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致模型

2024-06-04

不一致模型(精选7篇)

不一致模型 篇1

0 引言

提高客户满意是众多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只有不断提高客户满意才能获得持续的客户忠诚,让企业拥有强大的客户关系。有关客户满意的研究在近些年成果丰硕,文献[1]采用普适质量评价模型,分别从产品供给方的质量观和需求方的质量观对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在客户没有选择权即需求受到压抑时满意度高但却不具有普适性,在客户拥有自主选择权的时候,客户的满意度会随时间出现先低后高的情况。刘新燕等人在对各国满意度指数进行分析说明之后,得到一个改进后的CSI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的数值分析[2]。文献[3]建立了采购关系满意度模型,利用模型对采供双方分别在感受一致或不一致的时候可能采取的行为及后果进行全面分析。文献[4]采用结构方程组方法,建立了上海顾客满意度指数基础测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蒙特卡洛分析,证明在最小二乘估计的情况下,模型对结构的变动和数据质量缺陷是稳健的。Fornell等人对客户满意度的研究,不仅从微观的企业层面,从宏观的行业、部门以及国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5~7]。

大规模定制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8]。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服务型企业也在寻求通过大规模定制改善服务效率与质量的途径。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在采用大规模定制思路的时候,一个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模块化,而模块化的正确实施是需要良好的客户需求来指导的。本文在寻求提高客户满意的过程中,采用了大规模定制模块化的思想进行问题的研究。

1 客户满意分析模型

客户满意(CS)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的主要变量。目前对客户满意的决定变量的争议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1 感知绩效决定客户满意

对客户满意的测评目前存在多种形式[2],现有主流测评模型有瑞典客户满意度晴雨表指数(SCSB)模型、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欧洲客户满意度指数(ECSI)模型。其中的瑞典客户满意度晴雨表指数(SCSB)模型很据客户对某一产品或服务迄今为止全部消费经历的整体评价,是一种累积的客户满意[9]。在SCSB模型中,客户满意有两个基本的前置因素:客户期望和感知绩效。如图1所示。

从模型可以看出,客户的感知绩效越高,满意度就越高。客户期望是指客户预期将会得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通常会从客户从前的消费经历、广告、周围人群的口头传播等渠道获得。在累积的时间内,客户满意由感知绩效与客户期望之间的差额决定,客户期望的增加(减少)会导致累积的客户满意的减少(增加)。在模型中,还引出了客户抱怨这一因素作为客户满意的结果,客户满意的提高会直接导致客户抱怨行为的减少。从客户抱怨到客户忠诚,可以显示出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成效。如果客户抱怨到客户忠诚之间的关系为正向,说明客户关系管理将存在抱怨的客户转变为忠诚的客户;反之,如果客户抱怨到客户忠诚之间的关系为负向,说明存在抱怨的这部分客户最终极有可能流失掉。

1.2 感知价值决定客户满意

在美国客户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中,添加了感知价值这一因素。ACSI模型是Fornell等人在SCSB模型的基础上创建的,具体描述如图2所示。

客户感知价值包含了感知利益与感知成本,而在拉瓦德和格朗鲁斯的研究中,感知利益分为感知情节利益与感知关系利益;感知成本分为感知情节成本与感知关系成本。见图3。

客户感知情节利益是指在一次交易过程中,由核心产品与附加产品所组成的服务束为客户提供的整体利益,实际上就是传统意义上对一次服务所能提供的利益的感知。客户感知关系利益是指由于与客户维持一定关系的企业提供,客户从长期交易过程中所感知到的整体利益,是由客户与企业关系维持的时间长短、相互的信任、联系的稳定性等因素决定的。

客户感知成本是指客户为了实现消费目标,在购物前与消费过程中所感知的总体损失。其中,感知情节成本在现有文献中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成本集,主要由服务的买价、信息搜寻成本、沟通成本、体验成本、试用成本与投诉成本等构成。感知关系成本是指客户与企业保持长期关系所需要的成本。主要由客户与企业建立关系所需成本、客户与企业维持关系所需成本以及客户退出关系的成本组成。

欧洲客户满意度指数(ECSI)模型继承了ACSI模型的感知价值理念,但是去掉了从SCSB沿用到ACSI的客户抱怨这个潜在变量。同时,模型增加了企业形象这一潜在变量。如图4所示。

1.3 品牌关系决定客户满意

品牌关系主要研究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对消费者与企业的影响。在品牌与客户关系质量高的情况下,客户对品牌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和关系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会表现出较高的信任。这意味着客户与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系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客户愿意更多地参与到服务过程中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就导致了更高的满意度。

品牌关系还可以通过感知价值来影响客户满意,客户与品牌的关系质量较高的时候,客户的感知价值会随之增加,从而带来较高的客户满意。品牌关系与客户满意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2 服务型企业客户需求响应不一致分析模型

2.1 不一致模型的建立

从心理学的角度,不满意来自于对“不一致”的感知。客户在获得了服务产品之后会和之前自己对其的期望进行比较,所产生的不一致可以理解为“期望-不一致”模式。“期望-不一致”模式提出以后,Westbrook在深入分析了该模式及客户满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不一致”模式。从客户价值的角度出发,如果客户所得到的产品/服务的价值超过了客户的消费价值需求,客户就会满意,反之亦然。

无论是“期望-不一致”模式还是“价值-不一致”模式,都是从感知的角度出发。从管理的角度,造成不满意的原因可以细分为多个层次,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服务型企业,服务型企业客户需求响应不一致分析模型(简称不一致模型)如图6所示。

2.2 对模型的理论分析

正是在企业流程上出现的这种种不一致,造成了客户实际需求与所感知的需求的偏差,最终造成客户的不满意。在现实的服务行业中,每一项不一致对服务流程的影响不尽相同,对客户的满意情况影响也存在着权重轻重之分。本文为了比较容易分析问题的实质,假定每一项不一致导致的客户不满意程度相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s3=s1·s2,这说明,服务感知不一致度等于客户需求响应不一致度与服务实施不一致度的乘积。同时,,即服务实施不一致度等于服务感知不一致度与需求响应不一致度的比值。对于企业,服务实施不一致度是可以通过改善企业流程来改善的,s1与λ1、λ3、λ5成正比,与λ2成反比。企业可以通过(1)缩小服务设计过程中与企业获取的客户需求之间的差距;(2)缩减服务实施过程中对服务设计的偏差;(3)尽量使客户完整地接收到企业的服务;(4)与客户及时就承诺的服务进行明白无误的沟通来实现服务满意度的最大化。其中大规模定制模块化的思想就在缩小服务设计过程对客户需求的差距上面起到显著的作用。需求响应不一致度s2的提高依赖于企业对客户需求的理解(λ7)以及客户对服务承诺的理解(λ2)。其中,企业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提高s2的关键,这一点目前多数企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进行改进。而服务感知不一致度s3是s1与s2的乘积,它将随着s1,s2的提高而提高。

3 服务业大规模定制对不一致模型的应用

3.1 服务束的概念

大规模定制的核心在于模块化,模块化这个概念在大规模定制领域的运用已经极其普遍了。在制造业中,人们运用产品族的概念来研究产品的模块化。在服务业中,将一系列服务要素的组合称为服务束(service bundles)。服务束是由核心服务与其他附加服务构成的系统,其中,核心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核心服务的需求,而附加服务除了能通过为消费者增加消费价值来提高客户满意度,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

Lovelock将服务束用一个形象的“服务花”图形来描绘[10],他认为除核心产品外,任何服务行业的附加服务具有一定的共性,依照服务流程可以分为八项活动:信息与咨询、演示操作与解说、人情味、定购、账单处理与付款、交货、售后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其他学者对于服务束也进行了分解,阿尔布瑞契特与詹姆克(2004)认为服务束是指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服务与经验(知识)的整合,其实质就是客户价值包———企业为客户创造的多种利益的集合。一个完整的服务束最少有七个基本部分:环境因素、感官因素、人际关系、运作流程、供应状况、信息因素以及财务状况。

服务束概念的出现为服务企业整合多样化的服务产品满足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提供了分析的框架与实际运作的可行性,提高了服务产品模块化设计的效率,为服务业大规模定制的实施奠定基础。

3.2 服务产品模块化设计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与对服务的设计之间的不一致,直接决定了客户的服务满意度以及感知满意度。为了更好地设计企业的服务,可以将服务束分解为一定数量不同功能的服务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组合,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将企业的服务束分解成若干类模块,各类模块按照各自功能特性再逐级细分成下级子模块,一直到不可再分。各级类模块之间具备相互独立的功能,隶属同一类模块的子模块之间具备相似的属性、相似的结构、相同的外部接口、不同的属性值。为每一个类模块建立一个模块模型,记为Mn以及Mnm,每一个模块模型可以看成是一个可配置单元。用来表示模块模型的变量称之为模块模型的属性变量,记为Amn-i。模块化模型如图7所示。

服务产品的模块化模型将服务束中的核心服务与附加服务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的属性变量表示了这一模块的服务特征。当每一个属性变量被赋予一个特定的值,就得到了一系列具体的服务。在设计属性变量的时候,要尽量在保证客户需求的同时简化模型的可操作性,为每一个属性设定一个恰当的值域。根据模块特征的不同,属性变量的值域可以为离散型或者连续型,以物流服务业为例,运送货品的数量属性的值域为{1,2,…,n},而时间属性的值域{x│0<x"3}。模块化模型的建立将抽象的服务具体化,便于与客户需求建立交集与联系。

3.3 客户定制服务的选择

在大规模定制的市场环境,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是多样化的个性服务。但是这种多样化不是没有规则的,而是限制在“可选择的”多样化条件下。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是具备了多样化的服务集合,客户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使客户需求遵从企业大规模定制的思想的关键在于引导客户的需求,简化供客户选择的外部多样性与企业设计的内部多样性之间的映射关系。将客户需求的外部多样性分解为集合{RV│RV1,RV2,…,RVn},RVn代表外部多样性的定制模块,每一个定制模块也具备一些属性,代表这些属性值的变量称为属性变量,记为RAmn。

客户对定制服务的选择过程不能简单看成是服务束模块化的逆向过程,RAmn以及Amn之间的映射是将客户需求付诸服务实践的桥梁。客户的定制模块与服务束模块化设计的映射关系如图8所示。

4 小结

本文采用大规模定制模块化思想对服务型企业客户需求响应不一致分析模型(即不一致模型)的服务实施不一致度进行改善,在对模型进行分析的时候,假设了每一项不一致度导致的客户不满意程度相等。在实际的服务流程中,各项不一致度往往对客户具有不同的影响,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继续深入对模型的分析,扩展模型的使用范围,进而更好地寻求提高服务型企业客户满意度的思路与方法。

摘要:从分析客户满意入手,总结了多种影响客户满意的因素,进而得到服务型企业客户需求响应不一致分析模型(即不一致模型)。模型深入分析造成服务型企业客户不满意的各种不一致,得出三个不一致度:服务实施不一致度、需求响应不一致度以及服务感知不一致度。在模型的应用过程中采用了大规模定制的思想来改善服务流程,分别从服务束和需求的角度进行模块化分析,最终建立映射关系,进而达到改善服务实施不一致度的目的。

关键词:客户满意,大规模定制,不一致模型,模块化

参考文献

[1]刘伟、Dag Kroslid、安庆宇:《普适质量评价原则及其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3):27-30。

[2]刘新燕、杨智、刘雁妮、万后芬:《大型超市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3:96-101。

[3]黄辉、梁工谦:《采购商—供应商满意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4:98-101.

[4]张新安,田澎:《上海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及其稳健性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3:47-51.

[5]Claes Fornell.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The Swedish experi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92,56(1):6-20.

[6]Claes Fornell,Michael D Johnso,Eugene W,etc.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Nature,Purpose,and Finding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60:7-18.

[7]Anderson Eugene W,Claes Fornell.Customer satisfaction,productivity,and profitability:Differences between goods and services[J].Marketing Science,1997,16(2):129-147.

[8]王爱民、肖田元、孟明辰:《面向大规模定制的配置设计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1:1326-1331。

[9]Johnson M D&Fornell C.A framework for compar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across individuals and product categorie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1,12:267-286.

[10]Lovelock C H.Cultivationg the flower of service:new ways of looking at core and supplementary services[M].1992.

浅谈“房地不一致”问题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2007年修正) 》第三十二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 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物权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 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 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 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 房屋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分别为不同的主体, 是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

笔者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 这种“房地不一致”的情况并非仅存在于笔者所属公司, 而是实践过程中存在大量类似情况。

1“房地不一致”的历史原因

先谈一下笔者公司形成“房地不一致”的原因。公司控股股东 (中港合资企业) 成立于80年代中期, 并于90年代初完成了包括酒店、写字楼、商场和公寓等在内的一期综合性商业地产的开发。90年代中后期控股股东成立股份公司并谋划香港上市, 但受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终止谋划香港上市, 转而谋求内地A股上市。在当时的融资政策和背景下, 笔者公司申请到比较紧俏的“上市名额”, 积极筹划A股上市。虽然机会难得, 但受到当时A股融资规模限制, 无奈将已经装进股份公司的部分资产转回控股股东。公司申请特殊政策, 将资产规模巨大, 却又不能产生收益的土地转回控股股东, 而房产则留在股份公司, 股份公司每年向控股股东支付土地租赁费用, 形成了“房地不一致”的资产结构。据笔者了解, “房地不一致”的情况实践中不在少数, 一般由于改制、关联人间不规范的房屋、土地流转等等历史原因形成。同时, 在实践过程中, 房屋所有权在各地建设委员会归口管理、登记, 而土地使用权则在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登记, 房、地分属不同部门登记管理, 并且政府部门信息互不联网、沟通, 也是实践中存在房地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2“房地不一致”的资产结构对相关权利人造成的障碍

“房地不一致”会给相关权利人造成较多的障碍。

(1) 无论是房屋所有权人, 还是土地使用权人, 其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均可能受到“房地不一致”这种不规范的资产结构影响。如房屋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想通过抵押方式进行银行贷款或其他债权融资, 均需取得另一权利人的同意, 并且还需与债权人进行“房地分离”情况下如何进行资产评估、如何进行抵押登记、如何实现抵押权等特殊事项进行详尽谈判。如房屋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进行股权融资, 不规范的资产结构将影响公司资产评估、经营风险评估、影响股权投资比例的确定, 从而影响股权投资人的决策。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股权融资, 资产结构是否规范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审查, 能否获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2) 房屋所有权人如果通过租赁方式取得房屋所坐落土地的使用权, 土地租赁费用可能会随着国家房屋、土地税收政策 (如房产税) 、土地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房屋所有权人的土地用益成本存在不确定性, 其经营利润就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对房屋所有权人而言, 可能直接使其经营计划、投资计划及融资计划受到影响。

(3) 如涉及的房产需要改建或改造, 相关权利人将面临难以办理改建工程的审批手续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发改委立项、规划审批和土地出让合同变更均应以“房地一致”为前提, 并且竣工后产权证的办理也将受到“房地不一致问题”的影响, 可见“房地不一致”的资产结构给相关权利人根据市场情况, 通过改扩建方式调整产业业态、提升资产价值造成了障碍。即使通过与政府沟通, 能够解决“房地不一致”涉及房产改扩建的审批手续问题, 但房屋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对投资、改建后的资产比例如何进行分配也是双方很难谈判的问题。

(4) “房产不一致”给房屋所有权市场流通造成不便。正常情况下, 房屋所有权人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判断继续持有房屋, 还是出售房屋以调整资产结构或在不动产市场价格虚高时出售房屋, 将其增值收益落袋为安。但“房地不一致”的资产状况给房屋所有权市场交易带来一定的障碍, 房屋所有权人出售房屋土地使用权时须与土地使用权人共同进行交易, 不但须征得土地使用权人的同意, 而且需与土地使用权人共同协商交易条件, 利益分配, 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

3 建立不动产登记统一制度有利于发现“房地不一致”情况并逐步进行规范管理

《物权法》早就明确“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 但这一规定几年来一致悬在空中, 导致《物权法》无法落地, 不动产登记信息混乱, 不动产交易安全缺少保障。虽然一些地方已经成立了专门机构推行不动产统一登记, 但由于国家层面没有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地方探索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 政府部门明确要求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 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减少办证环节。一是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 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行业管理和不动产交易监管等职责继续由相关部门承担。各地在中央统一监督指导下, 结合本地实际, 将不动产登记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二是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 消除“信息孤岛”。三是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 以更好地落实物权法规定, 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 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制度, 从制度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并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夯实基础。

本届政府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推进, 可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目前不动产登记多头管理、信息隔离和分散等, 易于滋生腐败的问题;同时对发现“房地不一致情况”, 并逐步规范很有益处。目前政府部门正在清理相关规章制度, 进行关事项的整理交接, 我们也非常期待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规范不动产登记、增强反腐力度的良好成效。

4 解决“房地不一致”的方法

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均属于物权, 两项权利都有绝对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根据前文所述的法律、法规规定, 这两项权利的主体须保持一致。而在实践中“房地不一致”状况给相关权利人造成诸多障碍或不便, 也使解决“房地不一致”问题具有法律意义及实践意义。我国法律没有规定房地分离的情况下采用“房随地走”还是“地随房走”, 但一般情况下无论转让房屋还是转让土地, 均可能涉及较大金额的税赋。但是在设计方案时如果充分熟知现行税收政策, 可以通过做出合理的交易安排, 避免产生高额税赋。笔者考虑, 比如房屋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各自以其持有资产投资入股成立新公司, 根据现行税务政策, 投资方可能涉及的税务处理如下。

(1) 营业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2]191号) 规定, 自2003年1月1日起, 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 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 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 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需要指出的是, 不动产所有者以不动产投资入股, 收取固定收入, 不承担投资风险。这种固定收入不管是以投资方利润形式出现, 还是以租金等其他形式出现, 其实质上是属于租金收入, 应按规定征收营业税。

(2) 土地增值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 (财税字[1995]48号) 规定, 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 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 (房地产) 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 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 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投资、联营企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 应征收土地增值税。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6]21号) 第五条规定, 本文自2006年3月2日起, 对于以土地 (房地产) 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 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 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 均不适用财税字[1995]48号文件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也就是说, 对以土地投资入股的, 如果被投资、联营的企业将投资的土地用于进行房地产开发的, 不仅被投资人将所开发的房地产再转让应当缴纳土地增值税, 同时, 对以土地进行投资的投资人在以土地投资时也应当征收土地增值税;对以房产进行投资、联营的, 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但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 仍应当按规定缴纳土地增值税。

(3)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 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828号) 规定, 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 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 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可见, 企业将房地产进行股权投资, 也就是发生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根据上述规定, 应确认财产损益计缴企业所得税, 投资方按所得税法的相应规定进行所得税的其他处理。 (1)

以上几项是交易安排中可能涉及的数额较大的税种笔者的理解和分析。所以笔者认为, 如果权利各方希望解决房地不一致的情况, 又想避免双方直接进行房屋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转让而产生的巨额税款, 可根据“房地不一致”的权利人、资产的实际情况, 咨询专业的税务机构, 在国家税收政策框架内, 设计“房地一致”合理的解决方法。

摘要: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房屋所有权主体与土地使用权主体不一致, 从而在实践中因此发生了房产改建、市场流通及企业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监管部门监管趋势以及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房地不一致,不动产登记,行使权利障碍税务处理

注释

不一致模型 篇3

1 面向任务的作战系统模型及结构

作战系统模型由作战需求视图和UML子图组成。作战需求视图中包含使命和任务两种建模元素。使命确定系统的设计目的和范围,需要多个不同的任务协同完成。任务的动态需求用活动图建模,静态需求用类图建模,功能需求用自然语言对事件的前置和后置条件进行建模。由于自然语言无法形式化,文中提出用对象图来描述功能需求,把动态需求和静态需求结合。对象图中对象是静态需求中类的实例。

以作战系统中护航使命模型为例,潜艇为完成护航使命需要不断侦察是否有敌方目标出现;如果出现敌方潜艇,需要发射鱼雷攻击,所以把护航使命分解成侦察和雷攻击两个任务。

静态需求模型:图1是护航使命的类图。一个潜艇(Submarine)有多部声纳设备(Sonar),同时装载了多个鱼雷(Torpedo),需要一个鱼雷发控装置(Torpedo Fire Control)来控制鱼雷。声纳(Sonar)可以同时探测多匹目标,假定目标为敌方潜艇(Enemy Submarine),检测到目标后发射鱼雷攻击目标。由于在需求阶段,图1中的类没有添加方法,图2是类图的一个实例图。

动态需求模型:图3是护航的作战需求视图以及任务的活动图。潜艇用声纳来侦察,侦察任务首先需要声纳开机(start Up Sonar),然后探测目标(detect),如果目标有威胁,攻击目标(attack)。鱼雷攻击任务活动图包括鱼雷发控装置开机(Startup Torpedo Fire Control)、发射鱼雷(shoot)和设置目标位置(set Target)。

功能需求模型:功能需求用对象图对事件前置和后置条件进行建模。在任务模型中,事件指动态需求中的活动(actions)。侦察任务和鱼雷攻击任务的活动图中事件的前置后置条件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对象图中每个对象都是静态需求UML类图的实例,例如:在图4声纳开机(startUpSonar)功能需求中对象Submarine是图1中类Submarine的实例。

由于多个需求分析人员分析不同的任务需求,导致模型中存在语义上的重叠,在多个任务协作完成使命的过程中产生错误。需求模型不一致将导致设计中的错误,事后修改代价非常高;如果错误未被发现则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健壮性。上例中侦察任务和鱼雷攻击任务的功能需求之间存在语义上的重叠,攻击目标(attack)和发射鱼雷(shoot)都删除了Torpedo。由于两个任务协同完成护航使命,所有任务的活动必须依次执行。但由于语义上的重叠导致攻击目标(attack)和发射鱼雷(shoot)无法依次执行,所以功能模型之间存在冲突。

2 作战系统模型一致性检测方法

属性图文法[4]既有直观的图形符号又有较成熟的形式化理论,基于规则的图转换可以有效地描述任务的功能需求,所以把作战系统模型的UML子图转换成属性图文法并形式化检测功能需求之间的冲突和依赖。

2.1 UML子图转换成属性图文法

2.1.1 UML类图转换成类型图

定义1 一个类图模型是一个五元组C=(Cn,Cp,Co,Cr,Cm),其中,Cn表示类名;Cp表示类属性;Co表示类的操作;Cr表示类之间的关系;Cm多重性。文中讨论的类图是处于需求阶段,只考虑类图的静态特性,由于类的操作属于动态性的知识,不予考虑。

定义2 一个类型图模型是一个四元组TG=(TGn,TGp,TGr,TGm),其中TGn表示图的名称,TGp表示图的属性,TGr表示图的关系,TGm表示多重性。

显然,很容易把类图转换成属性图,由于不考虑类的操作,类图中的Cn,Cp,Cr,Cm可以直接转换成类型图中的TGn,TGp,TGr,TGm。类之间的关系Cr有联系(Association)和泛化(Generalization)等。类型图之间的关系TGr有边(Edge)和继承(Extend)两种。类图中的泛化关系可以之间转换成类型图中的继承。

在大多数情况下,类图中两个类之间的联系是二元的,而且,聚集和复合总是二元联系。因此,文中只考虑二元联系。二元联系有一个联系名和两个联系端。每个联系端有一个角色名和一个多重性约束,一个描述导航性的属性和一个描述关系类型的属性。多重性约束描述的非负整数的范围表示该位置上可以有多少个对象,并且限制了一端的一个对象可以和另一端的多少个对象有联系。类型图中的边也是用来表示两个类型图之间的两个类型图可以相互拥有的对象的数目,所以类图中的联系可以直接转换成类型图中的边。

2.1.2 UML对象图转换成规则

定义3 UML对象图是一个二元组G={N,E}。N 为节点n的有限集;E为边e的有限集;节点n及边e都用对象表示。

在上文中已经介绍了,活动图的前置后置条件用UML对象图来描述,且UML对象图中的对象都是UML类图中类的实例。在属性图文法中,规则的前置后置条件中的属性图都是类型图的实例,可以直接把UML对象图中的对象转换成规则前置或者后置条件中的实例。UML对象图中的边可以转换成规则前置或者后置条件中的边,所以UML对象图可以转换成规则的条件后置条件。

利用上述转换方法,静态需求中UML类图对应属性图文法中的类型图。UML类图的实例图作为属性图文法的开始图,开始图代表图转换的起点。功能需求转换成属性图文法中的图转换规则集,功能需求前置条件对象图对应规则的左部图,后置条件对象图对应规则的右部图。由于模型中没有对功能需求限制执行条件,所以属性图文法中约束集为空。本文用AGG工具来分析任务模型转化的属性图文法,得到功能需求之间的冲突和依赖。

两个图转换规则之间有依赖关系是指一个规则的执行必须以另一个规则的执行为前提条件,AGG工具检测出所有功能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但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循环依赖是指依赖关系中出现环,错误依赖表示功能需求之间依赖关系与动态需求中活动图的执行流程不一致。循环依赖或错误依赖一般是设计中的错误,所以需要对依赖关系进行验证。

2.2 循环依赖检测算法

该算法对使命中功能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度搜索,同时加入栈来记录搜索路径,如果在搜索中出现栈中已经存在的功能需求,说明找到环,同时输出环中所有元素。假设有3个功能需求A、B、C,A依赖B,B依赖C,C依赖A,三者的依赖关系形成一个环。首先对A的依赖关系进行深度搜索,通过A的依赖关系找到B,再对B进行搜索,找到C,这时栈中保存的是A、B、C,在对C进行搜索的过程中找到A,因为A已经存在栈中,所以找到一个环,输出环中元素A、B、C、A。相关定义如下:(1)功能需求FunctionRequirement=<name,dependencs>,name是名称,dependeces是该功能需求依赖关系数组。(2)任务Task=<name,functionRequirements>,name表示任务的名称,functionRequirements是任务的功能需求数组。(3)使命Mission=<name,tasks>,name表示使命的名称,tasks是完成使命的所有任务。(4)frs数组记录使命中所有功能需求,用visited数组来表示功能需求是否被遍历过,初始化为false。(5)栈stack用来记录遍历路径,算法调用之前栈为空;top表示栈顶的位置,初始化为-1。(6)count用来记录环的个数,初始化为0。

2.3 错误依赖检测算法

假设活动action1的功能需求依赖活动action2的功能需求,且action1和action2在同个活动图中,那么action2必须在action1之前执行,即活动图中必须存在action2→action1或者action2→…→action1执行流程,否则该依赖关系是一个错误依赖。UML活动图中主要的建模元素是活动(Action)、判断(Decision)和转换(Transition),因此判断活动图的执行流程时节点只考虑这3个元素。首先需要遍历活动图中的所有模型元素,找到所有的活动和判断节点。然后从action2开始对活动图进行深度搜索通过单步转换(Transition)到达的活动或判断节点,如果在搜索的过程中发现action1,说明活动图中有该活动流,否则继续至结束。相关定义如下:(1)功能需求FunctionRequirement=<name,dependencs>,name表示名称,dependeces是该功能需求依赖关系数组。(2)任务Task=<name,functionRequirements>,name表示任务的名称,functionRequirements是任务功能需求数组。(3)actions数组记录活动图中所有的活动,decisions记录活动图中所有的判断。(4)isActionVisited数组用于记录活动图中所有的活动是否被搜索过,与actions数组对应;isDecisionVisited数组用来记录活动图中所有的判断是否被搜索过,与decisions数组对应。

3 一致性检测系统的实现及验证

作战系统需求工具中用AGGCT一致性检测方法来保证建模的正确性。基于AGGCT一致性检测系统的输入是有领域模型和UML模型组成的作战系统模型,检测结果会输出所有的冲突依赖关系、错误依赖和循环依赖。检测系统的类图如图8所示,其主要职责如表1所示。

用该系统检测第一章中的护航使命模型,图8是AGG检测出shoot和attack都删除了torpedo引起的冲突。由于协同完成护航使命,只能由其中一个执行删除操作。所以修改了attack活动的功能需求,删除torpedo操作只由shoot活动来执行,消除了冲突。

AGG工具把所有任务的功能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用矩阵显示,如图10所示,记每个功能需求为pi,如果pi依赖pj,则表格第j行第i列的数字>0,如果没有依赖关系,则等于0。例如:attack依赖于detect,那么第2行第3列上的数字约为0。功能需求不能依赖本身,所以矩阵对角线的位置并没有计算。

一致性检测系统对图10中所有的依赖关系进行检测,发现依赖关系中没有循环依赖,shoot对setTarget的依赖关系是错误依赖。在图3中,鱼雷攻击任务的活动图中发射鱼雷(shoot)发生在设置目标位置(setTarget)之前,而功能需求中shoot对setTarget的依赖则要求设置目标位置(setTarget)必须在发射鱼雷(shoot)之前执行。所以,修改鱼雷攻击任务的活动图,把设置目标位置活动(setTarget)放在发射鱼雷活动(shoot)之前,活动的执行流程与依赖关系一致,消除了错误依赖。

4 结束语

模型一致性以及验证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内研究的热点,本文考虑作战系统中不同需求分析人员针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分析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图文法形式化检测任务模型一致性的方法,把作战系统模型转换成属性图文法并检测功能需求间的冲突和依赖,同时验证了依赖关系中是否存在循环依赖和错误依赖。提出了相应的检测算法,循环依赖检测算法通过深度优先搜索找到依赖关系中的环,同时输出环中的所有依赖关系;错误依赖检测算法对活动图进行深度优先搜索,检测功能模型的依赖关系与动态模型的执行流程是否一致。任务可能还含有子任务,子任务是否可以继承父任务的约束关系,以及如何检测子任务间的冲突和依赖,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卉,窦万峰.UML顺序图与状态图的一致性检查[J].计算机工程,2008,34(18):62-64.

[2]张自强.基于自动机理论的UML模型一致性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JAN H H,REIKO H,GABI T.Detection of conflicting fuc-tional requirements in a use case-driven approach[J].SoftWare Enginneering,2002:105-115.

[4]邢阳,谢德平,马晓星,等.一种图文法制导的软件体系结构开发环境Artemis-GADE[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7):1166-1173.

[5]韩秀清,曾晓勤,邹阳,等.图文法综述[J].计算机科学,2008,35(8):10-16.

不一致模型 篇4

随着社会自助化的发展,金融自助化将是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自动柜员机(ATM),货币清分机,外币兑换机等的应用。但目前现有的金融自助设备,存在速度慢、不稳定、能识别的币值种类少,对旧币残币识别率低等问题。虽然模式识别技术众多,但图像预处理技术仍较普通,对图像的平滑一般多采用简单的滤波,目标特征的分割提取一般采用的仍是阈值分割等,这些方法虽然简便但达不到钞票本质特征提取的要求。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现有的钞票识别设备普遍存在着识别效果、对旧币的识别适应性差,对假币的鉴伪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金融自助设备的推广应用,降低金融自助服务水平。特别是旧钞,由于长期流通使用,造成表面污染、折皱、磨损,很有必要分析其特点建立相关退化模型进行恢复,以达到提取钞票本质特征的要求,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改善金融自助设备的易用性。

现有数字图像修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1)手工进行待修复区域;(2)利用待修复区域周围的已知信息沿边界向内进行推进修复。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PDE的修复模型[1]、基于曲率驱动扩散的修复模型[2]、TV修复模型[3]等。本文将一致增强异性扩散模型用到钞票图像修复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钞票图像的平滑区域和边缘细节均有比较好的修复能力。

1 基本模型简介

1.1 热扩散方程

线性抛物热扩散方程是图像处理中应用最早的偏微分方程:

{ut=Δu=uxx+uyyu(0,x)=u0(x)(1)

式(1)中t∈[0,+∞),x∈R2。该方程的局部坐标表达式为:

ut=uξξ+uηη(2)

式(2)中η为图像的等灰度轮廓线的法向(即图像的梯度方向),ξ为图像的等灰度轮廓线的切向。从式(2)可以看出,热扩散方程沿法向和切向扩散的权重相同,因此,它是一种各向同性的扩散,在抵制噪声的同时把图像的边缘模糊化了,使图像中重要的边缘信息减少了。

1.2 P-M模型

Pernoa和Malik提出用保持边界的具有方向性的(各向异性)热扩散方程来代替热扩散方程,称为P-M模型:

{ut=div(g(|u|)u)g(s)=11+λs2(3)

式(3)中div是散度算子,g(s)是扩散系数。该方程的局部坐标表示为:

ut=1-λ2|u|2(1+λ2|u|2)2uξξ+11+λ2|u|2uηη(4)

从式(4)可以看出,P-M模型是一个各向异性的扩散。它可以通过图像的梯度模型的大小来自动地调节扩散系数,在平坦区域进行各向同性扩散,而在边缘位置主要沿切线方向扩散。

理论上,P-M模型存在逆向扩散,这种逆向扩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增强图像边缘的强度,取得较好的去噪效果,但是由于方程本质上是不稳定的,不适当的参数可能导致方程产生不同的解。

2 一致增强异性扩散模型及数值实现方法

2.1 一致增强异性扩散模型

为了解决P-M模型存在的问题,德国科学家Weichert通过在扩散项中引入张量的概念,提出了各向异性的一致增强扩散方程[4]:

{ut=div(Du)u(x,0)=f(x)(5)

D=λ1ξξT+λ2ηηT,表示扩散张量,其中ξ,η为矩阵J=Gσ*(ᐁuuT)的特征向量,特征向量ξ和图像局部的梯度方向一致,另一个特征向量ηξ方向垂直。扩散张量D控制着图像的扩散过程。

由梯度矢量构成张量积:

J0(uσ):=uσuσ=uσuσΤ(6)

J0表示实对称矩阵,必定存在正交的特征向量v1和v2,相应的特征值反映了特征方向上的对比度。将该矩阵与高斯函数卷积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具有分析线性结构及其主要方向功能的结构张量:

Jρ(uσ):=Gρ*(J0(uσ))=(j11j12j21j22)=Gρ*(uσx2uσxuσyuσxuσyuσy2)(7)

实对称矩阵Jp同样具有正交的特征向量w1和w2,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特征值为:

{μ1=1/2(trace(Jρ)+trace2(Jρ)-4det(Jρ))μ1=1/2(trace(Jρ)-trace2(Jρ)-4det(Jρ))(8)

式(8)中trace(Jp)=j11+j22,det(Jp)=j11j22-j122。特征值μ1和μ2的大小反映了特征方向上的平均对比度,即在特征方向上灰度值的波动。

在平滑区域有μ1≈μ2≈0;纹线边缘处有μ1>>μ2≈0;在角点处有μ1>>μ2>>0。所以w1指向波动最大的方向,即梯度方向;w2指向波动最小的方向,即具有一致性结构的纹线主要方向。将w1和w2作为扩散张量的特征向量,则可按下式构造扩散张量:

D=(w1w2)(λ100λ2)(w1Τw2Τ)=(abbc)(9)

式(9)中:

λ1:=α

λ2:

={αμ1=μ2α+(1-α)exp(-C(μ1-μ2)2),else(10)

式(10)中:0<α<1。λ1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方向与梯度方向ᐁuσ平行,λ2对应的特征向量与梯度方向ᐁuσ垂直。

2.2 数值实现方法

将式(5)离散化可得下式:

un+1=un+Δtdiv(Dun)其中,Δt为迭代步长,n为迭代次数。

将扩散张量D代入得:

div(Dun)=(xy)(abbc)(xunyun)=(xy)(axun+byunbxun+cyun)=x(axun)+x(byun)+y(bxun)+y(cyun)(11)

这样,div(Dun)可以由u的二阶偏导数进行表示,故可以很容易计算出un+1。

整个图像修复算法流程如下:

Step1:读入原始图像u0,及掩码信息;

Step2:设定总的迭代次数N,设定Δt;

Step3:计算ᐁuσn的结构张量Jρ,特征值μ1和μ2,及相应的特征向量w1和w2;

Step4:计算扩散张量D;

Step5:计算div(Dun);

Step6:计算un+1;

Step7:如果:n<N,则n=n+1,转Step3;否则,结束。

3 实验结果

本实验以第五版本100元人民币正反面图像作为实验图像,并在图像上加入一些人为划痕。修复过程是有监督的,只对划痕处进行修复。修复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4 小结

本文分析了基于PDE的图像修复模型,并选择了一致增强异性扩散模型进行了钞票图像的修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钞票图像的平滑区域和边缘细节均有比较好的修复能力。但是实验中的修复区域是已知的,需要人工选定,如何进行退化图像的无监督修复是我们后续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Perona P,Malik J.Scale-space and edge detection using anisotropicdiffusion.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90;12(7):629—639

[2] Chan T,Shen J.Non-texture inpainting by curvature-driven diffu-sions(CDD).Journa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2001;12(4):439—449

[3] Chan T,Shen J.Mathematical models for local non-texture inpaint-ings.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2001;62(3):1019—1043

资产结构优化的动态不一致研究 篇5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制度安排。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也是一种制度变迁,在其优化过程中也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但与一般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不同,资产结构优化的路径依赖有其特色。简言之,资产结构的路径依赖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资本结构的初始配置约束了资产结构优化路径的风险收益配比,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约束了资产结构优化的有效路径。

资产结构优化的路径依赖可以概括为资源的初始禀赋和企业的初始竞争策略决定了资产结构优化的可能路径,当管理者按照这些可能的路径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时,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具有了路径依赖的特征。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可能偏离了这些优化路径,即资产结构优化呈现了动态不一致性。

一、博弈模型

博弈的参与者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和投资者,投资者选择预期的企业的资产结构,即预期的管理者采取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同时,投资者通过构建合理的资本合约,激励管理者按照资本合约规定的路径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确保实现预期的资产结构。管理者面对资本合约的约束,以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为基础,选择实际的优化策略,确定企业实际的资产结构。

(一)效用函数

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博弈面临着资本约束。投资者依据企业的资本结构对管理者可能采取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能够合理预期。投资者预期企业的资产结构为Ae,管理者实际优化后的资产结构为A。

资本合约驱动和产品市场竞争驱动是管理者优化资产结构的两大动机。基于资本合约驱动和竞争驱动的管理者优化资产结构的行为,带来的效用源于两方面:一是资产结构优化行为本身;一是资产结构优化行为导致的公司收益的变化。

假设公司管理者的效用是资产结构和公司收益率的函数。假定公司产品市场的实际收益率为i,存在完美资本市场时,产品市场均衡收益率为i0,假设管理者是风险规避型,则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的效用函数如下:

U(A,i)=-kA2-(i-li0)2, 0≤k≤1,l>1

其中-kA2拟合管理者受到资本合约的驱动,对公司初始的资产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寻找最优的资产结构。不同的资本合约对企业的资产结构有不同的约束,对企业的资产结构预期不同;即使资本合约固定,在不同的时期,其对资产结构的约束也不同,预期的资产结构也就不同。长期来看,管理者受到了资本合约驱动的压力是变化的。管理者受资本合约驱动的压力越大,进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动机越强,k值随之增大。一般的,管理者有了调整优化资产结构的动机,并不一定付诸行动,或是管理者即使付诸行动,也未必完全按照资本合约调整资产结构。本文借鉴概率论,在模型中限定k∈[0,1],通过k值范围的变化,拟合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实现资本合约的程度。当k取0时,表示管理者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予理会,并不依据合约要求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当k取1时,表示管理者完全屈从于资本因素,依照驱动因素的合约要求,对资产结构进行完全调整;当k∈(0,1)时,表示管理者权衡各方面的驱动因素后,对资产结构适当调整。

(i-li0)2衡量了企业面临的收益风险。l>1的经济意义是指:现实的市场并不完美,风险和信息不对称是现实市场的基本特征,市场远未达到完美程度。市场参与者需要对产品市场中的公司均衡收益率进行风险修正,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大于完美市场的公司均衡收益率。本文采用企业实现的实际收益率与市场参与者对企业的风险修正后的预期均衡收益率的差的平方拟合企业的风险。当企业实现的实际收益率低于投资者预期的风险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时,投资者认为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失败,他们将用脚投票;当企业实现的实际收益率高于投资者预期的风险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时,投资者认为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偏重于近期收益,而在远期,企业可能出现收益率大幅降低的现象。

市场上有两类投资者。有的投资者关注短期收益,有的投资者关注长期收益。这两类投资者对于企业的实际收益率与其预期的差距都非常关注。管理者并不知晓市场上两类投资者的具体比例,因此,管理者不能确定何种实际收益水平能够符合市场上投资者的预期。对管理者而言,实际的收益率与预期的风险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的差额,总意味着资产结构优化的风险。当实际收益率高于风险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时,风险可能在远期出现;反之,当实际收益率低于风险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时,风险迫在眉睫。由于,前文假定管理者是风险规避型,因此,效用模型中假定实际收益率和预期的风险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的差的平方拟合管理者的负效用。

(二)约束条件

依据公司金融理论,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一般呈现正比例关系。资产的收益越高,其风险就越大;相反,资产的收益越低,其风险就越小。管理者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时,需要权衡特定资产结构下,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的匹配。当企业资产中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时,企业的收益较低,相应的风险较低;而当固定资产的比例较高时,企业的收益较大,相应的风险较高。管理者权衡不同的收益和风险匹配,从而确定不同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不同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对应着企业不同的收益预期。

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约束了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行为。借鉴传统公司金融理论的思路,可以考虑两类特殊的资产结构:一是公司资产全部由流动资产构成;一是公司资产全部由固定资产组成。当市场有效时,依据套利理论可以合理推断两种特殊的资产结构的收益率相同均为均衡收益率i0。有效市场时,由于不同的资产结构收敛于相同的收益率,因此管理者没有动力积极优化资产结构。反之,当市场非有效时,管理者可以通过资产结构优化获得超额收益。因此,企业的收益率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市场有效时的均衡收益率和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引致的资产超额收益率。由此,管理者面对的企业收益率约束函数为:

i=i0+β(A-Ae), 0≤β≤1

在资产结构优化的单个时期,企业收益率约束函数中的β为转化因子,即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产生的收益。在资产结构优化的当期,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可能没有形成企业的收益率,此时β=0;反之,在资产结构优化的当期,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完全形成了当期的企业的收益率,此时β=1。当β∈(0,1)时,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形成的企业收益分布在各期,随着β的增大,企业收益分布偏重于前期。

(三)均衡策略

前文建立的博弈模型是给定投资者的资产结构预期,管理者选择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考虑单次博弈,管理者权衡的问题是:

Max U(A,i)=-kA2-(i-li0)2, k>0,l>1

s.t. i=i0+β(A-Ae), 0≤β≤1

利用一阶条件,求解上述最优化问题。令undefined=0,求得管理者的单期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均衡解:

A*=β[βAe+(l-1)i0]/(k+β2)

单次完全信息动态资产结构优化博弈的均衡结果为(A*,Ae)。整理管理者的单期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均衡解有:

undefined

显然,管理者进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反应函数包括两部分: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市场竞争决定的均衡收益率。β2/(k+β2)和β(l-1)/(k+β2)分别是最优资产结构对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的敏感系数。

二、均衡策略的解读

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反应函数描述了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时的路径依赖特征。资产结构优化路径依赖于投资者的预期的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随着,投资者预期和均衡收益率的变化,管理者相应地优化调整企业的资产结构。

首先,分析投资者预期。前文假设投资者的预期资产结构是已知的,因此Ae固定,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是在投资者的预期资产结构Ae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其调整系数为β2/(k+β2)。路径依赖参数衡量了管理者受资本合约的驱动,按照资本合约要求的资产结构调整优化资产结构的程度。单期博弈中,k值不变,而在多期博弈中,k值是变化的。

其次,分析均衡收益率的影响。与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对管理者的优化策略的影响机制不同,均衡收益率的作用机制更复杂。均衡收益率对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作用机制不仅受优化策略转化为企业收益率的转化因子β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管理者如何应对资本合约约束,进行资产结构优化的路径依赖参数k的影响。由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反应函数可知,均衡收益率通过系数β(l-1)/(k+β2)作用于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选择。其中,(l-1)表示管理者认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对均衡收益率的扭曲程度。在单次博弈中,可以合理假定管理者认为的市场扭曲程度为固定值。在连续博弈模型中,管理者会修正自己对市场扭曲程度的认知。因此,(l-1)在多期博弈中是变化的。管理者修正市场扭曲程度会导致资产结构优化路径的不一致。关于这点,将在下文详细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路径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当企业的资本结构固定时,管理者评估的转化因子β,对资产结构优化策略有着复杂的作用机制。

三、动态不一致

路径依赖参数k、β在动态博弈各期中是变化的,这拟合了资产结构优化路径的动态不一致特征。变化的路径依赖参数反映了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赋予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的权重的变化。

(一)路径依赖参数变动的影响

首先,当k值变化时,资本合约对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的路径约束作用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资产结构优化路径的动态不一致。随着值的增大,表明管理者受资本合约驱动,调整资产结构的动机加强。假定β为常数,随着值增大,在资产结构优化中,管理者赋予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的比重下降,A*偏离Ae的幅度增大。换言之,随着管理者调整资产结构的动机加强,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对管理者资产优化策略的路径约束作用降低,管理者在确定资产结构优化策略时,可能突破依赖的路径,从而出现优化策略的动态不一致。反之,随着管理者调整资产结构的动机减弱,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对预期的资产结构路径依赖现象显著。

β刻画了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与企业收益率的关系。随着β值增大,表明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越偏重于在资产结构优化的当期形成收益率,管理者注重优化策略的短期效用。假定k为常数,即管理者调整优化资产结构的动机不变,随着β的增大,在资产结构优化中,管理者赋予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的比重增大,A*趋近于Ae的幅度增大。换言之,假定管理者调整资产结构的动机不变,随着β增大,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转化为收益率的效率提高,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对管理者的优化策略的路径约束作用显著。相反,随着的降低,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对管理者的优化策略的论经约束作用降低,管理者在确定资产结构优化策略时,可能突破以往依赖于预期的资产结构的优化路径,形成了资产结构优化路径依赖的动态不一致性。

其次,随着k值的增大,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中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比重越来越小,管理者的优化策略更偏重考虑资本结构、市场竞争策略或是管理者自身效用等合约因素的影响。就此而言,k对投资者的预期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的影响机制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当引入转化因子β时,k对均衡收益率的影响机制变得复杂起来。当undefined时,随着β的增大,管理者确定资产结构优化策略时,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比重越来越大;当undefined时,随着β的增大,管理者确定资产结构优化策略时,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比重越来越小。

再次,特殊路径依赖参数点包括两种点:端点和极值点。分析均衡收益率的系数可知,β对均衡收益率的作用机制依赖于k的实际取值。当0

当k=0,有undefined,

这表示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时,以投资者的预期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为锚,依据管理者估计的资产结构转化为企业收益率的转化因子β,来确定最优资产结构。根据分析,显然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路径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随着β的增大,管理者优化资产结构时,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权重越来越小,管理者主要以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为目标优化资产结构。反之,随着β的减小,管理者优化资产结构时,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权重越来越大,管理者主要以均衡收益率为目标优化资产结构。

当转化因子β=1时,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收敛于:A*=Ae+(l-1)i0;

当k=1时,有undefined,

管理者仍以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为锚优化资产结构。

(二)均衡策略的精炼

当undefined时,转化因子对均衡收益率的影响达到峰值,管理者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权重达到极大值。当undefined时,管理者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权重也可取得极大值。由反应函数A*,可知管理者确定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必须同时权衡预期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资产结构优化策略。

假设undefined时,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反应策略为:undefined。

假设undefined时,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反应函数为:undefined。

比较A*1和A*2有,

undefined

所以,当undefined时,管理者的最优资产结构优化策略为:

undefined

管理者的最优资产结构优化策略A*2是管理者反应函数A*精炼的结果,是动态博弈的均衡策略。反应函数A*是单期资产结构完全信息博弈的均衡策略,此时,路径依赖参数k和β是固定的;而管理者和投资者进行多期的资产结构完全信息博弈时,路径依赖参数k和β是变化的,且两者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A*2正是加入了路径依赖参数k和β的动态变化约束机制后,管理者的均衡策略的再精炼。管理者的优化策略A*1是角点解。

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A*1、A*2具有不同的经济意义。优化策略A*1表示,当管理者完全服从企业资本合约对资产结构的约束,同时管理者的优化资产结构行为完全形成当期企业的收益率时,管理者的最优资产结构优化策略。此时,管理者的优化策略是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显然,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路径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修正后的均衡收益率。但是,长期来看,角点解是不稳定的。对投资者而言,优化策略A*1对应的资本合约实现了对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行为的完全约束。从对管理者的约束角度来看,优化策略A*1对应的资本合约是投资者的最优资本合约。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优化策略A*1对应的资本合约可以实现投资者收益的最大化。那么,在管理者选择优化策略A*1的期末,投资者将清算权益,退出资产结构优化博弈。管理者和投资者关于资产结构优化的策略博弈到此结束。由于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信息对称,管理者会合理预见到选择优化策略A*1后,投资者会在期末套现,退出博弈。博弈结束后,无论是企业清算,还是新的投资者进入,管理者的控制权都将受到威胁。因此,管理者并不会选择资产结构优化策略A*1。

管理者综合权衡路径依赖参数k和β的微妙关系后,会选择策略A*2。策略A*2是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的加权平均。策略A*2赋予产品市场均衡收益率的权重为undefined,这表明企业的资本合约通过影响管理者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权重的方式对企业的产品市场战略施加影响。这最终会影响企业价值的变动。在单期博弈中,策略A*2表明管理者的优化策略路径依赖于资本合约和均衡收益率。在动态博弈中,策略A*2也是不稳定的。正如本文对策略A*1的分析中指出,企业的投资者总有利用合约激励管理者选择角点解A*1的愿望,而角点解A*1并不是管理者的最优策略。资本合约对管理者的约束在动态博弈中是变化的。这种约束的变化,导致了动态博弈中,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在首期最优策略A*2左右波动或是在首期最优策略A*2角点解A*1之间波动。资本合约对管理者的约束越强,实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越趋近于角点解A*1;与之相反,随着资本合约对管理者的约束减弱,实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越偏离角点解A*1。策略A*2的动态变化形象的阐述了资产结构优化路径的动态不一致特征。

无论是策略A*2还是角点解A*1,都表明当投资者和管理者进行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博弈时,即使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也影响了企业的价值。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与MM定理相比较,仅假设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信息不对称,而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信息对称,但结论截然不同。

(三)投资者理性预期的影响

假定投资者是理性的,能够合理预期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A*。即有A*=Ae,将其代入管理者的优化策略反应函数有undefined。左式说明,当投资者合理预期管理者的资产机构优化策略时,管理者的资产结构策略路径依赖于修正后均衡收益率。其路径依赖参数为undefined。

单期博弈路径依赖参数是固定的,而在动态博弈中参数是变化的。将投资者的合理预期代入角点解和精炼均衡策略中,有:

undefined

依据“均衡策略的精炼”部分的分析,在考虑到投资者的合理预期的情况下,精炼均衡策略和角点解并不稳定。随着博弈的进行,管理者总有偏离既有优化路径的动机,从而导致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动态不一致。

(四)管理者认知修正的影响

在单期博弈模型中,可以合理假定管理者对均衡收益率的修正是固定的,即是固定的。而在多期博弈模型中,管理者可以“干中学”,及时总结经验,合理改进对均衡收益率的修正,即多期博弈模型中,l是变化的。由liml→1(l-1)=0,可知随着产品市场越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管理者认为市场扭曲越小,其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权重越小,管理者更注重从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资本合约的驱动等两方面来优化资产结构;由liml→∞(l-1)=∞,可知随着产品市场越趋近于垄断市场,管理者认为市场扭曲越大,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赋予均衡收益率的权重越大,管理者可以从产品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效应。的动态变化,对于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博弈有重要影响。长期来看,管理者对均衡收益率的修正的细微调整,都可能引起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动态不一致。

四、结论

依据建立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本文研究了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路径依赖特征及其依赖路径的动态不一致。通过分析单期博弈中管理者的反应函数A*,可以得出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路径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产品市场均衡收益率。管理者赋予两者不同的权重。

动态博弈中,管理者赋予投资者预期的资产结构和均衡收益率的权重是变化的。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反应函数A*中路径依赖参数对均衡策略的影响,本文精炼了均衡策略,并分析了角点解。精炼后的均衡策略和角点解具有不稳定性,这表明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策略具有动态不一致特征。动态博弈中,管理者对均衡收益率的修正也是变化的。管理者对均衡收益率的认知变化,资本合约驱动的变化和转化因子的变化共同导致了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动态不一致现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资产结构优化策略的路径依赖的数理分析终究需要实证的检验,那么,如何依据博弈分析建立实证模型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汉大,2008:11-17.

[2]黄少安.制度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132.

[3]Jean Tirole.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7-61.

解析宾语从句中时态不一致的现象 篇6

名词性从句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重点, 而其中宾语从句的学习又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宾语从句的时态问题, 我们比较关注的是从句的时态与主句时态的一致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对于宾语从句中不遵守时态呼应的现象理解、解释得比较少。鉴于此, 笔者从英语教学和语法学习的角度, 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

二、教学归纳总结

在下列场合下, 主句谓语动词为过去时时, 宾语从句中的动词时态不因说话的时间而受限制, 仍用一般现在时。

1.当宾语从句表示的是科学真理、客观事实、格言或其他不受时间限制、影响的客观存在的情况时。例如:

Long ago, people didn’t know that the earth moves round the sun.很久以前, 人们不知道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

When she was a child, she knew that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biggest river in China.她从小就知道,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的河流。

It was not until then that I came to know that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从那以后, 我才知道知识来自实践。

如果宾语从句表示的是一个已被否定的过去的信念时, 谓语动词应该用一般过去时。例如:

Ptolemy held that the sun went round the earth.拖勒玫主张太阳环绕地球运行。

2.当宾语从句是用来表达、解释科技内容时。例如:

Our teacher told us that the attraction of the earth for all bod鄄ies is called gravity.老师告诉我们, 地球对一切物体的吸引力叫作万有引力。

3.当宾语从句表示一种反复出现或现在习惯性动作时。例如:

She told me that she gets up at six o’clock every morning.她告诉我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

He asked me when the train usually starts.他问我火车通常什么时候发出。

4.当宾语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转述时仍在继续, 或表示现在时刻仍存在的状态时。例如:

He said that the workers in that factory are trying to fulfill the task ahead of schedule.他说那家工厂的工人正在努力提前完成任务。

She told me the other day that she is only 10.几天前她对我说她才10岁。

This morning I visited some friends who are leaving for Lon-don tomorrow.今天上午我拜访了几位明天动身去伦敦的朋友。

5.当宾语从句中所表示的动作在讲话人讲话时刻尚未发生时, 宾语从句可以不用过去将来时, 而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这时宾语从句强调该动作或状态与现在的联系。例如:

He said he’ll be waiting for me this evening.他说他今晚等我。

He said he will visit us when the weather is fine.他说天气好时, 他将来看我们。

6.当主句谓语动词是demand, require, suggest, recommend (1) 等表示建议、意愿、要求或命令时, 宾语从句不因这些动词是过去时而受时间限制, 仍可用动词原形。这是虚拟语气在宾语从句中应用的一种形式 (还可用“should+动词原形”) 。例如:

The chairman suggested that the meeting (should) be put off.主席建议延期举行会议。

The doctor insisted that Tom (should) give up smoking.大夫坚持要汤姆戒烟。

7.ought to, must, dare等没有过去式, 它们可以用在主句谓语动词是过去时之后的宾语从句里。例如:

Mother said I ought to go to work at once.妈妈对我说, 我应立即去上班。

He thought and thought, then decided he must try to be on the side of the winners.他想啊想, 后来他决定要设法站在获胜者一方。

三、教学建议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一般知识的渴求, 还应该在学生认知水平和求知能力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一些利于开拓学生学习思维, 培养学生兴趣, 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知识, 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薄冰, 何政安编著.英语语法.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8.

[2]朱崇军主编.星火英语语法全解.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

[3]张迪编著.英语语法疑点与难点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浅析 篇7

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中, 普遍采用分相操作的断路器, 由于设备质量和操作等原因, 运行中可能出现三 相断路器动作不一致的异常状态, 如何消除这种异常状态, 存在不同认识, 对各系统也有不同做法。

1非全相运行对系统的影响

电力系统在运行时, 由于各种原因, 断路器三 相可能断 开一相或两相, 造成非全 相运行。如果 系统采用 单重或综 重方式, 在等待重合期间, 系统也要处于非全相运行状态, 此时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1.1对电气设备产生的危害

(1) 电气设备的运行条件恶化:不对称运行会出现一相电流比其他两相电流大的情况, 将使该相电气设备的发热超过容许值。另外, 负序电流流过发电机时, 会引起发电机 转子绕组及铁芯的附加发热和振动。 (2) 电能质量变坏:由不对称运行引起的电压不稳定、不对称及高次谐波等, 将使电能质量变坏, 对用户产生不良影响。 (3) 对通讯线路的干扰:不对称运行时出现的零序电流所产生的零序磁通, 经过通讯线路可能产生对地电压, 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影响通讯质量。 (4) 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变差:不对称运行时, 由于各相电流不相等, 系统潮流不能按经济方式分配以致损耗增大。 (5) 可能产生过电压:不对称运行时, 电机或电力系统的某点可能产生很高的电 压, 把绝缘击穿。

1.2对继电保护产生的危害

继电保护装置中, 有反映负序和零序分 量的元件, 由于不对称运行时出现较大的负序和零序分量, 可能使继电保护误动作, 因而可能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复杂化或降低其可靠性。

2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介绍

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分为断路器保护非全相 保护与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 按照2种保护相互配合设置。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时延如表1所示。

2.1断路器保护非全相保护介绍

断路器保护中的三相不一致保护亦称为非全相保护, 通过零序、负序电流作为辅助判据, 主要判据是:三相TWJ与三相HWJ串联作为非全相位置开入, 再通过辅助判据综合判断后, 启动跳闸回路。

由于引入了断路器的分相位置接点 (任一相TWJ动作且无流时确认该相断路器在跳闸位置) , 当任一相在跳闸位置, 则认为三相不一致, 经可整定 的不一致 动作延时 出口跳闸 驱动SBJ继电器, 跳本断路器三相。但由任两相在跳闸位置造成的三相不一致, 出口动作延时固定为150ms。

2.2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介绍

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启动回路是通过 断路器位 置辅助节点启动, 即取断路器三相常闭节点与三相常开节点并联后两者串联, 作为驱动三相不一致时间继电器, 经过时延 后驱动跳闸继电器。

3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时间继电器校验试验

3.1时间继电器校验试验

正常运行过程中, 为了与断路器非全 相保护配 合, 必须进行对三相不一致时间继电器的校验, 保证与断路器保护非全相保护出口时间不发生冲突。

试验方法是在保护装置退出的状态下, 在断路器本体跳闸回路上加一正电源, 人为跳开一相 (图1中A、B、C3个点选一点加上正电, 直接导通本体机构跳闸线圈) , 从而达到三相不一致启动条件, 通过本体三相不一致跳闸继电器 (47T) 出口直接跳开断路器三相, 通过断路器位置变化启动故障录波, 从中分析断路器三相变位时间, 以此得出时间差, 从而验证本体 三相不一致时间继电器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3.2时间继电器校验试验注意点

对于500kV线路来说, 断路器保护主要是用作失灵保护、线路重合闸保护与非全相保护。正常断路器保护设有沟 通三跳节点。沟通三跳节点设置在保护出口回路末端, 经过此节点后接入分相操作箱。

沟通三跳节点闭合条件: (1) 重合闸为充好电状态; (2) 重合闸为三重方式; (3) 重合闸装置故障或直流电源消失; (4) 重合闸在“停用”方式。

试验过程中, 断路器保护在退出状态, 故重合闸 也在退出状态, 此时满足沟通三跳节点闭合条件, 若单纯按照上述的 方法做此试验, 则由于沟通三跳节点闭合的关系, 正电通过沟 通三跳将其余两相跳闸回路导通, 因而无法实现延时三跳, 无法验证本体三相不一致时间继电器的动作时间。

故在试验过程中, 必须人为将沟通三跳 节点打开, 即将断路器保护中重合闸方式切换把手切至“单重”。

3.3时间继电器校验试验异常

在试验过程中是跳过保护出口回路, 直接在本体机构上加正电, 跳开一相断路器, 因而正常情况下分相操作箱跳闸指 示灯 (Txj) 不应该做出反应。而实际试验过程中, 就出现了 分相操作箱跳闸指示灯亮起的异常情况。

通过图1可以看出, 只有Txj通过正电 流时, 才会驱动 跳闸信号灯亮起。异常情况是由于47T继电器卡涩导致的。

以B相节点卡涩为例, 当人为跳开断路器一相时, 断路器保护由“位置不对应”条件满足启动重合闸, 此时重合闸放电, 沟通三跳节点闭合。

当47T经延时判断出口后, 由于节点卡涩, B相节点未 能合上, 故B相三相不一致出口回路不能导通, 而正电通过沟通三跳节点, 经过分相操作箱中的B相跳闸回路最终使断路器B相跳开, 此时操作箱中的B相Txj受正向电 流而励磁, B相跳闸指示灯灯亮。

4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断路器三相不一致运行对设备 与系统的 危害, 引出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的试验方法, 提出了试验注 意事项, 同时列举了一起异常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 展, 客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行业的重要任务。

摘要:阐述了非全相运行对系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的试验方法, 并就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剖析, 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断路器,危害,校验试验,三相不一致时间继电器

参考文献

[1]黄远飞.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设计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 2012, 6 (4)

[2]付学武.开关三相位置不一致保护的探讨[A].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3]成志飞, 陈效.线路保护中沟通三跳功能的分析[J].硅谷, 2011 (22)

[4]国电南自Q/GDNZ.J.01.72—2000.PSL 603G系列数字式线路保护技术说明书[Z]

上一篇:民行创新工作下一篇:项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