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实现形式

2024-05-27

价值实现形式(共10篇)

价值实现形式 篇1

一、引言

环境的恶化与很多因素有关, 特别是用过的产品及其包装物如电池、电脑显示器、塑料油瓶、旧汽车、空调等带来的环境污染日渐突出, 由于可获取的稀缺资源越来越有限, 可用资源日加昂贵, 有效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凸显企业的竞争能力, 并且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渐增强, 世界各国对环境监督和保护的立法力度的加大, 供应链产品的回收处理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原先被传统供应链的各结点企业忽视的逆向供应链日益显得重要了。

逆向供应链的研究起源于Stock (1992) 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 (CLM) 的报告中提出的逆向物流的概念, 至今仍无一个统一的概念。本文采用夏绪辉等人提出的概念, 即逆向供应链是一种新的市场盈利策略, 其目的是通过产品的回收、分类检测、再利用和处理, 获取回收产品的价值, 并捕捉回收产品所隐含的使用信息, 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回收产品所隐含的使用信息包括客户库存信息、产品实际使用寿命统计信息、产品质量反馈信息、产品实际寿命等。参与逆向供应链的基本实体主要有用户、回收商、集中退货及回收中心、原制造商 (OEM s) 、供应商、服务商、销售商等。如图所示。

二、逆向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形式

逆向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物流、生产和营销。

2.1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逆向供应链价值的主要实现形式, 并且逆向供应链敬爱之的其他实现形式都以此为基础。

逆向物流是指物资从产品消费点 (包括终端顾客和供应链下游顾客) 到产品的来源点的物理性流动, 是为了从顾客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置或再利用。

逆向物流主要有两种形式:退货物流和回收物流。

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那要求的产品, 或者格局销售协议规定能够将接近有效期限的产品, 或者有瑕疵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 其流程与常规流程正好相反。在这个流程运行过程中, 顾客处于主动地位, 企业处于对顾客需要的响应地位。

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 或他们不需要的物品, 或一些用于物流配送的专用器具 (如托盘、集装箱等) 回收到供应链上各节点的过程。在这个流程运行过程中, 企业处于主动地位。

回收逆向物流主要包括回收、检验与处理决策、分拆、再加工、报废处理五个环节。具体而言, 逆向物流包括五种情况:

1、直接再售产品流:回收→检验→配送。

2、再加工产品流:回收→检验→再加工。

3、再加工零部件流:回收→检验→分拆→再加工。

4、报废产品流:回收→检验→处理。

5、报废零部件流:回收→检验→分拆→处理。

2.2营销实现形式

逆向供应链的价值同样在营销活动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全生命周期支持。

目前, 很少有企业在营销时不对顾客做出相应的承诺, 如不合适产品的退换、退货、召回, 因为任何一种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是从产品生产周期至产品有效期的全过程, 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以及顾客消费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目前, 产品生命周期体现两大特点:一是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许多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之前被遗弃;二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企业须承担顾客使用的相应的责任, 因此, 企业为了避免风险, 往往会在特定的情况下予以警告, 并召回产品进行维修、保养, 保证顾客消费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对于供应链的终端顾客来说, 这种承诺能够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 有利于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 增加其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回头率, 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 对于供应链上的销售商来说, 上游企业采取宽松的退货策略, 能够减少下游经销商的经营风险, 改善供求关系, 促进企业间战略合作, 强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特别对于生命生周期短、更新换代快、过时性风险比较大的产品, 退货策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2.3以旧换新, 延长有效顾客的价值周期

任何一种产品都一定的价值周期, 任何给一个顾客也都有一定的价值周期, 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将产品价值周期和顾客价值周期调整一致, 以低的营销成本获得高的销售回报。当产品价值周区出现衰退迹象时, 企业主动采取措施敬老顾客的消费需求重新调整, 使他们继续购买企业的产品, 有效地延长其价值周期, 实质上就是增加了企业的价值。以往内发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比维持老顾客的成本要高5倍, 并且老顾客还可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口碑效应 (1:25;8:1) , 即, 一个口碑会影响25人, 其中8人会产生购买意向, 至少一个人会实现购买。

2.4生产实现形式

如果说传统企业生产的是产品, 那么现代企业生产的是产品和服务, 是为顾客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因此企业根本上不是生产什么的竞争, 而是向顾客提供什么满意放案的竞争。

从总体上看, 生产制造过程遵循供应链的顺向流程, 即产品设计——供给/采购——生产装配——销售, 但在某些环节, 逆向供应链策略的应用对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顾客价值有着独特的效果。

逆向供应链价值在生产领域的实现形式体现在3个方面。

1、召回。召回是逆向供应链价值的高级实现形式。在产品召回的过程中, 一般会同时发生逆向物流和顾客服务改善。

产品的召回适用所有产品, 即使是快速消费品。但产品特性不同, 召回处理的方式也不同。

2、返修或技术升级。返修也是逆向供应链在生产领域的价值实现形式。

返修可能是对有瑕疵产品的补救方式, 但大多数情况是, 当某些产品如大型设备、大型耐用品、高价值产品在一定使用期后往往需要技术升级、保养或维护, 这时就需要按照逆向供应链流程将产品返回到原生产厂和它们的专业服务机构。

从形式上看, 返修或技术升级时逆向物流;从实质上看, 它是产品全生命周期支持形式;从功能上看, 又是逆向供应链在生产领域的实现形式。

3、通过生产资源外部管理, 实现顾客定制。传统生产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或者避免优势技术外泄, 一般会采取两种策略:一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通常会大批量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以降低生产物料成本, 大批量生产以降低产品成本, 保持生产线的稳定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迅速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并且, 企业为了能够迅速满足顾客的购买, 往往会在消费地附近设立许多仓库, 增加安全库存, 结果反而导致成本的上升。二是进行技术封锁, 严防信息泄露, 结果导致供应链运行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衔接不好, 甚至中断, 形成缺货、生产浪费、库存积压。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对供应链进行完善, 实现逆向供应链策略, 即通过资源外部管理实现顾客化定制,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 本田公司承诺, 从顾客下订单到交付只需5天, 但本田汽车是没有存货的。为了在无库存的状态下保障有效供应, 它改变了供应链的顺向流程, 在采购与制造环节实现逆向供应链:一是在主要部件生产上是先将各种零件、部件采购回厂再生产, 而是先从零件供应商那里采购零件, 然后再运到上游的组件/部件供应商, 由供应商按照设计要求生产出合适的部件, 本田公司接到顾客的订单后, 需要多少就从部件供应商那里采购多少, 没有订单就不采购;二是为了保证供给的及时和高质量, 本田公司向上游的组件/部件应商派出技术工程师帮助改进技术, 在生产线上进行质量检测, 从源头上预测到产品返工的可能性, 及时解决, 避免了产品逆向物流的损失。这样本田公司在采购与模块化生产环节的逆向供应链既避免了大量库存, 又提高了对顾客定制化需求的满足。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比较逆向供应链与供应链的形成机制, 阐述了逆向供应链的价值, 探讨了逆向供应链价值的主要实现形式, 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经伦 等. 论逆向物流的成因及战略价值.经济问题[J], 2004 (2) 。

[2]、夏绪辉, 刘飞, 高全杰, 邵俊华. 逆向供应链的内涵及体系结构. 中国机械工程[J], 第15 卷第1 期2004 年1 月上半月。

[3]、顾建跃. 逆向物流的成因及经济价值分析. 价格月刊[J], 2006年第8期。

[4]、黄祖潮. 逆向物流潜在价值探析. 现代管理科学[J], 2007 年第11 期。

[5]、楚扬杰, 王先甲, 吴秀君. 逆向供应链的价值分析. 物流科技[J], 第28卷。

[6]、孙学海. 论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及推进策略.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社会科学版[J], 2004年9月, 第19卷, 第5期。

[7]、徐章一, 马士华. 逆向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形式. 物流技术[J], 2004年第6期。

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形式 篇2

有地图者不迷路,有模式者不盲目。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商业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商业模式决定企业成败,这一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家的认可。2007年十佳商业模式和十佳未来之星的典型案例,为我们强化了商业模式的理念,同时也使我们感到他们创新商业模式过程的不易。

通过几年来对一系列成功商业模式的研究,我想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问题。依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一般认为内容比形式重要,本质比现象重要,但在这里,我要唱个反调,我认为商业模式的实现形式比商业模式本身更重要,至少不次要。我们重视商业模式,更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实现问题。

以前我们讲概念太多,不大注重概念的实现形式,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公有制是一种概念,但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很好地研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人为本也是一个概念,但以人为本的实现形式又有多少种呢?没有有效的实现形式就只能空谈概念的重要性。因此,虽然商业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但你找不到实现形式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新故事、新游戏

新的商业模式就好比一个新故事,创造一个商业模式就好比写一个新故事。这个故事能否成功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是看你讲的故事是不是有道理,第二点是看你讲的故事能否有听众。有道理,有听众,就是好故事。同样,有道理,能赚钱,就是成功的商业模式。

新的商业模式就好比一个新游戏。对新游戏的玩家,要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同时还要动之以情和绳之以法,要通过这四个点来吸引和约束大家一起来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新的商业模式应该有众多的参与者。最主要的是足够数量的客户。其次是与竞争对手相比有突出优势,因为不可避免总有一些竞争企业会出来模仿你的新模式。第三点,要建立一个包括互补企业、协作企业、联盟企业在内的产业平台。新商业模式的实现需要建立这个平台,这就是企业和产业的循环关系。没有这个大平台,新的商业模式是很难真正落地和实现的。

当然还要包括一个更大的平台,那就是吸引政府、专家、舆论媒体等帮助我们一起来构建这个平台。足够多的参与者是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

2007年最佳商业模式评价指标包含了七个方面,比如创新性、赢利性、客户价值、风险控制、后续发展、整体协调和行业领先,这些指标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实际上,学术界已经有了很多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我想借用一个最简单的商业模式三要素模型。这三要素是概念、价值和能力。首先,我们要看你的商业模式的概念到底包含什么,内涵应该很清晰。第二,要看你的商业模式为方方面面的参与者所创造的价值是什么,说不清楚价值,就没有吸引力。第三,看你有无足够能力去实现它。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让大家“同意你的概念,相信你的能力,得到你的价值”。

但是,商业模式也是有竞争的。从三要素的角度讲,一个商业模式能不能成功,到底凭什么呢?当别人还没有商业概念的时候,你就要突出你的新概念;当你的商业概念与别人一样的时候,你就要比谁的客户价值更大;当客户价值也一样的时候,你就要比谁的核心能力更强;当核心能力大家也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只能比实现形式了。此时,商业模式的实现形式就成为新模式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要素,极端地讲,没有新的实现形式就没有新的商业模式。大家可能会说,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影响要素还不仅这四个。确实如此,连实现形式都一样时,那就只好比“运气”了。

一个模式三个桩

当然,靠运气成功就成宿命论了。但是,从实践来看,仅有一个三要素构成的模式框架,并不能保证它一定能够运作。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需要三个配合:一是实现形式的配合,二是组织生态圈的配合,三是经营模式的配合,否则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只不过是构想和模型。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模式三个桩。

首先我们来看实现形式的配合。我们必须为商业模式找到有效的手段、途径、渠道、载体等,使商业模式创新真正落地。因为只有具体的实现形式,才能把概念、价值和能力综合起来、运转起来。我分析了一下2007最佳商业模式和未来之星的特征,看到各种各样的实现形式,大概有10种。包括互联网、手机、卫星导航、智能卡、通信网、各种传统媒体、特殊设备、核心技术、标准化手册和特殊的客户经理群等,其中以互联网最多。正是这些有效的实现形式促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亚马逊公司的贝佐斯直接道出了要害:“我认为构想很简单,但身体力行就很难。如果我坐下来头脑风暴,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百个好构想,具体实施才是最难的部分,这其中很有学问。”既然概念构想本身不创造价值,而亚马逊又无特殊的核心能力,那么亚马逊靠什么创造价值呢?它靠的是互联网。互联网不是一种概念,它是一个实体。互联网不是一种核心能力,因为谁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只是一种形式,亚马逊公司就是借助互联网这种形式,使在线购物的概念成为现实,并创造出价值。亚马逊的快速成长,恰恰说明了实现形式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盛大网络公司的陈天桥用种菜的农民和炒菜的厨师来比喻两种不同的创新——一种是从无到有的创新,如发明技术和软件的人,像种菜的农民,这些菜不能直接吃,还必须经过精心烹调。第二种是从无序到有序的创新,如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将游戏、电影及歌曲放到网络上。这就好比炒菜的厨师,从不同地方买菜,然后适应顾客口味烹调。有些中国企业太重视从无到有的创新,不重视从无序到有序创新。其实很多成功的产品在技术上没有很大的创新,只是将精力放在研究受众的需要及应用的便利上。这又和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有关系,我们有时候看不起这种创新,认为这只是“换汤不换药”,认为是“新瓶装旧酒”,甚至认为是骗人。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商业模式创新多数是形式创新、方法创新,不是产品本身和技术创新。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

集成式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比较好的一条途径。美国人似乎也不是什么都原创。有个故事说,博览会上,各国都在展示自己引以自豪的美酒。中国人拿出了茅台酒,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法国人拿出了大香槟,德国人拿出了威士忌,美国人呢?什么都没拿来,只好来个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勾兑出了鸡尾酒,也形成了自己的创新。

我对创新模式做过一些国际比较研究,初步结论很有意思,各国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核心竞争力,美国人最擅长的是技术创新模式,因为它把世界上最多的聪明人集中到那里去了。而日本人最擅长工艺创新模式,他们做事很细,喜欢钻研,擅长在生产现场一点一滴地改进,什么产品到他们手里也可以变得更小巧、更轻薄、更精致。而我们中国人呢?中国人研究人最透彻,对客户需求把握得最微妙,我们大概更擅长商业创新模式,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最能发挥我们的长处。

其次,商业模式创新要有组织生态圈的配合。过去的游戏规则是尽量把竞争对手干掉,有钱自己赚。知识经济时代则是和众多的大小伙伴一起来玩,在双赢、多赢中让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

高通公司专营IPR转让,其转让费通常在产品售价的6%左右,这是一种明码标价又非常单一的赚钱模式。高通公司的组织生态圈特征是,它不和谁竞争,也不吃掉谁,让每个加入新游戏的公司都好好地活着,因为有了大家的存在,它才有更多的收益。但是,它要做这个生态圈的真正主宰者,它要掌握游戏规则。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战略结构应该如此:产品层次上双赢,服务层次上领先,规则层次上垄断。你其实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巧妙设计,让大家在这个游戏里获得自己应该有的东西。高通公司的基本模式就是:我垄断标准,你垄断市场,他垄断产能,其他人垄断劳动力……但大家都在一个生态圈里,这样谁都离不开谁。这是一种多重垄断形成的价值链,与过去的传统垄断有本质不同。

第三,商业模式创新还要有经营模式的配合。再好的商业模式也需要经营。微软公司的商业模式可以叫知识垄断模式,但其经营模式对商业模式的成功至关重要。总结起来有以下5点:1.尽早进入大规模的市场,或以能够成为行业标准的足够好的(不是完美无缺的)产品促进新市场的形成;2.不断改进新产品,定期淘汰旧产品;3.推动大批量销售,签订专有供货合同,保证公司产品继续成为行业标准;4.经营目标不是收入最大化,而是与消费者、软件开发商和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建立战略关系来支配标准,支配标准意味着支配这些关系网络;5.集成、拓宽并简化产品以进入新的大规模市场。

同样,英特尔公司也有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是它下面还有自己有效的经营模式。在标准为王的商业模式之下,其经营模式也有5点特征:1.按照摩尔定律确定公司的技术战略和经营战略,确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表;2.有节奏地推出换代产品,而不是延伸原有产品。主动地、系统地放弃旧产品,始终保持市场主导地位;3.推出完整的产品系列,使模仿者无隙可乘;4.确实掌握电脑产业的游戏规则:市场规模决定一切!利用定价策略、战略联盟策略等使产品迅速席卷市场;5.产品开发与工艺开发相结合,坚持自己投资设厂,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确保及时交货的能力,以支持积极的营销攻势,抢夺市场先机。

大家仔细分析2007最佳商业模式企业,你一定会发现他们商业模式的成功与有效的经营模式是分不开的。他们最大的辛劳也是在日常的经营之中。

新规则、新标准

新商业模式就是新规则。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什么?主要是卖规则、卖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在创造新规则和新标准。卖产品的企业关注的主要是产品创新,卖服务和卖技术的企业关注的主要是服务或技术创新。而卖规则和标准的企业几十年的奋斗,就是为了形成具有垄断地位的商业模式。

美国花旗银行早在四五年前就在中国申请了19项属于“商业方法”的专利,这类专利在中国还没有先例。比如用于实现银行卡交易的方法和系统、发票购货单系统、电子货币系统等,这些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电子交易领域和交易方法的专利注册成功,其他银行必然将陷入整体被动。因此,我们在思考商业模式创新时,恐怕不仅仅是赚不赚钱的问题了,大家想想看,我们创新的商业模式,有哪些是可以注册专利,形成企业资产和权力的呢?

从规则和权力的层面我们能找到哪些创新点呢?要学习美国高通公司的IPR模式,过去一般企业是把知识产权费用隐含在某些产品中卖出去的,而高通是采用了知识产权收费方式,通过熟练的IPR经营,成为一个知识产权专卖店。

对于中国企业未来的成长,我认为以下四点需要牢记,那就是:市场地位比市场更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更重要,知识产权比知识更重要,赢利模式比赢利更重要。

总之,企业是个功利组织,它的使命是创造财富,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找到一种新的创富模式。而且,商业模式创新能否成功,不仅看其概念、能力和价值这三要素,还需要有实现形式、组织生态圈以及经营模式三者的有效配合。商业模式是手段,不是目的。是否最佳、是否先进?要服从于企业的使命,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借此机会,我来进行一次商业模式的“先进性教育”——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驱,领先三步是先烈!■

[编辑 胡浩]

关注文本形式实现有效迁移 篇3

一、在关键字词的迁移中锤炼语言

学生习作的语言苍白、词不达意与苏教版教材的文质兼美、雅词妙句、美段华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语言基础匮乏, 说话作文生硬直白, 原因在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缺失了趣味性的语言实践。教材中的文本用词规范、妥帖、精确, 常常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阅读教学中的言语实践首先应该抓住细节之处, 引领学生悉心品味精妙字词的表达效果。在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性认知基础上, 设置相应的语言情境, 引导学生练习迁移, 让学生立足教材, 以本为本, 亲近文本, 领悟教材语言的思想美、规范美、艺术美, 感知教材语言的魅力, 喜爱教材语言, 激起他们迁移、运用教材语言的强烈愿望, 逐步将教材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并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积极自然地运用, 让学生经历感悟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历练过程。

《虎门销烟》中描写销烟过程时, 用了“灌”“撒”“抛”“倒”等动词, 再现了当时民工销烟的经过。所有的动词背后都蕴含着民工们作为炎黄子孙涌动的民族激愤之情。教学这一组动词时, 教师并没有在动词呈现的状态上大做文章, 而是引导学生体悟动词背后所蕴藉的民族豪情。当再次朗读课文时, 学生群情激奋, 每一个动作似乎都成为他们排泄内心反抗情绪的出口。接着, 可以让学生补充民工做完这些动作之后的各种心理、动作、对话。

一个个词语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精妙的字词不仅给予读者以形象的画面, 更能触及读者灵魂, 形成强有力的心灵冲击波。此处的迁移, 是由动词生发出涌动的情愫。在体悟品味的基础上, 将内心的涌动倾吐而出, 形成对文本的反补, 既有效地解读了文本, 又实现了言语的历练, 可谓一箭双雕。

二、在整饬句式的迁移中力求规整

文本语言的经典不仅仅在于字词的精妙, 很多精美整饬的句式同样为文本增添了独特的魅力。特定有效的句式体现在文本语言的外在形式上, 教学中教师要一改传统教学中重内容感悟, 轻语言形式的做法, 既要让学生读懂文本写了什么, 更要让学生明白文章是通过怎样的形式写的, 以此来推动学生关注语言本身。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 进行迁移, 从而使得学生原本零碎无章的语言趋向规整。

《泉城》一文开篇即用整饬排比的句式, 从声音和形态将济南的七十二泉的种种形态落于纸面。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在字里行间领略这些泉水的魅力, 但最终仍需要落实到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话之所以取得如此鲜明的表达效果, 概缘于形式上的特色:采用“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 一气呵成;每个分句都是先实写感官所能感, 再写作者据此的联想。至此, 可以创设过节烟花呈现的颜色、形态、声音, 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中进行句式的迁移训练。由于学生对这一句式的特点已经烂熟于心, 模仿迁移自然水到渠成。

这样的训练, 既让学生再次感受了句式独特的表达魅力, 同时也在言语历练中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三、在核心段落的迁移中习得技巧

语段是构成文本的重要组合单位。语段是过渡, 是由词句向篇章过渡的中介环节;语段是个体, 是完全可以承载意义、意蕴相对独立的言语单位。加强对语段的写作训练,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是历练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材文本中有很多精彩的核心段落, 是整篇文本的魂魄所在, 作者的匠心独运、浓墨重彩皆落于此。另外, 这些段落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 为文本的中心价值指向提供了技术支撑。

教学《九寨沟》第四自然段不难发现, 作者以“也许”一词作为串联, 连续设想了四种典型的珍稀动物, 并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各种动物不同的特点, 拟人、比喻、衬托的手法充盈期间, 整段文字显得生动活泼。教学这段时, 教师首先从构段方式入手, 从整体上审视这段文字的框架。接着教师从动物特点的细节刻画着力, 引导学生学习选用关键字词点化事物特点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 教师引领学生交流还会出现哪些珍稀动物, 确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 随后引导学生用想象方式呈现。学生写来驾轻就熟, 段落构置新颖,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精巧布局的迁移中领悟构思

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课改浪潮中, 这句话演绎成了“用教材教, 而非教教材。”无论语言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其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运用语言的核心价值不会改变。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教师要跳出文本看文本, 要善于从文本的整篇角度入手, 高屋建瓴中引导学生参透文本行文的脉络, 洞察文本构建的框架, 竭力避免在细节中摸爬滚打, 造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尴尬。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利用一课时教学《广玉兰》的经典课例中, 让学生迅速理清文本创作的思路:幽香—花瓣—形态—叶片。接着, 又让学生讨论这样的写作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学生的各种臆测证明了对文本整体篇章认知的不足。教师引领学生从最后一句入手——我爱广玉兰的幽香和纯洁, 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让学生明白整篇文章的布局与最后一句息息相关, 完全吻合。长长的篇幅在教师这样简洁的点化中了然于胸。就此, 教师让学生丙就某一具体事物的不同侧面, 构想习作整体的谋篇布局。这样的尝试依托于文本, 却又跃出了文本, 迁移之功不可抹杀。

价值实现形式 篇4

【关键词】强式交际教学法 形式聚焦 意义聚焦 平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57-03

一、CLIL教学法在欧洲的提出

内容与语言的整合性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近些年在国内学界逐渐受到重视,一些学者开始对这种源于欧洲的语言教学模式展开讨论和研究。根据资料显示,最早将“内容和语言的整合型学习”作为术语而提出的人是来自芬兰的David Marsh(1994),他认为,所谓CLIL就是使用外语来教授非语言类学科,同时兼顾外语学习的教学模式。简单的说,CLIL就是求得“一石二鸟”教学效果的教学法。它的倡导者认为,CILI是一种涵盖性术语(又称:伞式术语),它囊括对语言应用所开展的各种教学形式。

欧盟在2003年起草的《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多样化》行动书中,对CLIL的重要性作如下描述:在CLIL模式的指导下,小学生可以对习得的外语即学即用,而不是以前那种“现在学,以后用”。它为更广泛的语言学习者打开了大门,帮助年轻的学生和那些在旧有的语言教学模式指导下,学习效果不佳的人们树立自信心。它将该学科(例如历史、地理)的学习置于外语的语言环境中,节约了额外进行学科学习的时间,尤其有利于在职业教育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方法无论对于学科学习还是外语学习都是极为有效的,并有助于树立低龄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态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欧盟开始推行多语言政策,开展了一系列二语习得有效性的调查研究,更好地实现对于成员国公民“除了母语之外,至少掌握两门外语”的要求,以达到最终实现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在其倡导下,研究成果包括《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等多种标准化模型的创立,在此过程中CLIL作为一种教学原则被确立下来,在欧盟非英语国家,例如荷兰、芬兰、挪威、西班牙、匈牙利等国的外语教学实践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CLIL模式的语言学理论背景

实现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欧洲推行CLIL模式教育的社会背景,然而作为现代双语教学模式的CLIL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的法语教育沉浸法(immersion),以及欧洲诸国对外来移民以同化语言和文化为目的的浸没法(submersion)都是CLIL模式的先导,他们共同构成現代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尽管在使用语言的性质上,CLIL和后两者有着根本区别,但是三者都由基于内容的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发展而来,内容赋予了所学外语的意义。多年来,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谁是中心议题一直是语言学习领域争论的焦点,欧洲的CLIL模式究竟有没有语言学的理论依据呢?

(一)“意义聚焦”和“形式聚焦”之争

在二语习得教学和研究领域,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二语习得就是要输入有意义的语言并学习语言的使用,无需零散地学习语法、词汇等。另一种则认为,那种基于语言交际使用的学习是无效的,应该聚焦于单位语言形式的学习。它们分别被称为意义聚焦(FonM)和形式聚焦(FonFs)。

“意义聚焦”(FonM)倡导纯粹的交际式教学,这种教学几乎不理会离散的语言单位形式,而关注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使用语言。他们认为和小孩子母语习得得益于全面而广泛的语言输入一样,二语/外语习得也是如此。

“形式聚焦”(FonFs)认为单纯的意义教学法将无法使学习者获得高水平的语言能力,语法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二语学习就是累计语言片段的过程。他们深受行为主义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由此衍生出来各种以语言形式为纲的教学方式,将掌握语言结构作为外语学习的唯一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将二语语法、语汇、功能和概念等单位离散孤立地呈现给学生。

这两种排他的“意义聚焦”和“形式聚焦”都极力将意义或者形式称为二语学习和研究中唯一的议题,却忽略和剔除另外一种。然而在对两者的深入研究后发现,各自的弊端也是明显的。由此,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建议学生应该转移一部分注意力到语言形式上,被称为改良的交际法教学,指学习者将注意力偶然转向语言形式的过程。“这一注意力的转向由教师或其他学生发起,其转向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在语言理解或产出过程中遇到了有关语言形式的问题”。改良式交际教学法存在以下特点:它的重点仍然在语言的意义交流;意义交流中出现语言形式问题是实现注意力短暂转换的前提条件。

学者们对“形式”和“意义”之争最后以一种折中的方式优化了二语教学法。目前研究表明,将语言形式教学嵌入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框架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二)CLIL是强式的交际教学法

CLIL吸收了交际教学框架的优化形式,融合了“形式聚焦”和“意义聚焦”两种形式,形成并发展了一种形式和意义相融合的跨学科教学模式。CLIL通过给学习者布置交际任务,以学科内容和外语的交织学习为学习者创造交际内容和动力,提高其语言交际能力。

首先,CLIL课堂所营造的交际情景是现实的,而非教材编写者编造的,来自于相关的学科任务,便于学生将语言有效地运用于真实的语言交际。其次,当学生在课堂交际中出现语言形式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这种反馈,作出调整式的语言形式教学,避免了学生在交际中使用交际策略而影响外语学习的发展,确保了外语作为体现交际现场的媒介并未丧失其使用价值。最后,将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彼此包容,视为一个教学整体。

这是一种强式交际教学法,以学科知识的内容为核心单位,计划和组织语言教学的方法。改良式交际法为CLIL的任务型教学实质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一直以来困扰外语教学的“形式聚焦”还是“意义聚焦”树立了平衡的典范。

三、CLIL模式下课堂教学的“4C”原则

在CLIL作为术语被欧盟拿来写进白皮书之前,欧洲各国的外语教学课堂中已经存在形式各异的以“内容语言的融合”为着眼点的教学实践。然而由于各国地域、文化的差异,所教授的外语不同等原因,对于教者来说,只能各走各路,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CLIL模式始终没能形成一个系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思想。Mohan(1997)认为,要CLIL发挥其作用,必须有一种具体的基础教学思路来支持CLIL模式的构想,将这种以外语作为教学工具而展开的教学法,与传统的以外语作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法彻底区别开来。他对基于内容的学习法提出了以下构想:

第一,语言既是有意义的也是形式的。第二,话语不仅具有表达性,也具有意义产出性第。第三,新领域知识的获取,伴随着新的一种语言的习得和新的意义的获知。

在研究课堂教学实践和一些内容学习法构想的基础上,Coyle(1999)提出了4C框架下的CLIL课堂教学原则: 内容(content)—认知(cognition)—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内容:这里的“内容”不单是对学科知识的被动获取,而是指学生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并充分领会和发展新的技能,又被称作是个性化的学习(personalized learning)。认知:即保证学习质量的思考活动。为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学科内涵,需要学生在语言学的要求下,对内容思考和分析,是创造力的表现。交际:是指作为媒介和工具的语言(通用语),以及作为学习目的和对象的语言。语言学习离不开对内容进行再构建和交流的方式。基于学科内容与外界的互动,即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课堂交际是学习的基础。文化: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跨文化意识的树立是CLIL模式的基础和核心。

4C构架提出了CLIL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原则,它利用语言的交际性(communication)构建了课堂交际语境,作为连接内容构建、认知发展和文化传递的桥梁。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

在内容上,CLIL课堂突破了传统语言课堂的语言输入局限。通过另一门语言来学习学科知识,使语言任务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意义,大大提高了语言输入的多样性和真实性。学科内容与认知发展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参与程度。

在交际方面,CLIL为“聚焦形式”和“聚焦意义”提供了均衡的整合框架。CLIL定义的主要特征就是“整合性”,认为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零散的语言形式,也没有不值得言传表达的内容。CLIL课堂通过各种学科任务,为今后职业生涯或者学术研究的交流打下基础。

在认知方面,CLIL课堂的学科内容挑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技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文化方面,CLIL课堂培养学生运用外语作为通用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能和母语者进行交流,也能适应与非母语者之间的交流,理解并包容不同的文化视角。

在Coyle提出的4C框架的指导下,CLIL的课堂将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语境,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促进学生主动获得语言输入,实现外语技能的提高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步获得。

四、CLIL课堂语境之于公共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CLIL是作为双语教学理论模型而提出来的,但CLIL并非局限于双语教学的范畴内,对于作为基础课的公共英语教学,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综合的教学理念和思路。在4C框架的指導下,CLIL不再是曲高和寡的理论模型,结合我国公共英语教学实践,4C框架构建的CLIL课堂语境对于我国的公共外语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其一,它符合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二语习得动机模式其中的一种,社会教育模式将学习动机和取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语言作为工具达到某种实际目的的工具型动机,强调学习一门外语的使用价值和益处;另一类是融入目的语文化的融入型动机,反映了学习者对另一个社团的人和文化的感兴趣程度。融入型动机优于工具型动机。

我国当前的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他们的二语习得动机可以描述为工具型动机,对英语学习的推动力较弱。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在教学互动中得到印证。多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无非是考取四级证书和期末考试的及格,还有部分学生质疑为何要学习枯燥、冗长,与自己专业和需求关联性又极低的英语教材,并表示自己能听得懂美剧中社会交际基本英语就够了。所以,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难度大,学生学习效果差也不足为奇。那何不发挥和利用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呢?CLIL以一门非语言学科作为文本依托,有别于传统英语教材,内容之于学生有更高的相关性,即学生们眼中的“有用处”,它符合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弥补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还有一个二语习得范畴之外的收获,学生无需额外花时间单独学习该学科,对学生来说它更是经济的、高性价比的。因此,发挥CLIL符合学生学习动机的优势,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二,可以避免教师陷入英语教学误区,有助于突破教学瓶颈。在当前教学信息化的背景下,外语学习、教学和管理呈现多模态发展,各种外语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其独特性和重要性无需置疑。然而,近年来高校英语课堂上滥用、乱用多媒体课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教师的课件设置不以教学目标为宗旨,而是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甚至导致课堂教学的娱乐化倾向,完全背离了以理性知识传输为要义的教学初衷。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生动”和“活跃”,将娱乐元素带入课堂,大搞娱乐游戏和表演,甚至提出“Teaching is an art of acting”的说法。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笑声连连,实际上并未实施有效教学。

这归因于教学者急切想要改变课堂教学活力不足的心理,他们亟待突破教学瓶颈,又急切地想要捕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始终以语言形式为中心,这种教学法盛行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比如通过类比模仿,不断重复形成习惯性行为,通过语言形式操练来促进学习者形成语言习惯。它认为语言的发展如同搭积木,不断地添加,由初级的语音、词法、句法、词汇一直到句子、段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认为,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机械孤立地展示语言特点,严重干扰语言习得过程。Widdowson批评这种“聚焦形式”的教学只是在学习语言的用法而不是语言的使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又难以回避语言形式操练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用性,另一方面想要摆脱传统外语教学法带来的枯燥、苍白感,尤其是在“技术决定论”的思潮下,试图在多媒体辅助下以娱乐形式来盘活单一的语言学习,陷入了外语教学的误区。

有别于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传统外语教学法,CLIL模式将语言习得和学科学习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整合”是其定义性特征,在“语言作为学科”和“语言作为工具”两种思路之间采取第三条道路,即语言是学习的工具,学科是学习的内容,语言学习是以学科学习为任务的课堂语境中的认知过程。对学生来说,CLIL构成了现实意义的课堂认知语境,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对教师来说,以语言形式讲授为主的课堂将不再受欢迎,学生们渴望用英语摄取知识,以知识征服学生是满足他们语言学习要求的最好办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语言也是载体和媒介,语言在知识的获取中习得,知识和能力在语言输入输出的交流活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中获得,将内容和语言互为语境化的新模式应该成为我国公共英语教学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茜.二语习得中兼顾意义与形式之语言形式聚焦[J].英语教师,2013(11)

[2]延辉,李小华.第二语言习得动机模式研究述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盛云岚.欧洲CLIL模式:外语教学法的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12(5)

[4]秦秀白.警惕课堂教学娱乐化[J].当代外语研究,2012(7)

[5]Coyle 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Motivating learners and teachers[J].Scottish Languages Review,2006,13

[6]Saeidi M,Zaferanieh E,Shatery H.On the Effects of Focus on Form,Focus on Meaning,and Focus on Forms on Learners' Vocabulary Learning in ESP Context[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2,5(10)

[7]European Commission.Promo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An Action Plan 2004-06[M].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04

[8]Krashen.S.(1985).The Input Hypothesis.Oxford:Pergamon Press.

[9]Long,M.,& Robinson,P.(1998).Focus on form: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In C.Doughty,& J.Williams (Eds.),Focus on form i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15-41).Cambridge,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Ellis,R.(2001).Investigating form-focused instruction.In Ellis,R. (Ed.),Form Focused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Blackwell,Oxford

[11]Ellis,R.(2003).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簡介】金晏伊,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农村地区免疫接种实现形式探讨 篇5

1 基本情况

三明市建宁县均口镇地处闽西北山区, 全镇有13个行政村, 225个自然村, 免疫服务半径约为30 km, 最远自然村为40 km, 现有专职防疫人员1名。2008年年底人口数为1.75万人, 0~7岁儿童有1 446名。1996年以前由村医上户接种, 1996—2001年实行以村为单位集中接种, 2002年开始以乡为单位集中接种, 2004年建成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成为首批市卫生局组织验收通过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2 做法

2.1 领导重视是做好免疫接种的前提

该镇虽然2002年才实行以乡为单位集中接种, 起步较晚, 但卫生院院长非常重视, 认为与其每年蜻蜓点水样多处投入, 不如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 每年做好一件大事。2004年即把规范化门诊建设作为当年投入的重点, 对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要求, 挤出办公用房进行装修改造, 规范登记室、候种室、接种室及观察室的设置;装备空调、冰箱、消毒柜、饮水机、紫外线灯和其他预防接种器材, 并对全院医护人员开展免疫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于当年上半年在全县率先完成规范化门诊建设, 成为全县的示范点, 得到省、市计划免疫专家的充分肯定。

(1) 建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三明354500

2.2 防疫人员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是做好免疫接种的关键

该院惟一的防疫人员虽然是聘用的乡村医生, 但在免疫接种管理上虚心学习、积极探索, 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免疫接种实现形式。卫生院把该镇每月6次的赶集日定为接种日, 13个村的儿童分片在3个赶集日分别接种, 另3个赶集日作为补种时间, 以备为不能及时接种的儿童补种。每月接种完成后, 把各村漏种儿童分别统计造册, 并下发到各个村, 由村医进行未种原因调查。如为家长遗忘则通知补种, 如为迁出则追踪到该儿童居住地, 并把接种通知发放到儿童监护人手中。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 家中只剩老人和小孩无法前去接种的情况, 卫生院及时组织医护人员分组分片下村补种, 这样就避免了儿童漏种情况的发生。

2.3 乡村医生的密切配合是做好免疫接种的必要条件

虽然以乡为单位集中接种的乡村医生没有直接为儿童接种的任务, 其主要任务是疫情报告、每月按时上报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数、发放接种通知单, 并督促儿童家长及时到接种点上卡、接种等, 但卫生院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体乡村医生会议, 布置工作任务, 下达考核方案, 年终对照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情况发放乡医的补贴和奖励, 通过奖惩制度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4 免疫规划管理人员的定时督导是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每季度的定时督导, 对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免疫接种中存在的问题, 能当场解决的现场给予解决;需要部门协调的及时形成督导报告, 由县卫生局出面协调解决。

3 结果

均口镇实行以乡为单位集中接种后, 及时建卡率保持在98%以上, 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 加强免疫接种率达90%以上, 疫苗接种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多年来未发生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 二类疫苗的接种也逐步得到推广。由于接种人员经过全面培训, 素质明显提高, 责任心增强, 严格依照免疫操作规程实施免疫接种, 流程合理,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明显减少。加上接种场所人性化设置, 不仅有适合各阶段儿童的玩具, 还播放一些通俗易懂的防病治病健康教育短片, 使家长在候种时也获得一些健康知识。安排赶集日预防接种, 家长带儿童前来接种的同时, 遇有头疼脑热, 也顺便去医疗门诊就诊。因此, 每逢接种日, 无论预防接种门诊还是医疗门诊都是门庭若市, 卫生院的收入也相应增加了。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该镇的做法在全县普遍推广, 但院长和防疫人员也流露出担忧:一是防疫人员少, 工作量大。由于该镇外出务工人员多, 家中只留下老人和儿童的家庭多, 下村查漏补种的工作量很大, 且大多数需接种的村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卫生所的抢救条件有限, 下村接种次数多了, 发生疫苗接种反应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二是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后, 计划免疫保偿制停止实施, 一类疫苗接种全部免费。由于县财政困难, 预防接种经费补助无法全额落实, 基层防疫人员的培训、交通燃料补贴、乡村医生的补助和奖励经费都没有了着落, 这势必影响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三是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亟待完善。因此, 在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 存在免疫规划滑坡风险的情况下, 应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契机, 按照服务人口比例, 在人员准入和资金方面建议政府给予适当倾斜政策, 建立和完善预防接种补助机制, 把乡医纳入乡村一体化建设管理, 逐步解决他们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 这对加强和稳定乡、村二级防疫队伍, 提高乡村医生的地位和保证他们的积极性, 无疑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问题探讨 篇6

农村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民利益、引导农民进行社会化生产、并逐步消除小农意识的基本途径。1874年,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教训时指出,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 “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 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 例如宣布废除继承权或废除农民所有权”。[2]1894年,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提出了合作社形式, 他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 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我们对小农的任务, 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 转变为合作社生产和合作社占有”。[3]

在我国, 改革开放前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是社队经济。由于采取单一的高度集中形式, 以及它的地域封闭性、行政支配和集体产权等问题, 社队经济逐渐失去了活力。改革开放后, 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政支配和集体产权问题,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使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变化, 社队集体经济也转变为村级集体经济。但是, 也应看到, 随着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全球化发展, 小规模分散经营很难支持农业、农村长期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 农村家庭经营和低收入状况也容易产生严重的个人理性至上、集体行动困难、公益事业失缺、青壮劳力流出、村庄结构解体和无法内生秩序、农村社会文化发展滞后等问题。

因此, 如何组织农民进行集体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成为我国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从2008年下半年本课题组对湖北、湖南、河南、辽宁、陕西、四川、贵州、山东、广东9省16个县 (市) 的65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情况看 (见表1) , 目前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集体资产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村办集体企业。

基本情况是:全部调查村的村级集体资产平均为35.3万元, 人均村级集体资产仅137元。村级集体资产中90%以上是实物资产, 现金资产少, 平均每村现金资产不足5万元, 而且这主要是由少数城郊富裕村 (有上千万元现金资产) 所支撑的, 大多数非城郊村的现金资产不足1万元, 有一些村甚至没有现金资产。从地区看,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东部地区各村的农户和人口减少, 人均村级集体资产为282元;中、西部地区各村的农户和人口较多, 人均村级资产分别只有137元、67元。从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看, 在被调查村中, 有86%的村没有集体企业 (有村办企业或场、园的只有9个村) , 大部分村的集体收入主要来自集体资产 (如山林、水体、荒滩、房产设施等) 承包和租赁经营所得。

正因为村级集体经济困难, 所以, 在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中村集体的贡献十分有限。村级道路建设、村村通电视和电话等项目主要靠国家财政支持, 住房环境建设和沼气改造等则主要靠村民自己投入和财政资助。

数据来源:本课题组调查整理所得。

通过调查,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第一, 集体可用于经营和开发的资产少、价值低。实行家庭承包后, 土地、山林、池塘等大都承包给家庭和个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 家庭承包已不向集体提供收入。集体可以用来集中发包、出租的资产主要是一些荒山、荒滩和湖面, 如果不对这些资产进行开发投资, 承包、租赁经营很难取得明显收益。而且, 目前有些村甚至没有可发包的资产, 也就无经营收入, 成为人们常说的“空壳村”。

第二, 由于技术、资本和管理问题, 村办企业普遍困难。改革开放后, 乡村集体企业曾一度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 乡村企业技术落后、资本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逐渐凸现出来, 以至许多村办企业出现严重亏损 (一些村为此卖出了集体仅有的部分资产) 和收缩停办的状况。即使是目前仍存续的村办企业 (主要是烟茶果木和制种、制砖、建筑经营) , 也普遍存在效益低、经营困难的问题。

第三, 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开展集体经营信心不足。由于人民公社时期社队经济的问题和近年来集体企业经营亏损的影响, 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信心。一些村民认为搞集体经济只是对干部、对承包人和承租人有利;而一些村干部则认为搞集体经济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 除了城郊村和那些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以外, 被调查的大部分村近年来都很少有集体经营项目。

从根本上看,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其实现形式的局限性和封闭性。由于村集体的资产有限、质量不高、一般只能用于农产品生产, 而且村民收入低、缺乏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 所以, 限于村级范围的集体经济形式 (不管是承包、租赁, 还是村办企业) , 都很难解决生产规模小、技术层次低、产品单一、竞争力弱这些问题。

二、探索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形式

鉴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探索和发展具有开放性、吸收性和融合性特点的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形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和特征, 凡是以农民为主体进行资产联合与劳动联合, 实行共同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经济组织和经营方式, 都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绝不限于村级范围内的资产承包、租赁和村办企业。事实上, 最近一些年来, 广大的农村干部和群众一直在探索和尝试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的新形式, [4]在我们的调查中, 有将近1/2的村的农民参加了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等。因此, 进一步探索、总结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各种新形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农户+公司 (企业) 联合体

这是城镇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 (又称龙头企业) 与一些农户通过产销合同组成的经营共同体。龙头企业通常向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和有关服务, 农户则按要求生产并将农产品出售给企业, 企业按高于市场的优惠价格收购后进行加工和销售, 然后再向农户返利或提供其他利益。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这种联合体在客观上形成了一种以行业为基础、城乡结合型的“集体经济”, 是对传统上按地缘形成的集体经济范式的一种新发展。由于它超越了村域范围进行经营联合与优势互补, 既可以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 保证其收入, 又可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力, 因此受到欢迎。在中部地区某产粮县, 一个知名的大米与食品加工集团同县内23个乡镇的30多万个农户建立了一个全县域的经营联合体, 对组织农民开展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城乡联合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影响。

农户+公司联合体的兴起也明显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生产向经营大户集中的进程。这主要是因为客观上存在部分农民出外打工、土地不能有效耕种的情况;更重要的是, 一些农民在与公司联合经营中获得了能力与信心, 因而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成为上优选择。

2.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一部分农民根据共同出资、共享服务、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的专业性集体组织。显然, 它也是以行业为基础的跨村域的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目前, 它主要集中在蔬菜、果木、花卉种植业和养殖业, 原因在于这些行业的技术和品质要求高、市场需求和价格不稳定, 而村级集体又无力提供相关服务, 这样, 农民专业合作社便依托一些经营大户和地方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的帮助而发展起来。农民加入合作社不改变其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 合作社利用社员的共同出资建立机构设施、统一提供生产技术服务, 社员按统一规定和标准进行生产、并将产品按预定价格出售给合作社, 合作社集中进行加工和销售, 合作社的经营收益除一部分留作积累外, 其余按出资额或交易额向社员分配。与农户+公司联合体相似, 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在生产和销售这两方面开展专业化分工与合作, 有利于全体社员的共同发展。而且与农户+公司联合体相比,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集体特性可能更突出。

3.农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也是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一部分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的农村集体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的主要功能是运用会员的出资统一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帮助会员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与专业合作社相比, 专业技术协会更强调专业性的生产技术合作与服务共享, 所以, 一些专业技术协会不搞统一加工和销售, 完全由会员自己负责生产及销售。不过, 也有一些专业技术协会应会员的要求统一组织加工和销售, 更接近专业合作社模式 (一些专业合作社正是在专业技术协会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 这种情况下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显然也是以行业为基础、超越传统范围的集体经济形式。

4.社区股份合作社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近年来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和一些城市的郊区, 为应对耕地减少、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和保障农民权益等问题, 出现了社区 (村级) 股份合作社这一形式。社区股份合作社主要包括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综合股份合作社两种类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以全村所有农户的土地入股方式组建的, 通过土地股份化, 村集体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和配置使用, 如一部分用于对外整体发包、租赁来保证土地资产的收益;另一部分用于建设居住小区, 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和作为商品房出售;其余部分用作农业经营和优化村庄环境。社区综合股份合作社是包括全村土地、村办企业等集体资产、并吸收村民资金和技术入股所形成的合作社, 综合股份合作社除了具有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功能外, 还具有产业开发和创办经营实体、建设厂房设施和工业园区等吸引外部投资、投资参股外部公司企业的功能。另外, 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 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建立也将促使村级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分离——行政职能具体归为社区管理、经济职能交给股份合作社, 从而改变村级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不分、集体经济发展受行政牵制的格局。

5.合作社+公司、合作社+承包或租赁、合作社+投资参股或开发等复合形式

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 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或社区股份合作社通过与其他公司企业组成经营联合体, 或运用对外集中发包、租赁方式, 或与其他企业组建经营实体, 或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开发新产业, 形成了集体经济新形式与新形式、新形式与原有形式结合的复合模式, 有力地拓展了集体经济的经营领域和发展范围。

以上各种新形式的共性特点是:突破了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局限, 打破了按地域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传统模式, 形成了按业域关系、超越村级范围创建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新模式;即使是地域性的社区股份合作社, 也采取资源整合、与外部资产和劳动等进行规模联合和深度融合的方式。这些新形式丰富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 促使了农村集体经济由封闭走向开放, 从而有可能克服规模小、技术低等普遍性问题, 使农村集体经济展现发展活力。

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发展的对策

正如改革开放初期推行联产承包、解决社队经济的行政支配和集体产权问题一样, 推动集体经济新形式的运用和发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的封闭运行问题, 必将对重塑农村微观经济机制、加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作用。目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1.完善制度规范, 为运用和发展提供依据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现已颁布实施, 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其他组织或形式可先由各地政府制定规范和实施条例, 然后逐步完善。例如, 对于农户+企业联合体, 重点是按集体原则合理规范公司与农户的权益, 还可以要求公司向长期合作的农户赠与股份、建立公司与农户共同决策的机制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 应要求其加强积累、增加共有资产和服务设施, 鼓励其提供其他服务和生活福利;对专业技术协会, 则不应将其作为非营利的社会团体, 应要求它在接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突出运用新技术、开展技术创新和研究试验的特色;对社区股份合作社, 重点应是要求其减少封闭性、增加流动性和开放性, 允许外部公司和个人参与, 鼓励其对外投资、参与外部公司的发展。另外, 还应鼓励一些发展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社区股份合作社等加强合作, 逐步形成具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建立支持体系,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为切实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的运用和发展, 笔者建议: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预算, 为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启动资金和运行支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经营方式提供税收优惠 (如免征所得税、减免营业税和增值税) 和信贷支持。②建立统一管理体制, 解决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等分散管理的现象。可以考虑在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内成立专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事务的机构,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和经营帮助, 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和骨干提供培训;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具体的专业服务。③建立地方县 (市) 政府定期选派新毕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制度, 帮助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规范内部管理。④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地方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交流的机制。⑤县 (市) 政府应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 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知识、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 传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式等相关信息和知识。⑥动员和支持有关企业、公司、村级组织和农村经营大户等, 领办和合办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和发展新的集体经济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德祥, 李建军.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J].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2) .

[2]马克思.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8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

[3]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论档案的文化价值及其表现形式 篇7

一、档案的文化价值本质

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 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 是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世界, 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 被人类有意识地保留下来。那么, 它的存在本质是什么呢?一般认为, 人类固有的需要是我们积累和保存档案这种文化财富的根本原因。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而自觉地保存档案, 这正是档案存在的社会本质之所在。档案是人类文化、文明的记录与物质承载体, 如果人类遗弃了它, 就等于宣告了自身的灭亡。档案是一种历史的和客观的存在。它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不同的人类文明阶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情况和特点。档案是历史的和客观存在的。档案管理者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将档案放在一定历史条件或背景下, 去客观地、历史地考察它们对记录和说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有何积极作用, 对于今后人类的子孙后代认识以往的社会文明、文化的发展、变迁和规律特点等有何作用。

档案的文化价值与档案内容本质是紧密相连的关系, 档案内容的本质决定着档案文化价值的取舍。档案内容越丰富, 档案的文化价值就越大;档案内容的本质越明确, 档案的文化价值就越能得到体现。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自身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原始记录, 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活动信息及所获得的各种知识的原载体。档案实体文化的这一本质, 规定其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某些属性, 这种属性主要包括:阶段性、信息性和知识性等。档案实体文化的阶段性是指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文明成果的真实写照。这一档案实体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进步的重要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源具有原始性和回溯性的特点。同时, 档案实体文化也是一种知识性的信息资源。它是记忆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及其自身, 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经验、成果、智慧等的原始载体。档案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是知识的记忆库。它在绵绵的历史长河中, 使人类摆脱了野蛮, 走向了文明, 并且逐步培育了人类自身的文化本质, 使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

二、档案的文化价值表现形式

1. 社会性。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一种社会价值, 它记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 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文化是一种符号的积累, 文化并不是将来要发生的现象, 而是已经发生的现象的符号积累。”一方面, 档案的文化价值凝聚着人类共同的有效劳动;另一方面, 它服务社会、体现着档案文化的社会属性。档案的文化价值的社会性, 决定着档案的文化价值的生命体系。

2. 直观性。

档案文化价值的直观性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和文艺创作。文学作品和文艺创造的取材虽然来源于社会生活, 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 但它高于社会生活, 是社会现象的艺术加工。而档案的文化价值是由它的原始记录性决定的, 是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再现。档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原始记录, 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是非常具体和直观的。可以说, 面对一部档案, 就是面对历史事物的本身。如甲骨、金石、简牍、纸张都是直观真实的。面对着这些翔实的物体, 可以使人们感悟到了历史的真实可读, 这是其他事物无法与其相比的。

3. 综合性。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一种价值体系, 这种价值体系取决于档案本身具有综合性功能, 它反映在档案的文化价值中, 就是表现在同一档案可以反映在人们不同用途中开发和利用档案的有用性价值。一份档案就是一面镜子, 可以通过它反映当时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正因为档案的文化价值具有综合价值的特点, 因此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具有一般物的价值所不具有的特点, 它表现在反复利用的特点上。

4. 永久性。

价值实现形式 篇8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农村建设

目前, 农村社会的发展形势已经从有税费的时代向着无税费的时代转化, 使得农民的经济负担减轻, 但是农村的部分运转情况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农村集体经济要在保证村民的基础设施与基本用品的前提下, 提高村民的收入。然而多数村级组织单位都普遍面临着发展水平落后, 发展道路匮乏的情形。只有保证了自身的努力, 才能够发展集体经济使得劳动力效率提高, 从而进一步保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开展。大量现象表明,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传统发展模式以及现有体制的约束, 不能够快速适应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更不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进行, 因此, 针对这些方面, 本文将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形式的内涵

新农村建设与建设现代农业时代要求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被寄予了新的内涵, 主要体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合作互利的经济状态。在现代我国经济体系发展的基础下, 在市场风险面前, 农民的小型生产规模显得十分渺小。在市场各方面的竞争情形下, 农民被迫必须要学会合作。主要涵括两种合作, 一种是纵向, 另一种是横向, 这就要求学会要素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理性投资是合作的基础手段与方法。

要想实行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 还要求村级组织单位的组织形式全面合理且具体有效。主动向着多元化与多样化的形式转变, 充分利用一切劳动力与资源。要求有效的一部分非农业主体积极加入合作, 还需要一些集体组织机构的产生, 积极建立一些农场、产业园、基地等农村集体经济机构。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够保证多元化与多样化的更好实现。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的方向与风险预算

( 一) 从资源管理角度分析。资源管理大致分为六种: 人力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环境管理、财务管理、供方与合作伙伴管理以及知识技术管理。这六项管理都在资源管理中充当着各自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 要想真正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形式就必须保证人力资源充足, 人才素质高尚; 基础设施方面要全面且有效, 保证各项指标达到合格的预测; 环境得体, 办公起来舒适方便; 财务状况充足; 合作方稳定且有信誉; 内部知识技术灵活且达标。但是在这些方面也存在着相对一些风险, 比如: 人力匮乏、财务缺少、技术落后等。因此, 必须要针对性解决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够保证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 二) 从资金管理角度分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固定资金的管理、流动资金的管理以及专项资金的管理。基本资金一般情况下是由国家或者政府财政拨款, 因此, 使用机构可以无偿性使用。对于大部分补充固定资产损耗的折旧基金, 要全部上交于政府, 少许用作使用机构的更新改造基金。机构的流动基金应该根据预计的定额, 全部由政府财政拨款, 但是机构内部实行有偿性的使用。机构的专项资金应该全额交予银行贷款, 到期后应全部交还银行。机构内部财务人员对资金进行详细预算与及时的记录, 以保证资金到位且合理使用。在此期间, 会遇到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的风险, 应该根据机构发展的现状做出准确的分析, 确保资金的及时清还与发放, 保证机构资金方面到位且合理。

( 三) 从资产管理角度分析。资产管理通常分为三项: 办理定向资产服务, 办理集体资产服务以及办理专项资产服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必须要保证资产管理的三个方面及时到位, 无论任何一项服务有需要时, 要及时处理, 处理方式要合理得体。根据每一项资产服务的特定合同的具体操作方式、约束要求以及不同条件, 为每位客户进行详细的经营运行, 保证为客户提供各项基金、证券及金融产品方面的资产管理需求。

( 四) 从投资方面进行分析。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过程中, 合理的投资也是为机构带来收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投资的定义主要指某种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得到利益, 而向其他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的行为。对于农村发展来说也是一项合理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合理的投资能够为农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但是盲目的投资只会减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进行。在投资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投资对象选择错误或者投资方式出现失误的风险, 面对这些问题, 一定要首先将自身经济稳定, 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求理念进行合理谨慎的资产投放。

( 五) 从经济收益角度分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经济收益是指某个人或者机构在保证自身的期初财富与期末财富同样富裕时, 能够消费的最大限度, 其中既包括已经实现的收益与还未实现的收益。经济收益往往指的是期初期末的净资产, 农村集体经济要想达到某个巅峰, 一定要保证这一净资产达到一个合理充足的数额, 使得农村经济不再受到制约, 而且能够根据这一角度准确衡量农村发展的方向是否正确, 促使农村能够快速找到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形式的手段与方法。

三、官民合作在共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的重要性

从我国农村现在的发展形势来看, 我国社会上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许多农村面临着劳动力无处使用, 发展前途渺茫的现状。面对这种情况, 官民之间应该建立合格有效的合作关系, 积极设立一些集体机构或组织单位, 充分利用闲置劳动力; 也可以互相努力, 寻找有前途的发展道路, 保证所有村民都能够参与进来, 既有效保证了村民的各项权益, 为村民的各项服务提供了保障, 又提高了农村的平均收入水平, 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变得更加美好。

四、结语

根据分析可以知道, 在如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情形下, 我国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 在资源、资金、资产、投资以及经济方面的计划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导致我国集体经济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因此, 根据这一现状一定要从根本角度出发, 建立和谐的官民合作关系, 保证农民充分意识到集体经济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积极发展所有较为落后的村级组织单位, 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资源, 来保证及时满足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的一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洪猛, 黄诗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3

[2]王景新, 余勇亮.民族自治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广西农村调查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2

[3]韩松.论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J].河南社会科学, 2011, 6

[4]高飞.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律制度运行研究——以湖北省田野调查为基础[J].农村经济, 2012, 1

价值实现形式 篇9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此强调形式,岂非本末倒置?形式是有限的,内容是无限的,以有限统摄无限,教学岂能不幼稚、偏激?形式是僵死的,内容是鲜活的,以僵死框定鲜活,岂能不阉割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然而,无论怎样的曲解、低估,甚至是抛弃和仇恨,都无法摧毁形式堂皇而动人的魅力。

一、形式与有效性

一位青年教师在讲授鲁迅《阿长与<山海经>》时,从文本的两处“神力”入手——

1. 阿长说她们女人“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童年的鲁迅当时觉得这是一种“神力”,对阿长平添了无限的敬意,有学者认为这种叙述语含调侃,你们赞同吗?

2. 买到《山海经》,实属寻常事,童年的鲁迅为什么说这也是一种“神力”?

引导学生不断地批文入情,优游涵泳,很轻松地建构了一幅“波峰波谷图”,不仅将文本的叙事脉络:絮说、占床、吃福橘、繁琐规矩、讲女人的神力、谋害隐鼠、买《山海经》等事情清晰地再现出来,而且将阿长朴实、真诚、热情、善良的内心世界,作者戏谑文字掩盖下的无比深眷的赞叹、感念、同情之情,还有作者较为鲜见的“柔情体验”,也尽数引发,融合,并加以个性化的充实了。

比如对第二种神力的解读,师生通过交流,达成了下述共识——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这儿哪里还有半点成人与孩子的分别,哪里还有半点“下人”与“主人”的等级!完全是一对相交已深的好朋友!结合以前童年鲁迅对阿长暗里的厌恶,到阿长问及《山海经》时,小鲁迅明里的不屑,不难发现:这个“粗俗”的乡下女人有着堪称博大的胸襟。面对一个朝夕照顾的小孩子的鄙视,任何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恐怕都会觉得很不自在,难以接受。但是阿长依旧热情、真诚地和童年鲁迅说这说那,并且在小鲁迅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利用仅有的四、五天年假,根据知道的关于《山海经》的片言只语,四处奔波、寻找,终于买到童年鲁迅的心爱物。没有丝毫“冷庙烧香式”的投机心理,没有丝毫取悦小主人庸俗心机,完全是本能地急鲁迅之所急,想鲁迅之所想,面对这样的赤诚之人,面对将别人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情做成的长妈妈,鲁迅怎能不对她新生敬意呢?

可以说,整堂课上下来,十分清爽、灵动,深入浅出,一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一幅简约的形式图,使教者轻松实现了不带书本进课堂,也能“心中有丘壑”的神奇。学生在这种神奇的感染下,上下求索,触处生春,那种令人沉醉的“心灵气场”似乎触之可及。这种有效性的产生,有人将之归因为教者自身的教学灵性,上好的记忆力、理解力,以及对课堂收放自如的驾驭力等因素,殊不知:这些能力和“执一御万”的形式有着神秘而深刻的关联。

心理学认为:“结构化的知识是记忆的支柱,可以拒绝遗忘;结构化的知识便于联想,具有迁移的活力。”这位年轻的教师之所以能将那么长的文本内容熟记于心,并在课堂上随处征引,简约而清晰的波峰、波谷图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因为那相当于他经营课堂教学这篇“大文章”别样的“关键词”,或者说“内容提要”,切实而生动地起到了将知识(内容)“结构化”的作用。情事相依,起伏跌宕,无论是事情发展线,还是情感波动线,都一目了然,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则有一种别样的节奏美、动态美。

周作人说:“文学具有某种美学形式,它能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与思想,并使读者因能体验到它而获得乐趣。”对于作者来说,捕获了这种美学形式,内在混沌、奔突的情思便趋向确定化和提纯化,进而具备普遍、长久的审美效能。对于读者或者教者来说,循美学形式之波,讨作者情思之源,鉴赏或教学则会如庄子笔下的庖丁,仅以神运,便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艺术家罗布格说:“我们不再信服僵化凝固、一成不变的意义……只有人创造的形式才可以赋予世界以意义。”既然苦恼作家们的并非内容,而是形式问题,我们又何必弃形式如敝屣呢?更何况,在形式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更形象、清晰地把握文本内容,并使思维、想象、情感有更开阔的“自由发展区”呢!

试想:掌握了济慈《蝈蝈与蛐蛐》一诗的“对联式”结构,你还能忘记那冬夏不息的诗歌,那炎热与酷寒都无法摧毁的乐观与生机吗?铭记了胡适《我的母亲》一文的“太阳辐射式”结构,你能忘怀那位严慈相济、外柔内刚,含辛茹苦,默默担承的伟大女性吗?

视形式为无情之物,说它“有限”“僵死”,不是短视,不是亵渎,又是什么呢?

二、形式与整体性

“忧去——忧来”是柳宗元《小石潭记》的结构形式,颇像天平。

忧去,可以从闻水声、辟小道、观石潭、赏游鱼等细节中见出;忧来,可以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其境过清等心理描述中见出。此可谓天平的两个“盘子”,而支撑这两个盘子的“底座”则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忧”字。其间,审美的精微性、酣畅性、独特性全有了。

令人称奇的是:这种结构形式恰恰吻合了作者的情感造型。

全文篇幅刚逾300字,却写了一行人的游踪,小石潭怡人的清宁,潭边的幽深冷寂的气氛,还有作者的复杂心绪,如许的内容竟然丝丝入扣,浑然一体。何以故?只因有“忧”字统摄了全篇。

不错,从用墨的角度看,全文的形式构架是失衡的。忧去,浓墨重彩;忧来,笔墨俭省。

比如对潭边“青树翠蔓”的描写,柳宗元用了“蒙”“络”“摇”“缀”“披拂”等几个层次感极强的动词,力求穷形尽态,勾出它们的风神,同时也无意中内蕴了自己审美的细腻、痴情与欢愉。这不正是司空图追慕的“离形得似”——得神似而非形似,还有近代诗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婴儿眼光”“黎明感觉”么。

还有后世文学评论家们所激赏的对潭中群鱼的描绘:“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形成一种视觉的和弦,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乐曲,先缓后急,先静后动,曲尽变化。鱼儿的“往来翕忽”,简直就是劲爆、动感的乐曲,将作者观赏的快感与沉醉,给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

但是这种浓度极高的快乐很快被忧伤所稀释,所包融!而所用的文字与前文又极不成比例。始而“寂寥无人”,继而“凄神寒骨”,再而“悄怆幽邃”,源自内心的真切痛感汹涌如注,他甚至连感受的勇气和力量也没有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心急火燎地题完字,匆匆忙忙地撤退。

这种“四两拨千斤式”的艺术效果的产生,正是因为形式上的失衡结构导致张力产生,浓墨重彩的“乐”反弹出了更浓烈的“忧”,这是明结构。

其实还有暗结构,或者说是“空筐结构”“召唤结构”。

比如对“忧”的源头,自己忠而见谤,被贬谪蛮荒;昔日的战友,如今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老母亲受连累,来永州不到半年便撒手人寰;自己本应年富力强,却“行则膝颤,坐则髀痹”;好不容易建立了一个安身之所,却遭遇火灾,家无余储……这些物质性的内容,作者都不置一词,反而一口咬定是小石潭的环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这种克制力已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克制,却使忧郁的情绪一下子全部浸透到文字的骨头里去了。

如果说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归去——归来——归去”、“看——被看”的内隐形式,体现了他对国民性(集体人格)、对人生命运的沉思,属于哲理统摄下的形式;施蛰存小说《将军底头》中的那位与吐蕃武士交锋,头被对方砍下来,竟然还能提着敌人的首级,去寻梦寐以求的少女的花将军人物形象,就是欲望统摄下的形式;那么,诗人牛汉笔下的顽强不羁的华南虎、曹操笔下吞吐日月的沧海,以及柳宗元笔下的“忧去——忧来”结构,则是情感统摄下的形式。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能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称心之“器”,是一种“人化的自然”,又是一种“自然化的形式”,强烈地冲击着、影响着人们的审美直觉。

nlc202309011337

“忧”是该文的文眼,也成了教学的灵魂。它不仅使看似散漫的文章有了整体感,也使课堂教学有了有机性。

可以说,这种藏匿在文字背后的形式结构不仅锻造了文本优秀的气质,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形式美感。比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忧”,凭借了以“长”(振作的意思)为枝干,以“愁苦”(凄凉地、弃置身)、“伤感”(闻笛赋、烂柯人)“愤懑”(沉舟、病树、千帆、万木)为根须的“大树式”表现出来的;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忧”,是凭借以“问月”这一意象为支点,以“出世还是入世,怨恨还是不怨恨”为“托盘”的“天平式”结构充分展示出来的——一如柳宗元《小石潭记》呈现的“忧去——忧来”结构,既强力促进了文本所呈现的艺术世界的和谐,也给教者提供了统驭课堂教学整体性的抓手。

因为这种形式与文本的意脉、情脉,教者的教学智慧,乃至课堂的教学节奏,都是浑然一体的。

三、形式与诗意性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呈火炬式的内结构:辛苦、伤感、惶恐、零丁等心情,犹如烈火,煎熬着诗人伟大的信念: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结构巧妙实现了人性美、情感美、旋律美、形式美的统一。

火炬结构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备受煎熬的特征。辛苦中有埋怨,伤感中有愤懑,惶恐中有迷惘,零丁中有忧虑,可是这些复杂的心绪没有使文天祥变得自私、冷漠——我爱国家,可国家不爱我,凭什么为之效力?也没有使他丧失气节——连象征国家的宋恭帝都投敌了,自己还挺个什么劲呢?更何况元朝的老大,皇帝忽必烈都来劝说,许以相位,面子给足了,完全可以找一个体面的台阶下了嘛!更没有继续滑入恐惧的深渊——生命诚可贵,理想价更高,况且女儿柳娘来信,说她和姐姐、母亲都在宫中为奴,形如囚徒,而自己是有能力拯救她们的啊!

痛苦的心灵煎熬之后,一个浴火的、华美的、伟大的心灵凤凰诞生了!文天祥忽然变得极其从容,极其笃定,极其勇毅,因为在残酷的人生风雨中,他已经领悟到“人生自古谁无死”? 何不“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精神生命的蜕变,死的恐怖从此顺利地转化成为死的壮美。

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力量支配,一个是男性的力量,一个是女性的力量。女性往往外柔内刚,男性往往内柔外刚,没有纯粹的男人和女人,“双性同体”才是理想的人格形象。文天祥的身上不正是兼具了这两种力量吗?女性的力量使他拥有足够强的现实感,与常人无异,但是男性的力量引领他飞升,最终又超越了现实。

而这些复杂的内容都是借助了火炬式的结构形式,得以绚丽绽放的。

美国艺术史家伯纳德.贝瑞孙在评价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时说:“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散发着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过零丁洋》一诗的形式层与精神层所产生的壮美对应关系,不正是构成了一种整体的氛围象征了吗?

从这个角度说,形式不仅有意味,而且可以超越意味,超越的前提是形式必须和内容自然结合,巧妙相配,并以诗意贯穿其中,惟其如此,形式才会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发文本的形式美,并作用于自己的课堂,使语文课焕发浓郁的人文气息,成为每一个学生和老师诗意的栖居之地!

(作者单位:厦门英才学校中学部)

价值实现形式 篇10

基于以上的思考与设想, 经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反思和实验, 笔者吸取“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优点, 借鉴教育家魏书生班集体建设理论和方法, 从高中班级特点和学生发展水平出发, 对班级组织机构进行了优化和创新, 建立以肯奉献更多的班团干部为核心的班级岗位责任制, 使班级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 人人当家做主, 事事我优起榜样引领作用。该组织机构具有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明确的学生集体自主权利、职责范围;具有明确合理的自主管理系统和工作程序;在自我管理活动中, 具有自主能力、自控能力及自我组织能力。该组织机构较为健全, 能根据班级集体的各种目标进行科学设计。各层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明确、合理、不相重叠, 班内各种工作和活动都能在组织协调下, 既分工又合作, 有条理的展开。

1.就全班而言, 采取“个人岗位责任制”。“个人岗位责任制”就是人人是班级的管理者, 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 (具体任务由班级财产、学习、生活到思想、行为监督等方面详细划分) , 既是干部, 又是群众;既是 (奉献) 管理者, 更是优秀示范者, 也是 (谦虚接受) 被管理者。小组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性别即以同组异质的原则, 展开竞争与合作。这些小组既是学习小组, 又是娱乐小组, 劳动小组, 同时还担负起“每日看台瞭望”的责任: (1) 班内一日情况总结, (2) “班级之声” (稿件来自班级投稿) , (3) 一日国内国际要闻摘编。这样, 学生个人综合考评成绩除作单一的个体评比外, 还要在各小组中作总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评比最佳小组, 引导学生即竞争又合作, 发扬集体主义。班级的荣辱与集体成员息息相关,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普遍的增强。

2.班干部方面:“采取一部两委制”。“一部”指团支部, 由全体团员会议产生, 一学期一届, 在班级各项工作开展之前产生。 (1) 他们除搞好学校、班级的一些常规工作外, 还要在班级组建小组时有意识的把团员派到各小组起先锋榜样作用。 (2) 每两周召开一次团员和入团积极分子学习会议并要求各人员作思想和工作汇报。 (3) 团支部成员负责班级黑板、重大活动 (如运动会) 的宣传等工作。“两委”是指班级干部委员会和班级同学常务委员会。“班级干部委员会”由班会产生, 班委会由班会产生。班委一般一学期一届左右, 由班长直接负责, 这届的工作成绩作为下学期是否聘任的依据。班委负责好班级的日常事务, 尤其组织好考评人员对同学们的综合考评。“班级同学常务委员会”成员按该会章程由各小组推选出两名代表, 再由全体同学民主选举产生, 产生后向全体同学宣誓就职, 任期一月, 月后在民主生活会上由全体同学对委员投信任票表决, 如信任票不到总票数的三分之二, 则当场罢免, 同时产生新委员。“班级同学常务委员会”是自我管理监督机构, 是“司法”机构, 它的职责是:审定班长资格, 审定班委会工作, 督促全体同学遵守班级公约, 协助值日小组做好“每日看望”, 组织每周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即召开全体学生大会, 监督考评各部分工作的开展情况。全体学生大会是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权力”组织, 行使制订班级目标, 制度 (班级公约) , 活动计划等意识职能。“班委会”是“行政机构”。

摘要:德育常规是指人们习惯上认同的或法令条文上规定的有关德育方面的政策、规则和程序的总和, 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基本规范要求。马卡连柯说过, “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学校的德育管理, 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德育常规管理来实施的, 常规管理使学校德育乃至学校全部教育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达成规范化和有序化。

上一篇:水源保护区铁路工程下一篇:细长轴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