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高二语文

2024-07-26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语文(共4篇)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语文 篇1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为新中国成长作出不可估量贡献。他淡泊名利,人品高洁,毕生实践着科学报国的信念,充分展现出一位科学大师的高尚风范。据此回答2—3题。

【小题1】钱学森生前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沦》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试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科学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母”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下列选项和右边漫画寓意相反的是

A.存在即被感知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天地合而万物生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扩内需,保增长”。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表明A.意识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B.规律可以被人类认识和改造利用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直接现实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若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说明 A.上帝的观念完全是人主观幻想虚构出来的B.上帝的观念是不存在的,因为上帝是不存在的C.上帝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某种原型的虚幻反映D.上帝的观念是存在的,因为上帝是存在的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里,没有“废弃物”这一概念,所有废弃物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告诉我们

①“废弃物”是“废”与“不废”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③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①③

入世十年来,我国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蚂蚁效应”是说,一群蚂蚁选择在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底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搬走一粒粒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倒下,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上述有关对“人”的认识依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矛盾观、运动观、物质观B.全面观、联系观、实践观C.矛盾观、联系观、发展观 D.全面观、价值观、发展观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突破载人技术;第二步完成对接技术和出舱活动技术;第三步建立空间站。2011年11月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成功,使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体现了哲学道理是A.发展是质变,有质变就有发展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C.认识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D.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

《论语》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如: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③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 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

2011年9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时提出,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任务,不搞“一刀切”。材料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美国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堪称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据此回答16—18题。

【小题1】2011年9月23日拉斯克奖将其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潜心研究四十年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这说明

①人的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②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③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主观努力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小题2】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她灵感和启示,提醒生命科学工作者不要忘记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说明A.对青蒿素的科学认识来源于中医古代文献的灵感和启示B.中医古代文献是现代生命科学工作者进行研发的源泉和基础C.中医古代文献对青蒿素的研究和发现起指导作用D.中医古代文献在青蒿素的发现工作中具有直接现实性和决定意义【小题3】屠呦呦说:“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的科学家群体。”青蒿素的传奇故事告诉世人:集体意识、团队观念与合作精神在科研中弥足珍贵。从哲学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决定整体功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固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导向作用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

①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创新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

③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④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针对频频发生的醉酒驾车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

(八),醉酒驾驶、飙车等行为正式入刑。“酒驾入刑”体现了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法律要维护公民的利益

为推动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材料体现的价值观道理有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节目火爆异常。对此有人认为快女现象的存在是对青少年的毒害,是对教育的极大破坏,而有人却认为“快女”合乎娱乐潮流本身发展的要求。在你看来,下列对“快女”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当今时代和社会条件来说,“快女”有存在的理由

②既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也不能简单地全盘肯定,应辩证分析

③“快女”具有暂时性,最终会让位于更高阶段的事物

④对“快女”的否定只能依赖于外力作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最近对“身价为1000亿元”的说法发表意见,认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80多岁的袁隆平依然坚持在田里劳作和研究,并且声称“到100岁我也还想在田里”。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④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而不是物质贡献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

面对低效照明电光源存在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严峻形势,中国1996年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实施之初照明节电产品存在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多年不懈努力,高效照明产品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全社会照明节电意识的普遍提高。2011年11月1日中国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五个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将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上述材料。(10分)

(2)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逐步淘汰白炽灯的必要性。(6分)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从“大念山海经”到“推进海峡西岸区域城市联盟”,再到“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初步形成“山海联动”“闽台联动”的发展格局。近年来,福建省政府出台了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全省生产总值增幅较大,跻身全国“万亿GDP俱乐部”。

有人认为“实践证明,两个‘先行区’发展战略是真理,它是不会改变的。”请运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9分)

“十二五”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既要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增强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法的原理?(8分)

30年前,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自发实行土地“大包干”为标志性事件,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率先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起步。从1978年到2008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4680元,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农村30年来的改革举措。(8分)

“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国” 与“富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一方面,“富民”以“强国”为前提,国不强则民难富;另一方面,“强国”以“富民”为目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立足国情,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有哪些哲学依据。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语文 篇2

高 二 政 治 试 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 Ⅰ卷 选择题(共5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拜月习俗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中华民族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月亮文化,“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这表明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月亮文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④月亮文化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 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目前温州市广告产业主要以传统媒体广告、户外牌匾橱窗广告、车体广告为主,近年来互联网广告、电子显示屏广告、广告创意设计、品牌营销服务也呈增长态势,广告业已成为温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重要产业。这启示我们 ①采用先进科技,加强技术创新 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丰富文化消费 ④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其原因是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改变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③文化与经济、政府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特性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5.“长大了以后,再拉着妈妈的手,想起儿时的不孝顺,我心里好难受。”伴随着2015年央视春晚上儿女们对母亲说出的心里话,无数人泪眼婆娑。《拉住妈妈的手》唱得无数人心怀感伤,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②④ 6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言》曰:“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直。”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7.中国作家莫言说:“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在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种族、族群的局限”。这表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④文学创作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8.韩国版权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在国内卫视热播,针对大量引进韩国节目的现象,某论坛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值得提倡,反方则认为应该反对。下列观点能支持正方观点的是

①国内电视节目制作应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电视节目的发展应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融合 ④ 文化对观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嵩山论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系列讲座开讲。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兼东亚研究所主席、香港大学前校长王赓武指出:没有文化的根,海外华人也会不自信。这主要启示我们

A.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C.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10.我国某公司在北欧谈判一高铁项目,即将竞标成功之际,却因我方翻译技术文本的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比如,将刮雨器翻译成抹布。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各家企业“出海”均是自行翻译,无所依从,技术文本与商务文本的质量远远落后于外国竞争对手。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翻译人员学的是哑巴英语、中式英语,不可能做到准确翻译 ②翻译人员技术知识不足,缺乏实践中的体验,造成翻译错误 ③外方技术专家为保护本国文化过分要求技术文本翻译的质量 ④我国高铁企业间合作不够,学术界和政府给予的支持不充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电视剧的本质是文化产品的内容,它的核心是传递价值观,同时也是历史和时代的书 写”。这启示文艺创作者应该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③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和影响力 ④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中国古典园林处处充满文化气息。古代人造园把人生对于自然的终极理想,通过物质性的手段表现出来。我们看到的景观,都不单纯是一花一树一亭一阁,其背后往往隐藏更多的历史文化典故和深刻的哲学内涵。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根本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4年6月18日,李克强总理面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西方文明虽然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珍贵。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之 2

所以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红楼梦》提到:“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借鉴这一说法,文艺作品创作应该 A.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复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B.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以恰当的形式奏响主旋律 C.顺应市场潮流,创作大批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D.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不必追求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性

1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文化创作必须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①深入基层、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 ③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④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

A.④-③-① B ①-③-④ C ①-④-② D ②-④-③

17.“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力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8.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命名由该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我国提供了龙王、悟空、玉兔、杜鹃、海棠等10个名字.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或者寓意,其中有6个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从我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可以看出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传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D.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走进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灰色墙面上的特色人物与场景剪影顿时映入眼帘。在4000多个琉璃单元体中,存放着许多北京老物件儿,用手机扫一扫设置在其中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并观看相关视频。这一题为“北京·记忆”的地铁公共艺术作品 ①是传承北京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 ②是北京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用信息技术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 ④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A 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且日趋同

一、渐趋融合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21.“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圭臬。千万“家和”的力量就会汇聚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这表明 A.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具有相对稳定性B.“和”的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粹的整体体现 C.家庭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D.“家和”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2. 潍坊青州人冯在亮因交通事故导致高位截摊,他所经营的公司也陷入困境,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克服重重困难使公司重获生机,并积极回报社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下列诗词名句与冯在亮的事迹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

A.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汉卿)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D.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扳桥)

23.央视网不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包装、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发展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传统文化 ③文化发展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4.个人的选择,汇成心灵的暖流、点亮道德的星空。两年多来,有面对歹徒“争做人质”的教师和干部,有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少年,有累倒在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的法官,有让迷路老太靠在腿上睡了一小时的民警。这些平凡人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从身边小事做起,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②要承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要加强自身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坚持多元化指导,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从前天很矮,地上的人可以从天上拿到所需的一切,但只要贪婪浪费,天就会升高。不知不觉天升高了,可人并没有放弃贪婪,而是想尽办法不断延长手臂。儿童话剧《从前从前天很矮》没有设计大悲大喜的结局,却给人们留下了对资源环境和人性问题的感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部话剧通过

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播撒了真善美 ② 富有情趣的内容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通俗易懂的内容奏鸣了多元文化的主旋律 ④潜移默化的方式弘扬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26.2015年4月2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Books for All”。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深、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并能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

A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 读书让你致富,书中自有黄金屋 C 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D 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4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

27.2015年9月3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经过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这一伟大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天,全国各地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收看、收听阅兵盛况,见证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大家直呼“过瘾”“震撼”,纷纷为祖国的强盛点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行抗战胜利纪念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16分)

28.某市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文化发展规律,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发展潜力,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有图书馆、博物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推进文化发展的。(12分)

29.近年来,扶人被讹以及肇事者冒充好心人的事件屡屡发生,成为媒体热点。这极大消耗了社会的诚信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南宁女孩儿石丽芳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了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以影响和教育世人,促进正能量传递和良好氛围的形成。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石芳丽:“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有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韩建:“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媒体播出后,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借助新闻媒体这块平台,向人们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应怎样让和谐向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好的传递。(20分)

高二政治答案

1~5 ACABB 6~10 BACDD 11~15 CABBA 16~20 CCCBC 21~26 CCDCCD 5

27(16分)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日有利于我们在回顾历史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4分)

②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有利于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增强团结意识,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8分)

③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举行纪念活动,有利于为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使民族精神更加丰富。(4分)

28.(12分)

①增强文化创新活力。从实际出发,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挖掘自身文化发展潜力,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③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广大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29(20分)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语文 篇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铁凝、王安忆、刘震云、阿来等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与转折留下了深挚的历史记忆。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独树一帜,可圈可点。对乡村的书写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显著特点,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应该构成文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

怀乡或乡愁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重要主题。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乡愁的 篇章(如《采薇》),唐诗宋词中表现乡愁主题的更是不在少数。20世纪中国现代早期的作家,如鲁迅、沈从文、废名、萧红等人,多有书写乡村记忆的作品,那里流宕着他们对乡村陷入现代困境的深切关怀。乡愁当然也是世界文学传统中的主题,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写的就是奥德修斯历经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最终回到故土伊萨卡与家人团聚。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怀乡是其重要的主题,并且具有了现代意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中则把怀乡的情感表达作为对现代性反思的重要主题。

怀乡或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怀乡或者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或者是一种家国情怀;它构成了古往今来文学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主题。也正因为此,文学成为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

乡愁也表达了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独特体验,文学作品在这种表达中显示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20世纪的中国社会历经剧烈的变革,而乡村承受的现代冲击更为激烈。中国作家既要去表现历史进程显现出的希望,又不得不面对历史剧变带来的伤痛。

作家、诗人对故土的书写经常怀有他们特有的痛楚和眷恋,或许他们怀有更多的对现代到来的不信任态度。他们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更多的忧虑,也正因为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带有更多悲观和感伤,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但是我们要看到,贯穿其中的否定性其实是表达了肯定性——表达了作家、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都来得更为激烈,乡村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贾平凹出版《秦腔》,表示要用这部作品为他的家乡棣花街做传。在贾平凹的笔下,乡村人去到城镇,土地正在萎缩甚至凋零,清风街的年轻人更时尚却未必更精神,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秦腔声调越来越悲戚……作家对乡村的表现未必全面,也无法断言是否有典型性,但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期乡村面临的困局,作家的感情是真挚而忧虑的。这一作品引导人们关切乡村的困难、传统生活的消逝、农村心灵的枯竭,引人思考,激发起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

(《光明日报》7月7日)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也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重要主题。

B.以乡土叙事为主导的中国当代文学,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也影响了大批作家。

C.中国当代文学对乡村的书写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书写乡村应该构成文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

D.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就有不少关于乡愁的诗篇,如《诗经》中的《采薇》,如唐诗宋词等。现代的一些作家也有关于乡村的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一大批作家,他们以乡土叙事为主导,以不同的方式书写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和转折。

B.在世界文学传统中,乡愁也是不可少的主题,如荷马史诗《奥德赛》,此外还有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怀乡也是其重要的主题。

C.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他们借乡愁表达出这种体验感受,从而使文学作品显示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D.作家、诗人或许对现代到来有不信任,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忧虑,因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时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家、诗人在表达对乡村书写时态度是矛盾的,在表达对乡村否定时,也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

B.90年代以来乡村遭遇冲击没有离开诗人、作家的视线,如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

C.关于乡村的作品会有思想引领的作用,如贾平凹的《秦腔》引导人们关心乡村的困难和问题,激发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

D.因为文学是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所以怀乡或乡愁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家国情怀,也是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主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材料二:

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阻碍前进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书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

材料三:

时代在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一句话,叫做“契理契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根机,一个是时机。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孔子有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人的根机不同,教育的方法就要不一样,这就叫做“因材施教”。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有教无类,还要因材施教,这两方面结合一起,才能够适合听课人本身。

契机的“机”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时代、环境。时代变了,我们传播传统文化也应该有新的方式,不能够因循守旧。一味守旧不能契合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

材料四:

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中小学都会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如春节写春联等。可是,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传统文化活动的考查、评价,基本都要求学生写作丈或者写报告。因此,不少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做PPT,这和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一样,沦为了走形式。二是有家长认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统文化,是浪费时间,甚至有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体验”作业。有媒体爆出,一些学生家长在网上购买手工作业,原因是孩子没有及时完成。有家长还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新思维,否则谈不上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B.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课程体系,也要选择健康、合适的教学内容。

C.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与时俱进。

D.家长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可谓精华与糟粕兼而有之,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弃若敝屣,应该批判地继承。

B.倡导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体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复兴。

C.孔子讲的“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

D.中小学在传统节日给学生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6.当前,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鸡毛

汪曾棋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鸣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的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出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反衬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以点代面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文嫂生活艰辛,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昌焕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8.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C.保伍:古代民人以五家为伍,又立保(唐时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王安石变法时以十户为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丁艰,也叫丁忧,是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丁内艰”,遭父丧称“丁外艰”:后世多专指官员居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知齐州时,组织百姓力量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B.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通判越州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借粮种给农民,秋赋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C.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D.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对遭遇瘟疫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供应衣食住宿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2)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15.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①《诗经?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②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释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 ;从“不变”的角度看 。

三、课内文言文(20分)

17.下列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2分)

A.距关,勿内诸侯 浩浩乎如冯虛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悟言一室之内 张良出,要项伯

C.令将军与臣有卻 固时俗之工巧兮,腼规矩而改错

D.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太子丹恐惧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19.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挟飞仙以遨游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20.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2 分)

21.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归类正确的一组是(2分)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②籍何以至此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沛公安在⑤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⑦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⑧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⑨有志矣,不随以止也⑩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是寡人之过也?竖子不足与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①?/②④/③⑥⑧?/⑤⑨?/⑦?/⑩?/

B.①⑧?/②④/③⑤⑥/⑦⑨??/?/⑩?/

C.①②/③④?/⑥⑧?/⑦⑨?/⑩??/

D.①②④?/③⑥⑧/⑦⑨?/⑤?/⑩??/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植物学家发现了阿尔卑斯山脉的一个奇怪现象:最近1来阿尔皮斯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开到了海拔米的高山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植物学家通过研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

其实,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材质坚硬……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样。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写一篇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B [解析]“现当代文学”扩大概念。

2.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A项“他们以乡土叙事为主导,以不同的方式书写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和转折”,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说“莫言、贾平凹、陈忠实...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

3.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D项,因果倒置。原文有“怀乡或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也正因为此,文学成为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

4. D [解析] (传统节日氛围变淡是事实,不能说“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

5. A[解析] (B.应该是“革新”,不是“复兴”。C.“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理解有误,原文为.“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同时,“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于文无据。D. 这些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形式,而没有真正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因此不能说“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6.①相关部门亟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确立合适、健康的课程内容;②教育工作者亟待转变观念,使传统文化教育“契理契机”:③学校有待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考查、评价体系:④学生、家长也需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7. A [解析] A项,“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误,学生不知道文嫂的身世并不能说明他们就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而金昌焕偷鸡也只是个例,不能代表联大学生。故选A项。

8.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答出3点给满分)

9.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作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 -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 -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10. B [解析]“不能皆至城邑”中间不能断开,城邑做至的宾语。“民得从便受粟”中间不能断开,“从便”的结果是受粟。

11.B [解析]通判不负责统兵作战。

12.C [解析]“王安石把他视为陌路”理解错误。

13. (1)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让他四处夸耀。(饮食冠裳是动词,为动用法:假,借:假以骑从倒装:夸徇,炫耀:夸和徇都有炫耀、夸示之意:夸徇四境倒装)

(2)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暴诛亟敛,诛敛,搜取聚敛钱财:残暴急切地聚敛钱财:堪,能承受:区处,处理,筹划安排:师,军队:市里,街市里巷)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14.D[解析]“彻底解脱”表述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里总是悠闲安适,更饱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意味。

15.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②以景结情一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如果学生答案为用典,也可得满分——“鸥鸟忘机”的典故,典出《列子?黄帝》,比喻教人勿萌机心,以诚相见,相互亲善:或指隐遁自适,不以世俗之事萦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

16.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③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7、D“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中没有通假字

18、C恐惧,古今义相同左右,古今义相同

19、D都解作“他的”

20、B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21、A依次为: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定语后置/

22.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考虑)之②失其所与(结交,亲附),不知③秦之遇(对待)将军,可谓深矣④轲自知事不就(成功),倚柱而笑⑤沛公 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⑥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⑧所以(用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⑨既其出,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⑩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福建师大附中高二语文 篇4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

一、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歼灭 悭吝 草菅人命 缄默无言

B.瘠薄 辑录 亟待解决 佶屈聱牙 C.挑剔 孝悌 感激涕流 风流倜傥

D.症结 诤友 云蒸霞蔚 铮铮铁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惬(qiâ)意 恪(gâ)守 疾风劲(jìng)草 量(1iáng)体裁衣 B.觊(jì)觎 皈(guī)依 自作(zuō)自受 锐不可当(dāng)c.重创(chuāng)标识(zhì)反璞(pú)归真 戛(jiá)然而止

D.慰藉(jiâ)翘(qiáo)首 藏头露(lòu)尾 封妻萌(yìn)子 3.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荫蔽 人情世故 抱怨 罄竹难书

B.歉收 行踪鬼秘 寒暄 稀世珍宝 C.文采 缘木求鱼 委曲 签定协议

D.降伏 心心相映 撕杀平心而论

4.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辚选 潸然泪下 甘之如饴 金碧辉煌 B.勘误 拾人牙惠 孑然一身 曲突徙薪 C.蛰居 踽踽独行 蛊惑人心 入不付出 D.狼藉 气宇轩昂 钟灵毓秀 栉风沐雨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三环新城”,靠近三环,价格便宜,是其最大的。

(2)近年电讯事业发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偏僻的农村,居民普遍安装了电话。(3)犯了错误的同志,要认真对照“三个代表”精神,自己的所作所为。A.卖点 乃至 反省 B.买点 以至 反省

C.买点 乃至 反思 D.卖点 以至 反思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读书能 一个人,它可以使人变得情感丰富、思想深刻、气质儒雅。②他表面上嘻嘻哈哈,有不高兴的事也不说出来,好像 很深。③这种产自雪山的植物,具有 肠胃功能的作用,很有经济价值。A.造就 怨府 调理 B.造就 城府 调节 C.成就 城府 调节 D.成就 怨府 调理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法庭认为,张晓华因正当防卫而致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B.尽管国足已经早早地退出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角逐,战胜欧洲劲旅塞黑队的前景也微乎其微,但许多球迷对“朱家军”11月9日在南京奥体中心的公开亮相依然充满了期待。C.根据洪昭光教授讲稿编纂的《登上健康快车》一书,曾经有68种“手抄本”风靡全国,一时洛阳纸贵,“健康长寿”成了热门话题。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决不署自己的姓名,鱼龙混杂,以骗取黑钱。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尽管对手实力不俗,费德勒还是表现得十分轻松,他一边在赛场边热身,一边左右逢源地跟老朋友打着招呼。

B.把过去少为人知而又独具魅力的华侨文化一一展现出来,需要魄力和智慧,需要一种把名声做大做响的高姿态。

C.地方政府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胡乱地与历史名人攀关系,欲把名人品牌演变为一种营销方式,结果只能落得个偷鸡不着蚀把米。

D.面对心急而无助的患者,这两个“医托”巧舌如簧,循循善诱,最终把患者骗到了胡同里的“老中医诊所”就诊。

9.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晚明是一个讲究生活情调的时代,也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虽然它最终未能抵挡住满清的金戈铁马,但当斯文扫地之时,能够 柳如是、李香君、陈圆圆这样的人物,也 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一个 的美梦,给严酷的晚明历史带来了片刻的温馨和宁静。A.出现 必然 亦真亦幻 B.涌现 必然 昙花一现 C.出现 仍然 昙花一现 D.涌现 仍然 亦真亦幻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退役运动员近80%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失业、伤病、贫困等生存问题的困扰,两会期间,体育组委员们纷纷就这一问题献计献策。

B.高考填报志愿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格外关注,但他们对这些专业了解不多,他们看的主要是就业情况。

C.在清明节,一群网络组织起来的年轻人,身着中国传统服装“汉服”,来到民族英雄袁崇焕墓前深深下拜,告慰英雄在天之灵。

D.学者韩兆琦讲《史记》时,除了注意历史经验、人生思考等思想内容,还注意司马迁表现历史人物的故事、立场、感情的艺术方法。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该省旅游主管部门表示,要用3年时间在省内一些城市建立既安全又卫生的经济型旅馆。这多少令广大旅游爱好者感到些许安慰。

B.鲁迅先生在一篇介绍“青年必读书”的文章里,谈到了“看”和“做”的关系。他号召青年们做起来,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要对别人挑剔。

C.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一些鸟开始选择高楼大厦的顶部,或者选择高压电线杆,甚至教堂的圆顶也成了它们哺育儿女的乐园。

D.鄂伦春人一直没有文字记载,口头创作是他们文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每当篝火燃起的时候,老人就会给孩子们讲起神话故事。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离骚》选自《楚辞》,是屈原的代表作,是诗人用整个生命熔铸成的浪漫主义抒情杰作。B.元朝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以社会下层人物为主人公,深刻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抒情诗,作者艾青在诗中表达了对保姆大堰河深沉的挚爱之情。

D.契诃夫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所塑造的“套中人”,已经成为因循守旧者的代名词。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与近体诗不同,古体诗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B.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阕。C.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分为四折,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散曲没有宾白,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D.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是诗剧《浮士德》,他的友人爱克曼整理的《歌德谈话录》记录了他的许多文艺理论观点。

1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总捐资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有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 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 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A.①③②④⑤ B.①⑤②③④ C.②③④①⑤ D.③②④①⑤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汉成帝建始中,关内大雨四十余日。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大将军王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右将军王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稍定,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天圣中尝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以问王曾,曾曰﹕“河决,奏未至,必讹言耳。不足虑。”已而果然。

嘉靖间,东南倭乱,苏城戒严。忽传寇从西来,已过浒墅。太守率众登城,急令闭门。乡民避寇者万数,腾踊门外,号呼震天。任同知环愤然曰﹕“未见寇而先弃良民,谓牧守何!有事,环请当之!”乃分遣县僚洞开六门,纳百姓,而自仗剑帅兵,坐接官亭以遏西路。乡民毕入,良久,而倭始至,所全活甚众。吴民至今尸祝之。

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有哄于台者,优人不脱衣,仓皇趋避。观剧者亦雨散。口中戏云﹕“倭子至矣!”此语须臾传遍,且云“亲见锦衣倭贼”,由是城门昼闭,城外人填踊,践踏死者近百人,迄夜始定。此虽近妖,亦有司不练事之过也。大抵兵火之际,但当远其侦探,虽寇果临城,犹当静以镇之,使人心不乱,而后可以议战守;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天启初,吴中讹言“中官来采绣女①”,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此皆恶少无妻者之所为,有司不加禁缉,男女之失所者多矣。开元初,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上闻之,今选后宫无用者,载还其家,讹言乃息。语曰:“止谤莫如自修。”此又善于止讹者。(节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

注:①绣女:选入皇宫中做嫔妃候选人的女子。

1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全活甚众 保全存活

B.吴民至今尸祝之 祭祀供奉

C.迄夜始定 开始安定

D.但当远其侦探 侦察探报

1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令吏民上城以避水 民间讹言“上采女子以充掖庭” B.有事,环请当之 今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C.所全活甚众 男女之失所者多矣

D.且云“亲见锦衣倭贼” 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

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问之,果讹言,于是美商之固守。询问情况,果然是谣言,于是大家都赞美王商能坚持自己的想法。B.又万历戊午间,无锡某乡构台作戏娱神。

另外在明朝万历戊午年间,无锡某个村落修筑戏台演戏娱神。C.若讹言,又当直以理却之矣。

如果是谣言,又应当直接以事理来消除谣言的影响。D.民间若狂,一时婚嫁殆尽。

民间紧张得如同发狂一般,一时之间,婚配嫁娶的事情几乎都停止了。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洪水将至的传言,民众奔走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王凤人云亦云,缺乏判断,而王商却能临危不乱,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B.嘉靖年间,倭乱扰民。听闻倭寇将至,苏城太守方寸大乱,弃民自保,任环对此气愤不已,果断采取措施,稳定了局面。

C.万历戊午年间,无锡乡间作戏娱神,就是因为观众起哄开玩笑,令无锡城内百姓误以为倭贼将至,造成严重的死伤事件。

D.本文与冯梦龙的“三言”虽然文体不同,但都有很强的故事性,也能够就事说理,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第Ⅱ卷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今夫水非火则无以济非木则无以屯非金则无以节非土则无以比是故夫智不丽乎仁则察 而刻不丽乎礼则慧而轻不丽乎义则巧而术不丽乎信则变而谲俱无所丽则浮荡而炫其孤明 20.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10分)

①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②,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④,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⑤凭谁问,廉颇老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⑥,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⑦青山遮不住。(辛弃疾《菩萨蛮》)⑧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⑨云青青兮欲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17分)【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像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分)

(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10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3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大部属于农耕文化。普通人经常能吃上肉、蛋、奶是近年的事。正因如此,中国人的主食一般指粮食做的“饭”,而把副食称作“菜”。餐桌食品叫做“饭菜”,就连厨房的切刀也叫做“菜刀”等等。道教著作《玄门大论》对素食解释道:“一者粗食,二者蔬食„„粗食者,麻麦也。蔬食者,菜菇也。„„粗食止诸耽嗜,蔬食弃诸肥„„”2500多年前的中国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里曾总结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些论著说明传统的中国膳食与现代营养学的理想不谋而合。

今天,在由西方传入的面包面前,我国的传统馒头似乎显得苍白黯淡。其实馒头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探索。《礼记》中有关“燔黍捭豚”的记载,说明在蒸制食品之前人类就开始炒食谷粒,烘烤畜肉。从西方的现代食品燕麦片和烤肉,可以看到古时“燔黍捭豚”的影子。不过中国早已走过了烧烤的阶段。早在大约6000年前,传说黄帝发明了釜、甑,也就是锅灶和蒸笼。《周书》中写到“黄帝始蒸谷为饭,煮谷为粥”。由于中国古代烧制陶瓷器和冶炼技术世界领先,青铜器、铁器也比较早用于炊事器具,加上早期的主食以黍、谷、稻等粒食为主,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蒸煮食品文化。

中国传统主食加工工艺的妙处之一在于蒸煮。汽蒸馒头和烘烤面包相比,汽蒸火候易控。现代热物理知识也说明,汽蒸很容易把加热温度控制在100℃左右,使馒头、包子等熟化时外不焦内不生,营养破坏降到最少;而烘烤面包,火焰温度可达800℃以上,即使现代技术,自动控制,底火、面火也在200℃左右,难免发生外焦内生现象。正因为蒸制可以做到无论大小的食品,只要时间充分,内外温度都可达到100℃的熟化温度,才有了包馅的包子、馒头、饺子等,实现了包容诸菜、配餐方便、营养全面。带馅的面制品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还有煲汤、煲粥等,这些都和蒸煮加工有关。由于中国古代锅灶发达,五谷杂粮的粥饭成为传统食品,《墨子·天志》称华夏:“四海之内,粒食之民”。五谷杂粮的粥饭不仅好消化,还可以最大限度保留谷粒的养分,包括膳食纤维、矿物质,美味保健。

22.下列对文意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从中国传统食品的历史看,数千年来,普通中国人的家常饭,本以素食为主。B.面包其实不比馒头更先进,其焙烤的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是过时的技术。

C.农耕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源于农耕,医食同源的特点。

D.青铜器、铁器等很早用于炊具,表明中国传统食品还促使了冶炼技术领先世界。23.根据文段内容,以现代眼光看来,中国传统食品有哪些优点?请分条说明。(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4—27题。巩乃斯的马 周涛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愉,就有点替他们惋惜。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象征落后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骆驼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那些人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 现了它的全部魅力。我喜欢看一个马的家族在牧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 面一眼就看得出的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它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 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马和顽皮的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被不可收拾的潮水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呜、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牛从挽车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只会越

来越稀少;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呵,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地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的吧。(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牛和骆驼在外形、奔跑速度上比不上马,内在气质更和马无法相比。B.巩乃斯草原上马群首领在旷野里呈现出的美丽、强壮和尊严让作者赞叹不已。C.暴雨中狂奔的马群让作者强烈地感受到马是人类根本无法控制驾驭的动物。D.作者无论是描写、抒情还是议论,情感都浓烈饱满,表现出强烈的爱马之心。E.文章以“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开篇,以“我”的想法作结,首尾呼应。25.结合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5分)26.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①“它们常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②“而马,当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时,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27.结合生活,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龙马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试题答案】 1.B(A项“歼灭jiān,悭吝qiān,草菅人命jiān,缄默无言jiān”;C项“挑剔tī,孝悌tì,感激涕零tì,风流倜傥tì”;D项“症结zhēng,诤友zhâng,云蒸霞蔚zhēng,铮铮铁骨zhēng”)

2.C(A项应为“恪守(kâ)”、“量(liàng)体裁衣”;B项应为“自作(zuò)自受”;D项应为“藏头露(lù)尾”。)

3.D(A项全对;B项应为“行踪诡秘”;C项应为“签订协议”;D项应为“心心相印”、“厮杀”。)

4.D(A项中,“辚选”中的“辚”应为“遴”;B项中,“拾人牙惠”中的“惠”应为“慧”;C项中,“入不付出”中的“付”应为“敷”)5.A(“卖点”,商品等能够吸引购买者购买的地方;“买点”,购买者认为商品值得购买的地方。“乃至”,用在并列成分中末一项之前,表示这一项更加突出;“以至”有两个意思,其一是“一直到”,其二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以强调前一分句的作用。“反思”,着重指总结经验教训,以励将来;“反省”,着重指认识个人错误,以求改正。结合具体语境即可判断。)6.B(怨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城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造就,培养使有成就。成就,完成(多指事业))

7.C(A项“罪不容诛”指罪大恶极,即使杀了他也抵不了他的罪。B项“微乎其微”不能跟“前景”搭配,可将“前景”换成“希望”。D项“鱼龙混杂”指好人坏人掺杂在一起,这里的语境应用“鱼目混珠”。)8.C 9.C(“出现”可以与少数“人物”搭配,“涌现”大量出现,不能与少数“人物”搭配。“仍然”表示转折,与上文“但”搭配,“必然”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从上下文来看,并没有这样的意思。“昙花一现”表示时间短暂,与下文“片刻的温馨和宁静”协调一致,“亦真亦幻”表示美好而未必真实,与上文内容相矛盾。)10.B(A.主语成分残缺,应为“80%的人”或“近80%的退役运动员”。“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的困扰”语序不当,导致语义不明,应为“正不同程度地面临„„问题的困扰”。“纷纷就这一问题„„”语序不当,应为“就这一问题纷纷„„”C.“网络”与“组织„„年轻人”搭配不当,应为“一群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的年轻人”D.“(历史人物的)故事、立场、感情”并列不当。)

11.B(A赘余 C成分残缺 D搭配不当)12.D 13.A(唐代的律诗和绝句统称近体诗。近体诗比古体诗的体裁要求更严格。)

14.C(②从两方面回答了上文“有钱与没钱”的问题,为首句;③承②的后半句;④承③,回答有钱人是否快乐在于他“怎么用钱”;①⑤回到自己,与下文相连,是下文“奴隶”、“主人”等观点的论据。)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15.C 16.A 17.D 18.C 【文言译文】 汉成帝建始年间,关内下了四十多天大雨,京师民众无故互相惊扰,说“马上有洪水要来”。百姓急着逃难,导致互相践踏,老弱无助呼号,长安城里大乱。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皇帝及后宫嫔妃可以登船避难,就命令官吏百姓上城避水。群臣都赞同王凤的建议,只有右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再无道的国君当政,洪水尚且不会泛滥到越过城墙,今天为什么会有洪水在一天之间就暴涨而来?这一定是谣言,不该命令百姓上城,以免他们更加惊扰。”成帝于是没有下诏。不久,混乱稍微平定,一问,果然是谣言,大家都赞美王商镇定有眼光。宋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下大雨,传说汴河溃决,洪水将到。京都人非常恐惧,想向东逃。仁宗拿此事询问王曾。王曾说:“汴河溃决,奏本却还没到。一定是谣言,不值得忧虑。”不久情况果然如此。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倭寇作乱,苏州城戒严。忽然传言倭寇从西边杀来,已经经过浒墅。太守率士兵登城,紧急下令关闭城门。避寇的乡民有上万人拥挤于城门之外,呼号声震动天地。同知任环愤怒地说:“没见到倭寇却舍弃百姓,还称得上牧守吗?有事情我请求来担当责任。”于是分派县吏下属打开六个城门,收容百姓,自己则佩着剑率领士兵,坐镇官府,阻断西来的道路。让乡民全数入城,过了很久倭寇才到,任环此举救活了很多人,吴地百姓到现在还在祀奉他。

还有在明朝万历戊午年间,无锡某乡筑戏台演戏娱神,有人在戏台上起哄说倭寇来了,演员来不及换下戏服就仓皇逃避,看戏的人也一哄四散,嘴里随意地说“倭寇来了”,消息一下子就传遍全城,并且有人说“亲眼看见穿锦衣的倭寇”,因此城门白天就关闭起来,城外的人拥挤践踏,死了近百人,到深夜才安定下来。这虽然接近于妖言惑众,也是职责部门处理事情不够练达的过失。

大概在战乱的时候,只应在远方安置侦察探报,即使盗寇真的逼近城来,仍须镇静地处理,使人心不混乱,然后才可以商议作战或防御的策略;如果是谣言,又应当直接以事理来消除谣言的影响。

在明熹宗天启初年,吴中一带谣传“宦官要来采选绣女”,民间紧张得如同发狂一般,一时之间,女子几乎都出嫁了。这其实都是没有娶妻的恶少所传的谣言,官吏也不加以禁止缉捕,造成很多男女在仓促之间嫁娶不当的错失。唐玄宗开元初年,民间谣传“皇帝将采选宫女来充实后宫”。玄宗听到这件事,便命人挑选后宫无用的宫女,用车子载返还家,谣言于是随之平息。俗语说:“要停止毁谤,没有比从自我做起更好的方法了。”这种做法又要比平息谣言好得多。

19.今夫水/非火//则无以济/非木//则无以屯/非金//则无以节/非土//则无以比/是故夫智/不丽乎仁//则察而刻/不丽乎礼//则慧而轻/不丽乎义//则巧而术/不丽乎信//则变而谲/俱无所丽//则浮荡而炫其孤明。【译文】

(五行中)水不依靠火(的加热)就无法升华,不依靠木(的生长)就无法聚集,不依靠金(的约束)就无法节制,不依靠土(的沾润)就无法和顺。因此那(和水相应的)智,不附着于仁就会表现得过于精明而苛刻,不附着于礼就会表现得狡黠而轻佻,不附着于义就会表现得虚伪而俗套,不附着于信就会表现得不正常而又诡诈,不附着于仁礼义信中的任何方面就会让人轻浮放纵而只会矜夸自己孤零零的聪明。20.(10分)①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②无为在歧路 ③野径云俱黑 ④艰难苦恨繁霜鬓 ⑤尚能饭否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 ⑦毕竟东流去 ⑧一尊还酹江月 ⑨水澹澹兮生烟 21.诗歌鉴赏

(1)C(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

(2)比喻。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①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

②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

③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手法的运用一问,若涉及其它,视合理程度及分析情况酌情给分。(3)明确提出见解,2分;能从李白、乔吉的诗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2分;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4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分)

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22.D(“由于中国古代烧制陶瓷器和冶炼技术世界领先,青铜器、铁器也比较早用于炊事器具”)(3分)

23.①加工工艺易控制火候;②种类丰富;③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成分。(每点2分)24.AC(4分)

25.作者对不爱马的人表示不满。他认为很多人缺少个性,缺少对精神独立自由的追求,因此他们才不理解、不喜欢象征着独立自由的马,而喜欢那些没有个性、对人俯首帖耳的动物。(5分)

26.共6分,每小问3分

①答案要点:承上启下。承上:说明马象征着人类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对人类具有启示作用。启下:引出下文关于马从实用到艺术品的议论以及马与中国人的艺术、历史、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答案要点:1.马的实用功能可以被其他物品替代;2.马象征着进取、尊严、自由等精神;3.马象征的精神是别的物品无法替代的。27.略(10分)

上一篇:考研现场咨询会6月启动 高校考生面对面下一篇:爱在“乐”海师德演讲稿