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价值观

2024-08-07

实现价值观(共9篇)

实现价值观 篇1

追随中国梦 实现价值观

尊敬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见面并讨论《奉献在岗位 传递正能量》这个话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随中国梦.实现价值观》。

船,因为有舵而远渡重洋;雏鹰,因为有翅膀而在蓝天自由翱翔;人,因为有梦而铸就生命的辉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少年英雄霍去病的梦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少年毛泽东的梦想;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时,无数中华儿女都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而今,在实现了这个梦想的新的历史征程上,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了几代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梦想,周而复始。五千年的斗转星移,五千年的潮起潮落,五千年的沧桑变化,今天,大千世界上树立起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她经历了千年的风风雨雨,她孕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她书写了浩瀚的人类文明。他,就是我们最可爱的祖国,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中国。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的梦,几经辗转,几经浮沉。汇集成一个梦---中国梦。“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梦——强国的梦。

我深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所以,这辈子我无悔的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从教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以做好学生的启蒙者为己任,十几年如一日,我始终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基础教育的推动者,祖国教育的实践者,人民满意的教育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记不清有多少个清晨,我们伴着第一缕阳光疾步走进校园;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们为了追求教学的真谛,彻夜难眠;多少次带着病痛赶往三尺讲台,多少次小心翼翼地护送雨中的学生。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有一个叫金玲的孩子,至今我记忆犹新。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母亲远嫁湖北,孩子性格孤僻,郁郁寡欢。2006年母亲来探望孩子,临别时,金铃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衣角,哭着说:“妈妈,这次不要丢下我!求求你!带上我吧!我一定听您的话……”车来了,母亲使劲掰开她的双手,疾步上车,孩子紧追车后,一双小手不停地拍打着车门,哭着、奔跑着、泣不成声的喊着:“妈妈、妈妈……不要丢下我!求求你!不要丢下我!我想你,我真的想你!我真的好想你……”那时那刻,身患重病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我,整个身心都在颤抖,忘记了病痛,忘记了自我,一心只想为祖国花朵倾注毕生的爱。自那天起,我就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随时留心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冬天我为她准备好御寒的衣物;夏天,我为她准备好回家的雨伞。光阴荏苒,春去秋来,我的爱和智慧使这个孩子的眼睛里铺满了阳光,在爱的雨露和阳光中,她信心满满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2012她年顺利考上了大学,圆了我的梦!可见,梦想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从小小的努力开始,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如此,当梦想绽放的那一刻,我们将会桃李满园。余秋雨说过,选择你爱的事业,爱你选择的事业,并用百倍的信心、勇气和努力去浇灌,无论将来成功与否,我们都能问心无愧的说:“我终身无悔。

我坚信凭着三尺讲台,一样能展现自我的价值,一样能抒写出一个个绚丽多彩的中国梦。祖国的未来,中华的希望,任重而道远,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来吧,所有奉献在教育事业的同行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响应时代的号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与和谐发展,让我们用梦想点亮成功,用成功证明我们的价值!

教师:马燕梅 原州区开城小学 2014年5月16日

实现价值观 篇2

一、企业青年观内涵

青年群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核心动力, 深入挖掘青年群体内在价值实是改革需要, 也是完成国家各项事业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 我国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对社会青年展开了深入研究, 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帮助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更加繁荣时期。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 其根据个人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的工作经验, 对社会青年群体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思想观念, 为当代青年“三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企业要总结青年观对当代社会青年教育与引导的启示, 以青年党政干部、青年人才为主体对象, 从多个方面设计社会青年群体改革建设的时代策略, 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于社会青年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作用。

二、新时期企业青年价值实现方法

企业青年观实现过程中, 需先分析青年观初步形成、丰富发展、成熟完善等三个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总结青年观形成的时代、理论、实践等条件;然后体会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以无产阶级事业发展及国家党政体制建设为主, 对社会青年群体组织发展与领导改革等工作进行总结。笔者认为, 企业青年观实现需重视务实性、时代性、实践性、传承性等特点, 提出符合企业经营实况的对策。主要包括:

1. 价值观念。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将有助于其个人价值实现, 并且为企业创造更加丰富的营运收益。价值观已经成为衡量青年人才的“硬指标”, 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中引导其完成“蜕变”, 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出预期作用。当前, 企业青年树立价值观念, 可通过多方学习、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措施, 接触到更多的文化思想知识;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丰富个人文化知识, 在现实工作中得到普及应用;才能体现出青年人才的社会价值, 这些也是青年价值实现历程中的必要步骤。

2. 专业学习。

我国市场经济出现了许多朝阳产业, 这些产业要注入新的人才力量, 才可在市场营运阶段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专业学习是青年价值观实现的必要方式, 其能够从理论知识方面完善青年素质, 从实践技能方面锻炼青年人的业务能力, 保证为企业创造出理想的经济价值。专业学习不是盲目地接触文化知识, 而是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内容, 在某个周期内达到专业水平提升。例如,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学习项目, 执行个性化的专业学习方案, 必将提高青年员工的专业水平。

3. 职业道德。

企业青年正处于不同的岗位工作, 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专项人才为基础, 才能从局部上保障企业经营次序。职业道德是当代青年价值的一种表现,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领域的青年人才, 树立职业道德观念才能展现出个人的内在潜能。在实现价值阶段, 青年员工首先要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企业制度完成岗位工作;其次, 要做好职业角色的优化转变, 根据企业工作安排要求参与实践活动, 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经营帮助。此外, 职业道德需要长期坚守, 不能因为某种利益因素而破坏职业准则。

4. 人才管理。

企业必须对社会青年人才的人生价值、内在潜能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青年是革命的急先锋”, 认为青年人是推动一个时代变革的核心力量, 党和国家必须依赖于青年群体发展, 才能建立更加稳定的党政体制, 维护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和谐发展。从青年观特点来说, “民族性、务实性、时代性、实践性、传承性”是青年观的主要特征, 我们学习青年观必须结合历史与时代特点, 从其特征角度体会青年观的实际内涵, 感受在青年观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意识, 吸取成功有利的价值观念。

三、基于青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新时期国家建设中心逐渐走向年轻化, 无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队伍建设, 或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 都依赖于社会青年群体作为主力军, 这也充分说明了企业对社会青年价值预期的准确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青年人才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其不仅对党和国家体制建设具有先进的指导职能, 对企业青年干部、青年员工等价值观念形成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1. 思想方面。

青年观经历了初步形成、丰富发展、成熟完善等三个历史变革阶段, 在理论与实践交替变换中, 企业必须掌握不同时间段的青年观念, 坚持与时俱进, 坚持实事求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阶段, 正是依赖于青年群体, 才能创建更加优越的社会发展环境。青年观是长期研究中形成的社会观念, 对企业扭转落后经营局面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深入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从思想上认可青年观的社会价值、发展价值、改革价值, 树立正确的青年价值观念, 为企业改革建设提供先进的指导思想。

2. 政策方面。

结合历史条件、社会背景、社会思想等要素, 提出了符合时代变革趋势的青年价值观念, 向后代青年人队伍建设给予了有利的帮助。企业需从政策方面创造条件, 为社会青年自身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一方面, 对党政干部青年群体, 强化政治体制培训工作, 使其掌握专业的党政思想理论, 更好地参与党政队伍建设改革中;另一方面, 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努力提升当代青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 教育方面。

高校作为青年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企业要与学校广泛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加快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活动,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造青年学生群体。学校除了专业课程教学外, 学习要深入开展青年观学习工作, 号召广大师生参与青年观学习活动中, 深刻体会青年群体的时代价值意义。此外, 企业要为青年员工提供岗位培训机会, 必须强化青年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 让青年员工组织发挥更大的职业价值。

四、结论

随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 管理者要意识到青年价值观的内在含义, 以及对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力。对于现有的青年人才资源, 更要建立符合社会价值观念的管理方案, 通过实现青年员工群体的个人价值, 带动企业市场价值的全面提升。因此, 企业既要努力实现青年价值观, 也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摘要:青年观是社会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现代化经营不可缺少的指导理念, 关系着青年人才价值发挥水平。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政治化改革中的应用, 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化发展。本文分析了企业青年观内涵, 提出企业青年人才价值实现的主要方法,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科学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企业,青年观,内涵,实现方法,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卫兵.浅谈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轨道[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3) .

[2]何玉光.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J].化工管理, 2004 (04) .

[3]丁征, 阮小春.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异初探[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03)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篇3

【关键词】 重视情感目标 树立民主形象 拨动时代强音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人文学科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人文情怀,塑造健康人格。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理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发他们对人价值的关注,促使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优雅生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意义重大。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一脉相承,在特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最终形成稳定的情怀。

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必须实现但又不易测量的特点,教师理应予以特别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以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将其实现。那么如何落实呢?笔者认为在遵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重视情感目标,完善教学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体现的是重视,引导的是成功。做一个漂亮的教学设计,是一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这当然也包括情感目标。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完成这样一个设计——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预先设定好的情感目标,二是引导学生接近目标的具体做法。

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设定目标。这里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立足时代。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史书的价值取向往往反映的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价值取向。

此外,还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立足教材就是一点。目标在宏观上应体现时代性,但具体到每一课又各有不同。针对特定的内容,应该有特定的目标。为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和人文因素,把握教材的灵魂。需要注意的是,把握教材情感的指向,应从宏观上解读。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实现目标。对此,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做法。根据个人浅薄的教学经验,笔者想给出如下建议。

我们不妨充分运用教材,以历史细节启情。启情就是启动学习者的情感。作为启情点,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史实,也可以是史实的某个侧面,更多的情况下,是一个历史事实中最能激发情感的某个细节。

也可以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激情。也就是事先设计相关情境,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不再只是历史的瞻仰者和评论者,还是参与者。

用现代教学手段生情,同样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做法。现在的很多学校,即使是农村中学,也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对它们的使用考虑在教学设计当中,能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民主形象,了解孩子心声

情感、态度、价值观人人都有,孩子也不例外,只是难免有偏颇,所以我们要通过教育加以重新塑造,令其顺应主流文化。然而,这一转变是不能在强制条件下实现的。不然,学生只把它当成课程学习的任务,而不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因势利导地予以改造,才能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真正变化。

但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易自由表达而无所顾忌。因为,即使是思维水平已经日趋成熟的高中生,大多依然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容易屈从于权威。在课堂上,这个权威自然就是老师。学生会不自觉地揣摩老师可能倾向的看法,而从老师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以便得到赞许,至少可以免于批评,造成课堂上的“伪道德”现象。

那么教师应如何树立民主的形象呢?这就需要有一颗体察善思的心,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走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构成了作为民主教师的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是民主的老师,我们的课堂将会有适度的活跃,我们也将更懂学生的心。当然,教师民主形象的树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欲速则不达。它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寸寸累积。

三、关注课堂发展,拨动时代强音

教师带着已经完成的教学设计,以民主的形象走进课堂,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接下来就得拨动时代最强音,引导学生达成预设的情感目标,接纳主流价值观。这样方能最终实践学科的人文性,因为所谓“人文”,其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生活。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生活。

第一就是,在全面认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找出能够作为施展“乾坤大挪移”的突破口。一般说来,学生的观点中大多会有一些闪光之处,以此为着眼点略加改造即可切近预设的情感目标。另外,抓住学生说法里的明显漏洞,反向用力,若方法得当,也能达到同样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当然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找准切入点。那么,敏锐的洞察力来自于何处呢?

首先是倾听。道理很简单,感悟出自学生的嘴巴,找出有价值的内容得靠教师的耳朵。其次是熟悉教材。学生的观点大多来自书本,对于信息渠道相对较少的农村学生尤为如此。如果能够深入研读教材,熟知教材,那么教师可以恰当选取教材内容辉映学生观点中的亮点,也可以让学生观点里的漏洞无所遁形。再次是了解学生。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着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中总会有人有一些天才的创想,超出你我的想象。

不得不承认,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我们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不像对待其它两个目标那么重视。然而,看轻或是忽视情感目标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学,是不符合学科根本宗旨的教学。我想,如果能够把以上三点——完善教学设计、树立民主形象、拨动时代强音,内化为我们教学的潜意识,情感目标的实现度可能会更高一些,我们离教育的实质也可能因此而更近一些。

实现价值观 篇4

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市中学地理的实际,提出我市中学地理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达成意见如下。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明确如下中学地理学科三维教育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

1、初中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高中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认识到新课程中的教材已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只是教学素材之一,要由传统的“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因而在教学内容中要注意将地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经历生动的学习体验。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密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吸引力,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地理“双基”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要以“知识与技能”为地理教学的主线,让每个学生把知识记牢一点,把知识理解得透彻一点、学习得扎实一点,加强读图、析图、绘图和记忆地图的技能训练,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牢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才能在课堂上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建议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的地理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改变了单一的师讲生听、教学信息单向传递的形式,逐渐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要利用课程资源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去体验,去积累,最终达到升华。可供采取的教学方式有:体验性学习(主要包括①地理游戏活动,如地理拼图,地理谜语等;②地理报告会、地理辩论赛的组织;③角色表演;④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与感染);课题研究;以及针对某一专题,设计教学活动(如查找资料;收集、整理、发布信息;撰写地理小论文、调查报告、制作手抄报、黑板报、开展讨论);实践活动(包括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动手制作模型、测量与绘图等);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力中争成为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从而使师生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教学呈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局面。

四、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生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

此外,还要在实践中探素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搜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然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价值判断。如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主观的认识和理念,属于内在特征,因此,评价时常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同时,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还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与习惯。有时通过对学生某些典型行为、习惯的考察,也可以间接地反映出他们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的水平。

五、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身边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地理新课程理念,建议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联系时政热点问题,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联系时政热点问题,尤其是结合乡土地理的内容,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时政热点问题,不断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角度评价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并乐于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六、面向全体,加强对地理学困生的学习引导

实现人生价值 篇5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人或某种现象,对社会、阶级、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就具有价值。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的观点。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以“奉献”、“利他”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全心全意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甘愿付出无私奉献。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不能没有信仰、道德,不能没有理性的人文精神,也不能没有文化自信。我理解的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的看法和对自己存在于这个环境中意义的一种认识。这种环境包括了对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乃至整个世界的环境,而认识则包括对于自己和对于外界的影响。每个人的认识不同,对自己的定位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尽相同。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使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要用智慧和品德充满自己的内心。首先,要端正人生价值观,共产党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党的目标和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要把实现共产党伟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其次,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要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系统。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观的理论基础。第二,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价值目标。第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最后,要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认清自我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找到自我的归宿,置身于阶级、民族、国家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之中,成为一个“大我”。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篇6

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像牛根生那样事业有成,还是只想拥有一个庸碌无为的人生;是像雷峰

那样崇高善良,还是像林彪那样卑鄙邪恶;是想岳飞那样彪炳史册;还是像秦侩那样遗臭万 年......要成就怎样的人生?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人应该如何活着才有价值呢?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实现人生价值?当代的大学生在实现人

生价值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重个人利益 轻国家集体的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的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重奢侈 享受轻艰苦奋斗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等

大学是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这些

问题尤为重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到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我们要在大学校园中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努力去实现这个人生价值。

那么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呢?我们小组认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应该从以下

五个方面来树立和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和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 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造福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 事业并不是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奉献是人类最无私的行为,这种行为,我们认为是人类最纯洁的、最根本的、最感动人、最 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行为。我们崇尚这种高尚的行为,这也是我们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基本 品质。在当今充满了利益至上观点的社会,我们不应该一味的索取,我们需要奉献自己的一 些力量,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值。

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到社会需要的洪流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他的存在价值,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徐本禹,他作为一名支教的老师,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 动了中国,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的获奖者。

2005年,徐本禹还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在过去的两年里,年仅22岁的他保留研究生学

籍两年,告别母校到贵州最贫困的山区义务支教,在他的影响下,共有36名志愿者赴当地支教 或考察,受捐赠的学生近千人,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走进大山,为孩子 们点燃一盏灯“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 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往几十公里外的镇 子......”

徐本禹的事迹不仅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价值取向正确、积极进取、奋发成 才、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高等学校认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观的形象。

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 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 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 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 眼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在服务中闪光,在成长中添彩,用我们 青春的宣言,共建和谐新社会!

二、树立创业精神。每一位大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当今世界经济危机的条件下,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在当 今世界上,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 力。在当今不缺资金,只缺想法的时代。创新对于创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我们实现人 生价值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校要利用学校有利得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 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大学校园里,树立创新意识,增强自身创业的能力,做好创业的理念、计划。只要你的想法正确,敢于行动,那么创业就不会是空想,成功将属于你。你的人生价 值最终会得以实现的。

三、树立以身作则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学习环境,带动周围人的积极性。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心去做。去感 染别人。促进校园整体气氛的活跃,促进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使自己和他人同时发展,一 起共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树立参与社会实践的精神。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最大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就是缺乏经验,社会工作经验。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我们在学校期间,要充分利用我 们的课余时间。多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增加我们的经验,使我们能够多一份竞争力。譬如,在寒暑假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单位进行实习,不要求有工资什么的,只要可以增加我们的经验 就好,这样就比别人过的更充实,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每个青年学子都应有一个梦,有大的梦,有小的梦;大的 梦是一致的: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在世界上站起来,站得直,站得稳。

然而,许多现象的发生却让我们感触颇深。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既浪费了金钱 光阴,又荒废了学业;有的同学上课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考试作弊;有的同学盲目攀比、追求时尚、花钱如流水;有的同学发生矛盾,话不投机,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大打出手......当 代大学生不应该让这些消极的事占据原本五彩斑斓的生活。我觉得这些现象应该得到重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及活动中去,平时注意培养自身如下几方面的意识:一是民本意识。二是民主法制意识。三是公平正义意识。四是生态意识。五是诚信友爱意识。六是自律清廉意识。

论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 篇7

一、精神产品的内涵

国内学者通常认为精神产品可分为两类, 具有三大特点。[1]一类是有形的精神产品, 以实物形态存在, 如音像磁带、唱片、电影拷贝、图纸设计、报刊、雕塑、讲稿、计算机软件等。另一类是无形的精神产品, 以服务形式存在, 如咨询服务、演出服务、教学服务等。精神产品的三大特点是:其一, 是智力劳动的直接产物。精神产品是人们在智力劳动过程中, 通过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的探索、反映和总结进而取得的。作为智力劳动的结晶, 精神产品也是一种劳动产品, 它与物质产品一样, 凝结着人类劳动。其二, 有一定的精神内容。就这种精神内容本身而言, 它是在大脑思维过程中产生的, 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 但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外壳及其他物质载体, 才能传播给精神产品的享用者, 为后者所消费。其三, 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的或智力的需要。在这里用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或智力需要的, 是精神产品的内容而不是其物质载体。

然而在对两类精神产品的价值认定上却存在着分歧。有形精神产品,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这比较容易接受。而至于无形产品如音乐家唱的歌、教师上的课等, 其使用价值当场即消费掉, 其创造的价值无所依托, 因而有人认为这种精神财富不具有价值。[2]p51对此马克思在揭示教育的递增收益以及科学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时指出, 教育作为精神劳动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劳动, 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劳动潜力, 使劳动者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对于价值的增殖过程来说, 资本家占有的劳动是简单的、社会平均劳动, 还是较复杂的、比重较高的劳动, 是毫无关系的。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 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 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 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 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 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 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3]p223

在经济活动中, 精神产品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智力需要, 通过交换成为商品, 所以精神产品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因素。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以及各种产品设计, 最初都是以精神产品的形式出现的, 一旦将其应用于生产, 便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形成物质产品。对此马克思曾指出:“科学这种既是观念的财富, 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的发展, 只不过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4]p34~35由此我们可以确认为, 精神产品是由更为复杂的高级劳动———精神劳动创造的, 无论是有形的精神产品, 还是无形的精神产品, 都具有其内在的劳动凝结, 即价值。

二、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

精神产品既然是劳动产品, 和物质产品一样只要能够用来交换, 就可以成为商品, 从而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所以精神产品也具有商品的属性。

精神产品作为商品, 其价值实体同样是商品中凝结的人类抽象劳动。精神产品耗费的劳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 它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 它生产着千差万别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 它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劳动耗费, 作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它形成价值。因此, 精神产品也是劳动创造的, 其价值实体也是它所凝结的抽象劳动。但与物质产品不同的是, 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具有其特殊性。马克思指出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与物质商品不同, 精神产品具有独创性, 象专利和专有技术, 往往是由独家生产, 因此, 不存在横向的劳动量比较, 没有“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这一尺度。即便有多家单位同时进行同一课题研究或制作, 那么也只有首先取得成果的单位才能对该项技术拥有所有权, 而其他单位的劳动只能是无效劳动。故此可以说, 精神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于个别劳动时间。[5]288~298只要社会需要这种精神产品, 社会就不得不接受这一个别劳动时间, 从而使该精神产品的劳动耗费成为社会必要劳动量, 个别劳动成为社会必要劳动。在这种情况下, 价值决定的特殊性表现为个别劳动的特殊性, 决定精神产品价值的个别劳动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这种个别劳动不会鼓励效率低下的重复研究, 因为社会只承认第一个发明者, 这项技术的所有权只属于第一发明者, 以后若干劳动者的劳动可能成为无效劳动。第二, 这种个别劳动包括失败的劳动耗费。为此在考察精神产品价值决定时, 必须计入失败劳动量, 因为精神劳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精神劳动成果的取得往往都伴随着多次失败。但是, 失败劳动形成的价值是以它最后能取得成功为前提的, 也是说之前的失败劳动只有通过一次有效的劳动凝结时才能够得到补偿, 否则未取得任何成果的失败劳动, 将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第三, 这种个别劳动是复杂的创新性劳动。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脑力劳动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 花费了较多的劳动时间, 表现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 它会在精神产品中凝聚成更多的价值。第四, 这种个别劳动是一种风险劳动, 因为精神劳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

精神产品的生产不是为了生产者自己使用, 而是以交换为目的, 通过交换, 实现智力成果向精神商品的转化, 最终精神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

精神产品在商品化和价值转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这一风险不仅来源于精神劳动的复杂性和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来自精神产品价值实现的特殊性。

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概括地说, 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其价格变动的特殊性。物质产品的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程度一般不会很大。而精神产品的价格受其潜在经济价值以及心理预期值的影响, 通常会出现价格与价值较大程度的背离;二是价值规律对精神产品的调节作用, 往往要通过实物形态的商品来进行传递。

目前影响精神产品价值实现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成熟的精神产品尚不丰富, 特别是能适应市场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产品仍供应不足, 而且往往精神产品成熟度低, 直接影响了精神产品的商品化和转化效果;精神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社会主体的多样化, 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知识素养、欣赏习惯各异, 因而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不一样。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需求者处在不同的角度, 双方对产品价值的分析和判断常常会存在不一致。这一矛盾造成或加剧了精神产品的供求失衡、产销不对路问题, 供不应求, 供过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又影响了精神产品价值的实现;精神资源配置无效率, 配套研发资金失衡。这种失衡, 容易导致资源多配置在周期短、投入少、风险低的项目上, 导致研发行为短期化, 从而导致精神产品研发的低水平重复, 精神产品的价值低下, 甚至产品价值转化失败。

一般说来, 要使精神产品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这些条件要求产品潜在价值好, 质量高, 性能先进, 有竞争力。在经济学上, 产品通过销售, 变成货币, 价值就实现了。同时, 顾客购买产品的过程也就是价值选择的过程。在市场上, 顾客总是选择质量好, 功能强的产品。如果产品的质量高, 性能好, 顾客就会欢迎, 从而产品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能够开拓更大的市场。可见销售是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 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跳跃”。而质量又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竞争力, 影响着销售, 也就影响着产品价值的实现, 所以说质量是精神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质量并不是精神产品价值实现的充要条件, 因为质量好的精神产品, 其价值也并非都能够得以实现。其次, 价格则是精神产品价值实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如果精神产品定价过高, 会无人问津, 使产品缺乏竞争力。因此, 节约原料, 降低成本, 降低售价仍是精神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作为精神产品的创作主体, 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还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 要掌握先进的技术;而且必须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此外, 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中介, 就像物质产品的生产需要借助于各种机器设备、科学技术成果一样, 精神产品的价值创造和实现也离不开必要的设备、设施和其他技术成果。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管理, 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而且是精神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中介和条件。精神产品的价值创造和实现还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物质产品的价值创造和实现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才环境等, 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 精神产品的价值创造和实现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条件。首先, 要创造一个尊重人才, 重用人才的环境, 尤其要重用对经济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其次, 要构建人才保障机制, 为社会精英排忧解难, 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机会和环境。再者, 要改革僵化的科技体制, 改革人才管理体制, 使人才能够早出、快出、多出。只有在良好的成才、用人环境下, 精神劳动主体才能充分地施展才华, 更好地促进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

摘要:精神产品是精神劳动的成果, 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精神产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物质产品不同的是, 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具有其特殊性, 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也具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特点。

关键词:精神产品,价值决定,价值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江帆.精神产品的三个特点[J].中国经济问题, 2007, 5

[2].张建军.论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及实现[J].晋中学院学报, 2009, 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5].程建华.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深化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实现价值观 篇8

首先,树立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的思想。历史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成历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切实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独立思想的人,从内心深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要多给学生一些真善美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是学生终身受用无穷的。也许若干年后,具体的历史事实学生早已忘却,但学生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自身体验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东西一直起作用。

其次,准确、精练、生动有趣的语言,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基本前提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法之一。老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只要能做到语言准确、精练、生动有趣,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历史画卷,把学生带进历史长河中去,学生就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悟历史的真谛。学生的学史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要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史的兴趣,他们对历史就会爱听、想听、爱学、想学,就会用心、用情、用理去体验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自然就能达到。作为历史教师,在按照上述要求恰当运用语言的同时,融进自己的激情,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思想的波澜,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就会深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就会很好完成。相反,照本宣科,或用干瘪的语言,或用冗长语无伦次的语言,或公式化的语言讲授历史,学生对历史很难形成印象,学史兴趣难以形成,就更谈不上体悟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就根本达不到。学生学完历史后,隔不了多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历史教学效果实际上等于零。可见,历史课上语言的恰当运用是多么重要。

再次,细化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不可少的环节

由于课时所限,历史教学中不能把所有的历史情景都进行细化处理,要做到该细则细,该粗则粗,粗细结合,恰当处理。凭个人经验,凡教材的重难点和最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方,一般都要进行细化处理,没有细化处理的历史课,是不成功的历史课。必要的历史情景的细化,对学生情感的产生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历史教学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细化过程,是很难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历史是不能复制的,但可以理解,可以感悟。要做到理解感悟历史,就必须让学生神入历史。历史情景的细化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特定的历史事实,有助于学生神入历史。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对需要细化处理的地方进行细化处理,才能吸引学生,使学习历史更有意义,进而发挥历史的情感教育功能。例如,我在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一课时,针对该课第二子目“南京大屠杀”,由于是重点内容,进行了细化处理。我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几幅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当学生看到这一幅幅血淋淋的历史画面时,内心深处就会受到极大的震撼,势必激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憎恨之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法西斯的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及他们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此处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观看了多幅详细的历史画面后形成的。由此可知,历史过程的细化处理,是学生认知的基础,感悟的基石,是学生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最后,问题教学,是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手段之一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质疑。学生必须引导学生质疑,启迪学生思维。学生能自疑自思更好。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升化。例如,我讲“西安事变”时,提了五问题:一、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二、你认为蒋介石能否杀掉?理由何在?三、如果蒋介石被杀,中国将出现什么局面?四、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持什么态度?五、西安事变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这五个问题是系列问题。我们师生在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的思辨能力加强了,使学生感受到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襟。这一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任务,伴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而解决了。问题教学法是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教学,能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去进行深入的思辨,便于把历史学活学深学透,学史的兴趣也会浓厚。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就很容易达到。

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想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任务,就必须使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对历史有比较深的体验感悟。

实现价值观 篇9

《 人民日报 》(2014年03月20日 07 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既有分别更有联系的“三观”。因为相互分别,“三观”成立。人生观居其中,受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大;它们也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生实践;三者紧密联系而成一体,或称“三观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上集中体现这“三观一体”,蕴含人们对世界、人生、社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既部分来源于人生观,与人生观在价值上有共通性和一致性,又高于人生观,指导人生观;既是人生观的价值准则,又对实现人生价值起着不可替代、不能逾越的积极作用。

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人生观在价值上的共通性和一致性

在中国,核心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共通性和一致性,自古皆然,一脉贯通,当代集为大成、蔚为大观。

中国人向来有天下意识、家国情怀、家园情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把人生与国家和社会贯通起来,形成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共通性和一致性,或曰共通景象、一体模式。这种共通景象、一体模式,在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主航道;在民族救亡图存征程中,是主流;在民族复兴进程中,是强大精神动力,支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和公民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凝为一体,彰显社会主义本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美好价值追求,体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理想和要求。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上,展现人生与国家和社会的共通性和一致性。

在价值主体上,都是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谁”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是生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国人的。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是你的我的他的、你们的我们的他们的、十几亿中国人的人生观的核心内容。价值主体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明,两者都来源于当代中国人,属于当代中国人,作用于当代中国人,为了当代中国人;都从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来,回到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实践中去。

在价值目标上,都为祖国繁荣发展。国家是人的生长地、也是归宿处,是根基、也是平台,是前提、也是结果。人生与国家是命运共同体,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人生更好。人生观与国家发展观具有共通性一致性,都把国家发展放在头等位置,都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都激励人们在贡献国家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国家发展目标,也同时确立人生为国家发展奋斗的目标,人生在国家发展坐标体系中的方位定位,体现国家发展目标与人生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在价值取向上,都为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社会是人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家庭”,其好坏优劣制约人生质量和境界。在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

交融交锋之时,一种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积淀“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观,对于社会增强认同、稳健发展何等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中国当代社会的走向和价值取向,明确哪些是核心的、非核心的,哪些是主流的、非主流的,这也同时确立人生的社会价值导向,人生如何处理好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价值指向,人生实现社会价值的价值标准。

在价值准则上,都为提高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当代中国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道德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精神道德世界,致力于提升当代中国人的“软实力”和精气神,与人生观所推举的精神道德高度契合并一致。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公民或个体的伦理规范,与人生观有关内容原本一体;把核心价值观这方面内容贯穿于人生观,人生观的价值内涵或人生价值观得以固化和升华。共同价值链条把它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人生联通核心价值观开启“直通车”、并入“快车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一面精神旗帜,也是当代中国人生观的精神向导和价值内核。就人生观而言,亦可称为当代核心人生价值观。那种认为核心价值观与人生观无关或是“两张皮”的观点,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核心价值观当作外在于人生、与人生是两码事乃至对立的看法和做法,站不住、说不通,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核心价值观对建构当代人生观的作用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居于社会思想观念体系的主导地位,决定当代人生有无时代意义,是当代人生观的“指南针”、“主心骨”、“过滤器”和“孵化器”。

说是“指南针”,在于它确立的方向和理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精神放歌,是当代中国的奋斗方向和理想,也是中国人的人生方向和理想。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的人生为什么奋斗、朝什么方向和目标奋斗这个重大问题,鼓励我们的人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们的时代与以往不同的是,它更接近于实现这个宏伟理想和目标,我们的人生也更接近于实现这个宏伟理想和目标。朝这个方向而不是别的什么方向、为这个理想而不是别的什么理想而奋斗,我们的人生更有时代价值和意义。

说是“主心骨”,因为它是精神支柱。一个古老而朝气蓬勃、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泱泱大国形成的价值理想,一个十几亿民众聚集的集体意志,是一根多么雄浑而博大、强劲而坚韧的精神支柱。中国人的脊梁得由中国的“主心骨”顶着、撑着。有这么一根具备擎天柱力量的柱子顶着、撑着,我们就可以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继续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创造人间奇迹。有这么一根具备擎天柱力量的柱子顶着、撑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顺畅前行时,就能一帆风顺、开足马力;遇到曲折或风浪,就能增添正能量、化解负因子,增强自信、坚定信念,转危为机、化险为夷,使人生更为壮阔和精彩。

说是“过滤器”,因为它是科学价值观。它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符合中国国情、融合世界文化发展观念的先进理念,是当代中国兴国强国之魂。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应坚持和弘扬;非科学的、伪科学的、反科学的,该过滤和淘汰。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什么拜金主义、定命主义、唯意志主

义,或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或极端个人主义等的人生观,什么贪赃枉法、唯利是图,或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人生态度,统统可以用以核心价值观统领的人生观来展开精神救赎。“激浊”才能“扬清”,“匡正”才能“祛邪”。人生成与垮,做好加减法。轻装前行,才能又好又快实现人生价值。

说是“孵化器”,因为它在建构一个现代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建成一个位居世界前列的物质世界,同时也在建构一个现代精神世界。这个现代的而不是古代和近代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方面凝神聚气,推动改革开放,凝聚社会共识,树立良好风气,孵化时代、孵化国家、孵化社会、孵化公民。人生观是建构人生的观念学说,也在孵化人生、滋养人生,孵化人生理想、孵化人生价值,帮助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更好改造客观世界。融会贯通核心价值观的人生观,可更好引导人们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正确人生目的、积极人生态度、科学人生评价。

核心价值观对于人生观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践行当代核心人生价值观,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照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属实践理性,都需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人生价值观,就要把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人生价值。

内化于心,增强定力。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人的大脑里搞工程,都在建构主体精神价值,都需内化于心。人生观主要包括目的观、态度观、评价观;将核心价值观内化其中,就是把它融入这“三观”中。我们为何而活或活着为什么?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活,为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而活,人生意义何其重大。人生对国家、岗位、他人取何种态度?就是秉持爱国立场、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道德,诚信而友善地对待他人。人生评价标准是什么?把核心价值观订立的价值标准当作一杆秤,称称我们的人生观是否与之适应适当,晒晒心目中的价值观是否与之合辙合拍,提高人生治理能力和档次。世上人生观林林总总,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让内化于心的核心价值观占据核心位置,就能强魂健体、意志弥坚。

外化于行,垒石成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人生观的转化,历经从倡导培育到自觉规范、日常践行、蔚然成风“四部曲”。当前整体处于倡导培育阶段,放眼望去,到处见到自觉规范和日常践行的生动局面。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也经四阶段:基于现状、超越现状、实现目标价值、使人实现自我价值。人生总是向好、向更好的。基于现状,提炼思想道德精粹,迈向超越;提振精神,超越现状精神状态,逐步接近乃至实现人生核心价值观;实现目标价值,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实现国家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也是在使人实现自我价值。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价值。实践是将理想变为价值的唯一有效途径。实现人生价值不能一蹴而就,积少成多、蹄疾步稳,即可聚沙成塔、垒石成峰。

营造环境,化成风气。人生之于环境,既是固然的,也是应然的;既是受动的,也是能动的。人生以实现自我价值和使人实现自我价值为最高价值,显现应然和能动特性。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应然或应当、能动为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是应当的、能动的价值观,所指导引导的人生观也是应当的、能动的人生观。应当的、能动的,就是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影响他人、影响环境,改变他人、改造环境。“家风教育”一经推开,应者四起;大学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推广以来,收到效果;“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成为精神家园的基本遵循。人人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处处照核心价值观铸造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神州大地蔚成风气、化成天下。

上一篇:政治模拟试题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