水平分为四类(Ⅰ~Ⅳ)。与防雷水平分类相对应,BS EN 62305-3:2006将建筑物防雷系统也分为四类,即LPSⅠ至LPSⅣ。

GB 50057—2010将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合并分类分为三类,对第一类防雷建筑和第二、三类的一部分(如爆炸危险场所、文物)仍沿用以往的做法,不考虑风险作为分类的基础。BS EN 62305-2:2006序言也有说明:“当预期风险是不可避免时,可以不管风险评估的结果如何而决定提供防雷措施”。GB 50057—2010中列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部分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就是这样。

2 接闪器

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收直接雷击(雷闪)的金属物体,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建筑物防雷装置接闪器的设置,根据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不同而异,见表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由于太高或其他原因,难以装设独立的外部防雷装置时,可将接闪杆或网格不大于5 m×5 m或6 m×4 m的接闪网或二者混合组成的接闪器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当建筑高度超过30 m时,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器之间应相互连接。

BS EN 62305-3:2006中确定接闪器的设置有3种方法,分别为保护角法、滚球法和网格法。滚球法适用于所有情况;保护角法适用于形状简单的建筑物并受表2中接闪器高度的限制;网格法适用于平屋面的建筑物。每个防雷等级的保护角、滚球半径和网格大小如表2及图1所示。

图1中超出标记的值不适用。只有滚球法和网格法适用;H是接闪器在被保护区域参考平面以上高度;高度在2m以下,保护角保持不变。

BS EN 62305对高建筑物的闪击保护措施,高于60 m的建筑物上,闪击主要发生在屋角、屋檐等处,应在建筑高度的上20%部分安装接闪器。对于高于120 m的建筑物,高于此值的所有部分均应设置保护措施。

有关接闪器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的要求,GB50057是根据BS EN 62305而制定,要求基本一致,在国际工程中接闪器的设置形式、材料和结构等选择,除应符合规范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技术条款部分的约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设计修改及影响工程造价等。

3 引下线

引下线指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防雷装置的引下线应满足机械强度、耐腐蚀和热稳定的要求。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建筑物防雷装置引下线的设置,根据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不同而异。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设置的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每根支柱处应至少设1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金属杆塔或钢筋网作为引下线。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不应大于18 m。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时,应在跨距两端设置引下线并减小其它引下线的间距,宜使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 m。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的设置与第二类防雷建筑相同,只是将间距改为25 m。

特别说明一点,关于上述专设引下线的问题,不要理解为一律设置。当建筑物钢结构或钢筋满足规定的要求时,可不另设。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建筑学会电气委员会2012年会中有书面文件。

BS EN 62305-3:2006中有关引下线的设置与上述GB50057的内容基本一致,只是针对不同保护等级的引下线间距的要求有所差异,如表3所示。

GB 50057有关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的要求,与BS EN 62305的要求基本一致,在国际工程中引下线的设置形式、材料和结构等选择,除应符合规范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技术条款部分的约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设计修改及影响工程造价等。

国内引下线的做法多数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内钢筋,BS EN 62305也对钢筋混凝土内金属构件的电气连续性做了说明,符合作为引下线的条件,可以利用其做引下线,但一些国家不允许钢筋混凝土内金属构件作为防雷系统一部分,这点在国际工程中尤为重要,设计过程中应首先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相关规定。

4 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建筑物防雷接地装置的要求,根据建筑物防雷分类的不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GB 50057—2010全面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彻底摒弃分别设置接地的残余,注重雷电流的消散(包围面积、有效长度等),淡化接地电阻值,明确说明接地电阻按照防电击要求即可,消除了老版规范中1Ω的影响。条文说明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已采取严格的各种金属物与防雷装置之间的连接和均压措施,故不必要求很低的接地电阻。”

BS EN 62305-3:2006中接地装置部分指出,在处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时,接地装置的形状和尺寸是重要标准。通常推荐使用一个低的接地电阻,低频测量时小于10Ω。同时,在雷电防护的角度来看,防雷接地与电源系统、通讯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较好。

BS EN 62305-3:2006中对接地极的布置,提出两种基本形式,Type A和Type B。Type A为被保护建筑物的水平或垂直接地体连接至每根引下线;Type B为被保护建筑物至少80%与土壤接触的环形导体或基础接地体。Type B接地极布置推荐接地极的个数不少于引下线的个数,但不应少于2个;同时,应在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接处增设接地极。对于岩石基础或地面,规范只推荐Type B。

接地极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要求及与建筑物外墙的间距要求,在GB 50057与BS EN 62305中基本一致。

有关接地装置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的要求,GB50057与BS EN 62305的要求基本一致。在国际工程中接地装置的设置形式、材料等选择,除应符合规范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技术条款部分的约定,尤其有些国家对接地导体的材料要求为铜质,并且要做环形接地(Type B)。

5 内部防雷措施

内部防雷装置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内部防雷装置应防止由于雷电流流经外部防雷装置或建筑物的其他导电部分而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内发生危险的火花放电。危险的火花放电可能在外部防雷装置与其他部件(如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从外部引入建筑物的导电物体和线路)之间发生。

GB 50057—2010第4.1.2条为强制性条文,明确各类防雷建筑物应设内部防雷装置,并应符合防雷等电位连接的要求。除防雷等电位连接措施外,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之间还应满足间隔距离的要求。

为了说明防雷等电位和一般做法,GB 50057条文说明摘译了IEC 62305的一些规定。

采用以下方法可以避免产生这类危险的火花放电:

(1)做等电位连接。

(2)在它们之间采用电气绝缘(间隔距离)。

防雷等电位连接则要求防雷装置与下列诸物体之间互相连接以实现等电位,诸如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统、从外部引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体和线路。互相之间连接的方法可采用:在那些自然等电位连接不能提供电气贯通之处用等电位连接导体;在用等电位连接导体做直接连接不可行之处用电涌保护器(SPD)连接;在不允许用等电位连接导体做直接连接之处用隔离放电间隙(ISG)连接等。

GB 50057与BS EN 62305中内部防雷措施的要求基本一致,设置防雷等电位连接并使建筑物金属部件及建筑内电气系统满足间隔距离的要求。

6 防雷击电磁脉冲

雷击电磁脉冲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附近所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电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雷电流经电阻、电感、电容耦合产生的电磁效应,包含电磁辐射干扰、闪电电涌等。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设相应的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并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BS EN 62305-4:2006与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相比较,有关防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和缆线布放及SPD防护的相关要求基本一致。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雷击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包括等电位连接和接地、电磁屏蔽、合理布线及能量配合的浪涌保护器防护。

GB 50057—2010中说明,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不知道电子系统的规模和具体位置的情况下,若预计将来会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接地系统,并在需要之处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中,建筑物的自然构件和各种金属物及日后安装的设备之间的等电位连接是很重要的。许多工程在建设初期甚至建成后,仍不知其用途(有些是供出租用)。若在设计施工阶段不做好等电位连接并预埋连接板,待施工完成后,想要实现本条所规定的措施是很难的,并且设计中预先按规范规定做并不会给施工增加难度和成本,建筑物投入使用前只要合理选用预埋连接板做好符合要求的等电位连接并安装SPD。再结合建筑物采用的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措施,则该建筑物电子系统的防雷措施就完善了。

7 结语

为使建筑物防雷接地设计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接地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以及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错误运行,工程设计中应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然而防雷装置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从经济观点出发,要综合各方因素,做到既保证安全又要经济合理,因此规范中特别指出“或减少”,以示防雷装置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还要注重具体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GB 50057—2010采用了IEC术语,按照条文说明将防雷措施分为三大项,即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及防雷击电磁脉冲。本文结合国际项目的设计实践,对照GB 50057和BS EN 62305中相应条文,探讨外部防雷中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内部防雷以及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国际工程不同的设计阶段中,应以国外规范为准,结合项目技术条款,合理进行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特别是防雷措施的设置及防雷接地材料的选择,不仅涉及到设计进度及质量控制,更涉及到项目成本控制。

摘要:结合国家标准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BS规范BS EN 62305-2006《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介绍了两本规范中建筑物防雷装置做法,简述了两种规范中有关建筑物外部防雷(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内部防雷以及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有关规范条文规定和比较。

关键词:英国标准,防雷装置,外部防雷,内部防雷,防雷击电磁脉冲

参考文献

[1]BS EN 62305-1:2006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Part1:General principles[S].

[2]BS EN 62305-2:2006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Part2:Risk management[S].

[3]BS EN 62305-3:2006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Part3:Physical damage to structures and life hazard[S].

[4]BS EN 62305-4:2006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Part4: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systems within structures[S].

[5]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建筑做法 篇10

1 地下结构逆做法施工

1.1 逆做法施工方法分析

逆做法施工与传统的地下建筑施工方法不同, 传统的建筑施工顺序为先开挖基坑, 然后从基坑开始从下往上施工, 而逆做法施工完全颠覆了传统施工顺序, 其顺序为自上而下进行地下建筑施工, 同时进行地面建筑的施工。

逆做法施工除了施工顺序不同外, 地下室基坑的支护方式也不同。传统施工开挖基坑之后, 施工方需要对地下室进行支护, 这些支护与地下会结构并没有关联, 而逆做法施工并不单独对地下室进行支护, 而是利用地下室楼盖结构、横梁、楼板以及围墙等一起构成基坑支护体系, 在施工完成后这些结构就会成为地下室的永久结构。通常情况下我们将逆做法分为三类:

第一, 全逆做法。这种方法是对地下室楼盖进行全部浇灌, 只在楼盖上预留掏土孔, 通过掏土孔对地下室基坑进行开挖。并且通过掏土孔向外运土以及向下运送建筑材料。

第二, 半逆做法。这种方法并不对地下室楼盖进行全部浇灌, 而是在满足围护结构水平支撑要求的前提下, 只对楼盖的格型肋梁进行浇筑, 并且通过楼板框格对基坑进行开挖和施工。

第三, 分层逆做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采用四周围护结构的地下室施工工程, 通过分层施工对地下室进行建设。

1.2 逆做法施工方案的特点以及不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地下室逆做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地下与地上建筑可以同时进行, 大大缩短了工程工期;不用设置工程桩, 从而减少了工程施工成本;基坑开挖造成的形变较小, 减小了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另外, 采用逆做法施工技术还可以简化施工工序, 节省土方开挖以及防水层费用, 从而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 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虽然逆做法施工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有很多优势, 但是逆做法施工仍然有一些不足:

第一, 施工空间小, 不利于大型机械施工。逆做法施工对基坑的开挖是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的, 再加上降水井的影响, 因此基坑开挖无法使用大型开挖机械。另外, 建筑行业还缺少小型、灵活的开挖机械, 因此逆做法施工基坑开挖的工作难度大。

第二, 采用逆做法施工后, 基坑支护是地下室结构的一部分,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调整支护, 从而导致施工僵化, 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应对。

第三, 逆做法施工还没有普及, 没有一套完整的施工故障应对体系。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人们已经对其无比熟悉, 并且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故障问题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对方案。然而逆做法施工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的施工方法, 并且大多是被当做一种特殊施工方法对待, 人们对其还不熟悉, 所以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并不了解, 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

2 逆做法施工技术分析

2.1 地下建筑逆做法施工的要点分析

逆做法施工中不但关系到工程的施工安全而且还关系到建筑质量, 因此在采用逆做法进行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做好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由于逆做法施工中支护结构不但起到支护作用而且还是地下建筑结构的一部分, 因此施工方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到施工支护要求外, 还要考虑到地下建筑的整体结构规划。地下连续墙是对地下施工的临时支护, 而且还是地下室外墙的一部分, 因此施工方要注意地下连续墙的设计。

地下连续墙的布置方式有复合墙、单一墙、重合墙、以及分离墙四种, 施工方要充分考虑到连续墙的不同布置方法从而采取正确的设计。通常情况下施工方要结合施工期的长短、连续墙的负荷状况以及地下结构规划对连续墙进行设计。

连续墙的施工中施工方首先要在预定位置, 沿着建筑物结构的边缘, 利用挖冲槽设备开挖沟槽并且用泥浆护壁, 然后施工方在沟槽内设置钢筋笼, 最后用水泥混凝土进行浇灌, 从而形成连续墙。

第二, 设计建立合理的竖向支撑体系。竖向支撑体系是由一些立柱和柱桩构成的, 作用是与连续墙一起负担地下施工以及地上施工的荷载, 因此竖向支撑体系的构建务必要仔细严谨。

竖向支撑体系中柱桩数量和位置要根据地下室结构以及施工方案要求计算获得, 具体来说在构建竖向支撑体系时要考虑到以下几点:施工方应该对地下工程的整体结构、地上工程结构以及工程最大负荷进行仔细分析, 然后在进行竖向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另外只有在结构柱完成且达到工程的设计要求后, 施工方才能拆除临时立柱。

第三, 控制基坑形变以及工程桩沉降。对基坑开挖时, 基坑周围的土体应力释放, 从而造成基坑壁的形变, 进而引起整个地下工程桩形变位移, 这会给工程施工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同时也是建筑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 所以施工方要对基坑形变以及工程桩沉降进行控制。

另外, 逆做法施工与常规施工有很大不同, 因此施工方要注意地下室结构节点的施工设计。

2.2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分析

正如前文所说, 地下连续墙施工是逆做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就以地下连续墙施工为代表, 分析其施工技术工艺。以下是连续墙施工流程:

第一, 设置导墙。施工在开挖槽沟前要先沿着预先设计的连续墙纵轴线开挖导沟, 然后设置导墙。将合适规格的钢筋混凝土板作为导墙的顶板以及底板, 并且用红砖砌成导墙主体。导墙施工过程中, 施工方要严格控制导墙与连续墙位置之间的误差。

第二, 开挖槽沟。在导墙施工完毕后, 施工方要使用专业的成槽机开挖槽沟。在槽沟开挖过程中, 施工方要加强泥浆管理, 按照合适的配比配备泥浆并定期对泥浆性能进行测试, 从而确保泥浆护壁取得预期效果。

第三, 钢筋笼结构的制作与吊放。施工方要根据设计图纸以及具体的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钢筋制作钢筋笼。通常情况下先将钢筋笼在施工现场进行平地组装, 在钢筋的接头处采用闪光接触对焊, 同时施工方要将钢筋笼下端主筋向内弯曲, 以免钢筋笼划伤槽壁。在吊放钢筋笼时, 施工方要确保钢筋笼对准槽孔, 垂直放入槽沟内, 以免钢筋笼划伤槽壁造成槽沟坍塌。

第四, 混凝土浇注。施工方要按照工程要求以及配比预制合适的混凝土, 要确保混凝土达到工程强度要求。施工方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注的时间, 混凝土浇注的整体时间要控制在4小时以内, 同时浇注间隙时间要保持在15分钟以内, 最大不能超过30分钟。

3 逆做法施工技术的发展

逆做法施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时间还比较短, 应 (下转第108页) (上接第105页) 用不够成熟, 因此逆做法施工技术还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国内各建筑企业一直以来都在对逆做法施工技术进行改进。

例如:对于地下室层数较多的建筑施工, 施工方一般采用连续墙与外墙合一的连续墙支护方式, 这样不但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护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从而使地下工程经济合理。另外, 在情况允许的时候, 施工方大都采用临时围护的支护方式, 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总之, 逆做法施工可以大大缩短地下工程施工, 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以及施工安全性, 是一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工程施工技术。并且随着国家以及建筑行业的重视, 逆做法施工技术将会取得巨大的发展。

4 结语

逆做法施工是一种新兴起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 并且通过有关实践验证, 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确保地下工程施工安全, 而且可以简化施工工序, 缩短工程工期, 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工程经济效益。本文首先逆做法施工进行了简单分析, 指出了逆做法的优点与不足, 然后以连续墙施工为例对逆做法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最后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举例说明, 说明了逆做法施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地下建筑的要求也越高, 促使地下建筑不断向纵向发展, 不但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 而且还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寻找一种工期短、施工成本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地下建筑施工方法成为众多建筑企业的研究重点。本文对现阶段常见的地下建筑逆做法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房建工程,地下建筑结构,逆做法,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朱明强.逆做法施工技术在地下基础施工中应用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 (下) , 2012 (2) .

[2]杨静.地下深层建筑逆做法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33) .

上一篇:《匠心》下一篇:启动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